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产业链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产业链发展趋势

第1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展会规模持续升级 知名展商荟萃

本届展会规模升级至9大展馆,总面积近9万平方米。由于历届参展效果良好,展位销售自启动以来,形势火爆,新老展商纷纷预留及确定明年展位,如HP、富士施乐、浩友夫、威海印机、德拉根、劲豹、正润、圣德安讯、经纶悠印、科雷等。此外,纸制品印后加工设备展商也将大规模参展,为观众带来更多新技术。

迎合市场热点趋势 倾力打造“包装印刷”主题馆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包装消费量呈现几何式快速增长,人们对包装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包装印刷已成为业内最具成长性的版块之一。本届展会将紧跟行业趋势,倾力打造“包装印刷”主题馆,大力汇聚彩盒印后加工设备及材料,让包装印刷这一行业热点在展会上得以全面展示。

全面贯穿印刷包装产业链 打造“全方位+专业”型展会

为迎合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行业多元化发展,主办方将联同“2015中国国际标签印刷技术展览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2015中国(广州)国际包装制品展”,打造中国唯一全面涵盖印刷、包装、标签以及包装制品四大范畴的国际性展会,届时包装企业、标签企业、终端企业、设备供应商以及材料生产商将汇聚一堂,为印刷、包装、标签行业买家搭建一站式采购平台。

展示新品抢先看 聚焦前沿技术

(1)浙江劲豹机械有限公司(展台号:4520)

浙江劲豹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系列网印机为主导,辅助设备为配套,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从2010年开始,劲豹连续6年一直支持华南展,每年都有新设备展出。2015年,劲豹将带来全自动停回转式不停机网印机,该设备引进了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吸收了成熟的胶印机技术,是拥有专利技术的一款新机型,主要用于纸制品包装。

(2)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展台号:4510)

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拥有40余年机械制造历史,近年来陆续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开发及购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德国印后加工机械专利技术,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品质管理系统,致力于打造中国包装印后加工机械名牌产品。2015年,德拉根将携FMZ1300/1480/1650自动覆面机精彩亮相,该设备具有1分钟快速设定、整机自动加减速、最高速度达8000张/小时等特点,提高了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辅助工时。

海内外协会鼎力支持 实力买家团齐聚一堂

第2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滚子链、趋势、专业设计、工艺、

ABSTRACT Roller chain is one of important transmission way, Hans Renod redesign and improve the roller in 1864, which is just drive bicycle at that time, we have lot of improvements with long time production and improvement.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are nowadays theme, which develop high quality roller chain is industrial trends, is new development target, is power of compan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ither we will fail because of low cost competition, or we are mak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standing in the world. The article just introduce roller chain development trend, hope we can develop new technology, we make the roller chain industry continuous development.

1.引言

随着目前环境和资源与人类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当今工业现代化在全球的推广,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日趋显现,让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环保、绿色和节能提到相应的高度。中国是滚子链条制造的大国,但绝对不是强国,行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引领滚子链条真正成为环境友好型高性能产品,故提出滚子的发展趋势,能将新的设计和工艺理念推广于生产实践中,滚子链的基本结构和型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滚子链 图2 高强度滚子链

2.滚子链新的结构设计运用

2.1.高强度链条,在采用同等配合尺寸的前提下,大大提高链条强度,其代表产品有KettenWulf的HFS系列滚子链、Tsubaki的Ultra Super chain, 东华链条SP系列,能在相同载荷下选择小1-2个规格的链条,保证寿命,降低传动的能耗和系统的运行成本,如见图2所示。

2.2.新的密封结构和贮油结构用于滚子,其代表性的有O型密封,X型密封,特殊贮油槽结构的套筒,这些结构的使用,大大减少滚子链的周期,提高滚子链条的使用寿命,主要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特殊密封的滚子链 图4 特殊贮油槽的套筒

2.3.低噪音滚子链,该滚子链采用扁丝卷制而成,用于冲击载荷是不很大,对噪音要求较高的环境,能在同行条件下降低噪音6-8分贝,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特殊结构滚子 图6 自链条

3.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于滚子链

3.1.高耐磨性能链条,代表产品有KettenWulf的TGI系列产品,Renold的Severeign系列,链条的销轴采用特殊的渗铬、渗硼、渗钒处理,以后可能会探索零件镀钛金属等,满足于各种特殊性能技术趋势,以增加链条在恶劣环境中磨损性能,其寿命是标准滚子链条的2-3倍,在发动机时规链等高速传动的工况中的得到很好应用。

3.2.自链条,在某些极端温度和食品药品等特殊工况,自滚子链条得到极大的推 广,其保证链条在整个运行寿命中不需。有采用自套筒和普通套筒内装入聚合物套筒,其代表产品有KettenWulf的LF系列滚子链、Tsubaki的Lambda chain,东华链条的SLR系列,该系列链条减少对链条使用环境的污染,有绿色链条之称,其结构如图6所示。

3.3.先进的表面处理,由于传统的表面处理中有氢脆和(Cr6+)六价铬,在欧盟实施ROHS对出口产品中含有六价铬有严格控制,这就需要新的表面处理,国内目前在推广使用的有链条涂达克罗,链条零件的化学镀处理也会得到推广。

3.4.在药品和食品轻载传动行业,还出现全工程塑料的整体内单节,外链板和销轴采用不锈钢,这样既能降低链条运行的噪音,链条也不需要,是又一环境友好型产品。如图7所示。

图7 工程塑料滚子链 自动系统

4.专业的油品和方式提高链条的寿命

为提高滚子链性能,目前有针对滚子温度提供不同的油,其方式出由传统的手工和滴油向全自动发展,在相同的工况能够延长三分之一的链条寿命。

5.结束语

滚子链条的技术发展是无止境的,相信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产品会层出不穷,让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服务生活和造福环境,更多开发出性能优越环境友好型产品。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hain Association,Standard Handbook of Chains: Chain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Material Handling,2005.

[2]郑志峰 链传动设计与应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3]郑明新 工程材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第3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杜钰洲在大会致辞中对本届大会的主题“供应商选择与优化”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供应商的选择与优化是双向的,当作为客体被选择时,话语权往往反映在消费者需求上,是下游对上游的选择;当作为主体进行选择时,是上游对下游的选择,其话语权开创了新的消费对象和消费 方式。

杜钰洲同时指出,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有 3 个因素不容忽视,即技术革命、全球化和文化因素。其中,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消费方式,是造成现代供应链的基础。在全球化经济中,供应链不断调整,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基于此,比较优势更加会成为现代供应链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文化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构成与管理。比如品牌文化已经从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转变为对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价值创造。另外,清洁、安全应当成为供应链的链接原则,保护生态、回归自然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化价值。

“新常态”下的供应链管理

高成本已成为当前纺织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此次大会,孙瑞哲就“成本高企时代下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进行了主旨演讲。

孙瑞哲表示,高成本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持续生态,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一个是要素成本的优势在逐步稀释,另一个则是产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在逐步加剧。前者代表现有优势的浓度在降低,后者则代表优质资源的密度在提高,因此需要纺织服装企业调整对原有优势的过度依赖,塑造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即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包括对资源的及时发现、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以及最终让资源不断增值。

针对现阶段行业内突出的“三大矛盾”,即“从紧的货币政策走势”与“亟待释放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综合成本上升与“性价比”时尚消费模式之间面临的现实矛盾以及产业链自身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即“慢周期”与“快时尚”之间的矛盾),孙瑞哲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供应链主导权良性逆转的趋势,并进而提出了 4 个具体的关键策略:一是加强“硬成本的软消化”,通过加快对棉型化纤的采购与替代开发,运用卖出套期保值与卖入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预期进行战略锁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二是制造供应商的“品牌化”;三是倡导资源整合下的供应链集成创新模式,提高质量标准在全产业链的适用性,建立产品协同开发、信息共享与信息支持的机制;四是加快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化”,倡导绿色标准输出与终端消费对产业链上游的压力倒逼机制。

供应链的动态管理和优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变的过程,平庸的企业被选择、被优化,而优秀的企业则希望通过自我优化和供应链协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综合素质的增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将成为一种趋势。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上,辅以先进的管理工具则可使整个过程事半功倍。

供应商的自我优化

溢达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从企业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及社会责任方面阐述了作为供应商,如何成为下游企业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促进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他强调,作为品牌商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必须首先达到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升级,使用科技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学品供应商,Huntsman Textile Effects(亨斯迈纺织染化)成衣与家纺部全球副总裁Rohit Aggarwal从相关产品、专业知识人员及创新角度分析了如何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共赢,以及如何共同推进供应链的良性循环。他表示,供应商不应只是单纯的销售商,而应成为共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合作伙伴。在“HUNTSMAN •供应链之技术生产力”小型论坛上,生产力改善计划(PIP)项目让更多的代表了解了亨斯迈纺织染化先进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一家优秀的针织面料供应商,福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机制。其研发部高级经理于建明博士根据福田的经验归纳了作为理想的供应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即规模生产、多样化产品、品质和服务优良、高效管理、稳定的财政、合理布局的生产设施和销售网络以及创新能力等,其中产品品质、创新能力和市场推广是维持供应商实力的核心。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于建明强调,社会责任和低碳环保战略将成为保障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新的商业格局下,细分化、专业化和服务化正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业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纺织服装市场是一个变化极快的市场,企业如能迅速掌握市场需求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已经难能可贵,如能创造欲求从而把握市场主动权则将成为赢家。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为服装企业描绘了一幅未来时尚产业的蓝图,用产品制造、智能技术和智赢策略打造智赢产业的时尚理念则为我国服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在信息爆炸时代,利用现代咨询科技方案进行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一种新趋势。香港纺织及成衣研究中心通过多年潜心研究,用新型纤维和织物做成各种传感器,并应用于实时在线能耗监测和分析系统,安全检测、服装厂面辅料库存管理,特别在人工智能技术销售预测系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针对全球服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香港制衣业训练局发起了全球首个由服饰供应链内上、中、下生产成员自主参加,并具体实施服饰业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 ―― 时装企业持续发展联盟(Sustainable Fashion Business Consortium,SFBC),希望通过该组织改善服饰供应链内各环节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和优化能力。本次大会上,香港制衣业训练局总干事杨国荣教授针对SFBC的成功经验,说明了如何通过知识分享机制和互信的氛围,使联盟伙伴间的关系得以紧密维系。他特别强调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无独有偶,台湾纺拓会也与经济主管部门及台北市政府合作,通过建置“西园29服饰创作基地”与“台北服饰快事设计打样中心”,弥补了台湾纺织与服装业的产业供应链和设计链缺口,从设计创意、新型原料应用、快速打样至营销等一条龙式辅导项目,串联整个产业能量,构建快速反应流行设计及打样机制,为服装服饰品牌商与设计师提供快速设计与打样的服务。

第4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会议围绕全球化纤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区域合作潜力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内容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展开对话,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化纤纺织领域在基础研究、生产工艺、产品开发、装备技术、标准评价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会议为平台,加快行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趋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为期两天的盛会,主办方为参会者呈现了70余场专家精彩讲座及国内外嘉宾高端访谈。

汇聚英才,共论产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调整、转型、升级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纺织行业的中心任务和大趋势,创新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在行业正开展“纺织强国纲要”修订和“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的关键节点上,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召开将对整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题为“关于全球和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抛出了化纤总量、全球产业分工调整、技术进步等重要问题,提请同业共同思考。端小平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提高,全球纤维加工量仍然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在2.8% ~ 3.0%,增量绝大多数是化纤;中国占全球纺织纤维市场份额提升的趋势放缓,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此外,端小平判断,技术进步对常规纤维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方面可带来的利润越来越窄,而对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会议的嘉宾研讨环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中国台湾的化纤协会分别分享了各国化纤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顺势而为,把握产业发展新契机

把握趋势才能抓住发展新契机。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会议发展论坛环节对纤维发展的新趋势将为中国化纤产业和企业带来的发展新契机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纺织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跟上世界新科技发展的步伐,纺织新材料的发展也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发展生物基纤维,充分利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再生资源发展生物基原生纤维、生物基再生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纤维性能趋向高性能化,碳纤维、芳纶、无机纤维进一步向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方向发展;纤维品种趋向多功能化,强调多重技术融合,产业链整体发挥作用,实现纺织材料的多功能化。”

对于未来市场的新契机,纤维年鉴咨询公司总经理Andreas Engelhardt做了题为“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供求预测分析”的报告。他指出:“在过去25年中,全球化学纤维市场规模已经翻了一番,2013年首次超过9 000万t。尽管未来消费总量仍会增长,但区域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增长的预测数据却预示,由于发达国家在纤维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下降,全球纤维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放缓。这些发达国家目前的纤维消费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数。不过,市场力量的自由释放和市场驱动的投资将淘汰那些过时低效的生产设备,经过洗牌的市场将迎来多赢的局面。”

就中国化纤产业和企业而言,端小平则以“未来全球的增量可以是中国人做,但是未必是在中国做”亮明自己的观点,指出了中国化纤企业面临的走出去境外投资整合全球资源的新机遇。

创新驱动,呼唤产业发展新活力

为了激发参会者的思想火花,探求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引擎,根据行业热点问题以及行业的亮点会议特设了“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技术”、“环境友好纤维技术”、“品牌与价值”、“毯用纤维技术” 4 场专题论坛和“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专场”、“帝人纤维技术专场”、“先进的维纶技术专场” 3 场技术交流专场。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邀请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等学府的国内外纤维领域知名的专家和教授及化纤产业链先锋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精彩的报告和实时互动为参会代表带来无限启发,同时也为产业和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示了方向指引和活力坐标。

专题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一方面总结了中国化纤产业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拓展行业创新之源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更侧重讨论了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品牌价值的塑造。如从“生物法原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绿色生物基原料”、“聚酯反应工程的创新”、“纳米纺织新材料的最新发展”、到“绿色纤维及其产品的研发趋势”、“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与应用”、“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聚酰胺酯纤维及其仿棉纺织品开发”、“创新型壳聚糖纺纱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聚乳酸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产品开发”、“锦纶的特性及应用”,再到“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发展新趋势”、“毯用纤维技术”、“环境友好纤维技术”贯穿化纤完整产业链。明确产业链合作将成为中国化纤产业新活力的又一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和活力源泉。更为重要的是,会议还延伸探讨了如何提高产学研效率,不仅关注科技创新,更应该考虑创新的多元融合,注重品牌与价值的提升等话题。更好地体现全面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第5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方案提供商提供的综合金融方案,包括融资方案以及理财、结算等方案。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产品与供应链金融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产业链上各成员企I的信贷评级不再依赖过去的对单个授信企业财物状况评估及抵押评级而在于对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准入评级。再者就是供应链金融关注的是金融融资企业还款的自偿性模式,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新趋势

互联网正以飞速发展的姿态改变着传统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也不例外。这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洪流。互联网的发展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交易成本下降,产业链分析成本下降、客户获取的便捷性等变化趋势。

1.风险管理措施的变化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基于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的控制,对特定账户实行封闭式账户管理。利用直接对现金流账户的控制实现贷款的回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上述风控措施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收集,储存海量的客户数据成为可能。

2.与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繁荣,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下产生的物联网正是这一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与灵敏性深入物流的各个环节,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资源整合,获得数据后不只是储存,还充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建立自动化的预警平台,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信息反馈,及时将风险问题扼杀。

3.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的变化

商业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营销模式主要是用过梳理产业链,寻找产业链中的核心大型企业,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与分销商进行营销。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不断撞击传统行业的前提条件下,供应链融资营销模式出现新的趋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1.对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除了资产业务能够得到增长,创收利润以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全套服务方案的提供,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业务的增长,从存款业务到中间业务都能够由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驱动。而结合互联网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更是另一个未来的战略高地。

2.部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要逐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在这一适应过程中,有的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地接受市场变化,无论是从机制灵活性上还是营销思维上都能够与互联网接轨。在营销上、在渠道整合上、在互联网的利用上没有深层次的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即使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商业银行也要居安思危。对自己进行革命,这才是最佳的市场生存之道。

3.风控措施手段单一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的最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的授信制度安排。虽然这种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供应 链融资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但这种措施的实施成本以及实施效率相比目前基于互联网采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评级的方式显得更为复杂。不利于开发目前的高频低金额客户。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1.将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到战略层面

商业银行应当加深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识,将其提升到战略业务的层面。并在企业当中将这种战略目标与各级员工进行沟通,从而实现企业全局的认识统一,利于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进入2.0时代

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物流企业基于仓储运输累积的大数据和对供应链的理解。商业银行在于资金优势以及风控技术。目前物流企业主要是采用收取监管服务费的模式,商业银行可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基础开发出相应的理财产品。通过吸纳物流企业资金,一方面让物流企业通过服务赚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盘活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将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捆绑的更为紧密。

3.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风控措施

建议商业银行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风险控制手段并与国王风控手段相结合,发挥二者最大的功效。在融合过程中,双方的风控技术、风控思维如何融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行为记录的数据质量要求很高,在纷繁复杂的数据记录中,如何选取到真正有效、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或者编写自动化审核程序时,程序的缺陷如何防控,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风控之路,不能只依赖既有的风控方式,也不能完全迷信基于互联网的风控手段。

五、结语

商业银行的转型势在必行,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商业银行应不断吸收互联网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将现有业务互联网化,用人文营销的方式,确定自己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只有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两者的不断融合,才会给消费者带来福音,才能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2]向飞.关于互联网供应链的金融法律问题[J].中国律师,2014(9).

第6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到2000年时世界上共有144个国家种植马铃薯,而从马铃薯的消费状况来看,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食品之一。马铃薯的种植和消费都比较多的原因是其用途广泛、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种植较其他作物来讲更加简单。而对于马铃薯产业及产业价值链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对于马铃薯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马铃薯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从而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其次,广泛研究马铃薯产业价值链还可以扶植一部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马铃薯产业,使其发展成为当地优势、主导性产业,对地方发展和减少地区发展差距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种植马铃薯的农户来讲,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确立农户们在整个价值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建议来增加其收入、优化价值分配方案、减少收入差距,以达到富国强农的目标。

由于以上特点,学术界对马铃薯产业及其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较多,但鲜有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因此,本文力图对马铃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希望为研究马铃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学者提供借鉴。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对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一般性问题的研究

1.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

罗万纯(2005)研究了中国薯类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指出中国是生产和消费马铃薯的大国,但在马铃薯的出口上却没有显性的比较优势,而出口量少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的薯类加工业比较落后,且薯类品种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陈华宁(2008)从生产、消费、加工、贸易多个角度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评测了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孙东升(2009)在中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分析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制约因素及趋势,得出虽然我国近几年在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生产和加工环节上依然有一些诸如马铃薯产业科研相对滞后、生产水平低、加工专用品种少和科技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发展趋势的结论。杨海鹰、云庭(2010)在分析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与市场发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严格的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建设规模化、工厂化的原种生产体系,建立规模化、机械化的良种良法配套的种薯繁育基地,以提高种薯的繁育能力;建立种薯市场的准入制度,规范种薯销售市场等种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初步思路和建议。

2.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因素的分析

李勤志、马文杰、冯中朝(2008)利用1998-2005年这8年我国8个主要大中城市马铃薯产量及其相关生产要素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固定样本数据模型,分析了此8年间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杨勇、白永平(2008)利用2003—2005年全国20多个省(区)的数据,以产量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集中度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区)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状况,从而得出了我国马铃薯在单产、规模、集中度、综合反映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区)。李勤志,冯中朝,李然(2009)采用DEA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3.我国的马铃薯产业与先进国家的对比分析

李崇光,章胜勇(2008)从马铃薯生产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马铃薯产业,认为从马铃薯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中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而造成这一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马铃薯的商品化程度和加工比例都严重偏低。谢开云等(2008)比较了我国和一些先进国家马铃薯产业中的种薯质量、生产的投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专用品种的应用等,得出我国马铃薯在生产上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王伶(2009)以世界马铃薯生产、贸易的历史及现状为背景,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和国际市场价格四项指标测算和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情况。

4.马铃薯产业趋势分析

刘洋,罗其友(2010)运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从全国和主要城市这两个层面上测算了1998—2008年间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构成变化。

5.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分析

吴承金(2009)对中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我国马铃薯产业在种植规模、经济效益、营养消费、粮食安全、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李勤志,冯中朝(2009)采用区域优势分析方法对各区域、各省马铃薯生产的地区优势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优势的省份集中在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而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在马铃薯生产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实践方面欠佳。

(二)对马铃薯产业价值链的研究

1.我国马铃薯产业链的分析

王凯,严加勇(2004)在中国农 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研究中从农业产业链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并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各种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的形成动因、运行机制的对比分析提出建设农业产业链的基本原则、前提条件以及组织形式的发展形势。彭会萍(2008)分析了目前甘肃定西的马铃薯产业链物流体系,指出了一些存在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几种整合产业链的思路。

2.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价值链分析

秦建军,马骥(2009)通过对马铃薯加工业价值链的分析,从供应链利益分配的角度衡量了农户在利润分配中的地位,得出在部分西部贫困农民的家庭收入中马铃薯种植收入占有很高比重,而在马铃薯加工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部分,农民所得份额较低的结论。秦燕,姚永鹏 (2010)以甘肃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为例,从企业纵向价值链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在定西市马铃薯深加工企业的纵向价值链条上的伙伴关系不稳定、在应增值的原料采购环节上未能实现增值和价值链前向整合空间较大等特点。并提出增强与上游环节合作的稳定性,进行纵向价值链前向整合和吸引外部投资以延长企业价值链等改进定西市马铃薯深加工企业的纵向价值链的相应措施。吕萍,牛旭斐,蒲明芳(2011)以甘肃定西为例,根据调研所获的第一手资料,对以马铃薯开发加工为核心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并探寻马铃薯产业开发价值链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了延伸、优化定西马铃薯价值链的应对措施,使其能够带动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三、国外研究现状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价值链管理理论

价值链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1992)扩大了价值链的范围,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手里得到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杰弗里·F·雷鲍特和约翰·J·斯维奥克拉于1995年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1998)提出了价值网的概念。对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价值链应用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战略成本管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确定企业利润增长区等方面。

2..价值链理论分析方法

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咨询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国外学者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做了一些实证研究,如安德鲁·希金斯等(2007)总结了糖业价值链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其研究前景,罗伯特·格温(2008)研究了价值链如何影响智利葡萄酒生产部门。

(二)对马铃薯产业价值链的研究

国外在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方面,有其一定的规模,然而对马铃薯的研究则多为生物领域方面,而对产业价值链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少,这可能和发达国家马铃薯产业发育较为完善,价值分配问题不突出有关。

四、总结

第7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 国际产业

一、引言

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间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的一种世界经济结构。传统的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描述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演变,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经济实力最强,人均生活水平最高,对世界经济事务影响力最强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三“极”之间的经济权力分配关系是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球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由于各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的差距,各国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和进度出现较大的差异。在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前提下,各主要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在国际分工、贸易、金融和投资关系上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它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因此发生显著变化,世界经济正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格局。

二、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

区域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深的情况下不断加强的,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必须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探求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二战以后,亚、非、拉各洲落后国家纷纷独立,曾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西欧已雄风不再。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开始在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其经济自由的理念;各国也吸收战前高贸易保护、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自己利益的零和竞争方式的教训,客观上也有减少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的要求。这样,经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全球层次的各种经济协调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逐步建立。这些组织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推进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这些组织对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幼稚产业论、保护就业论、平衡国际收支论等许多保护贸易理论为一国贸易保护提供了充分的论据。这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在和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落后国家纷纷联合起来,组建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西欧发达国家各自的经济实力有限,同样为了共同利益,与美国和苏联竞争,也纷纷组建起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第一次区域集团化浪潮就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整个世界出现了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一体化,才真正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规律在全球范围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样,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次是在全球范围,而不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经济竞争大大加剧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不开放是不行的,这方面,自由贸易理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但在一国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这种开放又必须是有条件的,这方面保护贸易理论提供了同样充分的论据。这样,一国既想利用世界资源,又不想使自己的竞争力受到损害,和有共同文化渊源、地理位置相近、生产力发展程度相当或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的国家结盟,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更高程度的经济自由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选择。这种情况使区域集团化趋势再次得到加强,于是,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浪潮就开始了。由此可见,区域集团化不过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三、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延长了国际产业链,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效率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引发了世界价值体系的组合重构和产业链的跨国延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各国贸易壁垒逐渐降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产业链的众多环节越来越具有了空间上的可分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厂商,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有利的区位进行相关产业链环节的生产布点,使得传统的主要以产业或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渐演变成为同一产业、同一产品内某个环节或某种工序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国际分工作为全球化经济本身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即使没有中国的参与也会发展,但中国的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产业链的延长,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国无与伦比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大延长了产业链条上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中国相对廉价而数量增长惊人的科研人员,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密集型环节和产品的研发环节,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环节也在中国国内得以延伸。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更为深入的融入世界体系,国际产业链会得到更大的拓展效率要求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社会分工或专业化的不断深化是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相对传统的以不同产业或产品为对象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国际延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公司利润,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因而更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中国通过对国际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深化了国际分工,为世界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总结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贸易多年持续顺差。但是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实力可以看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富有的工业化经济大国不愿意为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全球经济是世界的,各经济大国应通过协商和妥协,各自承担相应的合理的责任,不仅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地发展。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结点企业,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将所处的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二、供应链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战略就是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管理的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认识和制定供应链管理战略,就是要解决企业在具体实施供应链管理方式时所依据的方法论和策略,避免走弯路或出现失误。

2.1供应链管理从运作层向战略层的转移

供应链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而且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供应链管理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进一步发挥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作用,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一种操作方法,而应该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性问题来考虑。

目前虽然绝大部分制造企业将供应链管理列为关键或重要管理活动,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大约有75%的企业在平均及以下水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50%的企业虽然大多数有供应链的计划,但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其他原因包括:缺乏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改革关键流程的阻力,跨职能的障碍,缺乏有效测量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等。

以上情况反映出一个问题,即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它在实际运作中表现出的绩效不成比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是供应链管理理论本身有什么大问题,而是企业没有将它看做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一个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的战略性思考,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因为所有这些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因素都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2.2建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系统的主要内容

2.2.1组织战略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管理的模式。虽然这里用了“管理”一词,但是其含义与过去只在一个企业内部发生的管理行为不一样。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结点企业,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将所处的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合作企业间的协调问题,供应链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组织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运行要求。如果发生在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内,公司总部将起到计划和协调的作用。

2.2.2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

创立供应链优势、改变传统采购模式不仅是一种职能,而且是一种战略思想。认识到这一点是改革企业原有经营管理思想和模式的重要前提。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已经表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操作性方法,而是一种改变人们对企业职能再认识的战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区别主要有:传统企业的目标是为了销售而制造,而供应链企业的目标是按订单安排生产;传统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减少与优化库存,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创新;传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批量,而供应链企业提高效率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企业的柔性。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只有在经营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供应链管理运行规律的战略。

2.2.3共享信息战略

企业能够共享信息是供应链的优势。通过共享竞争信息,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制定及调整它们的生产策略,以便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愿意彼此开放,并且愿意及早进入供应链。

2.2.4利用先进技术的战略

企业从物流过程自动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基本技术做起,把先进技术作为支持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向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推进,为供应链获得优势。

2.2.5绩效度量问题

系统运行绩效是执行层努力的结果,绩效度量是保持战略层和执行层迈向共同目标的黏合剂,绩效度量是实施任何一种战略主要内容之一。

2.2.6供应库战略

为了保持企业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与供应商建立广泛的关系就成为战略。通过供应链创造优势的企业清楚地懂得每个供应商在资源组合中的应用,因而把与供应商关系看作是高度战略化的工作。

三、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通信技术、运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3.1供应链管理绿色化

供应链管理绿色化,就是要发展绿色供应链。现在非常强调绿色化概念,因此,企业要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供应链,企业在设计、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要考虑消耗的能源,要减少对环境污染。要让环保理念渗透到整个供应链管理中。

3.2差别化与定制化供应管理

按照顾客的需求来响应、定制化供应链,强调顾客或消费者差别化,企业生产产品定制化,差别化与定制化,把供应链跟别人区别开进行针对性管理。

3.3面向顾客的价值流管理

首先要从顾客考虑,提供给顾客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从供应链的时间和成本来考虑,关注顾客的价值流。

3.4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难以取胜,往往要多个企业即与本企业经营内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盟友”即是供应链上的成员。集成供应链就是这样的企业联盟。目的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创建生产制造与物流功能的无缝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竞争武器。企业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供应链管理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应用,加强和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管理效率,可从经营战略上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山,叶素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

[2] Richard Owens,供应链中的IT应用[J]. IT经理世界,2011,15

第9篇:产业链发展趋势范文

京东智能副总裁那昕首先分享了有关智能硬件2014 年行业发展情况和智能硬件2015 年发展趋势。从报告分析来看,京东的优势在于智能产业供应链的整合与平台化,无论打通供应链还是京东微联APP,都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单品间的互联互通。JD+ 新政策强调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智能领域提供孵化器、加速器以及解决方案等。

其中,JD+ 孵化器将在未来三年招募上千家具有潜质的团队,从中选择百家优质团队提供京东特色的行业分析等孵化服务,并联合30 家核心智能硬件投资机构和优秀孵化器,推动孵化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JD+ 加速器主要服务于成熟期企业,在未来三年为他们提供更加核心的加速服务,包括丰富的营销、投融资、供应链等资源,并携手其中30 家企业联合打造优质热门产品。JD+ 智能的方案服务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对百家企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包括整套的智能模组、软件解决方案以及云服务,帮助企业进入智联世界。

那昕表示,京东JD+ 打造了开放且完整的智能产业链,既为初创团队提供了他们没有能力或财力解决的供应链问题,还能够在智能硬件产品上市前后提供一系列帮助。

(一刚)

2015年空调行业发展趋势论坛召开

3 月2 日苏宁刚在北京分析了2015 年空调行业的形势极为复杂,3 月15 日空调价格战就再度开打,直到3 月27 日出现全国性的空调“撕价签”大战,空调行业创下一个又一个所谓的“销售记录”。

在3 月2 日苏宁主办的2015 空调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 多家企业代表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分析。经过与会专家和厂商的研讨,认为2015 年空调市场将呈现几大显著特征:一是空调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体市场规模保持5% 左右微增长,空调均价在3 月触底(已被实际价格战所证明);二是空调主流升级方向朝着外观艺术化、变频高效化、功能集成化、智能普及化、产品个性化五化趋势发展;三是三四级市场和线上市场增速上扬;四是终端消费细分引发上游供应链变革,市场格局迎来新变化。

中怡康副总经理彭煜用数据解读了这种形势的判断。中怡康数据显示,2014 年,空调市场零售规模为4212 万台,同比增长4.3%;零售额为1454 亿元,同比增长3.2%。

预测2015 年整个空调产业市场零售量将达4452 万套,同比增长5%。

苏宁方面表示,从全年来看,受益于城镇化建设、人口红利、天气逐渐变暖、保障房建设等刚性需求和换新高峰推动,苏宁认为2015 年空调市场在进入常态化经营的基础上,将保持5% 左右的市场增长规模。对于2015 年空调价格走势,综合考虑产品库存、产品结构调整、空调厂家战略等因素,北京苏宁认为,2015 年开年空调产品均价稳中有降,在3 月将迎来触底。库存压力高及原材料价格下降,意味着2015 年开年空调会有更大的降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