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

第1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导向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永恒的工作核心,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又一次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其中依据行业需求,不同年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岗位、岗位能力、课程内容选择上均是动态变化。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特点。通过专业调研把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定位于网络工程与服务领域,网络工程师(中级)岗位为培养目标。依托“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化、角色化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引导。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基础数据集合构建阶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1.建立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首先紧紧围绕“解决实际岗位问题”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全面专业调研,先后收集了近千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深入访谈调研全国近百家企业和近千名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经过反复多次分析与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1)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技术工程师。(2)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初级(管理员)、中级(工程师)、高级(专家)。(3)专业岗位能力基础集合。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形成二维坐标体系.得出一组不同层次工作岗位集合: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形成每个坐标点岗位能力基础集合。(4)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经过仔细梳理岗位能力要求内涵.构建出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5)专业课程基础集合。根据实际工作调研.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步骤.目前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岗位工作过程为:建网一管网―,用网。

依据工作过程.对工作任务基础集合进行提炼、组合,形成一门门体系完整的技能型课程,构筑专业课程基础集合。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首先进行实时调研.并对调研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然后根据此集合要求抽取相应岗位子集、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年级课程子集,形成适合实时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面以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1)实时调研,调整基础数据集合。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咨询探讨、资料收集等手段,到相关企业、行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研了当前及后两年社会对网络工程与服务人才需求情况。一方面根据调研信息汇总结果,动态调整基础数据集合,另一面调研信息分析结果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2)抽取子集。根据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要求从专业基础数据集合中依次抽取2010级岗位子集、岗位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3)形成方案。最后根据工作过程.输出2010级课程子集.从而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反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将每门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实时化,选择校内虚拟项目驱动、校内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达到教学模式集成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职业能力标准化、学习渠道多样化,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培养过程的职业性与实践胜得以贯彻。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专业各基础数据集合.为下一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做准备。

第2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网络;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4302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的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应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以其良好的互动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优势很好地满足了财务管理教学需要,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传统的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中进行,主要采用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案例教学拓宽了教学空间,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形式脱颖而出。本文就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优点、课堂案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网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探讨。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优点

1.1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着重研究如何管理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讲授基本理论和各种决策判断的公式模型,忽略了对决策有实际影响的人、制度、文化等因素,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把真实的企业财务案例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自觉进入财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考虑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多角度分析和讨论问题,掌握在既定理财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将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复杂多变的财务活动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答案不求唯一,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撰写发言提纲、案例分析报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财经写作能力。

1.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促使教师加深财务理论的研究,注重财务管理的实践和调研,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的、丰富实践经验。案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设计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恰当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案例讨论,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有利于教师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业务水平。

2财务管理课堂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案例教学采用在课堂中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尤其是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内容包括公司背景情况、经营状况说明以及很多报表数据,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清楚,更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这样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效果。

(2)财务管理课程通常有64课时,由于教学内容很多,理论讲授和练习巩固要占用大部分课时,剩下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很少。

(3)受传统文化和教学体制的影响,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很难在公众场合对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羞于开口,或者敷衍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会计专业比较热门,学生多,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经常上合班课,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每5位同学成立一个讨论小组,将会有20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多小组没有发言的机会,没有时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分析和总结评价。

3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课程学习资源更丰富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具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学习指导、参考文献以及财经证券网站链接,学生可以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和分析思路,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提供条件。网络环境下,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互动交流更充分

网络教学平台设立了留言板、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在网络环境下,没有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心理等因素的约束,学习氛围更加宽松、民主,学生会变得更加大胆,更加主动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在讨论区,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甚至可以针锋相对地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在网络环境中交流会更加充分。

3.3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增大

由于空间、时间以及教育资源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最佳的班级规模在30—40人之间,人数过多不能充分展开交流讨论,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自由讨论,相互启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规模可以扩大到100人左右。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案例素材的选择编辑、学习指导的制定,形成了案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节约教学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4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技术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参与程度需求的增长,以及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不断深入,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取代了点播式教学平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技术条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为案例教学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案例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组织、学习支持、教学交互和教学评价。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提供案例素材,还要提供学习指导、参考文献以及财经证券网站链接,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作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还要设立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在课程交互区,教师针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恰当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交互区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辩论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中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建构。

4.2教师因素

网络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扎实的财务理论功底、较强的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从而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成课程资源建设、组织教学和教学监控等任务。

目前,很多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教师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具备了开展网络案例教学的业务技能。

网络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案例讨论、教学监控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解答和参与,这给教师在课余时间增加了很大的教学工作量,学校可以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适当地进行鼓励,按照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给予补助。

4.3学生因素

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求新心理、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欲望。网络正好符合了大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突出其自身的主体地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网络教学是学生喜爱的并且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网络环境中,以网络中热点的财经事件为素材,以丰富的多种媒体形式展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4教学管理

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差,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是网络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网上案例学习评价标准,评价的方面有:学生在案例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准确度是否扣题、是否有独到见解、是否有实践意义;案例分析报告中体现的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和实时监控,案例讨论结束后,根据学生参与讨论情况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给予评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案例讨论,不断提高网上案例讨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控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3436.

[2]张建华.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1):5861.

第3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网络;项目;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罗来俊(197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郑晖(197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JG-10-85-1,主持人:郑晖;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项目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LG-2010-94,主持人:罗来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5-0078-03

引言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国内高校中开展多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教学内容主要以网络基础性的验证为主,比如:网络连通测试命令、路由器与交换机常用命令的使用等。学生做完实验后仅仅能对单个的知识点有所理解,对于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仍然是十分茫然、难以上手。而当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企业希望招聘到工程实践能力强、能直接上手、能独挡一面、职业素质优良的毕业生。若要使学生具备上述能力,就有必要将网络工程案例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工程案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由此本文提出以案例教学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是一个来源于现实的、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案例教学以“工程案例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工程案例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工程案例对知识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通常,先由教师对工程案例进行任务描述,并作适当的启发性的引导,然后让学生围绕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这种将工程案例教学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对案例项目的处理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1]。“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提前掌握今后在就业当中所需要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等能力,真正实现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为学生以后能在工作中能有出色的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的选择

合理选择网络工程案例是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先决条件。因此在案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关键是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选题,选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内容得当,以便学生在实践训练当中所需的理论知识能满足实践训练的需要[2]。通常可将案例分为普通案例与综合案例。普通案例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较少,较深的专业技能还不具备,所以案例的难度和深度应该有所控制。普通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应以相对简单的网络知识为主,例如组建小型局域网、无线对等网等。通过普通案例的实践训练,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案例项目,了解项目运作过程。普通案例项目的成功运作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的,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所以综合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并应将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典型的网络技术融入其中。综合案例项目可以参照企业的真实工程案例来设置,比如:某高校的校园网或某企业的核心网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综合案例的实践训练,可让学生熟悉真实的企业项目,增加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案例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

在案例项目正式实施前,制定科学的执行计划是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项目执行计划可以让项目的实施少走弯路,让项目的实施更加高效。项目执行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任务需求,业务流程、技术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可以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总体把握能力,因此在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对于同一个项目,不同的项目组可能制定出不同的执行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对项目计划进行优化。以某企业核心网络的设计项目为例,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

四、案例项目的实施

本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对案例项目进行具体实施,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将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转化的目的。在教师的适当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既定项目执行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经过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下工作并最终完成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战中充分体会实践工作的要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项目实践经验。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小组不仅要能够实现项目的既定功能,同时各项目小组实现项目功能所采用的方法应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类似,要能基本能符合真实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对于各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要作相关的引导。以大中型企业核心网络的设计为例,通常在企业网络中会有较多的网段,各网段之间要能实现设备互访,同时各个网段的广播流应当限制在各网段内。针对上述需求学生很容易和路由器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则很容易采用路由器作为企业网的核心设备;学生的做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为企业网的各个网段间有大量的互访的数据流,采用路由器必然造成各网段间访问的瓶颈;在实际项目中大中型企业网的核心设备通常是采用路由交换机来实现的,因为路由交换机具备“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功能,这可以很好的满足各网段间的大流量数据访问要求。因此对于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与真实项目方法不一致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外在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有多个项目小组,且每个小组都需要一套网络实验设备,所以对于网络设备的数量要求很高。如果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具备这样的条件,则可以直接在网络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真实设备是实验最理想的环境;但如果学校不具备这样的实验条件,则可以考虑采用虚拟的实验环境来完成项目的设计。对于简单的项目,可以使用BOSON、PacketTracer模拟软件来加以实现,而对于复杂的项目则可以使用Dynamips模拟软件来实现,因为Dynamips使用了真实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通常可以模拟出设备的所有的功能,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五、案例教学评价

在工程案例实施完成之后,对各项目小组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总结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由各项目小组对本组所完成的案例项目进行演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优缺点,对于其中的优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不足之处则应该进行相关的点评,并与同学一起找出更加合理的实施办法,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其次,项目教学评价不能以某个项目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这样极其容易造成“吃大锅饭”的局面,以至于项目任务仅落到组长与几个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导致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难以实现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4]。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成绩要实行单独评定,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分可由项目小组的总体成绩与学生个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量与完成质量的评分来组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六、将案例教学融入校企合作中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能更好的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必要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到企业中去学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中真实的案例项目,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间还存在哪些差距,这样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校企合作可以较理想的达到上述的效果,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企业可以根据当前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制订培养计划,并将工程案例教学融入到校企合作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让学生还未出校门就掌握了今后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的职业能力[5]。同时该模式可以有效的促成校企间定单式的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从而省去了通常的岗前培训环节,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就业率得到了提升,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结束语

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后,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的目的,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学用结合的优点,并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展示了当代高等教育以能力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使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泽敏,王高亮.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1(03):190.

[2]彭剑,肖华茂.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实训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

[3]潘泽强,黄益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制造业自动化,2011(02):182.

第4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工程;培养模式;建设措施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也不断增多,其中以工科类院校为主,另外还有理科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目前,我国已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大学类高校有89所(其中211类的大学有21所)、学院类高校有54所。从地理分布来看,网络工程专业覆盖全国26个省和直辖市的高校。其中,广东省最多,有16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省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极大。但是由于教育部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没有规定统一的专业规范,因此各高校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都不太完善。

2010年,我校网络工程专业通过了广东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拥有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经过4年的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生课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相关专业的特点、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符合新的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形势要求的网络工程专业“1+X”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地方经济建设和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生存发展、特色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1+X”人才培养新模式有计划地将人才市场认可的、相关权威技能认证的考试内容纳入到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获取“1”个本科学历的同时,具备获得“x”个权威技能认证证书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1 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针对广东省和茂名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工为主,石化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强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国际知名企业网络工程师认证课程体系的学习,能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成为具有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或嵌入式系统设计)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面向石化行业的网络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2 课程体系设置

2.1 科学设置培养方案课程模块,确定培养方向

首先,我们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广东省教育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我校制定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划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素质、特色模块、网络通信基础理论课程、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应用开发和嵌入式网络等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图1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表示该门课程在第1学期开设,其他类同。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各课程模块的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连续性。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网络工程基础理论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知识模块学习不断线。如在第1学期就开设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一方面尽早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为学生打开一扇自学大门,提高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面向对象编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并进行初步实践。然后在第2、3学期,分别开设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实践等课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VC++,并达到对基本算法进行强化训练的目的。紧接着在第4、5、6分别开设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等软件设计类课程,构建了以Java技术为主线的“面向对象原理与Java实践”、“Java Web应用编程基础”和“Java Web开源框架技术”三阶段系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教学,形成Java应用技术教学与就业的良性循环,确保了学生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学习不断线。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确定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两个培养方向。其中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包含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开发等课程模块。嵌入式系统设计包含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嵌入式网络等课程模块。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考取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网络工程师、“软考”嵌入式系统工程师、H3C网络工程师和Sun Java认证证书的能力。

2.2 构建“1+X”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采用“学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将人才市场认可的、权威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获取本科学历的同时,能够有能力考取以下技能证书:

1)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网络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资格。

“软考”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举办的国家级“以考代评”考试,其考试范围的广度和考试内容理论要求的深度决定了其在IT行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与“软考”网络工程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课程模块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模块、网络通信基础理论课程模块、网络规划构建和网络安全设计等课程模块;与“软考”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课程模块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模块、网络通信基础理论课程模块、嵌入式网络等课程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保证了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H3C认证网络工程师。

上述“软考”资格认证考试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根据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拥有H3C网络通信设备的实际情况,我们将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内容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H3C认证是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具有国际规划、完整的网络技术认证体系,是中国第一个走向国际市场的IT产商认证体系,在产品和教材上都具有完全的自主产权,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得到 电信运营商、国防系统、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

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经过培训,能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具备利用基本网络设计技术设计和构建中小企业网络的能力。

学生在第3、4学期学完“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课程后,对计算机网络理论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第4、5学期开设H3C路由交换技术(一)、(二)。该课程严格按照H3C网络学院提供的教学大纲,使用H3C网络学院课程培训教材,由“H3C认证讲师(HCI)”讲授。

3)Sun认证Java程序员。

Sun认证Java程序员是业界唯一经Sun授权的Java认证。考试内容涉及所有Java相关知识、编程概念及applet开发技巧,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应用软件进行复杂编程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具备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Sun Java认证的课程引入到培养方案,在第4、5、6三个学期连续开设以Java技术为主线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具备考取Sun Java认证证书的能力,而且具备进行网络服务系统、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

3 建设措施

在将上述相关权威技能证书考试内容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1+X”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

3.1 积极争取学校质量工程立项

结合学校开展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我们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申报省级、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目前,已取得学校“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网络工程专业“1+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和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目前,这些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和专业教研室按照学校给出的评估标准认证开展工作,带动了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为网络工程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培养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师队伍的水平起主要决定作用。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引进2名左右在国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或成绩突出的副教授,引进2~3名名校名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2)制定并落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培训计划”,每年遴选1~2名骨干教师到知名高校、研究所从事高级访问学者工作或攻读博士学位。

3)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参加各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术会议。

4)利用寒、暑假选派教师到国际知名认证培训机构参加短期技能培训,使部分教师达到H3C认证讲师(HCI)、J2EE与.Net应用程序讲师的水平。

5)定期召开专业教师交流会;鼓励教师开展教研和科研,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6)聘请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信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本专业的师生举办石化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讲座。

我们通过上述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确保“1+X”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3.3 健全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实行专业主任负责制。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专业主任要主动工作,衔接好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要经常召开教研活动,把“1+X”模式的主要思想、内容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并要求专业教师在制定相关课程的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时,要包含权威技能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按照其要求进行教学、考试;另一方面要通过新生专业介绍,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相关权威技能认证考试内容关系,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再通过任课教师提交的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试题等教学文件和学生评价情况,检查“1+X”模式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确保培养质量。

3.4 成立H3C网络学院,促进内涵发展

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认证品牌,得到了运营商、行业客户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因此,我们通过和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H3C网络学院培训机构,将H3C网络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融入到网络工程专业日常教学管理中去,为“1+X”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可使学生全面接触前沿网络技术和产品,提升未来职场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3.5 强化实践环节,确保培养质量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新进的H3C网络通信设备,新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制定并完善现有设备能够开出的所有实验的指导书,然后和培养方案相结合,规范各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验大纲。要求各任课老师主动适应培养方案、实验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软件工程实验室高档微机,构建以Java技术为主线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编程、Java Web应用框架技术三阶段系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课程教学,通过项目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精通应用J2EE技术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的能力。

与茂名石化信息中心、群英网络有限公司、广东长盈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或公司化项目小组的组织形式,以教师、企业或公司产、学、研项目形式,以互动式平台学习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与创新能力。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特色和创新

4.1 提出“1+X”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获取本科学历的同时,能够有能力考取以下技能证书:“软考”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软考”嵌入式系统设计师、H3C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和Sun Java程序员资格证书。

4.2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模块设置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连续性

各课程模块知识体系紧扣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电子信息理论基础课程、通信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工程实践、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知识模块学习不断线。这些课程模块包含了“软考”网络工程师、“软考”嵌入式系统设计师、H3C网络工程师和Sun Java程序员认证考试大纲的内容。

4.3 专业课程整体开课时间前移

将专业基础课程由第5学期提前到第3学期,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与参加考研和各种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在第6学期全部完成,进一步提高考试通过率。

第5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网络工程;教学改革;“双师型”

1 背景

2010年3月,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正式接收我院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第二批试点高校。我院是一所独立学院,工科专业优势显著,主要培养满足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我院办学理念相吻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成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经过近似于实际工程场景的实践训练,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工程师[1]。

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主要在于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管理技术,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网络通信和计算机两方面专业领域的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我们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2]。

2 网络工程教学改革

2.1 工程引入课堂,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

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以后,被运用于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的教学之中,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工程案例是将发生于工程实践中的客观事实,经过文字、数据、图表、动画等方式进行概括、整理、加工,形成可用于课堂交流或探讨的案例材料。网络基础理论教学中,工程案例被用来描述网络系统的架构与设计,阐述网络通信基础的基本原理。如通过形象地显示学院校园网的拓扑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网络拓扑概念,通过FLASH动画对比让学生明白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同时,我们运用工程案例来讲解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应用层FTP协议时,演示登陆校园网FTP服务器的操作并抓包分析,让学生理解FTP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过程,FTP客户端通过DNS解析获取服务器的IP地址,经过TCP三次握手建立可靠网络连接,验证FTP用户的名称与密钥的有效性,协商服务端数据传输模式直至数据传输等。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将复杂的工程项目提炼到课堂并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不仅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的协议原理,而且可以见识相关网络技术,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3]。

作者简介:吴许俊,男,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工程。

2.2 工程引入课堂,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若干个子任务,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引出教学内容讲授新知识总结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4]。工程项目案例以实际项目为背景,教师依据项目设计与开发的顺序进行项目实施演示,巧妙地将基础技术融合其中,并进行必要的比较和分析,便于学生模仿。自主选题的工程项目充分涵盖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系统集成、网络测试、网络验收和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全过程,这一系统化过程包含了网络系统构建的生命周期,体现CDIO提倡的“构想―设计―实施―运作”理念。如在校园网组网项目中,从用户需求分析开始,到网络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最后的系统调试与验收,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组网的每个环节,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如在网络综合布线项目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等,并自行组织施工,最后组织测试验收,在实践中掌握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过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适当建议,并适时进行引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理解了知识并提升了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5]。

2.3 工程引入课堂,开展仿真实验教学[6]

网络仿真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构造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互联和模拟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它能设定网络设备特性参数,模拟网络数据包在物理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对网络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使用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器开展仿真实验教学,通过虚拟软件技术高度仿真任意需求的网络场景。

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的同时,使用仿真实验模拟真实网络场景,形象化演示网络协议工作原理。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器在讲解绘制网络拓扑图、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VLAN设置、IP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和网络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指导学生使用网络模拟器循序渐进地独立开展网络基本实验和综合实验,让学生逐步理解网络体系结构、IP数据包的封装与传输、网络协议原理,实现对复杂网络协议的理解;逐步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最终掌握网络实践技能。

课后,我们要求学生将网络模拟器安装到个人计算机中,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进入网络实验室操作实际的网络设备之前,使用模拟器进行练习,降低了实际操作的难度,顺利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同时,教师布置工程案例作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自主研究。实践证明,仿真实验教学使用网络模拟器反复操作而不会损坏,有效降低了网络实验室材料的损耗,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模拟高端网络设备开展网络工程教学与实验的条件,提高了网络工程教学质量。

2.4 工程项目实战,开展校企合作教学[7]

通过加强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开放式实训平台,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生产环境,夯实课本理论基础,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几年来,我们与H3C公司共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H3C网络学院,充分利用H3C公司的优质资源,开展基于IT认证体系下的网络工程项目教学与实践,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能够跟国际接轨。几年来,我们有几十位学生通过国家“软考”获得网络工程师证书,2006级一位学生获得思科CCIE国际认证。同时,我们选择优秀的IT培训机构、科研单位和公司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我们先后与苏州索迪教育、江苏无锡微软技术中心、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组成导师队伍指导我院学生开展各类实训项目。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证明,企业一流的IT项目管理理念,各类主流开发平台,真实的网络生产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工程实践环境,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积累初步的工程经验与社会经验,有力提高了学生开展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2.5 重建评价标准,突出工程能力

在工程教育中全面推行项目考核,代替传统试卷考核。CDIO将项目能力考核放在首位,用能力促知识,强化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项目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学习模式变为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及技术能力特点选择课题。项目活动更能体现CDIO能力大纲的精神:一是个性化考核。学生可以利用积累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发挥特长,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考。二是综合能力考核。项目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选题过程中,各组的讨论有利于成员间的知识交换,挖掘创新点。学生的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及学科知识要融入专业考核之中,作为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按学习成果的不同分类将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用丰富多样的评估方法评价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增加最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8]

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兼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丰富的网络工程阅历,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书本知识理论,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演示工程实践技术,更要能够不断拓展视野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学院领导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为此学院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学院同时引进“211”“985”工科院校优秀毕业生与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教师资格与专业技能证书双证聘任制;同时出台政策大力培养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踊跃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和培训制度等。

2)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学院每年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和科研单位参加实践,或直接挂职顶岗,或参加技术改造,或合作研发,形式多样。学院良好的政策制度有力保障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使得教师夯实理论知识之余积累工程经验,了解专业动态,丰富知识内涵,促进工程教学改革。

4 结语

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我们还处于探讨与研究中。将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贯穿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各个方面,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合格的网络高级专业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庆人. 我国计算机教育如何借鉴欧美CDIO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0(6):8-11.

[2] 张桦,温显斌,王劲松. 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6):71-74.

[3] 刁其君. 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0-12.

[4] 金伟祖,潘璐,黄杰. CDIO教育理念在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运用[J]. 计算机教育,2010(6):120-124.

[5] 林茂. 加强高校课堂教学互动的探讨[J]. 高教论坛,2010(9):123-124.

[6] 薛琴.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57-59.

[7] 吕淑平,马忠丽,王科俊. 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8):123-124.

[8] 欧阳文. 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取向与路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72-76.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Based on CDIO

WU Xujun

(Taizhou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225300, China)

第6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课程咨询;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09―03

引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在现实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高中教师对新教材如何分析与把握?对新课程内容如何处理?对教学设计如何建构?等等,诸如此类的一线教学实践的细节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实践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克服,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高质量推进。然而,我们目前的课程咨询机构并不能满足教师的这些实际需要。因此,在现有课程咨询机构不具备充分咨询能力的条件下,对教师来说,借助外部的信息技术能力,凭借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咨询,切实把握和解决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实践性和策略性的难题,非常需要,势在必行。

一 当前课程咨询中存在的问题

1 咨询内容不够完善

就我国目前的课程咨询机构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国家专设的一些研究机构、高校以及地方研究院及各类学术团体。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由上而下进行,专家咨询是我国课程咨询业的主体。但这些课程咨询机构的专家、学者,远离高中教学一线岗位,缺乏实战教学经验,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不可能完全把握,势必导致在新课程咨询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标准理想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虽然这些咨询机构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80%的网站没有咨询的功能,只是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对一线教师的实践咨询帮助较少。

2 雇主咨询程度不高

在我国的课程咨询过程中比较注重咨询的专业性,第三方咨询即企业参与的课程咨询还很少,传统的咨询公司很少从事课程咨询业务,现有的网络咨询公司也只擅长信息调查、搜集和整理,为企业决策提供辅助,对于教育咨询,特别是课程咨询这种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咨询业务很少。而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其决策咨询中介机构的独立性还不够强,使得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对现有课程咨询表示不太满意。

3 咨询意识有待加强

高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咨询的主体,而目前76%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有84%的一线教师不知道怎样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课程的民众咨询意识也有待提高。目前75%的中学校园网开设了新课程这一栏目,为教师提供了大量资料,但教师很少利用校园网进行课程咨询。已有的校园网的主要问题“除了经济的和技术的原因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对于校园网站的功能定位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认识不清,过多地把它看成是一个权威性的布告栏而不是一个服务性的系统。”得校园网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 构建课程咨询网络平台的可行性

1 校园网的建设现状为构建咨询平台奠定了基础

作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校园网的建立,是实现课程咨询平台建设的重要条件。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大多数学校都意识到校园网建设的迫切性,积极筹建校园网,并且有些已建成的学校拟将进一步扩建或升级。因此,现有的中学校园网不仅从规模上已经形成,在功能上也建立了以多媒体教学、信息交流、资源管理、校园视频、音频管理等功能为主的综合管理平台,这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开展课程咨询奠定了基础。

2 现有网络咨询室为咨询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借鉴

目前也有一些公司提供网络咨询室的服务,这一系统适用于各种网站,如果借鉴用于开展课程在线咨询,可赋予校园网对话的生机,赋予课程咨询的新模式。例如校园网上的虚拟咨询室的建设可以借鉴商业网络咨询室的技术特点,即基于免安装的网络视频技术构建课程咨询室。教师无需安装或者下载任何软件,就能直接进行即时交流,方便教师使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

3 校园网环境为课程咨询活动提供了深入的平台

基于网络平台在高中教师之间展开民众咨询,可以弥补专家咨询机构在解决一线教学实践问题中的不足,深入课程实施前沿。网上咨询者的来源主要是新课程试验区的一线教师,由于新课程培训的有限与课程实施需求的差距,使得课程咨询的问题更接近课程的实践。网上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使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免去了面询的尴尬。

4 校园网络平台的免费共享使得课程咨询切实可行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咨询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创先进的课程咨询模式,它突破时空界限,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实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现实生活中每个一线教师的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校园网上通过课程咨询平台,教师可以互相学习,获得较大的信息量,且校园网平全开放,这对课程咨询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三 构建课程咨询平台的设计方案

在新课程实施中,科研工作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团体的协作,这种协作既表现为吸收前人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又表现为多个人同时配合协作。学校网站为这一协作提供了便利。借助校园网的课程咨询平台,在教师的协作过程中开展咨询,教师应该咨询什么呢?这一平台应提供哪些服务呢?

1 课程咨询平台的内容

网络上的课程咨询是一种综合咨询,它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需求和定位咨询、课程资源的咨询、教学设计方案咨询、课程运作模式的咨询,如图所示:

第一,课程需求及定位咨询。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以某种需求为出发点的,而教师通常被认为是最了解自己和学生的需求。另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定位新课程,体现新课标理念,处理好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课程需求及定位是首先需要咨询的。

第二,课程教学资源的咨询。课程实施与课程教学中的资源密切相关。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资源的咨询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怎样使用教学设备、教学媒体,怎么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有效、合理整合,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和教学材料的收集等。

第三,教学设计方案的咨询。由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就是教学设计方案落实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咨询是课程咨询的核心内容,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其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方案、课后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作业的评价、课程评价方案等。

第四,课程运作模式的咨询。课程改革只有依据课程目标要求来实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鉴成功的课程运作案例和教学方案,才能确保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利进行。课程运作模式的咨询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其内容不仅包含课程内容、课程进度,还包括对教师新课程研究的咨询。

总之,课程咨询的每一项咨询内容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各项互相联系。其中,需求和定位咨询是新课程教学咨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方案咨询是核心。另外,课程咨询过程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咨询内容都与课程的实施密切相关,提供的咨询方案又在实施中得到验证,并通过反馈和交流开展下一轮课程咨询。

2 课程咨询平台的功能和服务

为了满足课程咨询的条件,在利用现有的校园网功能基础上,还需要对校园网的服务和功能进行一些改进,建立虚拟的网络咨询室。在校园网络课程咨询室的建设中,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咨询管理区、课程资源库、教学设计方案展示区、咨询者交流区:

第一,课程咨询管理区。为确保发挥网络平台的指导交流服务作用,在学校成立新课程咨询服务小组,并设置一名管理员进行课程咨询的管理和维护,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在线咨询的内容和时间,并联系一线教师参与到课程咨询室中解决咨询者的问题。另外还包括对咨询者和被咨询者的用户信息管理及权限管理,随时解决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建立课程资源库。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计算机辅助远程课程咨询得以开展的基础,是网上远程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咨询平台要求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独立的课程资源库,包括:新课程案例库、课程单元咨询库和单元开发库。新课程案例库、课程单元咨询库是基于单元知识点组成的符合一定组合要求的咨询元素。单元开发库实质上就是为教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软件或素材提供一个素材库,好的开发成果可向管理员申请进入课程单元咨询库以供其他咨询者使用。

第三,教学设计方案展示区。依据网络平台上课程咨询的内容,在校园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其功能的设计应增加教学设计方案的展示区。在这一模块,应该能够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成果呈现,并提供上传、下载、浏览、标注、修改和保存等功能,教师应能够提交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下载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实现每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共享,为教师课程咨询提供大量更切合实际的咨询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咨询。另外还需给出相关的课程设计方案的链接,实现咨询的多样性。

第四,咨询者交流区。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的课程咨询室应具有咨询交流的功能,通过在线讨论可以开展课程咨询,通过教师的实践验证后开展反馈和交流,解决咨询的问题,并对这些解决策略讨论、推广。目前,很多网络咨询室的交流区打破了文字咨询的瓶颈,让咨询者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文字、文件四位一体的方式来咨询。校园网中的课程咨询室的建设在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会日趋完善,实现多方位的交流。

3 课程咨询平台的实现方式和相关技术支持

基于校园网的课程咨询平台构建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第一,在校园网上自建网络咨询室。在校园网平台上建立的课程咨询室,教师通过校园网页面的超链接便可使用。建立这一课程咨询平台的关键技术为JavaScript、Flasb Action Script和XML等。其中JavaScript主要用来设计课程咨询室的交互性:Flash Action Script用来存储教师的个人信息和咨询记录等;XML主要用来描述课程咨询的资源库,通过JavaScript读入XML中存储的课程资源并输出到Web页面,教师就可选择不同的咨询内容进行咨询,还可以演示教学设计方案、寻求资源支持。同时基于网络视频技术的课程咨询室可以直接实现视频和语音的即时交流。

第二,利用已有网络咨询室开展课程咨询服务。对于暂时没有条件自建网络咨询室的校园网,可以借助已有的网络咨询室,最好是开通了语音和视频服务的咨询室。目前一些公司也提供网络咨询室的服务,可将其应用到校园网,作为一个课程咨询平台。笔者通过利用“腾商网络咨询室”等网络咨询室开展相关方面工作的探讨,认为此类咨询室可以完全胜任此项工作。这种免安装网络视频咨询室使用新一代无插件网络视频技术,视频语音清晰流畅、集成过程快捷简单,可以使教师随时随地访问,降低课程咨询的成本。

第三,利用专用的聊天软件开展课程咨询。通过利用一些专用聊天软件也可以实现课程咨询。在校园网主页的相应位置增加一个图标,点击图标即可登录开展咨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Chat软件,Chat软件又叫“呼叫中心”软件,它可以在网页中启动语音功能以实现两地用户的交流。有些聊天室的界面风格还可以自行配置,提供背景图片应用,适合不同咨询室的风格。他们还具有课程资源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并支持视频和语音的广播式和全双工(单独咨询),提供咨询记录的下载,可实现课程咨询的多方位交流。

另外,由于校园网络服务模块是实现新课程咨询的保障条件,对教师进行校园网的课程咨询室服务、邮件服务、论坛服务等附属功能做培训,可以加强教师使用校园网的意识,为课程咨询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

四 前景与展望

总之,借助网络开展课程咨询确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很好地使用必将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们谈的只是利用民众开展课程咨询,今后还应该进一步拓宽范围,建立专家咨询和雇主咨询等多种形式。力求保证网络平台上课程咨询的权威性、民主性和现实性。在一线教师应用的过程中,还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背后的教学管理问题,将网络平台的服务做到位,这是应用方――广大一线教师愿意看到的,也是信息化第三方――网站的开发者和维护者应该努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1]代建军.课程运作系统中的课程咨询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07,2:10―14.

[2]陈军岸.怎样把握校园网站的建设[J].信息技术教育,2007,6:95―96

[3]朱书强,刘明祥Jk海地区中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02,1:39―43.

第7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职业化教育;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59-02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Li Xuefeng, Zheng Yi, Wen S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HuBei 441053,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local college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teaching, from the course orientation, content architectur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setup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are put forward. Practice shows that these methods and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作为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基石,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说是近三十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计算机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早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且还是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必考科目之一[1-2],越来越多的理工科专业将其列为选修或必修课。面对不断涌现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以及当前本科教育的应用型职业化趋势[3],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与时俱进,成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本文从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职业化教学改革。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许多高校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内容设计与实验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4-6],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但是面对当前应用型本科职业化教育取向的新要求,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内容庞杂

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先前以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教学为样板,在其基础上稍作修改而形成自已的教学方案。研究型大学一般在教学上注重理论的深厚博广,但地方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之间在教与学、培养目标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做法造成一些地方院校出现一些问题,如:在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方面以及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训练相对不足。一些学生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在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上不能很快胜任工作。

近年来,国家提倡应用型本科职业化教育,一些学校教学强调实验、实训等实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理论教学的要求,于是又出现学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掌握不好的学生,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实践项目,只能较为机械地按教师指导参与项目,难以融会贯通,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交叉、相结合的产物,并且技术发展快,内容庞杂。现有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经典教材,如《计算机网络》(谢希仁)、《Computer Network》(Andrew S.Tanenbaum)等,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深厚。现在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所设学时大都不足以将教材的内容全部详细讲完。从另一方面来看,有些理论应该属于研究生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必须对讲授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这也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考验。

1.2 教学手段与方法不能与学生现状相契合,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视与训练不足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从早期的单一理论讲解,到“电子课件PPT”+“讲解”的简单模式,再到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模式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值得关注。另一方面,作为应用型本科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还需要狠下功夫。

1.3 实验内容枯燥,实验效果差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的内容设计与网络应用关联不够,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造成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动力欠缺。在实验实施上,没有进行有力的督导,实验效果没有保证。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职业化教育的定位,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2.1 明确定位,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我们认为,对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从整体上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以及运行机制,为后续的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应用型本科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深厚”,也不同于职业院校的“够用”。应用型本科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即理论的科学性准确、实在,不要求过深,但要求能将理论讲清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观点,计算机网络课程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能讲明白网络交互的基本机制。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括网络概述、以TCP/IP主线的各层,网络安全等。要分清各部分内容的主次轻重,对于基本理论部分必须熟练掌握,能够灵活运用,比如分组的转发流程、IP子网划分与超网构成等。对于一些相对较深的内容,比如:TCP拥塞控制,只要求学生掌握拥塞控制的概念及基本机制;对于拥塞控制算法,教师点到为止,细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从激发兴趣、以应用促进理论学习、重视知识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⑴ 通过问题情景、互动与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要求学生学”改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

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收集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案例、故事,上课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时地使用问题情景、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ARP协议中,提出ARP攻击的案例,向学生提问:在同一个实验室中,能否从自已的电脑上,看到其他某台电脑上网的分组内容,并且控制这台电脑的上网连接?通过这种设问,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抓住理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做到密切联系实际。问题设计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思维,最终达到透彻掌握理论机制为目标。

⑵ 树立“于应用中学习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理念

计算机网络学科是一门直接来源于实践需求、服务于实践需求的应用型学科。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各种网络协议提出的背景、目的及用途,并从分析实际案例应用,进步理解各种协议的工作机制及应用。教师必须树立“于应用中学习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在教学中从“用”出发,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于应用中学习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贯彻实施。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真实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要很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⑶ 重视知识体系构建

计算机网络课程一般是层次式教学,即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逐层加以讲述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往往放在各层次的内部细节上,而对于组成部分在体系整体中的作用及上下交互机制常常讲解不多,甚至于忽略。这使得学生容易深陷于细节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犹如盲人摸象,限于局部,难成体系,妨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局部对象在整个知识体系位置及作用的认知。比如,在讲ARP协议时,在分析ARP协议的工作机制之后,还可进步从二台计算机分组通信整个流程的角度,来分析ARP何时被调用,让学生了解ARP协议在整个网络协议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

2.3 实验手段及实验项目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许多理论知识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实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运行机制、体会理论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下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

⑴ 由浅入深的层次式的实验项目

教师精心设计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指导书。在一个实验项目中,应该包括原理验证性实验、应用设计性实验、能力扩展实验等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内容,实验项目既要能充分体现相关原理的运行机制,又要能体现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多从实际案例中提取,并且在实验项目中明确实验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觉到通过完成实验,就能处理实际应用中对应问题,使他们在完成实验后产生成就感。

⑵ 多种形式督导,确保实验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有力督导是保障实验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分组,检查时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教师在小组内随机抽查一名同学,要求其讲演汇报,有不过关者,整组重新学习;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让其汇报实验心得体会。使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齐头并进,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从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职业化教育角度,提出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重视知识体系构建,通过案例教学与层次式项目化的实验教学相结合,从应用中学习理解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也是对我们近年来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通过本校的教学实践证明,应用这些改革方法和措施,改变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抽象枯燥感觉,让学习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学生的团队意识、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下一步我们还将更深入、全面地研究层次化项目式实验教学及实验督导方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实施方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肖雄,张世英.论应用型本科教育职业化的趋势及其路径选择[J].中

国成人教育,2011.6:5-7

[4] 林菡,王琳.基于CBE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时代,

2013.10:73-74

[5] 王剑,俞卫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24:44-46

第8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远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远程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资源多是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且培训机构只根据一种版本的教材开发培训资源。这样一来,造成了教师教学需求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脱节,给教师直接应用带来不便,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五是参训教师个人投入过多。对农村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远程学习硬件设备,只能自购电脑、安装网络或使用无线网卡参加网络学习。据了解,教师除自己购置设备费用外,每天最少要上网学习2小时以上,这次中西部项目远程培训学习90天,网费共支出近400元。有一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的教师说,自己上网学习每天在5小时以上,除“双休日”,几乎每天晚上到一两点钟休息,参训使人疲惫不堪。农村学校远程学习条件的缺乏,造成参训教师个人投入成本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与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相当少,只能与平台一些教学辅助人员或学员之间交流,造成一些教学实际问题仍得不到及时解决;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网络培训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共性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仍需要现场指导,尤其需要发挥当地专家和县级以下教科研人员的作用。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提出

纵观网络研修十年历史,发展速度快,内涵提升慢。通用于多年国培和省培的培训模式,从常态化角度,均缺乏让研修重心下移的区域纵深和让研修跟进教学的过程纵深。解决两个纵深,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成为网络研修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摸索,去实践。“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是基于解决远程培训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训方式。其必要性在于:从优质资源的效度讲,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可以给全体参训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实践后的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建构。从培训组织方式讲,组建由网络培训专家、本地专家形成的专家培训团队,通过送培到市、县的方式,分期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县级培训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培训目标上讲,在远程培训实践中获取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与困惑,进行交流、指导和引领,使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参训者的教学及研究能力。从培训教学形式上讲,通过分组研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诊断、问题答疑、对话交流等形式,可以探究网络培训、集中研修的有效结合点。从特色与创新上讲,实施远程培训后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造血”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一是促进研修方式的改变。基于学校的问题可以采用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或采取同课异构、联片研修、连环改进等措施,扩大教学交流;同时,针对课堂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专题研究。二是研修组织的创新。以乡初中、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学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由县级培训、教研机构合作组织,引导学科网络协作组开展网络研修交流与研讨活动。三是合作研修的模式创新。打破以往“专家讲座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网络学习与集中校本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应用能力,促进网络学习常态化。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

有效教学来源于有效研修,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跟进式培训活动就是推动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做法。通过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对原设计有新的发现和调整;修改一次教案然后再去实践、去反思,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帮助教师自主反思、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就其内容与方式来说,要针对参训教师需求调查来确定,参训对象不同和问题不同,采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同。但是,实施“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主要是解决远程培训中校本培训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缺位问题,较理想地实现校本培训机制的良性运行,保证校本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学习支持,抓牢过程监控,科学考核评价,保证远程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可设计如下培训构架:构架一:培训过程的要素构架二:培训过程的构成打破“专家讲座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参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跟进式”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展开:专家报告(学情分析报告)——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现场诊断——再认识——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要领是:)学员带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学员在培训中共同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和专家同备课,同听课,面对面交流。专家就实践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教学指导。就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引领。专家释惑解疑,指导、斧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理性认识。采用“工作坊”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学员分出不同角色,即教师、学生、评课专家,由学员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专家评价学员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指导。学员分小组讨论,再次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派代表演讲教学方案。学员与专家交流、专家点评经过学习后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第9篇: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市场和岗位的需求,要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等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于校企合作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顺利实施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上进行更多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

我们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岗位的需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结合“组网”、“管网”、“用网”三大模块,形成了适应于当前市场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并在此体系上构建了“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使本课程体系的教学更有实效,我们依托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等方法,创建了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1 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从岗位素质出发,结合“组网”、“管网”、“用网”三大模块,形成了基本适合当前市场和岗位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2 基于校企合作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群。这些课程开设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能够完成“组网、管网、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创建了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2.1 第一阶段:小型网络构建能力培养阶段

依靠校内实训平台,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课程以单元项目为主线,构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能完成小型企业的局域网的组建、管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2.2 第二阶段:园区和企业网构建能力培养阶段

与行业中骨干企业合作,以注重培养实战技能为主线,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发真实环境下的实践项目。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企业网、园区网组建、管理人才。

2.3 第三阶段: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顶岗性实习”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具有较高技能的企业网、园区网组建、管理人才。

3 基于三阶段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3.1 教学思路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我们选择与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应用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工程化为主线,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推行“工程案例式”、“目标任务驱动式”和“工程项目教学法”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依托学院的实训设备和学院信息网络中心,以及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训环境,保证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行“教学外置”,鼓励学生参与学院和企业的实践的工程项目,使参与的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考核过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大实训考核所占的比例,使实训效果更加明显。

第二和第三阶段也就是企业网构建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根据阶段目标,我们首先构建集成化课程体系,重点是要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构,即以“做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通过学院校园网及院信息网络中心、校外企业实训基地中的实际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教学,给学生提供网络系统集成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参与校园网工程或企业网工程建设,或参与对网络工程建设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参与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

3.2 教学方法

3.2.1 基于实践知识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

进行对比分析以实践知识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实践模式通过模拟真实实践情景,可为学生提供一种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境遇性体验。同时,实践模式能使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主观性、境遇性和生成性。可以在学生中创建共同的交流平台,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经验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在模拟实践的情况下,都会基于自己经验背景,建构与问题相关的实践知识。按照此教学模式可以搭建网络教育互动平台,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中合作解决问题。

3.2.2 基于课程目标的导向式教学法

基于网络的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性,即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有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工程项目案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这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应用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涵盖各个知识点的案例和工程项目,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适合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参与意识。

3.2.3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有关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通过参与示范项目,学生回顾掌握的基础知识,找到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达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模式,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工程和园区网设计、网络工程和园区网施工方案撰写、项目管理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成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类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特别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市场和岗位的需求,要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等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实际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