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

第1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

邓曾在某杂志“最佳分析师”评选中,获得2006年港口公路水运业第四名,2007年航空机场业第三名。尽管有如此殊荣,其在监测期间仍频繁失误。2008年10月26日,其给予深圳机场“增持”评级,但半年内相对沪深300跌幅达到42%。

第二名:吴莉(国泰君安)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仓储

吴与在本次监测中位列倒数第五名的孙利萍是工作搭档,两个人经常合作发表研究报告。受交通运输、仓储业的疲弱走势影响,很少独立撰写研究报告的她也深受其害,纳入监测的26份研报成绩不佳。

第三名:李攀(中银国际)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建筑业、机械设备

如果说“成功源于专注”,那么李的失败则是因为关注面太杂。作为一位高产的研究员,李在交通运输、建筑业、机械设备等领域均有涉猎,一年内有70份研究报告被纳入监测。其最大失分项来自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别5次和9次推荐买入,由于涨幅明显滞后于同期大盘而遭扣分。

第四名:朱立民(上海证券)

研究领域:金属、非金属、化工

朱所关注的有色金属领域,2009年表现出色。但就在这个牛股辈出的领域,朱在最差研究员中名列第四,原因是判断过于保守。这位一年出具80份报告的研究员偏爱“游击战”,对大多数公司只写一次报告,便再也不关注。

第五名:孙利萍(国泰君安)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

主要关注白云机场、长航油运、大秦铁路这类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其纳入监测的24份公司研报,竟然只有4次判断正确。孙曾四次给予白云机场“谨慎增持”建议,但该股半年内的绝对跌幅均在20%~30%之间,相对跌幅也高达18%~37.8%。

第六名:胡文洲(中银国际)

研究领域:电力、机械、交通运输

一年出具64份公司研究报告,涉及电力、信息技术、机械、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样样“精通”的结果是样样稀松,难以对公司进行深入研究。

以ST东航、ST上航为例,胡在2008年12月份开始,3次给予“持有”评级,结果却出现相对于大盘50%以上的跌幅。

第七名:马婴(海通证券)

研究领域:交通运输、仓储

马落败的原因是方向判断不准。其关注的个股不乏表现优异的品种,如2008年8月19日被其评为“中性”的南方航空,半年后就出现过35%的相对涨幅;而其认为应该“买入”的大秦铁路,却出现45%的相对跌幅。

第八名:徐颖真(国信证券)

研究领域:电力

徐的失误在于过分谨慎。在其出具的34份研究报告中,多达22份是“中性”评级,但这些个股要么大涨、要么大跌,反而被扣掉许多分数。以华能国际为例,徐四次将其评为中性,结果该股出现43%、-20%、-59%、-29%的相对涨跌幅。

第九名:赵雪芹(中信证券)

研究领域: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

赵曾被评为2008年度社会服务业最佳研究员第一名,但其出具的92份研究报告中,绝大多数踏错行情。其评为“增持”的13份报告中,仅有2份预测对;评为“买入”的53份报告中,有25份预测对,但预测对的加分远远小于预测错的扣分。

第十名:毛峥嵘(国金证券)

第2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控制好建筑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可项目策划、项目施工、工程验收以及建筑使用等几个方面的质量管理,只有控制好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研究。

1、建筑项目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1.1前期勘察的控制与规划方案确立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前期勘察的控制与规划方案确立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满足相关的标准,就需要做好前期勘察的控制工作。在勘察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现场的位置和附近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在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应该对建筑项目的位置的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评估,并且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建筑工程的规划方案对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只有明确规划方案,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才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的顺利。在进行规划方案的确立管理时,应该对影响建筑施工的一些不利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只有对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够使得有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1.2 机械设备维护和管控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机械设备维护和管控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也是建筑项目施工前的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的环节非常的多,这就使得机械设备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控工作,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与使用寿命会受到人为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解决,就会延误建筑工程的施工,并且严重时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选购时,应该严格的控制机械设备自身的性能与品质,并且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一些人员在采购建筑材料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购置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会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只有严格的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项目实施期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建筑项目实施期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建筑项目实施期的质量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控制,才能够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对施工人员进行控制。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核心,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止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问题而使得建筑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控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其次就是完善工序质量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是有一项项的工序组成的,主要包括人、材料、环境、设备以及方案等几方面。每一道工序在施工时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工序间的交接程序进行不断的完善,确保各个工序的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然后就是加强机械设备操作的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和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这两方面的内容。控制好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才能够使得施工顺利的进行。最后就是施工现场的质量审核。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质量审核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审核,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项目施工质量,对现场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的进行解决。

3、建筑项目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建筑项目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建筑项目的验收阶段中,主要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与整个工程整体的验收这两部分内容。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这部分内容而言,在质量管理中应该结合有关的文件与相关规范等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如果在验收时发现质量问题,应该对这部分工程的施工进行返工,之后在对返工后的质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的规定。在进行整个工程整体的验收工作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管理。首先需要对施工单位呈报的技术文件以及检验报告等进行仔细的审查,确保相关文件不存在任何的错误,一旦发现文件中的有错误时,就应该进行重新检测,之后对其进行合理的改正与整理。完成重检工作后需要再次对文件进行检测。其次就是严格的审核建筑项目的施工图纸与竣工图纸,如果发现不同之处,需要进行现场的实际检测,一旦证实有错误,就需要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返工。最后就是对施工的相关技术文件以及质量检测报告等进行整理,认真的进行汇编工作。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在进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时,需要从建筑项目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建筑项目实施期的质量管理以及建筑项目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管理,只有确保这几个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以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钟新明.从设计到验收建筑工程全周期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1,(05):162-163.

第3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建筑机械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必须通过科技手段,对建筑机械使用过程和行为进行监管,才能管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建筑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鉴于建筑机械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2010年,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在第9条“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别提出“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第19条“推进大型建筑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中提出“重点推进在塔机和电站塔机上安装应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2012年在全国推广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在第3项要求“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中强调“工程项目的起重机械设备等重点部位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智能化系统建设

为了便于阐述智能化在建筑机械上的应用研究,本文选取塔吊作为研究对象。塔吊的智能化主要是塔吊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包括6个部分:主控器、传感器、显示器、通信模块、塔吊工监控软件、远程监控平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是将塔机报警及工作记录显示装置、塔吊群防互撞及区域保护系统、远程在线电脑监视管理系统融为一体,可实时在塔吊、在线电脑上显示塔吊或塔吊群的工作状况,同时具有黑匣子功能、手机提醒功能、防互撞和区域保护功能、超载警示功能、防倾斜功能等。该监控平台采用触摸屏操作,信息直观易读,安装使用简便,在塔吊使用过程中,为操作人员和监管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塔吊工作状态信息和充分的安全保障。

塔吊运行数据采集

通过精密传感器,实时采集吊重、变幅、高度、回转转角、环境风速等多项安全作业工况实时数据。

实时显示

通过显示屏,以图形数值方式实时显示当前实际工作参数和塔吊额定工作能力参数,使驾驶员直观了解塔吊工作状态,正确操作。

单机运行状态监控

监控单台塔吊的运行安全指标,包括吊重、起重力矩、变幅、高度、工作回转角及作业高度风速,在临近额定限值时发出声光预警和报警。

单机防碰撞监控

监控单台塔吊与建筑物的干涉防碰撞、禁行区域、塔吊自身各种限位,在临近额定限值时发出声光预警和报警。

塔吊群防碰撞

监控塔吊群实时干涉作业的防碰撞,使塔吊驾驶员直观、全面地掌握周边塔吊与本机塔吊当前干涉情况,并在发现碰撞危险时自动进行声光预警和报警。如图1所示。

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的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可在系统的主界面显示塔吊的相关信息,如:塔吊编号、起吊重量、小车变幅、起吊力矩、负载系数、现场风速、作业转角等信息,还可显示工地名称、开发商名称、施工单位、安全责任人、责任电话、塔吊坐标等信息。如图2所示。

违规操作发生时,系统触发手机短信告警,向有关人员自动发送手机短信,实时告知报警内容。如图3所示。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采用主控器及分布式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保证数据安全;通过传感设备及无线通信技术,及时准确地将现场信息反映到用户界面。同时,通过层级权限设计,对塔吊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塔吊的及时监控和历史查询;租赁单位――对本公司塔吊所在的地理位置、运行状况进行查看和统计;监管部门――便于对所管辖区域进行监管和统计查询,使各级领导能够全面掌握所有塔吊的分布情况和运行状况。

良好的推广价值

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在全面、系统地实现塔吊单机运行安全监控和群塔作业防碰撞监控功能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实现了塔吊的开放式、实时动态监管,实现了塔吊上网,使塔吊驾驶员、工地安全负责人、施工单位、安全监管部门、租赁公司等相关各方都能实时、动态地监控塔吊的运行工况和安全状态。如图4所示。

推广使用塔吊安全监控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而且不可人为更改,为贯彻国家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管理法规的落实。

推广使用塔吊安全监控系统,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消除事故隐患的需要。安装塔吊安全监控管理装置可以有效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并形成一定威慑力。塔吊管理人员已经习惯的“灰色地带”,经过数据提取和分析,将全部开放和实时、动态监管;不熟练的甚至不具备资质的操作人员的技能评估,将通过数据统计被曝光;所有塔吊的使用过程(包括吊载状态和非吊载状态)将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再现,从而使相关人员的工作状态被有效监督。有些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保证目前的安全限位器正常使用就能保证塔吊安全,实际上,非超载状态的安全和所有的运行记录,是无法通过目前的安全限位器实现的。

使用塔吊安全监控系统,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技术水平的需要。通过处罚驾驶员操作过程中打反车、急停急吊、斜拉斜吊等错误行为,教育驾驶员和管理者进行安全操作,能够降低恶性事故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当塔吊驾驶员观察不到所吊重物时,若指挥人员不限制工人装配的货物状态(重量、位置),起吊时驾驶员可通过监控系统获知所吊重物是否超载或斜拉,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第4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起重机的整体构造

1、起升机构

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有通过动力源(如绞车)与吊挂系统组成的(此类较常见),也有通过液压系统与吊运装置组成的。吊挂系统通常由滑轮组、钢丝绳、吊具装置等组成。

2、运行机构

通常由电动机、车轮、减速器和制动器组成,做纵向运动移动重物或调整工作位置。

3、变幅机构

仅在臂架式起重机上配备,用来改变作业幅度,使吊运物品沿臂架径向水平位移的机构。臂架俯下时幅度变大,仰起时幅度变小。按性能可分为平衡变幅与非平衡变幅两种形式。按性能要求可分为平衡变幅和非平衡变幅两种。平衡变幅即在变幅过程中重物能沿水平状态或接近水平的状态移动,臂架系统的重心不变或者沿水平移动。此种变幅系统可以降低能耗。非平衡变幅与平衡变幅相对,即不沿水平状态移动,臂架系统的重心位置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幅系统在臂架幅度减小时,会消耗较大驱动功率;臂架幅度变大时会引起较大的惯性载荷不利于安全作业。通常带载条件下,起重机采用平衡变幅,避免较大的惯性载荷,降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4、回转机构

通过回转支撑装置与驱动装置使臂架回转。回转支撑装置由起重机的转动部位支持在非转动部位上,驱动装置带动起重机的转动部分回转。

5、金属结构

即起重机的骨架。不同形式的起重机有不同类型的金属结构形式。其主要承载件如臂架、桥架与门架等。在起重机的外形尺寸和总重量中,金属结构占很大部分。研发新性起重机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即为在金属结构不发生破坏、不发生过度形变和振动情况下,优化金属结构减轻结构重量提升使用寿命。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重量通常占整机重量的60~70%;对于具有大型金属结构的起重机,如各类装卸桥,金属结构比重可以上升到80~90%[1]。可以见作为起重机的“骨架”在,在起重机系统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1、租赁单位现状及弊端

随着建筑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不断细化,在建筑起重机械全过程管理当中涉及租赁单位(产权单位)、安拆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筑起重租赁单位(产权单位)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专门的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公司,第二种是个人自购设备,第三种是大型施工企业内部的建筑机械部门,其中第一种租赁单位发展比较快。

由于现阶段各地设备产权备案均要求由专业租赁单位统一实施,为了满足要求,一些个人自购的机械往往挂靠在租赁单位名下,而一些租赁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是尽量周转使用已有设备,甚至超期设备;二是经营和管理能力薄弱,缺少专业维修人员;三是维修保养不到位,在二次使用前没有检修和保养。

2、安拆单位现状及弊端

建筑起重机械在安拆过程中,要求由专业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安拆,安拆单位的方案、人员、技术交底等要准备充分,并将相关资料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安拆。而目前安拆单位在安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包括:一是对建筑起重机械及现场施工条件检查不到位,安装的设备(如塔吊)往往与周边建筑物有干涉或是机械机构本身存在问题时仍然进行安装;二是安拆单位挂靠严重,安拆人员无证上岗;三是先安拆、后告知。

3、使用单位现状及弊端

使用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检测合格之后,要求30日内将安装验收资料、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包括:一是安装好之后,未检测前即使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维保单位,或是虽有维保单位,但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维保;三是违规操作现象严重,人为破坏设备保险装置;四是使用单位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

4、监理单位现状及弊端

监理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设备相关证件、安拆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把关,安拆和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目前,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包括:一是相关审查流于形式,把关不严;二是旁站监理不到位;三是对设备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隐患。

5、检测单位现状及弊端

检测单位在接受检测任务之后,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目前检测单位的资质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一种是行业协会颁发的。对于行业协会颁发的资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资质。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主要问题是检测质量不高,真实性不强。由于检测单位只对首次安装检测负责,之后的顶升、加节不需要检测,往往认为隐患是后期使用过程中导致,检测责任很难追究。

三、加强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起重机械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安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让他们从思想上对起重机械高度重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规范对起重机械的管、用、修、养。首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不管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和设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还是项目负责人、工程专职安全员一直到机管员、塔吊司机都要高度重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企业要加大培训投入和设备更新换代和维修投入力度。特别是要结合市建管处推行的特种作业人员挂牌上岗制度,想方设法培养一批企业固定的起重机械司机,保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另外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懂管理、精修养的起重机械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2、严格执行工业产品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伪劣设备的购置和流通。针对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生产和购买非备案产品的情况,应由政府安监部门加大对施工现场使用的起重机械的监督检查,发现非备案产品立即封停,责令清出施工现场,同时向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公布最新的工业产品备案登记情况,保证信息畅通,防止因施工企业对工业产品备案的模糊而购买伪劣产品。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非备案产品在市场上的出现和流通。

3、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检测力度,力争做到起重机械检测率达到100%,先检测后使用。通过实施强制性检测起重机械使用和管理趋于规范,起重机械的安装质量、机械性能、安全装置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和验收资料日臻完善,可以说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预防了起重机械事故,建筑企业安监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有关起重机械的检测制度,提高检测质量。

4、施工企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档案管理,完善起重机械的检查和维护记录。各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起重机械的设备台账,严格按国家规定对起重机械进行寿命期限报废,禁止起重机械超期服役。另外对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各企业要根据起重机械的实际使用程度制订大中修计划,严格按计划对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工作机构、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进行探伤检测和维修保养,同时要留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对事故设备和技改设备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各部确实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再行启用,否则应及时作报废处理。

5、施工企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检查和专项治理,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做到万无一失。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日常检查情况、整改情况以及专项治理的开展情况,列入重点检查内容,以强化施工企业加强自检,特别是对多塔作业和有危险外部因素(如高压线、软弱基础、闹市区安装等)直接影响的起重机械安监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重点监控督促企业加强和完善防护措施并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结束语

通过对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以及进行安全管理时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可知这些问题是导致起重机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施工企业和管理人员应十分重视起重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由于管理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能引起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谢伟锋.浅谈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30).

[2]唐永华.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25).

第5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校企合作 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 契合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特别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四川将陆续投入10866亿元,加大铁路、公路、水运航道建设,力争2020年逐步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届时出川大通道将由现在的15条增加到41条。四川省将逐步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现代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建设在加快城乡沟通、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将急需一大批交通建设与公路运输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对交通行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交通类高职院校理应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专业建设、科研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够贴近;缺乏对地方企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合作机制;对地方经济技术支持不足,甚至专业课程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

一、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课题组拟针对“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够贴近”、“缺乏对地方企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合作机制”、“对地方经济技术支持不足,甚至专业课程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在校企合作互利互赢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用“校企融合、订单培养”、互利多赢的“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做学合一、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而使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融入到西南地区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

依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为目标,和企业共同搭建有助于企业员工能力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西南地区行业企业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依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服务教学”为目标,和企业共同建立有助于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以“服务企业,服务教学,校企合力,校企双赢”为目标的技术革新平台。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努力,高职院校将在专业建设、科研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其对西南地区行业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技术路线

针对高素质技能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结合所指定的任务和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1)走访调研阶段。完成企业调研、资料收集。采取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走访和调研工程机械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了解西南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对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并讨论现有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岗位表现中所体现出的能力与未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总结分析;了解行业企业对于员工能力提升的需求,探讨合作搭建能力提升平台的方式;了解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需求,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校企合作技术革新的领域和方式;总结以上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2)整理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报告所体现出的学生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差距、能力提升平台搭建的方式方法、校企合作技术革新的领域和方式,结合教学和工作实际,初步拟定解决方案。

(3)校企共研阶段。通过和行业企业专家商讨,细化完善能力提升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和校企合作技术革新方案,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4)组织实施阶段。结合学院院现有教学基础,完善人才培养所需条件。通过教学实践,邀请企业专家修订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和效果,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加以完善;根据协议完成行业企业员工能力提升平台的搭建;校企合作完成企业技术革新,检验合作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和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5)成果验收阶段。结合前期研究成果,编写研究报告,推广应用。

三、研究实施方案

本课题依托建立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沃尔沃建筑设备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与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有限公司西南地区的多家经销店深度合作,如:成都福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重庆瑞豪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贵州瑞豪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昆明云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服务站等。开展学生职场调研,了解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机电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找出学生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差距;搭建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平台和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四、主要特色和亮点

采用“校企融合、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互利多赢的“校中有厂、厂中有校” 专业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用人单位培养急需的机电工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引进沃尔沃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和龙建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驻校园,校企共建校内学习训练区、实训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为机电工程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共组“双师”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同时,依托工程机械和汽车制造两个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借鉴多期交通武警工程机械维修与操作培训、四川盛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工程机械维修技能培训、雅安市公路局筑路机械操作手培训等经验,为行业企业搭建人才能力提升的平台,拓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提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水平,学生按照“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服务教学”为目标,和企业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课题组在现有校企生产维修新技术研讨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以“服务企业,服务教学,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为目的,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相关技术改进和升级,探索搭建高校和企业合作技术革新平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为专业教师创造技术实践的空间。课题组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四个合作”方式下的“订单培养,做学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服务教学”为目标,和企业共同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以“服务企业,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为目标的技术革新平台。

五、形成成果

依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为目标,进行“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的契合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找到机电工程专业校企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契合点,和企业共同搭建有助于企业员工能力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员工能力提升提供社会服务,具体形成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建立西南地区工程机械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立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考核机制。与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有限公司和“引厂驻校”公司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实行互兼互聘的合作方式,聘请企业人员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挂钩;同时派工程机械专业骨干老师到企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协助企业进行教学过程管理。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了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西南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更多懂装备、爱装备、管理好装备的机电类专业高技能技术型人才。

(4)建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促进系部“校企一体文化”的发展,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六、结论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将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机电类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学院只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以“服务企业,服务教学,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为目标,校企共同搭建有助于机电类学生和企业员工能力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黎刚.高职院校与企业技术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02第6期(33-34)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61.164.87.131:8080/web/index.aspx,2011.10

[3]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http:///,2011.06.08

[4]金桃.厂中校校中厂做中学学中做[N].中国交通报,2010.05

[5]徐生明,吴晖彤,罗来兴.“专业+名企+校中厂”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04(67-68)

第6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临时设施;伤亡事故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isk, insecurity, accident-prone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inside the three-dimensional cross-operation of multi-types of work, have a large number of temporary facilities, frequently changing work surface, in addition to the "product" fixed outside, people, machines, objects are mobile, if the emphasis on safety, can easily lead to casualties. Be elaborated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asualties.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mporary facilities; casualtie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事故的后果,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事故的发生也并非必然,而是隐患加触发性违章。由此可见,除去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之外,各类工伤事故都是可以预测、预防的。事故分析工作,就是研究事故因素,产生的原因,发生的规律,以便提出对策、做好预测、预报、预防,以最终达到减少或消灭事故的目的。

二、工伤事故的概念及特点

国务院《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中规定“企业对于工人职员在生产区域中所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包括急性中毒事故)必须按本规定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其中给了两个条件,一是生产区域,二是和生产有关。伤亡事故系指职工以及民工、临时工、参加劳动的学生、老师和干部等,在企业施工生产中,由于生产区域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操作方法的错误,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使负伤人员立即工作中断的一切事故[2]。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进行分类,伤亡事故类别共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种。建筑施工主要伤亡事故类别从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使用电气工具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伤亡事故主要类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这四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占因工死亡总数的70%~80%,其中高处坠落占35%左右,触电占18%~20%,物体打击占12%~15%,机械伤害占8%~10%,这四类事故被称之为建设施工中的四大伤害。近年来,由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地下室的设计,土方大开挖的工作量增多。于是,由于土方开挖时不按要求放坡或支护没有施工方案、支护不到位而造成土方坍塌的事故也逐渐增多[3]。

三、工伤事故的分析与预测

1、工伤事故的分析。进行工伤事故分析必须做到:收集的资料必须准确可靠;资料整理时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统计图表清晰明了,且便于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分析方法。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数理统计和统计表。把统计调查所得的数字资料,通过汇总整理,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通过表中的数字、比例可以进行安全动态分析,研究对策,实现安全生产动态控制。

(2)图表分析法。它是以统计数字为基础,用几何图形等绘制的各种图形来表达统计结果。

(3)系统安全分析法。这种方法既能作综合分析,也可作个别案例分析。这种方法科学、逻辑性强,较直观和形象,考虑问题比较系统、全面。

2、工伤事故的预测。事故预测的目的就是为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进而为工程规划、发展计划提供先决条件。根据因果论的观点,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于过去或现在一连串人的操作失误和机器的失效引起的,而这些失误和失效表现的形式也很复杂,有些是显现的,如人的误操作。机器的破损,有些是潜在的,以逐渐量变的形式向危险逼近,如人的识别差错、机器泄漏等。事故预测就是对引发事故的各种因素、各种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各种因素对造成事故的危险程度进行预测,从而找出控制事故发生的最佳方案,为安全技术措施确定重点工程,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管理的目标[4]。

目前进行事故预测最成熟的技术就是事故树分析(FTA),用事故树分析作事故预测可以分以下四个层次:

(1)系统薄弱环节预测,简称概略性预测。

(2)基本事件结构重要性预测,简称结构性预测。

(3)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简称概率性预测。

(4)事故危险性预测,简称危险性预测。

上述前两个层次的预测是以事故树定性分析为基础,后两个层次的预测是以事故树定量分析为基础。

四、工伤事故的预防

为了切实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安全技术水平,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职工的安全和健康[5]。

2、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包过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危险警示标志等。

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和电气绝缘检验。

4、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有计划的检修。

5、文明施工。一个工地是否科学组织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现场,已成为评价一个企业综合管理素质的一个主要因素[6]。

6、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适时地供应劳动保护用品,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虽不是主要手段,但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确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7、强化民主管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普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施工现场,从事他们不熟悉的工作,他们十分缺乏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因此,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他们身上[7]。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文胜.建筑施工安全预测管理[D];天津大学;2006年

[3]段益庆.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改进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第7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事。但是近几年来,不断出现房地产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报道,这些问题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不安感。作为工程人员,我们应就房地产这件产品,就其质量问题展开研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放心的房子。

一、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最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导致房地产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成本大幅上升。在这样双重竞争下,使得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上升、房价降低、销售量下降,大大压缩了房地产企业的利润,使诸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如何发挥企业优势、增强品牌效应、提高项目档次品质,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加强自身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地产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之中,就如何建设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流程成为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点。

二、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阶段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核心点,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项目的构思、项目的质量要求与业主的意图不相符的情况,而且投资额与投资目标相差很大。另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初步设计文件往往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方针和政策。这些问题都会对项目的决策和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2.2设计、规划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计质量低、设计深度不够是当前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各专业相互妨碍的情况。在施工图设计时,一定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细化,这样才能较好的指导具体施工过程,但是实际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相关的法规和规范强制性条文,导致施工图设计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甚至存在在没有勘察报告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图设计,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

2.3实施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阶段的管理是控制豆腐渣工程的关键阶段,在招投标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业主对设计单位的把关也不严谨,而且存在不少暗箱操作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监理的责任,对于不符合规范的施工过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甚至与施工单位同流合污,导致建设工程无法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2.4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一是存在相互“护短”的情况,施工、设计和监理单位相互联合起来,在工程竣工资料上相互“帮助”,从而让工程竣工顺利过关。二是项目验收结束后,缺少专家总结会,导致工程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无法完全让人放心。三是使用阶段客服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不便。

三、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3.1项目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研究时,要从多方面来考察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以及是否满足业主的需求。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审查制度,由与该项目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组成相关的专家论证组,专家论证组对业主和政府负责,提出报告中的不合理之处,甚至可以赋予专家一票否决权的权利。

3.2设计、规划阶段的质量控制

3.2.1选择设计单位

在进行设计单位选择时,可以由业主自行组织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对设计单位的实力和资质进行把握,或者向业主推荐几家设计单位,然后从这几家的设计方案中择优选择。

3.2.2严格按照工程建设

业主单位可以设立相关的设计负责经理,负责设计间的协调工作,同时对施工图的设计进行实时跟踪并对图纸机制进行评审,确保图纸完全符合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条文,能够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同时对施工设计做到科学合理。

3.2.3引入设计监理制

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会相互推卸责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也为了保证设计阶段的科学合理,可以效仿国外引入设计监理制,让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监理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进行监督,在除了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外,还可以审核设计方案能否满足业主的需求。

3.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严格对人的控制,监理健全岗位责任制,根据具体工程特点,从人的技术水平等方面来进行人员的安排,对于具有一定危险的现场作业,一定控制人为错误,另外严禁无证上岗。

其次,积极做好材料控制,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在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时,要避免混合,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使用时也需要正确使用,严格检查。

最后,严把机械控制质量关,根据工艺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养护,机械操作员要做好培训工作,确保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能达到最佳状态,及时解决事故隐患。

结语:

好的质量管理,是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前提条件,而重视质量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国家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大政方针。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学习、研究、借鉴、总结质量管理方法和理论,达到不断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是国家立足长远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徐扬.长春西城国际公馆综合楼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张伟平.物业管理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中的探索[J].物业管理.住宅与房地产,2012,31(4):11-14

第8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摘 要 以低碳经济为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透析低碳经济背景之下体育发展的现状,对目前低碳经济下的场馆建设、体育用品、体育项目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体育 场馆建设 体育用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等方方面面,体育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其影响。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视角,利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和分析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体育发展的现状,力图提出低碳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体育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体育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瓶颈性约束;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升级和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打造我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加快由体育用品制造向体育用品创造转变的步法,研究低碳经济下的体育发展有助于完善体育行业的理论结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立足于当前国家宏观政策,研究低碳经济下的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充分体现了绿色体育的深刻内涵,也显示出其价值对提升中国整体形象的重要性。因此,2010年两会大力的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又不应局限于经济一个方面,而应在体育领域推广以及发展,进而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找到有利的支撑点。体育场馆建规划的不合理,体育项目设置不合理,导致更多的资源被浪费,体育用品制造业还是以粗放的方式为主,消耗的材料和取得的收益成反比。低碳经济下的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三、低碳经济与体育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能源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酝酿的产业革命机遇亟待国家战略规划的强力支撑,并以此助推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时代”转化为“低碳时代”。从技术变革与生产力进步的角度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所蕴含的行业为革命本质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而非相互抵消。体育行业作为低碳的新兴行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下的体育发展是人们向往的也是盼望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保护, 希望地球的生态平衡不再被破坏。而现在人们对低碳体育的价值认识现状还处于基层的阶段, 这也是开展低碳体育的难点所在。

四、目前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场馆建设方面

2008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达到104万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9个,同时建成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奥运会场馆,初步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省区市陆续对本地大型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更新换代,从国家到地方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数量上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的增大改善了当地体育事业发展的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体育场馆利用率低是普遍的问题。很多地方把体育场馆的建设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致使场馆建筑规模过大。大型运动会后根本不给群众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场馆的低碳节能问题严重。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建造和使用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我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超过八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场馆占地面积过大,占用过多的土地,由于建筑空间过大导致能耗过高而难以运营,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2.能耗水平和国外体育场馆相比,同类型场馆能耗在两倍以上。

3.场馆灯光耗能极为严重,耗能是国外同等水平的80%以上。

4.采暖和制冷系统是电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单位面积的年耗电量是在70—300度,电耗指标高。

5.普遍存在40%以上的节能空间。

(二)体育用品制造业

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是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产业,完全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低。

中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但总的来说,规模小的企业偏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位能耗较大。2009年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一季度对各大商场销售的健身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仅为25%。共抽查器械产品24种,其中抽查16种电动式健身器械产品,合格率为“0”;机械式健身器械8种,合格6种,合格率为75%。许多能源就在不合格中被消耗掉,不合格产品被废弃处理,增加能耗。再加上假冒产品充斥着市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各种能源消耗极大。

(三)体育项目的开发

目前,体育行业的体育项目数不胜数,就奥运会就有28个大项301个小项。在这些不胜枚举的体育项目中存在许多的高碳体育项目,诸如:F1,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国际汽车拉力赛,摩托艇,赛摩等,这些项目都是能耗极高的项目。当然还有不少地方政府、企业为了开展低碳环保的体育项目而破坏当地环境的,项目虽得以开展但是却失去了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文明的标志,然而体育文明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索取而得,离开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体育文明将失去牢固的根基。由于场馆建筑的“水泥森林”替代了天然森林,16届法国阿尔贝维尔的冬季奥运会毁掉了30多公顷森林,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失去了家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还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开展攀岩、高尔夫球、定向越野等项目,破坏当地国家规定的森林保护区、退耕还林保护区、以及耕地保护区。

五、低碳经济下体育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低碳体育建设标准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关于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控制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上诉立法都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可在其基础之上拟定出体育行业的低碳法律法规、制定并出台体育行业的低碳指标,做到行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做到控制和限制高碳体育的作用。

(二)增设低碳体育发展的部门机构,加强对体育项目开展的监督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20余个国家机构组成的国家气候变化协调部门,这足以见得国家对环境气候的关注度,这在国际上并不多见,也体现了我国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度重视,在此大的环境之下,体育行业可以增设专注于低碳体育发展的部门机构,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报告,也可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参与的相互监督机制,以更好地带动体育行业的发展。

出台体育行业的低碳指标,对体育的项目开发和运营进行综合的评价、开发项目的低碳评价、引入了建筑材料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评价,保证建筑材料的低碳环保。

(三)科学统筹体育场馆布局,降低体育建筑能耗

发达国家一百多年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表明,体育场馆的建设必须遵循行业建设规律,量力而行,适度建设。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二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是要与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相适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格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在人口密集、信息发达的核心城市,加强体育场馆配套公共交通的设置,以保证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益,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开发城市低碳建筑。一是引入场馆建筑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场馆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二是对既有高耗能场馆建筑开展节能改造,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场馆建筑进行改造;三是支持对重要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展研发和产业化;四是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场馆建设者和消费者投资、购买节能低碳建筑材料,对于购买节能低碳建筑的消费者给予减税优惠;五是开展节能低碳场馆建筑示范。

降低体育场馆电力损耗,加强体育场馆电力的节能研究。2010年全国发电量为41413亿千瓦时,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1.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5.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4%,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电力的损耗直接关系到碳的排放量。

(四)提升体育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

开发和采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降低能耗就可以直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把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程度作为设计目标,充分考虑产品在原料获取、生产加工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理等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影响。另外,要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步伐,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从体育用品制造向体育用品创造转变。

参考文献:

[1] 连桂红,孟凤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第21卷第2期).

[2] 张冀.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N].光明日报.2003.1.13.

[3] 陆星.体育场馆节能新概念[J].体育学刊.2010.17(2).

[4] 伍小红,谢慧松.绿色体育价值支点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 许传宝.生态体育:绿色奥运的核心理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

[6] 王国樑.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3.

第9篇:建筑机械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字] 岩土工程 工程建设 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 U212.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60-1

我国岩石工程勘察体制在80年代初主要是以沿用原苏联的模式进行的。主要从地质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仅对工程中的地质条件和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处理以及解决办法却并没有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工程领域开始运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岩土工程体制,是以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基础工程学为基础的,以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有关土体和岩体的相关技术问题,是将工程和地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新专业学科。在保证对工程地质、结构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机械学科相互渗透与土工试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施工、监测、设计、监理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新型的岩土工程体制模式,对岩土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加速建设的同时还能够治理环境、提高效益。

1从理论方面剖析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

(1)在新型的岩土勘察体制下,能够生成更为具有建设性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新型报告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建筑场地中所要拟建建筑的适宜性;

②对建筑场地的岩土进行分析;

③对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沉桩、开挖、降水等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并对相应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方法;

④对工程施工场所总岩土工程进行评价,并对岩上基坑支护等加固问题进行方案论证和提出;

⑤对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可能会对建设场地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

⑥通过对已有工程安全性的预测,来对拟建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调查分析和依据提供;

(2)在新型岩土勘察体制下所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能够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服务,是施工中重要的以技术进行保障的文件。虽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非常的重要,但是自形成到现在却并没有真正得到工程人员的重视,尤其是施工企业的重视。企业不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的改变不甚了解,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包含数据的重要性不清楚;

②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反映的,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岩土问题重视不足,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盲目的施工;

③为了能够让施工企业认识到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就应在施工企业中对工程勘察重要性进行宣传。

(3)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对建设工程的场地进行场地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对工程的难点和特征进行把握;

②能够更有效的确定更为经济的基础施工方法;

③能够在比较中来最终确定最为经济的第几处理方法;

④有利于对应急措施的制定

⑤能够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以便确定施工的难度和强度,对人力、机械和材料进行组织和准备;

⑥能够对地基和基础工程中所存在的不可能预见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造价。

2从实践案例中论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以对某文化展示馆的地基和基础施工为例,来谈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进行。

2.1从认真阅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拟建场地进行全面了解

施工人员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仔细研读后,能够更深的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依据和意图,在进行合理施工方法的同时,对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和机械进行全面的准备。如果在拟建场地中在两个粗砂层中存在软弱粘土,当进行桩承台开挖时,就需要在现场做好降水和基坑开挖支护的措施,来防止流沙和管涌将会对承台施工造成的影响。

2.2基础施工工程图的建立

在基础施工工作图中,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中土的物理、地下水、力学性质、地下水等相关数据进行详尽的标注,并要将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查明的一些地质情况进行标注。这样做,有利于施工人员时刻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岩层埋深,来估算出所需桩的数量;对岩层走向的参考,对桩长、接桩区域进行规划,从而合理的对桩进行安排;将现场施工情况标注与工作图上,能够让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进行更为准确的掌握。在工作图中描述断桩、压桩和补桩的情况有利于在静压桩施工中,通过降低移机和补桩中所出现的漏桩情况,来减少时间和桩基施工路线中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费。

2.3通过预判地质情况,绘制出场土层分布的三维图

由于岩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勘察主要是通过对地下基础设计要求和建筑物上部建筑来进行布点钻探来完成,土层情况的反应并不全面,依据此状况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来对土质的结构进行推算,再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土层三维图的绘制。

2.4以实际情况来对勘察数据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