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成人教育学习指导精选(九篇)

成人教育学习指导

第1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目前,实习基地学校普遍对教育实习不重视,在唯升学率至上的大背景下,学校担心实习生上课会影响教育质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担心教育实习会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广大教师普遍感觉实习生幼稚,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教育实习现在面临极为尴尬的局面。广大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地做着机械式的琐碎工作,登上讲台上课成为极奢侈的事情,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加强教育实习建设呢?

 

一、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实习管理制度

 

教育实习基地应做到,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管理,制定、健全教育实践的管理制度,指定专门人员对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和选定, 全面检查和监控教育实践过程。指导教师应该时常深入实习生中,了解实习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馈,不断地改进实习工作,鼓励实习生与在职教师之间互相协作、相互学习,使得指导教师乐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实习生更多的帮助,引领实习生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做好与高等师范学校的沟通,将实习生反应的问题及时与高等师范学校的领导进行沟通,使得高等师范学校的有关领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实习生的教育指导活动中,给予实习生更大的实习空间和实习帮助。

 

二、健全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机制

 

从大学和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来看,很多时候,实习指导教师是否让实习生走上讲台,让实习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应该尽力体现对指导教师群体和个人的尊重。一方面,教育实习活动的安排多倾听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多考虑教师的愿望和需求;另一方面,尽量让中学指导教师也参与教育实习相关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充分体现中学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个人专业发展的价值。此外,要把教育实习同中学指导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研讨会、教师培训等方式为指导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帮助其实现职业梦想。中学实习指导教师的尊重感增强了,心理上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实习生指导工作。

 

三、实现对实习生教学实习的个性化指导

 

实习生是教育实习指导的对象,帮助实习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实习生的个体需求是影响中学指导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的最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成长经历、教学技能、教学观念千差万别,为了取得好的指导效果,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的个体状况,适当调整自身角色和指导策略,“因材施教”,那些能够满足实习教师需求的指导方法的指导教师角色是最成功的。

 

四、创建理想的实习生实践空间

 

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实习生参加教育实习,在实习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减轻对真实教学环境的不适应感,增强从事教师职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教学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眼中的“教学技巧大师”“经验丰富的前辈”“可以效仿的榜样”,因此,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实习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明确指导教师的角色、指导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教育部门更好地安排教育实习工作,协调“师徒”关系。中学指导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指导教师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认同、实习基地学校重视程度、社会的需求、实习生的个人素质,这些因素导致指导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的多样性,应更好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增添中学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实习指导工作的动力和信心,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

 

实习生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第一次参加到现实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新生代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为之奋斗、勇往直前的斗志和信心。教育实习中,实习生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求知精神带到实习学校,增添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因此,作为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加强探索创新,为师范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第2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一)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必然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创新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体育的功能将体育课划分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继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新的课程标准按照水平段划分,以适应基础教育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各个水平段是相互联系、无法割裂的,既呈现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性,又体现每一阶段的独特性。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被注入新的要求,教师的培养体系也被要求随之革新。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培养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内容,承担了提高学生的教师教育认知水平、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转变学生角色、加强学生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规律的把握等任务。它的模式的创新也自然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创新必须紧跟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围绕着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教育实习体系,设定教育实习内容,创新教育实习方式和方法。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整体与分段辩证统一的关系,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创新既要把握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整体连贯性,又要突显某一阶段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这正好契合了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

(二)就业压力的加大需要“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2011年至2013年,体育教育连续三年被列为就业红牌专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生源充足促成了很多非师范类高校增设体育教育专业;其次,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求量日渐减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趋近饱和;第三,专业服务面向范围设定太窄,忽略了小学阶段和幼儿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楚雄师范学院的重点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化应用型办学思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切实扩大服务面向,面向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体育师资。然而,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承袭师专时代针对中学(特别是初中阶段)开展集中教育实习活动,主要为培养中学体育师资进行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近几年,体育与健康学院虽然一直在进行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增加了教学见习和研习活动,延长了集中实习时间,建立了分段与集中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但是始终没有跳出中学阶段的服务面向,亟须改革。作为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迎合了时展,为体育与健康学院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因此,扩大服务面向,缓解就业压力,就需要构建“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这既是“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的要求,又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三)“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革新为加快应用转型发展步伐,楚雄师范学院明确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并提出了扎实推进师范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任务。作为师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旨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基础教育体育师资,应以“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育实习过程中,教育实习活动仅集中在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学生只需要完成在一个实习地点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就完成学分。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够把握初中或者高中某一阶段体育课程的基本规律,熟悉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熟练掌握这一阶段体育课教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这种教育实习模式能强化对学生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割裂了基础教育的整体连贯性,与“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不相符。“整合连贯型”教师培养模式强调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要对基础教育的全程性把握,要求师范生到小学参与或了解学科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又要求师范生到中学参与学科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改革和创新教育实习模式,构建“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是体育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应然要求。

二、“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基本内容的构建

(一)建立基础见习和方向见习相结合的教学见习体系

教学见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和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了解、分析研究等一系列认识活动,它可以从感性上认识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现状,完成教师教育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过渡,应包括参观见习、观察见习、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电视录像观摩见习等内容。依据“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见习安排在前三个学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见习阶段,安排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学生分别深入到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等四个阶段,分段初步感知每一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状况,全程把握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规律和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第二阶段为方向见习阶段,安排在大三的两个学期,学生在基础见习阶段认知的基础上,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等四个阶段中选修两个阶段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进行方向见习,深入了解这一阶段体育教学规律、体育课外活动状况、班主任工作及学生身心特点等内容,学习和积累一定间接经验,为下一步教学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学期的教学见习既要实地见习,又要通过电视录像观摩优质课堂教学,并完成学期见结和阶段见习报告。

(二)建立专项与副项相结合的集中教育实习体系

集中教育实习是楚雄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学生在我校指导教师和学院聘任的实习基地学校指导老师的双重指导下,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下,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实习阶段,时间为2周,学生在我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校内实习,为全面实习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全面实习阶段,包括专项实习阶段和副项实习阶段,时间分别为8周和4周,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四个阶段中选择一个阶段为主项实习阶段,再选择另一个阶段为副项实习阶段,在我校指导教师和学院聘任的实习基地学校指导老师的双重指导下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完成准备实习教学文件、备课试讲、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等实习任务,切实掌握两个阶段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第三阶段为实结阶段,时间为1周,完成实结、成绩评定、质量分析等工作。集中教育实习应以学生的专项实习阶段为主,副项实习阶段为辅进行分组,按照“主项全面把握,副项熟知教学”的原则,注重学生专项和副项实习阶段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突出掌握主项阶段体育教学规律和体育课余活动、训练的规律,熟悉主项阶段班主任工作技能。通过对两个阶段的实习,使学生系统把握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整体规律,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全面贯通、整体融合的“整合连贯型”基础教育体育师资。

(三)建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育研习体系

教育研习是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学科知识,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研究与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体育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要求学生的教育研习活动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贯穿在大学四年。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学生在寒暑假期内,通过实践调查,分别完成与教育见习相对应的学前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初步了解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状况;进入大三,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研习项目研究,通过寒、暑假等节假日或者课余时间的实践调查,集体合作完成教育研习项目的选题、申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在大四上学期集中教育实习结束后完成教育研习项目。在教育研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教育研习的调查对象可以分散也可以集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校进行分散调查,也可以在学院指定的学校进行集中调查,学院应做好指定调查学校的联络、协调等工作。在每次教育研习结束后,要做好研结和成绩评定,确保教育研习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教学科研能力,从而为提升学生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三、“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实施的保障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以“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观念转变是行动转变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则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体育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势必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是新形势下地方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它既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又要关注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体育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因此,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应以“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第一,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整体观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分段式、定向式培养师资的教育观念,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为服务面向,整合学期教师教育、小学教师教育、初中教师教育和高中教师教育,“宽口径”培养整个基础教育的体育师资。第二,强调教育实习的全程性。重视基础教育的连续性,让学生深入到基础教育各个阶段进行教育实习,确保学生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具有全程性、连贯性的理解。第三,重视教育实习的选择性。尊重学生的意愿,设置各个实习方向供学生选择,突出培养学生一到两个阶段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到工作岗位上。

(二)突出应用型办学,优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教育实习顺利完成的理论基础。在应用型办学转型期,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要处理好大学共性与应用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地方性与综合性之间的关系。第一,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又要遵循体育教师成长规律,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比例,提升师范类课程比例和实践课程比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先进教育理念、教育研究成果、优秀教学案例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增加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第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感悟,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信息应用能力。

(三)建立“导师制”教育实习引导体制

本科生导师制,就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顺利成才。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导师引导学生对教育实习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对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有重要作用,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制定本科生导师制下教育实习实施细则。制定导师制工作手册,明确导师指导教育实习的工作职责,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和检查、考核机制,用规章制度确保导师制的推行。其次,实行双向选择的机制确定指导关系。入学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发展选择导师,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学院协调,确定指导关系。第三,做好过程指导。在指导教育实习过程中,导师可以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要做好每一次指导记录,并对学生的见习报告、研习报告、实结等教育实习相关材料进行检查和指导,并评定成绩。最后,制定导师工作考核细则。学院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导师指导情况进行检查,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纳入年度履职考核,奖优惩劣,在绩效分配中发放相应的津贴。

(四)构建多元化教育实习共同体多元化

第3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让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认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担负的任务,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从而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工作,奠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努力使自己尽早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通过教育实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育科学,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教育规律,初步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规律,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进行初步训练。

3.通过教育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办学思想、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习任务

实习任务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及教育调查。教育实习时间为一学期,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进行。

1.教学工作实习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所教学科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在实习学校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课、编写教案、试讲、上课、指导实验、批改和讲评作业、课后辅导、考查与评定成绩、听课、评课、写教学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增强感性认识,掌握各个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培养独立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2.班主任工作实习

在实习学校班主任指导下,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实习班级的情况,完成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处理班级日常工作、开展课外活动等各项活动。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初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基本内容和特点,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对学生的感情,运用教育科学方法指导班主任实习工作,培养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3.教育调查

调查了解实习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教育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教育教学经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积累、思想发展、思维能力等。通过调查研究,加深对中、小学、幼儿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加深对教育方针的理解,掌握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培养从事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 教学工作实习

1.内容:听课、备课、编写教案、预讲、上课、指导实验、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组织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教学专题总结等。

2.具体要求:

(2)实习生上课前,必须认真观摩或听课不少于40节课,可以听指导教师的课、其他科任教师的课或实习生相互听课,每个实习生必须交至少40堂课的听课记录,填写《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学生听课记录表》,实习结束后交系(部)检查,作为评定实习生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3)实习生上课前,应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主持下进行试讲,凡试讲不合格,经过努力仍不能达到讲课要求者,不能上课。

(4)讲课时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克服满堂灌的现象,要注意语言及板书的规范化,要用普通话教学。条件容许,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5)实习生讲课的类型力求多样,以增加锻炼的机会,对指导实验、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和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也应积极参加。

(6)实习期间,实习生应主动征求任课老师及听课者的意见,重点关注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教材处理、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手段运用、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评价,以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7)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至少保证有1次说课,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向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进行口头说明,并形成书面的说课稿,并附有参评教师评语及签字,实习结束后上交系(部)检查。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

1.内容:在实习学校班主任指导下,学习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包括了解班级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班级日常工作,进行家访,作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多样化有实效的班级活动等;学习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

2.具体要求:

(1)听取实习学校班主任工作介绍,查阅学生学籍卡,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健康情况。

(2)根据实习学校班主任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及本班实际,拟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送实习学校班主任批准后执行。

(3)实习生必须在实习学校班主任指导下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和班会活动。学生的校外活动应在实习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实习生不得擅自带领学生外出活动。班级活动限在当地进行,不得到实习点以外举行。

三、实习计划

教育实习计划是组织和检查教师教育类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文件和依据。各系(部)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认真编写实习计划,报送教务处审查、备案。实习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 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 实习的基本要求

(四) 实习地点和具体日程安排

(五) 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外聘指导教师名单及所对应指导实习生名单(参与学校统一安排实习生注明学生联系方式),每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数原则不能超过20人。

(六) 实习考核的内容和考核办法

(七) 本办法所规定其他相关信息

四、实习的组织管理

全校各类实习生在主管实习工作校级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教务处统筹全校教育实习工作,各系(部)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协调配合教务处工作。

(一)教务处工作职责

1.制定教育实习总体工作计划和指导性文件

2.制定年度教育实习经费预算,根据学校相关要求,确定教育实习经费的具体分配。

3.审查各系(部)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实习总结及相关上报材料。

4.组织各系(部)开展实习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工作。

5.联系各系(部)确定赴教育实习基地实习学生名单,确定实习学校,安排实习工作日程。

6.按照教学计划,检查实习工作,研究和处理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7.研究和总结教育实习工作,提出改革措施。

8.协调系(部)及学校相关部门为教育实习工作提供必需保障。

9.负责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二)各系(部)工作职责

各系(部)成立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系(部)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成员包括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学校教育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及教务处相关要求,制定本系(部)实习计划,并报送教务处审核。

2.传达学校及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实习工作的具体要求。

3.负责上报参与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学生名单,落实分散实习学生实习学校。

4.负责选派实习点带队教师,负责为实习生分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并对实习指导教师做好监督检查。

5.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做好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思想动员和教育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

6.深入实习学校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搜集实习学校对实习工作的反馈意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7.负责组织评定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分析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8.写出全系(部)实习工作总结。

(三)实习学校工作指导小组

实习学校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建议由实习学校的校领导、教导主任、实习学科的教研组长、实习班级原任课教师、原班主任代表、实习点带队教师等组成。职责是:

1.制定实习学校的实习工作计划。安排实习工作日程,确定实习班级,并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2.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根据学校条件为实习生安排食宿和办公地点。

3.向实习生介绍学校工作情况、工作纪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实习学校学生学习思想情况,并组织有关报告会及观摩活动。

五、实习点带队教师工作职责

各系(部)按照教务处要求选派实习点带队教师,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实习点带队教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调整。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的,需及时报教务处备案。具体工作职责是:

(一)加强同实习学校各方面的联系,反映实习生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协调和处理好与实习学校各方面的关系。

(二)从所带队实习生中选出正副组长各一人,协助带队教师管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和纪律。

(三)对实习生进行政治思想、师德、组织纪律教育,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配合实习学校管理好实习生,全面关心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

(四)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对在实习中违反规定或犯有其他错误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应及时与学校和系(部)联系,给予该生相应的处理;

(五)严格学生请假,管理好学生实习期间实习纪律。

六、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指导教育实习是我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所有教师应积极主动承担指导任务。部分系(部)因特殊原因需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的,应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各系(部)应根据教务处要求,上报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所指导学生名单。工作职责是:

(一)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教育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社会公德。

(二)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1.与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联系,确定实习内容,分配实习任务。

2.指导实习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安排并听取试讲,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3.及时审查并批准实习生的教案。

4.听取实习生讲课、主持评议。

5.指导实习生批改作业及课后辅导。

6.听取实习学校任课教师对实习生的教学意见,及时帮助实习生分析研究问题,改进教学。

(三)指导实习班主任工作

1.与原班主任确定实习班主任工作内容,分配实习班主任工作任务。

2.指导实习生制订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运用教育科学原理分析班集体和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工作方法。

3.指导实习生拟订班集体和团队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四)指导实习生做好实习总结。

1.帮助实习生做好实习总结。

2.根据实习生的工作表现,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共同初评实习生实习成绩,填写实习鉴定表。

(五)对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其他要求:指导在芒市城内及周边学校实习的教师,应深入学生所在学校进行指导,实习期间到校指导次数每生不少于2次,其中听课节数每生不少于1节,并做好工作记录,填写《德宏师专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记录表》和《德宏师专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听课记录表》;指导外县市或外地州实习生的教师,指导教师应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每周至少一次与实习生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期间学习、生活、安全等各方面情况,每月至少一次与实习生所在学校指导教师及校领导沟通了解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杜绝出现学生实习脱序的现象,并填写《德宏师专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记录表》。

七、实习生守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肃、认真、专心致志投入教育实习。

(二)刻苦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工作认真负责,克服困难,始终如一,全面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三)为人师表,讲究礼貌,仪表端庄,衣着大方;言行举止,作风修养,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不准在实习期间酗酒,不准谈情说爱。

(四)实习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互学互助。

(五)尊重实习学校教职工,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对实习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应向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或实习点带队教师反映。

(六)不准私自外出游玩及参加其它与实习活动无关的活动。要特别注意学生人身安全,也要注意本人人身安全。

(八)凡缺勤时间超过20天者,毕业实习成绩评为不合格。请假未经同意,实习生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学校。凡未经校、系主管负责人的批准擅自超假者,视其情况降低实习成绩等次或取消实习资格。

(九)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必须参与教育实习,无教育实习成绩,不授予相应教育实习学分。

(十)发扬艰苦朴素、勤俭办学的优良作风,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和实习用品。凡借用的仪器、资料及其他用具均应妥善保管,按时归还,如有损坏和遗失,必须照价赔偿。

八、实习总结与考核

(一)实习生要写出个人的全面实习总结。包括实习阶段所做工作、主要收获、自身优缺点及今后努力方向等。

(二)实习成绩的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必须严格按照评定标准,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完成实习任务的质量,全面综合地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予以考核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优”的比例每个专业班级控制在30%以内。

(三)实习成绩评定程序:由实习学校指导老师、领导在实习结束时根据实习生的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的质量写出评语及评分建议;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及其他材料写出评语及评分建议;系(部)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实习学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评分建议进行综合评议,给出实习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实习生实习成绩经系实习指导小组核定后记入实习生实习成绩学期档案。

(四)未参加教育实习、未经学校教务处同意擅自改变实习学校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补修(重新)实习,补(重)实习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实习学分。

(五)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在实习工作结束后,应写出本系(部)实习工作总结,内容涵盖实习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并交教务处教学实践科一份存档。

九、实习生实习材料的收集归档

(一)实习生应提交的实习材料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按学校规定时间将实习材料交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再由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汇总评阅,给出终评成绩。具体提交材料有以下几项:

1.内容填写规范完整的实习鉴定表一式二份,由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给出终评成绩后,交教务处教学实践科审查。

2.不少于40节课的听课记录表和一份较详细的听课课堂实录,并有所听教师的签字。

3.不少于20节课的授课教案祥案,教案须有实习指导教师的签章,并选择某一节课书写教好的实习教案填写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习教案》表中,作为系(部)材料保存。

4.一份针对教学实习期间的教学反思表,能针对一学期的教学实习过程作全面反思,总结教学实习中好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

5.撰写至少一份说课稿,并附有相关参评教师的评语及签章。

6.内容详细完整的班主任工作记录,需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签章。

7.其他与教育实习相关的材料。

(二)实习材料的归档

各系(部)在实习结束后,应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归档实习工作相关材料,具体如下:

1.系(部)实习工作计划

2.实习鉴定表

3.学生听课记录表、课堂实录、实习教案、教学反思表、说课稿、班主任工作记录和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根据学生情况完成,不作硬性要求)

4.系(部)实习工作总结

5.实习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德宏师专毕业生教育实习成绩评定标准(暂行)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专业实习的全部要求,实习总结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实习记录表填写完整规范。实习态度端正,实习期间无违纪行为。实习期间全勤,实习成果突出。

良好: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专业实习的全部要求,实习总结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实习记录较完整。实习态度端正,实习期间无违纪行为。实习期间缺勤不超过3天,实习成果较突出。

中等:达到专业实习的主要要求,实习总结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重大违纪行为。缺勤不超过15天。实习记录较完整,实习成果较好。

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完成了实习的主要任务,达到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实习总结,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实习中无重大违纪行为。有实习记录。缺勤不超过20天,实习成果一般。

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实习总成绩评为不及格。

1.无故不参加实习者;

2.实习态度不端正,未达到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3.实习总结马虎潦草或内容有明显错误;

4.缺勤超过20天以上者;

第4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一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及其表现形式

 

(一)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含义

 

‘导师'高等学校指导教师的简称。一般指承担对学生进行某种个别指导任务的教师。对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者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师。”本文所谈的成人教育‘‘导师制”的‘‘导师”,其中‘‘导”指的就是指导、引导、辅导“师”是教授、讲师、技师、工程师以及学科、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等。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学习者意愿兴趣的选择+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答疑与指导。具体点说,就是尊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选择,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自主和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校中心与教师中心,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尊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进而不断强化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完善自我、发掘潜能的目的。

 

(二)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

 

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核心点应该是办学理念与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首先,在办学理念上要把“对成人的教育”转变为“为成人的服务”。办学理念是教育服务提供机构的灵魂,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与办学策略等。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是成人教育服务提供机构对成人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提供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而把学习者当成了受教育者的“仆人’;‘文凭”既成了“主人”之所以成为主人的资本,也成了“仆人”之所以成为仆人的无奈。成人教育构建导师制教学模式,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主从关系,把学习者放到‘‘主人”的地位,确立成人教育就是服务成人自我教育的理念,构建完整的、多元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围绕学习者的兴趣与需求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等,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那么,在教学理念上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教学组织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给学习者以充分自主选择的自由;根据学习者学习能力与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的兴趣与追求,充分调动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在教学方法上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限制或约束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以学习者为中心,就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交给学习者,使学习者由被动学变为自愿学,由盲从地学变为依据兴趣学;教师则由“教”转变为‘‘导”,以教会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路径、解决疑难问题为主。

 

(三)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

 

由成人教育服务对象的多类型与学习需求的多元化所决定,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组合类型也一定是多样化的。其主要类型可以有:

 

1.师傅徒弟类。师傅徒弟式的学习组合类型可以包括师傅带徒弟学习的所有类型。这一类组合适宜于希望学习一项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的成人岗前或再就业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或教育服务提供机构与企业的培养订单,组成不同技能的学习小组(或班级),在具有专业技能特长的技师、工程师或专家、能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2.综合提高类。综合提高类的学习组合可以包括无明确、具体学习目标与指向,只是想提高综合知识水平的在岗学习者的学习组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提高的学习形式。该类学习组合学习内容分散,较少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较多考虑的是知识与能力的实用性。

 

3.专业导学类。专业导学类学习组合指的是以对某一专业、某一学科以及某一课程具有明确指向或浓厚兴趣的学习者为主的学习组合。该类学习组合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深造,学习内容明确、专一。

 

4.研究探讨类。研究探讨类学习组合指的是已经对某一专业、某一技术或技能、某一课程或学习内容有一定学习经历、学习能力或一定研究的学习者所构成的学习组合,在教授或专家的指导下,继续进行研究探讨的学习形式。

 

5.情趣陶冶类。情趣陶冶类学习组合是闲暇教育与服务的主要学习形式。这一类的学习者主要是离退休的高龄人群。学习内容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文学创作和艺术欣赏以及一些休息技能,学习目的多以修身养性为主。

 

二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点在成人教育中构建“导师制”教学模式有以下四个基点。

 

(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对学习者的尊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与引领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具体体现为对学习者的尊重。首先要把成人学习者视为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0其次是尊重与认可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成人学习者大都是从事一定社会职业的成年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希望被人尊重的欲望也很强“导师制”教学模式则可体现对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充分尊重。第三是尊重与承认学习者的自学能力。成人学习者大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特别是具有一定的生产实际经验和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在成人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成人学习者的这些经验与能力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利用。“导师制”教学模式所突出的自主学习,能够完全发挥学习者的自学能力。第四是尊重和体现学习者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表现。对于一名学习者而言,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而获得与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产生一种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自我认可与自我激励,而后者的这种效果则不明显。在成人的教育与教学中构建‘‘导师制”模式,既有利于对成人学习者自我价值的尊重,更有利于成人学习者自我价值的体现。

 

(二)基于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注重为学习者的个人发展服务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教育同社会的关系规律,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自身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办教育既要遵循外部规律,也要遵循内部规律,应该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一方面,内部规律的运用要受到外部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外部规律必须通过内部规律才能实现。H因此,作为培养人的这个内部规律,既要受到外部规律的制约,又不能丢开它自身的规律。在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上,片面地突出与强调了它的外部规律,片面地突出与强调了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绝大多数教育服务提供机构仅仅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仅仅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又仅仅依据自身的条件确定教学模式,不仅把教育作为了工具,也把学习者当成了工具,忽略或淡化了学习者个人的自身发展与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发挥人的潜能与价值。成人教育的服务对象大都已是社会的人,他们除了参与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之外,不仅应有丰富的休闲生活和文化生活,还应有具有个性特征的事业追求和创造欲望。构建并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遵从教育的基本规律,强化成人教育的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功能,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更注重为学习者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全面发展服务。

 

(三)基于成人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选择,为不同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成人教育是以社会成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习者体现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与大小不等的群体多样化现象。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职业的学习者又具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更重要的是,成人学习者除了有不同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外,还都有不同兴趣的休闲生活和文化生活。任何教育和教学都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一兴趣。在强调教育的服务意识、倡导以学习者为本位的今天,成人教育如何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如何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通过服务大小不等的学习者群体的需求,不仅能够达到服务国家社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更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达到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真正体现继续教育的价值,无疑应该是成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力。”这在以在职从业人员为服务主体的成人教育中应该得到充分体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最公平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S在成人教育中构建与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和照顾到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选择,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四)基于成人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教学模式为教学主体与教学内容服务,强调个性化教学与人性化管理《纲要》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条件。”这就要求“成人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各类学习者特别是社会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63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成人教育发展中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存在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未能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本位,坚持自我中心,没有切实考虑学习者个体学习目的的差异和学习兴趣,教育的服务性不强;二是未能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仍然是以‘‘集中式”与‘‘灌注式”为主,不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导致对学习者作为成人的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开发不足,方法的针对性不强;三是沿袭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四是学籍管理和专业设置统得过死,教学模式僵化,成绩评定方式单调,学习者选择余地过小,教学活动的人性化管理不够,致使学习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率很低。

 

成人教育要改革,继续教育要发展,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与创新,必须在个性化教学与人性化管理上下工夫。构建与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的变革,不仅可以适应成人教育的重点从学历的补充式教育向非学历的继续教育转变,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遵从学习者自己的意愿与兴趣,最大限度地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成人教育的服务功能。

 

三构建并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步骤成人教育构建并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于了解学习者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的调查

 

所有学习者不论他的文化、生理、社会经济背景如何,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广泛的教育。应该考虑学习者的基础、兴趣、先前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速度。”&]成人学习者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可以说个性差异较大,即使成人学历教育入学前通过了国家组织的统一入学考试,学习者之间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的差异仍然明显。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的差异必然导致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成人学习者在申请参加学习或被录取以后,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要组织所有学习者进行基于了解学习者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摸底调查,在对调查信息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将学习者分成诸如一般和较高等不同级别的学习者类型,这是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之一。

 

(二)基于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与兴趣的学习内容的调查

 

如何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相吻合,切实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是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在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将学习者分成不同的类型后,应再对学习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基于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的调查。调查可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分类或小组集体座谈的方式。经过对问卷调查和座谈记录的分析整理,基本掌握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教学内容与学习组合的最终确定提供依据。

 

(三)基于同力、同趣学习者的学习组合(或班级)的组建

 

教育的主要动因是处于受教育过程中的人,是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因此,组建学习能力相当或学习兴趣基本相同的学习组合(或班级,以下同)是突出以人为本和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基于同力、同趣的学习者学习组合的构建,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近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分成一个或若干个学习

 

小组,或将具有相同或相近学习兴趣或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分成一个或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组合可大可小,可以是几十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在现行的成人学历教育中,学习者考前虽然填报了自己的专业志愿,但由于知识基础、考试内容以及工作内容等情况的制约,其志愿都存在有一定的盲目性或无奈。组建同力、同趣的学习者学习组合,就可以实质性地满足学习者的志愿。组建同力、同趣的学习者学习组合时,还应考虑到学习者工作与居住的区域,以便学习组合的校外学习。

 

(四)基于不同学习组合的不同学习内容(课程)的构建

 

同力、同趣的学习组合组建以后,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或研究内容就成了决定‘‘导师制”教学模式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是由教育服务提供机构单方面决定的,而且往往是在学习者入学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它的特点是以学校自我为中心,较少照顾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更谈不上照顾学习者的兴趣。因此,在基于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与兴趣的学习内容调查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或确定学习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各学习组合学习内容的确定与构建,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基于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与兴趣的学习内容调查的基础上,由教育服务提供机构和学习者代表或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中的企业主管共同讨论决定,以体现教学内容上的服务性特点。同时,还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体系上要去学科化,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教学内容的形式上要能够模块化,使不同学习组合的学习内容既能体现专业方向,又能保证基础互通;三是教学内容模块组合的数量要尽可能地多样化,保证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组合可供学习者选择。

 

(五)基于不同学习组合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导师队伍组建

第5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平顶山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1级和2012级4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436份,问卷有效率为99.09%。选取平顶山学院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26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校内指导教师79人,校外指导教师175人,得到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率为97.69%。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问卷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状况调查表》,该问卷为自编问卷,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维度:教育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的认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教育实践反思、教育课程开设的合理性。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理性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认识情况

14%的学生认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很大,46.2%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和无用。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关于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认识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与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访谈中发现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不足20%,将近60%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也不喜欢教师职业。指导教师中55.1%的人认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很大,认为作用不大的仅占2.4%,卡方检验发现高校指导教师和小学指导教师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高校教师的认识程度低于小学教师。说明大多数指导教师能充分认识教育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但高校教师的认识不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大多是学校中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教育理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指导。当前小学经常开展教学比赛、说课比赛,优质课大赛等活动,赛后还要介绍自己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因此,对教育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感受更加深刻。

(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丰富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但调查发现经常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的学生仅占8.6%,指导教师占37.0%。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指导教师好于学生。目前地方高校由于良好学风的缺乏,学生自身专业意识不强,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严重脱离小学教育实际而变得抽象空洞、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与指导教师访谈中,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一系列要求的出台,现代小学生心理的复杂化,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理念,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三)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指导情况

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指导有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但调查发现经常想到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设计的学生占26.6%,在实践教学中遇到问题查找教育理论书籍解决的占27.8%,有52.5%的学生不太清楚和不清楚如何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说明大多数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实践理性意识淡漠,能力不足。原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具体教育教学情境脱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讲授太多对学生利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其二,老师对教学行为的指导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很少涉及这些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及其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而恰恰是教育教学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最重要的。对指导教师的调查发现经常想到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的占52.8%,但在实践教学中遇到问题查找教育理论书籍解决的仅占24.4%,这说明仍有大部分指导教师对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强。由于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大,指导费又偏低,学校对指导教师指导效果的好坏没有任何评价和考核,这些都非常容易导致指导教师不愿在指导实习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大多凭经验进行指导。

(四)实践教学反思情况

实践反思是教师实践理性形成的关键,但调查发现实践教学活动中经常反思的学生占33.5%,指导教师占83.9%;有69.8%的学生认为自己利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欠缺,有52.4%的教师认为自己此方面的能力一般。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普遍具有教学反思行为,自觉反思意识较差,反思水平较低且缺乏目的性,这与王东明等(20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意识较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由于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思并没提出要求,就形成了上课听、下课忘、考试拼命背,没有养成对学习行为的反思习惯,反思能力自然也差。其次,学生对教学反思的概念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误认为他们撰写实结和评课记录的行为就是教学反思。对指导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促进其提高教学成效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学校对此问题十分重视,不断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反思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并普遍认识到自身利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五)教育理论课程开设的合理性情况

教育理论课程开设的合理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不太合理的学生占30.3%,指导教师占50.2%。说明小学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偏大,且课程教学与具体教育教学情境脱离,再加上课内外实践教学严重不足,落实不到位,就容易造成为确保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削弱教育实践活动,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理性的形成和提高。

三、对策

(一)加强学生职业信念教育,促进其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崇高的职业信念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才能激发出自身专业化学习的动力,从而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并主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自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成长打下基础。因此,首先应对新生做好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专业认同感;其次可在学生群体中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优秀教师做报告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职业认同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始终,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促进其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促进教育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

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教师忽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无法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其教育行为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相反,脱离了教学实践,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会导致知行不协调,降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学生实习的一个关键任务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建构和丰富实践性知识。第一,要打破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互脱离的培养模式,以嵌入式的方式开设理论课程,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教育实践过程中。第二,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真实性,学生利用教育理论解读案例的过程,有利于促使其对教育具体问题的思考,并转化为内在认识,使学生在先行后知,知而再行地不断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第三,将实践反思任务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要结合教育理论的讲授内容,自由结合每周到小学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批判性探究、沟通及反思能力。

(三)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反思工作,增强实践反思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模式,充分说明了实践活动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因此,实习生和指导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撰写教学实践活动日志,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帮助他们检视自己的教育经历,理清思路、调整心态,而且有助于增强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专业的教育思考做好准备。其次,积极开展听、说和评课活动,为其提供反思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指导教师同时给予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点评,将有助于师生共同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及素养

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需要精心的指导和良好的示范,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及素养尤为重要。首先,制定指导教师标准,做好指导教师的选拔工作,构建高校和小学资深教师协同培养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其次,更新实践教学观念,确立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教育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职前教师专业化的实践基础,指导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反思自身的从教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关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现,才能促进自我专业素养的提高。再次,对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实习指导的专项培训,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学校的联系,采取顶岗置换的方法,使高校指导教师深入小学了解小学教育实际,小学教师到高校接受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做到“地与空”的衔接和融合,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五)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升课程的实践价值

第6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这些新的教育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实施,既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教育实习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高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现状进行研究,主要从实习前、实习中以及实习结束后等三个阶段对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实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大部分学生对实习目标的认知比较模糊,目标定位的不明确造成了学生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目的定位倾向于显性的和程式化的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幼儿园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造成了实习目标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教学基地是幼儿园。在实习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将由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因此, 学生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二)实习过程的指导

实习过程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及教育技能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否获得实践经验及实践经验的获取程度都要从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分析。而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确定实习指导教师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造成实习指导教师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难以得到保证;幼儿园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认为学生进行实习就是帮助他们干活的,给学生布置一些重复性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者仅仅给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却很少有针对性对学生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以上情况使得教育实习指导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实习生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

实习过程方面,实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或造成一些事故,因此幼儿园指导教师尽量不要让实习学生接手一些复杂的操作性工作,避免出现责任事故。就造成目前的幼儿园实习只看不做或者只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实习对于学生操作性经验的获得和教育技能的提升帮助不大,很难达到实习目的。

(三)实习结果的评价

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是指实习机构和高校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的全面考核,反映了实习生的教学专业水平。同时,适时的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但在实际评价中,在评价内容方面,目前的评价倾向于实习生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活动设计两方面,忽视了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在评价方式上,现行的实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多采用外部评价,忽视了实习生的自我评价。

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

(一)实习目标的确定

传统的教育实习是学生毕业之前才进行的。这种以传统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加上短暂实习的培养模式,人为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无法彰显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应该以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要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并将教育实习目标渗透于整个课程的设置中,渗透于学生在校的全部活动中。

(二)知识、技能以及心理准备

知识和技能准备就是要了解幼儿教学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学生首先应掌握幼儿生长的生理特点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了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提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心理准备就是要注意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 形成必要的心理预期,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一旦真正接触社会,发现想象与现实相差很大, 可能会在价值观、人生观、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因此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 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实习过程的指导

形成实习生、幼儿园指导教师以及高校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三主体之间多维有效互动。指导教师日常的工作安排,要尽量不安排或者少安排教学工作,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实习的工作中来。与此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出勤制度,以制约那些以指导实习为名,不去上班也不去实习学校的人。

(四)实习的体验

教育实习不同于课堂教W,它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及体验性。学生与孩子零距离的真实接触、与一线幼儿老师的真切交流、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亲身体验都让学生再次反思及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再次提升自身的专业认同感。正是通过全面体验实习活动,学生为正式迈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的评价

实习评价对整个实习过程具有诊断、导向和调节的作用。有效的评价能够改善整个教育实习体系,提升学生实习的效果。而真正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实习热情。教育实习评价应该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发挥着杠杆的及时调节与反馈作用。评价的主体应突破单一性,彰显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学生本身都应该成为评价学生实习情况系统中的重要因子。

(六)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生的实习问题进行分析,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从实习目标的确定,实习过程的体验、实习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拓展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认识以及构建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大学生实习体系,培养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也促进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建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3).

第7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摘要: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建设薄弱、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师范生对待实习的积极性不足,是当前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三个突出问题。师范院校的不重视、教育实习学校的不作为、老师的不关心以及实习生自己的实习态度不积极导致了这三个突出问题。面对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向国外借鉴经验,责任到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完善教育实习制度。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经验,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的教师的重大任务,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基础理论综合运用到实践过程的重要途径。随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有待加强,师范生实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当前的教育实习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师范生对实习的态度也不够重视,不论是师范生实习制度还是师范生实习态度都有待调整。

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建设薄弱

从师范院校的领导教师们来看,教育实习是得不到他们的重视的,在诸多的学校工作中,教育实习便沦为一件可以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往往是到时候随意指定实习指导老师,更有甚者,会因为公务繁忙,而遗忘了本科生实习的时间,带来了诸多的麻烦和不便。从实习领队老师来看,往往是快到了要实习的时候相关的老师才开始联系学校,根据负责老师的不同,老师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较为随意的圈定学校,既而每年实习的学校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多有重学术、轻师范的倾向,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重视了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常常忽略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向教师转化的重要过程――教育实习,便不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的时候师范院校的指导老师由于自己本身就有各种科研任务需要完成,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实习学校进行沟通。大学的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大学指导老师不重视,也间接影响了实习教师,使得教育实践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

重点师范院校应该建立自己的专业的、对口的实践学校,培养专门的指导教师。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实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教育实习的时间应该增加。我们的教育实习分两次,共计8周,时间偏短,而应该跟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实践的时间安排看齐。如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了那种单一的集中式的实习,采取连续性、阶段性教育实习方式,使教育实习的时间大大提前和延长。英国一般要求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法国自80年代中期实行连续性教育实习,共486学时,占两年培训总学时的25.7%。日本从一至四年级安排6 -7 次,共14周的教育实习。①实习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实习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师范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一所中小学所应尽的义务。师范学校在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过程中,应和中小学积极沟通,师范院校帮助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优化他们的师资队伍,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帮助师范院校培养实习生,在实践中达到双方的共赢。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都重视积极建立合作学校。在美国,许多教育界人士坚信“中小学与大学(师范)之间的协作是教育实习改革的最佳战略”,例如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问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师范生见习、实习和教育活动的基地,又如,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联合体,即由师范院校的教师与中小学主讲教师合作,制定并实施教育实习计划。②师范院校应指定专门人员去调研、访谈,一要,走出去,走进中小学中去,考察相关学校是否适合实习生实习,建立如上文所说的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二要,回学校,回到师范学校中来,和实习生们一起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实习管理机制,成立有关教育实习工作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教育相关部门派出督导、相关院系派出专职的教育实践督导,专门负责教育实习的相关工作,并明确每个人实际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制定详实的教育实践计划,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责任明确、管理方便,实习工作切实有效的进行,从而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和教育实践质量。

二、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看来,规模小的、水平一般的小学难以给予师范生专业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学校又怕实习生影响教学质量,实习基地学校及学校中的相关老师对师范生实习指导的积极性不高。现代社会家长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旧的教育观念使得实习基地学校和家长担心师范生实习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师的教育进度和教学效果,使得实习生实际登台授课时间少之又少。在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常存在一些缺乏指导经验的老师甚至非教学人员担任指导实习生的任务。也有很多指导老师并不喜欢实习生随堂听课,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批改作业,甚至有的时候指导老师连作业也不放心让实习生参与批改。指导老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指导实习生实习时不认真、不负责的现象,不给予实习生应有的指导,更有甚者,直接放任不管,使得本来地位就尴尬的实习生更加不知所从,更别提如何提高实习生的教育实践水平了。在教育实习学校有时甚至会出现,学校领导不作为、班主任不接纳、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不足的尴尬的局面。

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管理制度如此不堪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从学校的角度讲,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师范的学生也激增,再加上某些地区教师编制的改革,中小学教师本身就超编,几乎很难安排实习生,大学指导老师为教育实践联系学校也越来越困难。从指导老师的角度讲,一方面,因为实习生人数这几年的激增,而在接收实习生的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实习指导力量不足,能担任教学指导的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少。再者,由于受到师生比的限制,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教师承担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一些指导老师即使接收任务也只是被动应付而已。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下,指导老师有时候还要忙于攻读在职研究生、写论文谋求职位晋升,鲜有多余的精力分给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上。

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影响很大,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所具有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教会实习生许多必要的专业实践素养,实习生通过观察指导老师的教育实践,多与指导老师沟通,能极大的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刚刚接触教学的师范生来说,他们教学的手段方法大多来源于对自己实习指导教师的模仿与改进。一个优秀的指导老师可以为实习生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没有任何制度是对指导老师进行考核评价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对此,师范院校应做到,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管理,制定、健全教育实践的管理制度,指定专门人员对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对指导老师进行考核和选定,全面的检查和监控教育实践过程。大学督导老师应该时常深入实习生中,了解实习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馈,不断地改进实习工作,鼓励实习生与在职老师之间互相协作、相互学习,使得指导老师乐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实习生更多的帮助,引领实习生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做好与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沟通,将实习生反应的问题及时与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领导进行沟通,使得实习学校的有关领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规范指导老师的教育指导活动中去,给予实习生更大的实习空间和实习帮助。

三、师范生对待实习的积极性不足

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认真对待教育实习的机会,敷衍了事,甚至有学生趁教育实习、全面停课的空余时间,忙于考研或联系就业,导致教育实习的收效甚微。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习生不够自信,随机应变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控制课堂的教学进程,照本宣科,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获得学生和教师的认同,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许多实习生原本对教师的看法与期待会轰然倒塌,发现教师生活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样子,心里产生落差,行动上也出现不积极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也并不理想。在德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研究者都提到了一种转折性休克(transition shock)或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的现象,它表明了新教师在执教第一年的工作态度急剧转变,面对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在师范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学理想彻底破灭,为了减轻对复杂教学实践问题、价值冲突等产生的“教育学痛苦",新教师们依赖“个人试误”,并主动调整自己适应所在学校的观念、价值和例行做法,而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所形成的许多教育观念被实践经验“一扫而光”(washed.out)。③老师很累,一直作为一个学生的个体而言的师范生对这一点在之前是没有切身的体会的,而在实习过程中,作为实习生很有可能就会面对这样的转折性休克。每天备课、听课、判作业、查自习、盯早操、解决学生打架问题等等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对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充满困惑与迷惘,心情烦躁,从而出现会对孩子的态度不好,不与孩子们亲近的现象。

师范生自身主观上的逃避和不积极,严重影响实习的实际效果。造成师范生对待实习的积极性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相关的政策,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拿到相关证书,也可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被削弱理论,从而使得一些师范生认为教育实习可有可无,心理上产生了懈怠感,更进而使得教育实习有流于形式、应付局面的现象出现。其次,实习生由于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缺乏,便一味的模仿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学,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最后,高等教育教育出来的师范生相较于其他师范生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但当前的教育工作却往往不能满足这些期待,实习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与失望。

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作为一个实习生最可贵的就是能正确的定位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实习任务就成功了一半。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未雨绸缪,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也做到尽力改进、完善。实习生在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要展现自己优良的品质,给老师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比如主动承担工作,主动去打扫卫生、帮班主任出黑板报等,表现自己在实习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让你做的一切事情要做好,老师不要你做的事情也努力去做好,表现踏实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教师修养;有疑问的地方,要主动请教问题,谦虚有礼。第二,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会交往礼仪,不要吝惜对别人真诚的表扬和赞美,不管是对教师的还是对学生的。第三,要尽力避免我行我素等不良品质的出现,注意规范新环境条件下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们起带头表率的作用。第四,要留下好印象毕竟不是去伪装、做作,要靠平素积累和时间的检验。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要多将理论联系实践。受过高等教育的师范生,在理论上相较于常年投身教学的一线老师有自己的优势,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后结合理论进行反思,从而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将教育理念做到真正的回归。比如,实习生应该摒除偏见看到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孩子因为长期的被老师的否定而觉得自己就是不好的。实习教师有的时候反而会因为对学生具体情况了解不足,而没有先入性的见解,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备课要充分详尽,写下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并预设可能会发生的情境,多想多写多做。

师范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习中想学到什么,并在实习过程中努力追寻。教师成长和培养主要有:1.观摩和分析;2.微格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学反思训练;5.教师行动研究,这五点。师范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己的对自己的培养,从五个方面多做工作,与别人多交流、多学习,而不是只是把重点放在师范院校本身学习的死板的理论基础上。实习生要多听课、多备课、多磨课,真正的将理论付诸实践,自信地走上教育实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俊坷等.国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特点与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99-102.

[2]朱永新,杨树兵.英美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1999,(6):2-3.

第8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它对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规格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为认真做好教育实习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对中等教育事业的适应性。

2.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培养能从事教育的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中等教育调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全面检查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教学工作实习

内容:备课、编写教案、试讲、试教、指导实验、听课评议等。

要求:为培养教学工作能力,实习生尽可能实习本专业各类课程。本科生以实习高中课程为主,少数专业因中学周学时偏少或高中无相应课程者,可实习初中课程。实习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试教。每个实习生备课教案校内不少于6节,校外不少于4节;课堂教学校内模拟不少于3节,实习学校课堂教学不少于4节;校内外听课各不少于10节。学生编写的教案,在上课前两天送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审阅签字。教案一经批准,实习生一般不得自行修改或变动。每一实习生在授课后应举行评议会。未评议的课,各实习生也应主动征求原任课教师及听课者的意见,以求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的类型,力求多样,以增加锻炼的机会。对指导实验、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也应积极参加。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认真听课,并作详细记录,填写《听课记录表》,实习结束后交所在院系备查,作为评定实习成绩和实习表现的依据之一。在实习期间,实习生应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研、备课等相应的教学活动。

2.班主任工作实习

内容: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学会教书育人。其主要内容为:

(1)听取原班主任工作介绍,查阅学生学籍卡,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和健康情况。

(2)根据原班主任的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及本班实际,拟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经原班主任审批后执行。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班级日常工作,进行家访,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多样化有实效的班级活动;协助原班主任处理好班内临时发生的重大事情。

要求:每位实习生走访一次优秀班主任;制定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设计一项班级课外活动的实施方案。

3、中等教育调查研究

主要内容是:

(1)了解实习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办学经验。

(2)调查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及教学改革情况。

(3)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学习态度与方法、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及德、智、体诸方面状况。

要求:实习生要结合本专业或师范教育特色,联系基础教育实际,运用教育理论及有关规律,撰写一份中等教育调查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并不得互相抄袭。

三、教育实习的组织与领导

1.在学校主管院长领导下,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院系院长(主任)组成学校实习工作领导组,全面领导全校的教育实习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实习工作计划和指导性文件,确定实习工作日程,统一安排实习工作,审查经费预算。

(2)审查各院系实习工作计划,检查实习工作,研究和处理实习中的重大问题。

(3)研究和总结实习工作,决定实习工作的重大改革措施。

(4)其它有关工作。

学校实习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处理实习工作的日常事务。

2.各院系也要成立相应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并按实习生人数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开展实习工作。其职责是:

(1)制定本院系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安排实习日程,做好思想动员和各项准备工作。

(2)编排实习生小组,选派实习生小组长,配备实习指导教师。

(3)联系实习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

(4)严密组织实习工作,关心实习生的生活、健康和安全。

(5)督促指导教师根据实习任务安排好各项具体活动,检查教育实习工作进展情况。

(6)及时发现、研究和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7)严格评定实习成绩,认真做好教育实习的经验交流、检查、验收、总结、评优等工作。

(8)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实习工作。

3.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为:

(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习生的思想表现、道德行为及业务情况,布置学习有关文件,熟悉教材,了解教学进度,安排观摩见习活动等。

(2)教育实习生热爱教育事业,遵守纪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和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3)指导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实习,分配教学实习任务,指导实习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和制作教具,抓好集体备课、试讲和课后评议,审阅教材,全面掌握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4)指导实习生的班主任工作实习,分配任务,组织实习生制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了解分析班级和学生情况,帮助解决有关问题。

指导实习生制定教育调查研究计划,编制调查研究提纲,组织实习生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其撰写中等教育调查报告。

(5)严格、公正地评定实习成绩,写出评语。

4.实习生小组长职责

按10名左右实习生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院系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实习生担任小组长,其职责是:

(1)协助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同学集体备课、试讲和互相听课,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关心小组同学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及时反映小组内实习生的情况和要求。

(3)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其它有关工作。

四、教育实习对实习生的基本要求

1.师范教育类的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实习,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应具备下列条件:

(1)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熟悉本专业的中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2)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础课、教育理论课和专业必修课。

(3)初步具有教学组织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本专业的技能技巧。

(4)身体健康。

2.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实习生守则》的内容如下:

(1)遵守教育实习的一切规定和实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领导,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3)按规定日期和手续将课堂教学的教案、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等教育调查计划,送请指导教师审阅。

(4)刻苦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5)自重自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礼貌待人,注意言行举止和作风修养。

(6)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纪律,遇有特殊情况需持确切证明请假。请假1—2天者须经指导教师审批,并报院系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备案;请假3—7天者,须经院系主管负责人审批,报学校教育实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凡请假时间超过实习时间的1/4者,取消教育实习资格。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学校。未经批准,擅自超假者,实习成绩降低一等。

(7)爱护公共财物,注意节约水电。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应赔偿,借还手续要清楚。

五、教育实习的方式与步骤

1.教育实习采取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校内实习:各院系将参加教育实习的班级按10名实习生左右分成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实习生小组长,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集中进行教育实习,完成校内阶段的实习计划。

校外实习:到实习基地或分散到学生原籍的中学完成校外实习工作。

第9篇:成人教育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法指导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以教师为核心的师本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让教法和学法无法进行有机地结合。本文主要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性理念,针对“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学法指导的策略以及需要引起重视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性的探讨。

1学法指导的意义

1.1学法指导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项训练人、发展人的实践性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时下,教育培育出来的人应为主体性、健康、健全的人,唯有如此的人才可以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且给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学习者主体性的一种训练过程,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确立学生才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应该全面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今后社会性的人才,一定得具有超强的解析繁杂的新时代信息的能力,必须具有不断扩充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今后的文盲已经不再只是指那些没受过教育的人,而应该是指那种具有一定知识但不能顺应社会进步和发展、无法继续学习的人。所以,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和怎样学好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从单纯和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身为教师不仅应授人以鱼,而更应该注重授人以渔,使学生获得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方法。

1.2学法指导是使实施素质教育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的需要

正所谓教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意思也就是讲,唯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方能够让学生们确确实实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们才能够使更加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以及新技能,促进自信心的形成。所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学法的指导,教师应该用学法来设置教法,用学法来促进教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让以往的厌学和苦学变成乐学与要学。唯有体育教师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地融合,方可以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统一,促进实现教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教的这一目的。

2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1明确教育对象特性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不能脱离对学习者的正确全面的认识。体育教师要想正真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正确全面的认识到学生们的自我实在性以及创新性。意思就是讲,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当中,不管是怎样的一种教育与教学,都必须要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全以及对知识技能的获得。所以,在“学法”指导过程中,应该明确教育给人所带来的一种创造性,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是只在教育的影响之下才能够实现个体的一种自我创造与塑造,如果忽略了人们在受教育中的自我的实在性,便终将要失去发挥出最关键的教学能量――自我教育能量的契机,如此就算是再优质的教法也都将变为一句空话。除此之外,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一定得看到受教育者们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前进的差异性。应该确立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本身和他们成长过程当中的认识,并非单调性的以及线性化的,教育教给他们的知识,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概括和归纳,而并非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终极性描述。所以,教师一定要将学习者当作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身为体育教师应该要勇敢的接受并且承认学法的创新并非是由教师教出来的,它是经过逐渐的培养,是学生自己探索而产生出来的。所以,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进行反复性地探索与思考,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在错误与挫折中了解世界,定位自己,促使他们学会在错误汲取经验,从而更顺利地向正确进攻。如此,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者爱教、学者乐学目的。

有关调查表明,想要培养出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开拓性以及创造性的新一代人才,就一定要明确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任何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措施都一定得围绕着这一教育教学的概念,身为体育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地遵循这一理念,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应该将主体力量的扩大以及主体能力的充分解放当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应该将学生训练成为今后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全面发挥他们自主性与能动性及创新能力,促使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2掌握体育特质,实施学法指导

2.2.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我们知道,观察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学习者了解事物,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渠道,更是形成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关键前提,并且是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本研究对教师示范时学生的观察法的调查显示,7.3%的学生只观察不思考,29.5%的学生边观察边思考,26.7%的学生边观察边模仿,35.9%的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模仿,还有0.9%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观察。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带着具体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地观察,并且应该让学生们明白,在观察当中应该要有侧重点与顺序,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们在观察当中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比较与鉴别、分析与探究,促使实现最终获取清晰与完整性的动作表象,深化识记与理解。

2.2.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最为凸显的特征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得把讲授与动作的示范进行有机的结合,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解与示范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们一边听、一边看与一边模仿进行学习,从而积极地开启学生自身的各个感觉器官,全面借助所有相关的知识以及情感上的所有储备,参与到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获取活动中去,增强动作技能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巩固记忆,促进有效地提高对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认识效率。

2.2.3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

尽管体育学科的活动项目非常的繁多,可是在所有的运动技能当中,其的项目和项目间、单项和单项间有很多方面的技能动作都具有些许的技术通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要具备善于寻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性与通性,使学生切身地感觉到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认识到它们只不过是旧知识和旧技能的一种发展与延续,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

兴趣与信心。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使之成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铺垫,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应用迁移的相关规律,让新旧体育知识、技术以及技能之间呈现出内在的联系,促使实现以旧转新的最终目的。

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他们积极地、自主地、创新地去应用体育动作知识、技术、技能的迁移之功效,从而培养起学生们的跳跃性思维,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进行高效率的作业行为。

2.2.4指导学生运用转化创造性地学习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尝试性的教学策略,将以往传统教学中想注重结果转变成注重过程,也就是说让注重“学会”转变成注重“会学”。首先,由体育教师提供相关的线索,引导启发我们的学生在脑海中提取出已经储存了的知识和技能及技术经验。其次,让学生实施创新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们积极、自主地进行尝试和体验,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好奇、惊讶、质疑、新鲜与亲近等一系列的不同感觉与情绪,让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出一种极具引力的强大力量。通过对学生的层层的诱导,从表到里、从浅到深,逐步性地开启学生们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技能和发展的规律,养成学生们创新性的学习技能。

2.2.5指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

本研究在调查学生对体育课上所学内容的是否会展开想象思维的翅膀时发现,对所学内容会运用想象思维的学生仅占46.2%,有48.6%的学生感觉有时会用想象思维,而有5.3%的学生对所学内容根本就不会通过想象来进行思考。这一结果表明,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需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为此,应该充分的发挥出体育的教材优势,不断的挖掘相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应该在最佳的年龄阶段训练出他们的智慧同时注重培养。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让学生们创编体操、拳、舞蹈以及趣味性的游戏等来对其进行训练,养成他们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并且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全体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小组,让其自行探索展开创编,全面发挥出群体与个体的创新性思维作用。

2.2.6指导学生练、想、说的能力

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练习前进性行动作为表象的相关想象,对动作相关要领进行回忆,并且做到让其在坚定信心的自我暗示后展开练习,同时在练习之后进行及时的自我反馈,还应该要求自己在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时改正错误的动作,不断地让动作变得更加的优美与完善。在通过对体育动作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阐述一下自己学习相关动作的一些体会感受与在学习新的体育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过程当中所获取的本体感觉,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们进行相互学习,一起提高。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对自己以及他人作出正确评价的能力和自我纠正以及为他人校错的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应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身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示范,注重在学习过程上的指点,注重学习规律上的揭示,注重学习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实现教和学之间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确确实实地学会如何学,使他们能够受益于一生。

参考文献:

[1]唐争争.中学体育协同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2]崔自璞.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训练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