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精选(九篇)

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

第1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1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2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3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4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5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灵红.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2015,(01).

[2]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文汇旬刊,2014,(11).

[3]吴云.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2).

第2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07-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强国、强民、强魂的关键和着力点,因此在高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新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高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西方许多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如素有“民族大熔炉”之称的美国,美国崇尚多元文化,其大学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呢?本文将以美国为例,通过对美国大学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考察和梳理,探索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新途径。

一、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途径或具体措施

(一)通识课程教育以及主流价值观教育项目

通识课程是美国大学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普遍开设的课程,其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传授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历史、人文、自然、社会、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知识、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使他们了解并认同美国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美国,除了通识课程,他们还开设有专门的主流价值观教育项目,其核心教育内容包括:职业伦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个人和学术道德;为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形成道德推理和行为的能力等。可见,这个“核心责任”项目涉及的内容全面,围绕建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目标,囊括了个人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教育,是一种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履行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公民教育为核心的系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二)大众传播媒介宣传主流价值观

美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家,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增加了美国的经济收入,而且宣传了美国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等大众媒体在美国主流价值的社会宣传中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如高校利用校刊和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从而选择性地传播优秀文化,宣扬自己国家的道德标准,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约束。

(三)社区与社团拓宽主流价值观教育领域

社区是美国推行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领域。美国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高校在审查申请材料时也十分注重申请者的奉献精神。社区对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美国各社团开展各种活动,如爱家乡活动、集体住宿教育活动等。而校外劳动青年的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团载体,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深化文化素养学习。他们把主流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社团教育活动,无形之中帮助青少年树立主流价值观。

二、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支配和决定性作用,应该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弘扬。然而,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行的具体过程中还存在少许实际性的问题。

一是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仍然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主动理解、自觉学习的学生比例较小;二是一定比例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模糊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确立政治导向的指导意义中,许多学生持模棱两可的态度,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就业有实际意义时,只有三成左右的学生选择愿意学习;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学还处在简单的灌输模式,与学生互动较少;四是网络平台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课外活动等相关学习活动虽然有开展,但大多数属于阶段性活动,不够深入,成效有限。另一方面,高校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以人为本”,即学生个体价值,学校注重教师主导、教师讲授、灌输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处于被动状态,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的教育,在核心价值教育时未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在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三、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借鉴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推行方式,以便有效地开展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明确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

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完美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学生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要使之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调整和改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学生心贴心,敢于直面学生困惑,善于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学生疑惑,系统解答学生疑问,在互动参与中让学生增强核心价值观共识。这种认同共识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也要反映在感情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展现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力量,情通理顺,入情入理,春风化雨。只有这样,核心价值教育才能让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二)强化学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是进行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以课程教学为载体,通过通识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其内涵渗透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注重各学科教学对价值观的“载道作用”。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并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色设计不同侧重点。如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则注重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教育;实验学科更多强调的是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法学则应该加强法律道德的灌输。只有将专业德育课和其他专业课紧紧结合起来,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信念不动摇,才能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手。辅导员教育学生时,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重视对大学生价值观、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例如重庆文理学院周末思想教育课,辅导员在课堂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为例,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三)利用校内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党委、党支部、团学组织以其他各种组织形式多组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大力推广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校园内各种组织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周末文化活动、节假日纪念庆祝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员组织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价值观辨析会、宣传模范典型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巩固稳定的、长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让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到工厂、企业、农村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学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市情民情,知晓我党的奋斗史、创业史,明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认可和接受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借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应该利用QQ、微博、电视、电影、广播、校刊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生工作QQ群、微博和BBS论坛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学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好学校领导在线交流,领导与学生做好互动交流工作,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加深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接受核心价值观,达到约束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增强同学们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依靠高校规章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

建章立制是持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手段。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制度化,以制度为保障,并进行考核,才能不断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项活动。高校依靠制度考核来监督学生学习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及学校各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情况,并将其作为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学校要考核各部门开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使各部门都把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通过制度保障、规范机制,形成一套持之以恒的机制,确保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光明前途。我国高校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许多国家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以便更有利的推动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主动选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思想上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燕萍.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清教主义缩影[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黄紫华,粟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3]李萌.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与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6).

[4]张伟.国外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

[5]郑洁,刘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重庆的实践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第3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办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中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思想政治素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剖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以下五点内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特性,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应集中体现为: 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其中,“爱国守法”即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敬业爱生”即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专业知识,关心学生成长。“严谨治学”即树立优良教风、学风。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实事实是、尊重真理、严肃认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人师表”即教师从思想作风,到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带头做好。在生活和工作中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表率和示范。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分析

1、高校青年教师正确价值观占据主流。

总的来说,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基本吻合。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追求积极、乐观向上,甘于奉献。但也存在小部分青年教师价值观模糊、价值取向多样,缺乏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2、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受社会思想文化变革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相交融,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知识体系、行为模式相互撞击,体现出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青年人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其价值观面临选择内容复杂化和渠道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博弈的结果,也是他们进行批判继承、选择吸收的结果。

3、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结构、利益趋于多元化。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使青年教师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向物质方面靠拢,淡化了精神方面追求。少部分青年教师一方面唯经济利益至上,过分追求名利,产生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淡漠,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培育高校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

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要将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来抓,应出台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新形势下,高校要将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破口,以培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来改进高校师德师风、以价值观建设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2、改善环境,为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平台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校可采取适当措施为青年教师提供有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思想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等举措,为青年教师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和实践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3、多方并举,积极探索新常态下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统一思想行动,采取多重举措形成合力。通过在学习中理解、教育中加强、活动中提升、实践中深化的工作思路,从制度上规范,建立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从行动上落实,通过制定核心价值观建设整体规划,在青年教师中逐步规范。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2].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

[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

第4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精神;教师

一、师德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师德素养关乎亿万学子的健康成长。“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2]从师德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师德集中展现着教师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从逻辑起点、逻辑主线和终极目标三方面进行分析,师德精神是教师内化于心的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是教师把教师职业上升为伟大事业所具有的道德品质与敬业精神,是教师对于一定社会所期待的职业道德要求的道德追求与自我塑造。

(一)师德精神的科学内涵

1.师德精神的逻辑起点师德精神的逻辑起点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延续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对教师有很高的道德要求,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开启了中华民族教育的先河,提出“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为人师表”等重要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是古代师德精神的集中表现。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指明了教师神圣的职责与使命,所谓“道”便是师道,也是对教师师德精神的高度凝练。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指明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教育。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对教师这一职业始终包含着最高的道德期待和要求,始终重视对教师的师德精神的培养,师德精神的内涵也在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传承中华文明的逻辑起点上不断丰富发展。2.师德精神的逻辑主线师德精神是沿着一条逻辑主线不断发展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师德”一词的界定,侧重教师“个人道德”“职业道德”还是“专业道德”尚有争议。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是当代师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3]师德精神是教师内化于心的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是教师把教师职业上升为伟大事业所具有的道德品质与敬业精神。师德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同样遵循由职业精神向事业精神转换的逻辑脉络,逐步从模糊、笼统的职业道德走向明确、专业的专业精神。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4]2018年教育部制定《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十个方面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5]从两者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不断丰富,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全面,教师职业道德正沿着专业化、明确化、人本化的方向逐步趋向于专业道德。因而,师德精神的内涵也更加明确,也趋向于转化为一种高标准、可视化的专业精神,更加符合时代对教师发展的要求。3.师德精神的终极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好老师。2018年教育部等5部门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中指出“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6]培育师德精神对实现教育振兴,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教师的师德面貌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道德风貌的养成,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培育师德精神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师德精神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师德精神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的师德精神体现为对师德品质的锤炼与对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育才强国、传道铸魂为己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树立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理想,继承和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宽厚的仁爱之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师之本在爱,爱之本在生,以仁爱之心激发学生学习动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施展教育魅力,严慈相济,诲人不倦,做学生良师益友;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以自身的学识风范和高尚师德启发和激励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模范的言行举止感染和影响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雅正,作风正派,树立优良学风教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无私的奉献精神。要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不以“清贫”移教志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义利观,甘于奉献,甘为人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倾注心血于教育事业,增强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执着的敬业品质。要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打造扎实的知识功底和锤炼过硬的教学本领,以勤勉的教学态度潜心问道。

(三)师德精神的价值逻辑

师德精神的培育对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师德精神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当前,社会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样也带来了复杂多元的各种社会思潮,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社会思潮,冲击着教师的思想领域,给一些教师的政治信仰带来影响。培育师德精神有助于教师经受住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其次,师德精神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师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培育师德精神对于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和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塑造着学生的道德面貌。教师要时刻心存道德情怀,用行动教育学生,用高尚的师德精神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最后,师德精神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师德精神体现着教师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统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源泉,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教师的师德精神是民族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德精神养成的价值指向

(一)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养成师德精神的客观要求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多样的社会思想,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以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观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文件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8]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师德精神的养成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首要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统一的价值认同是培育师德精神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提出了统一的价值理念。当前我国师德建设正需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教师获得认同感和使命感,在新形势下,感悟师道,捍卫师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认同,成为培育师德精神,推动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能够使教师重新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重建教师确认个体自尊和社会地位、养成和践履道德德性所需要的伦理共同体,那么,教师乐于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就不再是师德建设不可能实现的光明前景。”[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精神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它的三层内容也是培育师德精神的行动指南。在师德精神养成工作中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教师坚持统一的价值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形成统一的价值认同,来构建当代师德精神,既是高校师德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三)坚定的价值目标是铸就师德精神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包括教师在内的全社会各行各业、所有团体和个人提供了必须遵循的价值要求,也提供了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目标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也应是教师师德精神培育的新向标。“爱国”是教书育人的根基,教师只有始终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在教书育人中获得使命感和责任感。“敬业”是教书育人的价值标准,教师应该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把“敬业”作为自己重要的价值标准,才能在敬业中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达到乐教。“诚信”是教书育人的标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诚信做人,以身作则,把诚信的标杆立在学生的心中。“友善”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友善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才能在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只有积极投身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照和要求自己,才能自觉抵制社会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始终保持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的先进性,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坚定正确的价值目标,保持不变的敬业精神,铸就师德精神。

三、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培育师德精神的逻辑自觉

(一)强化师德精神内化的制度自觉

师德精神的培育只有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机制,才能扎实推进。高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第一,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师德领导机制,制定注重师德精神培育的政策导向,营造培育教师高尚师德精神的良好氛围;第二,完善教师准入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准入制度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认同的优秀人才才能进入教师队伍;第三,完善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要根据社会师德发展的整体水平制定科学的师德评价标准,把能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重要标准,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对教师的政治品质和工作作风进行整体考核;第四,完善教师奖惩机制,把师德精神的内涵细化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进行考核,对于师德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于师德表现较差的教师,要查明原因,予以批评教育。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强化师德精神内化的制度保障。

(二)提升师德精神升华的理念自觉

教师师德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师德精神的培育并非把教师职业走向理想化和神圣化,而是引导教师作为师德的主体逐步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过程。师德精神的培育要关注教师个体的精神生活,引导教师理解培育师德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引导教师认识到培育师德精神是完善自身的最好途径。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就需要有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精神,教师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追求幸福生活的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发挥其价值导向的作用,同样要注重践行,注重落细落实,师德精神培育要注重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就是要激发教师热爱教育,逐步在生活中养成高尚的师德精神。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遵循,从为人处事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注重个人修养,在师德实践中领悟和养成师德精神。[11]

(三)深化师德精神外化的实践自觉

第5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39-02

党的十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强化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党的十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的表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多元化社会中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内涵,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明确了公民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应有态度和应尽责任,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三个倡导”各个内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最终都要落实到公民个人的理想信念与行为规范上,表现为对每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和责任义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适应发展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改革攻坚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人们的思想认识纷繁复杂,价值理念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构筑民族精神家园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强调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能否紧紧抓住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抓住大学生在校学习这一重要时期,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

1.加强大学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但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群体,自身对社会发展事物正确鉴别判断的能力还不够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复杂局面,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无所适从、迷茫模糊甚至矛盾。这就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他们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生力军。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从教育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契合时代变化的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生力量,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拥有爱国情怀和远大理想,具备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法治意识等综合素质,而这些优秀综合素质成长的内驱动力,来自于对个体态度行为取向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培养,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才。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培育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应深入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主动满足社会需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践行者和倡导者,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高校是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公民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校,应主动肩负“百年树人”的使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持续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领,将“三个倡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贯穿于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才的全过程。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理论教学全过程,发挥好课程育人的功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与基础,“知之愈深,行之愈笃”。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升完善,比如在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注重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发展形势,准确理解党的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走出思想误区,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作用,努力在哲学教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同时,应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摈弃思想政治教育独立单一的思维定式,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指导大学生各类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各个方面。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大学生只有用实践来检验审视一切,使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查、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检验知识、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形成良好的认知、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系统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积极组织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校园文体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熏陶教育作用。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强化舆论引导,用正面、健康的价值观理念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拓展校园环境文化,加强和规范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示范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推动。教师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把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以高校教师的高尚道德品德和良好自身行为示范引领学生。要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使他们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引导教师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表率和模范。

参考文献:

[1]邓军.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N].广西日报,2014-04-24.

第6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发展,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员工教育中,通过理论学习、员工培训、主题演讲等形式,利用网络、宣传栏、黑板报、文娱活动等平台,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员工,形成企业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员工和谐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个人梦”“企业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国精神和创新意识。坚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爱我企业,尽我职责”的敬业爱岗精神和“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其次,要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配合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大力开展法纪教育,树立法治意识,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法律责任。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媒介、客体、工作环节当中,突出核心、关注细节、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员工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从而推动企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灌输,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增强对企业生存、发展的责任感。注意培养本企业的典型,积极选树各类模范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发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自觉做企业的主人。

其次,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制约作用。规章制度要具体、细化,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严格约束企业所有人。制度制定的基本着眼点必须以人为中心,突出人本管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加强企业职代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职代会、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形式,疏通领导与员工之间交流思想的渠道,使员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要努力优化用人环境,建立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用人制度,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最后,要加强工会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制度监督层面履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权益,进而达到凝心聚力。

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以人为本,选准载体

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尊重员工权利,使员工在教育培训和职位晋升方面享有均等机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民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行为。要思员工之所想,做员工之所需,解员工之疾苦,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

其次,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范示人。企业领导者要率先示范、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弘扬新风正气,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促进企业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企业党员、先进分子要身体力行,为践行核心价值观作出表率,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行为作出榜样。要广泛开展典型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让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赶有目标,激励广大员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7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体育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符合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教育教学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发挥体育综合育人、传统文化教育功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育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实现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转化;加强组织领导,探索构建体育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经济和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社会价值取向多元态势下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的精神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院校作为高校中的单科专业型院校,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施加的影响并提高影响的程度。更要让其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自觉追求、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理念。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化于大学生心灵,内化于心

在人们的多方需求及精神世界多样化现实的背景下,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被表达出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扩大社会认同和思想共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样化价值追求的统领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法规等多种手段,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化的“大德”,而是不同社会主体共同利益的反映。

1.1 加强校园内宣传教育,拓宽宣教渠道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认知不同,产生和形成的价值观也有所差异。体育院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必须与学校的历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同全校师生共同建校的奋斗相结合。将宣传工作作为长期系统性工作,注重宣传艺术和有效方法的探索,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从宣传内容上,着力构建校园大宣传格局,统筹规划,按照中共十八大精神,精心策划、深刻解读学生关心的理论和热点问题,坚持面向广大师生,多反映学生的心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宣传方法和宣传载体上,综合利用校报、海报、媒体广播、校园宣讲、等常规宣传方式,创造性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师生的榜样带头作用,合理区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价值观的动态差异,在确证价值观多样合理性的前提下创新宣传方式,谋求多样性追求核心价值观。

1.2 革新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价值认同

教育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化学生,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认知的主要方式。体育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脚在激活学生的价值认同上,价值认同并不与强制灌输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知识量存在相关关系,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价值需求,重塑合理的价值理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生活,统领学生价值追求。深度挖掘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目标要求,科学设计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成长所需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决定课程门类设置和专业考核标准。不断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增强理论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建设,增加课程内容设置,突出体育特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建设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深度又“接地气”,与学生价值认同、生活习惯、理论基础、个性特点相耦合,唯有紧跟学生学情、倾听学生心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空洞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

2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文化育人

2.1 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积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院校的传播和认同。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综合育人功能,公正、合理的规则要求,团结奋进的协作意识,勇攀高峰、永争一流的挑战精神,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自强精神,爱国敬业的奉献精神,这正是体育运动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体育院校应结合体育项目产生、发展演变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编写出版具有体育特色文化的通俗理论读物,让大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项目的历史及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内涵。加强体育项目、艺术形式的宣传推广,标榜优秀运动员的奉献之美。专项教师要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研读,结合项目自身,言传身教,把体育所蕴含的拼搏、奋进、奉献精神传达给大学生,内化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认同。

2.2 通过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它讲道德、谈做人、讲诚信、博采众长、倡爱心、求和谐、重教育、器人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修养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每一个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历史文化汇集凝练的过程。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精忠爱国、孝悌仁爱、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等道德价值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纪念日是在传承优秀文化、铭记历史、珍爱生命等方面所设置的节日,如青年节、建军节、共产党诞生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等。体育院校要重视并发挥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学中。挖掘纪念日、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节日纪念活动,有目的地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文明修养。建设网上传播阵地,探索建立网上节日文化专栏、专题网站,弘扬节日文化,凝聚民族共识,拓宽节日教化作用的影响面。

2.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理想信念坚定、道德修养高尚的师德师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职业操守方面的集中体现。严谨治学,探求创新,学识渊博,行为规范是社会大众对教师的普遍认同,但职业情感与道德观念缺失,价值观扭曲,职业定位不清,理想信念淡薄在有些教师身上也有所突显。体育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心,重点抓制度规范、氛围营造、思想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严格选聘准入,坚持先培训后入岗。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骨干群体队伍建设,坚持科学选配管理、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统一,定期进行专题培训,完善定期考核。全体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内外兼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机制,提高教师师德践行能力。

3 推动深度融合社会实践,注重实践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关键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拓宽实践活动通道,创新活动形式,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3.1 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体育服务社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目的,是体育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体育院校因专业招生不同,学生专业技术、人文素养差异明显,在学校内成绩突出就一叶障目、自恃清高,学校一般对这类学生倍般珍视。“出学校”“进学校”自己的所学并未服务过社会,与体育发展的初衷相背离。志愿服务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志愿”参加热度不高、人数不多、质量偏低。体育院校推进“体育服务社会”需要深入实施体育院校志愿服务计划,全员动员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认定、学业考核的必要环节,启动志愿者星级评定,志愿服务时数作为志愿课程学分修订,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完成的志愿服务时数并作为评优评先推荐入党的先决条件。与周边社区结帮结对,努力探索体育院校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建立志愿服务需求档案,开展紧贴市民服务需求利于体育专业发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积极到基层和中西部就业创业,在服务国家和地方改革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展才献志。

3.2 发挥体育院校体育特色,融入社会实践

多方合力,资源共享,为学生实践搭建平台,构建覆盖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发挥体育院校体育特色,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人员组织、经费投入、成果产出上规范管理,对调研成果要动态考察、评判。培育品牌特色社会实践队,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提高社会实践服务的广度及深度,并能通过一己之力使社会关注调研项目或事态。大学生体育艺术团进社区进行文艺汇演、专业成果展示,创办养生讲堂,关注社区群众健康生活。与区县社会发展局、团委等部门合力走进社区和群众长期开展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养生健康等社会公益活动。

4 整合各方资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工作各方面,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强化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形成全员育人的新格局。校党委作为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结合本校自身特色、文化传统和师生情况的实际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的根本方向,推动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一体化进程,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践行机制。建立健全与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领导与部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和评价考核制度,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进展情况作为部门评定考核和目标管理考核测评的重要指标。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专项经费支持,确保工作有力开展。领导个人要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影响广大师生,带头示范,成为师生的学习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中坚骨干作用,增强学习和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好党员干部的学习管理工作,积极引导,自觉主动,率先垂范,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把核心价值观作为选人用人、评判好干部的标准和价值风向标,融入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中。

参考文献

1 陈晓峰.多维视角下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

第8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26

Abstract Since the party's eighteenth meeting was held in 2012,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How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Universal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relation of, through this a series of theory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futur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achieve to do some exploring thinking.

Key words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path

2012年,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从国家、个人、社会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的价值观;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中办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更需要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路径实现作了初步探索。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前提是其理论的普及化

从对“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表述上来看只有简单的24个字,但其实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这在无形中给学生深入把握其内涵增加了难度。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民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复杂状况,大学生的观念受社会思潮影响较大,因而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变成主流价值观进而统领社会各不同阶层的意识观念。“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当前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所有价值观念中最本质、核心的精神内核,是我国社会各阶层成员所普遍追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程度上说,“核心价值观”理论成为主流价值观将逐步深入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思想深处,进而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功效,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理论教育及其普及化的前提之下的。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物,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著名学者华雷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中认为,“理论大众化是实践大众化的前提。理论大众化的程度决定着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的广度和深度,离开理论的大众化,实践和创新的大众化就是一句空话”。①他把理论大众化放在首要前提的位置,从根本上看也是遵循着理论指导实践的根本方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陶德麟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大众化的内容、对象、与通俗化的关系、与语言文字等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理论大众化将很难实现实践的大众化。②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我们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价值观基本理论,但是必须要看到它的普及化所面对的对象所将要应对的问题仍然严峻。特别是脱离了理论普及化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将举步维艰。所以,培育的前提是要让价值观理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是其实践的普及化

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理论与实践》中认为,实践对理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的传播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继续实践。人类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类认识前进的内在动力,进而是认识的终极意义,认识的正确与否靠实践来衡量,且是唯一标准,同时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无论哪一种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将为实践所服务,否则理论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从实践上来看,当前努力实现大学生的思想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广大思政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的教育问题在于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理论学习活动,以掌握相应的知识;还在于言传身教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落实落小落细,实践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方面的关系来看,实践大众化是理论大众化成效的现实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大众化的目的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大众化,广大人民在社会实践中是否正确、自觉运用该理论是检验核心价值观理论大众化的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普及化是理论普及化成效的直接体现。高校“核心价值观”理论普及化的目的在于实现其实践的普及化,大学生在实践中是否正确领悟、自觉内化并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普及化的试金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普及化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也是该理论最终归宿和价值根本。在实践的普及化中,促成大学生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辨是非,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凝聚青春的智慧、才干,实现青想与人生价值。所以价值观培育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小落细,在于平时的点滴实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指导与统筹兼顾

“党的十”报告不仅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设想,还把科学发展观列入我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这也是我党乃至我国应对和解决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党的十不仅进一步昭示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表明了我国高校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的根本方法,即科学指导与统筹兼顾。具体来看就是要遵循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统筹全局,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的教育。

根据这一方法论的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且初见成效。如,《绵阳日报》关于“把握途径拓展思路加强青年政治教育”的报道中指出,绵阳市委在绵阳高校党委宣传部长座谈会上,传达了坚决贯彻落实在北大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好驻地高校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该校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具体举措有,以“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创业思想;以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创业价值;以社会主义理想激发大学生创业精神;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大学生创业行为。该校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重大转型时期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以往传统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实现了把创业教育推上一个崭新高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更深层面上完成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④相关学者也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研究。陈必华、王鹏在《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中指出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要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要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曹和修则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中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公民的义务观。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必须将科学指导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具体化。从微观层面上来引导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才能探索到真正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度重视,上下一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与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要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推动该项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必须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来武装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高校应更加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力、影响力和亲和力,更加注重紧密结合当前时代特征,积极帮助全体师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要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两课”和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改革与创新课程教学,发挥教书育人作用。

其次,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类先进评比和表彰,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通过校报、广播电台、校园门户网站及二级网站、手机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代言人及其先进事例,大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来诠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讲好学生、教师、学校的故事来激励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子见贤思齐,严厉律己,向上向善向美。要美化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营造一个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三,身先垂范,落小落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甚至后勤员工的示范带头作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大学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广大学生的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让“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进而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润物细无声。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机制,与教师晋升、学生的评奖评优制度相结合,逐步提炼符合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精神,耳濡目染内化形成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最终在大学生之间形成一个道德行为标准。

4 结语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需环节。通过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普及化,坚持科学指导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能够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培育成效及辐射作用。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探索,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注释

① 华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J].人民论坛,2009(14).

② 陶德麟.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EB/OL].求是,2010-01-25.

第9篇:教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的第一次完整表述。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教育抓起,通过学校教育积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社会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通过我课题组对我院商务技术系 632 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4 %的学生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也愿意为社会做贡献;82.7%的学生很重视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认为现阶段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67.4%的学生表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88.7%的学生,反对拜金主义,对社会上的金钱至上的观点不认同;87.3%的学生认为,对一些爱心实践活动应该积极参与;86.3%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从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大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主见,可以主动帮助别人,同时他们能认识到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对人生有规划,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是也不能否认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其成为有用人才,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充分发挥学院党政组织的整体效能,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立全员育人观,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近年来,我院“概论”课程组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各个系部结合自身资源,也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育人途径,比如商务技术系先后在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思想政治实训基地,并邀请“油条哥”等多名道德模范成为育人导师。我院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2014年我院为社会输送数百名毕业生,其中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0%以上,企业普遍反映我院学生能吃苦,专业扎实,思想进步。

(二)加强就业教育。衡量高职教育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就业,高职学生今后要成长为企业一线的重要技术骨干,所以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教育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学院成立就业指导课程组、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热情关心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积极就业,帮助学生排解各类心理压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把学生的专业兴趣、职业理想向事业操守提升转化。近年来,我院为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天天快递、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等多家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由于我院一直注重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经过很短的时间很多人就成长为企业的业务骨干。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和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1. 抓校园宣传,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浓厚氛围。各班采取主题班会、专题辅导、集中宣讲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言行。

2. 课堂教育,落实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学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班班会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育形式,集中学习和宣讲党的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文明校园创建,促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节约习惯,学院团委设立文明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督促同学们改掉不良习惯、树文明新风,在学生中树立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创建文明校园。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同志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就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我院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华春.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