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

第1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 港口 人力资源开发

首先在探讨港口人力资源发展时,我们必须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 “人力资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实上,人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有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械设备;财政资源,如现金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等等,但人还能整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单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有所作为。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和源泉,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秦皇岛港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一、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现状(1)港口人员构成:目前,秦皇岛港务集团拥有各类人员约两万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四千人,技术人员约三千人,生产作业和生产辅助作业人员约九千人,装卸及农民轮换工约三千人。 (2)人员现状分析:从秦皇岛港务集团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来看,存在阻碍港口的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货员、皮带粘结工岗位人员偏少。其二,从事生产作业人员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从新整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的实现。其三,生产作业人员年年龄老龄化,不利于企业高效率的提升其生产效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资源必然面临的问题。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而且也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1)企业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 (2)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秦皇岛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类人员。 (3)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

三、秦皇岛港港口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类人才:机电工程、机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2)港口建设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机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以上各类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

4)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需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部室。

(3)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高级外贸人才、外贸业务人才、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高级外贸人才需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组织协调、运行策划和市场开拓的高级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第2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港口工程;机械改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U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港口建设持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港口机械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我国沿海主要大型令业化码头装卸设备总体上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0英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3500t/h桥式抓斗卸船机、3800t/h链斗连续卸船机、8000t/h煤炭装船机等装卸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应用,使我国大型港口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专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制造的港口机械稳步进入世界,在全球港口机械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港口机械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港口装卸设备正在由过去的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向专业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转变,并带动新的技术进步。

一、港口设备发展现状

(一)港口起吊专业化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万吨级码头现在主要形式是专业化码头,效率高、可自动化管理。我国的万吨级专业化码头泊位近千个,通用泊位(包括散货泊位和杂货泊位)近700个。我国港口使用大吨位货船趋势还在继续,这样做可以降低货船运输的成本。为了配合大吨位货船的装卸,港口配套装卸设备的吨位在不断提高。例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额定吨位已经提高了近一倍,现在国内已研制出额定起重量120吨位的港口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我国很多研究院都已投入大吨位港口起重机的研制,因此,我国港口起吊设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国产港口机械在使用中曾多次发生结构开裂、液压系统漏油、配套件损坏、制动力不足等故障,国产港口机械自重也普遍存在偏大的问题。尤其是通用型流动机械,往往是故障率偏高,耐用程度不足。

(三)技术发展不平衡

国产港口机械目前的状况是在数量上占少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机械,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型桥式抓斗卸船机、连续散货卸船机等,与在数量上占多数的常规通用机械并存,而这些常规通用机械大多技术水平不高。

(四)港口集装箱的铁路与水路联合运输的应用

我国集装箱的铁路与水路联合运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国现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相对于铁路于水路联合运输的形式,公路运输对大气污染比较严总。铁路与水路联合运输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我国未来运输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内河航道和港口的发展,铁路于水路联合运输将成为主要运输形式。

(五)技术的系统化开发研究有待加强

具备独立自动运转的国产港口机械为数不少,但能将单机与整个码头系统、甚至整个港航系统的自动运转结合在一起者尚不多见。

二、港口机械设备的发展前景

(一)港口机械向节能环保型发展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必然推动港口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现阶段,港口设备正在进行改造。例如,电力驱动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运营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港口流动机械类设备多数采用燃油驱动,港内牵引车消耗的燃油一般占到装卸设备总油耗的三分之一左右,是港区燃油消耗和排放的主要因素,使用流动机械,可以有效地节能减排。船舶靠港期间利用燃油辅机发电以满足船舶用电需求,其发动机的排放是港区排放的主要来源,使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可以有效节能减排。

(二)品种扩充与国产化

尽管国产港口机械的机型品种已经比较多了,但有个别机型如集装箱牵引车、集装箱牵引列车、大起重量流动起重机等,基本上是国外产品的一统天下;另有一类流动机械如集装箱正面吊运机、清舱推耙机、滑动转向装载机等,尽管国内也有系列产品,但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足以形成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还需国内下大力气研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引进的一些性能先进的散货装卸机械,如翻车机、双带式卸船机、螺旋卸船机、波状挡边胶带(装)卸船机、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等,今后将逐步进入主要部件乃至整机的更新换代时期,国产化的工作将十分艰巨。

(三)大型化与高效化

提高装卸速度一直是港口追求的目标。对大宗散货装卸机械和流动机械,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提高运行速度和扩大机械规模来实现,而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则受到限制。作业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机型规模庞大,运行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被机构位移量的增加所抵消,装卸效率提高有限,因此国外提出了多种提高集装箱装卸速度的新机型,如带移动吊篮的双起升式、基础高架式、桥架可升降式、增设提升机式等,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双小车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新设想。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很快就会提出对新型高效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需求。

(四)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标准化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MG)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机型,运行稳定性好,维护费用低,作业可靠性高;采用电力驱动,环保节能;动作单一,易于实现集装箱装卸的自动化。但是和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相比,RMG的标准化程度相对低。各集装箱码头大多根据各自情况进行参数确定,造成RMG的参数多种多样,如轨距参数从25m到60m不利于RMG的全面推广和使用。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标准化,需要突破传统观念,逐步形成规范的RMG堆场装卸工艺,特别是形成比较统一的轨距参数。其标准化应用有利于提高堆场和设备的利用率和码头作业效率,降低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推动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从装卸工艺、装卸效率以及能耗3个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可以得出轨距、外伸距、起升高度、运行速度等的优化参数。推荐采用32m(8排箱+2车道或9排箱+1车道)或35m(9排箱+2车道或10排箱+1车道)轨距。

(五)对产品生产环节上的改进

根据产品设计图纸,首先对产品下料进行优化分析,最大化利用主材;其次,对外协件、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电气配套件采购提高质量管理,在保障采购质量的同时,更多的考虑产品的生产工期,以缩短采购件的供应周期,减少产品的生产工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后,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制定详细的进度安排,并制定成本标准。以分解的产品目标成本为标准,根据每一个产品的实际加工工艺再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出每道工序的材料、燃料动力、工装、质量成本、活劳动、折旧的定额成本,以定额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并将实际发生成本与定额成本进行对比,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增值环节,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六)建立内部结算体系

产品制造的成本本身是可以用货币量化的财务指标,既然产品制造过程每个环节都将发生成本,则必须具有相应的成本考核类别与手段,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产品成本结算体系,定期定时完成主机产品在各个环节的成本结算,获得产品的综合成本信息。完善的企业内部结算体系的建立,尤其对于港机大型生产制造企业而言,是其成本管理工作的首要基础。企业内部合理的结算价格的制定,需要企业以大量的基础性成本管理工作为前提条件,企业必须为此获得充分的基础成本信息,以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

结束语

今后的3~5年中,水运交通行业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港口装备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建波.港口机械产品生产成本优化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第3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港口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确保安全生产,保证港口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改善与提高,确保港口生产沿着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轨道发展。本文从港口机械设备维修及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两方面所遇问题进行探讨。

1.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与问题分析

1.1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常见问题

目前,国内的港口多是由政府海事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实施监管,港口企业承担了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主要职责。部分港口企业在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由于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这必须引起港口企业主管领导和设备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综合分析国内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对于维修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国内部分港口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缺陷,具体表现在认识、观念、制度等方面的片面性,导致在各项维修与管理工作缺乏有机的联系。

1.1.2维修与管理跟不上

部分港口企业在编制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计划时,普遍存在“强制保养,计划修理”的弊端,这与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必须及时进行改革或调整。

1.1.3重修理,轻改造

国内的部分港口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而在日常管理出现严重的“拼设备”,“抓产量”等现象,对于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多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而导致大量设备长期“带病”运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1.4相的管理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是港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港口企业的信息收集则必须构建专业的系统。

1.2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措施

在我国海上运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港口企业不但要注重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而且要从强化各项管理工作实际效果的方向入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准。目前,国内港口企业在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趋严峻,必须以强有力的制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否则将有可能影响到我国海上运输事业的整体发展。

1.2.1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维修与管理制度是保障机械设备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类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1.2.2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

在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中,必须注重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以保证其技术经济性能的最优化。

1.2.3积极引进新型的维修与管理技术

国内港口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必须积极引进新型的维修与管理技术,特别是在各类控制软件、系统的应用时,必须实现管理的时效性、经济性。在

1.2.4加强专业维修人才的培养

港口机械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证和相关的资质证明,而且要掌握各类检测仪器、维修工具、维修措施的基本技巧。另外,港口企业在加强高素质人才招聘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于内部维修人员的定期培训,以保证维修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判断、排除故障,保证港口企业的正常运行。

2.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2.1 目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1 设备购置前的有效论证

现在,许多港口在购置设备前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首先,没有将以往同类设备容易发生的问题充分列举;其次,没有认真论证购置新设备具体的、 经过计算的应用价值,新设备将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第三,购置新设备与老设备的相容性,生产能力匹配性,未来整体更新或部分更新改造的适应性,技术管理的适应性等一系列问题。 购置设备在许多时候还是延续粗放性的领导意识、 凭感觉、凭印象,主观意识胜过客观实际,所以导致许多设备购置后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利用率不高,问题不少。

2.1.2 设备购置后缺乏科学的系统管理

目前众多港口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大都是纸上谈兵,应付检查和文字游戏。 首先,港口企业严重缺乏完整的现代化设备管理系统,设备出问题很难处理和解决的准确到位;第二,很少有哪个港口企业的设备管理能做到制定完整的管理细则。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普遍,追求现代化港口设备管理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态度与意识上的改变。

2.1.3野蛮装卸、野蛮生产,带病生产现象十分普遍

设备管理部门在港口企业中属于非“重要部门” ,说它非重要,主要是港口多年习惯于以生产为第一要素,一切服从于生产,只要设备还能运转,就不管其实际状况如何,直到它病倒为止。这一切一方面是缺乏港口企业总体科学体系的严肃性;另一方面港口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没有真正的将完善管理与野蛮生产体现在设备上的经济细账算清楚,缺乏严肃的说服力。

2.1.4相关的管理信息渠道不畅通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港口企业管理信息多收集与企业思想、 供应、 客户管理等内容,网络及信息资源多数掌握在企业行政管理和客户管理部门,其技术职能部门很难获取最新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及最新的设备技术与性能上的信息资源,在设备选型、 备件供应等方面都表现出信息资源与所掌握的最新知识严重滞后社会发展状况。

3.改进当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

现代港口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是港口技术管理的主体。现代港口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对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现代港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不停地摸索,探求新设备、新技术的管理经验。这就要求港口做好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尽可能地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2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设备的管理是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它不仅包括设备的后期管理,也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适合港口设备管理实际情况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责权统一、精于协调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必须针对设备管理的每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管理,使所有参与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都能不仅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也能知道自己的工作步骤,做到有章可循。组织管理体系保证设备管理的各个管理环节落到实处。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所有环节和部门共同的宗旨就是保证设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好的技术状况,满足港口安全生产需要。这是所有环节和部门协调一致的基础。技术管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是港口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3.3加大设备更新力度,调整机械配置结构

港口设备的配置是港口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包括配置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目前,港口各公司对于设备种类的选择,由于牵涉部门较多,对港口生产影响比较直接,因此大都比较慎重。但是在设备配置的数量方面,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数量一般偏多。目前这些多余的机械不仅加大了港口企业的负担,而且由于航运市场的变化,已经有部分机械不适应当今港口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设备更新力度,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新配置设备,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经营成本,摆脱设备残旧而形成的恶性循环。

第4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在能源强度指标方面,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要下降8%左右;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方面,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10%左右,所以低碳已经成为港口发展的重点。建设低碳港口,不仅能有效降低港区污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作出贡献,而且可为港口的可持续发展留出空间。同时今后港口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单纯是港口规模、港口实力、港口的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更多地会体现在低碳上的竞争。因此在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大背景下,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确保优势,低碳已成为港口企业的最佳选择。

南通港口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1、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0年9月17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港口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会,建设绿色低碳港口成为江苏省港口企业的工作重心。江苏省港口管理局已启动《“两型”港口建设研究》,推动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目前由江苏省发改委、环保厅酝酿起草的《江苏省“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将“低碳经济”确立为沿海地区开发的主要战略之一,并积极向国家申报首个“全国沿海低碳经济示范区”,这是江苏探索与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需求。由于江苏的基本省情和能源消费结构,1997年以来,江苏碳排放总量每年以12%的增长速度在增长,所以江苏的碳排放压力比较大,交通运输业在碳排放强度中排名第二位。而低碳经济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必能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效益。以绿色引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低碳港口建设,已成为江苏“十二五”建设的重点。

2、南通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代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性产业,南通港口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南通生产力的发展,优化了区域产业布局,改善了产业结构,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港口与临港产业向高效、低碳环保的绿色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南通人口密度较大,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南通港口建设应当尽快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加快推动港口一体化建设,实现航运与港口建设、治理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加强港航的可连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低碳时代南通港口研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内外发展低碳港口的启示

1、外国发展低碳港口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低碳港口起步比较早,如美国港口率先展开了绿色港口行动,为了实现港口环境“三洁一静”(港区水域、地面和空气要清洁,环境要安静),推出了严厉的港口绿色法规;2010年欧洲一些大型港口推出环境评估计划,该计划对停泊在港口之船舶进行评估,项目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等因素;日本东京港从环境上着手,通过绿化和改造建筑物外装饰等措施来改善景观,将海上公园、沿岸景观、野鸟栖息地、公众通道、绿地等亲水空间纳入港口发展规划;英国的各码头、港口每年向环境署和海洋污染控制中心提供环保及应急计划,各级有明确的责任和监督措施等;意大利威尼斯港和拉斯佩齐亚港启用“岸电”系统以减少船舶停靠时的污染,建设“绿色港口”。

2、国内发展低碳港口启示

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国内也有一些港口开始了低碳发展之路,如青岛港着重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实施队伍、管理、码头建设“三大改造”,致力于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港口发展模式;大连港在国内最早采用中水回收、海水热源地泵、海水淡化等新技术;天津港从2008年开始持续实施生态港口建设,总投资114.6亿元,重点完成34项工程,不断改善天津港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秦皇岛港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并通过制定煤尘、粉尘、污水、噪声等考核指标,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管理好坏直接联系起来,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等。

南通港口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1、南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南通市政府一方面要对港口企业进行施压,如建立南通港口低碳发展的相关法规,建立南通港口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标准等,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从而增强港口进行低碳发展的紧迫感,另一方面应采取一些鼓励的措施,增强港口进行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如一是加大港口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鼓励、吸引各方资金参与到低碳港口的建设中,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港口的软硬件实力,三是加强加大低碳港口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等。

2、采取防污措施

南通港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要将有污染货物作业的码头与非污染的码头严格分开;对于不同的货种应区别对待,目前南通港货种当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散货,如铁矿石、煤炭、硫磺、水泥等,这些货物的共同特点就是粉层比较多,因此应该在南通的铁矿石堆场、煤炭堆场、硫磺、水泥等散货堆场设置防风防尘网等装置;同时港口应该购置一定数量的洒水车,每天对码头散货道路及时喷洒冲洗,还需进行垃圾处理;对于一些液体货物,针对液体货物容易泄漏的特点,一旦泄漏对环境将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港口应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对于化学品更应谨慎对待,由专业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

3、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岸线设置和码头功能

优化资源配置,是港口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即以最少的资源配置产生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或者说是完成同样的生产量用最少的资源配置。随着江海开发进程的深入推进,岸线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制约南通港口持续发展的“瓶颈”。今后南通一是要对已开发的岸线资源要进行整合,未开发的东方红涵洞~海门港闸、如东县长沙和环港作业区、海门市东灶港~蒿枝港闸等岸线资源在开发时要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集约布局和纵深发展结合原则、上下游,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原则,二是南通港要进一步优化码头功能布局,形成“一港十一区”的港口布局,使11个港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三是对现有的码头、设备、场地进行改造,改善口岸环境等。

4、积极拓展新的临港产业

南通港应逐渐改变经营的方式,要逐渐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南通应积极欢迎符合低碳发展潮流、符合国计民生需要、符合南通产业定位的企业投资于南通,对于无污染,又符合产业升级导向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抓住南通滨江临海的优势,突出强调发展船舶海工及重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能源及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石化和新材料产业。目前南通处于产业向当地聚集、部分产业需升级、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的三阶段重叠时期,要依托江海自然禀赋,利用广阔的经济腹地、出海通道、环境容量,以及丰富的淡水资源和优质劳动力,大力发展沿江、沿海优势产业,坚持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开展低碳园区建设,打造集临港工业、港口作业、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生态环境为一体的临港产业。

5、员工的积极参与,树立全员节能的理念

员工是港口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所以港口要进行低碳发展就应该使港口的员工都要具备低碳的意识和理念,并积极参与进来,一是港口企业要进行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低碳文化的建设,二是对员工进行脱产和非脱产结合的技术培训,使工人慢慢地都向技师、技工进行转变,三是鼓励员工提出节能减排的好点子,同时建立低碳档案,对于员工提出的点子进行条条研究落实,月月进行总结,如果点子确实有效就给予这位员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如以员工的名字进行命名,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6、使用环保机械

南通港口自1904年开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些码头已经严重老化,装卸工艺落后,再加上目前南通的货源结构,南通港口的污染较为严重,今后一是要分步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老旧设备,逐步引进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先进的,经济安全的,节能环保的港口机械,二是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进行低碳经济研究,鼓励员工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改进一些老旧机械,使这些机械焕发新的活力,三是可以改变原有的一些生产工艺,如可以用多用途门机代替部分大型集装箱装卸桥,因为经过测算大型集装箱装卸桥进行驳船作业比多用途门机装卸要多耗费2.6 度电/TEU;岸吊的照明可以采用LED白灯照明,此灯耐用而且能耗低,这种灯使用时间可达50000小时,耗能不及荧光灯的四分之一;龙门吊可以进行“油改电”,这样每台每吊次可节约燃油成本80%,也可以减少噪音以及废气的排放。

7、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南通港一是应积极改善港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节能环保机制,变过去节能环保由单一部门主管、少数人忙碌的局面,成为各层次、各部门齐抓共管,人人身上有指标、有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动性,鼓励职工通过技术革新、器具改造实现节能降耗;二是要增加港口绿化面积,实现人与自然,生产与环境,港口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是提高港口信息化的水平,提高管理的效率;四是要进行应急防范能力建设,制定完善的港口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对策与应急计划,建立完善的环境安全预警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结束语

第5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港口仓储 适应 物流现代化 发展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在航运物流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干线港口物流逐渐迈向港口物流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已经出现了部分港口依托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本文是根据港口仓储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适应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而展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一、港口仓储的发展发展现状

在诸多种类货物借助干线港口进行装载中转工作、在港口仓库或者堆场展开仓储工作时,要避免出现货物损差以及积压的现象,预防的具体措施是,港口仓储要适应当前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只有少部分港口的仓储能够与当前现代化物流的发展相适应,但是大部分港口仓储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对港口物流现代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仓储维修管理工作人员

部分港口缺少对仓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缺乏对机械装置进行引进工作,导致仓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普遍较低。由于缺少专业的机械装置操作维修工作人员与仓储管理的工作人员,导致当前机械设备的价值没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二)没有全面利用仓储资源

在90年代,长江航运物流运行与发展处于萧条阶段,港口的堆场以及仓库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扩大港口经济效益,部分港口会将仓库实施对外出租的方式,堆场被其他领域所应用,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被收回,导致原本有限的仓储资源没能获取最大限度的应用。

(三)仓储设备较为陈旧

部分港口缺少对仓储设施装配的投资力度,大多数仓储基础设备没能获取及时的装修改造,与此同时,部分仓储装备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货物装卸机械化的程度比较低,装卸作业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人力以及能源,不能够实现客户对货物仓储提出的标准。

二、港口仓储适应物流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仓储工作人员更具专业化

港口仓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其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不能有效应用先进机械装置与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所以,干线港口可以根据仓储的具体状况,培养仓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大量引进具备较强设备维修能力的工作人员,使其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判断,找到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设备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对进行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要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只有工作人员在相应的技能达标后,才可以上岗工作,只有这样,仓储才能更好的适应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二)扩大仓储服务的范围

干线港口要在港口仓储服务上扩大延伸范围,以此扩大经济利益。具体的措施是,①应用港口仓储的特点,形成物流链条,将港口仓储服务的能力向外扩大,譬如:港口物流可参照目前的市场发展动态以及客户提出的标准,在根本处找寻货源。在借助港口装载中转的过程中,港口仓储要发挥出仓库的保管、存储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分类、配货、加工等工程,为客户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之后再交至港口物流进行配送。实施上述措施的意义在于,不但有助于客户减少物流成本,还可以健全港口仓储服务的范围,提升港口物流的创收价值,获取更多的社会利润与经济利润。

(三)促使仓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港口的堆场以及码头仓库等仓储资源是有限制的,因此,要使仓储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有经济条件的港口可对仓储基础装置进行改造与完善,目的是,促使仓储基础设备可以和货物基装部门配合,降低容积的浪费情况,提升装卸的效率,减少仓储的成本,与此同时,要配置先进的仓储装置,提升货物装载的活性,减少占地的空间,提升运转的速率,以扩大舱库的高度,提升仓储的体积,增加仓储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是针对当前仓储的发展,以及仓储如何适应物流现代化发展而展开的系统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具体包括:提升仓储工作人员更具专业化、扩大仓储服务的范围、促使仓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只有有效实施上述措施,港口仓储才能更好的适应物流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第6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正面吊运机 稳定性 物流理念

中图分类号:U6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035-02

1 集装箱装卸机械的国内外现状

集装箱运输具有安全、高效、经济、快捷,以及能降低货损,而且实现“门到门”的运输特点。所以集装箱化是物流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吊运机这种装卸机械在这些作业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上第一台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意大利Belotti公司设计制造,其型号为B75。它是在该公司生产的轮胎式起重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的。我国的正面吊运机发展相对国外较晚。在1985年,我国第一台集装箱正面吊运机――JD40问世。这是由交通水运科学院与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合作以B75为模型而研制出来的。

2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2.1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总体构造及特点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主要由动力装置,底盘,工作装置和驾驶室四部分组成。

动力装置是吊运机能量的供应源,通常使用内燃机。由于吊运机起吊的载荷和自身质量大,工作时,除了载荷齐升,整机行走要消耗较大的能量外,还必须为吊具,转向,制动和发电等辅助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吊运机所需的总功率较大,根据各种机型工作性能要求不一样,一般选用200KW左右的多岗柴油发动机。工作装置是用来完成对集装箱进行装卸作业的,是吊运机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有能自行取货的钓具,臂架下同和液压系统。钓具与臂架伸缩段的头部项链,位于吊运机的前方。可伸缩臂架通过抚养油缸和臂架后与车架链接。工作装置的各个动作是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实现的。底盘用来使吊运机正常行驶,一般为轮胎式,它包括行走支承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驾驶室是给工人作业时提供一个安全场所。一般为于机械臂的右侧方便工人作业。

2.2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工作原理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主要是通过动力装置为吊运机的行走与作业提供动力。当其在作业时,作业人员在驾驶室通过控制系统发出命令到吊具作业控制系统;由作业控制系统驱动液压缸、液压马达等作出相应的动作,是吊臂来到正确的作业位置;然后通过吊具吊起集装箱。其总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

3 结合物流理念对正面吊运机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3.1 当今正面吊运机存在的问题

(1)稳定性问题。当集装箱正面吊运机吊起货物的时候,一般货物都比较重,故其重心一定会发生大地改变。当我们在作业行走的过程中,会因为行驶的速度、路面的高低和当时的天气状况等众多因素发生前倾或侧翻。这要在设计中考虑到,来解决这类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2)效率问题。集装箱正面吊运机可以多角度吊起货物而叉车只能正对着货物才能作业,故其在调整角度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集装箱装卸站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装卸机械给集装箱吊运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环保问题。从今天的发展形势来看,能源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少且成本也越来越高。对于集装箱装卸这一块来讲,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打出自己的新品牌来占领更多的市场;更要引领世界集装箱装卸机械的发展的方向,走在世界的前沿。因此,集装箱装卸吊运机也应该走向节能环保的道路上来。

3.2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在稳定性方面,我们可以对底盘进行改进,在前轮前面中间的位置增加一个辅助的小轮。只有在其作业运行时,有操作人员发出指令打开辅助小轮来增加支撑点可有效防止前倾的现象。其简化图如图2所示。从整体上我们减轻了集装箱吊运机的质量从而可以提高其运行的速度。为防止在行走过程中集装箱来回摆动,我们应当将其锁紧在吊臂;通过前轮驱动,后轮转向来增加集装箱正面吊运机对地面的粘着力。

图2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外形简化图

(2)在其效率方面,因为传统的正面吊运机旋转在120度左右,可以将底盘做成圆形底盘,这就类似于挖掘机一样可以360度的旋转并能任意的方向行走。增加机械吊臂。我们知道传统的是一个吊臂作业这样效率有点低。我们可在增加一个吊臂让两个吊臂同时工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吊运机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在这个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也应当增加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这方面的能力。改进吊运机的控制系统实现在吊运机上无人操作,增加传感设备、摄像设备、一些红外线设备实现对吊运机的作业与行走全面的控制。通过局部无线网络,操作人员在办公司就可以对多台吊运机进行控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控制指令来实现吊运机作业的下一个动作。

(3)从环保问题考虑,由上面的可知当吊运机的作业效率提高后,码头、装卸站就可以减少吊运机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效益。传统的吊运机的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我将其改为电力发动机这样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我们知道电力发动机的动力比较小、故我们需提升电力发动机的能力再与应用。

3.3 结合物流理念举例说明

物流行业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合理的分配其工作,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在有限工作范围里,我们应该对吊运机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其工作达到最大的效益。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一个制动化程度较高的港口,我们可以进购一批吊运机将其分为A、B、C三个等级。A等级是起重20t以下的小型吊运机,B等级是起重20-40t的中型吊运机,C等级是起重大于40t的大型吊运机。这样可以节约一些购机的开销。当一批货物到达港口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集装箱重量大小来选择吊运机的等级去作业。按照如图3所示的路线,将A等级的集中箱放在场地一中,B等级的集中箱放在场地二中,C等级的集中箱放在场地三中。然后在根据不同的种类再放在不同的区域。

图3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作业路线图

4 总结

通过对正面吊运机的分析,找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结合物流作业的理念合理的选择与分配机型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与港口的效益并减少了空气的污染。同时有利于整个港口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兴建.集装箱装卸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起重运输机械,2000(2):25.

[2] 彭传圣,苏国萃.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的应用与发展[J].装卸机械,2001(3):30-31.

第7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港口;管理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外的港口管理模式已经日渐完善,并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美国港口、荷兰鹿特丹港和日本港口的不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从以上的各种各样的港口管理模式分析中,得出在港口管理模式中地主港模式是最为理想的管理模式。同时,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港口事业的快速发展,港口的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港口模式的经营经验,对我国现今的港口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一、各国的港口管理模式

1.美国各大港口的管理模式。在美国,港口岸线的所有资源都是属于联邦政府的。而港口的开发和管理是由联邦政府下放到州政府进行开发和管理或者再由州政府下放到郡、市进行管理。在美国的港口管理中,一般会采用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是地主模式;第二种是自营模式;第三种是和两者结合的混合模式。其中最突出、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是地主港管理模式。在1921年时,纽约的港口就实施了地主港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纽约的港务局要实现自给自足,不需要政府的补助,但是同样也不需要向政府纳税。纽约的港务局在港口沿岸进行开发,建立了机场、铁路等等来增加收入。同时它还把港口的设施以租赁方式租给一些有实力的私营公司进行管理,这样就会保证港口的稳定的收入。

2.荷兰的鹿特丹港管理模式。荷兰的鹿特丹港是采用市政委员会与港务局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但是市政委员是掌握管理的,它拥有法令权、任命权、财务预算权等权力。而港务局只是其下属机构,负责港口的开发和平常的管理工作。不过他们都会与企业相互合作,把一些码头长期出租企业,从而保证港口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3.日本的港口管理模式。日本的港口管理模式是由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管理的。日本政府在在保留对港口的所有权的基础上,强调企业的自主经营,同时严格要求港口管理机制绝不能妨碍企业的日常经营。政府只是通过法律、税收等手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调控。

二、“地主港”模式的应用

分析上文各大港口的管理模式可知,地主港的管理模式是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而且是一项比较适合我国管港口发展的管理模式。“地主港”管理模式一般会分为两种。第一种管理模式是公共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由管理机构或者是组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来进行管理。这些管理机构只是代表国家拥有港口的土地使用权,负责对港口进行开发。但是他们不会拥有对港口的经营权,只会把码头租给港口业务企业,以此来进行收租来维持港口设施的更换资金。我国的唐山京唐港区就是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第二种是政府进行建设码头和堆场,然后租给企业进行收租来维持港口未来的发展。而在码头上的设施的建设、维修和更换都是企业来进行负责的。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优点,它不仅可以在不用放弃对港口土地的管理权的基础上进行融资和解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还满足了企业对港口的需求,发挥企业的最大功效。

三、我国推广“地主港”模式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地主港”模式拥有很多优点,并且是比较符合我国港口管理发展的模式。但是在我国推广“地主港”模式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1.会使国家管理的难度加大。如果在国家港口实行“地主港”模式,会造成港口管理局与企业发生竞争,从而使国家对港口的管理难度加大。而且港口局为了维持港口管理的支出,通常会征收一些额外的费用,从而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2.会导致港口之间发生恶性竞争。“地主港”模式的实行就代表国家减少对港口的投入和补助,从而使各大港口的经营压力增加,造成港口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经营像集装箱等技术比较低的港口,他们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3.国内港口企业大多数缺乏前瞻性的眼光。在国内很多港口企业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很少会注重港口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很多私有企业在拥有港口时大多数都会采用作为私家使用,很少会公共使用。而且有时候很多企业私有港口会为了一些私自的利益会转化经营一些比较高利润的业务,这样会对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很多时候,港口的经营权会发生变更,从而改变经营业务,这就加大了港口管理局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的掌控难度。

4.国家和地方管理港口的权力划分问题。在推广“地主港”模式的时候,国家和地方管理港口的权力划分问题一直是其推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国家和地方管理港口对港口的管理权力的划分,就会很容易造成港口管理的恶性运作,不利于港口的发展。

四、我国“地主港”模式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1.我国港口企业所背负的包袱很重。港口的实施一般会分为机械等经营性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这两种。机械等经营性设施因为投资收益和资金的回收都比较快,所以在港口这方面的投资是很受企业的欢迎的,但是公共基础设施因所付出的投资多而资金回收慢,一直很少投资者会对它感兴趣。所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由港口企业所承受,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国推行“地主港”模式是非常迫切的。

2.“地主港”模式发展有利于资金的筹集。在我国进行港口管理最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地主港”模式的推广应用让政府在拥有港口产权的同时,又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正所谓一举两得。所以“地主港”模式在我国的港口管理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从上述文章我们分析了国外一些国家港口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并且总结出未来港口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而且分析国外港口管理模式的运用对我国港口管理模式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港口,地主港模式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促使港口有效管理及发展,我国港口实施地主港模式已成为港口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第8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珠海市;港航物流;物流人才;人才集聚;人才培养

1 珠海市港航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2008年7月,珠海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将港口建设和港区发展作为珠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通过《珠海港总体规划(修订)》,明确将珠海港定位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2016年3月30日,珠海市市委书记郭元强在调研高栏港经济区时强调,要把港口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珠海港应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融入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港促业,以港兴城,打造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在“一带一路”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以港兴市”战略的宏观背景下,珠海市港航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自身经济体量较小、区域港口竞争激烈、港航物流人才缺乏等原因,珠海市港口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培养、集聚港航物流人才,提升珠海市港航物流竞争力,应成为珠海市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2 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需求情况

目前,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在规模、结构、层次上与国内知名港口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港航物流人才队伍中,博士、硕士学历占比较低,高级专业职称人才总量较少,从事航运市场分析、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管理、航运保险、海事检验、海事技术、海事法律等一系列航运高端产业的高级服务、咨询、决策和管理人才更为稀缺。此外,珠海市乃至广东省的港航物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发达,直接导致港航物流后备人才不足。

从珠海市港航物流业发展需求看,珠海市急需以下7类中高级港航物流专业人才。

(1)航道设计与施工人才 人才包括航道工程研究设计、工程测绘、航道疏浚、机械工程、工程监理等复合型人才。

(2)港口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珠海港货物吞吐量的高速增长,货种结构的大幅调整,对港口设施、装卸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珠海港的技术进步,迫切需要技术精湛的港口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3)引航人才 为适应珠海港海运业务的发展,现有的引航员队伍需进一步年轻化,并不断提高技术业务素质。

(4)航运经营管理人才 珠海港急需一批熟悉国际大港现代管理业务的经营人才(包括货运组织人才、货运人才、船舶(船队)管理人才、船舶人才等),还需要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良好素质的航运经纪人才和交易人才。

(5)航运信息人才 建设区域航运枢纽,需要有权威的咨询机构、航运信息系统、港口信息系统、航运出版物等,这就需要既懂航运业务,又擅长统计分析的综合型航运统计人才、航运经济研究人才和航运信息人才。

(6)港口航运业务拓展人才 据上海、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的管理经验,港口应在国内或全球重要节点设置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与大型港口和航运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开拓港航业务。

(7)航运金融人才、保险人才和海事法律人才 珠海市目前需要一批熟悉船舶保险、货物保险、运费保险等海上保险业务的复合型保险人才,以及精通国际惯例、法律业务、外语的高层次海事法律人才。

3 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

人才集聚是指在经济、制度、文化、人口、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具有一定存量的专业人力资源,向某一区域空间和产业范围内集聚并形成一定规模经济的过程。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吠写锫奕衔嬉蛩厥怯跋烊瞬帕鞫闹苯佣颍裟城虿捣⒄寡杆伲们熬敖虾茫芄晃瞬糯锤嗟母鋈嘶蚣彝ピて谑找妫瞬疟慊嵯虼饲蛄鞫佣瞬偶巯窒蟆1]

人才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出的必然要求。区域人才集聚主要分为形成、发展、成熟3个阶段:

(1)形成阶段 随着区域内特定产业的集聚,依托于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在该区域开始集群并初具规模,但是人才流入总量较小,集聚现象并不明显。

(2)发展阶段 区域拥有良好的经济资源和自然环境,能够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专业人才大量涌入,人才流入明显大于流出,开始形成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

(3)成熟阶段 随着区域人才的集聚,区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区域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区域政策开明、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区域内人才结构配置合理,人才流速变缓,人才流入流出量趋于平衡。

区域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集聚,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将对集聚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才区域性集聚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系统,有着复杂的构成和机理,区域的政治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人口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自然环境等,都会影响到人才的流动。依据经济发展规律,一切生产要素的流动都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区域人才集聚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区域内的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提供的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尊才留才的生活环境。

4 优化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的培养、集聚策略

4.1 改革人才发展体制,全面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根据区域人才集聚理论,结合中央精神和珠海市实际,珠海市可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

(1)高度重视港航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港航物流领域人才集聚目标。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培养、集聚“5名港航物流领军人物,50名港航物流高级专家,名港航物流业务精英”,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港航物流人才队伍。

(2)修订《中共珠海市委、市政府关于“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珠海市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专利、唯论文的陈旧观念,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评价办法。

(3)提高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项目经费支持、研发费用补贴、工作津贴补助、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补充养老保险和特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对人才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4)持续推进硬软环境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繁荣城市文化,美化城市环境,将“净、畅、宁、美”的“蓝色珠海”打造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力“磁场”。

4.2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本

(1)珠海市港航物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作待遇、博大的发展空间,并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2015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1.4万亿元,投入强度为2.1%;珠海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5亿元,投入强度为2.7%,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企业应积极推动研发工作,以研发项目吸引人才,以研发项目锻炼人才,以研发项目发展业务。

(2)政府应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珠海市政府应加大对港航物流领域、企业人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从资金、政策、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必要倾斜,在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或奖励等支持。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人才培训、组织学习和资源整合功能,鼓励行业协会定期举办港航物流高级研修班和港航物流高端讲座,促进港航物流人才学习和相互间的知识共享,从而提升现有港航物流人才的知识水平。

4.3 推进高校学科建设,精准扶持港航物流学科

目前,珠海市拥有10所高校,开设专业200多个,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超过13万人,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较为齐全的教育体系;但是港航物流高等教育非常薄弱,华南地区只有广州航海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高校设置港航物流专业,珠海市也仅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两家高校设置港航物流专业,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以及培养方向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改进建议如下:

(1)政府应主动引导高校对接珠海市发展战略,调整学科结构,设置港航物流专业并开展研究生教育。港航物流学科应当得到珠海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珠海市政府应将更多财政补贴投向港航物流学科建设,加大对港航物流专业的资助力度。

(2)珠海高校应根据珠海市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改革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的港航物流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以满足珠三角地区对港航物流人才的极大需求。

4.4 培育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打造港航学术高地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智库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为了提升珠海市政产学研合作水平,满足“三高一特”产业发展需求,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珠海市政府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广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以及珠海市“以港兴市”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汇聚政、产、学、研、资等多方资源,培育建设珠海市港航物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建设港航物流研究的新型智库,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企业、学校相互协作,共同推动航运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是我国航运教育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

珠海市港航物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有助于打造华南地区港航物流学术研究高地,必将有助于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的集聚以及港航物流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港口机械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中原投资热土、装备制造基地

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因地处洛阳飞机场而得名,成立于1996年4月,1996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9年11月经洛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

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南接古都洛阳,北临风光旖旎的小浪底、西霞院风景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310国道3公里,距连霍高速洛阳站5公里,距洛阳火车站、市中心6公里,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2公里,距连霍二广高速立交13公里。连霍高速横贯东西,洛阳西南环城高速纵穿南北,310国道傍境而过,机场路、小浪底专用线在境内纵横交错。坐落于集聚区东部的洛阳飞机场,开辟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香港等大都市的航线。市公交集团24路、27路、83路公交车直通集聚区。以本区为中心500公里半径内,除涵盖河南17个地市外,陕西西安、宝鸡,山西太原、运城、临汾,河北石家庄、邯郸,山东济宁、菏泽,江苏徐州,安徽阜阳、亳州,湖北襄樊、十堰等均可辐射。

与集聚区接壤的千年、牡丹花城――洛阳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发达。“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有7个项目安排在洛阳,目前拥有14所部属科研院所、18所省市属骨干院所,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6个,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硅产业基地、钼钨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是中国制造业名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承接地,是中国中西部最具活力、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和五车零部件加工。自1996年设立工业园区以来,园区管委会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产业集聚逐渐加快,规模效应日益凸显。目前企业总数已达316家,规模以上企业108家,拥有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名牌产品5个,自主品牌企业60余家,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制冷设备、数控机床、钢结构设计、生产和安装等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产业特色鲜明、加工优势集中、区域经济活跃的产业集聚区。洛阳隆华集团产品蒸发式冷凝器获河南省名牌产品,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销量已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洛阳路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路阳”牌压路机年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二;洛阳世英精机、博马农机、大地红公司生产的大、中型号轮式拖拉机均荣登国家大型农机具补贴目录,产品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并出口中亚、东南亚和非洲。洛阳阿新奶业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洛阳汇翔精机有限公司自行研发、设计、制造的组合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其精细机械加工产品直接出口美国通用、卡特彼勒公司等。

宜居宜业新城区

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1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7.2平方公里。集聚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已形成了“四纵四横”道路框架,区域内通车里程达22.8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价格低廉,集中供水工程通遍全区。集聚区内110KV变电站、10KV黎麻线路,可满足工业项目双回路供电需求,并享受集聚区优惠电价。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三大通讯网络均已覆盖全区,可提供ADSL、FTTB宽带业务及数据、图像通讯业务。集聚区供气、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中。集聚区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适宜大型项目建设。

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居住环境优美、三产服务配套。金水河、引黄入洛工程、国际牡丹园、洛阳国花园、郁金香花园等景点星罗棋布,房地产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传统服务以及金融、保险、职教、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

集聚区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为低廉。区内洛阳新艺学院、洛阳市龙华职业中专两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施完善、门类齐全,均可为入驻企业定向培养技术工人。

集聚区管委会诚信、务实、高效,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客商投诉中心等机构,对投资的客商从项目咨询、洽谈、手续报批、施工协调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实行全程跟踪“一条龙”服务,建立了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招商引资和在建项目周报、企业请办事项周报、首席服务官等制度,为企业、项目实施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

优越的交通区位,良好的投资环境,产业的聚集优势,吸引了浙江杭萧钢构、临海铁马汽车零部件、福建重型机械、异形玻璃包装材料、江苏绿源包装、山东青岛海创、洛阳亨盛铜业、三佳石化、星光发电、鸿科机械、国润管业、万方木业、三杰防腐等一大批省内外企业或因产业转移、或因战略布局纷纷在集聚区落户。近期通过以商招商模式,总投资16.5亿元、占地面积1100余亩的浙商工业园项目已经签约,前期工作正在进行,2010年将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