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

第1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iyan_9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全县河(湖)长制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一)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根据《关于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固体废物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的要求,砀山县集中力量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积极加大排查和整治力度。2020年共排查“四乱”问题11个,其中乱堆问题1个,私设渔具2处,河滩耕种6处,河面垃圾1处,共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0.09公里,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1.5吨,清除非法网箱养殖2725平方米。截至目前,上报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我县河长办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建立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整治台账,积极开展“已销号”问题回头看,确保整治到位并防止反弹。

(二)持续开展清理河湖水域枯死水草等工作

按照《市河长办市水领办关于开展清河行动2020年冬春攻势行动的通知》《关于集中清理河湖水域衰死水草的通知》(宿河长办〔2020〕13号)等文件要求,我县集中时间从2020年5月6日至5月31日,开展河湖水域衰死水草清理工作,力争达到河畅水清的目标。5月4日开始我县河长办组织人员、机械对利民河、阚沟等水域进行水草打捞清理工作,利民河计划清理长度8.5km,现已清理4km;阚沟计划清理长度10km,现已清理2km。

(三)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我县列入此项工作的河道有9条,中型水库1座,水闸3个,均已完成地形图的测绘和矢量图的制作,其中3条流域面积1000km3的河道(王引河(含巴清河)、故黄河、萧濉新河(文家河))以及岳庄坝水库矢量图等数据已上报省水利厅入库。界桩正在制作,下一步开展界桩埋设工作。

(四)河坡耕种问题排查整改工作

按照《关于进一步开展河坡堤坡违法耕种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宿河长办〔2020〕30号)文件要求,10月开始我县各镇(园区)河长办积极排查河坡耕种问题,在砀城镇、官庄坝镇、关帝庙镇以及朱楼镇发现5处共计1480㎡违法耕种行为,目前已经完成排查上报,对排查存在河坡耕种问题的确认责任人及整改时限,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五)市河长办暗访督查整改工作

市河长办对砀山县暗访督查时发现问题38个,我县河长办督查巡查发现问题15个,经过整改上述问题已基本完成销号。

(六)持续加强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及占用河道违法建筑物问题排查及整改工作

根据安徽省水利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配合做好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违建别墅是否位于河道、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的技术测量工作。对本辖区内的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疑似违建别墅问题,及时上报。6月中旬排查到砀山县李庄镇东洪河段有一处违法占用河道建筑,已将问题上报并责令限时拆除,目前已整改结束。

(七)持续进行违法取土采砂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按照市局要求,我县在水政河道工作里增强了河道巡查检查频次,组织人员对县域管理范围内的河道进行日常排查。同时结合河长制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强化现场监管,强化部门联动,主动出击,查找问题,加大打击非法取土采砂等违法行为力度。今年未发现有非法取土采砂行为。

(八)持续关注水质及水污染防治问题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河道保洁、污水治理等工作,各镇园区积极对镇所辖区域及村庄内河流、沟渠、水塘等水面和周边进行清理,做到河道周边清洁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在2020年巡河工作中,各镇清理工作成效显著,河道河水明显干净清洁,仍需努力提升水质和防治水污染工作。

(九)建设样板河道

样板河道初步定在我县文家河和大沙河,文家河在我县梨花观赏核心区,两岸景观带已基本成型;大沙河赵屯段、官庄坝段,已于2019年建设了9.1公里沿河景观带。开展样板河湖建设,有助于在全县树立河长制工作河湖管理学习典范,同时也是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部分。

二、主要成效

(一)河(湖)长积极履职“见行动”

建立健全河长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治理者“千里眼、顺风耳”作用,为我县水环境治理系上“双保险”;各级河长主动担起巡河、管河、护河、治河的职责。县、镇、村三级河长认真进行巡河,并针对乱围乱堵、乱占乱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群众关心的河湖突出问题,开展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开展专项行动,河湖治理“见成效”

通过各项专项行动的开展,对我县河湖“四乱”问题及河坡堤坡违法耕种以及河道违法建筑物进行排查整改,一些河湖水域岸线逐步恢复,一些河道基本消除黑臭脏现象,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开始显现,河湖水质稳步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逐步变为现实。

(三)常抓落实,河长制工作“见长效”

结合城乡环卫垃圾收集处理,各乡镇聘用保洁员对河道沿岸垃圾进行日常清理,同时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做河道巡河员、保洁员,负责日常巡查、清洁河道工作,在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的同时,保证了河道日常清洁,建立了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切实保障河湖效能持续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污染漏洞依然存在

农业面源污染屡禁不止,个别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午、秋季农收后,庄稼秸杆倾倒河道现象时有发生。居民生活污染,特别是城区生活污水,由于老城区改造未能完成,还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工业污染问题,还有部分企业需要提标改造,特别是黄桃生产旺季存在超标排放隐患。

建议:仍需加强宣传教育、河道巡查治理和城区排污系统改造升级。

(二)巡河员、专管员、保洁员等专职工作人员认识不够深刻

巡河、管河、治河工作由于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经费来源,人员流动频繁。

建议:规范化相关经费来源及用人制度建设,加强巡河员等河湖管理方面业务培训和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四、下一步打算

(一)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加强河湖管理方面知识性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关注河湖生态保护,加强河湖自治自管,是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能够长效推进的保障。借助社会力量对我县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进行监督。

(二)加强实时动态信息平台建设

河长制体系已实现全覆盖。需尽快开展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河湖跨县、镇断面水质监测,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污染来源追溯机制;加快推进全县河湖岸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数字化;探索建立河湖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

第2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街道河长办公室:

我是XX街道XX村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XX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XX龙见溪河段长。现将2021年全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抓班子、带队伍,做好机构、制度建设

一是成立XX村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区、街道关于河长制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河长制工作安排部署,我及时与村委商议后成立XX村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构建XX村河长制工作办公室。按照省、市、区、街道河长制工作安排部署,及时成立了XX河长制工作办公室,明确了村委会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并分解、督促、落实领导小组、河长办公室会议确定的事项,拟定工作方案、相关制度及奖惩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河库管理保护工作。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工作要求,强化村民小组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明确了街道河长、村河段长、村民小组河片长三级河长并以会议通知形式下发到各村民小组。

三是因地制宜制定良丰村河长制工作方案。根据省、市、区、街道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要求,结合全村河长制工作重点,制定了《良丰村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明确职能职责和任务要求,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是完善制度建设。按照街道河长制工作要求,我村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先后制定了《村级河段长职责》、《河道保洁员职责》、《河道巡查员职责》、《良丰村河长专题工作会议制度》、《安宁街道良丰村河长制工作信息报送制度》、《良丰村推行河长制工作监督制度》和《良丰村河段长制巡查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要求,为推进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是落实河长制宣传和学习教育。召开村社干部会议传达街道河长制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安宁街道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等街道文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社干部会议、党员大会、院坝会、田坎会等会议形式做好河长制工作宣传,利用日常巡河、综治巡逻、扶贫入户、村务党务公开等加大河长制工作的宣传。

二、履行村级河长工作职责

1、严格落实河长每周2次的巡河工作制度,并将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记录在册。

2、加强龙涧溪河流环境整治,打捞河面漂浮物,强化水资源保护。2021年来,XX组织人力约300人次,对龙见溪河流良丰村段进行全面整治,清理河道垃圾、水葫芦等共计20;余吨,使龙见溪河流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3、强化临河单位环保监督检查。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利用巡河检查、每月安全检查,对辖区临河进行环保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对把握不准的,上报街道河长及街道环保办协助处理。

4、加强临河养殖场水污染管控。指导XX草山鹅养殖场扩建了化粪池,关闭观音桥养猪场,防止污水溢入河道。同时,领导村级河长办公室开展了全村临河养殖场环保大排查,对辖区所有的养殖场排污设施进行检查,部分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责令整改。

5、多次组织志愿者活动、培训河道保洁员,对黑龙江水库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拾捡河道两侧白色垃圾,清理水葫芦等,通过志愿者活动引导附近村民自觉爱护河道卫生。

6、通过社级河长日常巡河工作,加强区域水环境治理,加强对临河流域村民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推广使用无公害化肥,禁止向河面倾倒生活污水和垃圾,减少和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水、居民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7、严厉打击在临河土地上非法倾倒垃圾弃土行为。在易发生倾倒垃圾的临河点设立了警示宣传牌,禁止倾倒垃圾弃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3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我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在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加快建设嫘祖文化圣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做好河长制工作,做到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为维护河库健康生态、实现河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管护。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根本性制度措施,切实将涉河库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巡查,严禁涉河库违法活动。

坚持党政领导。建立健全以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村(居)河库管理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属地管理。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逐级逐段落实河长库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全面排查沿河沿库排污基本情况,建立污染源台账,加强涉河库排放监管,严格污染责任追究,创新治理模式,谁污染谁治理,督促河库污染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坚持分级考核。将河长制纳入镇党委、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居)进行考核,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分级治理体系。

坚持分类施策。立足辖区河库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库)一策”、分类施策,解决好河库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目标

(一)年度目标。2017年6月20日前,确定镇、村(居)两级河段长名单,分级分批公告。6月底前出台镇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各级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和报送、工作督察、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等工作制度和机制。7月底前,建立镇级河长制验收制度、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镇、村(居)提出年度目标、问题、任务、责任清单。2017年年底前,编制完成辖区河库“一河(库)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确保全面建立河长制。

(二)实施目标。到2020年,全镇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乱占乱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得到依法清理整治;跨区域的河库管理责任明确,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运行,重大问题得到解决。

1.水资源保护目标。一是完成全镇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分,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二是到2020年全镇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类,比例达到100﹪。三是确保不突破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三条红线;力争高效节水。

2.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目标。一是全面完成河流相关规划,完成河库管理范围及蓝线划定,完成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二是不新增河库水域侵占。三是完成问题突出的河库岸线整治,基本恢复河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力争整治一批生态河道。

3.水污染防治目标。一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任务。二是完成工矿企业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4.水环境治理目标。一是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及公示。二是全面清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三是建立水环境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四是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水生态岸线,实现部分河段环境优美、水清岸绿。五是沿河无倾倒、堆放垃圾、秸秆等废弃物现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5.执法监管目标。一是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二是全面执行河长巡查制度和日常巡查制度,实现河库动态监管。

三、领导体系及职责

建立覆盖全镇所有河库的河(段)长和村级巡河员的河长制体系,河(段)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河长负责制,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的河库管理保护组织领导体系。

(一)成立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

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组织制定落实河长制工作的主要措施,研究解决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督促检查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二)设立河长和河长制办公室

党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镇长担任总河长。镇内6大主要河流实行双河长制,镇总河长办公室设在环保办,总河长办公室主任由镇政府分管水务工作领导兼任,镇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实行河长联络员单位制度。

(三)分级分段设立河长

镇境内河库均由镇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第一总河段长、总河段长,并分别兼任1条主要河流河段长。要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

(四)设立巡河员

河库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该村巡河员。

(五)工作职责

1.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组织制定落实河长制工作重大政策措施;全面部署河长制工作;研究审议河长制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决策河长制工作有关重大事项;听取全镇河长制工作和监督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点工作落实情况;研究确定河长制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方案;研究决定河长制表扬、奖励及重大责任追究事项。

2.镇总河长职责。对全镇范围内河库的管理和保护负总责任。研究批准镇级层面河库管理保护工作方案、工作要点、相关规划和制度;研究布置全镇6大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的相关工作,并督促检查;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

3.镇级河长职责。镇级河长为所负责河库全面落实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对相应河库管理和保护负总责任。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及总河长会议确定的事项;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牵头制定相应河湖“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明确年度具体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对跨行政区域的河库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以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督导、考核评估,强化激励和问责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河库管理保护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

4.镇河长制办公室职责。镇河长制办公室承担镇总河长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协调、督促、落实领导小组、总河长、河长会议确定的事项;拟制镇级工作方案、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指导各村(居)、各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督导村(居)同步全面落实河长制相关工作;统筹制定(修订)镇级河湖“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及河长制验收和工作考核方案;督促镇直有关部门按职能职责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库管理保护工作。

四、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加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监测预警。

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切实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考核,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工作职责,并按照《盐亭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方案》对各村(居)和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完善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

2.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完善水功能区划,依法划定水功能区,明确水质保护目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3.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管理。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普查及信息台帐建设,强化入河库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强化排污监管;开展入河库排污口整治,制定入河库排污口整治方案;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加强入河库排污口和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

4.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检查工作,加强备用和应急水源建设;建立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防止地下水污染。

加强饮水水源地、湖库周边、河岸线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农田林网建设,增强水资源涵养功能。

(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加强水域岸线划定和管理保护。指导、统筹和完善河道管理工作,依法加强河库管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推进河库管理范围划定、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和河道采砂规划工作。

依法加强规划蓝线管理,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严格涉河项目审批,高效配置岸线资源。

2.加强河库岸线防治清理。强化河道内滩地保护,加强河道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山区河道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河段的监测预警;在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大力营造植物保护带。

加强对河库上设障阻碍行洪、擅自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以及其他侵占河道、非法采砂取土等突出问题的监督排查,依法依规统筹开展退田还河还湿,恢复河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1.实施严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盐亭县工作方案》,加强流域的综合整治,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重点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2.深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水污染)。提高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水平。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有关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大幅提高截污截流污水收集率。

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展畜禽水产养殖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广畜禽清洁养殖和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推行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型生态治理模式,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加强河库、河塘、滩涂水产养殖监管,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开展水污染风险评价,统筹编制全镇水污染防治规划,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细化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

2.开展流域综合整治。加强生态良好的河库保护,加大对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脆弱区和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加大环境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以流域为单位,加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的河库治理及良好水体保护。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定期配合同级人大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

2.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及修复工作。依法划定辖区内水生态保护红线,实施良好水体保护工程,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维持河库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开展水生态修复,保持河库水系的自然联通,维系水体的流动性和自然净化功能。对不满足水域生态和使用功能的水体,综合运用河道治理、清淤疏浚、自然修复、截污治污等措施,推进生态功能受损河库的生态修复。

(六)加强执法监督

1.完善法规标准制度。建立健全河库保护制度,推行先进的河库保护技术,进一步完善管理规范体系。

2.健全监督执法机制。加强河库信息共享、联动联治,严格落实国家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形成河库保护管理的合力。

3.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联合执法。建立多部门、常态化、严格的水环境联合执法体系和河库日常监管巡查制度,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坚决清理整治非法建设、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2017年7月底前,设置河长制办公室,建立工作机制,配备工作力量,落实职责和经费。

(二)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镇村、河(段)长会议、信息共享和报送、工作督察、验收制度以及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协调解决河库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库管理情况。

(三)完善河库名录,推进“一河一策”。完善所有河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建立河库名录体系。2017年7月底前,完成6大主要河流年度工作清单(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第4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河湖概况

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南州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西倾山东麓勒尔当,在我县境西部的西倾山东麓流入碌曲县,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也是流经我县的最大河流,冬季冰期四个月左右。洮河在县境内流程146公里,流域面积4103平方公里,入境水量4.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3.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5立方米/秒,落差420米,较大支流有周曲河、科才河、日哇多河、括合曲河、翁泥曲河等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条。我县洮河流域推行河长制的河流共45条,覆盖洮河流域所有河流、湖泊和洪水沟道,构成我县县、乡、村三级实施河长制工作的河流管理体系。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

一是工作方案全覆盖。印发了《碌曲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通过层层推进,全县7个乡(镇),18个成员单位部门全部出台了工作方案。二是河长体系全覆盖。全县共设立县级总河长2名,县级河长8名,乡镇级总河长14名,分别由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乡镇级河长45名,分别由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全县21个行政村共设立村级河长35名,县公安局在洮河流域设立河道警长5名,全县各级河长警长共109人,聘请省州级河流河道义务监督员3名。三是河长办机构建设全覆盖。县级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设置了专门机构,抽调了工作人员,购置了办公用品,落实工作经费20万元。四是督查考核全覆盖。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县河长办专门对全县7个乡镇的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了4次全面督查,县级总河长、县级各河长也深入各乡镇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调研。

(二)建立相关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一是落实工作制度。县政府、县河长办制定下发了6项县级必建制度,《碌曲县县级河长成员单位工作规则(试行)》、《碌曲县县级河长管理的涉河湖事项办理制度(试行)》、《碌曲县县级河道义务监督员实施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正在研究制定中,各乡镇因地制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二是落实规范设立公示牌。全县设立完成洮河流域河长公示牌45块,全部采用藏汉双语版面,明确了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建立健全了公示牌台账记录,力争做到河长制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三是完成“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的编制。对洮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以上的6条县级河流,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目前方案已经全部完成。四是强化河长制工作宣传。制定了《河长制宣传工作方案》,建立了县、乡信息报送体系,撰写上报信息30篇;采取以会代训、下乡指导、工作群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各级河长和河长制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3次,80余人次,全县7乡镇均在各自辖区内进村入户广泛开展了宣传工作,制作宣传横幅26条,制作碌曲县河长制工作手册50本,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

(三)明确工作任务,提升河流管护水平

1.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巡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贯彻宣传,编制了《碌曲县水资源配置意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并按照州政府下达我县的2019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制定全县及各乡镇水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细化方案,建立覆盖各乡镇行政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及非常规取用水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按照全州的用水总量分配方案,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80万立方米以内,低于州上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400万立方米。2018年,全县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0%。为进一步保护水资源,县级总河长带头履职,总河长挂帅出征,多次实地调研河流水资源保护和河长制落实工作,县、乡、村三级河长履职尽责扎实开展了巡河护水保护行动,通过巡河建立巡河日志,对发现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记录,实行“一事一办”,及时进行交办和督办,做到交办、督办有整改结果或对整改未完成任务有追踪。利用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共受理举报事件4件,办结率达100%。2019年,县级总河长开展巡河9次、县级河长共巡河51次,乡镇(村)级总河长、河长共巡河596余次,下发县级河长督办单6份,巡河和监督检查中共发现问题17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2.防治水污染、强化污染防治。年初,由县河长办牵头开展了全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印发了《碌曲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违法违规设置的排污口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县城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完善了设置审批手续。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了洮河、白龙江流域生活源排污口的排查摸底工作。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县环保局制定了《碌曲县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我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县住建局实施了县域污水处理管网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城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2018年已完成管网敷设11.7公里,截止9月全县污水收集率达73.2%,处理率达76.6%;县水务水电局实施县城引水工程,设计供水人口3.0万人,设计供水规模1.6万m3/d,该工程目前正在招投标阶段,争取于今年底完成建设。县农牧林业局对适养区和限养区已建成的50座规模较大畜禽养殖场(户),督促其限期配套建设畜禽粪便雨污分流设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比例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县环保局定期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进行监测;纳入考核的3个水功能区中:“洮河甘南、定西、临夏开发利用区”现状水质为III类,目标水质为III类;其余2处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均为II类,目标水质为II类,县级以上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3.严管水域岸线、巩固整治成果。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通知》及《甘南州水务水电局关于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通知》,经请示县级总河长、县级河长批示,县河长办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碌曲县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及时间节点,为水域岸线管理,河湖岸线使用权属,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我县“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取得明显成效,5月下旬,针对水利部河长制暗访组对我县暗访发现的4个主要问题,全县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各级河长立即行动进一步开展巡河整治工作,经县级总河长批示精神,现场办公要求,县河长办、县自然资源、水务、环保、公安等执法部门,洮河流域属地河道警长,玛艾镇乡村两级河长,在县检察院的全程参与下,赴现场开展了联合执法整治工作,目前全部按照水利部要求整改完成。

4.治理水环境、强化质量目标管理。全面落实“水十条”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全县水环境质量改善,向各乡镇、相关部门单位下达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责任和工作目标。扎实做好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编制全县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14个,2018年积极申报省级专项水源地保护项目2个,根据政府安排已委托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编制完成了《甘肃省碌曲县粮站沟城区集中式水源地、红科沟城区备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工作,已通过评审待批复;加大水源保护整改工作。按整改要求我局在城区一级水源地保护区设置隔离防护围栏3060米。督促县交通局按要求编制完善了道路穿越水源地应急预案和防护工程设计方案,就城区水源二级保护区G213线至县城路段加装道路波形防撞栏610米,栽设标志牌2块、警示牌2块,应急池5个,拦水带1600米,导流槽、防撞墙正在施工当中;协调州公路局在G213线穿越城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路段加装波形防撞栏4.4公里。对城区水源地保护区内经营的24家修车店和餐饮店依法进行了清理整治。加大对黑臭水体的排查力度,经排查我县无黑臭水体。

5.修复水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恢复河湖水系自然联通,改善水生物的自然环境,确保河湖生态基流和用水。县水务水电局编制完成了洮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及白龙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州水保局。根据省州关于加强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县水务水电局督促全县3座水电站完成了闸门底部焊接钢结构无障碍排放设施,阻止闸门彻底下落,安装生态下泄流量计量监测设施,现已初完成数据联网上报省级监测平台,确保生态流量不间断排放。4月份,县农业农村局在洮河干流投放了12万尾极边扁咽齿鱼苗,督促阿拉山电站、西仓水电站按照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要求,组织放流了6000尾厚唇鱼苗,促进了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在全县各乡镇、村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禁渔通告》等,普及提高群众的渔业保护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举报非法捕鱼行为。

6.严格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河湖采砂秩序。严格按照河湖管理层级,进一步明确河湖采砂管理权限,科学制定了《碌曲县河道采砂规划2017-2019年》,已经县政府同意并实施,确定了禁采区、可采区和禁采期、可采期,全县共规划4处河道采砂点,目前,我县无提出申请开采的企业或个人,全县无河道采砂点。今后县河长办将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各相关行业部门严格按照规划批复、合理有序开采。

7.部门联合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管。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县河长制成员单位积极履职尽责,协调推进,联合执法15余次,各项执法整治工作取得成效。5月下旬,针对水利部组织河长制暗访组对我县暗访发现的主要问题,经县级总河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梁明光,县级总河长、洮河碌曲县段总河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永华批示精神,由县政府副县长杨永成带领县河长办、县国土、水电、环保、公安、运政等执法部门,洮河流域属地河道警长,玛艾镇乡村两级河长,在县检察院的全程参与下,赴现场开展了联合执法整治工作,向水电、国土、环保、公安、玛艾镇、企业责任人下发了碌曲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限时交办单,责令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开展工作,狠抓整改落实,严厉整治违法行为,督促业主限期整改清理,在整治清理过程中,县河长办成员单位、属地河道警长、乡镇河长各尽其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各方力量持续执法整治,共赴现场指导清理整治工作18次,下发河长制督办单3份,各部门下发整改责令通知书2份,并全天候派驻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整治,全面完成了清理整治工作。县水务局共受理举报3余起,出动人员30余人次,及时制止非法采砂行为2起,侵占河道行为1起。

三、河湖管理保护取得的成效

我县流域治理保护工作结合河湖长制工作,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整治行动,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全县河湖“清四乱”行动。一是按照河流管护目标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对重点河流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对河道垃圾、河面漂浮物进行了清理,把河流水环境治理纳入了村规民约,组织群众积极广泛参与整治,全县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明显,做到了河道视线范围内无垃圾、无漂浮物,水域岸线整洁干净。截至目前,河道垃圾清淤整治工作累计动用挖掘机30辆次,翻斗车、兰驼150辆次,清理河道内堆放砂料、渣土15万立方米,平整砂坑恢复河道原貌20亩,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8立方米,拆除违法建设的阻水建筑物30米,拆除非法建设的涉河建筑物200平方米,为确保河道畅通,安全渡过防汛期及时清淤疏浚河道6公里,新建防洪河堤17公里,修复河堤30米。二是修建洮河干流碌曲县城郊段至双岔段防洪治理生态堤防工程,治理河道长60公里,新建河道治理生态堤防工程总长20公里,各项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河道垃圾沉积,泥沙堵塞现状。三是实施了碌曲县2019年洮河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项目。通过修建绿滨垫护岸8.05公里,种植油松1842亩,种植云杉461亩,种植草场3868亩,封育围栏30930米。使我县洮河流域综合整治、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断面及水源地水质监测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与保护水源水质不断改善,有效防止洪水灾害和水土流失。四是对全县四座草滩地旱地采砂厂全部按照开采范围,规定离河道50米外进行开采作业,严禁侵占河道超范围开采,对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影响水环境安全的生产建设行为活动依法进行了清理整治。五是对沿河居民进行逐户宣传教育,拆除沿岸厕所15座,有力维护了河道管理秩序。

四、存在的问题

1.群众保护水环境意识不强。河流水域环境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群众对河流环境保护的主观意识不强,既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习惯,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河道环境整治工作中,导致“河长”工作压力大,河道环境整治难度大,易反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人力财力投入不足。一是落实“河长制”的任务大量集中在县、乡两级,而“河长办”力量逐级递减,乡镇力量更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保障与任务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二是推进“河长制”需要长期资金投入,目前基本依赖财政投入,县财政资金安排少,乡镇投入更少,缺资金缺人员。

3.治水护水认识不高。一是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各乡镇进展不均衡,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牵涉面广,部门联动尚处于磨合阶段,工作合力有待增强。二是各部门、各乡镇信息上报不及时、不全面,有的信息材料不能按时反馈。三是村级河长无工资报酬,巡河治河积极性不高。

4.水域岸线划界确权工作难度大。我县辖区内的大小河流较多,流经的行政区域较广,受人力、物力、财力、地域、民俗等因素影响,使河流水域岸线确权划界工作难度增大。

窗体顶端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县级协调机制,在县级总河长的领导下,建立洮河、白龙江流域内各乡镇、各部门联防协调机制,综合整治河流污染和环境治理工作。

2.落实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县级河长的领导责任,乡镇村级河长的主体责任,成员单位的具体责任,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村组干部的巡河责任,做到责任到乡镇村组、到人。

3.落实经费保障。协调落实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经费,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同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经费,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5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听取省直有关部门专题汇报,部署“河长制”调研工作,共商解决问题对策,旨在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实施。刚才,XXX同志通报了工作方案,请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做好有关工作。从刚才大家汇报的情况来看,省直部门围绕全面推行河长制、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河湖保护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一大批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化思想认识,充分理解开展“河长制”实施专项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专项监督是深入贯彻党的精神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党的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决策部署。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法治化。全面推行河长制、切实维护河湖健康,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去年,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修订)》,明确了河长制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保障措施等,全面推行河长制步伐明显加快。在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第二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河长制”实施情况报告,依法推进河长制落实,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巩固提升全省生态环境优势,体现了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的坚定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是深入贯彻党的精神的生动实践。

(二)开展专项监督是依法推动全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职责所在。2016年我省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三个省份之一,表明了党中央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的重大使命,也是我省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承担了探索大湖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和发挥全国流域保护开发示范作用的重大战略任务。2015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创新河长制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在全国保持领先,获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面临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巩固提升河长制成果的艰巨任务。省人大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了湖泊保护条例,今年还将出台河湖长制工作条例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地方性法规,将为河长制实施提供法制保障。这次,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全面推行“河长制”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总结成功经验,发现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必将有效促进我省“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彰显省人大在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重要职能作用。

(三)开展专项监督是推动解决我省水环境问题、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让老百姓用上清洁干净的水,享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省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然而,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对河湖重开发轻保护,重治标轻治本,侵占河道、围垦湖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大量实践证明,岸上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直接影响河中有什么样的水体水质。全面推行“河长制”,坚持党政同责,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担负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必然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改善,这既是推进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广大群众基本环境权益的关键所在。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河长制”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依法加强对各级河长及责任单位的履职监督,着力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新期待中获得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空间。

二、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河长制”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每年召开省级总河长会议,高位推动、亲自部署,多次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各位省级河长连续两年开展河长巡河督导,对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场督查。今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即将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住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这个契机,对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督促各地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措施,强化工作督导,推动治河管河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共同促进河湖保护管理取得更大成效。

(一)聚焦目标任务精准发力。特别注重精准工作,多次强调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好工作,抓好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要坚持目标导向倒推与坚持问题导向顺推相结合,围绕完成目标,从河湖管护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入手,深刻剖析具体原因,研究制定可行措施,真正做到发现一个、销号一个。一是坚持立足实际,因河施策。要针对不同的河湖,摸准水资源开发、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状况及其岸上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水域陆地共同发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攻坚破难。要持续深入开展“清河行动”等专项监督,对于已整改的问题要适时开展“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对于新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尤其对老百姓关注度较高的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问题,要坚持系统思维,下大力气解决。三是自觉对标对表,查缺补漏。要始终盯紧自然岸线保护和水质达标等目标,围绕规划、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护、行政监管执法等主要任务,寻找差距,狠抓落实,不断将河长制工作推向深入,真正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要求落地生根。

(二)切实抓好责任分工落实。一是细化实化工作任务。要结合实际,提高工作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着力解决河湖水库管理保护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对生态良好的河湖,要突出预防和保护措施;对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的河湖,要加强水污染治理、节水减排、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城市河湖,要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维护水系完整性和生态良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对农村河湖,要加强清淤疏竣、环境整治和水系连通,狠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二是发挥河长作用。“河长”不只是一份光荣的职务,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各级河长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重任,科学调配各方力量,协调解决河湖保护重大问题,督导下级河长和有关责任单位履行职责,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三是强化督导考核。省直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强对河长制实施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各级河长办要加强调度,全面掌握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反馈、督促整改。要加强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监督考核,及时公布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要严格追究责任、跟踪问责。

(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抓住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契机,整合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监管职能,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加强河湖保护统一综合执法。抓紧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和保护,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对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动态监控,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持续组织开展河湖专项执法活动,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捕捞、养殖、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研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河长制”实施情况专项监督,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大家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实施。受主任会议委托,该项监督工作由省人大环资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前期,XX起草了工作方案并以XX名义印发,编印了背景资料;各设区市自行开展前期调研和总结,这些都为我们接下来开展调研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月中下旬,我们将分3个小组赴部分设区市、县(市、区)重点了解掌握有关情况。请大家务必保持求真务实作风,精心组织安排,选好调研重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既要善于总结各地实施“河长制”的有益经验,又要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省政府进行整改提供重要参考。

(二)强化协力合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监督,既是对实施“河长制”情况的依法监督,也是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有力支持,与省政府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河长制”工作涉及部门多、内容广、任务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水利、环保、发改、工信、农业、住建、国土、林业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协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把省人大专项监督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良好契机,积极配合调研工作,认真对待调研监督发现的问题,虚心接受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分工落实整改工作,推动河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注重由点及面。本次围绕方案明确的重点内容开展调研,不仅要推动解决发现的具体问题,也要从“个案”中发现河长制实施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深层次问题。要从聚焦目标任务上找差距,从落实责任分工上找不足,从完善制度上找突破,提岀改进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好的典型,提炼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出台更有力举措、更务实政策,不断完善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各有关部门要以本次专项监督为契机,加强对地方河长制工作督促指导,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6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五水共治”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印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省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时俱进提高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保障标准,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防洪排涝、控源治污、截污纳管、饮水保障提升、高效节水等联动,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需要,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苍南河道水环境状况

苍南县山区溪涧纵横,平原江河密布,全县范围内有省、市、县、乡镇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河道总长度2327km,河流水域面积29.5平方公里。

1、水质不达标

由于江河水动力不足,水流速度慢,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加之存在截污纳管不到位,污水管网及实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使苍南河道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江南平原河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鱼类和其它底栖生物已难寻踪迹,沉水植物难以生存。滨水及陆上植物生长状况总体较好,但生长带普遍窄小,难以形成河道与农田或居住用地的天然屏障。

2、河道周边水环境堪忧

由于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全面形成,加上河道沿岸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河道周边的整体环境。一是河道水面环境堪忧,不少河道有杂物、漂浮物,个别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个河床水面被水浮莲、水葫芦及藻类覆盖,二是河道两侧环境堪忧,不少城郊河道两侧成为周边村民堆放垃圾的场所,违章建筑沿河搭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部分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垃圾、杂物随意倾倒,导致河道排水严重不畅,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发挥。

三、治理措施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往直前的决心、强势推进的力度、抓铁有痕的作风,是“狠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先进的技术、统筹有力的管理,是“巧劲”。两“劲”结合,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1、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苍南县水环境治理,打造美丽浙南水乡,推进转型升级。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苍南县共有各类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由温州市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外,县级河道78条由苍南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并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对联系挂钩的河道治理负总责。其余河道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的职责包括:负责牵头整治开展挂钩联系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的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责任捆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苍南县动真格、下狠劲,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捆绑制度,专门成立了县治水办,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给每个人都系上“责任制”,让所有项目的推进都有相应的个体河群体支持。2014年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重点工程、重污染行业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黑臭河治理等开展捆绑攻坚,明确任务、时间和责权,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严格监管,对照攻坚目标和攻坚承诺,全力做好落实。

苍南县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程投资26.26亿元,截止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1.74亿元。其中清淤河道45km,完成生态河建设27km,整治25条垃圾河共34.7km,整治14条黑臭河共24km。全县2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已全部开工,其中终端工程中的基坑开挖、底板浇筑、池体浇筑、设备安装及主体完工等工程均已完成98.24、85.29、59.41、3.53河2.94;管网工程中的主干管铺设、支管铺设、检查井安装等工程已完成7.99。

3、科学治水、正本清源呵护生态

大干快上同时,更要注重科学的方式,以达成并巩固长期的成效。曾几何时,河床。河堤、河岸都被水泥修筑得严严实实的河流,成了某些城市和乡镇的治水“主流”,这种做法重安全、轻生态,造成河流严重硬化、渠化,弊端很大。

(1)、修复千里生态河道

以江南、江西等平原河网为重点,修复河道水生态,改善河网水环境,构建河流健康体系,除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违建绿 等工程措施外,要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结合水体 曝气增氧,重建生态食物链,改善生物群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河道美学价值,创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要做到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强长效管理,确保修复后的水体转入良性循环。

(2)、建设江河景观带

以横阳支江西岸绿化为重点,建设景观林带。以萧江塘河、沪山内河、江南河网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滨河景观带,同时在适宜地段设置休闲、康体、运动、浏览设施,打造开发独具苍南水乡特色的滨河旅游产业。

(3)、河道拆建工程

苍南县继续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沿河违章建筑拆除和绿化景观建设。积极开展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区域城乡河道两岸为重点的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时限,落实“河长制”。实行严格的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整治考核机制,全力清除河道两岸违章,努力实现河道两岸“洁化、绿化、美化”。切实把河道环境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美观,更加亮丽。

(4)、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

在污染源治理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调水总量,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加强平原河网的水力调控,完善调度方案,提高调水效率。促进水体流动,减少水流盲区,改善河网水质,建设横阳支江节制闸工程,促进县城人工湖水体流通,同时完成县城河网7条主要沟通河道及35条县级河道的清障打卡任务,实现整个水系沟通。2014年开始实施、投资5000万元完成渎浦河、新建河、百丈河等7条河道清障打卡,起到疏通盲区,改善河网水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1、《苍南县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4年3月

2、《苍南县江南平原综合整治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013年5月

第7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57-03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78年东莞市签订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的30年来,加工贸易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4.8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9 09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5.6%增长到41.2%,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连续15年超过50%。加工贸易的巨大发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从加工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刘志忠、王耀中(2003)[1] 以及闫国庆、 陈丽静(2005)[2] 运用有关数据测算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和拉动度,得出了加工贸易正向拉动经济增长的结论。王晨钟(2005)[3]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了我国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并指明未来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2006)[4]强调了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得出不同阶段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以全国的数据对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总额较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只有具体到省份才能全面反映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熊晓琳(2008)[5]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东、中部12个省份的数据,证明了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并建议我国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兰勇(2008)[6]对湖南省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湖南省加工贸易对其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湖南省加工贸易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这种作用比较微弱。曾虹(2009)[7]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就近年来加工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我国积极引导的加工贸易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中起着承东启西的关键作用,其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河南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加快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促进河南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2000—2011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从5.23亿美元增长到128.2亿美元(图1)。具体来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加工贸易总额增长迅速,但增速不稳。2008年以前,河南省加工贸易基本都处于快速增长状态,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河南省加工贸易总额出现了回落,之后富士康等加工制造龙头企业落户河南,加工贸易总额又急剧增长,2011年,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8.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3.1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5.2个百分点,占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9.3%,较2010年提高21.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3.5个百分点,年度历史首次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第二,加工贸易业务呈现高度的地理聚集,主要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上。郑州海关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了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第三,加工贸易规模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先行地区,其加工贸易出口额连年占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95%以上,而同期河南省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0.5%都不到。2005年河南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 0.34%,2009年河南省GDP占全国 GDP的5.76% ,加工贸易额却仅占全国的0.26% ,这与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由于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规模太小,对整个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有限。第四,加工贸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河南的加工贸易进口商品主要是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皮革和发制品等原材料,出口商品主要是进口原料的制成品,可见河南省加工贸易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简单初级加工为主,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的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普遍较短,对省内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8]。第五,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程度不高。河南省约有300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大。2006年全年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共有271家。其中国有企业63家,出口7.89亿美元,占出口比重46%;外商投资企业97家,出口3.7亿美元,占出口比重21%;民营企业111家,出口5.74亿美元,占出口比重33%[9]。,随着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引进,逐步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更加凸显了外商企业在河南省加工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分析

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它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是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质量指标,也是加工贸易行业升级的一种间接反应。若加工贸易链条较长,即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由国内生产供给,或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则该增值系数较高,反之较低。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均大于1,表明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即加工贸易处于贸易顺差。但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不高,说明河南省加工贸易要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增强本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利用,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二)河南省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分析

加工贸易拉动度=GDP增长率(X-M)/GDP,表示GDP增长率中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亦即加工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之间的乘积。在计算过程中,根据人民币对美元2000—2009年汇率把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折算成人民币。

据表2可以看出,河南加工贸易净出口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出河南加工贸易规模较小,对GDP增长的拉动度还不明显,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有下降的趋势,近年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在河南省的投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的稳定均衡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河南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以Eviews软件为数据分析工具,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加工贸易进口额对GDP的作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检验。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对GDP、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取对数,即用lnGDP表示GDP,lnTPT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lnPTM表示加工贸易进口额,lnPTX表示加工贸易出口额。结果见表3。

根据表3数据,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总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LnGDP = 4.042736 + 0.466219LnTPT

(8.473126) (6.937239)

R2=0.9717 F-statistic=125.38 D-W= 2.11

根据以上t值、R2值、F值、D-W值可以看出,所有的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的GDP将增长0.466219个百分点。

2.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表3数据,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LnGDP = 4.645132 + 0.353267LnTPT

(8.346221) (6.573479)

R2=0.9723 F-statistic=130.22 D-W= 2.39

根据以上t值、R2值、F值、D-W值可以看出,所有的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的GDP将增长0.353267个百分点。

3.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表3数据,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LnGDP = 4.2439723 + 0.293221LnTPT

(8.692181) (7.173076)

R2=0.9521 F-statistic=112.65 D-W= 2.16

根据以上t值、R2值、F值、D-W值可以看出,所有的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河南的GDP将增长0.293221个百分点。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上述数据及实证结果显示,2000—2009年间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的加工贸易总额偏小、本地采购率低、加工贸易主体主要为外资企业和国内产业链偏短等问题。河南省应抓住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到契机,结合国家对加工贸易不断调整的政策,扩大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主要需要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1.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随着沿海地区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的加工贸易活动逐步转移到内陆地区。近年来政府部门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确定了中西部31个市、区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河南要进一步优化引资环境,包括交通、电力、通讯等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竞争秩序、政策、法律法规等软件环境的改善,为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河南创造条件。

2.大力支持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本土企业

河南省民营企业对加工贸易的参与度较小,政府可以以省内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焦作、新乡、洛阳、郑州为依托,在资金政策上为省内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参股、控股等形式对进行改组改造,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它们做大做强,成为本地区的龙头企业。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河南省加工贸易提供了数千万个低附加价值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目前人才问题仍是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特别是民营企业,因此,加强加工贸易人才培养,特别是一些紧缺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在逐步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实施有针对性的、定制式的技术工人培养计划,探索技术工人培养的“产学研”结合途径与机制。二是要加强在职培训与转岗培训,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分配培训资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持续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刘志忠,王耀中.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6).

[2] 闫国庆,陈丽静.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3).

[3] 王晨钟.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5,(8).

[4] 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计[J].世界经济研究,2006,(3).

[5] 熊晓琳.加工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8,(12).

[6] 兰勇.加工贸易对湖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4)

[7] 曾虹.加工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8] 郑云.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现实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9] 李晓燕.论新形势下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第8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开放,河北,工业化

 

河北工业化萌发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特别是20世纪初,直隶(河北地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但1949年前由于社会制度和战乱的影响,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河北省工业迅猛发展,即使文革期间,由于国家加强了对能源工业的投资,重视支农工业的发展,河北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民产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1973年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低于第二产业的比重,之后两者差距逐年加大。如果按照国民经济之产业结构标准判断(陈佳贵 黄群慧 钟宏武,2006),河北省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进入工业化。可以得出结论,河北工业化起点在于1973年。

河北区域经济的开放之区际开放起于夏朝,而国际开放则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河北省区域经济开放进一步展开,民国时期,天津、秦皇岛和张家口成为河北省域开放的重要口岸,天津仍然是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口岸;20世纪30年代之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由于战乱,河北的区域开放受到很大影响,直至1948年河北解放。解放后的河北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与别的省域一样,不存在正式的省际贸易与要素流动,国际贸易处在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之下。区域经济的再次开放开始于改革开放。

一个国家经济的二重开放总体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赵伟,2005)。那对于省域经济呢?其开放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是否也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本部分将通过追溯河北的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进程,验证河北省区域经济二重开放的路径与河北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二、河北工业化进程变化

对于河北工业化进程,可以以下数据变化为依据予以考察:

第一个是国民产值之产业结构的变化。河北省国民产值之三次产业的发展变化基本遵循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由“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即河北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8.52:50.46:21.02变化为2007年的14.2:50.3:33.5,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由1978年的近30%(28.52%)降为2007年的14.2%;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由1978年的21.02%上升为2007年的33.5%。第二产业变化不大,一直占有GDP的半壁江山。第二产业一直大于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而第一产业产业的比重在1996年才稳定地降到20%以下。因此,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在1996年前后河北工业化经历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中期的改变,至今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因为第三产业比重还在10%以上,2006年为近14%)论文格式模板。

第二个是工业内部结构变化。河北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重,二是河北主导产业的变化。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重看, 1978年以来,在工业内部,重工业一直占绝对比重,而且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从1978年的55.47%上升为2006年的78.8%。从河北省主导产业角度看,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得到强化。钢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建筑、食品、石油化工、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87.1%;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原材料、能源等优势产品增长较快,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呈现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到“十一五”末,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更趋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16万元,提高2.42万元/人。

第三个是劳动力就业产业分布的变化。这一时期就业的产业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76.88:13.88:9.24演变为2007年进一步变化为40.4:31:28.6。这一趋势反映了第二、三产业作为消化劳动力的主要领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与此相对应,第三产业由于第二产业的联带效益,也体现了较大幅度的就业增长空间,这一发展态势,符合世界产业发展规律的一般趋势。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自1985年以来,河北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自1978年以来,就业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第一产业的比重还占有将近半壁江山,这一趋势直接反映出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迟滞与落后。同时这种“一二三”的就业结构与目前河北省的“二三一”产业结构现状不太一致。从就业结构看,河北省的工业化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

第四个是空间结构的变化。河北省的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通过河北省的人口城市化率来表现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而人口城市化率则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因此河北省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北省城镇人口的变化上,河北省的人口城市化率总体成上升趋势,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10.94%上升到2006年的26.83%,增长了近16个百分点,但河北的城市化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与GDP和人均GDP的地位有所差异。二十年来,河北省人口城市化率最高为2005年的37.69%,处于工业化初期,若按照2006年的数据,则工业化阶段更要前提。

工业化的上述推进,反映在人均国民收入或GDP变化上。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均GDP年增长率曲线出现了很多的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GDP的增加了54倍,年均增长17%, 2007年人均GDP虽然有所回落(2007年人均GDP为19363元),但丝毫没有改变人均GDP总体上升的格局(与1978年相比,30年间增加了52倍),说明河北省的经济实力逐渐提高,人均GDP逐年增长, 与河北省工业化进程同向变化,而且从人均GDP角度看,河北的工业化处于第3个时期,即工业化实现过程中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2004年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为2880—5760美元)。

总起来判断河北工业化进程,五个指标[1]中有四个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河北省国民产值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在1996年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和就业的产业结构虽然晚了10年,但也步入工业化中期,而人口城市化率(空间结构)指标,目前尚处于前工业化阶段。因此可以得到河北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判断:河北省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但人口城市化率指标严重滞后于该阶段,需要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

三、河北区域经济开放

改革开放开启了河北省省域经济开放的新篇章,作为中国区域经济之一的河北省域经济,其经济的开放严格受制于政府的开放战略,而中国的开放则始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开始,伴随着制度的转型,开放同时在两个层次上启动:即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在经济开放内部结构中,包含贸易、投资、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和旅游业。

第一从贸易方面看,贸易是最主要,也是最容易找到的数据;在此,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包含货物和服务的区际出口和国际出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1978年以来河北省域经济开放的对外贸易的状况,从中可以知道,近30年来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河北经济开放中贸易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25.5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167.34亿元,年均增长率15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类、文化用品、粮油类、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等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从国际出口商品结构看,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都有很大幅度提高,而初级产品出口得到抑制;同时,对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论文格式模板。

第二从投资现状看,由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限制,一直以来在省域经济开放中资金流动部分更多的是吸收资金,而非对外投资。在此,河北区域经济开放中的引进资金的情况主要由资产负债表中当年使用的国外和国内省外的金融资产与负债来体现。图2-7是1998至2005年河北省引进的资金的状况,8年间河北省引进的资金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其中最低的年份为1998年,引资总额为1572.49亿元,最高的年份为2001年,引资总额为4102.78亿元。

第三从项目历程看,省域经济合作的其他项目主要有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和旅游业等。从技术合作看,由于河北技术实际水平较低,所以该项主要是引进,而非输出;从人才交流看,2006年全省引进省外人才4.5万人,比2005年增长8.7%,2007年增加到5.0万人。全省外派人数8571人次,比2005年增长3.0%,2007年增至10641人次;从旅游业看,2006年全省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游客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增长16.2%;接待国内游客9052.8万人次,增长12.2%,创收470.8亿元,增长15.8%。旅游业总收入490.2亿元,增长15.6%。

四、河北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开放

第一,区域经济开放对河北工业化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外企在河北工业资产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二是外企工业生产及效益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长水平;三是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长期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项目带来高回报、科技投入大幅增长,新产品销售利润率提高以及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几个方面;四是促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第二层面是工业品出口较快增长,外贸结构继续优化,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出口大幅增加,资源性产品出口幅度减缓;第三层面是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18%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钢材板带比重上升而,长材同比略有下降。此外,河北技术合作、人才输出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河北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的上升。

第二,二者进程。从前文考察河北省工业化进程的五个指标中,国民产值的产业结构指标较其余指标较早进入工业化中期,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状况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体现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第三产业在国民产值的比重与同期省域出口,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省省域开放推进的同时,工业化进程也顺畅前行,体现了两者间相互关联,同向推进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的河北省省域经济开放路径是:区域经济的二重开放同时起步,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国际开放重于区际开放,之后,两者共同发展,齐头并进。这种开放路径与河北工业化进程的轨迹大致相似:改革开放后河北工业化开始发展,与之对应,区域经济开放在国家开放战略和开放政策条件下同时启动了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1996年大部分指标表明河北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河北的开放呈现了新的态势,在区域经济国际化继续发展的同时,由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的发展,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区纷纷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及这些地区加速对外投资等原因,河北省区域经济区际化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了迅猛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伟,《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与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2]赵伟,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多层次多视点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3]苑书义、孙宝存、郭文书主编,《河北经济史(全五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治·第四十八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

[5]赵伟,区际开放:左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经济学家》2001年5月

[6]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7]《河北经济统计年鉴》1990—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

[8]《河北经济年鉴》1995——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9]李国平等,《首都圈——结构、分工与营建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4月

[10]邱德荣、刘家顺,《河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6.5

vweb.youth.cn/cms/2006/2006news/07hbx/gyhb/200704/t20070423_534981.htm

第9篇:河长制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我镇于2021年5月15日中午1点在镇组织村级河长及部分村干部召开河长制工作安排部署会。传达学习泸总河长办印发的2021年1、5、6号文件精神,提高镇村两级河长思想认识,理清工作职责,强化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落实常态化巡查工作,做好常抓常管,严抓不懈,主动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河湖生态环境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二、全覆盖排查。

我镇深入村组、企业、河流、水库等地对镇辖区内全覆盖排查。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村组在无人居住区域的河道岸线有乱丢生活垃圾情况。2、部分村组河道岸线植被恢复效果不佳。3、村级河长巡河记录等资料填写不规范。4、镇村两级向群众宣传和发动保护河湖生态环境的工作力度不够。5、泸石高速项目水下和河道岸线施工存在生态环境污染隐患的风险。6、湾东河和燕子沟河清淤过程中存在改变河道生态环境的风险,另整改过程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