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精选(九篇)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

第1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一、人材培养方案

人材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材培养的有关要求,按专业对人材培养做出整体设计和规划安排的教育文件,是学校实现人材培养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下称《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践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制订出的既符合教育部对音乐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具有广西区域民族特色的、便于操作的可行性方案。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下称《课程方案》)中,对授课课时结构、学时、学分都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做出这样界定:地方和学校课程约180学时,10学分。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如民族音乐历史文化,区域音乐历史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这为制订人材培养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优势,结合教育部《课程方案》的要求,制订出具有本校、本区域的办学特色的人材培养方案。

1.根据教育部《课程方案》的各项目标要求,修订我校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总体人材培养方案。

在教育部新《课程方案》所设置的十一门专业必修课中,声乐等八门专业课程与我校原课程设计基本相同,在授课课时和学分稍调整后保持原课程方案。与我校原课程方案有较大不同的两门课程分别是“乐理与视唱练耳”及“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前者是将原课程的乐理、视唱练耳合二为一,后者是将原课程歌曲写作、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课综合为一门课。我校针对这两门课目前全国还没有相应的教材的情况,克服在教学实践中内容多、任务重的困难,在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上尽可能进行有机地融合,参考上海中师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将其中的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互补借鉴,把高师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合为一个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课程也在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的基础上,精编适于我校课堂实施的教材。此外,本校根据我区的实际社会需要继续保留开设舞蹈课,在器乐演奏课中则突出民族器乐类的选课率(指导学生任选一件民乐器),其它选修课程中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设置与我校原人材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大体上吻合,美育、教育和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尚需补充,在总体的学时、学分设置有些出入,稍作一些细部调整。

2.《课程方案》中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是突出学校办学特点的课程,是实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是文化的,因而是民族的,是生而禀承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素有“歌海”之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开展《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校在编写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力求最大程度地体现广西的民族性与地域特色,在原器乐演奏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少数民族乐器课(马骨胡、独弦琴、芦笙等),多声部民歌(马山三声部民歌、三江侗族大歌)合唱课,广西民族舞课等,此外,在声乐课中选入经典少数民族民歌内容,在理论课中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有计划地安排介绍广西民族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的专题讲座等。在《课程方案》中做出突出地方民族特色课程的设置和规划,为实现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特性的人材培养目标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民族特色课程的设置,对于广西区内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许多教学内容是自己身边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甚至有的学生从小在耳闻目染中就已经积累有相关的基础和经验,民族情感和课程广泛的实用性促使他们渴望能对民族特色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和深入学习,以满足日后教学和工作的需要。对于广西区内汉族地区和区外的学生而言,新颖的学习内容,极大地刺激他们的求知心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民族特色课程,以学习和体验与自己“母文化”相异的地方民族音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着全区最优秀的艺术人才(特别是民族艺术方面的高级人才)。大学自主办学为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聘用提供了较大便利,学院根据《课程方案》计划的课程安排需要,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与驻邕其它高校和自治区多个艺术团体共享人才资源,进行科研合作和教学合作。同时,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以请进来、送出去、脱产读博和在职进修相结合,用多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以来,在学院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艺术类教师脱产进修(一年以上)七人次,脱产读博一人,脱产读硕四人,在职读硕七人,短期进修则更多。由于得到学院财力支持,高级职称的外聘教师队伍比较稳定(特别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器乐演奏家、广西民族乐团团长、广西合唱协会会长等专家长期担任有关课程授课),建立起长效稳定教师队伍的用人机制,建设起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民族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师资保证。

三、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应坚持独创性和长期性

教材,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载体,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概括,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都体现在教材之中。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体系的定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说,教材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没有统编教材,大多采用音乐学院传统教材或部分自编教材,而目前国家正式出版少数民族音乐方面的教材数量不多,完整的具有地方民族音乐体系的音乐教材很少,特别是具有广特民族音乐特色的、阐释丰富思想文化内涵的声乐、器乐和理论教材更少。如器乐类:壮族马骨胡演奏教程、波咧演奏教程、苗族芦笙演奏教程、壮族天琴演奏教材等尚未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曾出版由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副教授编著的《独弦琴教程》,但此类教材不多见。合唱方面如马山三声部民歌、黑衣壮多声部民歌、三江侗族多声部民歌以及广西多年来参加国际合唱节获奖的优秀民歌合唱作品等,虽在刊物上有零散刊登,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一本比较完整的、能囊括广西十二个民族的合唱曲集。据此,整理、出版这类民族音乐教材理应是民族特色课程教学实践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针对该项目成立了教材编写科研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专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编写补白式的民族特色课程教材,另一方面对已出版的具有基础性、代表性、作品内容涵盖面广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选编,对所选的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可实践性进行合理的编排,所编教材经试用、修改之后,经过学院教材委员会专家的评审、认定,成为学院正式教材,如近期出版《花山的早晨――广西民歌合唱教程》教材。此外,还计划编撰一些声、像、多媒体教材,以及数字化环境下的民族音乐应用软件方面的教材。通过长期的坚持,努力建立一个能实施民族特色课程的系统的民族音乐教材体系,并不断地将其丰富和完善。

四、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

教学实践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靠各门教学课程来完成,各门教学课程计划的完成靠教学实践来体现。

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主导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横向拓展等,突出教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决定着教的水平高低。因此,实施地方民族特色课程项目,教师除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之外,还必须对实施地方民族特色课程项目的教学理念有深入的了解,明白自己所授课程在本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编写好教学纲要,明确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对象,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尤其是技术课程教学,以声乐课为例,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不完全相同,声乐按声部区分一般都可以分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四个声部,但对每位学生不可能完全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曲目也不可能一样。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选修课项目,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兴趣、爱好和可发展性等因素建议学生选修,有效防止盲选和盲从,特别是考虑到选修一门课程最长只能修两年,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课如学生没有一定基础则建议学生一定要慎重选择(如马骨胡、二胡等拉弦乐器,在较短时间内是很难学好的)。在教学方法上,艺术类课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既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教学法等进行教学,积极探索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由于艺术类选修课的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选课率很高。据统计,目前2004、2005级在校的223名学生中,已全部参加民族特色课程的选修,选修率达100%。其中选修独弦琴的学生16名;选修二胡(马骨胡)的学生23名;选修古筝的学生39名;选修笛子的学生9名;选修琵琶的学生11名;选修扬琴的学生2名;选修芦笙的学生2名;选修唢呐的学生1名;选修民乐合奏课的学生30名;选修广西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学生56名;选修壮族多声部民歌合唱课程的学生223名。这充分说明,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自自身的需要,通过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优化高师音教专业的课程结构,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艺术实践

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艺术实践又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育部颁布的对艺术实践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做出了明确分配,教育实习课程6―8周,计6学分,社会实践第3学期―第8学期利用假期或其它业余时间完成,计6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能把学到音乐知识和技术转化为自己实际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并服务社会,又能从社会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一步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教育实习(包括见习),一般用整块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二是参加校内外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这类文艺演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学层面的:如每周末举办的教学汇报演唱会、民乐选修课程教学汇报演奏会等;有学生社团层面的:如艺术系金凤凰艺术团舞蹈队的专场演出、合唱队的专场演出、民乐队的汇报演出等;有学校学工部门组织的:如暑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的庆祝晚会演出活动等。

通过近两年的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相当踊跃,仅艺术系举办的两届艺术节演出活动,就安排了二十多场演出,其中有声乐、器乐、小品、舞蹈、演讲、画展、书展和说课等项目的比赛,再加上平时安排的星期音乐会、三下乡演出、兄弟单位的联谊演出以及节日联欢演出,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据统计,2005年12月至2007年,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五十多场次,广大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进步。通过对2004级同学进行的调查,28%的学生对此课程的开设持“非常赞同”态度,56%学生持“普通赞同”态度;21%学生对教学效果持“非常满意”态度,59%学生持“基本满意”态度。

结束语

通过科学地制订专业人材培养方案,合理地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坚持民族音乐教育教材建设,加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等具体措施,探索一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之路,逐步构建起一套符合我民族地区区情的民族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民乐传承人才,传播和弘扬我国的国乐精粹,对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非常需要一支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掌握具有本土音乐艺术技能的、有一定音乐理论的复合型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发展本土音乐事业,把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带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年龄的人们当中去,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2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思想准备

音乐教学理论认为,音乐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活动。邵祖亮先生更认为:“进行教育实习,可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毕业后顺利地从事音乐教育事业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实习生在实习中反馈的情况,也可以为院校检验办学方向、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实习并非是高师毕业生毕业前的走走过场、摆摆样子,而确实有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实习前的思想准备应该结合音乐教育实习的对象、任务、目标等诸方面来进行:

1 了解教学对象,熟悉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学校通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和普通高中,从我国目前小学至高中一年级在校学生年龄的整体情况看,大多是在六七岁至十五六岁之间,也就是说,其间大致包括三个年龄阶段,即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和青春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从教育学的视角观察,上述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基本如下:

(1)童年期:感知事物还不太精确,注意力也不够稳定,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且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识记。与此同时,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逐步扩大,其情感意志、审美意识、道德感和美感也在逐步发展和增强。

(2)少年期:开始具有独立性和“成熟感”,个性开始初步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明显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成长,且注意力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明显增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3)青春初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有深入学习钻研的能力;情感趋于成熟和稳定。 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时代的诸多信息接受手段及途径的丰富与快捷,加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因此其学习心理特征也表现出诸多的个性化倾向。

2 了解实习任务,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也就是音乐教育实习所要担负的工作和职责。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习中应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2)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唱游、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知识的实习教学,初步掌握其教学规律。

(3)辅导中小学生开展合唱团、乐队和舞蹈队等课外音乐团队的活动,组织多种音乐会、演唱会、音乐知识讲座和校园歌咏活动,锻炼课外音乐活动中排练、辅导和编导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4)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配合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等。

对于如何完成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实习任务(亦即:教育科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并能以实际行动自觉贯彻和落实它,那就是完整、准确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与体现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亦即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和“基本理念”(亦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还应认真把握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3 明确实习目标,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育实习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习活动,了解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激发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

(2)通过实习活动,学习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和锻炼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外活动的辅导与组织能力。

(3)通过实习活动,加强教书育人意识,学习班主任工作,提高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个人业务专长,并在实践中发现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漏,明确努力方向,更加刻苦学习,促使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明确上述四个方面的实习目标之后,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必然成为达到实习工作目标的最佳保证,简言之,在学校工作中,要努力与师生打成一片,必要时要与学校领导和指导实习教师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学好问、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完成好一点一滴的实习工作;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既要是学生们的大哥哥或大姐姐,更要成为学生们音乐学习与成长的良师益友。

除以上所述之外,诸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条件存在差异、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学校音乐教育传统或音乐教育成就存在差异、学校学生音乐素质及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等等,这些也都是同学们音乐教育实习之前应该有的思想准备。

教学准备

与上述思想准备并行准备的应该是教学准备,亦即同学们进入独立音乐教育工作之前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准备。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学参考资料的准备

本文所指的教学参考资料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音像资料、音乐期刊、互联网资讯等。

(1)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根据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拟如下书目供同学们参考选用。

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传义《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美]H.加登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社1990年版。

迈克尔・L马克著,管建华、乔晓冬译《当代音乐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毛版。

曹理、缪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日]浜野政雄著、曹理译《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魏煌、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尹红《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陈玉丹《音乐教学论》(专升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费承铿《音乐教学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师音乐教材编委会编《小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管建华《后现代主义音乐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日]高保治著、缪裴言译《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学生用书、教师用书、音像资料:主要包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及相关资料。

(3)音乐期刊:主要包括《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与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儿童音乐》、《小演奏家》以及其他音乐教育、音乐学术类期刊。

(4)互联网资讯:主要包括中国音教网(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音乐教师在线、音乐教学网、小学音乐教学网、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郭声健艺术教育网以及其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通俗音乐网等。

2 教案写作练习

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准确的文本表达形式。规范的教案写作和优秀的教案设计,既是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标志。 各类音乐课教案写作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教案的文本格式。笔者将教案的文本格式概括为两个部分:辅助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应该明确的宏观上的若干因素,而这些因素并非是直接进入教学程序的),如课题、课型、授课年级、教材、课时、教学准备等;主要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必须明确设计和充分体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创意和整体教学过程,亦即直接进入教学程序和由全部教学所获得的最终成果),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拓展等,课后还应附上“本课小结或教学反思”等内容。 (2)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教案习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案写作中,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分析与重难点分析、课时容量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问题、教学过程的借鉴与创新、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把握与处理,必须坚持客观、理性又灵活的方法与原则。 实际上,教案写作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范式。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之前多练练笔,写一些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和不同样式的唱歌课教案、欣赏课教案、器乐课教案、创作课教案等,这些都是很有益处的教学准备。

3.试讲

所谓“试讲”,是一种在非实际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演习,具有模拟实际教学、观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意义。试讲对于试讲者而言,一般能够起到检验、丰富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的作用。 笔者从历届实习生的试讲活动中发现,好的试讲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须以“教师”的角色进行试讲,不要过多流露出“学生”的口吻。

(2)必须明确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思想或理念,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 (3)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操作的和具有一定创意的教案。

(4)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基本功,从而具有良好的范唱、范奏、音乐分析、问题设计、教学评价和课堂引导能力。

(5)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处理、协调课堂正常运行的能力等等。 需要赘述的是,“试讲”通常也可以结合“评课”一起进行,评课可以采用同学们互评或教师点评的方式。

第3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方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87-01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研究,坚持以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的执行,再到学生兴趣的培养,都要进行充分的优化。

一、博采众长,设计更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对音乐教学工作而言,高质量的教学方案至关重要,是整个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依托,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方案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高质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在更广的范围内了解其他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理念,然后再回到音乐教学中寻找融入的结合点。还应广泛搜集成功的音乐教学设计案例,从而增强自己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将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内容研究结合起来,既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从技巧把握、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发掘,还要从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综合着力,以提高教学方案设计的完整性。

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韵味、旋律、情感,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提高。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学生从舒缓、深情的旋律中,从生动真诚的语言中,感受到草原上青年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康定情歌》,学生既能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又能体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和热烈相爱的情感。《阿里山的姑娘》,学生可以感受到低昂有致、富有韵味的韵律,嘹亮圆润的旋律等。总之,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和美好。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程度

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例如,教师进行了一首歌曲的示范演唱之后,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歌曲的节奏、旋律、音色、音准,但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的指导纠正,此时,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学习的作用。互助学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组建学习小组,将几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小组中演唱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进行指导。另一种是选择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分布到学生中重点针对演唱有难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无论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兴趣更高,而且大面积地开展了技巧指导活动,对音乐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演唱技巧难点进行专项辅导,也可以结合歌曲演唱,让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总之,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积极氛围,打造生动课堂

初中生在情感方面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一定要注重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表扬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进步要进行表扬,学生歌曲演唱得好,旋律把握得准,节拍拿捏得到位,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针对训练的目标或教学的歌曲,进行一些比赛活动,以赛带训,以赛促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比赛活动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

五、拓展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既是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也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无论是专门的兴趣小组,还是以社团形式出现的一些自主组织,都要为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将课堂训练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侧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指导,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而在课外活动上,则侧重开展学生的技巧指导和训练活动。无论是引入流行音乐作品还是传统歌曲,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乃至艺术节目的表演等,都可以在课外挤出时间安排专门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提高艺术素养、能力,在音乐作品的教学演奏、演唱中陶冶性情,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在课外空间的运用上,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广大音乐教师要注重整合资源,使课外空间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全力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成长的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一、学会“听”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总结完善。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

三、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完善,发现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方面要加强的地方要着重记录下来已在今后的教学总结研讨、交流、反思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四、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第5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一、以情激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并不单纯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科,鉴于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音乐是一门以歌词和曲子相映生辉的艺术,好的音乐会让人感觉高雅,熏陶听者的心灵,听者在与音乐的交融中逐渐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情感互相倾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在要格外的注意用感情激发学生倾听或是学习音乐知识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组诗歌曲《七子之歌》的时候,音乐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歌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二战中,西方列强将我国香港、澳门等七个地方占为己有,诗人闻一多愤怒而作,歌词中将七个被侵占的地方比作是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慎重与学生介绍、传达音乐创作背景,将歌曲中的强烈情感渲染至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感知歌曲中心大意,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是各种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为优良的教学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展示天山春景的图像或是音频,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自主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学习兴趣展开设计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三、安排班级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 

在一般音乐教师眼中,音乐并不是一门需要复习的科目,可实际上,音乐素养和音乐对于学生压力的减缓的过程和效果是长期才可以看到的,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学习新知识,却并不复习旧知识,就好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最终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而初中音乐教师费尽心血研究的教学方案最终收获的效果寥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展开复习的工作,组织班级音乐竞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复习方式。组织班级音乐竞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竞赛的 出题人要将出题的题目紧紧与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围绕,以此唤醒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共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科 

不论是学习音乐还是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联系的状态,联系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联系”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阻碍,学生和教师能彼此感应到对方的要求和感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期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思维感知音乐学科的优点,同时,师生共同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直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的探索过程是很漫长、艰辛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探索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地保持‘沟通’的意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师生的沟通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上,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获取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信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沟通 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交谈氛围。 

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的量,在于音乐对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音乐世界的 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借鉴优秀教学方法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在提高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的能力。不管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中采取如何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成长特点为出发点,设计和开展更為优良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准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即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的准教师,在以原有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点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笔者于2011年至2012年间,连续2年跟踪调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本文着重阐述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准教师情结与责任意识,促进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课堂与教学观摩

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手段,再配以优秀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师大音乐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便逐渐接触参与这个实践环节。大学四年级的准音乐教师从现场观摩上一届优秀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其实习报告到大量观看“全国中小学课例比赛”中的教学案例,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音乐课,逐步积累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感受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氛围;作为一名准教师,观察优秀教师的教态、学习教学语言、感受教学气氛、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参与实习学校活动

继2001年音乐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北京的很多学校除开设音乐课,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社团活动,如管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京剧社、音乐创作社团等等。首师大音乐学院将学生分组分配至几所重点中小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以外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

2011年9月,恰逢民族音乐学会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民族艺术展演,在三十五中学实习的准教师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整个展演活动包括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中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有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表演还有民间歌曲联唱等。参与的过程中,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助教师完成展演后台工作;展现自己的特长——民乐专业的准教师为准备参加演出的节目示范、指导。准教师们参与其中,感受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亲身经历、参与如此规模的艺术展演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

三、仿写教案并创造特色

作为一名准教师,撰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在校期间,本科生从新课标、课程观的角度出发,以新教材内容为主,设计过一些教案,但仅仅是停留在备教材的阶段。进入了实习学校,准教师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容量出发,设计切合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全国中小学课例评比》已开展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获奖课例供一线教师、准教师参考与模仿。开始实习的准教师们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设计两节同样的音乐课。这个环节中,09级实习生观看了《大河之舞》与《唱念做打学京剧》这两个获奖教学录像。在观看过程中,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思路、设问技巧,从实践出发,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在京剧课的设计中,声乐特长的同学,以唱腔为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环节;有的以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有的突出京剧国粹的地位,与其他剧种比较研究的欣赏课,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融入自己的特长。

观摩、仿写教案这个环节,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重点、教学氛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应变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准教师在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吸取了经验。

四、师生说课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策略,集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运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为准教师进行说课。每当准教师有新的课堂设计、教学构思时,指导教师便召集其他准教师,大家一起为这一位准教师进行集体说课。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引领主方向,每位准教师发散思维,针对这个教案出谋划策,可取其经典的思路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贡献可取的意见与建议。

一名准音乐教师在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忽略了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中音乐为主体的思想以及高中生腼腆、不爱表现张扬的心理特点。大家帮忙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这种集体说课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说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他参与准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准教师们针对一个教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说课能力、增加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五、总结评价与完善提升

教学总结与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便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后,强调进行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并且评价方法趋于综合。在实习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准教师完成了从不善于评价到每节课课后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的过程。指导教师与准音乐教师们从是否完成拟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语言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多元的课程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准教师们不仅帮助他人进行教学评价与完善,同时还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到课堂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从实录课观摩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有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合格准音乐教师。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10年以来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实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双双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初的实施与进一步创新下,定能为我国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

分析培养出具有优秀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音乐教育相关知识,热爱音乐事业,能够胜任音乐教学、科研、编辑、表演等各类音乐相关工作的高级音乐学人才,是所有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音乐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及《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目前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结合其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规划,且各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制定不同的办学理念,提高本校音乐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而保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新时代音乐学专业人才。具体可以在本校的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环节,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中小学任教,或在相关新闻媒体、艺术团等部门从事音乐工作,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结合学生各自的实际专长及个人兴趣分小组进行选修课的学习,以便培养出各有所长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革新路径

结合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现状及培养目标,笔者对其课程设置的革新工作做了如下四大方面的构想:

(一)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音乐学专业主要负责为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以便为课程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比如可以将外国乐器与中国乐器的课程合二为一,并且增设舞蹈相关课程;还可以增设一批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兴趣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增设有关音乐分析、音乐创作的精深课程,为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二)完善配套教材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配套教材的修订方案尚未完成,在这方面教育部需要参考相关专家的建议,尽快完善修订。教材的修订必须要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及理念的把握,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专业基础情况等精心进行选编。总之,音乐学专业的教材必须要在涵盖所有专业必备知识的同时,保证知识结构规划合理,以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程《中国民族音乐》中,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音乐学专业的实际以及本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合理选择补充性教材,例如可以增设《音乐作品分析》二级科目,让学生按个人兴趣及水平自由选择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汇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教学演示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加强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音乐专业品种全面、教学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必须要对本校音乐学专业的所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吸收新鲜血液,以便能够打造一支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结构等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开展工作:其一,要组织本专业教师定期去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考察,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性思考;其二,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要加强联系,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其三,学校要按照教师的不同水平等分层次对之进行培训,甚至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或交流,在国际交流中参考国外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本校的相关设置;最后,各高校要建立相关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为各自的课程设置提供足够的选择资源。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有效革新。现阶段各中小学需要的音乐教师既要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综合知识,也要有一技之长,即需要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既能够成为称职的教师,也能够胜任文艺表演工作。针对这一实际需求,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应进行有效革新,比如要兼顾学生的“唱”、“教”能力,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能唱歌,又能会教唱歌;又如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与当地的中小学联系,安排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8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中国音乐史;课程设置;改革方向

一、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音乐史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是备受高校音乐教学者关注的项目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音乐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有以下显著矛盾:首先,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教学需求量非常庞大,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分配给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相对较少的课时是中国音乐史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第一个主要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限制,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很多活动都不能得到有效开展,教师不能与学生实现良好沟通,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学任务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并不高。其次,中国音乐史教学存在相对严重的师生比例失衡的情况。如今,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新生怀揣音乐梦想涌入音乐类高校,因此班级学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音乐类学校不同于其他院校,在音乐类院校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应当第一时间被教师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实现及时沟通。这是音乐类高校科目的教学要求。因此,音乐类院校对教师的需求相比于普通高校更为庞大。中国音乐史作为很多音乐类科目的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本身就相对较高,教师需要面对比其他专业类教师更多的学生,接受更繁重的教学任务。这种师生比例的失调也是课程设置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由于中国音乐史是一种比较偏向于基础的教学科目,其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有时候也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中国音乐史课程给人一种枯燥、无趣的感觉。教师和学生也早已习惯这种感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目标进行学习,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课程设置改革方向建议

根据教学实践与对于中国音乐史课程设置方面,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几点:其一,应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改革中,课堂环境氛围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教学相长的全新教学理念。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的课程改革,必须从理念改革开始。从理念上培养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跟着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推进教学,放弃之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二,教学内容方面,应当融通古今,多用案例教学。中国音乐史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程,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掌握几乎占据了整个课程一半以上的教学目标。基础乐理知识一般都是枯燥乏味的,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中国音乐史教学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案例进行教学。为学生甄选合适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案例的选择应当是慎重的,应选取古代或当代中国优秀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音乐作品,对其进行知识点讲解、剖析,并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中国近代史理论。这种案例教学,虽然本质上也是简单知识的不断重复,但由于增加了案例作为课堂引线,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三,课堂设置中,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传统的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大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方式,虽看似稳定和谐,但并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课堂应有的效果。音乐是一种需要亲身感受的科目。因此,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重要的。可以采用教师聆听,学生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公布本节课需要讲授内容,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备课,并在课上在讲台将知识讲授给教师和其他同学。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又能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堂表演任务。根据所讲授内容为学生甄选合适的表演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表演形式、表演注意事项,并进行舞台汇报演出。这种方式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应该包含多媒体的充分利用。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基本普及各大高校,但理论类学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频率并不高。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方式,将多媒体纳入中国音乐史课堂,除去讲授,还应当为课堂增加音乐欣赏、音乐作品研读等环节,丰富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课程设置的改革,意味着学生的考核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应当改革现阶段学生考核制度,为学生考核增加形成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舞台表演情况、自我认知与反思评价等环节。在每次进行案例分析时,都可以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这些即时性评价并不一定需要记录在学生的期末评价中,仅作为一种水平参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帮助学生为自己找准定位。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才能更好的敦促学生不断前进。

三、结语

中国音乐史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基础性的音乐教学科目,其课程设置方面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中国音乐史的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改革方向,包括改革教师教学理念、课堂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和评价体制等。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个性化评价 方法应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提高方向。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和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应用灵活多样的音乐个性评价方法为学生音乐个性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和教学水平的双提高。

一、强调个性,增强评价互动性

在初中音乐个性化评价中,为了更好体现和强化个性评价,教师必须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强调个性,让评价主体增强互动交流,也就是拉近学生和教师这两个评价主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善和发展音乐个性评价机制。为了增强评价的互动性,教师需要进行外部和内部的综合评价,并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内部自我评价,在互动交流中实现音乐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在以为学生完成了音乐演唱之后,首先老师向这名同学提出问题“在唱完这首歌之后,你对自己的评价是怎么样的,说一下给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同样的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他们相互评价,如提问听完演唱的同学“你觉得这位同学的演唱怎么样,简单评价和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赞赏性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更好体现评价个性。

二、彰显个性,增强评价趣味性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成果评价和考试时,教师要改变原有的采用枯燥呆板的考试方式,采用比赛和有趣的音乐表演等趣味性强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在兼具个性和趣味性的音乐个性评价中完成考试,并且在考试中也能够彰显个性。例如,在实际教学评价阶段,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要举办班级音乐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表演中,而且不限定表演的内容、形式等,让学生可以完全彰显个性和发挥特长。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其他老师,邀请家长等来担任评委和观察员,让他们也有效参与到音乐评比和颁奖中。评委们可以从表演、演唱、组织以及创新性等多个方面的特色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个性化评价,极大提升了评价的趣味性。采用这样灵活有趣的音乐个性评价方式更加便利了学生彰显个性,也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营造了和谐美好的个性评价环境。

三、关注个性,增强评价全程性

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不能单纯关注结果,要将重点放在过程中,也就是要增强初中音乐个性评价的全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音乐个性,根据实际需要为学生建立完备的音乐档案,改变原有的单一关注过程而忽略结果的音乐评价方式,有效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照不同学习层面学生的表现,准确掌握学生的每一个成长瞬间。教师在为学生建立音乐档案之后就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思索,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在全程性的初中音乐个性化评价的应用中,教师要建立一个个独立性的档案袋,里面要分门别类的记录学生的音乐特长、不同阶段的音乐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并将档案袋进行良好的保管。这一档案袋中的内容是学生音乐学习全程的一个宝贵资料,记录以及评价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个性化音乐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启发学生找到学习上存在的缺点不足,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

四、张扬个性,增强评价个性色彩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也有着缺点和不足,在音乐学习中同样如此,这样就表现了不同的音乐个性。有的学生在乐器演奏方面有特长,但是却不擅长演唱歌曲;有的学生擅长误导,但是音准却存在问题。对于学生的这一状况,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仍然采用教师命题学生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评价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特长来参与到音乐评价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光芒。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份表格,里面有多个评价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优势特长。在学生选择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进行音乐特长展示表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的音乐特长,彰显音乐个性。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充分发现和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极大地增强了评价个性的色彩,充分提高了个性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