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医疗it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医疗it解决方案

第1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中国医疗机构的IT投入与卫生总花费比例严重失衡,中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和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较国外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以上所有这些都预示并决定了医疗信息化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同时竞争也将日趋激白热化。

在各医疗机构决策者与CIO忙于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大力加强医疗集团化、规模化以及信息化的同时,国内外独立软件提供商(ISV)、系统集成商(SI)以及其他解决方案提供商(SP)也在加紧闭门修炼,对中国医疗行业市场这堆诱人的“金矿”跃跃欲试。与此同时,HP、Intel、Microsoft、Oracle等国际IT巨头的加入,以及IBM、BearingPoint等国际咨询公司的参战,将使这场战役越演越烈,这将有助于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全方位的和谐医疗卫生环境。

中国医疗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经历其不断摸索与自我调整的阶段,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飞速增长、医院管理年、“十一五”规划以及加入世贸组织(WTO)等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医疗行业的产业形态及竞争格局、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与服务模式、人民群众的看病渠道和消费心理在2004年后继续显现出巨大的变革。

根据IDC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06~2010年预测与分析》显示,2005年中国医疗行业整体IT花费总量为50多亿人民币,比2004年预测的49亿人民币高出1亿多,这主要归因于各医疗机构都在大力加强自身基础架构的建设并加大对硬件设备的采购力度。另外,全院级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的普及和电子病历(EMR)的热需引发了市场对存储解决方案需求的强劲拉动,因此硬件产品的出货量超出了预期。其中硬件占绝大部分(IT硬件占46.8%,网络设备占24.2%),而成型的软件产品占13.1%,IT服务占15.9%。IDC预计到2010年,医疗整体IT市场将达到120多亿人民币,其2005年~2010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9.2%。届时,软件产品占整体IT花费的比重将上升到20.7%,服务上升到19.8%,而包括IT硬件和网络设备在内的硬件比例则将从2005年的71.0%下降到2010年的59.5%。

医院采购行为分析

IDC中国垂直行业研究部分析师陈羽先生认为,随着中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我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财务管理为主的第一阶段过渡到以临床支持为主的第二阶段。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从财务管理系统转向CIS(临床信息系统)、PACS(影像存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系统,以及网络管理、安全软件等。系统的应用水平也已从单机任务的计算机IT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的部门级信息系统阶段,向集成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同时也更为注重医院内外部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此外,发达地区内的各大医院正在努力实现医疗行业信息化创新,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目标,将通用性治疗变为个性化治疗,以便更好地分析并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因此,成本分析、流程再造、联机分析、数据仓库等技术正在被引进到实际应用中。

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决策流程会因为医院的类型或其他方面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较为相似,一般要经过:需求提出――战略规划和立项――预算和预算申请――预算审批――投资――软硬件平台评估和选择――解决方案评估和选择――供应商评估和选择――项目实施。部分医院将部分流程合并(如解决方案与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合并在一起),或者将部分流程分成几个流程,但是实际的流程基本相同。在整个流程中,一般是由对信息化要求较为突出的科室或由对医院信息化了解程度较高的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提出需求,上报至医院管理层进行具体战略的制订,在做出具体的人事和财政安排后,由信息中心参与负责项目的规划、方案选择和实施等工作,并提出决策建议,而战略决策和最终决定等工作通常由医院的主管领导决定。

一般医院会设有专门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或者招标办、采购委员会,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医务信息化的决策流程。有的医院考虑到相关信息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在最后解决方案的评估和选择过程中,会通过邀请数位行业内专业人士组成评估小组,对多位厂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考察评估和比较,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最后的采购决策,即有一个区别于普通招标的“议标”过程。还有一部分医院的医务信息化投资是由上级拨款,或者是由上级进行区域性的总体规划的,这时上级机关通常会参与决策流程。经济条件好的医院一般采用全面建设的方式,即先确立总体规划,统一购进机器,统一开发。中小型医院一般先确立总体规划,从科室逐一推广,科室一级在决策流程上具有一定自。

在采购流程中,对于与原始硬件提供商有良好合作关系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一般会代替医院负责项目硬件的采购,以争取到更为优惠的价格,信息科、医院设备科或医学工程处会参与协商;也有的项目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只负责项目实施,硬件由医院向相关厂商或商直接购买。

一个较大的项目的实施规划一般会采取分期的方式来逐步完成整个系统的构建。而有些医院也通过分期的方式来对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项目实施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考察和评估,因而有些医院的项目可能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只签订一期的合同,只有通过了一期项目的评估,解决方案提供商才可能拿到下期项目的合同。此外,也有一些医院考虑到不同解决方案提供商有各自的优势解决方案,因而也会选择不同提供商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现在有些医院考虑选择集成能力较强的厂商负责整个项目过程及选用该厂商的一个解决方案,同时集成其他厂商的优势解决方案。

在最终用户的调研中发现,医院对信息化项目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各医院间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交流也渐渐增多,有项目立项的医院在前期也会做相当的调研工作,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的对项目评估方面的能力也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对不同厂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技术优劣进行一定的评估。而项目流程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决策者仍然是医院的最高领导层或者是主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

分析师建议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逐渐的多元化、细分化与复杂化,行业IT建设将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在空间。

针对目前的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特点,陈羽先生建议:

1. 对于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讲:第一,建议分派顾问或研发人员到各地事业部,深入了解用户实际业务,加快对市场及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第二,增大研发力度,真正以病人需求为导向,通过IT解决方案使病人得到方便;第三,围绕社区医疗大力拓展产品线及整体解决方案,增强自身系统集成能力;第四,与大型跨国企业谋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最后,加强内部及对渠道的管理,开源节流。

2.对于各级医疗机构来讲:第一,还是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为医疗质量环节提供监测和控制,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第二,加强基础设施、数据、应用和工作流的整体设计与管理,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第三,重视外包,通过外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转移风险;第四,走医院集团化道路,注重服务营销和品牌推广;第五,观望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理性地选型、采购和实施。

Juniper推出M120多业务边缘路由平台

日前,Juniper推出了特征丰富、可扩展性强的多业务边缘路由平台M120。M120多业务边缘路由平台的传输速度高达万兆,加上灵活且具成本效益的服务配置,能够帮助传统移动通讯提供商、有线运营商和大型企业更迅速的向下一代融合式IP商用及家用服务迁移。

M120基于Juniper的下一代数据包转发引擎技术I-chip。

I-chip利用最新的芯片技术提升效率,令M120具备优秀的可扩展性和性能,并能够在单一平台上支持100,000多个逻辑接口。

M120为应用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功能,并增强了可扩展性,让提供商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提高每个平台支持的服务和客户数量。这不仅提高了服务灵活性,还降低了单个用户的成本。 (李瀛寰)

Netgear推出ADSL2+调制解调器路由器

美国网件(NETGEAR)公司近日了一种具备无线功能并基于802.11n草案规格的ADSL2+调制解调器路由器。RangeMax NEXT无线ADSL2+调制解调器路由器DG834N集中了ADSL2+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四端口10/100M交换机、SPI双重防火墙和符合11n草案的NETGEAR RangeMax NEXT无线局域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较快的数据吞吐速度和较远的传输距离。

DG834N适用于家用或小型办公市场的完整联网。 (李刚)

华硕“宽翼”系列无线网卡上市

第2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那么,在卫生信息化道路上,我们究竟走出了多远?

在诸如达拉斯州诊疗中心这样的机构,目前已有积极的迹象表明,医生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设定流程,并利用条码技术将对症药物在合适的时间以准确的剂量送至特定的病人――这种方式几乎万无一失。

达拉斯州卫生系统首席信息官(CIO)Pamela McNutt认为,医院通过技术手段可避免一些药物失误是幸事,因为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因误服药物失去生命。

上述成功应用技术手段的案例,极大鼓舞了McNutt发展其他医疗IT的决心。“我们将一切信息都处理成电子格式,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就目前情况看来,这一切都是为提高效率和监督质量。”McNutt认为,“实现这些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使用结构化数据。”

尽管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医疗行业利用IT改善护理、降低成本的进程却十分缓慢。研究表明,医疗行业的IT水平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么好。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2009年全美仅有12%的医院采用了电子健康档案。这一数字比起2008年9%的采用率已经略显上升趋势。

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电子健康档案项目都已经宣告失败,而且“越大的项目越可能失败”。

研究人员认为,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提高审计和结算效率,但也可能降低基本的临床护理效率。美国医学研究院(IOM)的专家自去年开始走访各医疗机构,他们发现,“医生不得不周旋于多个系统和界面,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将病历打印或手写反而更方便。”

但CIO们依然乐观地认为,IT技术将会显著改善病患护理效果,但这的确需要时间的历练。目前各个行业的IT领导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比如设备的高成本、终端用户的抵触等,这些都将限制IT技术的实际效用。

“医疗IT行业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经历更多变革。变革必须要软硬兼施,并在一段时间内循序渐进。”来自圣地亚哥夏普保健中心的首席信息官(CIO)William Spooner表示。

美国政府确实是“软硬兼施”。《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向卫生信息化领域投入了190亿美元,提供给医生和医院参与医疗保险项目临时奖励的机会,以激励人们“有意义的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当然,如果卫生机构不符合政府“有意义的使用”准则,那么它们将会在2015年被施予经济惩罚。

“让医院使用电子健康档案至关重要。”哈佛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专业的副教授Ashish Jha认为,“在全美医院,每年因纸质病历错误导致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有大量证据表明,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错误,但因费用昂贵以及实施这些系统可能会造成工作不便,许多医院的信息化行动迟缓。”

众所周知,采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使医生随时随地了解病人的就诊记录。这对那些远离家门需要急诊的病患来说更为重要,医生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了解他们的病史和其他基本情况。

此外,Spooner认为,电脑系统一旦发现化验结果不正常,就可以立刻提醒医护人员采取行动,并预防并发症。有的系统可以直接将病患的数据转移到护士工作站,于是护士可以一次性看到所有信息,不用逐个查房。

一项复杂的工程

专家认为,电子健康档案的一个强大应用是可以分析患者群、跟踪患者群病症趋势、辨别最佳案例和确定最佳疗法。来自贝勒诊疗健康中心的首席信息官(CIO)David Muntz认为,“这才是电子健康档案的终极目标。”

“这的确是我们的目标,但因信息孤岛问题,我们距离目标还很遥远。”Timothy Stettheimer对此有所感慨。他是阿拉巴马州圣文森特健康系统的首席信息官(CIO),同时兼任健康管理行政学院董事会主席。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有电子健康档案。许多机构因设备没有关联无法与外界网络信息共享;即使是可以与外界网络分享信息,也因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无法顺利地实现信息交换。

Stettheimer解释:“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不同的词汇、诊断代码和术语等等。我们正试图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当然,要实现信息共享,我们还要做很多努力。”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信息学主任Peter Gabriel表示:“我们可能要等10〜15年才能实现普遍的数据共享,因为这的确是一项艰难的复杂工程。”

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人们是否会相信他们的电子健康档案足够安全和隐私?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众质疑一些企业或营销人员可能会获得他们的隐私信息。

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反驳是,电子健康档案比纸质档案更为安全。目前,许多电子档案系统都对访问实现了多层次控制:除了限制谁可以查看具体信息外,还提供查看跟踪,可以全程监控谁在何时访问了哪些信息。

但对这种共享仍存有疑云。究竟最终如何处理电子健康档案,人们会选择统一共享的系统吗?患者、院方和厂商,究竟谁应成为信息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IT能否削减开支

专家期望中的医疗IT是强大的,它不仅能改善护理、简化程序,还能削减因错误造成的昂贵开支。“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就已经知道通过技术能实现用最小成本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全美电子医疗合作社的首席执行官(CEO)Aaron Seib 如此表示。

McNutt认为,他们医院的处方条码系统就是一个利用技术手段削减成本的好例子。这套系统通过避免给错药物而减少了相应的治疗开支。当然,在美国,这只是给保险公司节约了支出,但对医院来说,至少可减少因用错药产生的医疗事故诉讼成本。此外,根据美国最新的医疗损害赔偿规定,由于护理不当(比如医院获得性感染)造成的损害应由院方承担赔偿责任。而IT系统的应用,可以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在更大程度上节省开支。

不过,在考虑医疗IT投资回报时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通常来说,利用技术节约成本的往往不是技术的拥有者,而是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另一方,比如说保险公司。

Stettheimer这么解释:“比方说,一名病人因心脏病在深夜被送进医院,心脏病专家不在医院,那么医护人员会立刻将检查结果远程发送给医生,而不是打电话给医生然后等他赶到手术室。这样就可以尽快进行治疗,不但效果更好,而且成本更低。虽然院方似乎没有受益,但整个医疗系统(包括保险公司)都明显受益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盈利性机构的CIO很难得到IT投资:IT水平提高只是给产业带来好处,却不会给机构本身带来直接利益。

“政府在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激励政策并不均衡。实际上,也有一些不当的激励措施。”Stettheimer表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

他认为,新的支付模式应该帮助各个医疗机构看到IT投资的经济回报。政府的医疗补助(美国政府向低收入者提供的健康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应该根据院方的医疗条件承担支付责任,而不是根据医院每天的治疗情况。这些措施将会激励医生和院方给予病人最有效、最好的治疗。

Gabriel 认为:“这种新的支付模式可能会比单枪匹马的技术创新更节省成本。虽然我自己也提倡医疗信息化,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足够的证据表明信息技术可以为医疗系统节约成本。”

资金仍是问题

很多经济不景气的医疗机构很难把IT投资摆在首位。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小型或者乡村医院、公立医院的信息化程度落后于大型医院和私立医院,拉大了数字鸿沟。

“政府的资金支持对医疗IT行业的全国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IT投资依然是很多医疗机构头疼的问题之一。”非盈利性医疗技术提供商的负责人Bobbie Wilbur表示,“IT投资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非常复杂。有的机构确实资金匮乏,有的机构可能不够重视IT投资,觉得其他的投资需要等级更高。”

Spooner则认为:“资金问题可能会促使小型的、独立的机构寻求机会与大型机构合作甚至合并。单打独斗将会成为过去时。”

当然,如果不利用或不能有效利用,IT对医疗的裨益是微乎其微的。很多CIO和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医生、护士抵触计算机系统,采取传统的纸、笔方式记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比较普遍。不过,与其他行业一样,有越来越多的医疗从业人员是跟随IT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好地适应了信息化。Spooner认为:“毋庸置疑,将来的医护人员必须要会使用电脑。”

IOM(美国医学研究院)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比让从业人员接受IT培训更为迫切的问题是,目前很多机构过度重视计算机硬件,忽视了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软件,以便简化流程、科学诊断。走访医疗机构的研究者发现,“现有的IT软件更多地用于业务流程自动化或者结算服务,仅仅是简单的模仿纸质化表格等,很少能为临床医生或系统使用者提供认知上的帮助”。此外,“很多医疗IT软件主要是集中在个人诊疗(比如,把x药物在9∶42及时送给病人,把化验结果y传递给医生,诸如此类),很少能帮助医护人员收集和分析病患的整体健康数据。”

Gabriel表示:“目前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医疗IT产业将会快速成长。简单地部署计算机系统并不会显著改善医疗状况,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细的系统设计、周到的配置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

链接

医护人员最需要什么

据计算技术产业协会2010年7月的调查,有一半的医疗机构使用某种形式的电子健康档案;34%的医疗机构有整套系统,16%的机构配置了部分系统。总体而言,56%的医护人员认为他们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令人满意”,而41%的人则认为“部分满意或不满意”。

医疗机构采取EHR的理由

1.改善病患护理服务

2.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减少错误或失误的机率

4.提高员工的生产力

医生希望EHR有哪些改善

1.提高速度

2.降低复杂程度,简单易用

3.降低成本

4.去掉不必要的功能

5.提高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协作性

6.更强大的远程访问、管理功能

EHR最常用的功能

1.图表功能

2.调度

3.电子处方

4.无纸化医嘱输入

5.药物管理

不采用EHR的理由

1.前期成本

2.运营成本

3.影响现有的工作流程

4.人员培训及用户习惯培养

第3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全球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RTKL副总裁,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LEED AP绿色建筑认证工程师

海伦・杰芙瑞(Helen B . Jeffery,以下简称海伦)一直奋斗在亚洲医疗健康项目的最前线。她有着近20年的工作经验,曾参与底特律医疗中心、约翰霍普金氏海湾医疗中心、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诸多项目,在新建工程和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生产方面备受赞誉。

虽然她对中外医院建筑都颇为了解,但是与她的沟通远没有同中国建筑师那样轻松,需要跨越理念和视野不同所带来的陌生感。当然,记者正是希望通过她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医院建筑,以期对未来发展能有新的启示。

“医院需要完善设施以吸引患者”

大,这是中国医院带给海伦的第一感觉。“规模很大,人流量也很大。”

其次是大所引发的一系列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难题。在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的现实映衬下,这些难题直接指向了医院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落实。海伦告诉记者:“与中国所提的以人为本相似,美国有一个概念叫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医疗保健。人们希望更大、更好的医疗设施,就像他们在其他生活领域的需求一样。在美国,医院需要完善设施以吸引患者,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趋势。患者的需求在增多,不再只是简单的医疗救助,还会有更多对附属服务的需求。”

她以医院走廊为例,认为中国很多医院只有两个走道,而所有人(医生、患者、住院、急诊)都被挤到一个公共空间内,重伤患者也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公共空间,使患者十分没有尊严。“我们设计的时候就会进行有效分流,前面是门诊患者,其他包括急诊、病房的患者都走后面的通道。如果在门诊的后面设计一条走道进行分流,既能避免交叉感染,又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间。”

当然,在完善设施方面仍受到国情限制。海伦指出,中美医院的一个很大差别是美国从2006年开始,所有的新建医院的病房都是单人间。“美国70%的医院都是私人医院,院方希望患者可以享受到宾馆级的人性化环境。另外,单人间病房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为家属探病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条件。”

海伦告诉记者,有数据显示,单人病房相比双人病房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因此,标准提高的同时是医院环境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只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医院而言,这在目前还不现实,对于私立医院建设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好的医院建筑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海伦指出,好的医院建筑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清晰的就医标识、高科技的融合和灵活性。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医院建设近年来积极倡导的理念,但在海伦看来,中国医院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建造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方面,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建筑本身之外的各种因素。”

海伦举例说,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和为建筑选址呢?“在这一点上,中国正逐步树立正确模式。但是,要完全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素来考虑投资建造,这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会建议客户,医院建筑应该从高效能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只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素,也就是建设能够创造价值的建筑。设计高效能医院,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水资源,而且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舒适度,提高操作效率,也能使患者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海伦认为,在操作层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很好方法就是聘请国际咨询顾问公司,但前提是他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市场。“只有了解中国医疗体系,才能把国外优秀的理念运用到中国当地的模式中去。我们也是依照这个来建立自己在不同地点的不同专业领域,运用世界最好的理念融合当地专业知识和文化,更好地服务客户。”

“建筑规划和技术规划相结合”

众所周知,数字化医院建设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完善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更是成为医院建设领域的“显学”。但是,很多医院管理者“上几套系统就是数字化医院” 的理解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医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海伦介绍,美国现在在建的医院基本上都是数字化医院,它超越了地域限制,通过网络互联技术实现了全社会范围的数字化,形成了区域共同保障的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相比而言,中国大多仍处于“单打独斗”的起步状态。

她指出,建设数字化医院需要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和IT设备,更需要建筑及其设备的智能化,即在规划层面就做好相关工作。“和城市规划一样,建设数字化医院也需要仔细规划,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很多医院都没有这种基于数字化的考虑。医疗技术的需求发展太快,建筑之初的考虑不足,再加上资金不足,使得中国大部分医疗建筑的寿命不超过10年。”

“作为国际化公司,我们更清楚数字化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暂时不能兴建,我们也一定会有所预留。这是我们基于现实的灵活性考虑。当然,我们也希望利用我们成功的国外经验,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指导意见,从而逐渐改变这种现状。”

另外,海伦不赞同一些医院把医院建筑和其IT系统分开规划建设的方式,认为应该把建筑规划和技术规划结合到一起。“分开建设意味着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建筑预算往往不够支付购买高级的IT系统。因此,一个可以整合这两方面的方法是,聘请建筑设计咨询顾问和IT专家合作,共同把IT规划与建筑规划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战略上的统一。患者、医生和医院的管理方都会受到医疗技术决策的影响,而优秀的IT专家可以与各方互动,提出健全的解决方案。如今,医疗保健受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医院不能只对其建筑本身的设计做出预算而不考虑其医疗技术层面。”

“数字化医院建设不能太依赖IT技术供应商”

谈起中国当前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海伦认为中国很多医院太依赖于IT技术的供应商,而忽略了医院本身的数字化建设规划。“这些IT技术供应商只是在单纯地销售产品,而不是为客户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或者一个策略。国外很多医院都把IT技术的规划看得很重,都会对其进行策略性的系统规划。这样,我们才能跨越供应商和制造商的鸿沟,设计出一套把技术整合到医院设计的解决方案。这是供应商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咨询顾问可以,因为他们不束缚于任何一个制造商。”

她还强调,一个数字化医院在技术层面至少包括四个范畴:医疗设备,临床系统,智能建筑系统,管理操作系统。但是,对于医院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系统和这些技术系统如何运作等问题,中国医院管理方面必须有优秀的组织决策人并作出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有远见的医院决策人会聘用战略数字化顾问规划前景、整合设计,从而获得更优化的建筑方案和数字化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采访,记者感到,海伦的不同视角给我们的医院建筑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只是我们的医院管理者需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宽广的视野,需要有建设能够创造价值的医院建筑的远见和决心。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2.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苏尔皮兹奥心血管中心

第4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最近,福布斯指出医疗技术将成为本年度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预计到2018年,亚太地区医疗行业的IT支出将出现8%的复合年增长率。医院不仅需要注重提升患者的体验,提升医护人员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更快的Wi-Fi连接、自带设备(BYOD)、无线医疗设备都需要纳入考虑之中,而要应对这一趋势,迫切要求提升医院的网络性能。

尽管各国之间医疗服务的政策及商业模式各不相同,但影响IT运营的趋势却是共同的。本文将对影响医疗行业未来的5大主要趋势进行相关介绍。

患者安全

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事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基础建设、无线网络、可连接的交换机等可能看起来并不很重要,也不是设计患者安全方案时首先会考虑的因素,但是它们却是关键性的基础。实时定位服务以及移动患者遥感技术等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地使用着医院的无线网络。

因此,技术也应当归入医护团队以更好的服务患者。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执行一系列严格指令,并可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比如,相比于手写的处方,电子处方就将开药错误率降低了50%。

患者满意度

提升患者体验往往是医院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点。最常见的需求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宾客Wi-Fi体验。众多医院表示多数联网设备都通过宾客网络相连。对于患者来说,能够在医院流畅地缓冲一部电影,与在网络上正常运行业务同等重要。

因此,医院需要为患者提供强大的Wi-Fi网络,以支持视频播放等娱乐应用。这样过去随机性的体验转为一种期望。这就要求医院做出一定的调整。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丰富的患者病床终端(patient bedside terminals)来提供网络连接、电视以及其他娱乐方式。

患者其实并不关心网络如何平衡用于宾客的医疗操作网络需求。这就需要IT来满足患者与医护人员这两大用户群体的网络需求,并提供优异的性能。

临床医生满意度

对于医院来说,自带设备(BYOD)无疑是最主要的挑战之一。临床护理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智能手机等设备,而这些设备可能并非由医院提供。

临床医生可能认为802.11就意味着连接性,但是对IT来说,事情要复杂得多。智能手机的设计初衷并不在于提供WiFi语音服务,而在于提供数据下载服务。但使医生团队感到满意是所有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的首要考虑因素。

另一个临床医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于如何优化工作流程。医生们往往在登录或登出各类应用和设备的网络连接上花费大量时间,这使他们感到失望。移动设备及虚拟桌面解决方案越来越成为电子医疗记录(EMR)的常用方式。提升网络性能以支持虚拟化及扩展无线网络是使这些系统成为可能的基础。

增加收入及降低成本

当说到业务运行时,永远绕不开关于节约成本和提升收入的话题。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极进网络公司开发出支持这些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提供强大的管理平台来降低管理各种有线及无线基础设施所花费的时间及精力。临床患者护理在过去的10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仍需要IT来支持进一步优化。

政府要求

所有国家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用来管理医院活动。从基于纸质的系统中转化到电子系统给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带来了大笔投入。各类网络连接控制、医疗设备以及BYOD等之间的兼容性带来了围绕网络连接控制、政策管理以及性能报告等新的要求。

第5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如今,上面所说的的一切愿景,将有可能成为现实。近日,美国礼来制药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在大连正式成立。该中心是礼来制药与英诺瑞新系统有限公司进行创新合作的结晶。

据了解,该创新中心采用了最新的IT技术和应用,并研究这些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如何更好地运用到礼来制药的公司业务中。在大幅提升礼来制药自身企业IT能力的同时,为礼来制药在中国进行的系列投资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

创新中心将凭借先进的技术能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礼来制药的全球网络来开发创新的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疾病患者提供创新的医疗信息技术服务支持,改善患者的疗效。

IT能为医疗信息化做什么?

那么,在医疗领域里,IT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对此,礼来中国总裁艾博来向记者介绍道:“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药品解决方案让病患并不是非常满意,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时候他们没有能够获得准确的用药信息,或者医生并没有以一种他们完全理解的方式提供信息,在用药品的时候没有最及时地获得如何用药的提醒,没有办法用很好的技术跟踪药效产生的结果。而这些可能潜在的问题领域都是IT技术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除此之外,IT还可以提供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今天我们还有很多医生不一定能够拥有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因为很多人并不是在城市里面行医而是在偏远山区,他们也有可能通过智能手机或者上网获得信息,我们利用IT技术能够给他们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

艾博来表示,在创新领域里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创新中心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找到很多创新的想法,将这些想法与研发人员、医护人员以及终端消费者、病患进行交流,验证想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利用IT的目的就是能够以创新方式为研发人员、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创新技术亮相中心

据了解,礼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将为礼来的研发、以及在针对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客户服务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那么,该创新中心又是通过哪些创新技术实现以上支持的呢?

虚拟游戏化场景。在创新中心的虚拟游戏化展台记者看到,拿起手中的iPad,对准一幅海报画面中的人物,人物便在屏幕中活灵活现地向大家用语音介绍相关信息。这种技术使得用户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等相关程序,即可体验到由虚拟声音和图像带来的真实场景。

“移动+现实”的游戏化虚拟场景,增加了人们感受的真实性。该技术可应用到产品的研发、患者使用药品说明等环节中。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游戏化的场景,可以提高病患的认识,也可以使我们的产品和处方具有更多的互动性。游戏化将娱乐性和交互性融入到场景中,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为其提供更加简单的培训和教育,同时也使礼来提高了获取企业内部信息的能力。”

可用性实验室。该实验室是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提高企业及用户体验性的另一创新举措。例如在可用性实验室,记者看到,利用视觉跟踪器,电脑屏幕上可以随时显现使用者目前的关注轨迹。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帮助捕获科研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对于程序及产品关注的轨迹,或者用户关注信息轨迹等,而通过对这些轨迹信息的分析,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改进产品,提高用户高可用性体验。

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产品的设计阶段,我们便会邀请产品使用者进行测验,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提高了客户感应度,在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并得到了更低的开发成本和更好的产品形象。”

创新的虚拟平台。据悉,基于最新的IT技术和应用,礼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将为中国及全球的创新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虚拟平台,通过这个虚拟平台,礼来的IT专业人士和全球的信息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就有机会以全新的虚拟方式在一起合作。

礼来中国总裁艾博来介绍说:“虚拟平台可以达到几个目标:一是可以让礼来把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机会放到平台上面;二是可以让有关创新的人或者一些创新公司利用这个平台展示他们公司的功能或者展示他们的知识,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可以制造一些双赢的商机,如果对方能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方案,能够帮忙解决礼来制药一些相关的问题,我们就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产生出一种合作模式;最后,这个平台没有局限,能跟全世界进行合作。”

“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将极大地深化我们在中国的创新承诺。我们在全球的各个业务单位都可以有效地利用公司的这一网络平台开发创新的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中国和世界各地最紧迫的医疗和业务技术挑战。”礼来制药新兴市场及日本区副总裁、全球信息技术创新负责人皮尔思·肖尔说。

移动性成为最大关注点

艾博来表示,创新中心目前最大的兴趣是移动技术如何能够更好提升用户的服务,更好提升患者的体验:“我们非常感兴趣利用一些移动的技术能够满足我们终端消费用户,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获得我们礼来制药的服务和产品。”

礼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为何将移动性作为其最大关注点?对此艾博来解释道:“今天使用移动设备的很多是年轻人,他们走到中年或者老年后已经习惯长期使用IT技术获得服务,他们需要药品的时候也自然希望使用IT技术提升体验。针对他们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我们药品的信息体验,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所以这也是我们创新的重要举措。”

而创新中心覆盖范围广、更加方便的社交方式以及可以增加沟通的频率等特点,也将通过移动技术创造前所未有的客户体验,不断开发更多的沟通渠道。

速度与质量的创新

艾博来将礼来所做的一切创新与整合能产生的好处总结为两个词:速度和质量。

第6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34年前,当“激光照排之父”、方正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王选从激光照排机上成功输出第一张八开报纸底片时,中国的第二次印刷革命就已经开始了。短短几年后,这项让中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伟大技术成果经由方正集团商品化运作,普惠至全球相关产业,也促成了方正IT产业27年的快速成长,并一度占据媒体出版行业近乎9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多元化、跨领域发展的潮流下,方正IT也曾涉足PC、手机等业务。尤其是PC业务,做得风生水起,零售终端遍布全国各地。

就在方正电脑如日中天的时候,方正IT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略转移,放弃PC转向IT服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转型?外界并不清楚,但是作为方正IT的掌门人,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信产集团CEO方中华深知,电脑最核心的芯片是别人的,操作系统也是别人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业界也曾流传着 “毛三毛四”的说法,即组装一台电脑的毛利润仅为3%-4%。

“我们在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优势,如果继续朝这个方向走下去是没有价值的,这与方正集团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也是背道而驰的。”在方中华内心,始终有一根不断的主线,那就是无论方正IT做什么样的产品,都应该有自己的符号,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要有行业竞争力。

与方正IT转型的同时期,国际上的一些大PC厂商也在转型,尤其是苹果公司,iPhone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硬件+软件+内容+服务,构成了他们的新商业模式;IBM觉醒得更早,在2004年就把PC业务卖给了联想,之后真正向IT服务转型;动作稍微迟缓的惠普在2010年前后宣布要退出PC业务时,结果发现已经卖不掉了;戴尔现在也不再专注于PC,而是大量并购一些软件公司转型做行业解决方案。现在看来,方正IT的转型恰恰与国际潮流同步。

“IT行业变化太快了,今天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在创新的路上千万不能打盹。方正IT的转型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搞原创,我们希望做改变行业、影响世界的事情。”秉承这样的理念,方中华开始着手重新布局方正IT的产业。在调整PC业务之后,他将原有的半导体制造逐步向高端、向上游延伸。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方中华的主导下,2006年方正IT投资的珠海越亚,开始加大投入与研发力度,通过短短几年时间,率先成为采用国际领先的Coreless技术进行无核封装基板研发并达到产业化的企业,产品一度占据全球高端手机34%的市场份额,成为自主创新的代表。然而,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项技术就开始被众多企业争相模仿。不过此时的方正IT早已未雨绸缪,潜心研发嵌埋元器件制造技术,把过去电路板上的电感电容直接写入封装基板。方中华称,“这项技术国际上许多大公司早在15年前就开始研究,直到今天,方正IT做出来了并实现量产,这意味着被动元器件、甚至CPU将从此消失而成为历史。这就是改变世界、改变格局的技术。”

与此同时,方中华将公司的重心放到了做软件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上,业务涉及媒体、金融、交通、安全,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和行业。而近来被方中华提及最多的,是方正IT多年来在智慧医疗领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除了拥有超过10000名客户,超过200家三级医院使用方正IT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外,完全自主研发的医疗信息化集成平台还助力北大人民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使其成功晋级国际HIMSS六级医院;方正IT还协助苏州工业园区将45家医院、2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整合一体,形成区域卫生医疗网络……可谓硕果累累。不久前,在“北京大学医院管理论坛”上,北大医学部宣布将与方正IT共建北大医疗数据中心,共同探索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之路。会上,方中华喊出,“我们要做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领导者”的壮志豪言。

转型,卧薪尝胆

从一种商业模式转到另外一种商业模式,这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从骨子里转变是有相当难度的。进入一个新的行业,至少要投入六七年的时间才能够成长起来。然而投入六七年之后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大量IT企业投入新业务的成功率不到10%。就连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在IT转型的过程中也一时找不着北,近期收购诺基亚一举也并不被业内看好。转型不一定能成功,但不转型就是等死。对于方正IT而言,要从PC的生产销售模式,转到行业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模式,应该算得上是一次质的飞跃。方中华回忆,“从一个光鲜的舞台上销声匿迹,转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领域期待黎明,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方正IT如今在IT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及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已经全面开花,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聊起转型,方中华颇感欣慰,“我们已经找准了方向。”方正IT近期捷报频传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其实早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布局。

那一年,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考察和调研之后,方中华看准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信息化领域。战略的第一步是从并购开始的。当年,方正IT首先并购了一家在业内已有10多年积累的小公司,成立了方正众邦。当时,医疗信息化市场很小,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无序化,缺乏行业标准,导致业内的公司规模都不大。跟其他竞争对手一样,方正众邦也只是为医院做HIS系统这样的软件产品。

然而,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医疗信息化的市场需求也极速膨胀。记者了解到,1995年前后,中国平均每人每年用于医疗健康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仅有30多美元,到2011年的时候已增长至近300美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几乎翻了10倍。为了应对和解决日益突显的医疗信息化需求,政府层面也开始关注并加大了对该领域的建设投入,希望改善国内医疗信息化的现状。那个时候的医院,各科室信息系统林立、院内信息孤岛、患者信息重复录入、科室间用药无延续性、重复用药超标用药、院级管理缺乏及时更新准确透明的基础数据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就在此时,大数据浪潮仿佛一夜间席卷而来,给迫切需要转型的医疗信息化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催生了更多的商业模式。正如方中华曾预言:“在大数据时代,一定是以需求推动转型,医疗信息化在中国优势明显,大有可为。”一切尽在意料之中,因此早在三四年前,方中华果断地投入了数亿元,专注开发大数据平台,研究底层核心的数据分析技术,为引领行业发展做好了准备。

创新,运筹帷幄

在总体架构方面,方正IT请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Accenture参与设计,同时也考察了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很多在信息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得很好的医院,创立了一套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体系。“我们的核心就是要做标准,因此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整合、平台集成技术,使得我们在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但是,集成平台技术涉及面非常广,不仅要把海量的数据运转起来,还要使原始数据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数据结构化,相互之间才能产生逻辑关系,最终则是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其商业价值。“过去医院是买单一的系统,今天我们提供的是整体IT服务和运营,他们再也不用分头对接几十家IT服务厂商了,只要托管给我们就OK。”方正IT提供的“大集成大运维”的端到端的整体医疗信息化服务,能有效提高医院自身的运营效率,解决和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中的痼疾。

医院在搭建了以患者主索引EMPI、集成引擎IE、临床数据中心CDR为核心技术的集成平台后,会带来哪些变化呢?方中华引用了北京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的实际数据——该院自2006年以来的283万就医患者的全部临床文书,包括医嘱、处方、检查与检验报告等,合计21TB的临床数据与60TB的影像数据,通过集成平台技术整合在一起。患者再次就医时,医师、护士不用再重复询问现病史,其历次就诊信息、过敏史就跃然“屏”上,其历次检验指标、检查报告按倒序给予提示,方便医师根据患者全周期的健康信息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的“个性化”诊疗服务。通过整合在集成平台的合理用药、临床路径、临床决策支持等公共服务,为患者提供“智能化”的诊疗服务。通过集成平台技术提供的系统间闭环管理功能,将原本位于各个科室的“封闭”的临床服务,以患者就医流程为线串起来,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透明的就医体验。

基于实时更新的临床数据中心和集成引擎,医院在管理的“精细度”上也得到有效提升。之前基于个人病区科室院级的手工统计报表体系,被实时更新的智能决策系统所取代。门诊、急诊挂号量,住院部空床率,手术准时开台率,药品库存预警都由物联网+数据中心实时系统自动完成“仪表盘”的呈现。院领导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准确地把握各个科室的门诊诊桌利用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PDCA的持续改进措施;在医疗建筑、器械无法迅速扩张的前提下,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营效率。

大数据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医院建立数据库,可将临床诊断的后续跟踪、用药效果的长期监测等信息,通过正当的渠道提供给医生、教授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对医疗、医药的学术研究发挥更加巨大的价值。

人才,精英计划

2006年,方正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只有不到70人的团队,到2013年已经壮大为700人,其中有600多人都是研发人员。以北大人民医院项目为例,“最多的时候,我们投入了200人,这还不包括前期做新产品研发的人员。如今两三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有团队在北大人民医院驻场服务。”有了人才的支撑,整个业务发展迅速。2013年9月底,北大人民医院的集成平台已全部上线。

即便如此,方正IT仍然经历着“人才荒”。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一个个炙手可热的新名词的诞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更加抢手。在中国,IT业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景象:优秀的人才都出国留学了,毕业后大都留在了硅谷,回国的有一部分转行做了金融,还有一部分去了外企、国企,真正留下来做IT的凤毛麟角。在这样的人才格局下,要找到优秀的人来推动大数据开发,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的竞争便显得尤为激烈。起初,方正IT大多是靠内部提拔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才。“随着国际环境和IT产业的发展变化,过去的HR政策已不能满足企业乃至社会的需要。如今,需要采取新的策略和手段来抢夺优秀人才。”为此,方正IT制订了“新人才战略”,首先从薪酬改革做起,目标直指技术类应届毕业生。“他们是梯队,是未来,对优化现有的技术队伍,非常重要。”方中华直言。

于是,在2013年11月,方正IT举办了一场精英双选会,吸引了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等全国各大高校计算机、数学相关专业Top5的应届生参加,数量和质量规模空前。方中华在会上提到,技术岗应届本科生的月薪区间从6000~10000元不等,部分岗位远超同行,比肩业内最高水平,对于高端研发人才更有“上不封顶”的政策。并承诺,所有通过“精英汇”录取的毕业生均可解决北京户口。此外,招聘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将受到方正技术专家的指导和培养,并为他们度身定制清晰的职业发展计划,从而实现专业和管理的职业双通道发展。同时,在微博上,方正IT喊出了“10万是基本的,20万是靠谱的,30万是可以的,40万是能够的……即使100万,也不是不可能的。人才是无价的!”豪言,同时也坦言称“我们不是土豪,只是求贤若渴”。

执行“新人才战略”,从财务账面上来看确实要多花不少钱,但是方中华算过一笔账,如果为了省钱,低薪水找到的人才肯定是三流四流的,做出来的产品肯定也是三流四流的,而且交付的时间会拖得很长,交付时间一长,本来可以赚钱的项目最后就会变得不赚钱,这就是软件行业的特点。比如一个项目,如果花高薪请一流的优秀人才来做,两个月就能一次付完成,毛利率可以达到70%,但是如果请三流四流的人来做的话,需要一年才能完工,结果就会倒赔三倍。“我们要算综合成本,不能看眼前得失。要做到与众不同,就要学习国际理念,在人才引进上要舍得花钱。”方中华透露,未来几年,方正IT对人才将不计代价地投入。

“高科技企业要做与众不同的事,人才是核心。过去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国内企业,不跟国际上的大公司参与竞争,现在的大数据已经无国界,在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要敞开胸怀,下大决心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加入方正IT。”方中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看到了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未来发展的大好趋势,北京大学已经宣布要建立交叉学院,医疗信息管理学院,医疗信息技术学院,把数学系、统计系、医学计算机这些人才聚合在一块,成立一个交叉学科,为将来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做好准备。

未来,智慧医疗

北大人民医院集成平台验证上线,并成功晋升为HIMSS六级医院,比肩国际领先水平,在社会各界掀起了一阵IT风潮。近日,在“智慧北京·点亮民生”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智慧北京大赛”颁奖大会上,由方正IT承建的北大人民医院集成平台项目荣获“优秀示范应用奖”;《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医院水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新医改中的实践》成为清华经管学院案例中心2013年通过哈佛出版网络向全球发行的8个成功管理实践案例,适用于MBA、EMBA或综合管理类教学,以及相关培训课程。全国各地的大型医院都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北大人民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正IT也由此打开了市场局面,陆续接到多家医院的订单,包括海淀医院,深圳港大医院等都已进入细节洽谈的阶段。过去花三年时间做成的医疗信息化系统,未来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复制到另外一家医院。

除了大型医院,方正IT的医疗信息化系统还被运用到区域卫生医疗领域,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SaaS服务。园区内有45家医院,此外还有100多个诊所。这些医疗机构过去的信息化系统十分简单,就是装一台电脑,买一个软件光盘,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方正IT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将这些医院和诊所整合为一个医疗共同体,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患者人均至少节约10%的医疗费用;实现医疗卫生云端化,平均各家医院每年节约硬件费用30-90万元,软件费用50-150万元,维护费用15-60万元;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和结构,平均就医时间下降25%,人均就医时间缩短近5分钟。

第7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东软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是第一家通过CMM5和CMMI(V1.2)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

卓越运营

东软面向行业客户核心业务提供的IT解决方案是客户快速、低风险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佳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客户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电信、电力、金融、社会保障、财政与税务、国土资源、制造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几十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东软先后承担了国家人口数据库、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社会保障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国家外汇管理系统、国家税务稽查系统、上交所第三代监察系统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其中在社保行业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不仅拥有自主品牌的医疗产品和网络安全产品,同时也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提供车载信息产品、数字家电、移动终端和IT 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服务。该公司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众多世界著名品牌的汽车、DVD、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电子琴、手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终端产品中运行。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东软在医疗领域开发并提供包括CT、MRI、数字X线机、彩超、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CAD软件、HIS、PACS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等11大系列50余种产品,其中CT、MRI获得欧洲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东软是中国唯一能提供CT设备和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

在网络安全领域,东软提供SOC、NTARS、FW、IPS、IDS、VPN、审计系统等全线网络安全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电力、企业、社保、教育、政府等行业。东软NetEye防火墙产品连续七年保持中国市场领先位置。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与本地化服务、IT 基础设施服务、IT 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其中,在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东软已为日本、韩国等多家跨国公司提供IT Help Desk、Product Support Services、HR Services、Back-office Services of E-Commerce等服务。

人力资源发展

东软通过多项人力资源策略的实施,拥有了一支充满激情、智慧、专业、高度关注客户并极富协作精神的员工队伍,以支撑客户与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为了推动软件产业核心基础与人力资源的发展,东软先后于2000~2003年在大连、南海和成都建立了3所IT学院,这是中国最大的IT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东软信息学院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IT人才,也为东软及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以社会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办学理念,倡导“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致力于培养掌握最新IT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东软信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标准,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形成“产学合作、面向应用、以人为本”的鲜明教育特色。东软人才实训中心为高校、学生、企业等提供全面的IT培训解决方案,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IT人才为目标,以助力I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软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2008年,东软公司第四次入围“全球IT服务100强”,并且蝉联“亚洲新兴市场外包十强”榜首,引领亚洲新兴外包市场。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东软已连续五年蝉联中国软件外包第一。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及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东软致力于成为最受社会、客户、投资者和员工尊敬的公司,并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不断改进,领导力与员工竞争力的发展,持续和开放的创新,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者。

可持续发展

东软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拥有面向政府、电信、金融、能源、交通、制造业、钢铁、汽车、信息安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专业化的运营部门;在营销、技术、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支撑保障平台;面向全球市场建立10个区域中心、覆盖40多个城市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经过多年的实践,东软逐渐形成了由清晰的战略规划、完备的实施策略、扎实的过程执行等三方面构成的战略执行体系,以追求增长为发展目标,以锁定客户的核心业务为发展方向来制定战略规划,在营销、技术、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以ISO标准为框架、以CMM/PCMM/CE/FDA为纵深的执行过程,保证公司的战略得到有效的制定和执行。东软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客户服务,保留、发展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形成了解决方案高效性策略的实施框架(NeuSA),建立了以行业领域专家为核心的梯队式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通过三者的有效融合,东软构建了自身独特的创造持续价值的客户管理体系。

为实现东软规模化快速发展,东软根据客户区域分布情况、人力资源供给情况、成本优势等方面进行统筹,通过科学的组织布局,大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和组织能力建设,构筑了规模化、分布式的开发与交付体系,先后在沈阳、大连、南京、成都建立了规模化的软件研发基地,目前拥有开发人员近万人。

第8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今天的CIO,还要涉猎更多领域,银行系统要对接医院、学校、政府,零售系统要对接制造企业、银行、电信运营商,挑战随之而来。

CIO,正在从专才升级为全能超人。

谈到IT与业务融合对CIO的挑战,天津云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爱民向记者表示:“主要是在对信息化之后业务流程重组的规划和理解,还有如何让业务部门接受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和目标。这在企业里往往阻力很大,业务流程重组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权利、利益的再分配。”

新技术成就CIO新生代

以前对很多CIO来说,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实施ERP。ERP实施完之后,IT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运维,CIO的角色在企业中就变得可有可无。为此很多CIO不得不跳槽寻求新的机会,到另外一家企业实施ERP。但是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彻底得到改变,主要是因为诸如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软硬件一体机等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

导致业务与IT融合更加紧密的一个关键原因,也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这些技术一方面能够切实给业务带来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像云计算、软硬件一体机等这样的技术和产品,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IT成本,简化IT。因此能否适时地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已经成为评价一个CIO优秀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国内的CIO在采用新技术、新应用方面,一直都在扮演跟随者的角色,而这几年来,国内一些优秀的CIO愿意主动创新,获取先动优势,开始引领新技术、新产品的采用,基本上是言必谈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现在国内很多集团企业的CIO都在构建企业私有云平台。CIO为了更快、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积极与原厂商合作,进行联合开发。

比如说,Oracle在提出软硬件化战略后,其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在我国的销售业绩喜人;SAP在推出内存计算解决方案HANA后,农夫山泉、联想等中国企业率先在国际范围内应用了HANA。

我国企业对新技术的积极采用,使得跨国IT厂商更加重视中国市场,拿出更多资源投向中国市场,使得国内的CIO有机会应用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Bentley不但安排负责研发的副总常驻北京办公,还计划研发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作为SAP HANA的全球第三个、亚太第一个用户,农夫山泉CIO胡健认为,在需求比较紧迫的情况下较早地采用新产品,一方面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获得先机,另一方面,新产品作为原厂商的示范项目,更加容易获得原厂商的更好支持。

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对CIO来说不一定都是好消息。在云计算,特别是SaaS概念刚刚热起来的时候,业界就有人提出CIO将消失的观点。尽管企业存在CIO这一职位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好几阶段都出现了CIO要消亡的论调。

从今天看来,CIO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要。一位早年从事ERP销售工作的业内人士感叹,以前所谓的CIO基本上是企业办公室的一个小角色,没想到今天会变得那么吃香。

发生这一变化的关键原因,是业务与IT的融合加剧,企业的转型升级、业务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作为企业IT建设的负责人,CIO自然会从后台站到前台来。CIO已经成为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澳洲信贷联盟CIO David Gee在应聘当前这个职位时自信地对未来的雇主说:“如果你是要找一个能够帮助澳洲信贷联盟转变业务模式的人,我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任职后,David Gee确实充分利用他对新技术的掌握为企业创新了多项业务模式,全方位地支持澳洲信贷联盟转型。比如说,推出了基于Android和苹果iOS平台的手机银行;落实未来分行计划,设立没有传统柜台,只有供顾客使用的iPad的概念分行。

David Gee所说的帮助企业转变业务模式,越来越成为CIO的关键任务。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向奇汉近日指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考虑转型变革,但是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是很难实现的,CIO将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竞争越激烈的行业或者领域,行业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就越高,因为这些行业的企业迫切需要借助IT来实现转型。

京博控股CIO姜波认为,CIO应该是应用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者。确实,CIO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可以借助IT系统帮助决策者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转型方向。

均瑶集团信息总监吴大为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在企业转型过程中,CIO首先应该通过IT系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然后在转型规划初步形成时,根据自身对企业的了解和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为决策者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更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CIO的角色在创新业务模式中显得更加重要。在徐工集团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过程中,信息管理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徐工集团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定位,将工程机械的健康状态远程传输到总部,对工程机械的故障进行预警和诊断,远程锁车,以及对服务车和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有效地支持对终端客户的设备租赁业务。

对于一些行业竞争特别激烈的企业,CIO所做的工作本身就可能成为企业转型的一个方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华东院)所处的水电勘测设计是一个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为此,华东院积极采用三维设计、协同设计平台、移动应用等解决方案和技术来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在此过程中,他们对供应商美国Bentley公司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土行业特色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现在,华东院已经将这些解决方案商业化,发展成为其一项新的业务。

即使是在公共服务部门,CIO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疗领域,因为无论是电子病历的落实,临床路径的实施,还是区域医疗的建立,都需要信息化来支持。

时代的发展赋予CIO新的使命,因而对CIO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能深刻理解IT与业务融合的含义之外,CIO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也是必须是高水平的。

首先,CIO要懂技术,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使企业的应用构架跟上技术潮流;CIO要懂本行业的关键业务,否则你很难有作为;CIO要懂商业,要用运作商业的模式来运作IT。IT没有商业价值的体现,是难已为继的。

其次,CIO要很有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高情商,因为CIO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调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

CIO与老板沟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能否成功。CIO在与老板的沟通中,要掌握节奏,在技术前瞻性上不能超过老板太长时间,更不能落后于老板,因为两者都会让CIO与老板之前的距离太远,而最终导致不合拍而沟通失败。

“战略的先知先觉、业务的归纳提升、管理的精细深化、技术的要点把控、沟通的纵横捭阖、团队的带动引领、创新的思维意识、职业的持续耕耘,这些都是一个CIO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宋其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CIO的素质要求做了一个很到位的总结。

金融行业:IT从支持部门向利润部门转变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总行IT部门可以做成一个IT平台,为中小银行以及社保、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等其他单位提供IT及管理流程的咨询和支撑服务,实现自身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促销中支付宝总销售额高达191亿元,让所有人震惊,也让其他企业艳羡不已。“我们不禁开始反思,银行为什么做不好支付?从本质上讲,第三方支付的服务是银行可以做到的,为什么现实就没做到呢?”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陈云开在11月15日,中国信息主管网与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CIO专委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信息主管年会上阐述了在他看来金融信息化,尤其是银行信息化的热点所在。

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银医、银校等行业信息化,IT部门和IT经理的转型,金融数据挖掘分析将是陈云开接下来关注的热点。“银行的IT部门不能只关注自己,更应关其他注行业,深入了解并开展像商场POS收单等行业信息化业务,银医、银校、银政都很有潜力。”

对于总行和分行IT的转型,陈云开感触颇深。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必定要更多地靠中间收入来盈利,而银行人员和技术实力都很强大的总行IT部门可以做成一个IT平台,为中小银行以及像社保、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等其他单位提供IT及管理流程的咨询和支撑服务,实现自身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对于分行的IT经理,在陈云开看来,得实现角色定位的转变,即IT经理不能只管IT的事儿,需要从后台走到前台,更多地参与到产品创新与营销活动中来,提供IT方案支持,从而让分行实现对客户一对四的服务,即对一个客户而言,会有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产品经理和IT经理四个角色的支持。这样才能做到更到位、高水平的服务。

其实,在利率市场化、费率市场化、加速创新的大环境之下,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广泛而深远的商业模式变革,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已经拉开帷幕。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移动应用是大势所趋,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要求的提升,都将给处于商业核心位置的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化。

金融CIO需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业务与管理的各方面,融合创新都至关重要。金融企业需要将IT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应用新技术开展创新业务、优化业务流程、促进营销、降低成本、管控风险……

与陈云开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在记者看来,金融CIO需要关注四大方面:第一要关注云金融,即认清云计算对金融商业模式变革产生的影响,对整个金融IT架构产生的影响,构建金融私有云,借力公有云。民生证券技术总监颜阳告诉记者,用户应用云计算要分四步走,一是资源集中化,二是虚拟化,三是资源池化,四是业务云化。而云操作系统将是实现这四步,尤其是第三、四步的关键。

第二要关注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提升客户体验,包括移动银行的发展、如何利用新型网络媒体开展银行业务、如何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发展等。

第三要关注金融数据挖掘分析,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商业智能实现精细化管理,支撑管理决策,支撑营销和产品创新。大数据处理应用方面,民族证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高峄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的做法,他们使用HBase(一种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存放和处理高频行情数据,可以大大提高行情数据的存放速度和处理效率;同时,他们也使用HBase处理客户全量数据,可以存取与客户相关的基本信息以及各业务条线产生的明细数据,查询效率高。

第四要关注风险管理与控制,关注巴塞尔Ⅱ、欧盟偿付能力Ⅱ对金融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模型应用。

医疗行业:移动与远程医疗缓解资源压力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从以计算为中心的静态架构发展到以业务为中心的动态架构,而未来将转变为以云服务为中心的虚拟架构,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也从医疗业务流程整合转变为医疗服务质量优化。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RNCOS 分析,从 2012 年到2014年,美国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产业开支将增长24%。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国内的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尝试引入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新技术和应用让医院CIO格外关注。“去年一年时间,309医院就接待了五六十家医院的代表前来参观考察。”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杨宏桥曾这样介绍309医院的移动医护工作站等移动医疗应用。

移动医疗:整合与安全并重

卫生部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认为,现有医疗监控设备的无线化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此外,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使得医疗卫生领域与医疗卫生主体的信息资源可以互通和共享,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

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势必给医疗行业信息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在第五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上,杨宏桥作为一名对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先试先行的CIO,阐述了他对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的理解。“将患者的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检病历和家庭健康监测融合为一体,形成健康档案管理。”杨宏桥说,“只有四者合为一体的健康档案管理才有意义,在此基础上的远程诊疗才是真正的远程医疗,否则就成了视频会议。”

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则表示,复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已经提出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通过远程医疗方式建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来进行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由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而衍生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样被医院CIO所关注。杨宏桥介绍,移动医疗的安全需要从无线网络、手持终端、应用软件三个层面来考虑。

从流程整合到服务质量优化

通常认为,CIO是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管理岗位,杨宏桥在年会的演讲中对无线网络及安全的相关技术侃侃而谈。实际上,将技术与业务有机结合,越来越成为CIO成长的必经之路。医疗行业技术与业务的结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CIO对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把控。

毫无疑问,HIS的复杂性在于需要与各个业务系统对接,而要让HIS与业务系统高效地协同运转起来,CIO对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的理解必不可少。总医院(301医院)医学信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薛万国对记者坦言,301医院信息化团队应用了十多年的HIS“军字一号”完全由医院的信息化团队自行建设和维护。但是,当进行HIS升级时,301医院仍然面临各系统的衔接、系统平滑迁移等巨大的挑战。

第二炮兵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敬泰则在年会上表示,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从过去的以计算为中心的静态架构发展到现在的以业务为中心的动态架构,而未来将转变为以云服务为中心的虚拟架构,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也从医疗业务流程整合转变为医疗服务质量优化。

制造行业:借新兴信息技术转型

当前IT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适当地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在原有IT系统上通过新技术进行功能扩张,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获得全新的竞争力。

正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集成研究所所长范玉顺所言,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痛苦的转型期,呈现出两头受挤的状况。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发展高端制造业,另一方面低端的制造业资源优势又在流失。在这种背景下,从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共同选择。信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抓手。

尽管在制造业,ERP、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和PDM(产品数据管理)等依旧是信息化建设的热点,但是当前IT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适当地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在原有IT系统上通过新技术进行功能扩张,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获得全新的竞争力。

基于新的产业趋势和新技术的采用,未来制造业信息化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云计算应用依旧是热点。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形成了多工厂、多地点、多组织等架构,要实现全球协作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必然。这对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通过云计算来作为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不但要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还要牵头构建产业云平台来整合产业链。而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可以积极采用区域或者行业云服务来提升管理,挖掘商业机会。

第二,物联网在生产领域应用。物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造企业可以通过RFID、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工业全流程的“泛在感知”,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优化控制,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的目标。而且RFID在制造业的应用多数属于闭环应用,芯片可回收、可重复使用,从而避免了当前RFID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成本过高问题。

第三,数据分析将成为热点。很多人可能认为,当前最为火热的大数据主要跟零售、物流等行业关系密切,而与制造业关系不大。事实上,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制造业,特别是在制造企业的销售端和库存端的管理方面。随着ERP、PLM等信息化系统的部署完成,制造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新产品研发速度和设计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在市场竞争日益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收集、管理和分析大量积累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快速对市场做出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下一个热点。而内存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实时分析海量数据成为可能。

第四,移动互联在被全方位应用。移动互联将打破时间和空间上对物理静态设备操作的显示,因而在制造领域有着无穷的应用潜力。移动互联可以用来在销售端收集客户、市场信息以外,甚至还可以用于生产车间。比如说,GE新建的新一代蓄电池工厂就做了一个尝试,将iPad作为工厂车间监控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人可以用iPad来访问工厂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以及用于在机器温度过高时自动提醒员工的苹果应用商店的一个应用。

第五,三维CAD的应用趋势更加显著。随着人工、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原有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因此制造企业应当寻求新的竞争力。从产品设计开始进行产品创新,是一条比较可取的路。三维CAD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早些时候,我国制造业曾掀起应用二维CAD为代表的“甩图板”工程的浪潮,使得计算机辅助设计深入制造业,提升了制造企业的设计效率和水平。三维设计能够将设计信息与制造信息进行整合,并且能让客户更参与协同,提高设计质量,并且保证数据源的唯一性。采用三维CAD已经成为设计信息化的一个显著趋势。比如说,波音787的设计是在全三维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南车公司要求下属企业在2010年底之前所有产品设计全部采用三维设计技术,实现全三维设计。

记者手记

有野心的CIO的升级通道

CIO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职位,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产业变化、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变革不断调整。CIO的职业生涯应当是多彩的。但是有很多CIO却不满足于此,希望有新的发展空间。对一个称职的CIO来说,这并不难,因为兼顾业务和技术,使得CIO能够在很多岗位都游刃有余。记者在长期接触、了解一些CIO后,发现CIO有多个理想的职业发展方向。

其一,成为企业负责经营管理的副总。强伟现在是首钢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几年前,他还是首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其职务其实就是首钢集团的CIO。像强伟这样的职位升迁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对业务、管理不了解,CIO也就无法胜任其工作。因此,优秀的CIO本来就应该具有优秀企业管理者的特质。值得一提的是,因为ERP项目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因此CIO在成功实施ERP项目后升迁为负责经营管理副总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在当前,很多企业都处于转型升级中,如果由更具有企业全局观的CIO升迁后来负责转型工作,他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对于有愿望往这一方向发展的CIO来说,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从用户到供应商,这类CIO转型成功的关键是心态的调整,特别是在我国,作为甲方CIO在供应商面前通常拥有较强的优越感。

其二,成为IT厂商或服务商的行业专家。由于IT与业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而不同行业的IT需求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满足不同客户需求,IT厂商越来越关注行业化发展。如果能够找到在用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CIO来帮助他们挖掘需求、完善解决方案,或者与其他用户沟通,对厂商或服务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快速、有效的途径。比如说,在我国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多行业专家是记者曾经采访过的CIO。

第9篇:医疗it解决方案范文

很多医疗IT企业认为,电子病历将主导新一轮市场机遇,电子病历俨然就要成为聚集医疗IT产业新财富的“金砖”,但是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对此医院和厂商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正在为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而不能上线电子病历烦恼,一定会注意到8月份在卫生部的网站上的关于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电子病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病历概要、门(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等七个业务域的活动记录。其中,病例概要中须记录医疗费用方面的相关信息。

对于这条政策性新闻,医院信息主管和医疗IT业界都非常关注。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信息标准和产业主导政策,新政策必定带动新商机。很多医疗IT企业也都认为电子病历将主导新一轮市场机遇,电子病历俨然就要成为聚集医疗IT产业新财富的“金砖”。

前景果真如此乐观吗?

“金砖”

未必带来财富

《意见》对于尚未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而言,盼望已久的实施电子病历的时刻终于来临。医院实施电子病历,从此有法可依。因此,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医院信息化而言,来得正是时候。然而别高兴得太早,仔细分析这一标准草案实施的要求,情况可能并非如我们想象得那样美好。实际情况是,医院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建立起来的系统,往往是多家公司的产品,比如HIS是一家公司,LIS是专业实验室产品的公司,电子病历系统有可能又是专做临床的厂商。医院信息化的既有路径,决定了医院在推动电子病历建设过程中,必定遭遇多重阻力。

医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厂商之间数据的接口问题。由于医院已经有了HIS、LIS、超声、病理、病案等成熟系统,各个系统已在HIS中全面融合,而新上线的电子病历中对于已有系统的数据接口要全部重新再来一遍,这种劳神费功夫的事,医院不想做,电子病历的厂商也不想做,但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医院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其麻烦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个。这就是电子病历中的医嘱问题。医嘱是医生的指令,这道指令一下,意味着临床医疗费用的发生。在HIS中,医嘱和费用紧紧捆绑在一起。医嘱的计费部分可以说是HIS中最核心的算法,现在电子病历不但要求有医嘱,同样也会涉及费用,这样确实有些困难,因为医生不可能在原来的HIS中开一遍医嘱再到电子病历中开一遍。如果要在电子病历中开医嘱,就需要在电子病历中计算发生的医疗费用,那么丧失了费用的HIS岂不是成了摆设!如果不在电子病历中计费用,未来的临床路径又该如何实现呢?临床路径会在医嘱中有所体现,所以说医嘱是道门坎。

按原来HIS厂商和电子病历厂商的做法是各自井水不犯河水,你管你的费用,我管我的医疗文书,但是现在《意见》要求,不能像以前那样互不干涉了。实际上,从医院的角度来讲,是希望从电子病历中下医嘱的,因为医院希望“数出有源”,抓住数据的源头,就是要从数据的发生地来取数据,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电子病历有医嘱是合情合理的。只是医嘱是电子病历和HIS的分水岭,相互之间的联系难分难舍,难分难解。

如何

“砸”出财富?

任何难题的解决之道,才意味新的商机。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电子病历已不是以前单纯的医疗文书的内涵了,内容更全面,意义更深远,电子病历的厂商向前迈进一步,就能抓住医疗信息化的机遇。HIS厂商能够扩大自己产品的生命线,开发出电子病历的产品; 或者电子病历的厂商能拥有完整费用的核心算法,而不单纯是只做临床的医疗文书; 亦或HIS是一家,电子病历是另一家产品,也可通过相互的对接处理医院的需求,改变原有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我们在具体操作上有难度,上面所述的问题还是能迎刃而解。实现电子病历不仅能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还能有助于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过程监管,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紧急医疗救治能力的目的。

真正达到如卫生部所期望的那样: “电子病历是以居民个人为主线,将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中的历次就诊时间、就诊原因、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活动以及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有机地关联起来,并对所记录的海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记录内容的主要来源就必须是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或保健对象)提供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医疗服务工作记录(称之为业务活动记录)。

医院希望用上省时省力的信息化产品,期待在电子病历的平台上全面整合医疗数据,并愿意为此买单。厂商也是希望提供出医院想要的软件,医院因使用电子病历而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时,电子病历就会被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电子病历的商机凸显。

需求决定方向,整合引领未来。只有充分做好应对上述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准备,IT业界才能抓住电子病历的机遇,抓住财富的金砖。

动 态

福建要求规范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

近日,福建省卫生厅就规范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工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本系统、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实现区域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协同。

并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1)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2)配合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3)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4)推行就诊“一卡通”;(5)充分共享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平台,拓展卫生信息化业务。

阿尔卡特朗讯助医疗转型

日前,英国北布里斯托尔国民保健信托会(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usts,NHS)正在部署阿尔卡特朗讯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更新其通信服务,把通信作为其高效患者关爱战略的中心。

该项目将投资200万英镑,惠及 50万社区,采用阿尔卡特朗讯的IP语音平台,更新北布里斯托尔国民保健信托会的患者服务系统,与NHS全国转型计划保持一致。该项目为位于布里斯托尔的一个全新“超级医院”提供一套先进的通信架构,该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

医保门诊实时结算系统通过验收

9月15日,由北京市信源电子信息技术公司研发的最新《医保门诊实时结算HIS门诊系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通过《定点医疗机构持卡实时结算现场业务验收》,具备了真卡、真人、真交易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