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生物防治的意义精选(九篇)

生物防治的意义

第1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构建;应用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1-8]。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2.1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2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2.3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9]。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2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合物诊断疾病,对患者的病情、预后、临床治疗效果及脏器功能判断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核医学科应用的放射源为非密闭性放射源,如果放射源管理方式不当,则会对医务人员、患者等造成不利影响,故而需要提升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管理的重视程度。2016年1-9月收治于本院核医学科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纳入管理组与常规组,比较不同防护与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9月收治在核医学科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纳入管理组与常规组(n=120)。管理组男女比例7:5,年龄23 - 65岁,平均(49.05±2.14)岁。常规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23 - 66岁,平均(49.02±2.08)岁。组间各项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讨论意义。

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放射防护与护理,佩戴防护工具参与工作,穿隔离衣与铅防护衣,为患者实施放射检查前的身体指标记录。管理组实施综合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①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穿戴齐全各类防护工具,携带辐射报警器。工作台面铺设一次性塑料布,每次操作后要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检测操作台面及周围的核素水平,超标者及时用去污剂擦拭台面至达到安全标准[1]。②及时清理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弃物主要包含放射性固体废物,比如遮盖用的纸、手套等;可以建立全过程的?n案记录[2]。放射性液体废物,比如患者分泌物与排泄物等;可以建立放射性废弃池,核医学科具有专用管道予以处理[3]。③构建明确的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护理管理制度,具体包含查对制度、工作场所的防护监测制度,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制度等[4]。护理人员进入科室前需要穿戴防护装备,且可以通过培训与考试的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制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定期实施核素理论指导、放射性防护知识等培训。耐心讲解放射防护的知识。④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治疗前护理与治疗后护理的方式实现全面护理干预。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为其讲解检查的流程、注射放射性标记物及患者用药后的正常反应等,使患者能够对检查的过程有所了解[5]。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等,介绍核医学科的环境,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需要加强清洁管理。指导患者用药后停留在监督区,在药物>5个半衰期后,询问患者的个人反应[6]。实施PE-ECT检查后24 - 48 h内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核素的排泄,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对核素的吸收剂量。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自主评价,分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软件实施数据计算与统计,实施两组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通过%与n的形式表达数据,予以x-检验,明确单因素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P

结果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常规组与管理组临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6.67%、9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医护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常规组中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7例,管理组中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放射源管理方式不当可能会致使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受到核素的照射,对其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对放射源需要实施科学管理,比如可以将放射源集中放置在房间内,外设监控器与防盗网,避免放射源被盗。同时,对高活室采用双人双锁管理模式,定期检测辐射剂量,不得让无关人员人内。需登记好储存的放射性核素与药物,具体包含核素种类、生产日期和使用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患者讲解放射治疗的价值、常见的不良反应等,积极与患者交流,构建明确的护理管理制度,通过培训与考试的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制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最大限度降低核医学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中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率。

第3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生态防治技术;病虫害;林业;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51-01

引言

随着气候的改变,再加上森林管理经营不当、防治技术不合理等因素,我国林业面临的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发展。科学而有效的病虫害生态防治关系到林业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害,相关管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的程度,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科学而高效地进行防治管理,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既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1.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的意义

1.1 生态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生态防治技术坚持“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理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害虫的天敌、害虫的配偶;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剂、外激素、利它素等等;以及少量农药等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提高林木质量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1.2 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意义

1.2.1 克服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但这一技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方面,长期以来害虫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适应性进化,逐渐获得抗药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使用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并可能杀伤病虫害的天敌或是其他一些有益的的昆虫,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不适合时展的潮流,逐渐被淘汰,而生态防治技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这一防治技术克服了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林业绿色化、健康化、生态化的生产水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能长期而又有效地防范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后,生态防治技术可以提升林产品质量,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1.2.2 有利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我国对林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以绿化造林为主,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的推广不仅达到了绿化造林的目的,还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害虫虽然会对森林造成严重影响,但究其根本,它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单纯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或者物理防治,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失衡,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防治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安全而又高效,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平衡。

2.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病虫害种类增多并且难以防治

首先,我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逐渐增多,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防治工作越来越难。很多地方缺乏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现实需求,也不适应林业资源增殖的需要。其次,治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防治技术不过关,没有摸清林业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就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并且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制约

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防治设备,更多地依靠喷洒农药、杀虫剂等单一的防治措施,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理念落后,治理人员只是被动防治,防治工作不全面并且防治效率低下。[2]

2.3 ]有完善的病虫害检测技术

病虫害检测技术是生态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病虫害的预测工作就能及时了解新的病虫害发生范围、种类、危害性和蔓延速度等,有利于防治人员及时应对突发的病虫害。但是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检测管理相对薄弱,一是缺乏病虫害历史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并且治理人员没有及时分析数据,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我国缺少完善的病虫害实验基地,检测检疫仪器设备不全面。因此,现阶段我国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任重道远。[3]

2.4 林业管理水平落后

加强病虫害的生态防治工作就要加强林业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对林业结构安排不合理,林场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监督造林过程,导致造林质量不高、林业病虫害时常发生。当出现病虫害时,领导人员也没有及时协调安排好防治工作,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防治效果不明显,给林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

3.1 用激素防治病虫害

害虫在和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信息激素吸引异性,治理人员利用激素防治病虫害主要是用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害虫的性外激素,干扰林业害虫的正常繁殖或者对害虫进行直接诱杀。或者治理人员可以制造人工信息激素破坏病虫的定位定向能力,阻断过程、减少害虫繁衍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4]

3.2 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在林场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生态防治手段,不仅可以高效控制病虫害,还能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治理人员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一要注意对天敌昆虫的保护,不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杀伤天敌昆虫;二要注意释放天敌昆虫的数量和时间,如果天敌昆虫数量相对较少,则要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达到防治的数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释放天敌昆虫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微生物防治技术

有些微生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对林木也没有损害,但对一些害虫却有强大的侵袭和感染能力,对病虫害种群造成破坏。治理人员可以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破坏害虫虫卵,或者让害虫发生病变,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3.4 运用不育技术防止害虫繁殖

在小面积森林中,治理人员常用诱捕器诱杀某一性别的害虫,干扰其。或者破坏害虫的生殖腺功能影响害虫的生殖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害虫的生产数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林业的病虫害治理工作艰巨,治理人员要根据自己林场实际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防治措施,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义群.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07:128.

[2] 潘明哲.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6:42―43.

第4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单剂量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胃肠手术;预防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18

胃肠手术是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 切口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会对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1]。抗生素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有效手段, 但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2]。对此, 为探究不同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分别应用单剂量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进行感染预防, 对比两者应用效果, 取得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诊治的280例胃肠手术患者, 入选患者均行择期性直肠、结肠及胃切除术。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 术前24 h有抗菌药物应用史,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术中腹腔已感染或出现感染灶者。根据应用抗菌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142例)和对照组(13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87例, 女53例;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9.4±11.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 h~1周, 平均时间(49.6±14.8)h;体质量48~72 kg, 平均体质量(62.1±10.3)kg。

对照组中男85例, 女53例;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49.8±

11.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 h~1周, 平均时间(49.3±14.1)h;体质量46~74 kg, 平均体质量(62.6±11.0)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基本相同,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1 h应用抗生素。观察组于50 m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 g头孢曲松(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3022881)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于50 m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0.75 g头孢呋辛(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7428)进行静脉滴注;如术程>3 h, 按相同剂量再次给药;术后6 h用药1次, 连续2 d给药。对照组持续给药3 d, 观察组只针对性给药1次。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术程和输血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并对两种药物进行经济学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感染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7例(4.9%)感染, 其中有2例(1.4%)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9.4%)感染, 其中有11例(8.0%)手术部位感染。观察组感染率及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术程与输血量对比 观察组平均术程为(3.1±1.0)h, 输血量为(308.0±220.0)ml;对照组平均术程为(3.2±1.1)h, 输血量为(343.0±219.0)ml。两组在术程及输血量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而对照组有8例血压、呼吸、心电图不稳, 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药物经济学分析 观察组治疗费用(5.0±5.0)元, 检查费用(110.0±45.0)元, 药物费用(169.0±128.0)元;对照组治疗费用(35.0±34.0)元, 检查费用(144.0±98.0)元, 药物费用(632.0±522.0)元。观察组术后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出现感染后, 对照组药物费用明显增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术后出现感染通常与多个环节相关, 如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术前等待手术时间、适应证的选择、皮肤准备、无菌环境、手术室无菌技术、麻醉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抵抗力等[3]。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降低, 局部组织抵抗力减弱, 多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 术后较容易引发感染[4]。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4.9%, 且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4%, 对照组感染率为9.4%, 手术部位感染率为8.0%, 观察组感染率及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出现感染后对照组药物费用明显增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对手术均无不良影响, 应用安全可靠。任欣等[7]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发现, 革兰阴性杆菌高达61.9%, 且革兰阳性球菌占38.1%, 因此选取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可起到更加显著感染预防控制作用。

本研究采用的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可对多种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产生有效的抑制, 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章向阳[8]的研究表明, 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需按其适应证严格进行, 在麻醉诱导期,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应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几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为确保头孢曲松在靶组织具有足够的药物浓度, 在术前30 min~1 h内进行给药, 保证其在短期内可起到最大的作用, 可有效确保药物疗效, 从而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此外, 头孢菌素的血清半衰期为1~2 h, 故本研究在术程>3 h时, 按相同剂量再次给药, 避免存在缺口, 以便持续发挥药物作用, 进而增强机体的抗菌能力, 减少感染几率。但单纯应用头孢曲松对于其他部位的感染无明显的改善作用, 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临床治疗需综合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而增强手术疗效,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 应用单剂量头孢曲松对于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效果更加优异, 可明显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几率, 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应用价值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仕汉. 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0):124-125.

[2] 马清. 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3):87-88.

[3] 王富海, 何海平. 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比较. 北方药学, 2015, 12(2):28-29.

[4] 陈以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5, 13(8):32-33.

[5] 蔡尚党, 席作武, 王海颖, 等. 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7):1590-1592.

[6] 华敏, 向荣, 汤维平, 等. 头孢曲松与头孢呋辛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临床效果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4):

846-847.

[7] 任欣, 梅蓉, 闵宝荣. 126例静脉应用头孢唑林钠致胃肠道反应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12):

1114-1116.

第5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与上述行为类似的更不胜枚举:以“政治任务”的名义去公款追星,修建大而无用的广场,强迫干部群众买房、购物、捐献、集资,强行拆迁……

由特地强调的“政治任务”的话,可以推测,各地的官员将非法征地以及强迫干部群众融资等行为要么真的当作了“政治任务”;要么想当然的以为任何非法的勾当披上了“政治任务”的外衣就显得非常神圣、非常正确、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足以对抗法律。

何谓“政治任务”?我们先分别来看“政治”和“任务”的含义。“政治”指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或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任务”指交派的工作。因此,“政治任务”,简单的讲,是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为了实现治理国家、实现政党、集团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做的工作。

所以,非法征地以及强迫干部群众融资等上述非法行为不能认为是“政治行为”。各地的官员将“政治任务”当作一个箩筐或遮羞布,以“政治任务”的名义建设政绩工程,以“政治任务”的名义逾越、践踏法律,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退后一万步讲,即使实施上述行为是完成真正的“政治任务”,也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而为所欲为。

另外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还经常看到把某一项特别是紧急性或临时性任务称为“政治任务”,比如“防治污染”、“保护文物”、“关心教育”、“房屋拆迁”、“抗洪”、“献血”、“防震抗灾”、“抗击禽流感”、“抗击非典”、“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准确地讲,以上都不是“政治任务”而是法律(此处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赋予政府或公民的职责。“防治污染”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保护文物”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心教育”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房屋拆迁”是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抗洪”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献血”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防震抗灾”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防治禽流感”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抗击非典”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不过或许是出于“政治任务”至上的考虑,地方或部门领导也可能的确是为实现一个合法、合理的目的,却首先不是考虑如何依法行政,而是运用所谓落实“政治任务”的方式,肆意采取违法的途径来开展工作。自以为目的正确或合法,手段和程序一定也是合法的,认为“政治任务”是抗拒法律的“护身符”。

然而,“政治任务”无论如何不意味着舍弃民主,不意味着可以不遵守法律,也不意味着可以不承担责任而肆意妄为!

民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制订、落实“政治任务”理应发扬民主而不是压制、取消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第6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6月的糖尿病门诊病历100例,均符合糖尿病分类标准【sup】[2]【/sup】。其中,男性65例,28~71岁。女性35例,41~74岁。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96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冠心病26,合并脑血管病32例,合并肥胖症11例。对病历中显示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分类和治疗、预后和转归情况等,所涉及到的糖尿病防治因素词条,做详细记录和统计。

    1.2 防治方法 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因素构成形式,突出可控性的防治作用,客观地制定糖尿病防治因素分类方案如下。(1)身躯因素:体内结构性和功能性因素(医学模式中生物性因素的集中体现);(2)心理因素:情绪变化和应激反应现象(评定心理状态的客观指标);(3)行为因素:生活行为和防治依从性行为(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4)环境因素: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糖尿病防治的外部因素)。分类统计病历中的相关词条,计算构成比。对多次出现的同一因素不做叠加计算。对统计数字做构成比分析。

    2 结果

    100例糖尿病门诊病历中,共有不同的医学因素词条346个。身躯因素有性别、年龄、营养、头晕、口渴、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血糖升高、B超肢体大动脉官腔狭窄、肝肾功能异常等共215个(62.1%);心理因素有焦虑、抑郁、失眠、耳鸣等共8个(2.3%);行为因素有定量饮食、休息、预防感冒、戒烟酒、按时复诊、按时服药等共97个(28.1%);环境因素有经济条件、生活照顾、医师用药选择、职业、季节等共26个(7.5%)。

    3 讨论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学模式也正在由对疾病尤其是对疾病的后期治疗为主,转向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主【sup】[3]【/sup】。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已成为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sup】[4]【/sup】。尤其是全科医师,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面向卫生知识浅薄的社区人群,更需要有深入浅出的宣教模式,形成一门人文服务艺术,进而产生防治实效。

    3.1 构成医学模式的医学因素类别 在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共同认可的《世界卫生组织法》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应该是身心健全完美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sup】[5]【/sup】。根据健康概念,参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构成因素,结合可控性防治的需要,把所有的医学因素分为体内外及其相互联系的4部分。身(身躯因素):人体内结构与功能因素,例如,大脑和它的神经系统功能;境(环境因素):体外与健康有关的因素,按照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sup】[6]【/sup】,例如,科学和文明发展进程,细菌,海啸等因素;心(心理因素):指有体内外联系作用的、与健康有关的、客观存在的、可控性心理因素,例如,性格、心态、情绪、应激性其它表现;行(行为因素):指有体内外联系作用的、与健康有关的、客观存在的、可控性行为活动,包括防治依从性,例如,吸烟、酗酒、保健运动、及时就诊、按时服药等。这种分类方法简称身心行境分类法,为了方便宣教,有时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称之为身心行境医学模式。它易于普通人群接受,并具有如下多种实用性意义。

    3.2 身躯因素是医师制定防治方案的依据 100例糖尿病住院病历中,身躯因素215个(62.1%),种类繁多,专业技术性强,它们是医学模式中生物性因素的集中体现,需要由专业临床医师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性化防治方案,也是衡量防治效果及其转归的客观指标。在4类防治因素中,身躯因素是健康的实体,心理和行为因素体现健康概念中的适应能力和对健康的认知与实践过程,环境因素是健康的客体,是健康的物质源泉。

    3.3 心理和行为因素是个体可控性防治因素 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具有个体可控性,它对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因素的客观指标为情绪和应激现象,与性格、心态和认知水平有关;行为因素包括生活行为和防治依从性行为,它是医师落实防治措施的主要途径。心理和行为都是联系体内外因素的主要形式,都具有可控性,心理的可控性变异较大,行为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或客观实在性,直接影响健康。行为因素还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高热量饮食及体力活动减少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sup】[7]【/sup】。在强调群体可控性因素时,饮食、吸烟、酗酒等属于环境因素;在强调个体可控性时,饮食、吸烟、酗酒等应归属于个体行为,这样有利于明确防治责任,调动个体防治积极性,这是临床医师和今后书籍编写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100例糖尿病住院病历记录中,心理因素有焦虑、抑郁、失眠等8个(2.3%);行为因素有按时服药、定量饮食、休息、戒烟酒等共97个(28.1%)。

    3.4 环境因素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示大家要注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防治。社会和自然是人体健康的两个环境属性,缺一不可。环境因素有职业、季节、生活不能自理、医师用药选择、经济条件等共26个(7.5%)。医师应该对环境因素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以便为人群防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把医学防治变得更为主动有效。

第7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理念更新和方式改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在动物防疫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坚定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动物防疫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大局的意识。我们动物防疫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真正做到了解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围绕大局来筹划、部署、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综合运用工作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动物防疫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物防疫部门作为依法防疫的单位,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动物防疫工作实践,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要切实坚持以科学的免疫程序为指导,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兽医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把“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兽医方针的要求贯彻到每一起疫情处置当中,使动物防疫工作充分体现群众的愿望,适应群众的需要。全省动物防疫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密结合我省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积极探寻、顺应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特点规律,认真落实“理念、方式、效果”相统一的基本思路,以动物防疫工作效果的最大化为标尺,努力促进履行职能与服务大局,强化监督与接受监督,创新创优与夯实基础,彰显力度与追求效果。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动物防疫工作职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部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职能作用。要努力践行“维护社会安定”的防疫工作主题,按照“动物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依法防疫等职能,并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不断用防疫工作的新成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部门维护动物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保持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感的处置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治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预防工作推进力度,巩固和提升动物防疫部门在预防动物疫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构建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怎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动物防疫工作、怎样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都是今后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围绕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依法防疫的重点放在促进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工作中要做到“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动物防疫工作全局,全面推行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措施和各项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线,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大动物防疫监督考核工作力度,推动我省动物防疫工作迈上新台阶”,拓宽工作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使之成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便捷、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加快观念转变,完善疫情处理的长效机制,在重大疫情处置上下功夫,在依法防疫工作上找突破,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我们动物防疫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动物防疫工作效率、确保全省无大疫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网络,加强五级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效投资机制;全面实施动物防疫工作程序化管理和量化考核,全面推动科学防疫和程序化防疫工作,坚持工作阶段实时推进机制,完善五级防疫机构合力机制。要始终把基层兽医站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发挥市动物疫控中心作为基层兽医站创建“一线指挥部”的应有作用,加大领导、指导、督导力度。始终坚持“高点定位、争创一流”,促进推动基层兽医站创建工作不断瞄准新的更高目标,力争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农业部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五级动物防疫机构合力机制。坚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审视防疫保障工作。市动物疫控中心要加强对基层兽医站创建特色工作的指导、引导,在保护、鼓励基层单位争创积极性的同时,经常为基层想题目、出主意、搞策划、抓提炼;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作项目,要及时树立典型、宣传推广。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甘肃动物防疫工作影响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甘肃动物防疫工作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在已有的基础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在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抓亮点、创特色、重效果”的创新创优之路,在常规工作中挖掘特色、在优势项目上做大特色。要努力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协作机制、后勤保障、工作合力机制等已经形成一定影响的特色工作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通过开阔新思路、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赋予新形式、凸现新效果,使这些工作项目常做常新,不断焕发新活力。要加大对潜质好、公认度高的工作项目的培育力度。加强对项目的调研论证,条件成熟的要及时立项,使新的工作增长点不断涌现。尤其要按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防疫职能发挥、有利于提高工作质效、有利于调动激发防疫员工作积极性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免疫方法等新举措的研究总结与实践探索。要着力打造新的工作亮点。抓紧实施甘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的调研论证、规划建设工作,努力发挥工作新亮点的积聚效应。

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防疫队伍建设。一支好的队伍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防疫制度的组织保证。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进一步加强防疫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专业化建设,把防疫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执法公正的优秀队伍。要以深入开展“双争一创”活动为重点,着力提升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坚持“从严治长”。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增强凝聚力,打造“团结、廉洁、高效、开拓”好班子。二是要抓好“从严治员”。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线,贯穿于防疫的全部实践;坚持学习与实践、治标与治本、立制与落实并重,使之与荣辱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坚守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和政治鉴别力;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推动“人才强防”。三是要大力推进队伍专业化进程,不断改善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着眼建设和谐社会,以提高动物防疫技术、学习新知识为己任,加强综合防疫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业务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四是要深化干部人才制度改革,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搭建更多有效平台。深化“文化育检”。以“和谐防疫”为重点,加强防疫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导,提升素质层次。

第8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植保工作的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经验,深刻认识工作方向。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县属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区,根据调查统计,水田主要病虫害种类大约有10多种,旱田主要病虫草包括粮豆作物、经本文由收集整理济作物、油料作物等种类大约有30多种,尤其最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些病虫害的危害所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种植业产值的10%还多。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病虫害防治上,截止到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仍然是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当然它的应用效果不容否定,但是它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无时无刻不向我们敲响警钟。

首先,要充分了解植保工作新的进展。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以后,以它具有空前的杀虫效力,人们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经为期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和大量施用,一方面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发生更严重了。越防越多,越多越增加药量,越加药量,病虫害抗药性越增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单独依靠一项其它的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证明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单一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局限性。

其次,要正确综合防治的科学概念。今天的综合防治的含义已经更为丰富了。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个基本特点: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第二个基本观点: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第三个基本特点,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综合防治呢?

一是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人

转贴于

类一直被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所困扰,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的明天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则可想而之。因此,综合防治不仅仅是植保工作方针,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政。

二是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素质。要利用广播、电视、材料等形式,全面宣传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清楚概念,教会方法,搞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把综合防治真正地重视起来,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

三是要建立综合防治植保科技示范园区,增强直观、宏观认识,示范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逐步走向综合防治之路,自觉实施综合防治工程。

第9篇:生物防治的意义范文

二、 认真开展各项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发挥居民在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拟每月出一期宣传专刊,并及时传达“四防”信息和相关的知识。提高居民的道德素养,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形成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协管员、社区保安员、社区信息员,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社区”的重要意义和要求,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参与“平安社区”建设的自觉性。

三、 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抓好预防,注意排查化解不安定因素,防止矛盾激化,促使不安定因素和群体性闹事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同时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对辖区居民、外来务工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共建平安社区的自觉性。

四、 突出工作重点,努力落实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 要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做好吸毒人员戒毒帮教工作,坚持每季度对戒毒人员进行一次尿检。继续做好“*”练习者的转化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并做好随访记录;加强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管理,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 配合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抓好有物业小区的“技防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安装在小区内的探头作用,并做好监控管理工作。加强小区内的治安防范。

3、 经常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特别注意火灾隐患的排查,限度地防止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每周坚持一次对重点店面、公共娱乐场所、液化气网点、销售、贮藏烟花爆竹的经销点、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木屋毗连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实施跟踪、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大力加强消防安全防范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4、 对辖区内的单位、楼院、物业、公共娱乐场所实行自防自治,利用这些单位已建立的门卫、保安队伍以及探头、红外线监控器、闭路监控等技防资源,形成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自防自治防控网络,实施“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

5、 加强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保证群防群治经费专款专用,争取多征收群防群治经费,保证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社区整体防范水平,维护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6、 加强社区的人口管理,健全相应的工作信息台账,做好相关会议的记录;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机制,对出租户、外来人员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工作。

7、 做好信访工作:对重点上诉人员实行监控,发现苗头及时耐心劝访并尽己所能帮其解决问题;主动深入社区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较好地完成计划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居工作,促进社区综治工作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1、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居民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2、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络,及时掌握信息,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工作。

3、认真做好民调工作,及时排查社区内的矛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民转刑” 案件发生。

4、对两劳释放人员有专人帮教,定期上门及时掌握汴他们的思想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 创建“平安社区” 和“无刑事案件社区”, 力争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三、具体措施

1、全面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建全组织,人员落实,确保综治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