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商业会计论文全文(5篇)

商业会计论文

第1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一)内部环境缺失与内部监督不足

朱荣恩教授在2008年提出,与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多表现的是理念、要素和框架,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施难度和评价难度都较大。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了出来。目前我国前行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仅仅只关注了其中的某一具体要素,而非权衡大局;二是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并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当然,这种现象在财政部等五部委了《配套指引》及其他相关条款后有所改善。此外,管理层意识不到位,监督检查或奖惩机制不到位也会导致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行。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商业银行在自身运营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这一问题。在观念上,很多商业银行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风险管理问题,管理层会认为只要内控制度设置完善、机构设置合理就可以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意识到一旦内外部运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规章制度就可能失灵的情况。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工作的重心主要为基层操作人员,而忽视了对各级管理层的监管,处于放任管理状态。但其实各级管理者不同程度地操控着基层人员、企业财物等,由其引发的风险性更高、危险性更大。最后,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个别员工对待内控管理工作的意识还停留在接受任务的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保障自身业务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风险意识较弱且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求商业银行设立切实可行可辨认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助于商业银行了解自身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加以适当处理。一般来说,分析按惯例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公司的经营战略,采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识别出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在风险评估这一内控要素上出现漏洞的企业还有华夏证券公司。在风险容量方面,华夏证券公司的风险承受限度大大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能力与证券行业的整体指标。比如说华夏证券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持股比例达到19%以上,超过我国证监会所规定的10%的上限。在风险识别方面,公司并未能及时识别可能影响其运营安全和财务状况的内部因素及相关风险,以及可能影响银行、证券市场的其他外部风险。此外,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风险数据库,对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关的应急风险策略,最终由于冲仓持有太极集团等三只股票造成浮动亏损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本过高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过高及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小型商业银行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因此抗风险能力弱,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信息变化迅速的大环境下,小型商业银行的内控执行效果和其内控成本大大被抬高,特别是其管理成本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增加。不仅仅是针对小型商业银行,这是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通病。另外,内部控制的成本包括内控制度的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等多个部分组成,内控成本的结构组成也会影响企业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小型商业银行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中,管理费用的比重较高,甚至占到企业总成本的一般水平,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企业的管理结构混乱、流程过于复杂所造成的。

二、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完善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环境

作为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只有完善的内部环境才能使控制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保证。而优化内部环境,我认为首先应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控制结构。纵然其内部各个结构的设置都相当完整,但有些职能结构有所重叠,信息在各层级人员间的传递并不畅通,沟通困难,高层管理部门虽拥有管理权但对其下属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公司可考虑采取更为中立的组织结构,如跨越功能的团体。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弹性化,有效避免专业分工带来的僵化与协调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董事会在商业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中,董事会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只有董事会发挥能力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内部环境优化更大化,商业银行应考虑其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一种不触规忠于职责的大环境。此外,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相挂钩,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明确内控管理职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明确有业务交叉时内部控制管理的部门和职责。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应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自己的分工职责,使工作内容更实效,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检查方面,以上述存在问题的商业银行为例,其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各个部门都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责,加强自身的监督检查机制,特别是对重点部位与风险点要更加防范。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工作覆盖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针对热点的问题或者风险隐患较大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并做好对业务管理部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再监督工作。

(三)加强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第2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银行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银行业务逐渐增多,但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事物出现,作为一种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遭受的会计风险愈加突出,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关键时刻,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转型过渡时期。伴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在逐渐与时俱进,进行了多次改革,在改革中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风险也是频繁发生,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商业银行与其风险的含义

根据《公司法》与《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商业银行是从事为公众提供存款与贷款等业务的企业法人。通过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与货币资金打交道,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企业,是以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为社会融资提供主要来源,其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是一种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其风险发生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在收益方面出现波动或产生损失,影响其银行的正常发展。其风险不具有现实性,是不确定因素,可能引起经济损失的影响,这些因素存在于经营管理全过程之中,其风险无处不在。

(二)风险的种类

商业银行风险有不同的种类,按照是否具有可控性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系统与非系统这两种风险。

1.系统风险。系统性风险具有不可分散的特点,因此又可将其叫做不可分散风险,其损失风险多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国家政策与居民消费习惯都会引发系统风险,其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完全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是难上加难,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降低影响程度。

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与系统风险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具有分散性,系统风险具有不可分散性,非系统风险具有分散性,而且引起发生风险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其风险通过主动控制能够规避消除,如果采用管理水平较高的手段是可以有效地规避的。

(三)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风险的产生脱离不开内部发展规律,近些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金融行业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内在矛盾不断突显出来,其风险不断得到累计扩散,对于风险不能说是消极规避,一味地抱怨畏惧,风险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不可否认的是经济体制与银行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结果,二者在发展运行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的积累中得以扩散,矛盾越来越激化,从而引起影响银行不良发展的风险,不加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风险会不断加大[1]。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从总体全局角度来看,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还面临很多阻碍,面临诸多挑战,还不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尽管经过了多次改革实践,风险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甚至有江河日下的严重趋势,从而影响到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我国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竞争激烈,加之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其风险越加复杂。为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金融领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在创新中商业银行某些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业务发展越趋多样复杂化,这就有可能导致管理防范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缺乏经验,因此根据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还应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形成一条有效规范的管理规避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产生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一)会计体制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1.会计规范体制较为落后。会计规范注重发挥社会统计职能,对成果与风险的预测、分析还很缺乏,很难顺应日益发展的需求。在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之后,各种新问题情况层出不穷,现有会计账务体系不再具有实用性。

2.会计核算体制同样较为落后。在商业银行工作中会计核算制度对其工作的正常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坚定不移地坚持的具体规范准则,其制度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机制,在制度的规定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成为一种习惯。当前对于会计核算管理体制还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做到对风险的有效规范,反而会更加加剧风险的产生。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逐渐涉及表外业务,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现状来看,关于表外业务方面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造成了有效披露的高风险性[2]。

(二)会计原则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1.客观性原则与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风险是客观真实存在,因此客观性原则又叫做真实性,要求对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对核算的数据内容负责,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这同样也是一项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要求经济业务具有合法凭证,真实反映出财务状况等事项。核算工作的开展都要体现出将实际经济活动作为依据,经济业务与会计报告时刻体现出真实性。值得肯定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率,但是真实性与精确性并不是同等的关系,不确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不能保证核算工作的信息都具有精确性,存在着主观判断的可能性。

2.权责发生制原则与商业银行原则。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能够通过权责发生制真实反映出来,这是实施权责发生制的目的。在借款合同到期之后放款没有及时归还,将会看做是逾期放款,按照规定要对逾期未达到两年的企业收取利息,并列入当期损益之中,如果放款逾期两年或者多于两年还没有及时归还,将其看做是呆滞放款,应收利息不在当期损益范畴之内,而是在设置科目专项后,当期损益为实际收到的利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分析,会有大量的应收利息挂账的存在,借款企业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这点商业银行是心知肚明的,对这点的认识是清楚的,但由于贷款逾期规定限制,利息收入依然遵循按期计算,银行利润并不是完全增长,只是一直在虚增,纯利润还需要用于交所得税,税费缴纳与应收利息存在着是否需要现金流出的矛盾。在借款合同到期后的两年内,企业没有能力偿还本息,出现了收不回应收利息的情况,商业银行还要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对存款支付利息,这就突显出权责不统一的问题,支付存款利息与收回贷款利息背道而驰。

(三)会计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在经营中商业银行过度重视发展,控制制度的建设具有滞后性,不能与新业务开展相适应,忽视了会计控制的规范性。内部会计控制是不断变化的,是一种动态机制,而通常将其看作是机械僵化的形式,很显然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规章、流程,使对于新业务的开展管理处于被动局面,需要通过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于内部控制通常是无章可循。已有的制度因为不具有完整性,而且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一)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保证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良性稳健发展,对其发展起着基础作用。长期以来对信息披露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尽管相关机构颁布了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力求其工作的规范性,但实际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信息披露的内容简单不够真实等问题仍然存在。从客观上来说,对报表附注不够重视是引起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性质,加大了风险影响程度。

(二)核算和管理工作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分析

会计核算工作是与数据打交道,对数据加以描述,保证金融交易活动的稳定可持续开展,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有效地化解防范风险,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来源于对内、外部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识别。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析

(一)对现行银行会计制度加以改革完善

现今会计核算管理体制的实施是在统一领导下与分级授权管理体系下进行的,相关负责部门繁多,工作内容冗杂,工作秩序较为混乱,某个环节很容易被忽视,就有可能引起风险的发生。因此要对现行银行会计制度加以改革完善,建立集中管理型的核算新体制,裁减相关机构,提高银行服务质量。

(二)在会计原则下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准确把握客观性原则,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审计组与派员长期入驻监管制度,为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行定期轮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程度,除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人员的工作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对人员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培训工作,使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性历史时期,金融资金流动性强,资金流动性的复杂性,加大了对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非常有必要,加强会计监督,要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好监测,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结合经营现状,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合理分配内部会计资源。

(四)建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与改进信息披露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的会计软件,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源与数据库,将控制与防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会计决策工作的有效监督,根据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找出其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将内部与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关的问责制度。

(五)强化内部与外部工作的监督机制重视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加大审计工作的深度,加强审计部门工作的规范性,制定与完善相关的审计制度,当发现缺陷存在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从审计人员的数量上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外部审计工作逐渐向委托会计事务所的专门审计方向转变,从中减少政府加以约束。总而言之,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需要结合会计行业、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现状加以进行有效的分析改善。

参考文献:

[1]杨易晗.商业银行会计控制与风险防范[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02:71-74.

[2]焦慧.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J].中国市场,2015,21:197+199.

作者:夏琪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育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整个银行的经济盈亏情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还存在瑕疵,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甚至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培育策略

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是银行的主力军,无论就人员数量还是岗位重要性而言,都处于重要地位。可以说,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加以重视。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够规范会计行为,实现会计目标,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助于银行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而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会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就实际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具体信息如下: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当前状况而言,商业银行对于会计人员的宣传教育偏向于管理层面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使得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力度不大。有些商业银行过分追逐经济利益,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要求不高,致使其职业道德认识不足,观念淡薄,导致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强,服务水平不够,责任意识较差,违反职业道德底线,出现弄虚作假、监守自盗甚至违规操作的现象,严重制约职业道德建设,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诚信建设出现危机

诚信是商业银行运行的基础,影响深远。所以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注重诚信建设。有些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诚信宣传不到位,外部监督和诚信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工作欠缺诚信氛围,部分会计人员缺少敬业精神,态度不端正,对财务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益而放弃诚信道德,导致商业银行的诚信建设出现危机,失信于人,影响社会声誉,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场交易,制约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

(三)保护客户信息的行为存在偏差

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其会计人员掌握着与商业银行往来的大量客户信息和商业信息,有些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泄露客户和商业信息,给客户和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流失,如此严重影响银行的信誉,对于银行的无形影响巨大。

(四)廉洁自律意志力不坚定缺乏专研业务的理念

商业银行的业务往来都与金钱直接挂钩,有些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廉洁自律的思想意识不坚定,难以做到洁身自好,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做出逾越法规和职业道德底线的事情。另外,部分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思进取,工作应付了事,满足于现状,不能很好的满足商业银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给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造成负担,一定程度上也阻碍其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育策略研究

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多方面配合,完善内外机制,文章针对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出现的具体职业道德问题,提出了以下培育策略。

(一)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重塑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商业银行是否健康发展与其诚信经营密不可分,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说应该营造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汇集法律、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加强外部环境对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影响作用,监控不诚信行为,使其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于财务的认知

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身认知,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我,主动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自我约束和监督,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意识和修养。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办事,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律意识。另外,商业银行要重视会计的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教育,要加强财会素养的培育工作和专业职业道德建设。

(三)完善银行内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商业在法治社会,任何行为都要遵守社会法律体制,遵纪守法,完善职业法规和银行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商业行业道德制度建设。商业银行要注重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创造诚信办公的条件,倡导遵纪守法的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规范其财会行为,使其合乎法律和道德基础。另外,还需在银行内部形成廉洁自律、相互激励的氛围,如此有利于会计人员达成共识,增强凝聚力,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四)建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

首先,商业银行要增强会计人员的信用意识,健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监管机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考核,采取奖惩分明的措施,对于不良行为进行登记和惩罚,发挥其教育警示作用。其次,依法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完善法制监督,使其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做好信用档案的系统安全保密工作,防止商业银行信息泄密或者丢失。最后,将年检与会计诚信行为相结合,加强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审查,增强客户回访力度,对不遵守会计职业道规范的行为给与严肃处理,内外监督管理机制相互配合,共同监督银行信息的公正准确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培育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利于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作者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玲玲,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J].华章,2011

[2]王静,关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操守的探讨[J].财会探析,2010

[3]李秀仑,商业银行合规人员法律使用手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车迎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实施指南[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作者:石国鑫

第三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进行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对会计风险管理不善,再多的盈利也无法弥补会计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文章旨在分析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造成会计风险的各种原因,并结合自身思考和分析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各大银行经营日渐完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多家大型银行排名居世界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5年世界银行排名,按一级资本排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均跻身世界前十。庞大的资产规模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网点众多,多家大行的网点数量在1万个以上,这些网点是银行拓展业务、服务客户、创造效益的堡垒,但数量众多的网点和机构也给各银行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随着市场化环境下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个银行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提高盈利能力、营销客户、创造利润上。为了争夺客户、抢占市场,容易对会计风险放松管理,随之相伴而生的是因会计违规操作带来的案件增加,给银行的资产带来了损失,也对银行的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几个月就相继曝出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达39.15亿元的票据返售业务案件以及中信银行兰州分行涉案金额达9.69亿元的票据案件等大案。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具体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人员是办理银行各项会计业务的人员,主要包括柜员、会计主管、网点负责人、其他会计操作人员等,业务操作人员的道德水平、职业操守决定着他们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违规的行为。一些案件往往是会计操作员与会计主管甚至网点负责人相互勾结形成的。比如通过伪造印章等方式挪用客户存款,利用网点管理漏洞开立虚假存单、承兑汇票等,这些业务往往一个人无法完成操作,操作上通常都需要主管授权才能完成。授权过程中有些会计主管漫不经心,违规操作,不审核业务的合规性就随意授权,给别有用心的员工可乘之机,以往就发生过多起员工挪用客户存款购买、股票的案件。另外,也有领导对员工威逼利诱,胁迫员工违规操作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业务营销压力巨大,为了争抢客户,往往会出现为了给客户提供便利越过制度进行操作,比如违规放贷、违规为客户垫付资金等,出现“会计核算制度让位于营销”的不正常情况,从而带来会计核算风险,而问题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各商业银行依据《会计法》和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的各项规章,会针对本行会计操作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指导操作。但内部控制制度众多,流程不尽合理,对以往的会计制度清理不及时,有时往往会计管理部门出台一个制度,其他业务部门出台一个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因为缺乏有效沟通造成制度要求上的不统一,难以执行。而同一部门制定的制度如果制定时考虑不完备,往往出台后还要多次更改,甚至朝令夕改,制度间相互冲突,给业务执行带来难度,也造成了巨大的业务风险。

(三)会计监督检查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督检查以人为检查和电子监控为主。这两种会计检查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人为检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后台稽核的方式对每日业务进行核查,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发现问题时往往离问题发生已经过去较长时间,给弥补问题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困难;另一种以检查小组的形式巡查,检查人员按照检查底稿对网点的交接、开销户、大额存取款、内部帐记账等日常会计操作进行检查。但这种检查主要采用抽查的形式,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业务很可能因为抽查不到而放过,另外,检查时间有限,也很难面面俱到。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由审计人员从后台调阅资料和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筛查,对会计科目异常变动予以关注,发现疑点后再与现场审计相结合进一步核查并要求当事机构就问题做出反馈,但此种方法也有时间滞后的弊端。机控是通过会计运营系统对业务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控,风险产生后通过系统实时传输到后台,由后台人员对风险进行甄别后联系相关业务机构对风险进一步核查,如确认为违规操作需要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这种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当前银行业务种类繁多,电脑风险模型往往不能对业务中每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另外,在程序的设置上如果过严可能会给日常操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如果过松则不能达到监控的目的。

(四)银行会计业务系统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银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了新系统上线的速度,但这种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新系统漏洞较多,从而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生错记漏记等问题。同时因新系统上线之初较多漏洞的存在,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利用系统漏洞作案的机会。

(五)柜面办理业务为主的传统模式使各银行网点不堪重负

当今银行各项业务以柜面办理为主的模式带来的风险,这种柜面办理业务为主的传统模式随着各银行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使各银行网点不堪重负,会计操作人员普遍压力较大,容易在记账过程中发生对科目的漏记、错记带来会计核算的风险。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家银行的电子业务渠道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客户,在商业银行柜面办理的现金业务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各项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以上所列举的是笔者在银行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会计风险,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也做了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员工的风险合规教育,严格奖惩制度

银行会计人员是直接或间接进行会计操作的人员,他们的操作行为直接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安全。对于员工的教育更多的是要让员工从内心认识到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一些规章条文,流于形式。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是要让员工更好地遵守制度,奖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绝大多数岗位的工作要时时与资金打交道,这就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对于不符合条件、屡教不改的员工要及时清理出队伍。要推广远程授权,分离会计操作人员和授权人员,杜绝员工合伙作案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各家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谓不多,但许多制度往往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各银行的会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增加协调,在制定制度时多参考各部门及会计操作人员的意见,使制度切实可以执行而又不影响业务的发展。要有专人负责对制度进行整理,对于执行多年已经不适用的制度应及时地进行清理,对一些需要更新的制度及时进行更新。

(三)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应将更多懂业务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监督检查的队伍。检查小组在设计检查流程时应知道对业务有重大影响和易发生风险的关键风险点,对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有的放矢。同时要重点发挥机控的作用,人为检查只能是抽查,只有机控才能实现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设计合理的风险模型嵌入系统,由银行会计业务系统对明显违规的操作直接拒绝处理,对需要进一步人工判别的操作则报告给后台,再由后台会计监督人员通过查看监控录像和电话询问等手段进一步识别是否有真正的风险发生,并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四)完善银行会计业务系统

银行绝大多数会计业务需要通过系统来操作,由此对于系统的控制和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新系统上线前应经过严格的测试,系统上线后也要不断跟踪收集来自一线员工的反馈,及时制作补丁程序对系统进行完善。对于自身系统开发能力较弱的银行应选择与优秀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双方取长补短,银行发挥掌握银行业务的优势,软件公司发挥软件开发的优势,共同开发优质高效的系统。

(五)各银行应大力发展电子渠道业务,加大对自助设备的投入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应用日渐广泛,而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银行替代物理网点的大部分功能成为可能。加大对电子银行技术的研发,完善电子银行的功能,推广电子银行的应用。增加自助设备,可以极大地减轻物理网点的业务压力,减轻员工的压力,解放人力,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银行会计风险。我们应该认识到,进行会计风险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给银行带来效益,但却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业绩,一家银行如果会计基础工作做不好,无论取得多少业绩都会被发生会计风险带来的损失所淹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银行整个会计流程的管理,从制度的制定到员工的教育培养,再到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进行卓有成效的会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保证,是银行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辽宁经济,2010,(3).

[2]王宁波.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

[3]中国监察学会建设银行分会.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杜博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第四篇: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管理分析

为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预防和发现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业务处理中的风险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各商业银行均从制度建设、业务流程设计、部门岗位设置等多角度积极开展自身内部控制建设,而会计稽核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不断发挥其作用。

一、会计稽核工作及原则

会计稽核工作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安全核算的一道重要防线。其依托业务数据、凭证影像、预警信息、视频信息等资料,对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查找、揭示、纠正问题,以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有效控制风险。会计稽核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独立性原则。会计稽核工作与业务受理、办理必须在岗位和空间上实行分离。会计稽核人员不应兼任业务处理员。(2)全面性原则。会计稽核工作应涵盖前中后台业务,全面核查业务处理机构上交的会计凭证。(3)重点性原则。应在全面核查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高低,实行限额与比例管理,对业务办理中所涉及的重点交易、重点环节、重点机构进行重点稽核。(4)及时有效性原则。严格控制稽核各环节的处理时限及质量,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会计稽核工作。(5)持续性原则。根据监管及业务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会计稽核计算机系统、稽核模型、稽核方式、工作流程等,以达到最佳稽核效果。

二、现阶段会计稽核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会计稽核工作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开始呈现出新特点。

1.集约化加强与独立性提高。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发展,实现了会计凭证与流水信息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与匹配,已经能够实现在区域(包括地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会计稽核工作的集中,使得过去“同级稽核”的模式得以改变,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得到极大提高。

2.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面稽核,即通过收集凭证影像与计算机业务系统流水信息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自动勾对,同时根据风险程度与业务量,设置稽核模型,筛选业务流水与凭证,对此进行重点审核。

3.数据分析的深入性与即时性的加强。设置预警模型,通过数据的集中与分析,实现对业务处理信息的及时分析与排查,从而找出风险疑点,生成预警信息,并由专门人员分析处理预警信息,下发风险点进行排查处理。这解决了稽核流程各环节耗时所造成的稽核时点较业务时点推延的问题,在能更深入发现风险隐患的同时,使得会计稽核的即时性得到增强。

三、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1.业务发展与稽核人员控制产生矛盾。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断膨化发展,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在业务稽核复杂化的同时,会计凭证与业务流水不断增多,使得稽核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银行成本控制与利润盈利目标的要求,使得银行需对无法直接产生效益的稽核人员进行控制,二者间产生了不可调合的矛盾。

2.对稽核发现问题的核实处理不到位。对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对业务经办机构主管分行下发差错的方式进行分析与排查。负责分析排查的稽查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有限,核实排查方式亦有限,多数依靠电话排查与逻辑分析,同时还考虑到本分行自身利益,因此在风险的揭示与上报方面存在缺陷。

3.稽核成果的运用不到位。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下发风险提示,但商业银行内部多条线同时负责内部控制,对风险提示所提出的制度完善等建议,因没有专门的牵头负责部门及处理机制存在,往往未得到很好的处理。此外,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大多直接下发至业务办理机构,使得业务管理部门对基层行实际业务办理情况不甚了解,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只是依靠业务办理机构自身。

4.对前台业务后台集中的形势应对不到位。随着前后台分离工作的推进,前台大量业务集中至后台处理,营业网点所办理的业务往往经过了后台集中的处理与授权,风险程度不断降低。对此,目前的会计稽核检查并未明确重点,使得检查与风险不尽匹配,稽核监督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四、管理与改善措施

1.建设专业化稽核队伍。明确岗位职责,将简单业务进行外包,行方主要运用再稽核、专项稽核等方式,负责外包质量监督与疑点分析排查。一是分析、分拆业务,明确稽核要点,使得稽核工作的入门程度降低,将简单操作性的稽核工作外包,并由外包人员负责将与稽核要点不符的情况登记疑点;二是在行内设置专门的疑点分析岗,由其对外包人员所登记疑点进行分析确认,并下发经办机构;三是在行内设置再稽核岗位,对外包人员工作进行监督,实现行内稽核人员的精减与专业化提升;四是加强数据分析与计算机系统的运用,以科技为引领,提高风险预警的速度和能力,同时加强非现场稽核力度与比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弥补手工人力的不足。

2.建立稽核成果的核查模式。提高稽核非现场监控手段和技术支持,提升非现场的稽核和监控效率,建立柜员、凭证、流水、监控视频等关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使稽核系统具有由上述关键信息之一索引其它关键信息的能力,更好地确认和发现风险。同时,可协同发挥稽核中心与视频监控中心的作用,由视频监控中心辅助稽核中心对稽核成果进行核实确认。

3.加强稽核成果的运用。稽核成果的收集与分析。(1)建立差错问题的分析收集机制,注重对稽核发现问题原因的分析,特别关注因制度不完善,系统不合理引发的差错,关注可能引发案件、监管部门处罚、法律纠纷的差错,并对此收集整理,反映至关联业务部门和上级机构。(2)反馈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与关联业务部门沟通稽核发现的风险点。对于需要进行制度修订与补充、系统更新、业务单据更换的,应列出明确办理日程,以此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及银行计算机系统,使风险不仅止于被发现,还能被妥善处理、解决。二是定期将稽核成果提供给业务部门、审计、合规等部门,促使上述部门能以此为抓手,更好地在各类专项业务检查、审计检查、合规检查中发现问题、防范风险。(3)考核机制的建立。一是将稽核成果的考核纳入全行统一的考核体系中,包括日常合规积分考评和绩效考核KPI中。在考核中应对稽核成果区分一般、较大、重大和风险性问题,分等级考核。应将已在联席会议中进行反馈,并明确办理日程的事项纳入考核中。对于非客观原因造成逾期未完成的事项,应设定标准,对相关经办部门进行考核。

4.加强会计稽核的重点性。在设计稽核模型与预警模型时,应根据统计学抽检原理,综合考虑新型业务、重点业务、风险性业务、业务复杂程度、金额大小等因素,适当对被稽核对象进行抽样稽核,使抽样样本能充分反映被稽核对象的情况。同时,针对前台大量业务集中至后台处理的情况,应在稽核对象抽取时,以控制风险为目标,适当减少对已经过后台处理的稽核比例,并根据前、后台不同的风险特性,相应调整前、后台处理业务的稽核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稽核。

作者:赖婧华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

第五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比较多,这些风险既有来自银行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都极大地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金融秩序和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银行经营的风险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以防范和应对。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同时对防范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银行之间的运营管理越来越规范肪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会计工作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启计工作尤其重要这是银行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池是银行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领域。一般来讲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核算,对各项经营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一些风险进行预测所以说是银行经营的关键环节。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

一、商业银行会计的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1会计核算风险

商业银行会计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及时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核算核算过程要如实反映各项业务的真实情况。会计核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的规范化以及重点强调核算的质量等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核算过程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导致核算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主要表现就是核算方法不科学、核算的程序不严格以及忽视核算质量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核算过程缺乏有效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许多规定流于形式;其次是核算的方法过于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第三就是核算的程序不够严格许多程序缺乏长效机制。

2票据结算风险

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结算业务,其主要过程是以银行为媒介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业务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结算业务服行结算过程一般以票据为主。票据结算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利用票据进行欺诈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在票据结算过程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节日出现票据结算高潮的时候更加重要。根据银行票据结算的时间票据欺诈现象比较多,一旦出现问题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在法定节假日等票据集中的情况下许多结算人员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往往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进行诈骗。

3决算编制风险

决算编制是会计工作的一个环节,主要是依据一些财务数据进行决算的编制。该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决算数据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商业银行运作的真实情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决算反映的利润不真实。这样会为决策提供错误的依据进而增大了银行运作的风险。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厂个是技术上的原因,一个是人为的原因。技术上的原因主要是合理性问题的处理请如呆帐、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计提标准是否合适等。认为原因主要是人为的作假,有的银行或部门出于自身的考虑往往会人为的造假。这样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会计风险大大增加,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埋下隐患。

4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提供财务支持,另一方面对会计运行进行监督,以此来反映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监督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日常会计凭证以及其他会计凭证的监督池包括通过相应的的财务状况对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进行监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崖影于的会计监督功能还很不到位汉仅限于对一些财务数据的监督不能对商业银行一些业务进行监督。

5人员管理风险

许多商业银行在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低而且职业道德水平低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其次是许多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作出一些违背工作职责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三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差缺乏相应的责任考核和监督致使许多规定流于形式。四十许多商业银行在会计人员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

总之商业银行会计存在许多方面的风险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沛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不断加剧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很快而且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其次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会计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三会计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不能适应风险防范的需要。

二、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

实践证明要想从根本上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最根本的是加强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建设。会计制度的完善是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最重要的是从整体出发往重整个体系的协调性和全面性厂切从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密切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正确观念的引导,以防范会计风险为出发点。树立全面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2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核算能够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严格核算的程序和方式坚持谨慎的原则对各项业务的核算进行严格的把控。坚持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从两个方向入手强化核算监督职能最大限度的防范金融风险。

3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银行业应大力推行业务处理电算化应该看到,它对创设金融产品、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加果对此掉以轻心扔会潜伏较大的风险。

4加强银行会计队伍的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会计队伍建设。首先是加大培训和管理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其次加强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第三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根据岗位和职位的不同设置相应人员的责任。最后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严格落实各项责任。

5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相联系的。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避免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学仕.试论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田.现代经济信息,2011

[2]水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探讨毋财会研究,20ll(l斗

[3]张宏萍.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会计风险又其防范田.商业会计,2011

[4]王锐.会计风险与控制方法探讨田.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5]张瑜.防范化解银行会计风险的四个要点田.现代商业,2o11

作者:赵欣婉 单位:天津中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第六篇: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以及风险防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内金融新常态改革的进程加快,各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且业务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也逐渐显露跟不上业务发展的弊端。因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控制建设与执行情况,同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以及长期的经营发展息息相关,故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法,成为现阶段我国金融领域急需要解决与思考的问题。文章就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其提出具体的控制策略,最后再对商业银行会计的风险防范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策略;风险;防范;方法

银行会计作为商业银行从事任何经营活动的基础,对于商业银行这种需要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所占的位置极其重要,保障了商业银行对外界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指,商业银行为了充分保障银行本身及银行客户资金的安全,保证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度、准确度及可信度,保证银行工作与经营能够正常的运行,有效防范外界的金融风险,而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银行会计的特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与程序。故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制,是商业银行防范社会金融风险的主要办法。

1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潜在风险及存在问题,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其中明确要求了国内各家金融机构必须构建起科学化、合理化且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机制。现执行的是2007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各商业银行应当实施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各家商业银行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与机制,虽然基本覆盖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各方面,但并没有完全深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了我国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兴金融产品日益出现,特别是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中逐渐引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多元化、分散化及复杂化,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1]。

1.1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落后性。因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便利,不但使业务操作更为方便与快捷,而且使商业银行的运行发展走向了智能化与自动化。但同时在全新的操作方式下各环节存在的风险加剧,因传统操作方式中部分会计制度与方法没有跟随业务的发展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革,这就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了落后性。二是盲目性。因新兴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发展已无法跟上银行业务发展前进的步伐,体现在会计内部的控制机制覆盖范围分散,缺乏针对性,只是单纯停留在重要业务的层面及业务产品上;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形式出现了机械化及僵化的状况,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的盲目性。

1.2员工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理念及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

根据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现状来看,虽然大多数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构建了较为全面、效率较高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但该机制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相应的执行力,银行只是将其用作应付政府检查及内部制度检查的工具,完全忽视了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情况与执行力度。

2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与风险防范方法

2.1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内部控制基础

积极建设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管理力度,促进控制机制与银行全部业务的融合统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与内部控制机制的共同发展。因为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速度较快,故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投入度,为员工添设更多的控制知识培训场次与课堂,创造员工之间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在大力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制定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奠定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确保业务操作时的规范性与标准化。针对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内部情况作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努力配合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最终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科学化且系统性能广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2.2全面提升会计内部控制理念及风险防范意识

要想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方式有:第一,全面树立正确、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好内部控制机制的性能与作用。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对于内部控制机制重要性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将内部控制机制应用在商业银行中。第二,在商业银行建设内部控制理念,并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内控合规文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商业银行员工之间的交流,为员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银行高层领导的管理负担,全面实现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三,加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宣传,使更多的员工领悟到内部控制机制对于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性,在整体上提高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力度。第四,制定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员。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内部人员与控制机制的作用,使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更快地适应好新兴市场与新业务的需求[3]。

2.3构建预警制度、及时反映金融风险

第一,及时构建并建设预警制度,能够及时反映金融风险,有助于银行对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握与防范,有效发挥出银行会计对于风险的敏感识别力度。第二,构建强力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预警制度,能够增强日常业务的操作性,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将预警制度放置在业务办理之后,能够对业务进行再跟踪,减少意外状况的发生,并可以让银行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对金融风险作出准确判断与客观评价,推动内部控制机制的整体运行。第四,创建会计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使银行内部在执行控制机制时有一个标准的参考体系,最终形成客观的评价。第五,关注社会上相关中介机构对于银行的内外部评价,听取有用的意见并改进,促进自身的发展。

2.4结合科学技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管理

随着21世纪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飞速提高,促使了科学技术在人民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结合方便、快速及有效的科学技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发展,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会计控制的机制。及时更新银行主要业务的办理及操作,并使用先进性的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的辅助设备,这样能够有助于银行人员使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熟悉度,降低人为操作的概率,提高技防实效。构建先进化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能够起到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效果,还能够使银行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操作。及时检查与预测信息系统中分析出来的数据,防止意外情况与风险的发生,防范操作风险。加强对银行会计人员的管理与约束工作,强化授权管理,能够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合理的运用在商业银行中。本文就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员工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理念及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与风险防范方法,即全面提升会计内部控制理念及风险防范意识;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内部控制基础;构建预警制度、及时反映金融风险;结合科学技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管理。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促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岚松.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研究[J].时代金融,2014(36):112-113.

[2]韩阳.浅析城市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3(2):107.

[3]王喜娥.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征信,2013(7):90-92.

作者:谭桂珍 单位:华夏银行广州分行

第七篇: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策略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虽然在会计操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足。会计操作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程序,不仅是管理银行资金的关键,而且还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因此它所存在的风险势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对策

会计操作风险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正常运行。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有效运行的保障,因为它可以对会计操作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顺利的开展。因此,防范商业银行的措施是需要我们在实际的会计操作风险下,进一步去探究的。

一、会计操作风险的重要地位及特点

在商业银行的运营中,会计操作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当然这和商业银行所存在的漏洞也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会计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中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承载着商业银行的基础和核心。首先,商业银行资金的运是在会计操作下进行的,离开了会计操作,商业银行的工作就不能开展,而在会计操作的过程中,势必又会产生一些风险;其次,会计操作贯穿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一旦会计操作出现了问题,那么商业银行的核心力量就无法支撑收支、结算等其他业务,因而难以保证商业银行经营工作的运行,由以上两点可知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重要地位。而会计操作风险的特点主要是风险主体多、危害大,风险主体多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各个部门机构还有其他涉及风险的民众多;风险危害大主要是会计操作风险所隐藏的对人们以及对商业银行和会计操作本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会计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

会计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了解会计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时发现会计操作存在的危害,促使商业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行。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会计操作风险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

缺乏对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的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避免不必要风险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懂得防患于未然。然而,有的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缺乏对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的意识。一方面,会计高管人员由于利益的诱惑,违背了职业道德,他们认为在会计操作中做点手脚不会影响会计操作的运行,在缺乏风险意识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会计操作风险发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没有定期给工作人员进行如何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培训,因此,工作人员在缺乏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的意识下,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察觉,从而导致会计操作风险的形成。

(二)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会计操作风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概说的就是制度确立的影响。制度是规范工作的重要保障,它可以约束人的行为,让人们认识到哪些是该做与不该做的。然而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会计操作风险制度,一方面,没有根据会计操作风险的实际情况而确立制度,只是一味地沿用其他商业银行的制度;另一方面,没有确立会计操作风险制度的流程,从而导致制度存在许多的漏洞。

(三)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系统不完备

完备的风险系统可以使商业银行会计操作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进行,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然而,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系统不完备,势必导致风险的发生。首先,商业银行对会计操作风险系统的投入比较低;其次,会计操作风险系统建设单一,缺乏与其他系统间的联系。

三、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对策

对于以上所提及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了解到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危害性,因此制定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对策已是十分必要。

(一)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素养

工作人员是会计操作的核心,因此他们的素养对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领导人员在每次的大会上要指出会计操作工作中的不足以及潜在的风险,以警示大家要正确对待会计操作工作,加强对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其次,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最后,加强对工作人员会计操作知识的培训,以避免在对会计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存在会计工作漏洞,从而引发会计操作风险。

(二)加强会计操作风险制度的建设

只有加强会计操作风险制度的建设,才会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积极有序的开展,工作人员才会在重视制度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才会在制度的基础上,管理单位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首先,要根据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的研究和建设,这样就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其次,要加强与其他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制度建设的交流,明白更多隐藏的风险问题,从而对应自身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制度的欠缺,以为抵御以后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做准备;最后,要明确会计操作风险制度的流程,加强各个流程的连接程度。

(三)加强会计风险监控体系的建设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监控体系的建设,就好比盖房子一样,要先打好地基,才能一环扣一环,做好以后的工作,以更好巩固商业银行的发展。体系是体现整个会计工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点,好的体系可以使工作井井有条,大家做到各司其职,因此要完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监控体系的建设。

四、结语

会计操作风险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人们对资金的使用。因此防范会计操作风险,需要提高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对风险的预见性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夏朗.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09.

[2]马煜,高洋.金融危机下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0.

作者:耿少林 单位:河北宁晋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篇: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内控工作是商业银行提高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会计内控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财务会计

一、商业银行加强会计内控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进行会计内控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的会计管理流程等,传统的会计内控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确保资金安全,完善财务流程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管制的逐步放开,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以及外资银行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各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再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发生变化,盈利水平受到冲击。在这种新形势,重视会计内控管理,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会计内控体系对于商业银行当前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加强会计内控可以有效保证资金安全。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资金总额大、资金关系复杂,完善的会计内控体系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资金头寸的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另外,银行业务的办理都需要留有相关会计凭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风险,进行会计内控要求及时进行凭证的检查核实,可以有效减少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加强会计内控是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形势下的会计内控工作,单纯的会计信息整理是远远不够,会计流程的完善、财务信息与市场动态的结合、财务工作的执行和监管等,这些工作都必须纳人会计内控体系中去。只有完善了会计内控体系,才能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商业银行会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控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健全

首先,部分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将加强会计内控管理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领导层对于会计内控的重视度不高,下属部门人员也没能认真贯彻会计内控的相关规定。许多商业银行的发展重心都集中在业务拓展、抢占市场份额上,而对会计内控管理投人不足,这在无形中提高了银行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其次,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健全。虽然商业银行都对会计内控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有很多银行只是从整体上规定了条条框框,而没有根据银行业务发展的特点进行更为完善科学的制度建设。另外,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这样一种思想,即会计工作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地进行财务信息的传递,许多风险只能采取事后控制手段。再次,业务范围重叠,相关责任人不够明确也是造成目前商业会计内控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有效的监势管理机制

从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的现状来看,许多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会计内控的相关规定,但是却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方面,由于领导层对于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部门虽然对会计内控流程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却没有严格按照内控规定展开工作。究其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保障会计内控的执行,各部门人员在办公用品申请、财务报销等环节随意性较大,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核实审查。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银行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有时碍于同事关系而没有及时对某些违反会计内控规定的行为进行上报,造成会计内控效率不高。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定的外部监管机制,引人专业的评估机构协助会计内控管理工作。

(三)财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工作的效果与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然有待提高。首先,商业银行对于人才选拔环节没有秉持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有些专业水平有限的关系户进人到财务管理部门,造成了会计内控工作的低效率。其次,财务人员没有及时进行会计新政策新方法的学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许多财会人员忽视了对于新业务新政策的学习,仍然采用落后的会计管理方法,使得商业银行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风险类型时只能疲于应对。在此,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考评时只重视业务量和营业收益方面,对于财务指标的考核少之又少,这就造成部门人员对于会计内控工作缺乏动力和主动性。

三、商业银行加强会计内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健全的制度建设是商业银行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首先,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应当重视并参与到各项制度的制定,让全行人员明白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应当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各项会计内控合作的开展都应当围绕着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免出现财务管理的短期行为,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应当明确各项工作的管理范围和相关责任人,以免出现业务管理范围重叠、工作人员相互推诱、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其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严格的收支系统。对于每一笔款项的使用和去处要明确,记录资金的经手人。对于数额较大的资金支出,工作人员应当提前提交申请,经部门领导以及会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之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最后,重视会计电算化操作规范。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引人到会计管理工作中来。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可以极大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同时也提高电子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范,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在发挥会计电算化优势的同时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

(二)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和监势力度

没有切实的执行力,会计内控体系将会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首先,商业银行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各部门的会计内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另外,对于银行某些重要岗位,应当实行轮岗制,防止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在岗位轮换之前应当做好相关会计信息的交接工作,在专人的监督下进行会计信息和账目的审核。其次,应当将会计内控纳人部门绩效的考核当中,对于可以严格执行会计内控规定的部门进行一定的绩效奖励,反之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部门要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的处罚。在当局方面,其应该将银行的财务内控工作纳人金融监管的体系中去,在制度上完善监管工作,这就要求法律法规的完善。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一定的外部监管机制,即引人会计事务所或财务评估机构对行内的会计工作进行不定期的外部检查和监督,进一步提高会计内控的监管力度。

(三)重视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剧。因此,在进行会计内控体系构建时应当加强风险管控,对风险易发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首先,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可以为企业经营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下放预算指标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财务流程办事,减少资源浪费。其次,要及时更新财务信息,分析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主要有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引人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风控人员应当积极了解国家的新政策和新法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产品的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进行科学估算,及时更新会计信息,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监控。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务会计人员是商业银行进行会计内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对于提高会计内控水平尤为重要。首先,重视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传统存贷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开发了许多金融创新产品,这在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财会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各项产品的运作特点,分析风险关镶奎点并重视对于财务信息的跟踪和核查。其次,应当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对财会人员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各类讲座以及安排各项培训,促使财会人员提高会计内控意识、掌握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等。另一方面,重视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设立考核标准如职称获得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总之,随着利率市场化政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深人,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和风控压力日益增大。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维持商业银行发展动力对于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会计内控体系是保障资金安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应当充分重视会计内控工作,加快会计内控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琪.论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4,12:126一127

[2]韩阳.浅析城市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3,02:107

[3]曹青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14,06:62一64.

[4]李萍.论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06:4

[5]金隽.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的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214

[6]徐秋菊.现阶段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6:36

作者:张同建 单位:齐鲁银行

第九篇: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规避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变化也愈加深刻。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却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会计工作是银行最基本和最传统的工作内容,在银行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金融体系不断变革和银行业务不断扩大的今天,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需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范,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把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将至最低。本文将简单论述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分析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类型,重点阐述规避会计操作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规避措施

一、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1、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的经营决策。商业银行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可加强银行各部门间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交流,进而促使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为银行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银行业务实现健康发展,社会经济也将实现良胜的发展循环。

2、是规范会计工作的必然途径

规范化的会计工作是规避会计风险的基础性手段,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可促进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构建自我监督机制,发挥出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的作用,进而促使精益标准的科学化、统一化发展,有效避免会计工作的随意性,确保会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3、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然需要

在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确保银行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可有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思以及其应对会计风险的能力,促使银行工作人员依法处理业务的受理、确认、记账和分析等工作。确保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拥有过硬的思想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减少甚至消除各项会计安全隐患,减少资金流失。

二、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类型

1、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体系的缺失是目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多发的重要原因,会计监督体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监督检查不到位,惩罚机制不健全,规章制度未落实等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制度的缺失甚至助长了违规经营的气焰,使得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内部控制手段的弱化,监督方式流于形式,事后监督存在弊端等是其主要问题。会计监督工作应对各部门工作的规范性、及时性等进行检查,以防范于未然。但事实上,会计内部控制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往往是应付性的检查,无法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其实际的监督效果甚微,加之惩罚机制缺失,导致检查和整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制度风险

首先,制度建设未能更上时代的发展。会计改革不断深人,核算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商业银行的相应制度却未能跟上其发展变化的步伐,导致具体的操作中存在规定不明确,操作不统一等问题。其次,部分制度操作性不强。现有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所匹配的前提是人员配置完善,但事实上,部分商业银行的人员配置并不十分完善,导致一些制度难以落实,实际操作性较差。最后,现有制度缺乏动态性。事实上,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数量多,覆盖面积广泛,但也存在漏洞,同时,各项制度之间缺乏协调性,无法充分实现相互牵制,对于岗位和职责的划分尚不完善,往往出现个别岗位拥有多项权利的现象。

3、人员风险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拥有良好的业务技能,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新型人才的缺失,加之现有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导致其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速度相对缓慢。另外,商业银行中会计部门人员变动往往较为频繁,导致业务短暂脱节,新员工上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亦难免操作风险。

4、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作为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核算制度的不规范,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可观反应出银行资金运行情况,导致银行决策失误,这种由于会计核算导致的银行风险就称为核算风险。依照惯例,银行会计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都遵循着“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牵制。但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内控制度未能与时俱进,导致核算程序出现逆向操作、“一手清”等安全隐患。比如,有相关制度规定,商业银行的跨行系统必须通过人民银行,但有部分商业银行却违规操作,通过其他银行进行转汇。这是由于监督体系不完善,也源于制度强制性的缺失,加上会计核算程序本身存在的风险,才导致商业银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违规事件屡屡发生。

三、商业银行规避会计操作风险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

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主要的任务是构建完善的会计规范,实现会计信息的标准化生产。一个规范的体系,并不是简单的罗列会计规范的内容,而是应当遵循规则,层次有序将其整理、归纳组合成为框架。会计规范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不仅能够增强会计规范的逻辑性和可用性,还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同时,健全的会计规范体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也有重要作用,会计人员的工作姜维受到法律的制约,会计规范的强制性得到了保障。对提高会计人员法律意识、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等都有积极作用,能够起到明显风险防范效果。

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粮落不齐,部分从业人员思想素质存在偏差,有可能为了提高业绩而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要规避会计操作风险,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具体包括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改革和健全考核机制,在确保考核公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防范会计风险。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其新规范、新制度的学习。另外,还应从根源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准人资格,慎重考察。

3、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首先,要完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要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要确保上岗人员的资格合格,检查正在处理的会计业务,核对已处理的会计业务。其次,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会计部门严格执行,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司其职。最后,还应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严格处理违规行为,同时做好处理数据和凭证的存档。比如,对凭证等的保存和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应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4、提高信息安全性和正确性

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考虑对象。为提高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软件的选择中,要选择性能和质量良好的软件,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运行简单,功能齐全的软件。会计人员在使用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是,要做好密码保护工作,一方面是做好计算机的密码保护,另一方面是做好会计软件的密码保护,谨防他人窃取,这是商业银行规避会计风险最直接的手段。为避免信息失真的现象,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披露,规范会计报表的制作。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可添加贷款风险总额、备付金和比率、预期贷款平均额、资本风险率等栏目,促使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和全面,为商业银行的决策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促使决策的科学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风险,必然有其相应的解决之道,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制度和相关法律的建设,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次之,再是要与时俱进,做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防护,通过多种手段的联合,一方面要保障商业银行利益,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促使国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平.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应用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4).

[2]岳凤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3(15).

[3]刘艳平,高雅.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05).

[4]马育红,沈艳丽,周亚萍.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

[5]姜志平.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6]王梅.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6).

第3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当前,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银行为追求不断拓展的业务和各种业务的指标,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存在对会计风险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为会计风险的发生留下来隐患,纵观几年所产生金融事件,总结归纳会计风险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控制度完善程度不到位。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相关关于会计风险的内部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指导性较强,具体操作性较差,不便于实施,再有制度制定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新的业务的内控规章不完善和健全,不能跟上金融新业务的快速拓展,造成一些业务流程上的不匹配,继而是各部门之间自行处理,使得内部管控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留下隐患,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1.2会计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当前,各商业银行的会计岗位各个环节都有规章制度,本可以杜绝各种风险的发生,金融犯罪及挪用客户资金等常规案件却时有发生,原因就是会计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硬指标,必须认真执行,但是一些商业银行只重视经营,重视拓展业务、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而轻视了规章制度的认真执行,如一些重要的岗位的不合理的兼岗、替岗行为,由于有些人员业务能力不熟悉,或会计人员短缺,不能实现有效的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从而使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功能下降,留下风险隐患。还有为了追逐利益,留住一些大客户,主动放弃一些原则。

1.3会计岗位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业务操作不到位。

基层领导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关心不够,不能做到公平对待,因而使各岗位人员容易闹矛盾。致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业务操作应付了事,工作上易出现漏洞。同时还可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1.4会计岗位人员业务水平不强,风险防范意识不到位。

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岗位人员得不到良好的培训,或培训时不认真,应付了事,加上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能力有限,还有近些年,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出现,导致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下降和工作质量不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即使某些业务有风险时也不能及时发现,不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1.5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有待加强。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有相关的内部审计、管控的相关制度,但是会计风险依然存在,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按照制度执行,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部门之间缺乏监督制约的机制,查处不严厉,造成对风险的评估和整改不彻底。二是内部管控和监督都是由银行本身的机构进行,他的自主性和威严性不强,人员和资源配置不到位,无法有效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三是监管手段落后,随着银行业务电算化的普及,许多业务都是在机器上完成,以前原有的检查手段已不适应现在的要求,而对计算机操作的后台检查管理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了监管的弱化。

二、如何对商业因会计产生的进行有效防范

2.1完善和补充并形成完整的实用性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现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实用并且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根据业务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一个全面的、连续、实用性强的内控制度。

2.1.1员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要根据业务量、客户的多少、业务的种类机,要经过测算和实际的运行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要既能满足业务量的有效完成又要保证能进行合理内部控制。同时严格执行轮岗和休假制度,杜绝兼岗现象,严禁出现“一手清”现象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监督制约作用。还要根据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合理的设置业务权限,避免权限过大导致监督困难,造成风险隐患。

2.1.2员工工作制度和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内部要严格执行个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和条例。合理的规划各个业务部门职责、职能。避免衔接部分出现缝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的审核工作,避免出现纰漏。严格做好印鉴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做好保密工作。

2.2员工个人素质培养和提高。

2.2.1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员工的想法与动态,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规意识,提高员工的风险敏感度,避免出现以人情、感情代替规章制度的现象。对有异常的员工要及时了解情况,调整岗位,避免风险隐患。

2.2.2要提高员工业务水平,随会计业务的不断拓展,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要健全培训体系,强化岗位技能和熟练程度,定期的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中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现失误,减少风险的产生,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员工不予上岗。

2.3强化监督和管理的职能。

2.3.1根据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每个岗位都可能出现风险,所以监督检查工作要全面,要贯彻始终。认真做好“三查”工作。即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督察。对是否具备完备的资料、有关的凭证、帐表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提高计算机等设备运用能力达,实现计算机后台监控交易及远程进行监控的能力。

2.3.2强化审计监督部门的地位和权威性,保证其独立的监督检查功能,同时也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人员素质。

三、结束语

第4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当前,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银行为追求不断拓展的业务和各种业务的指标,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存在对会计风险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为会计风险的发生留下来隐患,纵观几年所产生金融事件,总结归纳会计风险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控制度完善程度不到位。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相关关于会计风险的内部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指导性较强,具体操作性较差,不便于实施,再有制度制定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新的业务的内控规章不完善和健全,不能跟上金融新业务的快速拓展,造成一些业务流程上的不匹配,继而是各部门之间自行处理,使得内部管控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留下隐患,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1.2会计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当前,各商业银行的会计岗位各个环节都有规章制度,本可以杜绝各种风险的发生,金融犯罪及挪用客户资金等常规案件却时有发生,原因就是会计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硬指标,必须认真执行,但是一些商业银行只重视经营,重视拓展业务、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而轻视了规章制度的认真执行,如一些重要的岗位的不合理的兼岗、替岗行为,由于有些人员业务能力不熟悉,或会计人员短缺,不能实现有效的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从而使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功能下降,留下风险隐患。还有为了追逐利益,留住一些大客户,主动放弃一些原则。

1.3会计岗位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业务操作不到位。基层领导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关心不够,不能做到公平对待,因而使各岗位人员容易闹矛盾。致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业务操作应付了事,工作上易出现漏洞。同时还可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1.4会计岗位人员业务水平不强,风险防范意识不到位。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岗位人员得不到良好的培训,或培训时不认真,应付了事,加上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能力有限,还有近些年,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出现,导致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下降和工作质量不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即使某些业务有风险时也不能及时发现,不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1.5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有待加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有相关的内部审计、管控的相关制度,但是会计风险依然存在,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按照制度执行,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部门之间缺乏监督制约的机制,查处不严厉,造成对风险的评估和整改不彻底。二是内部管控和监督都是由银行本身的机构进行,他的自主性和威严性不强,人员和资源配置不到位,无法有效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三是监管手段落后,随着银行业务电算化的普及,许多业务都是在机器上完成,以前原有的检查手段已不适应现在的要求,而对计算机操作的后台检查管理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了监管的弱化。

二、如何对商业因会计产生的进行有效防范

2.1完善和补充并形成完整的实用性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现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实用并且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根据业务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一个全面的、连续、实用性强的内控制度。

2.1.1员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要根据业务量、客户的多少、业务的种类机,要经过测算和实际的运行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要既能满足业务量的有效完成又要保证能进行合理内部控制。同时严格执行轮岗和休假制度,杜绝兼岗现象,严禁出现“一手清”现象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监督制约作用。还要根据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合理的设置业务权限,避免权限过大导致监督困难,造成风险隐患。

2.1.2员工工作制度和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内部要严格执行个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和条例。合理的规划各个业务部门职责、职能。避免衔接部分出现缝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的审核工作,避免出现纰漏。严格做好印鉴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做好保密工作。

2.2员工个人素质培养和提高。

2.2.1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员工的想法与动态,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规意识,提高员工的风险敏感度,避免出现以人情、感情代替规章制度的现象。对有异常的员工要及时了解情况,调整岗位,避免风险隐患。

2.2.2要提高员工业务水平,随会计业务的不断拓展,要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要健全培训体系,强化岗位技能和熟练程度,定期的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中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现失误,减少风险的产生,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员工不予上岗。

2.3强化监督和管理的职能。

2.3.1根据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每个岗位都可能出现风险,所以监督检查工作要全面,要贯彻始终。认真做好“三查”工作。即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督察。对是否具备完备的资料、有关的凭证、帐表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提高计算机等设备运用能力达,实现计算机后台监控交易及远程进行监控的能力。

2.3.2强化审计监督部门的地位和权威性,保证其独立的监督检查功能,同时也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人员素质。

三、结束语

第5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1、教学内容含混不清

商业企业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所以市面上的《商业会计》教材的重要章节都包含这两部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批发商而言,有分级批发商和经销商。不过就批发商的特征,这些新变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不大,几乎可以沿用传统教材里的批发企业会计核算。但零售企业就不同了,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004年出版的《零售业态分类》,将零售业态分为2类17种,一类是有店铺经营,另一类是无店铺经营。其中,超市和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对各类业态的差异性经济业务,尤其是在主营业务核算中的差异性方法,应该在零售企业会计中应作为重点介绍。而通常《商业会计》教材里对零售会计业务的介绍,只是说明了一些带共性的内容,比如分柜组分散收银、财会部门根据各柜组上缴现金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核算差价率等。含混不清的不能反映各零售业态的主营业务核算差异,也未能反映零售商业会计的工作流程。

2、理论与实践分离

商业会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普遍分离,甚至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即使有实践环节,也是先把理论讲完再实践操作,所学理论没有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训环节采用的是大综合实训形式,这种验证式的实训强调的是学生对账务处理的能力,通常是每个学生都按照教材中的分录和账务处理程序,所有岗位都由一个人完成,把整套帐全部做下来,不能在实践环节中体会到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清楚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原始凭证的传递顺序,到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仍然不会正确处理业务。高职商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不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不符合商业会计的职业工作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商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高职商业会计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广泛实际调研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商业会计课程进行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思路。

1、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课程结构安排与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建立一个系统,构建起与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顺序,结合职业能力的成长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重构,创建新的教学内容。批发商业会计主要会计工作岗位有:业务员岗位、仓库管理员岗位、制单会计岗位、记账会计岗位、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由于零售业态繁多,本文以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零售企业———百货商场为例来讲解。百货商场主要会计工作岗位有:专柜销售人员、收银员、出纳、会计。根据商业会计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每个工作岗位组成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形成一个教学单元,确定各个岗位的能力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来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核算理论与实践知识,按照会计核算流程,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实践操作中。

(1)批发商业企业会计。批发商业企业会计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分别如下。业务员岗位职责:购进环节根据供货方开具的发票和提供的商品或者根据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与发票,认真与合同核对;填制收货单一式三联(存根联、结算联、入库联暂不填写),将发票和结算联交与财会部门。销售环节填制销售发票,将相关联次传递给相关部门;登记库存商品进价或售价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业务员岗位能力要求:检查商品是否与合同相符;会填写收货单;了解收货单的传递部门;销售环节能正确填制销售发票,了解发票在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会填制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与仓库和财务部门对账。业务员岗位教学内容:填制收货单;讲解收货单联次作用与传递部门;填制销售发票;讲解发票在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登帐、对账。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认真验收商品,清点是否与收货单结算联一致;对照合同出库;登记库存商品的三级明细帐,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账;月底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盘存。仓库管理员岗位能力要求:出入库管理;登记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定期对账;保管商品;盘存。仓库管理员岗位教学内容:填制收货单入库联;讲解入库联的作用与传递部门;商品出库手续;登记库存商品数量金额明细帐;对账;盘存。制单会计岗位职责:对于批发商品流通中购销存各环节各种业务的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处理。制单会计岗位能力:能够与各个部门进行原始凭证传递的衔接;能够对于批发商品流通中购销存各环节各种业务的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处理。制单会计岗位教学内容:讲授该岗位如何与各个部门进行原始凭证传递的衔接;讲授各种业务的账务处理。记账会计岗位职责:除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各明细账户进行记账处理;尤其是库存商品类目帐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定期与仓库管理员的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对账。记账会计岗位能力:具备《财务会计核算》课程中记账会计岗位一切应具备的能力。记账会计岗位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商品流通会计领域里库存商品类目帐与三级明细帐的登记方法;与仓库管理员库存商品三级明细帐对账的方法;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总账报表岗位的设置与《财务会计核算》里的一致,在商品会计里要求登记库存商品总账,并定期与库存商品类目帐和三级帐对账,其它这里不在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商业会计课程的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会计实操中掌握批发购销存各业务的理论和实际账务处理,所以出纳岗位的任务在批发商业会计里属于非商品岗位,在前期基础课程《出纳岗位核算》里已经训练过,在这里并不是一个重点,分配在出纳岗位的学生应该对出纳的职责与技能熟练操作。

(2)零售商业企业会计。在零售商业企业中,超市和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本文以我国最常见的百货商场为例来讲解零售企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零售企业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能力及教学要求分别如下:专柜销售人员岗位职责:将商品销售出去是专柜人员乃至整个零售企业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管理本柜组商品,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销售人员岗位能力:销售商品;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销售人员岗位教学内容:讲授“商品销售凭证”的联次及传递程序;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收银员岗位职责:收银;每日终了汇总当日全部收款记录,编制收款汇总表;收银联和实收款项核对无误后交给商场的出纳汇总核对。收银员岗位能力:正确收银;编制收款汇总表;与出纳对账。收银员岗位教学内容:讲授与收银员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联次及部门;讲授如何汇总当日全部收款记录,编制收款汇总表;如何将“商品销售凭证”的收银联与实收款项核对;如何与出纳对账。出纳岗位职责:根据收银员交来的相关资料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与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进行核对;每日向银行送存现金。出纳岗位能力:会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与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对账。出纳岗位教学内容:讲授与出纳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联次及部门;如何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如何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对账。会计岗位职责:正确做好购销的会计核算。会计岗位能力:根据销货日报表和收款汇总表等原始凭证进行确认收入的账务处理;以销定购核算购进业务账务处理;扣点、各种促销手段下的账务处理。会计岗位教学内容:讲授商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各种促销手段下确认收入的会计核算;以销定购购进业务的处理、扣点的处理。按照会计岗位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载体,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确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结合岗位任务将理论内容融合于会计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并不绝对排斥以一定的理论讲授为前提。譬如商业企业存货核算方法、费用的核算。一般按照“案例引入一案例分析一任务布置一任务实施一相关知识渗透及操作示范一训练环节的指导、评估、纠错与回馈一成果验收一师生点评及学习激励一巩固提高一内容小结一下一个案例部署”等具体步骤展开。每个步骤并不是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来的,有时几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例如某批发企业本地购进饼干500盒,批发单价11.00元,采用送货制,支票结算方式。案例引入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分析整个过程涉及到哪些岗位,原始凭证的传递顺序。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知识渗透的过程。送货制下商品到达时,业务员认真核对发票和合同后填制收货单,并登记库存商品进价的数量金额式帐,结算联和发票送至出纳作为付款的依据;仓库收货后填制入库联,登记库存商品进价的数量金额式帐;入库联送至制单会计,出纳付款后将相关凭证送至制单会计,制单会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记账会计登记库存商品类目帐和三级帐。将各个岗位的任务布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在旁边指导,待学生做完,教师点评纠错、小结。开始下一个案例。例如顾客在某百货商场以3折的价格购入原价900元的一件毛呢大衣。同样,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业务流程,指导学生在本岗位下正确作业。专柜销售人员填写“商品销售凭证”一式三联。要向学生强调,填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折扣,因为我国税法规定,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则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收银员收取顾客递交的“商品销售凭证”和顾客交纳的现金(虚拟)。收款机打印出机制“销售付货凭证”并手写“商品销售凭证”联,加盖“现金收讫章”,留存收银联,其它二联返还顾客。专柜销售人员收取有“销售付货凭证”及“商品销售凭证”专柜联、总收款联留存,交付商品与顾客。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负责人每日营业结束时凭加盖“现金收讫章”的“商品销售凭证”填报“销售日报”后附“商品销售凭证”总收款联,上报出纳。出纳与收银系统、收银员打出收银流水核对收银员所交款项是否正确,正确无误的在收银员提交有本人签字的收银流水单上签收、留存,出纳收集齐全后,根据统计表核对当日收款额,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教师一边指导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与传递程序,一边讲授会计处理方法。以一个业务为例子讲解后,其他的案例可以放手让学生完成。

3、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

(1)分小组轮岗。在教学组织上,由于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的业务,可以按照岗位的数量和班级人数分配小组,每一个小组全部是一个岗位,做完一旬之后小组间轮岗。由于商业会计各岗位能力的高低要求不同,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分配角色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岗位能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通过以强扶弱之后,再考虑轮岗。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有一个外单位的业务员岗位,主要是负责填写外单位的原始凭证,如税务局开具退税凭证、物流公司开具发票等。

(2)仿真的教学环境。仿真教学环境要求会计专业教室完全与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一致。室内的布置按岗位划分,每个岗位上放置会计岗位牌,配备打印机、收银机、各种原始凭证、证账表及公章等各种高仿真的会计用具;模拟供应商、税务、物流企业、银行等相关部门,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个体等,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商业会计职业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