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跟踪审计实施要点精选(九篇)

跟踪审计实施要点

第1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建设项目事后审计模式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缺陷。如审计介入的滞后性,当事后审计开始时其工程已竣工验收,审计人员对施工、验收和结算等过程不甚了解,即使深入到现场,隐蔽工程也很难再现,当后期结算中遇到争议时,很难在现场调查取证,其结果是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时间;如审计监督内容的不完整,传统审计范围主要涵盖施工和竣工决算两个阶段,不能全面反映出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等其他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致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出现了监督“盲区”。为有效解决传统审计存在的缺陷,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功能,使审计的制约、促进作用在更多方面得以发挥。

(一)通过跟踪审计,可避免与合同法相冲突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扩大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为写入不合理条款而致使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同时,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分期审计工程结算,经审计后再支付工程款,从而防止超付工程款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防止为了收回多付工程款而发生的诉讼问题。

(二)通过跟踪审计,降低了审计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可以经常深入工程现场,能够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可以及时对中间建设过程进行审计,并提出审计意见,从而大大减少了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检查风险。

(三)通过跟踪审计,可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通过对基建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面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势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四)通过跟踪审计,促使建立完善监督体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近年来,基本建设领域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有些已难以纠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运行体制。而跟踪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投资决策开始就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监督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提高建设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止产生腐败行为。

二、准确把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重点与难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内容复杂、方法灵活、阶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要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有力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

(一)建设项目准备阶段

跟踪审计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前提准备阶段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主要工作实施审计的过程。包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设计概算审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拆迁审计、工程招投标审计、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建设项目环境审计和前期财务审计等多项内容。这一阶段审计,重点是评价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控制投资方向,从源头上防止因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发挥审计的预防作用,使建设项目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进而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跟踪审计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关键实施阶段审计是指从项目开工建设至项目竣工决算之前,对建设项目有关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是整个建设项目审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工程物资采购审计,物资核算、管理审计,待摊投资审计,基建收入审计,监理履职情况审计,环保项目执行情况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支出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宏观事项审计。这一阶段审计的主线是合同与概预算的执行情况,重点把握设计变更与索赔情况,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可以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可以防止出现超概现象,确保建设投资计划的完成;可以监督建设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防止资金被变相挪用,杜绝计划外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

(三)建设项目竣工阶段

跟踪审计是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保证竣工阶段审计主要是指建设项目效果审计,是对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建设项目总投资审计,建设项目投资效果审计。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审计,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实际达到的效果,实现跟踪审计的效益和效果目标。

三、积极开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新思路

(一)创新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理念一是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有机结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计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审计环节,并与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相结合。二是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短缺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三)准确把握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建设项目情况不同,介入的时间也就不同,控制点也就有所不同。要将审计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

(四)要正确定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介入深度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偏和改进工作。这就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审核监督者的定位,而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土崩瓦解。因此,开展跟踪审计必须明确对此加以界定并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

(五)跟踪审计要重点抓好现场审核取证

项目实施中,审计组适时深入施工现场,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拍照、录像、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先进手段,对项目的原始地理、地貌、隐蔽工程、路基填筑高程等进行现场取证,并调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履行职能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审计效能奠定基础。

四、跟踪审计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于跟踪审计与项目建设是同步进行,所以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若处理不好,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的抵触情绪,使跟踪审计难以实施。

(一)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跟踪审计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对于重大的建设项目,甚至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将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构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及时向工程指挥部反馈审计意见,以利整改。通俗地说,审计人员要同建设、监理、质检等项目管理人员分清职责,切忌审管不分。比如有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参与评标,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对这些已超出了审计职责范围的事情,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

(二)创新跟踪审计方法问题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跟踪审计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采取将跟踪审计与效益审计,跟踪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等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工程建设全貌,为建设单位决策提供依据。采取灵活多样的跟踪审计方式,对于维修工程、小型新建和扩建工程采用“重点介入法”为宜;对于一般的新建与扩建工程,可以采用“实时介入法”和“重点介入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法;对于那些规模大、影响大的工程,应采用“全程介入法”跟踪审计。

(三)正确处理审计责任与监理责任的关系问题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审慎处理有关工程的敏感问题,许多整改意见涉及施工单位的切实利益,切忌不负责任地随便表态。对于拟发表意见的审计事项,首先应敦促有关单位对其提供的资料作出承诺;对于拿不准的问题,应根据审计机构内部的职责、权限研究后出具正式答复意见。对所跟踪审计的项目,审计机构只对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正式文书负责,这也是划分审计责任与建设、监理责任的“防火墙”。对于审计人员自行答复的意见,由其本人承担所有责任,审计机构保留追究其过错的权利。

第2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指审计机构或造价咨询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按照规定程序,对建设项目从立项至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实施的审计监督与造价咨询服务,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项目的问题,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运行,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以下优点:

(一)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二)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三)减少时耗,提高工效。

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会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使过去过于集中的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

传统审计模式以建设项目竣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也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它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偏离。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二)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三)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和执业规程滞后或不够完善。

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业规程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另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思考

(一)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二)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三)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四)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过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有限,降低审计成本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重要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进度款审核等。同时,积极探索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客观公正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五)创新跟踪审计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全面跟踪。以建设单位为主体实施审计,把审计视野扩展到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采取阶段审计、不定期审计等方式,对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及有关事项进行跟踪审计,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二是突出审计重点。重点审计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造价结算等重点控制环节。三是延伸审计不放松。依法对与项目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和不合规的问题。四是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发挥好照相、录像、GPS等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好对项目原始地理地貌的测量取证,对隐蔽工程及其它重要环节等进行现场取证,为竣工结算提供可靠依据。五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科学采集数据,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六)创新跟踪审计理念。

一是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努力做好“两个转变”,即:实现传统的查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主的免疫系统转变。二是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从各个细微环节着手,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督体系。前移审计“关口”,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预算执行和决算等重要环节的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四是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搞好全过程审计人才的培养教育,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电脑、法律等短缺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第3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跟踪审计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1998年,在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2001年,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也明确指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是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太大发展。

直至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后,跟踪审计实践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8年,审计署已先后对灾后重建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引起了审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总的来说,跟踪审计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家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中,一些“巨无霸”型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如:三峡工程总投资约18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可能超过5000亿元;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1435亿元。这些项目如果不能顺利建成并发挥预期作用,将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国计民生。为了降低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它们的投资效益,避免出现“工期无限期,投资无底洞”的情况,传统的投资审计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机制。传统的投资审计重心停留在合法合规性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很难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也正是基于此,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增大的背景下而采用的新型审计模式,也是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不可回避地是,在跟踪审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跟踪审计实践和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等还没有明确,对跟踪审计的顺利实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跟踪审计在法规体系、程序和方法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三、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跟踪审计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虽然已经有学者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些定义是以工程造价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审计内容;有些定义强调审计过程的连续性。

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分别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和建设资金安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跟踪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跟踪审计内容全面。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是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合法合规,建设单位管理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

2.对同一项目多次审计。

跟踪审计是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点介入的多次审计,通过对开工前,建设实施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三个阶段的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3.预防和控制。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大,虽然事后控制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惩处,但对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所以,跟踪审计突出对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来达到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跟踪审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审计重点

跟踪审计是为了规范建设管理,纠正和预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在监管方式上提出“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

由此可见,上述问题都将是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也是期待跟踪审计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所以,为了较好地实现跟踪审计的监督、控制和预防的作用,跟踪审计应就不同审计侧重点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审计。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审计介入的三个基本时点,即工程开工前、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第二阶段)的审计次数,可视工程建设规模和工期长短以及建设中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增加一次在建过程中的回访或审计,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纠正以工程顺利建设。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审计(第三阶段)可视情况分为竣工验收使用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两次进行。

第一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建设力量情况进行审计。

此时审计重点,一是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响及评价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二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等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无不招标、围标、串标的情况发生。三是关注参建各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是否达到法规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建设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有无因招标资格预审标准低或是评标不严格,造成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有无因投标人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投标文件承诺配备人员,导致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由不具备相应职业资格人员担任的情况。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单位在跟踪审计第一阶段的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该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对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并对第一阶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并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此阶段的审计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整改情况回访和增加审计次数。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内容与重点,我们近年来开展的在建项目工程审计相似,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和工程资料完整性审计两方面进行论述。

强化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审计,审计内容工程质量及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关注监理、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职责。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有无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有无因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检测单位未履行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未得到纠正,并出具与实际不符的监理资料可质量监督资料的情况。

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引起重视。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将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工程价款结算起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多个法规中,均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资料不够重视,而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存在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的情况,工程资料不完整,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取证工作造成困难,影响审计工作成效。所以,在跟踪审计中,应加强对工程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计,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反映。

第三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执行、财务收支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对前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通过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通过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另外,跟踪审计也将在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跟踪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能够对基本建设法规体系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发现建设法规中不科学、操作性差的内容,使之逐步完善。

2.完善建设市场监管体制。建设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管理监督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履行职责不到位还是机制体制不完善,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全面系统地对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无疑将对规范建设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3.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威慑力,将有效地防止舞弊、遏制“寻租”,预防腐败。

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审计成果的形式和考核指标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法律法规中跟踪审计的内容狭隘,跟踪审计亟待法律依据。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合法地位。

(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其投资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无疑审计风险也比较大。如果达到跟踪审计预期目标,同是时又要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及观念更新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建设主体行为要求均要有所了解,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并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的思维模式,把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审计重点。

(四)需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业务文书进行补充。

目前,由于跟踪审计与以往审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将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出具几次报告,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审计报告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

另外,跟踪审计强调通过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控制,达到纠错和预防的目的,从而使工程项目整依法合规地建设,并确保其投资效益。那么,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的跟踪审计成果需要新的业务文书来反映相应情况。

(五)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的考核。

对于跟踪审计项目来说,其强调预防和控制,所以它的考核体系与以往审计项目侧重点不同,应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

第4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要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跟踪审计已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奥运场馆建设审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跟踪审计改变了以往事后审计“秋后算账”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它要求审计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到工作中去,全过程参与、全过程跟踪,能够更好地增强审计的时效性,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然而,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如何既能较好地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又能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降低审计风险,确实是一个新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实践,认为跟踪审计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众多监督方式中的一种,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同其他的国家和社会监督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的劳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如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或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情况等的审查,忽视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从而会影响跟踪审计总目标的实现。

所以,要全面审计职责,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力量投入等因素来划分跟踪审计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跟踪审计目标和重点,应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探索各种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而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项目决策和实施情况,及时实施监督和制约,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能及时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益”,以签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二、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往往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且在主管领导主持的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会议上,往往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并且还要在领导拍板的会议决定事项上签字认可。由于项目管理和审计的工作范围、要求不尽相同,虽然项目顺利推进了,站在审计的角度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审计己签字认可了,再查出、揭示问题,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反而使监督的作用弱化,从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恰当的。由于介入了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因而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

因此,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尤其是跟踪审计人员,有时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混同于普通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比如有一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之类,或要求审计施工单位的月报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这些已超出了审计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或审计机关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跟踪审计只是一种“过程监督”, 审计机关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利益博弈原因,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对多”的局面,如果在跟踪过程中配合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项目参建的抵触情绪,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使跟踪审计工作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受审计就是找问题的职业思维定势影响,不是辩证地、发展地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深的矛盾,恶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审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后者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服务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才能使两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工,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除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需要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外,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要在内部形成共识,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处理;最后,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竣工验收;工程财务决算等。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个关键环节又要细化审计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例如,在某高速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比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审计经验,将工程量大、隐蔽程度高、事后审计困难的路堤填方工程确定为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根据路堤填方工程的施工及计量特点,将准确记录路基原地面标高以及填前压实标高明确为路堤填方工程审计的控制点。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恰当选择审计切入时机、合理采用审计方法及辅助工具,提高了审计成效。

五、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从跟踪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来看,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地方或系统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现审计时不好把握的现象。如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合同结算价款没有按照中标价格确定,跟踪审计人员虽然发现了此事,但找不到法律依据,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如果稍有不逊,就有可能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审计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方式,例如,一般的建设项目审计只需要项目审计结束后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而跟踪审计为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出台适应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而且跟踪审计中,由于对过程进行了监督,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在工程决算阶段审计时,很难出现大的工程结算审减额,影响了项目决算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内部应建立衡量跟踪审计成果的更好考核机制,来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必须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完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小林.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几个关键点[J].中国审计报,2009(2).

第5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对策措施

近年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一种新方法被应用到建设项目造价控制中,这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使整个工程实施处于受控状态,能有效地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在促进相关管理单位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并可以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从而对廉政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从事跟踪审计的实践者,今就跟踪审计实施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对策。

1.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与实施背景

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工程造价审计的一种新的方式方法通常也被称之为“全过程造价咨询”。它不仅可以主动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提升工程项目资金监管效率,而且能够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及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审计风险。就内涵而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建设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和评价,以促进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有效改善建设工程管理,促进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审计监督与控制活动。

2.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

(1)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如何把握好角色定位和“度”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工作目标定位是监督、咨询和建议。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为总体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提前介入。

(2)审计环境的优化是制约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首先,跟踪审计一般属于内部审计,往往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具备政府审计的绝对权威性和强制性。跟踪审计是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作的一项工作,加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处于不断实践和探索阶段,机制、法规、制度尚未完全理顺和健全,如果建设项目各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实施过程将大打折扣,因此,优化审计环境尤为重要。

(3)审计工作业绩标准衡量指标面临调整,且尚未形成统一和广泛认可的业绩衡量标准。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容易陷入到可有可无的自我感受和氛围中,跟踪审计的地位得不到实际的认可和保证。

(4)成本―效益原则的贯彻体现需要强化,审计人员素质能力与工作需求吻合需要提升。现实工作中,跟踪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的扩大与审计成本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无论是对象还是范围、内容、环境和要求均有很大的拓展。

(5)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标准不完善、不配套,给审计评价和判断带来被动局面。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与传统审计相比发生了重大变更,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支撑,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标准,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3.促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提升的对策措施

3.1 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运行机制下,审计人员需要频繁介入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工作,才能提出审计意见供被审单位进行纠偏和改进,这很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有意或无意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来。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首先明确审计人员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职能的监督工作,以促进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为己任。其次就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言,就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陷入,建议不包办”,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应遵循的程序是:费用审核应直接向乙方即施工方了解情况,并深入施工现场,而面对施工程序上的问题,审计人员不得直接面向乙方,要由工程主管部门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报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给出审定意见后,提交工程主管部门,由工程主管部门协商落实解决。如果审计方直接对乙方或施工方提出建议,必将产生越俎代庖的效应,导致职能越位,无意间履行了管理者职能,无意间承担和涉及到了现场管理的责任。例如:实际工作中,基建工作现场的签证,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范围,应明确限制在仅仅针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上述职责、操作规范的履行情况而开展审计监督和评价工作,无需介入到现场签证等业务工作过程中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往往先要求审计人员表态后才予以现场签署,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的错位和越位,致使审计工作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履行了监理的工作职责。再如:如果在施工程序上经过审计发现了问题,审计若直接面向乙方,而不是反馈给工程主管部门,也必然形成越位,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履行了管理部门的职责。

3.2 加强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优化审计环境

就内部审计环境而言,审计工作组成人员应当同心同德。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共同遵守和认同,是确立和组成审计工作组成人员的先决条件,这也是创造和形成和谐工作环境的保障。同时,切实发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推动阳光工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外,督促建设单位开展预算公开、进度公开、业务内容公开、程序公开,优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防微杜渐,有效发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预防功能。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是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二是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有关部门包括监理部门、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在认识上、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得到建设部门、监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的认同理解和工作配合。

3.3 建立健全跟踪审计业绩考核标准,提升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权威性

伴随跟踪审计针对过?建设项目程控制力度的逐步加大,工作开展中以结算审计审减额确定审计费用的意义已经丧失。同时,单纯的审减额既不能真实体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际价值,也不能完全反映出跟踪审计所产生的隐性效益和显性效益。因此,合理计量跟踪审计的业绩标准,是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跟踪审计的业绩考核,应该从注重审减额的传统思维过渡到对实际跟踪投入与效果的综合判断上来,即根据实际跟踪效果,如针对材料价格、隐蔽工程、工程变更等方面开展的咨询服务、投入和效益,综合确认审计效果,而不再以结算审计的审减额作为评判审计业绩的单一标准,这也是跟踪审计关口前移要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3.4 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解决跟踪审计需求的不断扩张与审计成本提高之间的矛盾

以坚持“突出重点,防范风险,量力而行,明确责任”的过程跟踪审计目标控制为前提,采取“关键控制点”的跟踪监控方法,从而提高跟踪审计效率,降低跟踪审计成本,实现跟踪审计目标。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点一般公认为由十大环节组成: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隐蔽工程验收、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重要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工程款的支付、重大变更、竣工验收等。在确定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应充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具体情况,科学确定、把握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全天候的实时跟踪转变为关键点的控制跟踪,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从实际需要制定跟踪审计业务操作规范、业务准则和实施办法,加速跟踪审计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

在科学合理的确定、选择和规范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跟踪审计的业务准则、依据和制度,制定相应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促使跟踪审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首先,明确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制定相应的约束审计主体和客体的行为规章制度。审计主体是指在工程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主要包括: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聘请的社会审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审计主体贯穿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对审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确保和制约审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审计客体是指接受审计人员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体或履行者,包括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跟踪审计业务规范应该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约束建设项目审计主体行为的规范,称之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准则;其二是约束建设项目审计客体行为的规范,称之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标准。规范审计主体的行为主要是利用准则的约束和指导功能,保障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审计事项、从事和开展审计活动,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审计任务。

其次,审计业务准则应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各个方面。其中,事前审计即开工前的审计,包括投资决策、勘察设计、资金筹集、开工前准备、招标投标、概预算的审查、施工合同等业务内容的审计。事中审计即施工期间的审计,包括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工程价款支付、隐蔽工程、工程变更、工程转包分包行为、工程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业务环节的审计。事后审计即工程决算审计,包括竣工验收、竣工结算、费用确认、投资评价等业务环节的审计。

4.结束语

虽然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难点,但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使问题防范于未然,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上都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我们应努力探索、不断完善跟踪审计的方法,来促使相关管理单位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从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关键词】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研究; 现实价值预期判断

一、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深入研究的现实意义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国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历来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深入研究,对于提升跟踪审计质量,进一步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从源头上切实遏制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领域的腐败行为,有力促进、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极大提高建设投资绩效都是十分必要的。

交通运输部早在“关于下达2008年交通审计工作计划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继续深化和规范交通建设资金和建设项目审计,切实强化对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益的监管,交通系统各单位要在严格执行《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和《交通建设项目委托审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审计及审计管理工作,继续总结和推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委托审计招投标等好经验、好做法。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一般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含配合审计部门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运用审计技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维护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相比较传统的时点审计方式,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它使得传统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它将静态式的审计即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性的结算审计改变为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式的审计,从而提升了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二是将审计的时点前置,注重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强调事前审计准备充分,事中审计控制过程,事后审计数据真实。

然而,由于我国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时间不长,从审计的实践来看,除了存在一些专家认为的 “侵入项目管理,审计目标偏离;审计成本上升,难以衡量审计价值;审计依据不足,审计实践被动;审计能力不足,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之外,据我们对一些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现状的调查了解,认为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多,到竣工决算审计时已时过境迁,当事人和施工单位已解除合同各奔东西,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不能充分了解当时背景和详细情况,审计事项的确认和判断大大受到影响,因此,审计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二是审计结果落实比较难。建设单位一般按照工程进度付款,等到竣工决算审计时,已经将工程款全部付给施工单位,若有审减额,追索难度很大,所以审计结果迟迟不能落实。

三是审计工作量和难度大。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形成的工程建设资料数量多,内容复杂,资料丢失、散落严重。到竣工决算审计时,需要下大力收集、整理、核对查证,以致造成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审计时间长,管理单位难以承受。

四是跟踪审计重点不易把握、审计效率低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求跟踪审计过程与施工过程同步,即从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对项目施工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及其他事项实施审计。另外,施工过程是动态的,并且往往是立体交叉推进,即若干个单位工程的多个分部分项工程同时施工,而通常情况下审计工作不能影响施工进度。在审计实践中,如果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项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全部参与并审计,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选择审计时间、审计重点仍然是跟踪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是社会审计组织所存在的问题。交通内部审计机构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审计组织实施跟踪审计。目前可供选择的社会审计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某些社会审计组织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置的门槛较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交通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能够健康运行,确保审计工作依法实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我们必须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深入进行研究,挖掘跟踪审计的现实价值。具体而言,就是要正视现实,从制度设计科学、实施合理可行的基本点出发,认真研究交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具体实践,依据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投资控制的管理需求,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形成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基本架构,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开展项目建设跟踪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制定适于实际操作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办法,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对处于项目建设前期、建设过程及竣工的在不同阶段上每个具体的审计项目,都要明确审计重点、审计时间及方式、审计操作要点及审计意见,从而为一线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努力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逐步使交通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中。同时,在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客观分析已在相关现场实施的跟踪审计操作实践,对跟踪审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切实提升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二、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深入研究的切入点

第7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内部审计;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投资速度较快,但是建设项目实施上也存在诸多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腐败等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内部审计工作。内部跟踪审计就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它从原来的单一竣工决算审计发展到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从事后竣工结算的审核转变为对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切实施活动进行跟踪监督与评价。

一、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独立、客观、权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动态监督、评价和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大目标,与建设项目管理控制中的三大目标是保持一致的,同时以完善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的作用

建设项目实施内部跟踪审计,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的功能,提升了审计质量,为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增值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进行巡检,建设项目上发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施工过程可以及时掌握。针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核价等有可能增加工程费用的事项,能进行提前介入审查与确认,避免后期结算时再核查,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核实的风险。

(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内部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机构提前介入建设过程,必将形成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可以筑起一道严密的监督防线。一部分有寻租想法的相关人员很有可能会慑于严密的监督,而规范、规矩行事。

(三)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在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能经常进驻施工现场,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和实体质量等都尽收眼底。对于进场的材料质量、施工安装存在的问题能在现场巡检过程中发现,并提出审计意见要求整改和完善,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四)能激励内部审计人员提升素质。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要求工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较全面的知识,不但要求掌握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管理知识,还要具备工程经济、法律法规、审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一种综合、全面、系统的审计,与以前的单纯的事后审计存在质的区别,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经验,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五)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内部跟踪审计解决了审计在建设项目关键环节的缺位问题,尤其是前期阶段,让其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并取得了丰富的审计成果。同时,可以使企业管理层和建设项目实施各参与方对内部审计机构更加重视。

三、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中的问题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中广受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但是由于其具有审计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预期审计效果的达成。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技能不匹配。内部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全过程,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专业性强、工艺复杂、经济管理活动繁杂等特点。因此,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对审计资源、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及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主要进行的是事后的竣工结算审计,审计内容较为单一,专业性简单,与开展内部跟踪审计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内部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

(二)审计依据欠完善。内部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内部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内部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内部跟踪审计模式推进缓慢。

(三)审计介入时点模糊。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决策、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内部跟踪审计从哪个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审计介入时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企业高层认为内部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内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对造假影响最大的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便无法控制,致使内部跟踪审计效果不明显。

(四)审计深度不易把握。内部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置身于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复杂环境中,很容易就介入到项目管理的范畴中,造成审计工作越位,使得内部审计在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成为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从而失去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失去了监督与评价的意义。

四、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应对策略

针对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整合和优化审计人资源。在内部跟踪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一方面需要补充本单位内部审计资源,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因本单位内部审计力量有限,可以借助社会中介咨询机构来进行协审,并控制好关键点,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和中介咨询机构的优势。这样,通过良好的资源整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审计依据。内部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内部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内部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内部跟踪审计的法规、规章制度,制定内部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内部审计指标和标准以及与此相衔接的建设项目相关制度,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三)准确把握审计介入时点。内部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时点。从不同阶段和环节介入所选择的审计方式、方法和重点会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内部跟踪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内部跟踪的实时性,根据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风险大小及企业管理层的需求,张弛有度。

(四)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内部跟踪审计是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对本企业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实时、动态地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而是在这之外的监督、评价和服务,以促进项目管理者实现项目目标。内部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出具纠正和改进的审计意见。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角色定位,审计介入深度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审计目标。

(五)有效把握审计重点。内部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审计。然而,建设项目涉及环节众多、内容广泛,没有必要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跟踪审计,唯有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最需要审计的重点环节,比如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签证等,才能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益。

五、结束语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竣工结算审计的弊端,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与评价,而且还体现了服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要真正使内部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的目的,就得努力探索它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并逐步从法律法规、审计依据、审计资源整合和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建飞.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2]王德福.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9.

第8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控制并确定工程造价,将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对国家资产的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了跟踪审计模式。该模式的设计是建立在国家法律规定基础之上,并综合应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能够有助于真实性、有效性在工程造价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可以提升对工程建设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同时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也将有所提升。 

1、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1.1事前跟踪审计 

对于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而言,事前跟蹤审计是一项主要内容,具体包含如下:首先,审批文件,如建设规划和施工许可、建设用地批准和概算批复等;其次,审查招投标程序与结果;再次,条款和项目合同。但要保证审计结果和投标书以及招标文件具有一致性;最后,审计建设项目资金能否认真落实到位。 

1.2事中跟踪审计 

在事中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监督的内容包含以下:针对施工方履行合同的具情况加以检查,着重检查有关单位在履行合同期间是否存在分包转包工程行为,并且检查变更和合同等内容。同时,检查概算的执行状况。由于概算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若施工方购置的资产超出概算购置资产,甚至是虚列成本,都属于违法行为,需要对其进行跟踪审计。现场签证以及设计变更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等都是检查的对象。此外,还包括对材料和设备的审核。 

1.3事后跟踪 

审计事后跟踪审计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在事后跟踪审计过程中,需要跟踪审计人员要认真结算工程量,检查设计变更以及隐蔽工程记录的真实情况。 

2、新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2.1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难度大 

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审计的工作量十分庞大,从施工材料的购进到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等,建设单位大多采用的是承包式,这就给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时,还容易受到监理制度的影响,导致跟踪审计的工作难以执行。 

2.2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工程造价的审计质量一部分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很多工程中,虽然施工单位会设立工程部,政府也会设置审计部门,但实际的审计水平并不高,最后的审计结果也不尽人意。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较为复杂,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审计人员不仅要充分掌握工程管理、造价和财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工程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工程项目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往来能力,目前,很多的审计人员大多还是将重点放在资料、数据的审核上,不能深入施工现场发现深入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的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制约。 

2.3各方利益主体对跟踪审计要求的多样性 

整个工程项目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行政监管部门、监理和设计等等。各方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都会给跟踪审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要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整体建设水平;施工单位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行政监管部门要求工程项目达到最好的社会效益,设计师和工程监理也有各自的要求,因此,与传统审计相比,跟踪审计在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更多的审计风险。 

2.4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跟踪审计相对于比较传统的事后型审计,工作量明显是比较大的,审计不但所需资源量大,人力方面的需求量也较大,而且审计过程中还要面临复杂的环境,成本明显的增加。因此,资源分配合理化,清晰地认识分析审计环境,控制成本跟踪审计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工程的建设项目中,一旦有虚假变更或者高估冒算的情况发生,事后审计比较传统,是无法对此进行补救的;而跟踪审计只要发现项目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就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使资金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程内的廉政建设。 

3、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方法 

3.1在施工现场设置跟踪审计停审点 

为了促进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被全面控制,跟踪审计工作要在施工现场实施,因而有助于保证跟踪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在对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加以控制过程中,在施工现场设置跟踪审计停审点是控制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现场审计的整体质量,需要在建设施工现场设置审计平台,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出现在施工现场,因为当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督与控制,进而有利于获取第一手材料,为对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施工现场设置跟踪审计停审点过程中,第一,审计人员必须掌握更为全面的工程计量的预算规则和方法,并且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以筛选,因而明确了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第二,重点对主要的施工管理活动加以审计。一般来讲,工程验收以及召开的建设会议等均是审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应当被详细的记录下来。第三,在建设工程施工的两道工序间设立停审点。通过设置了停审点,能够对建设项目的监理以及管理等职能部门所履行的职责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因而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然后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也为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提供借鉴。

    3.2全面评价跟踪审计的价值 

在竣工结算审计实践中,评价审计效益的标准只要是审减金额或审减率。跟踪审计不仅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还要对监督的工程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建议,使问题能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避免在结算时带来纠纷;同时跟踪审计也增加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的串谋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廉政工作。故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成果,绝不能用单一的成本和审减率来简单的评价。除了以审减金额和审减率評价外,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跟踪审计的业绩:(1)是否发现并揭发参建各方的违法行为;(2)是否提出合适的建议以弥补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3)是否通过改进方案达到更好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以提高工程效益;(4)是否能与委托方积极配合,响应是否及时;⑤是否及时准确地完成跟踪审计任务等。 

3.3完善工作方法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三项:(1)跟踪审计人员必须要到施工现场考察,参加项目的各种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及时了解项目的动态,掌握项目的相关情况。同时要做好审计的宣传工作,让被审计的项目单位能主动配合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让审计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2)审计工作人员要对施工中的现场签证、设计地变更、材料用量和价格进行有效地确认。设计变更和施工现场签证确认的过程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对于工程量的核实变更方面,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在隐蔽的工程覆盖以前就去现场考察,对其进行现场核实。对于材料的用量和价格方面,需要审计工作人员认真收集各个时段的市场价格,对于那些需要審计的特殊材料需要审计工作人员留好样本,以便工程结算时能很好地进行核对工作。(3)审计工作人员要收集和项目相关的资料。比如工程变更资料、材料样本和材料合格证、现场测量的照片等。收集好资料后并不是把他们丢在一旁不管不问,而是需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对其进行编号存档,有必要的,还要对他们进行备份,避免涂改、添加现象的发生。还有,需要注意对原始资料的积累,这是能够很好地为以后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索赔提供最原始的证据。除了这些,还要建立跟踪审计项目台账,及时地对审计的时间和工作纪实进行登记。这其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审计事实、工作人员发现的问题和他们的审计意见、优化建议,审计的成果等。 

3.4把握运行基础 

工程项目建设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的同步实施,应将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的运行作为基础。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是运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全程监控有效应用于全部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当中。而不同环节实施过程中,审计监督的措施也各具特点。另外,运用该模式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对工程实施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为了预防事后审计现象的产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并相互配合,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项目某一环节展开跟踪审计工作,促使同步现象在工程项目建设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得以体现。 

3.5明确跟踪审计的职能定位 

跟踪审计主要有三方面的职能:造价签证、工程监督与评价以及提供咨询和建议。跟踪审计不仅要核实工程造价,作为承建方和建设方的结算依据,还应该对工程管理中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参建主体履责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建设方汇报,对整个监督、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提供咨询意见,以便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实施跟踪审计时,审计人员应根据跟踪审计委托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建设方或监理单位去解决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越俎代庖。 

3.6重点做好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 

(1)做好设计时的工程造价审计 

有研究表明,设计时的造价审计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75%以上,设计中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影响的因素还不同,我们以民用建筑为例,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如: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周长系数、住宅的层高和净高、住宅的层数、住宅单元的组成及户型、住户面积、住宅建筑结构的选择等。作为我们审计人员,应该清楚这些影响因素,对接下来审核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在审核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影响造价因素的内容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审核造价,从而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既能满足造价要求又能满足业主要求。除此之外,审核设计阶段造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计概算是否满足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另外,设计概算一经批准,将作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价,未经规定程序批准,都不能突破这一限额。所以,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在投资估算范围内的同时又能满足控制施工图预算的要求。 

(2)在施工阶段进行造价审计 

在施工阶段也要做好造价的审计工作,在施工时一般都会重视施工的进度,重视施工的质量,加大力度对施工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相关责任人还应该意识到造价审计的作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查,施工人员遵循设计要求,如果项目施工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返工,因此需要加强核实审计工作,特别是需要严格控制不必要支出,降低成本。此外,还要严格管理工程合同,并且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履行合同职责,按照合同要求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做好建筑工程全过程控制的造价跟踪审计工作意义重大。跟踪审计模式在工程造价中的有效应用,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工程项目的成本,同时对遏制腐败和违法行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工程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大对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力度,并在实践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有效解决该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从而为我国建筑领域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征.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经济师,2012,(11):168-170. 

[2]彭红涛,邱忠毅,姚新宇,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J].施工技术,2014,40(4):60-63. 

[3]张穗华.创新跟踪审计模式强化“免疫系统”功能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保驾护航[J].财经界,2013,(23):239,245. 

[4]李红玲.基于咨询方的住宅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2014,(19):40-42. 

第9篇:跟踪审计实施要点范文

要做好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就要重视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组织实施,就要科学确定审计项目,突出政策执行审计重点,灵活运用各类审计方法,深化审计成果转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跟得紧、跟得进、跟得实、跟出成效。

一、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科学确定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

科学确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是确保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取得良好实效的首要条件。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需要深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及时把握业已制定施行的各种政策措施。只有熟悉各级党委、政府业已制定施行的各种政策措施,才能精选优选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领导关心、的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施行的政策措施的学习传达,帮助和促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施行的各类政策措施,为审计机关大力开展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政策储备。二要开门征集择优确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政策的施行涉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哪些政策执行的关注度高,这些政策执行情况如何,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各级审计机关可以借鉴无锡市审计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制订审计项目计划的做法,开门征集、择优确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1)走出去,呈请党委、政府领导出题目;(2)请进来,召开座谈会,邀请财政、发改委、经贸委等政府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主意;(3)上媒体,在报纸电视和审计机关门户网站发公告,请社会公众提意见;(4)筛选征集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将领导最关心、民众最关注的重大公共政策执行情况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三要科学确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确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要紧密结合各地审计工作实际,既要考虑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效果,又要考虑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与审计成本。对本级自主安排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跟踪审计周期,提出不同的跟踪审计要求,着力提升审计项目的性价比。(1)借用美国审计署(GAO)公共政策审计方法,对时效性较强的政策执行情况,强调跟踪审计的及时性;对周期较长的政策执行情况,强调跟踪审计的连续性;对呈现阶段性特点的公共政策,强调跟踪审计的适时性。既可以多次连续跟踪审计,也可以一次性跟踪审计;既可定期跟踪审计,也可以不定期跟踪审计,还可以实时跟踪审计。(2)借用绩效审计的经验做法,既可以确立为审计项目,也可以确立为审计调查项目;既可以单独立项实施,也可以在确立主题的情况下,分散到相关审计项目中实施,最后形成综合审计报告(单独立项的审计项目称为独立型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分散实施、归并综合的审计项目称为结合型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3)结合审计现有资源,既可以以政策执行情况为审计对象,安排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也可以以专项资金或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安排与政策执行相关的专项资金审计或建设项目审计项目。

二、围绕政策执行过程和环节,灵活运用各具特色的审计方法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既要落实一般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更要体现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具体特点,围绕政策执行的过程和环节,灵活运用各具特色的审计方法。一要围绕政策执行过程和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围绕政策执行方案的制定、政策资金资源的分配、政策项目的实施这条主线展开跟踪审计。(1)开展政策执行一致性审计,审查有无标准不一、附加条件、措施缩水等执行政策变异现象。(2)开展政策执行机制审计,审查有无组织不力、牵头不明、机制不协调、制度不健全进而影响政策执行的问题。(3)开展政策内容知晓度审计,审查有无政策宣传不到位、受惠群体不熟悉的情况,进而评价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程度。(4)开展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分配审计,审查政策资金是否安排到位,公共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5)开展政策资金资源使用管理审计,审查有无管理不规范、挪作他用的问题。(6)开展政府执行成本审计,分析政策执行主体的负担能力以及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7)开展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评价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二要根据政策执行涉及面广、线长、点多和对原有利益进行调整再分配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合理借助外部力量开展审计检查工作。(1)广泛运用审计调查方式,通过扩大政策执行审计的范围,增强政策执行审计的覆盖面和说服力。(2)广泛运用延伸审计方法,通过挖掘政策执行审计深度,提高发现政策执行问题的机率。(3)合理聘请相关政策专家,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和审计能力的局限,促进审计评价意见更加准确可靠。(4)适当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审计,避免审计视角的狭窄和审计思路的僵化,促进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实际。(5)灵活运用调查问卷、座谈访谈审计方法,问情、问效、问计于社会公众,促进审计情况更加客观真实。(6)积极借鉴绩效审计分析评价方法,设计必要的政策执行评价指标,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科学评价政策执行效率与效果。(7)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定期或不定期跟踪政策执行以及资源分配、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政策执行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