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精选(九篇)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

第1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水利施工管理;运用

1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但由于水利工程相较于其他建设工程而言涉及工序多,施工人员流动性强,因此极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不仅严重浪费了工程建设资源,更难以保障建设单位的核心利益。因此为从根本上提水利工程施工水平,工程管理人员就需从积极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认清施工管理期间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针对工程施工需求,构建起一系列具备高度专业性及规范性的施工管理机制。

2现代数字技术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可适用于水利工程中的现代数字技术,如GPS、CAD等不断涌现,不仅能够直观的展现出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为施工方案的明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更可对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数据、设备数据等进行有效分析及传输,以此发现施工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水利工程在有效工期内顺利建成。在传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数据生产、利用及整合效率较低,各类信息大多为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存储形式,使施工管理工作极易因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产生失误[1]。而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不仅可切实提升管理质量及效率,更可解决原有工作方式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及有效传输等难题,对保障工程经济利益,促进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实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在建设交流平台中应用

依托于日渐成熟的现代数字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帮助工程施工单位在网络环境中对工程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需求,也可打造出更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实现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监理方的远程互动及交流[2]。通过现代数字技术,也可针对当前水利市场发展趋势,构建起完善工程数据库,并经由网上咨询及招标活动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促进工程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3.2在进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在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数据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第一,依据工程工期及施工需求,将信息转化为数据资源形式;第二,构建数据存储库,将数据以不同类型及功能分类管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及有效利用;第三,围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库,以更好的分析工程施工期间存在问题,为水利工程重大事项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3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管理时的过程控制对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此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期间,需构建起动态监控系统,针对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远程咨询、管理及控制。同时,结合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对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性进行预估及评测,有效降低工程安全风险事故发生几率。

3.4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期间应用的GPS等先进现代数字技术,通过此项技术中测量绘制、检测定位等功能,将获取到的施工场地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分析与处理,及时发展及解决施工方案与外部条件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切实提升测绘规范性及专业性。

3.5在监控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会受当地水文地质等条件影响,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控管理机制,结合现代数字技术中远程监控及信息传输功能,对施工安全、施工进程及施工现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以此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不可控因素,切实提升施工管理质量。

4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应用存在问题

4.1忽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重要性

就目前来看,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中,存在着管理部门忽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重要性的问题[3]。一方面,因管理部门过于重视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的现代数字设备引进及信息化建设工作持有保留态度,致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整体偏低;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现代数字技术作用不大,忽略现代数字技术可在识别项目风险、预估及评测项目变动时的积极作用,导致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隐藏风险难以及时被发现。

4.2现代数字技术组织尚未健全

现阶段部分水利施工企业现代数字技术组织尚未健全,网络软件不足,信息互动及交流不及时,软件市场恶意竞争问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机构与相关管理部门对现代数字技术应用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无法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及对接方式造成的。

4.3专业人力资源稀缺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施工人员专业对现代数字技术及设备的掌握度不高,导致现代数字技术难以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缺乏对施工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有效管理,导致管理流程及责任混乱,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及施工效率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

5提升工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应用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5.1增强现代数字技术重视度

为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就要从增强现代数字技术应用重视度入手,在管理及施工人员群体中大力宣传应用现代数字技术重要性,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让员工认知到现代数字技术是改善资源分配、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之一[4]。同时,在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期间,也需通过信息系统保存工程文档及各类参数数据,更好的对施工质量、进度及成本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

5.2健全现代数字技术管理机制

针对工程施工需求及情况,构建起更加长效科学的现代数字技术管理机制,在保障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的同时,增强现代数字技术应用期间的规范性及有序性。同时,为从根本上规避项目管理交叉与反复工作现象的出现,切实提升信息传输速率,在现代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应以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反复利用,严格审核施工方案及图纸,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建设需求。

5.3培养现代数字技术专业人才

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故在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对培养现代数字专业人才给予高度重视[5]。具体而言,现代数字技术要求工作人员需掌握基本设备操作及管理技能,可通过构建人才培训基地,组建培训班等方式实现。同时,管理部门还应以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专业水平为标准,开展严谨的人员考核活动,力争在工作人员群体中营造出良性竞争氛围,以更好的提升其现代数字技术认知水平。

5.4形成有效班组管理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涉及到诸多工种及班组,且各工序之间相互穿插,需班组及施工人员之间具备良好的协调意识。而通过现代数字技术的利用,可在构建班组管理机制期间将直线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施工管理期间的灵活性及适用性。举例而言,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整合成的动态管理文档,提升文件及资源管理期间的有效性,便于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监理方信息有效传输。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水利行业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为更好的提升水利施工企业竞争水平,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将发展重点放置在现代数字技术施工管理机制的健全上,保障管理信息安全,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逸飞,孙蓓.现代数字技术在大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运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1):45~46.

[2]李翠云.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21):282~283.

[3]廖承文.现代数字技术运用于水利施工管理中的策略[J].陕西水利,2015,利,2017(S1):171~173.

[4]李立军,关镶锋.刍议现代数字技术对水利施工管理的作用[J].电子测量,(6):135~137.

第2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水利施工;管理;运用

1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猛烈发展下,水利工程的建设逐渐变成了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中国的工业发展造成了影响,对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国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大国,所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特别大。新中国刚成立时期,我国已经非常重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了,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的尴尬局面,需要大量的新建和改造的水利施工施工项目。我国不仅进行了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大力研究水利施工管理方面的技术,在这种状况下,现代中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的运用就显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现代水利施工管理的特点

2.1受环境的影响大。水利施工项目与民用施工和工业施工项目相比,其位置主要分布在落差很大的水域或者山地上进行施工,所以工程的施工项目一般都在人口系数的地区,其受地质、水文和气象的影响。因为在进行施工中,所处位置的地理高度落差较高,造成了施工条件非常不稳定。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的要求特别严格,并且要求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监测与预估的能力。2.2投资额高,施工周期较长。水利施工项目大型水利绝大部分都属于建设施工群,需要投资的金额特别的高,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施工的周期也比较长,这几个方面使得水利项目的投资资金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上升,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基本都在偏远的山区,对交通运输都不方便,购买材料和设备的进出场的费用也都比普通建筑项目高很多,这些使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环节需要的要求很高。2.3施工班组多,技术工种多。施工中,有土建、爆破和防水等许多需要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施工。同时,由于不同施工类型的工作,需要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所以施工班组的建立显得特重要。所以如果管理上发生了问题,就会造成工序错误、班组冲突等施工现场的混乱,会造成施工没有办法顺利进行和正常的运行。2.4危险因素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在管理水利项目时,如果对施工中的爆破、隧道开挖、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系数极高的作业工种在管理和监督上出现疏漏会造成安全事故。同时,水利施工多在偏远地区中进行,不仅医疗卫生的条件有限,而且交通也十分不方便,如果安全事故发生了,对救治人员也较为困难,所以安全管理在水利项目管理被国家十分的重视。

3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3.1GPS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GPS数字技术是工程建设数字技术的重大发展技术,它在测量、绘制、监测、施工定位、打靶位等施工流程中拥有很强的功能,也对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在施工测量与坐标定位,传统的工作模式没有办法采集和定位数据进行快速的判断删选,只能在后续的计算和检验中,才能对部分偏差较大的错误和异常数据发现,这对于快速推进施工管理和施工后续工作,大大的使管理效率降低了,如果坐标的定位出现不准,会直接造成施工建设的质量的严重威胁。GPS系统对这问题可以很好地进行解决,通过卫星对坐标信息的捕捉,流动站可以得到各项数据,再通过无线网络送到基地,经过计算机快速进行数据检测和处理,即时剔除异常点和错误点,完成对坐标点的捕捉和定位,这是GPS技术在施工前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运用,其流程如图1所示。3.2建立高效的监控管理体系。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来自内外部的影响因子和危险因素较多,同时施工技术复杂,对监管和过程控制要求较高,因而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构建广域且有效的监管。在这方面,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利用远程监控和多媒体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各个作业面的有效监控,对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和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图1GPS动态测量系统流程示意图快速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即刻奔赴现场处理,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也避免了建筑施工项目现场施工面过大和分散带来的管理混乱和管理效率的低下。3.3提升施工作业的进度与质量。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使用数字化技术,那么便可以使管理效率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利用现代化的数字GPS全站仪,可以对前期的工程建设进行测绘和施工中的地貌抄测,利用GPS技术还可以与CAD和天正等软件相结合,同时还取消了在地形和天气等原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可以得到一体、一站式的结果,还可以及时读取坐标和高程等数据速度的形成三维模型,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坐标与高程数据进行全面的掌握,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历史性的意义。3.4对班组和人员形成有效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具有大量的技术工种和施工班组,辅的措施项目也十分多,比如导流和围堰等。由于不同的工序和工种混杂在一起,所以项目班组和施工人员的协调和合理的安排对施工管理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班组的不同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模式,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混乱。这时数字化技术利用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它把能够将直线式和矩阵式的管理结合起来,矩阵式管理对关键班组和技术工种使用,直线式管理模式对开挖渠道和安装管道等班组使用,这样使用不仅对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保证,还可以提升管理的灵活性。

4总结

水利工程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系统工程,其施工管理的特征尤其明显,在水利施工管理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说在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突破,数字技术的运用破除了水利工程传统的管理工作陋习,而且还推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增强了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软实力,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且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的水利工程迈向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作者:李翠云 单位:湖南长坤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3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水利项目;施工管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与其他的工程管理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投资较大,每项工程的工期相对较长,所以在管理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水利施工管理技术与模式满足成本、质量、进度等多方面的要求。

1 现代水利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受环境影响大

水利项目施工的施工地点一般远离人口密集地,这与普通的建筑工程不同,大部分施工地点是在水域或者山域且高低落差较大。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中施工条件受环境影响比普通工程影响更大,施工条件相对不够稳定,很多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施工,如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诸多因素干扰施工无疑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就对水利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工作必须要全面、完善,并且要有强于一般建筑项目的检测和预估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水利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1.2 投资额较高,施工周期长

水利施工项目所需的投资一般较大,因为大部分水利施工项目都是大型水利建设施工群,所需要的投资远大于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并且水利施工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这些因素使水利项目的投入资金难以控制。此外水利施工项目一般在偏远地区,材料的采购利设备的运输都较为不便,较普通工程增加了成本。所以水利项目施工的成本难以掌握,对水利施工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1.3 施工班组多,技术工种繁复

在水利项目施工中,有很多技术工作和特殊工作,如土建、钢筋、高空作业、爆破、防水、水下作业等,施工班组多而复杂,各个班组存在交叉现象。一旦现场管理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施工混乱,打乱施工工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班组施工冲突的问题,从而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合理的梳理好各个班组之间的关系,妥善安排施工顺序,并且合理安排工作面。这也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之一,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将这一特点纳入考虑范围。

1.4 危险因素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

在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特殊工作如爆破、水下作业等,危险系数较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管理不善,每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发生危险。水利施工多分布在偏远的地区,如果因为疏忽发生安全事故,由于交通不便利,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受伤的工作人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增加了受伤人员的危险系数。所以,在水利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安全问题是重点,并且应比其他项目更注意安全问题。

2 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2.1 建立高效的监控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了水利工程项目有受外部影响较大,危险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水利项目施工管理质量。通过在管理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就可以建立起高效的监控管理体系,通过远程监控及多媒体传输系统的应用来达到有效的监控各个作业面的目的。这样可以实时监控每个作业面的进度和安全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发生,便可迅速与现场的相关的工作人员联系,随即到现场进行问题的分析与处理。通过数字化的监控技术使管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巧妙的避开了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问题。

在安全问题方面,数字化技术的优点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监控系统用监控、拍照的方式可以方便的记录下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一旦有违规的行为,管理人员可以立刻发现,并马上到现场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违规操作,发现危险因子,避免发生安全问题,使安全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安全管理变得权威、严肃。这样可以加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

2.2 引进GPS数字技术

GPS数字技术功能丰富,可以测量绘制、检测定位,是工程建设领域数字技术的重大突破。在传统的作业中无法筛选定位数据,也无法进行采集,只能在后续检查中发现偏差,这样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使工程的进度被延误。一旦坐标定位存在偏差,该施工项目的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而采用GPS数字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GPS数字技术工作原理是流动站获得相关由卫星捕捉的坐标信息的数据后,利用无线网络传回基站,再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准确,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或错误的地方,确保对坐标的捕捉及定位正确无误。GPS技术精度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进行测绘工作时采用GPS技术,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2.3 加快施工的进度,提高施工的质量

保证水利项目的施工质量与进度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进度和质量是矛盾的,所以质量与进度的相互关系是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进度。如上例提到的GPS技术,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由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管理工作的进行,保证质量同时也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此外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相关的专业软件(如project等)将每日视察的结果与原计划施工进度对比,以发现施工中各个作业面存在的偏差,找出影响进度的因素,通过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赶上原计划的进度,使施工的进度得到保障。

2.4 对班组和人员形成有效的管理

管理工作有施工班组多,技术工种繁复的特点,而且各类辅措施项目数量较多,不同工序和工种互相穿插交错,所以合理安排个班组的工作、协调各类施工人员是管理工作的首要工作之一。管理模式应结合不同班组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机的整合直线式管理与矩阵式管理方式。矩阵式管理适合核心班组及技术工种,而直线式管理较为灵活,适用于管理渠道开挖、管理安装等班组。采用两种管理方式相机和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可以以每日的管理信息为依据整理出一些动态的管理文件,有机的结合数字化文件与纸质的文档,采用这样的整理方式,便于管理文件的归类以及整理,还可以促进项目部和甲方以及管理团队和班组之间的交流。

3 小结

如今在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现代化数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具有精确性、多样性的优点。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水利项目的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国家水利工程施工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积极探索,切实利用到数字化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展区.水利施工管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分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5).

第4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注水系统;应用

一、油田数字化管理

油田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地面工艺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视频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电子巡井,准确判断、精确位置,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在信息化整体架构上生产的最前端,它以井、站、管线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完成数据的采集、过程监控、动态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持正常生产。

二、油田注水计量的现状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油层本身能量将不断地被消耗,使得油层压力不断下降。油层压力下降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油井的产量大大下降,甚至会出现停喷停产的现象。大量死油开采不出来,导致油田的浪费。油田注水是利用油井中空出来的空间,利用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来替代原油和补充地层,以补充和保持油层压力的措施。

注水开采日常最重要的是根据油田的动态变化(压力、产量、油气比、含水量等)搞好配产配注,也就是在一个阶段内对注水井和采油井确定好各口井及各个层段合理的注水量和产油量,注水计量就是注水工艺中一个关键环节,根据井下情况控制注水量、注水压力,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原油田的注水计量主要使用了干式高压水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可靠、压力损失小、维修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全机械的结构设计,使得干式高压水表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使用干式高压水表作为注水计量有几点不足的地方:1、干式高压水表是叶轮式速度类流量仪表,是机械型仪表,顶尖等零配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磨损,导致叶轮不稳定,会引起计量偏差,需要频繁维修水表芯子,频繁更换干式高压水表芯子不仅给仪表工带来了的工作量,而且因此注水工作停止,影响生产;2、干式高压水表是现场一次仪表,需要人为在现场看水表走数,中原油田的注水压力在32MPa到42MPa之间,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3、干式高压水表只能就地显示调节,信号不能远传,不能电脑上自动调节流量范围,数据只能现场人工记录,劳动量大,效率低,人工费大。

三、数字化注水系统的应用

随着安全生产、数字油田、提高工作效率的提出,使用数字化注水系统进行注水、计量、调节,能对现场注水情况实时了解,实现无人值守进行注水,减轻劳动量,降低生产安全风险和生产费用等。

(一)数字化注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注水井安装智能高压流量自控仪,通过远程控制实现稳流配注的功能,高压自控仪提供瞬时流量、累积流量和注水压力的数据通讯接口,通过回路协议转换器将多台高压自控仪的数据进行汇总,回路协议转换器具有两个通讯口,一个与高压自控仪进行通讯,一个与无线收发模块进行通讯,将多台高压自控仪的瞬时流量、累积流量和压力信号传输到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的数据和现场自控仪显示的数据完全一致,将稳流配水系统的瞬时流量、累计流量、压力传送回监控中心,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

(二)数字化注水系统的构成

数字化注水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能上因特网的计算机)、服务器、GPRS模块、协议转换器(采集现场计量仪表,通过GPRS模块,传至服务器)、计量仪表(高压自控仪)组成。

1、 GPRS模块采用高性能的工业级16/32 位通信处理器和工业级无线模块,可直接连接串口设备,实现数据透明传输功能。

2、高压自控仪是流量计、调节阀、控制器、智能无线通讯接口有机地集于一体的定量注水设备,由流量测量、流量调节机械、控制器等三部分组成,能够精确控制注水量,并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防沙、防结垢、防杂质、节能等优点。

3、压力变送器采用低功耗处理模块,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感受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转变成标准的电信号(如4~20mADC等),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4、高配置服务器采用具有可扩展性设计,不仅满足现阶段业务应用的需要,同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扩展空间。

(三)数字化注水系统的优点

1、数字化注水系统选用了高压自控仪作为注水计量、注水控制,能够解决在高压注水和高压注聚中实现的平稳注水、定量注水及准确注水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油田注水对地层结构的破坏。采用电子技术的应用使高压自控仪的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对现场的远程监控,通讯成本不仅低廉,而且建设工程周期短、扩展性好、设备维护更容易实现。

3、数字化注水系统能够远程控制、监控注水量、注水压力,大大减少了采油工人在注水井现场的安全生产风险,因实现无人值守进行注水减轻采油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量,一个采油工人可监控、控制一片采油区,实现生产自动化。

4、使用数字化注水系统,将注水井的管压、注水压力、累计流量、瞬时流量、注水时间等数据储存在服务器中,供用户随时查询、形成报表,能实时反馈注水的情况,根据注水的情况进行故障判断,进行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四、数字化管理在现实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数字化注水系统在油田注水工艺中得到重要的体现,那么数字化注水管理可延伸到油田数字化管理,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数字化管理可实行扁平化管理,按厂、区、站(增压点)三级管理模式:增压点、联合站等各类站场以监视、控制、操作为主;作业区以监视、调度、生产管理为主;厂以生产管理、优化分析、智能决策为主。实现增压点、联合站等各类站场对单井的日常管理,作业区对井组、油藏的重点管理,厂对油藏、油气田的综合管理。

数字化管理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借助数据采集系统和电子巡井系统对工艺过程进行24小时实时监视,对照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进行预警、报警。

第5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绘项目管理

1.前言

所谓数字化测绘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装备和仪器对目标地形的空间数据进行相关处理,从而得到与之对应的数字地图。在有需要的条件下,也支持直接通过数控绘图仪来完成相关专题地图的绘测工作。对于数字化测绘工作而言,其实际操作主要是立足白纸测图这一基础,为计算机连接好输入/输出、相关软件以及全站仪等软硬件,借助图形制作和处理手段,将接收到的有关数据以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达成全自动化测量制图的效果。在整个测绘工作中,有三大关键环节,分别是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输出。一般而言,数字化测绘系统往往被习惯性地称作数字化测图系统。

2 .数字化测绘的优势

2. 1 测绘图形更加精确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其实质是对工程涉及的地貌信息以及地形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经由对应的传输接口输送到计算机中,经过相应处理之后,便可以绘制出蕴含大量信息的电子地图。相较传统纸质测绘地图,数字化地图不仅便于存储,而且便于传输,另外,其包含的各项地图数据也正是地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由于数字测绘和计算机实现了理想对接,因而数字测绘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点位,制作的地图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0. 02 mm的精度。

2. 2 测绘效率更高

数字化测绘支持工程勘测设计的一体化运行。在通视条件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全站仪一站便能够至少测量 1km 范围内的地形,表现出了相当理想的测量效率。除此之外,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明显缩短测图工作的实际用时,正常情况下,使用传统测绘技术每天仅能测量 200 个地形点,而使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每天能够测量 400 个地形点。

3.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之中的运用分析

3. 1 提高安全性能

在水利工程中,科学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测绘工作的安全系数,所以,在自然灾害监测等工作中,应积极尝试使用先进的数字化遥感技术。数字化测绘不仅支持洪水灾害面积的监测,而且支持水位的监测,因而能够为灾害预警以及抗灾救灾提供及时且精准的信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借助适宜的遥感技术( 如 GIS 等) ,一方面可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准确探查,另一方面可实现对地下水污染的实时监测。近些年来,我国在各地陆续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灾情预报系统,其数字测绘技术等在防灾、抗灾以及救灾工作中发挥出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数字化 GIS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水利工程中,如部分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初期可借助遥感技术开展选址工作,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有效收集以及整理,有效保障了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待水利工程建成之后,通常需要对其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检测,尤其是大型桥梁和水库大坝等,为最大程度保证该类工程的安全性,避免周边人们由于工程突发事件而遭受生命财产损失,那么需要真正做好精密监测工作。该种情形下,数字化测绘技术便展现出了理想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且准确地获得安全监测数据,与此同时,上述数据均表现出理想的实时性以及连续性。

3. 2 提高建设效率

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科学运用数字化测绘不仅可以提高其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建设效率。数字化测绘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一测多用”的功能。数字化测图系统的引入以及运用,能够很好地规避传统手工绘图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尤其表现在“一测多用”这一方面。水电站工程的布置工作,大部分需要施测相对大一些的比例尺地形图,由于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同、所选用的比例尺存在差异,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传统做法是借助平板测图的措施,对比例尺存在差异的地形图予以分别测绘。该操作模式无疑会增加工作的重复量,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数字化测绘具备“一测多用”的优势,能够针对比例尺存在差异的地形图予以同时段的编制,如此一来,明显规避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如在某水电站建设中,大坝设计人员需要使用比例尺为1∶ 500或者1∶ 1 000的地形图; 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比例尺为1∶ 2 000的地形图; 相关地质以及规划人员为实现对建坝和成库条件的科学论证,往往需要使用比例尺相对较小( 1∶ 5 000) 且覆盖区域相对较大的地形图。一般而言,大比例尺地形图所对应的测图范围处于小比例尺之中,因而仅需要对大比例地形图范围予以测量,接下来对小比例地形图予以相应补充即可。

3. 3 提高排水功能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也开始朝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对于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系统而言,无论是管理,还是施工,均会涉及以数字化测绘为代表的诸多最新测绘技术的运用。大多数城市均在积极构建与之相关的数据采集系统,旨在更好地管理地下管线的敷设和运行。在城市排水管道工程中,数字水准仪和数字全站仪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发挥出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均十分重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构建更为优质的城市数字模型,有效完善了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提高了城市的排水功能。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地下管道施工给地面及地面建筑带来损害,部分工程采用顶管技术来完成排水管道的敷设和安装。除此之外,在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的施工中,自动跟踪全站仪也被大量引入和应用,充分发挥了自动引导测量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 4 提高精确性和便捷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借助数字化测图技术和相关方法能够构建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字地面模型,与此同时,和 GIS 提供的分析决策功能联合使用,能够比较精准地计算出水库大坝的库容和确定具体选址,另外,还能够针对水库引水渠施工涉及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与确定,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水库的服务范围予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引入和应用数字化测图技术之后,能够充分强化和发挥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的应用功能。该系统主要由两大块组成,①数字测控仪集成; ②实时动态GPD; ③数字地面模型。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拦储工程的快速、准确测量。水利工程竣工阶段所涉及的竣工测绘同样需要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帮助下,可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且规范的整理。

4.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多个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利用该技术绘制的地形图往往囊括了相当丰富的信息,既有地形的准确展现,还涉及不同方面空间信息的组合,另外,采用计算机硬盘的方式进行存储,方便、快捷且安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帮助,无论是数据采集,还是数据更新,又或者是数据管理,均不断迈向自动化,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奠定了理想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伟.水利工程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164.

[2]高焕晨,李白羽.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08:45-46.

第6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数字化测绘;探讨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测绘技术的数字化在我国水利工程的研究、设计和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利工程中内外作业一体化、测量管理的可视化、数据获取和处理的一体化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测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技术和新仪器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增加了测绘行业的科技含量。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近年来国家最重视的行业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水利规划、设计、模拟、监测、预报、决策、信息及科研等提供更快速、准确、有力的支持与服务。

1 数字化测绘的涵义

数字化侧图,是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进行处理取得数字地图,必要时也可数控绘图仪绘制各种地图或地形。数字化测绘的基础是传统的白纸测图,使用计算机作为核心,在连接外部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硬件的前提下,通过对地形空间数据的处理得到数字地图。数字测绘不要包括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和数据输入三个部分。该系统又被称为数字化测绘系统,其实质是解析测图,计算机把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得到内容更为丰富的电子地图。

由于数字化测绘的结果不仅有方便传输、共享、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有传统的纸绘地形而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和测绘生产实践中,传统的测绘方式的劣势日益显现出来,必将被优越的数字化测绘技术所取代。在水利工程中,测绘工作总是走在各项工程的最前面,测绘工作的优劣、测绘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实施,数字化的测绘技术较传统的测绘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是水利工程测绘的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2 测绘数字化的优势

2.1 高效率

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比传统的经纬仪配合平板的方法快了好几倍。数字化测量的运用使工程勘测设计一体化成为可能,并能实现数据的更新与采集的自动化、管理一体化。数字化测量已被广泛运用于GIS数据采集中。如果通风条件好,利用全站仪可以测量仪建站点为圆心的1000米范围内的地形图,在相同的时间里,测绘量是传统测绘量的两倍,这使得成图周期大大缩短。

2.2 高精度

数字化测绘可以使测点精度更高。传统的测图法,因为受到地形图上地物的刺点误差、测定地物点的方向误差。和视距误差、测定误差和展绘误差的影响,传统测图法产生的图上的实际误差往往在+0.47毫米,即使在0°~6°的平坦地势,在视距为150m的条件下,+0.06米以上的程误差也不可避免,且倾角越大,误差越大。若采用数字测绘可以很容易达到点位误差低于图上0.2毫米的规范指标,使用电子速测仪,在300以内的距离内,测定地形高差大约只有+ 18毫米。数字测绘仪可以做到,从原始数据到成图,精度可以达到零误差。反映外业测量高精度的数字图形图,体现了精度提高、仪器更新与发展的高科技的价值。

2.3 自动化

数字测图可使测绘到成图整个过程自动化,可以实现野外测量自动记录,自动成图、自动解算处理。数字测图较高程度的自动化,主要表现在自动提取面积、方位、距离和坐标等方面,所以使用数字测土绘制的地形图比传统测绘绘制的地形图更规范、更准确也更美观。

2.4 多样性

数字化测绘所绘制的图纸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打印或者显示各种各样的资料和信息。数字化测绘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很方便的绘制、分层输出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数字化测图的成果的存放特点,使得图纸很容易被编辑加工,因为不被图面负载量的限制,采用分层存放,比如使用EPSW软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义房屋的新层,、水系、铁路、电力线等被放在不同的层中,打开或者关闭不同的层就可以方便的的得到不同的专题图,如房屋图层、大坝图层、溢洪道图层等。

由此可见,测绘数字化是将采集的相关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再由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丰富的电子地图。计算机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多样的对这些数据进行编辑、使用、修改和补充。

3 数字化测绘的数据采集方法

随着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测绘的数字化越来越广泛。测绘的数字化依托数字化侧图软件、地面测量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作用越来了越凸显出来。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采集方法和使用的一起的不同,目前在水利工程中,数字化数据的采用主要有一下三种方法。

3.1 航片采集是指利用航拍照片作为数据源,在使用立体量测仪或解析测图仪采集地形特征点数据的采集方法。

3.2 底图采集此方法以现成的地形图为原图,采用扫描仪等扫描设备将原图转化为电子图片格式,然后计算机使用矢量化软件对扫描成的图片格式进行逐线逐点的矢量,用AutoCAD等软件最终将其编辑成deg格式的电子地形图。

3.3 野外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法使用全站仪实地测量,一般用于没有底图的地区。这种方法造价低、精度高。

4 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4.1 应用于水利工程竣工时

大型工程项目通常在竣工之后,把数字技术运用到竣工测绘中,并整理资料,这是因为数据测绘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使得把大量的测绘图表,数据的归档变得相当容易,归档后的图标和数据,除了作为工程评估验收的基础外,还是今后工程安全运行的原始依据。

4.2 应用于土石方验收和放样中

目前数字化测绘手段被广泛运用玉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的施工现场以及施工建设的管理当中,全站仪被大量使用于土石方验收、施工放样等操作中,。比如需要知道挖填深度是多少,就可以使用数字水准仪。在实际的施工测量中,实时工程进度管理中可以借助GPS、PTK等设备来测图获得数据。

4.3 应用于工程后续检测中

在大型桥梁、水库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偶,需要继续进行检测和精密的监测。数据化测绘可以应用智能全站仪、GPS、数字垂线仪等技术,在无人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监测。三维影像扫描仪能对繁杂的数据进行精确到毫米的分析,收到“明察秋毫”的效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程的使用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4.4 应用于城市给排水中

数字化测绘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广发应用玉城市地下水排水管道的管理和施工中。数字水准仪和全站仪在城市河道改造和城市排水管道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数字测绘技术能保证城市地面完好无损,在城市地下管道施工过程中。自动跟踪全站仪的使用使得自动引导系统的建立和掘进的自动化成为可能,从而有效的控制顶管掘进的方向和位置。

4.5 应用于水灾中

利用数字化遥感技术可以使江河湖的水位及洪涝灾害的面积进行实时监测,把防灾、抗灾的准确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GPS和RS等遥感技术还能检测水源污染情况,同时还能探测地下水资源,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刘炜.信息技术对工程测绘的重要性分析[J].民营科技 2011,(12).

[2] 张从康.水利工程测绘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科技产品 2012,(08).

第7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水利 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展快,而现在国家某些投资政策和项目管理制度不太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导致长期以来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此外,水利信息化队伍的人才缺乏、技术储备不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数字水利的定义

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数字水利”也应运而生。“数字水利”是一个以空间信息为基础,融合各种水文模型和水利业务的专业化系统平台,是对真实水文水利过程的数字化重现,它把水活动的自然演变搬进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成为真实水利的虚拟对照体。“数字水利”是由各种信息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模拟和决策等子系统构成的庞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检索、分析,透视水文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实现数字仿真预演。“数字水利”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防洪抗旱,它还能够为流域内水量调度、水土流失监测、水质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能够为水利工程运行、水利电子政务和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等提供信息服务;能够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人居环境、社区规划、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数字水利解决方案

3.1 概述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3S技术、水文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数字水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终将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图1)。

3.2 数字水利应用系统组成

数字水利应用系统主要由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示层、接口层、支撑层七个部分组成(图2)。

3.2.1 采集层 水利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而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和措施;这些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措施以及相应的采集点就组成了采集层。采集层采集的内容有气象、水雨情、工情、旱情、图像、水质、地下水、水土保持等信息,采集手段包括遥感、遥测和其他传感器自动采集、云台摄像、手工输入、通过数据接口自动获取等;具体的采集内容、手段、采集地点的布局等根据具体系统决定。

3.2.2 网络层 网络层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提供基础,网络的建设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

3.2.3 数据层 数据层通过建立所有与水利相关的数据的模型或结构,使应用层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各种水利信息,产生各种水利应用。因为面对的是海量的异构的数据,还要兼顾直接的面向信息的应用。此外,数据结构的建立必须遵循相关标准,以便为上级或下级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3.2.4 应用层 应用层建立在数据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各种应用模型如洪水演进模型、排水模型等,提供水利行业的各种应用功能。如水利信息服务、统计分析、虚拟仿真、预报决策等。应用层通过充分利用数据层的数据以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如3S等,建立虚拟的数字水利,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水利为人类服务。

3.2.5 表示层 表示层以浏览器为载体,直接向从事水利的各级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功能或信息服务。

3.2.6 接口层 接口层通过向各级水利系统提供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和系统接口使各类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各级水利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数字水利”。

3.2.7 支撑层 支撑层通过相关的标准体系以及最新的技术,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

3.3 决策支持系统

数字水利应用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管理及水土保持等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水利综合会商系统等(图3)。

3.3.1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是保障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和科学的前提条件,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遥测数据、遥感图片等进行相应的暴雨预报、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等工作,可以提前为防汛抗洪工作做出指导性的预报、预警措施。当前,水资源紧缺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关注。洪水不仅是灾害,同时,洪水调度已成为水资源研究的新课题,是“资源水利”的重要组成。

3.3.2 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有两类数据源,一是遥感数据源、另一类是旱情监测站采集的旱情信息数据。

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在遥感图片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同一时期内大范围的土壤含水量信息以提供第一手的辅助决策资料。同时也可以根据地面旱情固定、流动监测站采集的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量、土壤温湿度等数据,作为区域遥感数据校正的参考。

3.3.3 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 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资源量、预测水资源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科学调度。

3.3.4 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 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在水环境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质、预测模拟水质变化、计算水环境容量、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重要依据。

3.3.5 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 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水土流失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水土流失评价及治理数学模型技术,采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建立水土流失模型库,为水土流失的评价及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不仅对土壤侵蚀的评价提供科学方法,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与实时水保监测系统的集成将为保障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科学性,并指导水保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3.3.6 水利综合会商系统 水利综合会商系统集中展示上述各种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关于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等数据,为水利部门主管领导提供集成的会商环境,便于会商人员迅速地作出科学决策,下达会商命令,以预防或尽量减少未来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

4 结语

(1)“数字水利”是未来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方向。只有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水利行业特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水利”工程,才能更好更快地使水利事业服务于社会;

(2)“数字水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行业进行紧密配合,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3)“数字水利”是一个开发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随着相关新技术的出现,它必然要运用“数字水利”中,这样才能确保“数字水利”工程的技术先进性;

(4)“数字水利”工程必须与“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地球”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陈俊,宫鹏.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1999.

[2] 李纪人.数字地球与数字水利[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2).

[3] 孙家柄,舒宁,关泽群.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M].测绘出版社.

[4] 北京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水利解决方案白皮书[Z].

Actuality of the Informanization of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lution

第8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新时代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发展契机。传统纸质档案的书写记载变成了计算机的信息存储。方便了企业档案的查询和使用,还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所以,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进行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将成为企业发展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传统使用文字、数字和图片等纸质方式的存贮转变成数字信息储存。比如,指纹录制、照片记录以及档案管理系统等。对企业各类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其建立集中数字档案馆势在必行,档案数字化管理,在优化管理者知识结构、队伍结构、提高管理者素质、促进现代管理技术应用、保护原纸质档案和改善其利用方式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

三、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分析

在信息社会中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已经不再陌生。比如企业的人事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自动化办公等等。数字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不单单克服了传统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人工查找困难以及查找方式局限性大的问题,还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更加的精细化。数字化的企业档案管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不能完全否定企业的纸质档案管理,比如企业的合同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底图管理、工程档案等也需要保持传统的纸质管理作备份。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档案中如何进行数字化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中使用的数据库比如EXCEL以及OA等,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的便捷。其次,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对档案存储的原件保护措施得到了完善和增强。只要数字化系统中的硬盘设施不被破坏,数字化的档案将不受到影响。传统的新闻类档案、产品类档案的纸质保管也可以借鉴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法,做出数字化的信息,进而使得合同、新闻、产品档案管理更加的高效,同时提高档案的保护措施强度。

五、如何开展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一)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流程,使得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在逐步加强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渐使其规范化。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计算机等技术办法,使得人力资源以及数字化加工设备(扫描设备)的能力得到提升,并根据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使得工作流程规范化。这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关键。以我单位的工程档案为例。使用的是双套双备的管理开发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把纸质的工程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进行存储,同时将电子档案上传到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中。这样可以使得档案更加的安全可靠,利用也更方便。把需要备份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双套备份,然后在纸质转化成电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数字化的效果。使得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高效。例如大部分企业现在都利用内部局域网进行办公,文书档案已是在线归档,在线利用。再如:企业档案数字化一条龙服务模式。所谓数字化“一条龙”服务模式就是对企业各个部门整理或扫描的档案材料按顺序完成收集、整理、扫描(数字化)、消毒杀虫、数据备份等系列程序后,将纸质档案归档整编进入档案库,备份档案数据导入数字化档案服务器中,方便查阅利用。

(二)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思路,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为了使得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更加的具有高效率,需要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进行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如何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并使得其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首先,要将企业的档案管理理念更新,并使得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得到开阔。只有管理者充分重视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才能使得企业内部可以推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技术也在大数据的促进下变得日新月异,因此档案管理者需要加快自身的步伐,使得自己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而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数字化与传统档案各有利弊,除去一些特殊情况如打官司等要传统纸质档案之外,数字化在利用的方便高效,是企业发展的趋势。

(三)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改变生活,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查阅文件已经不需要去图书馆或者档案室中进行查询,只需要连上网络在档案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以,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便捷性,进而使得档案的查询和管理的流程逐渐变得高效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企业档案数据库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当前会计档案中的纸质发票在逐步转变成电子发票,这样使得发票报销程序更加的快捷。公司的工程档案与企业网络办公相融合,进行数字化的全程跟踪管理,使公司对工程的进展可以全面了解管控。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接着对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如何开展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再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流程、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思路,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以及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企业引进档案数字化管理时,需要跟进时展的步伐,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水平,进而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的效率更高。

作者:卢立红 单位: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第9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房产档案极具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不仅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而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信息时代下,房产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以此提高房产档案安全性,满足社会服务需求。但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进程,提升房产档案服务水平。

一、国内外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形势

1.国外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形势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促使世界档案管理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美国无疑是走在前列的国家,其普遍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三项基础性文件纲要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提供了依据,并借助nail实现了房产档案信息的网上查询、检索和利用,同时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优势使房产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而紧随其后的英国也不甘落后,通过推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元数据标准》、《鉴定和保护指南》等规定切实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制定标准,并辅以合理规划和技术支持,促使房产档案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总之,国外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形势良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国内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形势

相比之下,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经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的构建,此外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数字化管理意识不高、缺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房产档案信息不完整、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忽视档案信息安全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立足国情,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健康发展。

二、提高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策略探讨

1.强化数字化管理意识,合理规划数字化建设

实现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房产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其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必要途径,因此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立足于工作要求、社会需求和时展趋势,提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认知,正确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为后续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在规划阶段,应综合考虑部门历史遗留档案的庞大库存和新增的房产档案,然后对其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既应高瞻远瞩构建长远规划,又要立足当下完善近期计划,如针对新增档案,应在不影响登记发证等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可在发证后和实物归档前期间实施建档操作;针对库存档案,为尽快彰显数字化档案库的利用价值,可首先对当前有效、利用率高的房产资料进行建档,然后处理剩余档案库存等。

2.规范档案信息,完善数字化管理标准

规范房产档案信息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建立档案信息时,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具体应涉及产权来源、姓名、身份证、房产类型、证号和面积、使用期限、界定位置图、产权变更的时间、形式、证明等各项房产信息,而且字迹要清晰,排序应规范,图像、数据等准确无误,以此保证房产权属真实、可靠、合法。我国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套针对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其标准应基于利用价值、安全保密等因素进行设置,如明确数字化管理的对象;就纸质、图像、声像等不同的档案载体的文件命名、存储格式和类型、分辨率等予以统一规定,特别是要明确、详细划分数据库的建立标准;针对整理卷宗、目录建库、扫描数据、处理数据、筛选分类、存储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等流程和操作标准加以规范;网络设置、系统安全设置等都应予以明确,以此指导各地房产数字化建设有序开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房产档案管理绩效。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管理提供基

保障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应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为依据,配备标准机房,并保证机房的配供电、综合布线、消防安全、温湿度、防雷、防潮、防尘等条件符合相关要求;配备必要的信息采集设备,如高性能的扫描仪等;在选择基础设备时,应兼顾其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要立足于日常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等进行设备采购,在选用系统软件时,应注意系统的兼容性、接口的规范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尽量对其加以规范和统一,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提高数字化管理利用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一方面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尤其是保密意识,严禁其擅自抄录、外泄、利用、销毁涉密档案,督促其严于律己,忠于职守;提高其业务水准,督促其及时更新理论内容,熟悉房产电子档案的特征和管理规范,掌握更多的现代管理技能和计算机技术,激发其创新潜力。同时还应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以此约束和激励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应制定严格的安全体系,明确工作细节,如分离工作与休息区,严禁私人物品的带入和工作物品的带出等,并实行责任到人制;根据档案的机密程度划分等级和分类存档,并设置访问和使用权限等,针对机密性较强的信息,应利用技术手段检测其有无潜在威胁;应充分利用防火墙、安全软件、自主设计等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保证房产档案安全、完整。

结束语:

总之,数字化管理必然是房产档案事业发展的主流,我们只有把握机遇,敢于挑战,着力构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为其提供完善的基础保障,方能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从而推动房产档案管理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菊.浅谈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应用[j].科技视界,2012(07).

[2] 闫冬.浅析房产档案数字化中的潜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