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

第1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第一学期:

一、爱国主义宣传活动

1、活动内容

10~~11月设为电影节,电影节期间,每个月放两次电影,内容多为爱国的教片。

2、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做人,为人的道理,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领导意识学习

1、活动内容

11月,联系学习部和管理系学生会,由管理系资深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基本管理知识讲座。

2、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管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实践中介

1、活动内容

12月,开始找工作单位,主要是为寒假不回家而想找一份工作的学生提供机会。

2、活动目的

对本想在放假期间找到工作或想锻炼自己的学生服务。

四、跳蚤市场

1、活动内容

12月中旬以后,开始为“跳蚤市场”做准备,结合宣传部,进行物品的登记。元旦回来后,第一星期的周末进行“跳蚤市场”

2、活动目的

将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以低价卖出,既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购买到价格便宜的物品,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卖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第二学期:

一、迎新工作

3月,结合文艺部进行一次“迎新生返校”演出。

让学生体验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

二、献爱心活动

4月上旬,联系各个系的外联部部长,筹集资金,与生活部配合发动各个系学生进行一次“义务献血”活动,并在期间放一到二次有关“义务献血”的影片。让“义务献血”这个光荣的公益性活动走进校园,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三、家教中心

4月下旬,与各个系的“家教中心”取得联系,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的家教,提高渭南师范的荣誉。给广大的师范学生提供一个星期的实习机会。

第2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第一学期:

一、爱国主义宣传活动

1、活动内容

10~~11月设为电影节,电影节期间,每个月放两次电影,内容多为爱国的教片。

2、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做人,为人的道理,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领导意识学习

1、活动内容

11月,联系学习部和管理系学生会,由管理系资深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基本管理知识讲座。

2、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管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实践中介

1、活动内容

12月,开始找工作单位,主要是为寒假不回家而想找一份工作的学生提供机会。

2、活动目的

对本想在放假期间找到工作或想锻炼自己的 学生服务。

四、跳蚤市场

1、活动内容

12月中旬以后,开始为“跳蚤市场”做准备,结合宣传部,进行物品的登记。元旦回来后,第一星期的周末进行“跳蚤市场”

2、活动目的

将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以低价卖出,既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购买到价格便宜的物品,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卖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第二学期:

一、迎新工作

3月,结合文艺部进行一次“迎新生返校”演出。

让学生体验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

二、献爱心活动

4月上旬,联系各个系的外联部部长,筹集资金,与生活部配合发动各个系学生进行一次“义务献血”活动,并在期间放一到二次有关“义务献血”的影片。让“义务献血”这个光荣的公益性活动走进校园,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三、家教中心

4月下旬,与各个系的“家教中心”取得联系,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的家教,提高渭南师范的荣誉。给广大的师范学生提供一个星期的实习机会。

四、外联实践

第3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一、调研目的。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1.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口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出生缺陷预防等重点工作情况。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情况,群众生殖健康状况,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情况。3.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人口计生“三线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人口计生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10月8日—10月1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二是印发调研通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二是各调研组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部分优秀调研报告经委党组审定后,上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上旬-2009年2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一、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各相关部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在党政领导重视、部门综合治理、公共财政投入、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启示以及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二、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最需要省人口计生委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省人口计生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三、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家庭在享受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时能否得到优先优惠?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人口计生工作中是否存在强迫命令、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对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第4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 训练计划解构 训练计划路径 基地整合

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各高校纷纷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

实施“训练计划”有利于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开展形式:两级管理、立体化平台

训练计划的开展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开展“训练计划”,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院级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驱动式管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落实训练计划的细节工作,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校、院二级在开展训练计划过程中,应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搭建训练计划开展的立体化平台。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平台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设备器材、基地建设等硬件支持,规章制度的及时出台、氛围的营造、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等软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往往是平台搭建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内容。

(二)开展路径:项目驱动、循序渐进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构成了训练计划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低级训练项目为上级提供保障和支持。训练项目的开展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二、学校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途径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1.深入项目教学改革。在现有项目教学开展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更多专业和课程上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教学为起点,有序开展训练计划工作。

2.普及创新学分制。以学分制形式纳入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计划中的有关项目活动,根据其活动情况或按取得相应项目的成果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

(二)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1.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校级管理组织层面,在现有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完善工程训练中心的职能,负责计划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成立校级学术性专家组织,服务于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院级管理组织层面,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明确直接责任人、组建工作小组。(1)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领导、各学院院长、系(部)主任、教学副主任及相关人员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经验交流。(2)建立健全工程实践中心的职能。将现有分散、院系自管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整合为工程实践中心,集中为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的支持,合理安排和协调创新团队的活动,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3)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学校将组成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教授、行业专家等为成员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组建中,委员会名单见附件二)。专家委员会按照学校现有学科成立对应专家委员会,一是对工程实践中心的工作给予建议和指导,二是负责对申报项目的立项审核、中期检查、验收评审工作。

2.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保证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分块实施、突出特色,构建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系。探索在师生培训、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上下级机构及二级机构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见图1)。

(三)注重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1.训练计划实现过程。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层次为逻辑指导,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2.训练计划实现形式。训练计划的组织由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经营模拟计划和实践体验计划等七个子计划构成。

以上七个子计划具体以学生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创业项目、创业指导、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课内外活动整合形成。

3.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管理。训练计划的实施应形成系统化的工作程序,以下以训练计划实施的过程分别介绍各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能。(1)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负责制定各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细则,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颁布实施。(2)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职能。根据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细则,组织项目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形成每学年(或每学期)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编印项目指南,并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组织学生选择项目,并做好初审工作,汇总学生选项情况后报“创新创业工作专家委员会”。(3)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第一,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学生选项情况后,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第二,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工作计划专家委员会”根据确定的学生选项项目,具体实施对项目的组织、检查、评估和考核,并根据项目管理和学分认定细则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成绩记载与学分认定;第三,各项目活动结束后,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成绩及学分认定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教务处进行成绩和学分的最终认定,并负责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管理系统)。

三、校内外的保障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奖励制度等方面将给予支持。

(一)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团队活动专项基金”,根据各团队计划,对立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等级给予相应经费支持。重点支持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活动,重点支持具有产品设计、加工、研发等类型的活动。各类项目级别的确定由学校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课外创新团队活动的课题调研、差旅费、材料费等。专项经费支出必须按照“按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基地保障

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必须要有训练基地作为保障,在基地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整合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工程实践中心。为保障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可整合各院系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为工程实践中心,实现基地与机制的结合,实现校内跨院系、多团队间教学、项目开展和基地管理资源的共享。注重工程实践中心的内涵建设,开发训练项目,提高基地利用率。

2.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开拓校外资源。高校、企业和社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真实的社会生产经营环境。

(三)指导力量

建设咨询导师和指导教师专家库。学生可就感兴趣的创意或选题向全校各学科教师进行咨询,不断深化创意或选题的认识,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老师入库不设置门槛,只要是本校在编教师,不论学历和职称,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创造性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校园文化营造

为了让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营造创新氛围,对于完成结题项目的成果进行宣传:一是学校统一在校园网上发文,院系张榜公布,并按项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报销研究经费;二是学校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彰在项目研究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和教师,交流先进经验;三是院系召开师生总结大会,总结结题项目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四是教务处对结题项目进行成果展示,在各系科教学楼前巡回展示,项目组成员现场讲解,并接受师生咨询。通过以上宣传推广活动,引发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关注,引导训练计划的深入开展。

四、配套政策

学校每年应安排预算经费作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项目活动进行资助,以保障计划的运行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此外,对训练计划工作做出贡献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其他鼓励办法。

(一)对学生的鼓励:奖励+表彰+学分替代

为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团队活动,学校将组织开展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对取得优异研究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任务,提交研究报告(论文)等环节后,按成果和获奖情况记相应的课外学分。

(二)对教师的鼓励:奖励+额定课时减免+培训

为鼓励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学校可组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按照活动开展的记录、取得的成绩,对每年完成项目指导任务,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每人给予30-50的当量学时补贴,此部分工作量不计入教师额定当量学时。此外增加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研项目的机会,学校根据需要提供技术、外语、创业等方面的培训,相关教学单位可将需求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中。

(三)对院系的鼓励:纳入二级教学单位考核项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每年对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考核指标中,并根据成果情况设立相应活动的优秀组织奖,用于奖励组织、管理单位和获奖学生所在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立明,何桂英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3):85-86.

第5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做法

州人口计生委作为全州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委党组、党支部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历史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宣讲,带头调研,带头整改。及时制定了《××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学习实践活动做出了全面部署。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建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解决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载体,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重在武装思想,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放在首位、贯穿始终,努力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的过程。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多次举行集中学习,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州委举办的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认真搞好个人自学,撰写学习体会,深系点进行宣讲。广大党员普遍通读了州委规定的读本,深入学习了中央、省委、州委领导同志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学习白恩培同志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领导干部》的署名文章。联系工作实际,带头思考和研究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州人口计生委向每名党员发放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等必读书目,邀请州委党校教师作“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座、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深入学习、交流研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计生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思想共识,呈现出了党组成员带头学、形式多样深入学、发挥特色主动学的良好局面。党支部充分发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狠抓集中学习和必读篇目的学习,委党支部共集中学习11次,学习交流两次,撰写心得体会12篇,全体党员的集中学习时间均达到了20个学时以上。活动期间,在××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众信息网站上开设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专门编发《州人口计生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简报》11期。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推动了活动顺利开展,确保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认同率。

(二)重在解决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坚持把查找和解决问题作为着力点,边学习、边调研、边检查、边整改,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发展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为切实找准阻碍我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州人口计生委党组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确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稳定低生育水平问题、关注民生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问题、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与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问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与新型生育文化建设问题、加快建立全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问题、加强全州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6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重点,组成了以党组书记李兰花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于4月7日至16日深入4县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各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兔峨乡、营盘镇、啦井镇、金顶镇、老窝乡、上江乡、子里甲乡、马吉乡、普拉底乡、茨开镇查看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情况;召开座谈会14次,与80余名县、乡镇领导和人口计生干部座谈,了解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落实情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时个别访谈达20人次。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找准突出问题。委党组及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将征求意见作为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关键,贯穿于整个分析检查阶段始终,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三个环节都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个别走访、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二是认真梳理汇总,查找突出问题。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共归纳出5条具有全局性的突出问题。三是按规定、分层次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和分解。将涉及全局性、协调性、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反馈到委党组;对其他涉及人口计生系统具体工作等问题,反馈并分解落实到各科室。

三是搞好分析检查,理清发展思路。委领导班子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全面分析,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明确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思路和举措。领导班子成员出以公心,坦诚相见,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提高认识、增进团结、明确方向的目的。充分运用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委党组形成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通过××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公众信息网站公布,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

(三)重在取得实效,确保群众满意。州人口计生委党组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实惠作为评价、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最终标准。广泛听取基层人口计生部门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真实呼声和意见,抓住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努力做到查找问题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制定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了为基层人口计生部门和广大育龄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满意工程,成为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夯实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工程。委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群众评议。参评人员以无记名填写评议表方式进行评议,发放群众评议表23份(含四县人口计生委),收回23份。参加测评人员对州人口计生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总体评议认为好有17人,较好的有6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评议认为深的有15人,较深的有7人,一般有1人;查找的问题准不准认为准的有15人,较准的有8人;原因分析透不透认为透的有15人,较准的有8人;发展思路清不清认为清楚的有15人,较清楚的有7人,一般的有1人;工作措施认为可行的有15人,较可行的有7人,一般的有1人。在群众评议中,大家一致认为分析检查报告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符合实际,并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委党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措施。

二、初步成效

州人口计生委党组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州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在“三个着力”上求突破,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3个阶段11个环节的规定动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委党组高度重视,始终以思想发动为切入点,组织党员干部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以分析总结为着力点,广泛征求意见,找问题、查原因、定思路;以解决问题为突破点,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各项工作为结合点,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呈现出主题鲜明、起点较高,开局较好,亮点较多,推进有序的特点,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预期目标。测评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100%。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实践依据、坚实的群众基础,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家既看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与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责任感紧迫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推进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委党组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关系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思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推进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上提高了机遇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在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了新的共识:科学发展观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人口计生系统的生动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人是发展的主体,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必须树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应当优先优惠享受发展成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统筹人口自身各要素的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人口计生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

(三)加快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晰。委党组明确了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即按照中央《决定》、省委《实施意见》要求,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坚持“一条主线”,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推进“两大统筹”,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三个注重”,即更加注重利益引导,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抓住“四个环节”,即抓住落实现行生育政策这个根本,抓住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这个重点,抓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这个难点,抓住提高优化结构这个关键点;实施“五项工程”,即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强基提质”工程,幸福工程;完善“六个机制”,即完善领导机制、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基础保障机制、舆论宣传机制。突出以人为本,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工作的突破,为和实现“××二次跨越”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在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发展上进一步找到了差距。在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委党组通过“两上两下”,深入分析,找准了影响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即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领会还不够系统和深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意识能力有待于提高;工作思路、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方面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差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存在盲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尚不健全;服务工作与群众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明确了今后自身建设要努力的“七个方面”: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强化调查研究,以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制度的突破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理清工作思路、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构建利益导向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推进“村为主”责任机制落实;改进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提升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基层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加强计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

(五)在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委党组从查找解决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理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差距和不足入手,从抓紧整改措施落实入手,从健全党内生活、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内部秩序和健全政务公开五个方面修订完善和新建一批制度和规定,有力地推进了全委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建设。

(六)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委党组及党支部精心制定具体活动方案,针对不同层面党员干部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

州人口计生委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和体会是:坚持解放思想,强化改革意识,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思想保证和思想基础;强化群众观念,突出实践特色,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途径;坚持领导带头,充分发扬民主,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组织保证。

三、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打算

我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基本结束。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更大成效。特别是向群众承诺的事项,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切实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把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办法、好的经验,如调查研究、主题活动、群众测评、整改问责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常态,纳入机关作风建设的工作举措当中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把整改过程作为深化落实的过程。要加大整改力度,做到责任到人,按时按质,限期完成,与此同时在整改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切实把整改过程作为深化落实的过程。

(三)切实建立学习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长期主题,完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轮训、自学等各项制度,使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切实组织好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尽快组织开展一次“回头看”。要通过多种形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补课”,务求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第6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文科高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践教学是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加快社会稀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业务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都重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最初是以工科高职为主体,因此与工科高职院校相比,文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加强和完善。而作为各文科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更应积极探索,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会计实际工作技能,实现就业零距离。本文将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徒有虚名

目前,虽然各文科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将每门专业课程的学时划分为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一般占2/3,实践教学课时数一般占1/3。但大部分学校的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时分配安排实践教学,而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理论讲授。少数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安排了实践教学,但也只是举几笔经济业务,让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或进行计算分析而已,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这些所谓的实践教学并不能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校外无法进行整建制实践。各个职业院校每届招收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更多。由于受各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限制,学校联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不可能成批大量的接受学生同一时间去进行实践,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像理工科学生那样进行整建制实践,而只能是零零散散地分散到各个不同单位进行实践,甚至有不少学生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自行联系了实习单位去进行实践。由于实践单位众多,学校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的校外实践都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出现了不少漏洞。如很多学生并未真正到单位进行实践,最后只是随便找个单位盖个公章应付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2.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财务信息资料是各单位的核心机密,一旦竞争对手掌握了单位外泄的财务信息资料,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时往往只是在财务部门打杂而已,并不能接触到企业实际的财务资料,甚至部分学生实习所在部门与财务毫无关系。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掌握真正的技能,也无法使校外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各文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面对被安排的岗位不知如何下手也是普遍现象。

二、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明确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在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胜任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财务类专业岗位工作。因此,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构建,否则就会偏离方向。

(二)进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构建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之前还需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首先经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就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对每个工作岗位分解细化任务(即二级任务),并且分析每个细化任务的步骤、工作技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标准,最后总结出从事各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职业道德、技能以及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主要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记账、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财务类岗位。

(三)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在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明确会计专业就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其次,应明确每项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制定出每项实践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再次,应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及每项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环境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每学期应安排几周进行集中实践,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内,对某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建议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四)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专业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学生必须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技能,然而由于受各单位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性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理想化实施。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全真模拟的企业财务环境,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核算,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财务类各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校内模拟企业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实验内容的要求,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登记账簿,核算成本,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经过模拟实训,学生掌握了整个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对会计各岗位所需具备的技能会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三、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设计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应将实践教学与会计各岗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按专业培养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通用职业能力到专业技能,从课程实训到集中实践,从分岗实训到综合实训,逐步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介绍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对应用会计人才的需要,以及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中会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建立了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中,首先明确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即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全面的职业素质,而这对于财务工作者尤其重要。其次,确立了以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主,走校内、校外两条实践基地建设的道路。以此为指导,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建立了通用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三阶段相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通用职业技能训练

通用职业技能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通用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与表达模块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训练,英语应用能力模块训练,团队拓展模块训练以及职业礼仪模块训练等。通用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赛训结合、以赛代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用职业技能训练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阶梯式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适应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打下了扎实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和校内集中实践教学两部分,主要安排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完成。

1.课堂实训教学。课程实训教学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开设的理实一体类课程(即理论+实践课程)设计。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并对一些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每门课程的实训环节与课程授课同步进行,实训项目的先后顺序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自行安排。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强化了课程所授具体技能的锻炼。

2.校内集中实践教学。校内集中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在第三至第五学期的每个学期期末安排的集中实训,每学期三周时间,总共三个学期。针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特点,集中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分岗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通过集中实践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1)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本技能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会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财经数字书写、小键盘盲打、点钞验钞以及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2)会计分岗技能。会计分岗技能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会计专业分岗技能实训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分别进行专项训练,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训、往来岗位实训、存货岗位实训、资产岗位实训、应付职工薪酬岗位实训、成本费用岗位实训、税务岗位实训、资金岗位实训和财务成果岗位实训。

(3)会计综合技能。会计综合技能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会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手工会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训以及财务分析。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从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错账更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到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等全过程的分角色模拟操作(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操作技能,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即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

毕业实习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就业实战演练,在实习单位承担与专业相对应的岗位任务。学生不仅应当通过实习活动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操作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弥补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

毕业设计重点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毕业设计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和技能特点,结合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应用技能,设计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知识和能力相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方案和题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62-70.

2.马西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41-42.

3.刘晓峰,王蓬.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1,(27):79-80.

4.李华.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02):59-60.

第7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72-03

一、“卓越计划”的提出与核心

教育部在我国工程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又存在工程理念弱化、实践环节薄弱、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所培养人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力图回答世纪难题“钱学森之问”的重要举措[1]。“卓越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强化学校和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大批学生成为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工程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并强调要将工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创新能力建立在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要求毕业生做到“首先能干活,然后再创新”。因此,在“卓越计划”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天津科技大学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笔者参与了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工作。下面结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施该计划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展开对当前高校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卓越计划”中工科学生的工程能力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本领和能量;其培养的合格工程师应具备:(1)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等基本素质;(2)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的了解;(3)现代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4)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管理、沟通、危机处理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3]。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同步的开发设计、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与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背景相适应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他们将是未来10至15年后各行业中的精英、领军人才,因此,“卓越计划”所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否符合其标准体系即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要求,关系到我国能否真正实现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更关系到“卓越计划”主动服务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性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

三、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现状

依据工程教育的本质,落实“卓越计划”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强化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但当前在我国多所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方面仍表现出以下几个共性问题或不足。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目前,传统工程教育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的育人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部分高校工科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过度追求理论课程深度化、系统化的倾向,造社科类课程课时偏少、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不深入、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等。我们知道,现代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依赖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和文化的背景,也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大工程意识”[4-5]。因此,这种做法虽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但对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来说,实属弊大于利之举。

(二)教师工程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式需要转变

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接受传统工程教育的博士毕业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种缺乏企业经历的高校教师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但这往往仅体现在学术和科研方面,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则明显不足[6]。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讲述工程工艺类课程、指导学生完成“真刀真枪”的来自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时比较吃力。同时,由于教师工程能力不强,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偏好理论研究,忽视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重单向灌输、轻启发讨论,重课堂教学、忽视工程能力的培养,本应是导演角色的教师,又不自觉地充当了属于学生的演员角色。此外,课程的考试方式也存在着厚理论、薄能力的缺陷,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导向作用不够合理。

(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大家已形成共识普遍都比较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时,要么由于高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要么由于对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的官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往往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

四、提升大学生工程能力的策略

在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背景下,上述共性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并应想方设法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和完善。例如,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本校实际,以实施“卓越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新途径。

(一)持续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卓越工程师应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背景知识,因此,一要优化课程体系。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原则,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改革当前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开放、多元、系统,使“卓越计划”标准中要求的各种能力与课程体系形成矩阵对应的关系。如天津科技大学为培养具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毕业生,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教学内容和优秀教材,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而且在双语的环境下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为获取、应用英语资料奠定了基础。二要进一步压缩理论课程,增开涵盖知识范围广的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开设或指导学生选修感兴趣的相关学科的课程。对于内容难度较低的理论课程要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对问题的解释、答疑。三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组建专业教材编写团队,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来自企业的建议,并尽量将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寓于教材之中。例如,天津科技大学聘请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7]。此外,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还整合、编写了《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实验》、《软饮料工艺学》等教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

对师资队伍建设来说,第一,高校教师要继续学习现代工程理念、自愿主动去企业接受工程实践锻炼,加深、拓宽教师对工程教育的理解,形成一支具有现代工程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二,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强,因此,老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对青年教师进行提携和帮助,快速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第三,严标准,引进来。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同时严格新进教师的标准,注重工程背景的考核。

对教学方式来说,一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工作者要始终重视学生的需求。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际问题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在强化培养工程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内容的讲授、实践环节的教学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积极采取“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工程设计类项目引入教学环节,创造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所需的学习环境,切实做到科研反哺教学。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双语教学课题组分别用“比萨干酪加工技术的中试”和“浓缩菠萝汁工程”来讲解干酪工艺和果汁工艺。三是改革考试方式。将目前形式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开卷、闭卷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张民教授改革了食品工艺学的课程考试方式,对引导学生注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8]。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工程的根本,缺乏实践,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就是空谈。实践教学环节可分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其中校内方面主要包括工程认知实践、自然科学实验等基础训练以及学科专业实践的一部分,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工程训练等,此外,还包括属于第二课程的

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校外方面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企业见习实践和毕业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校实验室和工程实践中心的硬件建设,做好开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争取国家在推进“卓越计划”方面的资金、政策扶持,同时学校自身也要拨出部分经费用于打造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利用所争取的有关部门资金及自身经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购买了大批教学仪器设备和可用于企业实际生产的诸如挤压膨化生产线、多功能液体生产线、植物凝乳蛋白系统等成套生产线设备。这样既完善了基础实验室平台,满足了基础实验需要,又打造了高水准的校内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真正实现了学校实践和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整合、压缩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性实验的比例,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力度,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环境和条件,倡导学生提前随导师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工程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竞赛的“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企业赞助的新产品创意开发活动、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竞赛等,通过“第二课堂”不但可以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能力。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利用科研经费和企业赠款开展了“丹尼斯克创新竞赛”、“美国大杏仁创新大赛”、“济南耐特产品创意”、“川崎产品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生积极组建团队参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艺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包装的图案设计等,分工协作,不但弘扬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大工程意识”。

3.完善官产学研合作,真正落实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和锻炼,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对工程能力的强化培养,还需要在企业接受进一步的工程训练。但是,由于企业没有法定的育人责任和义务,往往表现出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可从以下四点寻求突破。一是政府搭台,高校和企业唱戏。地方政府要为行政区域内的高校和企业搭台,积极促成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例如,福建平和县人民政府县委组织部牵头带领平和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带着项目和技术需求与天津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面对面细化对接,这样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又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实际工程环境。二是高校要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例如,天津科技大学积极推进由一个教授、联一个企业、行一个项目、建一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四个一”工程,和周边的许多知名企业,如天津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的关系。三是增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信贷优惠及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给以一定的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发挥综合科技优势,与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提高其产品科技含量。此外,还要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技是核心竞争力的长远发展理念,增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创新合作形式,建立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学生去企业实习的人数和时间上,可以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同时,又达到了学生在企业不少于一年实践的要求;同时,选聘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工程能力的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此外,建立由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对官产学研的合作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为不断提升官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在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企业建立质量观测点,收集官方、企业和社会对于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培养工程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提供智力支撑。

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三大重要特点之一。目前在实施该计划但人才培养模式又存在缺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的探索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正惠.创新人才培养的困惑和抉择[J].高等教育研究

学报,2012,(1).

[2]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

国电力教育,2011,(7).

[3]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关浩.工科院校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J].前

沿,2006,(1).

[5]李录平,张拥华.基于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理工院校

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长沙理工大学实践教学改

革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6]吕俊杰,朱光俊,杜长坤.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9,(15).

[7]赵征,阮美娟.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08,(2).

第8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深化及实践”(项目编号:2012282)

中国分类号:C961

2011年教育部以教高[2011]1号文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1],并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批准了近200所高校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一、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育教学观念有待提升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提升整体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跻身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然而,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研究轻技能”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几乎所有大学的顶层设计都是“高水平”、“研究型”、“一流”,而培养“工程师”,就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工程师规格”几乎消失[2]。

2.高校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师资,在学历上,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在考核指标上,通常重视考核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以及科研论文等学术指标,而工程设计、工程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等工程能力指标,很少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3.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瞄准的是企业,培养的人才是能下到企业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开发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培养重点。

4.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目标不尽相同,高校主要是培养人才,企业主要是创造利润,虽然高校和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合作联盟,但是,离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完成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

5.缺乏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高校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有待建立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乏和不科学,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难有科学标准和保障,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激励机制的缺失,一方面,使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成就感和价值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性和持久性,使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被动、盲目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缺乏动力、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出台配套政策,切实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

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取的是项目制,学校以申报方式获得项目立项,以项目结题方式完成,而项目实施过程难以监管。教育部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卓越计划实施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促使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卓越计划的认识,确保卓越计划规范顺利推进和高质量的完成,确保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2.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

卓越计划是国家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施高校和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二是高校要加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加快更新设备设施,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是企业要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明确合作双方责权利,达到互利双赢,为学生在企业的教育教学提供物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优质服务,为国家卓越计划贡献力量;四是政府要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奖励。

3.优化师资结构,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教育素质和水平

高校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关键。要改变高校师资单一结构,建设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一要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引进、考核和职称评定新政策,在师资引进上,不唯博士学历、不唯职称,重要考察企业工程工作经历、工程技术水平能力、工程创造的价值等实际工程技术水平;在考核和职称评定上,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等学术指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应用指标为主。二要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技术素质和能力。三要聘请校外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任务。

4.强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是为企业服务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他们的工程设计、应用、创新等工程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重要。因此,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上,要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要以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重新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二要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工程实验、工程实习、工程实训、工程设计、工程社会实践的教学比重,“真刀真枪”做设计,“顶岗实习”做实习,“校企合作”做工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与能力;三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要建立健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卓越计划实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文件汇编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

第9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43-04

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这一当前前进道路上的首要困难和问题,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求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由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水务、水利、市政、环境、能源、交通、海洋等有关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等项工作,因此,目前国家对该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的巨大需求是史无前例的。据《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统计,不计国内外读研人数,该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5.9%,在就业率较高的50个本科专业中排第6位。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3年统计,全国高校拥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点156个,已经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的有30多所院校,其中有7所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2年11月颁布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下称《规范》),标志着该专业开启了规范化办学的新阶段。但《规范》只是对核心知识与实践单元提出了基本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以体现各高校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卓越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项目,其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本科层次工程师。显然,“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在实践教育方面比《规范》的要求更高。在历届校友及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卓越计划”对毕业生的11条要求(包括基本素质、现代工程意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恰恰也是当前人才市场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人才能力与素质迫切需求的集中体现。

在《规范》专业知识体系中,作为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知识领域推荐课程之一,《水工程经济》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也是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核心学时为16。而作为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核心实践卧知识技能点,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方案论证的要求为“通过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取水、净水厂、泵站、给水管网设计方案”;城市排水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则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设计方案”。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与历届校友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通过《水工程经济》的学习,学生至少应当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等章节的编写。而要达到如此学以致用甚至举一反三的效果,必须通过合理设置实践体系方能得以实现。因此,《水工程经济》教学的实践环节改革势在必行。

一、《水工程经济》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多注重经济评价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点的讲解,再辅以例题和习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使用定额及取费标准、计算工程量、填写财务辅助报表及财务报表等实践环节。加之工科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甚少,在学习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时尤为吃力,学习积极性严重下滑,原本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已然枯燥乏味。

其次,缺乏紧扣具体工程实践环节的教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住建部共同印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下称《第三版》)是国内目前的行业基准,是供职业工程师参考的专业规范。而大学本科教材是供准工程师学习的科普类读物,旨在使学生掌握日后工作中正确使用《第三版》的方法。市面上目前可以购买到的若干种教材,多偏重于将《规范》中核心知识单元及知识点结合《第三版》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堆砌,却忽视了各个核心知识单元及知识点之间符合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程的逻辑关联,不能从实践教学层面条理清晰地阐述《第三版》的内涵与外延,以便学生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操作夯实基础。

再次,Excel软件实践操作训练严重匮乏。经济评价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而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资金等值换算、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预算的编制、设备更新分析、财务分析、经济评价指标、方案经济比选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敏感度和风险分析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的计算统计功能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以解决经济评价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查询复利系数表、板书演算、人工试算法等方式为主,学生课上没有亲自实践Excel软件的实践机会。有的毕业生上班后才第一次接触Excel,还要自学补习Excel或其他相关软件,用人单位对此也表示忧虑。

从以上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基于“卓越计划”的《水工程经济》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应遵循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强化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编撰既符合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程的逻辑关联又紧扣具体工程实践环节的教材以及课程设计指导书。积极探索和引入Excel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改初探实例

(一)教改背景

长春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第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下设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已启动了“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83年,已响应学校号召,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系列教改工作,以求争取成为学校的下一个“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目前正在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水工程经济》理论教学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水厂课程设计》与《污水厂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为紧随其后的《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二)成果评定要求

《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第三版》及相关专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从《水厂课程设计》与《污水厂课程设计》成果中任选其一进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提交成果为符合毕业设计格式要求的Word及Excel文档,并随电子文档提交纸质材料。由于每位同学所采用的各自生源省份定额及取费标准不同,且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名义利率也不同,所以不会出现雷同的成果。全班公开答辩并评分,成果质量好且上交时间早的同学才能取得高分成绩。

(三)校企长效合作模式

教师从本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污/给水厂实际工程案例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发,编排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在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上午,邀请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业内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图文并茂地向学生讲解项目经济评价的流程,软硬件办公平台以及工程实例若干。

(四)项目化教学过程及其师资要求

进行《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即指教师按照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将最终设计成果划分为投资估算、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等若干步骤,各步骤设置小型学习与实践计划,从而完成整个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熟悉水厂及污水厂设计的相关规范、设计手册、行业和国家标准,并能够以水厂及污水厂设计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渗透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前期理论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相关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增强现代工程意识。

通过实践环节的交流,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各步骤设置的小型学习与实践计划过程中(特别是在Excel或Word软件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集中解答;并积极去发现每个学生自身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单独辅导。必要时,教师亦可针对出F问题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制作微课,方便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深入学习与实践。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便通过团队协作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以及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可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提升个体与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如此以来,“卓越计划”对毕业生的11条要求中除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之外,其余各项均得到了全方位且多角度的建设与提高。

(五)教改成效

自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以来,效果显著。

首先,学生自身的经济意识显著增强,并对工程经济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各个环节,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应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采用长期借款利息的两种利息计算方式核算家庭房贷,并与贷款银行进行了交涉;有的学生运用建设投资估算核心知识对自家的家居装修进行了预算,达到了节省家庭开支的目的;有的学生运用总成本费用核心知识对自家店铺的运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实现了转亏为盈,等等。

其次,师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良好互动,为教材编撰与修订提供了更为有的放矢的方向。《第三版》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书目,很多学生会针对《第三版》的原文文字表述与教师答疑讨论。教师通过考察学生在实践单元中对核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修订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强化教材章节与内容的逻辑关联,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指导的良性循环,并已形成了符合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程且旨在使得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第三版》的自编教材、ppt讲稿以及一些知识点的微课资源。

再次,学生对Excel或Word软件的实践操作训练到位。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很多学生对Excel或Word软件的实际操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并上网搜索Excel软件相关教学资源,借助微信、QQ等实现群共享。更有学生自制微课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切磋,并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认同感。

鉴于上述原因,基于“卓越计划”对毕业生的11条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长春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在毕业生强烈的工程经济意识和所掌握的Excel或Word软件实践操作技能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