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精选(九篇)

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第1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2011年10月12日商务部了《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函[2011]第889号)(下称“《通知》”),次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23号)(下称“《管理办法》”),对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及人民币结算作出了相应规范,《通知》和《管理办法》分自各自之日起实施。这两个规定的和实施,意味着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的正式开闸,继推行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后,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来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包括以人民币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由于外汇管制,传统的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通常都须以美元、日元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进行投资,资金注入后进行结汇,兑换成人民币后方可在中国境内使用。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开间,将给中国外商投资制度带来新的变化。

境外人民币来源

就目前来说,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来源主要有三大渠道:周边国家和中国开展边境贸易获得的人民币;世界其他国家通过与中国贸易往来获得的人民币;以及与我国签署了人民币互协议的一些国家拥有的人民币。随着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其来源将进一步拓宽。根据《通知》的规定,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境外人民币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同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铺开。到2011年8月,全国所有地区均可在与世界所有国家的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据此世界各国企业因与中国进行贸易而持有的人民币可以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

2 在中国境内依法取得并汇出境外的人民币利润和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人民币

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依法取得并汇出境外的人民币利润和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的人民币,经银行审核相关材料后,可办理汇出手续,目前在人民币汇率处于上升周期的背景下,除短期套利者之外,外国投资者应更倾向于持有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等人民币利润和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的人民币并未汇出境外,而依然在境内用于投资的,则并不适用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有关规定,而仍应适用原有的有关规定。

3 外国投资者在境外通过合法渠道取得的人民币,包括但不限于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股票等

境外机构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应始于2010年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放宽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限制,允许香港及海外企业、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2011年4月11日,以北京东方广场境外合作伙伴所拥有的权益为最终标的的汇贤产业信托(HK 87001)正式开始在香港的人民币IPO招股,并于4月29日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中国境外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也是全球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虽然境外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都是在近期才在香港市场出现的,由于人民币本身升值的逾期,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等)发展前景广阔。

外资准入审批

从本质上说,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仍为外商投资,仍应遵守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产业准入、审批及安全审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具体操作中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 审批权限

根据《通知》的规定,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仍按现行外商投资审批制度执行,但涉及以下情形的须报商务部审核:

(一)人民币出资金额达3亿元或3亿元人民币以上;

(二)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信贷、拍卖等行业;

(三)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创业投资或股权投资企业;

(四)水泥、钢铁、电解铝、造船等国家宏观调控行业。

与以外币投资不同的是,人民币投资者在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审批时,须同时提交人民币资金来源的说明或证明以及资金用途说明,并填写《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情况表》。商务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须在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备注栏加注“境外人民币出资”字样。

2 人民币资金的使用限制

根据《通知》的规定,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在中国境内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依法参与境内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协议转让股票除外),也不得用于委托贷款,投资者或所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还须在申请审批时填写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情况表》中承诺不得将该人民币用于上述用途。

资金管理

我国原有的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管理,主要是通过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自的地方分支机构对外汇的汇入、汇出以及结汇、售汇和付汇等进行监管而实现,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开闸,减少了外汇管理中结汇、售汇和付汇等环节,必然对原有的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管理制度带来新的变化。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管理办法》对银行在进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方面进行了规范,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综合司于2011年4月颁布的《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11]第38号),也对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资金管理有所涉及。

1 前期资金账户管理

外国投资者尚未在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之前,在境内从事直接投资或从事与直接投资相关的活动,通常需要支付相应前期资金。在外国投资者以外币投资的情况下,可向投资项目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并根据实际情况以该投资者名义开立四种外国投资者专用外汇账户:投资类、收购类,费用类、保证类。

根据《管理办法》及汇综发[2011]第38号的规定,外国投资者以跨境人民币支付前期费用的,须先在拟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所在地外管局办理人民币前期费用额度登记,银行应当在审核外国投资者提交的支付命令函、资金用途说明、资金使用承诺书等材料后,为其办理前期费用向境内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支付,并向外管局备案相关信息,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后,剩余前期费用应当转入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或原路退回。

2 登记

外国投资者以境外的人民币仍需要在主管的外管局进行登记,其性质应类似于外币投资的外汇登记,并且登记的操作程序也应按现行的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在

获得营业执照后,还应向注册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请办理企业信息登记。

3 账户开立及验资询证

尽管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没有明确规定,原则上人民币直接投资(包括新设和并购)的外商投资企业开立账户仍应首先经外管局审核通过,然后方能向银行申请开立账户用于收取人民币资金。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汇入的人民币注册资本或缴付的人民币出资应该专户专用,并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账户开立后,外国投资者汇入人民币资金时,应向银行提供相关审批备案文件。根据汇综发[2011]第38号,外商投资企业在注册资本缴纳后办理验资时,应向注册地主管外管局办理验资询证手续,并备案相关信息。外国投资者以人民币并购境内企业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股东应申请开设并购或股权转让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收取外国投资者支付的人民币资金,并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需要特说明的是,由于国家一直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格的宏观调控。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需要在银行验证其是否通过商务部备案后,方能办理人民币资本金汇入业务。

4 人民币资金汇出

直接投资有关的人民币资金汇出包括外国投资者利润汇出和因减资、转股、清算、现行回收投资等所得的人民币资金的汇出等。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办理上述人民币资金汇出时,应由银行审核相关文件。汇综发[2011]第38号则要求银行应依据外管局的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额度表办理,并向外管局备案。《管理办法》并未就人民币资金汇出时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作出统一规定、实践中各地的要求可能不一样。如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即实行人民币利润汇出事后备案制度,要求凡开办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履行真实性审查职责、合规办理人民币跨境利润汇出业务之后,应向该中心支行报备相关材料进行备案。

可能涉及的问题

1 银行的责任

由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没有结汇、付汇和购汇等程序,外管局很难发挥与其在直接投资外汇监管中相同的职能,对资金的监管更多是由央行和商业银行来实现。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对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资金流向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银行应当对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注册资本金和人民币借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并监督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使用人民币资金。若银行在办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违反有关审慎监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可见,从某种程度上,银行在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业务中承担了部分监管机构的职能。

2 资金的监管

如前所述,《通知》对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资金使用进行了限定。在外国投资者以外币进行投资的情况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有关业务操作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08]142号)的规定,资本金的结汇所得资金仅能在政府审批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使用,外商投资企业在办理结汇时须向银行提交资本金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用途证明文件等材料。但是以人民币进行的直接投资,就资本金使用的监管问题有关规定并未进行规范。实践中如何确保该等资金的使用符合《通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尚待进一步明确。

第2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 总体设计 离岸人民币业务

当前我国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开展情况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近年来,伴随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的发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也快速推进。2011年,《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1号)的,开启了境外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征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1〕145号)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操作。2012年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发行银行间债券及境外人民币债券,促进境外流动性返回国内。2013年5月份,为规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工作,央行了《关于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就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问题给予了进一步明确。央行在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列出主要工作,其别提到要推进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路径。同时,继续推进中国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鼓励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和循环。此外,央行还积极鼓励贸易融资及项目融资试点,为在岸流动性流向海外提供渠道,支持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转向投资货币。

政策的推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截至2012年末,我国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和ODI(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海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总计达到1746亿元,约占外国直接投资及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的7.6%,大约有65%的对外直接投资以香港作为渠道。同期,已有106个国家的1158家金融机构进行人民币金融交易,香港和伦敦成为主要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此外,QFII、RQFII、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发行人民币贷款等人民币离岸业务也取得了积极效果。截至2013年6月末,通过QFII渠道流入的资本已达到435亿美元,RQFII总额度增至1049亿元,已有29家境外机构获得RQFII资格;QDII获批总额度达851亿美元;我国已同20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累计总金额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提高了人民币在境外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对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总体设计

(一)国际经验

一国货币国际化,在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资本项下本币业务的快速推进和国际化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民币境外流动性不足、投资渠道少、回流渠道不畅等因素,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一定困难。部分学者以美元本位经验提出,应通过贸易逆差形式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并健全回流机制,以丰富人民币各项国际化职能。然而,我国贸易顺差是由资源禀赋、储蓄率、投资率等诸多结构性因素共同决定的,短期内难以改变,以贸易逆差方式扩大人民币输出恐难实现。

纵观历史上英镑、马克和日元的国际化路径,都是在持续贸易顺差条件下,由政府推动本币资本输出入,继而带动产业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资源,通过提升本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来强化本国货币的国际交易、结算、储备地位,形成本币的境外自我循环,最终实现国际化。这些经验对于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快速推进大有裨益。

(二)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步骤

1.总体原则

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应以放松资本项目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根据交易主体、交易性质、交易地域等采取分类管理的策略,采取先局部试点后全国统一、先个案审批后全面推开、先额度限制后取消数量限制的思路。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逐步推出资本项目开放措施。在顺序方面应是先放开流入、后放开流出;先放开长期资本流动,后放开短期资本流动;先放开有真实背景的交易,后放开无真实背景的交易;先开放机构交易,后放开个人交易的原则;先放开居民国外交易,后开放非居民国内交易。

2.具体步骤

按照交易性质,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交易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第二类是债权债务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第三类是证券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类型

类型 内 容

直接投资项下 境外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

人民币境外投资

债权债务项下 人民币对外债权 人民币金融债权

人民币贸易债权

人民币对外负债 人民币直接外债

外商投资企业外方留存利润

人民币贸易负债

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货币与存款

证券投资项下 QFII机构在境内持有人民币证券产品

境内金融机构在港发行的有价证券

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2012年2月,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领衔的课题组撰写的一份报告公布,将我国资本项目人民币业务开放步骤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

短期安排(2010-201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管理,鼓励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本身较为稳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实证表明,放松直接投资管制的风险最小。雄厚的外汇储备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外汇资金,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成本的优势,西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收缩为中国投资腾出了空间。目前,短期安排已基本实现。

中期安排(2013-2016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人民币商业信贷、人民币对外债权、人民币对外负债的管理。这三者的稳定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放宽对这三者的管理,有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和香港离岸市场建设,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同时,有利于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长期安排(2016-2018年),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开放人民币证券投资项下投资,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一般开放原则是,按照市场完善程度“先高后低”,降低开放风险。总体看,市场完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当然,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和期限安排是相对而言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成熟一项开放一项。在部分地区试点可兑换程度较低的项目,如国家支持深圳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探索试点跨境贷款这一可兑换程度较低的项目等。这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先试点、后推广,将改革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中。

当前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外币监管标准不一致,存在政策疏漏

由于目前本外币监管政策存在一定冲突,同一类交易主体不同币种的跨境交易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为市场参与者利用政策差异牟取利益提供了空间。目前,资本项目外汇资金的结汇管理原则是支付结汇制,即涉汇主体资本项目结汇必须具备真实的交易用途背景。银行在审核结汇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后才能办理结汇手续。然而对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监督管理方式相对较为宽松,为企业利用人民币结算规避外汇管理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催生了大量“规避监管型”人民币业务。

(二)人民币或有债务的管理政策不统一,银行执行难

根据规定,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对外担保,原则上按现行对外担保管理规定操作,即人民币融资性对外担保应纳入融资性担保额度管理范围。但是根据银发〔2011〕145号文的规定,银行可以为客户出具境外项目建设和跨境融资等人民币保函,银行的人民币保函业务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政策管理的不统一,给银行办理短债业务带来了执行困难。

(三)跨境人民币信息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监测分工不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银发[2012]103号),明确了在按币种划分的原则下,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负责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并就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制定、监测数据统计、协调机制建设等事项作了规定,明确外汇局负责国际收支相关统计工作以及全口径外债统计监测,但未明确外商投资业务、境外投资业务以及其他资本项下业务的统计监测分工。

二是外汇局难以掌握准确完整的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2011〕第23号公告)规定,境外投资者以跨境人民币履行出资业务,以及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只要在注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企业信息登记后即可办理资金流出入。由于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与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尚未实现数据共享,如果银行将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不及时或漏录入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外汇局将难以掌握准确完整的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使管理处于较为被动的境地。

(四)加剧跨境收支波动

在当前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存在利差、汇差,企业可以相机抉择结、购汇的时间和地点以获取价差收益,从而使得人民币跨境收支的流向调整加快。

发展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的建议

(一)推进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积极稳妥地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和投资业务。逐步转变存贷款利率为市场定价,促进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加快国内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完善交易机制和治理结构,加快培育国内外投融资主体, 丰富交易品种。适时推出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国际板,从而开辟海外存量人民币投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筹融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扩大资本项目人民币业务额度,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

放宽对个人和企业换汇限制和对人民币汇出的管制。将境内个人购汇额度提高到每年50万美元,企业额度提高到1000万美元。允许境内个人和企业在同样的额度内将境内人民币汇出境外。逐步增加境外机构向人民币银行间市场的投资额,同时提高QFII额度。

允许非居民在境内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三种方式融入人民币,并同时允许这些资金兑换成外汇。逐步向非居民账户开放人民币投资市场,包括理财产品、基金和债券等,其开放的步伐应与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发展协调。

(三)改进资本项目管理手段,促进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

尽快研究制定人民币资本项下跨境交易管理办法。跨境资金管理法规应突破币种限制,以跨境资金的流出入为出发点,搭建完整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支持本外币跨境业务的发展。淡化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行政审批限制,最大化地实现人民币投资便利化。对外商投资实行总额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只审批现汇和跨境人民币出资总额,不审批各币种具体金额和比例。加强人民币外债流入及运用的监管,提高我国对外负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加快制定人民币或有债务的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便于银行办理短债业务,加强短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防范。加强政策协调,对涉及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交叉监管的业务,拟订业务操作规程,确保不出现管理重复与监管盲点。

(四)发展离岸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提升境外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

在离岸市场(如香港)发展多元化的人民币投资工具,吸引国际投资者使用、积存人民币。在境外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建立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为相关的金融产品提供一个高透明度的定价基准,降低金融工具交易成本。开发各种人民币衍生工具,为对冲交易提供更多选择,大幅降低对冲成本,提高使用及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允许境外参加行通过境内行从境内银行间同业市场上拆借人民币,并汇出境外。对已获得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额度的银行,允许其用持有的境内债券进行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并可汇出境外。允许境外行用所持有的点心债到境内银行间市场进行一定比例的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并允许将借入的人民币资金汇出境外。鼓励境外银行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一定数量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和熊猫债。允许中资国有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保险公司等机构将一定比例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

(五)改革开放金融市场,开辟人民币境内外进出的缓冲区

货币国际化必须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发展及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确保足够的透明度、流动性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使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加快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形成一个资金进出境内市场的缓冲区。逐步扩大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的试点范围。增加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上海已试点),对跨国公司试行在一定额度内,允许向境外关联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机构应扩大到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允许同一行下的分支机构之间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贷款额度由央行制定管理办法。

(六)建立国内国际多部门交流机制,强化部门间的联动与协作

与有关国家和地区金融管理当局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对人民币跨境交易流量和滞留境外存量定期交流,及时准确掌握境外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共同对人民币非法和突发性流动加强监测和限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人民币资本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监管。加强“一行三会一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强化本外币、机构和产品等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减少监管重叠,填补监管真空,形成一体化监管格局。明确外汇管理局对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督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延伸检查权。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口径与外汇管理政策的监管标准有效衔接。按照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原则统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账户开立、资金使用、清算退出和利润汇出等各方面的标准,形成一体化监管格局,促进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七)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体系,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监测

第3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目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这无疑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公信力逐渐提高,从而推动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发展,加快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对策建议;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显然使得人民币有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为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提供了助推力,推动了它走向世界。然而,在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及使用过程中,它也面临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国际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为了能够促进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的发展进程,所以,对其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概念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指在进行国际交易时,买卖双方自愿以人民币计价,来完成收付款项的经济活动,它是人民币跨越国境、走出国门所进行的结算活动,它是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及使用。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信用度也大大提高,显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跨国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其竞争实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更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流通与使用,从而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问题探讨

虽然我国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2.1 结算结构不合理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1.655万亿元,占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85%,同时占中国全球贸易结算总额的27%;人民币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结算288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49%,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中的份额由2014年的13.78%跃升至15%。[1]可见,目前我国人民币的跨境结算金额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结算结构仍不够合理,因为其中人民币跨境的贸易结算所占比重很大,而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的跨境结算所占的比重很小,虽然其份额迅速跃升到了15%,但其比重依然很小。所以结算结构仍需要进行合理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健康发展。

2.2 我国企业出口产品水平较低

在出口方面,我国企业大多从事的是加工贸易,生产的多为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从而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缺乏与外商谈判的资本,在选择结算货币时相对被动。[2]可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科技水平还不是很高,或者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尚且不足,生产技术水平与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以致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而且产品附加值也较少,所以使得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然而,我国的进口产品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特点。这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交易中对计价货币选择的话语权,长此以往,将会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的步伐。

3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措施,来切实解决好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又好又快发展。

3.1 努力调整跨境结算结构,促进合理优化

诚然,结构的合理优化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结构失衡不合理的话,就会阻碍事物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结构合理优化的话,就会对事物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一方面,要继续保持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大力推进我国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来作为计价货币,来完成收付款项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要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中人民币的直接投资结算金额,而且我国还要不断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加大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并推动其人民币的直接投资结算。通过这些措施,来努力调整我国跨境结算结构,提高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的跨境结算,促进其趋于合理优化。

3.2 努力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诚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发展过程中,科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帮扶力度,对一些致力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对一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表彰,从而提高出口企业发展生产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各出口企业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重视并落实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工作,而且还要积极引进其他跨国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通过这些措施,来努力提高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附加值,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交易中对计价货币选择的话语权。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它也遭遇了一些问题——结算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无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努力调整跨境结算结构,促进合理优化;努力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等,来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以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推动人民币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卞股平.人民币跨境贸易使用量近三成 直接投资升温[EB/OL]. mt.sohu.com/20150514/n413078847.shtml,2015-05-14.

第4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推进路径是:贸易结算货币、储备货币、资产计价货币。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7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以来,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际金融体系动荡带来的风险,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选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早在2000年前后,中国的一些边境省份在与周边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蒙古、俄罗斯等贸易中已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且渐成规模。2008年金融危机,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较大,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中国准备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09年7月6日,国务院六部委共同下发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共5个城市的365家试点企业可以在香港、澳门和东盟3个境外地区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标志着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1年1月,境外直接投资业务试点启动。2011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范围扩大至全国。

四年多来,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明显增加,跨境人民币业务从“地域范围”到“业务范围”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尤其是允许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2009年当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实现结算金额36亿元;到2011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量达2.08万亿元;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元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为2,802亿元。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中,货物贸易2012年全年累计较上年增长32%至2.06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全年按年增67.9%至8,752亿元。在以人民币结算的直接投资中,2012全年对外投资累计为292亿元人民币,按年增44.9%;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2,510亿元人民币,按年大幅增长176.68%。江苏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国进出口总量的8.4%,其中与香港直接相关或经由香港清算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6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9.54%。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分析

(一)增加了人民币的境外存量

人民币跨境输出方式有对外贸易,这是目前人民币输出最主要的方式;境内机构人民币对外投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境人民币贷款;央行货币互换。为配合跨境结算业务开展,央行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增加国外人民币存量,货币合作进一步深化,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以来,已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促进了香港人民币存款业务的发展,增加了人民币的境外存量。在过去几年里,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较强预期,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大幅增加,从2009年末的627亿元增长到2011年三季度末的6222亿元。2011年四季度到2012三季度,受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弱、投资渠道拓广等因素影响,香港人民币存款经历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后,基本维持在5500亿元水平。从2012四季度开始,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稳步回升,截至2013年1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为6239亿元。

(二)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债券业务的发展

在自2007年7月第一支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展步伐日渐加快,2007~2011年香港人民币债券复合增长率超过90%。2012年全年共计发行130笔,金额1111亿元,发行主体以中国、香港地区企业为主。

在香港人民币大额CD市场(人民币大额CD全称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或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期限在6个月到1年之间),截至2012年12月末,香港人民币CD存量已达到1173亿元,同比增长60%。

(三)人民币清算行数量持续增加

清算业务是在一种货币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非常基础的产品,清算的渠道网络畅通,才能便利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

自我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起,香港就成为了人民币结算的重要市场。作为人民币最主要的清算渠道,目前香港人民币清算平台接近202家参加行,其中179家是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及内地银行的海外分行,海外银行在港开设的人民币银行服务账户已超过1300个。目前,中国银行是人民银行指定在港澳台三个地区的清算行;而工行则是新加坡地区的清算行,同时,工行万象分行成为老挝央行指定的当地唯一人民币清算行;中行在马来西亚也具备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201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担任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13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工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是中国央行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选定人民币清算行,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3年5月27日,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正式对外营业,开业首月清算业务量即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办理的业务类型即较为全面,包括新加坡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贸易项下跨境汇款清算、本地汇款清算、与香港市场之间的离岸清算、银行间头寸调拨、定期存款、人民币购售、拆借以及人民币债券发行清算等。截至目前,已有52家新加坡本地及境外的银行在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开立了人民币清算账户,成为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的参加行,其中的39家参加行已通过新加坡清算行办理人民币相关业务。2013年7月中国银行成为首家经卢森堡政府认可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卢全面开展人民币清算业务。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

制约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完全自由兑换、境外人民币来源不足和投资渠道单一。目前境外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和客户,除了存款或提前兑付其他贸易货款,其在境外账户存有的人民币暂时闲置时,投资以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合规路径不足。境外企业和客户持有的人民币不能顺利地回流入到境内,回流的渠道狭窄,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从而成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深入推进的一个障碍。

(二)我国企业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意愿动机较弱

采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企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可以避免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额外损失从而降低成本,节省劳动力和资金,还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获得相关的政策扶持。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有超过一半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产品。我国企业大部分也是处于产业链和创新链最下游的加工组装环节,规模小、利润低。为了出口份额利益,这些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美元或第三方货币结算,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意愿动机比较弱。人民币结算总额相较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仍然偏小,目前,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量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量的7%。

(三)放宽资本流动管制和我国国情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币国际结算只能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而不能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欧美企业高管担心中国对资金出入境的种种管制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所希望达到的利益。人民币尚未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国外银行及贸易商要获取人民币的渠道并非十分便捷和畅通,这也反过来制约了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

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有助于降低此类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是这样就会让中国经济面临资本快速流入和流出的冲击。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体系还不成熟,金融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欠缺,高水准的金融监管机制也还没能建立。如果此时完全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必将带来经济内外失衡的风险,不利于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增强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一个稳定根基的第一要务。因为资本和金融账户尚未开放使得人民币投资回流的渠道有限,会限制境外的人民币资金在境内资本市场上投资,这会对境外个人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持有意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尽快放松和取消资本项目管制,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向纵深推进扫清障碍,建立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循环路径。允许境外人民币投资者按一定的比例或限额购买中国的股票,直接投资中国的证券市场。拓宽境外企业获取人民币的渠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保值渠道,完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渠道,做好金融配套服务。

(二)注重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贸易让人民币“走出去”,但是我国商品大多为初级工业产品的现状极大的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我国要注重海外销售渠道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不断发展科技并以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海外客户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随着我国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我国本土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产生了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市场需求,必将有力地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三)提升综合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信用基础

人民币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金融实力在国际上的自然延伸,从规模看,我国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GDP中的比重达14.3%。我国想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使庞大的经济贸易规模成为人民币国际信用的坚实基础。稳步推行国内金融改革,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和高水准的金融监管机制,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的经济搞好,摆脱约束条件,才能逐渐放松资本管制,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金融地位,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雷,刘昊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外汇储备膨胀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J].国际金融,2012,(06):20-27.

[2]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6):40-45.

第5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中国央行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是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结算;二是促进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帮助其他国家获得额外的人民币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央行与越来越多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

2010年一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由184亿元上升至2.09万亿元,增长了113倍。同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与跨境贸易总额之比则由0.4%上升至32.5%。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由2亿元上升至208亿元,而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则由14亿元上升至351亿元。由于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领域的结算取得了巨大进展,导致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水涨船高。

不过,从2015年下半年起,上述指标大多发生了逆转。2015年三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由2.09万亿元下降至1.32万亿元,同期内人民币结算规模与跨境贸易总额之比则由32.5%下降至22.0%。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由208亿元下降至116亿元,而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则由351亿元下降至143亿元。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人民币结算的全球占比从2.8%下降至1.7%,而人民币在全球结算货币中的排名则从第4位下降至第6位。

为什么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从2015年下半年显著放缓了呢?原因之一,在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转变为贬值预期,且贬值预期在“8・11”汇改后明显深化。事实上,从2014年二季度起,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中间价开始变得持续高于收盘价,这意味着市场上开始产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但是,由于市场相信中国央行将会维持汇率稳定,上述贬值预期并不强烈。

然而,在2015年的“8・11”汇改中,中国央行主动放弃了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这不仅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最高点的6.1左右贬值至目前的6.7左右,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人民币贬值预期。

众所周知,在过去普遍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发生了大量的人民币跨境投机套利活动。主要的跨境投机套利方式有两种:跨境套汇与跨境套利。所谓跨境套汇是指如果存在持续的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那么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价格要比内地的人民币价格更贵,因此可以通过将内地的人民币输送到香港市场来获利。这种套汇通常会通过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大规模的套汇不仅会导致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存量上升,而且会导致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规模上升。然而“8・11”汇改后,伴随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的逆转,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价格将变得比内地更加便宜,因此,输入人民币的套汇模式将会发生逆转,这会导致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存量的显著下降。

原因之二,在于内外利差的缩小与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降低了跨境套利的吸引力。在过去,由于内地的人民币利率显著高于香港的人民币利率,导致跨境套利大行其道。所谓跨境套利是指内地企业设法从香港银行借入人民币贷款,将其输送回内地市场,从而赚取不菲的利差。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下,如果从香港银行借入美元,再转换为人民币后输送回国内套利,则能获得利差与升值的双重收益。这种跨境套利的资金移动,依然会借助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的伪装。

跨境套利的结果,是内地企业获得更多的香港银行的贷款,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上升。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起,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中国央行多次下调利率与准备金率,这造成内外利差显著收缩。再考虑到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的加深,因此,跨境套利活动从2015年下半年起显著收缩,甚至发生逆转,这既会导致香港银行对内地企业的贷款余额显著下降,也会导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下降。

第6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肯尼亚;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路径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0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日渐明朗,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香港、新加坡、伦敦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伦敦、东南亚及非洲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目前非洲的肯尼亚央行在和中国政府接洽,希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非洲的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本文将借助非洲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来分析我国在肯尼亚建立离岸清算中心的机遇与风险,并通过香港、南非等人民币离岸结算业务的国际经验比较提出适合肯尼亚地区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相关建议。

一、非洲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

本部分从以下两方面介绍。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即人民币计价、贸易合同和交易过程及资金划拨都以人民币的币种为结算方式来实现。简而言之,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中国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非居民则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来进行跨境结算。

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开展至今,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得到较快增长,央行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0039.2 亿元,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金额 853.8 亿元,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79.5 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774.3 亿元。目前,我国人民币结算最主要的客户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其他发生业务的国家包括韩国、瑞典、澳大利亚、美国、伊朗和非洲等国。

近几年非洲地区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主的海外人民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中国银行、南非标准银行、渣打银行均在非洲推出了人民币业务,仅2011 年上半年,经南非标准银行进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已经超过 5 亿元。2010年1月中国银行率先在南非成功办理了非洲地区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进行了非洲地区首笔对华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业务,迈出了非洲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的第一步。到2010年8月底,该行已在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发展了20多家人民币业务客户。当非洲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对人民币已经较为认同的同时,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尼尔利亚、乌干达、纳米比亚等国家已认可并开始积极实施人民币跨国交易结算。2011年8月中国银行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正式推出人民币现钞业务,成为首家在非洲推出现钞业务的商业银行。在赞投资的中资企业达到300多家,涉及矿业、农业、电信、建筑等多个领域。

近几年中非贸易往来频繁,2012年中非贸易总量达到了1984.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9%。中国在非洲的贸易总额的占比从2000年的3.8%增加到2012年18.1%。渣打银行曾预计,到2015年,中非贸易往来的金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水平,其中40%将实现人民币直接结算,至少100 亿美元的对非投资也将用人民币计算。届时,人民币有望取代美元成为中非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

对于中国的非洲贸易伙伴来说,用人民币结算不仅可以规避中非双方交易期间汇率的波动风险,同时可以分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而对中国出口商来说,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利于规避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汇兑损失。而且使用人民币结算不存在核销环节,资金不进入待核查账户,有利于出口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同时为企业的跨境投融资提供了成本更低、更便利的渠道选择。

(二)人民币逐渐成为非洲国家外汇储备货币的趋势明显

在尼日利亚,中尼双边贸易可直接采用人民币报价,人民币在尼外汇市场公开交易。自2012年8月起,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已经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地位,还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购买了总价值5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标志着人民币在非洲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正在崛起。目前,坦桑尼亚的外汇储备约有38亿美元,尼日利亚的外汇储备约为364亿美元,并已经成为非洲重量级的中国国债买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非洲国家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之一。

二、肯尼亚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机遇

伴随着非洲人民币业务的蓄势待发,由于中国与肯尼亚双边贸易和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肯尼亚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长迅速,目前非洲的肯尼亚央行在和中国政府接洽,希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非洲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并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体系。鉴于肯尼亚政府对于建立非洲地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意愿强烈,肯尼亚推广人民币业务的潜力十分巨大。

(一)肯尼亚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繁荣可期

根据世界银行的肯尼亚经济前景综述报告称,2013年肯尼亚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报告指出,在较低的通胀率和较稳定的汇率支撑下,2013年肯尼亚经济不断改善。截至2013年9月,通胀率从2012年初的18%降至8.29%,肯货币先令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保持稳定,央行利率从2012年中期20%的历史高点降至8.5%。世行这份报告预测,凭借较高的投资率和较低的利率,肯尼亚2013年经济增长率将达5.7%,高于2012年的4.7%,2014年有望达到6%。非洲发展银行目前预测2013年肯尼亚货币汇率有望保持稳定,全年通货膨胀率可控制在10%以内。世行经济学家称,肯尼亚的宏观经济管理特别是财政金融管理表现较好,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门发展强劲,对经济贡献突出。肯尼亚中央银行近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402亿肯先令 (约4.6亿美元),以控制市场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由于政府公共支出增加,近来肯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足。

肯尼亚2013年3月大选后,增强了国内外对肯尼亚经济的信心,并为外界对其经济前景乐观预测提供了有力依据,这些为推广离岸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坚实、稳定的政治经济基础。

(二)中肯经贸合作紧密,肯尼亚吸引中资需求热切

中肯经贸合作发展势头强劲,目前,中国是肯尼亚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肯双边贸易额达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将从贸易结算领域逐步推广到投资领域。2013年以来,在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肯贸易依然保持较快发展,1月至7月,双边贸易额达17.3亿美元,增长10.8%。截止2013年6月,中国对肯直接投资协议额累计达4.74亿美元。基础设施合作成为中肯经贸合作的最大亮点。中国企业在肯在建项目约80个,总金额约19.5亿美元,在公路、供水、水处理等项目领域市场份额超50%。中资企业承建的项目范围也从传统的公路、房建扩展到电力改造、咨询设计、供排水、地热井、石油管道和港口、机场等。中国公司承建的肯尼亚A109国道姆提托―巴秋马段公路被世界银行誉为“在非洲地区投资项目的典范”,被肯民众亲切地称为“中国路”。另外,中国企业还承建了包括锡卡路、A2公路、内罗毕国际机场4号航站楼、奥瑞卡地热钻井、蒙巴萨港19号泊位等一批有利于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肯尼亚政府为促进中资企业在肯投资,肯政府不仅再次于2011年修订《外国投资保护法》来实行改善投资环境的改革措施,当前还采取一些鼓励投资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投资补贴、折旧、亏损结转、关税减免等。近年来,肯尼亚境内不断发现规模较大的矿产资源,巨大的矿业开发潜力等都对国际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肯尼亚在有关非洲国家具有投资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问卷调查中被列为非洲大陆投资热的第二大选项国。由此中肯跨境贸易及投融资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将是大势所趋,尤其对于肯尼亚与日俱增的中资企业负责开发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开展,倘若未来大宗商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都能以人民币结算,那么,人民币就有可能成为肯尼亚的官方储备货币。

(三)中资、外资银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在肯尼亚的积极推广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推广事实上需要多方的努力,不仅是客户端的推广,还包括银行的推广,以及中国境内外银行间的产品配合。为满足本地需求,降低汇兑成本,肯尼亚当地银行机构纷纷提供人民币帐户服务,已提供人民币帐户服务的银行包括花旗(肯尼亚)银行和标准渣打(肯尼亚)银行,非洲银行、非洲商业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等也正在计划推出该项服务,肯中央银行也在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体系。

渣打银行作为首家为中国试点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服务的国际银行之一,也是非洲地区最早提供人民币结算的银行。在肯尼亚地区,不仅为中资企业在非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涵盖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证券服务、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同时其服务的客户也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涉及的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通讯、交通、矿产、重型机械等多个行业。

2013年7月中国银行在肯尼亚内罗毕设立代表处的申请获得肯尼亚中央银行批准,中国银行成为第五家入驻肯尼亚的外资银行。这是继在赞比亚、南非设立分支机构后,中国银行在非洲大陆设立的第三家常设机构,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东部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常设机构。中国银行内罗毕代表处为客户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个人以及外国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国际结算、账户开立及项目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企业的项目及融资需求,代表处可在当地进行前期调查、评估,发挥中国银行海内外联动的整体优势,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或结算需求。

2010年,肯尼亚Equity银行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40亿肯尼亚先令的专项贷款授信协议,用于支持肯尼亚国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从而成为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的第一个受益方。2012年11月,肯尼亚Equity银行宣布于中国银联合作,在肯尼亚和东非地区的自动取款机和销售终端接受中国银联卡,直接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优秀服务。双方的伙伴关系将满足每年到肯尼亚旅游的约2万名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加的需求。此外,将要进行的合作计划将向全球超过32亿中国银联卡用户开放,这将继续推动肯尼亚同中国之间的人民币个人业务关系。

(四)中肯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2013年是中肯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近年来,两国政治交往密切,经贸等广泛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中肯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中肯关系升级将带动中非关系发展。与肯尼亚建立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中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其对我国倚重和信赖程度加深,以及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与日俱增。

三、肯尼亚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潜在风险及阻力

虽然肯尼亚建立非洲地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潜力十分巨大,但风险与机遇并存,肯尼亚同样存在阻碍经济发展的软肋及对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潜在政治风险及金融风险。

近期肯连续遭遇两起大规模突发事件,肯雅塔国际机场火灾和Westgate购物中心恐怖袭击。同时,其经济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金融动荡等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仍较脆弱。而且,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项目体量大,项目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流转。由于中资银行在非洲起步较晚,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跟不上中资企业的金融需求。同时,肯尼亚本地银行的金融服务发展缓慢,且服务能力有限,导致中国企业在当地可能会比较缓慢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由于肯尼亚基础设施还有待发展,待开发项目较多,投资渠道有限,企业在投资项目时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加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风险预测,以促进跨境人民币贸易和直接投资的顺利推进。

从汇率风险角度来讲,相比于香港及其他人民币来源较为丰富、人民币使用基础较好的国家,肯尼亚影响汇率稳定因素较多,近几年外资流入使肯尼亚先令汇率上扬,肯尼亚先令的实际汇率与十年前相比上升了34%,可能会增加人民币与肯尼亚先令的汇率变动风险。

四、肯尼亚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路径借鉴

作为首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香港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事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局。回顾其发展历程,从2004年2月,香港银行正式推出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银行卡服务,从此拉开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序幕。之后2007 年 7 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首支人民币债券,香港人民币点心债券市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开始发挥有限度的人民币融资职能。再到2009 年 7 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其后进一步扩大跨境结算试点范围、签订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新协议、允许三类机构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直接投资结算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副总理 2011 年 8 月访港期间所宣布的扩大跨境结算到全国范围、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IFF)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推出跨境 ETF 等多项措施。

相比之下,虽然南非人民币业务起步较晚,但追溯其发展进程区域优势鲜明。2000年10月,中国银行成为南非第一家正式对外营业的中资银行。目前南非四大银行有三家是由约堡分行来做它们的清算银行,中国银行目前在南非是一个当之无愧人民币业务的市场领导者。目前中行约堡分行已经成为南非ABSA银行和Ned银行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业务由结算、清算服务到现钞业务,人民币国际化在南非的发展路径是随着中南贸易发展而逐步推进的。1998 年中南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进出口贸易逐年扩大,2009 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截至 2012 年 6 月末,中国与南非人民币跨境收付额累计达 43.29 亿元人民币。

由此,为建立肯尼亚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而发展路径首先要借鉴香港、南非等领先推进人民币业务的国家,同时,结合好当前肯尼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地区人民币业务现状特点,才能在中国银行内罗毕代表处设立的初期尽快使肯尼亚人民币业务走上正轨。

以下提出关于发展肯尼亚地区人民币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扩大人民币跨境存贷款业务范围

肯尼亚政府想要建立非洲地区第一个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将允许使用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将成为一个常见的结算货币。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关键在于短期内迅速扩大人民币境外存款规模,最有效的渠道是依靠我国强大的国有或股份制银行,直接扩大人民币对外贷款规模。

至此,人民币在肯尼亚的流通基本处于银行体系之内,中国银行在肯尼亚内罗毕设立处,基于与南非的地域趋同性,可借鉴其清算业务开展路径,充分发挥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外的机构支付清算行的作用,服务范围可从中资背景扩大到当地业务,融入当地来发展壮大,无论从中国走出来的中资企业,还是从肯尼亚从非洲到中国合作发展合作的企业,都需要发展成为服务对象,从而既让中资企业走出去,也让世界大企业走入中国。这一路径将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开展境外人民币业务提供经验基础,也将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繁荣奠定最重要的资金和机构基础。

(二)确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自2008年末以来至今,中国已与20个国家及地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以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目前和中国大陆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双边本币互换贸易伙伴,如从邻近的香港,中国和韩国这样的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重点区域枢纽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然后到传统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渐进式路径。中国央行日前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资金量,将降低签约国在双边贸易活动中面临的美元汇率波动风险,从而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必然之路。

中国银行业有必要在未来与肯尼亚争取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扩大政府间本币互换规模,跟随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强人民币创新与国际合作,为境外客户及银行同业提供全面的人民币基础服务与支持,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支持,并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

(三)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作为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 2 月宣布,由中国工商银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确立了新加坡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中国与新加坡在2013年 3 月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由 1500 亿元扩大至3000 亿元,仅次于香港的 4000 亿元以及韩国的 3600 亿元。借鉴港澳人民币清算行模式及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的推行,肯尼亚要成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有必要选择中国银行为肯尼亚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并在清算平台的支持下,由清算行在当地建立人民币清算和结算体系,由此加快人民币全球清算和结算网络形成,从而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好更快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不仅能给中国对肯尼亚或肯尼亚对中国的贸易投资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互相增加吸引力,中国企业和肯尼亚企业均可以使用人民币计价签合同,来办理结算,那么企业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和业务量也会同步迅速发展。

(四)拓展海外人民币融资产品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国所有进出口企业,业务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已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融资产品,对于促进跨境贸易结算对外贸易融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目前肯尼亚地区人民币可以便利地兑换为当地货币或其他外汇,但市场能够提供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种类还不够丰富。对于境外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不多、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较少等问题,建议开发新的避险产品,帮助境外企业降低汇兑风险,通过产品开发和创新,推动人民币离岸产品的发展。

香港作为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做大的资金池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即期和远期的日均交易量仅为20亿美元左右,因此借鉴香港市场的经验,推广一些贸易融资产品,投资理财产品及金融市场衍生品,鼓励当地银行申购中资银行与肯银行的银行间债,建立人民币对肯尼亚地区货币报价机制,有助于为非洲地区快速增长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的便利化发展,为企业募集资金提供了更多选择。

(五)拓宽人民币回流机制

在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初期,人民币主要是通过贸易结算单一渠道跨境流动。虽然目前我国资本帐户管制成为最大的阻碍,离岸人民币最终需要回到中国境内进行投资。由于缺乏回流机制及投资渠道,境外市场人民币主要以定期存款存在;当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自然会产生投资回流境内市场的需求,因而要做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渠道的人民币回流,逐步建立和拓宽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这就要求增强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吸引力,丰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拓宽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建议鼓励内地企业在离岸市场进行人民币IP0,开展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交易,并对于允许境外人民币到我国的资本及货币市场投资等方式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借此来促进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协同发展,进一步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何伊凡,侯燕俐,史小兵.非洲金融的“窗口期”[J].中国企业家,2012(2).

[2]巴曙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发展研究,2012(7).

[3]谷晓燕.在非洲推广人民币业务的机遇与途径[J].国际商务财会,2012(9).

[4]王慧.新加坡正式展开离岸人民币清算业务[N].人民日报,2013-5-28.

第7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务实性成果越来越多,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得益于这样的有利环境而迅速向前推进。除了亚洲之外,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也取得了区域化进展,并有可能进一步向美洲扩展。

全球使用率大幅上升

多年来,民间接纳人民币的国家并不少。国际金融协会7月10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地位也在上升,过去一年的使用率翻了一番多。在国际支付系统中,人民币的使用率与瑞士法郎同列全球交易使用率第6位,排在港币和新加坡元之前。当然,目前人民币使用率占总交易的比重仅为1.4%,远远低于欧元的42 .5%和美元的31%。人民币的使用率也仍然远低于中国占全球贸易流动的近12%以及资本流动的11%的水平。

汇丰银行《2014年度人民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贸易实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尽管在国际支付中人民币仍显著低于美元的使用量,但人民币在贸易与金融领域中牢牢处于第二位置,去美元化在继续。对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英国等11个国家的商业调查显示,全球人民币平均使用量达22.0%。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人民币,其中使用人民币的香港企业数量由去年的50%升至58%,德国从9%增加到23%,美国企业也从9%上升到17%。在目前没有使用人民币的企业中,有32%考虑未来将使用人民币。其中,香港企业认为由于外汇成本降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新加坡、美国及英国亦分别有50%、44%及42%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人民币会带来经济得益;超过半数的阿联酋受访者认为使用人民币有利于发展业务体系,而法国及澳大利亚亦分别有46%及40%的受访者有相同看法。汇丰因此乐观预测,至2015年,中国三分之一的贸易量将以人民币结算,而人民币将可在2017年实现完全可兑换。

此外,统计数字还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贸易总量的18%都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这一比例较2013年第四季度的14%有所上升。而5年前,该比例仅为1%。

清算服务遍及欧亚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5061亿元,2011至2013年分别增至2.09万亿元、2.94万亿元和4.6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业务量已经达到1.65万亿元。人民币在海外认可度和结算规模的大幅提高也推动了人民币清算行的加快设立。

2003年和2004年,香港和澳门最先确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此后,2010年,台湾也有了人民币现钞业务清算行。2012和2013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又先后设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此后,中国继续努力推动在大陆以外的地区成立人民币交易中心,为外国银行购买人民币和以人民币结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欧洲各国元首积极互访,人民币清算网络正在超出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亚洲近邻,走向欧洲一些重要国家。

6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获得授权,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次日,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也获得授权,成为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伦敦和法兰克福正式开展人民币清算服务。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分别与法兰西银行及卢森堡中央银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将在巴黎及卢森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之后还将确定巴黎及卢森堡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人民币业务清算安排落户欧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授权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至此,人民币境外清算安排已经覆盖了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东南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东北亚的韩国和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卢森堡等十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人民币清算安排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定,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将获得进一步推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清算行在亚洲时区以外直接进行清算运作,可以为企业使用人民币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推动人民币资金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更高效地运行。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认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落户欧洲将带来两大益处。首先,伦敦和法兰克福将为在欧洲、中东、非洲和美洲时区内发生的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清算服务。此外,人民币清算行将吸纳人民币存款,补充人民币流动性,并完善欧洲人民币市场的基本设施。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清算行的落户,会使人民币交易的效率与流动性相应增加。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投资等领域的跨境使用,对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不过应该看到,设立人民币清算行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业务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增长。

在北美,尽管加拿大企业目前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重较小,但加拿大财政部长奥利弗本月表示,加拿大已就在北美设立人民币交易中心的议题与中国政府展开谈判。这意味着北美将是人民币清算中心的下一个落户点。

货币互换协议开花

国际金融协会在7月份的报告中还表示,人民币过去一年来在全球迅速推开,和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积极签署货币互换协定等国际化举措有关。

自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陆续与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23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签署了总规模高达40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在去年10月份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14年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首次动用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的对方货币,使用中韩本币互换协议下4亿韩元(约合24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支持企业贸易融资。这是中国开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五年来,首次实际运用协议下资金。这表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纵深发展,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双边货币结算需求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同时,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货币互换协议也有了更多内涵。目前,中国与各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定,有的扮演了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有的则有储备货币、贸易融资、满足资金供给的作用。今年7月,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里娜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就卢布和人民币互换接近达成协议,这将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融资,增强双边贸易。纳比乌里娜在访华期间还讨论了俄罗斯投资者投资中国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可能性。

资本项下试点铺开

除了贸易结算等方面不断获得进展外,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试点也在加紧推开。其中新加坡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当地银行成为苏州和天津的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合作对象。试点政策少有地囊括了个人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对外直接投资业务,这将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启动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新实验。

今年6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批复苏州工业园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包括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园区企业在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经常项下及对外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四项。

紧接着,7月上旬,天津市出台了天津生态城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相关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生态城内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自7月1日起至今年年底共有20亿元人民币额度。

这些试点政策中,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受到关注。它意味着,在这些区域内个人可用人民币在境外以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在内的对外直接投资业务。人民币资金多了海外运用的途径。

目前中国建行、中行等数家银行已分别“试水”,向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内注册企业发放了中新跨境人民币贷款。路透社报道称,建设银行继在瑞士发行12.5亿元人民币债券后,又发放了首笔5000万元跨境人民币贷款。

而近日,中国农行香港分行也在法兰克福成功发行12亿元人民币债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6日,今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已达16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约1300亿元的发行总量。中资银行海外发债提速正是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

金融监管无法回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而对外投资又是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的体现。

2009年起,中国开始试点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人民币跨境业务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2年底,全国少数地区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开始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如深圳前海地区企业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的贷款总额上限为500亿元人民币,江苏昆山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仅局限于台资企业集团内部。去年9月,义乌市政府了《金融改革专项方案》,在全国率先展开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到了12月末,央行在关于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中表示,要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第8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裴奕根是第一批在外资银行工作的本地银行家,见证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裴奕根1992年加盟花旗,他所管理的资金与贸易产品部门,为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本地公司、中小企业、金融同业及政府部门,提供了支付与结算产品、流动性方案、投资理财、贸易服务及结构性融资等一系列财资和贸易管理方案。

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需扩大人民币双向波动,完善回流机制。目前,人民币在岸中心和离岸中心两个市场,实际上为境外银行参与人民币业务提供了更多选择,某种程度上引进了竞争。”裴奕根对记者表示,虽然境外银行通过在岸市场进行人民币购售有所管制,但这并不影响在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

据了解,2011年7月,在人民银行的通知(银发[2011]145号文)中,首次公开明确了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人民币外债进入试点阶段。这为企业使用人民币替代外币进行注资和借款提供了途径,促进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繁荣。

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分别颁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正式放开。裴奕根说:“跨国企业一直非常关注这一块,尤其政策出台后,为企业在境外融资提供了渠道。目前海外融资成本与国内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很多跨国企业希望利用好这个渠道。企业在香港融得的人民币,可以用于扩展境内的业务,避免了币种的错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帮助很多客户实现了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联动,成功实施了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债。”

裴奕根表示:“目前很多操作细则还有待出台,如何用好这一渠道,对跨国企业还是个问题。我们对跨国企业的资金运行模式非常了解,知道企业的需求,也了解国内的法规政策环境,我们会适时地引导客户,在境外取得资金的情况下,如何合法地把资金流回国内,并且根据要求来使用。”

从企业的角度,人民币回流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涉及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支付进来;第二是资本项目下的回流,其中包括企业通过人民币作为企业资本金投入境内,以人民币外债形式作为企业股东贷款或公司间贷款借入,以及企业直接向海外的金融机构借钱。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外资机构开放有一定监管要求,企业在境外融到的资金在境外使用没问题。一旦跨国企业把境外融到的资金注入中国内地的企业,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会涉及一整套的措施。”

随着人民币双向流动的加速,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在利率和汇率市场上的价差逐渐缩小,两个市场势必要逐渐实现融合。裴奕根说:“我们在在岸市场扮演双重角色,不仅帮助企业促进跨境的人民币双向流动,同时作为人民币清算的境内行,也在不断发展海外银行在岸清算业务,间接服务人民币海外离岸市场。”

裴奕根认为,发展在岸清算业务的市场优势明显,上海正在朝着成为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未来在利率和汇率市场上,上海将逐步拥有定价权。人民币结算和全球清算向来是花旗的强项,由于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在岸为中心开拓全球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将是花旗的发展重点。

中国特色的资金池管理

花旗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多个第一,是第一家通过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全国清算系统的银行,第一家获得电子银行执照的银行,第一家把资金池概念引入中国的银行,也是第一家推出创新存款解决方案的银行。

众多第一,花旗在中国可谓混得“风生水起”,花旗最早追随跨国企业的脚步进入中国,如今,跨国企业仍然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区的主要客户群体。与过去不同的是,花旗正在利用全球网络和服务跨国企业的经验,跟随中资企业走向海外,中小企业也成为花旗看重的客户群体。

1999年,花旗银行率先将现金管理概念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如今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有现金管理业务和平台。裴奕根回忆,进入中国之初,由于监管不允许企业间直接借贷,花旗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集团资金池管理模式无法在内地直接复制。直到2004年,花旗找到了一种更本地化的方式,推出了中国特色的资金池管理。这就是透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帮助企业提高内部资金运营效率,降低对外部资金的依赖。

“现金管理最初是管理应收和应付账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资金要进行集中管理,需要多样化的流动性管理和投资管理。”

裴奕根表示:“市场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国内的融资环境、资金成本、客户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国内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流动性趋于偏紧状态,这给企业带来了流动性管理问题。

“这几年,企业的借贷成本在上升,借贷额度趋紧,促使企业更多地从内部作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上的现金流,而不是简单地对外负债或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流动性问题。”

在信贷收缩的情况下,企业会把对手的交易风险纳入考量,更注重理财等一些新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的内部集中化管理,提高盈利效率,降低成本?裴奕根表示,控制成本和发现新的利润点都是当前企业注重资金管理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些具体的做法,比如集中采购、共享成本中心和加强风险管理,都会提高企业的效率。资金偏紧时,一般会强调现金为王的观念。在裴看来,现金为王不是简单地把钱放在账上,而是要具备捕捉现金流信息、提升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花旗的现金管理业务分两大块:一是跨国企业走进来,二是中资企业走出去。

“跨国企业的海外资金管理搭建已非常完整,在资金管制的情况下,如何完成境内外的资金流动,同时将境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区域和全球的管理体系,这对跨国企业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由于花旗海外丰富的网络优势和长期服务跨国企业的经验,使其在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更懂得如何管理流动性风险,进行区域或全球的资金集中。

第9篇: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范文

事隔一天,央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上述政策的推出,是对8月17日副总理提出的惠港举措的积极响应。

有消息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最快下月出台。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言人表示,RQFII很快能推出,港股组合的交易所基金(ETF)则以香港一揽子指数为基础,并会设有一个发行额度,预计将于年内推出。

这份惠港红包,证明了中央政府支持并认可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而正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个桥头堡。

惠港红包

在副总理的惠港“红包”中,涉及金融的主要是,“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及“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

在香港,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有“小QFII”之称,是打通香港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投资机制。

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0年,香港市场就开始对“小QFII”憧憬,希望通过直接投资获得国内市场的投资机会。

而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能让内地人民币有机会购买香港股票,给香港股市带来利好。

温天纳回忆,2007年8月,内地突然宣布以天津作为试点运作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普遍称之为“港股直通车”)的构想,当日,港股出现“大奇迹日”,本来大跌的市场突然出现V形反弹。及至2007年10月30日,恒生指数创下31958.41点的历史新高。

2008年初,另一个新概念“港股跨境ETF”被摆上台面,不过,由于涉及复杂的跨境资金流动和监管问题,该产品在过去3年只停留在研究层面。

如今伴随着央行、商务部以及银监会的新政,多重利好有望年底落地。

“可以说,这些措施的实施,表明中国的资本项目已经放开了,但不是以资本项目的渠道来开的,而是以资本项目的币种来开的。”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分析师李建军告诉记者。

美元FDI已实行多年,目前央行修订《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将会重点侧重修改币种使用的相关条例。同时,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QFII)早就可以有限制地投资中国的A股市场,但QFII向内地流入的是美元;此次提出的RQFII向内地流入的则是人民币。

自此,离岸的人民币回流渠道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进口贸易结算;离岸人民币债券回流;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等三类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试点;RQFII;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而境内人民币的流出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出口贸易结算;央行货币互换;在香港每人每天可以兑换两万元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随着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的逐步扩大,无论是金融管理当局还是人民币存款的主要持有者,必然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推出人民币的相关金融衍生品,并有可能对人民币升值提出更高的期望,而这并非是一种国际货币应该具有的主要职能。

此次一系列政策举措,意在通过扩大香港人民币回流和投资渠道,使人民币的使用真正循环起来,也有利于中长期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对于这些举措,香港市场可说是翘首企盼多年。

多位学者也认为,此次的举措只能说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的一大步.

香港特首曾荫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惠港举措)对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资本市场是一个大突破。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领先地位,已是事实。

事实上,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区的努力下,香港已是支援人民币业务在全球发展的首要平台,内地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约八成由香港银行处理。

人民币拓疆

此次新政,对人民币真正国际化而言只是一小步。

香港投资者可以用人民币投资内地A股市场(RQFII),内地的投资者也可以投资于港股组合的交易所基金(ETF),意味着内地与香港的资本市场真正开始了双向开放。

同时,在此次商务部公布的FDI征求意见稿中,外国投资者可以利用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等方式取得的人民币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此外,外国投资者也可以利用从中国境内所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获取并汇出境外的人民币利润以及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人民币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

一直以来,对于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业界存有颇多争论。但有一个共识,即香港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乐意持有人民币的主要动机,是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走势和升值预期能带来较高的收益。

正是在此种心态下,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现为进口使用的人民币结算量远远超过出口使用量。

光大银行副行长刘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得遵循先贸易货币、后投资货币、继而储备货币的三步走进程。要让它成为一个贸易货币,就必须在进出口过程中增加人民币的使用。

刘表示,如果出口大家不支付人民币,就说明我们的外汇储备减压机制还是没有建立起来。同时不能单边要求出口对方必须用人民币支付,他手里得有人民币资金才行,所以第一步,先让我们的货币在区域上走出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无论是香港的桥头堡作用,还是我们与周边国家签订的一些货币掉期,都是促使人民币在区域之间形成一个相对比较流通活跃的局面。

目前人民币的使用人口已经超过15亿,包括越南、老挝、缅甸、蒙古、中国香港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人民币。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区域性货币。

不过这种区域性还是有很大缺陷。目前人民币只是区域性结算货币,在周边的影响程度还是停留在旅游消费、贸易结算方面,在资本方面没有大的突破,也就是说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的规模还有限。这一点也是希望通过香港这个桥头堡来实现突破。

RQFII与港股组合的交易所ETF的双向开放,无疑是打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疆域。

过往的人民币国际化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2004年1月,央行允许香港居民每日携带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离境,境外(主要是香港)开始出现合法出境的、不指定用途的人民币;二是2010年下半年,央行推行在香港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

“人民币有没有国际化最重要的标志,不是香港和内地之间使用人民币,而是第三方国家之间的使用。”李建军认为,“越南和马来西亚之间使用人民币,可以说人民币已经区域化了。而美国和越南之间使用人民币,才能说人民币国际化了。”即未来人民币想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接受,还需打造资金的大循环。

选择香港的原因是香港是可控的。李建军补充说,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特色,或者说在有些措施和配套改革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只能先以香港和内地之间的互动作为试验田。正如20世纪70年代,伦敦成为欧洲美元的主要交易中心一样,香港成为一个人民币的批发中心,是内地人民币进出的一个闸口。

区域货币挑战

对于放宽人民币回流限制可能给内地带来的影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需要警惕的是,放宽回流后海外人民币有可能披着合法的外衣,以人民币替代美元为名,以谋取境内外利差为实。这将额外增加境内流动性,增加货币当局的操作压力。

“关键是看境外的人民币以何种方式回流。”张斌进一步解释,如果绝大部分的人民币回流到人民银行(这也是当前的主要模式),不会对内地货币供给带来大的冲击。如果随着回流渠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货币流入内地金融体系,这些资金最终会加入到内地商业银行的货币放大过程,增加广义货币供给。货币当局对这部分新增的压力不对冲,将对国内物价和资产价格形成新的压力;如果对冲,又会产生新的财务成本。

另一个可能的风险将由汇率与利率的非市场化引起。李建军认为,允许内地合格的企业到香港发债,在内地利率受到控制、国内又是紧缩的情况下,在内地拿不到贷款的企业,在香港能以很低的利率发债,这对内地的宏观调控政策绝对是一种冲击。

此次政策规定,香港金融企业对内地证券投资最高金额为200亿元人民币、允许中国企业在香港发行“点心债券”的集资规模至多500亿元人民币。这也体现了监管层的审慎态度,即在放开的同时,也要管控借贷和资金向国内回流规模,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同样的原因,在商务部的FDI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在中国境内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以及用于委托贷款或偿还国内外贷款。此外,如果人民币出资金额达到或超过3亿元,或是投资项目涉及个别类型的金融服务或钢铁、水泥及造船等国家宏观调控行业,投资者均需寻求商务部批准。

“如果汇率和利率一直是两个价格,就有套利,存在套利时,人民币肯定是单方向流动,循环不起来就不是真正的国际化。(配额)已经表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思路。”李建军认为,“从本质上说,中国是不主张快速推进改革的。中国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开。”因而,此次中央政府从政策上解除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障碍,但却不会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