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第1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09-03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来源于经济领域,2015年11月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由此,“供给侧”成为当下中国政治经济领域中热词之一,所谓供给侧主要指的是五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而人才则作为劳动力首要代表,正是供给质量提高研究的因素之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响应政策供给高质量应用技能型人才、发掘时代赋予市场需求岗位的新动向,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研究的重点问题。

跨境电商正是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国际网络购物一体化逐步成熟的新型电子商务运营形式。随着“全球贸易时代”的到来,如今市场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而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培养绝大多数来源于高职高专院校。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剖析,分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岗位需求的情况给出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整改意见,从而对高职高专院校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供给的角度完善人才教育结构调整,为我国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多采用对跨境电商企业和运营较好的跨境电商平台的实地调研,从而探究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及结合院校自身教学经验与软硬件条件等方法,确定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笔者对多家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统计分析,将存在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安排仿照培训课程设置,体系不清、目标不明。由于电子商务学科前沿性强、表现形式变化快,导致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技能考核标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还是在摸索阶段,虽然引入校企合作但难以完成真正的岗位对接。尤其在2014年以后,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崛起使得市场对该类人才需求激增,很多院校还在电子商务专业内贸为主要培养方向的时候,社会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商教学机构(如淘宝大学、速卖通大学、1688国际商学院等)它担当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重任。而如今,大多数院校看清了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就照办培训机构的相关课程。

(二)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商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授跨境电商课程的一线教师虽然学历基本在硕士研究生以上,但大部分并没有电子商务相关的学习经历,多为计算机、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多为自学,不成体系。对于跨境电商课程来说,单一理论课程的讲授基本能够胜任,但是项目实操与课程之间衔接难为完善,甚至出现师不如生的情况。项目实践经验的欠缺是跨境电商教师的短板,因而,实操部分的教学经常是形式主义从而导致人才与岗位对接困难。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基础难以胜任跨境电商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由于跨境电商人才不仅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知识,还需要英语基础与国际贸易基础。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就是一大硬伤,在跨境电商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应用型课程变成外语课的补充课,这样导致学生学得内容既浅又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基础能力才是学校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三、基于供给侧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整改意见

由于跨境电商的知识涉及领域宽,知识内容更新快、技能考核实践性要求高,所以,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本着扬长避短的思想,发挥院校长处的同时,联系企业参与来规避院校的不足。由此,本人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整改意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将自主创业过程融入跨境电商技能实操课程

跨境电商技能实操课一直是众多高职高专院校最为困惑的问题,没有合适的项目、没有合适的实施条件一直制约着跨境电商技能实操课程的实施。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能够将创业过程引入实操课程中去,让学生通过主流跨境电商平成创业项目的实践不仅可以完善课程内容,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在速卖通、敦煌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平成账户注册、网络供应商选择、开设店铺、上传商品,通过商品详情描述、申报平台活动来推广店铺并获取订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教师则以辅助身份出现,学生在真实店铺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帮助分析问题的源头,并加以解决。这种真实创业项目的开展有一定难度,货源的寻找、网店的运营、商品的管理、客户的效果都需要学生亲自完成,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配合学生,不仅仅是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而是跟学生同样身处创业过程中,调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监督控制成本投入,通过真实项目的真实演练让学生真正了解跨境电商的运作过程,在真正意义上与市场需求岗位对接。

(二)落实骨干教师企业挂职实践,打造“工匠精神”下的跨境电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跨境电商是2015年之后出现的新型电商形式,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它完全是新的专业领域,一切从零开始,如何让教师尽快接受跨境电商知R内容,最好的方式是将教师放置于企业工作一线,让其加入到企业真实工作中去,体会跨境电商真正的业务流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高学历、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但动手实践是一大软肋,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在校教师不如毕业两三年的学生,这种情形让我们非常尴尬,如何向社会供给高质量人才,首先要真正落实教师企业挂职实践锻炼的任务。对于南方大量高校已经探索出一条非常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企业挂职的实践道路,以一学期为时间起止点,保证每学期派一位教师去跨境电商企业密集区域从事相关工作,从求职到参与工作再到对工作内容深入了解并做出成绩,完全由老师自己完成。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变身为企业职工,从了解业务流程到熟练岗位工作内容再到整体把控整体运作流程,由此,增强教师的基本能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工匠精神”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深化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力度,将职业认证内容引入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中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具备学历证还要具备多种职业资格认证。2015年以来,跨境电商人才的紧俏,已出现很多跨境电商职业资格认证,如果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与院校跨境电商理论课程有机结合,通过认证考试来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将有利于制定更加明确的专业考核标准。

对于实践操作部分课程,应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力度,通过引入优质跨境电商项目,或将企业资深专业聘为兼职业师,以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走进校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跨境电商专业要继续延续“2.5+0.5”的学制安排,重视大三下学期的顶岗实习,通过筛选优质的校企合作企业,将学生输送完成顶岗实习学期任务,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留在合作企业工作,这样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

这种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法,发挥了合作双方的优势双重优势――高职高专院校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跨境电商企业擅长实操技能人才培养,两者结合达到双赢局面,最终受益最大还是学生。在真实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淘宝大学对于电子商漳诿撤较虻男F蠛献靼咐,帮助学生快速的适应市场需求,摆脱毕业即失业的窘态。

例如目前比较火热的阿里集团的速卖通大学的办学思想,就是可以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完成理论部分教学是。考核标准是通过速卖通的官方证书考试,并颁发结业证书。其次,强化实操技能。速卖通大学鼓励学生在其平台上完成创业,结合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供应商资源,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优秀学员甚至通过短期培训走入创业之路。

四、总结

第2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国际商务专业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15-02

信息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深刻影响并极大地改变了外贸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业态,跨境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强劲发展势头,因此被视为我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能迅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或许能有助于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笔者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成果,针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就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议。

一、信息化背景下外贸行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外贸增速为6.2%,同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对于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商务部外贸司的数据显示,跨境电子商务创造了外贸新的增长点。2012年,B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亿美元,年均增幅在50%以上。B2B成交额达到1000多亿美元。专家表示,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并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一种新兴贸易业态,因而商务部对之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近年来择优认定了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和中国诚商网等若干家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商务部重点推荐的开展对外贸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多种贸易方式,积极研究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B2C、B2B等方式)所遇到的海关监管、退税、检验、外汇收支、统计等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抓紧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2013年8月29日,商务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积极研究、解决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遇到的有关问题,推动电子商务跨境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向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还是着眼于为传统涉外型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笔者所在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就是培养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从事国际市场开发、进出口业务操作和国际货代与报关等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本行业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高级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外贸企业现在最大的困境是急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手,缺乏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经验的涉外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却很少考虑到这些外贸企业的需求,没有很好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顺应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校内外实训条件方面的问题。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条件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未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重任就落在了校内实训基地上。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构建仿真的工作环境,然后配备电脑、办公桌椅以及其他的仿真条件,让学生在电脑中运行以案例驱动的仿真实训软件。由于人才培养方向的限制,各高职院校主要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配套课程,在内容安排、时间安排方面还比较传统,主要还是根据外贸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虽然增加了一些软件的操作,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相反,有时学生还过于依赖指导教师的讲解,容易按部就班。由于实训课程缺乏灵活性、激励性、实效性,学生已逐渐对这类实训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由于仍属仿真模拟阶段,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无法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外贸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变。在具体的国际交易中,这个行业又涉及复杂的程序和交易惯例,以及法律适用的选择。因此,外贸从业人员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面临财货两空的风险,所以外贸从业人员除要熟练掌握系统的外贸专业知识和外贸实际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由于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重活动开展、轻教学过程,重技能开发、轻思维训练,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不足。此外,由于一些任课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不高,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成才模式、自己掌握的企业经验去“复制”学生,而这也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培养,甚至受到压抑或遭到扼杀。这些都会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创新能力的不足而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能否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设置课程。在充分做好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可以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小型涉外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培养传统外贸高技能人才的同时,适度增加对具备实战能力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培养,即培养“能熟练使用网站搜索工具及浏览英文网站”、“熟悉各网商平台产品上传规则、技巧、交易流程,扩大交易量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网商政策和规定,并能运用于店铺日常经营当中,能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熟练应用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为此,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就要在保证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教学量的前提下,增加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比如“外商网店运营专才”、“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等。为了更好地按企业需求来培养电子商务外贸人才,可以和一些校企合作企业,按照模块共同编写应用型校企合作教材,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内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更多体现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而对于学生外贸技能的培训只能依靠校内实训基地。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可以尝试与一些已经转型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进行合作,把他们的一些工作内容转移到学校内,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创新一些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实习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他们的业务范围,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实现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前文所述,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比如“外商网店运营专才”、“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那么在开设“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这些课程的同时,就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方那里得到一些真实的项目,为企业进行网站的设计、日常维护,为企业的产品拍照并进行图片处理后上传至企业网站。在开设“外商网店运营专才”、“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这些课程时,可以从企业那里得到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经营理念、经营风险的认识,加深他们的创新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建议。

(三)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能否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完善实训课的建设必须以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建设为基础。一是加强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转变,真正践行“理实一体化”。担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做到这点。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尚属新兴的贸易业态,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因此为了有效实施新型贸易业态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必须多利用寒暑假到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公司进行业务学习,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技能,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处理企业所转移的工作项目,才能引导学生处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多与发达地区同行切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学习他们在学生创业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参加各种跨境电子商务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创业教育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林存文.就业导向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岗位群分析的一种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顾国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5)

[4]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34)

第3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商 商务日语 人才培养

培养既具有日语语言知识又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环节,具备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是我国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专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满足现代跨境商务服务领域“日语+商务”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的贯彻“以岗定学、工学结合”产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市场所需的人才资源,我们邀请企业根据招聘任用人才方面的经验和要求对我们商务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和能力等方面提供参考。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讨论设置本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基础日语①―④,将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日语作为工作交际语言,具备较强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异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设商务日语,通过将商务日语基础词汇、相关商务知识及听说技能的培训置于真实的商务场景之中,使学生具备商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了解掌握商务知识和外贸知识;开设商务日语函电,了解外贸常用文体的基本知识,熟悉、掌握外贸业务磋商各个环节―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成交、装运、保险、 申诉、索赔、争议等的常用表达,全面了解外贸业务知识的各个环节,并运用日语熟练表达;开设亚马逊跨境电商日语,培养学生对日跨境电商平台的基本操作、并能用日语对产品进行介绍,并将产品推广给客户,并具备日语进行售前、售中、售后交流的能力。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更好地培养满足现代跨境商务服务领域“日语+商务”人才。

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1、企业进入专业:商务日语专业与跨境电商公司进行合作,面向湖南和深圳的涉日跨境电商企业定向培养日语跨境电商专员,合作开发亚马逊跨境电商日语课程。

2、企业人进入课堂:本专业部分专业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如国际商务职业道德、跨文化交际与沟通邀请企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亚马逊跨境电商日语课程采用串行式教学,由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和实践指导。

3、学生进入职业:在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专业实训课,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岗位和企业文化。开设国际商务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大三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践,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在企业进行实践。

三、重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新培养方案新开设了创业基础、创客案例分析2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展学生优良个性。新培养方案改变了过去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是我们长期形成的办学特色。其中,主要课程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或上机)所占的学时增加,以加强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1+1+2+2+4”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即第一学期1周专业见习,进行日本文化体验实训,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培养专业认同。第二学期1周专业实训,进行专业岗位认知实践,学生通过跨境电商企业走访、人才市场调研等了解本专业的人才需求、跨境电商企业的企业运营、企业文化、企业构成。同时学生通过拜访学长、企业访问、网络信息收集等了解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以便深刻认识专业,并合理制定大学目标。第三学期2周专业实训,进行日语听说专项实训,学生在专业实训室、校内、教室、市内各景点、市内银行车站等进行专业口语听说实践。第四学期2周专业实训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日语听说翻译专项实训。第五学期期末开始进行4个月的跨境行业企业毕业顶岗实践。学生在统一实习企业中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完成一份相应毕业设计作为自己的实习成果。同时要求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选题应以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存在并发现的问题或具体的项目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研究的思维方法,增长见识,促使其发现自己不足,为今后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案,强调过程考核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商务日语摒弃了传统考试的学习评估模式,评定等级而非评分,不以书面考试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将平时形成性考核比重增加到70%。可以通过研究报告、小组活动、实习、各类测验、指定性的特殊任务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综合能力。

通过构建满足现代跨境商务服务领域“日语+商务”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改革考核方案,强调过程考核,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以上方式必能培养出既具有日语语言知识又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环节,具备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5,(8):143-145.

第4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跨境人才;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43-02

1 引言

电子商务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产业,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进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所谓跨境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指的是交易主体在不同的国家之内,他们通过互联网、智能移动或其他的信息平台,采用B2C或C2C的模式进行交易、消费的贸易形式。

2 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我国境内传统电子商务发展已有数年,市场趋向饱和,而跨境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日益成为贸易的新的增长点。根据国家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数字相比去年增长33.3%。2015年国家总理提出要促进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重点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同年6月,阿里巴巴启动百城千校计划,重点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将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也会是高职院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3 我国政府支持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相关举措

2013年7月,国家为了促进国外贸易的发展,出台“国六条”,其中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出_的通关、融资等服务,有效促进了外贸综合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从侧面支持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8月,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包括对出口商品的监管内容,以及采用清单核放和汇总申报的形式办理手续,降低出口费用,建立健全出口监管统计,并允许经营主体申请外汇账户,使用海关报关信息进行出口结汇业务的办理,鼓励银行等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资金服务,实行电子商务出口税收政策,以及对符合标准的电子商务产品实行消费税免税、退税政策。同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支付宝等17企业家成为首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资格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出口贸易收付汇以及结售汇等业务,这给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4年,国务院又重新出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的措施,鼓励企业海外营销。海关总署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使用信息平台,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等模式,解决了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出口退税、结汇的问题。在2012年,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东南城市开始试点运行,随后试点扩大,长春等城市成为试点,并逐步形成多种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国家政策也一直开辟通道,着力解决灰色地带的结汇、退税等问题。由此可见,国家一直在加大力度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困境,帮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商务操作技能,而且要拥有外语交际能力与外贸的专业知识,并且对交易主体的消费行为以及理念等有充分的了解,属于复合型人才。目前高校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专业主要为国际贸易专业,其次为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依次排名为业务岗、技术岗与管理岗。然而企业的需求与高校的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差距。

根据市场调研,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应届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专业知识不扎实,没有国际化的视野,因此希望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如今市场上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少,在业务上精干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果我国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必须加大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力度。

虽然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这门课程,参与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但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往往与企业经营实践相脱节,学生更多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非真正的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即使有部分高校有校内实训课程设置,但也缺乏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训,使得大量毕业生不能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

5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困境

培养目标不明确 跨境电子商务跟传统的电子商务有着明显的区别,它需要拥有国际视野来审视业务,而传统的电子商务则针对的是国内,面临的情况也相对简单。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适合国际市场的电子商务人才,让学生不仅具备外贸知识,而且拥有语言能力。很多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与传统电子商务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学校对二者没有明确划分,导致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师资力量匮乏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为了回应市场的需求,纷纷开设这个专业,但是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教师是传统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他们了解的都是国内传统电子商务的知识与内容,缺乏国际视野。部分高校在外校招聘的兼职教师也缺乏教授经验,不能清楚地传授所了解的知识,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节。

缺乏实战经验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实战经验是不能少的。但是近些年来,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减少麻烦,减少资金的支出,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而直接采用课本教授的形式传授内容,学生只知其理论,不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践经验的要求,很多高校选择采取软件平台的形式来实现,如今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为敦煌网与速卖通等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各平台,并且使用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并不能完全取代校外的实践活动。

6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培养目标应明确 高职院校应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进行考察和调研,从而确定培养目标,不同的岗位需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从而让不同的岗位需求的人才掌握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在确定好岗位需求之后,高职院校确定培养方向,并经过讨论制订教学方案,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不仅具备职业技能,而且拥有外语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电子商务平台复合型人才。

强化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如今高职院校中大多数的教师只是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并且因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存在很多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派学校的专职教师到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工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将最新的、最全面的跨境电商技能传授给学生。

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对他们的培养应该强化实践方面的教学,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高职院校内应该建立健全实践平台,引进一流的软件平台,让学生通过平台增强实践能力,如教授学生软件的使用,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实践操作,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_展跟校外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不断充实与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质量,多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校内与校外两种实践能力的结合,并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培养,培养出不仅具有理论知识,而且拥有实践经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是采用单一的模式培养,应将培养模式多元化,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组建跨境电子商务订单班。订单班也就是企业将人才的需求告诉高校,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之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订单班的这种模式沿用的是传统的学徒班模式,学生在教师手下学习之后,可以直接进行就业。订单班的培养可以由校外的教师以及校内的教师同时任课,这种授课方式相对灵活,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场地,培养出的人才更适合岗位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实战项目。在高职院校授课过程中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在新的条件下,高职院校无法完全利用校外实践教学,但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跟数据库平台开展实践教学。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以项目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分角色参与,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最后,建立专门跨境电子商务班。我国政策鼓励毕业生进行创业。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创业实训室,让学生在专职教师的领导下创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鼓励学生在亚马逊等平台注册网店,让学生感受真实创业遇到的困境并解决问题,在创业中学习发展。

7 结论

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正处在强势发展的劲头,而其人才的缺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专业型的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首当其冲,应引入先进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适合电子商务的人才,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传光.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展望,2014(21):105.

[2]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2):184-187.

第5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商务英语;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20

1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是一种跨境的国际商务活动。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5〕44号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杭州作为全国电子商务中心,计划经过3―5年的改革试验,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有数据显示,2014年跨境电商占我国外贸的比重约为15%。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进一步扩展海内外营销渠道,提升我国品牌竞争力,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2“英语+跨境电商”方向的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目前很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亚马逊、E-bay、敦煌网等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在交易达成前期和售后服务后期都需要使用英语去沟通和磋商,良好的英语专业技能已经是进入这一领域的必备条件之一。此外,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能够了解目标市场国的社会和商业文化,能够根据各国文化差异寻找和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快速开拓海外市场。

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培养一批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精通国贸和电商知识,又熟悉海外客户的网络购物消费理念,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和营销技巧,能够从事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外贸+电商+外语”的新型跨境电商人才意义重大。

目前,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快了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着力于《跨境电子商务》部级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出版了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跨境电商实务Cross-border E-commerce Practice》并已投入教学使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展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训方案及校企合作体系的建设。外部环境在变,企业的需求在变,作为传统专业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国际商务人才。

3高职跨境电商方向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3.1课程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创新

3.1.1课程改革目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原来专业基础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的服务平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转变理念,合理调整课程,融合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课程和外贸实务课程,开发跨境电商目标导向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及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加强实训、实践环节,为学生搭建跨境电商的发展方向和平台,为杭州地区的跨境电商经济发展储备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重点,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树立“教育服务于企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英语+跨境电商”的课程改革目标是:

(1)课程理论学习以跨境电商业务流程为主线,学生语言技能训练为辅。

(2)以阿里巴巴速卖通为平台,学生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实际运营中,提高实操能力。

(3)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密切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服务创新。

3.1.2教学模式创新

(1)应用“外贸+电商+外语”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深化“跨境电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将CLIL(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理论与教学安排相结合,课程组织以学生为中心,优化专业英语教学和学习氛围,重视学习主体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2)采用“项目化教学”、“微课”、“慕课”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指积件级资源(即知识点)。慕课指课程级资源即课程介绍、课程标准和学习单元等。通过速卖通等真实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跨国商品交易过程为主线,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让学生体验跨境电商工作流程和操作环节。

(3)数字化课程设计。数字课程的建设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主线,线上线下为路径的融“教学考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数字课程建设模式。建设团队由校内教师、行业行家、课程用户和技术人员构成。课程建设路径以课程标准为中心,既有知识点又有技能点,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课件、企业案例、教学视频和习题试卷等资源。

3.2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思路与路径

3.2.1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建立国际商贸专业群,联合电子商务、国贸及商务英语专业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整合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专业群教师就全球跨境电商概况、政策与发展趋势进行研讨,共同开发《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及资源库,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建设及教学软件建设实践等内容。在商务英语专业新增《跨境电子商务》、《阿里巴巴速卖通》、《外贸单证》、《跨文化交际》、《外事接待实训》、《报关实务》等课程,向学生介绍跨境电商企业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讲授速卖通、亚马逊、eBay平台、WISH入门(注册、选品、产品、推广、物流、支付、订单处理)及速卖通平台实战技巧等知识。前期的准备和积累都为新增跨境电商方向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

3.2.2实行“双元双优”的导师制度

在课程团队建设方面,实行“双元双优”的导师制度。课程团队中既有校内专任教师,又有校外专家。校内教师经过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培训,与企业专家形成朋友式结对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跨境电商网络店铺,带领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并收集相关案例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建师生共同经营的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另外,学校聘请拥有丰富行业资源并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外贸职业人作为行业兼职教师,形成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的行业兼职教师团队,与专职教师一起开发课程资源并参与课程改革。学生在学校签订的顶岗班、订单班的企业中实习实训,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和跟踪评价,熟悉跨境电商项目运营流程及技巧,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企业项目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做中学”的实战环境。

3.2.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已从2015年开始新增跨境电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计划数量。2015年3月阿里巴巴速卖通与浙江长征学院网迷科技跨境电商创业孵化中心正式启动。2015年6月,中国(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骨干企业―浙江点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浙江长征学院合作开展了跨境电商创业培训班、订单班以及开展跨境电商创业竞赛等事宜,初步形成了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新环境。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利用现有跨境电商网上平成整个外贸交易流程,从挖掘海内外客户、下订单到售后服务,全面真实地体验跨境电商贸易流程,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能力,也为企业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结论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快速发展的趋势也对高校相关电商、外贸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就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再加上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商贸往来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逐渐从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独立出来,成为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与传统的发达国家不同,一带一路国家在语言文化政策上都大大有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贸易伙伴.因此,研究适宜区域性、地方性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和专业性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1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问题

1.1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根据《2016-2020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进易规模达9072亿元.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率也很高,但相比于亚马逊等跨国电商企业,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起步相对较晚,因此,跨境电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两点:(1)沿线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到语言、习俗等文化差异的阻碍.(2)沿线国家的贸易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贸易过程中存在通关手续繁杂、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致、收退税问题不明确以及贸易纠纷难解决等问题.一方面,这是由于跨境电商作为一个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行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项制度和模式还未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人才培养未能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速度同步.1.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跨境电商突然崛起,导致相关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迫切.而全球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使得尚未成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转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前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多是已经较为成熟的管理人才、计算机人才及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嫁接和拼凑.在电商行业,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的实践中,就凸显出了其培养针对性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专业性与职业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不得不思考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2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2.1产品质量标准与标注的学习.(1)重要性各个国家都对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对所交易的产品也有着不同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为了更好地进行跨境贸易,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与损失,要尤为注重各国产品质量标准与标注的学习.(2)培养针对性学习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志标注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仔细研究国际有关产品的各类规定,熟知国际经济贸易往来过程中对产品各项要求的惯例;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展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志标注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可以搜集各国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文献资料,进行读书报告、法律讲堂、模拟交易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各国产品要求,熟知国际标准、精通跨国交易要求.2.2跨境电商相关税种的学习.(1)重要性税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跨境电商的虚拟性、收付过程的不确定性、各国税收标准的不一致等各种因素,导致交易的监管难以达成,税收标准难以确定.究其根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宽领域,在全行业的广范围进行的跨境电商仍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流程都还没能建立系统完善的国际标准.为了促进跨境电商的更好发展,一方面,国际组织与各国都应积极促进跨境电商的国际标准尽快出台,并加快实施;另一方面,则需要高校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2)培养针对性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不仅仅应注重学生对于我国税种的学习,也应注重跨境交易中他国税种的学习,以便在行业中更好地处理跨境交易.结合传统贸易方式以及相关贸易法律常识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我国税法的规定、他国税种的要求等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在目前跨境电商各国税种不匹配情况下,交易处理的实操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传统的国际贸易地区主要是欧美地区,而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国家的政策与税种与欧美还是有一定区别的.2.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学习.(1)重要性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在交易过程中的协商、谈判、合同签订等环节,语言交流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和沿线国家建立了多方面、深层次的贸易联系.中东地区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尤其是女性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出门较少,电商需求大,但多语种及多民族文化给贸易交流带来了一些障碍.因此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学习是十分必要的.(2)培养针对性高校在培养语言能力上,可以实行“1+1”模式,即英语+小语种的学习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个人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从业的适配度.另外,随着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与各国在留学层面上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对于高校来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留学生不仅仅是生源,也是通往他国的一扇窗户.因此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变革,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展开交流会、协作组等各种方式,促进高校学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听说读写都能适应行业需求.

3总结

跨境电商行业的新兴发展,刺激了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加快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性,了解从事这一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并据此整理出培养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的方案,建构具有跨境电商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素养的地方性人才培养机制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瑞.“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电商法律合作机制构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1~33,37

[2]杨楠.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研究[J].海外英语,2018(7):5~7

[3]宋海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7~39

[4]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13~19

第7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并延展到国际领域,塑成了当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高潮。

我国行业企业、政府与高校逐渐形成了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各自在生态圈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各个因素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探讨应用型大学如何适应生态圈的环境并利用生态圈中其它因素的优势群求和提升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应用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人才培养

引言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学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也苦于脱离行业发展现状而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脱节。行业发展现在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若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同时给双方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既已形成的跨境电商环境中平衡各个因素特别是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对于发挥行业的优势和引领正确的人才观都有积极的作用。

1、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组成

在跨境B2B生态圈中,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由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消费者、政府、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共同组成,旨在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其中,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有一致性,高校在生态圈中扮演何种角色,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成为行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关系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在发展动力的发挥。

2、高校在生态圈中的角色与定位

高校担当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整合,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与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符合行业发展和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合格人才。应用型大学应关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扬以及政治经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实践能力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将着眼点立足于地方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侧重于技术应用、素质培养和实战经验。高校在B2B生态圈中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角色不可忽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在生态圈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方面。

3、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尽快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高校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复合型,既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呈现实训与实际的差异性以及在校岗位实训与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无法做到课堂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就业率低;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成本。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曾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走出去,多到社会上去实践锻炼”,“同学们也可以向企业亮相,为就业做准备”。

因此,今后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趋向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和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和具有高效就业及自主创业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极度缺乏的,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2 专业建设缺乏统一性和特色性

电子商务专业性强,是由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概念上讲,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特殊性,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固守传统,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展的要求,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高质量的企业后备人才。

3.3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

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语外贸人才或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跨越式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紧缺的市场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攻坚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外语双项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占到需求总量的70%以上。目前,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革集中于内贸,而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改革较少,多数改革侧重于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未涉及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和提高师资的实战水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如下:行业迅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电商人才稀缺,流动性大;电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增。人才问题的核心矛盾呈现在多方面:快速的行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足;电商企业微薄的利润与高额的人力资源成本;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以上分析报告为人才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共建和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但增速快,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在高校中如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然而新兴专业必然会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当的问题,或是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人云亦云,互相照搬。于是几年下来,“热门专业”势必变成“冷门专业”,最终出现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导致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毕业生的就业平均水平。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已经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

此外,企业在选聘员工时也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据有关报告统计,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存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高、普及率低、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企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统一衡量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不同规模和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差很大,这一点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制造了重重困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出现盲目性的原因所在。

4、改进措施与建议

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与行业对接,与企业用人标准为引领,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立足于专业办学特色,向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和操作性方面拓展,逐步探索并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并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鼓励学校教师去企业定岗进修,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体,应在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特色、师资培训和与企业的融合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4.1 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

高校应积极探索及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内外贸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求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减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突破了教学内容与设施滞后于行业动态发展的状况,解决了由于学校缺乏资金而产生的教学设备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从而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借助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山东省多所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已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外语外贸人才实验室或商务人才培训中心,将企业引入校园,通过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批量入驻实训基地的形式,形成校企对接、三方共同培育学生的机制。短短三年时间的实战操作已为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上千名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4.2 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突显专业特色

目前各行业相关部门并无出台人才质量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在跨境电商领域,根据近年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招人和用人情况,此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岗位对接有助于应用型大学深入开展专业校企共建,校中企、企中校,实现理论学习和商业实战的零距离对接。高校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特点,突出本专业的优势,逐步探索和建立特色专业和实现专业特色化,切实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以及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三方面的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5、结语

高校与企业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和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战经验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以把握最佳的合作契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可课程体系,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是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3.

[2] 魏志明.基于实训室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55-56.

第8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2014年,我国外贸增速为2.3%,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2014年跨境交易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增速远高于外贸增速。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外贸模式和固有的商业格局。相对于传统外贸经营模式,跨境电商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跨境电商通过外贸B2B或B2C平台,实现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买卖双方可直接产生交易;由于跨境电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企业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购买需求即时采购、销售或消费,因而跨境电商的交易频率远远高于传统外贸;在过去的5年中,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不足10%,而跨境电商年均增长将近30%。与此同时,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其利润由原先的5%~10%提高到了30%~40%。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国际贸易利润分配格局

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显得过于单一,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的出口商、中间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二)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销售渠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逐步替代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外贸行业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大企业提供同台竞争的机会,促进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发展,为他们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

(三)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优势

跨境电商能有效打破行业垄断,大大地节约交易成本,节省了交易时间,拓宽了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直销到世界各国。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助推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中小企业找客户难得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订单与客户需求形成无缝对接,相比传统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采用跨境电商多平台服务,在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了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催生了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通过跨境电商平成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为中小型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数量大、运行效率低、专业化较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运行效率。

二、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跨境电商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纷纷寻求转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和综合类的高职院校院校都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跨境电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对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仍然按照原有老思路去培养大学生,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这也是更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是从业人员要具有丰富产品行业背景的专业知识,对行业产品具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选择品类,经营细分目标市场。二是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特别能熟练运用一种或多种小语种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都是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南美的官方语言。虽然是小语种,但是其覆盖市场区域辽阔广大。三是掌握综合性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仅要掌握多平台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交易国文化、习俗、语言、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这样就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对全球化的零售而言,营销策划是关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的产品(如阿拉伯和欧美)要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即使是拍一张产品照片和加一点产品说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化,习俗和爱好的不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的成功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全球零售从产品方案制定、采购、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三、新形势下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更加清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显滞后于跨境电商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仍然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人才的层面,面对加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面向进行清晰定位,即以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信息分析、外贸业务洽谈能力和跨境电商运作能力以及较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网络营销、报关、货代等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各级各类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平台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一致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应该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按照“校企融合、以岗定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压缩重组传统国际贸易业务课程设置,把跨境电商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模块来优化课程体系。

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其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其具体岗位工作展开。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中岗位的划分,体现国际贸易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形成融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践化,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三)要打造适应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

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师生融合”的理念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外贸企业顶岗锻炼的方式培养教师外贸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指导能力;从抓工作态度开始,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并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职业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外贸企业参与产品国际推广、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等专项技能实践,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外贸职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指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尝试建立校内实训创业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最直接的路径,而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为国际贸易专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可以和现有的具备条件的跨境电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品和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试点开发校企合作的教学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本专业学生形成零距离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4,(12).

[2]王莉莉.跨境电商渐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J].中国对外贸易,2014,(12).

[3]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第9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目前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人们认识并使用电子商务从事网上经营或网上消费,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营销模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化市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与日俱增,目前我国通过不同的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外贸企业已经超过了20万家,有平台企业的也超过了5000家,增长势头迅猛的原因与我国的政府重视程度有关,国家税务总局通知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跨境电商税收优惠政策,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外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潜力巨大。

二、跨境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与传统电子商务人才相比较,对电子商务英语的要求更高,具备在线熟练的与国外客户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备管理英文网店的能力、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需求,对海外客户进行需求分析,具备海外网络营销和推广的能力、具备对搜索引擎优化的能力,同时还需要理解国际支付方式、国际物流工具、国际贸易常识、跨文化交流等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三、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跨境电子商务是将传统的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成交易,是目前国际贸易发展转型和升级的新思路。

当前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少、规模小。主要有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EBAY、易唐网、兰亭集市等。境内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也已经逐渐意识到企业亟需转型和升级,紧跟时展的步伐,急需引进大量即懂电子商务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严重匮乏。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或创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引进,旨在培养能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从事贸易活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团队协作精神,扎实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职业能力 ,尤其是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技能,了解各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知晓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较强的营销策划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出众的外语交流能力、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传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相对滞后,毕业生已经无法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师而言,教学改革的任务是紧迫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不仅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知识,而且还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也不仅仅是把这两门课简单的放在教学计划当中。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多动手操作、以提高专业操作技能为最终目标,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将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很好的结合起来,整合专业资源,秉持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践为主,理论够用,完善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知识体系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体系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是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报关实务、西方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来获取本层次的专业知识。(2)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包含3种类型,技术类、服务类和管理类的电子商务。(3) 实习实训知识,安排学生到电子商务企业学习和实践、将学生划分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现网上开店,运营、管理及维护。(4)电子商务技能大赛,通过参加国家或省级电子商务大赛,开拓眼界,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5)语言的学习,电子商务英语为主,选修一门小语种。

(二) 组建教学团队。跨境电子商务设计到多门学科不同的内容,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围绕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组建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师资队伍的理论高度决定了改革的力度,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决定了教学改革中各个环节的安排,英语和日语专业老师负责语言类、电子商务专业负责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老师负责国际贸易核心课程,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强强联合,深入研究各自专业,尤其是跨专业领域,需要细致分工合作,避免出现“真空地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跨专业的教学团队组建,需要每个员工紧密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整合相关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团队中的每个员工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自身的能力,看到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结合部分,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合理的安排老师进修或到跨境小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让教师走在行业的前沿,具备行业敏锐的嗅觉能力,也可聘请企业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达到新高度。

(三)丰富教学方法。(1)以任务驱动。以任务驱动教学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且教学效果良好,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任务驱动让学生有目标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2)以案例为驱动。真实的案例教学具有说服性和模仿性。可根据当前流行的或认可度高的图片或模板作为教学演示,学生能够通过完成案例提高自信心。(3)以模拟平台为驱动。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都有自己专业的模拟实训平台,在模拟平台上,学生扮演不同的卖家或买家角色,完成虚拟商品网上交易。(4)以淘宝店铺为驱动。将学生以10人划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协作,指导学生每一个组完成店铺的申请与装修,寻找货源、商品的图片处理、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和网店的运营与推广。(5)教学资源。目前使用的电子商务配套教材已经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因此,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配套的教材来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资源的整合是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当前社会上还没有比较好的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靠教学团队齐心摸索,这是一项细致和缜密的工程。教学改革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应发挥团队的优势,充分利用跨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背景资源,潜心自主编写符合实际应用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

(四)创新考核体系。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已经无法完成对实践操作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考核。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是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卷面考试,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得出总分。跨境电子商务的考核需要去设计一套新的多元的考核体系,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作为新外贸形势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既能缓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又能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在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整合各项专业资源,建设跨专业教学团队,编写实用教学资源 ,建立多元考核体系,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当然,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和政府的力量共同努力,协商解决,以最终实现培养复合型、国际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