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护理专业的风险精选(九篇)

护理专业的风险

第1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临床内科;风险管理;护理

1临床内科护理风险简述

就当前临床内科的发展实况来看,护理人员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职业风险和患者伤害风险。所谓职业风险,其实就是护理人员在日常从业中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包含的风险,比如说在给患者抽血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接触,容易出现感染的风险,这是护理人员在操作中的职业风险。而对患者的伤害风险则会对护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由于患者的工作经验不到位等方面所产生的失误,会对患者以及护理职业产生必然影响。

第2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处理;医疗器械清洗;紫外线消毒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到位,在护理工作中操作上出现问题,导致出现相应的护理风险。在清洗医疗器械的时候,由于护理人员清洗的不规范,也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在紫外线消毒的时间安排上不科学,容易造成风险。下面就对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

1妇产科常见的风险分析

1.1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到位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到位,容易造成护理中的风险。尤其是一些新护士,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操作不娴熟,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进而导致在实际的护理中,做的不到位,像:对于产妇的症状判断布不准确,延误了生产时间,对病情观察的不及时,操作上不规范等,都导致护理工作中存在着风险,不仅容易造成护患纠纷,还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

1.2医疗器械清洗不规范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医疗器械清洗不规范的问题,这也给护理人员工作中带来了风险。由于手术后的器械带有很大的污染性,而很多的护理人员清洗医疗器械步骤不规范,方法不得当等,使护理人员容易受到感染[2]。另外,护理人员清洗医疗器械不规范,也为下次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导致风险的发生。

1.3紫外线消毒时间安排上不科学很多护理人员在进行病房紫外线消毒的时候,消毒的时间安排上非常的不科学,导致风险的发生。众所周知,紫外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如果护理人员一边工作,一边进行紫外线的消毒,长此以往,容易损害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健康,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在进行紫外线消毒之后,马上进入房间,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紫外线消完毒的房间,具有很大的放射性,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通风,才能够进入房间,反之,则会造成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损害身体上的健康[3]。

2对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预防措施分析

2.1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针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在实际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风险[4]。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使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有所提高,在护理中,操作娴熟,更好的为产妇进行专业的护理,为产妇营造一个专业的护理环境。

2.2采用规范的方法清洗医疗器具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手术后的医疗的器具进行清洗,而手术后的器具具有很大的污染性,护理人员在进行清洗的时候,应该注意水流不要过大,从而避免清洗器具的污染水溅到脸上或者衣服上[5]。并且在清洗术后的医疗器械的时候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像穿隔离衣,带乳胶的手套等等。护理人员通过规范的方法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不仅能够维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也能够维护下一个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了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2.3科学的安排紫外线消毒的时间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由于污染物比较多,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紫外线的消毒。但是在紫外线消毒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合理的安排时间。主要是应该安排在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后,不需要进入消毒室内去任何的物品的时候,再进行紫外线的消毒。进而在进行紫外线的消毒环节能够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避免受到紫外线的辐射,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妇产科常见的风险预防和处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哪方面存在护理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为产妇和妇产科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婧,刘桂芳,于莹佳.浅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2)

[2]黄舜佩,潘爱芳.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4)

[3]季宏波,赵莉,董艳红,李敏,吕修林.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10)

第3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 产房;风险管理;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42-02

Study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delivery room

LAI Rong-di

(Department of Nursing,Kaip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Kaiping 529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delivery room. Methods:The review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ursing defect with 36 examples in delivery room during 5 years, propose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ith strengthen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in delivery room, the risk management was implemened.Results:After the risk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ated , the success rate of nursing quality was 100%; the rate of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y 89.3% rises to 98.4% from December, 2005 to December,2007,the rate of dystocia dropped, the cases of normal labor grew steadily.Conclusion:The risk management in delivery room can raise the midwife's risk consciousness, make them to prevent nursing defecton their own initiative,it can enable the nursing quality in delivery room to guarantee.

[Key words] Delivery room;Risk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Research

“医院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在我国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形下,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1]。产房护理工作除具有一般护理风险的特性外,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还具有风险高、类型复杂、危害严重的特点。鉴于此,我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产房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了有效干预,以增强助产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护理部共收到产房呈报的护理缺陷36例,主要原因见表1。

由表1可见,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 成立产房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设组长一名(护理部主任担任),组员由产科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组成。主要职责:①每月召开例会,共同讨论、分析并确认风险事件。②查找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③制定风险干预措施,如修订护士各班工作流程,制订护理紧急风险预案、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等。④监督各位护士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有无风险行为。

1.2.2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针对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结合本科实际情况,制定《责任助产工作流程》、《责任制助产士叫班指南》、《产程管理指引》、《机动班叫班制度》、《正常分娩接产流程》、《产后出血抢救流程》、《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羊水栓塞抢救流程》、《感染产妇用物处置流程》、《产房工作质量评分标准》等。产房风险管理小组,还负责监督和检查护理记录、消毒隔离、产程观察质量、急救物品设备。做到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护理部反馈,制定改进措施。同时,护士长每周还不定期抽查,并运用激励机制,奖惩兑现,激发助产士的工作热情。

1.2.3加强助产专业培训提高助产专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风险系数。①择优上岗:让具有爱心、细心、耐心、专科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助产士进入产房,要求助产士不仅需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还必须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②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复训和考核:如拉玛泽呼吸减痛技巧、护患沟通艺术、新生儿复苏、产科急救技能、缝合技术等培训。

1.2.4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执法意识我们确定每周二为“学习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护理常规》,参加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使大家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明确自身在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和安全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严格规范护理行为。

1.2.5实施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推行“轻、诚、洁、精、清、切、高、亲”一字规范服务理念,即:言语轻、服务诚、服装洁、技术精、解释清、关心切、素质高、面容亲。

1.2.6规范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点。①产程观察处理:按《产程管理指引》严谨、细致、客观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救治准备。②接产前:对母胎进行客观评估,作好人员、物品、药品、器械的充分准备,并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争取积极的配合。③接产中:严格无菌操作,安全助产,实施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抢救。④新生儿处理:注意保暖,动作轻柔,观察细致,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性别,及时盖产妇的手印和新生儿的足印,并为新生儿系手圈,防止脱落丢失,做好安全防范。⑤治疗中:贯彻三查七对制度。紧急情况时,口头医嘱必须大声复述,核对无误后执行。⑥ 护理文件书写:实施“双把关”,强调记录时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还要求在送回病房时做到严格核查。

1.2.7将产妇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是对助产士工作最有力的评价,护士长每天查房听取每一位产妇的意见,以便正确评估助产士工作,好的予以弘扬,不足之处予以纠正,不断改进质量,并将考评结果记录在案,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2结果

2.15年分娩数、难产率、满意度比较

2002~2007年分娩数、难产率、满意度比较见表2。从该表可见,分娩人数呈逐年上升、难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2002年的86.2%上升至98.4%,2007年分娩数比2005年增长了47.1%,难产率则下降了11.1%。

2.2 5年产房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比较

2002~2007年产房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见表3。表中显示出护理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3.9%下降至2.8%。

3讨论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2]。我院产房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护理过程中一切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助产专业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风险系数;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执法意识等,以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从而减少护理失误的发生数。产房通过实施两年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真正做到了“母婴安全,儿童优先”的服务宗旨,也提升了诚信科室品牌,取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双赢。

产房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位护理管理者的重视,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

由于风险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和经验均不完善,如何提高产房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找到一种既具共性又具个性的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仍然是当今护理管理者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此外,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同时,只有护理风险管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医院风险管理才能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邹晓清.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第4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1.1治疗用药风险

心血管疾病用药种类繁多,剂量、速度要求严格,有些药物因其特殊性,实际用药个体差异大,副作用明显,在静脉留置针、注射泵、输液泵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操作的安全隐患。如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输液速度控制不准确,导致心动过速,静脉留置针脱针,注射泵注射速度改变等。

1.2设备仪器风险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用的仪器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若设备仪器维修保养不及时,或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都有可能引发风险事件,如除颤仪导联线接触不良不能正常复律等。

1.3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CCU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若护士风险意识差,专业知识薄弱,对患者现存的及潜在的风险因素不能及时识别,出现意外事件不能有效应对易造成事态扩大。如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多源室性早搏,护士不能准确识别,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导致室颤发生。

2干预措施

2.1成立护理管理风险小组实施预见性护理

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制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及心内科重症护理预案,实施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护士有目标、有预见性地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治疗[1]。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自护能力低,极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因此,要加强起床、入厕等重点环节防护,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后不要突然起身,以防性低血压,导致跌倒外伤等。便秘时应用缓泻剂,切勿用力排便,以防诱发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外出检查由医护人员陪同,确保患者安全。对预见性可发生的潜在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2.2加强用药护理

护士在确保安全给药的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护士在发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采取护患双方查对措施,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强调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在给药过程中要主动询问、主动告知,强化患者遵医行为,让患者知道治疗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对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2.3保证设备仪器正常运转

设备仪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专人负责。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设备仪器操作培训考核,保证各种设备使用熟练,防止操作不当、仪器运转故障导致救治延误等错误发生。

2.5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及心血管重症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每月进行一次专科操作考核,提高护士专业技能。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晨会提问等形式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对因合并其他疾病而掩盖病情影响病情观察的患者,指导护士重点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注重用药的临床观察。同时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评估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主要症状、体征、近段治疗及用药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4体会

4.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通过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查找患者安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而有效地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

4.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第5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内四科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

目的:研究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论:对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教育和评估,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意识,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促进所有人员参与到血透室的风险管理中,加强专科培训,重视细节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65-01

肾脏疾病患者通过血液净化透析操作后多会出现严重的机体功能降低情况,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规范护理行为,尽量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机能,为之后的治疗提供基础保证[1]。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78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年龄在28~69岁之间,平均为(42.3±2.6)岁;实施血液净化的项目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

1.2护理风险

1.2.1护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 血透室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需要护理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患者的病情严重而且复杂,需要科室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现今我国大多数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还存在与普通科室的意识下,没有弄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导致在具体护理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患者普遍存在感染情况,对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患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2]。

1.2.2专业技能和知识含量不足: 护理工作因工作而异,因人而异。血透室的护理工作除了要掌握常规的护理技能和内容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相比于其他科室,本科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和专业技能都需要较高的标准,现今我国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正是存在着这种缺陷。

1.2.3护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流程在制度上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具体行为,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护理人员屡屡出现违规操作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日常标准进行护理操作,消毒、清洁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后出现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继续治疗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2结果

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由过去的86.3%提升到现今的98.7%。

3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3.1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工作,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事件作为教材详细分析,总结过去存在的隐藏风险,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喏内诊学习,尤其是对于能够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进行重点分析,提升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3.2做好风险预防: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监控、风险教育及管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实施操作前请患者签字确认,保证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成为抵御风险的共同体[3]。

3.3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 在血液透析室中充分利用互动管理机制,保证护士长每天的五查工作,每个环节紧密结合,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到风险管理中。

3.4建立资源报告系统,看清惩罚性文化: 自愿报告系统是指发现错误后从中学习,进行风险共享的原则。自愿报告系统成功最主要的是不执行惩罚性环境,运用简洁的报告方式,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4]。

3.5加强专科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详细的制定层次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考核及培训,新进岗为的护理人员必须接受一对一的专业培训,对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及因素详细掌握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6强调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细节管理是成功的关键,血液透析室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每个很小的细节都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培养科室人员工作细心程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3.7加强现场工作的适时指导,注意风险出现的高危环节: 由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理进行现场工作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明确护理风险出现的高危时段,做好各项监控工作[5]。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教育和评估,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意识,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促进所有人员参与到血透室的风险管理中,加强专科培训,重视细节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莉.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临床医学.2013,12(07):845-846.

[2]胡江华.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2(33):745-746.

[3]邓凤英,杨雪艳.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8(04):947-948.

第6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 护理风险;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直接关系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均是医疗护理安全,而护理风险则贯穿在医疗护理操作、处置以及抢救等各个环节中,有时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或极其简单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存在着风险[1],所以,为了减少护理纠纷,为了给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这些年来吉林市船营区关爱医院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及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构建了一套系统有效、科学实用的护理安全体系,健全了护理风险管理体制,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1 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

11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处于治疗服务主导地位的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才能尽快去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性问题,却忽略了那些可能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的问题,为了降低纠纷的发生率,必须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的防范措施及认真的贯彻执行。

12 护士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服务理念欠缺 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能适应新的卫生体制改革,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迟钝,而服务的对象法律意识敏感,所以,要求护士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以免造成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服务观念,因为护理服务和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13 对护理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 增加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操作时不认真,违反操作流程,工作中疏忽大意,如:输液时没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随意执行口头医嘱;护理记录不是客观、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和完善的。所以,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化,程序规范化,是防范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14 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技能操作不熟练 身为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因为一旦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工作中就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就会延误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时机,甚至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 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

21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保证是建立并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近几年来,根据本院的护理工作情况,制定出了一套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实施系统。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护理部、护士长及护士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护理规章制度,每周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找出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的能力。

22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本保证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理念 要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安全防范意识。本院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并组织培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及别人科学的管理办法,使得全院护士能科学地认识护理风险的客观存在,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理念。

23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培养护理人员具有审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在工作中认真细致,操作中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书写护理记录做到客观、及时、准确、完整,职业,每个环节都认真做好,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24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现如今,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也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项目,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需求,本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护理管理者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的护理业务水平。从而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3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持续工作,要针对护理风险的来源逐项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要降低护理风险,还要求不断的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本院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给予患者更安全,有序及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 老年病房 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9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 正加速进入老年化社会,迫切需要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1],更是 医院 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风险管理是指 经济 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来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引伸到护理管理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可靠的管理系统;二是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2]。日益严重的护理风险问题表明,任何一个护理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涵盖所有业务、所有流程、所有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老年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江西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糖尿病病房收治对象以糖尿病病人及老年病人为主。设有床位38张,护士13名,年龄23~45(28.12±4.05)岁;学历:本科2名,大专6名,中专5名。2009年共收治病人395例,年龄70~95(81.41±10.15)岁,其中危重病人77例。

1.2 方法

1.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分析。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医疗工作的后勤支持系统[4]。通过查看专业书籍和 文献 资料,查找老年病人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通过查看病历和以往资料记录老年病房2009之前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在此期间老年病科主要发生过四个方面的护理风险事件:(1)护理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误伤等;(2)技术操作方面: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错误及遗失等;(3)非技术方面:发错药、漏给药等;(4)医院感染:交叉感染等。

1.2.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风险事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专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操作技术不过硬、经验不足等。另外,病人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5],如:病人擅自使用自带的热水器引起烫伤等。系统因素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完善,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控制度不完善;服务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设备缺陷;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呼叫系统故障而延误抢救等。

1.2.3 实施风险管理的举措

1.2.3.1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进行全员培训,科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请医学法律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结合本科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等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在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1.2.3.2 建立防范、处理护理事故的预案 如:针对褥疮建立病人评估表、翻身卡、转科病人皮肤交接班登记本等。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自杀、引流管效能低下等十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针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如分别详细制定停电、停水预案,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断预案等。

1.2.3.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排班新老搭配,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老年病房卧床病人多、基础护理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病人、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1.2.3.4 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设施 如: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病区走廊和卫生间加扶手;更换两侧有护栏的新病床,并可调节高度,以方便病人上下病床并防止病人坠床;地面铺设防滑地板,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改进病房设施,合理放置病房内家具;每个卫生间配好小凳,便于不能久立的患者坐着清洗;医用危险品放置合理,标识明显。1.2.3.5 安全宣教 影响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使其了解病人的情况及需要配合的事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6]。

1.2.3.6 加强专科业务培训 开设老年护理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护理安全评价方法,准确找出老年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为期4周的护理安全跟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加强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进行静脉穿刺技术、心电监护仪等操作的训练与考核,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技术、新设备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1.2.4 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医院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后每月进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理质量、病人综合满意度、褥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 结果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护理质量、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得到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缺陷降低,科室先后被医院评为“护理质量全能考评第一”、“病房管理先进单元”。科室护士长被评为“九江市巾帼英雄”和“医德医风标兵”。

3 讨论

3.1 正确识别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老年病人是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老年病房除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还有其特定的危险因素,正确识别并分析这些风险因素,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工作流程的改造,正确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3.2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护士是处在医疗风险一线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甄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开展风险管理以来,老年病科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积极参与科室管理,每个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3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化解风险 实现安全护理的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客观上造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难以尽善尽美。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还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 发展 、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理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密切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针对薄弱环节能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的抗风险能力[7]。

参考文献

[1]杨秀丽.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2]李秀华. 风险管理策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7,21(3):633-634.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4]邹晓清.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1-23.

[5]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8.

第8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骨科;对策;护理风险因素

3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10-02

由于骨科患者的病情相对不稳定、人员复杂且需要长期住院,所以骨科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极易引发风险事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要深入分析骨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00例患者,分析其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干预,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500例,男301例,女199例,年龄16至68岁,平均年龄(35±2.8)岁,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的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风险因素护理管理措施:制定各项风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对的护理工作标准,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学习,并按照所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科内医护人员执行;在科内组建风险因素的管理质控小组,对风险因素管理定期检查和进行风险的评估,及时发现每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立即纠正;重视并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风险因素认识教育,可采取定期培训等方法进行教育,患者在就诊2h内对其风险进行评估。采取弹性排班的制度,重新调整护理人力的资源配置;增加年轻护士的风险意识;对本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提高骨科专业的技术水平,训练护患间的沟通技巧,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应及时积极进行处理。

1.3观察的指标风险因素护理管理评价指标包括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事件的发生次数除以所选的观察病例总数。患者的满意度根据Likert表来评价,在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每人发一张Likert量表。该量表把患者的满意程度分成“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这5个档次,总体的满意度为(很满意的患者例数+满意的患者例数)/总患者的例数×100%。

1.4统计学数据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中250例患者中发生的压疮率、坠床率与跌倒率分别为35.6%、29.6%与27.6%。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则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x2=12.2046,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8.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率为92.0%,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63,P

3讨论

随着公众对医疗的需求增高和服务水平的重视,对医疗的服务特别是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医患矛盾和纠纷呈明显增加趋势,而风险因素却贯穿于患者就医中的各个环节。

影响骨科护理的风险存在的因素:由于医护人员的医学基础或专科护理知识的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不能准确预见伤(病)潜在的并发症,导致伤后则可能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护理的业务和专科技术水平低,也会造成风险,一些临床护士学历低、年资低,专科知识和经验缺乏,专科的技术操作不够熟练,而引发技术风险;缺乏沟通的技巧和服务态度问题也易造成风险;环境管理不善也会引发风险等。

针对风险因素具体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为:加强医学的基础理论及护理专科知识的培训,重视培养骨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思维及能力,使其在防范护理的风险中,能准确判断各个环节的护理风险;充分落实护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核心制度,要强化其执行的安全操作流程,规范安全操作流程,能保证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注重提高护理专业技术的水平,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总而言之,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者安全事故,必定会对患者与其家属造成极大的损失与痛苦。所以,应该积极加强护理的风险管理,从而对此给予有力防范,避免或减少护患间的纠纷,降低护理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俏香.骨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1,3(1):67-68.

第9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效用评估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客户信息等同于“货币”。对于投保人而言,买保险本身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而如果因为保险公司信息不安全,造成投保人风险的扩大,势必会影响投保人的投保意愿,同时也将影响到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可靠度,这必将极大地制约保险公司的发展。因而研究保险行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

目前保险行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员设备资金等投入不足

全行业特别是各保险公司的高层人员对新时期的保险信息安全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规划,对信息安全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灾难备份和恢复设施严重滞后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同时,人员投入不足,技术储备和信息安全事件研判能力十分有限。保险业信息安全的抗攻击、防渗透能力较弱,很难抵御有组织,有预谋的技术攻击。

(二)缺乏完善的系统机制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但目前很多管理者只重视风险控制的技术问题。通过最近几年安全事件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大都采用“灭火式”的处理方式,只是就事论事的解决出现的风险事件,而没有从流程、技术、人员三个层次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协调重视,没有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有效的应急措施。

(三)监管制度不完善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行业监管的基本指引。2007年底,保险行业信息系统定级工作基本完成,等级保护工作在保险行业持续展开。但是等级保护本身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1)等级保护没有关注企业能力差别。大多数保险机构都被定在第一二级,没有很好的区分强弱企业。

(2)等级保护的评估数据存在盲信息。比如,相关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来采集评估数据,被访谈人员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会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这就在评估数据中引入了“盲信息”。另外,由于评估专家自身经验、情绪、心情等因素的影响,等级划分和量化评估得分结果容易失去客观性,造成评估过程出现盲信息。

二、改进措施和意见

针对于保险行业信息安全现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①加强管理者信息安全教育,提高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明晰信息安全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②完善专家信息库和知识库,培养有风险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③加强保险行业间、保险业与IT行业跨行业合作,共同建立安全保障策略,④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监管,从根源上杜绝信息安全漏洞的产生。本文主要就以下两点做出详细说明。

(一)建立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具有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的反馈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运行监控、应急恢复。

1.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进行合适恰当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资产评估。明确信息资产评估范围,并对资产进行分类,定量资产价值评估。利用CIA公式进行计算:

,(α+β+γ=1)

其中,S表示资产安全价值,C表示保密性赋值,I表示完整性赋值,A表示可用性赋值。αβγ分别为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权重。

(2)威胁和脆弱性评估。列出详细的威胁因素和可能被利用的薄弱环节,以及二者可以导致的威胁、威胁会影响的资产或资产群、造成对资产和业务的损害以及对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的判定。

(3)识别现有措施。检查现有措施是否适用,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应该评估现有措施是否能够满足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评估出的风险需求,以避免重复实施控制措施。

(4)利用VaR模型估计风险损失值。选择ClaytonCopula函数来描述威胁性与脆弱性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

参数 可通过Kendall秩相关系数得到:

假设A表示信息资产价值;x表示信息资产脆弱损失率;y表示信息资产威胁损失率。依据VaR理论和Copula模型,设定信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为:

其中, 分别代表脆弱性、威胁性的权重, 是置信水平 下的风险损失值。

2.风险策略和安全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阶段中得到的资产风险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管理策略是采用自留、规避、转移还是接受风险,并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制定合乎公司目前发展状况的风险控制政策,确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完善风险控制审批制度,切实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3.运行监控

此阶段主要关注的问题有:①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运行监控系统,全面收集来自网络、系统、应用等的访问管理信息处理等安全日志。②建立风险事件知识库和专家信息知识库,对各种风险事件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加强信息安全高素质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最终提高全公司信息安全监控服务的水平。

4.应急恢复

此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制定信息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保证应急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根据信息资产的分类和重要程度,制定不同的灾难备份恢复目标。

(二)量化确定专家评估效用

如上文所述,等级保护制度中专家评估阶段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造成专家评估中存在许多盲信息,专家评估的效用也不明确。关于量化专家评分中的盲信息,可以由盲信息本身的可信度来衡量,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研究专家评估效度的量化确定。

专家评估效度的量化确定,可以根据专家评分向量的相似度和差异性比较得到。一般来说,相似度越高,差异性越小,表明评估效度越高。具体方法如下:

1.相似度的确定

把n位专家给出的评分转换为n个行向量: , ,…, , ,…,λn;i,j=1,2,…,n。定义专家评价的相似度为:

其中

; ;

表示专家I与专家j评判向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越大,则两个专家评判结果相似度越高,反之越低。

2.差异度的确定

专家评判差异度可以用专家评分向量的Euclidean距离确定。

定义专家间评判的差异度为

其中 表示两个评分向量间的欧式距离。

第i位专家与其他专家评判的总差异为:

将差异度进行归一化表示:

可用来反映第i位专家的评判与其他专家评判的差异度, 越大,差异度越大, 的可信度越低。

根据相似度与差异度的比较来量化处理等级评定中专家评判的效用,可降低专家主观评估带来的误差,为后续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符伟.基于模糊影响图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