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精选(九篇)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

第1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4日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大学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提到有能力,我们就要好好分析一下,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

一、学习能力

(一)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学习新事物有三种方法:

1、拆解法。当面对的是既成的一套的知识系统,最好的方式是先将整套知识分拆为局部(子系统),了解个别部件(子系统)本身的意涵、整体与子系统间的关联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联性,通透了解后,再进一步针对个别部件往下拆解、分析更小的部件。充分掌握事物的结构与层次,即能透彻了解整个事物的内涵。

2、并整法。当面对的事物未经整理成套,或是资料取得有困难时,即须由搜集资料做起。搜集资料的过程犹如瞎子摸象,一开始资料不足时,仅能摸索到少数部件,随着资料的累积增加新的部件,搜集到六、七成后,即可尝试由已整理的资料,去推断事物可能的全貎。犹如一开始虽是摸到象鼻、象脚,但有六、七成把握后,可尝试跳脱部位的层次,推论其整体为何。在此过程中,要交互运用归纳、推论及系统思考的技巧,练习去推论整体的轮廓与内涵。

3、拆解法与并整法的混合运用。在透过并整法掌握事物1/2或2/3的样貎后,即要跳脱个别部件的思维,往上提升到全体的层次,再透过推论,以拆解法的方式重新拆解、架构其组成系统,对整体的掌握度即可提升到不同层次。

学习能力就是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也正为如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的比对手更快。”学习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通过不断地学习,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因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而为取得新的生存技术就必须不断学习。如果停止学习,必定会落后于人,而在当今社会里,落后就会被淘汰。

二、实践能力

(一)什么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实际动手能力或者说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实践能力。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不论是在学生以后未来工作中还是其他方面,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然而,对于这样的要求,不仅大学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校与社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接下来是笔者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大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1)完善大学生的实践培养机制,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增加实践环节培养的比重。首先,提高实践培养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大学要在努力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为学生提供自己喜欢的课余学术研究活动,力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可以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

(2)完善学生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作为学校教育,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要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重。很多学校奖学金评定已经开始注重实践环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进而使督促学生自主投身于实践。同时,也使学生改变观念,重视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3)完善学生实践奖励机制。学校的报销经费不足是阻碍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该加大奖励实践的力度。

2、全社会动员,共同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国家可制定政策支持学生实践。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解决大学生质量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学校开展实践培养,为学校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同时,鼓励社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社会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解决大学生实习机会少儿贡献一份力量。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采用“实习+就业”的一条龙联合培养新模式。企业通过大学生实习可为自己选择可用之才,等就业直接将其签下。而学生通过实习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同时,如果表现好了将来可以直接在该单位就业。这种模式既为单位选拔了人才,同时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

3、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师生合力,强化实践意识。老师服务学生,学生服务社会。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社会需要,学生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教师要乐于发掘并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整体上的指导。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对学生选择发展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生活中要多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有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而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并为自己选择方向。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意识地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式。根据需要,选择知识的运用方式,在实践中探索,从而既提高知识水平,有提高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勇于实践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勇于实践的精神,学生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立志、学习、实践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有特长,干有特色,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养成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三、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大学生是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新时期,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1、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谁都不能否认,但是如果一味地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从而成功地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2、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

此外,针对每个人来说,要提高大学生的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2、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

第2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大学扩招 就业压力 择业难 能力的培养

一、今年就业情况如下特点

1.就业形势总体良好,来各大高校招聘的单位比较多

从目前来看,2013届就业形势总体上良好,前来各大院校招聘单位数量较多,涉及到能源、电子通信、交通、金融、IT、服务等各个领域。例如传统的各大国企如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建公司、工商银行、华为等单位今年招聘的人数就不少,同时,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考试招聘也大量面向应届毕业生。因此,相对于就业岗位而言,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有所提升。

2.受经济形势影响大,国企、名企招聘名额有所减少

今年全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各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各方面数据来看,大量企业在校招聘人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减少态势。比如工科毕业生签约的某些热门单位,像中兴、华为、三一重工、国家电网、中石油等,在2013年招聘人数明显减少。其中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在许多高校缩招比例达30%以上;华为、中兴等企业2013年在各大院校所签毕业生人数也寥寥无几。可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于大学生就业还是增加了不少压力。

3.“冷”经济遇上“热”就业

伴随全国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环境,却是今年毕业大军人数新“突破”,达到699万,创历年新高。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进行大学扩招。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达到212万,2005年是250万,4年增加了150万[1];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4年又增加了273万;2010年为631万人,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可见近十年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今年达到一个最高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越发激烈。

4.就业渠道多,国家、学校积极为大学就业提供平台

尽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大学生就业渠道也在增多。据统计,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达176万人,应届毕业生是其中的主力军,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2]。同时,国家和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构建就业平台,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教师计划”等,同时,也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创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广大毕业生铺设了广阔的就业之路[3]。

二、面临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主客观原因对就业产生根本影响

从主观方面来讲,一些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偏执于公务员,国企等“稳定”大单位,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导致大单位签不小,而小企业不能签的局面。,过分强调于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跟风趋势明显,不重视后期发展。过多的看重薪水,眼高手低,忽略岗位价值。

从客观方面来讲,部分学生自身条件素质不够,学校成绩不佳,掌握的知识本领不过硬,没有足够的底气去适应才人市场的需求。同时,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对招聘会望而却步,错失良机。

2.企业招聘政策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部分企业存在着招聘歧视,部分大企业只招聘“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或者主男轻女。同时,在一些并不是很偏重的方向上大设门槛,比如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等。

企业和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大企业人满为患,中小企业或者发展中企业遭遇冷场。同时大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中部、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也使得人才大量往东部沿海地区,使得该地区人才呈现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却人才供应不足。

部分企业来高校招聘宣讲会形式化严重,只注重宣传企业,而轻视对企业招聘政策的讲解,不少学生无法从宣讲会中获取自身所期望的信息,造成学生对招聘企业的了解深度不够。

3.学校政策和机制对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的指导则相对轻视[4]。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便于为学生就业提供正确的、科学的就业择业观,但仍有部分高校没有实施相关的政策,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任何就业择业的引导[5]。同时,各大高校逐步建立各种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同时,构建的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渠道还不够多样化,不够机制化,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从学生能力培养抓起。

对于本科生,将培养重点,从原来的以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为重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重心上来,鼓励学生去接收积累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去发展自身所长,不要让大学虚度。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学习,鼓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及动手能力实践。如果有可能,可以建立学校之间“联合办学”体系,实行强强联合,区长补短,鼓励学生走出学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研究生,培养重点还是在于研究专业领域的学问,在于“精”,在于“专”,做到“研”有所得,“究”有所获。培养自身科研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鼓励学生在所在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研究,例如,以电气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用电气的“强电”强化电子的“弱电”,以电子的“弱电”智能化电气的“强电”共同专研,在合作中共同卓越。

2.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创建校企共建平台

创建校企共建机制平台,就是以学校人才和学术为依托,以企业的发展为导向,以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人才建设平台。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学校创建人才基地提供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和管理中来,为后期在企业中发挥骨干作用提供前期准备;企业在整个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指导,为人才的“出炉”,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引。

3.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完善学校就业服务平台

在体制上,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从学生刚跨入学校大门起,一直伴随其毕业,在整个过程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和帮助。在机制上,努力完善已有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更多的与实际结合,开拓更广阔的就业平台渠道,畅通渠道,实现学生就业平台渠道的多样化。

四、总结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精英分子成员,决定着国家、民族、企业的未来发展。让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根本途径。因此,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以人为本,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培养他们努力成才。在国内外环境客观条件下,改变我们的培养战略,让毕业生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2]方留,孙祥,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3]邓汉慧,赵曼.创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观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1(04)

[4]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第3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学生能力 培养

1 引言

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知识总量急剧增长,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突出,学生只有具备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在今后变化与竞争的社会中立足与发展。

回顾我国大学英语二十多年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英语往往作为一门知识来教,从理论上来讲授,而不是把语言与其文化背景相结合作为一种实用技能和一种文化素质来学习培养。因此,造成了空前的大面积应试教学现象,制造出一批高分低能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学习者。因此,学生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 还是“尊口难开,” 失去了语言作为交际的功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到来,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交往日益频繁,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在这一国际环境的交流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性通用语言的交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教学,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更新教学模式,以“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注重网络化自主学习”作为大学英语的教改方向,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英语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大学英语学生能力培养流程图,见图1:

2 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的合作活动。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吸引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多种渠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发现和感知生活环境,建构对客观事物理解并获得意义的过程。教与学具有不同的角色和观点。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线性地传送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因此,英语教学应置于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得到运用。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真实的环境,设计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交际。

2.2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认为学习者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循环的旋涡式上升的过程。为此,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学习者的理解并逐步引向深入。同时,支架类型还可分为:信息型支架、知识型支架、程序型支架和策略型支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类型。

2.3 最邻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教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要求教师要合理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

2.4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主要体现“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遵循英语语言习得的规律,了解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和进程,决不能以教师的主观臆断、知识水平来设计学生的任务。

3 大学英语与学生能力的形成

3.1 在线学习技能的培养

在当今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已成为我们“适者生存”的技能,是每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随着计算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辅助下的语言学习将成为教育的根,英特网将成为未来的黑板。网络作为英语学习的资料库,无论是在英语学习中,还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常常要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英语在线学习技能》是21世纪最基本、最必要的学习技能。因此,教师教会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分享、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图2:

其中,英语在线学习技能通过三种教学模式完成,即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每两周一次,由任课老师负责完成。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而消化和巩固学习内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超前学习。

3.2 听说技能的培养

听说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功能,是语言使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大部分学生难是不容易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制定了相关教学目标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模仿能力;掌握交际活动所需的基本功能和意念的英语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教学方法是: 口头句型操练和口头回答问题;背诵短文或复述文章概要;以配对、小组、扮演角色等形式围绕某一任务进行的对话、讨论、观点表述等练习,见图3:

英语听说必修课每周两个学时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听说课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在语音实验室进行听说专项教学。课堂教学的听说课,任课教师在读写课的讲授中进行。如口头句型操练和口头回答问题;背诵短文或复述文章概要;以配对、小组、扮演角色等形式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等练习。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的操练,只能放在课后进行,操练内容和任务可事先放在网上,让他们课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口语作业的检查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不间断地进行抽查,根据检查情况,给予辅导。网络自主学习,由任课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到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完成。

英语选修课每周两个学时也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程。

第二课堂的英语听说是以学校英语调频台无线英语播音设备为依托,每天定期播放英语节目,让学生通过无线耳机收听,以此营造的英语“听”的环境。此外,学院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的英语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英美文化周、英语晨读、英语汇报等活动,形成校院英语学习氛围。

4 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读是语言的输入,写是语言的输出,没有语言的输入,就不可以实现语言的输出。因此,在课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阅读、写作技巧外,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底数,对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跳读、略读、快速浏览等阅读技巧获取信息;如何运用写作模块进行语言表达等。课堂和课外教学训练可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设计。当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之时,充分体验到真实语言的使用。“用中学”是语言学习中最好的方法。它既可以保持识记,也可以灵活地使用语言。任务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设计见图4:

5 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

由于课时所有限,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部分的训练都不可能在课内完成,而且大部分学习任务必须在课外进行。这对教师提出了很能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仔细考虑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其次,创造真实的教学活动而且要达到一定的量;第三,课堂教学活动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任务。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就应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一定的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进行的对话性互动,可产生语言习得,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活动中注意信息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长期浸泡在英语学习使用的环境中,提高真实环境中的交际能力。

由此可见,以上教学方法和活动过程采用期中或期末考试是无法观察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进展。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根据课型制定出具有人性化评估系统,以便教师可以不间断地抽查并给予辅导。此外,通过师生网络问答交流、读写交流、问题解决,平时、听说、呈现、读写等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既公平地监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科学地评估学生的成绩。

总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不容易的。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IT素养,而且还要有驾驭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然而,无论困难重重,我们会进难而进,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大学英课程要求》.2004年.

[2]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2002年.

[3] 修正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Nunan,D.(1989).Design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Nuttall,C.(1996).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Oxford:Heinemann.

第4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 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53-02

Abstract Establish experimental teaching activities on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at can help to further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puts forwar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Imple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activities abou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innovative ability; laboratory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急需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多少年的实验室工作建设实践表明,建立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建设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建设改革发展。

2 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对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国高校已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工作重点,进一步促进了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从“知识型”“技能型”向“创新型”转变,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要提供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条件和环境。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所高校体现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室建设是相互关联的,实践证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活动。一方面,实验室建设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反哺实验室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3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探索

多年来,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提高认识转观念 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转变。实验室开放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发展趋势,实验教学要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进行开放实践,旨在培养具有驾驭知识运用的能力、具有现代意识的创新实践人才。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克服那种“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的认识,坚持一切立足于提高培养创新性人才质量出发,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过程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出发,通过实践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开放式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引入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改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手段,还可以增强实验室建设的教学效果。

完善管理促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上,需要转换常规的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一个包括各方面相关者利益的管理模式。按照学校相关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实验室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等,推行实验教学开放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常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善实验室资源利用,做到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全天候开放,增进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完善实验室管理。

同时根据学校相关工作部署,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将开放实验纳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采取项目式、学生科协式等多形式学生自主管理方式,采取全面开放和预约开放的形式,建立开放实验项目学分制,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1]。

发挥作用建队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与教师的创新实践应用指导水平是息息相关。在进行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时,学生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进行项目研究的经验,这需要具有一定指导经验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行引领。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验室教师工作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为了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积极性,积极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又热心指导学生的指导教师队伍,以满足各类创新项目对指导教师的需求。

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需要占用大量工作时间,投入很多精力。因此,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合理认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工作量,提倡教师把课堂内的实验实践活动切实引向课外等开放性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许多教师将较新的教育改革研究内容,如MOOCs、翻转课堂、手机游戏软件等引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中,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在创新实践项目选择时,教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指导,对于具有进一步研究意义的题目可以继续申请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在创新实践项目开题时,教师充分指导论证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使得学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在创新实践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指导具体实施;在创新实践项目完成后,教师积极进行指导[2]。由于教师的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延续。

实践创新见效果

1)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多年来,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实验课程严格按照相关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学生只能按照设计好的相关框架模式逐步去实验,从而验证早已得到的实验结论,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整体上来看,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还是较多,创新性实验不多,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等,及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如微电影制作、手机游戏设计与制作、手机APP、MOOCs与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等,为学生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建立创新实践场所。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实际动手做出创新实践的作品,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为保证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要求具备一些专用的场地。以前学生的相关实践创新活动主要在教学专业实验室进行,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无法得到相应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申报学校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中心”,分配专门的房间作为相关实验室场所,采取以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为主,成立相关小组,全天对大学生开放。学生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等,既可以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该实验室进行,使学生拥有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

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和江苏省广播电视综艺频道、教育频道、相关物联网企业等建立合作领域,加快建立大学生实习的长效机制,满足专业实习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搭建竞赛平台实现梦想。近年来,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教育部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从来不缺少激情和梦想,他们缺的是实战机会。因此,积极申请,分别承担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竞赛等活动,通过搭建相关竞赛平台、健全竞赛管理体系等举措,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用竞赛编织“我的梦”,形成大学生竞赛活动的长效机制,保障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几年来,通过多种创新途径的实践探索,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共承担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项目10余项、学校项目数十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践竞赛活动,获得部级、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等。

4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要针对学生自学能力较差的现状,使学生明确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锻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选择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自学能力;现实意义;培养方法

近年来,国家强调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从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模式上转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在众多的能力培养目标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获取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延伸学习、扩展视野、专业学习、增强交流的平台,为国家发展的不同领域输送亟需的各类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也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自学能力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现实意义

通过大学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自学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1、自学能力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基础

人作为社会个体要在各方面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自我管理包括学生对自身的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心理调节、以及口语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管理。只有在各方面的自我管理都很好,才能使自身具有较优良的整体素质,才能在整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而某些方面在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是不可能全部学习到的,因此,只能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做到全方位的自我管理。

2、自学能力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全面发展

通过自学,学生的理想、意志、学习兴趣、思维等都将会得到培养与发展;通过自学,可以使学生认识世界的空间增大,眼界更开,机会增多,情感更丰富,心智更明,能够站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前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都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但是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所作为,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3、自学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大学教材中所传授的知识都是相对稳定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成果都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了超越,这样就需要大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才能创造出新成果。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自主地去探求各类知识、各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世界上每一位能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都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二、大学生自学能力现状

国内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都经历的是应试型教学模型。因此,学生刚开始步入大学的时候,学习过程中仍然体现出应试教育的诸多特点和弊端。第一,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进行认真系统的思考,缺乏人生目标和整体规划;第二,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缺乏对知识的系统理解;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阅读、分析、思考、归纳、应用”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规律,不懂得如何使用除了教材以外的参考书;第四,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仍然认为学习只是针对期末考试,而没有意识到大学的学习是围绕着专业而进行全部的系统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专业领域的“冰山一角”,需要自己在课余时间进行不断的学习;第五,学习方法依然是平时上课忙着记笔记,课前预习不足,课后复习尽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缺乏自主研究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1、使学生明确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进入大学以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高校教师只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频率很快,人们如果希望自己被社会淘汰,就需要将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拓宽,仅靠学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会学习”当作学习的主要任务,激发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并使其认识到自学能力在大学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2、锻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自主地预习,做到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发言,与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调动课堂学习热情,并认真做好笔记,重视对笔记资料的总结,总结归纳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并提出疑问。针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各方面加以理解和分析。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要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去拿。”

3、帮助学生选择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学生可以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或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师课堂讲授或指导的情况下,对课堂内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当大学生通过自学或在课堂上学习到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学生应该适当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科研,应该怎么搞科研,怎样将理论与实践适当结合。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锻炼自己做调查、做实验、查资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发明创造,甚至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也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5、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知识与信息的载体,是书籍、视听媒介等学习媒体的自然延伸,以其更大的信息容量和更高的功能与效率。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仅仅限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发电子邮件等娱乐方面的应用,而根本没有意识到网络对于自我学习的帮助有多重要。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学习目标,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检索等手段,进行快捷高效地搜集、并选择性的获取有用的学习信息;不断培养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存储记忆、分类、批判、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学习对于每个人都是终身的,是不能停止的,停止就意味着落后。大学生只有把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培养好了,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使自己具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晖,李春兰. 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

[2]彭希林,周军铁. 论大学生的学习与学习能力[J]. 继续教育研究,2007(3).

[3]周倩,吴涵. 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

[4]王向红,肖雄. 重视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八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综述[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

第6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调查的结果越来越明显的表明,尽管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历社会的状况仍没有改变,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多元化的娱乐形式,造成青少年儿童的体力活动严重不足,许多身体素质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尤其耐力指标持续走低。此外,青少年中由于不良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因素造成营养不均衡者明显增加,“肥胖”者日益增多。面对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现状,增强该人群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容稍怠的迫切任务。学校体育教育在阻止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中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必须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主要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同时教学中过多地重视了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对教师依赖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低下。中小学阶段,体育无法像其它学科一样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也无法像对待其它学科一样利用课外的时间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教育缺少了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仅仅依靠体育课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无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的,这也是造成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大学体育是联系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纽带和桥梁,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加强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育的主体,促使大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体育认知和体育实践活动。使其在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身心素质。

一、唤醒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意识

意识与能力是自主学习的两大重要元素。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空中楼阁。为了唤醒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意识,在新生入学起就向学生阐明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心理。。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告诉学生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身体练习才能学会,虽然教师的“教”在体育学习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要靠学生自主的“学”。同时,注意平衡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的程度,因为过多的指导会扼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完全地放任则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率。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体育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目标

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因素,受不同动机的驱使,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态度也各不相同。积极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分清主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开展自主学习的初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体育运动水平,给优生布置较难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于差生则要根据他们运动能力确立自己容易实现的近期学习目标。采用这种方法能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把考试成绩和最初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是最容易实现的近期学习目标导致更有效的自主学习。

三、加强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觉能力的培养。在开展体育自主学习之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学校、班级、社会、家庭等等)、自身的需求以及学习的条件等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确立体育自主学习的目标,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动机,并将此动机转化为支撑自主学习全过程的动力。。

(二)自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主客观因素所提供的可能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贯穿自主学习全过程的体育学习计划(课时计划、阶段计划),选择并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请教老师、网上学习、媒体资源学习等),并按照这个计划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调节,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三)自控能力的培养。在体育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条件或因素变化的影响(如技术难度过大、学习条件受限、考核成绩不理想等),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分散或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造成学习行为的紊乱。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自控的能力,当外界的某些因素对自己的学习形成干扰和影响时,要善于分析原因及后果,控制学习的方向和节奏,努力端正心态,克服不利影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习重新回到原定计划的轨道上来。

(四)自励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学生除了要随时注意坚定目标、端正心态,还必须经常地、主动地通过与外界(学校、教师、同学等)的交互和反馈来寻求并获取有利于自己的良性刺激(如肯定、表扬、好评等)以激励自己的学习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从而形成“学习——良性刺激——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自评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者大部分时间处于个体的、非实时交互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得不到外界的及时评价。因此,学生必须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如和教师交流、参加体育活动以及进行教学比赛等,获得一定的参照系,以此对自己的体育学习效果和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评估,从而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和节奏,保证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自主学习反映了现代社会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发展趋势和理念,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习者个性特点、个体需求和主观能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并使其掌握一两项体育锻炼手段”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闻先涛, 於振朋.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03)

[2]张勉行.关于体育创新教育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4(2).

[3] 张宏成, 王政, 王红福. 大学生自主体育活动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4] 韩军梅. 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调查与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8,(01)

[5] 和立新, 刘际友. 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6,(05)

第7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目前教育界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下面我就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实践体会。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影响和制约着教与学双方。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统得多,管得死,仍未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到教材的选择、成绩的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人语言需求、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因此,在这种教学体制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培养,影响了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2)学习主体个性特征差异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很多,诸如个性(personal traits)、性别(sex)、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s)、学习动机(motivation)、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和兴趣(interest.)等各种元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指望用同一种方式将学生塑造成一个模子;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特征、努力程度等各不相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主体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很难针对个性差异做到区别要求、因材施教。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薄弱。主要问题表现在:①课外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依赖心理严重,自学能力较弱。尽管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能力培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课堂教学活动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普遍较差,学生不知道自主学习,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仍停留在被动学习层面上,几乎无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可言。②缺少自主学习氛围。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学生在课外几乎没有接触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和途径,课外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环境几乎是零。由于课外投入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致使一些学生虽主张课外学习,却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学生不具备上网条件,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了解计算机辅助学习的作用而缺乏使用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班级人数多、缺少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教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压力等,大学英语教学仍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1.安排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是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提出来的。预习理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将新的教学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分配到学生中,并确定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让他们在课前充分准备好各自的任务,包括收集课文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写作风格、相关专业术语等)、分析文章结构和段落中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预习方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和讲述

首先,教师就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向学生提问,倡导和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真实的思想交流的情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其次,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所读文章体现的思想、说明的现象,分组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就小组准备的文章某一段落的习得进行交流和分享,并达成小组共识,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再次,分组分段讲述课文。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指定任务的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分段讲述课文,讲解的内容包括段落中出现的语法、词汇结构、句子理解以及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仅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大纲要求。因此,开辟第二课堂,教师通过积极引导、组织课外小组活动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如收听英文广播、参加英语角、阅读英文报刊与简易读物、写英文日记、读后感等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建立自主学习中心(SAC)

实现英语自主学习的另一条途径是建立自主学习中心,它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和社区终身语言学习技能发展的一种设施。SAC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又一例证。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资料,包括各种英文学习资料、视听材料以及与学生课程和coursework;ffi关的大量资料等,同时还有辅导和咨询的功能。由全职或兼职辅导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语言学习辅导,“师生咨询委员会”开展咨询等。学习中心可以通过语言工作室等形式将学习者组织起来,使其相互交谈、讨论、交流信息等。总之,学生可以通过SAC开展和巩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最大可能地接触英语。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学习,更多的是校园以外的学习,学习是一项终身任务。因此,校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有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在常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学习自主性,我们才能完成终身教育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8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必要性 培养措施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应,作为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学者Little这样给自主学习下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批评反思和自我决策的能力,这种独立能力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上,或表现在将所学东西迁移到更广阔领域的方式上(Little 1991)。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任,自己参与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同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既实现自己的目标,又有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自主学习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改变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短则六年,长则十二年甚至更久,但是大多数人还在为学得“哑巴英语”而苦恼。传统教学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材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英语学习的需要,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试验室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如下图所示),教师说学生听的最常见的“听讲”方式,学习效果弱,24小时后留下的只剩5%。除此之外,学习效果低于30%的是“阅读、视听、演示”,多为被动学习方式,而学习效果在50%及以上的则是“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的主动学习方式。所以,摒弃完全依赖教师和教材的被动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他们将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参与国际竞争、迎接挑战做好准备。虽然英语教学不可能涵盖一切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自主学习有利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内获得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建构更科学的知识结构,为顺利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一经形成,通过触类旁通,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有雄厚的知识、能力积累,敢于参与国际竞争。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学生为通过考试被迫学习的观念,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本质,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比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穿插英语单词如何有效掌握、文化现象如何探究等问题。通过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慢慢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一旦学生意识到独立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就会愿意自觉付出努力,不用家长老师逼迫,不会只为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学英语,积极参与到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进度的规划和学习进步评价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目的、内容、活动和要求,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强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安排实践机会,创设行动知识。Barnes于1976年提出“行动知识”一说。Barnes指出,知识不应该只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获取,相比传统意义上一贯以抽象、非语境化的形式呈现和保留的知识,这种行动知识与他们的世界观和经历密切联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除了英语相关基本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教师还要创造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机会――布置学生学习任务或设置不同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源,自主挖掘,找答案,找可行方案。在学生自行准备相关材料之后,创造实际演示的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彼此分享中取长补短,既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又拓宽视野。其间,围绕学生参与这一中心,教师作为协调者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引导,保证课堂课后活动不偏离预期的设计目标。

(三)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英语自主学习不等于“彻底放养”,完全让学生孤军奋战,教师有必要和学生共同努力。Benson(2001)指出,教学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一种交际行为。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外,还要具备与学生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尽管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比学生丰富,但在当今社会,他们早已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唯一源泉,指导学生如何学才是第一要旨。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风格。每种学习风格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以好坏衡量,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保持自己原有风格的优点,并通过借鉴他人学习风格的长处,有意识地克服其中缺点,使学习风格更适合自己,更能够满足学习需要。

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还必须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比如,自我评价,组织和转换信息,设置目标和制订计划,寻求信息,记录和监控,创造环境,根据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奖惩,复述和记忆,等等。这些策略的掌握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Zimmerman 1986)。

2.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学习需要,根据各人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短期的,小到词汇的每日累计、听力或者阅读训练的天天进行式等;长期的,可以囊括到四六级考试的高分通过、外国文化及中国文化等的广泛涉猎。

3.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量摆脱对老师或同学的依赖,尝试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活动。但这种独立性不是绝对的,就在校生来说,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全由自己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因此不是完全的自学,有其依赖性的一面(庞维国,2001)。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齐心协力地进行讨论、组织演讲、分享学习经验等教学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学生如果随时获得老师的帮助,并懂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地努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就会容易实现。

四、结语

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听课记笔记、预习复习,大学英语教学不再置学生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多途径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从而既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技能,又有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真正具备今后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创新型人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Barnes,D.From communication to curriculum[M].London:Penguin,1976.

[2]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arlow,England: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38.

[3]B.J.Zimmerman & Martinez-Pons,M.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igies.Americ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23(4).

[4]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第9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

大专体育体育教育学生能力当今,许多有着过硬专业技能的大专生在毕业后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甚至有一些大专生根本就无法找到毕业后属于自己工作和生活,这其实都是由于这些大专生在身心方面没有受到较好的教育与指导,因此导致其缺失很多看似不重要、实则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与身心素质。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大专体育教学方面来分析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大专学生的综合能力构成 

1.良好的身心素质。任何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都无异于培育出一批批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社会精英,而任何学生求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在于自己能成为一个拥有健康身体以及强大心理素质的人才。也正是因为如此,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良好的身体条件以及心理条件成为大专学生的综合能力构成之一。 

2.过硬的专业技能修养。大专与大学最显著的教学差别在于,大专更注重学生们专业技能的修养,更注重学生在学校毕业后的就业出路。而学生在大专中学习的现实目的之一也就是在完成学业之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大专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专业技术的精修,也因此,专业技能是大专生综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强大的组织和应变能力。不管是大学生或是大专生,都是当今社会发展力的强大支持,他们的强大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进步速度。而这里的“强大”不仅指的是专业技能上的程度,同时也有关于学生们处事方式上的灵活程度。这就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组织能力,而是居于实际操作中的人才所需具备的应变能力。 

4.优秀的社交才能。踏入社会中的学生势必要以各种方式和各种社会角色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最终事情或业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依赖于这种交流是否顺利。因此优秀的社交才能也是目前大专生们所要具备的技能之一。 

二、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多数大专学校以及在校大专生都只在意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培养,却忽视了与专业技术同等重要的其他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可以通过体育教育对其进行培养的。 

1.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大专体育课程的主流运动项目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健康身心的形成与发展。比如说跑步,它要求运动者能够长时间、习惯性地充分活动全身以及协调全身,从而达到体能上的提升;不仅如此,在跑步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要的不是人体本身的身体素质,而是人的精神意志。在运动量逐步变大的时候,运动者很容易因为肌肉和内脏的贫乏而想要放弃,而此时,如果运动者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下坚持了下来,那么其不仅打破了自身体能的一个极限,同时从侧面也提高了其自身的精神意志。一旦经过长时间练习,并将此形成为习惯,该学生之后再做任何其它有难度的事情时,都会变得不轻言放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们在进入社会后,就与社会连成了一个整体,尤其是与自己的所在单位和同事。在当今,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需要分工协作的,这就不仅对员工的专业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着很大要求。在大专体育教学的项目中,也有很多是能够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项目。比方说篮球,它不仅要求队员有充分的篮球运动技能,同时还要求队员与队员之间能够懂得各种方式的沟通与交流,以此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 

3.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以及社会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通常都是无法依靠常规的逻辑思维或办事方式解决的,这就要求当事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常人所没有的灵活变通的能力,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对其进行变通,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效果。 

结语: 

大专体育教学虽然从未受到过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很多时候体育教学都只是一个形式。但是,国家教育部门从来没有放弃对大专体育教学进行支持,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或场地,资金的投入都在逐步变大,近些年来学生们在综合能力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缺失正逐渐被弥补,大专体育教学也随之慢慢地开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艳梅.浅谈大专体育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4,12(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