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精选(九篇)

第1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阳性率;血液安全;焦作地区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43-03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pallidum,TP)引起的常见慢性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高发人群、流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杜绝梅毒经输血传播,保证输血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焦作地区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焦作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3 569例,其中男57 286例,女46 283例,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体检合格。

1.2 仪器

全自动加样系统(ML-STAR,瑞士HAMILTON公司),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ML-FAME24/20,瑞士HAMILTON公司),全自动酶免仪(URANUSAE200,深圳市爱康电子有限公司),酶标仪(SUNRISE,瑞士TECAN公司)。

1.3 试剂

抗-TP ELISA试剂,初检试剂分别由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01001等)和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102001,201203001等)提供,复检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N20100404,N20110101,N20120203等)。所有试剂均经卫生部生物制品鉴定所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对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两次检测,两种试剂均为阳性则判为不合格,如仅一种试剂阳性则做双孔复试,只要有一孔阳性则判为不合格;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献血人群流行强度

不同年份焦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2010~2012年间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103 569例,其中梅毒阳性268例,阳性率0.26%。近3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性别分布

男性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低于女性无偿献血者,男女感染的概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不同文化程度

梅毒感染率在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中相对较低,在文化程度较低人群中则相对较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感染率最高为0.3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年龄分布

在不同年龄组均发现有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基本呈现由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上升趋势,梅毒感染率最高者为46~55岁年龄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从表1可见2010~2012年间对103 569份无偿献血者进行TP-ELISA法检测,共检出268份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0.26%,高于泰安市(0.17%)[1],但低于宁波(0.62%)、柳州(0.68%)、成都(0.84%)等梅毒阳性率较高地区[2-8],与宜昌(0.26%)、亳州(0.28%)等地区报道相近[9-10],且3年中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本研究采取了多种措施,逐步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使献血者了解输血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懂得了自我预防和保护,并建立起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在招募上选择低危献血者,以及对既往梅毒抗体阳性者进行信息屏蔽,在献血前通过指纹和身份证等信息比对,阻止了既往梅毒抗体阳性者再次献血。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见,不同性别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检测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一方面可能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更易通过性接触受到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与有关,女主要为年轻女性,很多男性被传染梅毒后,因为缺乏对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或害怕受到歧视而未能进行专业诊疗,从而造成了家庭内部的传播导致女性感染者的上升。这不禁危害女性健康,更增加了母婴传播的危险[5]。

从表3可见,文化程度也是梅毒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程度较高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强,梅毒阳性率低[6];低学历人群预防性传染疾病知识淡薄,卫生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梅毒阳性率高。

从表4结果来看,18~25岁、26~35岁和36~45岁三个年龄组之间梅毒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46~55岁年龄组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46岁以下人群。这可能与人到中年之后,其生理和心理随着年龄见老、人生经历、社会风气等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化,部分中老年人因为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导致去的现象有增无减。同时,46~55岁年龄组70例梅毒阳性者中有48例为首次献血,阳性率达68.6%。由于梅毒抗体可在感染者体内长期存在,故不排除献血者有既往感染史。在4个年龄组中,18~25岁年龄组梅毒阳性率不是最高,但该年龄组人群主要为未婚人士,而梅毒阳性率却高于26~35岁和36~45岁年龄组,说明婚前比较普遍且梅毒感染人群在年轻化[11]。

因梅毒阳性淘汰的献血者中,有一部分属于想借无偿献血来免费检测的献血者,他们这种危险的献血行为对血液质量的保证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如果这些献血者处于“窗口期”,将大大增加用血者的风险[12-13]。所以,应该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且其内容应涵盖经血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窗口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存在以及如何预防疾病的传播。一方面可以发展壮大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宣传使高危人群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到受血者,避免带病献血。同时应加强普通人群性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提倡在有偿中采取保护性措施,降低疾病传播的机率,从而保护健康人群,增加血源。

提高血液安全,不仅要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尽可能地筛除高危献血者,还要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鉴于梅毒螺旋体在4℃保存72h会失去感染性的特性,除血小板等特殊用血外,合格血液制品应在4℃保存72h以上再发往临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苏涛,王云,焦红霞.泰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4):202-203.

[2] 张亚琴,徐瑛,张奕琴.宁波市2004-2006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江西医药,2007,42(7):645-647.

[3] 覃军,韦付良.柳州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右江医学,2010,38(1):39-40.

[4] 赵颖,何毅,张星剑,等.成都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771-772.

[5] 陈波,陈宇,李玉琦.无锡市近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9):589-590.

[6] 韩玲,钱榕,吴欣欣.2006-2009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64-966.

[7] 杨伊娜.鄂尔多斯市2004-2009年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1):37-39.

[8] 毛超英,刘维卓,张万忠,等.攀枝花市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78-679.

[9] 聂心教,夏冬玲,胡运华.宜昌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2):120.

[10] 谭有为,邓芳,彭杉.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3):256.

[11] 陈红,刘鹏,苏娟.427例无偿献血梅毒阳性标本的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1):926.

[12] 陈英,夏丽,王明静.威海市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淘汰情况回顾[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254-255.

第2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线性回归;影响因素

血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受血者的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关于输血的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如何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素质以及减少病毒性的输血感染成为了焦点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国内外有很多的学者和专家都对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本次研究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员的资料,然后采用线性回归法对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危险一怒进行的分析,现将大致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员资料,共计12948名,其中男8416名,女4532名,年龄在20-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6±6.28)岁。

1.2研究方法无偿献血人员的一般资料有户口所在地、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献血量、献血地点以及一般的体征情况。在献血之前对献血人员进行检查的项目有转氨酶、梅毒、抗-HIV、抗-HCV以及HBsAg五项,并且有初检、附件和再检三个过程,按照国家卫生部的标准进行结果的判定。五项检测的结果全为阴性才算合格,才能进行献血。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在收集的12948名献血员的资料中,血检结果的合格率为95.26%,采用线性回归法对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的献血者之间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的合格率比男性的合格率高。并且血检的合格率呈现随年龄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在血液的五项检测指标中不合格率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除了梅毒和抗-HCV之外,其他三项都有显著性差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合格率在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差异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

疟疾、肝炎病毒、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等疾病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因此为了保证输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WHO的输血合作中心在近几年提出了三大战略:①临床上必须进行合理用些;②对血液进行严格的筛选检测;③对献血者进行选择,尽量从低危险度的人群中选择献血者。而且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病毒的窗口期等原因,和输血有关的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不能完全避免[3-4]。因此,从低危险度的人群中进行采血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都是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在无偿献血者中意高学历、20-30岁年龄阶段、学生以及女性的血液检查合格率较高,而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合格率上升,年龄升高合格率下降,和其他文献资料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的合格率高于男性,主要是和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有。而职业和学历的影响主要跟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程度有关,高学历者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强,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性疾病发生率。

所以,进行采血时必须根据无偿献血血液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血源性疾病的检测以及血液知识的宣传、提倡高文化程度的人群、重复献血者以及女性进行献血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途径[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陆典瑞,李启辉,胡继征.江门地区鞋靴人群4项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5,15(4):333-334.

[3]王铁兵,王德文,刘赴平.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5):822-824.

第3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无偿献血是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利他行为。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天津大爆炸等灾难事故面前,无偿献血不仅成为检测公民爱心的“试金石”,更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捐献的血液用于何处

血液和血液技术在临床救治中,适用于各种创伤;外科手术;各种血液病;器官移植;产妇大出血;新生儿溶血、意外失血等危重情况的急救和治疗。

献血会影响健康吗

适量无偿献血无损健康。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成人的血液总量一般为4000毫升~5000毫升,一次献血200毫升~400毫升仅占总血量很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体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其中脾脏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当人体血循环需要时,脾脏等就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液循环。另外,血细胞也是有生命周期的,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白细胞为7天~14天,血小板的寿命只有7天~9天,旧细胞不断衰亡,新细胞不断生成。献血可激发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加快血细胞生成。对长期坚持献血的公民来说,献血后的积极健康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有益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如何保证捐献的血液是安全的

首先,在献血前要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符合条件才可献血。第二,采血时使用的医疗耗材是经严格消毒的一次性用品,生产厂家和批号都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第三,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第四,整个采血过程是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血液质量受到严格监控。

所有人都适合献血么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献血。对献血者的年龄、体重和献血间隔是有要求的。体重小于45公斤、年龄未满18周岁、初次献血年龄超过55周岁和超过60周岁有献血经历的人不能参与献血。对献血者的血型、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要进行检测,所有项目合格后才可以献血。

献血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献血前 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献血前不要空腹或过饱,清淡饮食。一周内有感冒、发烧、咳嗽等问题应暂缓献血。女性不要在孕期、哺乳期和经期及临近经期献血。献血时要携带好身份证。

献血现场 保持心情平和并有助人的荣誉感。保持双臂肘部清洁。配合采血护士核对姓名、年龄、血型。将肘部血管暴露,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保持血流通畅。献血时须安静,很快会恢复正常。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渴等感觉时,应立即告知,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献血后 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指定位置稍事休息。按压进针部10分钟~15分钟,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适当增加饮水量,忌暴饮暴食。献血后当日,注意穿刺针部位清洁,以防感染。有人会出现倦怠感觉,保证充足睡眠,症状很快会消失。高空飞行、水上运动和剧烈活动属危险行为,应予避免。

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但用血却要收费

医疗机构对公民临床用血收费,包括血站血液供应价格和医院配血费两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的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规定,血站向t疗机构供应血液的价格包括血站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其中,全血供应价格全国统一为200毫升220元。除国家统一定价的项目外,其他新增血液项目和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公布。

血液供应价格成本主要来自以下环节。

一是血液采集。由国家认定无偿献血,具备采血资质的医务人员按采血技术规范进行,用于采集血液的血袋等材料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所有与血液接触的用具都是一次性的,用后集中销毁。采血前还要对献血者进行检查。

二是血液检测。采集的血液由血站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经两批人员检测,两次合格后才能用于临床,保证用血安全。

三是血液分离。将血液分离为不同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四是血液储存。血液从采集到医院输给患者,整个过程要在冷链条件下储存,才能保障血液质量。

无偿献血者得到了哪些关爱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通过建立献血者服务中心,持续关注无偿献血者,与他们沟通交流,每年接听献血者的咨询电话约10万余次,官方微博、微信粉丝约30万。通过不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如公益长跑等,建立献血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了稀有血型爱心之家、志愿者之家,固定献血和成分献血之家共计约10万人的群体,让献血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无偿献血者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第4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关键词] HIV;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ELISA

[中图分类号] R512.9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14-02

Prevalence of HIV among blood donors in Nanjing from 2006 to 2011

WU Lei HE Chengtao MA Guiming

Nan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re Laboratory,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HIV among blood donors in Nanjing from 2006 to 2011. Methods A total of 436 672 blood donors were screened using ELISA kit for the presence of anti-HIV/HIV P24 antigen from 2006 to 2011. All samples tested positive by ELISA were tested by confirmatory assay in Nan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sults Of 436 672 blood donors, 543 donors were positive by ELISA and 43 were positive by confirmatory assay. Of these donors, 1 donor was co-infective in HBV and 9 were in Treponema Pallidun. Conclusion The rate of the HI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in Nanjing, though comparatively low, shows an update tendency. Besides, HIV is spreading from high-risk groups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Key words] HIV; Blood donors; Blood screening test; ELISA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随着无偿献血宣传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无偿献血逐步有了正确认识,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多。为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最大限度防止经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笔者对2006~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抗-HIV/HIV-P24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2011年南京市436 672例经体检筛查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

1.2 试剂

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初检试剂均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复检试剂HBsAg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抗-HCV、抗-HIV/HIV-P24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梅毒抗体购自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为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合格的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仪器

使用的主要仪器有AT PLUS2 全自动加样器(瑞士哈密尔顿公司)、RSP150全自动加样器(瑞士帝肯)、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FAME 24/20(瑞士哈密尔顿公司)及HT2酶标仪(瑞士哈密尔顿公司)等。

1.4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HIV-P24、梅毒抗体均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试验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份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每个检测项目均分别采用上述两种试剂进行初复检,两种试剂检测均为无反应性判为合格,两种试剂或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为有反应性判为待查,判为待查的血液样本必须进行双孔复试,复试结果双孔均为无反应性判为合格,双孔均为有反应性或其中任一孔为有反应性判为不合格。抗-HIV/HIV-P24 ELISA筛检不合格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HIV实验室进行Western Blot确证检测。

2 结果

2.1 抗-HIV/HIV-P24初筛及确认结果

2006~2011年经ELISA初筛抗-HIV/HIV-P24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543例,经CDC确认阳性标本43例。见表1。

第5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染病;筛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6-0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中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巨大进步。无偿献血能非常有效地提高血液质量,然而,因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会造成血液资源浪费和对献血人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预防和控制经输血传播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确保输血安全,了解输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通过对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不合格情况统计分析后,制定献血策略,对提高血液质量,降低报废率非常有现实意义。笔者对2008――2012 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不合格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404717例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55 周岁,献血者献血前经体检、病史咨询、HBsAg快速金标法初筛检测等体格检查,符合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健康标准。主要为学生、工人、单位员工、公司职员、自由职业等,主要在街头流动车或固定献血点和单位组织献血。

12 仪器与试剂 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将血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并往上清液中加入INF-r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BioRad生物制剂有限公司),对于阴性对照孔中不加入任何刺激性物质,对于阳性对照孔中则加入植物凝血素。分别往实验孔中加入HBcAg、HBeAg、HBsAg蛋白(均购于美国Inc公司)。将样品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孵育过夜后取出,经PBS洗板后依次加入INF-r多克隆抗体、链霉亲和素以及显色剂,当阳性对照孔出现颜色较深、大小适合的斑点时,可停止对样品进行显色,阳性反应颜色设为2倍背景以上[2]。采用DNA抗增仪(由中山达安公司提供)检测受试者HBV NA含量,检测下限设置为小于5x102拷贝/ml。同时对4组受试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结果判读 当HBeAg检测结果大于10s/CO时为阳性,当HBsAg结果大于20S/N为阳性,HBcAg结果大于2NCU/ml为阳性。采用DNA抗增仪(由中山达安公司提供)检测受试者HBVDNA含量,检测下限设置为小于5x102拷贝/ml。同时对4组受试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见表1,表2)。

3 讨 论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提高血液质量的主要途径,现行人群的健康情况,关系到献血血液的质量,是实施安全献血的前提。本区自建血站以来,全部实行自愿无偿献血。五年间总不合格率平均为285%(见表1),其中HBsAg阳性者不合格率为190%;抗-HCV阳性者不合格率为036%;梅毒阳性者不合格率为056%;抗-HIV阳性者不合格率为002%H。HBsAg在不合格率中居第1位,这可能与我国国情有关。我国属肝炎高发区,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8%-10%[1]。经过献血前的宣传和初筛试验后,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BsAg阳性率达190%,HBsAg检测虽然在献血前用金标快速检测试剂进行筛选,但初、复检都有阳性检出,说明金标快速筛选法还存在着漏检,此点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2]。预防和控制输血后肝炎仍然是当前输血工作的重点,输血后丙型肝炎及输血后的艾滋病在流行病学上有着很多共性,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阻断经血液传播HIV提供了策略和方法上的借鉴。本研究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看,梅毒阳性已成为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之一,献血人群中的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的防治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筛查选择灵敏性好、特异性强的试剂能确保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随着社会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普及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对提高我国公民健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我国无偿献血意识的普及,人们普遍认为无偿献血是安全有效的,通过对献血者进行教育,可并加强献血宣传工作,对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调查;认知现状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36-02

血液关系到人的生命,自《献血法》实施以来,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血液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非常重要[1]。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更需要懂得献血知识,献血不仅是奉献他人,而且还要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中,男310名,女310名;学历:中专200名,占32.3%,大专250名,占40.3%,本科170名,占27.4%;年龄18~30岁者315名,占50.8%,31~40岁305名,占49.2%。具体见表1。于2009年1~4月向参加本采血小组62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问卷,回收620份,有效率为100%。

表 1 献血者献血前和献血后对献血知识的认同率比较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2]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订的,调查内容分为:①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②影响献血者献血的因素。③开放题:促进无偿献血发展的有效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收集数据,将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描述,主要统计学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由表1可知,献血者献血前后对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差距是很大的,而更严峻的是,大多数人认为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加强营养,但是,专家认为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对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黏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死患者存在着高黏血症。因此,定期适量的献血会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2.2 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水平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黏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食,补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适量献血有益长寿。科学献血,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 ml所失去的血细胞在30 d内就能得到全部补充。因此,只要遵循科学献血原则,所有顾虑都可丢掉。献血后也不需要大补,也不会损伤元气。调查的献血后影响健康项中,献血人员对献血后影响健康的认同率很低,也就是说,献血知识还不能在人们群众心中有一席之地,大多数人还不懂献血知识。

2.3 影响献血知识知晓率低的因素

2.3.1 参加献血的人员缺乏了解这些知识的途径,对献血知识认识严重不足,就是想献血又怕影响身体健康,更怕传染上疾病。

2.3.2 社会因素对献血人员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商品意识、利益意识的增强,使部分人的思想道德、价值等一系列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3],缺乏同情心,缺乏主动性,平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干好本职工作,没有认识到献血利于他人,也利于自己。

2.3.3 在问卷的开放题中,献血人员对使用的材料,是否对身体有害,以及能否传染上肝炎、艾滋病等方面的看法相同,只有在自己身体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人。

3 讨论

作为献血者,无组织自觉地参加无偿献血,这本身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义举。目前,无偿献血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应随时随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加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意义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献血科普知识的教育力度和广度。通过传单、板报、橱窗、海报、讲座、幻灯、录像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献血法》及献血知识的宣传,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和献血后护理,消除他们尤其是初次献血者的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公民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患者的生命,而且可起到定期检查身体,提高生存质量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而且还可帮助自己和家人[4]。

4 对策

4.1 加强献血法,献血知识宣传

定期到高校、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宣传工作,将献血知识的宣传列入各层管理者的监控之中。开展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身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2 合理动员献血人员

近十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迅猛发展,人们的观念和工作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血液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艾滋病的发现,更引起了人们对血液质量的高度重视。成分输血的发展,节约了资源。按要求和需求动员参加无偿献血和成分献血,避免浪费,尽量不采不合格血液。

[参考文献]

[1]陶红兵.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1(24):104-105.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3]高仙英.浅谈护理工作的劳务价值[J].中国医院管理,1998,8(8):43-45.

第7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08-02

我国实施无偿献血制度13年来,随着关于献血、用血各项法规的落实,无偿献血者逐年增多,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无偿献血已成为很多人奉献爱心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随着国家在无偿献血工作的投入加大,服务网络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怎样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临床供血安全的重要课题,而要让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则又是重中之重的关键课题。这就对血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现针对采血车无偿献血的整体护理,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

1 在采血车实施整体护理的意义

十多年来,中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有大幅上升,卫生部陈竺部长说:“12年来,中国献血总量从1998年的1000吨增加到2010年的3935吨,年无偿献血总人次从30万增长到1180万,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5.47%上升到99%,稳步实现从计划无偿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的转轨” 。这种由“计划无偿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将采血从室内搬上了采血车,也给护理人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整体护理要求。所谓采血车整体护理是指:“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采血车献血护理程序为核心,对献血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护理”。由于采血车无偿献血涉及的面广、社会性强,在献血过程中,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献血者的情绪及血液质量,而采血车空间狭小,这就决定了必须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实行整体护理,才能及时、有效、正确的完成健康征询、体检、采血、发证等护理工作,用完美的整体护理,充分体现流动采血车便捷、高效、舒适的性能。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面对的献血者中多数为首次献血,由于献血知识缺乏,面对狭小的环境、对卫生条件的怀疑、对检验程序的担心,常会导致情绪紧张和恐慌,甚至对献血能否导致疾病有疑虑。通过对献血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和环境调节等方法,使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顺利献血并成为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所有这些用常规护理方法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在采血车献血过程中,整体护理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血工作的顺利展开,也能给予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使其献血成为一次轻松愉快的经历,有利于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对献血者的再次招募,从而保证充足的血液来源,促进无偿献血事业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1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采血车护士不同于医院护士,面对的不是生病患者,而是健康的献血者。由于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知识层次不同,使得他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也不同。护理人员不仅要在精神上安慰和体贴,重要是在他们献血过程中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让献血者知道:献血对身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于身体健康。尽管采血车空间有限,但护理人员接待每位献血者仍要主动、热情、礼貌,从站立、行走、坐姿、语言等方面,用较高的礼仪服务标准,要求“您好、请坐、谢谢、对不起、请提意见、欢迎下次再来”等文明语言不离口,即使有个别献血者有非礼语言和行为,也要耐心开导,牢固树立服务对象无过错的思想。要学会与献血者进行思想交流及心理沟通,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要百问不厌,利用采血车有限的空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借助图片、宣传单等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使他们消除疑、恐惧、怕痛、更怕传染上疾病的疑虑。向他们宣讲有关献血知识、血液生理知识和献血意义。尤其是初次献血者首次来到陌生的采血环境,并缺乏献血常识,应对他们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给他们以心理支持,增加献血者的安全感、荣誉感,消除无人关心的孤独感,减轻献血前的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换位思维,始终牢记自己的言谈举止始终代表血站整体形象,每个行为举止都体现出对献血者的尊重、关心和关爱。要强调必须用良好的衣着形象、正确的坐姿、文明的语言在第一时间为献血者服务。让献血者真正感觉到献血车“空间虽小,服务更佳”。

2.2整体护理体现着良好的职业素质。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必须将这种思想贯穿于采血护理的全过程。采血车整体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在为献血者提供护理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采血护理评估,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的判断,护理计划,实施,评价。这个程序不同于我们过去的一般护理,它包含了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整个采血过程中去。针对采血车空间小的特点,整体护理就要围绕着献血者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进行健康宣传和指导,根据各个献血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进行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消除疑虑,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从已有的资料来看,在采血车实行整体护理,有助于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同时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从而推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平时应加强自身职业素质修养,增强服务意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献血者献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通过沟通来化解,可根据不同献血者的年龄、职业、不同的献血经历及心理状态,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及交谈方式,机智风趣地回答献血者提出的与献血有关问题,使献血者获得献血相关信息和知识,打消其顾虑,鼓励献血。

3 实施采血过程的整体护理

3.1 在完成采血前的护理后,护理人员应按照卫生部献血者体检标准严格进行体检,询问病史、献血经历、体重、饮食、睡眠情况以及有无服用药物,进行评估以决定能否献血以及献血数量。了解献血者的工作性质。对女性献血者特别注意询问是否正值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过去有无晕针、晕血、献血反应史。

3.2 护理人员必须按WHO中标准操作规程(SOP)操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应迅速、轻柔、娴熟、有条不紊,选择饱满粗大、有弹性的静脉,以熟练的一针见血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捐血者在静脉穿刺中的疼痛感。认真观察血流速度,保证献血200~400 ml在3~6 min内完成。采血过程中如有血流不畅,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防止长时间不畅引起穿刺针阻塞。

3.3 为避免献血者的恐惧和怕痛的心理所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注重与献血者进行情感交流,主动介绍献血过程中有关配合和心理调节,对首次献血者显得尤为重要,主动关心及时疏导可以有效地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充分利用献血过程中交流对献血后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说明,真正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时人文关怀的亲切感。

3.4 采血后,嘱献血者将献血前臂伸直稍稍上抬,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沿血管走向按压针眼,并嘱献血者以同法按压5~10min,创可贴保留4h以上,24h不做剧烈运动不要在此部位搓揉,不要屈肘止血,避免出现皮下血肿,让献血者休息一刻钟左右,叮嘱献血者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针眼处1~2天内不要沾水,保持干燥,以防感染。如发生血肿,24 h内可以冷敷,24 h后则可热敷,过几天即会消退。如血肿严重应去医院就诊。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不要从事高空、高温作业及长时间驾驶车辆,1~2天内不做剧烈运动,如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护理人员对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表示感谢,使他们认清献出的血液是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受人尊重的、高尚的。

3.5 及时处理因多种因素引起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如: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献血前休息欠佳、饥饿、献血车空间小,人员拥挤、声音嘈杂、空气污浊、气温较高、献血等候时间过长致使献血者心情烦躁,或护理人员态度欠佳,语言生硬,穿刺技术不够熟练,穿刺疼痛等等,如果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护理人员首先要沉着、冷静,更不能慌张,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在停止采血的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让其平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得到充分休息,准备好预防呕吐的袋子以防呕吐。不能让采血车上其他献血者围观,以防发生链锁反应。在处理过程中,始终让献血反应者及其他献血者放心,并给予解释,说明这种情况是常见的,不要有顾虑,并非身体状况有问题,这种情况无需治疗,适当休息即可自行恢复。在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耐心给献血者解释,化解紧张情绪,让献血者放心。同时做好记录,留下献血者的电话,地址,必要时随访,保证献血者完全恢复后才离去。对重度献血反应者必要时用药物来缓解,并婉转告诉他以后不要再献血了,并记录于献血卡上。

4 完善采血后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必要内容

4.1 填写无偿献血满意度调查表。

设计简明的调查表格对每位献血者在献血的整个过程的满意程度作调查,为献血服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指出在无偿献血工作做得不足之处。为今后提高献血服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同时建立电话跟踪服务系统,待得出化验结果后,应及时告知献血者。通过电话交流了解献血后情况,及时解决有关献血的疑问,鼓励其符合条件继续参加无偿献血,进一步扩大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从而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奠定基础。

4.2 建立合理接待标准。

采血车受到其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提供宽敞的空间。应确保无偿献血工作在狭小的空间内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采血的各个环节能按质按量有序进行。特别是在献血者数量多而集中超出当前采血车的接待能力时,更要做好解释工作,血站应建立有效应急处理措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用最快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献血者。

4.3 强化献血服务质量,做好献血者对献血过程的意见调查。

做好献血者对献血过程的意见调查有重要意义。对反馈意见持欢迎和肯定的态度,无论是好坏都要处理,在合适的时候作出回复。献血者的抱怨批评是对不良质量环节改进有效途径,是评价他们在献血相关区域接受服务好坏的最好人群,血站以开放的方式对待批评,并从中吸取教训。对抱怨批评作积极反应是有效献血服务质量保留献血者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采血车作为重要的采血形式,越来越多地开上街头。为了更好地开展采血车的采血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从“计划无偿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的转轨”,除了要做好宣传工作外,整体护理在采血车上的作用已日显益彰,在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及稳定无偿献血队伍,吸引更多新的无偿献血者的工作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随着整体护理工作在无偿献血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及渗透,必将促进采血车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多高质量、安全的血液,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第8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

随着各类手术量的增加,血液供不应求、择期手术需要排队的现象更加突出。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多需患者家属“互助献血”

春节前夕,河北廊坊的杨先生因患胃部肿瘤,住进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至少需要使用1200毫升血浆,没想到医院竟然没血。近几年,北京各大医院“缺血”情况一直存在,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多需患者家属“互助献血”。

杨先生的儿子和他的一名亲属分别提供了400毫升血液后,还缺400毫升。打遍电话,再也找不上一个能献血的人。最后,还是花了1500元,从“血虫”那里买了400毫升血。杨先生虽然心疼儿子,但还是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据了解,在血荒最严重的时候,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液库存不足2万毫升,是应达库存的1/20。医院每天储备血量,连一台手术都满足不了。无奈之下,有的医生亲自带着危重病人的申请,来到血液中心取血。

从2011年12月开始,南京一些医院陆续接到“限血令”。南京市第一医院一天的用血量最少要1万多毫升,A型血和O型血最缺乏。血库负责人介绍,原来向血站申请多少,就会给送多少,但现在最多只给1/3的量。

南京鼓楼医院血库负责人介绍,去年医院只有春季和秋季大约两三个月时间不缺血,血站每天只给少量的急诊用血,只能满足车祸、大出血病人的紧急用血。

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的网站上,A型、O型血轻度紧缺的黄色预警信号一直醒目地滚动着。上海市医院都在根据预警减少源头支出,但这只是缓兵之计。随着各类手术量的增加,血液供不应求、择期手术需要排队的现象更加突出。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说,用血限制得越来越严了。一般来讲,当患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色素的含量低于6克时,就属于贫血,需要输血。但现在一些慢性贫血、血液病、癌症晚期患者只有当血色素低至两三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才可能输上血。在处理急诊大出血病人时,以前有可能给患者一次输800~1000毫升的血量,现在一般只有两三百毫升。很多时候,不得不让患者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保证用血量。

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缓解,血荒已经成为常态。

无偿献血“靠天吃饭”

血液供给量增长的速度,不及临床血液需求增长的速度。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约12万人献血

春节前夕,由于高校学生放假和农民工返乡,南京街头采血车的业务冷清了许多,血库也再度紧张起来。南京市新街口一辆采血车上的工作人员介绍,从上午9点半到晚上9点半的12小时内,一般只有20~30人献血。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血液中心分布在城区和郊区县10多处采血点,每天只能采集100人左右的全血,有的采血点甚至一天采不到1人。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目前还不能利用科学技术人工合成,不能大规模生产,适龄健康人群的无偿捐献是临床病患用血的重要来源。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强调,血液不宜大规模长期贮存,血小板最长保存5天,全血最长35天。血液的特殊性在于人体是唯一的供给渠道, 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不易缓解。

目前,我国血站的库存血液100%来自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被认为是“靠天吃饭”,天气好坏对献血量多少有直接影响。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西单图书大厦采血点算是北京献血量最大的血站之一,一般来说,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100人左右献血。若碰上下雨、下雪、刮风等恶劣天气,献血人数会骤降到40人左右。“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因人流量增加,献血人数高的时候能达到每天300人以上。

“靠天吃饭”的街头采血量,在逐年递增的用血需求面前捉襟见肘。郭燕红说,血液供给量增长的速度不及临床血液需求增长的速度,我国无偿献血的工作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血液的需求区域和流向不太均衡,这与医疗资源的布局不平衡是相关的。

安徽省血液中心主任冯书礼认为,由于血液资源和库存时间的有限性,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短期内临床用血紧缺的情况也无法避免。随着医保体系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

冯书礼坦言:“从安徽的情况来看,2011年1至11月份,血站总体采血量和献血人次比上年增长了5%和8%,但是这一速度仍然远远赶不上临床用血需求的增长速度。由于人员、设备、采血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采供血资源配置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期。以目前的硬件条件看,安徽整体采供血的增长几乎到达极限。”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愿无偿献血人次由2006年的675万增加到2010年的1180万,增幅达到74.8%;年采血量由2006年的2295吨增加到2010年的3935吨,增幅达到71.5%。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9%。然而,血液供应增长仍跟不上需求增长。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7%。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目前,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约7万人献血,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初步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约12万人献血。但目前供需之间尚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的人口献血率仅为0.87%,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的标准仍有差距。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说,我国血液事业发展需要经

历五个阶段:血液买卖、以计划为主的义务献血、以流动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以预约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以固定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而目前我国刚刚基本实现自愿无偿献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献血容易用血难

医保政策和献血政策没有接轨,导致了异地用血报销困难等问题。建立公开、透明的献血用血机制迫在眉睫

5年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的李先生在广州、北京等多个城市献过血,每次都是200毫升。但爱人手术住院想用血时,却发现优惠政策很麻烦。李先生必须先支付近千元的用血费,再拿着身份证、献血证、住院明细等到区县献血办报销。

“献血容易用血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热情。在不少献血者看来,让自己和家人免费用血是主要的献血理由。但实际上,因缺少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整个过程非常繁琐。此外,城市居民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保,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这些人群没有吸引力。

刘江指出,医保政策和献血政策没有接轨,导致了异地用血报销困难等问题。将来可考虑简化程序,例如采取网上银行支付等。

第9篇: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预防与处理

献血不良反应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晕、虚弱、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属迷走神经血管性反应[1]。献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给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正常情况下,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1次献血200~400ml,对人体不会产生影响。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在献血过程中,少数献血者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对2009~2011年南京市街头献血点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和程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南京街头采血点采血120785人次,男63649人次,女57136人次,平均年龄25.5岁。

献血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健康体检标准者,年龄18~55周岁,体重:男≥50kg,女≥45kg,经过征询、体检合格。

献血量规格选择:200ml、300ml和400ml。

计量设备:CZK-ⅡC型微电脑采液控制器。

献血不良反应程度的判断[2]:①轻度反应: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出虚汗等症状。②中度反应:除轻度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心悸、脉搏细弱等症状。③重度反应:除中度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意识不清、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及血肿等症状。

结 果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街头献血者有973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其中,献血量100ml<x≤200ml时发生反应504人,占总不良反应人数的51.80%,献血量200ml<x≤300ml时发生献血反应373人,占总不良反应人数的38.34%,献血量300ml<x≤400ml时发生献血反应96人,占总不良反应人数的9.87%。2009年1月~2011年12月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和采血量关系,见表1。

在973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最主要因素是精神紧张515例(5293%),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其他原因依次为睡眠不足156例(1603%)、疲劳例107例(1101%)、空腹78例(饥饿)78例(802%)、穿刺疼痛55例(565%)和受环境影响48例(493%)。发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见表2。

讨 论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和采血量关系的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可见,献血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采血量为100<x≤200ml时,在献血过程中,采血者要认真观察献血者的血流量变化和献血者表情,同时应注重和献血者的情感交流与心理疏导,注重献血初期献血者的心理感受,针对情况及时进行沟通调整,使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渡过精神紧张期,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从表2可见,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精神紧张: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增强,“献血无损健康”在献血者中已形成共识,但是,首次献血者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总是存在着不同的顾虑和恐惧心理[3]。②睡眠不足,身体疲劳:有些献血者因夜班或熬夜后,没有得到充分放松休息,或者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身体疲劳等,体力尚未恢复时而前来献血。③空腹献血:部分献血者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或因为了减肥不进食。这部分人占献血不良反应一定比例。④穿刺疼痛:由于献血者血管条件,和采血者穿刺技术等因素,另方面,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导致皮肤肌肉收缩,影响采血进针继而引起的疼痛刺激等。⑤献血环境不理想:在街头采血点,尤其是献血车内进行采血操作,由于车内空间有限,人员拥挤,空气不够流通,或献血等候时间长,很容易造成献血者情绪急躁等不利因素,均可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迎奇,吴志民,水波,等.献血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