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红色教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红色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红色旅游促进和我国对红色文化的传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红色非物质遗产进行保护的行为,是国家大力倡议和支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是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红色旅游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组织作用,是红色旅游活动的维护者和组织者。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对既定的人力资源采取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的手段,进而实现对其的利用、塑造目的的过程。开发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前提条件。如何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本篇文章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基本概述

1.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概念。

笔者对各个研究学家所给出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红色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就是指对红色旅游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的,并能够提供红色旅游发展所需要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类的总和。相关的研究学者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分为三类:核心人员,科研教育人员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不同于我们平常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二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当前所涉及到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边缘学科,主要是在宏观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通过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发展等途径和培训、教育、就业与使用、学习、规划与配置等手段,对其所具有的潜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比如说对人力资源的智力、体力、应急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进行开发,来实现人力资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并达到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的目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倾向于长线回报的投资。除此之外,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按照红色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进行,以实现红色旅游行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红色旅游行业在传统旅游行业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政治性、文化性等特征,比普通的旅游行业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为了更全面的体现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更好的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参考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划分为现实和潜在两大类,具体划分的化可以分为五种:核心型人力资源、支撑型人力资源、依托型人力资源、支持型人力资源以及后备型人力资源。

2.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特征。红色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不仅应该具备普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的各种特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1群众性。

红色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红色旅游资源就在我们身边,革命与建设正在进行中。红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建在的革命前辈以及一些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国家对红色文化的倡导以及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开发条件,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群众基础。

2.2政治性。

红色旅游是红色工程的一部分,属于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的一部分,是为了响应国家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策略而开展的,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在这一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不仅承担了推动者、组织者、建设者和维护者的作用,还起到了红色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政治特征要求在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思想教育,建立与之匹配的道德情怀。

2.3较强的知识性。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不仅要具有普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管理、营销等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熟练的掌握红色地区的革命历史、建设历程、革命事迹等,并对革命精神具有一定高度的领悟。实际环境中,应该将这些知识点作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手段使其丰富化,并具有一定的渲染色彩,来感染参观红色文化的人们,促进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对革命精神的领悟。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与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相比,需要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才能够完成任务。

2.4高度的兼容性。

中国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培养了不同专业,拥有不同技术的具有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在政府对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倡导下,以及红色旅游文化对其他行业的促进下,这些具有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能够在对其本行业进行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在红色旅游行业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多具有的高度兼容性不仅能够促进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5创新性。

红色旅游行业与普通的旅游行业相同,都是将游客作为其重点服务的对象,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针对游客对具有新、奇、特、异等特点事物的追求,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下,向游客提供具有新、奇、特、异等特点的倡议和功能产品,以达到增加红色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要求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文章提到过,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具体可以划分为五部分,我们主要这几个层面的角度出发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

1.1从核心层、支撑层的角度出发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红色旅游行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全国承接红色旅游的旅行社已经超过两万家,星级饭店大约10000家。红色景区当地也设立了接近200万家,红色旅游的相关就业人员大约在8000万人左右。这些数据表明了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速度好使比较快的,为红色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支撑层中培育核心型人力资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条件。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在培训工作中主要呈现了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涉及的知识面广、参与培训层次高、激励性强等特点。

1.2站在支持层角度上看

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社团、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动也比较的频繁,为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营造出比较和谐的环境,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从08年至今,各种以红色旅游和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存在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会,红色社区等团体,这些团体不断的走向专业化,这些团体通过方式比如说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和崇拜者,向其传输了大量的红色知识,为红色旅游提高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1.3如果站在后备层的角度

全国范围内各大旅游院校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各大院校都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正在源源不断的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型人力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各个学院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都为红色旅游储备了一定的后备人才。比如说每年吉林师范大学都会开展为其一个月的红色文化节,以征稿或者主题晚会的形式面向全校的师生进行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或者部分重点大学也通过硕博论文的选题等形式培育了高级红色旅游研究和开发、管理的后备型人才,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

相关人员缺少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因而缺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统一的规划,又由于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在人才的选择、培训、开发过程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开发,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2缺少合理的培训系统。

由于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比较快,没有对红色旅游专业进行明确的定位。导致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重培训轻开发;重视技能提升,忽略道德教育;重视实践培训,忽视理论培训等现象。这些问题大大抑制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导致人力资源结构上不合理,管理、技术、服务等人员在人数、年龄等比例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尤其缺少高学历,国际化人才。

四、如何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

1.优化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构成结构。

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对全国红区的实际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开发规划;其次,逐步对规划进行完善。合理的规划出人才开发的轻重点,实现技能与德育的双向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应该重视短期培训,还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开发。同时加强对开发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再其次,建设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数据可和信息平台,对红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包括红区的革命事迹、红色文化等,会同当地的教育部门等其他部门,建立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

2.提高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质量。

首先,促进人力资源培训的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参考市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培训的中心,不断对人资开发过程进行改革,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培训的首要地位。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这就要求人资应该具有合格的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再其次,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之符合红色旅游的发展要求,对培训内容进行实时更新,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培训手段应该区域多样化,促进人才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建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培训情况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培训的质量。

3.建立专业化的人资培训基地,加大对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设立专门的旅游教育机构,定期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培养国际性旅游人才提供平台。

五、结语

第2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红色校史;校训;特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院校间竞争的日趋增加,重视高校自身的特色历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特色高校往往拥有独特的办学历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中北大学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红色的校史校训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一、中北大学红色校史与校训产生过程及蕴含的时代意义

中北大学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倚巍巍二龙山,南邻清清汾河水,青山碧水,风景旖旎。其前身是1941年5月在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亲自关怀指导下,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校长由军工部部长刘鼎兼任。之所以说中北大学是一所红色院校,是由于学校发展历史的特殊性与革命性,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为人民兵工事业和根据地部队,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干部、战士。它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革命风雨中成长,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发展壮大,期间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中北大学校训“致知于行”是指如何做事、做学问。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知”是指读书学习,延伸为博学广知;“行”是指实践、身体力行,延伸为不断实践创新;“致知于行”意喻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的高度统一;这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环节。我们学习到的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致知于行”为成人、成材之渐进、逻辑过程,符合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

二、红色校史与校训的基本内涵与功能特点

(一)校史是一所学校从建校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是指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高校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对高校来说,校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评价作用。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并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自觉地衡量与调整自己的行为。(2)激励作用。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三、将红色校史校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探寻大学生教育的新路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实践中育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将红色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走出书斋,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经受锻炼。

(一)建立校史馆 引导大学生认同红色校史与校训精神。学校应该注重校史馆的建设,可以挖掘校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典型的历史片段,并考察历史资料的时代价值,将校史馆作为校史教育宣传的平台,每年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和图片文字以及实物展示,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全面直观了解高校的办学历史,从而深刻的感受到高校的历史文化精神。高校可以编写简单明了的教育读本发放到新生手中,校史馆还可以不定期开展校史知识竞赛、开设校史文化讲座让新生接受校史教育。

(二)利用革命节日 发挥红色校史校训的日常教育。我国很多的革命纪念日,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加强红色校史与校训教育,高校应挖掘红色校史中与革命节日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在类似的情景下,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校史与校训精神内涵的理解。比如,一二九纪念晚会,在建党节和建军节组织演讲比赛,在校庆纪念晚会编排校史舞台剧,使大学生在欣赏艺术、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校园、热爱校园。

(三)建设校园文化 指引大学生传承红色校史与校训精神。提高大学生红色精神的主动性、积极性,指引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校史校训精神,是开展红色校史校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红色校史校训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无论是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都应该融入红色校史校训教育的内容,使校园文化变得有血有肉,比如:打造学校历史名人塑像;用学校名人和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命名校园道路楼宇;通过校史回顾开展解读校训、唱响校歌活动等等。还要融入学风校风的建设和党团建设中,使红色校史校训文化进班级、进公寓、进社团,引导大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刘有智.中北大学校史[M].太原:中北大学出版社,2014.

[2] 何建中.运用校史资源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6):43.

[3] 谢美航.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5):21-22.

第3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近年来,__县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积极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个主业,以培训和调研为主要任务,以基层干部为对象,以理论政策宣讲为着力点,深化教学和管理改革,推进理论实践研究,加强学风和师资队伍建设,在干部教育培训和科研资政方面有效发挥了县级党校主阵地作用。目前,需要更好发挥我县红色、生态等资源优势,建立现场教学基地,拓展教学渠道,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课堂教学+特色基地”教学模式。

(一)依托红色历史资源,建设党性教育基地。__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程子华、徐海东等曾在这里挥戈跃马,建立__政权。__镇是商洛第一个__政权及中共五星县委的所在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在此转战,__镇革命烈士陵园安息着红二十五军14名烈士的英灵。__是____政府的旧址,红色__政府以此为中心,相继在__、__等地建立了8个__政府,开展游击武装斗争。1926年6月芦顺起义失败后进驻凤镇街,后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此建立了鄂豫陕边区,红军游击队经常到凤镇开展军事活动、宣传抗日战争。1947年7月起,人民先后在子房寨、郭家寨等地与军队展开激战,通过三年浴血奋战,终于解放了凤凰镇,留下了革命英烈英勇作战的足迹。

在__、凤凰镇建立党校教学基地,与基地联合开发相关课程,强化宗旨意识、艰苦朴素、敬业奉献、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二)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基地。近年来,__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华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影像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县”等奖项,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立足山、水、田、园等现实条件,按照西安“会客厅”的总体定位,突出资源优势、文化习俗、地域特色,打造的环境美、经济强、民风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新引擎,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民、旅游富民新路子。__镇__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部级生态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秦岭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农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标签,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到处呈现和平盛世、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在__、__等地建立美丽乡村教学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学员理解中央精神、掌握政策要点,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在体验中得到启发,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

(三)依托金色创业资源,建设拓展训练基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特别是扶贫工作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贴息贷款或者政府奖补,为大众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目前,精准扶贫、双包双促如火如荼,小微企业生机勃勃,产业发展百舸争流,创业带动产生了积极效应。

在农业示范园或产业基地建立拓展训练基地。结合土地情结、乡村情结,通过脱贫攻坚培育产业大户,发现典型人物,打造金色创业教育基地,选配专兼职教学人员,添置教学设备,制作基地标牌和相关图板,为开展现场教学创造环境。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开发资源为共享、以特色定位为导向,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共赢,把党校资源支撑到教学基地上来,把教学基地打造成为彰显培训特色、宣传地方形象、展示工作亮点、促进教学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突出主题,联合定点。党校的现场教学基地具有时代性、宣传性、体验性、展示性等多重功能。因此,既要注重优化选点、深化内涵、加强建设,更应本着双赢甚至多赢的理念注重借力发展,实行多方共建与资源共享。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基地的教学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工作、事件、人物所在地作为现场教学基地,经相应管理部门和党校考察筛选,由县委统一授牌管理。

如:红色历史教育基地,结合爱国教育基地建设,由县文明委和党校考察认定,通过发掘真实历史事迹,编制教学讲义,编排情景剧,听老人讲当年的故事,或借助生活道具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生活,进而坚定理想信念。绿色生态教育基地,结合新农村建设,由县委农工部和党校考察认定;金色创业教育基地,结合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由县农业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联合考察认定。根据形势需要,党校与县纪委、检察院合作建立“警示教育”“党纪国法”等教学基地。同时,在加强建设、提升水平、扩大影响的基础上,争取上级党校支持,将现场教学基地面向省市服务,邀请高层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将省市有需要的单位纳入教学范围、联合办学。

(二)组建机构,按需定人。每一现场教学基地落实1名联系人和领衔老师。联系人由基地所在单位推荐,经县委党校考察认可后,归所在单位和党校双重考核管理。领衔老师由县委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公开招聘,由党校聘任并考核管理。本着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原则,在选拔校内优秀教师的同时,注重从“土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中挑选基地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学员、教师、各部门领导以及专家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相长、学用相长。现场教学基地参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党校加强教学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及时为教学基地提供专业支持和工作指导,完善党校联系教学基地相关制度,做好示范基地培育工作。对基地特色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出适合现场教学的精华,对基地讲解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激发干事创业和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党校培训和科研资政,也可以作为党校对外培训服务的亮点,使党校培训延伸到社会。

(三)编制教材,科学定教。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按照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由县委统一组织人员编制各基地的教学流程和教案。针对党员干部、待业人员、技术人员、公务员、村组干部、普通党员等不同层次,科学设计教学大纲,突出不同教学基地的重点培训人群,彰显基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特别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而开设的培训班,应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突出主题、明确要求、注重实效,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按形势要求编制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红色历史教育基地,可以推出廉政教育、重走红军路、地方党史、法庭旁听、拓展训练、情景剧等内容形成一个教学组合。绿色生态教育基地,可以建立美丽乡村示范点、家庭农场、便民服务等不同内容、不同亮点、不同层次的现场教学板块。金色创业教育基地,可以通过小微企业、产业大户、农业示范园、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的样板效应,宣传敢想敢干、勤劳致富的典型。编制教案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的时代性、新颖性、实用性与教育性。通过调研、回访、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类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路线,做到按需施教。

现场教学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学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思维、借鉴和总结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培训质量来巩固主渠道地位是党校应对新挑战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目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主要由组织部负责调训、党校负责落实实施。为确保每年干部培训工作按计划开展,就要组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党校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培训工作机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部署,同时要下设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计划,进行工作指导、督办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由党校全面负责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二是严格认定标准。现场教学基地本着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原则,主要依托各单位(企业)、各产业园区、县内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组建。资格认定工作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党校、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共同负责,根据全县中心工作和干部培训需要,选取最能体现县域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的事物,对照入选条件初选,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充分沟通后,由县委发文并授予“__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牌匾。十三五期间,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分批次地建立现场教学基地,突出地方特色、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富有针对性、实践性、互补性、实效性的现场教学基地规模,满足不同专题培训班的培训需求。

三是拓展师资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坚持视野向外、面向社会,采用签约、客座等聘请形式,选聘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领导干部、专业人员、先进人物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不断提高党校培训能力。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库、优秀教学专题资源库,制作推广网站式课件,实行“三点”教学:即学员点课程,办班单位点专题,党校点教师。组织教师到教学基地实地调研,了解掌握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听取相关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帮助基地拓宽建设思路,加快建设步伐,规范现场教学活动。同时,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为党校教师提供师资培训、基层锻炼的机会,每年选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重点领域、重点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深入调研,提升党校教师教学水平。

四是融合各方力量。遵循共同建立、协同管理的原则,党校负责现场教学基地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按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次的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基地承办单位建立健全管理运作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根据制定的现场教学计划,为学员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必要的服务。建立有偿服务和质量评估制度,培训机构使用现场教学基地的费用标准由培训机构与基地承办单位协商确定,组织部每年结合教学基地承接主体班次教育培训的情况,对基地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教学质量好、成效显著的教学基地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作用发挥不好的及时进行调整。争取把一些历史人文、科学研究、产业基地与旅游资源等转变成教学素材,实现基地的共建共享。

第4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进一步提高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红桥区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队伍建设发展机制,精心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教师队伍。

一是构筑高层次培训平台。为推动校长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的提高,红桥区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举办各种高层次培训活动,不断加快校长队伍专业成长步伐。全区平均每年举办8次校级干部理论培训,先后邀请刘长兴、魏书生等几十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莅临学校讲学。建立校长工作研究会,举办年会和校长论坛活动,交流展示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将北京市史家小学确定为全系统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基地,先后选派多名年轻校长赴该校挂职锻炼,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

二是搭建高标准培养平台。从区政府启动的“千百十”骨干教师打造工程(培养打造千名左右校级骨干教师、百名左右区级名师和十名左右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到坚持多年的“三杯一奖”(“希望杯”、“成才杯”、“辉煌杯”、“教学新秀奖”)竞赛和“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评选,经过不断完善,红桥教育形成了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对于促进广大教师的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千百十”骨干教师打造工程启动以来,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逐步完善。区内先后成立了4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徐长青工作室、许洪媛工作室、赵承烈工作室、李新花工作室),构建了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3个学段拔尖人才的高标准培养平台,全区还有14位教师成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特级教师徐长青作为首批优秀学员之一,参加了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养成果推介和论坛活动。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队伍建设机制,高水准的教师发展梯队正在形成。

三是多角度、多层次构建激励机制。红桥区委、区政府每年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重奖“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及优秀教师。为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红桥区投入巨资,用于提高特级教师津贴、组织特级教师境外培训和奖励各级骨干教师。同时,定期组织媒体推介活动,多家国家和市级报刊对红桥区骨干教师的高尚师德、教学特色和典型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

为了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红桥区坚持教育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和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为红桥教育的改革发展蕴蓄无限潜能。

一是学前教育形成办园新格局。通过新建配套幼儿园、改造老园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创办红桥区首个民办园,建立公办园分园,探索“企业办园”新体制,在全区形成以公办园为龙头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形式多体制发展的办园新格局,形成园所之间教育质量、服务水平的良性竞争,带动区域学前教育的新发展。

二是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新飞跃。到2010年,全区已有两批22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达标验收,各校软、硬件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各达标校用100条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巩固现代化学校建设成果,先后开展了“周一同行”和“我们同行”活动,建立复查回访长效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常态化。

三是职业教育阔步前行。红桥区牢牢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有利契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配置,优化规模结构,成立了红桥区职业教育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红桥区斥资1.4亿元,高水平完成了红星职专改扩建工程。该校自建成以来,先后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班主任“和谐育人”专业能力大赛、“西站发展论坛”、“摩托罗拉―DI创新思维”中国区总决赛等重要活动,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红桥区职教中心举办了有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22所中职学校校长参加的全国招生现场会,进一步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四是特殊教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经过多年努力,红桥区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兼顾教育、康复与培训的互动网络,切实保障了残疾少年儿童享受高水平优质教育的权利。红桥区培智学校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所“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校。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现代化水平,红桥区成立了特殊教育中心,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积极创建红桥区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第5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内函式 产学结合 特色学生 红色德育

现阶段中职学校特别是民办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失学问题,每年将有25%的学生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经济上,极少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退学;②认识上,个别学生或家长认为读中职只是为了找工作,一段时间后以感觉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就不学了;③个人行为上,部分学生受不了学校制度的约束;④教材使用上,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可操作性差,实际训练少,学生不适应;⑤教师素质上,部分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加上从教时间较短,缺乏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方法就很难适应教学要求。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到底如何发展,如何健康发展,振华职业学校从实施模块教学,加强产学结合,培养个性发展,定位服务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洪江市内争排头,怀化市内成一流,湖南省内争上游,国际要有知名度”。

一、实施模块教学走内函式发展之路

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式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要求专业教师的教学首先要转变观念,打破固定式的教学形式,向动态、实用方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一般来讲包括五个环节。第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形成团队合力,培养竞争意识。整个知识模块的学习中要求各学习小组对照教师的布置完成产品;第二是确定教学内容,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三是布置任务,教师详细具体地讲清学习、实训任务,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是评价结果,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展示作品,针对作品及时进行讨论、总结、评比。

模块式教学要求有较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环节,教学的开放性明显增加,坚持教、做、学、查一体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开发和提高,人才培养基本符合社会用人的标准,强化了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发展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被社会承认和接受才算是成功之路。

如本学期在机电专业开展的项目集中实训,我认为值得大家在模块化教学中去借鉴。项目实训的教学,要求教师制订出相应的实训任务和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将需加工的工件所涉及到关于图纸、预算、材料、工艺精度、测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明扼要的系统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实训中一一进行掌握,完成相应的达标工件。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动手中思考,在动手中牢固自已的专业知识,树立师生新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具体方法是任务下达—图纸(师生均备)—理论知识的学习、讲解—下料(学生)—系统安排工艺要求(学生有详细记录)—工件加工(注意安全)—教师指导—产品测量、检验(学生)—教师检验—打分、记录,并指出不足—实训完毕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安排学生写出实训报告并上交教务处—清理实训工件进行班级实训产品展。

二、融入市场以生产养实习,以实习促生产,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

职业学校的专业对口实习往往难在缺少流动资金、设备陈旧落后、导师对市场不熟悉。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对口实习应该融入市场,走进企业,以生产养实习,以实习促生产。根据模块教学内容,积极寻求合作伙伴,进行优势互补,学会借鸡下蛋,把学校的教学实习内容就近找到对应的生产部门,学校的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企业的优势在于产品的标准化,工序的规范化,同时有做不完的活。

集中有限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搞好基础环节、关键环节的设备投人,合理安排,保证实习工位,延长学生的实训时间。因此建设投人上要有计划,基地使用上要增加课余时间的开放使用,成果检验上要多开展项目技能挑战赛,主题创作(或模型设计)比赛。

三、开辟主题活动,走特色学生个性发展之路

名校因名生而生,名生因活动而出。职业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在教育教学中

班级主题活动周周有,教师活动月月有,活动让我们发现了自已的潜能、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快乐,活动让我们消除疲劳、忘记痛苦。学校的每次师生活动都主题鲜明、方案周密、准备到位、效果明显。如学校管理上有不同看法,我们正视问题,积极地去寻找问题,三月份坚持每周一场辩论赛,把学校的各种棘手问题作为辩题,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学生先爱学校,还是学校先爱学生”的辩论,让大家明白了爱校的真正内涵;“不读书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的辩论让师生明白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活动的开展与准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的拓展性,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有质疑力和专注力,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人尽其才,物尽其美的愿望得到了兑现。

第6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它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学校的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因此,针对学校发展需要,红旗小学提出“基于人本理念的求真校本文化建设”,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质量观,校本研训沿着“研管结合”的途径,通过精细化、精品化的管理,即责任管理求实,抓实过程,追求高质量;教学研究求真,落实课堂,追求高效率,逐步形成了唯真求实的氛围。2009年,红旗小学着眼于求真课程的建设,从“做真人”的德育行动、“讲真效”的课堂教学和“学真知”的特色活动三方面构建学校求真教育课程,在基于人本理念的校本文化建设方面作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开展“真人”行动德育

我校围绕“求真、好学、博健”的德育目标,践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二重教育理念,建好两个体系——构建红旗特色的德育体系,形成红旗学生特质;建构“六星学子”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充分发展,让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1.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学校致力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三位一体的校本德育网络,构筑“做真人”德育行动的精神支柱。

一是在学校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德育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体验、学会感悟。成立校园礼仪队,强化一日常规,以“魔法贴”的形式及时反馈,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倡导校园文明活动。二是在班级层面通过每周争创“五星级中队”,以集体的目标凝聚人,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星级中队”的评比增强了班级向心力、集体观和荣誉感。在学生层面,则通过对“道德规范之星”“守时惜时之星”“勤奋求学之星”“书童阅读之星”“爱好特长之星”“强身健体之星”的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励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鼓励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自我完善,悦纳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活泼、幸福地成长。

2.开展四声教育

为实现德育目标,培养有特质的红旗学子,把学生培养成阳光男孩,优雅女生,学校探索并开展“四声”教育实践,即“发言大声、质疑有声、倾听无声、慢步轻声”。“发言大声”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质疑有声”是“勇”的教育,“倾听无声”重在培养学生自律,“慢步轻声”是“行”的教育。

3.活动推动

学校每年举办教学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以节日文化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周残局(棋类)、电台抓抄(无线电)、七彩舞台(才艺展示),体育竞赛,演讲比赛,大队委竞选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享受课堂上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愉悦心情,得到历练。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六色”主题系列教育:一年级“校园红绿灯”规范教育、二年级绿色环保教育、三年级黄色礼仪规范教育、四年级紫色尊亲孝亲教育、五年级红色英雄中队教育、六年级蓝色理想教育,使红旗小学学生在六年中受到不同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从而形成具有红旗特质的学子。

二、推进“真知”梯度教学

显著的育人效益是学校发展永恒的追求,提高育人的质量和数量是学校求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红旗小学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质量观,校本研训沿着“研管结合”的途径,实施精细化、精品化的管理,即责任管理求实,抓实过程,追求高质量;教学研究求真,落实课堂,追求高效率。

1.团队建设提供保障

教学质量要提升,关键在教师。备课组是最小的教研单位,但作用不可低估,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为了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从而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备课组建设。首先通过在教师中推行“教师读书行动计划”、行政质量管理推荐文章、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学习形式,加强学习,提升理念;其次是搭建平台,锤炼师能。开展旨在强化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多项基本功训练的“备课组展示教研过程”的活动,通过一课多研,使备课组内“研”风甚浓,“研”落到实处,组内教师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合作氛围好。最后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出台《红旗小学优秀备课组评选细则》,期终进行自评、互评,在此基础上全校教师民主测评,最后由校考核小组结合资料及平时的考核及民主测评情况进行评审。

2.蹲点管理提升效率

为了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学校要求学校教学管理干部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总体目标,对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此,我们制定了监控教学全流程的《红旗小学教学工作质量干部责任管理要求》。《要求》规定,管理干部根据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求做到四结合:“做与思结合”“管与导结合”“导与研结合”“研与训结合”。听课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课后有分析,能及时与受听的老师有研讨。专题发言选题要有针对性、内容有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性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不同学段的要求,选择最能反映学生学力的内容和形式调研学情,并能做好后续工作。根据不同学段《课标》的要求的教材的重点,针对责任区域内教师的现状,选定专题、确定对象、实施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同时还将学校薄弱教师与薄弱班级的帮扶计划也纳入管理范围。

此举较好地发挥了干部对教学工作引领、监控和协调的作用,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对推进有效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还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一些年轻干部正在从管理无为向管理有为转化,从无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化,有的已从管理“有为”向管理“优为”发展。

三、构建“真实”生本课程

学校的发展在于课程建设。红旗小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人的真实存在状态即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个性教育入手,构建了学校的三大支柱校本课程:人文教育——书香校园建设、科学教育——无线电基地训练、个性教育——棋类。

1.“书香校园建设”,丰厚人文积淀。从2001年开始,红旗小学把营建书香校园作为特色教育倾力打造,采用“环境创设、行动推进、专题研讨、评选激励”四大策略,建构了“学校——家庭——书店、图书馆”三位一体的读书空间,出台了《红旗小学学生六年阅读素养培养计划》。十多年坚守,十多年探索,十多年追求,书香校园建设实现了从活动走向课题,由课题走向课程,由课程走向文化的跨越。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九俊盛赞道:“到红旗来,看到了三个‘一’:‘一条路’,红旗小学为学生构建了一条让学生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精神发育和成长;‘一个场景’,就是师生共读,家校共读,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影响着孩子今后的阅读;‘一面旗’,红旗小学高举打造特色学校的大旗。红旗小学用课外阅读这种探索来构建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完全符合特色学校的全体性、基础性和内生性的三个要求,成为拓宽素质教育的另一面‘红旗’,它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为孩子开拓了一条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

2.棋艺教育,彰显学生个性。近二十年来,红旗小学采用普及加提高的模式开展棋类教育,将棋德、棋风、棋规则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寓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智力水平提高于棋。通过对弈,让学生在棋盘上感受浓缩人生,克服成长中的烦恼与挫折,感悟人生的道理;通过对弈,了解对手,挑战高手,在棋盘上既竞争搏杀,又切磋棋艺,在竞争中共同发展;通过对弈,超越以胜负制衡的狭隘心理,培养高尚情操,增强百折不挠的坚定毅力,培养坚持到底的坚强意志。

3.无线电课程,培育科学素养。2011年镇江市唯一的青少年业余无线电训练基地落户我校,使原来的无线电兴趣小组活动水平和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精心地思考、研究和设计,学校通过对无线电“外延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无线电的活动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让更多的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学科知识在无线电特色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无线电活动让孩子学有所用,从活动中学会面对挫折、与人合作。

第7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加强阵地建设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教育大变革时期,我街道社区教育阵地不仅寸土未失,而且得到了长足发展。2011年,街道投资11万元对铜井成人教育中心校14间校舍进行翻新;2012年,街道投资28万元在江宁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基础上加盖一层楼约200平方米,并对学校内外进行了装修;2013年陆郎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置换,异地新建560平方米校舍,现正在装璜阶段,一所现代化的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即将交付使用。另外,新建2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万元的“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已破土动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工程已列入街道办事处的议事日程,正在规划筹备之中。

不仅如此,社区居民学校建设如雨后春笋,在区开展的创建省达标居民学校的活动中,仅用两年时间,我街道22个社区22所居民学校全部合格,17所居民学校达到或超过省优标准。

社区学校的快速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的参与率,而且密切了各级领导与群众的联系,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

项目推动,满足居民需求

1.国绕发展主线,突出区域特色

江宁街道属涉农大街道,我们紧紧围绕本街道“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特色农业”这条主线,关注街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培训项目设计方面,从本街道的区域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三大类共计十多项优秀培训项目和特色实验项目。2008年我们创建了省级“无公害绿茶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2013提档升级为江苏省首批“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2010~2012年我们分别实施了“无公害绿茶生产与示范”、“特色蔬菜种植”两个市级优秀培训项目;2012年,我们又进行了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延伸与拓展”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家乐文化元素的植入与渗透”、“农村经营与服务”等培训与实验项目也逐一展开。通过项目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特色产业的形成,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就业,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2.健全组织网络,加强项目管理

由街道下文,成立项目管理工作委员会和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管工委主任由街道主任担任,副主任由街道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主任担任,委员由街道教管会、社区教育中心、科协、农服中心、财政所等十多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每个项目设一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管工委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社区教育中心主任及相关社区主任担任,组员根据项目需求设定。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一是文字策划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实验(实施)方案、问卷调查、调研报告、信息报道、案例精选、总结报告等文字和策划工作;二是指导检查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指导和过程动态检查;三是操作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成果应用与推广;四是内勤服务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信息采集归档、问题反馈以及项目会务、服务等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实效

我街道成立以市级讲师团成员为主导,社区教育中心教师为主干,社区教育志愿者为主体的讲师团,大力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教育培训,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几年来,讲师团已开展了100多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4万多人次,培育了200多名具有造血功能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数以千计的农业技术骨干。

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社区活力

为满足群众对身心健康的愿望,我们于2008年率先在江宁、铜井、陆郎范围内推出以健康养生为主的社区教育特色活动――“宁井郎康和堂”,旨在通过社会上的名医、学者、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走进社区,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传递健康知识,引导人们树立“博爱、健康、和谐”的理念,倡导人们做身心健康的快乐之人。几年里,共举办活动近200场,其中健康养生类(含大型义诊)98场、文体艺术类43场、时政教育类27场、其它类约30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宁井郎康和堂”已成为农村社区居民的“康和超市”。

在“宁井郎康和堂”的示范引领下,社区特色活动遍地开花,目前街道22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活动载体,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甚至一社区多特色的良好格局。譬如,花塘社区开办了“红楼学堂”,在全社区掀起了一股说红楼、唱红楼、探红楼的“红楼风”;清修社区设立了“便民超市”, 开展大病救助、应急援助和就业帮助等活动,还通过便民宣传栏、便民联系卡、便民服务室等手段为居民提供更多更体贴的服务;新铜社区为社区爱心人士搭建捐赠平台,成立了“爱心驿站”;等等。各社区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更好地把社区工作和为民服务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整个街道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内涵建设

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我们结合街道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地认识和解决社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找准研究对象。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寻求社区教育与街道中心工作、三农发展、居民生活的结合点,做到研究对象定位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坚持行动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社区教育实践,统筹街道社区教育资源,搭建特色创建平台,强化教育培训服务,提升社区教育品质。三是努力创新。课题所涉猎的内容都是社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耳熟能详的极富本真的东西,通过加工、提炼,升华为社区教育资源,增强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在实践研究中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资源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汇编了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案例选四集,编撰了《创业策略》、《茶经》、《朱门农家》等校本教材,录制了《一片希望的热土》、《倾听梦开花的声音》等社区教育专题片。我校教师每年在《南京终身教育》、《江宁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6篇左右,其论文、案例获区级以上奖达15篇以上。

第8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党委政府、社区和学校相配合,打通校外教育绿色通道

江阴周庄是一个人口大镇和工业强镇,外来新市民的人数已与常居人口基本持平,常驻人口达20.27万人。每到双休日和假期,大多数家长仍忙于工作,无法从各方面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是周庄发展的今天,孩子是周庄发展的明天,对广大青少年的监管和教育已成为党委政府、社区、学校和家长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兴办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就成了大家的共识。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下辖的周庄村蓝丝带关爱儿童辅导站,最初由社区和学校共同倡导成立,党委政府热情鼓励,社区主要出资金,学校主要出师资,专收孤儿,及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有重大疾病家庭的孩子。这样一个颇具个性特色的辅导站,利用社区、学校等方面的力量,共同为特殊家庭的孩子尽责、尽力,让这些更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关爱的孩子终于拥有了享受博爱的港湾。这一特色辅导站的成立及其顺利发展,实际上是由需要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结果。

社区的全力支持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的基础。周庄镇青少年校外教育虽然发展广泛,但实事求是地讲,各个社区发展的情况很不平衡,说到底,这跟社区对校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华宏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就是在社区的全力支持下,在不断积淀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学校有质量的参与是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质量的关键。相对于城市的社区,农村乡镇社区居民的分散性比较突出,学校较少对孩子家庭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所以要充分发动青少年参加校外教育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相对于城市来讲,乡镇普遍缺少有热情、有专长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充当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的大多是教师义工,教师义工的态度、水平、特长将直接影响到校外教育工作的质量,此时学校对教师义工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对参加义工工作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适当倾斜,无疑是对这项工作的最大鼓励和肯定。如果说青少年校外教育是一个网络系统的话,党委政府是在为网络作整体布排工作,社区提供的是网络系统的硬件,学校提供的是网络系统的软件,三者结合到位,网络才会畅通无阻。

二、教研处、培训处相促进,提升校外教育整体质量

镇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整体质量体现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研处和培训处结合产生的精彩在具体实践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培训处提出了在对青少年进行校外教育的过程中,本镇乡土历史文化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教育内容不足的情况后,教研处以提供问题为行动导向,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出了《走进周庄》一书,此书已由上海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教研处还根据培训处反馈的青少年正能量不足的问题,结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识,在此书许多篇目内容的最后加入了大量的编者总结、概括和引导,以便让青少年能够更加准确地领会和感悟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形成人生最宝贵的精神和品质。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培训处及时和充分运用教研处已经产出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讲英雄故事这一教育活动中的素材就出自于《走进周庄》一书的“红色回忆”栏目。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总站下辖的一个核心辅导站,该辅导站的“七彩夏令营”活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活动的整体情况是无主轴、无体系、无主题。在办公室的协调下,教研处以培训处提供的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式研究,最后将“七彩夏令营”的主轴定为“健康成长加油站”,将“七彩夏令营”的所有活动纳入“红色”益德明志、“橙色”灾难防护、“黄色”珍爱生命、“绿色”保护家园、“青色”一技之长、“蓝色”奇思幻想、“紫色”美丽心情七大板块中,从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培训项目体系,并将2014年夏令营的主题与时代要求、学生发展相结合,定名为“中国梦・我的梦”七彩夏令营。办公室利用自己人脉资源广的优势,积极为培训处联络陶城村“中共江阴‘一大’会址纪念馆”管理处、华西村和江阴博物馆等,为辅导站点开展培训活动创造条件。办公室还多次牵头组织每年度优秀辅导站、辅导员等的考评工作,并安排每年度站点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工作。办公室还承担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简报,简讯的收集、整理和工作。

三、辅导总站、辅导站、家庭辅导站相呼应,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运行

现在的周庄镇校外教育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的分散到今天的统筹、从过去的偏重学业辅导到今天的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层蜕变。辅导站的活动采取综合性内容与单一性内容相兼容,教育性、知识性活动与娱乐性、趣味性活动相统筹,寒暑假活动与双休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文化辅导、文体娱乐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9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爱国主义;中小型纪念馆;宣传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品质和优良传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根本任务即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因而为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公益服务,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静安区,集合着丰富文物史料资源和拥有多处革命遗迹遗址,多年来非常注重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建设并向公众开放了多个中小型纪念展馆。我们以其中比较早开发开放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为例,思考在实践中,中小型纪念展馆如何有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中小型纪念展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纪念展馆多为区域性的纪念展馆,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少,管理不专业,知名度低等问题。正视中小型纪念展馆存在的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造成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寻找到解决的方法。

1、资金投入制约。经费问题是制约中小型纪念展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一项主要因素。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一般均为事业单位编制,基础建设和基地开发费用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拨款。而从政府拨款风格看,更多是“维持”而非深度“开发”。另外中小型纪念展馆因为自身规模所限,缺乏自我生存的能力,直接导致基地的运作陷入困境,教育价值难以发挥。尤其是实行免费开放后,政府补贴不足,使原来作为中小型纪念展馆日常运营费用中比较重要的门票收入被取消,使得部分纪念展馆运营受到影响。

2、管理机制缺失。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多为区级基层单位,管理机制和管理的专业性都相对缺失,存在职责不明、内部管理弱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绩效管理的不完善,既缺乏长远目标的规划,又缺乏有效的工作评价系统,使得基地利用与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

3、人才队伍建设弱化。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因此纪念展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在人员上出现如下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门知识,以致在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开发方面缺乏科学性管理。一些讲解员只是背诵解说词,对其中表达的深远含义不理解,无法承担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工作责任。2.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构成失调会给队伍整体功能发挥带来不良影响。目前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中主力工作人员多为中老年,青年人才缺乏,这种倒三角结构使得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生气和开拓精神。3.青少年志愿者管理不擅。上海是国内青少年志愿活动相当频繁的城市,在学校和社会的鼓励下,众多大中小学生都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由于缺乏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造成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介绍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于1921年8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公开领导全国工人的运动的总机关,它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在中国工运史乃至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都拥有重要的地位。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其工作宣告结束。该旧址1959年5月被命名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建馆,1999年11月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3月被命名为“上海红色旅游基地”。同年5月31日,陈列馆经过第二次修缮改版后重新对外开放。在布展中,陈列馆充分注重了现代陈列布展理念的融合,大量使用了实物展示、场景展示、高科技展示与文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以使得展览内容更吸引参观者,使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1921年8月成立至1925年5月工作结束共四年的奋斗历程得以浓缩展示,并增设当代劳模风采展。2006年8月被定为静安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管理工作站。2009年3月免费开放。2009年12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些探索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一直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杆,针对中小型纪念展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开展探索试点,解决问题。

1、规范管理机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隶属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管理,2005年前是由静安文史馆派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开放时间只限于周二和周五的上午,常有参观者跑来参观却“望门兴叹”。为强化陈列馆的管理,静安文史馆决定采取专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为陈列馆委任一名主管,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全面推行制度化建设,同步推进落地管理和档案化管理。使得陈列馆开放时间正常化,对展示内容有了完善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见。

2、人才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刚开放时,管理队伍同样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近年来吸收了不少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年轻人作为讲解员。工作中,一是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服务公约、劳动纪律和监督检查制度进行管理。统一服饰,挂牌上岗,规范参观路线,突出讲解艺术,落实工作责任,发扬团队精神。二是部分员工的专业都是与文史、社会管理相关。通过工作实际,培养了一批专业管理、研究人才。陈列馆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参加研讨会演讲论文、参与文史类的书籍编著等等。

3、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陈列馆紧紧抓住自身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的特色资源优势,除了在展陈中凸显工运斗争历史外,还积极的举办了: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成果展、潘阿耀等劳模个人先进事迹实物展、红色印迹收藏展等特别展览。并为各级工会提供了学习、参观、培训的场所和服务,各工会系统也将陈列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既大大促进了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开发,也打响了陈列馆自身的品牌特色。大量外省市工会系统的组织也慕名而来,与陈列馆开展了各类交流活动。街道总工会是在工会体制创新中应运而生的。陈列馆在其创建之初就与之结对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党领导下的最早的工会和体制创新下最新工会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握手。双方在开展工人阶级传统教育,拓展职工素质教育基地功能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和探索。陈列馆是工会主席联谊会成员,也是“新上海人之家”活动基地,为新上海人提供在家门口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素质。

4、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陈列馆在管理中摸索出一套拓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为了使青年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活动中来,陈列馆与多个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扩展学校爱国主义课堂。在沪全国劳模志愿者是陈列馆独有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劳模们到学校为师生进行弘扬劳模精神的事迹报告会。在学校办巡展、举行升旗仪式,在陈列馆举办入队、入团、成人宣誓仪式,广泛组织学校参加到“红色经典小故事大赛”、 “小小彩笔画世博”等基地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来。基地同时也肩负着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生活、推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宣传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在暑期持续二个月举行了“红色经典我宣讲”主题系列活动。再一次开展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5、强化学生志愿者管理。在吸收青年志愿者参与陈列馆日常讲解、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陈列馆与校方共同建立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定期考核,规范奖惩机制,促进志愿者更好的服务社会。在青少年志愿讲解员培训中,将展陈、讲解水平不断提升,并在枯燥的版面文字之上,加入大量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增强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学习的粘合度。志愿者们定期到陈列馆作义务讲解员,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又受到了纪念馆和参观者的好评。

6、积极走出去开展教育活动。陈列馆地方相对狭小不利于举行较大规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陈列馆空间,在外墙上雕刻了一组以“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为主题的浮雕。同时利用陈列馆外的人行步道空间作为活动场所,开展广场歌会、启动仪式、纪念封签发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陈列馆还将巡展活动常规化,结合自身的特点,制作一些主题突出、便于携带的活动展板和影像资料与设备,送展进校、进社区,从而加大了宣传,服务了社会,受到了广泛好评。

7、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说,展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而活动是其灵魂所在。因此陈列馆多年来秉承常规展览与宣教活动并重的方式,推陈出新开发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发挥交友联谊功能等。如“红五月”特色系列活动、重要节庆日为参观者派礼品活动、“新上海人”专场活动,还有“发现红色静安,记忆光辉历史”、“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举行的宣传活动,就将革命旧址、遗址和优秀近代建筑等丰富的文物资源与增强民族自豪感相结合,将知识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辐射面。

8、红色之旅走廊。红色旅游最根本的特征是所依托的资源具有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其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旅游的核心载体,更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是上海市静安区“红色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陈列馆与中共“二大”纪念馆、上海旧居纪念馆等相互衔接,共同构筑成静安“红色之旅”。在时间概念上,陈列馆作为时间最早的一处红色景点,将静安“红色之旅”所涵盖的革命历史进程从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一直后推到当代,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反映我党在上海革命历程的剪影。

四、小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