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精选(九篇)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第1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免费。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 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第2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一、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thethird—partylogistics)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它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一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广泛地被西方流通行业所接受,亚太物流协会副主席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哈蒙德到我国参观考察时曾在多种演讲场合宣传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北方交通大学的丁晓琳等在《物流技术》1999年第三期《不可忽视的“第三方物流”一文中对美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如下介绍:“1997年,在美国主要市场(汽车、化学、计算机。日用品、医药品、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达到73%,还有16%的企业研究未来使用第三方物流……”对于第三方物流的评价,该文也给出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29%认为成功,54%回答基本上成功……”

(二)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原因

1、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在Out-souring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人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活动的服务功能。

2、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

进人九十年代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的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了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和协调,促进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性。

3、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

物流研究与物流实践经历了成本导向、利润导向、竞争力导向等几个阶段。将物流改善与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相结合是物流理论与技术成熟的标志。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逻辑基础。

4、物流领域的竞争激化导致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

随着经济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物流领域的政策不断放宽,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自身竞争的激化,物流企业不断地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历史基础。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影响

第三方物流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逐步完善,得到西方的认可,是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信息技术所起的关键作用,可综合为以下几点:

(一)支持其独立

信息技术的参与,使物流行业的专业性增强,最终促使其从企业其它业务中成功地分离出来。一方面,在各类信息技术尤其是目前新兴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各企业间的商务合作可以通过网络磋商。协调、交易和结算,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地、生产地和消费地三者分离已很普遍,多方参与同一项生产的同时又要求尽量减少库存,使物流活动难度增加,专业性增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专业信息处理系统。条码技术。自动分拣/存取巧跟踪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的产生推动了物流活动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加速了物流行业成为高新科技产业的一份子,从而降低了企业自己管理物流业务的必要性。

(二)促进沟通和合作

信息技术的介人支持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中其它环节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并根据物流需求方的工作进展.及意向调整物流计划,提供最优的物流方案。许多原来不可能实现的管理思想如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等,在信息技术条件成熟后,其实现成为可能,保证了作为服务方的第三方物流的高质量工作,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高度集成,使物流网络真正实现增值网的功能。

(三)加强管理和控制

第三方物流通过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等建立EDI联系、应用条形码、实行货物实时跟踪,来获得需求可见性和资产可见性,据此提出简洁、高效、符合各方需求的物流方案,进而控制第三方物流的活动进程,对整个供应链条的补给和供应加以调整,从而达到从原材料的供应到商品消费前整个物流过程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的。

第三方物流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小批量生产。精益生产、柔性加工、敏捷制造等现代生产方式,第三方物流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也无法满足这类现代生产方式的要求。

三、第三方物流为物流中心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发展物流业已成当务之急。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出现,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开放的。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也为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即通过物流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将物流服务作为一种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企业。(一)第三方物流概念为物流中心带来新的机遇

其一,物流需求的产生为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是物流中心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Out—souring等管理理念的应用,会使更多企业接收和应用第三方物流。过去,流通企业常直接进行贸易活动,与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分享商品利润,容易同生产经营企业产生利益矛盾。一旦条件允许,生产经营企业就跳过流通企业直接进行交易。表面上看生产经营企业可从中收回一部分利润,实际上这些企业付出的物流成本之高难以计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出现,使企业从大而全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寻求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其物流活动,由此产生了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中心以其专业化的管理、优良的设施设备、高效的服务成为提供需求的首选企业。

其二,高品质的物流服务为物流中心带来更多机遇。当生产经营企业产生物流服务需求时,物流中心应迅速准确地提供物流的设计。管理、组织、协调。实施、沟通等第三方物流服务。此时物流中心与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分享的乃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带来的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易与生产企业达成共识和合作,而良好的共识和合作则是形成供应链并保证供应链高效工作的首要条件。满意的物流服务供给,会促进更多物流需求的产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其三,信息技术及供应链理论的应用,将为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第三方,需与委托方和相关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共享需求和物流信息,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供应链理论的推广,使接受物流服务的各方都认识到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好处,同时认识到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支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物流中心面临的挑战

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物流中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一,在思想认识上,与第三方物流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往的物流,主要强调通过内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达成高效的物流,赚取利润。而第三方物流,则更强调提供最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它成员的联系和合作,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委托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两者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Out—sourcing管理策略对于改善其物流系统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其二,人员素质上,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高新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策略。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要求的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

其三,硬件设施设备方面,我国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普遍比较落后,未达到第三方物流的条件,智能化、自动化仓库还比较少,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还不能保证随时随地的资产可见,也不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难以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

其四,管理水平上,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其五,信息技术上,第三方物流要求能及时获取各成员的信息,适时和适量地安排供应和存货。我国的网络普及情况较差,EDI技术还很落后,难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和交换,将影响物流中心与用户各方的沟通和协作,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应用第三方物流概念发展我国物流中心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

1、加强物流中心是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物流基地的认识,要求物流中心以建立供应链为目的,并以供应链其它成员的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供应链的角度理解和管理物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了解用户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加强同用户的合作,协同供应链各方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益。同时积极加大物流意识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生产经营者理解“第三方物流”、“合同制物流”,理解Out—sourcing的管理策略,刺激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

2、加强对专业物流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为将来的物流现代化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有关第三方物流概念以及物流管理理论方法的学习。同时可以资助有关院校对于MIM学员。在职进修干部进行物流知识、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些人对于未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一种远期投资,从物流中心的长远发展考虑值得投资。

3、作为连接供应和消费各方的枢纽,要求物流中心必须具备先进自动化设施设备。这些设备应该从物流中心延伸到供应链的末端。除了传统的物流自动化技术以外,要加强对于物流过程资产可见性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4、在物流管理活动中,要破除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加强高科技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增强物流活动的可控性,切实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第3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图书出版业;智慧物流;物联网;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profoundly affecting the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and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internet of things has also achieved a number of progres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are applied in 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of low degree of coordination, low degree of information and lack of strategic development, which do help 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of 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is beneficial to provide standardized logistics servi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Key words: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也带来了物流业全面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当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背景下,以物联网这项新兴技术为基础,注重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智慧物流,已经开始覆盖各个行业的物流活动并逐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现今图书出版业物流面临的由于内部结构分散、未形成战略整合而引发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通过将智慧物流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当前的图书出版物流市场,将有助于实现物流基础资源的整合、物流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物流信息的共享,这对实现图书出版业稳定而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智慧物流在国内重要物流领域已经开始实践,以此为契机,将智慧物流应用于图书出版业,这对于实现图书出版业物流资源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整合、推进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完善图书出版业的物流服务,都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和应用意义。

1 智慧物流与物联网

1.1 智慧物流的含义

智慧物流最早于2009年12月由华夏物联网、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以及《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1]。智慧物流概念虽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就其定义还未取得共识。目前很多学者对其概念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一种观点认为,应把“智慧物流”看做一个名词,它代表着明显有别于当前物流形态的更高水平的物流形态;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智慧物流强调的重心为“智慧型的物流”,即在现有的理基础和技术基础上根据所需的物流服务提供简洁有效的物流服务功能,而并非某项固定物流形态的形容或判断[2]。

虽然对智慧物流的概念理解尚未统一,但立足于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智慧物流应以物联网的新兴技术为基础,在技术上实现物流服务的创新,实现物流服务过程中网络化、实时化的跟踪与智能控制,从而改善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物流服务功能。

1.2 智慧物流的功能

王之泰提出,要将智慧物流充分运用到实际中以求得符合潮流的发展,必须辩证的看待智慧物流,即“智慧物流”是应体现出物流活动中的动态概念与确定模式的辩证关系,而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2]。因此,对智慧物流的功能分析应分为从技术应用和综合管理两方面看待。

从技术应用方面来看,智慧物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识别感知功能。即通过将物品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利用现代化定位和识别技术,快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从而达到对物品的自动化管理。(2)优化决策功能。主要采用数据挖掘及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对物流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方面实现物流相关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可辅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物流配送计划和方案。(3)定位追溯功能。主要采用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来对货物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处理,并对客户与管理者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反馈[1]。

从综合管理方面来看,为了体现出物流活动中的智慧,智慧物流应具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背景下通过数据驱动来辅助决策,另一方面要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发挥人的能动性来丰富决策内容,要充分体现智慧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形态。

第4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但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干扰信息相对增多,有用信息相对降低.所谓有用信息就是指人们所要传递的信息,而干扰信息就是指与人们所要传递的内容无关的信息,也称无用信息,因为它不仅“无用”,而且还会浪费人们的精力和时间,使传递有用信息的效率降低,即会干扰人们对有用信息的传递.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堂物理课45分钟,学生们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教学案,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大多数是从网上下载为我所用,很少作修改,这种大而统一的课件所呈现的内容,部分与教材、教学案重复,部分往往拓展和加深了教材,甚至超出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这就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由于图形图像、语言文字转换速度太快应接不暇,致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不能很好地做笔记.针对上述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怎样减少干扰信息,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 采用纲要信号,减少视觉上的干扰信息

“纲要信号”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B・B・沙塔洛夫倡导的.它是由关键的字、词、句,醒目的图示(或图表)、符号(箭头)组成的教学信号系统.为什么“纲要信号”能够节省学生的精力呢?这是因为“纲要信号”中所使用的符号很少,且直观示意性强,要想表达同样的内容,则可能的变式不多.这说明“纲要信号”中的大部分信息是用来表达教育内容的,而花在表达方式特点上的信息即干扰信息量很少.“纲要信号”在认知策略上又称为组织策略(编码策略).因为它是用来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策略.

1.1 采用概念图

概念图以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它要求学生主动去审视新知识中的关键概念,并把它们同自己已有知识结构中的概念建立联系.它是近几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它在备课、教学、订正、评价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使用概念图时,首先对不同概念类型用颜色编码分类,再进行分组,运用不同形状的概念图供学生按特定的要求寻找相应的答案,最后制作活动的或立体的图形结构,供教学或游戏等.概念图能压缩大量的信息,并可用来检测学生对有关章节掌握的程度,获得比考试更多的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将主要概念同原有知识、次要概念及其它相关概念联系并形象化,从而可以将零碎的独立的知识点转变为赋于个性含义的知识.

例如,运用图1所示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对匀变速运动进行复结.

另外,概念图常用来设计板书,现在有一种倾向,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不见了板书,学生也没有了笔记,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听了什么,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其实,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减少很多干扰信息.

1.2 采用流程图

物理学中常有一些重要的、复杂的物理过程,像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过程、远距离输电过程、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过程等,由于信息量大,所以文字表达比较多,并且表达这一物理过程的信息形式很多,学生一时难以记住.因为这种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干扰信息.只要我们把这一物理过程用程序性结构图来表达,学生在学习时就非常有效.

例如,可用图2所示的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机车匀加速启动过程.

从概念图、流程图分析可得出:文字并不一定是表现教学内容信息的最佳形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创造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较单一的符号,会使干扰信息大为降低,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各种符号、图形、表格都有很大的优点,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比较单一,干扰信息较少.

2 运用节奏与押韵的音调,减少听觉上的干扰信息

以视听为主的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鲜明、直观的特点,它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大量的形声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小自核反应,大至天体运行,另外物体间的作用、能量间的转化、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等,都可借助多媒体表达.这些视听材料虽然有趣但也充满了大量的干扰信息.更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物理教学只注重物理学的科学性、探究性、系统性,却几乎不注意知识的可读性、易记性.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材,大量的毫无节奏毫无韵律的教育信息,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教学案时,应当克服教材编著的不足之处,尽量采用节奏、押韵、简单明了的句子,少用无关词汇等,并设法消除无关音素,以减少干扰,从而优化听觉上教育信息传递效果.艾宾浩斯曾研究过,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可节省记忆者90的精力.

2.1 运用顺口溜

教学语言要力争达到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而不是晦涩吞吐,词不达意.为了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可编些顺口溜.“顺口溜”,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横生.把一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兴趣盎然,便于他们记忆和加深印象,同时可减少发音上的干扰信息.例如物体惯性教学可归纳成“物体有惯性,不论动与静.惯性是属性,大小质量定.”在讲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可概括成三句半,即它们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同性质共存亡,作用点在两物――非平衡.” 在学习“电流的磁场”时可用“电流周围有磁场,电流磁场有方向;方向随着电流变,安培定则来判断;电流方向――弯四指,N极指向――大拇指.”很容易记住.

2.2 运用诗歌

有人问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您在年轻时期是什么力量引导您对科学孜孜以求?”,“是千古流唱的中国诗歌、散文.”的确许多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发人深省,启迪思维,催人成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机穿插诗歌、散文还能减少干扰信息.例如,讲授分子动理论的概念时,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学生问为什么会有“暗香来”,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可谓水到渠成;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同时进行受力分析,阐明道理,一举两得.在进行机械能的教学时可引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角度来说 “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的运动是相对于地面或者树木而言[HJ1.82mm]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流水是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在此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 采取积极情感,减少综合感觉上的干扰信息

前苏联斯卡特金在1980年出版的《现代教学论问题》一书中说“我们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碍着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日本的泷泽武久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和信号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情和动作发挥出来的.加宁说过“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各种变化富于敏感的了.”“事实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几十双眼睛的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情感态度不但影响个体对信息获得选择,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接受与个体一致的信息,拒绝与个体态度不一致的信息;而且认识与个体一致的信息时,容易注重和评价好的一面,否则容易产生歪曲、过分评价其消极的一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信息,通过学生的眼、耳、鼻等各种感官接受形成综合感觉,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

3.1 面带微笑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洋溢着满意愉快、喜悦的情感,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课堂上表现出鸦雀无声.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有效信息加大,干扰信息(无效信息)减弱,因为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将会受到很大鼓舞.必定要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和尊敬.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和努力学习的行为信息又增强了教师原有的期待,便不自觉地对学生更加关心,更加爱护,抱有更大的希望,师生之间出现了“情感的双向反馈”.如果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扳着着面孔,评价学生冷嘲热讽、大声呵斥,学生在冷漠、烦躁、厌恶、痛苦的情绪下进行学习时,就会使思维变得混乱、迟滞甚至停顿,在这种环境下干扰信息自然就增多起来.例如有时课堂上学生坐在教室里动也不动,好像认真听讲,但当教师即使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时,他们却表现出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

第5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物理情境及实验情境、实现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学习的对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来优化课堂教学等,都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研究方面,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研究的国家,早在1989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就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巨大的发展前景,并由此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的“2061”计划,旨在提升美国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其别提出要将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进行充分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发展研究大致可分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个阶段。前者指的是计算机辅助下的各类教学活动,是一种通过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进程的安排、并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综合应用超文本、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片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实现了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后者指的信息技术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技术本身,还包括了网络、远程教育、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关系也从之前的辅助关系转变为整合关系,关注的范围从单一的课程教学扩展到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我国,尽管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的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上世纪 90年代末,国家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首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提议,并成立相关的研究组织。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即新课程基本理念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探索和观察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探究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创设各种必要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于初中物理课程实践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和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概念指的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惯性,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概括。物理概念不仅是基础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和创设物理概念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讲授“电流的形成”时,因为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仅靠想象难以在脑中建立电流这一概念的思维模型及形成的过程。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使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同时将“短暂电流的形成过程”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过程”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变抽象概念为直观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逼真模拟的功能,能够通过二维、三维动画将一些不易观察清楚的、难于操作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直接呈现的实验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带来的不良结果。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为防止由于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危险和实验仪器的损失,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了诸多的限制;有时由于实验条件的制约,实验结果甚至和理论不一致,造成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困扰。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和演示物理实验操作,如分组实验操作模拟、实验错误操作模拟以及物理过程短状态、变化快的现象模拟等,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让物理实验更形象逼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物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更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参与到实验中去。从而使模糊的物理概念清晰化、抽象的物理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物理理论简单化,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通过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学生不但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能用手参与操作,这样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可以刺激学生获取更多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更有效。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意味着掌握大量的知识。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更多地接受信息,实现使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网络模拟物理实验与实物物理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利用多媒体还有利于教师将采集的物理数据快速处理并将结果以图形或动态图画表示出来,节省实验数据处理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应用及意义,从而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也是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物理中的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从而降低了传统初中物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第6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观念艺术;现代设计;交叉性;现代设计形态

1、关于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是西方强调以思想、观念或概念为唯一艺术创作宗旨的艺术流派。是艺术家观念的产物,承载并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艺术观。因此,观念艺术也是概念艺术,初始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艺术流派,其艺术宗旨以思想、观念或概念为唯一艺术创作宗旨,并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创作者的审美观,开拓了形式上的更多可能性。它是在先驱者们已造好的空间里成长的,特别是它被广泛应用于批判现代主义美术所建立的各种假设——即排他性的美学观点和艺术的自律性理念,达到表现自律性视觉效果的艺术。1995年瑞典公共艺术大师克拉斯·欧登伯格在其回忆录中提出了如下新的议题。“所谓概念美术就是‘重新考虑艺术的对象’,这里‘对象’包括两种意思:一是,艺术活动的产物;二是,有关艺术目的的事物。”

1)克拉斯·欧登伯格认为不仅“物体”本身可以做为艺术作品,“行为”和“想法”也可以成为艺术作品。1950年代初期美国的波普艺术的兴起是对抽象表现主义暧昧的、虚幻的形态和主观性的美学的反叛。美术界的流向就是在一个事物中渗透进另一个事物,同时表现新与旧、圣与俗等事物的两面性和相似性。简约主义大师莱维曾谈到:在“概念美术”中灵感和概念是重要的要素。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概念化形式,意味着所有的企划和决定已经形成,实行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事。他主张“想法是制造艺术的机器”。

2)这一主张能充分说明概念在概念美术中地位。黑格尔主张艺术是从物质转移到精神上的。这一主张表明概念艺术是以概念为材料的艺术,为了阐明概念就要由语言做中间媒介,可以说概念艺术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另外,自从作品上开始出现语言,以语言的游戏性为题材的作品有JosephKosuth的《概念艺术》、马格利特的《梦境的碎片》和《这不是烟斗》,Jean-LeonGerome的<OPtiCien>,MarchelDuchamp的<LHOOQ>等。美术批评家JosephKosuth寄给《艺术论坛》的稿件“关于概念艺术的Paragraphs”中指出:想法或者概念是作品最重要的方面。艺术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作品使观众在精神上感到有趣。所以作者希望作品在情绪上是干燥的。单纯为了吸引目光的艺术,与其说是概念,不如说是知觉性的东西。即使不被视觉化,紧靠想法本身就可与完成的作品媲美。有些人把新材料混淆为新的观念,它的危险之处在于过于强调材料的物质性,并把它作为作品的构想。这说明任何材料都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其形式不重要,即主张借助形式表现概念或观点形成作品。本人认为这一主张既是观念美术的意义所在,也是在未来设计中要研究的地方。认为新材料的变化就是新的设计,这是一种错觉,它只不过是一个形式,是没有意义的。在这里须指出的是,应考虑到现代设计所应具有的概念是什么,它不仅仅只是考虑材料这种形式性的东西,更使人们能够在精神上感到共鸣。不仅在艺术领域里,概念一词已经超越艺术的范畴,成为适用于所有领域的日常用语。

2、概念美术的诞生与发展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运动——达达主义的兴起,开始主张自由的必要性。达达主义主张艺术的自由权力和创造性作业,因而拒绝过去的艺术,通过非合理的、无计划的艺术活动,开始拒绝新的材料和表现研究以及传统的艺术手法。随着历史的变化,这种艺术上的变化逐渐发展成反传统的运动,之后的波普艺术、artepovera,以及现代的安装艺术,它们延续着客体使用上的肯定性思潮。继简约艺术之后出现的作为现代美术的一个分支出现的概念美术,是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术对象非物质化的反形式主义运动,强调了美术观念或作业行为的过程。它从过去对艺术的固有观念中脱离出来,把想法和过程看成艺术的本质而不是完成作品本身,持有这种反美术的制作态度。观念美术的先驱者杜尚定义了美的考察在于选择。杜尚以后的作品都开始抛弃形式和技巧以及绘画的浪漫性,开始向平凡的对象和思想上倾斜。他正面挑战艺术的传统观念,强调了作品不须经过创造的过程,只通过单纯的选择和偶然的契机也能诞生。并且在收容作品的过程中,即使是普通的东西,随着新的视觉也可转变成艺术品。这对把艺术和生活截然分开的路线,是沉重的一击。概念美术作家JosephKosuth,在其作品“艺术和观念一样观念”中指出,艺术再也不是造物活动,而是陈述活动。

3、现代设计的概念

从19世纪开始,基于机械化大量生产和功能主义哲学的新概念的设计,逐渐被人们所理解。设计向来是通过人类的有意识的努力而达到具体化。19世纪到20世纪初这一段设计史是理念的时代,设计的主要议题是美和功能,至今这仍然是设计的价值规范。现代设计因将工业技术和艺术合而为一,所以现代设计本身就是工业设计。进入1960年代,设计界也开始展开反设计运动和后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复兴了现代主义所排斥的传统和文化以及道德要素,有意识的将艺术与环境、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其重要的战略之一。通过这种脱离现代主义的活动,想要揭示艺术的新的可能性。为了试图与大众对话,他们使用了隐喻、引用、装饰、多种色彩、习惯等方法。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把形象表现为明白的直喻、拟人的隐喻或形而上学似的面貌。他们的这种果断的实验,在设计领域也同样有重要的、激进意义。形态特征虽然是感性的,但他们不是批判性的,反而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这是他们的特征,他们所追求的是前所未有的设计。另外,设计通过社会内容,即习惯和制度、流行和进步的立场和态度实现。如今的趋势是,设计的概念不仅体现在物理功能上,而且在时代大潮中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从功能主义向概念主义的转变。如今媒体的出现、网络的普及和数码革命等都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但这也可以说是表现日常生活的观念美术的产物。

4、观念艺术对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现代设计形态是物质的,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产生、表达、传递、存贮等等均离不开物质,设计形态所载的功效性以及形态的审美性质也是以信息传递的方式让他人接受。设计形态中还包括一种主题的或装饰性的形式,其目的在于刺激人的知觉经验,尤其是通过视觉性质的本质和排列来达到这一目的。罗门认为:功利性的形式的强有力的专门化发展,导致了应用科学技术的产生,而解释性形式的发展则导致了纯科学和哲学的产生。经过一个阶段的按照某种方式的专门发展之后,一般会出现朝向多元化发展的倾向。4)观念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图像与文字的结合,演变成新观念艺术,传统的观念艺术又得以进步和发展,当形式不再仅仅受限于文字和图像时,观念被继续突破,与现代设计有了“交叉性”,是一种视觉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或变革,是依托于一种泛人文的公共理想。当现代设计被艺术观念化后,有了心理学对艺术的介入,人们在认识观念艺术的同时还能通过更感性的思维去思考相对显示的客观事物,通过审判者的文化、经历、性格和环境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去对现代设计产生不同的审视角度,对其评价不自觉的开始多样化。而心理学对现代设计的介入会使得更加人文化和科学化,哲学论断使其更具有说服力。观念艺术中艺术不在是造物活动,而是陈述活动在这里得到释然。设计是社会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如果说设计活动是创造人类生活方式的活动,那么设计必须把预想、设想,通过设计形态载赋的信息传递给人类社会,达到改造人类生活方式的效用目的。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待信息,要求设计形态载赋的信息一定是正确的、有用的信息。设计思想通过物化形态来表达的设计形态语言,又做为信息表现的符号来传达设计思想,所以说设计思想的传递是靠物化形态所载赋的信息有用性决定的。观念艺术对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是诱发观众思想上的思考兴趣,是吸引观众的思想而不是他们的眼睛和情感,只有不通过精湛的技艺表现才能在创作中产生创新的突破,因此,观念艺术的根基与主流艺术有异曲同工的元素,通过其自身的独特性会给现代设计发展带来新鲜的元素与活力。

5、结论

当今现实是,文化的变化使得我们再也不能把设计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去思考。功能中心的现代设计的概念被扩张了其范围。艺术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认为是只重视功能的物质形态的媒体。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不管是从社会还是文化角度都比与精神交流更有效率的设计。设计是生活或环境的一部分或使其本身的表现,故可以说人类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领域。设计作为探求何种功能的创造艺术,被应用为社会生存所需的交流手段。通过本文研究,我们以在观念美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基础,认识到在当今设计界里也应反映的概念的重要性,了解其新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应该承认设计不应只强调其功能面,而应从多种形态中形成观念决定形态的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BakSsinui:《概念美术》2003pp.28-29

[2]SolLewitt,<ParagraphsonConceptualArt>p.176

[3]BakSsinui:《概念美术》2003pp.43

第7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迷思概念科学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49-03

【Abstract】Concept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Science courses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The misconceptions interfere with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Inhibit learning of new knowledge.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causes of misconceptions, the exploration of misconcep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misconceptions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 words】MisconceptionsScience teach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而形成了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并非都是错误的,但有时候却是片面的、模糊的甚至与科学概念是对立的。我们把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叫做迷思概念。迷思概念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仅仅反映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违背了科学道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造成一定的阻碍。

一、学生迷思概念的成因

1.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科学是一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理科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例如,学生认为金属不能燃烧、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是由于惯性是一种力等。据调查,有60%的学生对月相存在迷思概念,认为月亮只有在晚上才可以看到。

2.事物表面或明显特征的影响

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发现规律的重要认知方式。但是,由于学生思维简单,往往把事物表面或最明显的特征当做本质属性。例如,学生把鲸当作鱼类,把蝙蝠当作鸟类。从访谈中得知,学生小时候看到麻雀、乌鸦、燕子等,通过自己大脑简单的分析,就把他们的表面特征“会飞”归结为鸟的本质属性,而蝙蝠的明显特征也是“会飞”,就把蝙蝠归到鸟类,造成了迷思概念的出现。此外,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夏天、冬天的变化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造成的;月亮会跟着人走等。

3.生活语言的影响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语言时常影响着科学概念的真正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加区别地理解各种概念的科学内涵,就会根据字面意思进行误导性联想,出现概念间本质属性的混淆,无形中就感染了迷思概念。例如,学生认为“白色污染”是白色粉末造成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是绿色的化学。

4.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导致对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解。例如,学生对酸雨的概念理解就存在偏见。他们认为酸雨是酸性的雨水。殊不知,酸雨的pH值必须小于5.6;而且酸雨不仅包括液态水,还有固态水(如冰雹、雪等)。有些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或演示实验时,过分地强调某个知识在章节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它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讲解,造成概念的片面性,导致迷思概念的出现。如在催化剂的教学中,教师为突出催化剂在分解氯酸钾过程中起到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而忽略了催化剂也有减慢反应速度的作用。教师自身存在着迷思概念,也是学生形成迷思概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生迷思概念的探查

在科学教育领域,尽管迷思概念在等待着转变为科学概念,但这个“转变”的本质是生长和发展,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只有充分理解了迷思概念的本质及其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并由此找到科学概念的生长点,才能真正发展科学概念的个人意义,才能达到通过科学教育而解放学生个性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习者原有概念和思想有所了解,理解并辨别学生的迷思概念才能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

1.访谈法

访谈法通常是研究者先向学习者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比如提问问题、使用图片或者实验操作等,然后要求学习者针对问题情境做出反应。接着,当受试者反应后,研究者会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澄清学习者何以做出原先反应,最终确认学习者迷思概念之所在,并给出相应指导。在访谈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问题情境,但须依循学习者的思考历程,不可给予任何的提示和建议,以免影响学习者内心真实的想法。

2.构建概念图

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概念图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术,知识图由概念网络构成,网络包括节点和连线,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知道学生迷思概念为何。在确认学生的迷思概念后,给出即时诊断,改进指导科学教学活动的方法。

3.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包括开放性测试和封闭性测试。开放性测试是让学习者尽量想,并尽量写下或画出其想法,这种方法比较自由,但学生作答往往漫无边际,不易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封闭性测试,如选择题的方式,是让学习者选出最接近自己想法的答案,如同问卷调查。此种方法的缺点是一个问题的多种供选择的答案有诱导性和固定性,不一定反映出测试者真实的想法。一般来说,为准确确定学习者的迷思概念,往往会将这两种测试方式结合起来。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上的迷思概念转变

确认学习者的迷思概念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使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来创设教学情境,转化学生的迷思概念。

1.Flas

科学教学中学生对分子、原子、天体的运动、月相的变化、宇宙的演化普遍感到难以理解,而利用Flas可以很形象直观地模拟这些科学现象,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宏观世界加以缩小,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理解,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迷思概念的产生。

2.制作概念图

概念图不仅可以用来诊断迷思概念,还可以用来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概念图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组成来表达概念的意义及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网络结构示意图。所以概念图的制作可以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知识的脉络,促使学生正迁移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例如,在物质的组成教学中,因这部分知识概念较抽象,学生易混淆,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概念图。

3.利用仿真实验室

仿真实验室是在计算机上虚拟现实实验的教学软件。目前针对中学科学广泛使用的仿真实验室有“仿真物理实验室”、“仿真化学实验室”等。实验室里的每个实验操作高度仿真,充分应用多媒体丰富直观的表达形式,将仿真器材、仿真动画、实验录像以及操作说明有机结合起来,既表达整体,也表达细节,便于学生对实验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仿真实验室把学生在现实实验室中难以完成或者超出学生操作能力范围的实验付诸“现实”,同时能对很多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理论结果给予模拟和示范。不仅如此,在虚拟实验室中可以针对迷思概念进行概念变式实验,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好的转化迷思概念。笔者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教学中,直接利用仿真实验室,在串联电路中各点接上电流表进行实验,结果各处电流相等,强力冲击了部分学生头脑中原有“电流从正极出发,电流依次减小的”的迷思概念,确立了“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科学概念。另外在理解短路的概念时,部分学生也存在迷思概念。在普通实验中告诉学生不能将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但是学生并不能直接操作。但在仿真实验室中,可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发现电流表被烧坏。不仅现象明显,而且稍微放大了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不但澄清了迷思概念,而且让学生体验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4.基于即时通讯系统基础上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脑海内的迷思概念在课堂内并不能完全得到转化,还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在Internet基础上,通过即时通讯系统,在课后进行转化。深圳的学校生源覆盖面较广,不同地区或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经历不一样,对同一概念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学习者对概念实现较全面建构的有效模式。笔者在所任教班级进行了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经历充分了解后,组建学习小组(即学习共同体),建立QQ群或者学习博客,老师也加入其中。

学习共同体利用学生本身对概念理解的差异,通过交流,呈现出观念的碰撞,引起学生对概念的与重构。而老师在其中的合理引导,对科学概念地正确构建起到指导和保障作用。例如,很多学生思维中“气候”等同于天气或者气温。而学生中有东北的,也有深圳本地的,他们对气候的切身体验不一样。利用他们不同的体验,引起思维的冲突,通过在QQ群里激烈的讨论,老师加以引导,把气候的要素加以总结,学生逐步认识气候的概念,并对气候概念进行外延。测试结果表明,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对气候的理解普遍较好,甚至理解程度深于其他先前没有错误概念的学生。

5.数字化实验

在传统实验室中,很多实验只能得到定性的结论。但借助基于传感器为实验工具的数字化实验室,可以把这类实验全程用数据展示出来,使结论一目了然,直接给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以“晴天霹雳”,从而实现转化。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65%的学生认为只有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笔者利用传感器带领学生开展了关于植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的科技实践活动。把植物放在用橡胶塞密封的塑料袋中,放置在暗室里数天。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在暗室放置前后塑料袋内氧气的含量,数据证实了植物也需要氧气。与学生之前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从而转化了学生脑海中的迷思概念。

第8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云理论;云重心评价法;总量减排绩效评估;清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88-03

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评估是提高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水平、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实施的目的是通过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为流域管理部门提供总量减排现状信息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影响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而流域的管理部门将根据提出的建议制定进一步的总量减排管理方案,以改善其绩效管理水平[1-2]。能否制定出科学的总量减排管理方案取决于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而在整个绩效评估过程中,影响评估结果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则是评估方法选择是否合理。因此,探索科学、合理、适用的评估方法就具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该文在对大量现有评估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3],引入能够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结合的云理论,并运用基于云理论的云重心评价法对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流域水环境管理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云重心评价法

1.1 基础理论

1.1.1 云的概念。云的概念是由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于1995年在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一种用语言值表述某个定性概念与其定量表示之间关系的不确定转换理论,由于它能够将不确定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完全集成到一起,构成定性和定量之间的相互映射[4],因此对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信息的处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设G是一个由精确数值组成的集合G={x},称为论域,关于论域G对应的定性概念A,是指论域中任意元素x都存在一个具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μA(x),称为x对A的隶属度。如果论域中元素是简单有序的,则G可以看作是基础变量,隶属度在G上的分布称为(隶属)云;如果论域中的元素不是简单有序的,而根据某个法则f,可将G映射到另一个有序的论域G′上,而G′中有1个且只有1个x′与x相对应,则将G′称之为基础变量,而隶属度在G′上的分布称为隶属云[5]。

第9篇: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信息化 技术应用 战略对策

传统产业经济的营销模式相对落后,企业与客户之间必须经过实体店采购或销售,这种方式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利于远距离营销活动的进行。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开始成为企业经营改革的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网络营销平台与物流配送体系,让商家企业在互联网上与消费者客户进行交易,这种先进的交易模式就是“电子商务”。为了加快电子商务模式的推广应用,企业本身要注重信息化改革战略的优化调整,充分利用物联网这一全新的互联网平台,创建更加优越的电子商务网络。

一、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现状

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1.物联网应用现状

近年来尤其是在2012年间,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电力、交通、医疗、物流、安防等等。比如在电力行业中,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无线电表的远程抄表、用电检查、线损管理、负荷管理、需求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也正在逐步拓展;在物流领域中,药物、电子产品等物品的检测、运输、仓库储存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对物联网强烈的需求;在安防领域中,物联网在入侵防护、网络监控等领域表现了强大的作用;此外,物联网在各类监控上应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2.电子商务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上世纪末出现的新兴事物,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以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在亚洲,以中日韩为代表也不甘落后,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如今在电子商务技术方便也跻身世界前列。电子商务如同互联网一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电子商务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其产业链几乎可以包容现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相关的各个领域。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状态处于初步阶段,现有的电子商务局限于局部应用,没有形成规模,技术标准不统一、行业壁垒等诸多问题深深阻碍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进行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与运营模式分析,从而协调产业链各环节的关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发挥产业聚合力,是攸关企业存亡,急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最关键的因素是其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二、电子商务信息化战略的核心技术

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技术对于物联网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既是一套独立的技术体系,同时也离不开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想真正的了解电子商务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必须先要了解商务网站的相关技术。根据国内必要注明的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网、京东商城、易迅网、拍拍网等,电子商务信息化战略必须有其核心技术为支撑。主要技术包括:

1.射频识别技术

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它比条形码技术更加先进,条形码只能通过读码器扫描来识别物品,而RFID可以通过发射、接受电子信号对物品进行识别与定位,突破了条形码技术对于物品空间距离的局限性,也是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联网的概念模型对物联网的研发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是进一步研究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概念模型的发展与物联网现实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任何理论上的概念都是为了实际应用而产生。全面感知技术是电子商务网最基本的特征,即通过RFID、传感器、二维码、GPS系统等等信息采集技术,对所有物体进行感知与识别。为之后最终的智能决策操作提供信息。

2.信息物理技术

利用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协作,使关于大型工程系统的信息服务、实时感知和动态控制得以实现。电子商务发展必须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泛在网络对于构建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的实现整个时间、空间范围的物物互联,一个完整的泛在网络体系对于信息的传递是必不可少的。泛在网络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从物理信息的采集到智能终端做出处理,中间需要一条可靠的传递网路进行信息传递,智能终端做出相应的决策后同样也需要有该网路将信息传递给物理世界。由于电子商务网涉及到的应用范围远远大于普通的互联网,其所传递内容的重要性也大大增加。所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时性、稳定性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

3.数据传输技术

M2M系统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的对话。物联网、CPS、M2M三中技术有着很高的相似度。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认为M2M和CPS都是物联网的表现形式。从概念内涵角度,物联网包含了万事万物的信息感知和信息传送;M2M则主要强调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计算机实现设定好的程序不可能完全的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所以,当出现故障或者紧急状况的时候,系统需要能够自主进行修复与应急处理。自主网络必须能够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维护。这点也是电子商务网的关键技术,没有能够自主管理与维护的系统,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网。应用技术的发展需要概念模型的指导与规划,而当应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原先的概念模型就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进行改进。

三、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对策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从实际情况分析,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物联网作为信息化建设平台,必须要借助计算机系统为主控中心,对商家与客户交易数据流实施高速地处理,从而维持了物联网营销活动的稳定性。创建了多功能营销平台之后,电子商务企业还需制定综合式的管理对策,维护好现有的商务网站体系,使物联网技术发挥出更大的营销、管理、调控等价值。

1.经营管理

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宏观层面,要认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行动的管理地位,从而实现管理战略素质的培养。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经营战略分析、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环境、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方法等内容。管理人员要灵活地应用各项物联网技术,结合市场发展动态以调整经营战略体系,这些都会为电子商务企业创造理想的收益。

2.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活动离不开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来认识各类资源的特征,各类资源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构成、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物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3.信息管理

信息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血液,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成,来探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检索、利用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信息源的概念、信息源的属性、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等内容。

4.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活动的运动基础,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认识物流的组成与功用,了解物流的运动过程,学习物流运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的内容及其地位作用、第三方物流业、企业自营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方式等内容。

5.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柱。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本质内容。因此,要从认识资金流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来探讨资金流的运行过程及网上运行形式和资金流的运行程序及规范。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流的构成、网络经济对资金流管理的影响、企业资金流管理体系建设、现代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发展等内容。

四、结论

早期互联网是电子商务经营的主要平台,实践证明,传统互联网已经无法满足超大流量的商务数据处理要求,选用物联网才是电子商务营运的新模式。针对物联网科技的优化升级,电子商务企业要拟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方案,不断地改进原有的网络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物联网的概念模型绝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单一的概念模型就会制约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电子商务战略管理,要结合相关的技术应用,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孙文涛.浅谈电子商务是企业营销经营的必然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2009,23(12):43-45.

[2]董卫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传统电子商务改造措施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28(14):19(6):32-33.

[3]郝磊.我国企业应对电子商务潮流的信息化战略对策[J].现代商业,2011,28(10):25-28.

[4]周云兰.电子商务行业特点及信息化管理方案的评估[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