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电信服务报道精选(九篇)

电信服务报道

第1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1、基本说明

本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媒体对售后服务的相关报道,从而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售后服务的关注情况,并为售后服务情况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本项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便于数据采集和统计,主要调查纸质报纸和网络媒体。

本项调查的数据采集是不完全取样,主要选择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报纸和网络媒体。

本项调查的数据为2012年内发表的报道。

2、媒体类型说明

第一类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纸质媒体。我们参考了媒体发行量的排名并考虑媒体的代表和影响力等因素共选择了118种报纸,其中选择了55种中央级别的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消费者报和中国新闻报等。以及选择了覆盖各个省市、地区的63种地方级别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报纸,如新京报、东方早报、文汇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扬子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和各省市、地区的日报晚报等。

第二类是选择通过百度的新闻检索工具以“售后服务”为新闻标题关键词对全国公开网络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出的结果进行优化处理。

要言之,从样本的多样性、丰富性而言,我们选择的两种类型的媒体抽样框基本涵盖了国人可以接触的大众传播渠道,因而可以满足研究方法所需的科学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原则。

二、纸质媒体新闻报道情况

1、数据采集说明

选择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检索方式是以“售后服务”为关键词,在全库中检索得出2012年售后服务的相关新闻。并针对检索结果进行优化处理,包括删除与售后服务无关的检索结果,共有新闻180条,合并不同报纸转载的相同内容的报道等,最后共采集到有效新闻129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是用“售后服务”作为新闻标题的检索词,对没有标题中没有出现“售后服务”的相关新闻将会造成一定的遗漏和偏差,但这些遗漏和偏差不会对调研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纸质媒体报道分布情况

通过对129条有效新闻进行分析,新闻报道共涉及纸质媒体57家,其中中央级别40家,地方级别17家。

3、纸质媒体报道时间分布情况

由图表可以看出,3月份的报道数量较大,其次为8月份和11月份。3月份的报道量集中与3月份有“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有一定的关系。对3月份的报道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集中在3.15前后的报道占到3月份报道量的三分之二。可见,消费者消费权益保护日,对售后服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由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报道在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前10版的数量占到将近60%,且头版报道的媒体均为中央级报纸,可见,媒体报道是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大。

5、纸质媒体报道篇幅的情况

报道篇幅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力度。中篇和长篇报道占到65.89%,媒体报道力度较大。

三、网络媒体报道情况分析

1、数据采集说明

通过百度的新闻检索工具共检索出2012年以“售后服务”为新闻标题关键词的报道共11668条,通过内容分析,删除掉与售后服务无关的新闻,共有11620条新闻与售后服务相关。通过合并相同信息,最后有效信息共3443条。对这部分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

2、报道时间分布情况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网络媒体的报道时间分布基本均衡,其中3月份报道数量最多,共381条,占报道总数的13.97%。

3、报道网站情况分析

通过统计得出,这3443条报道共涉及401个网络媒体,主要包括网易、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几大门户网站,以及网上车市、易车网等行业网站,所涉及的宣传网站较广。

其次,从最新的网站用户覆盖数排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网站对售后服务均有报道,且报道篇数都较多,这又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广度。

四、售后服务报道内容分析

1、数据处理说明

以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我们从四个方面分别对两种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1)报道的主要内容:企业服务宣传;投诉、纠纷与建议;活动报道;政策法规宣传报道以及其他报道五大类。

(2)报道行业:分为电子通信业、家电行业、家居家装行业、汽车行业、网络购物行业和其他。

(3)报道信息来源:政府或相关行、协会、企业、专家学者、消费者和其他。

(4)报道立场、情感色彩:分为批评、中立、肯定和赞扬四个档次。

通过对比分析,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在报道内容上基本相同,所以这部分对两种媒体进行合并分析,不再做单独分析。两种媒体合并后共有新闻11800(纸质媒体180条+网络媒体11620条)条,合并相同新闻后共3572(纸质媒体129条+网络媒体3443条)条,以下将基于这部分新闻进行分析。

2、报道内容分析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2012年售后服务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企业服务宣传的占了大部分,共1646条,占总数的比例为46.08%,其次是活动报道,共为1039条,占总数的比例为29.09%。报道数量最少的内容为政策法规的宣传报道总共只有

79条,只占了总数的2.21%。

对于报道数量占到29.09%的活动报道的信息来源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活动报道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相关的企业,共567条,活动报道总数的54.57%。这部分其实质亦是企业的服务宣传。可见,在新闻中企业服务宣传占绝大多数。

另外,可以看出虽然企业服务宣传的新闻报道数量最多,但是其平均转载率却是最低。而对于政策法规宣传报道的平均转载率很高,达到1:5,投诉纠纷与建议的平均转载率也较高,达到1:4以上。这也充分说明了全国媒体对售后服务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投诉纠纷与建议上。

3、报道行业分析

首先,对新闻报道的行业分类统计分析如表3-14、图3-7、图3-8。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从报道行业来看,汽车行业的报道数量依然居首位,共有1767条,占总报道数的将近50%。家电行业、电子通讯行业、家居家装行业以及网购依次分别占报道总数的11.59%、9.57%、7.64%、2.69%。值得关注的是其他行业,680条,占总报道数的19.04%,位居第二,远高于家居家装、家电等传统行业,这说明,售后服务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不再仅限于一些传统的大行业。

从平均转载率上来看,电子通讯、网购、家电等三个行业的转载率较高,分别为4.11、3.92、3.83,而报道量最大的汽车行业的转载率并不高。这与行业性质有一定的关系:首先,网络信息的和转载都需要电子通讯工具,电子通讯行业本身使得信息的与转载变得便捷;其次,电子通讯的产品相比汽车等产品所涉及的消费者范围更广,有关售后服务也基本涉及到普通大众,这也会使得平均转载率较高。网购平均转载率位居其次的原因基本相同,首先网购者有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工具;其次,网购行为本身在网络上发生,当出现有关的售后服务问题的时候,网络报道的信息量与转载率都会提高。

其次,新闻报道的行业分类与内容分类统计分析如表3-15、图3-9 。

(1)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投诉纠纷与建议的报道中,针对家电行业的最多,为153条。从行业的角度看,其投诉纠纷与建议的报道内容占了行业报道内容的36.96%,居首位。

(2)在汽车行业,企业服务宣传占了大部分的内容,占行业报道的54.90%。其次是活动报道,共613条,占行业总报道数的34.69%。相比之下,对投诉纠纷与建议的报道以及政策法规的宣传报道较少,分别占行业报道总数的5.77%与0.4%。对消费者及行业法规的关注度不够。

(3)电子通讯行业的新闻报道中,投诉纠纷与建议的报道占35.38%,但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报道却为0,说明电子通讯行业急需相关政策法规的规范。在网购方面也有同样的状况,投诉纠纷与建议的比例最高占到40.63%,而法规的宣传报道仅1条。

再次,新闻报道行业分类和报道态度的统计分析如表3-16、图3-10 。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在电子通讯行业的报道中批评和中立占绝大多数,共255条,占行业报道总数的74.57%。家电行业的报道中,持批评态度的占了大多数,为38.41%,且在持批评态度的报道中也是家电行业占的最多,从两个方面都说明了家电行业的售后服务措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家居家装以及汽车行业中,持中立态度的报道最多,分别是47.99%、64.63%。在团购方面,持批评态度的报道最多,为47.92%,这与我国网购的发展还不完善成熟有一定的关系。这也不同程度地说明了

4、报道来源分析

第2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电话集成;交互式语音应答;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1-0912-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TI-based Water-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KE Hua, LI Zi-tang, QI Min

(Network and Computer Cente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CTI-based Water-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IVR) using the voice server model. This essay complet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in depth and introduces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workflow chart of voice subsystem. In addition, this paper gives a explanation about the design of database and proposes the interface between voice subsystem and database system. Now the system works well in performing its task such as reporting,querying and managing the water and power inform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Telephone Integration;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Information System

在城市生活中,许多人对于上门服务总是有点迫不得已或不情愿。因此水电部门上门抄表非常不便,工作难度也很大。为此某高层小区水电部门对小区现状进行了考察,目前该高层小区住户普遍安装了电话或持有移动通讯设备(但是目前还不是户户上网,有些老年用户也不会使用互联网),用户希望足不出户就可远程汇报和查询水电信息,因此,于是该水电部门决定采用CTI方法开发水电信息系统以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水电费管理功能。

基于CTI的综合水电信息电话汇报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语音卡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将多元服务集成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它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以数据库技术为后台,以语音卡为信息处理关键的综合型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对外为水电用户实现可靠实时的自主式、自助式远程报表服务,对内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综合的经营管理平台,实现水电信息上报查询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

1 水电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1.1 系统目标

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为水电部门设计一个采用CTI技术的新型水电信息系统,以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效率。CTI系统就像数据库系统的“语音终端”,利用语音处理能够实现方便的交互式操作,用户只须在电话机按键上进行输入,如水电表读数和密码等,计算机将输入转化为相应的指令或数据,然后从信息数据库中获取结果并返还给用户。

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话机或手机就可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地上报和查询水电信息,要求操作简单方便,减少查询时间和简化查询手续,把查询地点分布化,查询任务自助化。通过使用该系统,将人工抄报水电表数码业务改为用户用电话自行上报并自动计算水电费用,还可为用户提供查询自家历史记录功能,而且系统可以与人事处、财务处进行数据交流,实现对该系统进行人事信息的更新和便于财务处进行水电费代扣业务。

1.2 系统功能设计

经过多次与用户和水电部门交流并使用原有水电信息系统,整理出水电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1) 用户电话申报服务:用户拨打服务电话,由计算机自动应答并给出提示,引导用户申报水表电表读数,将数据存入数据库中。

2) 用户电话查询服务:用户拨打服务电话,由计算机自动应答并给出提示,帮助用户查询水电使用情况。

3) 房屋信息管理:管理每一套房屋的基本信息。与二级表和三级表的关联。

4) 人员信息管理:主要记录人事编号、工资编号等。

5) 单位信息管理:主要有单位的信息编号、名称等。

6) 二级表管理:二级表的固定信息,例如所处位置、编号等。

7) 三级表管理:三级表的固定信息和二级表的关联关系。

8) 水电单价设置:根据水电部门制定的价格,设置用电类别和价格。

9) 二级表详细信息管理:人工抄表,将数据输入至计算机。

10) 三级表详细信息管理:电话申报,但留出人员录入的管理。

11) 人员住宅报表:依照住宅、人员输出详细报表。

12) 清单报表:依照二级水表输出明细分析。

13) 分析报表:汇总数据,分析输出报表。

14) 人事处数据交换:从人事处获得数据表,加入新的人员和清退人员。

15) 财务处数据交换:将个人水电费用提交至财务处数据表,以备在工资中代扣水电费。

2 水电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2.1 系统结构图

基于CTI的水电信息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电话终端、公用电话网络PSTN、电话语音卡、PC机、数据库服务器及语音处理程序和水电信息管理程序等组成。系统将计算机和电话机的优势相结合,用声音作为媒介,用户通过电话机远程汇报数据,后台由数据库来保存数据,以达到远程汇报、自动受理的目的。

我们使用国内主流的三汇IVR语音平台,其一端连接到电信服务提供商的电信交换机,另一端连接到用来控制和执行整个逻辑的CTI Server,服务器平台能够识别由电信交换机传递过来的电话和语音信号,经过整理传递给事先设定好的处理流程,并根据处理流程的处理结果和指令来给出反馈和交换机控制指令来完成一系列功能。换言之,CTI Server要完成用户操作识别和语音播放,不断的完成数据交互和任务执行工作,在实际的使用中,循环执行输入―〉判断―〉播放流程。

SQLServer2005用于存储所有与呼叫中心相关的数据,包括系统配置数据和业务数据。CTI系统就像数据库服务器的“语音终端”,它根据终端用户的要求,从数据库中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水电信息,然后播报给用户。

管理客户端主要用于水电科管理人员管理和使用系统;未来系统用户还可以通过Web方式完成操作。

2.2 水电费综合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系统采用基于Client/Server的架构,CTI语音子系统采用VC6开发,管理客户端采用Delphi8开发,后端DBMS是SQL Server。系统的软件平台服务器是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客户端是Windows XP。系统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工具如表1。

2.3 系统的总体框架

水电MIS对水电业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加工、存储和综合利用,并允许用户远程汇报和查询水电信息。包括了语音事务处理,水电信息管理和外部数据交换等子系统,如图2。

3 基于CTI的综合水电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1 语音事务处理子系统

语音事务处理子系统的核心是电话语音卡,它是计算机与电话机通信的枢纽,可以将电话输入转换为数字信息和用户指令。系统采用三汇公司SHT-8A/PCI型语音卡,该语音卡有八线,语音卡之间也可通过互联线联接而实现多达128路之间的交换。每块语音卡都具有各自独立的多个通道。本系统采用8线PCI总线类型的SHT-8A/PCI语音卡。

3.1.1 系统启动后的工作过程(图3)

用VC对CTI套卡进行编程时,三部分作用如下:

1) 初始化部分:包括初始化卡,得到通道数和通道类型等等,在运行时调用一次即可,把它放在对话框类的OnInitDialog()函数中。

2) 实时事务处理部分:这部分一般最为复杂,对实时的情况进行处理,放在TIMER函数里实时处理,我们采用的是N通道定时器消息环驱动,也即采用的轮询模式。

3) 结束部分:包括释放语音卡和驱动程序,在退出时调用,放在对话框类的OnDestroy()。

3.1.2 语音处理子系统工作步骤

1) 系统初始化电话语音卡各通道,监测各通道的用户电话拨入。

2) 系统检测到某一通道有电话拨入后,对相应通道进行摘机,输出提示语音。

3) 用户输入密码。

4) 系统检验密码的正确性,若密码错误,提示重输,连续3次输入错误密码,系统挂机,把此通道设为待机状态;若密码正确,根据密码取得用户单位属性。

5) 系统输出语音提示用户输入要汇报的相应表格号。

6) 系统取得用户表格号后,输出语音,提示用户输入数据;若输入数据出现错误,可根据语音提示进行修改。

7) 用户确认输入数据后,系统启动数据库处理子程序,将接收的数据入库,并询问用户是否输入另一组数据。

8) 系统检验用户输入的确认码,若输入另一组数据,跳到步骤6,否则顺序执行步骤9。

9) 系统挂机,把此通道设为待机状态。

3.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一共包括12个基本信息表和每月生成的4个记录表。主要反映了两组关系,一是房屋与水电表之间的关系;二是反映房屋与住户之间的关系。数据库存储着全校老师的水电消费历史记录、家庭住宅、单位、工资编号等重要数据.它们需要受保护。因此为了安全管理,系统设定了一名超级管理员和若干名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能对数据库进行修改和查询,系统管理员是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部分数据库模型图如图4。

水电数据结构图如图5。

当我们每个月记录下房屋中的水电消费数量,就可以通过上述各图的数据关联,取出职工信息表的工资编号,姓名,单位,从而就可以进行水电费用的计算。

3.3 语音子系统与数据库交互的函数接口

本系统语音事务处理部分采用VC6编写,数据库应用部分采用DELPHI8编写,而用户对数据库的查询则通过DELPHI8所提供的ADO来实现。DELPHI8提供了丰富的ActiveX数据对象(ADO)的接口函数。定义语音子系统与数据库交互的接口函数如下。

1) 用户帐号密码合法性校验函数:

int DBUserAccPwdValid(int handle,char *Acc,char *Pwd ;

Return value:-1error;1:用户水表数为1;2:用户水表数为1

2) 读取上月水电表止码函数:

bool DBReadWaterPower(int handle,char*Acc, //用户帐号

int *WcWater, //厕所水表读数

int *KitchenWater //厨房水表读数

int *Power//电表读数);

3) 存储用户水电信息函数:

bool DBStoreWaterPower(int handle,char*Acc,intWcWater,int KitchenWater,int Power );

4) 修改用户密码函数:

bool DBChangeUserPwd(int handle,char *Acc,char *Pwd);

4 结束语

基于CTI的水电信息系统使得用户服务的边界延伸到电话或手机终端,有效实现了开放型的客户服务。在系统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和技术上的一些可以改进和增强之处,如集成语音识别技术,只需对电话口头报数即可实现数据或命令的输入,这可以大大提高人机交互的方便性和效率,也可大大提高系统输入的准确性和减少系统对用户的服务时间;开发基于Web的自助服务功能,在Internet上实现的CTI系统在最近开始形成了主流趋势。这些问题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George Shepherd,David Kruglinski. VC技术内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Kalen Delaney.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技术内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关键词] 三级联网;数字化设备;光纤传输通道

[作者简介] 苏建英,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铁路通信,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TP27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0-0022-0004

铁路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为南宁铁路局2012年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广西铁路公安局、处、派出所各个区域既有视频监控系统均各自独立,没有进行联网,而且部分车站既有视频监控设施陈旧、落后,使用年限已久。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向高清化、网络化的发展,该工程将对既有模拟视频监控设施进行高清化升级改造,并将整个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工程建成以后,各级主管部门可按照权限对所辖区域内的监控图像进行调阅、录像查找。

一、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专网的优势,采用“二级平台、三级部署”模式,即建立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两级平台,公安局、公安处、派出所三级部署。

根据系统整体部署模式,各派出所应急指挥室的监控设备需集中到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监控平台进行统一控制、管理和统一分配权限,并授权到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平台,通过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分别完成对管辖范围内的各派出所应急指挥室的设备管理工作。

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作为系统应用部署的中心,负责全局监控的集中管理,应具备视频应用(包括实时监控和点播回放两种形式)、警情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设备巡航报警、客户端用户权限体系、系统运行性能检测等)等应用功能,从根本上体现公安局监控平台对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和相关业务的监督和控制功能。

各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的派出所应急指挥室监控设备集中管理,如对设备的巡检、警情上报等功能,并及时地上传警情到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二、视频监控系统配置原则

(一)系统主要硬件配置原则

依据系统技术建设方案以及相关规范要求,控制管理服务器、流媒体管理服务器、电视拼接屏管理服务器、网关管理服务器、监控客户端管理工作站等设备采用符合国际标准、成熟、稳定、先进,并具备灵活的扩展性和集成能力的监控设备。

(二)系统软件配置原则

1. 支持用户分级分组管理,可以制定99级别的操作员,每个操作员的角色可详细定义,可设立多个用户权限组,限制用户对于特定摄像机或者特定系统功能的使用权限。

2. 实现统一的设备资源配置管理,摄像机、高清编解码器、视频服务器等设备统一编号、统一配置、统一校时,同时提供设备分类层级树和设备行政层级树两种列表展开方式,支持设备模糊查询。

3. 通过对文件系统设计的保护措施,保证各类服务器软硬件意外重启后能始终保持文件系统的一致性,不会造成系统启动失败。如果发生供电故障,各系统服务器可在供电恢复后自动重新启动,并按故障前的配置状态正常工作;同时,可提供系统级的掉电恢复功能,当服务器和存储阵列区域性掉电后,来电后系统能够自行联网并恢复正常运行。

4. 流媒体服务器支持集群、N+M冗余备份功能,所有的视频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支持双机热备,迁移服务器支持业务集群。

5. 系统具备可对内对外提供良好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完整的二次开发技术规范,满足第三方应用的资源共享和功能调用需求。第三方系统可通过二次开发接口进行控制信令和媒体数据的交换,从而达到共享监控业务功能的目的。

6. 系统具备报警管理功能:能处理接入IP摄像机的开关量报警信号及报警主机报警信号,并能根据不同的报警做出后续的联动策略,包括GIS报警地点展现、报警录像/抓帧、PTZ联动、报警输出、电视墙关联操作、监控端关联操作、E-mail通知、短信通知等。

7. 具有报警日志报表功能,报表能导出、打印,并可以根据日志类型、组织结构、全文检索关键字、日期时间等方式查询。

三、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一)网络构架

根据公安局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视频监控的要求,各派出所监控指挥室与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进行联网,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与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联网,实现视频图像的实时监视、提供远程实时图像监控功能、系统间的互联和联动、多级管理等功能,为各级领导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条件。整个联网系统按公安局、公安处、派出所(含看守所)三级网络构架组建,每级采用千兆交换机组网,采用光纤传输通道,各级间传输带宽大于100M。

(二)系统构成

系统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监控系统由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IPSAN存储设备、电视墙服务器(解码器)、网关服务器、管理控制客户端、交换机组成。核心设备均安装在监控中心设备机柜里。各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1. 视频管理服务器

(1)系统管理服务:用户认证、任务调度、信息服务、软件升级、日志服务;

(2)报警服务:报警信号接入、报警联动、布防撤防、报警日志等服务;

(3)电子地图服务:地图维护、地图同步、下载推送服务;

(4)热备服务:2台服务器1主1备,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服务器会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服务,使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2. 流媒体服务器(集群)

每一台流媒体服务器可支持600路图像接入,等量转发100路D1,2M码流(或80路720P,4M码流或50路1080P,6M码流)分辨率的实时图像,并可通过堆叠方式进行容量扩充,提供如下服务:

(1)设备接入服务:设备控制、设备巡检服务;

(2)媒体交换控制服务:流转发服务、点播下载服务、录像存储检索服务、语音对讲;

(3)存储管理服务:包括存储设备管理、存储空间管理、录像文件管理等服务;

(4)集群管理服务:解决设备故障而导致系统不能监控及存储的问题。

3. 存储服务器(IPSAN存储服务器)

集中存储服务:单台提供最大32T存储容量,并支持扩展,支持RAID5。

4. 电视墙服务器(解码器)

电视墙服务器(解码器)提供视音频解码、报警呈现、轮巡、信息叠加服务,每台电视墙服务器(解码器)提供4个DVI/VGA输出,可驱动4面电视墙的屏幕,每路输出最少可将4路720P精度的实时摄像机图像解码上墙显示(支持高、标清混合解码)。

5. 控制管理客户端

提供实时监看、检索回放、电子地图、系统管理、电视墙控制等功能。

6. 网关服务器

提供与上级管理局视频监控中心的互联互通。

(三)系统主要功能

从实际应用出发,整个系统提供如下基本功能:

1. 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辖区内所有视频图像的实时监视、存储、回放、云镜控制、视频分发/转发,系统间的互联和联动、多级管理等功能,可提供远程实时图像监控功能。

2. 电视墙每个屏幕画面都可以设置循环滚动,也可以多屏幕同时设置循环滚动;每个屏幕画面都可以分割成多画面;每个屏幕画面都可以任意切换;大屏幕支持多屏图像拼接,可多块屏或全屏拼接显示一个画面,也可每块屏单独显示一个画面。

3. 支持单画面和多画面模式的切换浏览,并根据需要进行画面放大、伸缩等操作;支持单通道和多通道录像同步回放功能,回放录像不能影响正在进行的录像;支持多用户同时监视同一路实时视频;支持下载到本地回放历史录像和远程直接回放历史录像的方式,实现播放、倒放、快放、慢放、拖曳和暂停等功能,并且可以进行逐帧回放;提供图像放大、缩小和图像增强等铺助处理功能;屏幕上显示监视图像的时间、地点、编号等信息。

4. 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可任意访问,任意调取辖区内的所有视频实时图像资料,调取(远程下载)辖区内所有视频图像的录像资料。

5. 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具备一定的储存、备份监控录像的能力。对分界口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上传数据)及重要的录像永久储存。

6. 可以为每路图像配置文字注释和编号设置,叠加字符可在观看图像时任意调整位置、取消或叠加。

7. 前端应用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录像根据国家技防要求按30天进行存储,存储图像分辨率不低于4CIF。但安检通道安检门处人脸面部图像存储分辨率为1080P,其他安检通道存储分辨率为720P,要求按30天进行存储;分界口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分辨率为不少于720P,要求按60天进行存储。

8. 可远程指挥、处置突发事件。

9. 局监控指挥中心控制平台视频接入容量为15000路,可提供50人同时登录工作。

10. 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具有设备管理功能,能对系统内各种设备管理,主要用于添加设备、设置设备参数,设备连接测试,以及对用户管理功能,可以设定公安局操作人员的权限和操作人员的添加/删除。

11. 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要能与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派出所监控指挥室联网,公安局监控指挥中心能够访问公安处监控指挥中心、派出所监控指挥室和查看所有视频图象和控制前端摄像机。

12. 公安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管理主机能实现对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派出所监控指挥室视频监控系统(含警务室视频监控系统和分界口视频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参数设置、资料下载、本地光盘刻录),能够控制前端服务器群、录像机、矩阵、电视墙服务器、电脑等主机设备的开启,能够实时检索到前端设备的应用故障。

13. 报警控制:在公安局、公安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派出所监控指挥室可以接收、发送所有的报警信息、联动视频图像。对已联网的任意一台监控主机进行远程控制,同时可对报警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根据需要转发给相关机构、人员。

14. 图像抓拍:在实时浏览图像时,对于重要或感兴趣的图像,可以使用抓拍功能,把抓拍到的图片通过设置抓拍路径指定抓拍图片保存的位置,以及保存的格式。

15. 智能视频分析和报警功能:重点监视目标和重点治安防范区域等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智能视频分析和报警功能,通过与平台的联动输出,达到主动式监控系统的要求。系统具备智能安检口、检票口、票厅人员统计,等候区贵重物品和反复出现的可疑人员锁定、周界非法跨越、摄像机破坏检测等功能,满足用户智能视频应用要求。

16. 外部业务接口:提供丰富的外部业务接口(例如:告警联动接口、GIS地理信息系统接口,图像智能分析接口等),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17. 预留接入未来高铁、道口增加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容量。

四、结 语

铁路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是在铁路公安局、公安处建监控中心,在派出所建处置室,改造各派出所管辖区域内车站既有视频监控设施。在车站改造或新设前端摄像设备以及敷设通信光缆时对车站公务、电务、供电等部门既有设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设计者应详细勘察现场,认真学习相关规范、标准,做到在不影响车站调车作业及行车安全的条件下,优化设计减少投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图像通信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车站客运电视监控系统设置及主要技术条件[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第4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第一条为了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保障邮电通信的正常进行,促进**邮电事业的发展,以适应**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的邮电通信事务和通信建设。

第三条邮电部门应当与邮电通信事务和通信建设有关的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社会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电通信服务。

第四条邮电部门应当依靠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实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多种形式联合建设、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方针,加快邮电通信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改造,不断提高邮电通信能力。

第五条**市邮电管理局(以下简称市邮电管理局)是本市邮电通信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通信行业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护

第六条邮电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邮电通信的保护、保密工作,保障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区县以上(含区县,下同)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上述国家机关检查通信应当出具书面证明,并通知区县以上邮电部门。

第七条邮电工作人员对用户使用邮电业务的情况和通信秘密,必须严加保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邮电部门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户使用邮电业务的情况;也不得应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要求,停止或者中断他人使用邮电业务。

单位收发人员对邮件、电报负有保护和及时传送的责任,不得私拆、隐匿、毁弃邮件或者电报,不得撕揭邮票。

第八条海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按时监管查验国际邮递物品。扣留、没收国际邮递物品时,应当书面通知邮政机构及相关邮件的收件人或者寄件人。

第三章邮电通信的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市邮电管理局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对邮电通信的需求,会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有关通信设备的研究、制造部门,制订本市邮电通信发展规划,列入**城市发展规划。

第十条邮电通信发展规划,包括邮电局、所(含电话局、所,下同)、网路设备和电信管线,均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市政工程建设年度计划。

新建住宅区、开发区应当将邮电局、所和电信管线列入公建、市政配套范围。

旧市区及县城的改建、扩建和乡、镇建设,应当将邮电局、所和电信管线列入地区改造规划和建设规划。

郊县邮电局房征地,由各县统一安排落实。

邮电局、所的设计标准,依照邮电部规定结合**城市发展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新建的办公楼、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当安排电话线路交接架间和楼内电话布线,各单元的厅(室)应当安装室内电话布线和电话插座。

新建的多层建筑,在设计时应当安排楼内电话布线,各单元的厅(室)应当安排室内电话布线和电话插座。四百户以上的多层建筑群应当设置电话线路交接架间;一百户以上的多层建筑群应当设置公用电话间。

上述通信设施由市建设委员会会同市邮电管理局制订设计标准,纳入建筑设计条例或者规范,列为验收项目,由邮电部门参加验收。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总概算。新建建筑未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安排电话线路的,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建费用。

第十二条新建建筑群、居民区,以及距离电话局较远的高层建筑、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邮电网点设置规划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建筑面积作通信机房,通信机房的土建费用由邮电部门承担。

第十三条高层建筑应当在地面层设置邮政信报箱间,但地面层设有值班室或者信报总收发室的可以不另设。

多层住宅应当在每幢楼的地面层适当部位安装与住户室号相适应的**市住宅标准信报箱。

市郊农村的行政村或者自然村应当逐步设立投递信报箱(群)。

信报箱间和信报箱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应当列入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和竣工验收项目。新建建筑未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设置信报箱间、信报箱或者已设置的信报箱不符合标准的,由建设单位承担补设或者改装的费用。

**市住宅标准信报箱的设计,由**市建设委员会会同市邮电管理局制定。

第十四条邮电部门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增设通信服务设施,改善邮电服务。邮电部门在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信筒(箱)、邮亭、报刊亭、公用电话亭,并进行流动服务,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和配合。

第十五条电话管线的布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电信技术标准纳入市政规划。

新建或者改建道路、桥梁、地下铁道、隧道,应当依照规划要求,预设电话地下管线。邮电部门应当向市政工程部门提供有关设计资料,并由市政工程部门依照地下管线综合计划负责综合协调,组织施工。

邮电部门需要单独施工的,应当依照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申请手续,市政、公安、公用等部门应当配合邮电部门创造施工和运输条件。

第十六条邮电部门设置电杆和埋设电缆,应当节约用地,少占或者不占农田。借用或者占用土地,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申请使用手续。

邮电部门进行通信线路施工或者检修时,应当爱护农作物和树木,在施工中损坏青苗、树木的,应当依照规定赔偿。

允许邮电部门无偿在桥梁、隧道、人防工程和公私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上附挂通信线路。但不得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并注意市容和景观。在附挂前应当通知建筑物、构筑物的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桥梁、隧道、人防工程等市政工程上附挂通信线路的方案,应当征得相关部门同意。附挂通信线路的建筑物、构筑物检修时,建筑物、构筑物的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提前通知邮电部门,邮电部门应当无偿给予配合。

因建筑物、构筑物新建、改建、扩建需要改变通信线路走向,迁改通信线路工程所需费用,应当依照规定标准由提出迁改的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供电部门对邮电通信机房应当按重要用户优先安排供电,邮电部门必须设置自备备用电源,确保通信用电不间断。

第十八条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企业、事业、服务业、机关、社会团体和邮电部门采取联合投资、联合建设等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通信事业。

联合建设实行互利互惠的原则,参加联合建设的用户,邮电部门应当给予优惠。

郊区县以下的农村邮电通信,可以本着谁举办、谁经营、谁得益的原则,由邮电部门与乡、村签订建设与办理邮电业务的协议。

境外企业、团体或者个人在本市从事通信业务的经济技术合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邮电部门的公共通信网和各部门的专用通信网应当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在邮电部门已有通信设施的地方,除军队、铁路和个别有特殊需要的部门以外,各部门应当尽量利用邮电通信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邮电部门应当支持各部门建设内部专用通信设施。各部门的专用通信设施只用于内部通信,未经市邮电管理局批准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不得对外营业、出租。

邮电部门应当制订并公布各部门专用通信设施接入市内电话网和长途通信网的技术标准。

需要进入邮电通信网的专用通信设施,必须经市邮电管理局核准,符合上述技术标准,并由建设单位分担扩充邮电通信网的部分建设费用。承担扩充邮电通信网建设费用的建设单位,邮电部门应当给予优惠。

第二十条市区和郊县无线通信网的建设,应当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无线电管理条例》,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

申办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的,须经市邮电管理局批准;其中需要申办频率指派、台站使用手续的,依照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办理。

本条前款所指的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是:无线电寻呼业务;八百兆赫集群电话业务;四百五十兆赫无线电移动通信业务;国内甚小天线地球站通信业务;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电子信箱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可视图文业务;经国务院或者邮电部允许经营的其他电信业务。

第二十一条邮电部门应当和其他部门在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发展通信事业。

第二十二条邮电部门应当制订优先采用的各类通信设备的制式、标准和技术要求。通信设备制造单位应当依照邮电部门制订的制式、标准和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各单位购买国外通信设备需要进入邮电通信网的,必须符合国家或者本市通信设备制式、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应当事先报告市邮电管理局,市邮电管理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

用户安装、使用的通信终端设备,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在公用通信网上安装电话机、传真机以及其他通信终端设备。

第二十三条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通信单位、工厂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实行跨隶属、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共同开发通信新技术,推动通信网和通信设备的现代化。

凡应用新技术改造原有通信工业,发展新产品和配套关键元器件,可以申请享受《**市发展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暂行条例》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在资金、信贷、物资等方面支持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邮电部门经过批准可以采用集股、发行债券等多种办法筹集资金。

第四章邮电运输的保障

第二十五条本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单位,均负有载运邮件、报刊的责任,并保证邮件、报刊优先运出。邮电部门应当与承运单位签订运邮合同,并共同遵守。

邮件、报刊增多超出运输计划时,邮电部门可以向有关运输单位办理加车(船)托运,有关运输单位应当优先接收和发运,防止邮件、报刊积压。

承运单位因故临时停运或者改变运行时间、停靠地点时,应当依照合同规定的时限通知邮电部门。未依照规定通知,造成邮件、报刊积压的,由承运单位组织疏运并承担所需费用。

第二十六条车站、机场、港口、码头应当统一安排邮件装卸和转运作业的场所和出入通道。

设施不全的车站、机场、港口、码头,应当创造条件,方便邮电部门装卸转运邮件、报刊的作业;改建、扩建时,应当将邮件、报刊装卸转运作业设施纳入改建、扩建规划,由邮电部门同步建设;也可以由运输单位统一建设,租赁给邮电部门使用。

第二十七条运输和投递邮件、电报、报刊的邮电专用车和执行抢修任务的电信抢修车及其邮电工作人员进出港口,通过渡口、桥梁、隧道、检查站、高速公路时,有关单位应当优先放行;需要通过禁行路线或者在禁止停车地段停车的,由公安部门核准通行、停车。上述车辆上的工作人员应当带有邮电专用标志。

邮电车辆或者邮电工作人员在运递邮件、电报途中违反交通法规,执勤民警应当记录后先予放行,待其完成本次运递任务后,再行处理;因严重肇事不能放行的,执勤民警应当迅速通知邮电部门。

第五章邮电通信设施的安全和保护

第二十八条通信线路必须确保安全通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严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破坏邮电通信设施或者妨碍邮电机构、邮电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严禁非法复制、销售和使用重号的无线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严禁盗用他人电信号码、记帐代号。

除经区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核准经营的收购单位或者个人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通信电线、通信电缆等邮电通信器材。发现盗卖邮电通信器材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或者邮电部门。

严禁在邮电营业场所门前及出入通道或者信筒(箱)、电话亭周围设摊、堆物。

第三十条因市政工程或者其他建设的需要,必须拆迁邮电局(所)、信筒(箱)、邮亭、报刊亭、电话亭或者邮电机线等设施时,有关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与邮电、规划、市政等部门商量,并负责安排适当的迁移或者重建场地,所需拆迁施工费用由有关建设单位负责。

第三十一条在电话地下管线上方和规定侧向、架空明线下方进行钻探、开挖、堆物、造房等施工作业时,应当事先与市、县邮电部门联系;可能危及通信安全的施工作业,应当征得邮电部门同意,并采取确保通信安全的技术措施后,方得动工。施工时,邮电部门应当派员监护。

第三十二条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国家一级干线无线通道,应当重点保护。未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和市邮电管理局同意,不得在一级干线无线通道的净空控制范围内新建或者修建影响邮电通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三十三条有关单位在布设高压电、电站网路、电车、电气铁路、通信、有线广播等线路以及使用干扰性电气设备、腐蚀性设备时,必须符合有关地区保护原有电信设施的技术安全要求和技术标准,事先征得邮电部门同意,并负责采取必要措施所需的费用。

第三十四条电信线路与行道树之间应当保持规定标准的距离。因树木自然生长而影响电信线路安全的,树木管护单位应当及时修剪。

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等紧急情况时,邮电部门可以修剪危及电信线路安全的树木。

第六章邮电通信的服务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邮电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禁止邮电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资费标准或者增加收费项目;

(二)利用工作之便索要财物,谋取私利或者刁难用户;

(三)无故拒绝、拖延或者中止用户的邮电通信服务;

(四)故意延误邮件、电报的传递;

(五)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或者窃听、窃用用户电话。

第三十六条邮电局(所)、邮亭应当在明显位置公告市邮电管理局规定的营业时间、经办业务、通信服务质量和资费标准。

邮政信筒(箱)应当标明市邮电管理局规定的开筒(箱)频次和时间。

因不可抗力或者特殊原因,邮电局(所)、邮亭需要改变营业时间、暂时停止或者限制办理部分邮电业务,邮政信筒(箱)需要改变开筒(箱)频次和时间,必须经市邮电管理局批准。

邮电部门应当依照市邮电管理局规定的时限投交邮件、电报。

邮电部门应当依照邮政编码、收件人地址、信报箱号码,妥善投递邮件、报刊,确保邮件、报刊的安全。

新建建筑的建造者或者所有人,应当依照规定向邮电部门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邮电部门应当依照规定时间开通邮电业务。

第三十七条邮电部门在市区、县城厢每个居民委员会范围内至少应当设置一个办理传呼的公用电话站;在每个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范围内至少应当设置一个昼夜服务的公用电话站。经邮电部门同意,单位和个人可以代办公用电话业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用电话站的领导。

第三十八条邮电部门对安装、迁移电话和其他通信终端设备的申请,应当在十五日内将受理情况答复用户。收取安装、迁移费后应当在两个月内予以安装或者迁移;逾期的,应当退还已交款项的利息。

邮电部门接到用户电话或者其他通信终端设备发生故障的报修后,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修复。因自然灾害或者线路重大故障等原因不能如期修复的,应当向用户说明原因,超过十五日不能修复的,用户可以免交当月的月租费。

邮电部门对通信设备进行检修或者更新,需要中断通信或者变更用户号码的,应当提前公告通知用户。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文书、刑事判决、裁定文书,以及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中涉及电话、无线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的改名、过户事项,要求邮电部门协助执行的,由人民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附相关的法律文书副本,经邮电部门审核用户资料,并由相关用户支付所需费用后,予以办理。

第三十九条市邮电管理局应当定期公布邮政、电信服务质量实行社会监督的通告,接受用户监督。

邮电部门应当设置用户意见监督电话和监督信箱,制定征询用户意见和受理用户申告制度,接受社会对通信质量与服务质量的监督。邮电部门应当在接到用户的举报或者投诉后的十日内,将处理情况答复用户。

第七章损失赔偿、处罚及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邮电机构对于因归责于邮电部门的原因而造成给据邮件丢失、损毁和汇款误兑,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承担赔偿责任;造成电报稽延或者错误以致失效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退回所收资费,并依照邮电部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用户因损失赔偿同邮电机构发生争议的,可以要求邮电机构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二条凡违反本规定而造成邮电通信设施损坏或者阻断通信的,有关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法律和邮电部有关规定,赔偿修复费用和阻断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市邮电管理局对其可以并处赔偿金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赔偿修复费用或者赔偿阻断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三条非法复制、销售和使用重号的无线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等通信终端设备或者盗用他人电信号码、记帐代号,损害他人利益的,除赔偿用户损失外,由市邮电管理局没收非法所得、通信设备和其他有关物品,并处赔偿金五倍以下的罚款。

破坏邮电通信设施,盗窃邮件报刊,盗卖或者非法收购通信器材,妨碍邮电机构或者邮电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情节较轻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有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撕揭他人邮票的,应归还他人或者赔偿相应损失,并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邮电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或者违反国家有关通信保密规定,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邮电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隐瞒、掩饰或者协助他人利用邮电进行违法活动和谋取私利的,情节较轻的,由邮电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邮电工作人员拒不办理依法应当办理的邮电业务,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电报,擅自中止对用户的邮电通信服务,擅自改变邮电业务收费标准的,由邮电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邮电工作人员,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伪造或者冒用邮政专用标志、邮政标志服或者邮政日戳、邮政夹钳、邮袋等邮政专用品的,由市邮电管理局或者其授权单位处以一千五百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有关物品。

以营利为目的,伪造邮资凭证,未经许可仿印邮票图案或者印制带有“中国邮政”字样明信片的,由市邮电管理局或者其授权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物品。

邮电部门应当协助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利用邮电运输进行的走私、投机倒把等违法活动。

第四十七条未经市邮电管理局批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擅自将专用通信网对外营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由邮电部门停止中继线服务。

未办理申报手续或者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的,由市邮电管理局责令停止经营、停止中继线服务,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5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气象信息需求和传播,针对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建设,初步探讨公共气象服务3个层面的具体服务需求以及服务要点、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介绍了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服务目前的建设情况,着重介绍深圳市气象局研发的新系统、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新做法,指出应当以大型体育赛事气象保障工作为契机,通过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需求调研,充分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等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公众及行业对气象服务的内容要求越来越细致,对服务手段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服务及时、准确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对各个层次用户使用气象信息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借以提升自身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在深圳举行的背景下,如何在依托气象业务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藉大型体育赛事气象系统建设来提升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以及如何在现有服务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是大运会气象服务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气象信息需求分析、气象信息的传播以及大运会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建设3方面进行探讨

1公共气象信息的需求

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信息的需求主要分为3个层面:决策层、公众以及专业行业用户。

决策层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主要从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层面来考虑,要求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对大运会开幕式及各项体育赛事等的决策气象保障要求预报在时段、活动区域的高度精细化,气象服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敏锐性。

在夏季,公众普遍较为关心“高温天气”和“最高气温”,对天气实况信息的关注度比气象部门预期的要高,而灾害性天气预警则处于次关心的地位。气象部门一贯认为的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实际关注点可能有偏差。大运会公众气象服务需加强与高温有关的预报产品的研发工作,还需增加天气实况信息服务。

深圳大运会行业气象服务更多的体现在对整个城市的运行保障中。深圳8月台风、大风、暴雨、高温等灾害天气频现,各行业都有一些针对性的需求。例如,大运会期间游客数量激增,交通运输行业(港VI码头、高速公路等)希望针对台风、大风、低能见度开发服务产品,以保证大运会官员、运动员、教练员等的出行和体育运动设施的顺利运送。同时,在高温频现的8月,气温的小幅上升就会对电力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气温变化趋势监测及服务,配合电力能源部门做好在大运会期间的电力运行保障。

2公共气象信息的传播

大运会期间信息量巨大,为了将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社会各层面,气象业务部门应当致力于丰富气象服务手段,同时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

气象信息现有的传播渠道主要有:电视、广播、12121服务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络、气象信息电子显示牌、报纸、小区广播等,各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2009年深圳公共气象服务调查表明,电视仍是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手机短信首次超过网络成为第2主要渠道,见证了深圳气象手机短信业务的蓬勃发展。调查还指出有近40%的公众希望“增加气象渠道”,实际上目前已有超过8种途径向公众气象信息,然而每种渠道的受众面和信息传达率有较大差异,公众个体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深圳气象局通过大运气象信息服务建设,在继续发挥新兴传播渠道特长的同时充分激发传统媒体的优势,建立一个立体的传播网络,以达到公共气象服务“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目的。

3大运会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建设

大运会使深圳公共气象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此前的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成功,给深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何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了解服务需求、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部门最迫切的关注点。结合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实践,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

3.1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

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涵盖了大运会官员、运动员、政府决策部门职员、国内外观众、旅游者、全体市民和公众的多种需求,是公共气象服务的综合和缩影,其业务量无论在预报时效还是在预报精度方面都会远远超过目前现行的13常预报业务。各种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不但能有效保障大运会所需的精细化预报,也能为今后开展相应的业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工作,着眼于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和现有预警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探测信息处理能力和准确性,提高预警预报的服务水平,提升气候产品的开发能力。目前主要建设的系统和平台中,PONDS(Platform of Now—casting Decision Supposing)临近预报决策支持平台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该系统是分区预警多种临近预报产品集成显示及量化分析功能模块,依照FDP08的模式,集成多种临近预报产品统一的显示界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预报产品,实时生成对比的实况检验图。将多种临近预报定量产品转化为预报员分区预警定量化指标(图1)。

深圳市气象局自主开发的精细化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可制作精细至街道辖区的分区预警产品,自动形成短信、传真、图文、字幕和报文等,与短信平台、各服务网站和传真分发系统等自动连接分发预警信息,为大运会场馆的精细化预警预报奠定了基础。

深圳市行业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升了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该系统以气象高敏感行业的服务需求为导向,集监测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程建设、行业调研信息和用户基础信息管理、专业预报模型建立等业务为一体,包含了气象信息收集、处理系统,行业基础信息分析与处理子系统,消息(因子、事件)驱动子系统,行业专业预报子系统,行业服务产品生成系统,行业服务产品分发系统(图2)。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按行业、按应急级别和需求种类,以及区域监测和地理信息自动分类转发,完成了专业预报产品制作平台,实现了对深圳东部华侨城的个性化对点服务等功能。目前该系统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它的运行不仅能在大运会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对深圳公共气象事业发展的意义也是积极而深远的。

除以上自主研发的临近预报、预警分发、综合服务系统外,深圳市气象局还引进了一些科技攻关项目。如OFIS奥运场馆预报系统、欧洲中心32d集合预报产品系统等。从北京引进的OFIS系统,在完成深圳本地化工作后,提供了本地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深圳城镇精细化预报数据和SAFEGUARD场馆精细化客观预报数据的接入口。OFIS系统将成为大运会期间进行场馆预报的重要工具。欧洲中心32d集合预报系统每隔7d更新一次数据,提供深圳周边49个点未来32d的集合预报,图形产品分时间序列蜡烛图和要素空间分布图,给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2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需求调研

深圳市气象局自2006年起每年都会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2009年为了科学定量评估“气象服务年”的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开展了《深圳市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调查的模型和框架延伸至高端用户。调查除了解大运会运动项目本身的气象需求外,对气象服务效益和决策层、公众、专业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了解各层面用户的服务需求,科学评价气象服务效益,不仅能为大运会气象服务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深圳的公共气象服务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引。

3.3充分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

深圳市气象局在筹备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在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加强气象信息有效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首先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电视媒介的作用。通过高收视的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节目中的气象连线直播节目,预报员与公众“面对面”讲解天气,将第一手的气象信息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出去,保证了天气预报的权威性,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次是充分激发广播媒介的潜在优势,使其在新的背景下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至2008年,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已实现了深圳气象信息在本土电台的全覆盖;2009年12月,在南粤之声电台增加了每日科普互动节目,节目以新颖的方式,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内容,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反响热烈。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有节目均由一线预报、服务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直播连线,保证了节目的高度权威性,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

此外,开发了多级气象服务网站,其中的决策气象服务网在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决策部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决策,决策网在主页正中醒目地放置了预警信号、信息快报、热带气旋消息警报、专题天气预报、全市自动站监测预警等内容(图3),还提供数值天气预报、全市的自动站气温、雨量、风速风向地理分布页面。在2009年深圳决策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决策部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69.2%的决策部门每天都会从决策网上获取相关信息,充分说明了决策网在气象信息传播方面的有效性。决策网将在大运会期间为深圳决策气象保障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传播平台。

第6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GB/Z20177.1-2006《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1部分《协议规范》修改采用ANSI/CEA-709.1《控制网络协议》,即LonTalk协议。

GB/Z20177.1-2006协议由图1所示的各层所组成,每层描述如下。

在基于GB/Z20177.1-2006 的系统中允许多种物理层协议和数据编码方法,每种编码方法与媒体有关。因此GB/Z20177网络支持各种通信媒体,如双绞线、电力线、无线、光纤、同轴电缆等。

1. MAC子层

GB/Z 20177.1-2006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便于媒体访问,带有可选的优先权和可选的冲突检测/冲突解决。它使用可预测p-保持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协议,类似于p-保持CSMA协议集。可预测p-保持CSMA是一种避免冲突的技术。利用对信道负载的预测随机化对信道的访问。通过调整随机窗口的大小作为预测负载的函数,这个算法保持冲突率不变,并且与负载无关。

本协议支持基于某一信道的优先级。每个信道的优先时间片数目为0-127,优先时间片通常不是通过竞争来使用,而是唯一指定给信道上的节点。被分配了优先时间片的节点并非每个报文都必须使用它,是否使用所分配的优先时间片,是由节点根据每个报文的情况来决定的。也以分配给同一信道上所有节点相同的优先时间片。应用可以决定一个报文是高优先级并且试图优先发送。如果节点没有被分配给优先时间片,则该报文以通常的方式发出,如果该数据包通过在其目的地信道上有优先时间片的路由器,则该数据包应使用该路由器的优先级传送。如果该路由器没有优先时间片,该报文将被以通常方式转发。

2. 链路层

为了简化和与多播协议兼容等若干原因,链路层支持简单的无连接服务,其功能限于组帧、帧编码和差错检测,无差错恢复的重发机制。链路层提供对子网范围内的、有序的、无确认的LPDU提交,带差错检测,但没有差错恢复。一旦CRC校验有错,则将损坏的帧丢弃。

CRC计算整个NPDU,包括L2Hdr字段。CRC由以下多项式产生:X16+X12+X5+1

3. 网络层

本标准协议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以满足多种应用领域的需要。在单一信道内,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环型、星型或“自由”型(见图2)。自由拓扑是这样定义的,整个网络布线无其它规则,只用一个终端器放在网络的任意位置。所以自由拓扑可以包括环型、星型、总线型、或者是它们的任意组合。

该协议支持物理层中继器以及存储转发中继器,从一个信道向另一信道重发数据包。该协议也支持网桥,从该网桥所在域的一个信道向另一个信道重发所有数据包。此外,还支持自学习型和配置型路由器,对通信量进行分割,从而提高系统总体性能。

网络层处理在域内的数据包传输,不提供域间通信,网络服务是无连接、无确认的,既不支持报文分段也不支持报文重组。网络层采用学习拓扑的路由算法,假定网络拓扑是树状的;具有配置表的路由器对有物理环路的拓扑结构也可以运行,只要其通信路径逻辑上是树状的。在这种拓扑下,数据包在路由器的包来源一侧不能出现多于一次。单播的路由算法使用最小开销的学习算法,不增加额外的路由流量。单播和组编址均支持使用配置路由表。

在网络中,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可能存在多条路径,这就存在着数据包无限循环的危险。在这些网络中,必须采用配置路由器在物理环路拓扑的上面强行建立逻辑树状拓扑。

如果需要使用中继器、网桥、自学习型路由器,就必须控制拓扑结构,以保证无环路存在。只有两个不同的信道相连时才可以使用存储转发中继器;在同一信道中不支持存储转发中继器。

当使用自学习型路由器时,路由器通过检查数据包的网络层地址段来发现其拓扑。这种学习算法不会给网络增加额外的通信量开销。它假定域内没有环路,通过检查被路由的NPDU源地址来学习子网位置。成组编址的NPDU通过扩散法被路由,在整个域范围内传播。

如果节点不是处于硬离线状态或配置状态(即非配置状态),网络层将禁止出向报文,人工服务请求报文、响应和ACK除外,这些特殊的报文可在任何状态发送。

网络层执行两种功能,地址识别和路由控制。

每一个本标准节点都执行地址识别。节点的地址识别取决于该节点的状态。在未配置状态下,所有的广播报文以及符合Unique_Node_ID的报文都被接收。在配置状态下,报文必须要么匹配Unique_Node_ID,要么匹配域且是广播、组(多播)或单播报文。为了匹配域,域长度和域地址两者都必须匹配。对于广播报文,还必须匹配子网,除非广播报文是发送到整个域范围。对于组报文,则该节点必须是该组成员,即它的组地址之一必须匹配。对于单播报文,子网和节点号必须匹配。节点号的匹配是比较整个字节,即使节点号是定义成7个比特位的。

路由器执行特定域内的路由功能,路由功能独立于网络层的地址识别功能。因此,路由器也有自身的网络地址,可以象其它节点一样被寻址,用于网络管理和诊断的目的。路由器连接两个子网,一个路由器是一个逻辑的而不是一个物理的实体,一个物理的包装可以装有多个路由器。路由器可由网络管理报文设置成四种工作模式:中继器,网桥,自学习和配置模式。当设置成自学习模式时,它将自动学习网络的子网拓扑结构。当设置成配置模式时,其路由表由网络管理报文静态配置,强制形成一个特定的拓扑并提供关于组编址拓扑信息。类似地,路由器也可以用这种网络管理报文来设置成网桥或中继器模式,网桥或中继器的两边可以存在相同的子网。

4. 传输层/会话层

协议层次的核心是传输层和会话层。传输层和会话层公共的事务控制子层处理该两层的事务排序和重复检测。

传输层是无连接的,能可靠地将报文提交给单个或多个目的地。报文发送者身份的鉴别包含在传输层服务中,当需要对发送者的安全性鉴别时使用。鉴别服务器只要求事务控制子层完成其功能,因此,传输和会话层报文可以使用除广播之外的任何寻址方式进行鉴别。

传输层提供下列服务:

(1)可靠的组播或单播。

(2)无确认-重复的单播或组播。

(3)确认报文(ACKD)。

会话层提供简单的请求响应机制用于访问远程服务器,该机制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应用特定的远程过程调用,例如GB/Z20177.1-2006网络管理协议就依赖于会话层的请求-响应机制。

传输层确认报文期待来自远程目的地的报文提交的指示。会话层请求报文期待应用特定的远程任务已完成的指示,一个给定的报文只使用某一种服务,不能使用两种服务。

本协议规范包括表示层和应用层的最低一级。这些层提供发送和接收应用报文的服务,包括网络变量和其它报文类型,如网络管理、诊断报文消息和外部帧。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为:

(1)请求/响应。该服务提供应用通信,类似于远程过程调用。尤其是,允许客户端对远程的服务器发出请求并接收对该请求的响应。

(2)鉴别。鉴别服务器是一个第4层中所包含的服务器,可用于传输层和会话层协议。它提供了单向鉴别服务。当需要时,由客户端负责启动鉴别事务。它是通过在SPDU或TPDU中设置Auth比特位来实现。当接收到带有被设置Auth位的TPDU或SPDU时,服务器应使用“质询”AuthPDU进行质询。该客户端根据服务器的质询、该客户端发送的原始APDU和该客户的鉴别密钥计算出换算值。使用“应答”AuthPDU向服务器发送换算值结果。当服务器收到该应答,将其内容与该服务器换算的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匹配,该事务是通过鉴别。在所有情况下,不管该鉴别是失败还是成功,将该SPDU/TPDU传递到应用层与通知一起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服务器节点的应用层不要求对特定事务进行鉴别,即使鉴别失败,那么它也可以选择接受该请求。如果应用层选择不接受该请求,那么它将简单地丢弃该APDU不作进一步处理。

本标准鉴别模式必须被正确地使用,以提供最大安全性。使用网络管理命令公开地进行密钥传输可能存在问题。可以通过使用鉴别密钥增量网络管理命令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使用提供绝对密钥值的网络管理命令来解决这个问题。

5. 表示/应用层

表示/应用层提供六种服务:

(1)网络变量传播。这种服务发送被接收方解释为网络变量更新的报文。一个特殊的两字节的首部用来传递表示层信息,指明该APDU要被解释成一个网络变量。网络变量使用任何协议服务传播。当网络变量被轮询时,使用请求/响应服务。

(2)网络变量别名。这种服务允许若干个网络变量输入或输出别名到一个基本的网络变量。从而当应用更新一个基本网络变量输出时,也为对应于基本网络变量的网络变量别名发送额外的数据包。当基本输入或别名输入从网络被更新时,应用接收一个关于基本变量已改变其值的事件。

(3)一般报文传递。一个应用可以构造一条任意的报文, 使用任何寻址模式寻址。

(4)网络管理报文。

(5)网络诊断报文。这些报文一般被一个网络管理工具初始化,用来测试节点完全可操作并围绕有问题的区域采取纠正措施。

(6)外部帧传输。这些报文来自本标准环境的外部, 并且目的地节点也在该环境的外部。提供这项功能,是把本协议用作这样两个外部节点之间的一个网关,或使用隧道技术使其他协议通过本协议。

网络变量是一个节点上的逻辑输入和输出。可以在任何节点上定义多个网络变量,这样网络变量报文发送就允许特定的数据值从一个节点向一个或多个其它节点传播。网络变量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应用报文实现,它们具有方向属性(输入或输出)、传播属性(被轮询、同步)和通信服务属性(优先级、确认、无确认、无确认重复、鉴别)。网络变量可能处于连接中。输入网络变量只有当从一个输出网络变量中接收到一个新值时,才用该新值更新。被轮询的网络变量只有当请求者给该节点发送一条包含该网络变量选择号的请求/响应报文时,其值才被传播。

网络变量根据应用的判断传播。一个非轮询的输出网络变量可以是“同步”的,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写的所有值将被传播到网络。反之,一个非同步的网络变量不要求赋给该网络变量的所有值实际传播到网络。应用如何传播非同步的网络变量依赖于实现方式。当使用更低层协议服务,如优先级、鉴别和确认等进行连接传播时,网络变量要被配置。

6. 网络管理和诊断

网络管理和诊断服务提供下列功能:

(1)地址分配:所有地址成分的分配(除了Unique_Node_ID);

(2)节点查询:查询节点状态和基本的统计信息;

(3)路由器表的维护。

7. 协议数据单元

下图提供了所有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概要描述。

所示的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在MPDU/LPDU前面包含位同步和字节同步字段。

下列解释性注释说明图6的字段大小(Field Size)。每个字段上面的数字是该字段大小的比特数。

字段值:为方便语义描述,大部分的字段值定义为符号范围。一个符号值域(S0, S1, S2, ..., Sn)总是按定义的顺序映射到数字值域(0, 1, 2, ..., n)。

位顺序:在一个字节内位的传输顺序总是“最高有效位在前”,即最高有效的位最先传送。最高有效位是一个字节中最左边的位。

字节顺序:字节的传输顺序也总是“最高有效字节在前”,即最高有效的字节最先传送。最高有效字节是一个字段中最左边的字节。

8. 寻址

本标准地址是层次结构的。有三种基本地址类型,每个地址有三个部分,如下所示:

(域、子网、节点)

(域、子网、Unique_Node_ID)

(域、组、成员)

每个地址是组合的第3层和第4层地址,在第2层不提供编址。域和子网地址成分用于路由,可以称为网络地址。Unique_Node_ID是名称而不是地址,因为节点移动时它并不改变。因此,用于路由(第3层)和用于命名(第4层)的地址部分被组合成本标准编址。

地址的长度通常是不同的,但在每个域内部是不变的。域字段的长度是变化的(0、1、3或6字节);子网和组字段为8比特宽,允许每个域多达256个组和255个子网(子网0是保留值)。节点字段是7比特(全为0的字段不用)。组成员字段是6比特,取值范围0-63。Unique_Node_ID字段宽48比特。由此可以得出每个域28-1 *27-1 或 ~215个节点。在一个系统中可以有多个域,以增加组成员的地址、节点等。

(1)域

域标识符是编址层次结构中的第一部分。这个标识符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个域给出了唯一的标记。域标识符的长短取决于这里所述的情况。48比特的域标识符用于提供全球的唯一性。当该情形在某些时候或某些地方受到另外一些限制时,(比如说,物理上,在一个建筑物内),可以用较短的域标识符。

域是一个虚拟网络,所有通信都限制在一个域内进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NPDU/TPDU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必须从属于同一个域。另一个原因是协议栈不支持相应的网际协议,在网际协议中需要处理域之间的通信,必须借助于应用层网关。

域也是一个管理的单元。特别是,组和子网地址是由负责这个域的网络管理员分配的,它们只有在这个域的范围内有意义。

(2)子网和节点

子网标识符是编址层次结构中第二部分,它的值唯一标识域内的一个子网;子网地址为零表示该子网未定义或未知。

子网是域内的一个子集,其包含0-127个节点,且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子网内部没有路由。子网是信道路由的抽象,即子网是逻辑信道,无须对应物理信道拓扑结构。一个或多个子网可以对应于单一信道(或对应于二个或多个由存储转发中继器或网桥连接的信道)。

注意:子网这一术语通常在涉及到网络中没有路由的一个子网内部的通信时使用。子网还有其它的特性,它最多包含127个节点。因此,二个或多个子网可能被包含在通常所谓的一个子网中,在本标准中这叫做一个信道。亦即,信道是带宽的一个物理单元,而子网是协议中用于路由的一个逻辑结构。还要注意,信道是带宽的一个物理单元,因此一个信道由一个或多个网段组成。当一个信道由多个网段组成时,这些网段应通过物理层中继器连接,以使该信道带宽保持一致,而不管它包含多少个网段。

节点标识符标识子网内的一个(逻辑)节点。一个物理节点可从属于多于一个子网,这时,对于它所属的每一个子网都分配给这个物理节点一个(逻辑)节点号。一个物理节点最多可从属于二个子网,这二个子网必须属于不同的域。

(3)组

组标识符是编址层次结构中的第二部分。它唯一标识了一个域内的一组节点。在这个组内,单个成员由编址结构的第三部分(即成员号)标识。组编址方便了一对多的通信。组是为了支持功能寻址,特别是为了支持应用协议中使用的网络变量的概念。

(4)Unique_Node_ID和节点地址分配

每个符合本标准的节点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的48比特的标识符,称为Unique_Node_ID。这个标识符是全世界唯一的,并且在制造时设定。这个标识符的值从节点制造完成后就不再改变。

一个未配置的节点除了这个48比特的Unique_Node_ID外没有分配的地址。这些未配置的节点接收来自所有域的数据包,查找并响应所有包含该节点的48比特Unique_Node_ID的任何数据包。

一个节点可以被分配多个地址。除Unique_Node_ID外,一个节点通常被分配一个(域、子网、节点)类型的地址和0-15个(域、组、成员)类型的地址。一个节点通常只是一个域的成员。但一个节点最多可以是二个域的成员。一个属于两个域的节点有二个(域、子网、节点)地址,对每个域都有一个地址。

当使用Unique_Node_ID作为地址时,它只能用作目的地地址,并且它必须与域和源子网地址部分组合一起使用。

LONWORKS电力

线信道规范

GB/Z 20177.2-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等效采用ANSI/EIA709.2:《电力线信道规范》。由于中国的电力线的拓扑和传输与国外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在描述电力线的拓扑和传输部分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作了修改。另外,对设备的耦合方式也作了相应的修改。本部分详细说明了GB/Z 20177控制网络中的电力线信道,它的目的在于提供开发一个以电力线为介质、能够相互通信和信息共享的物理网络及节点所需的相关信息。本部分包含了完整的物理层(OSI的第一层)的描述,包含了与媒体访问(MAC)层的接口以及与该媒体的接口,包含了电力线信道类型相关的参数细节。本部分还提供了有关电力线的一系列的指南及物理和电气规范,包含了在电力线媒体上实现数据和控制信息交换必须的所有规定。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线网络的一般性描述;网络允许拓扑和配置规则的规范;物理媒体的规范涉及到频段分配、媒体的物理和电气规范、连接器、环境要求和安装考虑;节点的物理媒体规范涉及到与ISO的更高层接口的内容、控制信道信号特性、编码、发送器、接收器及信号耦合特性。

1. 网络允许拓扑

电力线网络包括从配送变压器开始的线路到与其相连的所有家庭。家庭电力线网络包括由服务入口至整个家庭。通常,三相四线制较为普遍。如果在该网络中存在其它的媒体,则需要使用路由器和/或网桥。

由于现有的电力线网络不可控制,节点需要在电力线网络找到的任何电力线网络拓扑下工作,因此,使用电力线信道时,没有特定的网络拓扑被指定为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

2. 频段分配

标准的电力线信道占据125kHz到140kHz带宽作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载波。该信道用于发送包含控制、状态、配置和诊断信息的协议报文。必须遵守本标准GB/Z 20177.1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及其上层的规定。

本标准的频段分配同时符合北美和欧洲的法规。见下图。

3. 物理和电气规范

由于电力线媒体已经存在于电力线通信的环境中;对电力线媒体的安装、物理特性、拓扑或连接到该媒体的其它设备无法加于控制。因此,本部分中并没有正式给出针对电力线媒体的物理和电气规范。

4. 连接器、环境要求和安装考虑

电力线节点连接器应符合家用电器插座相关国家标准。

节点可以和有接地或无接地连接的连接器一起使用。节点可以和标准的L-N耦合或可选的L-G耦合一起使用。没有接地连接的节点只能和L-N耦合一起使用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一个节点可以连接到多个相以及中线上时,则可以每个相分别或者多个相同时根据对中线连接进行耦合,即(L1-N)和/或(L2-N)和/或(L3-N)。如果这些节点可以连接到地线并且当地法规允许这样做,则这些相可以根据对地的连接进行耦合,即(L1-N-G)和/或(L2-N-G)和/或(L3-N-G)。

安装考虑包括:

(1)L1、L2和L3之间的单端耦合

家庭的220伏交流单相耦合电气设备(家电、照明、发动机等)通常连接到L1或L2或L3上,提供单一的通路。在电力线网络中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由于L1和L2或L3之间信号耦合的不足,在L1-N上的220伏交流单相耦合节点无法和L2-N上或L3-N的220伏交流单相耦合节点通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L1、L2、L3和中线之间放置一个信号耦合器,以改善电力线网络上的信号传播。该耦合器可能是一个可选节点,是否必要可根据安装情况而定。

(2) 浪涌保护及相关设备

在家庭中,可能需要安装某些特定的浪涌保护和相应的频率选择保护设备。这些设备可能会大大衰减信道上的波形,从而影响到部分或整个网络的运行。因此要注意,选择这些设备时,这些设备不能对125kHz-140kHz频段范围内的信号有明显的衰减。

5. 电力线节点规范

这一部分规定了电力线节点的物理层规范,包括:

物理层到MAC层的接口;

在电力线媒体上的物理信号特性;

产生必要的电力线信号所需的发送器的规范;

正确接收电力线信号所需的接收器的规范。

采用电力线信道设备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网络化不需要重新布线,这对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在许多情况下是十分方便的。

符合本标准规范的产品如Echelon公司的PLT-22电力线收发器、PL31X0电力线智能收发器。这些产品符合世界各地的电力线载波频率限制要求,支持 CENELEC A-波段和 C波段,采用自适应双载波频率窄带BPSK调制技,支持使用现有的任何电压直流、交流的频段分配,当使用非输电的双绞线时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支持单火线传输(没有中线)、电容储能电源、电流环机场照明、远距离铁路应用,以及其他很多特定应用。适合智能家庭、电表等应用领域。

LONWORKS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

GB/Z 20177.3-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等效采用ANSI/EIA709.3:《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对采用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的网络系统、网络拓扑、节点,以及一种特殊链路电源节点信道通信参数作了规定。

LONWORKS双绞线信道支持自由拓扑连线,适合总线、星型、环型,或这些拓扑的任意组合。

1. 系统规范

规定使用的线缆类型、总线拓扑和自由拓扑使用的终端器、链路供电或本地供电模式下最大节点数目和东新距离以及可以从链路供电线路中引出的最大稳态电源。

(1)线缆

线缆应该遵循ANSI EIA/TIA 568A 五类线要求,使用24AWG非屏蔽双绞线。

(2)拓扑

网络可以使用单端终结的自由拓扑或双端终结的总线拓扑。两个网段可以使用中继器连接。

线缆终结

自由拓扑网段使用单端终结器;总线拓扑网段应该使用两个终结器,位于总线的两端。终端器是无源阻容网络。

(3)网段配置

一个信道可以支持128个链路供电节点或64个本地供电节点。如果满足下面的条件,两种类型的节点在同一网段应该都可以被支持:

(1 x 链路供电节点数目) + (2 x 本地供电节点数目)≤128

对总线拓扑网段的最大总线长度、节点间的最大距离、自由拓扑网段的网线的最大长度和节点间的最大距离本规范有相应规定。(实际使用上,与线缆类型有关)。如果存在多个路径,比如一个环型拓扑结构,那么应该计算的是最长的路径。线的最大长度是连接到该网络段的所有线的长度。

2. 链路电源

链路电源供电的节点从网络上取电。传递数据的两根导线同时提供电源。链路电源由一个无源耦合器与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供电电源组合而成。本规范对链路电源供电和耦合器有相应要求。

3. 节点规范

节点规范规定了链路电源节点负载、带电插拔要求,以及与MAC子层的发送器/接收器接口,包括帧格式、发送波形和阻抗。

4. 通信参数

下面的通信参数(图5 )应用于本部分信道。可互操作的自由拓扑双绞线收发器应该满足这些规范。这些参数中由非物理层的协议层进行控制的,必须在对应的协议层制定相应参数的规范。

符合本标准规范的产品如Echelon公司的FT-10A双绞线收发器、FT31X0双绞线智能收发器。

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

协议的规范

GB/Z 20177.4-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4部分修改采用ANSI/CEA-852《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本部分提供使用隧道机制在IP网络上传输控制网络(CN)数据包的规范,在该隧道机制中将CN包封装在IP包中。该规范适用于CN节点和CN路由器。

该规范的目的是保证各种利用特定控制网络协议在IP网上进行通信的CN设备间的可互操作性。

该规范的主体与IP网上传输的控制网络协议无关。可能连接到IP网络的CN设备:CN节点和CN路由器配置见图6:

在IP信道上传输CN数据包的通用要求包括:

尽可能有效,以便实现准实时操作。

与用于接收数据包的应用层接口无关。

保证保持CN包的顺序。

保证不转发“陈旧”(超出IP信道的最大超时)CN包。

检测IP网中重复的包。

支持使IP包优先的IP路由设备。

防止恶意用户损害设备的可选安全措施。

可扩展。

允许从CN/IP设备提取状态信息。

支持CN/IP设备和配置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信息交换。

1. CN/IP设备规范

与IP相关的设备规范:CN/IP必须象任何标准IP主机一样操作,能够在相同IP子网上或因特网能覆盖到的任何地方,与任何其他IP主机交换IP数据包。CN/IP设备必须与要求执行IP路由功能的任何标准机制(IP路由器和交换机等)兼容。

与CN相关的设备规范:包括数据包格式、编址方式。

IP信道上使用隧道技术的CN包通用格式是从CN协议栈的链路层(第2层)接收的或向其发送的数据包格式。

不同CN协议通常使用不同的编址方式交换数据包。一般说来,在CN协议内不同编址方式如何工作与本规范无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CN协议中如何使用这些地址进行路由。一些CN协议比其它协议支持更多路由功能。这与本规范有关,因为一个可被交换的可选配置数据包含有路由信息。对于那些不支持路由的CN协议,报文可以不被完全支持或报文中规定的地址受到适当地限制。

2. IP信道规范

IP信道与现存典型CN信道不同。典型CN信道在本质上是物理信道。这意味着信道上所有设备默认接收所有在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包。此外,当将新设备加入到信道时,没有必要使信道上的其他设备在交换数据包之前就知道该设备。为了在信道上传输数据包,设备能够在信道上以物理方式传输数据包是必需的。如果一个设备以简单的物理方式连接至信道,该设备能够与信道上的其他设备交换数据包。

与之相比,IP信道实质上不是物理信道,而是逻辑信道。在设备可以将数据包传输给IP信道上的其他设备之前,它必须知道如何将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该设备,即:其IP地址。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为:IP网上CN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递时间偏差远大于典型CN信道上的数据包传递时间。

各种CN/IP设备使用IP信道作为CN包的中间传输机制。当在IP信道上传输CN包时,将封装CN包的IP报文发送给IP信道上其它CN/IP设备。CN/IP设备接收到一个IP报文时,提取和处理CN包。单个IP报文可以包括多个CN包。因此,必须以允许提取单个CN包的方式格式化IP报文。这种情况称为包“重组”。CN/IP设备必须支持重组包的接收。同样地,必须以重组IP报文中包含的每个CN包是完整的方式进行重组,即:重组结果不应使CN包超过IP报文边界。另一个要求是,中间IP设备能够分开已重组的CN包并在转发前以不同方式将其重组。

传输机制

IP是网络层协议,设计成运行在多种物理媒体和链路层协议之上。因此,本部分没有对IP栈的链路层或物理层作任何规定。如下图所示。

下列是三个用于传输IP包的最通用机制:

原始IP

TCP

UDP

TCP和UDP是基于IP的传输协议。关于CN数据报文的传输,假定UDP能增强效率并且支持多播寻址,它可用于CN/IP设备之间的通信。所有CN/IP设备必须支持UDP。CN/IP设备中的TCP支持是可选的。

3. CN/IP设备配置

CN/IP设备配置定义CN/IP设备用于的参数,包括信道定义参数、发送列表参数、设备参数。配置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4. CN/IP报文和操作方式

本规范规定IP信道上CN/IP设备之间可交换的所有报文;定义报文内容;规定协议和设备交换报文时的动作。对所有报文的数据包格式也作了准确的规定。有关内容请参阅规范文本。

第7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农产品为多数电商企业所关注的领域,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具有融合联动、区域定位、物流支撑、资源整合的优势。为使区域报业媒体更好地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应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做好电商引流,创新营销形式,建设区域物流支撑体系,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

区域报业媒体;温州;农产品;电商;

2014年阿里巴巴与12家主流报纸战略合作推出“码上淘”业务[1],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地陆续有区域报业媒体选择了农产品作为从事媒体电商的切入点,如《长沙晚报》的“星滋味”、《成都商报》的“买购网”、《海峡导报》的“无空间超市”、深圳报业集团的“桃源壹号”、厦门日报社的“晨报超市”、钱江晚报的“钱报有礼”、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都猫”和“温州爱购”、瑞安日报的“瑞安淘”等电商平台。农产品是多数电商企业关注的领域,被誉为最后的电商蓝海。但由于农产品的区域性、运输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周期性、价格波动性、安全性不高等原因[2],以及农产品电商整体还存在底子薄、专业人才缺乏、销售平台影响力不足、物流配送瓶颈等问题,农产品电商发展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区域报业媒体介入农产品电商领域,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通过温州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优势,提出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一、温州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优势

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主要有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温州都市报、温州网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瑞安日报。分别推出“温都猫”电商平台、“温州爱购”电商平台、“瑞安淘”电商平台。“温都猫”电商平台为全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该平台于2014年5月上线,上线当日,点击量超5万人次。一年多来,“温都猫”电商平台已累计上架商品2000多种,实现营业额2200多万元,利润达10%[3]。“温州爱购”电商平台主营农产品,在2015年“双十一”当日,交易额破百万元。瑞安日报与商派公司签约合作推出“瑞安淘”,定位于区域农产品社区电商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些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基于温州区域报业媒体具有“四力”、融合联动、区域定位、物流支撑、资源整合的优势。

1.“四力”主流媒体都有很强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即“四力”。传统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积累的内容产品丰富,是市民重要的信息和资料来源,在市民心目中具有公信力。温州都市报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从原来传统报业的25万受众,到经过新媒体发展,现已超过百万受众[4],其宣传范围非常广,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很强。据人民网研究院《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温州都市报位列全国第21名,同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州晚报位列第36名[5]。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一支强大的采编团队,有视野开阔的采编人员和知识丰富的行业专家,他们在新闻采访、策划创意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引导力。“四力”优势是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也是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根本性优势。

2.融合联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其它经济实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使《温州都市报》从单一的纸媒变身为集报纸、PC互联网、微信、微博、客户端(“两微一端”)各种形态的全媒体。通过纸媒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商品等信息,温州都市报借助二维码直接把读者转变为买家。PC网站、“两微一端”通过每天带创意的文案、商品链接、活动信息等,进而达到为电商平台吸引人气的目的。而其它经济实体利用各种机会,适时推出电商平台活动,实现全方位多渠道联动。此外,报业媒体还拥有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的便利条件,达到线下联动的目的。

3.区域定位区域报业媒体可精准定位,为区域对象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差异化、区域特色的营销策略,发挥比较优势,避开与全国性电商平台正面竞争,从而使区域电商平台实现市场的有效覆盖。针对部分温州人消费购买力较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特点,“温都猫”电商平台为这一群体推出进口水果、生鲜等产品,如法国银鳕鱼、澳大利亚牛小排、本土品牌特供奶粉等,这些在普通电商平台比较难买的商品,通过特色营销,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量,老客户的回访率达到50%以上。另外,“温都猫”和“温州爱购”电商平台还开展区域应季农产品的营销活动,走进社区,走近用户,实现了短时间内的大量营销,是农产品电商O2O(线上线下)营销非常有效的途径。

4.物流支撑物流是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瓶颈。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利用报纸发行网络,整合资源,从千人投递人员中选出百人组建成电商物流团队,利用发行间隙进行物流投递。这种物流配送既节约资源,还高效稳定,有效避免专业快递公司“双十一”物流高峰的物流延迟现象。“温都猫”电商平台在上午11时前下的单,可以实现当天送达,这种便捷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般物流公司所不能做到的。同时,“温都猫”电商平台与社会物流公司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5.资源整合2014年温州网利用自身网络媒体优势,联合温州市委农办(市农业局),策划杨梅采摘游活动。该活动借助电商平台,整合农户、农产品和沿线旅游资源,让市民感受深藏在大山中的清新味道,品尝原产地的生态美食。通过电商载体,泰顺杨梅不只在温州地区销售,一些温州商务人士还把杨梅送到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甚至还有来自广州、内蒙古的咨询电话。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则全程参与宣传报道该活动。通过媒体电商的运作方式,温报集团温州网将“大公司”与“小农户”联结起来,尝试全媒体时代的“企业+媒体”模式,融合传播赋予了企业新鲜活力;同时还助力建设“合作社+媒体商业化”模式,加强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打造“农商对接”电商平台。

二、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基于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优势分析,以及两家电商平台的运营实践,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1.自主平台,定位区域,打造区域特色电商平台目前,区域农产品电商交易主要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的第三方平台。虽然使用第三方平台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交易规则经常变化、平台受制于人、数据掌握在第三方、不利于大数据开发、缺乏自主性等诸多不便之处,。区域报业媒体一般都有新媒体中心、有较强的信息科技支撑力量,完全可自主拥有平台,开展独立的商城运营。区域报业媒体自主拥有平台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求单位有非常强的技术开发力量,能够进行完全自主开发。这种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实现个性化开发,后期维护容易,但存在开发周期长、对人员要求高等缺点。二是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开发,要求本单位有一定的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协同专业公司进行开发。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实现个性化开发定制,但存在后期维护难和缺乏个性化的缺点。三是通过购买专业电商平台,可满足一般企业的基本需求,但存在个性化需求都要求助于平台提供方的缺点。在平台具体建设上,可采取一平台多入口的方式,将传统的购物网站改版升级,开放微信、微博、APP终端、PC端四大接口让供求双方自由选择任一端口进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平台将每个入口的后台数据打通,便于用户数据库信息的更新与统一,实现平台数据无缝对接,全方位覆盖,精准解决客户难点。电商的趋势正在往社区迁徙,趋势是线上社区+线下社区,而且商业模式的变化发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为必然趋势,区域(社区)电商平台是农产品电商的一大方向。因此,可在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平台细化定位到社区,以“搭建社区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切入点,全方位服务社区用户。

2.整合资源,融合渠道,做好电商引流电商引流是电商平台建设后的重要工作,是营销的入口。区域报业媒体资源丰富,多渠道的电商引流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农产品与区域结合非常紧密,报业媒体必须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渠道,做好农产品电商全方位引流。一是整合线上资源,融合线上渠道,充分利用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工具,开展立体矩阵式营销。区域报业媒体的新媒体在不同的用户群中拥有各自的影响力,在线上进行电商引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整合线下资源,融合线下渠道,充分利用报纸、广告发行及其它经济实体开展线下营销,实现随时随地全方位引流。三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区域季节分布和新闻站点分布,利用强大的采编队伍,通过农产品宣传、营销活动,吸引读者参加,开展多线O2O营销,实现电商引流。

3.定用户,定产品,创新形式精准营销区域特色的电商平台必须结合用户群体、产品选择和营销方法才能实施,区域报业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对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精准定位。一是定用户。确定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中的销售对象、区域、价格等属性。通过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分析,农产品电商平台应为区域内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年龄分布上,第一阶梯为30~39岁,第二阶梯为20~29岁。二是定产品。卖什么产品决定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农产品种类丰富,必须有所突出,才能提高品牌认可度。据各地媒体电商实践情况看,从事原产地直供的生鲜果蔬、绿色健康的粮油副食、高品质可信赖的营养保健品等产品,有利于树立优质品牌形象。三是创新营销形式。传统企业“触电”是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店,区域报业媒体自建商城与线下门店则更能体现传统企业价值。根据不同产品类型选择销售渠道。如营养保健品自身的目标用户与报纸的需求群体一致,中老年人习惯眼见为实,则可利用报纸宣传渠道将用户引流至门店消费。生鲜果蔬等品类消费则更多为白领阶层与年轻家庭,宜用创意讲故意的形式进行推广,通过运营策略逐步提高客单价与复购率,增加互动与黏性等。

4.立足发行,便捷物流,建设物流支撑体系在农产品电商运营过程中,物流成为能否打通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区域报业媒体完全有能力打通电商物流的关键环节,这将成为区域农产品电商的重要优势。区域报业媒体有组建便捷物流的特有条件:一是区域报业媒体有专门的报业投送力量,充当物流的重要力量。报业投送人员没有物流公司人员专业,但却是一支可经过培训转变为有效物流投送的力量。二是区域报业媒体可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发行站设立仓储基地,以作农产品的中转仓储之用,解决农产品的仓储冷链问题,进而实现最后一公里送达。三是区域报业媒体可与当地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提升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建立一个市、县、乡三级的物流支撑体系,将有效解决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促进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再上新台阶。

5.借力政策,承担公益,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区域报业媒体在地方一般扮演着官方角色,比较适合承担政府层面的关于农业及农业电商方面的组织角色,借助媒体的宣传力,这是一条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非常有效的路径,如成立农产品电商协会、组织企业入会、通过协会开展各类合作及资源整合等。借助此类组织,区域报业媒体可开展许多衍生服务,为各类农产品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有效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新闻服务、线下服务,帮助会员单位解决问题、加强互通,共同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6.培育人才,创新机制,提供农产品电商发展双保障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整体存在专业人才缺乏、机制不灵活的问题。专业人才缺乏靠培养,机制不灵活靠创新。区域报业媒体可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报业媒体为高校提供专业指导团队,为高校学生提供包括方案策划、文案编写、美工设计等的技术培训和支持。高校则通过社会实践、实训周等方式派遣学生到区域报业媒体电商平台进行实际操作,为电商平台提供管理运营及拓展营销等。此外,区域报业媒体还应加强自身内部电商人员的技能培训。媒体电商包括电商平台、管理团队、物流体系、行政体系、宣传体系等各环节,必须协同推进才能增强用户的良好体验。因此,一定要创新机制,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将平台技术、营销推广、内容策划、物流配送、人员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优化整合,理顺管理机制,达到协同一致,以适应电商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是对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区域报业媒体优势与农产品特性存在天然契合,利用区域报业媒体优势服务农产品电商切实可行。但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的工作,还需要各行业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功勋.媒体电商:媒体转型的新宠[J].传媒,2015(16):21-23.

[2]张卫.《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食品,2015(10):54-57.

[3]李雪昆,梁晓龙.温报集团:开辟电商新“钱景”[N].中国新闻广电报,2015-08-25(6).

[4]郭乐天,施文洪.温都全媒体:用“三个再造”完成融合[J].新闻战线,2014(10):52-54.

第8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一、引言

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福建省良好的税收环境,近年来,福建省国税局的电子政务建设致力于从“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向“网上事务处理阶段”过渡,并于2006年10月开通了“福建国税综合纳税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两大系统组成:面向公众各类税收信息的门户网站和用于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的网络纳税服务系统。

网络纳税服务系统是面向全省纳税人的网络报税平台,纳税信息能否安全保密地通过互联网络传输到税务局端是系统成败的关键点。特别是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电子数据交易的安全问题更加凸显。本文从福建国税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需求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符合系统的业务和安全需求的应用层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税收业务实际需要,采用基于密码认证和基于数字证书认证两种模式,在充分保留这两种模式优点的同时,还能够相互弥补不足,从而提高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强度。

二、系统产生背景

福建国税网络纳税服务系统是以福建国税对外门户网站为平台,以全省数据省级集中为基础,依托最新的互联网络技术,为全省所有纳税人提供的一种可以以远程方式办理涉税业务的服务。系统定位在实现税收征管业务的受理与反馈,业务处理功能涵盖了国税征管的所有税种和重要环节,后台连接核心税收业务处理系统。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实现了税收业务的网络化,纳税人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各项税收业务,避免以往那种每逢申报高峰期必然出现的“排长队”现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5年4月1日,被喻为“我国首部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法律”的《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它的实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为网上完全无纸化电子报税铺平了道路。《电子签名法》通过确立电子签名法律效力、规范电子签名行为,在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电子交易安全。该法赋予电子签章与数据电文以法律效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网络信用危机。符合条件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效力。另外,《电子签名法》对电子交易过程中作为电子证据的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均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以确保在网络报税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或主张上的差异,能够认定法律责任,保证这些问题的处理有章可循和公正。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普及,又有《电子签名法》提供法律保障,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将成为企业报税的一个重要渠道,使用互联网络远程办税的纳税人也将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没有一个安全的电子交易环境,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就不可能得以正常运转。

三、建设系统安全框架的意义

在当前这种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的形势下,建设一个符合《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和税收业务实际的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安全框架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就对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数据交易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保障涉税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一是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向税务局报送的企业纳税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属于商业机密,这些数据如果被竞争对手窃取,可能对企业产生致命的破坏;另外,大量的企业纳税信息,特别是对国家经济贡献比较大的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过汇总可以体现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经济运行状况,这些数据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国外敌对势力获取,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还有,福建省有许多上市公司企业,此类企业的财务信息如果通过非正规渠道散发出去,可能会破坏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秩序。所以,一定要保证网络报税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保密传输,以免企业报税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二是完整性(Integrity)。企业报税信息包含纳税申报表、发票信息、会计报表等表证单书,这些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数据,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钩稽关系。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到无意或恶意的篡改,导致税务局接收到的数据与纳税人报送的数据不一致。所以,要引入一定的校验机制保证纳税数据的完整性。

三是不可抵赖性(Non repudiation)。纳税申报是一项严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传统的申报模式要求企业每个月上门报送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电子签名法》实施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电子文件的出现,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认可和使用电子签名数据方面产生了新的问题。采取何种机制来实现电子数据作为法律证据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而确保在网络报税环节一旦出现法律纠纷,能够认定法律责任,以保证国家税款不受流失。

四、系统安全现状与问题

目前,针对网络交易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主要采用两种强度不同的模式:

一是基于密码认证模式的安全模式。采用弱密码认证,并结合使用SSL协议建立安全传输通道。

二是基于数字证书认证模式的安全模式。采用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

这两种模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保障网络交易系统的安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

⒈基于密码认证模式的安全模式

传统的网络交易系统大多采用SSL协议建立安全通道来交换数据。但是,按照SSL协议规范,在安全通道上传输所有数据,首先,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而现今比较普及使用的网络交易系统大多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运行环境,这就使得网页中如图片、Flas等大尺寸的静态内容在传输过程中不得不进行无谓的加解密操作,很大程度地占用系统资源,降低系统性能。其次,SSL协议只能保证客户端到WEB服务器这段安全通道上的传输安全,数据在WEB服务器被解密并以明文的形式存在。由于WEB服务器容易受到攻击,所以在WEB服务器上存放数据明文存在安全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

显然,只采用SSL协议来保证系统安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规避数据明文暴露的风险,应该采用一定的措施保证数据在WEB服务器时保持加密状态,而且要把数据解密和明文数据存储等工作放在安全性更高的服务器上进行。这就需要在网络纳税服务系统上实现端到端的安全来保证系统交易安全。

⒉基于数字证书认证模式的安全模式

数字证书认证模式(公钥基础设施,PKI)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PK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被证明是电子政务的最佳安全解决方案。但是,与密码认证模式相比,数字证书认证模式虽在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及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上表现出色,并有《电子签名法》提供法律保障。然而,由于法律知识普及和科技知识普及的局限性,社会要普遍接受这种模式尚待时日。另外,证书使用者还需向第三方数字证书管理机构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以致一些规模较小、经营活动不规则、经济负担能力有限的纳税人难以接受和采用这种模式。因此,只使用PKI技术来保障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找其他的安全机制。

可见,在设计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安全框架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实用性,既要确保数据在传输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又要能适应各种规模类型的纳税人的实际接受能力,还要使得电子交易过程尽可能符合法律的要求。

因此,要建立一个实用的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应用层安全框架,其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三点:第一,结合密码认证和证书两种模式,以满足不同纳税人的需要;第二,要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端到端的安全;第三,在保障系统适应实际使用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贴近《电子签名法》对电子交易的要求。

五、系统安全框架设计

纳税人客户端通过互联网络连接到税务局端的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基于安全性的考虑,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组件都会被放置在不同的安全域,并用防火墙隔离开。WEB服务器主要存放网页和图片等静态内容,而主要的业务逻辑程序等都在应用服务器上运行。加解密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用于核心数据的解密和验证,需要采取高等级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两台机器的安全。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纳税服务系统安全框架

这个安全架构结合了密码认证和证书认证两种模式,两者互为补充,并引入满足端到端的安全的数据传输机制。这个安全框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覆盖使用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所有类型用户,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网络报税安全手段。

二是两种安全模式均通过几次安全的握手对话之后,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将其作为数据传输使用的密钥;也就是说,每次数据交易的密钥都是不同的,这种“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使得数据传输更加安全。

三是密码认证模式中的密码无论是在传输通道上还是在数据库存储介质中,始终以加密方式存在;两种安全模式的身份认证都是在专用的服务器上完成(加解密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而专用服务器不仅有系统级的保护,还包含物理环境和硬件级别的保护。

四是在密码认证模式中,客户端的认证是通过简单的密码认证,但是这个密码是用服务器端的公钥加密的;而对一般的公钥密码算法如RSA,公钥加密要比私钥解密的运算量低很多,大大减少了客户端的计算负荷。

五是在证书认证模式中,通过保存原始电子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时间戳运算,从而确保了电子数据的不可抵赖性。

六、结语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和国家税务总局“行业证书”的推行,对网络纳税服务系统的安全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特别是未来新的密码技术如量子密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如何结合指纹识别和PKI技术,由用户指纹产生密钥,从而设计出更加便捷的高强度的网络安全框架,将会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宏仁.电子政务基本点[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18)

[2]Rescorla Eric.SSL与TLSDesigning and Buliding Secure Systems[M].崔凯,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12-134

[3]Nash A,Duane W,Joseph C.公钥基础设施实现和管理电子安全[M].张玉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6-46,123-155

第9篇:电信服务报道范文

市交通运输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及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五比五晒”项目审批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目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全力构建“便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交通窗口。

一、交通窗口立足岗位,认真履职。

(一)2019年度,经市交通运输局审核审批科重新梳理、调整、承接下放确定县级权责清单,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事项共27大项、公共服务事项15大项,子项117项。中心窗口制定各岗位职责,专人负责各项审批服务事项的收件、初审、受理及省网审批流程的管理。负责各种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的发放。负责部分行政审批资料、内页的整理归档管理工作(市局执法卷宗检查、行政中心许可卷宗抽查)。

(三)日常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业务咨询(含电话咨询、电话预约)1000多人次。

(四)网络管理;包括

(1)对新录入运政系统的业户、车辆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进行核对。

(2)对旧系统导入新的运政系统不标准的业户、车辆数据信息进行修正、补录。

(3)对部运政系统系统无法批量统计的数据信息进行人工采集并建立电子台账。如物流企业台账、客运班线台账等。

(4)按照省局、市处统一部署,定期对部运政系统中“双超”180天的业户、车辆进行清理报物流股公告注销。

(5)结合运政业务,同部运政系统技术人员对部运政系统的升级、维护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

(五)与行政中心管委会对接的工作事项

1.按照交通运输局行政权力清单汇编共确定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交通局窗口行政许可事项27项,公共服务事项15项并全部接入省网办事大厅。中心窗口对上述事项统一制作服务目录清单及服务事项审批运作表并配合相关股室逐项按规范制作一次性告知单。按照“最多跑一趟”“ 一趟不用跑”的要求,配合相关股室重新梳理行政许可事项,细化、清理、精减审批材料。

2.配合行政中心管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对运管窗口所办各类承诺件、即办件档案台帐进行抽查。

3.每季度按照行政中心管委会要求报送窗口考评自评情况表。

(六)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如:

(1)对交通综合执法大队通报的违法车辆数据进行 核对、确认、建立工作台帐。

(2)对公安交警部门通报的违法客、货车数据进行核对等。

(3)每季度向税务部门报送客货运管理数据。

(4)每月向局办、所办报送客货运运力变动数据。

(5)每周向行政中心管委会、发改局报送“双公示”信息。

(6)每季度在电子证照系统中录入、签章、入库交通行业电子证照。

二、强化工作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近年来由局审核审批科牵头,窗口与相关职能股室密切配合,多次对县级交通部门的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清理,共明确交通运输权力清单中行政许可项目项27项、公共服务事项15项,子顶共117项。配合局审核审批科按照规范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梳理,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制作《办事指南》并下发窗口。窗口根据《办事指南》制作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马上就办事项”一览表,并在行政服务中心LED电子屏幕中进行公示,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形成权责一致,公开透明、便利高效、优质服务的审批运行机制,大幅提升窗口行政服务效能,实现80%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

三、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制度

1、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效率,实行特事特办、快捷办理。交通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制度。进入“绿色通道”的事项,只要确保社会稳定、环境安全、交齐法定费税,申报材料主件齐全,其他条件和材料有所欠缺,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容缺服务”先予受理,边办、边补、边改。申报材料中一般的文字、数字错误,可在经办人员指导下于受理时由申请人当场改正。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事项进行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为保障市重点引进项目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永安,窗口开通企业直通车服务,由专人负责全程代办,审批件当天收件、受理、上报,当天审核审批、出件,仅用1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办理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保证企业正常开展经营业务,节约制度性交易成本。

2、为方便群众、企业办事,交通窗口推出“预约服务”制度。窗口预约服务电话在工作时间内保持畅通,安排工作人员值守。申请人可直接到行政中心运政窗口填写预约申请表,预约相关事项和具体时间。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和短信预约。预约电话:8811829、8811831。为进一步开展便民服务,窗口开通周末电话预约服务,公布预约电话:18005081890,接受预约时,一次性告知、提醒当事人应做的准备事项及办理事项时所需携带材料。全年周末电话预约办件20余件。

3、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年初,窗口积极贯彻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政策,主动对接有资质的综检站,保障车辆合格的检测数据与运政系统的实时传输、对接、共享。保证“一次上线,一次收费,一次检测”,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9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启用IC卡道路运输证的人员培训、设备安装调试工作。11月正式为全市物流企业车辆发放IC卡道路运输证,初步实现道路运输证件电子化、信息化。提高了窗口的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

4、推行“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交通”服务。入驻窗口的各类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规范网上审批流程,全面推进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实现交通政务基础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开通运政窗口邮箱yaygxz@163.com,接收车辆电子版车辆照片。申请人只需在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向公安交警部门上传电子版车辆照片时,同时上传一份照片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专用邮箱。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