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校园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校园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校旅游;旅游产业;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103-03

《致青春》自开拍伊始,就引发各界强烈关注与期待,截至2013年6月2日,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711亿元。该片中出现的南京高校就有南大、南医、南航等十多所,由此而引发了一股新的高校旅游热潮。为了更好地推广南京高校旅游,南京市旅游委员会更是借《致青春》的热映与南京广电集团联合主办了“致青春,微旅游,发现南京最美校园”活动。这也促使笔者对如何开发南京的高校旅游进行了相关探索,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1高校旅游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引起了旅游学界的极大关注。为了便于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学界之间的交流,旅游学界对高校旅游的内涵界定是首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早在1999年,徐凌在《论校园旅游》一文中提出了“校园旅游”的概念,认为校园旅游是指以名牌大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着重于旅游者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让旅游者亲身体验到名牌院校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00年,金世胜在提出了“高校旅游”的概念,认为高校旅游属于新兴的特色旅游,是以高等学校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灵魂,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文化旅游。2005年,成梁提出高校旅游就是以高等院校作为旅游目的地,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融观光、娱乐、体验、寓教于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或旅游服务活动。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着重于旅游者的精神层面、知识层面的满足。2010年,杨红波等提出了“高校校园旅游”的概念,认为高校校园旅游就是非定居者在高校校园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关于高校旅游的概念,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高校旅游的理论研究、可行性分析、开发实践及模式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认为,高校旅游是指以著名高等院校校园作为旅游目的地,以观光、体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一项新兴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我国,近年来到高等院校旅游人数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仅假期接待的旅游总人数就已突破四百万人次。“高校游”出行高峰一般集中在7月初到8月底,很多家长都会利用暑假带孩子提前感受目标大学的氛围,充分反映出高校旅游的教育功能。

2南京高校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高校旅游的发展始于国外,多以大学城的形式出现,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和英国,特别是美国,大学城数量最多,据统计全美至少有58座大学城。在其他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如德、意、日、法等国,虽然称法各异,但其存在形式其实都可以属于大学城,这些国外名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今著名的大学城已成为许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选择的理想的观光胜地。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市拥有众多的著名高校,在发展高校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1南京高校旅游拥有广泛的客源市场

当代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向综合性满足的趋势发展。高校旅游以其不可抗拒的资源魅力决定了它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吸引力。许多人旅游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吃喝玩乐、游游逛逛,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和文化密度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景色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的高校成为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首选。高校旅游者大致有这么几个类型:修学型旅游者、落榜青年及其他未上过大学者、高考生及家长、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南京高校众多,大量毕业生都可能是南京名校校园旅游的忠实旅客。

2南京高校旅游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

一所高校就是一个配套齐全的社会,能够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南京众多高校历史悠久,设施设备齐全,有能力接待众多高校旅游者。以南京大学为例,南京大学拥有多个食堂,可以容纳一两万人同时就餐,食堂中的餐厅还能根据客人的喜好,制作各种地方特色菜肴。南京大学周边也拥有各式各样的宾馆,这些宾馆向游客提供星级服务,各招待所向游客提供普通服务,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南京大学后勤集团车辆管理服务中心拥有数十辆大小车辆,可满足出游需求。南京大学文化休闲中心集休闲、学习、娱乐为一体,游客至此,可以充分享受到名校校园旅游的乐趣。

3南京高校旅游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在中华大地上的兴起,科技文化意识的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人旅游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购物等,其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和文化密度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而景色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的高校则成为人们特别是学生与家长的首选之地。

4南京高校旅游发展有丰富的人才储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教育在南京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南京名校办旅游,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都设有旅游学院或者旅游系,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都拥有旅游管理的硕士或者博士点。大量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为发展名校旅游提供人才保证。南京各高校乐意发展名校旅游,采取灵活的机制为发展校园旅游、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资源,提供了校园旅游的质量保证。

5南京高校旅游发展拥有良好的机遇

《致青春》自开拍伊始,就引发各界强烈关注与期待,该片中的多数戏份都是在江苏南京和贵州安顺两地拍摄完成,而影片中出现的南京高校有南大、南医、南航、南信大、南理工、河海、南农、东大、南师等十多所,可以说是对南京高校旅游最有力的宣传。这部以南京高校为主要取景地的电影《致青春》,在尽展南京高校之美的同时,也给南京高校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南京相关部门应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加大对高校旅游的开发力度。

3南京高校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制约着高校旅游的发展

在中国,教育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高校更是开展教育的神圣场所,是人们心目中的象牙塔。但对于目前的高校旅游而言,多处于原始、自发的状态,表现出许多被动和无奈。许多人尤其是一些著名高校的领导到现在都无法接受在校园内发展旅游业的做法,他们认为学校是“清修”之地,应当以“教书育人”作为主要的职责,而不要引入市场经济因素,因而在是否开展名校旅游这一问题上持否定态度。

2旅游线路较为简单,形式单一

以南京大学校园旅游为例,在校园内的驻留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游览也只限于校园部分的风景区,而对于学生游客更具吸引力的大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基本谢绝参观,这让很多游客感到意犹未尽。

目前高校游还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类的综合性名牌大学中,其他一些比较专业的名校则没有被纳入游客的视线中,其实这些专业类院校只是在名气上稍差一点,但是由于学科的不同而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3高校旅游供给与游客需求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的市场类型比较局限,主要是修学型旅游者、落榜青年及其他未上过大学者、高考生及家长、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这其中又以学生为主,他们的出行时间多集中在寒暑假,而此时学校都处于放假期间,所能提供的旅游项目很少,旅游者的兴趣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校园的供给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如果校园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而改变学校的主题宗旨,则得不偿失,既破坏了名校良好文化氛围,也违背了游客对校园真实性的需求。

〖BT(2+134高校的正常工作及教学秩序受到干扰,环境遭到破坏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人们的观念里是莘莘学子埋头求知的场所,需要营造一种秩序井然、环境优雅的书香氛围。然而,在校园旅游兴起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将随之显现出来,如过量游客涌入将会对高等学校的环境、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探求一套高效而有序的旅游管理模式,这将是校园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高校旅游收费是否合理,存在质疑

目前一些著名高校对于入校参观的游客均收取一定费用,以弥补因此带来的额外支出。但此项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有关资料显示,居然有827% 的人表示不赞成收费,由此看来高校旅游是否应该收费,将有可能成为高校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南京高校旅游的开发对策

高校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总体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通过对南京高校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针对南京高校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对于南京高校旅游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高校旅游

高校旅游的开发对高校正常工作的干扰和校园环境的破坏是校方抵触的主要原因,然而高校消极抵触的态度,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高校旅游市场的高涨情绪,尤其在《致青春》热播后,可以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迫使各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姿态迎接高校旅游,而非继续靠封闭解决问题。南京各著名高校应该去尝试站在市场的角度,去研究市场,吸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开发出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高校旅游产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旅游发展道路。

2明确主题,设计特色高校旅游项目及路线

高校旅游与其他特色旅游产品的明显差距在于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南京高校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但也应避免旅游产品专业性太强,以至于普通游客无法接受。旅游路线具有组合沟通的作用,南京高校旅游开发应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将南京名校内的诸多景点或不同名校连接成线,起到引进客流,联手营销的作用。旅游路线还具有服务营销的作用,设计精巧的旅游路线本身,是旅游服务营销的重要形式,如南京大学游、南京名牌高校联游等,本身就是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召唤性的旅游产品。

3合理利用高校旅游人才资源,加强实践环节

南京高校众多,多数名校发展校园旅游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高校本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外,仅就开展旅游的人才资源来讲,也是其他任何单位都无法比拟的。旅游是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旅游人才的培养一定离不开旅游实践。现在名校旅游的兴起无疑对高校旅游院、系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它为高校旅游院、系的师生创造了一个直接参与管理的机会,对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必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解决目前名校校园旅游存在的问题,必然也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强化管理,减少高校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肯定名校旅游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承认,校园毕竟不是公园,其主要功能不是供游人休闲娱乐,而是教学和科研。如果游人流量过大,势必会破坏校园环境,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游人流量。所以要求协调运作,正确处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与校园旅游的关系,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应加强名校与旅行社,高校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在旅游的时间、人数、线路等方面协调,变无序为有序。

5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作为校园旅游的承办者,学校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旅游的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完善硬件设施。具体来说,可对校园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旅游景点进行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满足游客行、住、食、游、购、娱所需的设施建设。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味制作各种小吃,使游客一饱口福。学校的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也可以对游人开放,使他们在参观学习之余,不忘健身。

6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

学校、政府、企业三者相互合作。校园旅游对社会大众的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校园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看成是对教育进行的投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投入要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分担,并逐步过渡到以社会投入为主,相应也要求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所以,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企业进行市场融资。只有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等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交流与沟通,才能把校园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7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平台,加强网络宣传

高校旅游的主要客源大致可分为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学生家长、校友、本地社区居民以及对名校文化感兴趣的其他人员等类型,其中尤以学生及家长为其最主要的客源市场。目前,21~35岁的年轻人占互联网用户的858%,其中又以高校学生为主。南京市旅游委员与南京广电集团联合主办的“致青春,微旅游,发现南京最美校园”活动,就是运用新媒体营销的一个典型案例。自2013年5月21日开通微博的一周内(截至5月27日),“致青春微旅游”官方微博的粉丝就增至88862人。网络推广对于目标市场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容量和沟通优势,与高校学生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可以在腾讯、人人网以及新浪微博等当今流行的交流网络上对名校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宣传、推广,必将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

高校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特种旅游产品,是当前城市旅游的有效组成和延伸,尤其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势必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期望南京的高校旅游可以借《致青春》的热映,实现不断地创新和扩展,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真正迎来南京高校旅游的“青春”。

参考文献:

[1]吴雁高校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2]苏勇军高校旅游开发有利有弊[N].中国旅游报,2004:8-27

[3]邹伏霞高校校园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4]谷晓萍,谷丽萍,周永斌沈阳农业大学校园旅游开发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第2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高校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种旅游产品,广义的高校旅游是指以高校为载体,在校园内进行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狭义的高校旅游仅指以观光游览大学校园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本文所指的高校旅游为前者。

随着高校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这项新兴的特色旅游产品,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客体的理论研究,而对于高校旅游客源市场的案例研究在国内外都极少。

为了调查目前高校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情况,本文采取街头随机拦截的方式,对沈阳城市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计1155人,其中:听说过高校旅游的有812人,对其进行了有关高校旅游认知与态度的调查;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有201人,本文对这部分高校旅游者的结构特征与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为98%。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建议。

本文对于高校旅游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高校旅游的认知

(1)感知度。在1155名调查对象中,听说过“高校旅游”的调查对象占样本总数的70.3%,这表明“高校旅游”在沈阳城市常住居民中的知名度较高。

(2)对“高校旅游”概念的认知。在感知到高校旅游的812名调查对象中,95%认为高校旅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观光;仅有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旅游可以包括修学旅游、体育旅游及事件旅游。这说明,目前沈阳城市常住居民虽然对于高校旅游的感知程度较高,但在认知上还有很大局限,仅把高校旅游理解为狭义的高校观光游。

2.消费市场规模

在所调查的1155名沈阳城市常住居民中,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调查对象为201人(指广义的高校旅游),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7.4%,用沈阳城市常住居民总数*17.4%可以近似估算目前沈阳城市常住居民对高校旅游产品的消费规模。

3.消费者结构

本文按照人口统计学及旅游行为的主要特征指标,对有效回收的197份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性别。男、女比为1.3∶1,男性略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旅游者是利用到高校出差开会的闲暇时间游览高校的,而男性在这方面的机会略多于女性。

(2)年龄。20岁~25岁年龄段的游客最多(41.9%),其中多为大学在校生,他们到访高校的主要原因是:①探访同学、朋友;②与其它高校同学联谊;③以访学和考研为主要目的,到其它高校进修,在上述过程中顺便游览高校。16~19岁年龄段的旅游者次之(30.2%),其中高中学生居多,他们高校游的主要动机是了解高校、为高考填报志愿做准备。上述两个年龄段构成了高校游客的主体,其它年龄段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小、且较分散。

(3)职业。在各职业类型的高校旅游者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体的48.8%,这与年龄结构的统计较一致。列第二位的是企业管理者,占18.6%,其高校旅游的主要原因是:①与高校有业务往来顺便游览高校;②到高校招聘人才,参观高校;③知名企业家到高校讲学,游览高校;④到高校进修学习,游览高校。其它职业类型占总体的比例较为分散,没有体现出较多的规律性。

(4)学历。高中以下学历占旅游者总体的11.6%,高中及同等学历30.2%,大专及本科学历55.8%,本科以上学历2.3%。上述数据显示,大专及本科学历、高中及同等学历的游客占绝大部分,这与上面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所表现出的结果较一致。

(5)月收入。除去学生无固定收入的因素,月收入1500~2500元中等收入水平的高校旅游者所占比例接近半数,达44.4%;2500元以上的旅游者占6.2%。

(6)旅游经验。通常,近三年来旅游次数在4次以上的旅游者被认为是旅游经验较丰富的旅游者。根据调查,近三年来旅游次数在4次以上的高校旅游者占总体的79.1%,说明高校旅游者的旅游经验较丰富。

4.消费行为特征

(1)动机。绝大多数高校旅游者到访高校都有其他目的,高校旅游只是附属行为。在197名有过高校旅游行为的调查对象中:直接以观光游览为目的造访高校的,仅占7%;另外93%的旅游者造访高校都有不同的原因,游览高校只是闲暇时的附属行为,造访高校的主要目的包括:①工作或学习需要(23.3%)、②探亲访友(34.9%)、③日常休闲(11.6%)、④其他目的(23.3%),包括:参加同学或孩子的毕业典礼、送新生入校,等等。

观光和体验大学生活是高校游的最主要旅游动机。高校旅游各种动机所占比例如下:①观光、感受大学氛围(36%);②了解和体验大学生活(25%);③欣赏科研资源,学习科学知识(11%);④日常休闲,锻炼身体(8%);⑤圆自己的大学梦、名校情结(10%);⑥其他(10%)。

(2)旅游方式。在197名高校旅游者中,没有人参加旅游团,全部以散客的形式进行高校旅游(散客组成:个人、家庭成员、朋友、其他)。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①客观原因:目前沈阳市旅行社中开展高校旅游业务的较少;少数有此项业务的旅行社未把高校旅游作为重点推广产品,缺乏宣传推销,很多市民不知道旅行社的这个旅游项目;少数旅行社对高校旅游的线路设计不科学,游览内容少而空洞,造成人们不愿参团。②旅游者主观原因:大部分旅游者认为自己去高校旅游有以下优点:自己旅游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有孩子或亲友在高校读书或工作,可以安排参观游览高校;自己旅游比较省钱。

(3)消费结构。197名高校旅游者都是以散客形式进入高校的,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对于个人出入高校管理比较松散,高校大多可以自由出入,所以这些旅游者在购买门票上的消费为零;53.5%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有饮食消费,但金额都不大;在住宿、乘坐校内交通工具两项上没有游客参与,消费为零;没有游客参与旅游购物,消费为零;23.3%的旅游者参加过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例如校园歌曲大赛、校园文化节等,但没有金钱消费;没有人在游览过程中聘请过校园导游,在导游消费方面为零。

综上所述,游客在高校旅游过程中的金钱消费几乎为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①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未开展高校旅游,因此不能为游客主动提供交通、导游、旅游购物等服务;②少数开展高校旅游的高校,其旅游开发程度不高,例如几乎没有学校进行旅游购物及校园交通的开发,使游客不愿消费或消费无门。

(4)到访时间。在一年中,78.9%的高校旅游发生在5、7、8、10月。在一周中,高校旅游没有特别明显的高峰,但周末游客稍多(约占一周游客总数的35%)。上述现象的出现与学生旅游者所占比例较大有一定关联,因为学生的闲暇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五.

一、十.一和周末。

(5)游览时间。有72.3%的高校旅游者在高校的停留时间在4小时以下;13.3%在4~8小时;8.7%在8~12小时;停留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只占5.7%。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在高校的停留时间都较短,而且以观光游览为主要目的,对学校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

(6)重游率及重游目的。有65%的旅游者游览过多所高校,他们认为不同类型与档次的学校之间在校园景观及氛围等方面差异明显,会使其产生游览不同高校的欲望。

但是,同一所高校的重游率较低,只有5%的旅游者重复游览过同一所高校,重游原因主要有:探访同学或朋友顺便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高校附近居民在闲暇时间到高校健身、休闲。

(7)各种高校旅游产品的消费比例。观光型、体验型与求知型旅游产品较受欢迎,详见本文2.4.1部分对旅游动机的统计分析。特色突出的高校入游率较高。根据调查分析,特色突出的高校吸引了多数旅游者。特色高校主要包括:①国内的一流重点大学(例如北大、清华)。56%的高校旅游者游览过一流重点大学,34.5%游览过重点大学,9.5%游览过一般大学(指省、市级各类普通高校)。可见,一般情况下,高校的等级越高、知名度越大,旅游者对其的旅游需求也越强烈。②79%的高校旅游者游览过各种专业类院校,例如音乐、美术、农业、电影、体育及建筑类大学等。自然景观、园林小品、教学及科研设施类的高校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大

在高校旅游过程中,消费各种高校旅游资源的旅游者比例如下:自然景观,26%;园林小品,26%;教学及科研设施,25%;校园生活,8%;科普讲座,6%人;体育设施,3%;旅游商品和纪念品,1.3%;校园文化,0.6%;其它,3%。

(8)满意度评价。11%的游客对高校旅游感到很满意,35%比较满意,54%不满意。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高校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经历感到不满意,主要原因如下:①感兴趣的许多地点不允许进入,例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一般不向校外人士开放;②高校未建设有效的旅游解说系统,使游客在游览中缺乏引导,旅游期望得不到满足;③高校内缺乏合适的住宿地点;④缺少旅游购物场所及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例如校徽、特种纪念品等。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进行旅游开发,高校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学校内没有供游客消费的各种旅游产品,也没有为外来游客设置相应的旅游服务,例如导游讲解、旅游纪念品销售、组织游客参与学生的某些文体活动等。因此游客只能自己在校园内凭着感觉游览,游览效率和效果都不会好。

三、关于高校旅游产品开发的若干建议

根据本文对高校旅游产品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高校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注重以下环节:

1.条件适合的高校要主动开发高校旅游产品。目前,普通市民对高校旅游的兴趣较大,而且已有17.4%的调查对象有过高校旅游行为。但由于管理难度大等多种原因,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正式向社会推出旅游产品。这种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既使旅游者在自发游览高校的过程中得不到旅游期望的满足,又使高校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被动接待旅游者的过程中受到了不良影响。因此,条件适合的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旅游开发与接待部门,化被动为主动,对到访学校的各类游客进行疏导与管理,以实现高校旅游产品的良性开发。

2.高校在销售旅游产品时应该重视与旅行社的合作。目前高校旅游者主要是以散客的形式游览高校,由于其在到访时间上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不利于高校对旅游者的规范管理。因此,高校在销售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利用旅行社的分销渠道,把高校旅游推向市场,实现高校旅游的规模化与规范化。

第3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包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青年学生旅游也正形成潮流。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及市场调查,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包头市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旅游偏好做了较详尽的调查分析,希望通过了解这颇具潜力的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为这一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包头旅游业的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以包头市五所高校(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本、专科学生为对象。调查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包头市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310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7%。从调查对象的分布考察,本次调查涵盖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客观反映当前包头市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总特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包头市大学生旅游态度及出游频率分析

在回收的300份问卷中,表示“非常喜欢”旅游的学生占44.35%,回答“喜欢”的学生仅占37.10%,“一般”的学生占16.13%,“不喜欢”的学生仅占1.61%。在回答“平均每年出游的频率”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1.77%学生旅游频率每年在零次。“一次以下”的占样本总数的38.71%,选择“二次”的占样本总数的16.94%。三次及三次以上的占22.58%。

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认为旅游能够丰富大学生活,增长见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实现出游愿望,出游愿望与出游次数明显的不协调。

(二)包头市大学生旅游空间分析

旅游目的地选择作为知识密集的群体,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积淀较为重视。调查显示,包头在校大学生,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倾向于亲近大自然的海滨沙滩(52.42%)、名山大川(56.45%),及富于人文历史底蕴的名胜古迹(47.58%);对于与所在地包头有较大差异性的江南古镇(37.10%)及园林景观(40.32%)有一定的热情,这说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压力较大,因而渴望在大自然中休闲、放松;而对于主题公园(25%),现代都市(13.71%)这类代人工斧凿的旅游项目及相对熟悉的草原沙漠风情(23.39)兴趣较小。亲近自然是大学生选择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包头市大学生旅游时间分析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多,有足够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为其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调查显示,大学生旅游较多集中在寒暑假(占33.87%),其次为“五一”或“十一”长假(占33.06%)。由于寒暑假及“五一”或“十一”长假的时间比较集中,学生出游的时间较为宽裕。而对于本地游及区内游,周末或传统节假日去游玩即可满足需求;从旅游的时间机会来看,包头大学生的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充分开发。

表1包头市大学生出游时间统计表

(四)包头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

超过89.52%的学生选择费用来自家长,其他来源为选择费用来自勤工俭学占8.06%、奖学金占4.03%、助学金占4.03%和2.42%其他来源。

在出游接受的价格范围这项调查中,选择50元以下的学生占8.87%,选择50~100元学生占33.06%,选择100~200元的学生占28.23%,选择200~300元的占20.97%,仅有8.06%的学生认可在300元之上。

(五)包头市大学生出游方式分析

在出游方式上,70.16%的学生选择和朋友结伴,选择与家人出游及自助游的分别占32.26%和31.45%。选择其他出游方式占0.81%。大学生出游具有明显的群体性,更希望与同龄人沟通,并要求摆脱家长束缚,进行独立的社会活动而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随团旅游,一是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二是因为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旅游项目极少。

(六)包头市大学生对于本地旅游资源认知及偏好分析

1.认知分析

对于包头及其周边景点的了解程度问卷调查显示,50.81%的大学生曾今游览过赛罕塔拉公园;29.03%的大学生去过南海公园;15.32%的大学生去过梅力更;12.90%的大学生去过成吉思汗陵;10.48%的大学生去过希拉穆仁草原或白云鄂博草原;9.68%的大学生去过五当召或美岱召;8.06%的大学生去过转龙藏;7.26%的大学生去过响沙湾(见图1)。

图1大学生对包头及其周边旅游资源认知图

2.偏好分析

在回答问卷中“若以高校为平台,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旅游产品,你更倾向包头及其周边那类形的产品”时,58.87%的大学生选择了山水休闲游;40.32%的大学生选择了带有探险、野外生存性质的露营游;21.77%的大学生选择了宗教文化游;20.97%的大学生选择了沙漠体验游;19.35%的大学生选择了包头城市景观游;8.06%的大学生选择了工业观光游;另有5.6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类型(见图2)。

图2大学生对包头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偏好图

大学生对于包头市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学生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周边的一些传统的山水风光景区景点,如梅力更、南海、九峰山、响沙湾还可开辟一些相关的探险路线和野外生存基地,打造了一系列适合旅游、度假、休闲、探险的景区景点。对于人文景观如宗教文化,工业旅游等参与性旅游较小的旅游产品类型,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未来有一定的拓宽空间和潜力。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追求新鲜、刺激易于接受新事物,而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整体呈现出旅游动机较强、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存在旅游动机和出游次数的矛盾。所以无论包头旅游企业还是政府来讲,都应该对这个市场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和消费特点相对应,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才能使更多的包头学子参与到旅游当中来。

参考文献:

[1]张金层.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基于长沙市部分学校的调查分析[J].学理论,2009,(14).

[2]蔡靖芳,范雪蓉.泉州市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市场开发[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1).

第4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 市场开发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来,高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一个庞大的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的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大学生旅游市场正逐步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因此在充分调研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的可操作性,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确立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1.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日常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大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的条件要求不高。

2.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而他们的闲暇时间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约有17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其实大学生的时间不仅于此,有人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四年时间可以读完3.3个本科,可见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3.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

现在大学校园内通过网络寻找一起出游的同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出游,都选用AA制,不但能拓宽自己人际交往,在选择上又有更大自主权。另外假期单骑远征、情侣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反应了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明显。

4.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1.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这几年的招生人数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508. 6万人。根据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7年将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将达到15%,到2010年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

2.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强烈

虽然大学生已经从繁重的高中课业中摆脱出来了,进入了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点一线。枯燥的生活和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使他们的身心彻底放松,消除忧愁与烦恼。并且自古中国就有教育旅游、认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古训,使得当代大学生一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走出校园去体验行天下的感觉。

3.旅游设施的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馆于1998年在广东肇庆七星岩景区建立以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各大城市开设了100多家分馆,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体系。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景点门票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大学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团体报价,灵活性较差。

三、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战略

1.确定营销的层次,来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学生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产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极易造成其对品牌的依赖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品牌意味着品味、安全系数高,服务产品、服务态度好这样的既定价值性判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品牌,谁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竞争比较优势。

2.注重产品价格比

产品提供商,必须在充分估计到此种条件下,设定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收费标准,杜绝定价过程中虚高虚低等商业欺诈行为。市场需求的不同,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低。不同销售状态下,同一产品可能产生一定的价格差。因此产品提供商,必须根据时节的不同,及时的调整价格。这样有利于盘活闲散资源,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客源,创造更多的利润。

3.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宣传推广方式

在校园的广播台、电视台对在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较为强大的影响作用,而且比一般的校外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因此产品提供商通过给其提供赞助的方式,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会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第5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1.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日常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大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的条件要求不高。

2.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而他们的闲暇时间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约有17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其实大学生的时间不仅于此,有人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四年时间可以读完3.3个本科,可见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3.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

现在大学校园内通过网络寻找一起出游的同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出游,都选用AA制,不但能拓宽自己人际交往,在选择上又有更大自。另外假期单骑远征、情侣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反应了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明显。

4.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着;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1.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这几年的招生人数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508. 6万人。根据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7年将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将达到15%,到2010年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

2.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强烈

虽然大学生已经从繁重的高中课业中摆脱出来了,进入了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点一线。枯燥的生活和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使他们的身心彻底放松,消除忧愁与烦恼。并且自古中国就有教育旅游、认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古训,使得当代大学生一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走出校园去体验行天下的感觉。

3.旅游设施的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馆于1998年在广东肇庆七星岩景区建立以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各大城市开设了100多家分馆,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体系。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景点门票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大学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团体报价,灵活性较差。

三、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战略

1.确定营销的层次,来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学生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产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极易造成其对品牌的依赖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品牌意味着品味、安全系数高,服务产品、服务态度好这样的既定价值性判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品牌,谁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竞争比较优势。

2.注重产品价格比

产品提供商,必须在充分估计到此种条件下,设定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收费标准,杜绝定价过程中虚高虚低等商业欺诈行为。市场需求的不同,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低。不同销售状态下,同一产品可能产生一定的价格差。因此产品提供商,必须根据时节的不同,及时的调整价格。这样有利于盘活闲散资源,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客源,创造更多的利润。

第6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沈阳市;大学生;消费行为;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98-02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融入了旅游的大潮中,旅游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旅游市场数量庞大,大学生旅游消费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随着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2]。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3]。

一、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采取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设计共包括三部分:第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它包括大学生的性别、来自地区和就读专业;第二,大学生的旅游需求认知和资料搜集;第三,大学生的旅游购买决策。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研究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医学院等沈阳市内的六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方式是将300份问卷随机发放到大学生手中,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回收率78%。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了沈阳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该样本包括了不同性别(男43.6%、女56.4%)、不同专业(文法23.5%、理工38.5%、管理经济23.1%、医科生物5.1%、艺术及其他9.8%)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城镇56.8%、农村43.2%),随机性较强,因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二)不同细分市场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以列联表分析法检定,按照专业、性别和来自地区分组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其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规律(下列分析中大部分为多选题,样本百分数之和大于100%)。

1.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细分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分析。(1)动机。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集中于观光休闲(50.4%)、缓解压力(45.3%)和增长知识(37.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男生选择探险(16.7%)、交友(18.8%)的比例也较高,而女性更倾向于观光休闲(59.5%)。从专业角度看,艺术体育(30.4%)、医科生物(33.3%)专业大学生选择探险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可见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更具有挑战意识。从地区角度看,农村地区(48.6%)大学生选择增长知识的比例高于城镇(33.6%),可见农村地区学生由于过去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求知欲更强。(2)获取信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48.7%)和亲朋好友的介绍(44.4%)。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7.6%、11.8%)选择电视电台和旅行社的比例低于女性(28.2%、19.8%),可见女性更喜欢和外界沟通。从专业看,文法和经管选择旅行社和电视电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主要源于文法和经管类学生女生偏多,同时也证明文科专业学生更喜欢和外界沟通。(3)出游方式。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集中于自主安排(54.1%)。从性别角度看,女性(28%)选择旅行社的比例要高于男性(10.8%)。从专业角度看,文法和经管选择旅行社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同样源于文科专业学生女生偏多。(4)结伴方式。大学生结伴方式主要集中于同学朋友(52%),其次为家庭成员(30.3%)和情侣(29.9%)。从地区角度看,农村地区的学生(16.8%)选择家庭成员的比例大大低于城镇(40.6%),更倾向于选择同学、朋友(59.3%)和情侣(31.7%),这主要因为农村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因而全家出游的可能性较低。从专业角度看,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17.4%)选择与家庭成员出游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均在30%以上,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个性较强,不愿与家人同行。(5)交通方式。大学生出游所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集中于旅行团包车(47.4%)和利用公共交通自行安排(45.3%)。从性别角度看,男生(13.7%)徒步旅行的比例要远高于女孩(1.5%),这一方面是因为男孩体力更适合徒步旅行,另一方面是男孩的性格更喜欢挑战。(6)出游天数。大学生的出游时间集中于2~6天。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60.1%)选择出游时间在四天以上的比例高于女性(25.5%),“一日游”、“二日游”女生的出游率要高于男生。从来自地区看,城镇大学生(64.3%)选择出游时间在四天以上的比例高于农村(21.3%),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7)旅游项目。在出游项目的选择中,大学生的选择各有不同。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选择爬山登高(63.1%)和野餐露营(46.7%)高于女性。从专业角度看,文法和经管专业学生比较喜欢风景类(60.3%),理工科学生喜欢爬山(58.1%)等运动性强、刺激性强的活动,这主要源于文法的学生大部分为女性。

2.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细分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无显著差异分析。 (1)出游范围。大学生的出游范围主要集中于省内(53%),其次省外游(32.9%),学校所在城市周边的出游比例仅占11.5%,国外游的比例则更低。可见,不是距离越近出游率越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喜欢中长途旅游,到外地去走走看看,换一个全新的环境放松自己。(2)出游时间。大学生出游时间主要集中于暑假(53.8%)和“五一”、“十一”小假期(44.4%),周末占20.1%。主要原因在于暑假时间长,且气候适宜出游。“五一”、“十一”期间天气较好,适宜出游,且属于在校期间,方便结伴旅游。(3)餐饮类型。餐饮方面以经济实惠为主,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地方美食(68.8%)和风味小吃(47.4)。可见,价格便宜是大学生追求之一,但是特色不能少,这体现了“90后”大学生是最有个性的一代。(4)住宿类型。住宿方面以经济实惠为主,其中旅馆、招待所占60.7%,星级酒店和宾馆占26.7%。这反映了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住宿要求并不高,但很向往舒适生活。(5)纪念品类型。大学生购买的纪念品主要集中于名优特产(50.2%)、工艺品(30.7)和风味食品(22.7%)。这和其他的消费群体差异较小,这三类纪念品是旅游者购买频率最高的,主要是因为它们经济实用。

三、开发沈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出游范围以省内为主,喜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所以,在产品设计上,旅行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以省内游为主,突出灵活性。调查显示沈阳市大学生出游范围以省内为主,而且喜欢自行安排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线路时要以省内为主,同时为他们提供多样的产品组合供其选择,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旅游行程的安排,适应大学生旅游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第二,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树立个性化品牌。不同群体旅游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各自在旅游活动中的偏好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崇尚个性、崇尚自由、崇尚独立的一代,喜欢表现出自己的特立独行。调查表明从大学生性别、专业和来自地区三个角度出发推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旅游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2.价格策略。调查表明,经济是限制学生旅游消费的较大因素。企业要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上赢得优势,必须在保障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使产品的价格定位符合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所以,旅行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住宿设施和餐饮类型。旅行社应尽量节省成本,使大学生花尽可能少的钱,享受超值的服务。如住宿可选择青年旅舍,设施齐备简朴,即可满足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还便于大学生之间交流 [5]。第二,做好淡季旅游产品的低价格促销。寒暑假及非假日的空闲时间是学生们特有的时间,旅游企业应好好加以利用,推出优惠的旅游线路,刺激大学生购买,引导大学生消费,使旅行社和大学生双赢。

3.渠道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集中于自主安排,喜欢自己参与旅游行程的安排。所以,渠道安排方式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设立校园。目前很多旅行社在各高校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大多数旅行社采取简单的低价策略,服务跟不上去,很多是“一锤子”买卖,旅行社应采取措施,留住客户群。一方面,赋予校园一定程度的决定权和自,让他们参与旅游项目的策划。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大学生旅游市场,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不能降低服务质量,企业重在培育市场,留住长期顾客群体 [6]。第二,建构高校旅游网络。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网络。将来的旅游产品的预订方式将是手机、互联网、呼叫中心三者并存,但是手机和互联网将会占主导地位。鉴于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高利用率和高依赖性,旅行社应与高校合作建立旅游网站。

4.促销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和亲朋好友的介绍。因此,旅行社除了要建设好网站之外,还有注意在校园内做好宣传,通过同学间的口碑宣传,打开旅行社的知名度。具体方式如下:第一,消费者教育。旅行社可通过举办一些专门的培训和宣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旅游消费知识、旅游常识和旅游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增加他们对旅行社的好感,培养其忠诚度,提高旅行社的认知度。第二,赞助校园活动。旅行社可以赞助或举办校园内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三,推出奖励旅游。奖励旅游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旅行社可以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奖励表现突出的大学生,这种方式对于培养潜在顾客的偏好和忠诚度很有好处;另一种是赠送免费产品和服务,在淡季时提供一些免费的游览项目,促进大学生的重复购买。 第四,差别化促销。调查表明女大学生选择电视电台和旅行社的来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较高。

参考文献:

[1] 邢昊.大学生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68-69.

[2] 陈顺明,王兆燕.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市场开发建议——以长沙市高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144.

[3] 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4] 柳静,赵敏燕.昆明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67-71.

第7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SWOT分析;优化方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大学校园,让他们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看到了外面的美好世界,又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特殊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又具有互相超越和超前的消费心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活动的逐渐升温,大学生选择与同学集体旅游的活动也日趋增多。他们意识到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同样重要,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把自己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活动中来。通过旅游,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增长自己的见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旅游公司纷纷涌现出来,各式各样的旅游线路也是五花八门。在巨大的市场背景下,这些中小型旅游公司在管理、宣传、营销方面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因此如何帮这些中小型旅游企业很好的分析市场,找准市场定位,优化企业结构,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旅游群体这个特殊的市场,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状况研究(以春秋江南行为例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旅游线路众多

春秋江南行旅行社是无锡春秋国旅旗下的专攻江南大学旅游市场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其母公司无锡春秋国旅是无锡市比较大的旅游企业,发展较早,在无锡旅游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在这样强大的支持下,春秋江南行在江南大学的旅游资源比其它企业要大很多。比如在其他企业的旅游业务多为江浙古镇、游乐园的情况下。春秋江南行则具有其独家推荐的旅游线路,如茅山仙家福地、富春江天中山一日游、浙西大峡谷一日游、日照海滨风光休闲二日游等。相比之下,更加具有竞争力。

(2)全方位的服务

旅行社导游多,可以更好的贴合出行者的需求。春秋江南旅行社在旅游与出行者电话沟通的基础上,还与学校的听雨论坛合作,在其服务专区中设有春秋国际旅行社的服务区,更方便学生的了解和选择。

(3)旅游安全有保障

出行的安全程度一直是旅游者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之前出现了像“学生太湖游船溺水”等事件以后,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向风头浪尖。春秋江南行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且建议游客购买人生意外险。此外,在接受旅游业务后,春秋国际旅行社会开出加盖有效公章的收据,并且与游客签订国内正式的旅游合同。

2.劣势(weaknesses)

(1)春秋国际不仅仅在校内发展,在市内还面向广大普通人群,所以没有具体分析学生的喜好,且报价一般都与给普通人群的价格相同,但是因为学生对于价格比较敏感,同时有些景点还可以用学生证,所以在报价上应该更加低一点,可以从减少层级等方面来降低价格。

(2)因为春秋国际线路众多,也造成了管理混乱和让人眼花撩联的不好感觉,因此应该将线路细化分类,做面向学生的精品线路。同时由于面向的群体不仅是学生,所以集合和解散的地点大多是火车站,离学校很远,学生们回学校十分不方便。

3.机遇(opportunities)

(1)春秋国际旅行社有众多线路,供选择的空间大。但是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喜好做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线路,可以针对现在哪些地方用学生证会比较便宜,多组织这样的团更加有吸引力。

(2)公司十分正规,在安全保障和线路安排等方面会比小的旅行社更加专业,在住宿条件和时间安排以及车辆的状况上会更加合理,事故出现后也会有比较公平的赔偿机制。

4.威胁(threats)

竞争者的不断增加。在如此广阔的市场面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瞄准江南大学市场。在无锡市与春秋国旅规模和类型差不多的旅游企业有很多,如无锡康辉旅行社、无锡国际旅行社、无锡假日旅行社、无锡中青旅等。在巨大商业利润的驱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旅行社加入竞争的行列。

三、江南大学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规模分析

江南大学拥有本科及以上在校生超过两万人,结合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发现江南大学中短途旅游市场初具规模,长途旅游市场有限;清明,端午,五一等小假期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周末两天旅游市场同样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学生对假期旅游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对旅游公司在服务和线路开发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基本上会选择2-3天的行程,因此旅行社应重点开发相应时长的线路安排。对于其他时长的线路安排,应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

2.市场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旅游要求个性化元素

调查显示,超过50%的江大学生选择在周末和小长假这两个阶段出游,但是仅有23%的学生表示愿意跟旅行团出游,超过67%的学生选择了自助游的形式。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对目前校内众多的旅游表示不太信任,更加倾向于自助游。因此旅行社要保持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注意及时搜集同学们的兴趣点和要求。

(2)大学生对旅游范围和旅游类型分布多元化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江大学生对周末假期和小长假旅游的态度和需求呈现一定趋势:对于旅游景点的倾向呈现多元化,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旅游景点均有需求,同时40%的同学表示偏向于省内旅游,将近48%的同学表示倾向于跨省旅游。因此旅游社在规划自己线路时不要局限于省内单一的景点,尽量多些组合创意和选择。

(3)大学生可承担经济程度有限

就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能力来说,调查发现:49%的学生对旅游费用的期望在200到500元之间;在选择和设计旅游线路时,79%的学生提及了旅游保险,65%的学生对交通和餐饮比较重视,52%的学生对旅游安全提出了要求,46%的学生对价格特别关注,同时住宿和天气等因素也在多数学生的考虑范畴之内。由此可见,旅行社安排的线路行程性价比要高,并且尤其要注意安全方面的保障。

(4)大学生对旅游社现状满意度较低

调查发现,江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度较低,具体情况分析如下:26%的学生认为目前旅行社提供的旅游项目涉及过多的商业内容,21%的学生认为行程安排过于紧凑,超过15%的同学认为性价比较低,食宿环境恶劣,此外线路陈旧、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等问题也被较多学生提及。

四、优化方案分析

日益增长的江大旅游市场需求也给众多的中小型旅游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注重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要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完善旅游线路的设置安排,创新开发新的旅行线路,注重旅游安全等多方面问题。

第8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旅游;梅州;爱国主义;集群

中图分类号:C912.8/C93/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41 -02

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一种态势分析方法,它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具有决策性的结论。

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包括干部素能培训基地)是当前旅游市场上的新亮点,开发潜力巨大,是集爱国主义教育、景观游览、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旅游业态。梅江韩江特色旅游产业带上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资源丰富,各县区都有代表性景点:梅县区有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等,梅江区有梅州学宫等,兴宁市有两海会馆等,平远县有若干炮楼,蕉岭县有谢晋元纪念园、丘逢甲故居等,大埔县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红色交通站等,丰顺县有坚真公园等,五华县有长乐学宫等。

特别是沿线滨水(指梅江、韩江)旅游发展带上梅县区的纪念园、大埔县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山纪念堂、翁万达墓园居梅江流向韩江沿线上,且相对集中,可视为一个旅游景区集群,具备很大的开发前景。其中,纪念园是广东三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在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基础上打造而成。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战役烈士纪念碑、战役纪念馆、雕塑等。三河坝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落成,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翁万达墓园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三河镇凤翔山麓。翁万达为明朝兵部尚书,被誉为“英勇大帝”。

适逢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域旅游”的理念,这是旅游集群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下对梅江韩江特色旅游产业带上的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集群的开发试作如下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一)本集群中的旅游目的地或以爱国名人为核心打造,或以著名战役为核心打造,个个声名远播

孙中山是近现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先行者,“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是中华民国和中国缔造者,被尊为“中华民国国父”。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以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而著称。作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一位紧跟并顺应时代前进步伐(经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匡助三位世纪伟人(孙中山、、邓小平)的巨人。三河坝战役则是奠定了“朱毛井冈山会师”的基础,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十大元帅中六位都参加过此战役。翁万达,是岭南先贤事功最卓著之士,他南平安南王叛乱,北击俺答汗侵扰,修筑长城、烽堠,为保卫疆土和黎民百姓贡献卓著。而随着潮汕人海外的足迹,翁万达威望还远播异邦。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百余处。多个高知名度景点的叠加是本集群旅游开发的成功基石。

(二)本集群地域分布集中,有便捷交通作支撑,可以一小时内串联

本集群皆地处梅州市梅县区和大埔县交界地带,阴那山东西两麓,从梅龙高速丙村收费站出口出右转S223线往雁洋镇方向,十分钟即可到纪念园;而从三河收费站出口下五分钟即可达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山纪念堂、翁万达墓园等。

(三)本集群具备一定区位优势

梅州地处闽粤赣交界,靠近珠三角、海西、汕潮揭三大经济区域,具备融入珠三角,连接汕潮揭,借力海西区的区位优势,市场腹地广大,潜在客源众多。随着未来广梅汕高铁、双龙高铁的贯通,客源通道将进一步打开,这里将会融入汕潮揭一小时生活圈、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厦漳泉两小时生活圈。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一)本集群开发程度较低,开发力度尚待加大

除了少数地方如井冈山、延安等开发成熟,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大部分属于市场开发初期,多数以革命活动、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平面、静态陈列展示为主,形式单一,与发达旅游市场所强调的更多参与性和自主性的旅游相距甚远,单调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无法带来本集群的旅游繁荣。

(二)目前的客源较为单一

和很多红色旅游景区相似,当前爱国主义文化游虽然理论上客源市场很大,但实际到访的游客主体仍然是学生、党政机关的职工、参训干部,来源比较单一。游客到访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缺少更广泛的旅游活动。

(三)跨区域旅游合作不足

梅州地处粤东北,同赣南、闽西同属于原中央苏区,但是目前市际层面上还缺乏和相邻的赣南、闽西的爱国主义文化游景区的联动;市内层面,缺少全市各区县的景区的互联。相关爱国主义文化游景点没有沟通和对接、旅游线路缺少延伸和统一规划设计,处于各自单打独斗的层面,最终制约了各区县旅游协同发展。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一)面临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机遇期

粤东西北多属山区,山清水秀,文化旅游潜力大,特别是梅州全境已纳入中央苏区范围,爱国主义文化游资源丰富,乘着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东风,潜力无限。

(二)“一区两带”和“一带两区”的提出

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区两带”(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发展战略,本集群正处于滨水发展带上,区位优势明显。大埔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带两区”(韩江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产业园区、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发展战略。韩江(大埔)特色带处于梅江韩江旅游产业带滨水东片,本集群的开发是发展好市县两级勾画的产业带的应有之义。

(三)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客家文化为标志的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强调要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目标,扎实推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推动梅州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这是本集群发展的重要机遇窗口。

四、威胁分析(Threats)

(一)其他类型旅游景区的竞争

旅游景区分文化古迹类、风景名胜类、园林艺术类、休闲娱乐类等,爱国主义文化游并非主流旅游品类。人们的旅游动机多种多样,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有多种趋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爱国主义文化游的吸引力,分散了客源。

(二)周边省市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红色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红色旅游在全国兴起。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开发当地红色资源,特别是毗邻的赣州拥有井冈山和红都瑞金、龙岩拥有古田会议旧址等“红色牌”,吸引大批游客。在此背景下,本集群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SWOT分析,笔者拟对本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集群的发展提出下列对策:

1.进一步加强本集群及其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在完善相关介绍资料的基础上,添置更多满足游客参与性和自主性的项目设施,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动态形式,显现革命战争、伟人的场景和历程,引入兼具爱国主义体验、户外拓展、体育健身的设施,兼具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为一体,增强本集群对游客的吸引力。

2.放开投融资渠道,引流社会资本共同开发

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集群的打造不能成为政府唱独角戏,必须以较优惠的条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开发:一则市县政府致力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投入本集群开发的精力有限;二则搞好旅游专业性要求高,非专业旅游企业必然难为;三则引流客商、潮商等资本共同开发不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而且促进本地旅游开发的市场化、专业化,带动专业人才的聚集和地区就业。

3.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纪念园在广东地区已经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采用在五大门户网站、南方台、南方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以及印发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山纪念堂、翁万达墓园的推介力度。特别是针对翁万达名声在外,享誉潮汕地区的情况,要因势利导让潮汕游客来梅观光。引导游客的注意力,进一步开拓广东及周边乃至全国市场。

4.强化“全域旅游”理念,加强本集群同梅州各种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

爱国主义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是“全域旅游”的应有之义,是爱国主义文化旅游繁荣的外部有利条件。本区域云集5A级景区雁南飞、4A级景区雁鸣湖、灵光寺、客天下、桥溪古韵、松口古城、阴那山万福寺、银江银隆顶、三河汇城韩江源雕像、明代古城墙等优势旅游资源,实现集聚效应,要发挥出互动串联,让爱国主义文化游、客家文化游、绿色生态游深度融合。

对本爱国主义文化游目的地集群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集群的开发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战略机遇和环境,同时尚存在阻碍本集群发展的劣势和不利外部因素。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梅州、大埔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旅游公司、社会组织和有识公民应当紧抓优势和战略机遇期,攻坚克难,促进爱国主义文化游在内的梅州全域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J/OL].国家旅游局官网,2016-1-29.

[3]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5,(05).

[4]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中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04).

第9篇:校园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对旅游业的影响 赵克,ZHAO Ke

从业态多样性现象透视旅游业转型发展——以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融合为例 杨颖,YANG Ying

旅游企业债务结构特征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王彩萍,WANG Cai-ping

高星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何立萍,肖余春,HE Li-ping,XIAO Yu-chun

会展业对宾馆影响的定量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徐洁,,XU Jie,HU Ping

试论城市旅游发展的"涨落效应" 徐小波,樊志敏,XU Xiao-bo,FAN Zhi-min

旅游大省旅游业竞争力的趋势探讨 王思洁,甘巧林,WANG Si-jie,Gan Qiao-lin

基于整合理论的大都市圈旅游整合研究——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例 陆敏,张述林,LU Min,ZHANG Shu-lin

苏北旅游流的时空演变分析及旅游战略调整 范淑青,马晓冬,赵洁

基于长江流域各省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偏离——份额分析 张凯,王玉芹,ZHANG Kai,WANG Yu-qin

我国家庭旅馆竞争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李明龙,LI Ming-long

论德语国家旅游开发的环保意识——从"软旅游"谈起 杨建明,YANG Jian-ming

国外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高玲,郑向敏,GAO Ling,ZHENG Xiang-min

旅游文化传播中震惊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调适 卿志军,Qing Zhi-ju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别金花,梁保尔,BIE Jin-hua,LIANG Bao-er

壮族旅游村寨干栏式民居建筑变化定量研究——以龙胜平安壮寨为例 吴忠军,周密,WU Zhong-jun,ZHOU Mi

略论高校旅游院、系在高校校园旅游中的责任 任冠文,REN Guan-wen

广西与东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探讨 周江林,ZHOU Jianglin

基于CNKI的酒店管理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林伯明,LIN Bo-ming

论古镇旅游流引导规划的路径-以成都市平乐古镇为例 张建,ZHANG Jian

岩溶洞穴旅游地衰落与复苏机制研究 邓贵平,DENG Gui-ping

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 保继刚,孙九霞,BAO Ji-gang,SUN Jiu-xia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 郑向敏,范向丽,ZHENG Xiang-min,FAN Xiang-li

回顾与展望: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进展与空间格局 汪宇明,何小东,WANG Yu-ming,HE Xiao-dong

论旅游循环经济生态系统 明庆忠,吴映梅,李庆雷,MING Qing-zhong,WU Ying-mei,LI Qing-lei

广西边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蒋满元,JIANG Man-yuan

带薪休假制度促进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增效 王兴斌,WANG Xing-bing

浅谈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的特点 蒋伟,JIANG Wei

旅游用地研究进展 赵莹雪,ZHAO Ying-xue

基于"4V"与网络营销理念的日本旅华市场拓展研究 程道品,易丰,CHENG Dao-pin,YI Feng

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曾丽艳,ZENG Li-yan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新进展 钟永德,王怀採,李晶博,罗芬,ZHONG Yong-de,WANG Huai-cai,LI Jing-bo,LUO Fen

国外游客满意度研究进展及启示 徐克帅,朱海森,XU Ke-shuai,ZHU Hai-sen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设计的回顾与反思 董娜,DONG Na

饭店业人才需求与旅游院校教育 宋海岩,王敏,SONG Hai-yan,WANG Min

旅游公共政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探讨 林娜,张博文,LIN Na,ZHANG Bo-wen

桂林休闲旅游现状及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秦宏莉,QIN Hong-li

会展评估研究——以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为例 蔡礼彬,唐园园,CAI Li-bin,TANG Yuan-yuan

会展旅游对城市旅游贡献的显著性研究——以香港为例 周娟,,ZHOU Juan,HU Ping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空间特征与潜力研究 许诺安,颜磊,许学工,XU Nuo-an,YAN Lei,XU Xue-gong

桂林发展露营旅游初探 张婷,覃林华,ZHANG Ting,QIN Lin-hua

重大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经验及对四川灾区的启示 王丽华,俞金国,WANG Li-hua,YU Jin-guo

主题公园区域交通组织研究——以奥兰多迪斯尼世界为例 赵中华,汪宇明,ZHAO Zhong-hua,WANG Yu-ming

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类民俗化与文化真实性——以广西桂林龙脊景区为例 徐赣丽,XU Gan-li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现象分析 李因,徐菊凤,LI Yin,XU Ju-feng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职酒店实习生绩效管理新启示 胥郁,XU Yu

游客教育立法刍议 文首文,WEN Shou-wen

论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及其法律依据 张永奇,ZHANG Yong-qi

旅游卫星账户的理论、编制及发展 贾跃千,宝贡敏,严江,JIA Yue-qian,BAO Gong-min,YAN Jiang

传统旅游城市发展问题与转型升级 王旭科,宋健,冯书春,WANG Xu-ke,SONG Jian,FENG Shu-chun

城市居民家庭结构与游憩行为关系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粟路军,黄福才,SU Lu-jun,HUANG Fu-cai

旅游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大连为例 王恩旭,武春友,WANG En-xu,WU Chun-you

中国温泉旅游研究三十年进展 于杨,王艳平,YU Yang,WANG Yan-ping

论事件管理在都市旅游中的创新意义 史国祥,SHI Guo-xiang

中国小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李柏文,田里,LI Bo-wen,TIAN Li

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定量研究——以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例 武传表,WU Chuan-biao

城市旅游服务品牌及其塑造 周媛媛,张金成,ZHOU Yuan-yuan,ZHANG Jin-cheng

中国网络旅行预订产业分析 赵春峰,ZHAO Chun-feng

基于网络营销的台湾旅行社电子商务研究——以B2C模式为例 丁水平,林岚,DING Shui-ping,LIN Lan

产业融合框架下的农业旅游新内涵与新形态 张文建,陈琳,ZHANG Wen-jian,CHEN Lin

乡村旅游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蔡碧凡,孟明浩,陈贵松,CAI Bi-fan,MENG Ming-hao,CHEN Gui-song

乡村生态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以丹东为例 郑辽吉,ZHENG Liao-ji

曲阜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及其调控研究 刘以慧,王京传,孟伟玲,LIU Yi-hui,WANG Jing-chuan,MENG Wei-ling

论酒店管理须把握的八对关系 王大悟,郑世卿,WANG Da-wu,ZHENG Shi-qing

服务力视域下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邓惠君,DENG Hui-jun

广州酒店业供给结构研究:基于亚运会的讨论 曾国军,彭青,ZENG Guo-jun,PENG Qing

国外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 朱芳,苏勤,ZHU Fang,SU Qin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刍议 孙晓蔚,SUN Xiao-wei

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变参数模型研究 张丽峰,ZHANG Li-feng

国际邮轮旅游市场特征及中国展望 张言庆,马波,刘涛,ZHANG Yan-qing,MA Bo,LIU Tao

大陆与日本赴台游客行为意向的对比分析 谢桂敏,赵湘湘,XIE Gui-min,ZHAO Xiang-xiang

基于博客的旅游研究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汪婷,陆林,WANG Ting,LU Lin

从文化语境视角论桂林汉语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 叶歆,YE Xin

桂林穿山景点山歌会多维度效应透视及其启示 陆栋梁,韦婕,LU Dong-liang,Wei 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