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建筑知识范文

建筑知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建筑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建筑知识

第1篇:建筑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工程;招投标;认识与思考

1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工程招投标实施的意义

招投标阶段可以使资金得到有效管控,实施能够涵盖建设中的全过程,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造价等情况准确把握,以此提高建设方与投资方的利益。同时,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能够优化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各项细则,避免错算、漏算等情况的发生,据当前情况及时调整造价控制目标,对每项合同条款逐一检查,并对市场价格波动规律进行预测,最终顺利完工。招投标是作为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各项管理工作都需要建立在招投标之上,如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后续建设及发展。建设工程招投标控制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费用,对实际建设情况进行把握,反馈各项造价信息,了解现存方案是否切合当前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计的时间,以此有效降低施工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2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工程招投标的评标机构及指标

2.1招投标组成

2.1.1招投标概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若想契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好招投标管理尤为重要,具体概念如表1所示。2.1.2评标机构。根据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规定》,评标由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的代表和受聘的专家组成,受聘的专家不得少于2/3。若想使招投标更加完善,需要合理利用招标投标代理机构,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建立评标专家库,从而提高整体的建设效果。

2.2评标指标

2.2.1指标。实行招标投标细则,其中“百分制评标法”仍被广泛运用,该方法应合理分配各评标指标的权重分值。把质量和工期指标放入施工组织设计指标内,保证信誉和业绩进一步量化,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有关资料存入系统,从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2.2.2标底。标底反映的是建筑产品的价格,实行“控制量、放开价、竞争费”,考虑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变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优质优价因素。为鼓励施工企业在合理工期内,需要积极创建优良工程,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足额补偿。

3建筑工程招投标实施的不足之处

3.1存在编制问题

数据精准度是保障工程建设效益的基础,但在工程的前期建设中,如缺少全过程造价控制,将会导致招投标编制出现一系列问题,无法有效完成工程造价审核,不仅会对建筑经济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会为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工程建设中期着重关注编制不准确的原因,以全过程造价管理优化市场调研,杜绝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行为,防止编制问题的出现。

3.2缺少监理部门

结合目前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很多项目在进行招标时主要还是通过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缺少针对性政策及制度,且监理部门在招投标工作中的地位无法明确,导致很多项目工程都会忽视监理单位的存在,如招标经费监理问题、投标人员问题、资质问题等,此类问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最终导致其监理部门的地位难以有明确的认知。

3.3机构配合问题

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除了招标人和建设单位之外,招投标机构也是其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建设单位与招投标机构的有效配合,可以进一步完善招标控制价。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招投标机构会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且部分建设单位无法及时处理招标代理机构的问题,导致建设单位与招投标机构无法有效配合,进而对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4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策略

机场片区蔡厝高中(施工),本项目位于望嶝北路与城场路交叉口东侧地块,主要建设办学规模60班高中一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普通教学楼、实验艺术楼、行政图书馆综合楼及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食堂、宿舍、室外运动场地及地下室等。项目总用地面积66443m2,共10栋,单跨最大跨度38.7m。建安投资额约37818.59万元,总建筑面积85911m2。招标范围和内容包括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等。该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施工项目多、建设难度较高,在建设前进行了有效的招投标管理,不仅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且节省了工程建设费用。

4.1明确规划方案

招投标必须明确规划方案,包括施工材料应用、施工技术应用、施工设备应用等,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结合规划政策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市场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情况,以此明确技术方案、选择技术等,保证资料的精准性。如首先分析电气工程的清单汇总表,在相关建设费用估算过程中,审核人员制定符合要求的方案,结合实际情况预测工程中的不利因素,确保使用最少的财力达到最佳的效益,以此将电气、给排水造价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降低造价风险,从而防止设计变更问题的出现。

4.2落实管理责任

在知识经济时代,上述工程为满足建设要求,将项目的资金应用和材料采购等各个计划明确并将每一笔资金进行了整理分析。除此之外,在招投标阶段明确各个环节,将合同、材料管理、签证和工程变更等内容进行反复核对,避免投资超出预期的投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价格、定额套用以及一些取费标准加以控制,最后结合一些优选方案完成招投标资料归档,防止建设出现风险。

4.3施工组织设计

在即将到来的22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竞争必将更为激烈,未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一批知识型企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高其整体素质,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中的作用,把握工程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特别是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重视绘制施工平面图,保证招投标法律体系的合理应用,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以此使工程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

4.4提高机构配合

在目前工程项目发展过程中,工程造价机构配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环节,并且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预测而言,其不仅包含对某项风险的评估,还包含风险相关问题预判。例如上述工程为规避招标控制价中的风险,要求建设单位与招投标代理结构共同对风险和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预测,将该工程在施工作业中的一些关键机械设备及货物进行确定,避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运转,防止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造成损失。5结语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工程招投标若想进一步完善,就必须重视招投标管理,在建设中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体制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积极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重视工程造价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运用及控制,以此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能够符合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司李路,康艳辉.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科技资讯,2019,17(7):95,97.

第2篇:建筑知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物理,实验教学

1概述

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领域的持续融合,绿色建筑已成为全球建筑师共同探讨与努力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更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与之密切相关的建筑技术教育以及相应理论知识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也随之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思考[2,3]。建筑物理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构成职业建筑师建筑技术知识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知识在构建适宜的建筑物理环境过程中不可或缺,同时也在提倡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当下承担着重要角色。建筑物理实验是建筑物理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环节,对这部分教学的有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习从建筑技术角度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方法[4],是技术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绿色建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为进一步探索和提升这一环节教学效果提供新的契机。

2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实验

绿色建筑环境与建筑物理知识关系密切,其建立需要依靠运用相关技术措施对声、光、热环境进行设计,使之协同作用并达到一定标准。建筑物理实验中的各项实测参数不仅是深入理解建筑物理知识的良好辅助,同时也是绿色建筑性能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加速发展促使绿色建筑专题逐步被纳入建筑学教学体系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板块,这使学生的绿色建筑相关知识能够得到有效扩充,与之关系紧密的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5,6]。在实验模式上,各学校所开设的建筑物理实验模式也已逐步由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向自主性与开放性实验演进,学生的思维通过自主运用实验仪器、参与实验设计可以更好地得到发散[7,8],这也为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将绿色建筑理念作为载体引导建筑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够在自主程度较高的模式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更多地进行研究与探索[9],有目的地思考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的要素与内涵,最终掌握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较为系统地从建筑物理角度探讨绿色建筑设计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理解从多角度探讨物理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为今后实践中自觉应用理论知识、提升设计能力提供可能。

3绿色建筑理念为导向的建筑物理实验

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通常所占课时较少,要使这一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通过合理、可行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依靠建筑物理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手段合理组织物理环境要素,使之达到相应标准。因此,在以绿色建筑理念主导的建筑物理实验中,既要引导学生对绿色建筑相关物理环境要素进行理解与认知,又要使其掌握在绿色性能构建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技术设计手段。

3.1实验内容构建

传统的建筑物理实验通常以测定和分析单一物理环境参数为内容,这很难使学生把握建筑物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的整体性。以绿色建筑为导向的建筑物理实验结合绿色建筑理念以及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与规范,将重要物理环境要素进行提炼与整合,形成能够描述某一综合物理环境的初步框架,并基于对这些参数的探索形成建筑物理实验内容(见表1)。这一实验内容框架的设置,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对实测物理环境参数的认知,系统地分析、总结某一建筑物理环境的组成与影响要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环境设计不仅仅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建筑设计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而更加关注并乐于探讨建筑物理环境方面的技术设计与应用。

3.2实验环节设置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由几个相互递进的部分共同构成:首先,是作为实验基础的仪器使用与参数实测,学生自主测量过程对认识和感受建筑物理声、光、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基于绿色建筑要求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建筑物理环境取决于空间布局、建筑构造等方面的设计,其不同时段的变化以及对建筑使用者的影响又与测量时间、气象条件、地域因素、主观感受等因素息息相关。实测数据忠实反映了包含各项因素的综合结果,对这些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就需要学生结合建筑自身特点以及环境因素进行整合,对实测建筑物理环境的构成进行深度剖析;最后,也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即对实测环境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并以绿色建筑理念为目标提出相应改造方案。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绿色建筑理念的主导下,结合相关标准与规范,发现实测物理环境中的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将理论课程中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建筑绿色性能的提升,形成合理、有效的改造方案。

3.3实验模式选取

基于对具体实验内容与实验环节,采用自主程度较高的实验模式,使学生在已有的实验框架下充分发挥自主思考与实践能力。各小组按照要求自主拟定实验流程、选取测试地点,并依据数据采集类别、数量等注意事项协同合作完成环境参数测试。在对实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中,组内成员通过综合分析室内外环境参数、调研建筑使用者主观感受等多重角度对建筑环境现状进行研究与评价,以此强化建筑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在建筑物理知识应用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标准与规范对实测环境提出可行的物理环境提升方案,注重每个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方案,鼓励技术措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使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得到衔接。

3.4教学效果实现

本次实验教学探索使学生对物理环境参数从认识到理解、从抽象的理论到具体数据的实测、再从检验分析实测环境到自主形成技术措施和设计策略这一完整的实验过程,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导向,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后续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物理知识的自觉应用。通过实验内容、实验环节以及实验模式等方面的探讨与构建,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深化,同时通过课堂训练为知识的自觉应用提供可能,使建筑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过渡(见图1)。

4思考与展望

可持续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这对建筑设计从业者而言需要更加深入思考建筑设计中技术知识的应用。将绿色建筑理念引导建筑物理实验,不仅仅是为建筑物理知识的理论与设计实践寻找结合点,同时,面对绿色建筑与建筑学课程体系不断融合的趋势,也能够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充实绿色建筑教育框架,引导学生自觉将绿色建筑理念应用于今后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本文对于以绿色建筑理念引导建筑物理实验这一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尝试尚处于探索阶段,其顺利实现更需要协同绿色建筑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共同发挥作用。此外,绿色建筑模拟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将为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性与教学内容提升提供可能,使其更具实践性与参与度。作为建筑技术类课程的辅助环节,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所传递的理念与方法也仅能够使学生在建筑设计学习过程中初步探索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更多的建筑技术应用方法需要学生在后续的设计课程乃至设计实践中进一步领悟。

参考文献:

[1]葛坚,朱笔峰.以绿色建筑教育为导向的建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83-86.

[2]王欣怡.试析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华中建筑,2019,37(6):55-57.

[3]吴蔚.技术与艺术,孰轻孰重?———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建筑,2016(5):124-127.

[4]王亚鑫.浅析面向设计的实验教学法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8(1):53-55.

[5]何文芳,李恩,王雪,等.围绕“绿色性能”的建筑技术课程体系建设[A].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数字技术•建筑全生命周期———2018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31-34.

[6]肖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我国建筑技术教育思考[D].重庆:重庆大学,2017.

[7]章艳,毛建西,黄斌,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7):222-223.

[8]毛万红.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建筑物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30-132.

第3篇:建筑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匠精神;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运用

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在各国的人才与企业上都有一定的体现与传承。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所有工匠都具有的品质,而是部分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足够的细心、用心,在进行产品的制作时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从而打造出最优秀的作品,在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动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并加以体现。

一、深度分析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工匠本人对自身具有一定的要求与较高的职业素养,始终坚持自己的行业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忘初心。精益求精规范每一个细节,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制作;同时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日常的性格并不外向,常常严谨、内敛,与外界没有过多的交流,凭借自身的执着为所在的行业奉献大部分的精力与才智。除此之外,工匠并不仅仅是守旧传承传统手艺的“守旧人”,他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创新与结合,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且具有影响的项目;“工匠精神”的力量在于对岗位的热爱,心中对职位的热爱与坚持不断激励工匠们,使工匠精神不断传承、弘扬。

(二)认识并理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敬业、追求完美。但深度剖析工匠精神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在进行工作时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基本的伦理关系认识,工匠性格沉稳、内敛并不代表自大、傲慢,工匠在工作中尊重制度并且尊重客户;在职业生活中守时、节俭、敬业、重视合作,这就充分说明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成年人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标准;其次,工匠精神对工匠的要求,便是工匠对自身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正确认识,工匠自己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匠在职业生活中的判断。对于工匠来说,在工作中可以找到快乐,在平凡中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要求工匠要在学习阶段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要有充分的责任感,从而使工匠在进行枯燥的职业生活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准则,而不是迷失在枯燥、重复的工作流程中。最后且重要的是,工匠精神对于工匠自身的人生信仰与工作方式有一定要求。工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改善与同样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进行技术的分析、感情的交流,从而不断在平凡的职业生活中提升自我价值与工艺技术,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二、工匠精神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通过对建筑装饰专业的探究,发现我国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对于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装饰专业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同时部分建筑装饰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从而出现了设计水平不一致、较多装修质量问题,以及设计方向局限,这使建筑装饰专业人才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抑制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院校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大致相同,都是建立在传统知识教学上,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帮助和体会,没有帮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分析好职业目标,这使学生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习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督促,降低了学生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习的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从而使学生在基础学习时没有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于建筑装饰行业的重要性。同时,我国院校对课程的安排过于理想化,通常是先进行建筑装饰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再进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实践活动安排课时较少,学生无法根据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结合,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优效果,而工匠精神大多数体现在实践过程中,这也不利于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联系较少对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习来说,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实用性的美术类专业,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运用能力。但通过网络对于我国当前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分析,建筑装饰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践任务的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的任务与实际联系较少,因此学生在进行实践项目的设计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项目设计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能力只限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对建筑装饰相关项目的了解、认识,例如会出现无法进行施工材料的识别、建筑方位及距离的确定等现象,使建筑装饰设计效果不尽如人意。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无法满足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设计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需要,使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核心层面、建筑装饰设计基本能力及个人基本设计风格有所缺失。

三、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探讨

(一)重视日常教学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基础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属于技能型人才,因此,建筑装饰专业日常教学通常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装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另一方面是就业前期的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学校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的理论教育时,要对企业及社会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要求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活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使学生在职场生活中认真、负责。同时,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人性格有足够的了解,帮助学生制定适合、恰当的就业方向及职场工作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建筑装饰设计才能,不断进行弊端的优化与改进,为学生普及建筑装饰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进行工程设计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职业生活中更快地融入,在职业生活中进行自我的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建筑装饰专业知识可以用在职业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优化中逐渐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断培养自身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工匠精神。

(二)重视实践与学习的结合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提升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其细节并没有完全进行优化与改良。因此,学校要与企业进行交流与学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机会中逐渐发现自己的问题,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到相关的建筑装饰专业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担当建筑装饰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企业优秀的兼职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真实的建筑装饰行业职场,了解岗位的工作特点及工作要求;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与校内理论知识教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与探讨,可以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真实的建筑装饰行业进行结合,使制定的方案更加适合学生日后的职场生活,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技能掌握能力。同时,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了解建筑装饰企业的企业文化及企业理念,同时可以了解工程设计时的工程安全问题、工程造价问题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具有融合职场生活的技能,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社会人才取向,逐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建筑装饰专业工匠。

(三)增强建筑装饰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时,要对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进行引进,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加强对企业环境的认识及项目的熟悉能力,在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学校及企业的共同实验模拟支持操作下,进行新兴材料或技能的研究,定期承担国家下发的研究项目,通过检测实训课程及相关的技能培训,增强建筑装饰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使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有追求的目标,这就完成了工匠精神建立过程中的核心层面———职业信仰。在进行定期的项目研究及服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训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教师日后理论知识的教学有所帮助。而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进行定期的项目研究及服务时,由于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工程设计能力,因此在进行实训过程中主要进行真实职业生活的体验及实践技巧的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建筑装饰设计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参与时,可以适当下发一些难度较低的工作给学生,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强对建筑装饰专业学习的热爱,逐渐培养学生建筑装饰行业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运用探讨首先在于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日常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生活工作能力,这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基础;其次学校及教师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安排教学,使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价值及工艺技术,这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提升过程;最后要适当地增强建筑装饰专业的影响力,在进行实训项目的参与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过程,从而实现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颜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职业能力与相应学习领域分析[J].职业技术,2017(10).

[2]王唯佳.高校建筑装饰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

[3]李海霞,何立志.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四川水泥,2019(2).

第4篇:建筑知识范文

基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征,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与创新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更新行业规范,把握高新技术,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1.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现在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对建筑物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涌现出较多的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新设计规范、新设备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建筑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及时更新规范,如最近新增《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条文解释等;更新《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替代《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它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因此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三大主干课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与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衔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掌握《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理论。比如建筑给水、消防给水中,就必须运用水力学相关知识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通过《水泵及水泵站》的学习,进行建筑物泵房设计。作为对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培养,有目的地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增加相关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安装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加就业途径。

1.2突出工程实践,丰富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以能力素质导向为指针,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堂试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渐进提升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应坚持“理论、实习、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关实习,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学校行政楼、图书馆等建筑内的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布置,了解和学习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安装,结合工程案例完成各章设计大作业,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本科教学最后环节———毕业实习设计的一学期,课程应结合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模拟演练,以一人一题的方式,确保学生独立完成整栋建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进一步推动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导师或双导师制,确保学生在企业中毕业设计质量。

1.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际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包含建筑给排水、建筑消防、建筑中水、建筑热水等内容,教学内容繁多,同时各类规范标准更新较快,并且新的建筑给排水消防设备图集、图纸、图片较多。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整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并且传统教学的视觉效果弱,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在课件中链接相关联的Flash动画(如水箱工作原理、气压罐工作原理、自动灭火系统等)、建筑设备图片、建筑给排水CAD图件等图像材料,以及相关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及技术规范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部分采用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动态仿真各种建筑生活给水方式、消火栓布置形式、热水供应系统等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实地工地,通过参观实习,亲身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和设备安装,查阅相关给排水管道和给排水附属设备安装技术规范,了解相关验收标准,通过撰写实习日记加深理论知识。

1.4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大多都是概念性的、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未能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少学生靠在考试前抱佛脚突击复习,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相对缺乏。在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考试前突击突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少量的开放型题型,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可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给出多种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限定考试时间,制定可以查阅相关规范资料的考试模式,使考试题目相对灵活,考试内容更具有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书本知识。我国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即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方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较好地为工程实践和国家注册考试实行了衔接。此外,在课程考核中要淡化试卷分数,强化课程实践分数,建立课程设计成果考核、实习报告考核和课程设计答辩体系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的形式。

2.结语

第5篇:建筑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建筑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引言

在发展内涵上坚持综合全面系统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方式上由高代价发展向低代价发展转变;在发展动力上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转变;在发展维度上由线性简单化思维向多元和谐化思维转变;在发展的衡量尺度上由单向视角向多向视角转变[1]。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了“九个坚持”和“九个要求”的重要论述;2019年3月习总书记对新时代怎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高校如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这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问题的提出

建筑学专业是人、环境和工程技术三大系统的集成产物,不仅包含建筑工程技术要素,也渗透着美学、伦理学等人文要素和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要素。进入21世纪,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建筑学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各高校建筑学专业也随之进行扩张,这种以数量为主的扩张给建筑学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回归稳健,建筑学专业人才供需日趋平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根据山西建筑学专业思政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建筑学专业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主要为山西2020年开设的建筑学专业的三所本科院校和一所专科院校的480名师生,回收有效问卷350份。受访者中专业教师33人,占比9.4%;毕业生150名,占比42.9%。由调研结果发现,普遍来看,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非常现实,影响其择业比例较高的前三项因素分别为“较高的薪酬待遇”“较好的工作地点(发达城市)”“有前景的发展平台”;其次“工作强度适中”也成为影响学生择业的一项较高因素,而“建设家乡”“岗位挑战性”“职业稳定性”等影响要素排名后三位。在“建筑学专业学生应当培养的重要能力”调查中,“设计能力”“沟通协调力”“自我管理能力”排名前三,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合作力”排名靠后。建筑学专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城乡建设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中,建筑学课程思政教育是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重要保障。当前对建筑学思政教育的认识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投身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的使命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层次,不利于激发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实现社会价值。

2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

2.1践行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也是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紧紧把握的根本宗旨。贯彻建筑教育创新发展,激发建筑教育活力;贯彻建筑教育广度与深度的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贯彻建筑领域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贯彻建筑教育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贯彻建筑教育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

2.2树立关怀弱势群体的职业美德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尤其要以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为本。这些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对社会资源和权力的支配能力,面对国家权力、专家体系和资本竞争时处于明显弱势地位而较易被忽略其公众利益的人[2]。在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如果忽视对人本精神的关注将使得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很难成长为新时代合格的职业建筑师,而只能是“绘图机器”[3]。立足于社会民生,将关怀弱势群体的职业美德融入到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中,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目的的实现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与建造工作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工作就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2.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家国情怀

建筑教育课程思政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融入到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制度等各个方面,从以往零散化的专业知识点的“思政”,发展为教学全过程的系统性的“思政”体系,使学生树立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构筑其文化自信,设计建造出更多体现地域性与民族性、力量与情感相结合的建筑。

3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落实大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构筑“一个脑袋两只脚”课程思政模型,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人本观、科学观等具有思政元素的“大脑”,来引导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两只脚”向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前进。

3.1武装大脑:树立知识、能力、价值三维协

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课程的价值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体验性认知和产生的价值判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根植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感恩、敬畏、责任、客观、严谨、人本”的工匠精神,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科学观,以家国情怀深耕城乡每一寸土地,以工匠精神呕心筑就每一方工程,以专业视角精耕细作构筑最有价值的生活空间,以“和者筑善”理念共襄和谐,塑造美好的物质环境。

3.2坚实右脚: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建筑教育课程体系当中

专业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承载课程思政元素最基本的载体[4]。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树立为新时代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奋斗的抱负。在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把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到建筑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做好专业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同时要找准知识切入点将思政理论有机融入其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

3.3站稳左脚:让专业教师先受教育

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某句话、某个案例或某个行为,常常会激励与教育学生,让学生受益终生。普遍来讲教师对国家战略的关注度较高,社会阅历更加丰富,理解与分析能力更强,因此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视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实现用自身言行和真情实感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视对社会热点背后的人文思想与价值观的聚焦与提炼,自觉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与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有机融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视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引导作用,注重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贴近学生,促进学生以高涨的热情面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4.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4.1挖掘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从广义上来说,思政元素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心理健康等。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应注重建筑学专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建筑学多学科交叉、融贯性强的特点,重视挖掘与升华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将各个思政元素点联系成线,进而编织成网,最终构成课程思政模块,将思政元素系统性的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参考《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将建筑专业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建筑学概论、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美术、中外建筑史、城乡规划原理等课程;建筑设计模块包括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建筑技术模块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测绘等课程;执业基础模块包括建筑实务、建筑法规、建筑经济、建筑施工等课程;专业实践模块包括课程设计、建筑专业实习等课程。对应专业课程思政模块和思政指标点如表1。

4.2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要落实好“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要求,难点在于构建一套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这是对我国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要求的积极回应和有效保障。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建筑学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针对建筑学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重视建筑学实操能力强的专业特性,关注教学与实训实践的双重环节,注重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获得感,创新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4.3创造多元化的专业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有利于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点的巧妙融合。不仅要使用好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后答疑等相融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要立足建筑学专业特点,灵活应用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讲好与知识点有关的“故事”。鼓励学生制作设计微视频,同时注重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点评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讨论、辩论、点赞等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与课程内容相关科研项目的辅助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点、独立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卞坤.新发展观下都市圈空间网络化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21.

[2]金连生.简析文化各个结构层次与建筑的关联[J].四川建筑,2013,33(03):53-54.

[3]王禾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企业,2018,(09):112-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