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精选(九篇)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

第1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与发展进程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多汁,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第2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uangzhou'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fresh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From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the alliance of fresh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ld chain logistics.

关键词: 冷链物流;广州市;问题;对策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Guangzhou;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096-02

0 引言

广州市拥有极大的生鲜市场需求,是全国最大的生鲜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冷链物流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地区,是最有利于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地区。2013 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广州市了《构建广州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专项研究》等文件,旨在规范冷链物流的管理,增强生鲜食品的安全,推进生鲜市场的发展。

1 广州市冷链物流发展态势良好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集公路、铁路、航空、河运、海运和信息六大系统于一身的交通运输中心城市,广州自然而然成为了华南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这也使广州市的冷链物流发展迅猛。根据广东物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市水果蔬菜冷冻冷藏运输率为25%,肉类冷冻冷藏运输率为40%,水产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为50%,有冷冻冷藏功能的车保有量1900 余台,冷库能力高达110 万吨,其中拥有5000 吨以上规模的冷冻冷藏库有50多座,而且冷冻冷藏汽车和仓库都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企业技术的提升,冷链溯源、全程监控技术、RFID 及传感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都得到全面应用,广州市冷链物流从过去单一的肉类和水产类,向蔬果、花卉、奶制品等更多生鲜农产品推广。同时,加大了从局部生鲜冷链向全程生鲜冷链发展的进程。

2 现有生鲜冷链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生鲜产品属于易腐货物,必须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才能实现在加工、贮藏、运输、配送、销售过程中的保鲜。图1所示为生鲜冷链物流系统流程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生鲜产品冷冻或冷藏。然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差、冷冻冷藏技术水平落后、冷库仓储运输成本高、配送时间长等问题,仍然是广州市生鲜冷链物流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目前中国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2.1 冷冻冷藏设施缺口大,已有冷链物流基础O施落后

广州市现有冷冻冷藏功能的车保有量尚不能满足全部生鲜运输的需求,在1900余台车里,只有一半是配备制冷机的物流车,而且大部分采用的上世纪 90 年代的技术。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1]。

2.2 第三方物流服务滞后,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

由于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我国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明显滞后。根据调查,广州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主要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己完成,不仅使冷链物流的成本高,也使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滞后[2]。另一方面,由于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信息的不流通,行业行规无法建立,使得冷链物流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不诚信交易等时有发生,这些都阻碍了冷链市场的发展壮大。

2.3 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物流资源损耗巨大

一方面由于地域的原因,广州市大部分地区的冷库主要用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到了封鱼期等生产淡季,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物流资源损耗巨大。另一方面,易腐物品的装车过程大多在露天进行,存在温升受腐的可能。加之60%以上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还是采用普通卡车运输,由此造成的产品腐变损耗,也使物流费用居高不下[3]。

2.4 冷链物流的产业链缺乏整合,冷链系统没有形成

由于生鲜市场信息传递落后,生鲜行业的上游和下游缺乏整合,所以无法为整个冷链物流系统作整体规划和协调,存在着冷链物流供需失衡、无法配套、冷链断链等问题。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必须在储藏、运输、搬运过程冷藏以及自动控温,建立完整的冷藏物流链,才能有效保证流转过程中的保鲜[4]。

3 冷链物流配送对策

3.1 推动冷链配送基础系统信息化

由政府出面,一是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和完善生鲜产品流动信息公共平台,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动态数据,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对原有的冷藏冷冻设备,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5]。三是开发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规划软件,包括库存控制模块、顾客服务模块、仓储管理模块和运输管理模块等基本内容,实现对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划。

3.2 促进第三方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对中、小生鲜产品生产商来说,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运行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势必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来承接。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造成目前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科学引导,帮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物流的规模化效益来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

3.3 共建基于联盟的生鲜冷链共同配送体系

由于广州市生鲜冷链配送产业链上的不成熟,导致了生鲜配送总体成本的提高。政府可以与物流行业协会一起,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多方资源,以共赢的思维联合共建基于联盟的生鲜冷链共同配送体系,解决高物流成本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产业链,提高整个广州生鲜配送的服务水平。如图2所示为基于联盟的生鲜冷链共同配送体系结构图。共同配送模式中最核心的是“电商联盟信息系统”[6],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作为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能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跟综产品信息,合理规划配送,减少作业反应时间。

4 结束语

广州市拥有极大的生鲜产品市场需求,但目前广州生鲜市场在冷链物流配送的限制下,规模发展处在了瓶颈阶段。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冷链物流配送问题,找到应对措施,降低冷链成本、完善物流体系,构建最佳运营模式,率先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模板。

参考文献:

[1]张杨平.菜鸟网络背景下电商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_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商贸,2014(3):10-11.

[2]郭峰.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1(4):40-44.

[3]向亚妮,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201-202.

[4]胥军.电商开打生鲜大战,冷链物流支撑乏力[J].信息与电脑,2013(7):20-22.

第3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1两岸冷链物流的现状

1.1大陆冷链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陆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我国大陆食品行业迅猛增长,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推动和市场舆论的监督,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逐步走向规范;专业化的冷库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冷库发展较快;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利用GPS定位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多点温度,实现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利用RFID进行全程物流的冷链监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也开始发展。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大陆冷链物流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大陆的冷链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多,绝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并非真正的冷链物流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商用冷(藏)库面积700多万m2,冷冻(藏)能力500万吨;保温车约有4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总运行铁路车辆331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目前,我国大陆每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30%,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4]。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设备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损耗大、冷链物流成本高。

1.2台湾冷链物流的现状

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较大陆地区早,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郭儒家认为,台湾冷链物流产业的兴起主要原因有:连锁销售体系的带动、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低风险的需要、低温食品的普及成熟、都市化及人口集中、政府的积极推广等。在完成了早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台湾冷链物流行业致力于冷链物流的延伸服务及经营模式的深化。目前台湾有超过2000亿元(新台币)的冷冻冷藏食品销售市场,其中已经有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温物流中心,有500余辆低温配送车队,每年有超过60亿元(新台币)冷冻食品配送商机[5]。台湾冷链物流经营者总体可以归为四种类型:由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由货运业转型而成的物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及由传统进口、批发商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相较于大陆冷链物流,台湾冷链物流具有如下优势:

(1)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有较强的冷链物流体系或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能力,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客户化。

(2)台湾的物流领域信息化较高,众多冷链物流企业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业务信息系统,拥有庞大的物流系统开发和物流系统维护团队,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监控。

(3)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较领先,整个台湾岛所有必需的物品通过全岛后勤常、低温物流支援系统,均能在24小时内送达。

(4)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拥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操作人员和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2两岸农产品贸易对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需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两岸农业互利互补,增长加快,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深入,尤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推动下,台湾农产品加速登陆营销。农产品贸易是两岸合作中关注度较高的领域,特别是2005年以来,大陆方面不断出台惠及台湾农民及农业的政策措施,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平稳、快速发展,有效地扩大了自台进口。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表1)。据海关统计,2010年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2.47亿美元,比2009年的1.84亿美元增长34.4%,增幅创5年来新高。2011年前6个月,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1.7亿美元,同比增长57%,高出同期大陆农产品进口总体增幅近30个百分点。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农产品种类(按海关HS编码计算)已从2006年的381种增加到2010年的460种,增幅为20.7%;大陆进口台湾农产品的贸易企业从2006年的1040家增加到2010年的1195家,增幅为15%。两岸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将带来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必然带动两岸冷链物流企业的交往与合作。农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支持,温度控制较好的货品,其损耗率将过5%,而温度保持不好或中间出现脱节,则可能造成大批量食品的腐化变质。可见,冷链物流贯穿着整个食品运输过程,对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能否扩大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基本上处于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销[7]。为了确保两岸农产品贸易更好更快发展,急需两岸冷链物流业界加强交流协调,构建两岸冷链物流体系。

3建构两岸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

大陆冷链物流整体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但冷链物流市场广大,发展潜力巨大。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较大陆地区早10~20年,冷链物流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管理先进、资金雄厚,且冷链物流经验丰富,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但由于经济衰退,台湾地区未来冷链物流的市场发展空间不大。两岸冷链物流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岸冷链物流业应充分利用大陆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冷链物流市场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3.1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模式

冷链是一条特殊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中由多个环节组成,从农产品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涉及许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应处于低温环境中,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所以要求各个环节参与者应具有很高的组织协调性,以保证冷链运作的成功。大陆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方应共同配合,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冷链各环节的参与者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网络,特别是建设冷链物流网络中的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方冷链物流运作的有效对接。

3.2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

台湾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先进、物流服务信息化和客户化水平高,但台湾劳动力成本高、市场不断萎缩。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具备现成物流网络和物流基本环节的操作经验,拥有良好的地理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两岸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冷链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并购整合或合资入股以及建立冷链物流战略联盟等形式,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共享台湾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丰富的冷链物流管理经验,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分享大陆的冷链物流市场份额,降低冷链物流成本,规避风险,从而形成两岸优势互补,实现两岸冷链物流业的双赢。

3.3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两岸共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全程实施监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两岸供应链信息在冷链上快速准确的传递,对各种农产品的冷链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物流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及全程温度监控,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提升冷链物流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依靠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食品源产地信息追溯系统、食品加工过程信息追溯系统、食品运输与存储信息追溯系统,使得同一销售单位的农产品,在产品形态变化、物权转移、管理环节变化过程中,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8]。

3.4共同研发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技术作为一项涉及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工程技术,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上有较丰富的研发经验,大陆有规模较大的高校和研究所,拥有大量的冷链物流技术研发资源,两岸冷链物流企业、高校及研究所可以联合开发冷链物流技术,推进两岸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共同研制各种速冷、保鲜、冷藏冷冻设备,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适合农户使用的微型冷库、农产品气调库;共同开发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险技术,共同研发冷藏技术,尤其是自动化冷库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工具,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

3.5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冷链物流的运作管理具有科学、技术和安全的专业特性,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如: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10]。两岸可以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通过两岸高校、冷链物流企业的产学合作,以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开设冷链物流方向及相关课程,培养冷链物流所需的相关生物、食品和制冷技术知识,培训各种农产品的质量监控标准。两岸高校与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建设冷链物流实训基地、编制技能培训资料,既可以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培养冷链物流的技能型人才,又可以对冷链物流企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冷链物流操作技术。

第4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 沾化冬枣产品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扩大迅速

“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十几年来,沾化县不断探索开发之路,使之造福人类。如今,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其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到2008年为止,全县已开发密植园约60万亩,年产量可达3亿斤。2005年10月,沾化冬枣还被评为山东省第一个名牌农产品。目前,该县产的冬枣已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1.2 贮藏保鲜技术不过关

目前贮藏保鲜冬枣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由于冬枣水份含量高,易腐易烂。不易贮藏,常温下保鲜期仅有7天左右。目前,恒温库保鲜期为2个月,气调库保鲜期为3个月。保鲜期短、货架期技术尚未破题,已成为制约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难题。

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林果产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最高不超过5%,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而没有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则高达25%至30%。因缺少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影响产品品质,同时也造成了其零售价居高不下(一些易腐林果农产品的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物的损耗支出),严重压缩了冬枣的市场需求空间与市场销售半径,所以把新技术新方法——冷链技术,逐步应用到冬枣保鲜中来迫在眉睫。

2 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

2.1 自身因素

(1)成熟度。冬枣在成熟过程中,颜色、风味及营养成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熟度是果实采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之一。冬枣成熟度根据着色情况一般分为:青果期、白熟期、初红期、半红期、全红期。不同成熟度采摘的冬枣,其贮藏时间及贮藏方式都不相同,贮藏用冬枣最宜在白熟期至半红期采摘。

(2)水分。水分是果实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枣含水量在白熟期为60%左右,全红期为45%左右。冬枣果肉一旦失水难以保持鲜脆状态,品质明显下降。因此,在冬枣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枣果失水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3)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果蔬采后最主要的生理活动。不同呼吸跃变型的果实在成熟时内源乙烯生成以及对外源乙烯的反应上均有所不同。明确果实的呼吸类型,有助于对果实成熟衰老机理的深入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冬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具有很高的呼吸强度,可代谢消耗大量的内含物,致使枣果品质迅速下降。因此,可通过低温、氧气调节等措施使冬枣维持最微弱的呼吸状态,同时为延长贮期,还要避免出现强烈的无氧呼吸。

(4)果实完整性。冬枣果实的虫伤、病伤、挤压伤以及果柄是否完整等都直接影响其贮藏时间。不完整的枣果因为有伤口而使本身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呼吸强度增加,物质消耗加速,同时伤口处极易被微生物侵染造成霉烂,影响贮藏时间及质量。用人工采摘,可防止果皮划伤和压伤,能明显延长冬枣贮藏时间。

(5)植物激素作用。乙烯、脱落酸等是果实加速成熟的物质,对果实长期贮藏保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赤霉索、萘乙酸及1-甲基环丙烯(1-MCP)等对乙烯、脱落酸有拮抗作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但可以减轻落果,同时对延长着色和采收期,以及采后贮藏保鲜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2 环境因素

(1)贮藏温度。一般随贮藏温度的升高,枣果的老化进程加快。因此,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但低于冰点温度时会产生冻伤。一般半红枣的冰点在-2.4℃左右,初红枣高于此值,全红枣低于此值,所以不同成熟期的冬枣应分别贮藏。

(2)环境湿度。冬枣属鲜食品种,极易失水,将其置于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控制果肉水分散发是贮藏保鲜的关键措施,适宜冬枣贮藏的湿度为90%-95%。

(3)环境气体。在氧浓度低的情况下,冬枣鲜果的呼吸强度较低,有利于贮藏保鲜。同时,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能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延缓成熟期。

(4)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发现,机械碰伤是造成果实腐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生理腐烂,由微生物繁殖而造成的果实腐烂所占比重很小,但也不可轻视。生产中为了防止各种病菌的侵染,多采用采前喷药和贮期灭菌等方法加以控制。

3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初步评价

3.1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冬枣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冷链物流业的支撑。冬枣从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沾化县要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必须要使冷链设施相应跟上,才能体现出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2)大量产品外销拓展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冬枣在常温条件下属于不耐贮品种,这就形成了产品采摘与销售的矛盾,在没有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下,形成淡季脱销、旺季滞销,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浪费严重,价格低廉,不能均衡供应市场。因此,大量产品外销给储藏、运输和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建立发达、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产品长运距、跨地区、大批量调配也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濒临渤海。产品市场销售大部分需要依托国内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由于消费市场与产品产地距离遥远,需要各产地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冬枣生产基地与内地市场长距离运输通道的有效联接。

(4)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为冬枣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旺季滞销往往伴随着竞相压价,贱买贱卖,产品销售陷入无序的混乱局面,最终损害的是果农的利益。目前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综合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完善。多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流设施基础。因此,冬枣基地只需要着眼于冷链环节的配套建设,便完全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从而完成产品从基地生产到收获后的自然增值,有效延伸产业链。

(5)冷链物流业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新鲜度、反季节消费和口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农产品流通竞争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水平的竞争。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逐步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法规约束也需要林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迅速发展与完善。

3.2 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品冷藏能力不足。沾化作为冬枣重要的特色园艺产业生产基地,冷链贮运等后处理技术严重滞后于基地的发展速度。因此冷链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农产品冷链硬件设施水平低。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地窖式”、“半机械化半地下式”等简易贮藏方式并存的局面。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第二是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3)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目前沾化冬枣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不足。大部分冬枣物流配送业务多由基层生产基地完成,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4 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4.1 加大冬枣采后贮运投资,增加贮运设施,完善冷链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要使冬枣作为高质量的商品进入市场,就必须将采后的贮运措施放到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提高档次和升值的捷径,更是延长其上架期的有效手段;不断深入研究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使其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才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4.2 加强和重视冬枣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工作

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社会对果品花色品种多、上市时间长、质量营养好需求的提高,就更需要加强果品贮藏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只有抓住影响果品品质和贮藏期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果品采后成熟衰老的机制,才能为果品贮藏技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探索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果品贮藏技术,为果品产业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4.3 做好采后贮运技术的科技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要在加大科研工作的同时,做好贮藏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稳定的推广体系和渠道,使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市场能得到急需的技术,科研能得到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动力,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4.4 上下形成合力,大力推广冬枣采后的冷链物流技术

实际上,果品的采后冷链物流技术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中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冬枣的贮藏加工品质,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冬枣的冷链物流技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上市期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提高它的贮藏和上市质量,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杰,谢韶颖,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2):61—62

[2]柳桂林,对滨州市冬枣发展的建议[J],北方果树,2002,(5):33—34

第5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实时配送;客户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63-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迎来了生鲜农产品的发展契机,生鲜农产品的实时配送应运而生,为了提高配送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目标,我国开始注重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和研究,但我国的冷链物流刚刚起步,无论在配送技术还是客户关系的管理上都要落后发达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配送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从研究国内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冷链配送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着手,解析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吸取教训,为我国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一、国内外生鲜农产品的冷链配送

1.1 国内生鲜农产品的配送

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实时配送尚处于起步的阶段,虽然近年开始注重其发展,并提出一系列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分析,但是由于缺乏研究和相关的经验,并没有完整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体系,研究也缺乏通用性和普遍性,但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问题作出了具体研究,我国最基础的冷链物流的设施都十分薄弱,由于发展较晚在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更是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没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等。

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的步伐,城市物流实时配送不断得到发展,近些年来,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不断兴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并建设了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整体物理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我国的发展虽然缓慢并且存在一些问题,但不断在进步着。

1.2 国外生鲜农产品的冷链配送

国外的冷链物流实时配送起步较早,对于物流的实时配送有了很高程度的认识,基础设施完善,理论体系也有很高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物流配送和网络体系,在配送技术也有很好的发展,在节约物流成本,提高利润的目标方面控制较好,并且完善的配送体系方便客户的体验,客户的满意度较高。

以日本的物流实时配送现状为例,日本在战后经济复苏十分快速,短短年间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直至前些年我国才超越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日本发展如此快的原因是从60年代开始就不断引进欧美国家的技术,并结合本国发展状况,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十分注重如何提高物流水平和技术,提出新策略、新出路,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客户满意水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的密度较大,因此在物流中有许多的不便,时常堵车影响配送效率,运费的成本花费过高,客户对物流质量不满意等,因此对此进行研究改进,不断加强基础配送设施,采用先集中后配货在零散的由各个配送中心进行配送,从而解决了一洗了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国内外进一步对比分析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出路

通过国内外的的对比研究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冷链物流实时配送业务还十分的落后,与国外的先进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应向欧美学习新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下面进行列表分析。

通过表1的比较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配送应把我国发展国情与引进欧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

三、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对策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配送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最主要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冷链物流实时配送的基础,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能有效提高物流水平,节约在配送中资源的浪费,减小物流的成本支出,合理优化物流资源,第二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大力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我国的配送中心较少且分布不均,不仅配送中心压力过大,已造成配送出错,而且没有统一的配送的网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区域,在这些区域也是分布不均,主要是在大中小的主要城市,农村物流网点分布少,甚至没有,会使物流的辐射范围变小且发展不平衡,不利于物流配送的良性发展,第三点有加快配送多样化的步伐,实行自营配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配送的有机结合,解决单一配送带来的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各类问题,提升物流业务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第四点要建设配送网络,实现信息的及时效益,加快物流配送效率,减少出错和节约资源控制成本,最后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组织化。

四、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及含义

CRM管理最早由Gartner Group提出来,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表述,就其功能来看,CRM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等经营流程信息化,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客户关系管理产生源于客户资源价值的重视、客户价值实现过程需求的拉动,以及信息技术的推动。

五、客户关系管理对物流的意义

5.1 获取客户信息,掌握市场主动性

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获取物流信息能及时的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是市场的当前发展趋势,当物流企业掌握了市场信息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性,更加容易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扩大客户群体,增加客户资源价值有重要意义。

5.2 售后服务

客户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和客户互动与交流信息能有效的了解客舻男枨螅掌握市场主动性。改善成本效益与有效性,此外,客户也可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选择恰当的服务方式。这就进一步巩固了企业的客户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5.3 资源共享

物流企业通过促进技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标准化,达到内部资源共享,。以保证部门间和员工问的工作衔接,这些部门充分了解客户以获得关于客户关系的全方位视角。这样?即保证了为客户解决好问题或提供优质服务,也保证了从企业全局利益去考虑与客户建立关系。

第6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我国的冷链物流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国外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必然会导致其发展的畸形化和极端化

本文以国外制冷技术发展历程为脉络,以国内相关历史事件和政府颁布相关法令为基础,对比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历程,指出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渐进式的国外冷链物流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由于制冷机、冷冻剂和电冰箱的发明,制冷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后制冷技术向着规模化、工业化发展,1908年,工程师Albert Barrier在说明控制低温条件能确保易腐食品品质时,第一次使用了法语冷链(Chainedu Froid)这一术语,冷藏链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冷链物流已逐渐走向成熟,运输品类更加多样化,制冷技术和运输设备更加先进。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仍然处于传统工业化时代,冷藏食品零售业刚刚兴起,零售商对冷链物流效率要求不高,交通设施相对落后,因此冷链物流在运行效率和配送衔接上还不够完善。

第三阶段的冷链物流已演化成为多品种、小批量、标准化和法规化模式, “冷链”的概念已由之前的“原产地初预冷冷库冷藏运输 批发站点冷库”发展成为“原产地一初预冷一冷库冷藏运输一批发站点冷库 零售商场冷柜一消费者冰箱”。这一阶段的冷链物流已基本发展成熟。

飞跃式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外先进冷链物流体系的影响,我国也开始在肉类外贸出口业务中开展冷藏运输服务,但是由于处于萌芽阶段,且社会经济水平滞后,当时的冷藏库和冷藏车仅靠改装来维持低温。在随后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冷链物流都处于零散、无序的发展状态。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到来和1995年《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由于社会环境和制造业的落后限制了我国物流的发展,使其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低水平初级阶段。

21世纪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生鲜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食品新鲜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001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成立以及政府和社会对物流业发展的广泛关注,促使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同年,中国成功加入WTO更是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成立后,冷链物流基础工作全面展开,如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冷链物流科学与技术工程,冷链物流理论研究以及冷链物流业总体规划等,促使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向着国际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第一、全国冷链物流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上海、青岛等沿海城市以及北京、成都等发达地区,由于较早引入冷链物流理念,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城市,形成传统、低等级与先进、高等级冷链物流共存的大格局,先进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迅猛,落后地区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大趋势。

第二、模式照搬现象严重。国外冷链物流理念和模式的发展,是在其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和夯实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理念和模式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受到国内一些地区政府和物流企业的追捧。但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等差异的存在,导致一些理念或模式不适用于中国企业,资源浪费严重。

第三、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的运营模式中,除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外,其他模式均需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参与合作,因此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节点。

第四、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监管机构。从国外冷链物流发展历程来看,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监管机构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从“十一五”期间才开始正式颁布冷链物流相关法令,起步较晚。

第五、供应链上下游整合不紧密。国内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缺乏冷链配送中心等设施,各部门各自为政,断链现象严重。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第六、冷链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从每一点的储藏到点与点之间的运输再到末端的销售,每一环节的硬件设备、基础设施都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销售方面,我国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传统批发市场模式为主,超市和卖场模式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还处于小规模、少品类的无序化初级阶段。

分析以上几点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冷链物流在我国飞跃式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冷链物流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国外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必然会导致其发展的畸形化和极端化。其次是因为我国的冷链物流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不完善,政府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等都是导致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探讨和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以行业政策为方向,夯实冷链物流基础建设。 “十三五”规划即将到来,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拟定工作也随之展开。应对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这一先天性不足,政府层面首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应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相应监管机构,为冷链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管制环境;最后对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当地政府应以国家政策为大方向,细化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冷链物流事业,从而逐步缩小地方差异。

第二、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提高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服务水平。作为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首先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其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引入高端人才和设备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生鲜冷链市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管理、运输、配送等服务。并借助于网络之便利扩大服务范围,在电子商务、生鲜宅配等领域加强服务能力。

第三、 以信息化为依托,增强冷链物流整体联动性。首先应从政府出发给与发展联运机制的行业政策指导,引导企业规划并实施多式联运机制。其次,各企业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联运机制,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冷藏运输联运信息网,建设或完善冷链食品检测管理系统,以减少物流成本,降低食品腐败率,确保食品安全。

第7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淡水鱼 冷链物流 水产品 应用研究 发展模式

一、湖北水产品与冷链物流

1.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现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平原、水域面积广阔,使淡水鱼产品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洪湖市全市面积29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就有628平方公里,在此我们采集了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展现洪湖市水产品的发展状况。

1994年洪湖市的淡水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跃居湖北省第一位县市,直到现在洪湖市的产量仍位居第一。但是洪湖的淡水鱼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淡水鱼的巨大产量无疑会给洪湖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产品的生产养殖与运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损失和浪费。据该市2003年和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洪湖市的淡水鱼产量为16.6万吨,但是由于养殖制度存在的风险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以及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淡水鱼损失达到4.4万吨之多,而2010年因为水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二、具体问题分析

1.养殖制度

洪湖市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年一收制的养殖制度,每年的3-4月份为投放鱼苗时期,12月-次年1月为收获时期,具体的时期如下图所示:

图一

图一中所示:每年的6-8月是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殖的高风险期,倘若在生长黄金期出现养殖风险带有大量的死鱼现象的话,最终会使得渔民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而在次年的一月大概就是春节前夕是水产品供需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市场供需极不稳定的时期,倘若渔民所掌握的供需信息失真,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水产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洪湖市是淡水鱼生产的集中生产区域,但是大部分呈现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具体的传统生产模式

图二

由图二所见:整条水产品的供应链节点冗多且经营分散,但是总体规模宏大的水产品基地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在上图中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车,从而严重束缚了洪湖水产品市场半径的扩大,从而也会直接的影响渔民水产品的投资增产。为此我们急需寻求一种可行性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

三、应用研究

1.冷链物流推动养殖制度的改进

鉴于上述图一所显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冷链物流的方式来改进养殖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传统的养殖制度所带来的养殖风险问题,其具体的改进流程

图三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改进后的养殖制度将8月(我国的法定休渔期和传统养殖制度风险期)作为新型养殖制度的收获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养殖制度的养殖风险而且此时的市场需求极大,水产品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要在8月的高温夏季收获淡水鱼,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即低温长途运输问题。这样冷链物流在其中就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冷链物流的低温冷藏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运输问题。即便是部分传统养殖制度的水产品的收获要想运输到南方地区也需要冷链物流的介入方可成功。为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冷链物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制度,降低了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使水产品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2.经营模式的改进

从图二中我们不难得出:目前洪湖市水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出分散经营,配送和运输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我们有必要解决以上模式带来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节点企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以下是经过冷链物流介入的经营模式的改进:

图4

上图表明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消除了多余的供应链节点,并且采用集约化的生产、大型渔场集中采购、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运输,从而实现了其规模效益。同图二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信息化融入整个供应链环节。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消费者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3.信息共享机制

从图一中可知,传统的养殖制度在收获之期的市场供需状况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改进后的养殖制度也会出现相关的水产品供需风险,这样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建立市场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将消费者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大型渔场。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节点处共同建立低温冷藏仓库,从而可以防止暂时的缺货与水产品供应过剩、较好地适应市场供需状况。最后加强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水产品供应链获取最大的价值。

四、结语

冷链系统建设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借助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冷链物流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即便是改进后的供应链在近期内也会出现效益成本的背反现象,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在冷链物流介入后必然在成本优化和居民收入提高方面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张彦民 等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 农产品加工 2009(8)

何静 等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3)

张维新 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 物流科技 2004 (12)

第8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对策研究

一、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虽然冷链物流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又由于我国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基础设施的落后、政策不完整、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致使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就冷链物流发展阶段来讲,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的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冷链物流的内涵

对于冷链物流的内涵研究,前人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现在获得公认的内涵是指其在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所要求的温度内,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冷链物流是随着我国制冷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壮大而成长起来的,所有的冷链物流中的商品都需要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因此冷链物流需要完整的政策指导、完善的技术装置、健康的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2.冷链物流的发展研究现状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中的作用也是越来越突出。因此,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行的研究。其中,在国内,周萱,对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提出技术、人才和管理是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关键。黄素琴,以物流的干线运输为依托,分析了冷链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韩松,通过具体的事例,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不仅对现阶段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鉴定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冷藏温度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处于关键阶段。但是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中,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其中,冷藏车的数量较少,冷库的大小得不到保障,制冷技术和工艺也相当落后,这样就致使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最终导致食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可导致食品运输系统瘫痪。另外,在冷链物流的发展中,比较重视城市食品经营,轻视农村的食品经营。另外,在冷链物流中,基础设施的落后势必会影响整个物流产业。如果基础设施得不到保障,食品从原料到消费者手中,温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这样就会促使事物容易变质,从而影响区域的经验效益。

2.冷藏技术水平低

在冷链物流中,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以外,还出现了冷藏技术水平低,部分冷藏库的温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冷藏物流对制冷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很好的冷藏技术,就会致使食品流通系统出现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食品生产单位把食品的运输包给第三方物流的时候。例如,在很多的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人员技术水平低,管理理念缺乏,忽视了部分食品需要特定稳定的问题,以至于在食品的销售中出现问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满意度降低,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另外,一般环境下,不同的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也会不同。所以,在对事物进行冷藏的时候,要注意把冷冻食品与冷藏食品分开。但是,有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由于区域的限制,或者货物的暂存区,最终导致部分冷藏品直接放在露天场所等待装运。

3.缺乏政策指导,卫生要求不达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联系性,冷链物流也不例外。冷链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依靠自身,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例如,关于冷藏食品和冷冻食品的运输中,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指导相关企业的经营方式。另外,还可以指导企业改进和提升冷藏技术,指导企业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最终,在冷链物流中,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同时,在冷链物流中,保证食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冷链物流可以减少食物的耗损,从而保证食物在运输、销售和消费前始终都能保证良好的卫生状态。

4.冷链物流理念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都比较注重产品的日期、品牌以及相关的食品认证。但是在现代的冷链物流发展中,运输链出现断开的问题,很多商品的日期也出现变动,或者商品在冷库中已经坏掉了还会进行销售。所以在冷链物流的管理中,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冷链物流理念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白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操作和管理水平。

三、冷链物流存在的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冷链物流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只有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食品运输才可以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也才能促使冷藏和冷冻食品的正常配送和运输。因此,在冷链物流的发展中,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冷藏车辆,增加冷冻和冷藏库的数量及规模,另外,还有注重对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保证冷链物流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工作效率,最终降低运营成本,也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2.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在冷链物流的中,设备和技术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因素。因此,相关企业和部门要注重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改造。例如,在现在的冷链物流中,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的发展小批量的冷藏车,以此来满足我们现代社会市场小批量的要求。另外,还可以研发一些新的技术设备,建立一些具有先进设备的冷藏库,从而减少食品的耗损,减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以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更加适应市场。

3.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法律和标准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部分行业也出现了法律和法规不健全的现象。例如在冷链物流中,不仅出现标准和政策本身的不规范,也出现了标准制定者的不规范。冷链物流是一种新兴的行业,与其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建设还不够规范,食品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不能按标准进行,食品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相关的运输人员技术不过关,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很好的与现代社会的而经济发展接轨。因此,应该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法律和标准促使冷链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的角色。

4.提升管理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技术和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链物流发展中,也应该积极的更新管理理念,运用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例如,在冷链物流中,可以聘用一些更加专业的人才,或者对目前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再利用计算机方便快捷的优点,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定位系统,对冷藏车给予适时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对食品进行整体的管理。另外,在食品的储存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记录食品的相关信息,保证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弥补依靠人体记忆力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促使现代社会中食品运输更加的安全可靠。

四、结论

目前,现代冷链物流发展问题有很多。一方面:如果相关的部门加强对冷链物流发展的规划与指导,并对冷链物流的重点设施、关键环节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另外一方面:相关的企业重视科技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注重人才的培养,管理理念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样,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就可以给冷链物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萱.浅谈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5):125-126.

[2]黄素琴.浅谈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6(2):64-65.

[3]金韩松.中国冷链物流研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尹钰.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J].商业经济,2013(5):41-43.

第9篇: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人才;举措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88-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和视角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质量化。因此,可以更快更好满足人们需求的冷链物流迎来一个新纪元。应运而生的物流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强化该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是值得每个冷链物流企业都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应用于食品出口,发展于《食品卫生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冷链物流企业尤其是速冻食品物流、生鲜类食品物流、医药等物流企业持续加温,并逐步致力于改善粗放、小规模的发展模式,朝着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节约型、环保型、智能型的方向发展,尤其随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物流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布局,冷链物流市场不断升温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国内著名的冷链物流企业。可以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面临的是百年不遇的好时机。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虽处于大好发展阶段,但总的来说与国际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保证

虽然物流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大“利润源”,冷链物流也成为物流中一个成功开发出的细分市场,但是冷链物流在我国毕竟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保障冷链物流发展的制度方面,还存在着缺乏一系列保障制度,现存冷链物流政策不够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不够清晰、不够统一等诸多问题。

(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完善

我国冷链物流原有的设施设备相比国外相对落后。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冷库、冷藏车的配置及冷藏冷运的能力远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冷链产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仅就保温车而言,我国的保温车还不足4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也达到了12万辆左右,我国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0%左右,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80%,导致我国易腐的水果、蔬菜等产品在运输及储存等环节的年损耗率高达25%~3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关注冷链物流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及功能提升,美国同类产品的损耗率仅为2%~3%。

(三)缺乏冷链物流行业的代表企业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潜力巨大,相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从业主体依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小作坊”现象,该种企业以简单粗放的理念及经营方式从事着简单、小规模的冷链物流业务。从规模角度来说,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抗大型物流尤其是冷链企业打击的能力比较低。虽然这类小规模企业意识到并且逐步改善自身问题,但是想要短期内与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比肩还很不切实际。当然还存在一部分正在逐渐壮大的冷链物流企业,但是与国际领先冷链企业相比,无论从相关企业硬件、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角度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可以说在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中还缺少卓越的“领头羊”。

(四)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相对于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却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这里所说的人才短缺既包括一线工作人员,又包括中高层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国各类大中院校大多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专门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院校却少之又少。而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很多,但是也有相当的人因为怕苦怕累而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而社会上又几乎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的培训。同时,目前从事冷链物流的相关工作的在岗人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从其他非冷链物流岗位转到现在的岗位,他们的成长,一方面在“老人”的带领下熟悉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的稳健发展。

三、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举措

(一)发挥政府职能,尽快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国际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各项法律制度。比如美国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对于物流法律法规而言,美国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但是却有形式多样的与实际运营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可见一斑。我国应吸取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尽快细化、完善现有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政策。

2.尽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

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物流接轨的问题成了大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冷链物流在这方面的需求很大。由于冷链物流是一个连续运作的系统,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操作规程,比如:交接标准;追溯责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并被冷链及相关企业严格遵守。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尽快完善、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从而更好地满足冷链物流的国际化的需求。

3.发挥政府宏观规划的功能

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涉及物流企业,还涉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身影。我国政府对于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布局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统筹规划,比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主要基地的设立等方面,政府应做好协调规划。

(二)多途径建设或改善相关冷链设施设备

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给力”的冷链设施设备。除了基础设施的构建,我们还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的力度,适当引入或建造相关的冷链设施设备,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比如:我们可以在生产环节,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食品是否有有害成分;在存储和运输等环节利用先进的冷藏技术,延长生鲜食品的保鲜期;在运输仓储等环节中利用先进的追踪技术对产品进行实时监控等。当然,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利用POS、EDI、GPS等技术,一方面,既可以监测冷链产品和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食品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相关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时共享,确保冷链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从而更好地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

本文所说的领军企业,不特指规模化的大型企业,也指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提供综合化、专业化服务的“精品”企业。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中,已经有一部分企业意识到了这个行业普遍存在“散、弱、差”的现象,并且致力于逐步改善这样的局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比如:双汇物流、中外运冷链物流、招商美冷、金字冷冻食品城、国药物流等。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国的冷链物流相对滞后于国际发达冷链物流公司,因此我们要向诸如普菲斯这样具行业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求同存异,摸索出一条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冷链发展之路,成就出更多和国际接轨甚至是领先国际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四)加快培养相关冷链人才

人才是和冷链物流发展相关程度最高的一个因素,而冷链专业人才的教育则是冷链物流管理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和企业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从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考虑

我国自1994年首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可以说达到了“泛滥”的地步,但是开设细分学科,比如冷链物流专业的却很少。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家高校开设了冷链物流专业,还不能满足冷链市场的巨大需求。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细分市场,不断调研,及时调整,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或者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开设冷链特色这类“较强时代性”的课程。

同时,对于非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科,也应根据社会需要开设诸如冷链物流方面的课程。比如我们可以在商科类的专业中开设此类课程。冷链物流中、高级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冷链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商科知识。据美国一项针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冷链物流人才专业背景以商科为主,越高层次的冷链物流管理人员越要求具有商科和物流专业背景。这说明,既要在冷链物流专业开设相关的商科课程,同时也要在相关专业中开设冷链物流方面的相关课程。

2.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考虑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可以分拨分批的委派专业教师定期进修,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并提高专业水平。其次,在让学生顶岗实习前,先让专业教师下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就同时强化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可以邀请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为本校的客座讲师,使更多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

3.从校企合作方面考虑

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中,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只是其中的基础部分,关键是实际技能的培养,而实际技能培养的最理想的场所就是企业。因此,高校无论是从思想还是从政策方面都应进行改革,寻求合作企业,使所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与冷链物流经营业务活动紧密相关的工作,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冷链物流企业人才缺失的局面,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匡勇,张晨.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

[3]胡天石.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