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精选(九篇)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第1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教学效率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发生这些偶然性事情的情况时,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语言,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现就教师较好的教学语言能力的形成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在教学中要钻研书本和相关资料,研究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钻研教学新动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充分备课

备课包括备教案、备实验、备上课、备学生。备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剃度、有坡度的问题,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备实验是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备上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将上课情景过一遍电影,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过度和连接一定要自然,能够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备学生就是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第2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笔者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十七年,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笔者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这个笔者深有感触。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说我的课有趣,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四、打好基础

1、过语音关。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作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最后笔者想借别人的话结束本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参考文献:

[1] 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第3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课堂 教学效能 数学特性

数学学科作为学校基础知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学科知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学科以它所具有的知识性强、逻辑性密、系统性全等方面的独特特性,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学科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数学学科的知识特性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数学学科特性,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反思评价能力等方面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实现教学活动效率的有效提高。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才能达到展现数学特性、提升教学效能。

一、展现数学问题生活特性,激发学生探究潜能

数学学科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数学知识来源生活,是生活问题和现象的提炼和精华,但它又时时刻刻为国家和社会的生产、科技等方面提供着服务。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高中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能动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把课堂所学内容渗透到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中,让学生在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答,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基本内涵,享受解答问题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应用”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一个大风车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固定,它的最低点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则风车翼片的一个端点离地面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y=Acos(ωτ+φ)+h表示。上述问题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如何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更加主动地进行问题解答的探究活动,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展现数学方法多解特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人们所处的位置和思维的切入点的不同,导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也有所不同。数学学科以它知识内在关系的复杂性,在对同一问题的解答上也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最终还是“千条小溪汇聚于海”的效果。由此可见,数学学科是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讲解例题时,多改变例题的样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可以抓住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全面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可以讲解不完整填空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开放性例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在讲解“一个等差数列的第6项是5,第3项和第8项的和也是5,求这个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过程中,我先向学生提问:“这里的数字5重要吗?”“S=0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因a=a+a=a+a,得a=0所以S==9a=0。这时我又提问:“等比数列有类似的结论吗?”学生通过联系所学内容和刚才的知识,得出了“{a}为等比数列,T为其前n的积,若aa=a(m,n,p∈N*),则T=1”的答案。我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由等差数列到等比数列,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交叉、汇合,培养了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三、展现数学知识整体特性,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数学学科章节知识之间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实际上在知识的内涵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如在进行椭圆方程知识内容的教学时,要用到平方、二次函数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要凸显数学知识整体特性,引导学生认真掌握所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汇总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章节中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让学生在进行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问题的解答,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如在讲解“函数y=Asin(ωτ+φ)的图像和三角函数的应用”章节内容时,在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方式和函数y=sinx图像变换为函数数y=Acos(ωτ+φ)两种途径”等方面,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一个基本的掌握,然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提升学生“三角函数的实际运用”水平和解题的技巧。这种教学过程,既能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又使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

四、展现数学要点层次特性,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等方面也同样如此,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如果在进行知识数学教学时,按照统一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必然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要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采用“一带一”学习竞赛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实现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提升。

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进步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特性,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实施和探索,通过有效教学形式,实现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整体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标准摘要(实验稿).

[2]李秋河.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

第4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一、强化预习的导向作用

课前预习是学生吸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必须切实到位。

预习要怎样才算切实到位呢,才能体现导向作用呢?

(一)导读练习要集中体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自读提示”,我在《故都的秋》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在哪些段里概括出来?这些特点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的描写中?②这些段落的描写体现了现代散文的哪些特点?

这样通过预习,就把学习这篇散文的方向定下来了。

(二)导读练习内容要具体

我设计《故都的秋》的导读练习按标准化形式设计,里边有选择趣、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既重视基础知识的预习,也重视重点难点的预习;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能力的训练。这样,学生在完成导读练习的同时,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学习课文的要领。

学生懂得了学什么,怎么学,教学目标就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也就确定了,那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有了保障。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主题来展开,要像写作优秀散文那样,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达手法来突出主题。通常情况下,要围绕主题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点面结合

既注意做好面上的分析、训练,也要注意做好点上的分析、训练。

(二)教学结合

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主题。该讲则讲,基础知识要讲透;该练则练,基本能力要多练,即做到精讲多练。该点则点,重点难点要点明;该引则引,每一步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即突出重难点。

(三)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要遵循教和学的规律,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把握,促进能力的提高。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教;什么能力需复习什么知识,要做到手到拿来,即要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我讲《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就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地位,王要围绕下边两个问题来展开:一、这篇课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为什么说“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是这篇课文的又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确本文主要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五幅故都的秋景,这些秋景既不以时间顺序来安排,也不以空间顺序来安排,这样,从选材和组材上体现出了散文的“形散”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秋景的共同特点,即“清、静、悲凉”,从而把握住了作者正是以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本文不散的“神”。通过学习,学生对课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就了然于胸。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深入到点上进行分析,分析各幅秋景的描绘角度、描绘特点:秋花,侧重于色,突出冷色;秋槐,侧重于形,突出落寞;秋蝉,侧重于声,突出残声;秋雨,侧重于味,突出话秋凉的情韵;秋果,侧重于实,突出淡绿,微黄的色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作者选择这些秋景来写的原因,明确:(1)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2)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作家思想苦闷,逃避现实;(3)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4)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适世文学”。这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通过分析,课文“以情叹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也就体现出来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习了描写等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理解辨认修辞能力等,达到了高效率、快节奏的目的。

这样,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课堂水分挤干了,无用功没有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更单调,甚至会觉得无聊,会觉得枯燥。这势必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扼制教学效果。因此,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挂图、投影、录音以及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电化教具),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挂图和各种教具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形象性;投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录音可发挥课文的感染力。通过这些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第5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将学习任务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逐渐扩大。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年龄段相适应的活动,比如猜谜语、猜词、单词接龙、竞赛、讲故事、排短剧等。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所以,我们的英语课堂的教学要寻求一种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英语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玩中学,它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不排斥这位老师的讲课,他就能努力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关心他们,不要让学生觉得你高高在上,不可接近,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从而让学生对你产生恐惧感。心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在你的课堂教学中自然会积极配合你,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如我们所期望的那么好。此外,在课堂上,老师还应该多运用鼓励和赞扬教学法。我们要用情理交融、激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比如,当学生答对问题后,教师应及时说:“Very good!”“You are great!”等激励性的话语。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赏识学生,肯定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就会越来越有上进心,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目标要明确。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目标和动力。笔者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做事有明确的目标。成功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同样英语学习的成功也离不开明确的任务目标。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节课是否有目标且目标是否科学,以及展示的形式是否有效。因为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目标中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目标定位要具体、明确、全面,既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有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明确要求,是“了解”、“掌握”,还是“运用”。另外,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不要照抄参考书。

四、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学无止境,假如教师平时不注意充电,那他就是一潭死水,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要知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虽说不是万能的,但也接近万能,至少在你所教的这一学科方面。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量在知识上满足他们。另外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课堂上,经常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一分钟记单词活动、猜词活动及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去。

五、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感、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取得成就,就要有高尚的情感,要热爱英语教学,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兄弟姐妹,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易近人,热情友好,谦虚和蔼,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任何由于教师对教学工作敷衍,对学生冷若冰霜而引起学生厌学、反感的后果都是老师缺乏情感所致,只有充满爱生之情,才能换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能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情况下,才能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上进心,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6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案例1: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出勾股定理后,给出了一道习题: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i 取3)是多少?

教师:沿着A点所在的母线展开,那么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呢?

众生:一个矩形。(板书“矩形”)

教师:B点在底面圆周哪一个位置?

众生:中点。

教师:对(板书“B”点)!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长度最短,那么蚂蚁应该怎么样爬行呢?

众生:沿着线段AB爬行。

教师:也就是说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根据勾股定理我们能得到什么?

众生: AB2=AC2+BC2

教师:对!我们由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BC的长度,然后分别把AC、BC的长度分别代入即可得出答案。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解题。

在这环节的引导上,教师和学生似乎配合得天衣无缝,教师讲课轻松,学生做得开心。但当题目作以下变式时,学生还能解答吗?答案是否定的。

题目:长方体盒子(无盖)的长、宽、高分别是12cm,8cm,30cm,在 C处(点C是AB的中点)有一滴蜜糖,一只小虫从D处爬到C处去吃,有无数种走法,则最短路程是多少?

效能分析:上述案例是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不少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沿着教师的路径思考,最终就可以解答题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难点并不是解决这些若干小问题,而是如何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并运用哪些相应定理、法则解题。如果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那么,当学生独立面对类似问题时同样无从下手。

有效性分析:新课标提倡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在“做中学” “学中做”。即先让学生通过尝试、动手实验、观察判断或推理演算,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再与同学交流,辅之以教师的点拨,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对于案例中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审题,找关键条件,尝试画图,独立解题。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只要出示一个圆柱体,学生就能恍然大悟:只要把在“曲面”中的爬行转变为“平面”中的爬行即可。如果经常这样先让学生尝试,再“事后提示”,再促其反思,头脑就会变得灵活,思维就会变得严谨,教学效果也会很突出。

二、教师的“过度预设”,扼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而低效

在教学“科学记数法”时,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计算:4?05鳎??02)

教师:哪位同学能说出自己的解法?

学生甲:把4?=2,然后105?02 =103,最后结果是2?03。

该生说完教师马上说:对的!把4?05写成400000,2讇?02写成200,然后400000?00=2000=2?03,运算就是这么简单!

教师:“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没有疑问就下一题了!”

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有的却犹豫了。

效能分析:本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与原数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可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却想出了教师预设之外的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然而教师却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思路而把它掩盖了,没有对这位学生的思考方法作充分的肯定。

有效性分析:案例中学生甲的答案也许是一种直观思维的结果,但也值得教师去关注和肯定。只有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思维。以下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

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相加,结果一定是无理数吗?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考,大多数学生认为结果不一定是无理数,有的学生却犹豫不决。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举例子说明问题。于是学生各抒己见,相当一部分举出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无理数的和:如与—、∏与—∏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3— 与等来解释结果不一定是无理数。在教师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了,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时间不够用了要让这位学生发言吗?望着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教师最终还是让他发言了:如果a=3.232232223…,b=2.101101110…,a与b都是无理数,a+b=5.3333…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哦!学生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有力地说明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空间、发言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三、教师的过度“细化处理”令学生“吃不饱”而低效

案例:在八年级的“解分式方程”复习课上,某教师作如下设计,解下列分式方程:=;

教师以例题的形式详细分解了解题过程:如何去分母、如何去括号、如何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成“1”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结果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时,相当一部分中层生、优生已经显得无所事事了。

效能分析:这是一节“解分式方程”复习课,教师却以新课的形式进行,讲解时面面俱全。花费了五、六分钟回忆解题思路,但却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有效性分析:反之,我们可以这样开展“解分式方程”的复习课。

教师:解分式方程的主要步骤?

众生:齐答(师板演)

教师:请同学解以下分式方程: = ;

学生在做题的同时,抽查三位同学到黑板板演。针对三位同学的答案,在集体讲评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反思在解题中易出错的环节。例如: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以公分母;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如果是负号,括号中每一项都要变号等。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就能把握解题的关键,以点带面,体现复习课的作用。在讲评作业时教师还要把握好“讲评”的尺度。若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达到90%,就一般不再作解释,只作课后个别辅导;若正确率不超过70%则要让学生暴露问题所在,一同矫正。只有把握讲题的“度”,才能把握好课堂的45分钟,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

四、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欠缺”,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而低效

案例:某教师在执教“方差”概念这一节内容时,教学设计如下:

(1)给出两名学生五次数学考试的成绩,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两位同学各自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2)根据两名学生的五次数学成绩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思考选哪一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并说明理由。

(3)直接介绍反映数据偏离程度的一类特征数——方差。

效能分析:这位教师运用“开门见山式”展开概念教学,收效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方差的作用还有印象吗?答案是否定的。

有效性分析:如果教师紧扣折线图,以“数形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如何有效反映数据波动程度为主线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才引出“方差”的概念,教学效果就明显。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在图象中体现出来的折线波动大小不一,那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一种数据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呢?

学生:众说不一,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答案:

(1)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来表示;

(2)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累计表示;

(3)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和来表示;

(4)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来表示。

……

第7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微技能研究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永无止境的探究课题,它所追求的目标是:花最少的时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最多的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物理微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行为为观察对象,借助引入课的不同形式,课堂讲授情况,课堂提问行为,课堂讨论互动,课堂情感交流等作为重点观察研究的内容,达到对物理教学的微技能的浅层次研究,进而提高有效教学.

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是互动的主要形式,而对话和讨论的核心是以集体学习为基本的,其重点是在交往与互动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是重在培养其自主性和主动建构性,教师既不宜在课堂中进行过多指导也不宜不进行指导,要指导但要淡化“启发”、“诱导”、“导入”等其中的讲解意识而强化问题意识,利用互动合作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处于“愤”、“悱”的状态,即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建构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主张在课本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教师有时候并不是“做实验”而是在“讲实验” .怎样让学生提高实验观察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只要这样才能不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感到轻松,还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更可以培养彼此之间主动合作的意识,不断地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离不开观察,在讲授压力一节时,通过让学生不断观察图片和实验现象,通过让学生观察雪地中不同的脚印情况和亲自动手做实验来体会感受.

1情景导入说明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来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愤”、“悱”:

(1)一位小孩子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到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在雪面上滑雪,几乎没有陷入雪里.

(2)用细线勒紧橡皮泥,一块垫有薄片,一块直接压在橡皮泥上.

(3)用铅笔的两端顶在手指两端,让学生尝试感觉.

教师:通过你的尝试和观察图片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都有一定的形变,教师引导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师: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些现象的不同点吧?

小组1:小孩和大人不一样重,压力不一样.

小组2:小孩直接站在雪地上接触面积小,大人站在雪橇上接触面积大.

小组3:笔尖和笔帽与手指接触面积不一样.

……

在本节课中,压力作用效果的表现以及其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并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动手做实验,自觉主动去挖掘未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来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愤”、“悱”状态,组织学生用手压笔的体会,“笔尖处与笔尾处”的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讨论都有一定的形变,教师引导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最后提出实验过程中所施加的压力相同吗?作用效果相同吗?

2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因素

【自主探究实验互动环节】

教师:根据你们所讨论的,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可探究的实验?也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是有关系的呢?

学生思考可以猜想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

教师:那么,我们设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时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利用桌子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情况,引导学生怎么控制变量,学生讨论分析实验过程.

小组1:通过控制放在桌上的砝码的个数就可以控制压力的大小.

小组2:通过将小桌子正放和倒放就能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

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手让学生探究并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视指导,并随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教学反思

第8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一、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们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对课堂上所做的化学实验一般的要求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药品节省、现象明显,并能体现出安全性、环保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而教材上偶有实验在上述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实验也并非是最佳方案。教师若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之更趋完美,这也不失为创新的一种形式。如,高中化学原有实验“把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立即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按此做法,有时纸片不能引燃薄铝箔。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先将滤纸剪成条状后用水浸湿,然后在滤纸上沾满铝粉,最后把粘好铝粉的滤纸在阳光下晾干,并将引燃粘好铝粉的滤纸立即深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滤纸上的铝粉剧烈燃烧,火星飞溅,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此外,有些实验画面还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实验所演示的现象更为明显。如,可采用视频转换仪将实验画面放大数十倍,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观察的细微程度。

二、利用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潜能

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实验无法代替的。

以苯的分子结构的学习为例。笔者为让学生对苯的分子结构及苯的特殊形式的化学键有深刻印象,创设了以下情境:先编一道计算题,根据烃燃烧确定苯的分子式为C6H6,从分子式看,苯远没有达到饱和,让学生讨论并写下分子式为C6H6的可能结构式,不论是上述的哪种结构式,都含不饱和键,那么就应使溴水因加成反应而褪色,也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备好相关实验材料后,可当场让学生自己实验并验证推测。学生实验后发现:苯只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但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证明了上述推测是不正确的,苯与一般烯、炔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介绍凯库勒确定苯分子结构的故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强化了“双基”教学,更注重通过学生切身的感受经历,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潜能

教师对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中学化学的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不能只是教师的事,也应把它变成学生的事,要通过教师积极引导,有计划地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设计性实验同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将2Na2O2+2CO2=2Na2CO3+O2这一知识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结果,学生所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其中最多的是:①先制得CO2后再通入Na2O2中;②用玻璃管向Na2O2中吹入CO2;③将Na2O2放在脱脂棉上,再向其中吹入CO2等方案。学生通过对比上述三种方案,总结出其中最佳方案应为③。因为③不但验证了Na2O2和CO2的反应,还通过棉花的自燃现象证明了Na2O2与CO2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事实,且实验操作简单。这样,无论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应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最后,从中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设计方案比较好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比较差设计方案的学生也要从其中找出某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第9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企业管理模式;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场所,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目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你时常会看到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小声说话。学生间相互影响,厌学情绪严重,学风不正,不配合教师的授课,对教师的授课启而不发。这样就容易导致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很难得到好的发展。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中职教师不妨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将他们的管理模式引入课堂,借助企业管理模式的正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目标。

一、制度化管理+组织职能,实现人才合理利用,为正常的课堂教学打基础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在明确了目标后,按照既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任与权利对称的。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管理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人才合理利用的原则,可以以班干部为基础成立课堂纪律管理小组。开学初,组织学生做关于课堂纪律要求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项目和学生的意向确立合理的班级课堂管理规定。与此同时,将管理规定分为几大类,每类有若干条,交由管理小组的成员分类管理、监督。明确每个成员的管理范围和相关职责,每个成员也要按照规定,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职能,因为组织职能是制度完成的重要保证。

确立课堂管理小组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这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坚持执行完善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才能使课堂教学体制有规可依、有章可行,才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温情化管理+领导职能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制度化管理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向企业学习,适当地采用温情化管理模式。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呆板”,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就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造成负面影响。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企业的温情化管理强调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教师作为活动组织管理者按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前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推动、力促教学目标的实现。

具有领导力的教师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诸多方面给予指导,发现自身的潜能,不断地帮助、激励学生。由衷地欣赏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犯了未触及原则性的错误时,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温情的批评,督促改正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管理者的温情,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我的课代表一开始在我的课上经常打瞌睡。针对这种情况,我把管理小组召集起来了解情况,得知他每天晚上在宿舍里睡的总是比其他同学迟,而且在其他课上基本上都睡觉。经大家商讨,得出了一个很有效的解决办法:即在课堂上允许他用不超过半节课的时间睡觉,下一次课如果还想睡觉的话,时间必须比上一次的要短,睡觉时间由管理小组专门记录和提醒。同时还约定,白天在课上睡了多长时间,晚上就要提前多长时间就寝。第二天我再询问他是不是遵守了约定,如果遵守了,便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其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如此方法在全班推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我每一次都能及时询问他们遵守约定的情况,并且对偶尔不能遵守的学生给予谅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从而使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越来越少,几乎没有,而且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尊重,课堂效率明显改善。

三、尊重个性差异+不断激励,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激励就是赋予动机、动力的意思。激励机制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里,职工是企业一切资产中最重要的资产。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处事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必须要注重正向激励,产生向上的正能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赏识教育”。如果一味地使用负向激励的方法责备、谴责学生,必然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有可能先对任课教师产生厌恶,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邀请学校、部办(院系)的相关领导及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参加,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课堂的影响力。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就直接面临着就业,因此中职教师的教学课堂就像一个公司的业务团队。我们应将企业管理模式、技巧和思想渗入到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借鉴和发挥各种企业管理方法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内在能量场,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提前让学生感受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一定的

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有生.现代企业管理.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刘令军.如何管出好班级:突破班级管理的四大瓶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