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通信运维方案精选(九篇)

通信运维方案

第1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在过去,电信运营商内部IT应用更多地表现为单机应用,而随着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和后台IT支撑系统与业务的不断结合,单机应用已经逐步演变为基于网络的CS、BS架构的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的IT运维部门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终端管理方面难题。

Avocent/LANDesk北方区售前技术部技术主管刘华日前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来自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威胁正在不断促进电信IT的发展,当前电信IT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降低管理风险和成本,提升IT部门的整体服务能力,让员工感到IT服务带来的是更多的业务提升,而不是更多困扰。

节省IT部门的时间与精力

据IDC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大型企业的IT系统运维管理成本持续走高。面对不断增长的IT设备及IT服务,有效降低IT系统维护费用,是电信IT部门为企业长久发展所能做出的首要贡献。

刘华介绍说,基于这种多快好省进行IT运维与管理的迫切需求,Avocent/LANDesk向电信行业提出了IT服务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解决方案中包括的管理套件、安全套件,Avocent/LANDesk可以帮助运营商将烦琐的IT运维管理工作变成轻松简单的自动化流程。

刘华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过去当某位员工打电话给IT运维部门说打印机无法使用时,IT管理人员需要赶赴现场排除故障、安装驱动等,而通过Avocent/LANDesk的解决方案,这些操作均可以在远端自动化地完成,这样就大大节省了IT运维部门的时间与精力。

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软件安装、升级。比如,在过去,如果有员工安装Office,则需要从IT运维部门领取安装光盘,在本地进行安装。而在应用了Avocent/LANDesk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之后,借由解决方案中控制台的软件分发和远程安装功能,该员工只需要发送邮件申请或网站登录申请,即可通过网络进行自动化的远程安装和配置。

标准化的统一管理

记者了解到,除了IT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常见的服务台、流程管理等功能,Avocent/LANDesk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中还创新地推出了IT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帮助电信运营商IT运维人员完成整体IT服务管理的解决方案。

第2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关键词]飞机;维修方案;ISC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64-01

引言:飞机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合理的维修工作。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工作环境因素、飞机类型和及时维修等因素都会对飞机运营的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为保障飞机正常可靠性运营,需对飞机定期进行有效维修。但在相关资源有限和控制飞机维修成本的前提下,维修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可有效提升飞机维修效率,防止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因此本文对军用飞机维修方案的优化进行合理性探讨。

一、维修方案的优化模型

飞机维修优化方案的制定需要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进行研究。用Ct为优化目标值,Cw为总维修成本,Cm为材料成本,Ch为人工成本,Cp表示飞机停场造成的经济损失,维修方案的优化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Cm需考虑飞机维修的频次、使用材料以及零部件的数量等因素,Ch数值的大小受维修工时影响。而Cp的数值与飞机停场时间的长短相关。所以飞机维修方案的优化策略是基机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对维修的频次、材料和零部件的更换数量尽可能的减少,同时也应尽量缩短维修工时和飞机停场时间。

二、军用飞机维修方案优化

2.1军用飞机维修优化方案的制定及基本原则

如图1所示,在编制和优化维修方案过程中,波音公司根据相关要求成立工业指导委员会(ISC),并根据制造商提供的详细技术数据以及用户收集的维护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同时参考可靠性数据、适航指令等相关文件,最终给出维修优化方案。目前波音公司已对全球波音机队的维修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改进,其主要优化维修方案的任务内容和维修间隔,有效保障飞机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提高飞机运营经济效益[1]。

目前军用飞机维修方案主要包括航线维护、定期维修和特种维修等内容,首先航线维护的目的是保证军用飞机进行正常的飞行任务,其内容主要包括飞行前后以及飞行动作过程的相关检查等。定期维修是每隔一段时间依据相关规定对飞机的发动机以及其他重要机用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通常具体定期时间为飞机100±10小时以及发动机100±10小时等。特种维修是指由于特殊情况对军用飞机的维修,这种维修具有不可测性。

军用飞机维修优化方案主要参考波音公司的维修方案优化流程,并根据军用飞机的实际情况,对军用飞机维修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军用飞机维修方案应先建立维修方案优化指导组,其主要保证飞机使用部队、飞机设计单位、飞机制造厂以及相应配套产品厂之间的联系沟通,起到管理协调作用。部队外场主要收集飞机维修使用数据,而飞机设计单位和制造厂提供相应的可靠性数据,最后由维修方案优化指导组给出军用飞机维修优化方案。军用飞机维修方案优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3点:首先是保证维修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降低维修工作总量,节省相应的人工劳动强度和经济成本。其次是有效提高军用机群的出勤率和飞机可使用量。最后是合理调整维修周期,保证维修方案符合可靠性法则,并适当延长军用飞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相应航材的使用量,进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三、军用飞机维修方案的具体优化策略

3.1建立军用飞机维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军用飞机维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等单元组成,其主要进行军用飞机维修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我军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军用飞机的作战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飞机维修要求也相应提高,而传统的军用飞机维修方案仅仅保证维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满足不了现代信息化作战的实际要求。同时我军传统的维修保障手段和方式,对军用飞机维修信息缺乏自动即时处理能力,这也限制着军用飞机战斗力的形成和提高。而我军特殊的维修体制和机械化、信息化的复合发展方向也要求开发适合于我军的飞机维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2]。

如图2所示,军用飞机维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有寿机件控制、故障智能诊断与预测、飞机维护综合管理以及统计报表等单元组成,其中各单元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而实现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功能。这种系统可实现军用飞机管理流程规范化,可根据军用飞机实际维修情况,进行维修信息共享和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系统还可实现维修信息处理的规范化,将各部门采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归类、标准化。

3.2根据组合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飞机使用计划

飞机维修方案的优化策略主要可以分为维修项目的优化和维修任务的组合优化,而这两种策略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通过合理化的优化飞机维修方案进而提高军用飞机的出勤率和保证军用飞机正常的飞行状态。维修项目的优化是根据军用飞机的可靠性数据以及飞机维修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维修对象、维修方式和维修间隔,通常这种工作主要由装备管理部门完成。通常对于现场维修而言,主要进行的是维修任务的组合优化工作。维修任务组合优化主要依据维修任务要求和维修间隔,对飞机使用计划进行合理控制,优化组合维修周期相近的项目,继而提高维修效率以及降低维修时间和成本。而飞机使用计划与维修任务的组合优化密切相关,合理性的飞机使用计划可以保证维修任务的组合优化,进而达到飞机维修方案优化的目的,因此可以说飞机优化使用计划是军用飞机维修方案较为有效的方法。

结语:通过上述对军用飞机维修方案的制定流程、基本原则和具体优化策略的分析来看,军用飞机维修方案优化是一项长期的维修方案不断优化和改进的系统化工作。这需要使用相应的数据收集规范在较长时间内对维修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维修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其可在保障飞机执行适航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相关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第3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国内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维护服务还处在快速发展的初期,产品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步子还没有迈开。建立产品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信息运维体系,有助于理顺企业管理关系,在评价、考核、决策方面有较好的助益。

关键词:

运维服务电子商务;对标体系;评价体系

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运维体系关键工作关系研究、信息系统分级管理、信息化调研、信息系统运行和评价分析的现状进行调研,同时参考行业内外部信息系统运行标准化与评价对标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开展研究工作。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部分:业务分析、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关键技术与难点。

1业务分析

调运检体系关键工作关联关系研究:根据信息系统调度、运行、检修和客户服务业务各关键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细化“以调度为核心,运行和检修为支撑,面向客户服务”的运维流程,进一步明确调度、运行、检修、客户服务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深化信息系统调运检体系各流程及业务子流程划分。细化信息系统调度、运行、检修和客户服务流程及上下线管理、检修计划管理、突发事件业务、运行方式管理、告警管理、缺陷管理、配置变更、票据管理、检修操作、权限管理、紧急抢修和客户服务管理等12个业务子流程,持续优化调运检体系,从而进一步深化企业运维体系的建设,实现企业信息运维的精益化、标准化和不断创新的目标。

2业务架构

2.1业务目标(1)管理信息化;(2)验证系统化;(3)评分过程自动化;(4)评估分析科学化。

2.2业务能力对标评价分析业务范围包括评价体系管理、数据管理、对标评价、绩效考核等。包括评价体系管理、数据管理、对标评价、绩效考核。

2.3主要业务流程总部、各分部、子公司运行信息专责、应用信息专责通过评价方案管理功能模块维护本单位对其二级单位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制定完成后提交本单位信息运行处处长审核,审核通过后的评价方案由相应信息专责。各分部、子公司运行信息专责可以查看总部评价方案(考核指标、考核权重信息),并依据总部评价方案分解本单位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

2.3.1总体技术架构系统技术架构分为数据层、公共组件、应用服务层、展现层四部分。(1)数据层:存储了IMS系统监控数据、评价与分析元数据和评价与分析结果数据,为上层的数据访问提供信息源。(2)数据持久层:采用O/RMapping、JDBC等技术实现对数据层的数据访问,为应用服务层提供支持。(3)应用服务层:对系统的业务进行逻辑处理和计算,并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应用服务层包括评价体系管理、数据管理、同业对标、绩效考核、评价分析、系统支撑和接口服务七部分。(4)展现层:采用页面组件、Html、JS、Flash等技术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2.3.2系统部署信息化评价与分析工具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关系,运维服务总部,包括运行监控,信息调度,信息业务管理等;子公司运维服务包括,信息调度,信息化业务管理等。

3运维方案关键技术与难点

3.1面向服务的架构面向服务架构(SOA)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松耦合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在信息化评价与分析工具内各组件间以及整个工具对外的服务架构设计上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实现整个工具内部组件间的标准联通,并能对外提供全方位的一致的服务。信息化评价与分析工具通过业务服务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和功能服务,以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服务的交互。

3.2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对于实时性高,单次发送数据量小于2M,信息化评价与分析工具按照接口规范将数据接口服务功能封装成Webservices,注册到ESB,业务系统通过调用此服务提供数据,数据采用XML格式组织。对于数据量大,且实时性要求不高数据,信息化评价与分析工具通过访问源系统,抽取、转换并加载数据到系统中。总部、子公司纵向数据纵向贯通采用IMS专项通道实现。

3.3联机分析处理OLAP(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它通过对信息的多种可能的观察形式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性的存取,允许管理决策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观察。本方案采用OLAP分析技术,为企业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分析,通过灵活的深入钻取,直观的数据操作和分析结果,满足用户基于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使其变得轻松和高效。

3.4分析模型构造技术根据统一规划原则,使业务模型摆脱原始数据变化的影响,利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构造与配置各类分析模型,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结合仪表盘、雷达图等展示手段,提供各类综合业务分析模型。

4小结

电子商务企业运维服务标准化在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的参考资料少,案例不充分。国外成熟的运维服务指标结构负责,又难以适应中国平台化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结合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应用现状,参考国外成熟的操作技术,设计制定了本方案。

参考文献

[1]赵东,赵宏伟,韩晓艳.基于KNN分类优化的IOT节点负载均衡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03).

[2]刘恒,赵宏伟,李维梅,刘波.一种稀布矩形平面阵的多约束优化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2.

[3]郭晓蕾,赵宏伟,黄光业,邹士玉.保健品忆轻松片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5(S1).

[4]赵宏伟,黄光业,邹士玉,郭晓蕾.保健食品忆轻松片的致畸作用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5(S1).

[5]赵宏伟,李清亮,刘萍萍,汤寰宇.特征点显著性约束的图像检索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02).

[6]刘恒,赵宏伟,李维梅,刘波.宽带稀布线阵的多约束优化设计[J].微波学报,2016(01).

第4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系统建设完成后由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向信息化管理部门申请系统的上线试运行,系统申请上线试运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1系统建设开发单位按照系统需求说明书、系统目标任务书或合同中的规定已完成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系统经用户试用并修改完善,已相对稳定,具备有关功能和安全保障措施,经业务部门确认能够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业务的发展。

1.2系统建设开发单位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系统的功能实现、安全性、性能、可用性、兼容性、集成性等方面,并形成测试报告。测试结果经信息化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运行维护单位的认可。

1.3系统建设开发单位完成各个层次重点用户的培训工作,包括系统最终用户和运行维护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1.4系统建设开发单位配合运行维护单位制定详细的上线试运行实施计划、系统备份方案、系统监控方案、安全策略配置方案、应急预案和移交计划等。对公司核心应用系统需提供快速恢复系统的部署方案。

1.5系统建设开发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共同检查系统的安装环境,确认满足安装所需的服务器、网络、电源等环境保障条件。

2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测试

2.1系统开发完毕后模拟配置生产环境,并将信息系统部署至模拟测试环境。

2.2制定测试方案,对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

2.3进行集成测试,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安全评估,重点考察系统的集成性、健壮性、稳定性、负荷响应能力和安全性等指标。

2.4进行功能测试,对运行环境中各功能模块的连通性、响应能力、安全性以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等指标,形成相关记录和报告。

2.5运行维护单位确认上线试运行测试通过后,结果报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在系统上线试运行申请单签字确认后,系统即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

3系统上线试运行

3.1当信息系统满足以上试运行申请条件并通过试运行测试后,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系统上线试运行开始时间和上线试运行的期限,原则上上线试运行期为三个月,具体可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按照能够全面检验系统运行质量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运行时间或实际发生业务数量。

3.2上线试运行的初期安排一定时间的观察期。观察期内由系统建设开发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共同安排人员进行运行监视、调试、备份和记录,并提交观察期的系统运行报告。

3.3系统上线试运行期间,未发生影响用户使用的故障、未发生因软件缺陷而导致系统停运的重大故障、未进行较大变更等,可认为该系统上线试运行期间稳定运行;否则需待系统整改完善后重新开始上线试运行。

4系统上线试运行验收

系统运行期间连续稳定运行,没有影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的重大问题,可由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牵头组织验收,成立验收工作组(或验收委员会),成员应由业务部门、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的专业人员组成,验收工作组包括技术审查组、生产准备组、文档审查组等专业小组。对项目相关文档进行全面检查,对系统功能实现、性能、安全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应急与快速恢复方案等进行测试和核实,并作出验收结论。

5系统正式运行

通过信息系统的上线试运行验收是信息系统完成上线试运行转入上线正式运行维护的标志。通过上线试运行验收后,系统完成建转运工作,该信息系统即为正式在运信息系统,需严格按照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纳入日常管理。运行维护单位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除保证系统所需网络和软硬件环境正常外,还应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好应用统计,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6系统下线

系统下线前,由业务主管部门向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提出下线申请,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组织对系统下线进行风险评估,以确认系统下线后是否对其它系统造成影响。系统通过下线风险评估,并经其它相关部门审核和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审批后,由运行维护单位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应用程序和数据进行备份及迁移工作。备份数据保存时间由业务主管部门确定。

第5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保护;问题;策略

在信息时代下,现代科技得到了广泛运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能够对大量档案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因此在社会的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同时,社会对电子档案技术的操作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本文对电子档案在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一、电子档案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档案即以计算机的磁盘为载体,对实体的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储存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将虚拟数据可转换为网络用户能够认知的文字、符号、图像等档案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由于电子档案技术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现阶段的电子档案管理与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首先,计算机、磁盘以及内外部网络空间作为电子档案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其检修与维护工作重视性不足;其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需要健全的安全机制进行保障,在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在防火墙、电子印章、数字证书等方面产生部分漏洞,形成安全隐患;最后,电子档案的正常传输依赖于信息管理与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部分技术人员的技能难以满足电子档案的需求,影响了电子档案的维护与运行。

二、电子档案管理保护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软硬件设施维护,保障档案系统运行

电子档案存储技术是新型的信息科学技术,其作业能力的发挥依赖于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检修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档案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包括电子计算机、磁盘、光盘,以及内部的局域网和外部的公用网络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机器老旧、故障以及网络平台的恶意攻击等威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重视对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同时注重设备和技术的革新,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作。

硬件设施的检修包括对计算机内部组成零件的检测、更换,以及对光盘、磁盘等电子数据存储载体的质量保护,检修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第一,招聘专业的设备检修人员与网络环境安全工程师,该类技术人员均经过专业的检修知识以及检修技能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磁盘光盘的维护以及网络环境的监测具备一定的了解程度与丰富的操作经验,能够有效执行对软硬件设施的检修[2]。第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设施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档案管理系统应注重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系统中的老旧硬件设备,同时关注先进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不断提升软件环境的兼容性与革新度。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双重维护,保障档案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健全安全防御机制,提升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的传输依赖于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的公共网络空间的数据交换,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计算机黑客以及电脑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信息的保密性造成威胁。因此,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的安全及防御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局域网的安全维护、对网络病毒的防范、对TCP/IP协议的管理,涉及到各服务点的防火墙维护以及虚拟内部网的划分[3]。通过对网络安全防御机制的完善,提升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性能。

电子档案完善的安全防御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措施、信息加密措施、访问控制管理措施等,身份认证措施包括数字信封、数字签名等安全管理认证技术,可以有效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终端定位的安全性。信息加密措施包括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两种加密系统配合使用,将电子档案进行加密、解密处理,降低信息内容的泄露威胁。访问控制管理措施包括网络权限和入网访问,能够有效避免电子档案资源遭到非常规性使用。除对安全加密技术的采用,还可使用网络入侵的检测防御设备,实时监测电子档案系统的网段中出现的外部入侵或内部破坏行为,对其进行及时的警报或拦截,以弥补部分网络防火墙软件在网段边界保护上存在的漏洞,保障电子档案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强化人员技术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档案文件以纸质材料为主要载体,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现代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档案内容由实体文字、图片转换为字节、比特等虚拟数据形式,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对各类机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对网络环境的基本配置方式的掌握[4]。部分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计算机信息知识培训,在实际作业中不能按要求完成电子数据的复制、刻录和存盘操作,并且作业流程缺乏规范性,易造成对设备的人为损害,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

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在管理人员内部开设培训课程,根据其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班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基础较弱学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原理,强化基础较强学员的理论知识梳理,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如超易、智信等)理论知识介绍,以及相关设备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全方面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第二,通过向管理人员叙述实际工作中的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案例,直观地介绍由于操作失误或技术能力缺失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为用户隐私及和社会安全机制带来的威胁,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档案文件的大量产生,电子档案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系统在安全方面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健全。在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系统设施的维护、对防御机制建设以及对人员技能的培训。通过全面的保障策略,促进电子档案技术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晶飞.试论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民营科技,2014,15(01):101.

[2]丹.关于电子档案整理与保护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24(05):109.

第6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通信运营与企业信息化

开栏语:当前,企业信息化需求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使得电信运营商、IT解决方案供应商都越来越重视依托电信网络提供企业需要的信息服务和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为宽带网以及电信业创新业务带来了机遇,运营商纷纷推出面向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的信息化方案。为推荐和交流面向企业级应用的电信创新业务和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用户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报自本期开始特推出“通信运营与企业信息化”专栏。敬请广大读者、企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并踊跃投稿。

赵宁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公司有100多人,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很多分部,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公司进行信息化改造。令赵总着急的是,公司目前连对外的网站都没有,而且公司对客户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都停留在最原始的方法上。但由于目前公司的实力有限,不可能请专业人士建设企业网站,况且购买服务器、请技术人员维护、购买正版软件等也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的顾虑使公司的信息化改造止步不前。

在我国,中小企业只有9%左右实施了信息化工程,远远低于国外70%的平均标准,这给急需向ICT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运营商依靠自身的优势,纷纷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就像是一套简单而营养全面的快餐。大量和赵总的公司一样的中小型企业,只要每月支付很少的费用,就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中小企业何以成信息化“困难户”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4200多万,近90%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的公司仅占总数的8%,80%的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局限于企业形象展示和信息查询。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大部分国内中小企业认为,公司购买电脑组建了局域网,能够接入互联网,就是实现了信息化; 普遍重硬件,轻软件,没有认识到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性。

■ 资金投入不足。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10%,我国只有0.3%。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企业。而在目前国内ERP、OA、CRM等信息化软件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主要还是高端产品,从初始投入到后续的二次开发、运行中的系统维护、更新和管理费用均需要高昂的软硬件成本,这往往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信息化建设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大型、巨型企业有实力斥巨资自己搭建信息化平台,享用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因无力承担高昂的信息化成本而愈加处于竞争劣势。

■ 系统开发周期长。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灵活多变,企业投资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周期又比较长,一般的企业很难自行开发。

■ 人才瓶颈。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IT人员,不可能为IT系统配备专业的人才。

■ 管理瓶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如果中小企业自行建设系统,对系统的软硬件管理、维护、使用将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另外病毒的阻断、黑客的防范都会加大管理的难度。

透视“宽带商务”模式

2006年,政府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几大电信运营商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其中网通推出的“宽带商务”品牌旨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整合企业内外部通信需求,从建设、运营以及服务上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 建设――采用标准化模块+个性定制的ASP 模式。

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变化快,它们总体需求相近,个体存在差异,在建设上采用“标准化模块+个性化定制”的ASP解决方案能很好解决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商作为应用服务提供商搭建宽带商务平台,聚合CP/SP,通过一站式服务的方式打造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

运营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的运营者,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提供基础通信产品、通信增值产品及部分信息化应用,建设与运营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自身品牌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的销售及服务。AP(应用提供商)负责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 CSP(客户服务支撑者)代表运营商向客户提供信息化应用的实施、运行维护及培训等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商采用“自助餐”模式向企业提供服务。功能模块包括进销存管理、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HR)、客户关系管理(CRM)、虚拟呼叫中心、企业直线(4006)、免费服务热线(800)、企业号码导航、企业自动建站等。中小企业可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增值业务和应用的附加服务,同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的方法,满足不同的需求。

■ 运营――采用“一站式”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站式”服务,不希望为企业信息化增加人员或机构,并且需要售后服务得到长期保障。运营商推出的商务解决方案,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产品方面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将基础通信产品、增值通信产品与信息化应用产品打包,以“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宽带商务”采用“平台自主运营、应用部分引入合作”的运营模式。由运营商整合各类信息化应用及其他通信服务,以统一界面向客户提供,用户一次登录完成统一接入和计费; 各类信息化应用有机整合,可实现应用层互通,系统提供商仅在后台提供支撑; 模式上采用自主运营,保证产品的长期服务能力,有效控制系统提供商变动的风险。

这种一站式服务方式不仅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只需要以租用方式即可享受各类专业的IT系统服务。一切开通、付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成本更为低廉。

■ 平台――依托电信级服务保安全。

依靠传统运营商的电信级运营平台,“宽带商务”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免去企业客户升级与维护的麻烦。同时依靠运营商强大的硬件平台、专业的技术人员、安全技术、严格的维护制度来保证平台7×24小时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避免了企业客户自行建设系统难以解决的病毒威胁、黑客攻击、以及维护人员缺乏的问题。

第7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1开展汽修行业信息普查工作的必要性

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经营、休闲旅游等活动的必需品,为确保汽车在使用中,安全技术性能完好,日常保养、维护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汽车医生”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才能上岗从业;其所在的企业还肩负着安全管理、环保治理、服务规范等社会责任。随着政府“放、管、服”的改革,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与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政府在“放”的同时,还需在“管、服”方面下足功夫,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在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中有序发展。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开展本次地毯式汽车维修行业经营业户信息普查,能够真实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脉诊断,为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给出对策建议,以便政府管理部门在决策、规划时更有前瞻性、科学性。

2充分发动,精心组织

为了能安全、准确、快速地开展普查工作,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做了以下工作。(1)协会核心团队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制定汽车维修企业信息普查方案,编制了《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门店)信息普查表》(表1)。(2)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汇报,得到了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舒志新队长、邹德武副队长,衢州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分管领导鲁月明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的支持和授权。(3)制定《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信息普查员行为规范》(见友情链接),把协会“服务”的初心,传递给每个同行。(4)对参与普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并邀请到衢州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机动车服务科张峻、毛立强,衢江市交通执法大队王兴月、徐承刚等同志与会指导。通过培训,让每位普查员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初心及普查技巧,了解实施方案及安全方面的要求。(5)为搞好汽车维修企业信息普查工作,协会专门精心编制了《“你需要,我都在”服务手册》,把汽车维修行业经常遇到的或需要熟知的法律、法规、违规处罚案例,企业备案的要求、环保要求、工时定额及收费标准等内容编写成册,发放到被普查的每个汽车维修经营业主手中,把普查工作变为协会为汽车维修同仁服务的一个契机。

3普查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普查人员由协会核心团队成员和片组长20人及衢州鼎润贸易有限公司的5位优秀员工共25人组成,为了提高效率,25人共分5个小组,分别由孙建华、吴惠刚、廖勇明、余红、徐悦任组长,在实际普查工作中,每个组又分为二个组,大大提高了普查效率。此次普查点多面广,收到工商注册登记的汽车维修经营户信息为985家,工商部门未登记而确实在经营的业主有50家,此次普查总共走访了1035家汽车维修经营户。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精诚合作,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5位普查组长都是企业老总,自身企业业务繁忙,但为了完成普查任务,主动放下本单位工作,按照协会分配的普查区域,精心编排普查人员和方案,确保了此次普查工作的园满完成。

4普查结果汇总情况

(1)本次衢州市汽车维修企业信息普查,总计普查了汽车维修经营户为1035家,目前实际还在运营的汽车维修企业总数为620家,汽车维修经营户分布情况见表2所列。(2)市本级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总人数3622人。(3)企业经营备案情况。备案的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为19家,备案的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为72家,备案的三类汽车维修企业为70家。共有459家汽车维修经营户未备案,经营规模大都为三类汽车维修企业及以下,占总汽车维修经营户的74.03%。(4)环保固废危废处置情况。未与有回收资质单位签订固废危废处置协议的共有226家企业。(5)拥有烤漆房的汽车维修企业共148家,其中,未经许可或备案的有78家。

5目前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1)有营业执照、无经营备案手续的汽修经营户存量比较大,大多经营者认为,有营业执照就可以开展汽车维修业务。(2)许多没有备案的经营户存在脏、乱、差现象,部分经营户还存在着安全隐患。(3)环保治理缺位,固废危废处理工作没有落实的汽修经营户还比较多。(4)许多经营户反映汽车维修行业难做,进入门槛底,招收员工难,业务恶性竞争,劣币取代良币现象严重。(5)各乡镇汽修门店大多数只有经营者一人,安全制度、环保制度根本没有,更谈不上落实。(6)智造新城区域内因政府规定工业用地不能注册服务类企业的原因,有多家汽车维修业主因搬迁后无法取得变更营业地址后的营业执照(只有一本注册地址在其他区域内的营业执照),不符合交通运输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文件的要求。(7)事故车辆报案信息泄露严重,人为造成事故现场人满为患,“黄牛”不择手段争抢事故车业务。(8)保险公司把做保费与推送事故车业务量挂钩,事故车维修方案(材料采购价格和工时费)由保险公司说了算,保险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严重损害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正当权利,也变相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6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

第8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运行维护;系统优化;数据安全

总体运维归类服务领域,达到的效果很难事前预测,在实际的实行中形成,主要还是在于运维工作人员和使用客户互动的效果。怎样提高总体运维管理的可行性,需要主动的寻找疑问,然后找到缘由。剖析拟定解决办法和改进管理体统,用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增高运维的指标数值。运维平台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ERP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设计分一、二、三级运维。

各大企业的事业单位所建立起来的运营维护组织为一级运维,由参与过ERP项目实行的本单位成员组成。参与ERP项目实行的内部支撑单位成员组成的总体运维组即二级运维。咨询实施商和软件商及硬件商等各外部的供应商运行维护的提报系统和总体组运维电话支撑体系及对信息的技术管理与服务是三级运维,可以对用户的问题有效的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与处理。

一、运维管理体制制度建立完善

要提高ERP体系的安全可靠性和高效运作,必须严格规范ERP体系在企业中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对整个运维的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拟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采取量化制度化的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核对计算,协调各组织的控件,达到健康运维的目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公司管理阶层来管理ERP系统的运维,ERP系统考核的专职人员必须是熟练ERP系统并对业务方面较为精通的权威人士。充分利用系统的应用审核结构来提升对企业的精细管理,完成出色的运营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信息体系大多是通过提升服务器和网络维护、且定性方面的设计指标来进行运维量化指标。较少的是运维服务,主要是用户的满意度。在考核上,针对指标的要求和目的不够清晰明朗,切实操作性较弱。监督的考核制度也只是流于表面,可以通过量化管理来降低事故率和平均响应、平均解决时间,提高主动解决度。依据运行的实际工作来主动的发现问题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来改进,加大对运维指标的工作人的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供积极性,以确保运维的品质。

二、问题提报处理流程

各个分公司的问题提报是最有效的信息来源。在整个组织运维体系中,分类整理问题,提高问题的时间响应,及时的转到相对应的运维平台与顾问,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是运维工作的目的。

2.1问题提报系统SAPSolutionManager(简称SLM)。

SLM疑问提报体系存在系统操作问题和权限账号问题还有系统变更等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相关的各处理工作员工要及时调整问题的负责人及其处理的情况,对问题进行追踪与统计的分析。在解决好问题后,负责人要及时填写解决方案。对于问题要依据优先级别及提报时间来妥善的安排问题的解决次序。优先级别设置偏高可能会导致切实紧迫的关键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针对权限和报表变更,系统增强和系统配置等相关问题需由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通过才可进行处理。相对应的负责工作人员需写明是否批准其后续处理,依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意见。处理完问题,相应支持人员应及时告诉问题提报人员。问题提报人则要及时的组织好用户来进行检验与校对。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到运维中心,及时联络运维总体组。如果没有问题,及时将问题关闭。

2.2总体组运维电话支持系统

针对SLM的关键客户并非都是问题提报用户,在运行ERP系统中的突发状况没能及时提交,或者是SLM系统反应时间拖延,造成很多没能及时解决,使得中间的环节脱节。所以运维总体组电话非常重要,支持二十四小时受理用户电话,将问题分类转达给对应的运维顾问,使得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得到处理。月结期间,没有办法联系运维顾问的时候,运维总体组电话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2.3即时沟通工具

为了提高效率,用户可以通过电话、QQ、MSN、邮件等即时沟通工具咨询相关的运维顾问,顾问对问题分析过后即时传达用户,使得ERP系统在应用操作上更为快捷方便,减少了问题的中间环节,有效保障了对用户的运维服务。

三、变更管理制度

ERP的系统配置变化和程序开发的改变都会导致各种数据是变更,影响的范畴广泛,所以变成必须精准的按流程行事,维护者和业务者乃至专业的团队与专家来制定政策与预测评估,测试、审核与批准。合格后方可启动配置管理,使变更给生产带来的风险降低。从而提升ERP体制整体环境的稳定性能。

变更管理流程需由统一的标准和步骤来控管全部对ERP体系生产环境有影响的变更。旨在引导与管理用户的变更需求。经过正确的变更评估,有效的维护完整的生产环境体系。

正确记载变更与变更执行,提供相应的统计审查,降低或免去变更实施准备工作的不当而导致对对基础环境的损害,提升资源的高效使用度等。

变更申请人针对提出的变更等问题需要查询配置管理的数据资料,对风险等级进行初步的预估,尽量提出可能发生关联的业务影响,供决策层进行有效的参考。

如变更紧迫,需由变更经理来审核分类。如果不是紧急变更,只需提交给变更主管即可。变更风险中高等级别的主要是由变更经理负责,如果变更影响的业务较广,可以通过多个变更经理进行辅助。变更执行后,变更主管确保配置的及时更新,需协助经理从技术和管理还有业务的视点进行回顾,改进机会与计划,确保变更的成功运行,随时更新变更记录活关闭变比申请。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拟定合适的变更计划,依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回退计划。

四、运维知识库的建立

ERP的企业上线转为全面运维主要是为了提升运维对用户问题的二线解决服务,减少成本,提高满意度,需要有效的积累相关管理与共享知识,可以利用知识库直接知识条目,将典型的成功解决案例直接到知识库,所以知识库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重要的知识资源与参考资源都在其中,典型案例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可以为自助用户提供诊断的借鉴,从而加速问题的解决。典型案例是很多企业运维人员为用户经常解决的相同问题,将多数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放在知识库中,存储提取都简单,节约劳动力的重复的浪费,大大的提升了运维工作效率与服务成本。

知识库的成立极为有效的促进了知识的转化与提取,提升运维的整体服务水平。很多隐形的知识都在运维顾问那里,起初一些ERP系统应用操作和解决故障的知识只有实施人员与开发者知道,而知识库的管理可以合理地对流失的知识进行整理集合,建立质量和数量还有知识结构都达标的知识库可以快速高质地为用户解决问题,这也是ERP运维的目的。运维知识库在信息收集和整理的同时,也是一种数据分析和统计的工具。使用人员可以通过知识条目和运维解决的成功案例还有知识的生命周期等等来发掘更多有用的信息,便于对趋势的分析和对潜在问题的发现,对制定未来重点的工作和规划及其预算有着重要的帮助。

五、应急预案的建立和演练

造成ERP系统的不正常运行的原因很多,比如能源中断和网络故障,或者是服务器承载过大和出错的程序等不确定的诸多因素。针对突发事故对系统的危害,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对应预案,以确保关键系统的正常运转,减少风险。定期组织相关运维人员进行对应预案的预演排练,熟悉其流程与处理方案。在时间发生前就拟定好相应管理机制与应急方案,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六、结论

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对应的ERP总体管理制度,在有效的运维管理下,可以把系统总体运维和用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客户提报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在不同的环节都可以进行的顺利。变更管理可以进一步解决系统的后续业务变更需求与拓展需要,让开发程序与基本配置均能通过制度来固话管理流程,这样就减少了风险。建立运维知识库,节省了整体资源,减少了服务成本。应急预案可以最大化地减少突出事故的损失,运维工作人员依据预案的结构可以有条有理地处理各类问题。完善运维总体的各种制度,协调好ERP系统的运维体系制度与问题故障,是保障快速解决用户提报问题的前提条件。用户至上,客户的满意,是运维全体工作人员永远的追求与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益宁.基千ITIL的运行维护管理平台设计的思考[C].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 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第9篇:通信运维方案范文

提高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交通设施管理和故障处理一般都有一定的流程和制度,但没有配套的技术手段的支持,流程和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地得到高效贯彻执行。系统将规范交通设备的管理,实现交通设施设备从购买、入库、使用、维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设施的养护成本;规范交通设备运维工作中故障处理流程,规范交通设施故障发生、故障恢复、故障维修、修复确认、维修完成后故障单信息完善、故障延期修复报备等环节;落实养护相关的制度,并可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交通设施的运维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运维效果评价科学性怎样评价运维系统使用后的效益?需要看它给正在运行中的系统和设备带来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积极的还是糟糕的。系统从不同用户所关注的问题入手,依据需求结合实际数据设计相关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评价分析:从系统设备健康水平,从运营方和养护方的管理服务水平,从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角度。通过运维管理系统自动记录的过程数据来多角度统计分析,量化表达各种考核指标,能够提高运维效果评价的科学性。智能交通设施管理系统集成了中间件、GIS、FLEX和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三个层次共32项主体功能,下一章节将会对系统设计和实现进行简要阐述说明。

设施运维系统及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实现

1系统架构设计

智能交通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分为状态信息采集层、智能分析报警层和人机交互界面三层,对应的系统软件架构分三层设计:信息采集、智能报警分析、平台系统。如图(1)所示。信息采集层负责设施运行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向智能报警分析和平台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它直接或间接通过设施提供的标准接口或系统接口采集相关状态、性能、配置等运行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服务器告警信息、服务器性能、应用软件状态、网络设备运行信息、网络拓扑信息、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信息、外场设备状态和采集信息等。信息采集方式可集中和相结合,使采集软件灵活部署。智能报警分析层负责分类汇总信息采集层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报警阀值和报警规则预处理后生成基础事件,不同来源的事件经过过滤,同类事件经过压缩,相关联的事件经过根源分析,获得用户所需的根源报警,根据报警事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整个过程实现了向平台系统提供设施的智能报警。平台系统层围绕设施运维应用,实现各种业务功能,具体业务功能包括:资源管理、日常养护、日常监控、应急保障、业务报表、系统评价。系统的用户角色分为养护公司、运维管理人员、运行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四类。各角色主要业务职责如下:(1)养护公司:综合报警监控的确认巡检;故障报修登记、设备报修签收、设备维修结果登记等;(2)运维管理人员:设备报修签发、设备维修结果审核、设备报修搁置列表管理、设备停用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基础信息采集入库及维护、机房设备位置、端口、接线、IP、VLAN等资源信息采集入库及维护;(3)运行管理:内外场设备报警查看处置;(4)部门领导:对各岗位操作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2设施信息采集

状态信息采集层主要实现外场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内场设备状态信息采集、机房环境监控信息采集,所有采集的信息会接入消息总线中间件并存入历史数据库,为进一步智能报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1)外场设备状态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接口协议,实现对信号机、电子警察、监控摄像机、卡口、情报板、车检器等外场智能交通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2)内场设备状态信息采集:通过IBMTIVOLI智能基础设施管理软件实现对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内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3)机房环境监控信息采集:通过接口协议采集机房温湿度计、UPS、配电柜、空调、消防、门禁和地漏报警信息。

3智能报警分析

智能报警分析层根据采集的状态信息,经过压缩过滤和算法分析,可以综合判断故障根源,为快速处置和问题诊断提供参考。(1)报警事件压缩过滤:根据采集到的状态数据和维护人员指定的报警规则,生成基础事件。对于同一种设备的同一种事件,由于事件产生的渠道不同,会生成多条重复的报警信息,比如通过交换机主动上传的trap事件,和根据交换机的状态数据生成的事件可能会出现重复报警的情况,对这种事件进行过滤。对于某种瞬间发生或者处在报警边界值的事件,可能会频繁的生成和消失,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重复无用的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过设置平滑周期,对这种事件的生成进行压缩。(2)事件根源分析:通常情况下,在生成的众多单点事件中,往往是由其中的某几个根源事件导致的,根据单点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被管对象之间的物理拓扑关系,依次递归查找,根节点对应的事件,即为根源事件。(3)事件分级:报警事件级别分四级普通事件:需要养护人员关注,事件作用一般为预防提醒非关键设备某些指标工作异常,但设备还能工作,不影响其他设备。警告事件:需要设备管理员和养护人员关注,事件作用一般为提醒非关键设备工作异常或不能工作,但不影响其他设备。严重事件:需要值班员关注,告知设备管理员。事件作用一般为关键设备工作异常或不能工作,影响分系统内局部设备。致命事件:需要值班员关注,及时电话通知设备管理员和养护人员。事件作用一般为关键设备工作异常或不能工作,影响全局设备或全系统正常运行。智能报警分析应用场景示例,如图(4)所示。

4运维管理应用

运维管理应用主要实现日常监控、日常养护、应急保障、资源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和业务报表分析统计等功能。(1)日常监控:通过机房模拟图、二维或三维地图监控外场设备,以列表和图表的形式展示设备运行的实时信息,报警事件产生,自动定位故障设备,按照报警级别,启动关联预案,监控人员按照预案处置。如图(5)所示。(2)日常养护:日常养护工作通常有设备定期巡检、临时故障维修、抢修,养护中要遵循养护制度,养护过程需要规范,设计了养护流程管理。它支持多岗位跨网络协同工作流程化管理,包括故障报修登记、故障签发管理、任务签收管理、维修结果登记、维修结果审核、搁置列表管理和归档列表管理等。如图(6)所示。为养护更加便捷和使用系统更方便,引入了手持终端。如图(7)所示。图(7)(3)应急保障:在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的情况下,保障各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应急保障手段,系统提供一些辅助,主要有各类灾害事故预案模型演练、培训,应急设施资源的查询,预案相关人员组织。如图(8)所示。(4)资源管理:基于自主开发的GIS支撑管理平台和Flex机房管理功能对内外场设备位置、端口、接线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协同维护管理。(5)生命周期管理:对设备安装、建设交付使用、每次维护、到最终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过程记录和管理。(6)业务报表:对系统资源情况、设备资产保值、监控设备性能、设备故障、养护记录数据、各职责岗位绩效考核、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5系统评价分析

系统相关的用户大致分为三类:投资方、运营管理方、养护公司。三者都有对使用该系统期望和诉求。投资方的诉求:建设这套系统后,今后的运维养护能否更省钱,能否为运维养护提供长久支持;运营管理方的诉求:养护效率、质量、养护水平得到提高,人均台班费用得到控制,自身的管理改进和提高,运营管理取得的成绩可以量化,能更好的为业务部门提供系统保障;养护公司的诉求:能更省时省力的完成工作,能更好的响应运营方的要求。针对这些诉求,结合运维的信息,制定了对应的评价指标,指标从三个方面回答用户的诉求:资金成本、运维服务水平、系统健康水平。(1)资金成本=节省的养护人工成本+节省的设备成本,节省的养护人工成本核心指标是人均的费效比和设备养护率。设备养护率随着养护的年限逐年增长,可以根据实际设备使用环境,同行业水平,结合系统记录的养护记录制定,一般第一年0.4,保修期内,每年增长0.1,过保修期每年增长0.2,以3年保修期计算,到第5年设备养护率达到1,这意味着过保的设备5年后的养护频率要大于1。人均的费效比=人工总花费/(人均出工时间×养护团队人数)。节省的养护人工成本=(今年的人均费效比-上年人均费效比)×(今年设备养护率/上年设备养护率)×上年人工总花费。节省的设备成本的核心指标是过保设备每年的折旧价值和当年设备过保的备件花费。过保设备每年的折旧价值根据设备的使用环境和it设备折旧值制定,it设备一年质保,5年报废,一般过保设备每年的折旧价值为:设备采购价格×0.2。设备过保的备件花费是指设备过保后,维修的备件花费。节省的设备成本的公式:Σ(单个过保设备每年的折旧价值-当年单个设备过保的备件花费)。(2)运维服务水平=运维管理绩效×50%+养护服务水平×50%,运维管理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养护任务的完成率;养护服务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养护任务质量平均得分、养护任务规定时间完成率和养护培训成绩。养护任务质量得分最高不超过100分,每次养护任务由审核人员根据养护制度要求和养护结果综合评分。养护培训成绩由运营公司组织养护人员学习和考试评分。运维管理绩效=养护任务的完成率×100。养护服务水平=养护任务质量平均得分×40%+养护任务规定时间完成率×100×40%+养护培训成绩×20%。(3)系统健康水平=设备总完好率×100,设备总完好率是指所有设备完好工作时间的比率。设备总完好率=Σ(单个设备实际完好工作时间/单个设备理论要求完好工作时间)。评价的指标结果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表现,如图(9)所示。

系统项目实施效果

(1)使用这套系统后,可量化从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养护成本、养护运营绩效、系统运行稳定等多方面带来的改变。(2)通过设定指标,从管理绩效、成本核算等方面量化考核运营公司。(3)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设施质量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对设施资产进行了优化配置。(4)以规范的方式管理养护数据,在管理过程中能方便的统计分析系统的不稳定点,排查系统隐患,保障系统运行稳定。(5)综合的智能报警,提高了故障排查效率;报警预案、报警联动,加快了故障的响应速度。(6)强化了养护制度的管理,对养护安全、养护纪律起到规范、督导作用。(7)应急抢修的管理、手持设备应用、各种应急养护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为应急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8)手持终端设备的应用,使得养护全过程信息直达、高效、迅速,系统提供更有力信息支持。(9)规范的管理养护数据、落实养护制度、养护应急预案的培训等,使得养护知识、养护经验共享,提高养护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