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商业化规划范文

商业化规划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商业化规划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商业化规划

第1篇:商业化规划范文

(一)社会主体融入情况欠佳

由于我国市场体制改革还未深入,所以体育发展既有鲜明的市场经济特征,又有传统的计划经济特征。虽然这种特殊的“双规”制度,将社会力量引入到体育经济中,但是并未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国家依然在体育的发展中扮演主要的角色,社会主体在体育的承办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政府在体育市场化和职业化的准入规定中,设置了严格的要求。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理念的推出,对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体育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有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体委开始规划全民健身项目,制定了以青少年为培养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并以奥运会的标准来落实体育的最高发展思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体育管理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不可协调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执行的动力,错误的将体育发展偏向了奥运会的竞技中,忽视了全民运动在体育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导致了从地方到中央,都形成了以夺得奥运金牌为荣的工作目标。所以,这些现象都忽视了体育发展方式的多样性,体育资源在国家的统筹和安排下,失去了有效性,虽然有很多社会主体融入,但是并没有实际举办体育项目的主动权。

(二)相关主体边界关系模糊

在体育“双轨制”下,有些体育领域已经开始采取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促进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各个主体之间的行为和关系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界定,所以在具体的商业化运作中,各个主体的职能分配不清。例如,在奥林匹克项目中,国家体育总局代表了政府机关,中国奥委会承担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中国全国体育总会负责体育事业的落实等,从三个职能机构的性质和分工可以看出,都有明显官方色彩,所形成的后果就是“政事不分”;再比如,在运动项目中项目协会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职能问题,原则上讲,项目协会是具有法律依据的可以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行业组织,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则是没有市场经营权限的国家行政机关,项目协会在体育运动中应该是具有推广职能的社会团体,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则是具有管理项目实施的管理机构,但是在具体的体育赛事安排中,项目协会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权责分配不清,各种复杂关系交织在一起,项目协会的实体化过程受到限制,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行政行为不能有效地起到作用,从而导致了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的权限膨胀,政令渠道不通。

(三)社会主体举办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都是由政府主导进行,以致于在发展的模式、资源的配置上,都忽略了社会主体的能动性,从而使得体育市场的活跃度不高。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体育的发展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国家意志性,也即在处理体育事物的时候,国家的角色起到了关键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意志开始慢慢让步于国民意愿。虽然国家已经在部分领域开放了体育的市场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进入到市场中,但是在权利的归属上并没有详细的说明,社会主体在实际参与体育经营中受到的限制较多,很难放开手脚去施展才能。例如,在我国竞技类体育项目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等对于项目协会和职业俱乐部的干预较多,行政手段的泛滥对于市场的健康、有序形成了不良的影响。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才能够激发相关社会主体追求效益的激情,从而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下放权利的过程会慢慢展开,社会主体参与体育的过程也会慢慢地渗透到市场中,如果政府还要对市场主体设置行政障碍,无疑会造成愈加严重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那么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主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大打折扣。

(四)体育商业化发展的资金来源匮乏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资金的匮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资金实力的雄厚与否直接影响了体育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后续发展。从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发展的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并且政府的投资占了我国体育资金需求的60%左右,其他的资金来源于市场开发、赛事举办等缴费和会员费用等,并且这些资金的使用渠道主要有:体育教育;体育科学与技术;体育外交事务等。从《体育法》的规定也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财政构成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并且这些资金主要被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被纳入到政府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规划中,省级和市级的财政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大众化的体育设施和发展竞技类体育项目,同时也要求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总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匮乏,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宏观投入,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不起市场主体对于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不利于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启示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崇尚人的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独立的主体、本质来看待。首先,它是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不断解放,以此来促使人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其次,它是对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肯定,人只有提供自身价值、促进全面发展、尊重别人以及合法权益,才能在公平、公正、平等的前提下创造价值。最后,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需要考虑人性化的尺度,站在人的角度去服务。所以我国的体育商业化、市场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体育商业化发展必须涵盖所有的人群,并尽可能地为大众提供良好的健身、养性、竞技的平台,其中体育管理者、运动员以及教练等要各司其职,提高自身的价值;其次,每个个体都有体育的参与权,并且其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享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活动行使权;再次,体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生活体验,培养人的独立品格和尊严;最后,在解决我国体育商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时,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提供个人服务。

(二)均衡发展体育的结构

体育商业化的良性运行,必然需要一个稳健的体育结构,使得各个体育要素都可以得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并且相互之间有很好的粘合和弥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也愈加复杂,所以需要建立起体育协调发展的机制,以保障各个子系统可以在运行中相互协调和推动。并且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体育结构以及各个体育要素之间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状态逐渐转变为不稳定和不均衡,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所然,另一方面也是体育发展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发展忽视了公平和公正,所形成的是我国城乡、区域、阶层、民族体育建设上的不均衡等问题,使得公众不能公平地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为此,探索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之路,一定要保障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和权力,从更深层次的体育结构上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其根本是明确不同利益群体的地位,并承认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体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公平化、公开化。

(三)破除体育发展的惯性模式

我国体育的发展模式对于传统计划经济有着很深的依赖。无论是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维上,还是在转变发展的决策上,亦或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执行上,都存在着对计划经济时期发展模式的惯性。所以,我国体育发展模式的新探索,需要破除这些惯性思维,消除对于以往计划经济的过分依赖,同时也要认清现有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首先,要破除对于成绩的过分依赖。成绩观念认为,政府对体育发展做出决策和规划,需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考核和审查,而成绩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考核标准,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体育发展片面地追求成绩,从而忽视了体育发展的本来目的,例如挖掘真善美、培养良好的节操等。由于实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育发展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已经固化,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长期平衡,所以对于这些复杂关系的调整,需要打破既定利益的格局,破除利益分配上的惯性依赖。

(四)解决体育市场化中的融资和投资问题

体育的商业化发展需要资金的驱动,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体育的经营模式过分地依赖于政府投资,导致了融资、投资渠道相对匮乏,即使有社会主体参与到体育项目的运营中,但是由于受到行政手段的影响,也没有真正施展的机会,所以对于体育商业化,最重要的是要打破政府在体育领域的投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体育市场中,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可以被有效地配置到各种地方,从而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需要政府引导的体育领域,政府要在政策上多加引导,保障社会主体各项权利的实现,积极配合市场和社会主体在体育经济建设中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加大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权利的放宽,同时,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经济领域,例如,在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中,可以把社会资金作为主要投资渠道,政府资金作为补充,从而实现我国体育发展的真正商业化和市场化。

三、总结

第2篇:商业化规划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智慧旅游;商业化

在当前社会中,旅游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努力兴建全新的旅游项目,一些旅游项目更是打着民族文化的旗号发展以情怀为主的旅游项目。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茶文化旅游,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当前的茶文化旅游更多的是商业旅游为主,大部分的旅游都是以销售茶叶为主,这就让人们带着期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回。因此,就需要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其中导入智慧旅游的感念,让游客以体验茶文化为主,而不是以购买茶叶为主。

1智慧旅游特点

1.1人性化

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人性化。在传统的旅游中,其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两种,一种是自由行,一种是跟团游。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自由行中,虽然能够让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但是由于单人行动,无论是各项费用的花销还是交通的费用都会大大的提升,同时由于个人文化水平不同,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了解程度也会出现不同,让一些不能够自己分析文化的游客得不到很好的旅游体验。而跟团游中,其模式就相对固定,都是按照旅行社的形成规划进行旅游,大部分的景点中都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导致游客较为疲劳。但是智慧旅游不同,其最大的概念是半自由行,通过团购的方式降低消费,然后按照游客的意愿自行选择旅游目的地,并配合电子导游进行讲解,既节约成本又保证了旅游的质量。

1.2智能化

智慧旅游的第二个特色就是智能化。智慧旅游是在传统旅游模式中引入信息技术的一种旅游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在于GPS,移动支付,团购平台的使用。在这三项内容构成了整个智慧旅游的智能化体系。因此,人们能够在旅游中告别导游和旅行社,实现自由行。其中,GPS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游客在旅游的时候不会走错路,同时提供定位援助。而移动支付是保证游客在现金存在差别的情况下进行支付的一种手段,能够让游客更好的进行全球旅行。最后,团购平台能够有效的降低游客旅行的成本,从而让游客获得更加实惠的待遇。

1.3自由化

智慧旅游中的自由化涵盖三项内容:首先是线路的高度自由化。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中,一般线路都是较为固定的,因此旅行社一般与景点合作的时候通常仅仅会布置一到两条线路,从而让游客仅能进行常规旅游路线的行进,但是目前来看,由于GPS技术的加入,游客可以在景区自行游览,从而不用担心走失的问题。其次是行程的高度自由化。在智慧旅游中,一般都是以游客为主,所以游客可以自由的定制旅行的日期,从而保证游玩的满意度。最后是经济的高度自由化。在传统的旅行社跟团游中,旅行的资金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智慧旅游时代,经济实现了高度自由化,无论是旅店,经典组合门票还是饮食都能够在游客的要求下进行更多的组合,从而保证符合游客的需求。

2基于智慧旅游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2.1去除商业化

在当前的茶文化旅游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业化倾向严重,其主要存在两种情况:首先是造成了景区中存在大量的商人。在茶山和茶乡的商人成分较为复杂,除了本地茶农外,还存在着外来的投机商人,就导致了茶山中的旅行每一个景点附近都是有着大量的茶商存在。其次就是由于刻意宣传的缘故造成了茶叶价格虚高。在当前来看,茶叶价格虚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而基于智慧旅游的茶文化旅游问题解决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去除商业化。在当前来看,利用智慧旅游的方式去商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首先是对景区进行全新的GPS线路规划。鉴于传统的旅游线路存在的诸多问题,就需要进行全新的景区GPS线路规划,这种规划的原则有两个:首先是尽量避开商业聚集区域,这些聚集区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的质量,因此需要进行规避。同时,在商业集中区中的商家一般质量不高,销售物品价格昂贵,不是购物的优质选择。其次是要尽量的选择容易行走的路段。在旅游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行走,如果规划的路段不利于行走,那么也是不可以采用的。其次是对景区的产品进行商品号联网鉴别。一般来说,景区的产品会出现价格虚高的情况,为了有效的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进行商品号联网查询。这样游客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商品的具体价格,从而更好的了解商品的真实价值,不会出现高价买货的情况,保护了游客的利益。

2.2行程自由化

在茶文化旅游中,一般都是由导游带领,在很多的景点中都是会刻意勾画出许多行进旅行。这些路线的部分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以商业分布为行进旅行。由于茶文化旅游商业化的情况,就让茶文化旅游目的地通常以商业摊位部分的路线进行旅游路线开发。在游客旅行中,看到最多的不是茶文化工艺形成内容,而是各种商业内容。其次是按照导游商业合作路线旅行。这种情况也较为常见,旅行社和茶商的合作就让旅行社的带领路线是为茶商提供方面的,从而给游客带来一定的问题。在游客的旅行中,带给客人最大的不便就是行程较为固定,这样就导致了游客对旅游情况的不满意。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形成自由化的建设。其中行程自由化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现往返自由化。在旅行中,往返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国内机票一直较贵,所以我国当前的人民旅游的时候通常选择跟团出行,从而节省机票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航班较为固定,游客需要按照飞机的时间规划自己的行程。但是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可以实现单人团购价,从而保证时刻都能够得到低价航班的供应,这样游客就可以进行自由航班的选择,不会让行程较为固化。其次是酒店的固化。我国当前的旅游城市中,酒店价格一般较高,许多顾客考虑到酒店的价格和性价比,通常会选择尽量缩短旅游周期,从而导致许多的景点无法游玩,这样的情况就导致游客对于旅游的情况不是很满意。但是网购平台的增加,配上旅游用专属用券,一般能够将酒店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保证游客不会在住宿上浪费更多的金钱,从而实现,旅游行程的自由化。最后,在茶文化的旅游中,一般旅游的形成较为固定,许多的游客会对旅游行程产生质疑。因为大部分的导游都会在商业区多做停留。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就可以利用智慧旅游模式,通过网络地图来了解自己的行程全部内容,然后针对自己的喜好进行路线的自由化定制。这样能够保证游客快乐的旅行。除此之外,游客能够进行个性化,自由化制定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门票的套票选择等,这样可以增强游客旅游的自由度,从而更加符合智慧旅游的宗旨。

2.3增强人性化

不够人性化也是当前茶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一个问题,在当前来看,大部分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都不够人性化,例如茶商不允许品尝或者观察后再购买。这样就让许多的游客需要靠着直觉购买,最后给游客造成一定的损失。从而丧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智慧旅游中,增强人性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当前来看,茶文化旅游项目很多的地方都不够人性化,例如购买之前不能够品尝等,这些情况就让游客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当前的旅游中,应该做出一定的人性化建设,要在茶文化中融入任性文化,才能够促进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同时,人性化建设也应该体现在其他方面,全方位的保证茶文化旅游的质量。

3结语

智慧旅游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个旅游概念,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旅游行业当前存在诸如黑导游,商业旅游等情况,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游客对于文化的感受,因此就需要进行智慧旅游的导入。其通过人工智能来代替传统的导游,让游客可以完成自由行,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游客也可以了解到旅游中的各类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旅游这种商业气息浓重的旅游项目,游客想要更好的进行茶文化的学习,就必须要智慧旅游。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智慧旅游去除茶文化旅游中的商业化,提倡行程自由等建议,保证游客能够体会到最纯粹的茶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昊,陆克中.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开发———以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7(6):31-33.

第3篇:商业化规划范文

商业模式是市场经济全面开放下的新产物,它属于商业化发展的新形式,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商业化发展道路,是现代化市场全面开放下的必然之举。在这样的商业模式运行之下,市场一定要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成本的管控,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并做好资金的管理使用,真正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发挥企业的成本优势。

1.1加强人们对市场营销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

受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思路的限制,企业员工对市场营销成本管控的认识度不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工作开展困难,且过于将精力集中在了市场渠道的扩建上,忽视了成本控制的意义。对此,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企业一定要立足长远,将眼光转移到成本管理上,注重宣传,帮助企业全体员工重新认识营销成本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2健全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成本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企业要立足商业化市场的新态势,坚持发挥现代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指导思想的引领作用,在对市场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成本管控方针,细化成本管理内容,落实责任制,并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开展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抓住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环节

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成本管理具有多元化特征,只有抓住管控的核心,找准工作的重点,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做好成本管控工作。一方面,强化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它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管控目标。因此,企业要严格把控这方面的资金问题,避免由于质量问题引发的货物返还,维护客户口碑。另一方面,保证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为了抢占市场,商业模式下的现代化企业经常采用缩短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获取利润。然而,盲目的规模扩充和生产周期的减少,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一定要把控好营销规模,做好销售量调查,合理安排企业的供销模式,从而确保营销成本目标的实现。

2结束语

第4篇:商业化规划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化运营不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侧重于前期对项目使用价值进行打造,并在旅游经济视角下来提升该旅游项目对游客所带来的效用。因此,这就为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要求。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茶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板块,主要以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示与茶有关的文化信息。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板块,则主要以行为文化为载体,关注从载体背后所呈现出的思想文化元素。这就意味着,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并侧重思考思想要件的展示路径。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

1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所呈现出的要求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归纳:

1.1自然资源开发的要求

茶文化资源必然需要建立在茶叶这一物质基础上,所以自然资源开发则成为第一步。对茶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可以向游客提供生态茶园参观项目,使游客获得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但由于茶叶种植在高山或高寒地区,这就为自然资源开发带来几个要求: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第二,道路规划需要与生态茶园的区位和承载力相联系;第三,可整合散落的茶园资源,形成规模化的趋势。

1.2人文资源开发的要求

人文资源构成了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资源不同,人文资源的开发将有助于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而这种体验感又是通过与当地人的人际互动中来获取的。如,参与到当地人对茶文化进行艺术性的诠释中来。又如,体现农家茶文化的特色。因此,人文资源开发所呈现出的要求包括:第一,将分散的人文资源存在方式,形成相对聚拢的态势;第二,分类建立起当地茶文化人文资源的开发模式。再者,对人文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引入全域旅游的形态。

1.3产业资源开发的要求

所谓“产业”可以界定为,相互关联行业之间所形成的集合。显而易见,在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当地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撑,如商品零售行业、餐饮住宿行业、茶叶生产行业等。这就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将上述关联行业整合进旅游项目之中,从而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衔接的问题探讨

2.1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结构性问题

该问题的提出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联系,那么如何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呢。这里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便是,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向域内还是域外消费者提供。若是对域内消费者提供,那么相同的茶文化背景必然会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要求更高;而若是向域外消费者提供,那么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需要进行着力打造。可见,建立不同的市场定位,仍需要与自身的开发能力相联系。

2.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问题

商业化的本质便是建立起旅游产品的交换模式,但从本文所讨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而言,该项目在运营中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性,而这将弱化开发主体未来的收益回报率。另外,在全域旅游类型下来开展旅游服务,便使得当地居民参与到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来,所以未来对辅助资金的供给便成为必然。由此,以上所存在的商业化问题需要在市场运营之前得到解决,不然将抑制旅游市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意愿。

2.3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问题

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的可持续包括这样几个要义:第一,实施循序渐进的开发步骤,使得边开发边运营;第二,维系现有茶园生态积载量,做到不破坏和及时修复。可见,从各地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关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问题,仍未能引起大众的重视。

3关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思考

结合以上的阐述,这里从三个环节来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进行思考:

3.1理清市场定位

上文已经提到,对产品提供的目标消费者进行不同的定位,将直接决定着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着力点,这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此同时,对于产品不同的市场定位又将影响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资金投入量,而对于那些深处高山和高寒地区的茶叶产地而言,显著的资金需求瓶颈将严重制约他们的旅游项目开发进度,若是在项目开发中平均使力,那么将影响到重点环节的打造。可见,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开发实力理清市场定位。

3.2开展市场调研

目前,具备条件的域外不少地区都在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并在对外宣传上也根据自身的区位名称和文化典故进行了商业化包装。但从不少游客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得产品开发的许多方面还不甚完善。为此,在减少资源开发的重复率,以及努力建立起本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有必要在开发之前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的内容包括:第一,对同类型产品的运营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对游客消费偏好信息进行搜集;第三,认真剖析业内相关产品开发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3.3发挥比较优势

建立起旅游产品的市场差异性,这是旅游资源开发中永恒的主题。通过市场调研之后,应为建立起差异化资源开发提供思路。另外,充分发挥域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则是实现产品市场差异性的关键之所在。而且,这里的比较优势可以为自然资源,也可以为人文资源,还可以为行业关联性等多个方面。

4实施策略根据以上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

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需要以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资金供给状况为依据,同时还需要以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情况为参考。以身处高山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为例,由于在开发中这里存在着不少显著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在市场定位中应主要聚焦域内游客。但即使定位于域内游客,也需要在动态视角下对旅游项目拓展进行长远规划,并通过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来将域外游客纳入其中。

4.2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

从市场调研中可以感知到,似乎自然资源已难以形成显著的市场差异化,这种自然景观式的开发模式极易模仿与复制,所以需要突出当地的人文元素。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文化,主要从饮食和艺术层面对茶的利用和表现而存在着,而且存在的载体则是当地的村落和农户。这就意味着,在突出人文元素的旅游资源开发下,需要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模式下将当地的村落和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展示平台。

4.3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

在运营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协调作用,政府部门则起到最终的裁定和制度供给的职能。为此,这里需要建立同业协会制度,如茶文化家庭旅游服务业协会、生态茶园观光业协会等。通过以协会为单位来进行关联行业之间的衔接,就能较好的满足旅游项目在打造中的内控要求。以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基金项目,则能起到扶持弱势成员的作用,这种具有共济会特征的公共基金符合农业村落环境的传统。

4.4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

确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里就需要针对性的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市场需求结构环节;第二,市场目标游客的拓展环节;第三,资金融通环节等。总之,需要以提升资源开发质量为目的,来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

5实证讨论

下面以湖南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进行实证讨论:

5.1引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要素

受到湖南湘西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凤凰县的农业生产仍然延续着传统农耕的作业方式。这一现实似乎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阻碍,但却成为发展当地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元素。

5.2引入乡土风韵的旅游饰品要素

伴随着近年来苗族民间艺术家在世界舞台展露歌喉,人们对苗家服饰已有了充分了解;并且,漂亮的服饰也引起了诸多消费者的兴趣。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包括服饰在内的饰品虽然统称为旅游附属产品,却作为实物形态宣示了游客所到之处的见证。

6小结

本文认为,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化运营不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侧重于前期对项目使用价值进行打造,并在旅游经济视角下来提升该旅游项目对游客所带来的效用。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其中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开发思路包括: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武美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37):331-331.

[2]宋亚超.基于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4):287-287.

[3]石锐.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及景观设计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3):22-23.

第5篇:商业化规划范文

(一)现代水产种业的内涵

水产种业即水产种苗(优良)产业,是指由水产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产引种与育种、水产种苗生产繁殖、培育、保存、推广、销售、质量监督检测及管理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现代水产种业就是现代化的水产种苗(优良)产业,是传统水产种业之后的新的发展阶段,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并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产种业产业形态。

(二)现代水产种业的特征

1.先进性

现代水产种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育种技术和设施装备上。一是在常规育种技术基础上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细胞工程育种、染色体工程和辐射诱变等先进生物技术方法不断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物种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多样化需求;二是采用先进的基因型筛选鉴定系统与信息化表型测试系统以及大规模、高通量、专业化、流水线的育种平台等设施设备。

2.商业性

相对于传统育种而言,现代水产种业的育种是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人财物力来培育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优良品种活动。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二是建立以科研院所的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和人才资源等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分工明确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育种商业价值最大化;三是建立以种业企业作为育种创新主体,具备完善的商业化育种能力和条件,科研单位育种人才、技术和材料等科技资源向企业有序流动的,鼓励种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商业化育种的体制机制,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3.紧密性

现代水产种业的紧密性特征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通过龙头组织的带动,将种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紧密联结起来,建立一个种苗科研、生产、销售以及管理等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产业化体系,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让市场带动种苗生产,实现种苗产品增值,有效提高种业的经济效益。

4.科学性

现代水产种业的科学性是指广泛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科学管理贯穿于水产种业各部门和各个环节,在宏观上建立与现代水产种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管理调控机制和完善的种业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在微观上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苗种市场管理、品种评价管理和苗种质量管理等科学化,使水产种业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条,从而形成高效的现代水产种业管理体系,提高水产种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

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指在水产养殖业涉及的资源利用、产地环境保护、生态功能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上,要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增加优质、安全、特色水产品供给,实现在“地、水、饲、种、洁、防、安、工”等方面向高效、友好、稳定、安全的方式转变。但是要真正实现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单纯靠理念的宣传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具备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提高养殖生产效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各种因素对促进养殖业发展的贡献率中,良种占40%,饲料和疫病防控各占20%,养殖管理占15%,其它占5%。由此可见,良种对养殖业生产贡献率居各因素之首,远远高于营养饲料、疫病防控等其他因素,是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和关键因素。良种一般具备适应性广、生长性能优、品质高和抗逆性强等绿色、优良的经济性状。抗盐抗碱抗寒抗热等品种既能减少对耕地的使用,又能改善环境;适合集约化生产的良种,能节约土地和水体资源;生产性能优的良种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能节约饲料、饵料等资源,减少废物排放;抗病良种既能节约养殖成本,又能生产优质安全产品。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以良种为重要物质基础,运用了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条件、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组织管理的现代水产种业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水产种业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现代水产种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育种创新能力

制定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保种场)保种方案,评估保种效果,提升保种效率;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共享利用平台。开展全国重要养殖种类水质种质资源调查,完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理论和方法;重点开展有重大商业潜力的品种、野生近缘种及重要养殖种类等育种材料的收集、筛选、评估、鉴定和改良,挖掘优良特性、优异基因;重点开展育种基础理论方法和共性技术、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推进国家遗传改良计划,提升自主育种能力;支持建立国家水产遗传评估平台,整合育种系谱和各种性状数据,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指导育种主体合理开展选种选配;以南美白对虾、小龙虾、草鱼等为突破口,支持和鼓励育种主体成立纵向或横向联合育种组织(联合体),建立健全水产联合育种机制,支持成立国家水产种业创新联盟。

(二)逐步完善水产种业商业化育种体系

基于目前我国水产种业科研和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不同的水产种业育种模式。针对育种成本高、又影响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四大家鱼、鲤鲫鳊鲂等大宗淡水鱼类,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育种模式;针对有一定产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育种成本适中的斑点叉尾鮰、罗非鱼、小龙虾等养殖种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投入为辅的政府主导的半商业化育种模式;针对产业化程度和产业比较效益较高的南美白对虾、河蟹等养殖种类,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扶持为辅的企业主导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现代化育种科研平台,或自主建立育种研发机构或科研团队,通过购买公益性研究成果,或通过引进高级育种人才和育种创新材料,开展商业化育种研发,引导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主导的商业化育种。

(三)建立合理的育种利益分配机制

探索建立水产种业成果评价机制和成果转让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价值化、股权化和产业化。鼓励科研院校和育种企业自主发明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技术成果申请专利知识产权、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和上市公开交易;将水产种业科研机构纳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组织的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试点单位,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种业科技资源合理流动,支持科研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校和科研人员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进入种业企业开展育种研发;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四)建立健全品种评价和保护制度

依托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完善新品种审定制度,探索开展水产原良种(种质资源)鉴定制度,进一步规范品种试验、跨国跨区引种安全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以及抗病、抗逆性鉴定制度;建立品种性能测定体系,加强第三方测定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品种审定前性能测试和不适宜品种退出制度;探索建立水产新品种特异性标识和保护制度,加强新品种保护和信息服务。

(五)加快优良品种推广

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养殖基础条件,科学规划生产优势区域,明确优势区域主推品种,健全水产良种推广体系。继续支持建设国家良种(制)扩繁基地,发挥市场机制,引导种业企业与苗种繁育场、苗种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依据建立的第三方品种性能测定中心、遗传评估中心的遗传和性能评估成绩,利用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优势,探索建立优良品种推介、拍卖和等制度,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使用良种,加快建立水产良种优质优价机制,增强优良品种生产能力。通过国家推广、市场推介、产业开发、媒体宣传等形式,推动实施水产种业国家品牌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产种业品牌。

(六)培育壮大种业企业

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水产种业;鼓励种业企业间的股份制合作或兼并重组,有效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快创立现代水产种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水产种业;探索建立水产种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育种创新能力强、品种市场占有率高的种业企业,培育一批大型水产种业集团。

(七)加强种苗市场监管

继续加强水产种苗市场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侵犯品种专利权、假劣苗种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水产苗种进出口管理,科学评价引进苗种的生产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引种,扰乱市场环境。推动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加大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抽检力度,督促企业提高苗种质量,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八)加强政策扶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