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

第1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P键词: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策略

Management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Titles for Clinical Medical Technicians

WANG Zong-ding1,FENG Ding2

(1.Equipment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yuguan, Jiayuguan 735100,Gansu,China;2.Equipment Department,Shui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Liupanshui 553003,Guizho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some feasible measures. Methods Analyze the current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future and explore some title promotion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setting up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have begun to implement responsibility.it provinces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will be of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will accelerate the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to implement responsibility.it pace, 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promotion title change ever troubled embarrassing situation.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improved the security service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itle promo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服务是一种基于医疗设备知识和医学工程技能的实践活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是其职业胜任能力等级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不同复杂程度的医疗设备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职称的高低既是其自身能力素质的象征,也是医疗机构考核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服务的主要参考依据。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是技术与经验学科,好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医疗设备维修实践和维修技术与经验的点滴积累、不断总结和持续提高。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也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百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设备保障。但由于目前国家对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造成此类人员晋升职称困难现实情况,严重影响了医疗设备相关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为了在各地做好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探讨。

1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现状

1.1各级医疗机构重视不足 各个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和总务后勤等科室相提并论,在职称晋升及评定方面没有方向归属,导致部分技术人员辞职或另觅新职。

1.2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 目前除内蒙古自治区、上海、江苏、江西、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兵团、贵州、湖北、浙江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实施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试,虽然各个省、市、自治区职称晋升方式还不尽相同,但是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试还是重要一步,对于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仍没有实施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试,职称晋升成为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最大困难。2015年江苏省临床医学工程正高职称全面开考,该省的临床医学工程职称考试已经走在全国的先例,所以其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晋升的管理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及推广。

1.3面临数量庞大的职称晋升人员 随着各级医疗机构设备数量的不断更新与增加,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全国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临床医学工程人员职称晋升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各个省、市、自治区晋升的标准不统一,部分地区甚至挂靠在其他专业晋升,导致这部分人员在以后晋升中困难重重,造成转行、离职频发的直接原因。

1.4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缺失 目前医疗机构中临床医疗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失,造成的主要原因有:①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到医院就业;②临床工程技g人员在职业上未被正式认可,绩效分配、职称认定等方面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待遇相对比较低,导致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③从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无法胜任指导使用、维护管理的职责;④培训、进修不足,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2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数量、技术水平、工作模式等仍与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约7972家)基本设置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因此产生出了至少23916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是医疗设备保障护航的主力军,目前由于医疗机构对这部分人员的职称晋升存在不足,造成了此类人员很不稳定,流动成为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后的首选,因此导致医学工程人员明显不足,维护与售后工作非常被动。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增加,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却没有成比例增加,结果导致医疗设备引进速度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不成比例,满足不了医疗机构发展的需要。对医疗机构设备维护与保养以及设备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了被动和困难。职称晋升的希望渺茫,没有职业发展,是现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最头痛的事情,去留之间徘徊,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足,影响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

3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未来展望

国家应将江苏等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向各地推广,让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职称晋升的渠道敞开,对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有一个安全的保障体系。在国外医院,临床工程师与医生的比例可达1:7,临床工程师对临床医生、护士、检验技师、放射技师等人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至今没有专门医学工程人员编制,大部分医学工程人员都是转行过来的,而且数量有限,与庞大的医疗设备拥有量相比,医学工程人员队伍显得异常渺小,造成医疗设备维修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加快医学工程人员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和技术缺口如此庞大已成为制约医学工程人员发展的障碍,设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编制职数,引入正常的职称晋升制度,引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好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让这部分人员安下心来工作,才能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作用。

4 临床医学技术工程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的探索

4.1建立并完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化职称考评制度 借鉴国外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医疗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晋升考评制度,探索薪酬与技术水平挂钩机制,吸引高水平技术人才投入临床医学工程领域,促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4.2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体系 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考核范畴,包括三基培训、继续教育、职称晋升考评的基本要求等。鼓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以及尖端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书刊杂志、期刊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学习;参加专项培训、学术会议和脱产进修,促进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结合维修、质量控制等工作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加强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选择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水平高的医院和医疗设备培训公司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基地,选派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到培养基地进行深造,不断提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队伍整体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鼓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新设备、新技术建设,提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队伍科研水平。建立培养基地,通过承办、协办学术会议,增强区域性同行的合作和交流。从医疗器械法规、设备管理、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高年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发展。

4.4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质量纳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健全临床使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日常管理等,不断提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质量,把工作重点逐步转到为临床提供医疗器械的全面保障服务上来,实现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向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转变,为医疗机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蒋秉梁,王晓堂,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浅析[J].中国医疗装备,2013,28(11):73-75.

[2]邬碧波.建议重视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J].上海政协,议政献策,社情民意选登, 2015,01:28.

[3]袁静.医疗设备科人员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1-92.

[4]罗孝蓉.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36):8893-8894.

[5]郑琨.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 [J].首届医疗设备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论坛,2008.

[6]刘剑,张晓彤.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06):80-81.

[7]张松.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分析[J].科技信息,2010,1(1):366.

第2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少数医院医疗器械的采购和维修分别从药械部门和后勤部门中分离出来,建立了独立的医疗器械科,这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开始起步。而1993年10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成立,则是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南京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成立于1990年(初期名称为“医疗器械工程专科分会”,2010年更名为“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是全国较早成立的地方医学工程分会之一。自2006年第4届委员会(2009年第5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各位委员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带领南京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学工程人员,积极开展临床医学工程方面的教学、培训等活动,现已成为南京医学会50个专科分会中比较活跃的专科分会之一。近5年,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先后2次荣获先进专科分会,3次荣获受表扬专科分会,得到了学会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1发挥学会优势,促进区域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由于学会汇集了区域内各医疗单位相关专业的顶级专家,因此,较单个医疗单位而言,学会在促进区域专业技术的发展方面更有优势。

1.1举办学术会议举办学术会议是对一个学术组织综合能力的检验,也是其综合实力的展示。近5年,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先后组织了3次区域性学术会议,组织区域内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大学教授作学术报告,专题报告达到40多个,同时,面向区域内各医疗单位征文,3次会议共收集论文160余篇,出版会议论文集3部,参会代表超过了400人,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1.2举办各类培训

1.2.1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会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具有师资力量强、项目主题广、举办形式多、培训经验丰富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成功举办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项5场次,近800人次参加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即包括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如MR技术最新进展、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等,也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技术的最新成果,如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转变的研究等。同时,学会还帮助、指导区域内医疗单位举办部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

1.2.2经常性学术活动经常性学术活动是南京医学会的传统项目,1998年起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先后被批准为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2场以上经常性学术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2~3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近5年来,共计近300人次参加了这项活动。

1.2.3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一般由医疗器械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讲课工作,因此,讲得比较深、比较透,一次专题讲座只针对某一项新技术、新设备或新材料,由于其专一而明确的主题,吸引了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学术会议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效补充。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先后举办了超声新技术、现代手术室设备等专题讲座,拓宽了这些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视野。

1.2.4科技下乡为配合《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现状,同时结合南京医学会“健康科普社区行”品牌项目,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组织专家赴周边的区县,免费为基层医疗单位送技术、送管理,培训的内容涵盖了从医疗器械的计划、采购到日常的保养、管理等,对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医疗设备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活动深受区县卫生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单位人员的欢迎。

1.3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医学工程部门属于医院的职能部门或者后勤保障部门,与临床、医技科室相比,在课题的申请和成果的报奖方面,均处于劣势。通过学会这个平台,联合区域内多家医疗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则比较容易成功。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可开展的科研方向主要有:①新型医疗设备、器械和材料的研究;②大型医疗设备功能开发;③医用软件的开发;④医院网络及智能化大楼的工程设计及实现;⑤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⑥新型医疗设备、器械、材料的临床验证。

1.4区域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在用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是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责所在,院内医疗设备的质控(相当于室内质控),可以由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配合使用科室来完成,而为了保证医院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区域内医疗设备的质控(相当于室间质控),在没有成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委员会的地区,则可以通过学会这个学术组织来完成,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带动区域内各医疗单位的医学工程部门共同发展。

1.5承接政府委托工作一些政府委托的工作,可以由临床医学工程学专科分会来完成,如有关医疗器械方面的管理规范、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医疗器械的医疗事故鉴定,区域医疗单位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状况和医学工程从业人员状况的调研、统计等,这些工作的完成,同样可以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第3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一、建立健全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崇州市产科急救用血管理规定》,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二、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我院还先后派出3批8人,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临床采供血机构专业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有目前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

三、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 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 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第4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人体试验是任何新药、新医疗器械及新医疗技术进入临床所必须经历的验证过程,其对于医学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过程本身却又充满风险,在我国人体试验相关立法不完善,行政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下,如何合理填补所生损害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受试者群体利益,也关系到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未对人体试验作出规定,但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是开放的,对受试者的保护应该成为侵权责任法题中应有之义。试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构建人体试验实施者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以填补受试者损害。

关键词:

人体试验;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20101

1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项新药的上市或新的医疗技术的诞生都必须有足够的人体临床试验资料,以证明该药或新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据报道,目前有60多家跨国制药、医疗企业在我国进行着约100个项目的一期临床试验,直接参与受试者数万。如此大量的临床试验,必然有数量庞大的受试者群体。面对我国目前如此众多的临床试验受试者群体,其应面对的重要问题有二:其一,如何防止或减少受试者损害事件的发生?其二,如何合理填补所生得损害?侵权责任法的机能在于填补损害和预防损害,这与人体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相契合,笔者试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构建人体试验实施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来预防和填补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遭受的损害。

2我国人体试验基本情况

2.1人体试验概念

人体试验是指以开发、改善医疗技术及增进医学新知,而对人体进行医疗技术、药品或医疗器材试验研究之行为;其试验的目的在于确保医疗技术、医疗器材及药品对于保健医疗方面有无助益,及新药是否具有预期的效能,就治病疗伤来说一个永远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福祉, 也称临床试验。

人体试验是由申办者、研究者和受试者组成,三方共同参与。申办方(sponsor)指发起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机构是指通过国家药监局组织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检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格的医疗机构。 受试者是作为试验对象的人类个体,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规定:受试者必须在充分了解试验情况、自愿确认同意参加,并签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的知情同意书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

2.2人体试验法律性质

(1)性质界定。

人体试验其性质属于广义上的医疗行为。学界认为:医疗行为分狭义的医疗行为和广义的医疗行为。狭义医疗行为指:“凡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人体疾病、伤害残缺或保健为直接目的所为之诊察、诊断及治疗或基于诊察、诊断结果,以治疗为目的所为之处方或用药行为之一部或全部之总称,为医疗行为。”广义上的医疗行为包括了四种类型:①临床性医疗行为;②实验性医疗行为;③诊疗目的性医疗行为;④非诊疗目的性医疗行为。 广义的医疗行为容纳了现代医学产生的整容手术、变性手术、人工生殖等行为,其更为科学。鉴于此,药物临床试验作为一种实验性医疗行为,其性质属于广义上的医疗行为。

(2)与普通医疗侵权案件区别。

基于人体试验行为的特殊性,其在试验过程中对受试者的侵害也不同于普通的医疗侵权,其二者区别如下:

①两者目的不同。普通医疗行为单纯以治疗为目的;而临床试验则兼具了治疗和试验两方面。在普通医疗行为中医者与患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而临床试验中医务人员与受试者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当试验和治疗相冲突时作为研究者的医务人员往往为了个人的科学研究目标而忽视甚至践踏受试者的生命健康。人体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较普通医疗中患者权益更易受到侵害。

②安全性不同。临床试验是在使用安全与疗效都未知的新药或新技术、新器械,试验结果无法依靠现有医学知识得出必然结论,也没有足够的临床病例能够确认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受试者面临较大危险性和较高不确定性。

3我国人体试验法律规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对受试者的法律保护基本存在于部门规章之中,立法分散且法规位阶较低。法规对于受试者权益保护涉及较少,且多为原则性规定。临床试验监管部门检查人员紧缺、检查手段单一、监管模式不科学,只重事前事后忽略过程控制。如此这般,在我国相关配套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可谓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中受试者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尤其在商业利益及医务人员个人成就衡量中受试者生命和人格尊严随时有可能被忽视和践踏。

3.2建立人体试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必要性

在人体试验相关立法不完善,政府监管部门监管存在缺陷的现实情况下,为保障受试者权益填补其因试验受到的损害,建立人体试验无过错责任原则实有必要。

(1)人体试验有高度危险性。

由于临床试验是使用安全与疗效均属未知的新药物或新技术,试验结果无法依靠人类现今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得出必然的结论,即使在临床试验的申办者、研究者履行了充分告知、谨慎实施监测义务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在临床试验中发生损害事件,临床试验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会给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带来许多无法预料的高度危险。

(2)受试者的医疗资讯与医疗机构严重不对称。

由于医学知识的高度专业性,受试者的医疗资讯与医疗机构严重不对称。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研究后,申办者和研究者对信息具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选择提供的信息和知识,

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向受试者传播对己有利的信息,

而隐瞒对受试者不利的信息,甚至虚构捏造不真实的信息,诱使受试者参与或继续临床试验。由于信息的极端弱势,受试者遭受损害后在索赔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无法证明过错和因果关系而损害无法得到弥补。

(3)无过错原则能较好保护弱者利益,体现民法公平原则。

人体试验是新药、新医疗器械或新医疗技术开发并进入大量应用阶段前所必须的步骤。通过人体试验后,新药、新的医疗器械或新技术大量上市,可以使用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形成技术壁垒,通过独占使用、许可使用或技术转让等方式从中获得高额利润。申办者(医药公司)和研究者(医疗机构)都是人体试验的直接受益者,对于试验的成本和风险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责任保险、提高新药或新技术价格)转移;然而受试者在承担着巨大的试验性医疗风险同时,其所遭受的损害常常因为无法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而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为较好保护弱者利益,体现民法公平原则,同时也促进人类医疗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应构建人体试验无过错责任原则

4构建我国人体试验无过错责任原则

4.1责任主体

在临床试验中,医药公司作为申办者,医院作为研究者,患者作为受试者,共同参与进行。人体试验活动是由申办者发起,申办者和研究者共同监督管理进行的试验性医疗活动。若试验性医疗行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申办者(医药公司)和研究者(医疗机构)均为责任主体。

4.2无过错责任构成

(1)实施了人体试验行为。

在人体试验过程中,实施者(包括申办者、研究者)在进行临床试验性医疗行为时,违反国家关于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以及人体生物医学研究伦理规范,造成受试者权益损害的行为。人体试验侵权行为的形式主要包括:告知义务履行瑕疵、研究方案瑕疵、招募受试者瑕疵(受试者选择不当、虚假利益承诺、不当引诱及胁迫)和违反法定研究程序。

(2)人体试验过程中造成受试者人身损害事实。

试验性医疗行为的人身损害包括:人体的物理性损害和精神损害。人体物理性损害一般表现为:受试者的死亡、残疾、组织器官的损伤及健康状况相对于试验前恶化等情况。 问题的关键在于受试者在没有身体上的损害,其精神损害能否成为试验性医疗行为侵权责任归责的客观基础?《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侵权的精神损害未作出规定。在人体试验中常常会发生医疗机构利用其医疗资讯优势误导患者进入试验,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其自身并未意识到自己在“被试验”,这严重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未造成患者的身体损害,但其做为“人”的尊严受到了严重伤害,医疗机构试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侵害。笔者认为在此情形下应当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3)因果关系。

判断因果关系的目的在于寻找责任者和分担损害。人体试验侵权因果关系表现形式错综复杂,多表现为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例如,受试者在试验前本身患有多种疾病,很多疾病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测,一旦试验性医疗出现不良后果,很难认定其原因是疾病自身转归还是存在医疗侵权。判断医疗侵权因果关系应认识到诉讼上的因果关系证明,并不是不允许有一点疑义的自然科学性证明,而是参照经验法则综合探讨全部证据,证明能够认定特定事实招致特定结果的关系的高度盖然性,该判定以能够具有通常人不存疑义那样一种程度的真实性的确信为必要,且以此为充足。

第5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我们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开展民生工程,在七月底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1755名,完成50岁以上人口健康体检6000名,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诊环境和流程。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__】12号)和《20__年全区医疗管理工作要点》,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提前十分钟挂牌上岗、取药等情况一般不超过5分钟。加强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实行窗口、出院、电话、入户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2、优化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加强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应先抢救、后结算,确保及时施治;根据急诊流量,合理调配急诊力量,适时配备急诊加强班。院内要组建24小时生命救援队,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时救治危重患者。

3、改进住院服务。全面实施以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制度、规范提供分级护理和整体护理服务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以“技能好、会沟通”为重点,尽快提升年轻护士技术操作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整洁、安宁的住院环境。推行住院服务中心化,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方便住院患者。认真落实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出院患者一周内电话随访率应达到95%以上。

4、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__]108号)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5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要尽快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教育并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升医疗质量。依法加强执业准入和监管,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强化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手术能力和权限审核,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越级手术现象。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制度和机制,及时、完整、如实、准确上报质控信息。加强重点科室、部门建设与管理,做到人员配备到位、设施设备配套、技术水平过硬、管理科学规范。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坚持因病施治,重点落实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和规范,加强对抗生素尤其是三线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检测。一类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三线抗生素使用率等指标保持在全区较低水平。继续开展医务人员“三基”抽考。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3、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贯彻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认真贯彻落实《20__年全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要点》(宁卫党发[20__]10号),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

医生、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沟通,门诊患者有接诊医师负责沟通。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加大医院巡查和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严肃执业纪律。

3、坚决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

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经济管理,健全内控机制,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要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第6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013年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之年。县级公立医院要学习、借鉴试点地区的成熟做法和经验,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县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医院要重点在综合改革上做文章。

1、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根据省两个指导意见精神,修订完善全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数量、类别、规模、布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促进非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根据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的原则,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理事会、监事会、执行层为主体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加强院长职业化培训,规范实施院长负责制。

3、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以逐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重点,积极协助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突出抓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公立医院各项财政投入政策。以全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为三大核心制度,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进人、管人、用人机制。

4、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以公益性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效率、服务、费用、对口支援、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开展公立医院运行绩效考核评价。规范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加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监管。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日常监管重点,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从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构建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出发,与医师多点执业、城乡对口支援、预约诊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医疗护理服务

6、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省24条”。大力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全县3个二级医院要规范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家门诊就诊患者预约率达到40%以上,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100%。以县人民医院急救医疗站和范水、射阳湖、曹甸3个镇中心卫生院急救医疗点为依托,整合全县相关医院急救车辆和人员队伍,统一调度使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7、努力改善护理服务。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以落实临床护理人力配备、完善责任护士制度、规范开展分级护理服务为三大重点,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研究制定系统培训方案,继续开展“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开展护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完善表格式护理病历。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落实护理垂直管理、同工同酬、调整护理收费标准等改善护理服务的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县人民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A类病房达到5个以上;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及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A类病房至少1个;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争取达到95%以上。

8、努力提升工作效率。要把缩短平均住院日作为当前医院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要通过住院业务流程重组、急慢病分治、缩短术前和治疗前检查等待时间、患者住院前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双向转诊等一切有效手段,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3年,全县各级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较上年下降不小于1.5天。

9、努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急诊医学科要根据《省二、三级医院急诊科评价标准(2010年版)》规范设置,加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培训,完善救治设备设施,完善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方案和制度。密切关注手足口病、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疫情,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地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0、努力控制医疗费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把控制医疗费用作为落实社会责任、体现公益性的主要方面之一。落实“三合理”规范,严格控制医院药占比,力争2013年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要建立临床用药和检验检查监控制度,各级医院要明确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二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低于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于40DDD、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大于30%,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医疗行为,并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规范信息统计上报制度,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争使2013年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诊疗费用和平均出院人次诊疗费用与上年持平,或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

11、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平安医院创建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白杯赛”、“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加强医院人防、技防、设施防建设。完善医患关系沟通协调组织,二级医院和镇中心卫生院都要建立专门的医患沟通部门,建立并完善以医疗风险评估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的教育与培训,有效开展医患沟通,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方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协助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过万元,必须引导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坚决打击“医闹”行为,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2、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各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13年,要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以上。制定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考评标准和方法,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全县临床专科建设水平。

13、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县人民医院要建成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子病历系统,并规范运行,要充分发挥电子病历应用功能,重点完善临床路径管理、病案首页自动生成、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临床危急值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自动报警功能等,规范前、后台格式化。全面推进HIS上水平,完善预约挂号、HIS辅助决策、信息查询、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功能。

14、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标准推动县级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发展。继续推进省示范和市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二级医院要努力完成标准规定的所有必备技术项目,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诊疗中心建设和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为三大抓手,全面提高我县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推进县人民医院转设为三级综合医院。促进优秀人才和技术向县级医院流动,带动县级医院技术建设上水平。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博爱医院要进一步加大等级医院创建力度,不断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四、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2013年,选择县妇幼保健院和射阳湖镇中心卫生院试点精细化管理,以效率为核心、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为目标,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来推动医院的各项业务。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适当时机在全县全面推广,不断提升医院内涵建设。

15、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与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加强对住院运行病历的监控,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质量检查。以首诊负责制、值班制度、会诊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重点,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继续开展住院病历质量飞行检查。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升常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水平为重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6、强化临床路径管理。2013年,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进入临床路径的专科和病种覆盖卫生部已经下发的临床路径,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要占出院病人总数的8%以上,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要在上年基础上增加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和病种。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可选择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积极推进疾病诊疗规范化。

17、强化医疗机构准入和行为监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加强医疗机构行为的经常性、规范化监管,严格不良行为记分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集中式、拉网式检查。以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为重点,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做好非法行医查处工作。

18、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准入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落实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明确医师分级手术权限,严格手术分级管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9、强化医师和护理队伍管理。加强执业(助理)医师准入和执业管理,认真依法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等管理工作。加大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的实施力度,研究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医师工作业绩、业务水平、医德医风考评的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加强美容主诊医师管理。加强进修、实习、见习医师服务行为的管理。加强医师会诊管理。规范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加大医师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以把好学历关为重点,继续加强护士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20、强化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实施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医院药事管理相关规定,加强药事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培训教育,落实制度规范,规范采购和使用行为。深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键指标全面达标。促进基本药物在二级医院的推广应用。切实加强特殊药品管理,毒精麻特殊药品规范使用率100%,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肿瘤科要积极争创省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电子化监测。以特殊药品、抗菌药物、基本药物为重点加大医院药事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21、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院感管理队伍建设,落实院感专职人员管理办法,稳定院感队伍,加强岗位培训、网上学习、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举办推进手卫生宣传文化月活动。加强高危科室院感监管,与医疗技术准入工作结合,加强对ICU、新生儿室、血液净化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和部门的院感防控监管。加强院感监测工作,深入推进目标性监测,有序组织现患率调查。以医务人员手卫生、各类物品消毒灭菌情况、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等情况,加大院感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22、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队伍、技术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血液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血液质量安全检查。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大力促进无偿献血,创新无偿献血招募机制,强化五支队伍建设;协调相关部门,设置献血屋1个。积极推进临床互助献血,2013年各级医疗机构互助献血率达到50%以上,成分血使用率99.5%以上。

五、推进卫生科教创新

23、加强科技兴卫工作。积极开展科研立项申报,鼓励临床实用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开发和应用,2013年全县推广适宜新技术不少于5项,获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不少于2项,市科技奖不少于2项,县科技奖不少于3项。积极配合做好卫生科普等“三下乡”工作。

24、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基层卫技人员培训,重点推进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医生到县医院“务实进修”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每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到县医院进修学习不少于2人,每个二级医院安排到上级医院进修不少于3人。完成1名公立医院院长培训、3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50名以上骨干医务人员的市级培训、30名以上基层医务人员的县级培训和100人以上的县级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等任务,培训合格率100%。全县培训不少于乡镇卫生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县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师培训不少于15人次,时间不少于10天。

六、统筹推进其他相关工作

25、加强城乡对口支援管理。突出对口支援重点,稳定城乡对口支援关系。细化对口支援任务和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台账,指导各单位深化、细化、实化对口支援方案,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落实医务人员提升职称前到基层锻炼等相关制度,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上级医院医生服务。

26、加强“绿色生态医院”创建。按照市政府关于“生态城市”创建目标和任务要求,全县所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污染防治设施健全,污水达标排放,医疗废物依法实行集中处置(包括村卫生室)率达100%,“绿色生态医院”已建成的要巩固创建成果,其余一级医院年内要全部建成“绿色生态医院”。

第7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科学 合理 输血 输血科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zg12-06-142

1 临床不必要的输血依然存在

近年来,我市临床用血量继续攀升,血液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凸显,可是不必要的输血现象与其他地区一样却依然普遍存在⑴⑵⑶。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受陈旧的输血观念影响,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营养血”、“人情血”、保险血’的输注时有发生,稍大些的手术就输血,少数医生把输血作为给病人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的手段,受人之托将输血作为特别优待治疗措施的人情血,医生估计病人不一定需要输血,但考虑到病情千变万化为保险起见还是决定给病人输保险血防止术后医疗纠纷;为了在手术前提高病人Hb或是病人提早出院而予以输血,主要体现在临床经常有一些医生给病人输1-2单位红悬液的病列,对其真正需要输血的贫血的病人来讲,仅提高血红蛋白0.5-1g%,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要么这些病人根本不需要输血,要么这些病人输血量不足,亦属输血不合理。“一定要把出多少全血就要补多少全血的旧观念,改变为爱护组织、避免手术出血、减少输血的新观念;传动观念,输血可以增强免疫力,但事实却截然相反;组织愈合、康复是与营养支持、代谢支持有关,而与输血无关⑸。”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力度仍需提高

卫生部高度重视临床输血管理不但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指南⑷,并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临床输血审核制度是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其中《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亦规定了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生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经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有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然而各临床用血机构的实际执行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而且目前尚缺少有关临床输血审核的专门组织机构来统一协调,缺少科学、合理、规范的临床审核方法,医院领导对安全合理输血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办法》、《规范》、《指南》各医院实际执行力度仍然不够。医生与病人或其家属签《输血治疗同意书》基本如签手术知情同意书一样形同虚设,医生过分强调不输血的风险和不利因素,病人或其家属只能被动签字,输血审批流于文字形式。

如果能认真的定期和系统地开展临床输血审核,如果有临床输血审核的专门组织机构来统一协调,如果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临床审核方法,如果审核不走行式,对审核结果能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并将其列入考核、聘用的一部分,如果相关部门都积极主动参与临床用血审核的组织和领导,如果所有审核人员和输血相关医师都能意识到对自己的输血行为负责,临床可输可不输的输血现象将会减少。

3“从血管到血管”工作应向临床合理输血转移

采供血机构管理不断加强,血液质量不断提高。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血站在宣传、招募无偿献血及相应措施落实方面所做的工作不断显出成效,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日益增多,规模越来越大,对输血的需求也就逐渐增加。而提倡节约、合理科学用血的人大多是来自血站而非医疗用血单位,但一点也不起作用,没有一点权威性。申请输血的医生很少知道血站招募献血者的艰难,医院或医生对输血(血液)并未重视起来,并未完全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执行,随意提输血申请者有之,把输血相关问题一概推给血站承担。

随找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站的血液检测技术水平和血液质量的道理飞速提高,确保了医院输血安全。输血界应将“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列位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的主要因素,工作重点也应该开始由“血液安全”向“输血安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向“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管理”转移。

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领导(临床输血委员会)在临床用血方面应重视起来,应把输血科建设和管理提高重要议程上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用血约束机制,与供血单位承担一些供血方面的风险。输血是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之一,但医院也应将血液成分的输注看作是治疗体系的失败,在外科手术技术上不断提高和设备器材的不断更新的今天,通过明智地给予补血药物,实施良好外科止血技术就能减少输血量或许可以避免输血。 “医疗机构制定用血计划”、“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患者家属亲友献血⑹”。这些工作如果各医疗机构和医师能够重视并开展开来,如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上述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医院和医师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将会有效的承担部分血站血液供应难题。血站更应该像招募无偿献血、保证血液质量一样主动协助各医疗机构把这些工作做好,这同样是解决血液供应紧张的一种新机制。

4培养临床输血高级人才势在必

各医疗机构领导层应该加强输血科的输血权威和输血技术人才的培训,输血科机构设置不能只局限于一些配血、贮血、发血工作,应向临床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输血、输血质量管理发展。积极开展自身输血的新技术、新方法,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执行,进一步提高科学合理用血、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输血科才能进一步培训规范医生的用血行为,才能对输血申请单做到真正把关,才能敢于对不符合用血适应症的输血申请拒绝发血。

同样《血站管理办法》⑺规定,中心血站主要职责之一是“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可实际地区中心血站根本没有一个需要费时费力培养、经过大量实践锻炼的临床输血医生,没有懂得临床输血有权威的临床输血专家(医生)去指导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是否科学合理。中心血站也只局限于贮血、发血、疑难血型鉴定及配血等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各医院输血科同样如此。临床科学、合理、节约用血这个问题早晚总要面对的,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到势在必行的时候了。因为临床医生输血知识的培训是推进临床节约、合理用血的重要举措。培养临床输血权威人才是采供血单位和医疗用血单位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定要做好做实。

提供充足与安全对血液,不只是中心血站自己的事,也是政府和人民所普遍关注的事。中心血站除开拓创新,以更充足的采血量确保临床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外,还需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医疗用血医院领导重视输血科管理,携起手来做好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培训、临床输血科管理、解决好有限血液资源的开源节流工作,方能解决采供血越来越难的问题。

参考资料

[1]褚晓凌,黄锦红,刘丽霞,等.福州地区临床输血现状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

336-338

[2]陈会友,付涌水,汪传喜,等.广州地区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7,20(4):331-333

[3]叶萍,席惠君,李宁,等.大连地区临床用血情况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31-3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2008-05-13

[5]靳艳华,崔键.从外科学合理用血角度探讨治理血荒.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451-452

第8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1 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存在的伦理隐患与分析

1.1 来自医院内部伦理隐患

1.1.1 责任担当的错位

责任担当得当是确立正确伦理关系的基础,责任担当错位则很难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从现行的医学伦理道德规范看,主要是规范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作用于患者的医疗器械产品的责任担当是由其使用者医护人员来实现,如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故障或质量缺陷导致的医疗事故,被患者追究责任的首先是医护人员。但是,医疗器械产品是基于物理学、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技术实现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按照现行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客观上无法实现医疗器械产品作用于患者的所有责任担当。特别是由于医疗设备故障或质量缺陷导致的医疗事故,单方面由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者医护人员实现其责任担当,则显得责任错位。临床医学工程服务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并完成对医疗器械产品故障、质量特性、不良事件等要素的责任担当,才能够实现正常的医患伦理关系,最终才能完成或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担当。

1.1.2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重视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承担着医疗器械产品使用的技术支持任务,如维修、使用培训等,其作用理应得到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但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影响,医者为尊、医者为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对服务于医疗工作的其他人员常常不屑一顾,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国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一般不同时具备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发挥的作用没有予以正确理解。一些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低水平的维修人员,临床或辅诊专业人员也很少征求他们的意见。当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不重视或不理解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提供实现他们作用所需要的职权支持,也就无法实现其应有的责任担当,最终还是会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这种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及专长的不正确看法及对他们工作任务和作用的不理解,是导致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继续教育、个人发展等得不到重视的一个基本诱因。当出现属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责任问题时,甚至可能就逃之夭夭而不主动承担责任。因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得不到重视是一个潜在并十分危险的伦理隐患。

1.1.3 受制于卫生政策制度和行业文化机制

临床医学工程服务没有列入医学伦理责任规范,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所需要的职权及制度上的支持,其伦理制约和责任担当可能就难以实现。从现行行业管理机制和卫生政策制度看,还仅仅把诊断、治疗的责任范围理解为医生、护士、技师等诊断、治疗直接相关的人员,不认为医疗服务的责任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密不可分;从现行医院文化价值指向上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做出的贡献和发挥的作用,在医疗服务人员群体中的认同度较低,或不认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贡献和体现的价值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这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服务的责任不担当、对医疗服务的贡献和价值不认同,可能导致对他们工作的医院不负责任,进而导致对患者乃至社会不负责任。因此,落实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责任担当,认同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贡献和价值,建立适用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2 来自医院外部伦理隐患

1.2.1 医疗器械供货商方面

医院需要依靠医疗器械供应商提供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如新技术产品推广、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使用方法的培训等。从目前医疗器械供应商销售管理看,主要为贸易性公司,当地药监管理机构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对其营销人员并无专业化要求。临床医疗服务需要把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产品用于患者,而作为供应商是推动医疗器械产品用于患者基本路径,非专业性的营销即是非伦理性因素。另一方面,追求营销成功率和市场占有率是销售管理基本方法,在现行医疗器械产品销售过程中,部分供应商或销售人员不实事求是介绍产品性能,或只讲产品可行性、不讲产品风险性,或夸大产品功能和疗效,甚至在医疗器械招标中存在虚假应标的行为,是非伦理性的。即使供应商具有对患者、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愿意高薪聘用医疗器械专业人员进行营销或咨询服务,但现行中国高等院校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还是科研教学机构或部分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多数医疗器械销售公司难以吸纳专业人才从事其营销或相应的咨询服务[3],非专业化营销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专业化能力和伦理意识,对遏制来自供应商方面的非伦理性和非专业化的营销,从根本上保证社会公众健康权益和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2.2 医疗设备维修方面

医院自行进行的维修保障并不能满足需求,供应商或第三方的维修服务是维系医院医疗设备运行不可或缺的因素。现阶段供应商通常将营销和维修分开管理、分别核算,并且将公司的维修盈利能力与个人收益挂钩,这一机制促使其维修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在实施维修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或手段谋求盈利。另一方面,由于供应商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垄断或技术专有性,医院依赖于供应商的维修服务。供应商方面也看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这个可以盈利的市场,当某医院CT 出现故障,患者排队等候检查,院方要求供应商尽快到现场进行维修,但他们并不是从救治患者角度考虑尽快实施维修,而是要求医院先行预付维修款项,后实施维修,从而耽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如果医院采取购买保修的方式,高额的保修价格同样会抬高医疗服务成本,增加患者负担。甚至一些维修供应商或第三方维修机构认为医院用户不懂得设备原理,蓄意夸大故障原因,胁迫承担更多的维修费用,提高其盈利水平。无论哪种方式,高额的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成本最终也是转移到患者身上,损害患者的利益,背离医学目的,是道德的缺失。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维修管理,使其获利合理,减轻患者负担,是医学工程行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2.3 医疗器械产品研制方面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医疗器械研制能力得到了加强。但是在临床医学工程服务过程中常常听到医护人员的抱怨:国产质量不如进口的、国产设备不好用。另一方面,中国每年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至少在4万件以上, 如此高频率的不良事件对患者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医疗器械产品最终作用于人体,将存在设计质量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投放市场一定是不道德的。由于医疗器械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中国已经建立了医疗器械注册检测与临床试验机制。但是医疗器械注册与临床试验前的伦理学审查不涉及产品设计要素的质量审核,主要是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或评价,不易发现产品内在设计的质量缺陷。一个正常使用、正常运行但人体工效学设计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用于临床,仍然可以给人体造成伤害,为此中国也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但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设计质量是产品质量决定要素,医疗器械产品研制涉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没有进行伦理学审查的路径或规定,是一个潜在的伦理隐患。

2 对策研究

2.1 制定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公约

临床医学工程服务是使用医疗器械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依靠,其伦理缺陷的危害不但可能导致其本身的机制和功能的显性或潜性退化,还会影响医院伦理机制整体作用,给患者乃至社会造成危害。需要建立相应的伦理约束机制来规范临床医学工程服务行为。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公约是维系医疗服务整体伦理秩序的基础。一旦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失去伦理性制约,特别是部分医疗器械供应商对医护人员采取的非伦理性营销方式,甚至可能扰乱医护人员的思想,最终损害患者利益和权益。制定临床医学工程伦理服务公约显得必要而又紧迫。从临床医学工程服务的学科属性看,其伦理公约可以通过医学工程全国性专业委员、省级专业委员会、军队系统专业委员会等制定并推广实施,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入职签约、集会宣誓、专题教育等方式,使得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公约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中入心、入脑。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公约的形成,需要构建相应的伦理道德标准,使得其伦理公约具有公信力。

2.2 构建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道德标准

依靠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特点,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同样在促进患者健康、追求和促进医学目的的实现,构建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道德标准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临床医学工程服务伦理道德责任规范应朝着职业化的最高标准发展,并且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也能通过建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而提高。因此,建立其伦理规范应首先考虑满足临床需求、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和利益、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不留隐患、保证患者及时诊断与治疗、得利合理、突出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具体内容拟另文探讨。

2.3 强化对医疗器械产品供应商的伦理管理

2.3.1 建立医疗器械供应商专业化许可机制

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关系到公众健康和安全,营销又有重要的引导性,非专业性的营销需要加以制止。而医疗器械新产品需要通过营销方式使得医务人员了解其临床作用机制,医疗器械供应商的专业化营销又至关重要。因此,对医疗器械供应商进行专业化许可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如核发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时,要求医疗器械供应商具有与营销产品一致的培训记录,核查医疗器械供应商医学工程专业人员的数量能否满足经营产品的营销要求等。甚至可以探讨依据专业能力和水平建立医疗器械供应商等级制管理机制。

2.3.2 建立医疗器械产品营销人员伦理教育机制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基于工程技术理论与知识进行设计和生产,临床医护人员并不具备分析或辨别产品的能力,十分需要相应专业营销人员的讲解与推广。营销人员实事求是并负责任地进行产品讲解与推广,对医护人员正确选择产品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建立医疗器械产品营销人员的伦理教育机制,对营销人员进行医学伦理教育,树立对患者、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应成为对医疗器械供应商伦理管理基本内容。

2.4 建立医疗器械产品研制(设计)伦理审核机制

医疗器械产品设计者需要从患者角度充分考虑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医学工程类科研项目的立项应有伦理学专家或临床人员审核其科研项目的伦理符合性。这两者已经是医学工程领域课题研究和现代医学伦理学研究不能回避的。国家鼓励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发展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产品研制人员自身应具有医学伦理意识,懂得符合法律及伦理责任的设计和测试标准,熟悉医疗器械产品研制伦理学审查的途径。特别是医疗器械产品研制(设计)人员对其产品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及滥用应具有预见性,需要了解产品使用者的可能行为及使用产品的可能环境,并考虑如何提醒设备使用者错误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危害,如设计专用监测软件控制危险值的上下限并报警等。医疗器械产品研制(设计)人员需要认真设计、测试,并能预测使用危险和事故,从源头控制存在的风险性。但是,现行医学科研管理办法,尚未制定医疗器械产品研制(设计)和医学工程科研立项的伦理审查要求。笔者认为,制定医疗器械产品研制人员到医院临床实习的规定可能是个好方法,可以让他们懂得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如何更加适用于临床使用并取得好的诊断、治疗效果,如何更加具有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5 树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健康服务队伍成员的意识

不认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健康服务队伍的重要成员是其作用得不到重视的一个原因,也使得临床医学工程服务面临很多的医学伦理方面的争端,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问题。但是随着大量、复杂医疗器械产品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当新的仪器、设备及方法被选择或评价时,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更多地听取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以正确评价相应医疗器械产品对病情分析和治疗的适应性。还有如信息科工程师掌握有关患者技术数据,这些信息可能影响患者治疗进程或者中断一些濒临死亡的患者的治疗。其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含厂家工程师)还要培训医生、护士及其他专门使用仪器的人员,甚至在医疗设备配置管理方面发表意见。尽管如此,以上方面仍然难以概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所有可能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应用的伦理和实践两方面需要承担重要责任。不认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健康服务队伍的重要成员,不认同他们在患者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符合现代医学潮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按照新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高标准实施临床医学工程保障。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关卫生政策改革、卫生行业管理及医学工程行业自身都应该树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健康服务队伍的成员这样一个基本意识,并明确其伦理责任。

3 结语

(1) 建立医疗器械产品伦理管理规范具有必要性: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临床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范围更加广泛,成为实施诊断、治疗基本依靠,临床医学工程服务的内涵将不断延伸。应建立医疗器械产品应用伦理管理规范,强化临床医学工程服务的伦理管理,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第9篇:医疗技术临床管理办法范文

一、当前临床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不少医院存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沟通,且互相之间产生矛盾等问题。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总是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检验技术的步伐,并想让临床医师体会到检验技术中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从而形成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导致不良的医疗合作关系产生,从而容易出现医疗缺陷并引发医疗事故发生。这主要的根源是检验科检验人员和临床科医生缺乏互相的合作关系及检验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沟通[1]。针对上述问题,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加强检验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日益改善检验科和临床科人员的关系;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减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别;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能正常使用:检验科自动化仪器使用能力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同时,检验科要认真贯彻“三基”、“三严”的学习方针[2],同时要定期考核。应从检验工作的本色出发,加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不断增强检验人员的基本医学知识。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熟悉不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

二、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整体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科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技术质量保证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对试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建设,严格的试验室标准作业程序,同时要求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相关的文件依据,尽量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精确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检验人员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严格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尽量避免医疗缺陷和医疗隐患事故的发生。落实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具体情况。院方在对检验科的具体管理情况应落实到实处,不定期地对检验科人员进行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和监督。考核时要注意到整个检验过程中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也要保证阶段性质量检查得到全面落实。加强医学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联系,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实现相互发展。检验科工作根本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医生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研究等提供全面准确的医学检验数据[3]。为此,临床科室医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就成为检验科检验人员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检验科人员要积极和临床科室人员不断地进行联系和交流,每次召开质量分析会要邀请资深的临床医师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和有效施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三、增强阶段质量控制力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