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精选(九篇)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第1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构建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的主要问题,而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忽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面对这种现象,要求我们构建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和体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认可,各国将积极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

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即绿色GDP核算,它是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入环境以及资源的核算,构建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实现国家经济核算结果、数据的真实、可靠,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只有环境得到保护,经济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二者的良好结合,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所得到的国民经济的总量,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真实反映,是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重要指标。

二、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绿色国民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认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专家、学者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由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要求把环境保护纳入到核算体系中,而以往大部分领导和官员只关注经济增长,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除此之外,由于绿色国民经济的范围比较广,核算涉及到的资源环境比较复杂,但是在目前的核算过程中,只是对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核算,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被忽视。

(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技术不完善

当前实行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主要体现在环境成本的计量上。环境成本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治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消耗的资本总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经济发展是不同步的,所以在计算环境成本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很难明确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因素[2]。

(三)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尽管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从整体上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核算制度、规范等也有所区别,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时,核算不全面,结果不真实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对于明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环境问题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三、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树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

为切实的落实、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要工作就要树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明确环境核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树立正确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转变以往片面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真正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建立健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采用实物方法和货币方法进行核算,实物核算方法主要注重实物的计量,它是表示资源的流量与存量,可以提前预测出资源使用的数量以及污染的程度,提前采取解决措施。货币方法就是利用货币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核算,它主要是对资源的外部成本进行研究。为了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利用货币方法对来评估恢复环境的所需的费用。虽然这种货币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核算具有现实意义。[3]

(三)完善环境统计的标准

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构建完善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要有完善的环境统计标准,来实现高效的环境问题统计。首先应对自然资源进行统计,自然资源主要有地下资源:土地、石油、煤等,生物资源:野生动物、森林等,以及水资源。其次是生态环境的统计,主要有土地、森林以及水,对生态环境进行核算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效益,二是环境的耗损,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例,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主要有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而耗损主要有对森林的砍伐、破坏等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统计,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治,明确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对人类健康、各种生产活动的影响,明确防治环境污染的费用。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标准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比较复杂,为提高核算效果,应加强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核算的内容、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科学的评价。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经济核算评价体系,因此要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经济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评价结果真实准确,能够集中的反映核算的结果和问题。

(五)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相应制度

要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为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在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中加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定环境的审计制度,完善绿色国民经济的协调机制,对经济核算的方法、范围以及环境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更加真实、科学,准确的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四、结束语

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要努力完善各方面的措施和认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牛文元.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J].环境经济,2011(3).

[2]牟宗翠.关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思考[J].上海统计,2010(1).

第2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一)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绿色国民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认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专家、学者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由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要求把环境保护纳入到核算体系中,而以往大部分领导和官员只关注经济增长,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除此之外,由于绿色国民经济的范围比较广,核算涉及到的资源环境比较复杂,但是在目前的核算过程中,只是对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核算,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被忽视。

(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技术不完善

当前实行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主要体现在环境成本的计量上。环境成本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治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消耗的资本总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经济发展是不同步的,所以在计算环境成本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很难明确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因素。

(三)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尽管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从整体上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核算制度、规范等也有所区别,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时,核算不全面,结果不真实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对于明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环境问题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二、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树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

为切实的落实、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要工作就要树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明确环境核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树立正确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转变以往片面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真正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建立健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采用实物方法和货币方法进行核算,实物核算方法主要注重实物的计量,它是表示资源的流量与存量,可以提前预测出资源使用的数量以及污染的程度,提前采取解决措施。货币方法就是利用货币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核算,它主要是对资源的外部成本进行研究。为了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利用货币方法对来评估恢复环境的所需的费用。虽然这种货币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核算具有现实意义。

(三)完善环境统计的标准

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构建完善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要有完善的环境统计标准,来实现高效的环境问题统计。首先应对自然资源进行统计,自然资源主要有地下资源:土地、石油、煤等,生物资源:野生动物、森林等,以及水资源。其次是生态环境的统计,主要有土地、森林以及水,对生态环境进行核算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效益,二是环境的耗损,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例,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主要有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而耗损主要有对森林的砍伐、破坏等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统计,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治,明确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对人类健康、各种生产活动的影响,明确防治环境污染的费用。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标准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比较复杂,为提高核算效果,应加强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核算的内容、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科学的评价。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经济核算评价体系,因此要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经济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评价结果真实准确,能够集中的反映核算的结果和问题。

(五)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相应制度

第3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1选择合理的研究目标

选择合理的目标,是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前提。在体系研究过程中,往往不能直接表达社会需要,并存在诸多社会需求的矛盾。因此研究者必须在不同的利益冲突中选择恰当目标,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同时确立最终目标还可明确工作的研究方向与尺度,提高研究效率与质量。结合这一目标,当前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总体目标为:坚持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观念,力争3—6年时间内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基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具体来说,在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等体系建设,以个别地区试点的情况,加快推广宣传环境核算体系,为全面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定基础。

2加快资源环境损耗核算

首先,实现环境调查的制度化,通过对环境污染状况及损失调查,建立损失估算计算模式;其次,根据国家技术组提供的调查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实现对大气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固体废物污染损失以及水污染损失等核算;再次,根据国家技术组提供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环保支出情况调查表,对各单位的环保支出进行调查,以获得内部环境治理污染的成本情况。可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据的采集或处理涉及到卫生、环保、农业、统计及城建等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

3国民经济核算的技术途径

首先,完善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理论,加快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其次,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或改进经济核算的理论方法,讨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关系,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账户,及时调整系统经济指标,以获得如绿色增加值、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等关键指标。再次,在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账户的前提下,对现有的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实现修正,构建绿色经济计量模型、绿色投人产出分析矩阵和模型、绿色经济运行监控体系等;最后,根据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理论,计算绿色经济指标,对我国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与规划。

4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为了确保其制度的连续性、数据的真实性等,需要各行各业提供核算资料,包括绿色环境核算、绿色会计核算、绿色统计核算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撑和保障,例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会计法规、统计法规、审计法规、资源环境法规以及政策、信息共享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顺利发展。

5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评价标准

由于我们面临较复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因此需要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个简单部分,出于对我国资源、环境统计工作较为薄弱的考虑,再加上资源环境核算的复杂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规程、评审标准与评价体系。将资源和环境核算加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既涉及到实物核算,也包含价值核算,这也是资源与环境核算的难题所在。目前,国际上尚未确定统一估价方式,其理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我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只能循序渐进,而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在核算体系中,坚持“由易到难”、“先开展实物核算、再开展价值核算”的原则。同时建立与当前发展状况相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及评价标准。其中评价标准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体系的应用前景与应用效果、科学理论价值、开展试点应用、试点的具体内容、培训体系、推广形式等,以及研究成果的潜力、成果的综合效应等。

第4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全国十省市试行了绿色GDP核算,发现存在着核算资料缺乏、环境损耗难以量化等不利因素,既而转向绿色会计、单位GDP能耗等.本文丰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中国开展了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试图测算出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计人环境成本,从而提倡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放弃“绿色GDP”计划》的报道,对此,国家统计局则表示先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物测算方面,暂时不做价值的估算,作为需要给出一个数字的绿色GDP,现在确实难以实现。并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研究。

1.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1.1绿色会计及主要内容

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早期,最为突出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在连续几次的会议上讨论过绿色会计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准则。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突出核算企业自然环境成本,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基础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其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人、环境污染收人、资源环境保护收人等;绿色会计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1.2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人会计报表的过程。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困难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1.3绿色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传统的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资活动,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环境保护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概念来理解,绿色G DP是建立在GDP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从核算方法上看,绿色G DP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之上,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绿色GDP并非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对传统GDP的颠覆性变革。应该说,绿色GDP是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新态度,一种人类对以往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

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给估算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可见,绿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还很不成熟,依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将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为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SEEA ) 。

如同,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切实推苛侧录色会计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

第5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关键词环境核算经济价值量核算方法

1引言

环境经济核算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焦点,其基本思想是将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测算出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称为国内生态产出或绿色产出(英文简称EDP),以弥补传统GDP指标的不足。

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发展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已经出现了各种严重的生态问题,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森林消失、土壤沙化、资源枯竭等等,这些问题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又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相适应,环境保护是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的,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程度是区分传统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水岭。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过程和环境系统是完全分离的,因此,它不能反映环境对经济过程的贡献,从而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为了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统计核算的新要求,联合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在其联合发表的题为《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未能包括环境资源因素的重大缺陷,并从1987年起联合开展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研究》。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主体文件中明确规定,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会员国的主要目标为扩大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该体系,至少所有会员国的核算体系应包括附属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挪威和芬兰是欧洲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同领域中处于领先行列。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还开始利用实际的统计资料开展实证分析。本文拟对我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子系统———环境经济价值量核算进行研究。

2国外环境经济价值量核算基本思路

联合国统计局向世界各国公布的《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SDS)曾对环境经济核算的范围作了推荐性界定:凡是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地貌、土壤、动植物、矿物等都是环境经济核算的范围。按照其要求,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这三者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是环境经济核算的主体。

2.1地理条件核算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主要指某一地域内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物质要素。在统计核算中具体指与社会人口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貌、气温和干湿度。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人类的活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够从一侧面反映某个行政区域或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环境。从这三个方面设计指标构造核算表进行地理条件的核算。

2.2自然资源核算

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它包括土地资源、地下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自然资源用以下指标核算:自然资源储量变化串、自然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及消费量、矿产资源回采串、自然资源破坏成退化程度、资源进出口量。

2.3环境资源、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核算

环境资源可分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其中,生态环境包括土地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等。环境污染,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排放的废弃物质超过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致使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一种活动。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治理污染、改造生存环境、维持环境自净能力的活动。

环境指标核算包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变化量,人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故总量及变化串,废气处理串、工业污水排故量及变化串、森林覆盖串、人均森林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及变化串,沙漠化土地面积及变化串、草原退化面积及变化串、自然保护区面积、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及变化率、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森林覆盖率增长率、格林综合污染指数、“三废”综合利用量、城市噪音水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抗灾串、人均资源数员以及支撑的潜力、环境承载能力。

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环境经济的实物量核算。虽然实物量核算是环境经济核算的基础,但仅仅依靠实物量核算提供的数据,还不能全面地描述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因为,不同的计量单位使各种实物数据无法综合,而且也缺乏可比性。要想得出综合并具备可比性的核算结果,必须同时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进行价值量核算。

由于环境资源的使用大多属于非货币交易,在难以通过市场行为确定其价格的情况下,对资源增减、环境变化的估价只能采用虚拟方法。现从理论上提出了三种虚拟估价方法:

(1)市场价格法。它以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利用量和相应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环境资源的经济使用价值。从理论上讲,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核算最适合国民经济核算,但现实中的环境资源利用远未市场化,这就为市场价格法的运用带来了因难。一般认为,市场价格法比较适合于环境货物(如开采的地下资源)数量利用的情况。

(2)住户意愿法。它就是以人们为了自己将来的健康和福利,利用和改善资源环境而愿意承担的费用作为环境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损失价值。由于该方法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随意性大,在目前的环境经济核算中,一般和市场价格法合起来应用。

(3)维护成本法。环境经济成本概念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因为环境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得以实现的基础,离开这一资源基础,人类将不复存在。

(4)按照资源环境恢复到耗减和降级前的水平所需的费用来计算其价值。与市场价格法相比,维护成本法在理论上更加体现持续发展的思想,因为维持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不变,也就是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用公式表示为:

EC=(D-S)×I,

其中:EC为环境成本,D为环境资源需求量,S为环境资源供应量,I为环境成本系数。

环境成本表现为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质量和受纳体的不利影响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对活动地造成的损失和对活动地以外的其他区域造成的损失。从量的角度看,环境成本应等于受纳体损失的总和。因此,国际上一些专家比较看重维护成本法。

总之,国外价值量核算方法注重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计算,主要考虑耗减问题。同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区户相比,现在,价值量核算方法增加了对“外部”环境成本和收益的核算,它在以下两方面扩展并完善了SNA体系:产品生产和最终需求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由于污染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对我国环境经济价值量核算的思考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实行环境核算,以此强化人们的环境与资源意识。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不完善,环境统计资料也残缺不全,要建立我国的经济与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结合对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核算现状的分析,目前环境经济价值量核算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才会更为科学可行:

第6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关键词:林纸一体化 核算体系 森林资源资产 环境成本

一、引言

我国的林纸一体化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探索,但进程依然缓慢。为了鼓励企业实施林纸一体化战略,使造纸业与森林资源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该改革林业传统思想,树立全新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即把森林功能产出视为产品或服务,通过计量、计价与核算等一系列方法,在不断建立与完善森林资源资产市场的条件下,遵循等价交换与公平交易规则,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环境资产价值,使这些价值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保证森林资源与环境再生产的足额投入,资源与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另一方面,作为林纸一体化企业,应该让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企业培育森林资源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为降低和治理其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投资、因破坏环境而承担支付的罚款等环境成本。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完善的既涉及资源核算又涉及环境核算的核算体系,简称资源――环境核算(Resourses-EnvironmentAccounting,REA)体系,全面、连续、系统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林纸一体化企业的森林资源资产和环境成本。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将构建林纸一体化企业REA体系的总体框架,为规范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和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帮助。

二、企业REA体系的总体框架和目标构建

(一)相关概念和内容 所谓资源是指自然界中那些凡是能够用来满足人们生活和活动需要的物质,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而环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这些由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构成的环境,又可分为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两个层面。生态一般指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使生物环境形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组成。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中,每种生态资源都是生态系统或环境系统中对人类的生产或消费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生态资源既是生态环境的要素又是自然资源的要素,是生态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生态诸要素,并间接地、潜在地、长久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于连生,2004)。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关系见(图1)。资源――环境核算,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1)宏观层面的核算。宏观层面的资源核算包括自然资源核算和生态资源核算。自然资源核算包括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实物量,二是价值量。生态资源核算是对生态资源效益和损耗的价值进行核算。环境核算是指环境污染核算,属于负效益核算,主要核算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对生产的影响和对建筑物损耗的价值(张白玲,2003)。宏观层面的环境核算主要是对社会环境成本的核算,包括社会环境成本的统计核算、经济核算、资源链环境累积成本核算和区域环境累积成本核算(肖序,2002)。(2)微观层面的核算。微观层面的资源核算是采用会计学的方法体系,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消耗或生产的资源。微观环境核算指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是采用会计学方法体系对企业环境成本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本文主要讨论微观层面即林纸一体化企业的资源――环境核算,资源核算主要核算企业消耗或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其中生态资源核算主要是对企业营林过程中产生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核算;环境核算主要对企业造纸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核算(于连生,2004)。具体分类见(图2)。

(二)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的总体框架 林纸一体化企业REA体系是由测定和描述林纸一体化企业资源与环境状况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原则、方法所组成的系统。体系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企业资源――环境核算的基本范畴,制定一套反映企业资源――环境信息的指标、账户和核算表,设计具体的资源――环境核算的基本方法,为行业核算资源――环境实践提供标准和法则。该体系中各要素间的关系见(图2)。林纸一体化企业REA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目标,称为目标层。第二层次为林纸一体化企业的REA基本前提,称为假设层。REA基本前提也称为REA基本假设,它直接决定了林纸一体化REA系统的运行范围,是对其核算边界的设定。第三层次为林纸一体化企业REA一般原则,称为原则层。坚持REA一般原则是确保资源――环境信息质量的基础,也是确定林纸一体化企业REA对象及资源――环境要素的前提。为了实现REA目标,保证资源――环境信息的有用性,对资源――环境信息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对林纸一体化企业REA对象进行正确核算,林纸一体化企业REA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和特有原则相结合。第四层次为方法层,包括林纸一体化企业资源――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林纸一体化企业REA对象的分类为核算要素,要素的具体项目分为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生态环境资产和环境成本,资源――环境信息的产生是通过设置一定的账户、分录、报表和其他报告等形式,对以上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最终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三)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的目标 林纸一体化企业开展资源――环境核算是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帮助。企业提供的资源――环境信息属于环境会计信息,而目前企业尚未被强制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相关会计准则制度尚未出台;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提供环境会计信息,企业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目前,随着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资源的质量逐渐下降,环境资源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迫切地要求加强环境管理。通过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收集整理自然资源的耗减速度和生态资源质量下降的程度以及人类为保证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付出的代价等资料,可以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关各项环境成本的综合信息。可见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是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的基础。因此,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的总体目标是:在人类对环境资源过度使用产生了恶劣的环境问题而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改善生态环境,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拥有的森林资源资产及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以正确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和披

露,以激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能够实现长期的持续发展,既对从未在账面上反映也从未真正以货币形式实现其价值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等资源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还对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具体而言,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目标是:第一,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林纸一体化企业消耗和生产的有关资源,为预防、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及企业所取得的环境业绩等信息;第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在保护环境方面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第三,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三、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的基本前提

(一)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元化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之一,它为传统会计对象的确定和工作手段的选择提供了基本指导。货币计量假设认为,会计信息系统应该以货币作为最主要的和最终统一的计量形式。以货币为主的多元化计量假设对林纸一体化企业的资源――环境核算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企业核算范围的大小。按照该假设的规定,能够进入企业资源――环境核算范围的必须是那些能够用货币加以准确计量,或者目前虽无法确切地加以计量,但可通过各种方式合理地予以估计的各种企业资源资产,如林纸一体化企业在营林过程中所拥有的森林生态效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但由于这些生态效益的价值在计量上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模糊性,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森林资源状况,所以资源――环境核算时,在采用货币计量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实物单位或指数来辅助反映,以正确披露企业资源――环境信息。如某一森林消除了多少噪音、改善小气候从而调节了多少气温、防灾减灾多少次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国家环境标准、执行环境战略的成本投入情况、环境成本投人的环境效果和环保经济效益,以物理化学量单位计量各种环境负荷物质的递减情况及与国家环境标准要求的比较信息等。这些信息要求企业进行资源――环境核算时采用以货币为主的多元化计量假设。多元化计量假设不仅表现在计量形式上的多元化,而且表现在计量属性上的多重性。根据会计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二)森林生态效益资源可商品化假设 从根本上讲,原始森林具有准公共性。一方面,对于这种“上帝的恩赐”,人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地宣布对其拥有所有权,通常一人享受由森林生态资源产生的良好的大气、水土等,不会妨碍他人享受,并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这部分森林生态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它在用途上具有竞争性,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将减少其他消费者对其的消费量。公共物品的无排他性,决定了供给者不可能向消费者收费,通过市场对这类物品实现资源配置似乎是不可能的,必须由政府进行调节。同时这类物品的产权往往并不明晰,大都属于国家,但人工森林生态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其建设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进行林纸一体化企业资源――环境核算时,假设森林生态效益资源是所有权资源,可商品化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而这种外部性又往往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人去强加一些外在附加劳动即可外溢。这一点决定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供给者无法因此而向各消费者收取费用,供给者所创造的价值无法在供给者自身得以实现,必须由政府介入。这就需要:第一,在森林生态效益资源是所有权资源的假设前提下,政府对每一项森林生态效益资源划定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使各种森林生态效益资源各归其主,各归其位;第二,划定权属之后,由市场介入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资源价值予以评估,确定其价值量,由政府通过拨入款项的方式使各主体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得以实现,这实质上又吻合了森林生态效益资源的准公共性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要求,要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提供,或者说由政府代替各消费者付费;第三,在划定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实行政企分开和科学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资源可以商品化的假设,意味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可以用市场价格或替代价格进行评价与核算,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为生产和维护这些效益所付出的代价。现实经济社会中,为了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遏制温室效应,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在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大会上,160个国家通过了旨在解决二氧化碳含量的《京都协议书》。随着俄罗斯于2004年11月5日在《京都协议书》的正式签字,议定书的所有议项于2005年2月自动生效,这意味着一个千亿美元规模的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二氧化碳减排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也意味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价值能够进行市场交易。有理由相信森林生态系统的其他效益价值的交易市场也将会在不同的规模范围中形成。因此,森林生态效益资源是所有权资源,可以商品化的假设是林纸一体化企业进行资源――环境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

(三)可持续发展假设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修正所确立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作为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其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企业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可能会被迫停止;而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则可持续地进行下去。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会计主体进行正常经济活动的时间性规定。尽管会计主体的环境活动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但会计主体进行资源――环境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与环境核算目标是相一致的。因此,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林纸一体化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是企业进行资源――环境核算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的一般原则

(一)环境外在性内在化原则 传统会计核算是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对环境外在性是不予核算的,环境外在性不会直接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而资源――环境核算必须要考虑企业对外部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应转化为企业环境效益,外在不经济应转化为企业环境折耗。如企业营林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产生的森林生态效益是自然外溢的,属于外部影响中的外部经济。按照常规,对这种外部效益,会计主体往往是无法控制的,又由于其准公共性无法收费而难以将这种效益内在化,为了体现这部分效益,就应该在会计核算中进行反映,将外部效益内在化。同样,企业在造纸过程中的外在不经济性,也应该用货币形式及其他形式给予反映,从而完整地揭示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实地评价企业的业绩。

(二)社会性原则 长期以来,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重视会计和经济利益的联系,却忽略了会计与社会效益之间的联系。传统会计核算只是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资源――环境核算则要揭示企业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与义务,评价它们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细胞,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投入还

是产出中,都既反映着内部的经济性,也反映着外部的非经济性。因而,必须要求企业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相匹配的社会利润为主。其提供的资源――环境信息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具有社会性。

(三)政策性原则 在经济社会中,利润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作用力或内在基本动力。没有来自社会的环境法规压力,环境会计不可能在企业内部自然生成。环境会计主要核算反映企业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情况,而社会环境效益和社会环境成本的确认也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和有关环保法规的约束。林纸一体化企业资源――环境核算是环境会计的一部分,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的核算也应当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如企业对外排放污水构成社会成本,势必要受到环保部门的制止和处罚,企业应该对有关环保设施的投资、环保罚款等进行核算和反映;企业所产生的森林生态效益,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核算,以利于国家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方面的法规。

(四)自觉性原则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个国家的环境法规都会逐渐增多。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会计部门主管人员必须对环境法规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关注其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影响,对企业远期及近期财务业绩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要在长远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考虑绿色(环境保护)形象与企业长远经济利益的关系,自觉计量环境影响后果,披露环境信息。

(五)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增长过程,而是“社会――经济――生态”三维复合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过程。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经济的发展将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而不再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代价。资源――环境核算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坚持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林纸一体化企业只要克服短期行为,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眼光,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带来森林生态质量的保证和长远经济利益的实现。

(六)资源――环境信息质量要求 林纸一体化企业资源――环境核算是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一部分,资源――环境信息也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因此,林纸一体化企业资源――环境信息的质量要求应该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五、林纸一体化企业REA的核算要素

林纸一体化企业REA体系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对资源――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它们需要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其简要内容在前文中已提到过。限于篇幅,其具体的方法作者在其他论文中阐述,本文仅明确其中所涉及的核算对象和核算要素。依据林纸一体化企业REA体系的基本涵义,林纸一体化企业REA是以会计学方法理论为指导,对实施林纸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所拥有和发生有关资源、环境方面的要素内容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而言,其核算对象包括企业在营林和造纸两大环节中,能以货币计量的所消耗和生产的资源,造成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核算对象的分类就是核算要素,分为森林资源资产和环境成本。以企业为单位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会计学上资产的定义,可将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定义为:在现代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经营主体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并由其拥有或控制的森林资源,取得这些森林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或合理估计,并能为其经营者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具体地说,森林资源资产包括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等。其中森林生态资产主要指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由于林纸一体化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不包括森林景观资产。环境成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二是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的开支;三是因违反环境法规或损害第三方利益而给付的罚款、罚金、赔偿金。林纸一体化企业REA对象和要素见(图3)。

第7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实践

一、绿色GDP概念的提出

绿色GDP概念的提出要回溯到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首次提出环境问题。1987年世界经济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和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环境问题得到更深层次的探讨,呼吁和引起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生态重要性和经济影响的关注。1993年,联合国在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中首次正式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利用作为投入看待,旨在引导更多的国家补充和修正传统的经济增长衡量方式,推动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

二、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发展

目前关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比较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先后由联合国统计署于1993年,2003年和2012年,它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自然资源账户和污染账户提供了一个共同框架。2000年和2003年联合国在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绿色核算体系框架进一步充实完善,推出了绿色核算体系框架和绿色GDP核算的最新版本。2012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核心框架”。

SEEA基于传统SNA体系对绿色GDP进行核算,计算公式为:

绿色GDP=GDP-资源消耗-环境退化

资源消耗主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存量及其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核算通常使用净租法,而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核算则使用前两种方法的居多(表1)。

环境退化是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的损害以及对其恢复与治理的代价。就环境退化两种方法的核算结果而言,一般认为损害法核算出的消耗要大于维护成本法的结果。目前,维护成本法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核算的选择。

绿色GDP实践方面,最早开始研究的是挪威,1981年挪威政府出版了第一份自然资源的刊物,此后还出版了第一份自然资源核算的报告。继挪威之后,芬兰也开展了绿色GDP研究,建立了由森林资源、环保支出、空气污染物排放组成的自然资源核算的框架。1990年,墨西哥在SEEA的框架下开始编制资源环境的实物数据,主要涉及石油、空气、水、森林、土壤,通过估算将其变成价值量数据。墨西哥是全球第一个编制资源环境实物量和价值量表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了SEEA的试点和绿色GDP核算工作。印度政府在2009年推行过绿色GDP核算,加拿大也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研究,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也在SEEA框架下对土地和生态系统核算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三、中国绿色GDP核算的发展与实践

1、探索萌芽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和实行的《全国矿产储量平衡表》制度,实质上是对矿产资源的初步实物核算。1994年,国家科委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组织水利部、地矿部等部门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当时中国的国民核算体系处在苏联的国民经济平衡体系(MPS)向联合国SNA体系过度的阶段,核算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地矿部以1990年矿品不变价作为基准,以每种资源的初级产品价格折算为资源价值,首次计算了截至1992年底全国已探明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的潜在总值。虽然没有扣除矿产资源采选损失及勘查开采要素成本,但对于后继矿产资源核算研究,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理论研究方面,1987年李金昌翻译的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Repetto博士《关于自然资源的核算与折旧问题》《挪威的自然资源核算与分析》等文献,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绿色GDP核算研究的关注。

2、发展和高峰期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SEEA的诞生,国内也开始了中国绿色GDP体系的研究。1999年,北京大学的课题《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核算》正式提出了绿色GDP研究,建立了我国国家尺度上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框架(CSEEA),估算出1992年全国的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成本。2000年,北京市社科院首次设计了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核算体系,中国环境规划院提出基于“基于卫星账户的环境资源核算初步方案”。

2003年,国家统计局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下,试编了2000年土地、矿产、水资源实物量表,并在黑龙江、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工业污染、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的核算试点。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开始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核算了环境实物量、环境价值量和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2005年,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市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试点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2006年,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首次了中国第一份《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了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损失。同年7月,世界银行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了《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项目。

在绿色GDP核算理论方面,高敏雪指出了绿色GDP认识的误区,理清了环境经济核算与绿色GDP之间的关系。陈梦根在介绍绿色GDP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出了绿色GDP的两种计算思路,指出间接计算思路下的GDP调整项的内涵把握需要更深层次的经济理论与核算理论的支持。

3、前行思考期―绿色GDP2.0且行且思考

2005年之后,绿色GDP实践陷入沉寂,而对绿色GDP的研究依然在跟进。局部核算方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评估了全国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2013年,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对林地林木资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森林社会与文化价值和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核算。2015年,环保部宣布召开重启“绿色GDP”研究,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绿色GDP2.0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对现有GDP绿色化,扣除掉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对环境成本和环境容量进行核算;二是创造绿色经济实体,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开展生态绩效评估。目前,环境保护部已完成绿色GDP核算有关技术规范,并确定在安徽、海南、四川、云南、深圳、昆明、六安市等7地开展试点工作。中国的绿色GDP核算制度建设者已经意识到,由于地域特征和管理目标,我们不仅要与国际SEEA核算框架接轨,还要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接轨,在核算目标、模式、内容的设计上都要依托目前有的核算体系和环境统计体系的基础,结合开展绿色国民核算已经取得的实际经验,获得中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小结

总的看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绿色GDP的理念已经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环境影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依然处在探索阶段。

从核算技术上来看,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的概念容易确定,但是在现阶段核算技术仍存在很多难点。资源实物量的统计范围的精度与准确性,价值量的估值问题,特别是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资源的价值估算方法,尚在探索和研究中。

从核算制度上来看,在中国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核算制度中,环境核算基础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负责环境监测的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没有很好的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全面描述环境现状和变化的环境监测与统计制度尚待建立。

从核算理念上来看,由于中国的经济的粗放型发展的惯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累积性和滞后效应,地方管理者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一衡量指标,推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阻力和变相的淡化处理,从而导致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偏离。如何在GDP的核算中既能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增长代价,又能反映出地方管理者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努力,从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也应该纳入到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探索中去。

参考文献

[1] 封志明、杨艳昭、:从自然资源核算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

第8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绿色会计核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绿色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绿色会计核算

在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引导下,自然资源被毁损、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人类有效的生存空间减少。而这些本来是经济价值的巨大“亏空”或“损失”,却以经济增长的形式体现在传统的GDP中,歪曲了经济发展的本来面貌。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消耗水准的提高,全球环境生产力难以为继,不能向人类提供无限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也无法消纳人类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现有的经济体系中环境因素得不到重视,传统会计核算都没有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存指数的降低)计算在内,因此所显示出来的会计利润不够准确和全面,而且极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将直接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必然会引起会计领域的一次绿色革命:将环境活动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手段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社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将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计价核算,使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绿色会计核算”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监督,才能确保我国绿色环保战略的实施,才能更好地监督国家企事业的资源(能源)存量及耗损,改变传统的GDP核算与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核算监督体系,是构建绿色中国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产物。可以说,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绿色会计核算监督。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环境污染负荷及环境效益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计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进行真实的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实现绿色中国经济的绿色崛起。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郝冀认为:绿色会计核算是实现环境投资核算,降低经营成本,避免未来的环境负债,提升企业绿色产品商誉,增加企业绿色利润及社会环境效益的必由之路。绿色会计核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极其复杂,它的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物流运动,即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它的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运动,即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损失、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的经营开发收入、绿色收入和绿色利润等,结论是:中国绿色会计核算势在必行。

二、绿色核算监督

绿色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急需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审计监督(绿色核算监督)保驾护航。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建立绿色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是构建全方位的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节能降耗的绿色核算监督,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只有实施真实绿色财富的绿色审计监督,才能防止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只有实现绿色GDP增长,才能确保我国循环经济核算战略的实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能更好地抑制国家企事业的资源(能源)存量耗竭,绿色中国崛起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将环境污染负荷及环境效益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计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施绿色GDP与绿色会计核算,实施循环经济,进行真实地“绿色核算监督”,才是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惟一绿色道路。绿色核算监督是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监督。绿色核算监督是一种循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环境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绿色审计监督。绿色核算监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广博,既包括宏观国家绿色统计、绿色GDP、绿色税收等核算的审计监督,也包括微观企业绿色会计、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等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绿色核算监督将日益成为现今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完善绿色核算监督法规,加大监督法规执法力度势在必行。

三、绿色资本观(也称自然生态资本观)

绿色资本观是认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绿色价值的新视角,是自然生态环境资本化全新资本观的简称。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绿色资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将自然生态资源资本化计价核算,认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新资本观。将自然生态资源资本化计价,明确纳入中国绿色核算体系中,是绿色资本观核心研究的重点难点。我们认为绿色资本观点首先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自然资本的观点。世界银行于1995年首次引用了“自然资本”概念,公布了“扩展的财富”简称“绿色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绿色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我们认为自然资本是绿色资本核算的基础,特提出:绿色资本是由有形的自然资源、生命系统和无形的生态环境资本化构成的绿色资本观。它是指:

(一)自然生态界给人类提供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生态资源是有价的,应计价资本化。

(二)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构成的、能够给人类和全部生命系统提供服务的、无形的、生态环境也应是有价的,也应计价资本化。

因此,绿色资本观也就是认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并计价资本化的绿色自然资本观。

四、“零排放”核算法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绿色GDP扣减核算法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钟定胜提出了运用“可持续、效用衡量、横向可比、数据采集”四大原则进行社会总效用衡量的绿色GDP“零排放”核算法,倍受人们关注。该方法对国民经济生产中每个可能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环节都采取了虚拟环境修复措施进行弥补,因此它核算的是净社会总效用的增加情况,切实可行。由于引入了社会平均治理费用来计算虚拟环境修复部门的修复费用计量核算,因此,这个核算方法不仅在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在数值核算上相当稳定,基本满足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同时它又能从整体上较为准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真实产出状况,可称得上是真实可信的绿色GDP“零排放”核算法。

五、宏观环境会计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国家为核算主体,利用会计核算的原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对一国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使用、消耗)进行货币(辅以实物)核算,就是经环境调整后的绿色GDP的核算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耿建新教授、张宏亮博士从宏观环境会计概念出发,提出自然资源耗减估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使人耳目一新。以自然资产的价值使用未来净收入的现值估价的现值法、使用者成本补偿视同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自然资产的租金净价格法,推导出全新的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公式,并把此公式运用于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火股份”)及石油天然气行业上市公司“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河油田”),在具体的资源耗减估价之中,对自然资源耗减估值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六、森林会计核算

森林资源综合生态效益核算是绿色核算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我国多年来森林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锐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洪水泛滥,使森林会计核算倍受绿色核算专业研究人员的关注。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林业内部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细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理顺林业产权管理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我国土地、林地只能是国家、集体所有,不能允许私人拥有所有权,加之森林的生长周期长,林地边界难稳定,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难度极大。四川省林业厅财务处退休干部陶仁川的《森林资产会计核算》观点鲜明务实,是对森林资产“公允价值”的核算方法的重大突破,其“以评估促进核算”的方法(即:市场价或公允价值核算),解决了森林绿色会计核算的计量难题。其核心是将产权单位(即:国有、非国有林业企事业)的森林资产,经首次评估确认其价值量(即:清产核资),以后按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即:生长率)来计算增值额。该方法无论在理论上、具体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突破,《森林绿色会计核算》的研究为中国首创。特此建议由财政部牵头,组织关心林业改革的财会专家及环保专家,成立“森林资产绿色会计核算”课题组进行实地调研,尽快制定我国的《森林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及准则》,加速我国实行森林资源会计核算的进程。

七、“公害商品”新视点

以庇古税为基础的绿色税收改革应进一步完善,鉴于庇古税的税收量等于公害物品使用价值的货币量,征收庇古税绿色税收等于对公害物品生产者在防止公害物品产生与纳税之间作一个选择。当企业防止公害物品费用低时,企业选择防止公害物品产生。否则会选择纳税,也就是说,在公害物品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的货币量二者之间选择低者。这就必然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选择纳税,而后合法生产公害物品。针对庇古税的不足,河北省廊坊市环境保护局高兴和研究员提出环境破坏和污染是一种“公害商品”的新视点:“环境质量正向变化的结果是摸得着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公益性的公共物品。环境质量负向变化的结果也是摸得着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也是物品,但却是有公害性的公共物品。公害物品的使用价值是损害人的健康,破坏物质财富使用价值,吞噬物质财富的价值。当前,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危及人类生存,人炸使人们担心地球承载力不足,公害物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才得以显化”,并提出急需绿色核算监督,在税制设计中对于超适量产出的公害商品,应该征收惩罚性绿色税收。环境容量是宝贵的资源,无偿占用必然导致“公共的悲剧”上演。因而,我们认为进一步完善庇古税,建立以环境影响评价公害商品税为核心的绿色税收制度,势在必行。新晨

八、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绿色”是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色,“绿色”以生态及环境的代名词深入人心,向一切旧传统经济观念发起了绿色文明挑战。为全面加强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课题的研究,特发出此《绿色会计核算倡议》:

(一)倡议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专业委员学会的领导下成立“环境会计研究课题组”,率先组织热心于绿色核算与监督研究的学者专家,与环保专家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绿色核算研究新局面。

(二)倡议树立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会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修改工作,建言献策,建议增加绿色会计及绿色审计内容,争做中国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准则课题的学术研究带头人。

(三)倡议开展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信息电算化研究,为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开展企业ISO14000环境认证,为绿色会计核算、绿色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争做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派。

(四)倡议从开展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制度研究入手,进行绿色会计核算、实践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争当资源低消耗、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企业核算员,将绿色核算调研列为首要课题研究,早出成果。

第9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GDP;EKC曲线;低碳经济

一、绿色GDP概述

(一)传统GDP简述

1、传统GDP的含义。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包括几个方面含义:首先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即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其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第三,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而不是所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传统GDP的优缺点。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诸多优点。首先,它包括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的全部产业活动,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统计范围内的经济情况;其次,它计算所有部门增加值之和,有效区分了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避免了重复计算;第三,它能提供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资料,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总体平衡有很好的帮助;第四,GDP的产生和推广有助于各国对经济控制,很好地服务世界经济。

但是GDP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 GDP计算的是经济活动的总量,不论质量好坏的产出都计算在国民财富中,反映不出经济运行的质量。其次,它没有考虑社会生活的质量,不能反映社会成本和人们的生活福利状况。第三,GDP无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第四,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且忽略了家务劳动、自给自足劳动的价值,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全貌。

由于GDP存在上述局限性,众多学者开始寻找一个更为有效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绿色GDP应运而生。

(二)绿色GDP

1、定义。绿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所谓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底,反之亦然。因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其计算的关键所在。

绿色GDP的算法是:GGDP=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目前,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2、我国发展绿色GDP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其实这是一个过时的说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探明储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还存在着严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万元GDP的耗水量是国际水平的6倍、总能耗量是世界水平的3倍。特别是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如由于乱采、乱伐,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造成江河断流,地面沉降;由于过度排放污染物质,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8个。造成这种局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的GDP指标的局限性所致。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把握好GDP与绿色GDP的含义,开展绿色GDP的核算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用EKC曲线分析中国的绿色GDP

(一)EKC曲线

1993年,Panayotou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EKC曲线。它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注:若Y轴变量选定为环境污染程度,则会呈现为U型关系)

如上图所示,当经济与环境关系处于U 形前期阶段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的不断开发,废料、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逐渐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不断降低并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环境与经济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日渐突出直至A 点。经过A 点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和环境治理开始受到重视,环境质量将会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而提高,也表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入了健康循环的U 形后期阶段。

(二)ECK曲线与绿色GDP

绿色GDP考虑了生态成本,强调污染与治理的并行,它反映的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或顶点后的部分。按照EKC 理论,只有人均GDP 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行有效的绿色GDP 核算模式。如下图所示,EKC 的峰值由较低的A 点提升到A 点,相应地,开始出现峰值的Q 点也一定程度的升高。这说明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绿色GDP 核算方法介入对环境质量的考虑,会使环境质量的转折点在环境质量的较高水平提前出现。但前提是必须从GDP 中抽取一部分用于环境质量的恢复,就是纵轴(代表环境生态质量程度)的峰值提高,同时代表横轴的人均GDP 有所减少,减少后得到的GDP 即为绿色GDP。

从历史数据上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拐点在人均GDP5000至10000美元之间。现在我国部分省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就北京市而言,在2004年人均GDP指标就已经进入了EKC曲线标准的拐点区间了,但是环境质量却没有大的改善,而且现在仍然经常受到沙尘暴、阴霾等恶劣天气的侵扰。因此,我国是否已经达到了EKC曲线的拐点,还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三、绿色GDP的实践

(一)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对资源与环境进行核算。1993年,联合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首次提出同SNA一致的解释环境资源存量和流量的系统框架,并开始在墨西哥、博茨瓦纳、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进行试点研究,以评价环境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美国在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方面更侧重环境资源核算,包括物质方面的效益和对环境的损害。美国环境核算的基本思路是:第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出一些新指标,以便详尽的、准确的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第二,建立一个新的概念体系适应环境核算的需要。第三,重视环境计价方面的研究,以便从实物量核算过渡到价值量核算。第四,修改现行的核算账户,把环境当成一个产业部分,计算环境治理及防止污染的费用(投入),并估价其收益(产出)。

(二)绿色GDP在中国的实践

对于绿色GDP的概念, 国内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但都认为应该包括对环境自然资源的核算,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等在GDP的核算中一并考虑。从政府层面上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1981年) ,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与当时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第二阶段(1982~1991年),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第三阶段(1992~1995 年),正式启用SNA 核算体系,与国际统计口径接轨。第四阶段( 1995~) ,SNA国民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与SEEA体系(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1995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力求保持SNA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SNA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2001年我国开始自然资源核算工作,2004年启动“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正式完成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两份报告。其中,《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了我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了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不仅提出了构建我国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原则,建立了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和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四个具体的表式核算框架,还阐明了核算思路、方法与基本内容。这两份报告构筑出了我国“绿色GDP”的基本理论框架,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

(三)中国发展绿色GDP的障碍

1、观念的障碍。部分地方官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传统的绩效考评中,GDP是占比最大的绩效考核指标,部分地方官员认为绿色GDP的推行,会影响自身的政治前途。

2、操作的困难。绿色GDP的核算牵涉到很多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而环境保护对官员没有硬性约束,细节上缺乏可操作性,在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地方一般都会选择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四)建议

1、转变执政理念。加快改革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摒弃以GDP增长来考核干部政绩,引入绿色GDP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考核指标,引导各级领导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实现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普及“绿化”观念。大力宣传和教育、培养和树立国人绿色GDP、人均绿色GDP增长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意识,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还可通过公众参与进行核算补充,让公众通过切身体会对一些大的公众项目做出自己的评价,专家把这些评价资料收集汇总作为绿色GDP核算的一个重要补充。

3、进行技术革新。一是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干预手段,制定针对企业进行环境核算的相应激励措施,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二是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经济技术,鼓励各高校重视培养与循环经济相关学科的人才,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加强内部技术人员培训,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扩充企业的人力资源。三是加快新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4、完善统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着重解决绿色GDP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接轨、统计数据收集分析难的问题,同时,还需各相关部门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针对我国各种资源能提供更详实、更精准的数据。

发展绿色GDP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结果。同时,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公共信息,可以有力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为公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发展绿色GDP成为全国民众共识的今天,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条件更加改善的绿色GDP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淑君.利用EKC曲线分析我国绿色GDP的发展[J].当代经济,2010,(05)

[2] 杨仲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选择[J].财金问题研究,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