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管理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在电力市场中,各个电力公司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规避风险的对策,其在市场竞争中终会被淘汰,因此说对电力公司来说,营销安全风险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建立营销管理体系更重要。营销管理体系包含很多内容,从管理机构的建立到流程优化,都需要相关人员认真的完成,以此保证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

一、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

电力公司营销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营销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电力公司进行电力产品营销时,首先要明确其存在的风险,之后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价,按照评价标准来决定选择哪种适合的营销策略,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营销效益。其安全评价体系如下:

1市场风险评价。市场风险是电力公司营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问题,因为随着电力市场环境的改变,电力公司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某些政策发生了变化,或者电力公司在面临市场需求时没有对此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所以出现了供不应求或者供大于求的现象。市场环境中,电力公司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消费群、市场信息以及国家的与之相关的政策变化,尤其是贷款政策的变化等,这些因素是电力公司需要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价的关键点,只有掌握关键点,才能保证市场安全风险评价准确,为公司领导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2经营操作风险评价。任何形式的经营操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有些安全风险能够为公司带来发展的契机,但是有些风险则会使电力公司陷入困境,这是对经营操作风险进行安全评价的主要原因,如果经营操作风险已经超过了电力公司自身的经营的承受力,则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其中有些经营操作风险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突出,比如用户信息安全隐患、用电检查等问题,这些操作带来的风险具有累积效应,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会使电力公司陷入绝境,因此需要对此进行预先评价。

3电费安全风险评价。电能是电力公司主要的电力产品,也是主要经济收入,但是在电费管理期间,因为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规范进行管理,比如抄核收电表等,进而产生了电费管理风险,除此之外,某些电力公司并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电费政策,所以用电用户与公司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电费纠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公司的形象,因此在电力公司领导制定决策时,要尽可能避免这些风险,但是也需要将这些风险考虑进去,并且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

4供电服务风险评价。电力公司的营销就是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良的服务,但是我国的一部分电力公司却没有服务的意识,这是产生供电服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相应的意识,所以其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因此出现了很多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客户投诉等。

二、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体系研究

正是因为电力公司存在上述各种风险,导致其营销效果并不佳,为了能够在营销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则需要建立营销管理体系,针对风险类型进行营销管理,将风险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建立并且完善营销安全管理机制。任何一个公司企业的营销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将各个管理细节部门明确规定,从风险管理条款制定到风险管理具体的执行,都需要在管理机制体现出来。安全管理机制的制定需要结合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去制定。要想制定的条款能够非常明确的落实下去,则需要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并且给予其一定的权利,提高其执行力。

2优化管理流程。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管理不仅需要质量,更需要效率,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的风险,需要具有快速有效的解决能力,否则风险就会变为现实,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就是优化管理流程,一些不必要的流程要省略掉,既要明确责任,有要保证责任效率,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全角度对其进行管理。从纵向上方法进行优化,指的是整合垂直工作,对营销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进行安排,对那些不必要的监督和控制环节进行减少,提高工作效率;横向上指的是整合水平工作,促使各个责任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自己工作范畴内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控制,集中分散的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沟通。

3供电营销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标准保障。要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对于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构建相关的制度标准,在构建的时候,需要遵循这些原则,首先是完整性原则,指的是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实现覆盖,保证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将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是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要充分结合目前的管理体系以及公司具体情况,来优化和改善现有制度,对相关原则进行优化和细化,更加合理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尤其是在电力市场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电力营销的角度来说,我国电力公司面临的最要风险就是供电服务风险,而产生这种风险的主要是因为电力公司没有服务的意识,以此经常出现服务纠纷,这对电力公司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因此在营销管理时,要尽量的规避这些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轶敏.工业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J]. 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2) .

第2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40-03

一、引言

电力行业投资大、设施分散、资金密集,是国家的基础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供电公司特别是市级供电公司存在货币资金量大,贪污、舞弊、挪用风险高等现象,因此保证资金安全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市级供电公司货币资金业务特点如下:

(一)货币资金总量大,流量规律稳定

在货币资金收入方面电费收入资金量大,货币资金支出方面,主要是供电公司为建设电力基础设施,比如变电站、线路等采购大量的物资设备,以及支付给各发电厂的购电费。但同时货币资金的流量规律又相对稳定。对于市级供电公司而言,一般表现为每月上中旬资金相对紧张,资金规模较小,中下旬进入资金高峰时段。月末汇集到省电力公司,资金规模最小。资金总量大,流量运行规律稳定,为省电力公司实现资金集团化集中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潜力。

(二)主要利用电子支付平台进行结算,很少涉及现金业务

由于电力客户分散在市各个地区,比较分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支付便捷,供电公司形成了以统一采用财务管控电子支付平台进行支付为主的I务结算方式。涉及现金业务少,传统的柜面收费、客户汇款、走收电费等资金收取方式逐步被取代,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电子支付是由公司出纳人员支付指令到电子支付平台,电子支付平台判断收付款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后进行支付,提高了支付效率。

(三)商业汇票月末集中量大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供电公司月末,电费收取高峰时期,商业汇票集中量大。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涵

2013年5月,COSO委员会了修订后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是企业旨在实现效益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目标而建立的安排。由此,“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企业旨在实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而在全公司建立的控制和安排。”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

1.应该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企业要利用完善的内控制度,防范化解资金风险,确保库存现金安全,避免贪污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2.确保货币资金的完整性。企业要保证单位收到的资金全部入账无遗漏,财务报告中的货币资金及货币资金量报表等信息的完整。

3.确保货币资金合法性。货币资金业务应手续齐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4.提高货币资金的收益。企业要做好资金预算,盘活货币资金,提高资金运作能力,提高货币资金的收益。

(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比如:货币资金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过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现金总账不得由出纳人员登记,必须由其他会计人员登记;

2.授权审批控制。企业建立完善的货币的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在权限范围内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严格按照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的程序进行。

3.会计系统控制。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4.预算控制。企业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资金预算是以“收支平衡,满足经营发展需要”为原则,通过对现金投资、使用的预算管理,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市级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未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公司的资金收支平衡,从而更好的发挥企业各种资源的效用。市级供电公司领导对预算管理控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认识不足,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实际资金预算执行中,财务实际完成情况与财务预算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每年年初编制完预算后,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进,也没有根据公司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预算;另一方面,资金预算的压力没有真正传递到基层的成本控制中心,往往存在预算超支现象,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市级供电公司基层营业厅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对一些违规操作没有进行严肃处理。一方面市级供电公司现金截留过夜现象普遍;另一方面业务费现金解款脱离系统管控。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资金的控制与流向存在一定风险。经了解,主要是公司为完成解款及时率指标,当天未解款的现金先系统解款,第二天或第三天才进行银行解款。

(三)电子支付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市级供电公司严格限制现金的使用,大部分货币资金业务都是通过网银进行的,网银key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保管,被盗用风险较大,不利于货币资金支付安全。另外,电子支付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出纳指令录入网银系统后,传送至复核岗,复核岗往往批量检查,致使存在信息错误或者重复指令没有被检查出来就传送至签认岗,签认岗往往一键签认完成支付,这样就使得存在错误信息的电子指令经过多级复核后仍然没有被检查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员工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网银管理风险意识。供电公司缺少关于网银管理风险意识的相关培训,使得员工不能充分认识到电子支付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商业汇票管理能力不足

市级供电公司商业汇票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而且大多都是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月末用电单位将票据交付供电公司,财务人员对票据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因缺乏设备和专业知识,而不能对汇票的真伪性和合规性进行检验。此外,由于月末财务工作较为繁忙,对于用电单位交过来的商业汇票,财务人员往往来不及当天将票据存入银行保险柜,导致金额巨大的商业汇票长时间留存在供电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编制岗位有限,财务人才储备不足

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主体,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内控知识的高低尤为重要。但由于市供电公司编制岗位有限,存在支票、印鉴全部由出纳一人进行保管等现象,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政策。此外,个别现金管理岗位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岗位变更不及时。公司财务人才储备不足,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学力能力不高的现象。甚至有些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与现代化企业管理极为不匹配,这些现象给供电公司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市级供电公司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以预算管理为平台,制定严格的内控体系

供电公司要搭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组织框架,完善预算监管体系。对于公司的所有支出包括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制定严格的内控体系,对不落实资金来源、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无效项目支出等行为都应落实责任并考核。以资金管理为切入点,结合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开展资金管理制度的效能检查,发现资金管理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肃处理违规操作

市级供电公司基层营业厅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加强收款管理,规定当天某一时间点前收取的资金必须全额解交银行,当天超过时间点后收取的资金必须盘点封包放入专用保险柜中保管,并于次日(节假日顺延)解交银行执行。同时严禁脱离系统管控,银行解款后才系统解款。对一些违规操作的人员,领导加强思想教育,并视情节严重给予相应的处分。

(三)强调全员控制,严格履行职责义务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过程是一个全员控制的过程,市级供电公司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全员的责任意识。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是财务部门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把资金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窗口”工程营造,在领导的支持下、各部门配合下,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把抓好资金管理工作也列入单位领导的责任范畴,把按资金管理工作要求办事作为各部门人员的责任,并纳入奖惩考核,使搞好资金管理工作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四)委托银行进项票据托管

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外包给银行,委托银行审核、管理承兑汇票实物,完成从集中――验真――入池――托收等一系列过程。各市级供电公司只需将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就近交付当地开户银行,通过汇票管理软件系统,汇票的信息流在供电公司、公司财务、上级单位财务与银行之间传递,有效发挥银行在全国联网的网络优势,对承兑汇票真伪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利用银行票据在传递上的运输优势,减少承兑汇票在途存在的隐性安全风险,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五)严格执行货币资金内控要求,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按照《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的要求,供电公司应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允许担任会计职务,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岗位变更。财务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化对电力企业行业特点的认识,加强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此外,供电公司因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电力企业的改革等,加大培训力度,分层次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才的储备力度。

[参 考 文 献]

[1]许爱田.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2011(6):5

[2]黄茹.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66-67

[3]孔祥银.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6(17):106-108

第3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管理

一、厦门同安电力管理体制现状

2005年10月1日起同安电力公司无偿上划由福建省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成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建立“一部两分局”的组织架构(即为公司本部、同安分局、翔安分局,一个分局对应一个行政区域),担负着同安区和翔安区的供电任务,供电区域面积为1009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约57万,辖新民、马巷、新店等10个镇,大同、祥平、大嶝等3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竹坝、凤南、大帽山等6个农林场,共有111个行政村、123个社区居委会。

2009年12月取消同安电力公司县级农电企业管理模式,并入厦门电业局实施一体化管理,取消公司本部,成立同安供电分局、翔安供电分局。

二、厦门同安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改革的做法

1、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原则。根据省公司《关于同安电力公司管理模式有关问题的批复》(闽电人资[2009]676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劳动用工规范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闽电人资[2009]1083号)要求,制定了《厦门市同安电力公司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按照职工身份保持不变,合同有效期内的劳动合同关系保持不变,工资薪酬发放渠道不变,职工岗级原则上保持不变,今后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的办法,同安电力公司本部各管理部室职能全部归入厦门电业局机关相应职能管理部门,撤销同安电力公司本部机构及县级农电企业管理模式,各专业管理纳入厦门电业局一体化管理。

2、一体化管理后业务分流。原同安电力公司的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如输变电运行和检修、档案、综合计划、投资计划、信息管理、营销市场和服务管理等均由厦门电业局对口管理部门负责接收、指导;多经公司管理工作由厦门电业局多经管理中心负责;同时撤销同安公司机关党支部、同安电力公司工会,同安、翔安供电分局按照民主程序各自成立分工会,对应局工会开展工作。

3、一体化管理后人员分流。同安电力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后继续保留同安电力公司法人资格,公司本部的原有领导人员由厦门电业局另行安排工作,在厦门电业局增设财务人员独立从事同安电力公司财务业务。其中部分人员因考虑年龄、专业范围等因素分流到多经公司工作。其余人员按照尽可能成建制调动、分流后岗位与原岗位业务相近的原则,并适度考虑同安、翔安两个供电分局今后所承担的工作量差异,分别分流到同安供电分局、翔安供电分局工作。

(二)厦门同安电力体制改革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安全问题。电力行业是基础性、公益性行业,电网安全运行是首要任务,不能因体制的变化而出现问题,电力改革首先要保证电力安全。近期来,随着厦门城市建设的步伐的加快,同安、翔安电网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要超前介入,做好同安、翔安电网规划,重点从农村电网建设转移到县城电网、开发区电网配套项目和输变电主网架的建设上,争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将同安、翔安电网建设成布局合理、运行灵活、设备安全可靠的坚实网架,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优质能源。

2、职工思想工作问题。同安电力体制改革带来各种因素和管理关系的深刻变化和调整,员工心态难免发生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职工思想的波动和混乱,造成工作的脱节和断档。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原同安电力系统熟悉市场经济、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人才不足,在原有体制下的惯性思维下,工作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和习惯性违章现象,职工队伍安全防范意识低,特别是农村供电所安全意识不高,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因此,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实质性进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刻不容缓,这都是进行体制改革后一段时间内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4、市场服务意识问题。由于垄断企业的原因,造成电子部门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推进。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等大量用电大户迁往厦门同安、翔安,用电客户要求越来越高,体制改革后,在供电服务流程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电力服务科技含量不高,科学有效的现代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5、经营压力问题。同安电力体制改革后,同安、翔安两区的电力经营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带来了一些经营压力:第一,部分电力设施急需增容改造。同安、翔安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于2003年初完成后,极大刺激同安、翔安两区农村用电消费,农村居民用电年增长幅度达30%。加上同安、翔安工业园区工业的陆续进驻,用电突增,设备超载运行,部分电力设施急需增容改造。第二,同安、翔安两区农村已架设好的低压线路,配电变压器等电力设施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部门虽有查处,但防范和警戒效果不佳,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的经营风险突出,经营压力大。第三,在同安、翔安的新农村建设中,杆线迁移的资金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原来的电力线路走廊与新建村路发生矛盾,部分水泥杆、拉线出现在新建(扩建)村路中央,严重影响村居景观,也成为农村严重的安全隐患。第四,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同时,面临的监管、监督也越来越严格,对同安电力依法治企业,规范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厦门同安电力体制进一步改革思路

随着中央明确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厦门市提出了要构建大厦门格局,厦门要争当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示范城市,同安电力体制改革更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同安电力全面融入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一)确保职工队伍安全稳定

同安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应保持原同安电力公司职工薪酬福利水平不下降,并逐步向厦门电业局职工的薪酬福利水平靠拢,争取在3-5年内将同安电力公司职工的薪酬收入水平与厦门电业局职工的薪酬收入水平持平。整合多经企业,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职工股权、统一市场价格、统筹多经公司业务,同步开展主多分开;参照福建省内已改制公司的改革办法,出台适应原同安电力公司的分流富余人员的鼓励措施。通过多种措施保证同安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促进发展,改善服务

同安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改善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用电需求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创建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和制度体系,建立起以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与顾客便利沟通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第一,树立现代服务理念,营造高度开放的售电市场模式,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做”不同用电容量、不同电压等级的优质供电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第二,强化需求侧管理手段,跟踪分析客户、居民用电心理,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开展电力销售的网上电子商务,以合理的成本、优质的电能、高品质的服务树立电力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公众形象。第三,不断完善服务评价体系,提升服务品质,积极倡导“规划为基建,基建为生产,生产为营销,营销为客户”的服务理念,开发应用服务品质在线评价平台,完善营业窗口星级管理,评选服务明星,培养和塑造一批先进典型。第四,创新服务手段,建设24小时自助营业厅。第五,深化业扩分层管理,借鉴“售楼式”模式,开展一口式对外服务,提升业扩流程一次通过率。第六,建立常态故障抢修联动机制,完善抢修梯队,开展故障抢修梯队,开展故障抢修工时定额管理。以厦门95598呼叫中心为平台,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

(三)加大电网建设力度

随着同安、翔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翔安区翔安大道、翔安隧道、水刘线等与其他区、市互通和区内主干道路的建成通车,同安BRT的建设更是增添了有利条件,同安、翔安应做好电网规划的滚动修编,并纳入厦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控制规划,积极融入厦门电业局的智能配网试点工作,提高同安、翔安电网抗灾能力,早日建成结构合理、切换灵活、坚强可靠的电网。通过实施参与厦门电业局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实现同安、翔安电网调度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促进同安、翔安生产运行的升级换代,使同安、翔安电网日趋安全可靠。

(四)加强电力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公司内外的人才资源,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与同安、翔安电力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此要及时通过编制岗位设置及完善岗位任职条件,对同安、翔安电力系统的岗位需求、人才现状、结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结构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同安、翔安电力系统未来的“人才结构模型”。

四、结论

同安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制度创新,从而满足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实现厦门电力建设可持续发展。

同安电力公司体制改革之后,由厦门电业局全面负责对同安电力公司的人、财、物全面直接管理,承担资产保值增值、安全供电、行风建设等责任,人员可实现双向流动,薪酬福利水平逐步靠拢,但考虑到同安电力公司目前的电网、设备、人员水平,对同安电力公司的全面管理应有3-5年的过渡期。

同安、翔安区在行政上已是厦门市的二个区,在厦门实行“大厦门”发展战略之后,其社会经济发展现已彻底融入厦门城市的发展全局,在区域布局、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已难以脱离厦门的总体布局。同安电力公司体制变革之后,同安、翔安两区政府必然要求电力部门与其他行政区实行同政策、同标准、同管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城乡用电管理差别,促进同安区、翔安区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电力部门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真正做到“双满意”,从而取得规模经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厦门市农电领导小组.厦门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汇报[Z].2003.

2、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局.县供电企业股份制改革材料汇编[Z].2003.

3、厦门市物价局关于同安电力公司经营情况的年度审查报告[R].2005.

4、厦门电业局.2005-2010厦门电业局五年综合滚动规划[Z].2005.

第4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设备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电网安全运行

1入网设备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电力设备设施生产厂商所需原材料一路攀升、人工费用逐年提高、管理成本节节攀升。国家电网公司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率达到100%,供应商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集中招标中拿到订单,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如采取降低原材料购置成本、减员增效、缩短管理链条等手段。上述原因导致入网物资设备质量明显下降,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2主要做法

2.1组织体系建设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战略,推进物资质量管理不断深化,东营公司成立了质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战略,提出东营公司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管理目标,指导、协调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质量监督工作落实情况,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2队伍建设

东营公司在组织体系建设的同时,重视人员队伍的培养,对质量监督相关单位和部门员工的设备监造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业务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执业证书,作为东营公司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实施的后备力量,实现兼职监理工程师持证上岗,合理利用东营公司兼职监理师和社会技术资源,共同实施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每年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培训,宣传国家电网公司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不断学习创新,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时俱进。

2.3常态化机制建设

物资质量监督人员按时参加东营公司的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公司每月召开的质量监督与供应商关系管理月度例会,建立与生产、基建、营销、物资等部门和单位的横向沟通机制,以及与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上下联动的纵向机制,深化设备材料质量监督主体责任的落实。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基建、生产、营销、物资等各环节的力量并使得信息高度综合和集中,使得每次抽检的结果分析都能全面和客观,每次问题处理都彻底、及时,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4考核机制建设

结合山东省电力公司物资质量监督管理有关规定,根据《山东省电力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及东营公司有关制度,制定了《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物资质量监督管理考核办法》。物资管理部门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月度例会,对各单位月质量监督工作完成情况予以通报,并按照指标得分进行排名,考核机制的形成有效地提高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壮大质量监督人员队伍,改变原来参与性不强、工作质量不高的弊端,为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2.5监造工作管理

保证主设备质量,公司监造工作由物资部门统一管理,监造范围除严格按照公司要求的范围实施外,扩展了110kV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四类产品,均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中标的监理公司进行监造。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其他设备类产品,由物资部门组织项目单位结合厂内出厂试验进行关键点见证。保证监造质量,杜绝监造不力,缺岗,漏监等情况,对驻厂监造组进行“飞检”,并根据“飞检”结果对监造组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涉及内部管理、监造人员配置、档案文件管理、监造过程管理、监造文件编写以及信息沟通管理等多个方面,根据年度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参考,保证主设备的驻厂监造工作实效打下基础。

2.6抽检工作管理

结合东营公司实际情况,按照电压等级及项目需求单位对抽检实施单位进行划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项目,公司组织质量检测中心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检,110kV及以下工程项目由各项目需求单位组织抽检。充分利用公司资源,避免到货高峰时任务扎堆,人员不足的情况,充分调动各项目需求单位的积极性,保证抽检工作的实际效果。

2.7安装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

物资安装调试阶段,质量监督人员对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如下:(1)监督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及检测工作。(2)对设备安装中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3)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进行旁站监理,监督设备安装的工艺过程和关键工序的施工。

2.8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已交工验收后,按正式生产条件和规定的期限运行,通过运行数据记录与设计要求对比,检查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设备连续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实施效果

3.1提高入网设备物资质量

通过不断探索发现部分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例如,在配电变压器的抽测中,发现诸如空、负载损耗超标、漏油、防腐涂层偷工减料等多种质量问题,有些问题情况较为严重。对线缆类装置性材料的抽检中发现问题较多,主要为导线节径比、线密度、直流电阻不符合要求等。针对发现的问题都做了妥善处理,通过对供应商不同程度的处罚,提高了供应商的质量意识,保证了入网产品的质量。

3.2“四位一体”有效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深入开展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来,一直将质量监督工作与招标工作及供应商关系管理相结合,改变了原来各部门衔接不够紧密的多头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质量监督与合同、招标及供应商关系管理“四位一体”的有效联动机制。

3.3产品质量监督链条形成

抽样检测结果作为供应商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计入考核,供应商现场实地认证结果作为招标部门评标的重要参考,这一联动机制形成了以检测为手段,以数据为支撑,以提升中标供应商水平为目的的环环相扣的产品质量监督链条。

第5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先进单位”、中国仓储协会“仓储服务质量达标企业”、西部联合物流协会“西部物流百强企业”、四川省“物流企业50强暨优秀服务企业”,获得国内业务最高等级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的“综合型AAAA级物流企业”荣誉称号,一直保持四川省物流协会“副会长”会员单位、四川省“建筑工程材料及仓储物流服务最大规模三强、最佳效益二强”和四川省“守合同、重信誉企业”资格。今年4月,公司又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生产经营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3年来,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齐心协力,强基固本,锐意开拓,在生产经营、综合管理等领域卓有成效。

公司坚持以“保障供应、控制成本”为主线,着力提升物资供应、项目策划、现场配送3大能力,不断巩固内部供应主渠道地位。3年来参建并组织采购供应的项目共计32个,集中招标采购供应195.6亿元。同时,配合中铁二局股份公司物资设备部、项目经理部组织参与项目物资集中招标采购,近3年参建项目招标采购金额162.76亿元,节约采购成本6.13亿元。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稳市场,该公司加强与大公司、大集团合作,为铁路、水电站、市政工程、大型房建等项目提供钢材、水泥、型材、粉煤灰、沥青等产品。通过物资投标、竞争性合同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近3年完成新签合同额46.81亿元。2011年至2013年市场销售总额为81.17亿元,实现毛利2.02亿元。在中标及新签合同方面,分别完成公司年度考核指标的228.73%、147.02%和165.17%。

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在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东莞、百色、青白江等地拥有7个物流基地,占地约603亩,仓库面积4.5万平方米,彩钢棚面积5.4万平方米,料场面积5.5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共7条,总计长度5856米,外租仓库面积1.5万平方米,自有运输车辆12台,各型专业装卸设备52台(套),具有年储运各种物资300万吨的能力。

在基地建设方面,公司坚持“着眼长远、升级换代”的理念,3年来先后整合成都青白江、南宁沙井等物流基地,投入整合资金8531.45万元,实现了行业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同时,公司积极应对贵阳、南宁基地的市政拆迁,并投资3489万元进行基地重建,新建库房28321平方米,新增办公用房5000平方米,推进了基地升级换代。

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在国际业务的开展方面也进展顺利。2012年,公司参与埃塞俄比亚铁路和城市轻轨建设,实现了走出国门的愿望。2012年至2013年累计采购海外物资8.11亿元,供应海外物资金额7.7亿元,涉及品种1200余项,发运集装箱482个,散货11.8万方/吨。

为了严控税务和合同风险,增强责任和效率意识,不断推进国际业务标准化建设,公司了《埃塞项目国内物资采购发运工作管理办法》。

同时,公司对青年员工在业务、关务、仓储及后勤等环节进行轮岗培养,引导员工参与到项目策划、调查、实施等工作中,使员工熟练掌握了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物资的组织供应工作,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此外,公司制定了《物流管理标准化手册》和《物流经营考核管理办法》,并开展了“我为物流献一策”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研讨物流发展方向,使得公司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综合管理 树立制度强企理念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多年来,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持续规范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2011年,公司“管理年”系列活动起步,活动紧紧围绕“履责、安全、效益、廉政”4大责任,推动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

从2011年至2014年,“管理年”系列活动的主题分别是“整章建制年”、“管理充实提升年”、“管理冲刺年”、“管理精细年”,分别出台了《规章制度汇编》、《分公司管理标准化手册》、《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物流管理标准化手册》4本管理手册,效果显著。同时取得了中铁二局2012年度多元类子公司综合考核第1名的好成绩。

为了顺应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的需要,公司职能部门设8部1室1中心,以及党、纪、工、团组织。此外,依据参建施工项目物资供应管理的需要,设直管项目部和分公司所属项目部或材料厂。

公司持续进行“四好班子”建设、中层干部述职考核、员工年度考核等,从严管理干部,先后出台了《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分公司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6项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近3年提拔、聘任中层干部15人次,后备干部培养科学性和针对性逐渐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活力持续增强。集体和个人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表彰超过80(人)次。同时,出台了《本部员工薪酬管理实施办法》、《绩效工资管理实施办法》等11项基本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绩效的激励、约束作用,在岗员工年收入逐年提高。通过灵活的用工方式,以及加强对员工的监督,有效保障了公司的和谐稳定及信誉形象。

同时,为有效实行安全生产管理,公司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生产总监,成立安质环保部,组建安全稽查队,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通过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提高员工消防意识和技能;通过开展“百日安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安全警示日活动周”等专项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3年来,公司全面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秩序,下大力气抓好安全责任制落实,为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6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专业协同 物资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管理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16-02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物力集约化工作的深入推进,物资采购集约度进一步提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网物资利润较高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物资采购价格日趋合理。但由于部分供应商充分的价格竞争,物资质量隐患也随之暴露出来,部分供应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不时发生。电网物资技术含量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影响面巨大,不仅会造成电网企业自身的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产生一系列的事故、带来一系列的灾害,甚至成为社会灾难。因此,促进供应商提供合格优质的产品既是维护企业自身乃至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1 实施背景及分析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运用SWOT理论对公司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

Strengths: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物资质量监督工作,拥有丰富的各专业技术能力及人才储备,管理抓手可靠。

Weakness:物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专业协同能力欠缺,工作职责不明确,管理关系不顺,各专业部门参与度不高;内部检测能力和人员经验不足,部分检测项目无检测能力,检测方式单一等。

Opportunities:政府对质量监督关注度和社会监督氛围进一步加强;供应商优胜劣汰,部分生产能力差、质量差的供应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供应商自身质量意识得到强化。

Threats:供应商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供应商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履约,低价中标现象时有发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给电网物资带来质量隐患。

2 影响物资质量的因素

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产品的性能达不到质量标准,从而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并给用户造成经济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可能性的损害,这就是物资采购质量风险。这风险源于供应商,但也可能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由于受利益的驱动,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不少的假冒伪劣商品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提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如果电力企业本身不加强采购物资质量管理与控制,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验收。那么假冒伪劣商品很可能会蒙混过关,造成质量风险。

3 物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物资管理是电力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建设前的重要而复杂的准备工作,物资消耗费在项目建设成本中占60%~70%的比例,因此,搞好物资管理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和增产节约,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物资管理的好坏更离不开对其的质量控制,科学而合理的组织好物资供应工作,是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加强物资质量控制,是改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管理是对物资流通过程中各要素及其运动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用最少劳动损耗及资金占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每个项目建设的物资管理都有自己的特定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项目建设中的物资品种多。物资规格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或升级换代产品面临着千变万化,这就使得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变得复杂和困难,而物资管理正是针对提高物资的供、管、用三方面的工作,保障供应、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物资管理有利于工程的开源节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造价成本高的问题。

4 安徽公司质量监督管理主要做法

4.1 大力推动“六个协同”建设

(1)组织协同-组建跨专业质量监督协同网络。省电力公司层面发文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安质、运检、建设、营销、物资等部门共同组建跨专业协同网络。同时要求市、县供电公司明确质量监督专(兼)职人员,成立质量监督工作小组,负责该单位质量监督的具体执行。

(2)机制协同-建立多渠道质量信息沟通机制。省电力公司物资部每月组织召开物资质量监督视频会议,通报月度质量信息。同时物资部门定期参加其他专业部门的月度、周例会,定期收集在合同履约、到货验收、安装调试和设备运行等环节质量信息。物资部门建立物资质量信息库,实现物资与专业部门信息共享。

(3)制度协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省电力公司物资部组织各专业部门编写物资质量监督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监造抽检工作标准,用于指导质量监督过程管理。重点细化取样、封样、送样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实行取样、送样、检测人员三分离,所有样品实行盲检。

(4)人力协同-多部门优化质量监督专家库。省电力公司人资部门发文组建物资质量监督专家库,以运检部技术监督专家库为基础,分专业进行优化和组合。明确物资质量监督技术专家参加设备监造、关键点见证、质量抽检工作职责,为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5)业务协同-联合专业部门具体实施监造抽检。有效落实业主单位质量监督主体责任,由物资部门牵头,联合专业部门,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和物资质量监督专家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驻厂监造和质量抽检工作,不断深化物资质量监督过程管理。

(6)监督协同-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物资部门进一步加强与监察部门的协同合作,主动邀请各级监察人员全过程参与监造飞检、抽检封样取样、厂内抽检、问题处理、整改验收工作,推行不同单位之间交叉监督,防范专业人员廉政风险,确保质量监督工作公平、公正开展。

4.2 全力构建质量技术监督体系

(1)加强省市两级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重点加强对省市两级质量检测中心的人员、设备的投入,积极争取资金用于购置检测设备仪器,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切合实际引导推行分层分级分区域差异化配置检测设备,集中优势技术力量有重点的提高检测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检测能力。

(2)推行分层分级分区域检测模式。组织实施分层分级分区域物资检测,根据检测能力实际情况,明确各级单位各类物资具体检测项目,按照皖南、皖中、皖北三个区域分别有重点实施,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实施差异化检测,避免对同一批次、同一供应商、同一物资的重复检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丰富多样的质量监督形式。根据物资复杂程度和其在电网中的重要程度,合理运用送样检测、厂内专项抽检、现场检测、专项“飞检”等形式。同时配置移动检测车,对于开关柜、箱变等不便于运输的较大设备,开展施工现场移动检测,减轻项目单位送检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建设跨专业质量监督辅助信息平台。积极开展管理创新,组织开发和应用基于ERP系统的质量监督过程辅助信息平台,实现各专门部门对管辖项目的物资驻厂监造、抽检工作进度实时可查,送检单位与检测单位质量结果信息在线共享,动态评估供应商质量水平。

4.3 质量问题协同处理与应用

(1)加强质量问题闭环协同处理。在质量信息共享基础上,各专业部门加强问题处置协作,落实各类质量问题闭环处理,共同督促供应商落实现场整改、换货、退货等处置措施,专业部门负责评价供应商整改质量。

(2)强化质量监督成果协同应用。全寿命周期内物资质量信息作为供应商绩效评价依据,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协同各专业部门对照供应商绩效评价标准对其扣减分值,评价结果全部应用到物资集中招标、评标工作中。

5 安徽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效果分析

5.1 检测能力提升

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购置检测设备仪器,两级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提升明显,检测类别由23种增加到33种。

5.2 检测效率提升

2014年度,通过分层分级的总体控制,抽样检测总量同比减少21.5%,重复检测量同比减少75.1%,有效减轻了各基层单位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5.3 物资质量提升

2014年度,监造抽检阶段发现问题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而在安装调试、运行阶段质量问题大幅度减少。大量的质量问题被前移消除在入网投运前,有效降低了物资“带病运行”和投运后发生质量事故的几率。

5.4 管理效益提升

2014年度,安徽公司质量监督管理成本投入较2013年增加10.2%,但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比降低了48.6%,管理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明显。

5.5 处罚力度提升

2014年度,安徽公司约谈产品质量问题供应商和处理不良行为供应商同比增加19.6%,处罚力度明显加大,有效震慑了部分不良行为供应商,促进了供应商对产品质量管控意识的提高。

5.6 对标指标提升

2014年度,安徽省电力公司物资质量管理完成率同业对标指标为100%,国网同业对标并列第1名。在国网公司物资质量监督检查中,得到国网检查组以及安徽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6 物资质量控制的意义

物资管理工作是电网建设和生产的重要支撑,物资集约化管理就是从国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统筹谋划,集约管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赖于质量精良、优质的电力物资,加强整个电网使用的物资质量控制工作,是搞好物资管理和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保障至关重要。物资供应质量的保障,无疑影响着整个电网安全持续的稳定,因此,这是新时期电力物资企业新的课题。

7 结语

2014年以来,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通过大力推动“六个协同”建设,全面开展物资部门与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协同,提升机制运作能力,推动“三个到位”(即检测设备配置到位、检测人员职责到位、检测要求落实到位),构建了机构高效、标准一致、信息贯通、反应迅速、统一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协同体系,公司的质量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显著,圆满的完成了公司质量监督“六个提升”及同业对标争先进位的管理目标。

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到电网企业以及供应商全体物资质量相关人员,贯穿资产全寿命各环节,覆盖电网物资全范围。展望未来,电网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必须运用了全方位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法,立足电网实际,深入分析电网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市场特征,总结电网资产管理实践,以不断适应电网企业新的发展要求,并最终形成与物资供应商和外部质量管理服务商的平等发展、共生共赢的全面质量管理局面,为建设现代公司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物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编.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M].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文理,谢武,孙超平.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谨代表集团公司,向为铁雄的发展辛勤付出的各位领导及员工表示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谢意,在这里,请允许我衷心地向大家一声“谢谢大家,你们辛苦

在付出辛勤和洒满汗水的道路上,我们脚踏实地地送走了,在充满希冀和满怀激情的道路上,我们又信心百倍地迎来了年。

年对于煤化公司而言是一个冲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更是公司收获颇多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公司领导层在集团总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始终坚持“创绿色公司,做全球公民”的经营理念,审时度势,统揽全局,抓机遇、求发展,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以力争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企业为目标,切实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下面我将从经营、供销、生产、安全、节能环保几个方面对公司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予以总结同时对年工作计划进行全面部署。

一、经营方面:规范制度、完善预算,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确保经营目标实现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11年我们将管理工作纳入首要位置,财务部认真领会管理效益年的含义,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确保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使财务工作提早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是制定完善了部门规章制度。财务部首先从制度上规范了员工,修改、补充、完善了原有的财务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分工到人,确保了每一项工作都由专人负责;二是完善预算体系。

年是公司管理年,预算工作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预算就没有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工作的始终,做到全年开支有预算,有计划,确保资金平衡,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三是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为了寻求好的成本核算办法,真实的反应成本,财务人员亲自深入车间各岗位,虚心学习,对每一个产品、每台设备、原材料品种质量及各种消耗都做到了了如指掌。财务部还亲自到各部门了解有关业务内容,分析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必要性,规范了审批、执行、报销程序,减少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杜绝浪费现象;四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资源。对闲置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为各单位共享,减少重复采购,做到备品配件有货不买,无货储购,急用急买,缓用缓买。

在财务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预算、成本核算工作。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比年减少亿元,降幅约%;销售成本亿元,较上年减少亿元,降幅约%;主营业务利润万元,较上年减少万元,降幅约%;毛利率%,较上年降低%,降幅%。上缴税金亿元,比上年减少。

二、供销方面:积极调整供应、销售机构,供销工作井然有序在国际钢铁市场经历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供应部准确掌握市场行情,紧紧围绕采购计划,积极调整采购机构,本着“价格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服务更优”的原则,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加与煤矿企业的沟通协商,不但扩大了与老客户合作的数量和种类,还增加了许多资源丰富、煤质优良、运输畅通的新客户,各种精煤的采购时机把握得当,工作进展顺利,不但较好的确保公司煤炭供应及时,而且降低了采购成本。

年以前,公司销售一直实行着本土战略,服务于本省的钢铁企业,因受金融危机与煤价高价位的双重影响,焦化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内外困境,为摆脱不利的销售处境,迅速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销售部全体业务人员在领导的带队下加大走访力度,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变化,充分发挥营销技巧,在稳定省内老客户、开拓省内新客户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和预付款模式,发展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新客户,尤其是焦炭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我公司焦炭价格一直高于同行业,为公司赢得市场、占得先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年6月份,随着公司组织构架的调整,供应部又增加了办公用品、辅助材料等物资采购工作。供应部全体员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强化采购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采购成本,为公司节省了开支。

(1)、“阳光采购策略”:公开透明的按采购制度程序办事,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监督。

(2)、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原则开展工作:继续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工作目标,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同时调整了部分工作程序,增加了采购复核环节,力求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

(3)、加强对购买物品价格信息的管理:每一次采购票据都进行了复印留底,保持了信息资料的完整,同时输入电脑保存,建立供应部信息台帐,以备随时查阅、对比。

(4)、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供应部特别注重对员工业务素质和责任感的培训,除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外,还注重在平时的每项具体工作和每个工作细节中不断的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反复强调采购人员的责任感,强调每个人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负责到底,保证了对材料有效的追踪。

物流公司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本年度的货运任务,保证了煤化公司的正常运转。

在供应部、销售部、物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全年供销任务。全年共计采购煤炭万吨;销售焦炭万吨,煤焦油万吨,粗苯万吨,硫酸铵吨;回收货款约亿元;物流公司完成万吨货物运输任务,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三、生产方面: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圆满完成生产任务针对焦化市场的严峻形势,生产部门始终坚持“保安全,提质量,抓技改,降成本,增效益”的原则,根据供销市场情况随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各个部门每天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下发整改通知及时调整工艺指标、工艺参数,保证产品产量、质量,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全年生产工艺系统运行平稳,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生产焦炭约万吨,焦油7万吨,粗苯约万吨,硫铵约万吨,煤气约亿立方米,发电量约万千瓦时,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生产任务。

设备与生产都是生产部门的基础,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人员、设备、管理”三个工作重点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有制度不执行等于零,有号召不响应等于一句空话。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由巡检办定期不定期去各部门、各车间进行检查、督促、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强设备巡检,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管理部每月26日-28日组织一次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设备大检查,巡检办根据整改时限,及时跟踪各单位整改情况,对查出问题逐项逐条核对落实,对未整改又无原因说明的,根据设备管理制度给予相应处罚,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安全运行。三是强化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保证备用设备达到备用状态:公司正常的检维修工作由五冶、梅隆公司承担,为随时掌握设备检维修信息,由各车间每周出具一次五冶、梅隆检修信息反馈和一周维修信息单,设备部会根据每周信息反馈情况每月对其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从而保证了维修质量,真正做到“紧急问题不过夜、重大问题不过周”,缩短了检维修时间。每次设备大检查都还将“备用设备”列为重点检查项目,从而使备用设备达到正常备用状态,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做好了保障。四是加强技术改造:为使设备充分发挥其效能,我们需要不断地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为此我们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对难度较大的技改项目,或请有关专家到我方现场进行探讨论证,或派员工到同行业、兄弟单位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结我公司实际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先进的、合理的技改方案。全年共进行各类技术改造项,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四、安全方面: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标准化运行顺利

安全工作是稳定企业生产、保障职工权益、保证企业效益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是我公司发展的基础,更是工作的难点之所在,每一个细小的管理漏洞都会给安全工作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为了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对我们安全工作造成的影响,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引导下,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积极学习和探索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对安全工作进行加强和创新,安全工作整体上是平稳的,安全生产的势头总体上是好的。1、安全检查:11年共检查各类隐患和问题项,平均整改率为%,隐患比较突出的以安全设施维护保养巡检不到位、设备跑冒滴漏等;检查公司违纪人员人次,主要表现在睡岗、劳保用品穿戴、厂区内吸烟等;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及公司相关制度文件等检查人次,平均合格率为%;特殊操作程序进行检查次,班组安全活动开展情况次,参加各车间应急演练次;全厂危险作业监护次;组织综合性检查次,季节性检查次,重大风险源检查次。与调度中心共同对外供煤气进行检测次,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帮助解决,遏制了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生。

第8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目标;做法;成效

1.安全管理的目标描述

1.1安全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国网崇州市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以优秀企业文化为引领,以提高专业技能、树立服务理念为核心,以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为抓手,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保命意识,树立员工安全价值观,从源头上进行安全管理,实行本质安全。

1.2安全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公司的安全管理强调全方位的“大安全”理念,涵盖公司所涉及的各个专业、各个工种,包括生产、营销、农电、调度、多经、财务、信息、消防、交通等。

公司上下以杜绝重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杜绝重特大电网事故和大面积停电事故,杜绝重特大设备事故,杜绝恶性误操作事故,杜绝因盗窃破坏引起的35千伏及以上线路的倒杆(塔)、断线事故,杜绝负有责任的火灾事故,杜绝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杜绝信息安全事件为安全管理目标。

2.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

国网崇州市供电公司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繁重的任务,公司上下牢记使命、精诚团结,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位置,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三级安全监督网。同时,公司利用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流程,有效提高了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为崇州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2.1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2.2主要流程说明

公司充分利用“两个体系”的作用,将安全管理划分为变电安全管理、线路安全管理、农电安全管理、营销安全管理、消防交通保卫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和多经安全管理七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2.3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主要亮点做法有以下几点:

(1)利用丰富多样的专项宣传活动构建“政、警、企、民”四位一体的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网络。

1)民企联动,建立电力设施保护良好的舆论环境。认真部署,积极推进开展“安全生产月”、“电力设施保护”、“废旧物资收购点专项检查”、“安全用电进校园、进社区”等专项活动,主动作为,通过张贴宣传横幅和宣传图片等形式,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2)警企联动,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执法力。针对日益猖獗的电缆偷盗事件,积极与崇州市公安局“三电”办配合,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崇州市大型废旧物资回收点进行废旧电力设施回收排查,打击非法偷盗电缆的销赃渠道。

3)政企联动,提升电力设施保护行政保障力。通过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年终目标考核。充分利用特种作业车辆年审换证的机会,与安监局联合开展了大型机械涉电安全培训,针对大型施工作业现场,积极联系附近普通群众,建立群众协防机制,有效降低因施工造成的外力破坏事件。

(2)清理整治电力杆塔“光缆附挂”、电缆隧道及电缆井交叉敷设等隐患,将其纳入常态管理,填补安全管理空白。为切实防止发生超限货车挂断附挂光缆,引发倒杆、断线等事故而造成大面积停电。公司组织对辖区杆塔上的附挂光缆进行了地毯式的摸排,与附挂光缆单位逐一签订《电力设施通信光缆附挂安全协议》,建立了附挂光缆的常态管理机制,有效的避免了因通讯架空线缆无序搭挂引发的电网安全事故,填补了长久以来的安全管理空白。

(3)政企合作,对并网用户产权设备进行强制检定。公司汇同崇州市安监局、经济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崇州市开展用户电气设备强制检定的通知》,对接入电网用户的高压电气设备开展强制检定工作。

(4)建立应急安全管理常态化机制,提升应急抢险水平。公司利用现有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立了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为应对各类灾难和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成为了应急信息收集和的唯一部门,提高了应急信息的可靠性和统一性。

(5)试行安全风险全过程管控系统,严格把控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往往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为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使风险分析由定性转为定量。崇州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制定了《四川崇州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全过程管控系统试点运用实施方案》,根据专业分别从设备、人员、电网、环境、用户、交通六个维度进行风险分析,并将风险分析结果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审核挂钩,确保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典型经验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为切入点,层层分解安全责任。为高标准完成安全工作目标,将年度安全工作重点、安全生产目标、生产管理目标分解落实责任,按照公司、部门、班组三个层面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责任在第一时间被分解到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层层分解的安全责任伴随着生产任务的进行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2)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公司管理模式变革相适应的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了《安防系统管理规定》、《安全生产“二十四节气”管理规定》、《GIS变电站防误装置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体制改革期间,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

(3)高度重视现场安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现场安全管控效果。在制定停电检修计划的同时确定现场安全蹲守人员,做到每一个现场都有安全蹲守监护人员,大型、复杂施工作业现场有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全过程安全管控,切实保证了每项现场作业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同时,通过视频抽查,重点区段抽查等方式提高现场安全督查效果。通过对监督中查找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完善现场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确保现场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符合生产实际条件和安全工作要求。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开展对各专业的不定期抽考,以促进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业务素质。重点放在工作现场,采取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现场抽考等形式,培养员工学习的自觉性。

(5)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公司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通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安全寄语”、“安全警示教育”、《安规》知识竞赛、员工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第9篇:供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通过对城市电网应急体系的研究,不仅能为城市供电应急管理的科学规划、决策、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而且对解决当前城市电网供电应急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实践意义。(1)加强电网应急管理工作,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提升电网可靠供电性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百姓对供电可靠性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停电事件越来越敏感,以及政府部门、电力监管机构、媒体网络对电网安全的高度关注,电网企业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电网安全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2)加强电网应急管理工作,是推进企业自身建设和电网发展的重要内容。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发展任务重、治理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社会关注度高,特别是当前电网公司外部形势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社会环境变化对公司和谐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是政策环境变化对电网公司健康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三是舆论环境变化对公司安全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以上方面,都对电网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3)加强电网应急管理工作,是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的迫切需求。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害分布广、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严重。据统计,2005~2009年期间,电网企业因恶劣天气和外力破坏导致的电网和设备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40%,给电网设施保护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压力,电网企业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考验。

2石嘴山市电网应急管理现状

近年来,石嘴山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电网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按照国内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要求,围绕国家电网“五大体系”的改革,整合系统应急资源,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其次通过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以及“神九”、“神十”发射雷达站保电等重大保电活动的洗礼,电网应急管理工作获得了新经验。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上下加快实施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覆盖范围更广、技术水平更先进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2.1不断完善应急领导和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石嘴山供电公司初步建立了应急领导和管理组织体系,公司及县级供电单位均已设置应急领导机构,明确了办事机构,并在公司及县级供电单位安监部门配置应急管理人员,形成了“职责明确、组织有序、指挥得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公司系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常态开展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紧急联动、相互支援的机制,与气象、地质、消防、交通等部门建立了预警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了与高危、重要客户预警通报机制,并形成了石嘴山电网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2积极推进应急标准体系建设。石嘴山供电公司依据电网应急管理、技术和工作三类标准的标准体系框架,梳理了相关标准及管理规定,积极开展培训和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三级绩效考核机制,初步建立了地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使应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康持续发展。2.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目前,石嘴山供电公司针对地区环境及社会综合情况初步完善了公司系统综合和专项处置应急预案总计20个。2.4积极参与应急培训演练。根据“实用、实效”原则,石嘴山供电公司建立了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并分批组织相关专业应急抢修人员在宁夏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原宁夏电力学校,省级应急培训基地)开展应急管理与技能的初级、中级及高级培训和演练,累计培训人员400人次。例如:2013年5月12日,组织全体职工参与地震灾害应急演练;2013年7月11日,针对雨季来临引发自然灾害而导致的输电线路倒杆事故,组织开展了输电网应急抢险演练,公司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宁夏新闻网、新消息报等十二家媒体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此次报道陆续刊发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广网等媒体,并被网易、新民、21CN、凤凰等国内主流网络媒体转载。2.5坚持和完善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按照宁夏电力公司统一安排部署,石嘴山供电公司依托现有条件,按照“平战结合、训练有素、功能多样、快速反应”的原则,组建了地市及县级应急救援基干分队,积极开展跨专业培训和综合救援技能培训,初步实现了电网抢修队伍向应急抢修救援队伍的转变,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2013年,宁夏电力公司根据我区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地域邻近、环境相近、交通便利、灾害相似、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我区划分为南部、北部2个区域,全区6个地市公司1个检修公司18个县公司将建立2个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区,实现应急救援联动。9月份,宁夏南部、北部区域6个地市供电公司分别与国网宁夏检修公司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区,实现“3+1”应急救援联动模式。12月份,公司所属18个县级供电公司分区域建立6个地市公司内部或跨区域应急救援联动协作区,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省、市、县全面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协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2.6不断完善应急综合保障能力。石嘴山供电公司结合国网公司要求,已建成地市电网备用调度系统,建设完成覆盖公司本部、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处置现场的应急通信系统。结合“三集五大”改革及相关规定,建成了地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及若干“协议库存(房)”,健全了管理台帐,实现了应急物资信息共享,统一调配使用。并在县级供电公司分布装备了容量1万KW的应急电源系统,满足了各类应急救援和重要保电需要;设立了专项应急资金管理制度,保障应急资金的规范使用。2.7积极拓展舆情应对能力渠道。石嘴山供电公司积极规范信息披露工作标准,重视微博、微信等网络主流媒体的作用,与新消息报、石嘴山晚报、石嘴山新闻网等市主要媒体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覆盖全面、反应快速、高效互动、趋利避害”的舆情分析监视制度,畅通信息披露渠道,及时准确相关停电范围、初步原因等情况;并根据情况上报政府及宁夏电力公司,决定是否召开新闻会,初步构建了舆情应对引导,新闻预警工作的常态机制。2.8搭建预防预测和监控预警系统。目前,石嘴山供电公司初步建立了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积极利用石嘴山公司地区电网调度系统、城市配电网调度系统及线路在线监测等系统,对电网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加强与政府应急、气象、水利、地震等专业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基本实现了对气象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等灾害信息的集成,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电网和设备事故持续大幅度降低,没有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稳步提高,主要设备可靠运行水平显著提升,并且在各种事故中得到检验和锻炼。2.9建立完善电网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目前石嘴山供电公司已建成了地市公司和县级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具备应急指挥中心、电视电话会议会场、应急值班室、调度员仿真培训演练室及多媒体演播室等功能,基本涵盖了基础环境、信息汇聚、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及信息功能。

3石嘴山市电网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嘴山供电公司尽管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3.1电网应急体系建设发展不均衡,政府和电网公司在应急管理工作的关系有待理顺城市电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参与方不仅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包括电网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各参与方之间需要确立进行职责划分,确定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非责任主体,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目前城市电网开展业务的区域内涉及单位众多,管理关系复杂,造成了有的工作多头管理,而有的工作管理缺失的局面。当前电力监管部门批复的绝大部分中小电力施工企业,特别是三级以下施工企业受自身组织结构等因素影响,还没有完全开展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水平差,应急救援能力不足。3.2电网应急信息和指挥系统建设存在先天不足一是石嘴山发电企业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明显落后电网企业,厂、网协调联动困难。当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时,电网应急指挥中心处理灾害的压力较大,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工作难度也很高。二是目前石嘴山电网系统应急信息、指挥系统还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应对大面积停电的沟通协调和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城市电网应急管理系统缺乏与石嘴山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联动,不利于高效、正确地应急指挥和及时、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国内电力企业改革后,电力的发输电分离,各发电公司主要围绕本公司经营策略做规划,缺少全局性和系统性策划,缺乏防灾应急计划的统一考虑和协调,造成城市电网应灾联动先天不足。三是应急信息、处置流程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在事件发生时难以保证统一执行。3.3电网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一是电网应急预案的编制涉及的范围广,专业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部分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人员兼职现象突出,应急管理人员对应急知识掌握不够,运用能力不高,应急管理专业知识的支撑薄弱,预案编制与实际脱节,其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电网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性不够,涉及网厂协调、社会联动的应急预案,相关政府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未做到无缝连接。3.4电网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石嘴山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卓有成效,但是还是比较滞后。首先,受管理体制和权限等限制,各单位自备的应急电源未纳入社会统筹资源的整体协调考虑之中,分布式电源和企业自有电源在大电网主电源瘫痪的情况下,不能为地方电网和重要用户的供电安全备用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电网建设投入资金较大,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固有思想影响,在国家电网有限的电网资金投入上,对西部电网应急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最后,随着产业政策调整,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耗能负荷波动较大,一些不可控因素制约着电网应急处置能力。3.5预测预警能力不足一是石嘴山电网企业没有与相关部门(如预测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能力的气象部门)完全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防范灾害能力不足;二是大电网运行机理复杂,一些不可预测因素可能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3.6公众的应急意识有待提高,应急抗险自救技能还很低社会公众对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重要和高危用户对城市电网应急管理的参与度较低,自备应急保安措施尚不完善,应急保安电源等设施运行维护还不到位等。3.7应急能力评估尚未全面开展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是从组织体制、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所作的全面动态评价。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还没有全面推行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地市电网企业之间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标准不统一,这将阻碍石嘴山市电网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高效有序开展应急行动。

4加强石嘴山市电网应急管理的路径选择

为进一步提升石嘴山电网应急管理水平及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处置电网突发事件,保障石嘴山电网和企业安全发展,针对石嘴山电网企业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七个途径进行完善。4.1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首先,石嘴山供电公司要坚持和完善电网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职责,配备专职人员,依托国家电网强大优势,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石嘴山电网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其次,善于借助政府部门协调的优势,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地区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4.2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石嘴山供电公司首先要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应急总体预案要求,发动公司内部广大技术人员、专家,结合最新应急理念,进一步修编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有关应急规章制度,为应急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证。其次,结合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实际情况及自然环境条件,编制要素全面,具有适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最后,要做到电网应急预案体系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体系之间的无缝衔接。4.3进一步加强电网应急预测预警体系建设4.3.1逐步健全并强化电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石嘴山电网企业各部门要坚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完善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及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4.3.2逐步完善预测预警系统。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预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石嘴山城市灾害监测和预报部门建立数字式联系,通过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冰雹、雪、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数据,加大对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各类外部因素的监测力度,进一步扩展预测预警能力,争取时间做好灾前准备,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加强重要电网设备的智能监测监控,完善预警信息快速机制,提升电网预警响应能力。4.3.3逐步开展风险分析和脆弱性评估机制。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建设完善电力安全风险分析体系,逐步系统开展脆弱性评估,继续开展电网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同时组织配合发电企业(含企业自备电厂)开展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提升预防和控制电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电力事故造成的危害。4.4做好电网应急信息与智能系统建设融合4.4.1推进电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自备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的管控,争取与石嘴山电网协调同步。按照“技术先进、信息畅通、功能实用、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完善电力应急平台指挥与协调、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与、综合研判等基本功能。并根据石嘴山电网企业所处环境及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电力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固定应急平台的外部延伸。4.4.2提高电网应急通信信息保障能力。目前,国内西部地区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理念较为落后,真正突发事件发生时仅靠电话联系或短信平台很难真正落实,石嘴山电网企业要根据电网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现状的实际情况,协调外部资源,补充并完善电力系统现有应急通信手段,保障在开展应急处置期间通信信息的可靠性。4.5夯实电网应急保障能力4.5.1推进电网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在现有的应急抢险队伍基础上,加强对应急抢险救助不同专业特长的延伸,组建和培养专兼职应急队伍及后备队伍,逐步建设形成具有不同专业特长,能够承担重大事件抢险救援任务的电力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4.5.2组建应急专家组。石嘴山电网企业要组织建立具有电力专业、建筑专业、气象专业、机械专业、水利专业等应急所必需的专家队伍。与相关部门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覆盖全面、分级分类的电力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4.5.3完善电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石嘴山电网企业要不断优化电力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重要电力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物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4.5.4做好应急资金管理机制。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在年资金计划中,向上一级电网公司积极争取电网应急保障资金,适时调整应急资金比例,同时与相关部门逐步建立完善政府补贴、保险理赔、社会捐赠的应急资金运作机制,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4.5.5逐步完善其他应急保障体系准备。在完善应急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体系建设的同时,逐步与石嘴山市气象、交通、消防、水利、安监、公安等签订应急资源共享和应急支援协议。4.6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建设石嘴山市电网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和演练管理制度,优化培训演练资源,完善培训方案,编制培训教材,按照实际需求,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格局,培养电力应急专业业务骨干。4.7逐步推进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石嘴山电网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其他网省公司及其他行业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的经验,成立应急管理专家评估委员会,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区的评价考核基层及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指标体系,完善电力应急能力评估标准。建立应急管理工作问责制,评估预案及预案库的有效性、应对效果、体系整体和各机构应对能力,发现地区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并解决问题。

5结束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