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

第1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际货代;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12-06

1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分析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现状和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中国跨境物流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仍是世界的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逐渐变成世界的物流集散中心,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跨境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998年至2008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行业遭受较大的打击,并且连带整个外贸产业链的整体衰退,跨境物流行业作为外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不少货代公司都在减员,有些规模小的公司甚至难以为继。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外贸经济的逐渐恢复,跨境物流行业也出现恢复性增长,逐渐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准。而在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刺激下,市场出现新的机会,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物流业振兴规划的适时推出,助推了行业发展。短期内行业企业受益于税费优惠,而长期政策引导将会明确行业发展模式,有利于:①市场规范步伐加快;②信息平台整合,扩大规模优势;③可能的政策优惠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融资环境;④重视技术创新,有利于长远发展。

根据上海市国际货代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货代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在未来5年内,都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其中海运国际货代市场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约为7成。

根据测算,中国海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11亿标准集装箱增长到2013年的1.64亿标准集装箱,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空运国际货代市场相比海运而言,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要小得多,大约为15%。

根据测算,中国空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275万吨成长到2013年的380万吨,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诞生于经济日益全球化、服务外包的大背景下。在国际上,供应链管理行业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尚不是以独立行业形式存在,因此国外并无专门的供应链管理行业分类。但国外此类企业的管理思想、发展途径、赢利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是中国供应链管理企业普遍学习、借鉴的对象,对我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产生、发展、未来产业升级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供应链管理从属于“现代物流”的范畴,其发展已越来越趋于独立,表现出更多自身特色,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亦不断出现。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供应链管理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所采用的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模式。

从物流服务对象来看,企业如果仅仅将运输与仓储环节外包给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节约的成本大部分是由自己组织运输与仓储的所损失的设备设施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重构与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效率的提高具有更大的作用。

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来看,运输与仓储业务的准入门槛一般较低,竞争激烈,固定资产投资较多,业务利润微薄。而供应链管理服务则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提供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较少,且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可以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进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从供需结构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保守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基本都是供大于求;而专业化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够满足企业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缺乏。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简单粗放的物流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而且,我国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环境与美国物流业80年代的发展环境极其类似,一是政策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给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新技术革新,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开始迅速普及,铁路集装箱运输也开始迅速发展;三是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企业纷纷通过物流外包、撤出非核心竞争业务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借鉴美国90年代以后的物流发展特征,我们可以预见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主流很可能是供应链整合管理,而且增值型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供应链管理是比传统的储运服务更为高级的物流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公司的供应链贸易业务包含了采购执行和销售执行两端,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2.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入WTO以后,中国国际贸易额的成倍增长,2001―2009年中国商品进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商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为20.7%,这为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提供了广泛的业务基础。

2009年,中国与物流及供应链相关的总支出约7211亿美元,70%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在过去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中国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潜力很大,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是跨国公司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甚至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这会产生大量的供应链贸易服务需求;第二是中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了对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的需求;第三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刺激了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衰退之后,中国物流及供应链市场价值年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准,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100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

3 中国跨境综合物流与供应链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 物流行业竞争格局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总量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业内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物流服务商只能提供简单的传统物流服务,而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

从参与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来看,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一是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邮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国储运等,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二是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如锦程国际、新时代国际、飞马国际、怡亚通、新宁物流等,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三是外资物流企业,如DHL、德迅(中国)、嘉里大通物流、丹沙中福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主要占据高端市场;四是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如海尔物流、神华物流等,利用其与生产企业的密切联系发展供应链服务。

国内目前的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内容以及关注的行业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也各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其中,有部分拥有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公司,如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境外国有企业控股的跨境综合物流公司,另有少部分民营资本参股,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使其兼具上述国有、民营、境外三类物流企业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使其拥有机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较快的特点,在细分市场的客户开发和维护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拥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依托境外国有资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拥有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本土网络和覆盖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外服务网络具有规模优势,且海运物流业务和空运物流业务平衡发展,是行业中极少数同时掌握丰富海运、空运运力资源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之一。

3.2 跨境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我国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内企业众多,特别是2005年国家政策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货代行业后,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截至2008年年底,在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8400多家,但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海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6家企业,空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历史较短,规模很小,没有品牌影响力,竞争力较弱;少数企业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但仍然是地域性的品牌,缺乏跨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具体而言,我国跨境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竞争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竞争较少。由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跨境运输需求旺盛,加之该地区海运、空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对货源的争夺和对运力资源的争夺最为激烈。中西部地区则因经济相对不活跃,跨境运输需求较少,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该地区国际货代服务资源投入较少。

第二,区域内或单一行业竞争激烈,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跨境物流行业尽管市场竞争者众多,但受自身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所限,以及由于全国物流市场相互割裂,其竞争表现在某一区域市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例如长三角区域跨境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对某一行业客户资源的争夺,例如对电子制造行业的客户资源的争夺,而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

第三,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较少,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跨境物流企业只能提供海运物流或者空运物流服务,能提供多式联运(如海空联运)和满足客户其他不同需求的跨境物流企业较少;在提供跨境物流服务时,局限于报关、订舱等传统服务,在提供运输方案优化设计、综合物流服务方面较少,因此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3 供应链贸易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供应链贸易从属于“现代物流”范畴,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但整体来看,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主要竞争还集中在物流运输层面,增值服务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国外同类企业有不小的差距,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商开始出现,但其行业渗透度及服务集成度都还不高,多数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侧重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使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竞争状况呈现出细分市场相对垄断的竞争势态。而且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小,地域集中度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但从理论上讲,所有进口业务都可能成为供应链贸易企业的服务对象,目前供应链管理企业所占份额极低,表明供应链管理企业渗透程度还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由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是专业的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资源整合、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范围是界定企业模式的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

首先,从资源整合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仅拥有少量固定资产,基本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类运行风险较小,在发达国家由于底层物流设施较为成熟,社会资源获取余地较大,很多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采取这类模式,并能提供较高的物流水平;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物流企业,该类公司需要较大的投入,拥有雄厚的资产、自己的网络与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以服务内容来说可分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与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最后,服务范围是指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经对比分析研究,根据企业提供服务内容的深度和覆盖行业和地域的广度,我国主要现代物流企业表现如图8所示。

4 结 论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第2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产业链 通用航空 协同发展

一、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

商务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以其大跨度、多市场的特点,吸引着国内外电子商务纷纷涉足跨境电子商务。例如,国内京东商城开通了国外网站,国外的亚马逊、EBay等美资电子商务网站在我国布局。然而,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存在海关监管等环节,不同的国家政策法律环境、商务环境、资本市场、社会和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支付方式、跨境物流模式、贸易壁垒、汇率制度、税收政策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使得经营成本构成复杂、经营风险大,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复杂程度相较于境内电子商务物流大幅增高,使物流己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关键性瓶颈。

二、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跨境物流主要有十余种模式,但主要包括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保税区、自贸区、海外仓等,它们有各自优势和劣势(如表1)。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障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跨境物流主要依赖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跨境物流配送时间较长。例如,使用中邮小包或香港小包到俄罗斯和巴西等地,普遍的送达时间在40一90天,使用专线跨境物流也需16一35天;还有一些跨境电子商务卖家不重视进口国监管制度,或目的国海关的贸易壁垒,导致海关扣货查验,再加上一些国家需要人力清关,效率很低,跨境物流的信息系统对接不畅。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环节复杂,当发生消费争议时,由于跨境物流存在海关监管环节,不同的国家政策、法律环境、商务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消费习惯和偏好、税收政策等方面导致跨境物流配送时间长,使得经营成本构成复杂、经营风险大,单件商品的反向跨境物流成本高昂等问题,维权成本很高,导致跨境买家的退换货要求难以得到支持。

三是跨境商品的“供”与“需”并没有完全对应。比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卖到俄罗斯排名前十的品类,与俄罗斯买家市场需求的十大品类出入较大。原因是跨境物流无法将需求的商品运到消费者手中,可见跨境物流的时效和服务会影响到体验,左右着跨境电子商务在国外的最终表现,从而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瓶颈。

另外,我国目前境内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但境外的与境内的信息系统对接不畅,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国家和物流业不发达国家,会导致包裹实时追踪难或无法追踪。

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交易过程中己实现了即时网络化,但跨境物流模式各有特点,呈现物流碎片化、“物流数据孤岛”等,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品类无限细分化趋势对跨境物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需要快速、高效、安全个性化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所以在当今大数据r代以及工业4. 0的嵌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背景下,研究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如何协同,最终达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以及更具智慧的物流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三、大数据时代物流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

敏捷的快速反应是物流能力的重要表现,物流能力包括点能力、线能力和网能力,物流服务链成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服务链的整体竞争力,服务链剩余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分别从收益剩余和成本剩余两个方面来实现的,而物流的价值和附加值通过服务链剩余可以得到实现。

协同学理论认为,系统间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效应。协同学论证了关于复杂系统从无序到有序遵循了子系统的协同运作的普遍规律。序参量作为代表系统有序化程度的宏观量,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综合力。

四、大数据时代物流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建

1.构建全球跨境物流服务链,整合物流资源

基于物流能力打造服务链,一方面依赖于掌握大量全球物流需求的信息网络平台;另一方面也要求物流专业服务商能提供集成化和标准化的跨境物流服务。此外,不同产业的服务链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产品的跨境物流需求特性也有所不同,跨境物流企业必须有针对地提供专业化跨境物流服务,即跨境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

2.建立全球统一跨境物流大数据平台

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构建敏捷物流、智慧物流,以整个服务链为平台,整合服务链上的各类资源、跨境物流信息,提供具有增值价值的服务链解决方案。

3.基于模块化的物流服务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中

信息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质量、品种、服务和交货期等成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质量高、服务好的产品拥有更多的顾客。在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己由原来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变为服务链与服务链之间的竞争,谁能迅速适应城市场环境的变化,率先推出用户需要的全新产品,谁就能占领城市场,赢得竞争。

4.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具有先进性,通过服务链的设计与战略性的资源整合,实现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等,满足瞬息万变的城市场需求,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跨境电子商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霄宁.基于物流供应链的跨国公司模块化经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34-37

[2]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系统科学学报,2013 ,14(1):45-48

[3]王自勤.供应链剩余与供应链合作机制中国物流学术 前沿报告(2012-2013)[C]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4]华细玲,吴倩.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几点思考[J].价格月刊,2012,(03).

[5]尹红璋,兰兴旺,魏正伟.论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化[J].物流技术,2014,(04).

第3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062-02

一、目前跨境电商的状况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美国、欧洲等电子商务仍占据全球市场的主流。美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预计2016 年更是将以平均7.2% 的速度增长其交易额。而纵观欧洲市场,特别是西欧的电子商务市场,其2013 年网上商品和服务销售占据了其51% 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再转向亚洲地区,日本是亚洲地区电子商务的主要市场,特别是在2012 年使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方面,已经占据了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25%,根据eMarketer 的预计,在未来几年,日本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增长率也必将突破两位数。

2.新兴市场电子商务增长速度加快。在欧洲地区,土耳其以75% 的增长速度排列第一,而南欧和东欧的各国普遍增长速度都在29% 以上,已占欧洲电子商务市场的14.4%,在欧洲整个市场中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同样,在亚洲地区,电子商务也在迅猛增长,在韩国,其B2C 电商已占零售总额的6%;在印度,2015 年的互联网消费人次预计将达3.8亿人。而拉丁美洲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更是在十年间增长了27 倍,2012 年达到了430 亿美元,巴西一国就占到了拉丁美洲总交易额的60%。另外非洲等各国随着手机的普及,也使得电子商务快速增长。

3.整个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潜力极其巨大。2012 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欧洲地区占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35.1%,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25.7%。与此同时,西班牙、德国、俄罗斯都已扩大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B2C 电子商务在各国普遍流行,2013 年俄罗斯70% 的包裹来自国外,可以发现在整个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其发展的潜力已经逐渐被发挥出来。

(二)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3 年12 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32 亿,其中使用网络购物的人数达到2.71 亿,网络购物使用率已经高达45.9%。同时,在2012 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8.1 万亿元,增长27.9%。因此,预计到2015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突破18 万亿元,所以,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将有望在2016 年前超越美国。

电子商务市场繁荣之下带动的是我国整个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物流方面,2013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经突破197.8 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 万亿元,同比增长6.4%。我国物流企业总数超过6800 家,人数规模达到70 万人。但是,我国在发展物流行业的同时,相关的物流服务与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支付方面,2013 年我国互联网在线支付网民人数达到2.44 亿,提升了41.4%,交易规模达到36460 亿元,其中使用手机在线支付的网民达到7911 万,主要原因在于手机支付的快速便捷等特点,大大推动了我国整个在线支付市场的繁荣。

二、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营运问题

目前,国内走在前面的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比如敦煌网、速卖通、环球资源等网站主要以国内最大的物流快递EMS 作为主要合作伙伴为国外的客户提供物流支持。[1]而国际上通用的快递公司例如DHL、UPS、FEDEX 等尽管运输速度快但因其价格昂贵。很少为海外顾客所使用。当前高昂的跨境物流成本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二)跨国物流体系不合理

跨境物流体系建设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跨境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往来过程中涉及跨国际之间的运输、配送和仓储等环节,需要完善的物流体系来进行整体的运作和协调,同时也离不开基础的物流管理平台的支撑。而当前物流体系的建设滞后严重地制约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重要基础,而当前跨境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到位,突出的反映是跨境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水平较低。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各种物流信息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不够强,信息的通信渠道还不够通畅,信息的完整性还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解决跨境电商中物流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管理技术手段,提高协同管理水平

一方面以供应链为视角进行协同管理,加强管理的协同性。将电子商务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纳入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将其视为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实体生产供应商、网络客户间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与协同创新,加速供应链各主体间的信息流通和创新成果流通,提升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

另一方面重视技术方法的应用,提升电商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协同度。电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与标准化直接影响电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大在物流集疏运体系、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电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作为电商物流企业,要加强ERP、RFID、GPS等先进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电商物流企业间的协同运作效率。

最后,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是未来跨境物流的发展方向,应该形成战略联盟,通过海外建仓库,运输以降低成本,通过提高海外仓储能力、降低库存成本、挺高订单效率、优化物流配送的效率,整体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为跨境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服务,实现双赢。

(二)优化协同创新的模式,完善跨境物流体系

一方面借助宁波建设电子商务城的契机,选择合适的电商协同创新模式。紧紧围绕宁波电子商务城建设配套政策,以及宁波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科学定位,合理评价,结合电商物流协同创新模式的理论指导,同时借鉴其它同类城市的电子商务园区协同创新模式,邀请国内外电商物流专家把脉问诊,选择适合宁波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创新模式。

另一方面加快电商物流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强带动效应。从宁波现有优势产业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如宁波服装产业、小家电产业、进口红酒产业以及未来建设梅山保税港区打造的进口奢侈品业,加强这些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在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加快宁波传统产业的“电商换市”转型升级建设步伐。利用宁波港口外贸产业优势,试水跨境电商,可组织开展“跨境电商”的可行性论证、政策论证、电商企业需求、电商市场需求等方面调研,探索适合宁波的“跨境电商”的电商物流协同创新模式。

最后,完善跨境物流体系,首先要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港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统筹规划,利用产业集群的特征,充分考虑物资集散通道、做到运输方式衔接能力与物流功能设施的相匹配,主管特点和环境相对接,注重软硬件的相结合。

第4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供应链;动态协同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4-0045-04

在目前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中存在着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时,知识流也贯穿供应链始终。顾客需求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对产品、服务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整个供应链也越来越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动态性的良好体现离不开供应链中各组成成员的协同互动、知识资源的共享以及对新知识的共同吸收、共享和利用。由此,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的供应链模式应运而出。采购作为供应链的源头环节,在贯穿着不断变化、更新的知识流的动态协同的供应链中,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才能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一起响应供应链的动态协同的特征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通过供应链的良好运行获得其效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的定义及特征

供应链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现在,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在供应链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对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些研究中,国内马士华教授的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他认为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知识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该定义强调了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强调了组成成员间相互作用的行为,从而预示着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供应链所应具有的一系列特征: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集成性、组成成员间有必要进行协同合作以及面向客户需求。其中的动态性即指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以及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使得供应链具有显著特征。与其他学者只提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供应链定义不同,马士华教授关于供应链的定义中包括了对知识流的控制,这也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新一代供应链管理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该定义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的供应链运作模型如图1所示。

在此模型中信息流和知识流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因为信息经过汇总、分类、计算和筛选等处理过程的数据,只是一些客观记录。而知识是指信息通过使用者心智模式的诠释、思考及归纳等处理过程后所产生的一种直接采取行动的能力。由此可见,知识是凝聚着信息使用者智慧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原有信息和思考、归纳后产生的新信息。信息是知识的来源。

二、一般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

所谓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而对获取商品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

一般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如图2所示,其主要特点为:(1)采购以订单驱动,能比较及时地满足客户需求;(2)采购管理向供应管理转变;(3)采供双方开始向建立战略协同伙伴关系转变。

一般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显然与传统采购模式在采购方式、双方关系、信息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1)由需求方主动型的完全基于库存采购转为供应方主动型的基于订单采购;(2)由对抗竞争转向建立长期战略协同的伙伴关系;(3)双方由信息保密转向信息共享;(4)由大批量少频次连续送货、需求方掌握库存转向小批量多频次连续送货、要求供应商掌握库存。一般供应链采购模式开始关注促进供应链整体战略实施及整体绩效的提高。

三、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供应链采购模式

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采购模式如图3。在该模型中,采购部门负责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协调,采购决策由采购部门牵头组建的跨部门跨组织的采购团队制定,采购团队是信息汇聚的核心,是企业内外知识与信息共享、交流、利用的平台,采购部门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制定采购决策之前,通过双方的知识共享、学习与交流,协同新产品开发;产品量产后,生产和技术部门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订单编制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采供双方通过信息、知识交流协同预测、需求、计划与补货,采购部实现按需采购,供应商根据订单准时适地适质发货。货物库存、质量由供应商控制,库存信息、质量控制信息与知识、经验双方共享。这个模型主要突出了信息流和知识流在采购管理中的运用,以优化采购流程、降低库存,实现JIT及按需、协同采购,从而实现动态协同的采购模式,进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高效及优化,畅通的信息流和知识流是实现这个模型的关键。另外,建立跨部门跨企业采购团队,便于采购部门与企业内外相关部门在物料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交流也是模型运行的关键方面。

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供应链采购模式是在一般供应链采购模式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下供应链所日趋具有的知识作用加强、协同性、动态性特征显著的情形下提出来的。该模式除了具备一般供应链采购模式的特点外,还独具一些显著特点。

(一)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供应链采购模式的特点及实现方式

1. 设立采购专家小组或采购决策团。采购专家小组或采购决策团比较适合大型制造型企业,采购决策通常由采购专家小组或采购决策团制定,对于中小企业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组成跨部门的采购团队。

人是企业和供应链中的重要因素,采购专家小组或决策团的组织结构设计是建立新采购模式的基础。采购专家小组或采购决策团的成员通常是来自品质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经验丰富的人员,适当时候甚至需要外部供应商的参与,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命某高级管理者或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担任决策团的决策最终裁定者,负责各部门成员意见的协调、综合和分析,所任命的某高级管理者应不属于任何部门。采购专家小组或采购决策团组织架构如图4所示。

设立采购专家小组或采购决策团的必要性体现在:首先,采购决策团是跨部门甚至跨企业的采购团队,组成成员包括来自质量、技术、财务、生产计划、采购,甚至供应商企业的负责人,有利于战略性采购决策的制定,使所采购的物料在质量、成本、后期再利用性、可回收性方面等有比较好的可接受性及实现性。其次,有利于知识在供应链中的有效流动,即在供应链中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采购专家小组或决策团的构建在组织架构上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用以共享的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双方间统一规范的、定义的文字和编码来描述,通过各种文件传输就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传播。隐性知识通常包括组织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指企业员工长期工作、学习积累形成的对本职工作有较高价值的知识。隐性知识通常是经验、价值观等难以编码化的知识,较难被掌握,是知识创新的重点,也是知识管理的难点。采购决策团平台的建立尤其有利于采供双方间隐性知识的获得、开发、传播、共享与应用,有利于促进知识由内隐――内隐,内隐――外显,外显――外显,外显――内隐的转化过程实现双方的知识创新。

2. 动态性体现在实现按需采购。按需采购是当前的知识经济环境及供应链动态性的要求。知识经济环境下,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日益复杂化、个性化,为满足需求,供应链呈现动态特征,为赢得竞争优势,供应链企业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还要做到把满足需求的成本尽量控制在最小,这显然必须通过按需采购才能实现。无论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角度还是提高供应链对市场的整体反应速度方面,按需采购都具有重要意义。按需采购的运作也更有利于建立端到端的供应链流程体系,是新一代供应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需采购的实现方式包括:(1)在采购组织设计上,采购决策团或采购专家小组的设立构建了一个跨部门跨企业的交流平台,有利于采购人员与技术人员、计划人员、供应商进行很好地沟通,了解所需物料性能、需要量、可共性;(2)在企业间,通过采供双方的早期合作、相互参与产品设计,使得双方更清楚所需所供的物料和服务,从战略上实现按需采购;(3)在目前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市场信息趋于透明化,获得信息的手段多样化,采购人员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物料供应信息,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按需采购。

3. 协同性将会更多地通过在与接受外包业务的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实现。为了集中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以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这些非核心业务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同样是企业整体产品或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伙伴关系是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的采购必须考虑的问题。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为实现供应链的整体目标而共同制订相关计划、实施策略和运作规则,并共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使供应链各企业协调同步,各环节无缝对接。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概念,未来的协同供应链采购在宏观上应体现为与关键的少数外包业务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协同伙伴关系。微观上则表现为与供应商协同产品开发、协同计划、预测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共享和库存信息的共享。

采购协同性的实现方式包括:(1)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共享信息平台,由供应商管理库存、与供应商共享库存信息以做到降低本企业库存,趋于实现零库存,且同时做到持续供货,实现对物料需求的快速反应。(2)借助高级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来收集需求和供应的信息,与供应商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促进供应链中稳定货物的流动。

未来供应链管理战略中将以供应商、客户及合作伙伴为核心要素,与外包业务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关系管理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供应链采购模式与一般供应链采购模式的比较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知识及信息在采购管理中的运用,进而体现在对供应链整体战略及绩效的贡献不同。虽然目前的供应链体系设计比较关注采购、制造及配送等后端流程,但是也大多只是致力于在降低成本上取得成效。一般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也是如此,压低物料价格以节省成本的想法似乎还是那么根深蒂固,而其他一些隐性成本却常被忽视,譬如不能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同关系而频繁更换供应商带来的时间、人力成本,同种物料拥有多个供应商带来的供应商管理成本,与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知识共享带来的产品质量、价格成本,及与供应商不能有效共享库存、需求信息造成的库存成本、物料断、缺的损失等等,从而使得一般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对整体供应链战略的贡献有限,而在日趋呈现动态协同特征的供应链环境下,基于与供应商之间的双向知识流动的、按需的、与关键的少数供应商建立战略协同的伙伴关系的、动态协同的采购模式才能更有利于实现供应链整体成本的降低及整体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结语

动态、协同、重视运用知识资源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对供应链的要求。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实现是通过供、产、销三个基本活动实现的,各个组成活动均应采用相应的模式才能够促进供应链整体战略的实施和供应链整体的有效运行,采购作为供应链的源头环节是首先应被考虑的。笔者只是很浅显地提出了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可能性、实现性、必要性及其具备的显著特点,在实践中如何实施以及涉及的一些细节,譬如:如何促进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共享程度的度量、供应商在新产品设计的哪个阶段参与进来更合适等都是值得企业采购管理实践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东清.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M].李东改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9.

[2]秦明森,张歆梅.供应链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4,92-94.

[3]大卫・泰勒博士(DavidA.Taylor,Ph.D.)著.供应链制胜[M].沈伟民,王立群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3,41.

[4]【美】塞西尔C博扎思(Cecil C.Bozarth),罗伯特B汉德菲尔德(Robert B.Handfield).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导论[M].李东贤,李成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5,291-294.

[5]【美】肖尚纳・柯恩(shoshanah),约瑟夫・罗塞尔(Joseph Roussel).战略供应链管理[M].汪蓉,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38.

[6]【英】肯尼斯・桑莱斯,布莱恩・法林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鞠磊,吴立生,张晶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13.

[7]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供应链管理――采购流程与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2-13.

[8]邹辉霞.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16-17.

[9]赵小惠,孙林岩.支持产品创新的供应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3-25.

第5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跨境电子商务 发展 路径

金融服务体系作为综试区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促使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的重要的力量。作为金融服务体系之一的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结合,激励了大众创业,推动了电商企业的发展,成为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对互联网金融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跨境电子商务概述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定义

狭义的跨境电子商务是指跨境零售,是不通关境交易的主体,利用互联网促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用小包、快件等形式把商品利用跨境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交易过程。广义的跨境电子商务扩展成了国际贸易电商,是指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国际贸易商务,属于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一系列应用。

(二)跨境电子商务的分类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向,主要包括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和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代表性的有跨境通、洋码头、网易考拉海购;出口跨境电子商务有代表性的是敦煌网、兰亭集势、阿里速卖通、中国制造网等。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贸易模式。以出口的跨境电子商务为例,B2B指的是境内外贸易的主体都是企业;B2C指的是企业直接把商品销售给国外的消费者,以个人消费品为主;C2C指的是在第三方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店铺,利用平台以在线零售的形式把商品销售到国外的企业以及全球的终端消费者。

根据清关的模式,包括快件清关、集货清关和备货清关。以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为例,快件清关指的是订单被确认以后,国外的供应商利用跨境物流把商品从境外直接邮寄到消费者手中;集货清关是指先有订单,然后再发货,商家依据订单统一把商品打包,通过跨境物流送到国内的保税仓库中,通过电商企业办理海关手续然后委托国内的快递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备货清关指的是先备货,然后再有订单,等消费者下单以后,电商企业再办理相关海关手续,委托国内的快递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二、互联网金融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推动交易及支付的创新

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共同作为电商互联网经济稳定的基础,其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了交易便利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互联网金融其实还属于金融,它和传统的商业银行属于一种竞合的关系。现在各商业银行都纷纷搭建自营的电商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支付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银行体系的网络银行和体系之外的第三方支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银行体系外的第三方支付主要承担着电子商务资金渠道,并提供出很多灵活的产品,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银行体系内的网络银行变成电子商务的资金托管方,第三方支付企业负责监督电子商务的资金,二者相互合作使电子商务的资金安全性得到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拓宽了电商融资渠道

电商平台是一个闭环,包括供货―销售―融资―结算,这个闭环把贸易的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供应商紧紧的包围在内,为供应链的融资创造了很好的线上环境。电商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属于一个“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者合一的清算综合、信息处理的平台,给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账务管理、现金支付、资金清算、供应链信息的综合处理等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服务。“三流合一”的数据是线上的供应链进行融资的核心,把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模式和业务模式相应的改变,使融资更加平台化,放贷的速度更加快速,金融的风险更加具有可控性。

三、需关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一)沉淀资金存在信用风险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大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采用延迟净额结算方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者的资金会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产生沉淀资金。随着在途资金的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信用风险指数也随之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网上交易双方提供担保,而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缺乏担保,如果沉淀资金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引发支付风险。鉴于此,应从严管理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至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并计提风险准备金。同时还可将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沉淀资金管理方面的信息披露给第三方支付服务使用者,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监管风险

相比于一般的进出口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真实性、支付资金的合法性更加难以把握,这主要因为一方面经常项下跨境交易的电子化以及部分交易产品具有虚拟特性;另一方面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方办理购汇、结汇业务,银行对境内外交易双方的情况并不了解,无法直接进行相关审核。这为资金从资本项目混入经常项目办理网上跨境收支提供了机会,也为异常资金流出入提供了可能渠道。为此,银行应切实落实展业三项原则,加强对电商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物流凭证上的缴费金额判断电商收结汇的合理性。监管部门则要加强对网上跨境交易业务数据的监测、分析和排查,对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已经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规模化、从单一到多元化,对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建立多方合作联盟。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电商服务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多方合作,构建顺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数据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全力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同时做好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孟嘉.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5,(1):72-74

[2]温辉.从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看网络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互动关系[J].商业经济,2012(9):25-29

第6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交易成本 供应链 物流

一、引言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跨境商业活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易参与者达成交易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支付。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买方可以在国外从网上获得商品的业务。

有许多不同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比如B??2B,B2C,C2C,B2B2C等。然而,一些类型的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的跨境贸易基本相同,比如B2B模式。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专注那些零售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所以只分析B2C和B2B2C模式。下文中的“跨境电子商务”将特别指的是零售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

不同于传统的跨境贸易需要去接触外国本土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客户直接通过网络获得与国外企业接触,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的特性有如下:

(1)多国参与。传统的跨境贸易主要发生两国之间,而多边跨境贸易通常是通过一系列双边谈判。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引入,跨境电子商务通常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例如,A国的客户采用B国的贸易平台,C国的支付平台和国家D的物流平台与来自国家E的企业达成交易。信息流,物流,物流和资金流等相关贸易过程从传统的双边结构逐渐向多边结构演变,重建了世界经济的秩序。

(2)直接。在传统的跨境贸易,一国进口商先从另一国出口商那里进口商品,然后通过多级分销向客户销售商品。但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顾客直接在网上从国外企业购买商品。

(3)量小。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是在企业和单一的客户之间,商品数量通常比较小。

(4)频率高。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频率比传统贸易要高得多,因为交易是企业和单一客户之间的。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对提振世界经济的意义非比寻常,但很少有人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旨在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通过比较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的跨境贸易的每个环节的交易成本来解释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

二、跨国电子商务活动的供应链

(一)传统的跨境贸易

在传统的跨境贸易中,供应链通常很长。因为地理隔绝,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企业和客户很难获得直接接触。客户通过包括出口商,进口商,分销商,零售商(可能都能称作中间人)等的供应链获得来自原厂的商品。

供应链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在A国,初始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给出口商。

(2)A国主要通过航将商品出口给B国的进口商。这部分包括报关,商检,结汇等跨境贸易过程。

(3)在B国,进口商经过几个层次的分销商将大宗商品卖给零售商。最后,客户从零售商处获得商品。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案例的供应链中有6个单位。在大多数时间中,商品、货币、信息、在4个中间商之间传递。客户无法直接从最初的企业购买商品。

(二)B2C跨境电子商务

在B2C(企业对客户)的跨境电子商务中,平台作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中介人。客户和企业不直接联系。

有两种类型的B2C跨境电子商务。一种是平台与企业属于同一国家,即B2C(B)。另一种是平台与客户属于同一国家,记为B2C(C)。

企业与平台属于同一个国家的:

供应链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1)在A国,企业销售一批商品到该平台。该平台将商品入仓库,并支付给企业。

(2)平台通过快递向B国客户销售单一商品,客户支付给该平台。这部分包括海关报关,商检,定税和其他跨境交易的独有流程。

客户与平台属于同一个国家:

供应链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在A国的企业销售一批大宗商品到在B国的平台。该平台将商品放入仓库和支付给企业。这部分包括报关,商检,结汇等跨境贸易独有流程。

在B国,该平台通过物流销售单个商品给客户,客户通过该平台进行支付。

(三)B2B2C跨境电子商务

在B2B2C(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销售单一商品到客户,而不是直接销售一批商品到一个平台。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他们不出售或购买任何商品。在A国的企业销售商品给B国客户通过快递,消费者支付给企业。流程包括报关,商品检验,结汇等跨境贸易独有的进程。

三、应对

(1)政府对策。第一,解决跨国电子商务发展桎梏。尽管我国政府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已颁布多项刺激国内消费,加深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但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报关、纳税、结汇和退税等繁琐低效的限制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难题。我国政府应该统一统筹规划海关、税务部门等众多进出口相关部门,出台落实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税收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跨境电子商务的特殊情况,制定分步骤的纳税政策,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第二,也要监督约束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行为。

(2)企业层面对策。加大品牌技术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跨国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品牌、销售和售后等流程进行整合,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等多渠道快速创造品牌知名度。同时,根据国际市场的转变,企业可以迅速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定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风险预警和规避能力。

强化企业分工合作。在市场潜在购买力大的国家,原本竞争的企业间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共享自己独有的信息,提高协同效应,开发互补产品,避免在国外市场上恶性价格竞争。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提高跨国电商的谈判议价的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适当进行对外垂直并购,实现垂直产业链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跨境物流服务。结合经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新时期战略,物流服务企业可以结合工业园区或跨境电商平台,在海外购买市场份额较大的国家优先建立国际仓库,以轮船或火车先将跨国货物预先运送至本地仓库,再进行本地发货,缩短销售者全程物流时长,发挥一站式物流整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PayPal, “Modern Spice Routes: The Cultural Impact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 of Cross-border Shopping”, 2013.

[2]许文恭.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D]. 厦门大学, 2002.

[3]鄂立彬, 黄永稳. 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4,(2).

第7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摘要:“疆域有界,商贸无边”,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火热,经营种类也逐渐扩展到农产品领域。然而,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不仅危害国内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品牌及国际信誉。本文通过建立AHP模型对影响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寻找出导致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便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促使我国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时代下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关键词 :跨境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因素分析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农产品的品种和加工工艺上得到应用,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危害。由于农产品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及身体健康,若违规生产的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由此而引发的国际贸易纠纷更不容忽视,只有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才能保障出口的数量。在传统外贸发展趋缓,贸易环境逐渐恶化时,若想维持海外市场份额,必须重视出口农产品质量,促进跨境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由此可见,分析跨境电商渠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针对的监管措施存在重要意义。

一、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

我国跨境农产品电商的质量安全问题集中在:(1)农产品法律及标准与国际脱轨,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尤其是跨境销售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网上食品的销售还存在许多监管盲区,农产品卫生标准国际化水平低;(2)相关监督不到位,岗责不明晰,没有定职定岗,造成每个监管人员技术不专,监测效率低下,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现象严重;(3)出入境流程冗杂,跨境出口流程受阻,耽误了食品的保鲜期,未能及时通关报检,使得原本易腐变质的生鲜等农产品加重了运输贮藏成本,折损率大幅上升;(4)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基本依靠传统常温运输,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缺乏专业型人才,第三方外包业务发展缓慢;(5)各类农产品相关非关税贸易壁垒等。

二、模型建立与因素分析

1.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概述

跨境电子商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包括传统贸易生产加工中的各种违规添加及产品过期变质等情况,还包括如网站商家资质审核、冷链物流、报关报检、网络支付等方面问题。在本文的分析中,采用德尔菲法,汇集上海市主要跨境农产品电商企业、物流公司及高校电子商务领域教授学者组成的专家组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求和平均,得出跨境电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素分类如图3-1,从上至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2.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图

3.层次单排序

依据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各个问卷打分情况,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分别为: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下一级准则层构成的判断矩阵j1,货源组织、仓储物流、报关报检、销售服务与各自对应的下一级指标层构成的判断矩阵j11、j12、j13、j14,如下所示:

接着,进行层次单排序。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A,计算满足Aω=λmaxω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式中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ω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ω的分量ωi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

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CI=(λmax-n)/(n-1),从CI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λmax-n愈大,CI愈大,矩阵的一致性愈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参见表4-1

CI 与RI 的比较通过CR=CI/RI 来计算,以上判断矩阵j1、j11、j12、j13、j14的判断过程为:

4.层次总排序

进行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是根据同一层次中全部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以此计算出对于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若总体层次只有两层,那么层次单排序便是对于最高层的总排序。

后,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为评价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如何,需要计算与单排序类似的检验量。CI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RI为层次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

5.结论分析

由模型分析结论可知,影响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前六位依次为冷运占比(0.3559)、通关流程(0.1494)、物流商选择(0.1103)、仓管软件(0.0743)、法律标准更新率(0.0532)和质量认证(0.0518)。对照第二节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冷链物流发展落后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内冷运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冷运占比低、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商少;其次,进出口流程冗杂的问题主要源于通关流程指标,需要建立适用于跨境电商的专用通关流程;再次,企业应选择合理高效的仓储管理软件,不仅实现了库存车辆的合理调配,而且便于流程管理与信息追溯;然后,法律标准的更新周期长,更新占比低直接造成了我国法律标准滞后,由此引发的技术性及绿色贸易壁垒频现;最后,相关产品质量认证不健全,部分监督人员徇私舞弊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

三、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1.加强冷链建设

(1)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发展。应该统一冷链物流企业的政策标准。针对目前市场准入条件匮乏,各类小型企业也分食冷链运输的巨额利润,国家急需规范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无资质、低成本企业“断链运输”“常温裸运”冷鲜肉制品现象。此外,对于冷链运输中的各类技术标准还需完善,如制冷保温技术标准、包装标识、保鲜技术、工业设施的技术安装标准等。

(2)提高冷链物流配套技术。在信息技术环节,如卫星导航、无线射频技术、温湿度红外遥感技术等,保证储存温度的调控和各种功能运输车辆的调配能够得到实时定点监控;在产地加工环节,如真空预冷技术、冰温预冷技术等,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在运输环节,冷藏运输车辆的改进,采用清洁能源运输、冷藏冷冻隔温技术等的运用;在储藏环节,有自动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以便有效的延长保鲜时间。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对上述技术使用较少,整体发展与国外大型冷链公司存在很大差距。

(3)大力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有了政策和技术的支持,冷链物流想要达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需大力的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想要做到从源头到家门口的全程冷链,需要在前端、中断、末端配置完整的服务,这对任何一家跨境农产品电商公司都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能够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处理,做到各取所长,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4)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冷链物流不同于常温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才有可能稳健的开展,能够拥有健康雄厚的资金链支撑也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此外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2.供应链及通关流程优化

在销售模式上,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超合作、电商与企业合作,采用直采直销线上线下等多种创新模式;在产品推广上,根据目标客户群体挖掘产品特色卖点,在推广手段上可选择更贴近消费者的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软件;在仓储管理系统上,选则公司适用的仓储物流管理软件,辅助企业在中转仓库、物流调配方面做出最佳的决策。可见,供应链的优化不单单是指压缩中间商,它体现在整个经济周期活动的方方面面。

积极摸索适应跨境农产品电商的新型通关模式,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加快区域间各个关口的联合通关协作,推广保税物流港区的建设;改良通关作业服务系统,利用信息化优化通关流程,做到无纸化通关;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培训,保证轮班在岗,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提高了通关效率;对跨境电子商务类产品实行“清单核放,汇总申报”制度。

3.加强标准化建设

第一,积极学习采用国际标准;第二,加快制定颁布新的标准,针对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的标龄过长,内容与国际标准存在冲突,标准分布不均等问题,相关部门加紧修订过期标准,加入更多当下适用的跨境电商的农产品标准化条例;第三,对国际标准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利用,要经过多方分析和验证,引用或修改转化为适应我国的农产品标准;第四,加强不同领域不同技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4.立法与征信

政府不仅要加快跨境电商农产品法律政策的修订,同时也要积极布局国家、行业、个人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征信系统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在商家筛选、洽谈、支付、货运、售后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用的维系。一方面,销售的达成,不单单是售卖商品,更大程度上是店家或是企业信誉的营销,一个真实完备的信用数据库对消费者和商家都会产生很大帮助;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践和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大量涌现,可以加速征信系统的完善。

5.消费者维权

首先,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网站交易,并查看网站信誉度和许可证件;其次,购买完商品,保留好相关历史订单信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向平台投诉;再次,除了外包装上可以检测之外,必要时消费者还可借用测试卡等方法,避免误食过期变质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后,积极参加消费者协会或各类行业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参考文献

[1]闫丽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1):291.

[2]孙宝民.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 韩俊.中国食品安全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53-76.

[4]任博华, 董行.中国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问题研究——以京东商城为例[J].物流科技, 2013,(1): 104-108.

[5]邓学,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42(7):93-99.

[6]王连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1-25.

[7]李超.基于一种改进层次分析法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江西: 江西财经大学,2012.

[8]YANG Y.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e-com?merc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J].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0, 16(17):194-195.

[9]Rudolf R. Sinkovics. Cultural Adaptation incross border e- commerce:a study of German company[J].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Research,2007, 8(4):35-37.

[10]Huo Hong.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Quality Safety--A Case Stud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3(10):50-53,57.

[11]YANG JY, XIE SX, SHEN Z.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J]. Price:Theory &Practice, 2010(9):68-69.

第8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症结词: 电子商务 跨组织流程 角色 工作流 集成

一 引言

Internet等信息技术增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将进入协同商务阶段。协同商务(collaboration business)在企业的供应链上拓展,会给企业的业务模型以及运作机制带来变革。供应链的扩大表现为团体公司内部的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供应链扩大、某些产业的全行业协作供应链扩大以及虚拟企业供应链扩大(逾越行业限制)。其中以虚拟企业为代表的网络型组织将是组织存在的主要情势,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合作者的瓜葛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在这类违景下,组织边界开始变患上隐约起来、并且会不断地变化。为客户提品以及服务的流程需要逾越多个企业,且时常产生变化。组织流程逐步外向化,组织之间的边界弱化,跨组织的流程成为组织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跨组织流程管理的繁杂性,跨组织流程的重组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目前企业之间重复的、分隔的、不集成的业务处理方式请求跨组织的流程设计以及重组。这将触及跨组织流程上各业务火伴之间的协作,公道调配供应链企业的资源,集成企业内外的各种利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并行运作,提高跨组织流程对于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那些想在Internet时期胜利的企业都在斟酌流程的重组,以便解除重复的流程、低效的信息传递(hand-offs)和企业之间的松耦合。

二 跨组织流程

跟着经济的全世界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剧烈化。如今的竞争,再也不是简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乃至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任何1个企业依托本身的气力都很难垄断市场,为了有效地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捉住有限的市场机会,涌现了许多新的经营机制以及组织

方式:如虚拟企业、网络化组织等组织情势以及概念接踵呈现。另外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患上多个企业可以实现流程同享,愈来愈多的业务流程逾越组织边界。流程的组织边界变患上隐约以及动态化,由此带来跨组织流程间结合深度加强以及互相连接问题,这对于组织之间的总体效力以及柔性有很大影响。组织分工、合作以及沟通对于跨组织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从顾客需求动身,强调组织扁平化,改造企业进程是企业内部管理变革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管理的变革提供了使能器。在企业内部,ERP系统能匡助企业实现跨部门的利用互联以及信息集成,但它一般为任务驱动(task-driven)而不是以进程为中心(process-centric)的。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支撑进程集成以及进程的自动化,它以及ERP的结合,增强了企业内部运作节制的能力。电子商务环境中,单1组织难以具备知足顾客的所有前提,分工、能力核心化以及协作是必由之路。企业不但需要内部跨部门的调和,还要解决好以及供应商、客户、合作火伴的合作瓜葛。组成跨组织流程的各介入者都是拥有自主功能的自主体,彼此交换,有着扑朔迷离的瓜葛。从角色的观点来看,如何描写企业的消费者、客户、合作火伴以及供应商之间各自的角色地位以及互相瓜葛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以人为中心的跨组织流程集成环境是无比成心义的课题。目前呈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互联性较弱,主要表现在工作流管理同盟的互联标准仅是个技术标准,没有解决统1的工作流概念模型问题。

二.一 跨组织流程的构成

传统的供应链呈线性结构,以通用性、灵便性以及开放性都欠佳的EDI为信息交换渠道使企业的供应链刚性过强。如斯中小型企业因难以支持以及保护昂贵以及繁杂的EDI系统而难以成为合作火伴,使患上企业受制于动态的市场变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请求,企业的供应链需要向简洁、定制以及麻利的方向变化,愚蠢的价值链相应演化为灵便的价值线[一]。面对于不同的顾客或者顾客群体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联合不同的合作火伴,介入到多条价值线。企业之间的流程可以依据顾客的需求自由装配以及重组。在B二C中,企业施行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动战略,顾客将成为企业的价值链的主宰,跨组织流程的构成以及重组是缭绕顾客的。

跨组织流程的发生,1方面是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各异,致使单个企业难以保持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局面,需要将供应、制造、分销、零售等流动分配给多个角色,紧密协作以及互动。这些流动需要相应的跨组织流程加以规范,跨组织流程也就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运营的首要特征。另外一方面通过分工协作,使患上企业可以将主要资源集中于最善于的核心业务,使核心业务能力更为专业化,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与其他企业组成跨组织业务流程,目的是提高总体效力。企业之间从传统的拥有久长的优良合作瓜葛转变成企业合作火伴之间的动态瓜葛,即所谓的开放式电子商务。

跟着Internet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的市场竞争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组织之间的依赖性对于整个价值链发生巨大的影响。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需制订基于web的战略,企业内的分工拓展为企业间的能力互补,它们的流程已经逐步逾越企业边界,即所谓的跨组织流程。如何管理跨组织流程,触及电子商务环境下跨组织流程的设计、跨组织流程模型的建模、跨组织流程的重组和跨组织流程的支撑环境等问题。其中跨组织流程建模的主要任务,是描写跨组织的组织模式(网络型组织)以及运行机制,其描写的焦点在于介入合作的组织及其协作机制,而不是各组织的内部流动流程。跨组织流程重组的首要内容是在各组织中建立跨组织流程的观念,根据组织核心能力的关联,优化选择合作火伴和肯定合作的方式,进而紧密耦合组织之间的流程问题。

二.二 跨组织流程的分析

跨组织流程产生在多个拥有共同目标、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组织中,这些组织互相协作,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价值流以及信息流的整合。组织之间的合作再也不是简单的交易瓜葛,而是演变为组织之间的既独立又互相关联的超分工网络化格局,各企业的资源以及能力在跨组织流程中患上到了优化配置,从而不但提高整个系统的竞争力,而且也改善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之间瓜葛的钻研,是1个比较繁杂的问题。Yong-Chan Kim认为组织之间的瓜葛以及人之间的瓜葛拥有必定的类比性,组织可视为虚拟的社会成员,能区分其它成员而存在,能够像人1样构成协作瓜葛[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平台,使组织之间的交往更像是人之间的火伴或者同事瓜葛,组织的合作规模扩展了。组织之间的火伴瓜葛是现实协作的需要,是为到达共同的

目标而进行的双向信息处理流动,并且遵循预先存在的标准规则。调和理论钻研最初用于流动之间的调和分析。这里可以引伸到多角色的合作上。在跨组织流程中,拥有共同目标的多个组织角色,依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斟酌到跨组织流程的特色,即多角色、多维度、集成性以及动态性等,跨组织流程建模应在各组织内部局部流程模型的基础上,尤其注意跨组织流程模型的层次结构、1致性校验以及其它建模分析工具的接口问题。另外,跨组织流程的建模与跨组织信息系统的分析也应很好地结合起来,统筹物理价值链以及虚拟价值链。

跨组织流程建模以及组织的ERP、CRM、SCM平台、支撑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以及其它的BPR产品有机地集成起来,以便取得1些基础的模型数据,提高模型的分析能力。

跨组织流程的散布化、网络化以及繁杂多变,流程很难由建模小组驾驭,基于网络以及群决策支撑系统的协同跨组织流程建模是有待深刻钻研的课题。在建模的进程充沛应用最新的互操作技术,如XML,同时遵循现有的技术规范也是必要的。

二.三 跨组织流程的重组

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斟酌进1步降低本钱以及紧缩价值链各环节上的延迟时间,原本的跨组织的交互方式需要扭转。国外1些学者已经经开始了面向价值链整合的跨组织流程设计与改造钻研,旨在追求整个价值链的优化。电子商务环境使愈来愈多的流程是逾越组织边界。同享能力资源、流程配置、流程管理、信息传递和利益与本钱分摊都是跨组织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跨组织流程重组的内容看,有必要先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的协作瓜葛的基本特征:

(一) 动态性。迅速树立与消除组织之间合作瓜葛、价值链结合紧密、较低的价值活动延迟。协作流程需要散布于多个企业,且时常产生变化。企业与商业火伴间需要结成动态的合作瓜葛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提高麻利的市场响应能力。

(二) 开放性。较低的介入障碍,1些原来互相没有业务瓜葛的企业可以参加到多企业协作的跨组织出产流程中。

(三) 柔性。跨组织的合作以及解散应跟着顾客的需求扭转而变化,较灵便的表现情势是动态同盟。

(四) 集成性。重视整套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集成多个服务来匹配某1特定的服务需求。

跨组织流程重组是1个繁杂的进程,需要战胜如下问题:

(一) 对于外包流动的节制繁杂性,组织疏松,有可能造成企业私有信息的泄密,和专有技术的流失,对于企业造成必定要挟。因而必需树立信誉机制,以及惩罚机制,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二) 跨组织流程对于管理者以及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请求,如组织间谈判、调和,同享信息以及流程衔接的基础设施。

(三) 在连接进程中,目前的流程可能需要适应性改造或者从新配置,中间流程(如协作火伴选择、树立契约瓜葛、合作内容实时监控等)需要重建。

从流程的角色组成来看,BPR是分析组织内部流程模型的工具,它把传统企业职能内部的人员以及角色拆散,并从新组装到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流程中去[三]。一样跨组织流程重组就是要解决选择哪些企业协作,怎么更好地协作。

跨组织流程建模也为跨组织流程的设计、分析以及施行提供了基础。有关跨组织流程的设计,已经有的做法主要斟酌任务与组织的能力匹配,如在任务间的瓜葛以及核心任务的基础上,将非核心任务并到核心任务中,从而构成若干个任务组,每一个任务组可分配给1个合作火伴完成。跨组织流程的设计也能够参考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依照企业目前跨组织流程的使用状态,触及两类问题:跨组织流程设计以及跨组织流程重构。前者针对于跨组织流程的早期,旨在设计1个相符跨组织协作需求,并统筹未来发展趋势的多方协作流程计划或者概念性的机制设计。后者针对于于组织环境变更,如总体运营模式扭转、新技术呈现、来自外部同盟的竞争要挟、或者者目前系统难以保证成员间的互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彻底扭转现有流程。后1个问题更为繁杂,如需要斟酌最大限度维护已经有投资外、技术风险、组织间利益以及本钱分摊等问题,因此带来了改造的繁杂性。通过整合跨组织的流程整合,除了了极个别情况刚好呈现组织间系统完好的匹配外,1般需要重构。实际上,第1类跨组织流程设计问题,可以看做是对于原有系统间连接的重构。跨组织工作流系统的设计,与跨组织工作流的定义方式有很大瓜葛,常见的两种方式为:(一)散布同享工作流定义。跨组织工作流由上层以及下层组成。这类工作流模型是跨组织工作流设计者所建的同享模型,或者由各合作火伴协同建模。同享模型分解后便可患上到各角色的子工作流模型。(二)散布工作流模型联邦。跨组织流程的每一个角色对于应的子模型分别树立,在两个介入者产生联络的结合点由双方协商解决,此法患上到的跨组织工作流模型的1致性不能保证。

目前各企业的出产、物流、沟通、交易方式、客户服务流程差异较大,跨组织流程重构存在技术以及流程组织的障碍。跨组织流程的繁杂性在于,组织间流程逾越多个企业,触及多种流程;企业内部集成技术包含了多家供应商,基础设施包含数据格式、通信网络不1致;对于于服务流程还会触及多家客户的不同需求。现有的利用技术以及企业瓜葛组成为了1张繁杂的网络,扭转这1网络难题较大。

跨组织流程的重组是针对于顾客需求的动态变化的,这是1个延续的进程,需要跨组织流程中各合作火伴的支撑才能到达多赢的目的。以及企业内的BPR相似,跨组织流程也是“1把手工程”,需要各协作企业领导的注重,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要能支撑企业的无缝连接,固然这需要互操作的集成平台以及相干标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需要数据交流的标准。目前美国Rosetta Net以及OBI正在进行PIP(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互的规范)的标准化工作。因触及众多的组织,跨企业的流程重组的难度要比企业内的流程大患上多,应当是1个按需投入、逐渐进级、多角色共同开发的渐进进程。

三 跨组织流程管理的支撑环境

跨组织流程的管理,请求采取同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企业之间的经营流动连接起来。由许多独立的 ,在地舆位置上散布的企业或者实体组成的多变同盟之间的开放商务 ,需要1个散布式的、异构的和能快速适应同盟变化的集成软件系统来支持。许多企业利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撑流程的自动化,以工作流技术提供建模、保证较好的结构化以及流程管理的标准化。此外,在虚拟组织中,工作流管理系统需要提供跨边界、可处理异类信息系统的互联,既保证合作者的自治,又在企业之间构成动态的合作瓜葛与消除机制。从角色的视角看,跨组织工作流支撑环境能够增进合作者之间的互补是很首要的,传统的做法常常是部份的。连接起来的工作流系统可使拜托者启动另外一个自己的服务者内部的流程,并且接管另外包服务的结果。之前所用的黑箱模式显患上过于粗拙,难以适应紧密型跨组织合作瓜葛。因而需要提供精细化,经由提炼的高层流程监控能力,同时又能保持各组织内部的自治特征。

工作流技术是组织与组织间利用集成的工具。与倾向于企业内部利用集成的ERP等信息系统相比,它对于于理顺运作,亲密顾客与合作火伴瓜葛和提高流程柔性有首要的作用,已经在多个领域患上到了广泛的利用。新的技术以及规范正不断地被利用于系统。但在目前技术前提下,大多数的工作流产品仅支撑局域网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流程的自动化,跨组织的基于异构平台与散布式环境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还很少见,能力也颇有限。如IBM的工作流产品MQSeries Workflow可以将集成份布异构环境下的不同流动、系统以及利用程序,从而在必定程度上支撑电子商务。有些工作流产品提供web服务,支撑跨企业的经营进程集成。目前的工作流产品在系统的柔性、散布性以及智能性等方面还难以到达均衡。

工作流技术对于跨组织流程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系统的互操

作(interoperability)上,即每一个合作火伴都有工作流引擎支持,它们之间通过要求响应完成1系列的交互。这类互操作目前还停留在组织之间流程的疏松耦合上,即不是树立在1个同享的跨组织流程的基础上。它与企业之间的组织模式亲密相干。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互操作情势主要有:能力同享(capacity sharing)、链状执行(chained execution)、合同转包(subcontracting)、实例转移(case transfer)以及(扩大)疏松耦合(loosely coupled)等[四]。为便于不同工作流产品的兼容,工作流管理同盟制订了相应的互操作规范。但这类标准局限于技术问题,而未提到组织协作的具体法子。致力于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非赢利组织认为组织之间的电子商务进程由3个部份组成:公共界面以及组织的工作流执行[五]。但因为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流程概念模型,使患上这类松耦合工作流之间的集成在实用中遭到限制。开放式的电子商务还缺少面向协同商务的1种共同语言。暂时的解决办法是采取不依赖组织利用与平台的中间交流标准,如增添了语义功能的数据交流标准语言可扩大表示语言XML。目前在系统先后端制订了支撑互操作的相干规范(包含后真个技术集成标准以及前真个协定)以及流程建模、查询语言BPML、BPQL来增进组织之间的流程级协作。在此基础还有商业文档智能路由(routing)的可扩大路由语言XRL。但这些标准的推广还有待更多企业的理解以及支撑。支撑同享跨组织流程的定义需要1种描写语言。

支撑跨组织工作流的真正问题不是系统的简单互联问题,而是设计新的概念以及结构体系增进企业集成。理想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系统应树立在统1工作流模型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people-centric)的紧耦合协作环境[六],这也是下1代工作流钻研的热门。这类协作环境支撑集成的跨组织管理,包含树立火伴瓜葛、组织之间的瓜葛建模、基于此统1模型的各组织工作流定义以及散布式工作流执行以及监督调和。作为1种信息集成技术,跨组织工作流系统是不是能与跨组织的集成性相匹配是衡量其能力的主要尺度。只有使所有的角色,即组织的内部用户、外部客户、顾客和供应商等合作火伴都通过必定的入口(portal)融入到跨组织流程的运作中,应用各种利用充沛互通讯息,各尽所能,各患上其所,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系统才能充沛施展1体化的集成功效,这也是电子商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Peter Fingar, Ronald Aronica. The death of “e” and the birth of the real new economy[M]. Meghan-Kiffer Press,Tempa, Florida,USA,二00一

第9篇:跨境商家供应链管理范文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杭州 310018)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ejiang Economic & Trade Polytechnic,Hangzhou 310018,China)

摘要: 按出口和进口两个方向,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中物流配送策略进行归类,对发货地集中配送、目标市场分散配送模式的运作进行梳理,分析各种配送策略的优势、适应性及存在的弊端,指出建立一体化物流体系,加强战略联盟合作,提升跨境物流链效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wo directions of export and import,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strategies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 the 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resale of China, teases the operations of the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the target market and scattered distribution of the point of origi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daptability and existing disadvantages of all the strategies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trategic alliance and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ross-border logistics chain a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 跨境电商;零售;物流配送

Key words: 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resale;logistics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024-03

作者简介:张志乔(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蒋丽君(1965-),女,浙江诸暨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2012年10月,海关总署确定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5个城市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此后陆续有深圳、苏州、青岛、长沙、平潭、银川、牡丹江、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加入试点行列。两年多来,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等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推动下,我国境内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超过5000家,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从2009年0.9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9.3%上升到31.3%。

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跨境电子商务简化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和效益。其顺利实施,除网上产品推广、订购交易等信息流和跨境支付资金流外,还需稳定的跨境物流同步支持。良好的客户体验及口碑是网商生存的基础,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成本低廉性、售后退换货的便利性等均构成客户的购物体验,影响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需跨境运作,涉及不同关境的物流运作商,运作复杂,供应链协同性较差。

近年我国新注册的电商经营主体中,九成以上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其电商模式零售为主,零售模式下订单物流批量小,运作难度大,本文重点讨论(大额B2B电商物流运作仍属于传统国际贸易范畴,本文不做讨论)。

跨境电商包括出口电商和进口电商,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进口电商规模是出口电商的三倍多。

1 出口跨境物流配送

兰亭集势、敦煌网、阿里巴巴速卖通、eBay等为我国知名的出口跨境电商和平台。

1.1 境内集中配送

我国电商外销商品一般为服装服饰、3C产品、日用品、化妆品等个人消费品,商品配送主要采用国内配货,按买主集成商品单元,委托邮政体系或国际快递等直邮境外,再由境外合作者将包裹运输递送给客户。此模式下报关主体是邮政或快递公司,个人用品邮包一定标准内无需缴纳关税。

国际四大快递公司(UPS、DHL、FeDEX、TNT)物流质量好,时效、安全性、稳定性、可跟踪性均能保证,但价格相对昂贵,只有极少量价值高的商品才会选择国际快递。多数个人消费品售价较低,偏低的客单价只能承担相对低廉的物流费用,因此多数电商委托邮政体系进行包裹跨境递送。

此模式优势是境内一次性按客户配货集成订单包裹,后面只需完成运输递送任务,电商无需提前在境外储备大量存货,进入门槛低适合实力较弱的中小规模卖家。其劣势为无法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高质量与低价格的双重要求,低价格下物流配送的实效性、安全性等无法保证,客户体验差影响电商口碑。在俄罗斯、巴西等物流配套不完善、海关政策不稳定的新兴市场尤为如此,客户一两个月后才收到商品或丢包现象时有发生。

1.2 境外分散配送

部分规模较大的跨境电商尝试境外分散配送策略,电商在境外目标市场建立或分租仓库,据销售预估提前将批量货物通过海运等低价运输到境外仓库,收到客户订单后由境外距客户最近的仓库实施订单拣选、配货送货至买家。

其优势是当地配送增加了跨境物流的可控性,物流的时效、准确性、售后服务很有保证,合理的海外仓储及配送策略还能有效节约物流成本,这些均能改善客户体验。这一策略还能帮助境内商家拓展跨境销售的商品类别,使原本不适合跨境配送的重量高、体积大、形状特异的商品(如汽配类、家居园艺类)成为跨境电商推广的新品类,目前部分电商采用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弊端和局限性在于,随着境外业务拓展,需建立和分租的仓库数量增加,提前备货的库存量大幅攀升,沉淀资金和库存管理的压力明显加大,且对销售预测准确性要求较高,预测误差导致的世界性库存或者滞销风险接踵而来。

2 进口跨境物流配送

国内买家热衷境外网购的商品有护肤美妆、婴幼儿食品、服饰、保健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欧美品牌商和零售商强势进入我国进口电商领域,国内的洋码头、天猫国际、苏宁易购“全球购”、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跨境通”等纷纷涉足。进口跨境物流配送包括境外货源的采购与组织、跨境运输与配送两大业务环节。

2.1 境外货源的组织与采购

境外品牌商和零售商具有货源优势。境内电商获取货源的渠道有:获得品牌商授权;提供平台合作海外供应商;派人在境外市场采购集货。目前境外多数母婴用品、化妆品、奢侈品等品牌商为保障区域商利益或基于其它方面考量,往往不愿直接授权国内规模普遍较小的电商渠道。因此,部分境内电商提供平台与海外供应商合作直接采取B2C的模式。还有部分奶粉、纸尿裤类电商直接派人到境外市场以平价或高于市场价的方式采购集货。

2.2 跨境运输与配送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配送为境外仓库集中配送和境内保税区配送两种模式。

2.2.1 境外仓库集中配送

境外仓库集中配送是境内、外电商在境外设立的仓库按客户订单配货集货,通过国际快递直邮中国配送给境内客户,或通过国内邮政、自身合作的物流公司、国际航空公司等递送给境内客户。资料显示每年有8亿罐奶粉和10亿元奢侈品通过UPS和DHL等国际快递直邮(或通过转运公司)进入国内。境外很多网商不支持直邮中国,某些商品受限无法直邮中国,或客单价较低无法承受国际快递较高的资费时,便由华人转运公司在当地替中国买家签收包裹,再将货物发回国内买家。转运公司的价格可以低至每磅5美元以下,但跨境运输和送货环节委托国际航空公司和国内快递企业完成。转运公司多以免关税的个人包裹形式跨境递送,倘若被海关查验包裹的重量和价值超限被征收关税时,买家需自行补交税费,递送时间会随之拖延。多数从事海外转运业务的本土公司缺乏品牌效应,以低廉的价格行走在逃税灰色地带。海量的个人包裹不仅缺乏物流规模效益,且给海关清关带来巨大压力。转运公司信息与海关系统不对接,一旦包裹数量剧增时清关延迟、扣留、丢包等就很难避免,严重影响客户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2.2.2 境内保税区配送

境内保税区配送是电商将境外商品提前备货到境内的保税区,待收到客户网络订单后,从保税区备货中拣选配货,快速递送至客户手中。我国已在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广州、重庆六城市试行“保税进口模式”,海外商品以批量低价运输到境内的保税区存储,形成进境备案清单,电商接到客户订单后对保税区内备货进行拣选、配货、发货,快速递送到客户指定地点。货物在保税区内出入境有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严格监管,可以保障商品质量。保税区内存货充裕,能保障客户退换货等售后服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保税进口模式试点,从2013年底至今年3月30日,累计成交订单26766笔,订单商品主要为奶粉、星冰乐等进口食品。宁波自2013年11月底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截至今年3月30日共验放15017票商品,货值497.5万元,品种主要为食品、尿不湿和不锈钢保温杯等。天猫国际平台上线后,已与郑州综合保税区、宁波保税区和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签约合作,部分产品将从保税区派送全国。

目前,我国实施保税进口模式试点的城市较少,在税收监管、退货便捷性等方面有待完善,交易规模有待扩大。我国34个保税区最有条件开展保税进口模式跨境电子商务。对比中国海外代购市场2012年483亿元、2013年750亿元的交易规模,保税进口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3 发展趋势

经过10年的积累和近两年政策的大力推动,如今的跨境电商正从量变走向质变,多数网商已由个体户发展成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规模的中小企业。跨境网商的竞争逐步从价格战转向创品牌和整合物流供应链等高端领域。跨境物流运作向海外建仓、境内外合作构建一体化体系、优化整合供应链迈进,物流配送策略正在得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出口易”由跨境电商成功转型为中国首家专注于海外仓储及配送服务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香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建设五大海外仓储中心,在广州、深圳和上海等7个城市设立物流中心,为跨境电商提供M2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供销平台及全程物流解决方案。B2C进口电商洋码头已在海外自建仓储物流设施,旗下的贝海物流在洛杉矶、纽约、旧金山设立三个技术先进的货站/分拣中心,在法兰克福和伦敦建立两个物流中心,2013年双十一,洋码头依托天猫完成2万个订单,洋码头以稳定的业务量预定航空仓位进行跨境递送,实现缩短时效和降低费用的双重目标,并借此优势与天猫国际深度合作搭建海外物流链。

同时,递四方、中环运等转运企业逐步走向成熟,知名快递顺丰、申通已相继进军海外转运业务,以知名快递的规范操作引领产业升级。

中外企业优化业务基础上,由一般协约走向战略联合,提升跨境物流链的反应速度和协同性。顺丰与立陶宛邮政联手建立欧洲第二大物流枢纽中心,共同开拓欧洲市场,阿里巴巴以投资入股方式与澳洲邮政、新加坡邮政进行战略合作,为阿里巴巴跨境商家提供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圆通速递与CJ大韩通运进行战略联合,推出中国大陆到韩国72小时的门到门物流服务,日本宅急便运输公司和大和控股集团提升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力争购的日本产品最快3天递送上门。跨境电商的产品类别决定了邮政国际小包依旧占据跨境电商物流的主导地位。为优化业务和有效利用自身的处理能力,2013年中国邮政国际小包取消了所有折扣,同时取消平邮只接受挂号小包。中国邮政与eBay、亚马逊、敦煌网、阿里巴巴、paypal等主要电商和支付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力争打通与跨境电商和相关各方的信息流,以一体化物流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云兵.跨境电商日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9.

[2]李魏晏子.东方国际跨境电商试验[J].上海国资,2014,3.

[3]海淘族的春天:跨境电商试点“保税进口”模式启动.cifnews.com/Article/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