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沟通交流的方法精选(九篇)

沟通交流的方法

第1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护理学生交流能力;教学方法;改革人际沟通

1 前 言

事实上,人际沟通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必然途径,也是人融入到社会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从很多实况来看,如今很多学生依然不会交流,交流成为了社交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最近一些年很多护理学校开设了人际沟通课,但因为该课中的内容比较分散,处处受到限制,根本没有达到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人际沟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提升护理学生的交流能力势在必行。

2 改革人际沟通教学方法

对于人际沟通教学来说,传统的做法被各种因素所限制,根本就不能够实现增强学生交流能力之目的。因此就要对人际沟通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而该教学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的交流,并且学生之间还能够相互了解交流技能与特长。即是在给护理学生传授理论同时,还要安排出系统、详细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同时还能够亲身体验交流。从该课程中逐渐学会交流技巧以及经验。对于人际沟通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大体是按照三个步骤制定出训练目标以及方法。

2.1 和平常人之间的交谈技巧训练 相比和病患者交流,和其他人交流要容易得多,因此首先要具备和平常人交谈能力。在训练交谈技巧上主要就是寻找熟悉之人,按照课程中所学之时及生活或者工作话题交谈40分钟以上;在整个交流中学生要学会提问、倾听、沉默、关心以及触摸等等各种技巧。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按照2个人自由组合成一个组,到指定的地点交谈。交谈之后还要和辅导教师进行探讨。其一是学生做一个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要巧妙的运用沟通技巧,进而提出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二辅导老师应该依据交谈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其三学生要根据本次讨论讲诉自己的亲身体会,并且写出各自的书面报告。同时辅导教师还要从学生中筛选出具备代表性的几个范例,在全班中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并请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出具体的分析。

2.2 和病患者进行交流技巧训练 事实上交往中最为困难的就是病患者,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一定要掌握和病患者进行交流技巧训练。首先要制定出交流计划及操作计划,还要和病患者正常交流作为主线,在核对好病患者姓名及床号之后,就要先给对方来一个自我介绍;要深抓病患者的心态给予鼓励,而且要考虑到下一步的操作力度以及速度,从各个方面进行心理安慰。在交流重要尽可能倾听病患者的心声,要时刻站在病患者角度去引导对方交谈,同时还要具备察言观色之能力,一旦觉察到这个问题让对方不高兴,就要及时打住,在交谈中要灵活应对且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致使交谈轻松舒畅,让别人感觉到清晰且具备说服力,多训练这种交流必然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且还能够得到病患者的认可。

3 改革方法之后的效果

3.1 教学体会 事实上人际沟通课教材中并没有直接讲诉如何实施人际沟通,因此在进行各种交谈之前就要制定出计划书,让交流内容步骤程序化、规范化,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通过初学到熟练这个过程,一直到最终付诸于实践之中,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科学及系统与反复训练过程。而且交谈之后还要和病患者访谈,听听他们的意见才能够知道那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3.2 新方法优势探析 按照传统传授模式大都是把人际沟通内容融入都课程中去,必然导致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会涉及到重叠及缺乏系统性,而且传统模式大都注重教授理论,学生根本没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到的知识,更不具备将这些知识使用在实际之中的能力。但是使用了改革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人际沟通理论使用到实施中,有效将利率传授到学生脑海中,还要将目标、步骤以及评价及实践指导相结合,学生在接受人际沟通教学知识过程中,不断在实际中应用,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该课题的沟通技巧、采用活泼、生动教学模式,制定有目的的交谈及各种角度的扮演,致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进而体验出和他人之间交往过程。而且学生按照自定的计划书,必然让整个计划去交流,进而展现出个性化解释内容,而且经过实践中多次练习,必然越来越熟悉,学生就会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操练也能够让学生按照要求实施解释。

在教学中采用了改革的教学方法之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过去很多学生大多不敢和其他人放开沟通,更不明白怎样才能够进行交往。尤其是在操作之中,也不知道如何给一些特殊人群做解释及交谈。但是在教学中采用了改革之后的教学方法,许多学生普遍反映较好,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和其他人交流,能够和陌生人有效交谈。

4 结束语

人际之间的交流是人们日常中不能缺少技能,而且具备较强实践性,更是护理上必不可少的。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让护理学生通过有效训练之后,明白怎样和其他人交谈,怎么和其他人自如、轻松及充满自信和其他人交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才能够做好护理工作,让病患者的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志宇,Liu Zhiyu.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4(18).

[2] 王永红.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原则及求职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3] 黄振元.医学高职生人际沟通知识需求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

[4] 程艳,张宏.丁学玲采用三环模式提高专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

[5] 郑一瑾,余桂林.曾静香高等护理教育中职业行为模拟训练的实施[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1).

第2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行业行为主体之一,护患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护患矛盾日趋加剧[1]。有临床资料报道[2],约有70%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医-护-患沟通不足密切相关。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和患者间信息和情感传递过程,是多种变量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导致护患双方在生理、情感、社会等方面发生转变的过程。自2010年卫生部于全国护理会议启动让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良好的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本院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便于更好的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58±5.24岁,干预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7.05±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及时沟通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2.1 转变理念

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打破了常规功能制分工模式,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改变过往机械化流水操作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4]。目前,护患关系日趋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常规被动护理,态度生硬,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均会极大程度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故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全程良好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1.2.2 形象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积极沟通,整洁仪表、面带微笑、礼貌用语,给予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缩短护患距离;沉着冷静、步伐轻盈、动作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

1.2.3 语言沟通

护患交谈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也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在交谈中使用敬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式交谈给予患者家的温馨感;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过程中,语言表达在符合伦理学道德原则和规范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性和谨慎性语言,让患者更易接受。交流过程中无需强调一次交流解决所有问题,将沟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中,时时沟通、处处沟通[7],动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

1.2.4 护理操作沟通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确保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由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内“质”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修养,在操作中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全面系统的介绍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8]。

1.2.5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详细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读物挂于每个病房,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了解,详细的入院介绍能加深其对医院和病区的熟悉度。另外,每个科室要做好重要疾病病因、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可采用海报、健康手册、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9]。另外,每月工休座谈会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本,让患者及家属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让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每月调查护理满意度,了解此阶段护理质量水平。完善出院指导,个性化制定保健预防的注意事项[10]。

1.3 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沟通交流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58份问卷,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率100.00%。干预组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对交流沟通满意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开展,护患沟通交流极其重要,其能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知识或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需要[11]。

第3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一、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够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难免会与其他同学产生摩擦和矛盾,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充分掌握学生矛盾冲突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的解决矛盾,从而促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其次,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够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公平、平等、有效的沟通教师能够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点、个人爱好和发展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交际要求,从而能够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更好挖掘,提高小学教育的针对性,在个性发展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良好的沟通艺术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通能够强化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自觉地遵守班级管理的制度和秩序,积极参与到组织的各种班级管理活动中,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班主任强化沟通交流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一)注重沟通的平等性

平等是评价沟通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小学班主任必须要掌握平等沟通的技巧。现代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十分明显的,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沟通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为了实现平等性,小学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基于同一平等位置开展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其次,对小学生表达出来的不正确想法要进行委婉的指正和引导,不能进行强制性、命令式的改正,这样会让敏感的小学生关闭心房,不利于沟通的有效进行。

(二)注重聆听的效果

有效的沟通并不是教师一味的占据着沟通交流的主动,学会聆听也是小学班主任沟通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要抱着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认真聆听学生的需求。首先,小学班主任要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个人认同需求和活动需求等相关学习发展需求给予充分的关注,当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让小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身的爱护和关爱,这样在以后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小学生就会主动的走进班主任,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这有利于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在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诚心聆听,由于小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时候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想法都是比较幼稚的,甚至于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十分简单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小学班主任要占到小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来看待问题,不能用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观念来敷衍小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展现出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表象,让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紧张,会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真诚对待、认真聆听。

(三)注重情感的交流

有效的情感交流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注重情感交流也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掌握的沟通艺术方法之一。注重情感交流,用心开展沟通需要班主任控制一个“度”,也就是说,班主任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但是在这过程中要做到包容却不溺爱、严格却不苛刻。首先,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情感的力量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想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用真切的情感来获得学生的真心,从而有利于各项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不是牵扯到原则性的问题,班主任要用宽容、包容的心态来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通过沟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畅所欲言,并且适当的指点小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让小学生了解到班主任的爱护之情,通过良好的情感互动来促进小学生的更好发展。

第4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沟通 中专 方法

前言

沟通是人际交流的方式,于教学活动中做好师生的沟通工作,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近些年来,教育扩招政策的实行,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这就使得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自尊心受损,心理承受力不足等。中专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做好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中专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分析

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意识不强

班主任的个人沟通意识,对于他们日常与学生的沟通工作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专教学实践中,部分班主任的沟通意识并不强。在这些教师眼里,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管理好学生,将要通知的事情告诉学生,规范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行为。班主任没有能够本着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大降低了师生交流的质量。

2.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单一

在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关注中专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利用多样化的沟通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但是,受到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管理水平的影响,部分中专班主任所掌握的沟通方法单一。他们习惯于利用开班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在班会发言中占有主要地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少。

3.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不足

在师生交流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师生交流中,班主任需要倾听与适当发言,帮助学生缕顺自己的思路,促进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将班主任视为可以依赖的主体。但是,班主任的沟通技术的缺乏,会让许多学生在交流中感到不舒服。许多班主任想要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但往往利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问学生是否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沟通会让学生很难为情,也不愿意与班主任说出实际情况。

二、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方法分析

中专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作用于教育管理。

1.关注师生沟通的语气

中专学生,往往都是初中学生成绩较差,不乐于学习的学生。他们没能通过中考顺利进行高中,在中专学习中也会出现上课玩手机、走思、睡觉、看课外书等问题。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特别关注自己说话的语气。委婉的沟通,微笑沟通,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的好意,愿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千万不能用命令的口气与学生沟通,硬板板的交流是没有人愿意参与的。

比如,一些学生上课经常上网聊天,班主任就可以叫这些学生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交流。“今天叫你们来就是想随便聊聊,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还顺利吗?”,教师用这样的语句开场,会让学生不太担心之后的沟通。当学生提出自己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不进去的时候,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要试图去了学生不愿意学生的原因,并表示可以理解,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提出建议。这样的沟通,能够让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作用得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2.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沟通的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人际沟通中,一个能够倾听的人比一个能言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依赖。认真听他人说话,能够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在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倾听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也可以对自己进行反省上。注意倾听别人所说,是谦虚好学的表现,对于班主任来讲,就是稳重的表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一直让学生听自己说,也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例如在班会活动中,教师提出一个议题,不要一味地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学生交流积极性的提高。

3.在与学生沟通上进行赞扬

赞扬,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多给予学生赞扬,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学会自我欣赏。一个可以正确欣赏学生的教师,才是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并将其记在心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赞扬。在自习课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往往就可以中断两分钟与学生交流,赞扬一下表现好的学生,让这些学生说一说自习课的意义,通过沟通来促进他人融入到自习活动中。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师生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师生沟通这门艺术,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展现其价值。中专班主任需要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创新,利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优胜者。

参考文献

[1]. 扎西顿旦.如何做好中职生班主任工作[J].读书文摘.2014(16)

[2]. 陈丽红.真诚――沟通心灵的桥梁[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5)

第5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本文在交际语言学的视角下,从交际原则的掌握情况、交际能力评价、语境化及会话策略的使用等几个方面,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及北川羌族自治县为调查实施区域,对这些地区中小学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展开调查和访谈,从语言交际质量的角度,探讨四川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及留守儿童对语言交际原则的理解较为欠缺。交际语言学认为,高质量的语言交流必须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合作原则是指交际双方采取合作的态度,而合作的前提是双方拥有共同的交际目的或对交际结果的共同期待②。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为了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双方都能接受,应该适当地注意交际的礼貌(哪怕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谦虚、赞赏、宽宏、同情等③。得体原则是指语言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应该注意一定的适切性,要符合一定的语言交际情景④。通过对双方对话过程的考察发现,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父母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往往以一种“长者”的口吻,多用叮嘱性叙述方式,在话语结构中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留守儿童多用回应式陈述,很少有针对自身生活、心理状况的描述性陈述,以及针对父母在外务工期间工作、生活状况的反诉性陈述,在话语结构中处于较低位置。从表面看,农民工与留守儿童在对话中,基本都可以遵循礼貌、合作及得体三原则,但在深入分析后发现,双方在交流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合作的形成有赖于交流双方对某一事物的相同认知,或是对话题持续进行的共同兴趣。然而,实地调查发现,农民工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基础并非共同的认知或兴趣,而是各自对自身所处亲子关系中位置的认知,这无法形成合作的坚实基础。第二,较大比例的留守子女在通话时不对父母使用尊称或称呼语,这种有意或无意的省略背后是对通话内容存在情绪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礼貌原则。此外,双方在日常通话中的话语地位不平等弱化了沟通中的亲情因素,进而会削弱家庭教育的效果。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总体上较弱。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的交际能力是从语言的外部考虑的,是指说话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下,如何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⑤。

调研发现,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较弱。第一,农民工往往通过命令式和叮嘱式语气来开展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并未适时地考虑这种语气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和理解,这种方式很可能一开始就会让对方产生反感,不利于双方的持续交流。第二,农民工父母在沟通中较少介绍自己的状况,而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生活、学习、健康等等固定话题,他们认为孩子不需要知道父母在外面干什么,有没有遇到生活的困难、需不需要关心。显然,沟通的内容是单一的、重复性的。留守儿童会由于不知道父母的任何情况,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在外面的艰难,也很难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第三,双方对话题的深入和持续能力较弱。调研发现,农民工与留守儿童每次通话的平均时间在5分钟以下的占31.8%,每次10分钟以下的占65%,这种短暂的交流时间很难保证话题的深入。另外,农民工与留守子女的语言沟通除了通常进行的固化的语言交际模式外,很少会远离这种模式进入另外的话题。比如,农民工很少主动了解留守子女近段时间的心情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好不好,对父母有没有期待和看法。这些话题对留守子女来说,是他们更为喜欢、更容易深入进行的语言交际内容。由此可见,远在异地的农民工为了生存,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忍受着异地对他们的排斥,这种心情并没有在双方交流中被留守子女理解和同情。同样,远离了父母,缺少内心关怀与爱护的留守子女,心理的孤独也很难被父母所切身体会。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交流时往往忽视语境化的要求。交际语言学中的语境化理论认为,言语内容及言语行为除了受到语言表述方法的内部规则影响以外,还受到外部规则的影响,这种外部规则包括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社会结构等因素,即语境化的环境⑥。语境化理论是将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分析交际行为的语言现象,既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因素审视具体的语言现象,又从微观的人际交流中探析具体的语言现象。这样,便于将具体的言语内容放在一个整体中进行分析,找出话语交际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根据这一理论,农民工父母经常和留守子女进行语言交际,从话语表面看似乎是关心孩子想关心的、谈论孩子想谈论的。但是,从语境化要求看,不仅要考虑到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该跟孩子进行哪方面的语言沟通,还要考虑孩子所生活的背景、教育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最想了解什么,最不想了解什么。本调查发现,过半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交流时,对家庭教育的期望非常高,孩子的学习、考试、在家是否听话等话题是每次都一定要涉及的;而对留守儿童的心情状况、人际交往状况、青春期问题交流很少。从交流内容频率的极高值和极低值的比较来看,农民工父母对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最为关心,对孩子的心情状况最不关心。与此相对应,50.2%的留守儿童对父母询问自己的学习和成绩表现产生反感情绪,37.2%的留守儿童厌烦父母经常询问自己“是否听大人的话”,而这两个话题是农民工与孩子通话时最喜欢询问的。事实上,频繁的交流某些固定话题,明显违反了语境化要求,这种固定化的模式通常容易引起孩子的矛盾心理,既期望接到父母的电话,又心存害怕,因为父母经常重复性地询问自己的学习、考试情况,这容易使留守儿童心存的一点期待被打破而显得失落,甚至对父母谈论的内容产生反感情绪。

以上调查研究发现,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在语言使用上欠缺一定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以致会话古板、简单,很难达到家庭教育的交际效果;双方的语言交际能力较弱,导致沟通内容单一、沟通深度和持续性欠缺;农民工父母不太注意语境化的要求和相应的会话策略,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反感情绪。以上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双方交流的效果,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沟通频率与方式上,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父母应该增加同留守儿童的沟通频率,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以奠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父母要积极主动地腾出时间与留守子女进行语言沟通,不能因为工作忙或是没空作为理由减少对留守子女语言沟通的次数。只有在保证一定沟通次数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保证沟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农民工与留守子女需要提升各自的沟通策略和技巧。在一个互动的人际关系中,语言交际双方需要共同提升自己的交际策略,掌握和使用一定的交际技巧,使得整个语言交际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语言交际的效果⑦。农民工父母与留守子女进行语言沟通时需要注意自身的语气,尽量以平和、尊重的语气和对方通话;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应该避免采取回避或拒绝的方式,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使得父母能够多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让沟通持续下去,并达到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当然,双方运用电话进行语言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也可以尝试使用写信等方式,以增加沟通的亲情因素。

在沟通内容上,农民工父母应该适当突破当前的路径依赖,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方法、心情状态等,并适当向孩子介绍自身的工作及生活情况。调研发现,四川民族地区农民工与留守子女在语言沟通中较多地涉及学习成绩、是否听话等方面,这些话题是双方沟通中几乎每次必谈的内容,久而久之便形成语言交流的一种固定路径,双方每次都依赖这种路径将谈话内容进行下去。留守子女对这些内容在心理上存有反感情绪,也就是说,这种固定的路径依赖不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所以,双方需要突破日常交流中的这种依赖路径。调查发现,留守子女期望与农民工父母沟通的内容涉及心情状况、学习方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等方面。由此,农民工在与留守子女进行日常语言交流时,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多关注孩子的心情,帮助解决孩子感觉困惑的问题,多与孩子讨论关于学习的方法,以自身的经验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留守子女和自己的父母进行日常的语言沟通时,主动积极地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感知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积极地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心情状况,当自己在学校或生活中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主动向父母求助,听取积极的建议,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农民工父母应重视沟通情景,尽量多使用赞赏、表扬和鼓励的态度,针对不同话题和情境,使用不同语言和语气与子女交流。在与子女交流时,农民工父母应弱化原有的高低差距,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谈心,避免给彼此一种压抑感。农民工父母应该以一种平等友好的姿态与留守子女谈心,让整个交流的氛围显得愉快而和谐。不能否认的是,农民工和留守子女是两种不同的个体,什么样的语境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言,在沟通之前需要双方考虑妥当。在两个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双方应该回避固有的高低差距。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直接照料,所以在日常沟通中更应该多使用积极的语气,对留守子女做的正确的事情给以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留守子女的内心有一种满足感;哪怕是针对留守儿童的错误,也尽量要使用委婉的、引导式的教育语言。协助留守儿童强化日常生活中的“联结点”,以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联结就是联系渠道的多维结点,是围绕在社会个体的微观生活环境中的支撑点。具体到留守儿童而言,其联结的对象主要是生活照料者。

第6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方法:广泛查阅国内有关医患交流的文献,对医患交流沟通中的现状及中医专业医学生的临床交流能力和接诊能力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医学生对医患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虽然有一定认识,但是在主动性上略显不足,对于如何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结论:临床交流与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能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医患交流 医患关系 实训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47-02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之少数医师不负责的态度,不仅使患者及家属感到不满,也成为困扰医生、阻碍医学进步的社会性问题。基于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沟通与交流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世界各国医学组织都非常重视对医学院校学生交流与沟通技能的培养。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医学教育一直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交流与沟通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医学院校对医患之间交流技能培训的重视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现阶段医患交流技能实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患者就医过程中与医务人员(包括所在医疗机构)所形成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涵盖了患者就医时所形成的医患双方权益和义务[1]。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传统意义上的医患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医院方面讲,医务人员态度的淡漠、语言的生硬、沟通的不畅等是最大诱因[2]。上海市卫生局一项调查显示,近年医疗纠纷以11%的速度递增[3]。与此同时,相关医疗纠纷事也屡见报道,医疗纠纷的严重状态可见一斑。目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高新仪器的过度配置和利用,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弥补医疗服务补偿的不足,是医院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备与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也使医生养成了过分依赖仪器检查的负性职业心理,伴而生出的是医疗服务价格的增长,医疗服务价格的显著提升,使患者感到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对医疗服务的怨愤。

对于医患关系的现状,加之部分媒体的无故夸大,也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而作为医疗主体,又对此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根据勒温的社会认知理论——场论(psychological life space,LSP)[4]:个人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即他人或群体组成的社会场,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即人际关系、群体决策、舆论、气氛等的制约。因此,对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应将其放在整个现实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当我们对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所处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理动力场”有了充分的理解时,才能够比较准确的描绘并解释该社会现象。

2 医患交流的重要性

医学领域在不断进步,但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医生在做出治疗决定时并未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5]。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人群受教育程度也日益增长,社会民众在其他方面受到良好服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接受医疗服务中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通信资讯科技及传媒的飞速发展,使民众可多渠道获取不少医学知识信息。加之各种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广大群众的权利意识觉醒且日渐增强[6]。因此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医患关系问题也尤为突出。对于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7]。

医学沟通是指发生在包括医院、诊所以及社区等医疗活动情景中,在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病人相关人员如家属之间,围绕病人的健康问题和治疗等方面的一种互动过程[8]。医学沟通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而交流沟通技能是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之一[9]。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丁朝黎等[10]通过调查问卷显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医疗制度缺乏人文教育(41.6%)。所占的比例可见在人文教育上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提倡人文关怀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在医患沟通交流中,医生经常换位思考,主动表示出对患者存在的对疾病的担忧或经济上的困难的同情心,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彻骨寒”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3 医患交流技巧的实训

在国际上,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1999年,国际医学专门教育委员会(IIME)采用客观结构临床考核(OSCE)——即运用标准化病人(SP)及各种病例来考核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目前,该种考核已被国际医学教育界普遍采纳。同年,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NBME)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明确列为住院医师必备的6项技能之一,并要求所有的医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医患沟通的测试,才能拿到其行医执照。其测试内容中包括了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等等。从2004年开始,对医患沟通技能的考核已正式成为美国行医执照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很早就开始重视培养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了,并且国家给与了足够的重视。

相对国外医学教育来说,我国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长期以来对于医生和医学生交流技能的培养起步较晚,其发展也较为缓慢,因此,我国医学生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能的培养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临床实习中,许多学生害怕单独面对患者,担心说错话。因此无法很好地了解病史、病情。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医生职业特性的一部分,必须从医学生的培养抓起。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医学生临床医患交流能力,建立和谐的医学生与患者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交流与沟通技能重要性的培养。

1997年我国开始推广实施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专业目标中,也要求医学生“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2003年,由南京医科大学等15家著名医学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由卫生部部长高强亲自作序的《医患沟通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但是这些措施仅仅是对于医学生临床医患交流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持,实践价值无法体现。对于刚刚踏入临床实践的医学生,如何从学生的角色转向医生的角色,仅仅是生硬地套用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医学沟通教育已经开始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王锦帆主编的《医患沟通学》在2006年首次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这对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沟通课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比较笨拙,不知道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造成患者对于医师的不信任,正是因为这种不信任,为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了种子。因此,由专业知识与临床技术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加强学习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模式,是改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的策略,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12]。叶添文等[13]在研究中指出,培养医患交流沟通能力,首先要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介绍有关医院因医患沟通问题造成的医疗纠纷案例,并对安利进行总结分析,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对医患沟通在化解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次,请专家介绍医患沟通对临床疾病诊治的作用。临床沟通不到位,可导致医生对病史了解不全面,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治。而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治。再次,组织医学生观察有关医疗法规制度方面的宣传录像,让学生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培养其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认识依法行医和依法沟通的重要性[14]。

广西医科大学实施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的教学。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5]。它是首先在学校进行艾滋病宣传时开展起来的,因此人们通常把同伴教育作为艾滋病教育代名词。亚文化理论和革新沟通理论都从一定的角度从受教育群体中选择同伴教育者[16]。林发全等[17]在大学校园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在医学专业选择一些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同学作为同伴教育宣传员,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同伴教育以班会或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传授医学相关的经验教训与实用方法。从而促进同学们之间进行医学沟通的学习与交流。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大量增加。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医患交流带来更多困难[18]。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怎样有效交流还远远不同于在实践中能够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地交流[19]。李峻等[20]对进入老年病科实习的90名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30%的医学生不知如何做沟通前的准备及如何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的沟通技巧,但是对于医患沟通的互动性把握性不足。而又有超过2/3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方式是临床带教。因此在假期举办社会实践或临床带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4 总结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加强医患交流技能的培训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的接诊模式,不仅需要培养实践诊疗和操作能力,而且更需要强化语言表达的艺术培养。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由佳,张振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保障.中国卫生法制.2007,15(86):32-34

[2] 刘谦.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12):21—23

[3] 金永红.为医患撑起法律保护伞[N].健康报,2003,4(7):8-25

[4] 高觉教,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46

[5] Marvel MK,Epstein RM,Flowers K,et al.Soliciting patient’s agenda:have we improved JAMA,1999,281(3):283-287

[6] 卢仲毅.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2):726

[7] Windish DM,Price EG,Clever SL,et al.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the important 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clinical reasoning.J Gen Intern Med,2005,20(12):1108-1113

[8] 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7(336):78-79

[9]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1—5

[10] 丁朝黎,何小军.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6-7,17

[11] 温世浩,江晓滨.美国医学生学习的沟通技能[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04-606

[12] 许双虹,陈治珍,胡小英,等.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5):56

[13] 叶添文,朱巍,倪斌,等.临床教学中如何提高医学生与患者沟通技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53-54

[14]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5

[15] 肖华,黄炎炎,方定志.谈艾滋病同伴教育及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48-350

[16] 闫保华,王振作,王克利.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899-900

[17] 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7,28(7):78-79

[18] Lee M,Wilkerson L,Reuben DB,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eriatric knowledge test For medical students.J Am Geriatr Soc,2004,52(6):983-988

第7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实践取得真正成功的基础,而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和必然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在护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1 实例分析

我校从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高护学生,从04级开始特别注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做法见以下几点。

1.1 在日常管理中渗透 学校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从一入学,就采用辅导员负责制,辅导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定期开班会,在每周三下午举行的主题班会中让护生们轮流发言,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个别同学性格过于内向、自卑,辅导员通过单独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在工作中以赞赏、鼓励的口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遇有同学生病,辅导员鼓励其他同学关心帮助生病的同学,让护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自己的爱心,锻炼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1.2 专业课老师重点强调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护基的教学中,一方面,老师专门开设相关“护理美学”的讲座,以此提升护生的审美情趣,以求获得沟通交流的第一步骤:良好的第一印象[1]。另一方面,在操作课上强调沟通交流的重要,主带教老师多采用模拟情景法进行教学[2]。 此外按考核要求,将沟通交流的实践以工作流程的形式规定下来:①自我介绍;②操作前讲明目的、过程及患者配合要求;③操作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及时给予鼓励;④操作结束给予致谢。在操作中做到眼观其反应、耳听其主诉、嘴适时回应。在护生的护基考试中强调对考生进行良好沟通交流的得分,促使护生强化沟通交流的意识[3]。老师组织同学扮成模拟患者,该模拟患者可以自由发挥地向护生提问、交流、甚至“刁难”,完全做到了临床真实场景的再现。如此反复训练,把解释的内容和操作步骤融为一体,护生很快从步骤模仿过渡到个性化的解释。

1.3 在专业课程见习中锻炼 见习课的安排要求护生每8人1组,床边评估患者,在评估交谈中要求护生能适时、适度地使用倾听、提问、关心、沉默、触摸等沟通技巧,一人负责主要提问,其他护生记录,评估完患者,将资料带回,在课堂上讨论。除了讨论采集到的患者资料外,还重点讨论在采集病史过程中沟通交流的注意问题。护生们一起参加讨论,增强了感性认识[4]。

1.4 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强化 学校为丰富护理专业学生的课外生活,经常组织大学生辩论赛、护理礼仪表演、护理操作技能比赛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在辩论赛中护生们回绕相关主题,辩论双方进行激烈的辩论,充分锻炼并展示了自己的口才、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护生团队合作精神。护生们通过礼仪表演充分展示现代护生外在美和内在美,端庄的容貌、优雅的气质及极具亲和力的微笑,这些正是护理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在活动中护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护生的自我认同感。

2 效果反馈

2.1 护基老师的反馈 每年对护生下临床实习之前的技能考核后,护基老师都要对每一年的护生操作进行综合评价 见表1。

2.2 实习期间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 见表2。

2.3 护生的反馈 侧重过沟通交流能力训练的护生普遍反映良好,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知道该与患者交谈什么,如何与患者交谈,也敢于与患者交谈,交谈时轻松自如、充满自信,与患者的关系更融洽。通过与临床带教老师、护士长的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临床老师留下了“勤学”、“好问”、“性格好”等深刻的印象。护生们还反映沟通能力将有益于他们马上面临的毕业就业,在应聘过程中,沟通交流能力强的同学必然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较多的就业选择机会,见表3。

3 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提出和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提高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再次成为护理专业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3.1 在护生日常管理、组织的活动中加强沟通能力培养 护生一入学,可以挑选训练有素、懂得沟通交流技巧且懂得大学生心理的辅导员,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循序渐进地帮助护生,从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开始引导护生。日常管理的方式可以形式多样.同时应该在校园举办的活动中多提供给护生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大学生辩论赛、操作技能表演、义诊等都是很好锻炼护生沟通能力的机会,应该多组织。

3.2 在校学习期间,从教与学环节上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 护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完成相应教学时数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护生还要在学习之余完成从业人员性格的塑形。

3.3 临床见习、实习机会加强该能力的锻炼 见习、实习机会是护生接触临床的良好时机,组织好每一次见习活动,最好让护生见习完要记录并畅谈见习心得,特别是评估病史后护生沟通交流能力的评价,养成护生善于总结发现的好习惯,间接提高她们的沟通能力。为期1年的实习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特别要重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对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要定期地评价,以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总之,我们相信,侧重过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护生,其综合素质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2 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技巧一同感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

第8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交流沟通;走近

“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历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讨论的一个话题。沟通,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不太容易,父母与孩子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代沟。沟通,有时候需要恰当的时机,更需要耐心和悉心,仅仅有一方的热情和想法是不够的,需要父母与孩子平等地坐下来相互倾听和感受。

一、班级管理中面临沟通和交流所引起的问题

笔者担任一个中职3+2班班主任,这个班在高一时,曾经碰到几件疏于交流和沟通上的事,让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问题。

事例1:小h是我们班的学生。进校加入班级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小h在学习、体育等方面都很出色,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对她很好。尽管她学习十分努力,也很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她就是没有什么好朋友,常常觉得孤单。在与人相处方面,也没有和人结怨等,但就是没有交到能推心置腹的说心里话的知心朋友。在一次班委竞选中,她虽报名但不出意外的落选了。可是她不甘心,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优秀,凭什么当不上班委。她心里十分不平衡,觉得是同学故意为难她,老师看不起她。在期末,她就找家长诉苦,让家长出面到学校来和班主任说话,要求让她担任班委工作。

事例2:学校开设了两门需通过市级会考的技能课,点钞和小键盘输入,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手法,授课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并时时在课堂上测试训练效果,还要求每位学生回家多花时间练习。授课老师通过班主任给家长发了一封信,信上希望家长在家协助设定训练时间,并督促自己孩子每天花一定时间进行技能的练习。S同学每次在学校的测试成绩均不理想,班主任和家长联系,询问孩子在家练习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当着家长的面练,是否由家长掐着时间练。通过了解,孩子回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没有练、练多少时间家长均不能知道,家长同时抱怨说孩子已经不将学校的事、同学的事、孩子自己的事和家长说,也不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有时在自己房间发呆。这是和家长交流后得到的信息,回过头来问这S同学,说是在家练习技能的,成绩也不算差,就是不想听家长嗦,也不想和家长多说话,所以喜欢自己待在房间。从任课老师那了解到,S同学在测试时很慌张,手脚不知怎么放。种种迹象表明,S同学没有按照任课老师的要求在家当着家里所有人的面进行练习,在一个不是很安静的环境里训练是为了训练一种心态,不至于到时在人多时的测试会紧张。孩子和父母双方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期结束时我班除了S同学,其他学生均通过了市级的测试,而S同学两门均没有通过,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

为此,我在高一第二学期曾开过一次以《如何沟通》为主题的班会课,希望通过这堂班会课能让学生重视与同学的交往、与父母的沟通,但在家访中了解到,孩子和家长或多或少存在着沟通障碍。

二、班主任需要关注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问题

家长和孩子如何进行沟通和交流,美国《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作者罗恩・塔菲尔说得很好,他提出:父母与子女在一起可以做一些普通活动,边交谈边活动,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在谈话的内容,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父母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谈一些如何学知识,学做事,学共处,学做人等,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之间能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在和家长面谈或者去家访的过程中,经常也会碰到家长问,现在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有效交流?因为随着孩子长大,家长越来越难和孩子好好地说话。我将罗恩・塔菲尔的说法和各位家长说了,请他们注意谈话的方式,让他们要将注意力放在活动上,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因为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种行为的镜子,它可以用来了解和帮助孩子判断他自己行为的对与错。父母与孩子可以通过双方交流和沟通的这种镜子,给孩子提供一种自发修整和改变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个好的发展都因为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沟通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也是所希望的目标。孩子可以在沟通中找到自己的缺点,父母也可以在沟通中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都希望能找到自己与孩子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国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他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对教育六个孩子有他独到的见解,每个孩子都考上了较好的高校。蔡医生说:“我的事业就是作为父亲,我们家的成功绝非偶然。”美国一位教授亲自找蔡医生取经。这是一个教育的奇迹。

其实一切的奇迹并非空穴来风,乡村医生蔡笑晚教育孩子的成功何尝不是他无怨无悔的付出。不管他的教育方式如何,这些成功不都源于良好的沟通吗?

三、主题班会课是解决班级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媒介

最近,我们班举办了一系列有关沟通的班会课,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目的地召开主题班会课,关注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关注孩子对父母的爱,关注家庭在孩子成才路上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的精神。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有目的的创建,使得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以以下班会课为例:

课例:《让父母了解孩子,让孩子走近父母》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父母的含义,其中包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对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次的主题班会课是侧重于让孩子做好如何理解和走近父母。

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问卷法。

课前准备:选择两位主持人,我选择了一位在家和家长沟通得不是很好的同学,另一位是家长事事以孩子为先的同学。

在课前,两位主持人事先准备并打印两份问卷,请全班同学带回家认真填写,一份是孩子填的,一份是父母填的。其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和父母都能互相了解双方相处的现状,能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改正。

教学过程:在这堂班会课上,两位主持人将收回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并由此得到一个调查结论。在这个结论中,指出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仅仅体现在茶余饭后的闲谈,班上近一半的人更是很少与父母沟通。也许很多的家庭,仅仅只是寥寥几句的“起床了”“吃饭了”“该睡觉了”……也许真正的沟通,只存在于少数的几个家庭。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

对家长的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

将调查结果展示给学生看,并提出要求:

1.请同学讲讲与父母关系是否紧张?如紧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其次,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将同学们写的情况马上反馈给同学们。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只有很少几个同学说。

说一说,请“最佳爸妈”的同学说说自己爸妈有什么缺点。

再次,让同学们说一说,可以调换家庭吗?

2.我们以后如何与父母交流?

既然家庭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积极走近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在家里和家人多交流和沟通。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可以说父母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时刻关心和关注着我们,他们也在想各种办法走近我们,我们就应该主动走近父母。

3.走近父母的方法: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比如主动承担家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遇到特别情况时写一封信表达感激或写一小字条留言告诉他们我在想什么;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和父母有分歧时想想为什么,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多想一想;让父母感觉你是相信他们的;多向父母说说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要学会告诉父母,这样也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回到家和要外出时主动向父母打招呼。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课后反馈:我要求每位同学将班会课后自己的感想用电子稿的方式发到我邮箱,让学生不用担心因怕被别人看到而不敢写。

其中有一份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我对自己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做事马马虎虎,没有恒心,没有毅力,老爱做不现实的梦,自卑……这些缺点让我的人生路上可能充满了阻碍。星期五,我主持了这一次的班会课,我感触很多。其实在制作班会课课件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任务在完成,并没有投入自己很多的情感,可是在主持时,当我读着自己写的东西时,才发现我被深深地感染着。

我现在高三了,说实话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父母交流和沟通,每天放学回到家已经天黑了,爸爸还在工作,妈妈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了,而我则是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写作业,每天如此重复着,我们和父母也就没有了交流的时间。记得上个星期,我只看到我爸两次,而且还是匆匆一瞥,因为最近他太忙了,早出晚归已成了规律。

上了这次的班会课之后,我发现原来和父母交流是那么的重要,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瞒着我爸妈,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因为我怕,我觉得我和他们有代沟,而且我怕他们不理解我的想法,也就是这样,我更加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我愿意和他们交流,因为他们是我第一任老师,他们经历的比我多,懂得的比我多,所以我有问题,他们就会帮助我,父母永远不会害孩子,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

还有一份这样写道:“也许现在我们也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做什么,可是我觉得,只要我们有这么一颗心,有这么一种想对父母好的愿望,父母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也是他们最欣慰、最开心的了。”

在这堂班会课及过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更好地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储培君.德育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第9篇:沟通交流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试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对家长和教师间交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换位思考”,准确地理解家长的教育心理。正确地评价幼儿的生活表现。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应该抓住幼儿成长问题的实质.多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向家长展现幼儿的可爱之处.并与家长共同探寻改变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方法。

现代教育学认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家长在与幼儿教师交流时,往往产生一种困惑,即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不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之处,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教育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

1.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LI从幼儿成长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并共同制定短期内的教育目标,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从家长的教育发展角度看。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起积极的合作关系,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获得更多有关育儿方面的知识。

1.3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角度看。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促使教师把幼儿园的信息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也便于教师了解更多的信息。

2.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2. I主动积极原则。

教师的工作激情体现在对幼儿的关爱和帮助上。这种主动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行为。教师应该将这种激情运用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体现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便于幼儿家长更为深人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2.2鼓励衰扬原则。

教师能够从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出发,为他们的学习发展营造有利的氛围。教师切忌采用“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3实事求是原则。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人地了解孩子。教师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3.1理解家长心理,因人沟通。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对此,教师应理解家长的教育心理,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教师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时,如果直接给予一些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教师可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孩子学习并掌握了什么,在园中的表现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逐渐明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教师也逐步地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达到共同培养的目标。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应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引导家长。面对高素质的家长,要让他们明白,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地交流,从而逐步地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家长举例说明孩子在语言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言的情况,应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教师应该予以表扬,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醒家长,这往往容易养成孩子“一言堂”的习惯,不利于他们与别人的交往。通过上述情况的分析,家长会明白鼓励幼儿正确地运用语言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孩子,教师与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从而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3.2注意言简意赅,直接沟通。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而言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没有主动找老师。

3.3说出孩子问题,提醒沟通。

幼儿在园中的表现也不尽是温顺听话,也有淘气的一面。对此,教师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婉转的方式向家长反映真实的情况,以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共同教育,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家长未引起重视而言的。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应采取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注意,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I)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的水平;(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4)查找问题的原因;(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4换位思考交流,真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