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安全隐患的定义精选(九篇)

安全隐患的定义

第1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一、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监管力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隐患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隐患监管和事故处理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两大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认真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同时,必须加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监管力度,消除事故于隐患状态。事后责任追究只是标,事前隐患监管才是本。事前管理胜于事后处理。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应前移至安全隐患的监管上来。

二、完善安全生产隐患监管制度

(一)完善隐患排查制度

从根本上保证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除,必须制定排查制度:一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安全检查周期,无论本行业是否发生事故,都要根据制度办事,定期排查安全隐患,要把安全检查作为生产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在时间的次序和检查的内容上予以制度化确定。二是安全检查要分级负责,实行层次管理。生产者进行自查,县(市、区)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市(州)进行抽查,省和国家进行督查。实施自查、检查、抽查、督查“四查”相结合的层级检查制度。下一级的检查对上一级负责。三是安全检查的覆盖面要进行分级量化。生产者的实地自查的覆盖面当然是百分之百。实地检查的覆盖面也必须是百分之百,实地抽查的覆盖面也须视不同行业确定一定的比例,督查也包括实地检查的环节,其实地检查的比例也应尽可能大一些。四是安全检查的责任要具体化。坚决消除检查人员做老好人,不认真履行职责,走过场的现象。

(二)执行隐患整改制度

每次安全检查活动,必须在明确检查具体责任人员的同时,明确整改具体监督责任人员,整改执行人员也就是生产者中的具体执行人。对在各种层面的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生产者必须按检查人员提出并送达告知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将整改后的情况如实报告整改监督人员,整改监督人员必须实地查验,在生产者不履行隐患整改责任的情况下,隐患整改监督人员必须横向协调和纵向汇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启动强制执行程序,确保安全隐患的及时消除。

(三)建立隐患公示制度

无须讳言,安全检查发现的隐患,一部分生产者能够当场整改,一部分生产者能够在限期内整改。令人遗憾的是,少数生产者对检查人员发现的隐患或自己明知存在的隐患,不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导演了许许多多人为的悲剧。在隐患未催生成事故的情况下,目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不能自觉履行隐患整改义务的合法生产者的硬性处罚,不足以抵消其在风险与利益之间博弈中的获利。在安全生产刚性规定无法触及的空间,可以启动社会力量,予以补充。即建立安全隐患公示制度,其核心是对不能按规定消除的隐患,在启动强制执行程序的同时,对隐患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建立隐患“库”,根据需要,进行分级分批公示。对于特重大事故隐患可以在省级部门汇总公示,重大事故隐患可以在市(州)级部门汇总公示,一般事故隐患在县(市、区)级部门汇总公示。公示既包括新的隐患产生情况,也包括隐患整改消亡情况。毫无疑问,隐患公示对生产者的经营、生产者的社会形象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条辅助途径

第2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消防 火灾 隐患

一、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运行现状。

2011年,全国相继建立了“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近年来各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先后开通了网上受理平台和电子邮箱,拓宽了群众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渠道。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积极性,受理数量连年提高,有力的消除了大量火灾隐患。与此同时,大量的案件和林林总总的举报投诉内容,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执法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落实奖励办法,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成为了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应用法律分析。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该条规定从立法角度体现了国家对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重视。同时,强调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不仅仅是指每个人自己应当自觉地遵守消防法规,还包括对发现违反消防法规、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应当予以指出、制止或者向公安消防机构举报。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应有的权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120 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对举报投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以及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核查;对举报投诉本款第一项以外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明确限定了处理各类举报投诉问题的时间范围。

第三十条中规定“公安派出所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处理;对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辖的,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在受理后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理。”明确规定了公安派出所有处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职责。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125 号《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第二节针对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受理工作进行了明确。其中第四十九条“报案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受案登记时注明,并为其保密。”该条并没有明确当事人可以匿名举报投诉火灾隐患。

三、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在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接访人员专业水平尚需提高。消防工作涉及专业和学科较广,这对于接访人员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的体制下,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常没有设立专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接访人员编制,各举报投诉中心通常由防火监督部门消防监督人员兼职,有的地方甚至由文职人员或者合同制消防人员直接接访。由此造成各地接访水平参差不齐,接访受理范围不统一,存在“误报”、错误受理的现象。面对群众的咨询和提问,接访人员无法提供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依据,降低了群众对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满意度。

(二)举报投诉“假报”、“无法联络举报投诉人”的问题比较普遍。以笔者所在邵阳市为例,2015年,全市处理举报投诉不属实案件占受理总数的23.7%。消防监督人员对举报投诉现场进行核查,时常发现举报投诉内容不属实或者无法联络举报投诉当事人的情形,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警力资源,同时加大了消防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制约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发展。

(三) 消防行政许可审批权限与监督管理的矛盾。我国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行政许可对象的规模、性质、火灾危险性的大小、消防技术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将行政许可审批权限划分为公安消防总队(省、直辖市)、支队(市、州)和大队(区、县)三级。基层消防执法单位在辖区内核查举报投诉的对象有可能不是本级监管和审批的行政许可项目。这一现象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审批权利和法律责任的分离,二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基层消防监督人员处理举报投诉问题的难度大,群众满意度偏低。

四、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多部门多平台统一举报投诉机制。推动多种举报投诉平台火灾隐患问题统一受理机制,从源头上建立统一受理、咨询和处理制度,避免错误受理,重复受理等问题发生。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其它涉及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等问题,应当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更好的推动火灾隐患举报投诉问题的解决。

 (二)强化社区警务建设,构建社会火灾防范网络。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问题,有相当比例是发生在居民院落和城市社区。应当充分依靠基层社区民警,大力开展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指导居民委员会、保安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和邻里守望活动,形成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广泛利用辖区资源,及时收集、分析社情民意,预防和制止各类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发生,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网络。

(三)完善建筑物消防信息建设,制定典型案例处置方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现行的消防监督管理系统中,建筑物信息模块基础信息薄弱,没有详细的建筑物消防信息。基层执法人员在面对诸如建筑物消防给水、平面布局方面的举报投诉问题时,常常因为对建筑物消防信息的缺失,无法“对症下药”第一时间直接处理。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完善建筑物消防信息系统,让执法人员“明明白白查找问题,清清楚楚解决问题”。应当将全国各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焦点问题和大众问题统筹分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典型案例处置方法。规范处置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法律依据,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效率,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五、结语

    从国外消防监督管理的经验来看,消防部门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主要途径就是市民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从长期发展来看,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必将顺应这一趋势。因此,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规范执法和处置程序,推行全民防控,对消除火灾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不安全隐患众所周知,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是一个具有极强专业性、操作性的工作,并且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妇产科这一科室有较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护理水平与专业素质,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有效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笔者将对我院妇产科中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的改进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妇产科所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8.9±12.5)岁。其中,51例为产科患者,59例为妇科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11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整理,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情况,对其中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予以归纳、总结并分析,然后在依据不安全隐患,实施相对应的改进对策,且对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

1.2.2护理对策

1.2.2.1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宣教的形式,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妇产科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2.2.2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以便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医院科室可积极组织普法教育或者是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且大力号召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构建学法制度,建立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构建应急预案,定期展开安全检查,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察觉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的处理[1]。

1.2.2.3规范护理操作技术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避免护理不安全隐患的一个关键性举措,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护理规章制度与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制度进行严格查对,并依据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护理工作。依据医院的实际状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有关培训,以便使护理人员的应急水平与急救技术获得一定的提升。医院应当加大在职培训的力度,以便有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妇产科护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水平,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科室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2]。

1.2.2.4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内部的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是确保患者康复出院的一个关键性条件,因此,加强医院对自身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是极为有必要的[3]。在医院内,不但医护人员的行为必须受到医院有关制度的约束,患者及其家属同样应当遵守医院的制度,只有这样,方能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方能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研究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采取χ2与t检验来表示组间对比、计数资料,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以及护理管理等。针对不安全隐患实施有效的改进对策之后,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4例出现护理差错,差错率为3.6%,实施后仅1例护理差错,差错率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且有极高的危险性,这一点使得妇产科护理人员有极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产生了比较多的护理不安全隐患。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护理不安全隐患将对护理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11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且对其中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总结,最终发现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患者方面一些妇产科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护理工作有比较高的期望,再加上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有关知识的了解不足,这些都将影响到护理安全。另外,部分患者配合度比较差,这也将对护理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些孕妇及其家属在分娩之前,没有严格依照医生的嘱咐实施待产,也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而致使意外的出现,例如胎盘过早剥离[4]。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在分娩之后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而出现医疗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3.2护理人员方面一些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与危及意识,在护理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潜在的安全隐患与危机因素,忽视了病患的心理需求,进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没有严格贯彻执行查对制度,未按医嘱执行护理,且没有对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患者病情观察方面,不够细致、周到,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察觉患者的异状,进而延误治疗,从而造成各种医疗纠纷的出现[5]。

3.3护理管理方面医院领导与有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没有对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在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时,医院领导通常都是草草了事,进而导致护理检查工作成为一种形式;而有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其监督力度不够,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不够有力,敷衍了事。上述这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妇产科的护理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上述中所提及的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对策,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差错率明显优于实施前,可见,针对不安全隐患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2]刘学丽.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0):215-216.

[3]曾爱平.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10):190-190.

第4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矿山安全隐患排查平台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矿石采集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不仅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提升奠定基础,更极大满足国民的生活需求。通常来讲,矿石主要指本身具备审美功能、工业功能等社会性能的矿物集合体,有金属矿物与非金属矿物之分[1]。根据矿物成分,又可划分为脉石矿物与矿石矿物。其中脉石矿物主要指无用矿物,如石英、云母、绿泥石等。而矿石矿物主要指能被利用的矿物,如黄铜、辉铜以及石棉等。在矿石应用层面,主要涉及工业、电子制造业、珠宝业以及加工业等产业。因此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矿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然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相关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需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构造全新的矿山隐患排查平台,以此保障矿石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

1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矿山安全隐患内在联系

为明确矿山安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国各矿山企业相继制定隐患排查机制,从企业、矿山到科室,排查工作层层递进,逐一完成。通常来讲,矿山隐患排查的流程是,工作人员根据现场排查,对相关隐患进行记录并汇报,以此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根据审批与验收工作,完成整个隐患排查工作。其中矿山现场排查工作主要根据隐患检查表进行,然而由于我国矿石采集方式的变化,此种排查方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出来,首先是排查效率低下[3]。工作人员在完场排查工作后,需要回到科室进行结果检查,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较大,无法有效满足矿山隐患排查的需求。其次是从隐患发现到隐患整改的周期较长,造成高危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治理,为矿山生产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影响着矿石开采效率的提升。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语境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矿山开采工作构建了定位系统、通讯系统、监测系统以及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以此推进新型隐患排查方式的产生,提升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矿山安全隐患类型与开采方式,隐患排查平台共包括管理系统与排查系统两个层面。然而由于我国矿山排查系统的特殊性,容易存在互联网风险因素。具体来讲,隐患排查平台的正常运作需要涉及设备、软件、营建、数据信息等资源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信息,然而不同渠道的安全性不可确定,存在病毒风险以及其它相关网络系统问题,因此结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技术,能够保障隐患排查平台的稳定、有序及高效运行。

2矿山安全隐患排查平台构建思路及系统总体设计

(1)平台开发环境。VB是美国微软开发的协助软件研发环境的编程语言,具有易用、易学、简单等优势。因此通过VB的应用,能够有效将平台开发经理置于程序的功能研发上,不必像传统软件系统开发工作那般,将大量时间与经理放在页面的制作过程中;而SQL是系统化的查询性编程语言,不仅具备操作数据库的功能,更拥有数据控制与数据定义的功能,是集数据控制、定义、操作等功能为一体的编程语言。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SQL以成为国际通用编程语言,并为世界各国的软件开发工作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根据SQL语言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将SQL划分为通用命令、数据控制、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等几类。

(2)平台设计思想。隐患排查平台设计思想是,矿山企业应在重点排查区域安装WIFI路由器,通过与科室局域网衔接,建立科学完善的数据传输网络。在现场排查阶段,检查员在指定地点登录排查平台,通过下载调度部门的SQL服务器中的检查项目,以此完成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并将相关排查数据上传到相应的服务器当中。随后调度部门根据隐患管理平台,对相关排查结果进行检查、核验,并通过制定整改通知,以此完成对相关隐患的治理工作。

3排查平台的总体设计

(1)现场排查功能设计。隐患排查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包括,电脑终端、网络交换机、WIFI路由器、pc机、服务器等设备构成。而在功能设计层面,移动智能设备在隐患排查平台中发挥着现场检查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矿山开采环境较为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为排查工作的便捷与检查人员的安全,平台需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其一是界面要简单,其二是操作要便捷。简而言之,在隐患排查工作过程中,系统页面与操作流程过于繁复,将导致排查工作时间增长,不利于检查员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当中,极大地降低了隐患排查的效率。

(2)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隐患排查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应结合现场排查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并满足基本的排查结果的报表、查询及整改任务等操作。因而隐患排查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注册与登录、项目排查管理、隐患数据库、用户管理以及整改管理。其中隐患数据库是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发挥着文档辅助的功能,是矿山企业常见隐患形成原因、类别、治理办法等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的体系。在具体设计层面,研发着应在SQL服务器内设计隐患整改模块、排查结果模块、排查项目模块以及员工信息等模块。其中员工信息模块主要存储与排查治理有关的工作者信息;项目排查模块,则包括具体的隐患检查内容与地点。而排查记过模块着包括,隐患检查单位、隐患级别、隐患内容、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结果、检查地点等数据信息。

(3)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为保障隐患排查平台的有效性、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率,提升隐患排查质量。相关研发人员应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到平台的构建工作当中。首先完善杀毒机制。

4排查平台的关键技术

在服务器中运用VB变成语言自带的ADO模型,以此实现与数据库的衔接与操作工作。其中AOD模型主要包括:Property、Error、Parameter、Field、Recordset、Command、Connection等7各对象。每个对象的功能依次为:Property提供ADO动态特征;Error提示错误信息;Parameter提供参数查询存储中的Command信息;Field表示数据列;Recordset表示命令返回记录集。Command界定了数据的操作命令;Connection衔接数据源。在平台巡行过程中,工作者通过运行排查平台,激发各个对象的功能,以此实行整个平台的排查工作。

第5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电力安全 隐患排查 整治体系 闭环管理

电力事业面向千家万户,服务各行各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电网既是电力市场的载体,又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设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做好电网隐患排查工作,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1 安全隐患排查的含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对查处的隐患进行彻底整改,遏制产生新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安全环境、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必要措施。可以看出,安全隐患排查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预知生产隐患。二是消除生产隐患,预知安全活动中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隐患,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手段和行动来消除这些生产隐患给安全本体所带来的危害。

2 电力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方法

2.1 从思想上排查隐患

“思想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不安全的思维和趋向。思想上的隐患让人放松安全第一意识,让安全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让人不能举一反三接受事故教训。在生产现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的不起眼的小隐患,这里导线有些松动,那里设备有点漏油等等,很多人都置若罔闻,保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者是漠不关心,小觑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事实上有些事故隐患并不是发现不了,而是没有及时去检查发现和及时整改。思想隐患的治理。需要做出长远规划,加以实施。主要就是教育,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从理念上灌输、行为上规范,把“安全第一”溶化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中。无论是单位负责人,还是所有的员工都要自律,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消除思想上的安全隐患,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2.2 从电力设备上排查隐患

设备安全隐患指可导致设备故障发生的危险状态。缺陷指已经发生的构成设备故障原因的设备损伤,事故来自于隐患,放过一个事故隐患,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就是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按设备寿命周期法排查;设备寿命周期指设备从开始投入使用时起,一直到因设备功能完全丧失而最终退出使用的总的时间长度。(2)按设备缺陷统计分析法排查;设备缺陷记录了曾经构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对以往的缺陷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可查找出存在的设备隐患首先编制设备一般缺陷统计分析表。(3)设备设计安装隐患排查;新建变电站、新架输、配线路、新建设农改村等,总会或多或少存在安装隐患,如线路垂度过大、设备选型欠妥、材料材质差等此类隐患,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 就会造成相应的运行故障,并且在设备投运几年后还会发生。(4)运行巡视中排查;主要利用:眼看,用双目来测视设备看得见的部位,观察其外表变化来发现异常现象。(5)维护中排查;在设备检修中,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或部分解体可发现设备部件的异常变化,进而分析异常产生的原因。(6)大小修中排查;利用设备的大小修机会进行隐患排查,主要是对重大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如变压器、输电线路设备的检查,因为这类隐患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面积电网停运。

2.3 从安全工器具管理查隐患

检查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磨损情况、工器具试验合格日期。对存在破损、老化、试验过期的工器具立即停止使用,进行集中封存,严禁不合格工器具流入到作业现场中。检查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制度、台账信息、实验信息及工器具的存放条件和位置等内容。

2.4 安全大检查中排查

每年都进行各类季节性安全大检查、专项安全检查、上级督导检查等,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重点对公司管理制度、软件设施、工作程序、设备和装置进行全面排查。

3 制约隐患排查工作的瓶颈

从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方式上,不难看出,开展隐患排查的途径主要是日常工作管理和各种检查活动,取决于人的自觉意识,建立自查自改的基础上,但容易造成推而不动,上紧下松、层层缩水、避重就轻、边治边反弹、工作效果难以长久保持等问题。

4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督查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

在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社会关系等因素,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从每个单位(包括各班组)抽调人员,组织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督查队,分成若干个小队,每个小队划分督查区域(尽量避免人员督查本单位),按月制定排查隐患问题指标,每月定期对检查情况下发批评或表彰公示,在不建立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责任感、荣誉感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督查队以来,效果显著:

(1)促进电网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开展。建立了隐患问题排查责任体系,扭转了人员拔一拔,动一动局面,各单位人员能积极、主动性的开展自查自改,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节省安全检查人力、物力资金投入,隐患排查工作效果明显。(2)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俗话说“纸上谈兵,不如沙场练兵”,专门业务培训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切合实际、深入现场的直观学习,在互相交流、探讨解决生产中的遇到的问题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即节省了培训资金投入,又取得业务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隐患时时产生,形式多样,排查治理工作长期而艰巨,必须形成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制度,突出隐患排查督查队的作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第6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江**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校园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校园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前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

第7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隐患 权责 追究

矿井安全生产大于天,矿井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本质安全型矿井要求必须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隐患是矿井安全的必须,但是,矿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隐患,这些隐患按照自然条件和人为划分,绝大多数的隐患都是人为的。因此为了减少人为隐患的产生,必须对人为隐患制造者进行责任追究,并不断加大追究力度,将隐患和工资收入挂钩,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人为隐患。

责任追究不是简单的罚款,目前矿井中一直沿用出了隐患罚最基层的区队,这种管理方法是不可取的,是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去思考的,下面我们就通过目前的隐患管理模式去剖析其不合理之处,继而引出新的管理模式。

一、目前隐患管理模式

矿井一般有四大职能科室,即安监科、生产科、机电科和调度指挥中心,矿井设立职能科室的目的在于帮助、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一线区队,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快速发展。

(一)职能范围划分

目前矿井实行归口管理,生产科主管生产性区队,机电运输部主管以机电运输为主的区队,调度指挥中心主管矿井安全生产的统一调度,安监科负责全矿的井下安全生产。

(二)隐患管理(追究)流程

矿井隐患归口管理,矿井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般都是对基层区队进行处罚,上一级部门下矿检查发现隐患,基层区队仍是处罚重点,对职能科室只是象征性处罚。

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漏洞,许多人钻这个漏洞,这也是隐患反复发作的最致命因素所在,要想将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改变这种责任追究模式,调动全员参与隐患的管、治、防工作。

二、新隐患管理模式

(一)隐患划分及追究原则

我们可以将矿井日常自查中的隐患定义为区队隐患,对于区队隐患将视不同的等级对区队、归口管理的职能部室进行责任追究,由安监科去集中管理。将矿井日常自查以外的隐患定义为矿井隐患,对矿井隐患要追究矿安监科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职能部室参与区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二)实行职能部室包保工作面

安全隐患要实行包保制,根据工作职能要将井下所有的点和面包保给职能部室,职能部室就应该将隐患治理作为最本职的工作去抓、去做。

(三)将职能部室全体人员纳入隐患治理考核

矿上要将隐患管、治、防纳入到绩效工资考核中,促使职能部室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帮助包保区队搞好现场管理工作,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将隐患治理多少作为考核,而以隐患零容忍为基准,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由“管”拉回到“帮”。

(四)转变观念,服务一线区队

第8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隐患辨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价;控制对策

一、引言

机械制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机械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命脉。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与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矿山井下等企业不同,后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涉及面广,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但是,机械制造企业具有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残和累计财产损失大的特点,因而不能忽视。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系统安全分析等手段,对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隐患进行辨识、评价;对确定的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对策的研究,在取得企业的常规的危险源及隐患控制方法的资料的同时,研究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隐患。

二、危险源和隐患辨识的基本理论

危险源的定义:陈宝智教授认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何学秋教授认为是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危险能量的爆发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8/T28001-2001)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织的根源或状态。隐患的定义: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三、危险源和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价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本文通过对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整理出作业装配现场、危险品库房及起重现场等共计166处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岗位,通过对其进行辨识分析,确定了这166个作业岗位中可能出现的200起事故类型。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级

应用LEC法时,首先评价与危险源或隐患的风险概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然后将三种指标相乘,根据乘积来评价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四、危险源和隐患的控制对策研究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在该机械制造企业的安技环保本部的工作人员合作努力下,根据对现场的勘查和调研以及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分析,对上述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结论

(1)通过现场调查,应用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对某重型制造企业作业装配现场、危险化学品库房及起重作业现场等共计166处作业岗位进行危险源及隐患的辨识分析,确定了上述作业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200起事故类型。

(2)根据统计分析,明确了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主要有害因素是喷砂车间及焊接作业过程引起的职业病。

(3)应用LEC法对上述作业岗位导致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该机械制造企业中没有重大危险或是不可允许危险(4级危险),绝大部分都是可容许危险(3级危险)。

(4)针对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特点,制定了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控制对策,这些安全对策措施对有效预防企业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金潮 张文宇 郑建国 游国强 赵怀璞 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诗飞,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高进东,吴宗之,王广亮.论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6):1-3.

[3]崔善强,段志善.机械设备安全评价方法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

[4]徐格宁,袁化临.机械安全工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30-32.

[5]恒川谦司,户上善夫,刘宝龙.中国机械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J].2008.

[6]田水承.第三类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1.

[7]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65.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

第9篇:安全隐患的定义范文

(一)切实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区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研究、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各街、各部门对本辖区、本单位、本系统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区防火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组织管理、协调督办和检查考评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社会单位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每季度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分析和研判消防安全形势,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火灾形势稳定。

(二)进一步强化部门消防工作职责。各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本系统、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部门、本系统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其他副职领导人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形成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监管机制。按照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精神,建立各部门、行业单位消防安全评价考核体系,强化部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意识,推动部门、系统和行业单位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区防火安全领导小组要及时掌握、通报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消防工作动态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努力提高全区消防工作整体水平。

(三)依法落实社会单位和公民消防安全责任。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是消防安全责任的法定主体。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组织、制度、措施、设施建设上狠抓责任落实。社会公民要认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掌握必要的防灭火知识和火场逃生疏散基本技能,自我要求或督促周边人员采取各项防范措施预防火灾发生。

二、加大消防投入,建立稳定的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机制

将区消防大队消防业务经费列入区政府财政一级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财力情况和消防工作需要,加大消防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的的投入。同时,要创新思路,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广泛吸收、整合社会资源,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形式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治理等必需资金,为消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强化单位消防自主管理,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一)不断强化单位消防自主管理能力。各社会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巡查,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定期做好建筑固定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配置、保养、维护工作,确保完备好用;定期组织单位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重点提高人员密集场所员工的扑救初起火灾和引导疏散两大基本能力;定期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活动,不断强化“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能力,努力改善本单位消防安全条件。

(二)大力提升消防管理社会化水平。积极探索重点单位现代消防管理模式,重点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金融、保险与消防安全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引导并逐步规范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增强平时防灾和灾后社会救助等功能。

四、大力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区消防工作

(一)推进社区消防工作组织建设。区民政局要将社区消防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并部署、考核;公安分局要以公安派出所为支撑点,积极加强对社区消防工作的指导。各街要建立健全社区消防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群众义务消防队伍,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定期开展消防宣传和灭火演练。充分发动街道干部和社区群干、积极分子,采取定期上门、结对关照、专人看护等措施,重点做好孤寡独居老人、学生、幼儿以及外来务工暂住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火灾防范工作。在各社区现有建立的义务消防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社区义务消防力量,重点督促社区内各小区物业公司建立保安消防队。

(二)推进社区消防工作硬件建设。确保每个社区有1辆以上性能完好,操作方便的社区消防车,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每年对流动消防车进行全面维修翻新,并根据需要增配或更新消防器材。

(三)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经费保障。将社区消防经费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继续加大社区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每年每个社区义务消防车维修、更新费用;将社区消防宣传、表彰、训练演习经费纳入消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制定奖励措施,对社区义务消防队员在扑救火灾救援、见义勇为的行为和在各种技能比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给予一定表彰奖励。

(四)加强社区消防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消防知识竞赛、消防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社区义务消防队的技战术水平。积极开展社区义务消防队练兵比工作,各街道每年确保组织2次以上消防业务技能竞赛,并选拔优胜单位参加全区社区义务消防队的业务技能比。

五、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提高灭火抢险救援能力

(一)加强对火灾、重大灾害事故的分析预测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完善消防队伍与公安、安监、城管、水务、供电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整合社会灭火救援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对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每年组织一次全方位、多层次、多部门、多单位参与的消防综合演练。

(二)进一步优化、整合社会消防资源。积极推进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保安消防队、派出所治安联防消防队以及群众义务、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六、大力排查整改火灾隐患,改善全区消防安全环境

(一)全方位、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定期通报、分析火灾形势和发生规律,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为主要内容,每年初集中两到三个月时间,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火灾隐患问题比较突出的,公安消防部门要适时、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消防专项整治活动,及时解决火灾防范重大问题。在专项治理过程中,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隐患问题,又要注意研究加强防范措施,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督办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排查论证、政府通报督办、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升级督办等工作机制,确保重大火灾隐患按期整改到位。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期间,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督促相关部门、上级主管单位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隐患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三)全面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工商、文化、卫生等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的,一律不得批准;对造成既成违法事实的,要依法依规从严查处,消除火灾隐患。对未经消防建筑设计审核、验收或消防安全检查不合格而擅自施工、营业的场所,或者未依法获得批准而擅自举办大型集会、灯会等大型活动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给予行政处罚。

(四)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切实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公安消防部门要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和破坏公共消防设施的投诉、举报。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危险和自防自救方法。

七、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消防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及组织好“119”消防日等主题消防宣传活动。全区各街道、各部门要以消防宣传“五进”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改革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方法,扩大消防宣传教育面、覆盖面。各级领导要带头主动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督促下属单位及员工学习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识。区教育、文体、商旅、民政、卫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组织行业单位积极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普及消防知识。

(二)认真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各街道、各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电工、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人员密集等场所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社会单位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年内,将青年路消防中队作为全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加大经费投入,深入普及消防科普知识,努力提高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素质。

八、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提高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一)大力加强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建设。区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高层、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大型、高危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等灾害事故,以及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的调查、研究,并适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战术研究或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二)强化政府处置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强化相关部门、岗位人员职责。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认真制定政府处置大型火灾事故预案,明确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火场职责、组织指挥程序及部门、行业专业抢险队伍火场任务分工。区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灭火救援综合演练,不断提高火场组织指挥、部门间协同战斗的能力。

九、健全消防工作考评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一)加强对消防工作的检查考核。将消防工作作为绩效管理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社区)和平安社区等考评范围,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各街道、各部门每年要将本辖区、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工作情况向区人民政府作专题报告。区防火安全领导小组要对各项消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