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等奖(5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 舒国增等)

2、关于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 姚作汀等)

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省委政法委课题组)

4、杭州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实证分析

(杭州团市委 董 悦)

5、“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省委党校 陆立军)

二等奖(10篇)

6 关于我省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潘捷军)

7 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衢州市委政研室 徐延山)

8 浙江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

(省国土资源厅 王松林等)

9 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省科技厅 蒋泰维等)

10 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省物价局柳萍等)

11 关于创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省政府研究室 陈广胜)

12 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 陈仲方等)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

(省委宣传部 童芍素等)

14 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

――基层民主的温岭模式调查

(温岭市委宣传部 曹 鸿等)

15 关于有效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蔡洪法等)

三等奖(20篇)

16 关于我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叶子挺等)

17 浙江省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查及思考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18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衢州市委 厉志海)

19 关于“八郑规程”的调查与思考

(绍兴市纪委 史济锡等)

20 关于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省社科院 杨建华等)

21 宁波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宁波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22 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

(省经贸委 丁耀民等)

23 关于我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韩春根等)

24 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报告

(省旅游局 纪根立等)

25 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为抓手,全面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

(省委党校 吴锦良)

26 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办公厅 王文滋)

27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研究(省卫生厅 李兰娟等)

28 “庆元模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镇体制改革的启示

(省委党校 何显明等)

29 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省财政厅课题组)

30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省政府办公厅 施清宏)

32 关于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的调研报告

(省法院 包祥水等)

33 关于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法制办 周小平等)

34 从我省地方立法民主实践探索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对策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李步星等)

35 《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丁祖年等)

优秀奖(30篇)

36 浙江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

(省知识产权局 陈小英)

37 2006年浙江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施幼薇等)

38 台州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台州市委 张鸿铭)

39 浙江省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台州为例

(台州市委政研室 郑楚森等)

40 浙江省政府外债负担问题研究

(省财政厅课题组)

41 关于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 沈立江等)

42 提升合作经济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省农办 邵 峰)

43 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刘 亭等)

44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45 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省民政厅 吴桂英等)

4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浙江城市化战略调整

(嘉兴市委办 张才方)

47 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省中小企业局 吴家曦等)

48 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省信息产业厅 高鹰忠等)

49 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课题组)

50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省农办 王良仟)

51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丽水市委政研室 李 华)

52 关于外来流动人员信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53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省林业厅 陈铁雄等)

54 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

(绍兴市委政研室、市府办谢卫星等)

55 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研究

(绍兴市委组织部 方建平等)

56 对浙江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省经贸委 陈卫东等)

57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58 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中心区的调研与建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朱李鸣等)

59 浙江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关系的初步分析

(省发改委 钱建鑫等)

60 现代化进程中温州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分析

(温州市农办 谢小荣)

61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问题研究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62 金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调研报告

(金华市委政研室 胡新民)

63 吴兴区关于构建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调查报告

(吴兴区政府 施根宝)

64 关于推进“海上法治”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推进‘海上法治”’课题组)

第2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同志们: 在全院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百倍的信心,齐心协力,促进法院工作上新台阶的形势下,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教务科科长张远昌老师来给我们作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辅导讲座,张老师是我市政治理论研究方面的权威,相信他的辅导将对我们更好地学习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起到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

参加今天辅导讲座的人员有:全院所有在编人员,临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同志。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老师给我们作精彩的讲座!

………………………

同志们,刚才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教务科科长张远昌老师为我们全面生动地讲解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特征、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张老师的辅导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张老师所作的精彩辅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

下面请张院长作辅导报告

张院长科学好发展观的角度,结合法院实际,从把握“三个至上”的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立足审执岗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强法官司法能力建设,构建科学考评激励机制,实现制度建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育院对我们进行了辅导,生动直观、系统全面、对于我们结合法院工作深入具体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法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效地推动法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这项活动中,我们要务真求实。一是不折不扣的完成规定动作。学习培训阶段到今天结束,要求党员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每名党员心得体会不得少于3篇,院领导干部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篇,周五之前上交到干部科。现在到20日,主要做好深入调研阶段工作,要确定领导干部调研课题,起草调研工作计划,组建调研队伍,深入基层进行调研,4月18日上报调研计划。4月25日前形成调研报告,由院长把关后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3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原粮)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原粮)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xx地区各县(市)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本人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市)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第4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很明显,投诉信所反映的事情确实存在。早在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双敏教授曾《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报告》,称六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村,超过七成“村官”打算报考公务员。报告分析,“村官不在村”,主要的原因是被上级抽调,到乡镇、县干活去了。而这次濮阳的情况,也属于“村官不在村”,但原因却不同,是村官一边挂着职务,一边到外去兼职干活了。

舆论批评大学生村官“不像话”,既然做村官,就应该心系农村,踏实在农村工作,怎能一边有着村官的身份,享有村官的好处(按照有关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日后考研和考公务员中都有一定的优惠),一边却不务正业?大学生村官这样做当然不妥,可是他们之所以能这样轻松地到社会上干活,一定程度上与村官无事可干有关。

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初衷,是用大学生的才能去建设新农村,同时也给大学生基层锻炼的机会。中央为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可是,具体到地方,却少有完善的对接机制,有的地方的乡村并没有考虑怎样利用好这样一批学生,只是出于完成任务接收这批学生,不对上岗学生进行培训,没有使用的规划,没有带教的老师,没有明确的工作安排,也没有管理的规章,就由学生自我发挥。在地方看来,这些学生也没有长期扎根农村的打算,不过是在农村来谋一个“身份”、挣一段经历。

如此一来,原本想到农村大干一场的大学生村官,很快就变得心凉,很多事想做也不知从何做起,于是觉得农村无所事事,就更不用说一些本来就是冲着村官考研、考公务员优惠政策而去应聘的大学生村官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村官就可能闲得无事,到外去干活了,这总比耗费青春好,而没有外出的,则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复习考研、考公务员。

第5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正常运营而言,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相关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应明确办公室行政管理的重要地位,并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才能帮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办公室发挥着沟通上下、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虽然绝大部分工作较为琐碎,却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精神面貌。具有联系功能、协调功能的办公室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一大保障。由以上分析可知,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树立服务意识

办公室的一大关键职能便是“上传下达”,即向基层下达领导决策,向领导反映基层意见,不仅要发挥纽带作用,还应协调好双方关系,避免矛盾的激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因为正确行为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引。在实际工作中,办公室工作人员一方面应强化自身的预见性以及全面性,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一方面应规范工作程序,追求质量效益和时间效益,另一方面应培养创新意识,以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塑造良好形象

对于企业而言,办公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窗口”,是“门面”,还是“龙头”。传达领导的决策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其形象关乎着领导的形象。 所以,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既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到遵纪守法、踏实肯干、敢于创新以及乐于助人等。

(三)提高个人素质

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注重学习,注重积累,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跟得上企业和时代的发展脚步。第一,要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信念,了解我国关于企业的一系列基本的方针及政策,从而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第二,办公室工作人员应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而强化自身的行政法律观念。众所周知,办公室属于一个综合机构,所以,办公室管理人员还应对其它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监管,督促它们按规办事、依法行事,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的依法行政水平;第三,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日趋广泛。计算机已经成为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工具,所以,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努力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从而实现办公自动化。这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尽量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综合型人才的支持。所以,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应注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本职工作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四)注重团结协作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效开展,需要借助每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力量。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只有将每一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团队,才能将工作做好。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基于“人本思想”,致力于人性化管理,应认识到,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如此。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包括想法不同,包括特点不同,还包括擅长不同,所以,应知人善用,发掘各自的潜力,让他们意识到并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科学而系统的奖惩机制,以发挥规范和激励作用。

(五)做好调研工作

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办公室需要为领导收集相应的资料,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此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应重视调研工作,并将其落到实处。做好调研工作之后,应以此为基础,客观、严谨地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而翔实的材料支持,从而有效发挥出办公室的这一关键职能。另外,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制订工作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制订预期目标,而且要制订奋斗目标,还应实现二个目标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第6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是目标要提高。压力催生动力,目标体现差距。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既是办公室工作作风,更是办公室工作的要旨。做好新形式下的办公室工作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服务决策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三个服务”为重点,以优质高效为标准,团结协作,创新奋进,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受梗阻,不让需要办理的事情受延误,不让前来办事人员受冷落,不让办公室的形象受损害,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整体上台阶,真正让领导满意,让机关满意,让基层和群众满意。

二是思路要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推进工作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对于当前的办公室工作来讲,就是要践行“三个代表”,强化“三种理念”(人本理念、服务理念、实效理念),建设“三型机关”。

1、践行“三个代表”,把握正确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

武器。只有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县委办公室工作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指导县委办公室的各项建设。

2、强化“三种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人本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管理,注重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管理与关心相结合,努力创造灵活的用人机制与宽松和谐的拴心留人环境,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三提高”,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要强化服务理念。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宗旨和灵魂。在工作中要尽心尽力,诚信为本,满腔热情地为领导、为部门、为基层、为方方面面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服务让人满意,蠃得各方面信任和支持。强化实效理念就是要在实际工作精通业务知识,提高办事效率,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到位、不出差错、快速运转。

3、建设“三型机关”,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学习型办公室要营造利于学习的舆论氛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选准载体,逗硬奖惩,务求学习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建设奉献型办公室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教育和引导办公室干部职工树立“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他人一时难”的工作理念,热爱办公室、奉献办公室,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摒弃官气和傲气,甘做人民的公仆。建设务实型办公室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注重结果式管理,高标准,严要求,追求办文、办会、办事等诸项服务工作的“零差错”。要力戒形式主义,忌作官样文章,广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力争把最真、最实、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是重点要突出。办公室工作面宽量广,繁杂琐碎。把握轻重缓急,做好统筹兼顾是有序开展好工作的前提。对于具体工作来讲,所谓的急和重就是加强信息调研,当好参谋决策;搞好督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抓好“防邪”,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信息调研,当好决策参谋。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同级党委和上级党委提供决策信息。对上报市以上特别是省以上的信息,做到突出特色,准确反映,提高采用率;对全局性工作,做好经常性的资料储备、数据分析和动态掌握;对突发性事件,做到反应敏捷,上报及时,避免迟报、漏报和瞒报。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杜绝虚假信息。不断拓宽视野,广泛收集县内外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供党委领导参考。始终围绕党委工作大局和领导决策,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超前性和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提供“了解问题有广度、分析问题有深度、对策措施有力度”的调研报告。完成领导交办的调研课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搞好督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就是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紧贴党委工作思路,把重点放在推进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上。要对党委工作要点进行分解立项,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特别要对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内开放、深化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及时反馈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尤其要反馈妨碍决策落实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措施的建议。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对决策落实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政策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反馈。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和查办内容,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进一步加大领导批、交办事项的查办力度,做到批必查,查必果,果必报。不断加大催办力度,强化查办时效,做到急事急办。要改进方式方法,注重督查实效。把督查工作同目标管理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督查网络,严格规范程序,不断提高督查质量,确保党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抓好“防邪”,维护社会稳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工作“五个必须”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积极作好源头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认真处理重复,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做到政策适用到位、思想疏导到位、解决具体困难到位。及时妥善处置集体上访,做到分工明确、应对有序、措施有效,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党委机关正常工作秩序。要始终紧绷稳定之弦,高度重视防邪工作。重点做好“”顽固分子的转化工作,积极配合公安政法机关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非常时期的稳定工作,确保“三零”成绩的巩固。

四是运作要规范。办公室是党委的桥梁、纽带和窗口,承担着办文、办会、办事等多种具体事务,只有按照科学、有序、规范的要求运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为党委总揽全局和高效运转提供最优质的综合服务保障。

1、严把办文质量,提高会务水平。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公文处理《条例》和《办法》,坚持文秘人员严格核稿,领导层层把关制度,减少发文数量,提高文件质量。要认真搞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服务工作,做到准备充分,服务周到,记录详实,资料齐全,整个过程要体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总要求,不出任何疏忽和遗漏。

2、加强联系沟通,理顺各种关系。要进一步发挥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省市委办公室的纵向联系和区县委办公室的横向联系。要加强对各乡镇党委办公室的指导和联系乡镇的帮助。要紧密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内与外”、“上与下”、“大与小”、“急与缓”等各方面关系。要加强同“四办”主任的联系和协调,对重要活动实行会商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综合协调工作。

3、搞好后勤服务,增强保障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严格财经纪律,精打细算,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使用人才物,确保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4、注重宣传防范,确保秘密安全。要加大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密意识。特别要加强对计算机、党政部门、信息网络以及经济、科技、商业秘密的保密指导管理,进一步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失泄密事件,确保国家秘密万无一失。

第7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以转变执法、司法理念为导向,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学习,坚守法治信仰。深入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深入开展法律业务学习培训,切实增强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监督意识,以法治的理念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规范意识和工作水平。二是要深化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针对队伍思想和素质现状,加强教育和引导,坚守职业良知,坚持执法司法为民。三是要严格管理,确保执业廉洁。针对执法办案的重要岗位和腐败易生的关键领域,着力加强廉洁制度建设,从严管理队伍。强化对执法办案、纪律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防止执法、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和律师的非正常接触,严格防止执法、司法人员参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活动,严格约束执法、司法人员各项业外活动,严肃查处违反廉洁规定的行为,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二、以深化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一是要不断完善制度。制度规定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以确保制度行之有效。围绕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切实规范执法和司法行为。完善、落实防止冤错案件机制,规范调查取证工作,严格非法证据排除,坚守防止冤错案件的底线。二是要严格执行制度。扎紧制度篱笆,发挥铁规效力、让禁令生威。加大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力度,督促规范有效执行。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使规范的执行落到实处。

三、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效能。一是要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单位和地区要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和基层基础建设,加强软件研发运用,实行案件办理全过程网上流转和全过程网上实时动态监管,提高办案效率和监督效果。二是要注重统筹和共享。公检法司之间和各自系统内部,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要积极推进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有效作用,打破网络壁垒,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司法效能。三是要坚持服务导向。信息化建设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对信息全面公开的迫切期盼,更好地服务于内部监督管理和执法办案。要重视政法信息数据的处理运用,为社会治理和预防违法犯罪提供支撑。

四、以加强监督制约为核心,进一步促进规范运行。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一是要加强内部制约。公检法司各机关内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落实办案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二是要加强相互制约。公检法司各机关之间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强化相互间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要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发挥律师在促进司法公正中的职能作用。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三是要继续深化司法公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面推行执法和司法公开,进一步搭建平台,创新形式,不断拓展公开的范围、内容,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公开促规范,以规范保公正,以公正树公信。

第8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建设高素质的人民法院队伍,是做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从20xx年开始试行的司法考试制度是从起点上提高法官素质的重要举措,它提高了法官的职业门槛,但法官断层问题也因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而凸现出来。尤其是基层法院,现有在职干警司法考试通过率低,通过司法考试的少部分干警又因种种原因辞职,资格老的法官逐渐退休或调离审判岗位,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这些问题更加剧了法官的断层,本文在调查**市三个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基层法院法官断层问题进行探析。

一、**市三个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市共有3个基层法院,设有基层人民法庭11个,共有干警174人,其中法官92人,占总人数的52.8%。

(一)队伍年龄结构

174名干警中,51岁以上32人,占18.4%;41至50岁的57人,占32.8%,31至40岁59人,占33.9%,30岁以下26人,占14.9%。 92名法官中,51岁以上23人,占25%;41至50岁的47人,占51.1%,31至40岁21人,占22.8%,30岁以下1人,占1.1%。

(二)司法考试通过情况

自20xx年实施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以来,全市各基层法院总共有15人通过司法考试,其中20xx年1人,20xx年14人,其他年度通过率均为零。

(三)人员编制情况

**市3个基层法院共核定政法专项编制196个,现有在编人员161人(包括离岗退养人员10人),空编35人;地方编制10人,现有在编13人,超编3人;总编制数206个,总人数174人,合计空编32人。

综合以上情况,我市基层法院队伍结构尤其是法官年龄结构十分不合理,法官各年龄段分布不均衡,年轻干警中法官比例尤低。自20xx年实施司法考试以来,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官为数极少,案件数量却逐年增长。种种迹象表明,我市基层法院法官断层现象尤为突出。

二、法官断层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官年龄结构不合理

各年龄段的法官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年轻法官与年长法官相比数量偏低,显示出法官后备力量不足。随着法官不断新老更替,必然导致法官数量逐年下降,引发法官断层的危机。以我市基层法院法官年龄结构为例,30岁以下以及31至40岁法官分别只占法官绝对数的1.1%和22.8%,两者相加仅为23.9%,41岁以上法官却占了76.1%,法官老龄化趋势明显。法官年龄结构不合理客观上造成法官数量逐年下降,这是法官断层最直接也是最表层的原因。

(二)司法考试通过率低,法官后备来源不足

20xx年新修订的《法官法》开始实行后,将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作为任命法官的基本条件,从而提高了法官职业的准入门槛。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有“中国第一考”之称,难度相当大。自20xx年以来,我市各基层法院司法考试通过率极低,每年取得法官职业资格的寥无几人。司法考试在推动法官职业化、精英化进程的同时,也引出了法官断层问题。

(三)法官压力大、待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众所周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司法权威也日渐提高,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利益需求向多元化发展,社会矛盾复杂化,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审判执行工作任务繁重,法官工作强度很大。与此同时,法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受到各种关系的干扰,担当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重任,部分法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法官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法官职业的高风险性,使一些缺少事业心的人不想多办案,以免“做多错多”,而有事业心的人则屡屡受挫的情况下萌生去意,另觅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法官队伍步入一种模式,即经济条件不理想—心理不平衡—办案“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负担重、办案效果不佳。法官压力大和待遇低的不对称性,极大削弱了法官职业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法院,法院内部通过司法考试的一些人才流向律师等行业,法官数量有减无增。

(四)缺编现象严重

全市法院现有编制206个,共空编32个,3个基层法院中,每个法院都缺编,按照公务员招录办法补充录用新公务员,但由于法官压力大和待遇低的不对称性,使一些通过司法考试的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法院,所以招录公务员大多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这些人员进入法院后因司法考试难以通过,又想办法调出法院,法院内部通过司法考试的一些人才也流向律师等行业,这就造成法院缺编现象更加严重,法官数量有减无增,这不仅与案件数量的增加,法官压力大、负担重,法院人力不足的格局不协调,也为法官断层问题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三、解决法官断层问题的出路

法官断层是我国实施司法改革,走 法官职业化、精英化道路所无法避免的问题,但如果解决不好,必然成为法官队伍建设的重症,势必影响司法改革的大局和法治建设的进程。增加法院编制,重视法官后备人才的培养,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提高法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官晋升交流机制,这些都是解决法官断层问题的出路。

(一)增加法院编制

全市法院系统案多人少、审判力量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解决法官断层问题必须补充法官后备人才,只有招录或选调一批年轻骨干充实法院队伍,解决基层法院法官青黄不接现象,破解“新鲜血液”输送的“循环障碍”。也只有充实了法院队伍,才可能减轻法官压力,并把精力放在提高法官素质上,焕发法官队伍的活力,提高审判工作水平。

(二)重视法官后备人才的培养

司法考试制度使法官断层的现象凸显出来,但是司法考试制度是提高法官职业整体素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走法官职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司法考试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当中。法院只有重视和支持年轻干部备战司法考试,从时间、经费和培训上予以保障,提高考试通过率,不断将潜在的资源练就成合格的审判骨干,才能长远地避免法官断层现象的出现。

(三)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

确定法官员额和实行法官助理制度是解决法官少、案件多之矛盾的有效途径。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起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队伍梯队模式,推行法官员额和法官助理制度。要根据现有队伍状况和案件数量,确定法官员额,并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选拔,让法官中的精英肩负起行使审判权的重任,走法官精英化之路。同时,将法官以往从事的一些工作事务分离出来,由法官助理承担。法官将从大量繁杂琐碎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行使审判权,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第9篇:基层政法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xx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总面积22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4万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总人口2.1万,是一个蒙、汉、回、满等多民族聚集镇。我镇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镇15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调委会有专兼职调解员83人,特别是2009年各村又成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进一步规范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此基础上,xx镇综治办形成了这个调研报告。

一、我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做法与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及各村能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引,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保稳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我镇社会总体上的持续稳定。

(一)领导重视,抓建设统一了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力量之源,也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思想保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当做关系党的事业兴衰的大事来抓,从抓什么到怎么抓,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从长规工作到长效机制,我们构筑起新型防控体系。20xx年初在总结20xx年工作中,我们发现全年共调解纠纷100余起,这项工作不仅牵扯了镇党委、政府很大的精力,同时也影响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基于以上认识,镇党委、政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矛盾纠纷涉及到的部门,率先提出了整合治安资源,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心这一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安全的治安环境、交通环境、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按照这一工作思路,结合xx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维稳办、综治办、办、司法所、经管站等部门纳入调处中心,让他们直接介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这一工作模式探索中,我们随前旗政法委赴外地考查综治维稳工作,通过学习,我们的工作思路逐渐清晰了,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旗政法委的指导下,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调解格局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形成了以部门力量的整合、资源共享、镇村联动、携手调处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

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立后,村级化解不了的矛盾在一楼接待室就能得到工作人员的接待,根据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归属,由职能部门接待处理,避免了以往来访群众直接上楼找领导的现象。既方便了群众,又使领导从处理接访中腾出时间,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

(二)建立机制,抓落实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近几年来,xx镇党委、政府正在逐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研判机制。

镇党委要求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做好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辖区范围内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触角前移,及早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延伸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工作触角,“变上访为下访,变关门为开门”,扩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覆盖面,将各个领域、行业和群体的问题都纳入了排查的范围,采取了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等方式,坚持“村组每月一排查,镇每季度排查一次”的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频率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的台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强化矛盾纠纷情报信息工作,建立镇村两级情报信息网络,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准确分析判断治安形势,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防止的发生,使80%以上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截止2009年末,村级调解矛盾纠纷37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镇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压力。镇、村两级机构按同一工作程序运转,上下联动,系统管理,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形成了以“大排查”促“大稳定”的工作局面。

2、完善以组织建设为主要手段的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机制。由于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绝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对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主要是采取调解手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组织保证。xx镇村两级组织都成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综治办、维稳领导小组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专门机构,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发挥了组织、协调、排查、化解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整合各部门力量化解矛盾纠纷为目的的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建立,更使我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了更好地抓手。《xx镇综治维领导稳工作中心实施方案》和《xx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制度》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从工作原则、程序、制度、案件分理、人员守则等方面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进行规范,将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层层分解,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的领导责任制,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镇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纠纷及其成因

(一)我镇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纠纷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我镇作为前旗一个人口多、农业和工业基础较薄弱的城郊镇。虽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镇一些矛盾纠纷仍然突出,造成了部分地区的不稳定,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征用问题、涉农问题、林地(场)遗留问题、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纠纷、民事纠纷等。这些问题仍然是当前我镇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影响了我镇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我镇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分析

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总是基于一定的成因的。只有对我省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村级治保会、调委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个别村的工作人员在实际调解矛盾中存在人情大于政策、法规等情况,使天平失衡,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二是对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引发矛盾激化。

2、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矛盾。一是农村土地管理不完善,农民往往因为一垄甚至半条垄而引发矛盾,此类矛盾比较突出,占镇村调解的纠纷65%以上。二是村委会换届中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由于在选举中或多或少会触动各方利益,引发罢选、贿选造成等,使宗派利益激化。三是村集体中群众与群众利益的矛盾。这类矛盾由于历史原因化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我镇永兴村就是因为村集体菜田引发此类矛盾并且和村换届交织在一起。

3、法制不健全、群众法律认知不够,是导致社会矛盾纠纷的法律原因。一是法律规定不完善。如,对于问题,虽然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条例》,但这个条例中对少数人上访人员违反《条例》的一些行为缺乏刚性的处罚规定,从而造成了许多无理上访、非法上访甚至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纠纷。二是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广大群众不是不懂法,而是对有些法律一知半解,往往导致与法律背道而驰。

4、部分群众道德素质不高,是引发一些家庭矛盾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在赡养老人、离婚、扶养儿女等方面。

三、建立化解我镇社会矛盾纠纷长效机制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化解矛盾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合理的组织体系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化解矛盾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落到实处。今年镇党委、政府重点抓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建设,从实行目标管理量化分解到业务培训都做了细致安排,并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

(二)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

大力发展我镇经济,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提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我镇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技兴镇、农业稳镇、乳业富镇、工业强镇”战略,努力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才能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我镇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进一步畅通渠道。工作是加强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要真正发挥“桥梁”作用,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疏导群众的作用,强化广大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做到接待群众真诚热情,了解情况全面准确,答复问题耐心细致。要变群众上访为我要下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