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平台经济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平台经济发展规划

第1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一、园区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仅注重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注重不够。

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发展并不是很长,但许多电子商务产业园仅追求的是单一的经济目标,甚至经济目标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园区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节约成本,而过度的注重成本的问题必然会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其次,经济目标一旦化为终极目标,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的‘性质’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对园区建设和运营来说其实是一种‘畸形发展’。

2.规划设计不合理,建设进程不好把握。

电子商务园的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建设则是对规划的完成过程,最终目的是成功招商,发挥电子商务园区的载体作用。规划和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两个环节,二者息息相关,但是同时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成部分,规划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规划不合理,主要体现规划内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的一些特殊型、规划设计部门和相关审批部门理念比较落后等;而建设方面的问题则比较偏向于实践方面,集中体现在进度方面,这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企业资金实力,平台搭建是否完备,入园企业的积极程度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等都有关系。

3.各部门创新意识不够,配合默契不高。

园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涉及到发改、规划、建设、环保、住建、绿化、地震等多部门,也与政府、人民、城市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要想顺快的完成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必须尽最大努力协调好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

二、对园区规划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搭建交易、金融、信息、公共服务、研发、培训等各类平台为基础,吸引各类生产和销售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借助互联网,深化信息化在贸易领域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的地区。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一种手段,园区在前期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搭建各类平台需要一定的区域经济基础和好的入驻园区的优惠政策,一旦建成,平台搭建起来,实现共享交易平台,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使最终消费者得到价格实惠,可有效的促进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刺激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效益将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经济目标,创造一种的融合发展的理念,将传统生产、零售通过电子商务园的建设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下功夫。

相对于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才应该是电子商务园的终极目标,但是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达到的要求很多,首先应该是立足于实际情况,所建园区的选址,是否符合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当地是否具备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经济产业基础,所建园区的建筑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各类平台的建设,各类销售企业对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空间是否满意,能否为入园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最终实现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园区的社会效应等都要深入调研论证。根据论证结果,做出明确、科学的规划与建设。

3.齐心协作、通力配合,在共建合力上下功夫。

根据2015年5月4日,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的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按意见要求推进电子商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政府要建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信息和决心。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是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如果没有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区域将长期处在传统产业结构中,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永远只是远景,将失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千载难逢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只有政府下定必须干、必须干好的决心,才能增强企业建设一流园区的信心。其次,建设运营企业必须认真研判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基础,梳理产业园的产业链条,理清规划理念,科学规划园区布局,筹足资金,统筹建设进度,认真谋划搭建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招商,圆满的实现园区的集聚效应。三是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敢于担当,为园区建设、招商和运营出谋划策。园区建设的内容多,涉及的部门广,需要各部门大力支持,形成共建合力,在思想上、体制上和区域上融合,共享资源环境,破解电子商务园规划、建设、运营中的难题。

三、结语

第2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区域发展规划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目标实现。一般应首先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运用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确定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电子商务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一般来讲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这个方法,但具体操作各有所异。下面将本人在《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一些具体研究方法战略做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是制定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区域电子商务的产业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区域电子商务发燕尾服的内部环境,即区域电子商务的体系环境,它包括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电子商务企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区域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以SWOT分析为工具,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能过调查区域的产业分布和未来的投资项目,定量分析社会对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量。这种需求量一而再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实物量方面,可以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中的交易量进行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二是在价值量方面,可以从社会电子商务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电子商务在第三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对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的科学定位提供决策依据。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要解决各种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类信息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区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包括4层体系结构: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系统、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标准化系统。其中,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系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其他三个系统提供信息支持。区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涉及企业间电子商务、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牵涉到多个电子商务枢纽、环节、企业、政府部门。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是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必须实现大跨度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等功能。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规划中,必须处理好新信息平台和原有各种信息系统间的交互,统一标准和规范,对已有的功能单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应充分考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接口,保证平台的成长性和增容性,例如将政府办公的部分系统融入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为客户直接提供网上电子政务服务,减少传统业务流程中政府审核过程造成的信息延迟和滞后的影响;尽量使用模块化设计,使平台各分割部分有相对独立性和较强的移植能力,使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要求选择、搭配、扩充各模块并深度开发。

现代电子商务业的发展涉及计划、经贸、财政、规划、工商、税务、城建、交通、铁道、航空、海关、公安和城管等十几个部门。由于经济体制原因,电子商务业的管理处于多元的管理状态,行政管理体制把横向的经济联系纵向切断。随着区域电子商务一体化的发展,电子商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第3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路径

[DOI]10.13939/ki.zgsc.2016.38.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为解决当今“城市病”和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让困境中的政府与民众对未来城市生活有了新的期盼与憧憬。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建立智能型、数字型以及无线型城市,这不仅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为城市规划创新提供了开阔的思路。

1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1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目标一致

对城市进行规划的目的是让城市经济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快、最好的发展,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对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更加明确。城市规划这项措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最根本的措施,是保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则是使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将高科技技术与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以及经营能力,从而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最终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更好的方式来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不断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2 城市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统一的顶层设计。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发展呈现出两个新特征: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人们对信息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又有很强的隐私保护意识。因此,智慧城市规划是根据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愿景和发展目标,在综合区域基础条件、产业发展、资源供给和内外部环境等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规律和先进经验,运用科学的规划理论和绩效模型,制订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过程。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实施,就可以在充分有效利用新技术的同时,做到基础设施共享、资源高效利用和方便人们生活。而城市规划在智慧城市模式下对自身也可不断调整和创新。

2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相关平台建设

2.1 一级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规划需要有一级平台数据的支持,也就是需要有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持,诸如城市人口、交通以及地理等方面的数据。这些基础型数据能够帮助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建立一定的管理体系。随着城市逐渐向着数字化发展,很多城市虽然都建立了有关城市规划的管理系统,但是在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智慧城市在我国引入的时间比较短,在有关智慧城市方面的政策以及法律体系都很不健全,很多城市在引入“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时对其城市病不了解,没有对整个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就进行了实施,造成重复建设以及数据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智慧城市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一级平台上的数据,设计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做出贡献。

2.2 二级平台建设

2.2.1 城市规划综合协同管理系统

在传统的数字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主要是从信息化这一角度进行的,即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规划管理系统,但是会存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中信息不共享的问题。而在智慧城市视野下,就要求城市规划要进行扁平化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协同合作,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系统,不同的政府部门通过系统平台将各自的信息进行共享和整合,不断加强共享信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权威性,从而实现规划内容与一级平台数据以及空间管制信息等衔接,然后在与审批过程所需要用到的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将城市规划中所有的信息进行串联,使得城市规划内容能够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城市的进步。

2.2.2 公众参与系统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规划中还要建立公众参与系统,这种系统建立的目的就在于让公众参与到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使得城市规划内容能够符合公众的需求。建立公众参与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公众可以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

2.2.3 基于一级平台的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的决策支持系统,这些系统都是以规划部门作为是最重要的部门,政府各部门和公众就可以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上了解或者是调用一些有用的信息。虽然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为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了很多便捷,但是还需要保证平台上决策标准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整个系统的建立要以一级平台数据为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决策支持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规划过程不符合公众的需求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要让城市的发展状态满足居民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但是在目前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居民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公众的意愿,这就说明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规划仍然缺乏很强的科学性。比如,在很多城市规划中过于重视土地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口、地理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的规划工具也比较落后,不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这样就会造成规划数据的不准确,直接影响相关计算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最终导致规划结果偏离正确的方向。

3.2 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符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城市在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发达国家中,多推崇城市的独立发展,不同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来选择合适的规划层面,以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名片。而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虽然有很多城市都打出了智慧城市的口号,但是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却并没有与城市发展现状相联系,有的城市甚至只是想要尽快发展经济,希望在短期内迅速变成智慧城市,从而导致在规划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当下,世界整体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很高,但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城市的规划创新过程不能够有效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在未来的走势,给我国的城市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3.3 城市规划创新过程的协同性不足

目前,在我国引入“智慧城市”概念的城市中,虽然政府各部门都能够获取较为全面的数据,并将数据录入城市规划平台中,但是各部门之间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往往不会对本部门的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公开,所以造成在整个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协同性很低,造成整个规划创新平台中的信息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办法进行整合处理,这就会在无形中为城市规划创新过程增添很多的工作量,影响到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另外,很多企业在提供相关数据时,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也会对有些数据有所保留,这样就会造成规划平台中的数据与城市真实的发展情况有所出入,从而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建设。

4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的路径

4.1 重视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需求

公众在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城市政府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对公众的需求进行重视。首先,在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不能只以城市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而要以公众对城市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建设与公民生活水平相符的智慧城市;其次,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要积极鼓励公众通过城市规划系统的网络平台来参与到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保证公众的意见能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得到体现;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众微观活动的研究,采用大数据的优势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数据进行整合,采取最佳的方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使居民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4.2 在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长久性。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城市规划创新要与居民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融合,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生态、技术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城市规划创新过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创新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短期效益问题,更需要从长远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因素,还需要将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也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中,要将所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都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创新过程的正确性和持续发展性。

4.3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协同性

要想保证城市规划创新过程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彼此之间信息的协同性。目前,城市政府的各部门大多都可以做到收集比较齐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上传和及时更新,但是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性则较差,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部门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城市规划创新小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这些人共同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各部门信息具有协同性。

总之,“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和路线性的实施战略,要根据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愿景和发展目标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借助于智能化的技术与工具,科学分析城市集成数据,提倡大量的公众参与,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才能有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张飞舟,杨东凯,张弛.智慧城市及其解决方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王广斌,范美燕,王捷.“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上海城市规划,2013(2).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8).

第4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这个指导北京未来几年治污减排行动的法律依据出台,源自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要求到2017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

北京与中央签订了责任书,承诺2017年实现大气污染得到改善。对于这份“生死状”,王安顺市长在今年“两会”期间回忆称,“如果空气污染治理目标到2017年实现不了,领导说了句既是句玩笑话,也是句分量很重的话,‘提头来见’。”

毫无疑问,空气污染已经从民生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逐步上升为政治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在地区发展中充当了多年配角的环境保护正在或即将成为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角。

空气污染治理强调属地责任,2017年北京治理目标的实现与各个区县对责任的细化落实密切相关。然而,受到自身经济实力、人口资源环境差异的制约,以及有可能引发经济减速的顾虑影响,不同的区县究竟能够走得多快,仍是疑问。

空气治理如经济发展一样难以预期,而政府行为却可预期。在区县各异的发展智慧中,丰台区虽没有大张旗鼓的造势,但却以试点编制北京唯一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自加压PM2.5下降目标等“反常”举动,迅速博得各界瞩目。

试点治本之策

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国家环保部先后分两批确定了全国24个试点城市。2013年9月,国家环保部复函北京市,同意将丰台区递补为第25个试点,丰台也因此成为全国直辖市城区中唯一被纳入环保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城区。

在此前经济发展中未占优势的丰台区,终于有了一种奋起直追之势。这一番步伐提速,在外界看来有些意外,但是其实已暗里准备多时,早在2012年的丰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便已经提到了争取国家试点的设想。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态度愈发坚决,令态度积极的丰台区如获东风。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知晓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何物,更无从理解试点编制的意义何在。“环境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将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础支撑,从城市发展前端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同为基础性规划。”丰台区环保局局长隆重坦言,有了这个规划,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为了治理而治理的现象发生,将从根本上扭转被动的末端环境治理为主动的源头治理,环境逐步从配合发展的角色转换为引导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的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得到充分的协调和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法定规划。

可长期以来,环境规划只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环境治理大多是一些简单的任务分解,因为缺乏刚性的约束,环境保护长期充当着配合经济发展的角色,两者一旦出现矛盾,通常情况下,环境保护会让步于发展。如今,不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还是实现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具体到丰台区来看,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冲突正日益加剧,试点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恰好符合丰台区经济发展的当前需要。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从外部条件制约着丰台区的加快发展,但与此同时,丰台区内部却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诉求和潜力。

丰台区2012年的常住人口为221万,约占北京市的11%,但经济总量却不足千亿元,仅为北京市的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在城六区中处于倒数。

但这个占据着北京城六区22%面积的主城区,借助城南行动计划实施、北京城市功能区的拓展等,正迅速转变成为北京南城最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城市建设水平保持高位。

“编制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将环境承载力和承载程度作为基础,厘清丰台区人口、能耗、汽车保有量、排污、绿化等生态底线,确定环境容量,划分生态红线簇,维持丰台区的基本环境质量,才能为区域发展提供空间,更好地服务于重大项目的招商落地。”隆重称,只有对环境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才能多还以往因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旧账,少欠新账,或者不欠新账。

更重要的是,在丰台区开展试点还能为北京市开展城环总规编制提供经验。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丰台,是一个多种地势地态的复合体,横跨二环路到六环路范围,总面积305.87平方公里,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下降,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河谷、平原等,由西向东依次分布,境内河流分属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拥有北京地区的各种资源、环境、生态特征,辖域内既有城市与农村,也有城乡结合部,既有平原也有山区,是北京发展的缩影。

在丰台试点编制区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不仅可以统筹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使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紧密衔接。而且,作为全国第一个编制城环总规的城区地级市,可以让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以城区为单元从根本上实现环境治理的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丰台和北京在全国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形象和地位。

事实上,对于当前的环保部门而言,多数情况下都是决策者手中的“消防员”,要随时应对来自空气、水、土壤等资源的环境挑战,而编制完成指导未来发展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就相当于给决策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增加一个“指挥棒”。

对于丰台区的试点,隆重指出,应融合现有的基础规划指导未来的发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起码要实现定格局、优产业、拓容量、做示范等四个目的。“以丰台现在的年一千多亿的经济总量计算,年均增长10%,几年下来就会触碰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天花板,从战略层面理解,编制环境总体规划绝非是阻碍发展,而是释放区域的环境容量,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在经济社会要求合理发展之时,环境保护既要学会说不,更要告诉别人如何做才能合理。”隆重说规划编制的最大贡献就是,能够把这些事情说清楚。

创新治标手段

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治本之策固然重要,但对于北京市2017年的空气污染治理目标而言,眼下的治标之举更为现实。

全市各区县采取的具体措施几无二致,主要是结合PM2.5源自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和各类扬尘的实际情况,采用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综合手段开展治理。

丰台区区长冀岩日前指出,丰台区的压煤将主要以燃煤锅炉改造和平房区优质煤替代为主。2013年至2015年,丰台区将投入资金7.6亿元,改造锅炉172台、2142蒸吨,到2015年年底实现辖区内无燃煤锅炉。同时,对河西、南苑等地区还有10.7万户、21万吨左右的使用散煤的棚户区,至2017年,要累计削减燃煤3万吨左右,优质煤替代17.85万吨左右,基本实现平房无散用劣质煤。

针对保有量达64.5万辆的机动车污染问题,冀岩表示将于2015年淘汰全部的黄标车、渣土车等,2017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达到50%,环卫车油耗减少20%。

此外,结合治污减排的任务分解,2016年底,丰台将调整退出建材、化工、铸造等污染企业78家,集中整治6家镇村产业集聚区内的污染企业。今年年底前将关闭拆除辖区内无手续、无资质的搅拌站,压缩混凝土搅拌站数量和规模。

对于扬尘污染的治理,2014年丰台区将对辖区内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全部安装视频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并联网;2014年6月前辖区内渣土运输车全部安装定位系统。2015年底前辖区内主干道基本实现每日再生水冲洗。到2017年,实现降尘量下降30%左右的目标。

细化的任务分解,意味着投入的大幅增加,这将改写环境保护长期缺乏项目抓手的历史,但能否确保目标最终实现,环保部门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隆重告诉记者,在当前的体制下,环保部门仅停留于区级层面,在乡镇街道一级缺乏工作落实的“腿”,而往往一些具体的治理任务最终需要乡镇街道一级去督促落实,当前除了对横向的部门按月度任务进行督查之外,如何将工作进一步向乡镇街道以下延伸已是摆在环保部门面前的一大考验。

“丰台区正在尝试开展体制下沉的创新突破,计划将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派驻乡镇街道办公,乡镇街道再配备2名工作人员,全权负责环保检查、环评审批、环境执法等工作,以此督促治理,降低行政成本。”隆重说。

必要的经济手段也在环保部门的积极争取之列。隆重向记者举例说,截至2013年底,丰台区还有1389蒸吨燃煤锅炉的改造任务,丰台区依据政策列支了5385万元的专项改造资金,经过争取丰台区已将这笔专项资金交由环保局下发,相当于为环保部门增加了一个有效的经济杠杆,由此也可有效调动相关改造企业的积极性。

“包括空气污染治理在内的环境考核指标虽然是环保部门扛,但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很多事环保部门根本干不了,比如施工工地的降尘,执法权是城管和建委,环保部门只能对自身工作进行突破,或者最大限度争取一些调控手段,完成治理目标必须全区动起来,发动一场全民战争。”隆重说。

自加压5%的背后

依据2017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北京市要求丰台区2017年要在2013年的基础上下降30%,可领到任务的丰台区却主动将下降目标调整到35%,外界多对此大呼看不懂。

丰台区不急不行。“丰台区目前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阶段,区域内每年各类施工工地300多个、开复工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加之自有机动车保有量、京港澳京开等3个主要进出京路口和二至六环等多条主干路,以及施工机械、非道路机动车等过路车辆的尾气大量排放,将对PM2.5等污染物浓度削减造成严重影响。再加上丰台区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周边地区污染物传输的影响,遇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即使是短时间的空气质量恶化都将严重影响全年的空气质量改善。”隆重坦言,通过近十年的数据监测,丰台区空气中的污染物年平均下降40.7%,其中PM2.5年均下降在25-30%之间,按照丰台区2012年PM2.5平均浓度92.5微克/立方米的实际情况分析,从理论上讲,如果不主动加压5%,市里下达的目标很可能完不成。

自加压,是对既有事实的理性分析,更需要足够的底气。隆重告诉记者,丰台区于2013年5月13日正式启动2013-2017年丰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对区域的空气污染治理进行了提前谋划,并将环保部门的工作上升到了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的专题审议层面。

而2014年召开的全区环保大会,环保局同样享受到了超乎寻常的待遇,区委政府领导悉数到场,并直接布置相关任务,开创了自1984年建立区环保局以来的历史。丰台区还成立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区长直接担任组长,各副区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解决全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空气重污染日应急工作。

高层重视的直接效果是,空气污染治理不再是过往以口号式说教为主,而是有实实在在的项目做支撑。“除北京市明确的84项重点任务中涉及到丰台区主责的41项任务以外,丰台区增加了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研究编制区域环境总体规划等16项自选任务。”隆重说。

第5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科技与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190-02

2006年《福建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基本建成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支撑体系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0年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2011年是实施《纲要》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正确认识福建省当前科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和新挑战对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意义深远。

1 福建省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福建省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现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伴随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日趋加大。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近年来,福建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海西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成效,极大推动了福建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我省围绕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壮大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充分发挥激励创新的政策效应,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不断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宏观管理体系,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努力突破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动了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平台建设为例,截至2010年全省有福州、厦门等6个部级、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形成了福州软件和厦门半导体等9个部级火炬计划产业基地;拥有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福建漳州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和国家创新基金首个产业集群(试点)――泉州微波产业集群;建成49个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41个部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20家;部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省级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11家;建成国家专利技术(福建)展示交易中心、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和福州市知识产权实施与产业化基地;建成台湾学者创业园、闽台农业科技园区、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还设立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认定了100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这些平台机构在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科技转移、攻克关系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上推进了我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有力提升了科技竞争力,基本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区域科技发展体系,为我省经济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政策上,为适应新形势需要,2006年以来我省相继推出《福建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暂行规定》、《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福建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涉及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经费、星火计划等方面,科技法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11年为支持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分散和化解创新创业风险,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福建省科技保险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开展科技保险的企业类型、保险品种、保费补贴比例以及申请补贴方式等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支持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步。

通过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十一五”规划以来,福建省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卓有成效。根据国家科技部统计,2009年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0.39%,全国排名第五位,科技活动投入指数48.72%,科技活动产出指数18.23%,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54.99%,全国排名第6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75.45%,全国排名第5位。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等相关经济指标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均居首列,科技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福建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

1.2 福建省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以来,福建省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捷报频传,但“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依然存在,与其他沿海先进城市相比,科技发展还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现在:

(1)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上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福建省虽然针对科技发展、平台建设、科技资金投入使用等先后颁布相关科技条例加以规范管理,但大多较为宏观,缺乏更详细深入的政策指导和制度安排。

(2)产学研合作机制脱轨,合作层次普遍不高。当前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有待进一步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意识和潜力有待提高,另外,三方在沟通交流、技术项目等方面缺乏通畅的对接。

(3)科技资金短缺,风险大。福建省科研投入资金规模还较小。财政科技投入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远小于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科技资金融资渠道狭窄,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规范化关联和发展计划。

(4)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绩效低。2009年福建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48.72,全国排名12,而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只有18.23,全国排名28。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阻碍了科技进步。

(5)科技资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省科技重视产业化项目研究而忽视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方面,科技经费使用不甚合理,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稳固,无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2 福建省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建议

(1)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发展创新的政策法制环境。不断细化和完善科技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制度,优化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落实,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好法律政策环境。

(2)不断健全产学研互动机制。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沟通,实现产需协调,共享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互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制,加强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构建新型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努力吸引民间资本和海外资金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积极培育风险担保融资机构,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

(4)完善科技经费使用全程跟踪制度,建立健全科技经费管理、监督机制,完善使用效能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科技经费投入产出绩效,鼓励多元化投资并有效保护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投入绩效,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扩散。

(5)贯彻落实《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重要文件,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利用重大科技项目、院校合作等形式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激励机制。

(6)持续加强科技服务载体平台建设。如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6•18”项目成果交易平台,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对接转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带动强的项目,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力度。

(7)加强国内外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内外科技合作,及时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情报资源,提高吸收转化的能力,促进内生技术增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

(8)充分发挥港澳台产业技术比较优势,构建闽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实现最新技术的对接和创新。加大关键性产业的科技合作,实现跨区域科技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9)继续推动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据统计2008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达63.09%,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高达20%。“十二五”规划更提出要加强战略性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新时期下,应当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法律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规范高新产业技术管理机制,加大专业经管人才的培养,多方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 结 论

第6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一、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去年平台建设工作值得肯定

1、平台规划得到完善,“三级”梯度开局进一步清晰。全面开展工业平台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按照城市经济发展中心、北部工业经济发展区、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的“一心三区”发展空间新布局,对工业平台空间布局进行了整合提升,优化“2+4”工业平台空间格局,对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虎山片实施扩容,增设48省道电光源基地,新设四都机电、双塔服装、峡口竹加工等3个市级工业基地,规划大陈、长台、石门、凤林、坛石等5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达9.8万亩。在开发时序上,确立2个省级开发区优先开发、4个*基地重点开发、5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允许开发的三级梯度开发思路。同时,启动编制了一批平台控制性详规。

2、政策举措得到强化,平台环境进一步改善。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享受优惠政策设定了前置条件。加大对“二区四基地”开发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7755万元。建立健全了市级领导挂联基地、项目全程服务、工业项目审议协调等机制,各开发主体也成立了招商引资服务组、土地征收服务组、项目服务组,优化了工业平台发展环境。进入基地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99家新入园企业开工率达80%。同时,精心策划制作了平台布局总图和招商宣传碟片,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力度。

3、特色产业得到提升,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更加注重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99家新入园企业中,86家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占新入园企业的86.87%。通过招商引资并经审议落地的214个项目中,144个进入“二区四基地”,占总数的67%。入基地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7.77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76.9%。“二区四基地”经济总量继续扩大,效益逐步呈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9.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共入库税金8500万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19.6%。

4、土地制约得到缓解,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积极开展土地利用修编和上报审批工作,贺村、清湖、双塔等12个乡镇、街道借行政区划调整机遇,修改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得到上级批复,涉及农用地调整8000多亩。市国土局、发改局、经贸局、规建局、环保局、*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和各工业基地开发主体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包装项目报批建设用地,共组织上报农转用47个批次、总用地面积10117亩,当年获得用地指标6229亩,获得批准的土地指标总量居*市之首。

5、设施建设得到配套,竞争实力进一步提高。“二园区四基地”基础设施投入8500万元,新开发土地4000亩,建成园区道路17700米。开展*经济开发区“一桥一路”前期工作,开发区江东区四期、贺村银碓山400亩三期木材深加工园区和周家山小区等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实施。省“山海协作工程示范园”成功挂牌。加大基地环境整治,抓好开发区生态化改造计划的编制,实施改造项目13个,基地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同比分别降低11.8%和19.6%,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7.76%。

一年来,我市工业平台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干部群众和各开发主体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年一季度工作进度总体趋缓,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我市工业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完成20*年已批“农转用”工业用地供地率达80%左右;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工业招商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0亿元;新引进企业125家,其中符合产业布局80%以上;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8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入库税金增幅达30%以上。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这些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从市园区办统计的“二区四基地”快报数据总体情况看:

1、生产情况。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总产值11.9亿元;完成工业入库税金2582万元。

2、项目招商和投资情况。一季度,工业招商实际到位市外引资额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5%;完成项目投资3.1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0.5%。

3、项目落地情况。一季度,新入基地项目15个,完成年计划12%;符合产业布局项目13个,占86.67%。新开工项目8个。

4、征地供地情况。20*年已批工业用地6229亩,已征土地3500亩,尚有2729亩(占43.8%)土地未征收。已供工业用地436.97亩,供地率仅7%。

5、基础设施投入情况。一季度,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38万元,占年计划的19.7%。其中,道路建设209万元,土地平整572万元,给排水371万元(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和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贺村片),电力设施72万元,其他投资354万元。

从单个基地的指标完成情况看,不平衡性也很大。新供地面积,虎山街道、淤头、新塘边、峡口都在10亩以内;基础配套设施投入,双塔、峡口基本还没有新的投入;新引进企业数,淤头、四都、双塔街道、峡口均为零;新开工项目,淤头、新塘边、四都、双塔街道、峡口都没有。考虑春节等因素,一季度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工作,进度需达到24%左右。按照这一标准,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业投资、供地率、基础设施投入等五个指标都没有达到相应进度要求,其中供地率、项目引进、招商引资三个指标进度仅在10%左右。尤其是新开工项目严重偏少,仅有8个,而且大部分是去年引进的项目。

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平台建设进度缓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已经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声音,可能认为是国家实行土地新政所带来的,认为是国土部门控得太紧,造成供地缓慢。不可否认,国家实行土地新政以来,确实给我们的供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个问题是普遍的,不是我们所特有的。最重要的,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找主观原因。在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我说*工业经济发展的处境是,前有标兵,距离拉大;后有追兵,差距缩小。在工业平台建设上,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抓平台建设起步较早,*年启动城南工业区建设,2000年开始,兴起工业园区建设高潮,在周边地区是走在前列的。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个优势已经消失。上个星期,我与办公室的同志,用了一天的时间,到广丰芦林开发区、上饶开发区转了一圈,感到压力很大。他们的领导重视力度、招商引资力度、平台建设力度都是空前的,一路走去看去,在建大项目非常多,项目工程宣传牌标注的都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而且产品较好。可以说,在新一轮竞争的非常时期,他们是在抓住非常机遇,用非常举措(招商、地价、税收),来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工业平台建设,杜市长表扬最多的是开化和龙游,尤其是开化,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抓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杜市长评价说是“开化现象”。上午大家看了以后应该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要感受到压力,自我感觉不要太好,要清醒的看到我们平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基地布点总体偏多、偏散,基地与基地之间的连结度和互补性较弱;二是单个基地的规划面积不大,发展空间受制因素较多,尤其是重点开发区块的即期开发土地要素容量严重不足;三是基础配套功能不强,有些基地远离集镇,基地与城市、集镇的公共设施共享度偏低,尤其是生活性、生产功能配套明显滞后;四是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尤其是排污设施配套太弱;五是产业集聚度不强,特色产业集群还没有真正形成,基地对项目引进的吸引力不强;六是开发主体的干部抓平台建设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予以解决。

三、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务必抓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的关键年,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非常重要,抓好工业平台主战场建设尤为重要。围绕今年的平台建设工作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1、深化规划,统领发展。规划是灵魂,是先导,要以规划统领平台建设。工业平台规划体系,应包括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开发时序规划、企业平面布局规划等。编制这些规划,是为了明确工业平台的发展方向、推进标准化实施、引导项目有序落地、确定阶段性开发重点和做美基地,每个规划环环相扣,是一种递进关系。各开发主体要对照平台规划体系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规划。重点要抓紧做好以下规划:一是市经贸局、园区办要按照“一心三区”的规划要求,站在全市的高度,审视工业平台空间布局,进一步推进平台资源整合,切实提高各工业平台的连结度和互补性;抓紧编制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规划。二是*经济开发区要抓紧编制城北工业新城规划,也就是跨江扩容规划。同时,与市经贸局一起,加强与省经贸委的衔接,了解清楚省级开发区扩容的基本条件、要求、申报程序,按照要求抓早抓实做好扩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市国土局要根据省国土厅下达我市“十一五”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突出工业优先发展区,进一步调整修编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四是各市级工业基地要对照平台规划体系内容,进一步完善规划,重点是要细化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分区和重点发展方向;细化控制性详规,编制排水排污等相关专项规划,提高规划可操作性;开展企业外观设计平面效果规划,力求做美基地。五是督促企业做好企业内部平面布局规划。各类规划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组织会审。其中,企业内部平面布局规划,由开发主体牵头,会同市园区办、规划部门、国土部门进行联合审核把关。规划一经审批后,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未经市政府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2、强化速度,加快推进征地供地进度。各开发主体要抢在省里各项土地政策严格执行、规范操作之前,集中时间和精力,切实加快已报批土地的征收进度。对去年以来报批下来的近7000亩工业用地,力求在4月份之前,尽一切可能,做好农民政策补偿处理工作,把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过来。这是我们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基础。各开发主体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做细做实农民的思想工作,确保稳定征收。有对应实体项目的土地,要进一步加快供地速度。市国土局、财政局要加强对土地报批费用包干新办法和土地出让金运转方式的研究,抓紧提出操作办法,明确对各开发主体的国有土地功能配套资金补助标准,切实减轻开发主体的资金筹措压力;要加强对招拍挂制度实施的研究,按照合规、有利于项目加快实施的总体要求,尽量减轻制度带来的项目落地、开工的进度影响。在供地过程中,要注意留空留白,对连片100亩以上的土地,尤其是“二区”内的成片土地,要尽量做到预留,为引进大项目留下空间。市园区办要摸清底子,排出方案。对市政府要求预留的成片土地,在考核中视同完成供地。同时,要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流程的研究,强化指导,帮助各开发主体积极向上争取新报批一批建设用地。

3、着眼提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按照量力而行、满足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五通一平”、“三通一平”基础建设,努力提高配套水平,完善配套功能。要把土地平整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不管有没有项目,都要加快推进已报批土地的平整工作,为招拍挂、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各开发主体要按照年度基础配套建设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规建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经济开发区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一桥一路”建设;*经济开发区要加大施工力量,速度第一,全力加快江东区四期“五通一平”进度,确保按期交付双氧水搬迁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用地;贺村镇、清湖镇、虎山街道要突出各自的重点开发区块,加快推进贺村竹木工业专区贺村片深加工园区三期、十里牌小区、赵家山畈小区,清湖片区路口、毛塘区块、虎山片江家垄(电光源启动区)、*底区块的路网、通电、通信、通水、排水排污管网预埋等基础建设。要结合基地道路建设,努力做到各类管网预埋,尤其是排水排污管网预埋,这是生态建园的需要。现在不开始做,以后的治理成本和治理难度都将更大,必须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和建设计划。各开发主体要按照年度建设计划,使用好市财政借资,并坚持市场化运作,认真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开发资金不断链。要积极向银行融资,市政府今年从技改贴息资金中切出200万元,根据各基地的贷款情况,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补助;同时,要引导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和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基地建设,重点是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市交通、规建、环保要积极对接省里的政策,指导帮助各开发主体认真包装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4、注重特色,全力招商选资。要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以培育特色产业、促进集群集约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工作,做好外源式增长文章。各开发主体要承担起第一责任,加强对基地布局产业的培育研究和现有企业合资合作信息收集,包装一批产业缺环项目和关键性项目,制作成招商项目本,推出对外招商。要参照市里的招商员做法,抽调精兵强将,选准目标市场,组织实施定点招商、蹲点招商。要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同乡会、联谊会等平台,不拘一格进行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内项目、战略性项目。要扎实抓好“山海协作示范区”建设,市招商局要加强与宁波的对接,加强选址研究,抓紧提出启动点选址和实施方案,报市政府研究,推进“山海协作示范园”实质性开发建设,全力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要切实加大外资招商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合作。要集中精力引进大项目,年内力争引进亿元项目8个以上,3亿元项目1个以上。

5、强化规范,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今天发给大家的《*市级工业基地工业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是在《加快推进工业平台建设意见》的基础上,经充分征求各开发主体的意见后制定出台的,主要内容是“五个进一步明确”:一是明确基地产业布局。结合现阶段基地产业发展情况,对部分基地的产业布局进行了微调。二是明确了项目投资规模。*经济开发区鼓励引进类项目要求在2000万元以上,允许布局类项目要求在3000万元以上;其他市级工业基地,鼓励引进类项目要求在500万元以上,允许布局类项目要求在800万元以上。三是明确了项目用地指标控制要求。四是明确了项目准入程序。规定落户基地的项目,必须经工业项目审议协调小组或审议协调小组办公室审核;项目建成完工后,必须统一进行项目竣工复核验收。五是明确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充分体现了产业集群发展、土地集约利用、资源优化分配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文件。各开发主体、各招商引资单位要认真领悟政策的精神实质,在具体工作中,认真执行好政策,引导项目有序落地,加强项目建设全程监管,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加大投入,加快项目建成投产,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6、注重稳定,扎实推进和谐建园。要把稳定摆在工业平台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大对平台建设的工作宣传,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及时兑现征地补偿款,推进失地农民参保;按照方便生活和生产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安置农民拆迁安置地,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精心组织开展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鼓励企业努力消化当地劳动力,促使农民实现门前二次就业。要抓好基地生态化建设,加大环保设施配套建设,把好入园项目环评关,杜绝较大污染项目入园。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消除农民的对立情绪,稳定农民,富裕农民,促进基地建设、企业发展、农民生活的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第7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在战略规划上,着力强化市域一体化规划引导。根据环杭州湾城市群南翼重要节点城市、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现代化新兴工商中等城市的总体定位,做好全域性建设规划,做到“一张蓝图全覆盖,一张蓝图管到底”。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的有机衔接,市域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与片区规划相衔接,城市区域规划与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规划及余慈统筹规划相对接。优化“中心城区、片区卫星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三级城乡一体规划体系。

在战略部署上,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片区联动发展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一是优化中心城区的功能规划设计。通过部署中心城区的改造计划,创新改造投融资方式,强化市、街道、社区建设管理责任机制,塑造文化特色,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和品位。二是大力推进龙山镇等中心镇向卫星城的转变发展,全面实施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推进三大片区的统筹发展。三是坚持集约集聚、完善规划布局、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政策推动,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突出城中村、镇中村、近郊村等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农房两改”。

在战略重点上,着力抓好战略平台和重大产业区块主载体。一是做强做大战略性产业平台。积极服务和支持杭州湾新区高水平开发建设,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平台;继续狠抓慈东工业区扩容升级,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抓紧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区块建设,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提速,促进农业产业向高效生态推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继续加快传统商品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实施区域性市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生产、生活业全方位发展。二是加强建设人文景观区块。加快推进鸣鹤风景旅游区保护开发,推动匡堰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积极创建“农房两改”、“土地整理”、“生态文物保护”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区。三是优化开发城市功能区块。

第8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物流规划 ;现代城市物流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each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ity logistics planning, the degree of perfec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also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ogistics planning.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logistics; modern city 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的城市发展表明,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地处交通枢纽的城市来说,这种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物流的迅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在本地区的物流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而且,物流业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因为它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单一行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我国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物流规划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也将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1、城市物流规划

1.1城市物流规划相关概念

城市规划是服务于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为实现一套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长远目标,提供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它是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及其变化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的控制可以推动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是指在物品在城市内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的清理等活动。

结合城市规划与城市物流的概念,可以得出城市物流规划是指在一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从社会的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现有物流状况以及未来的物流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城市经济、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合理配置城市物流资源,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完成城市物流。

1.2城市物流与行业物流的区别

城市物流与行业物流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追求的目标不同。城市物流追求的目标是最小化整个城市的社会成本,包括环境、交通等社会成本;行业物流例如我们常说的商业物流追求的目标是最大化本行业的效益,从而,在追求目标的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牺牲其它行业或者社会的利益,不会考虑对社会环境、社会交通等造成的影响。

1.3城市物流规划的紧迫性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物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促使以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和批发零售等为主要形式的物流产业发展很快,从宏观上讲,物流业增加值近年来快速发展,占GDP比重稳步增加,物流产业已经为成为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从微观上讲,物流运转效益如何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比较大,根据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杠杆原理,物流费用每年降低2个百分点,利润提高1倍。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已经进入过度竞争状态,多数企业运营维艰,产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越来越多的企业抓紧发展物流体系,中国物流发展势头迅猛,因此,客观上讲需要整合物流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2、我国城市物流规划建设

城市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物流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它涉及了生产、流通、消费及后消费、军事等领域,涵盖了几乎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仅以社会物流的共同基础设施而言,就有外贸、内贸、仓储、交通、铁道、航空等六大领域分兵把口,更涉及到这些领域的相关更多的行业。实际上,这些领域及行业在各自的发展规划中、都包含有局部的物流规划。这些规划,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更多是从局部利益考虑,再加上局部资源的有限性,往往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物流大系统的有效性,必然给今后的物流发展留下诸多的后遗症。所以,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综合的物流规划,才能够把现代物流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

2.1城市物流规划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

每个城市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到物流的规划;但需要指出的是物流规划要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之下进行,城市物流规划必须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避免盲目的重复建设。要从现有的资源出发,拥有一个自身的属于本城市的整体规划,但是其中必然要包括城市物流规划这一部分。

2.2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建设综合物流基地。

综合物流基地是将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装备集约在一起,有效地组织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系统的活动,从而形成新的流通产业。综合物流基地种类很多,其中集约了铁路、公路的综合物流基地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广大国土面积的国家更为重要。如果在一个城市建立一两个综合物流基地,各城市综合物流基地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直达的货物列车运行,再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配送,使铁路、公路合理分工和衔接。这样一来就根本改变了物流方式,有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的发展。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扩展商业批发活动,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综合开发项目,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2.3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物流信息平台是开展现代物流的基础。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采集公用数据,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以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从而支持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可以通过共享信息支持政府各部门之间市场规范化管理和行业管理方面的协同工作。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大量社会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不但能产生良好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时,建议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依靠政府推动,实行市场化运作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到不同的管理部门、物流企业以及工商企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便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推动。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主要经营着持股方式,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信息平台的运行活力;

2)服从物流整体规划

上文中已经提到城市物流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那么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作为城市物流规划的一部分,要在城市的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符合物流规划的原则和目标,真正发挥出来物流规划的效果;

3)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涉及到组织机构设计,系统技术方案和平台功能要求等多个方面,要想一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稳步前进.。

3、结束语

城市物流规划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一些关于城市物流规划的方法、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城市物流规划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的部门,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规划过程中要运用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物流规划一旦形成,将对一个地区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群峰;城市物流规划中的系统目标定位方法研究[J];上海公路;2004年04期

[2]赵启兰;王耀球;刘宏志;城市物流规划的战略定位分析[J];物流技术;2006年06期

[3]陈柳钦.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中心[J].物流科技,2002,2:29-31.

第9篇:平台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民营企业 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并且出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银行放贷难,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降与国内市场要素成本提高,银行基准利率下调与贷款成本上升等两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关键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创新,才能克服困难,实现更好发展。近年,在国内经济周期性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庆经济增长在国内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重庆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但总体上看,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银行放贷难,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降与国内市场要素成本提高,银行基准利率下调与贷款成本上升等两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增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可通过银行间市场、上市、企业债券、保险市场、私募、定向增发、金融交易所、众筹市场、专利抵押、保理等多种手段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鼓励企业实施收购兼并,既鼓励国企收购兼并民企,也鼓励民企收购兼并国企;三是进一步支持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努力为实体经济排忧解难,同时政府也要配套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此外,政府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范产能过剩,不仅工业要注意防范,房地产、商业、服务业等领域也要注意防范,尤其是在宾馆酒店、商业物业、贸易批发市场、写字楼、商品住宅等方面,要根据市场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出现过剩,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

同时,重庆将对渝企“走出去”在贷款贴息、资源回运运保费、海外投资保险 、境外突发事件处置费用、人身意外伤害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国内各商业银行对企业从事对外投资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支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总体部署,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将培育本土企业“走出去”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在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境外投资规划《重庆市对外投资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海外矿产资源交易平台,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促进作用。

重庆市推动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55项、政府性基金项目53项,工商、质监、环保、金融等部门免征微型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7000多万元。同时,全市27家银行累计发放各类政策性贷款119.48亿元,其中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共1.95万笔,达18.97亿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创新是解决经济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下一步,推动重庆民营经济更好发展,也要在改革、开放、创新上多下功夫。

电子产业 集群发展调结构

据悉,笔电产业这个企业群体代表了重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前整个电子信息类产值只有500亿,2014年达到了5000亿,整体涨十倍,重庆汽车类也有5000亿,这两个5000亿群体各涨20%以上,带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全国增长率最高。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给重庆整体工业带来的推动力,代表了过去几年取得的成就。

重庆这几年实现了567的战略目标,引进了五大国际品牌,包括惠普、宏吉、华硕、东芝、方正等国际品牌,同时引进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伟达(音)、仁宝、和硕,同时形成了近千家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这样一些企业集群化的发展,对重庆工业增加值有了强力的推动,现在重庆电子工业产业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机械制造产业,上升为重庆的第一产业,整个超过了4千亿。

从产品结构上讲,重庆去年笔记本电脑生产了6000多万台,占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总量的36%,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重庆就占1台,同时重庆还生产了近2000万台打印机、一千几百万台显示器、平板电脑,9000万台手机等,整体而言,重庆整机企业和终端产品近2亿台,这个数量比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的体系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不仅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3号文件、国家中心城市等政策支持,也得益于重庆形成了四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一是实现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极大降低了进项物流成本;二是通过“渝新欧”铁路、一类口岸机场以及铁海、江海联运,形成重庆通往世界的便捷物流通道,使出项物流成本与沿海地区相当;三是形成了机场、港口、铁路三个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结合的“三合一”开放平台;四是通过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公租房等保障措施,帮助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工人,形成良好的劳动力保障服务优势。

这几年形成的西部地区强大的国际航空,国际物流的通道,加上重庆传统的国际水运通道,使重庆成为了西部地区一个立体交流网络的形成,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重庆海关,国检也大量地进行了改革,使重庆实现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也实现了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这也为重庆低成本提供了创新。

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做好对笔电企业的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关注的投融资、劳动力、土地、进出口通关等方面的供应保障,帮助解决职工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建立定期协调沟通机制,使政府相关部门能更加直接地了解企业的困难和意见,更加及时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城乡规划 生态文明促和谐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总纲领,不仅是一种空间的统筹布局,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未来,决定着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生产发展的空间。重庆独特的城市规模和特点,赋予规划极大的挑战性。

为更好地发挥城乡规划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做好总规深化的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各功能区域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各功能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规划。突出产城融合和互联互通,重点抓好产业和交通规划,加强重庆与周边区域规划对接,加强各区域规划之间的衔接,加强区域内部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内畅外通、内外互动、内外互促。为此,重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工作法治化水平。大力加强规划法治建设,确保城乡规划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科学有序开展,确保城乡建设在规划的指导引领下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依法制定城乡规划,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每个环节都要扎扎实实,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关门”规划,用最严格的法定程序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依法实施城乡规划,坚持规划的刚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坚决杜绝不按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的行为。结合地方规划工作实际需要,建立完善地方规划法规体系。

第二,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好规划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规划工作体制机制。要完善规划审批机制,合理分配审批事权,该放权的坚决放权,该强化约束的进一步强化,优化各级城乡规划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人口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强化城乡规划与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的综合平衡和衔接,加快形成全市“多规合一”的新局面。完善基层规划管理机制,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

第三,城乡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突出产城融合,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坚持产业跟着功能分区走、人口跟着产业走,推动人口、产业、资源合理分布和集聚,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注重集约节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环境优先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要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着力建设人文城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既注重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又注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将城市文化融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切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切不可毁真建假、拆旧建新、贪大求洋。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美丽山水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规划,让城市“显山露水”,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四,在城乡规划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从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出发,体现包容性和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要完善水、电、气、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健全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解决好生活不便、出行不畅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第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规划科学化,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