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商业经济活动精选(九篇)

商业经济活动

第1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二、工作措施

1、根据《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补充规划》,不断充实和更新招商引资项目库,聘请有资质的专家或机构对项目库编制进行指导。

2、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含功能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健全激励机制并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3、努力打造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引资项目平台,做好引资信息的联络工作,加强与沿海地区(如广东省等)投资促进机构和招商中介机构的联系,并做好项目推介。

4、加大工业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搭建工业区网上招商平台。力争今年6月底开通招商网站,同时在媒体上多层次宣传工业区各项工作进展成效,提高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5、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省、州举办的各项重要招商活动或商务会议、会展,精心组织好年内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活动,开展小分队招商、开展以商招商活动,有选择地参加部级、区域性博览会、交易会和贸洽会及项目推介会,力求多开展一些综合性或专题招商活动。

6、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在逐步加快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服务体制建设,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建立健全投资者投诉中心,建立办证办照“绿色通道”,创建依法办事、公开公正、高效诚信的投资软环境。

7、健全协调联动招商机制和工作调度会议制度,使工业区与核心区、功能区之间做到联合招商,形成合力,口径一致、整合资源,落户项目布局合理,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

8、协助工业区搭建投融资平台,组建开发投资公司,为招商引资夯实投资良好环境。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和做强核心区,带动功能区的思路,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的原则,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规划和优先发展资源开发型、规模相对较大的项目,尤其注重引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关联度大、有长远效益的工业项目,适当发展服务业和房地产经济。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和资金到位率,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亲商、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在20xx年实现协议引资6亿元,力争到位资金3亿元(含续建项目)的工作奋斗目标。 ①协助做好黔东火电厂一期(2×60万KW)工程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服务工作和电厂二期启动协调服务工作;②做好贵州省东立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及配套产业链包装厂等项目的引进和协调服务及建设工作;③做好年产8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落实和开工建设前期工作的协调及其产业链配套的卫星项目引资工作;④做好启动实施黔东工业区道路网建设(长10公里、宽36米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和长6公里、宽26米工业主干道建设工程)的项目融资招商工作;⑤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规划的补充规划工作,力争在4月底前提交规划成果;⑥跟踪多晶硅生产、镍铁合金生产、高钛铁合金生产和实木复合地板木材综合开发等项目,争取早日签约落户;⑦根据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做好各工业区与各园区、功能区投资促进的协调服务和项目准入落户工作;⑧根据产业规划和项目库,做好定点定项目招商工作。

力争引进一批造纸、

第2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关键词:商业航天;经济活动;就业;收入

0 前言

航天产业一般是指利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跨大气层和太空飞行的飞行器及其所载设备、武器系统和各种地面设备的制造以及各种飞行器的发射服务和应用的产业。航天产业分民用航天、军用航天和商业航天三类。其中,商业航天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的航天活动。在国外,商业航天是在市场驱动下的航天活动,一般由私人或企业集团投资,并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起,商业航天在整个航天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变得越来越大了,航天技术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过去一直以政府为主导的航天活动的新趋势。

1 2004年美国的商业航天工业对于美国经济贡献的量化分析

美国的商业空间运输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也带动了新的商业市场的演化形成。以通信产业为例,对于通信卫星的使用,不再仅仅局限于如电话机群移动通讯、电视传输,而是转向了应用更加复杂、附加价值更高的设备,如卫星直播(DTH)、数据服务(data services)、甚小口径天线终端(VSAT),以及最近的数字音频广播业务(DARS)。商业空间运输同样支撑了商业遥感工业的发展。卫星应用的逐步广泛,为卫星和地面设备占领了市场。制造、销售卫星通信设备,制造支撑卫星操作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产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伴随商业空间运输技术的进步,相应的有了卫星制造、卫星通迅服务、遥感和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商业航天产业对于经济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对于商业空间运输以及相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于所有其他的工业部门都产生了影响。

商业航天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衡量。①经济活动。经济中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在这里,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商业空间运输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商品、劳务,也包括为了支撑这些产业的其他集团的产品。②收入。经济中所有向雇员支付的工资和薪酬的总和。本文所指的收入也包括向那些为了支撑商业空间运输及相关产业的集团所雇用的人员支付的酬劳。③就业。经济中受雇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工人的数量。统计表明,美国商业空间运输对经济活动的贡献近9800亿美元,其中有350亿美元来自于卫星的制造,3170亿美元来自于地面设备的制造。卫星服务创造了565亿美元的商品和劳务,其中卫星直播是目前为止对于经济的贡献最大,占了所有卫星服务对经济活动贡献的90%。由于这些因商业航天而产生的经济活动,经济中所有行业的雇员获得了总和高达2500亿美元的工资和薪金。商业航天为美国社会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收入,这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均衡是非常有利的。在整个经济体中,商业空间运输及其相关产业共创造了超过550,000个就业岗位。

从1999年以来,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对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从1999年到2004年,商业航天对经济总的贡献增长了近60%,其中对收入的贡献增长了52%,而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增长了11%。由此可见,商业航天对美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极其广泛。

2 美国商业航天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

商业航天由国家航天委员会制定政策、提出计划,主要的活动由私营航天企业开展。在商业航天方面,美国政府对于商业航天给与一定的补贴,以鼓励航天企业发展上用航天产品,参与国内外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

美国商业航天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支持和增强美国在航天活动中的经济竞争力,同时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扩大美国商业航天活动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分析到,并且可以为美国政府提供更加广泛的航天产品和服务。政府则在采购、提供市场、法律政策、技术、设施方面对航天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给与支持。

3 中国航天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以及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都标志着中国航天工业的巨大进步。同美国等航空大国相比,中国航天发展的模式有很大不同。回顾历史,美国和前苏联是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开始发展太空计划,日本则着重在航天工程的科技层面,而欧盟国家的太空计划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希望在政治上作为统一的政治实体和美国齐头并进。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航天器制造业的利润正在逐渐增加,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负利润,现在已经开始盈利,并且有整体上升的趋势。但是无论是同美国相比,中国航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对薄弱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和高端人才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卫星技术,已经让农业、交通和基础建设等等受益,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要发展,必须也要注重航天产业的经济效益。

4 美国商业航天对中国航天的启示

商业航天以营利为目的,是在市场驱动下的航天活动,由企业集团投资,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制定和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不但有助于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航天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航天工业的转轨和改革,在改革初期将航天工业分为军品和民品的方法,以及由此建立起的运行机制,也必然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国过去的航天工业体制,应逐步向军、民、商综合的机制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下运作的商业航天新的运行机制。

(1)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统一,在航天工业这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政府仍要维持对于航天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在一些边缘性的领域,如零部件生产等中,可以实行非国有化生产,逐步缩小国有化的程度,通过招标、承包等方式,既可以减少成本,也可以促进这些领域市场的竞争。

(2)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仍将是航天产业的主导部分,由于中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成美国航天产业那样完善的市场体制,但是可以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航天产业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内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研制开发,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使它们有充分的经营自,在市场上竞争。

(3)随着世界商业航天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各国的商业航天活动越来越多的瞄准国际市场,在世界商业航天市场上获利。在逐渐蓬勃的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上,中国要努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取经济利润。这就要求中国的航天企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照云.航天产业与市场运行机制的兼容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

第3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一、从商法的产生及演变看商法的法律地位

商法最初的形式是商人习惯法,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这一制度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根源。打开了东西方的商路,促进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发达和地中海沿岸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贸易的繁荣。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大陆仍然处于封建法和寺院法的支配之下,许多营利性的商业活动被明令禁止。在贸易发展和封建法制尖锐冲突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最早出现了商人行会组织——商人基尔特。该组织最初的目的旨在联合保护商人自身利益,反抗封建法制的束缚,后逐渐担负起制定编纂规约或习惯规则等多种职责。这些行业规则、规约、商人惯例几百年间被商人行会因袭沿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商人习惯法。十六世纪后,资本主义商品关系的萌芽与封建势力的衰落,使商人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具备了条件,欧洲一些国家纷纷以成文法的形式对中世纪的商人习惯法加以确认。早期的商法采取的是属人主义立场,即其规则只适用于商人之间,因此,又称“商人法”。

现代商法的形成是以1807年《法国商法典》的诞生为标志。该法摒弃了商人主义立场,而以商行为观念为其立法基础,开创了大陆法民商分立体例。继法国之后,几乎所有欧洲大陆国家均采取了形式商法的体例。1900年的《德国商法典》在《法国商法典》商行为法基础上,建立了以商主体为本位的新商人法立法主义,提出了确定商法适用范围的双重标准,即客观商行为与主观商主体相结合。客观地说,无论在内容、结构及立法技术上,《德国商法典》对大陆法系国家商法的完善都具有重要影响。1

而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的普通法系国家中并没有形式意义的商法。19世纪以后,英美国家相继制定了一些商事条例。《美国统一法典》也不是一部真正的商法典,实际上是商事合同法。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里,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在经济体制改革前都没有统一商法典。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商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一部分由民法调整,一部分由经济法调整。

商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冲破封建法制的束缚后应运而生的。它起到了调整传统意义的商事活动的作用,并对民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起到补充的作用,其对经济发展和立法发展的历史影响不容置疑。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民法商法化”的现象,加之经济法的产生,使商法独立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第一,“商人”与“商行为”的概念难以界定。商法学派按照传统的分类将商法主要内容分成商主体法与商行为法。然而,现代市场经济极大发展的结果,导致人的普遍商化,生产者直接成为商人,商人直接成为工业生产者,商业职能与生产职能融合,使过去依据商法只有商人才能取得经商的特权,现在人人可以取得,导致商人特殊阶层的特殊利益的消失。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行为也很难区分,越来越多的营利性营业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范畴,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产业”之间的外部差别日益模糊,无业不商,商行为的范围难以列举。传统意义上的商行为与其他经济行为紧密融合,商业中介人和服务业者逐渐转变为“商人”,形成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和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有偿应用,更是扩大了传统商行为概念的内涵。传统

商法的立法理论基础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商法很难成为现代社会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二,商法的体系发生了变化。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日益商法化,在立法上逐渐出现民商合一的趋势。瑞士于1881年率先制定《债务法》,后将《债务法》并入《民法》作为一编。其后,泰国民法典、苏俄民法典、匈牙利民法典等,均采用民商合一主义。意大利原来是民商分立,后改采民商合一,将原来民商二法典合并为1942年的新民法典。新中国自1949年以来,一直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我国的民法将合同关系纳入其调整范围,海商法、票据法、保险法等都属于民法的特别法。

由此可见,商法发展的趋势是民商合一体例。二、从商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看商法的法律地位

(一)商法与民法

主张民商分立的学者认为,商法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调整对象——商事关系,且商事关系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是:发生在平等商事主体之间;基于营利动机而建立;发生在持续的营业之中。3然而,仔细分析“商事关系”的特点,就会发现其与“民事关系”的界限很难划清。首先,民事主体既包含法律直接规定的普通主体,又包括经过特别登记程序取得主体资格的特殊主体——“商事主体”,如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其次,民事关系同商事关系均以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基本特征,以平等互利、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第三,民事活动的范围既包括营利性的活动,如发生在生产、流通领域,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活动,如发生在分配、消费领域,平等主体间的营利性活动是民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民事活动中的营利性活动既可以是持续性的营业活动,也可以是非持续性的营业活动。以上这些相同性取决于“民法商法化”的发展趋势,使民法与商法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商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商法在我国不能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的总则、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实际上已经对商品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作了一般规定。如果人为地将商法从民法分立出来,既会造成立法的相互矛盾和重复,也会使民法遭到严重损害。

(二)商法与经济法

关于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学者也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商法与经济法都以企业为核心对象,两者没有根本的区别;另一种看法认为商法与经济法的理念、机能是不同的,商法与经济法应为两个不同的法。持后一种观点的又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商法与经济法分立,但与民法合一;二是商法与经济法分立,与民法也分立,商法是独立法律部门。

笔者认为,商法与经济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学科。要说明这一点,必须清楚经济法的性质。经济法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因此最早出现的经济法是以反垄断为核心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视角也在不断调整。国家不仅是对经济生活进行总体管理、监督,同时肩负着组织、协调的职能,使个体经济利益与社会经济利益协调发展。因此,当代经济法是对经济的平衡协调法。

从企业来看,商法虽以企业为核心,但仅调整企业的经营关系和强调企业个体的权利,而经济法侧重于调整国家平衡协调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强调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效的一致性。因此,属于经济法范畴的企业往往是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而一些其活动完全由市场调节与国家平衡协调无关的企业并不属于经济法主体的范畴。

从两法的性质来看,商法与经济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商示属于私法,其理念是维护主体的私权,以个别经济主体的利益为基础,调整平等主体的利益关系;经济法原则上属于公法,并兼有一些私法的特点。经济法的公法性体现在它的以社会为本位,着眼于超越个别经济主体利益的整体利益,调整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和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经济法兼有的私法的特点表现在,经济法还调整体现一定国家意志的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关系。4

(三)商法与企业法

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是依法成立,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法是以确认企业法律地位为主旨的法律体系,因此,广义企业法应当是规范各种类型企业的法律规范的总体。包括按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划分的公司、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也包括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以及包括按照有无涉外因素划分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目前我国现行企业法对上述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所调整。

由于企业法体系的集合性,决定了企业法调整对象性质的复杂性,不能笼统地说企业法应当属于民法、商法,还是应当属于经济法。民法、商法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企业关系,以确认企业权利并保证实现。因此,作为民法、商法调整对象的企业通常是合伙企业、独资企业、集体企业、合作社等;由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涉及到国家利益、国家对经济的协调,以及社会利益的兼顾等因素,使这类企业法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因此,大多属于经济法。这不仅是我国,当代其他各国调整企业的法律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民法、商法,也可以是经济法,或是单行特别法。

商法与企业法的区别还表现在,商法并不是完全的组织法,其中相当部分属于行为法。企业首要的法律特点是一个组织体,这就决定了企业法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组织法。而且现代一系列的企业现象也早已超出了商组织法的范畴。尽管这些企业形态不同,只要适合经济生活的需要,都可以以法律表现出来,而不受商法的限制。我国目前进行试验的“国有控股公司”(既是生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又是国家专门进行投资经营的投资型的公司)就是一典型例子。5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立法体例的国情分析商法的法律地位,均不难看出:商法在我国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条件是不成熟的。商法应当属于民法的组成部分,是民法的特别法;商法与经济法是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商法、经济法均与企业法密切相连,但均不能分别涵盖企业法的全部内容,商法与经济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企业关系进行调整。

注释:

1参考《中国商法总论》,董安生等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参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事立法》,梁慧星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3参考《中国商事法》,王保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

4参考《经济法总论》,史际春、邓峰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4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1.监督管理与鼓励竞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就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必须创造有效竞争的环境,以便企业在市场上直接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判和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进取,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竟争中获得胜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如套购国家计划商品,倒卖重要生产资料,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不正常竞争,打击违法行为,使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奉公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

2.监督管理与搞活的关系

“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达到市场萦荣活跃,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乱”是破坏了国家政策、法规,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投机倒把,欺行精市,走私贩私,造成了生产经营运行的紊乱。有乱就要管,管就是治乱。搞活与治乱两者虽然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辩证的统一。只抓管理,不求搞活,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方针相悖。没有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最终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只求搞活,不抓管理,就不能规范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经济越繁荣活跃,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越需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越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有促进经济搞活的任务,又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使经济搞活与监督管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搞活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又通过维护秩序,搞活经济。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工作在管理与搞活的关系上,考虑行政干预、监督管理多,研究疏导服务、促进搞活少,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企业登记方面,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放宽政策,允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工业系统门市部兼营省内外同行业自销产品;允许个别企业使用两个牌子;缩小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简化申请审批手续,一般登记不超过半个月.在市场管理方面,支持鼓励贩运,撤销农副产品检查关卡,对计划产品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允许边出售、边上市、边贩运。对计划外产品,称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允许多渠道经营,搞活商品流通.在市场建设上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统一管理”的办法,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市场建设。

3.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服务。它不仅要监督管理,而且要通过搞好服务来正确引导和影响工商企业经营人员,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管理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认识,改变以往管理就是行政干预的观念,把管理工作看成包括宣传教育、疏导服务、经济监督、促进发展、增强活力这样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实行“疏导—服务—搞活”的管理方式,纠正单纯“管理—查扣—处罚”的管理方法,实现“活—管—活”的目标,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纳入国家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几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例如:协助工商企业经营人员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5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关键词】 中国商业银行 会计和审计 现状 未来

下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特点以及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特点

1.1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受国家保护和制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迅速,传统的经济审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因此,经济审计工作必须要进行快速和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而为了减少经济审计工作的大量成本费用,加快经济审计工作的改革速度,政府在其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政府对经济审计工作的介入,可以保障经济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还能保障中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1.2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标准是由国家政府制定的

中国的商业经济是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进步的保障,因此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标准都是由政府来制定的。由于国家政府对会计和审计工作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就具备了国家性质,因此会计和审计的工作就受国家的制约和保护,这样可以保障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可实践性,便于为中国银行的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1.3中国不同的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

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标准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差别却很大,针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制度不同,会计和审计工作在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就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银行经营活动的范围不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内容就会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存在差异,是现今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特点。

2.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2.1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的标准与国际化的会计工作标准接轨

中国商业银行因其会计的涉及范围不同,所执行的会计工作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会计工作标准的不一致,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和维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十分不利,通过实行国际化的会计工作标准,可以改善这种不一致的局面,利用国际化的会计标准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会计进行统一,可以有效避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标准不统一问题,减少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竞争力的困扰,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标准与国际化的会计标准接轨是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趋势。

2.2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的管理上的统一

一般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较多地关注经营活动的壮大和发展,往往忽略会计工作,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管理不能实现统一,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比较先进,已经引进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就相对比较落后,还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办法对商业银行的会计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滞后性,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对会计工作造成不公平的影响,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管理的统一是未来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2.3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现代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手段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同时计算机数据库也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各种网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如网络银行、支付宝、手机银行、ATM自助银行等,网络通讯技术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的体现,都预示着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手段趋于现代化。

3. 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3.1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呈现集中稽核的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往往是针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事后的审计,这种审计存在很大的漏洞,难以将审计的结果付诸于实践,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应该转移重心,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做出适当的奖惩,将经营活动的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在商业银行实行垂直集中稽核的前提下,对总行的法人负责,实现审计工作与相关人员分离,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呈现集中稽核的趋势,是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

3.2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与国际化的审计标准靠拢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来说,虽然由政府制定相关标准,但是不同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出现的差异,影响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审计工作的质量,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已经向国际化靠拢,因此商业银行的会计的审计工作渐渐与国际化的审计标准接轨,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3.3中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渐渐呈现专业化和社会化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是对商业银行经济活动的监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必经之路。以当前发展来看,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由于审计工作没有实现专业化,缺乏严格、统一的执行标准,经济审计的工作也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有效的改善,造成经济审计工作的观念和模式的滞后。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透明化,中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就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理解,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就会呈现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结束语: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工作与国家化的标准接轨,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社会化、现代化和专业化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要想得到较快较稳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夏博辉.深圳发展银行会计部.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2010.05.06.

[2] 李峰,赵健伟.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加强金融风险防范[J] . 经济师, 2008.04.05, (1) : 167- 169.

[3] 劳埃德 B·托马斯.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马晓萍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04.28.

第6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价值经济

电子商务主要连接消费和生产两个领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更加突出,其对产业发展的价值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中利用技术提升所带来的产业价值,电子商务是利用创新模式和应用等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生产则是以创新手段来挖掘消费市场而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更加关注消费满意度和消费市场,使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可见,分析和探讨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的实现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的含义

价值经济是基于价值链的经济形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当前,对价值经济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其界定尚不清晰。上世纪八十年代,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理论,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环节是增值的活动,这种价值的总和便是价值链。但企业的价值活动较多,而非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其价值的创造仅是企业价值链中的某特定价值活动。而创造价值的企业活动则是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本文以价值链为理论基础来探讨价值经济,以价值挖掘及创造为核心来确保市场竞争中稳定及持久的优势而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为价值经济。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平台而进行的服务及产品的买卖活动。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业性的活动,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商业性活动。该商业活动的媒介特质仍然是消费和生产的链接。这种链接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能够便捷地将消费同生产对接。其互动性能够使生产者更加便捷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向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及产品。消费者也可以将诉求向生产、供应方提供,以推动自我需求的满足。这种电子商务既有人性化和柔性的特征,又有即时性的特点。电子商务的商业性对其价值的实现具有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其经济价值活动必须通过创新消费及生产服务来实现。

二、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的服务性

电子商务是消费和生产服务的链接,以其服务对象可以将其分为生产和消费两类。

(一)消费

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其重点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垂直网站、综合平台来提供服务,如聚划算中的女装、箱包、家电及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在平台上能够看到多种服务及商品的集成,为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提供了较大便利。此外,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互动性,将创新商务模式同消费需求密切联系,商务平台与社交平台紧密联系。并设置了社交讨论区,将消费者的满意度及购买评价及潜在需求等进行了反映,商家以此互动将商务活动同消费者连接起来。

(二)生产

电子商务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融合于生产。以信息技术来融合传统制造业并推动其生产模式的创新和效率的提高,进而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得到极大发展,满足于消费者的服务、产品及布局都较为完善,其未来发展趋势则是价值经济性质的产业化发展,主要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同流通、生产、融资及交易等进行高效融合,以不断创新其价值形态。

三、挖掘电子商务价值服务的途径

(一)采购的网络化

采购是电子商务生产及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因此,其采购应利用电子商务或其他平台来寻找供应商资源,通过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来进行价格及性能比对,且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线上采购环节要实行网络化,对企业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等实行网络平台的采购,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选择高质量及价格适宜的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采购效率。

(二)服务性的外包

当前较为流行的企业经营新理念是“轻公司”,该经营理念是利用网络工具及独特的平台从传统行业价值链中创新商业模型,其核心是充分发挥核心业务功能,将非擅长业务实行外包,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外包企业的服务也较为专业,进而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和实现双赢。但这种外包服务必须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在将业务剥离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地找到理想的下游企业,进而实现外包接受者与提供者的对接。此外,外包公司也以其专业化和理念的新型性形成了新的服务市场。

(三)提升市场覆盖率

市场覆盖面广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特点之一。传统经济模式中,规模经济效益存在递减空间。而规模经济常在厂商经营初期表现突出,厂商利用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提升经济效益,当此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扩大,则会造成经济效益降低,若达到临界点时则会出现不景气的现象,进而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样,在市场扩张过程中,也会出现规模经济主导的市场覆盖困难的问题,也就是说会受到市场、资金、专业化协作、劳动力及运输等因素的制约,扩张市场过程中,市场覆盖率上升,其边界收益率则会递减。而电子商务则能够缓解或延迟该问题的发生。电子商务利用新渠道传播相关信息,使企业知名度得以提高,且可提供更多的服务及功能,既能向老客户提供新型服务,还可以增添新客户,进而产生业务增值,使所有客户从中收益。此外,在原有渠道上电子商务市场覆盖率提高的同时也能缓解市场覆盖的难题。总之,电子商务是连接消费、生产的一种创新服务,其价值创造类的价值经济活动的实现,则是利用生产性、消费来实现的。电子商务的生产也是利用挖掘消费市场及进行创新性活动来实现的。所以,深挖消费信息是实现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王伟.基于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价值链研究[J/OL].商业经济研究,2017,(08):59-60.

[2]裴秋蕊.我国出口型代工中小企业升级路径研究——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02):143-152.

第7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徽商》: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与非公经济人士密切联系的重要部门,省工商联在这几年中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卫华: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底,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约7000亿元,占GDP比重达58%,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加速崛起的战略支撑。

而工商联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有贡献,品牌工作有影响,参政议政有成效,自身建设有力度”是近年来安徽省工商联工作的真实写照。

皖江示范区规划获批实施后,省工商联迅速动员商会组织和广大非公企业踊跃投身皖江示范区建设,开展“商会合作共建皖江”恬动。省工商联也积极开展“百家民企进皖北”活动,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到皖北考察和投资兴业,推动皖北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省工商联已组织了50多位企业家分批前往皖北有关市县了解投资环境,推动区域间工商联和行业商会结对合作、进行项目考察,取得了一批实际成果。

此外,省工商联在提供服务、大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化解人才短缺矛盾、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在结合自身情况,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徽商》:此次“工商联与民营经济共成长”活动还将在哪些层面加强省工商联与地方工商联及民营企业、企业家的切实交流’

第8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兴起过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加快了电子商务经济融入群众生活的步伐。近年来,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电子商务经济占中国市场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经济是世界经济体争相进入的新领域。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市场平台来完成交易。电子商务有着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其安全性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保障,所以电子商务的水平也是我国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展现。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

中国的电子商务最早开始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经历了工具、渠道和基础设施三个阶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电子商务开始初步实施,数据交换是当时主要形式。2002年中国正式开始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在2007年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开始兴起,直到当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具阶段,电子商务是部分企业和个人进行业务扩展或是商业信息交流的工具,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为其进行商业活动带来便利。在渠道阶段,中国的网上用户日益增多,随之电子商务交易更加频繁,电子商务逐渐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的一种新兴交易渠道,如网店、电子银行的出现。在基础设施阶段,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并有着方便快捷的优点,市场经济结构、群众消费习惯和企业营销策略都会被影响。很多企业开始以电子商务为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网络交易的持续升温,电子商务逐渐发展成熟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电子商务经济体开始兴起。很多传统行业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和企业的转型。电子商务从萌芽到发展,再到现在日益成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前景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阿里巴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在“双十一”期间内创造了上亿元的交易额,体现出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剧烈,为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电子商务使得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密切,增强了两者之间合作,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跨界发展

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并进行跨界经营,这对我国传统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跨界经营和产业链的扩展是当下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重点在于金融业、广告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也能达到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宣传效果,促进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的跨境发展

网络的全球化发展快速并日益成熟,这对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产生了直接影响,国内许多跨境电子商务开始兴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跨境电子商务有着全球化程度高、经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如海外代购的形式,网民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信息来选择商品,就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购买到国外的商品,这种形式新颖、成本低、效率高的电子商务模式有着很大的商业前景,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会有着很大的优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大数据精细化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要涉及范围广,在后期的发展更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服务的完善。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用户、商家、产品信息进行收集,再通过大数据的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归类,来为用户提供更为详尽的商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是今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商家能在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中占据商机的可行办法。

(四)移动终端形式的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手机的普及,手机4G网络升级,由此可见,在移动终端领路内来发展电子商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五)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加强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已经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漏洞,为了电子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安全需要不断加强。一方面要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的安全管理,引用先进技术来维持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要对网民普及网络防范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发挥电子商务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语

我国电子商务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了产业机构的改革,引领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经济模式已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推助力,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将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第9篇:商业经济活动范文

关键词:社区商业经济 居民生活 文化氛围 零售业 个体经营

随着旧城区人口的外迁疏解、规划新城的建设等带来的大量新社区建设所引发的居民对购物便利性的关注,使得未来社区商业市场潜力很大。同时促使其从社区的独立性所带来的零星化,逐渐走上独立化的经营模式。为展开切实的研究,本文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对生活在全国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50个大中小城市的100位网友展开问卷调查,每个城市不同社区的两位网友接受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以下数据结果以此为准计算所得。

社区商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社区商业经济的存在,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服务社区居民生活

现代社区的建设,建立在城镇规划与城市房地产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从设计之初就决定了它的独立性,也形成了社区生活的封闭性。因此,社区商业经济的存在,无论从空间距离上,还是居民生活的便捷性方面,都具有及时雨性质的方便性,能极大地满足居民的相关生活需要,如各种必需的油盐酱醋等。98%的被调研网友赞同社区商业经济的这一意义。另外,其他的服务性经济形式,如纯净水供应、各种维修与餐馆等等,作为生活必需的内容,充分服务了社区,更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丰富社区文化氛围

这些商业经济载体的存在与作用发挥,在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也会成为社区的某种文化中心,起到文化的辐射作用,尤其是经营者的各种具有正能量的行为及其精神,以及围绕着商业经营地点所开展的各种公益性的宣传教育内容等,在居民接受或要求服务的同时,都会受到相关的教育或熏陶。例如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公益行动等,都为社区文化的提升做出了基本的贡献与努力。88.9%网友认可这一功能。

我国社区商业经济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很快,但社区商业经济的发展,无论从经营模式、经营内容与经营的理念上,都呈现为相对滞后的状态。相关研究认为,我国社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存在“供给不足、需之未有”、“业态单一、配之不齐”、“规模低效、供之扰民”、“城乡分离、享之不均”等问题。

(一)以小规模经济形式为主要载体

被调研的50个城市中,99%的社区以小规模经济形式为主要载体。实践中,这种“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商品经营。由于社区楼房建设的功能规划确定性,尽管也有着相关商业的规划,但其经营主要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如上述的油盐与其他日化用品等。被调研的所有社区中,都有着这种经营模式。二是小店铺经营。97%的被调研社区都有着这种经营特点,尽管67%的社区有着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导致隔断化分散经营,以各种小店铺的形式出现在社区。三是小量经营。上述的“两小”决定了各种商品或服务的“小量”,相对社区居民的密集,形成了人均服务与商品数量的绝对性落差。96%的被调研者认为,这种小规模经营,从一开始经营者就直接把自己定位在了城市大型商业的补充角色,在难以实现自我经营理念突破的前提下,更难以实现社区经营的突破发展。

(二) 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要内容

这是当前我国社区商业经济的又一个典型特征。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服务社区居民:一是基本生活消耗需要。96%的网友认为,社区商业经济满足了如油盐、牙刷、牙膏、灯泡与其他的洗涤用品消耗需要。在物美价廉的情况下,实现了社区居民足不出户性的生活满足。二是基本生活保障需要。65%的社区有各种服务型的商业经营,如通下水道、电器维修、纯净水供应、快递业务与其他的小服务项目等。而且,由于这种服务少,其往往对周边的社区与其他的城市居民,也具有一定的辐射性,能非常及时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真正实现了方便生活。三是基本生活调剂需要。被调研的社区中,每个社区都有一些特色生活调剂性的商业服务,如小餐馆、小熟食品店与小室等。这些商业功能的发挥,为社区居民生活的多样化提供了最大化的可能,有效地丰富与调剂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三)以个体为主要形式并以流动性经营为有益补充

91%的被调研社区,其商业经济是以个体经营为主,表现为上述的三“小”。7%的社区有着国内国际的大型连锁集团开展服务与经营。99%的社区中或社区门口有流动经营的存在。其成因为两种:第一,居民需要固定性的服务保障。所有的被调研网友,都认为社区固定的个体小商业经营是必须的,且是城市大型超市无法替代的,其是社区和谐、亲民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与舞台。第二,居民需要流动性的服务补充与完善。流动性商业形式,主要以一些季节性的商业服务为主,如季节性的水果、蔬菜等;以其他的特色服务为典型,如特色美食、特色的服务(磨刀、修拉锁与配钥匙等)。99%的网友曾经有过急切地渴盼这些流动服务的经历。

我国社区商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在各个行业与产业中的创新不断出现,社区商业经济在上述现状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会逐渐地走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与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消费、改变城市面貌、扩大劳动就业”的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切实、亲和、高效与针对性强的商业经济服务。

(一)品牌企业连锁经营

尽管上述社区商业经济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要,然而,由于其经营理念、规模与产品类别的限制,以及经营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与变化性,直接导致社区商业服务质量的低效与居民对其的低信任度。79%的社区因为社区商业经营者的变化与服务态度等问题,而宁愿选择离社区稍远点的大型超市与商业中心等。因而,“科学规划社区商业、引进品牌社区商业店铺、加强社区内商业店铺管理”成为社区内在需求。所以,社区商业经济走品牌化与连锁性经营成为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体商品商业经济的载体形式品牌连锁。即运用社区占地面积较大的公共性房屋或中心,引进各种大型的品牌连锁经营企业开展商业经营服务,如关于小商品的各品牌零售企业,如沃尔玛、苏果等,依托它们成功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与产品销售模式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商业服务,实现超市进社区进家庭。

2.服务性产品载体形式品牌连锁。即关于各种服务业的商业经营,如电器维修可以引进如海尔、格力等企业的售后服务部门,或开展专职的服务或让他们以专职服务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拓宽服务内容。这样,既确保服务的质量,也能最大化地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调研中,84%网友与社区需要这种优质的服务业。

3.品牌物业公司连锁经营。即让具有实力且具有相关经验的物业公司,直接开展相关的商业活动。让物业公司根据社区的各种实际,做出社区的宏观性科学规划,既能拓展公司业务,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最为切合实际的各种服务。如此,不仅可以拉近物业公司与社区居民的心理距离,还可以激发物业公司创新开展社区商业经济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与灵活性。34%的网友认为,物业公司可以做出相关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全面化。

(二)直销业有益补充

直销作为一种销售模式与理念,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针对社区居民的年龄、职业、学历、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理念与风俗习惯等研究的基础上,各种直销企业可以进入社区开展直销服务。

根据当前的实际,主要有两种直销:一是产品直销。即某种产品的人员直接进入社区家庭开展销售服务,如某品牌的日化产品的直销,保健产品(例如安利)的直销等。由于这类产品具有其他或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优质性,通过直销的方式,可以加强居民对产品的了解,在正确运用于享受某种优质产品的服务时,也会提高居民消费理念,实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47%的被调研网友愿意接受并正在享受直销产品,16%的网友愿意尝试直销产品的服务,8%的网友希望对直销服务与产品进行接触。

二是服务直销。根据生活实际需要,此类服务主要有电器保养、隐患排查与维修直销服务,家庭清洁直销服务,通讯、网络、供水、配电与供热等直销服务等。21%的网友认为,此类直销服务让广大居民对自己的家庭与居住环境有着更加充分了解的同时,能最大化为居民提供前瞻性的生活享受。

(三)特色服务客户定制逐步完善与提升

由于居民商业需求的多样性,对各种商品与服务的需求有更加精确的衡量,居民的商业需求从被动接受,向积极主动与量化确定的定制服务发展。这类服务主要表现为:

1.医疗保健服务。主要指针对一些职业性、慢性的疾病开展的针对性保健服务,如颈椎病与腰椎病等类病的按摩保健、高血压、心脏病与其他疾病的动态监控性保健服务等。社区居民向专业的机构与人员开展定制活动,通过专业人员的定期或根据需要动态上门,会为广大社区居民创建更加贴心、安全与信任的医疗服务,让居民的生活更为舒适与轻松。13%的网友认为,这种服务形式非常必要,且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文体学习服务。即针对那些文艺、体育爱好者的教育教学与指导服务,如对某种乐器爱好者的上门教学,健美爱好者的上门辅导等,在满足居民艺术与体育享受的同时,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使自己能开展更多的练习与其他活动。17%的网友有此类定制服务需求。通过这种形式,把原来相对固定的一些兴趣与爱好特长教育,向社区高密度延伸,为提高社区文化氛围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3.一些项目的家政服务。虽然家政服务都是上门服务,但定制服务是居民主动积极与有规律的。因而,针对家庭中的一些下水道疏通、油烟机清洗与木地板保养等服务,一些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居民的定制要求,为居民提供适时地服务,避免居民在需要的时候“有病乱投医”现象。23%的网友认为相关人员采用这种动态的定制服务形式,不仅可以最大化满足家庭需要,也可以对相关的家庭必需硬件等开展常态性的保养提升。

社区商业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形式与成果之一,在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同时,实现了商业服务与创业的并举。但由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独立性与封闭性,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社区商业经济的城市化发展,需要在开展品牌化战略的基础上,积极地鼓励各种经济形式作出不同的创新尝试,为社区商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曹正进.大力发展首都社区商业的动因探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张海霞.城乡统筹与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开发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