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第1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一、水务系统人才队伍现状

全系统现有在职职工480人,其中女职工113人,中共党员301人,人员结构分布如下:

从人员结构分布表可以看出,本系统人员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职称上看。全系统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154人,占职工总数的32%,技术人员总量达到了一定要求。但同时可以看出,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只占技术人员总量的10%,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助级以下职称,层次不高。二是从学历上看。全系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187人,占职工总数的39%,比例偏低,且本科学历人员只占8%。人员整体教育水平不高,高学历层次人员数量偏少。三是从年龄上看。全系统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占27%,36岁至54岁的中年职工占62%,55岁以上的职工占11%,年龄结构比例约为2:3:1,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二、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各类人才结构分析

1、党政人才队伍。按照本次调研的人才划分标准,本系统拥有党政人才101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1%。几年来,局党组坚持以工作实绩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按照党对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要求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各单位党政人才队伍的年龄梯次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不同性格气质人员的合理搭配,在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中都配备了1-2名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强的年轻干部。局党组注意加强对党政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从机关到直属单位,都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学习、工作制度和个人廉洁从政规范。绝大多数党政干部都能摆正位置,恪尽职守,全心为单位谋发展、为职工谋利益。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局经常组织局管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水利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在干部任用上,在系统内推行了竞聘上岗、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实现了干部的能上能下和合理交流。对聘期内干部定期进行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对工作不力、职工不满意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系统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4人,分布在五个职称系列:工程、会计、政工、农技和经济。其中,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以助级以下人才居多,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9%;由于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的改革,在职称评定上强调了学历因素,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般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而3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大部分不具备学历,无法评审更高层次的技术职务,也带来了系统内专业技术人才总体层次的偏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上推行了岗位设置、评聘分开,即根据各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总数按一定比例设置各单位高、中、低职务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后,由个人提出聘任申请,在职数限制内择优聘用。改变了过去专业技术人才评聘不分,一评即聘,一聘终身的现象,实现了高评低聘、低评高聘,在专业技术人才聘用上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专业技术人才在水利建设一线经受锤炼,促进个人成长的机会还不是太多,创新创造能力还不够强。

3、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系统内具有对外经营能力的人才较少,各直属单位综合经营的范围仅局限于利用自身资源进行了场地、设备租赁和对外承包等形式,原××市水利工程队现已改制为江苏龙川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4、高层次人才。今年,通过人才市场招考1名研究生。

5、高技能人才。全系统共有电工技师5人,高级工113人,主要工种为闸门运行工,灌排工和收银审核员。当前工人的考工定级是在符合一定的工龄、学历、岗位条件下,通过报名参加市工考办统一组织培训考核取得工人等级证书。

6、工人队伍。系统工人队伍中除技师和高级工外,还拥有中级工以下工人163人。与1999年相比,工人队伍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新增中专以上学历工人22人,说明系统内工人已经意识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对水务事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讯号。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工人在注重提高个人文化水平时,刻苦钻研技能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各单位在对工人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做得不足,主要是让工人自己在具体实践中锻炼或由老师傅传授帮教。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水务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许多传统的水利技术、工艺将会明显不适应水务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水务事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支新型的水务工人队伍。目前,人事部门对技术工人的继续教育工作已启动,除此之外,本行业自身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抓好对水务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人才使用管理情况分析

1、人才流动情况。本系统人才引进的渠道主要有引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外系统人员的调进和补充招考工作人员三种方式,人才流失主要是调出系统外和辞职创业,全系统基本保持了人才流进大于人才流失。但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对口人才引进数量不足的问题。

2、人才教育培训

本系统对人才的教育培训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落实了部分教育培训经费,提高了干部职工自学成才的热情。系统内每年都集中组织3-5次培训班,举办专题讲座,主要侧重于法规和工程、财务等业务方面。另外,还选送部分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从总体上看,本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缺少一个建立在分析现状和发展目标基础上的长远规划,培训教育的手段也较单一,针对性也不强,各基层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处于自发状态,主管部门缺少整体的指导。

3、激励和保障机制

各直属单位实行了档案工资制,即凡遇政策性和晋升性调资,正常调整档案工资,但视单位经济状况暂缓兑现或退休时予以兑现。直属单位在平时工资发放上引入考核活工资,即将部分工资列入活工资范畴,直接与考核结果挂钩,按月发放50%活工资,另50%活工资等年终考核后视情况发放。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上,暂时还没有成熟的做法。目前,根据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要求,要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但本系统基层职工的福利待遇总体水平偏低,主要是资金问题,只有单位的经济效益好了,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系统内所有符合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职工都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近两年,各直属单位、水务站职工还参加了住房公积金。

4、人才管理机制

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考核评价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缺少明确可操作的具体办法。

通过本系统人才队伍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本系统人才的现状与实现这一目标不相适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人才总量不足,必须从现在起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水务人才储备。二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少,必须以优越的条件吸引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水务系统,以带动水利科技水平的飞跃,要注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水利建设现代化的方向。三是人才专业不尽合理,在人才引进上,一方面要引进水利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新时期水务工作的新内涵,要吸收引进事业发展需要的法律、水环境保护、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人才。只有以足够的人才作后盾,实现水利建设现代化的目标才能有保证。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水务工作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水务事业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水利人才工作的领导。

2、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定向交流、技术协作、课题研究、组织外出考察培训、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到重点工地锻炼及传、帮、带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围绕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务信息化和经济管理等,积极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各类人才工程及各类专家选拔为载体,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切实加强人才资源的配置、使用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提高实用操作技能为核心,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要努力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加快培养水务系统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技能人才。认真组织开展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工作,重点做好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水平。

4、以大规模培训教育为抓手,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坚持做到人人受训。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内训、授课、外派进修、研讨会、学习组、轮岗等,可结合各单位实际,择优行之。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可选择组织参观和参加重点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集中指导和直接参与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既要重视缺什么补什么,更要知识技能型培训及“学习力”培训,只有技能人才的学习力提高,培训的后续效果才更具潜力。

5、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建立人才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注重工作实绩与日常考核、民意调查相结合,切实提高实绩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制定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和个人待遇挂钩的办法,从提高政治、经济待遇入手,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第2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近年来,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在水利部、长江委和安徽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长江河道管理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长江河道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领导人才缺乏,特别是年轻领导人才更是匮乏。该局现有在职职工784人,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84人,占全局在职职工总数的10.7%;35周岁及以下领导干部却只有8人,只占全局在职职工总数的1%。

2、高素质拔尖人才稀缺。该局现有在职职工784人,研究生学历7人,只占全局在职职工总数的0.9%;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2人,占全局在职职工总数的4%。

3、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衡,机关多,基层少。该局机关现有在职职工94人,专业技术人员63人,占局机关在职职工总数的67%;局直10个单位现有在职职工690人,专业技术人员162人,占局直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3.5%。

4、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该局现有在职职工784人,取得建造类、监理类、质量类执业资格人员71人,占全局在职职工总数的9%。

5、技术工人队伍庞大,整体素质较低,高技能人才缺乏。该局现有在职职工784人,工勤技能人员511人,占全局在职职工总数的65%;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437人,占全局在职工勤技能人员总数的85.5%;技师7人,只占全局在职工勤技能人员总数的1.4%。

6、重视业务培训,轻视政治理论培训,德才兼备人才不多。该局2008年共组织各类培训86人次,政治理论培训只有6人次,占全年培训总人次的7%。

7、后续学历教育质量不高,追求学历现象增多。一些职工存在后续学历教育就是捞个文凭的思想,党校、网络学校毕业人数有所增加,水利成人院校、自学考试毕业人数减少,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业务水平提升有限,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8、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经费投入不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单位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常以经费不足为借口,缩减人才队伍建设经费。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发展思路。

要充分认识到水利人才是推动水利建设与管理技术创新,实现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不断强化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加快人才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治江新理念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水利人才队伍,为促进长江河道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保障经费投入。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构。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水管单位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每年都要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步形成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与长江河道管理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要建立覆盖全局的人才培训机构,健全全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构,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负责抓、组织人事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抓,逐级管理,逐级负责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完善制度。结合长江河道管理体制调整后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3、保障经费投入。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年度经费预算,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每年有所增加。

(三)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努力培养和建设好“一套班子,建设三支队伍”。

即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人才队伍;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掌握现代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1、领导人才队伍。加强领导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直属单位后备干部管理暂行办法》,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积极选拔培养政治可靠、业绩突出、群众支持,热爱河道管理事业的年轻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形成合理的领导干部年龄梯次结构。同时,要不断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坚持各级党委(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有计划地选派领导干部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培训班和到基层挂职锻炼,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感,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充实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增强领导干部与时俱进、把握大局的能力。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加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要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落实待遇,创造环境,鼓励创新,促进高级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管理办法,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要求,实行评聘分开、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人才管理机制;要加大对局直单位在职职工的培养力度,鼓励年轻、踏实、肯干的职工,通过在职学习,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充实到专业技术岗位,优化全局人才结构。

3、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奖励机制;要鼓励技术工人参加专业对口、办学正规的在职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要定期举办河道修防工、闸门运行工、计算机操作工、汽车驾驶等相关工种的培训班,提高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的技术工人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竞赛;要按照安徽省水利厅要求,积极开展 “全省技术能手”和“全省水利技术能手”推荐评选工作;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参加全国水利行业技师专修班脱产学习,为单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第3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经济增长;知识溢出

在古典经济学阶段,学者就开始了探寻经济增 长的源泉,并先后将要素积累、资源配置、技术进 步、宏观经济稳定、教育水平、制度发展、法律有效 性、际贸易乃至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 理论框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 化的加速,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以技术创新 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 用越来越大。因此,技术创新已引起世界各的高 度关注,并将其视为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我也 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 经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 文献回顾

索洛(Solow)在1957年采用分解法对经济增长 进行研究,提出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和技术共同 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归因于不同投资的贡献,无 法归因的要素投入则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贡献。 这一重要结论引发了经济学界对技术创新与经济 增长关系的热烈讨论。现在学界已经普遍认识到, 技术创新是影响家经济绩效的一项基本要素。 但是,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技术创 新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 议。很多学者用R&D支出来衡量技术创新,研究其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Kennedy和Thirlwall在 1972年关于技术进步的一项全面调查中强调,研发 支出的大幅增长对家层面上的总体经济增长率 只有很小的影响;Grilliches(1980)指出,研发 是一种投资流,企业的产出要受到这些活动早期投 资累积量以及除研发活动外其他知识资源累积量 的影响,当然以上这些因素都不包含在直接的研发 活动中,而且研发包含基础研究、防研究和工业 实验等,它们各自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很大差异(参 见Gruppl998年的研究)。因此,除数据性的技术问 题之外,在生产函数中引入研发资本存量并不能为 技术创新提供合适的度量。还有一些学者利用专 利数来衡量技术创新,因为专利数据比较容易获 取,可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Devinney(1993)利用 面板数据对专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积极的、显着的关系;Crosby (2000)基于澳大利亚1901―1997年的全样本数据 和分时期数据,考察了专利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 长的影响,发现澳大利亚注册专利数对其劳动生产 率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专利每增长1%,人均 GDP将增长O.14%。Knut Blind和Andre Jung- mitag(2007)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欧洲 家的12个部门进行研究,发现专利存量和技术标准 存量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 响。Yang(2006)利用台湾地区1951―2001年的 数据研究发现,专利在台湾地区经济增长中起到十 分重要的作用。Jalle(2010)利用1980―2005年 73个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专利对人均GDP的 实际增长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刘华(2002) 利用中1985―200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专利 授权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黄智淋和俞 培果(2007)利用中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 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对 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郭蓉蓉、马运来(2007) 研究了1985―2003年辽宁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 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专利产出之间 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专利产出对辽宁省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约为10.39%。王慧、邵金哲(2009) 以河南省为例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 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生产总值 与专利产出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盛安平 (2009)对北京专利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 研究,发现专利授权数量与其总产值之间存在显着 的线性关系。高文杰、曹镇东(2009)利用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我3种专利授权量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 计3种专利授权量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68、0.104 和0.220。姜彩楼(2008)对我专利产出与经 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和 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 关系。

目前,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是一个 相当新的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的发 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技术标准作 为一种制度也必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 系。在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或标准化 组织会选择比较先进的、相对成熟的技术作为“法 定标准”;另一方面各种技术之间通过相互竞争,引 导消费者选择含有某种技术的产品,使该技术成为 主导技术,进而形成主导设计,逐渐使其成为此行 业的技术标准。后者也是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开 发和市场博弈形成的一种均衡优势。由此可见,标 准化过程是一种知识交流和技术扩散的过程。技 术标准对于技术的快速、有效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扩散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 生影响。当然,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 产生影响只是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一个方面。此 外,技术标准作为规范化的技术知识具有公共品的 特征,并且以基础设施的形式存在。从理论的角度 来看,公共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其他投入要素比如资 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 共识,即技术活动是经济绩效的实质性决定因素。 但是,在研究技术活动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时主要研 究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很少将技术标准化作为一 种技术活动纳入其中。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选择专利存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选 择技术标准存量作为衡量技术标准化的指标,将专 利存量和技术标准存量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 数,以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产出量(y),利用全 社会从业人员总数来表示劳动投入(f),利用固定资 产投资额来表示资本投入(k),研究技术创新与技 术标准化对中经济增长的影响。

2 模型的建立

本文以专利存量平均数衡量技术创新。专利 存量平均数根据当前年末的专利存量与以前年份 专利存量的平均数计算得出。由于一项具体创新

在现实生产中得以应用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该对该指标进行适当的滞后,Griliches和Lichtenberg(1984),Grili-ches和Mairesse(1984),Geroski(1991),Muint(1996),Grupp和Jungmittag(1999),Kunt Blind(2004)的研究表明,经过3年的滞后期相关专利才会对现实生产产生影响。将技术标准在现实中得到完全执行也有一定的周期。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将专利滞后3期,将技术标准滞后2期。

本文以技术标准存量衡量标准化。技术标准存量是当前年末引用的ISO标准和家标准存量。

扩展之后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取对数之 后为:yt=a+α・k+β・lt+γ・pat(t-3)+δ・std(t-2)+ut (1)

假设该生产函数是非限制性生产函数,KnutBlind(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生产函数没有显着差异,都可以描述长期生产函数。

3 实证研究

本文以1985―2007年中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文中代表产出量(y)的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劳动投入(l)的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代表资本投入(k)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均来自于各年度《中统计年鉴》。用以1978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将内生产总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名义值转换为实际值,单位为亿元。代表技术创新的专利存量(pat)来自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由于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中仅收集了1985年9月10日以来中公布的全部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此前的专利数据无法获得,所以将在此之前的专利存量视为0。代表标准化水平的标准存量(std)来自标准服务网标准数据库。

3.1 序列平稳性检验

分析各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并检验其平稳性。其变化趋势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通过时间列图可以发现,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均显示出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递增的规律。

对各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一个平稳序列的数字特征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序列在各个时间点上的随机性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换言之,可以通过时间序列过去时间点上的信息,建立模型拟合过去的信息,进而预测未来的信息。

3.2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目的在于揭示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利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残差项εt的单整性。因为残差围绕0上下波动,且不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见图6),所以在进行检验时不考虑常数和线性趋势。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中的检验结果可知,残差序列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是平稳的,说明GDP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专利存量、标准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3.3 模型的估计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评估方程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如下:

yt=18.8345+0.4246kt-1.6306lt+

t=(1.64) (2.38) (0.72)

0.3036pat(t-3)+0.2367std(t-2)

(-1.42) (3.12)

R2=0.993 D.W=0.90

(2)

D.w.统计量表明扰动项存在正的自相关,因此引入自回归AR(2)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的结果如下:

yt=-2.8165+0.0690kt+0.3541lt+

t=(2.3838) (2.38) (2.63)

0.3808pat(t-3)+0.5225std(t-2)

(7.17) (3.87)

R2=0.999 D.W.=2.98 F=0.848485

(3)

3.4 模型的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看,每个参数估计量的值都大于0,没有明显的错误。

根据拟合优度R2=0.999,可知总体显著性较好,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见图7)。从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来看,当k=4,n=23,显著性水平α=0.05时,t0.025(21)=2.08,可见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变量均显著。F0.025(4,21)=2.84,F=8485.84>F0.05(4,21),方程整体显著。经过二阶差分变换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D.W.>du=1.67,模型已不存在序列相关性。由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通过了计量经济学检验。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中专利、技术标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7年专利和技术标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着的计量关系。根据结果还可以发现,资本投入每变动1%,产出变动0.069%;劳动投入每变动1%,产出变动0.350%;专利存量每变动1%,产出变动0.304%;技术标准存量每变动1%,产出变动0.523%。

第4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利职工;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工作历来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提升职工素质能力、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抓手。为提升我区水利行业职工队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机制

1、制定培养计划。主要是明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和知识更新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根据各类人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制定行业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分类培养。

2、完善管理机制。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组织人事部门具体抓的层层抓落实的机制。把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振兴水利事业的重要措施来落实;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全年接受培训不少于12天(72学时),建立完善培训档案,使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验收、有考核。

3、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大职工培训教育投入力度,按照国家规定和《宁夏水利职工教育统筹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从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安排1.5%资金用于职工教育;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以项目带培训,结合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在相应业务管理中筹集资金。

二、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办班、基层办班、外送培训、学历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现冬季集中培训与基层所站“一事一训”相结合、生产岗位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相结合、单位自主培训与外送深造提高相结合、骨干重点培养与职工普遍参与相结合、业务理论深化与生产实践提高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创新职业教育思路与机制,积极探索培训模式。

1、面向基层抓培训。面向全区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开展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渠道测量水、泵站运行等各类培训班;对不具备大中专学历的职工,进行相应专业的学历教育,扩大成人大专和专科升本科规模,开展电大开放式教育;重视和鼓励工作业绩突出,有发展潜能,具有大学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50名左右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高级工到宁夏水电技师学院脱产培训1-2个月,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构筑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

2、面向专业抓培训。采取“走出去,带回来”方式,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高、精、尖人才,开展工程建设“四制”、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等培训班;多渠道、多层次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区外学习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水政水资源、水利管理经验、智能化防汛抗旱预警系统等国际尖端水利科技。

3、面向岗位抓培训。加大技师培养力度,抓好工人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能鉴定站作用,面向全区水利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通过考核取得《资格证书》。结合工人等级技能考核鉴定,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岗位适应性、岗位等级晋级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工人学技术、练本领的内在动力。主要生产岗位上的工人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水管单位所、站长、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每年主要岗位工人的培训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带培训,激发职工立足岗位争当技术能手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三、依托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培训教育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宁夏水利网、《宁夏水利》等行业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大力宣传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加强水利人才培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水利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职工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水利职工教育工作对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的保障作用,表彰职工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重视职工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为落实人才培养任务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家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水利厅高层次人才工程”。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将“水利厅高层次人才”评选与“自治区313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推荐挂钩,对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人员及水利高层次人才,采取重点资助、重点培训等办法,加大培养力度。

2、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平均培训12天,3-4年内使全区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以全区高中级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加快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每年开展知识更新培训1500人次左右。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灌溉管理、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文及水利信息化、水利经济管理等9个领域培训一批紧跟水利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每年组织安排1000人次以上的基层水管员和农民用水协会管理人员参加脱产培训,各市县水利部门和厅属各单位每年组织安排不少于3000人次的岗位培训。平均每年培训的人数不低于中高级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5%。

3、推行“导师制”,加快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一些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负责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快对青年职工的培养。有重点地选送中青年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青年人才挑重担,承担重点项目设计、施工、科研,着力培养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促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四、结合职称评审、技术研讨等,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1、将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做为职称评审及聘任的必备条件,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使教育培训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自觉行为。

2、紧密围绕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水利新技术等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开展节水技术的推广、宁夏城市与工业供水管理、智能水网一体化、宁夏两大战略两区建设、宁夏高效节水灌溉与土壤盐渍化、无人机航空影像拍摄技术等专题研究和研讨会,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运用所学新知识,积极实践新技术,全力为水利建设做好科研服务。

五、加强效果评估,提升培训质量

第5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水利标准化工作,促进技术进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结合水利行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开展水利标准化专题工作。

水利技术标准包括水利国家标准、水利行业标准、水利地方标准和水利企业标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水利部组织编制的水利国家标准和水利行业标准的管理,水利地方标准和水利企业标准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编制水利技术标准:

(一)水文、水资源、水环境、防洪抗旱、供水节水、灌溉排水、水土保持、移民、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等的技术要求;

(二)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监理、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三)水利产品的设计、生产、标识、包装、贮存、运输、安装、使用和维修等的技术要求;

(四)水利工程和产品的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境和劳动保护等的技术要求;

(五)水利工程和产品的术语、符号、型号命名、制图方法和有关编制规定等的技术要求;

(六)水利工程和产品的试验、检测以及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检)验方法等的技术要求;

(七)高新技术应用与水利信息化等的技术要求。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水利技术要求,应制定水利国家标准。没有水利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水利技术要求,应制定水利行业标准。

第五条水利技术标准应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实施。

现行有效的水利技术标准中直接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其他公众利益以及有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必须强制执行。

第六条开展水利标准化工作,应及时收集和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水利行业实际适时吸收或采用。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

第七条鼓励并支持有关科研机构、学会协会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以及各方面人员参加水利标准化工作。有关单位和人员参加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业绩,应作为有关资质评定的条件之一。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以下简称主管机构)。水利部有关业务司、局是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持机构(以下简称主持机构)。承担水利技术标准编制主要任务的单位是主编单位。

第九条主管机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组织制定水利标准化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组织编制《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以下简称《体系表》);

(三)组织水利技术标准的立项工作;

(四)负责标准化工作合同的管理;

(五)组织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编制;

(六)负责水利国家标准的报批及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号和,对水利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七)受理水利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备案;

(八)负责水利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九)指导并协调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主持机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编制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二)确定主编单位;

(三)组织实施标准化工作合同;

(四)主持标准"编制工作大纲"和送审稿的审查;

(五)负责标准的解释和复审;

(六)组织标准的宣传贯彻。

第十一条主编单位负责组建标准编制组,按照本办法及标准化工作合同要求,对标准编制的质量和进度全面负责;承办标准解释、实施情况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

第三章标准项目的立项

第十二条水利技术标准的立项工作包括编制与审批项目建议书(格式见附件一)、年度计划和项目任务书等。

第十三条标准项目的立项应以《体系表》为依据。

对未纳入《体系表》但却是当前工作急需的水利技术标准项目,可由主持机构提出建议,经主管机构审核,报部批准后,方可立项。

第十四条各主持机构于每年6月30日前审查汇总项目建议书,提出下年度标准编制计划建议。主管机构及时组织专家评审,并商有关业务司局,提出水利标准化工作年度计划建议,报部审定。水利国家标准的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列入年度计划的标准编制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具有成熟的工程建设或产品生产实践经验;

(二)拟纳入标准中的科技成果已经过验收或验证,且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三)与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协调配套。

第十六条主持机构依据经批准的项目任务书,确定主编单位时,应依照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择优确定。

第十七条主编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承担过与所主编标准内容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科研、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试验、监理、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等工作,并在相应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

第十八条标准的主编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较丰富的水利工程建设或产品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能组织解决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二)高级技术职称,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应参加由主管机构或主持机构组织的标准编制培训,掌握标准编写的有关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主持机构根据下达的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相关项目任务书,报部审批。

第二十条鼓励并积极引导多渠道、多方式筹措水利标准化工作资金。

第二十一条水利部标准化工作补助经费的重点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及相关专题工作。

第二十二条水利部标准化工作补助经费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持机构对补助经费的使用负总责。

(二)主编单位要加强经费管理,对资金使用、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等情况要定期报告。

(三)根据工作进度,补助经费可跨年度使用。

(四)标准编制工作结束后,主编单位对于经费使用情况要提出内部审计报告。

第四章标准的编制

第二十三条标准编制工作(含制定、修订和局部修订)实行合同管理(合同格式见附件二)。主管机构、主持机构以及主编单位分别依照合同的规定,实施标准编制的有关工作。主编单位不得单方面变更合同。

如因特殊原因需调整项目的,由主持机构提出,经主管机构审定后,报部领导批准;调整进度的,由主编单位提出,由主持机构审核,报主管机构批准。

因调整项目或调整进度而发生的其他有关事宜,由合同各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编制水利技术标准的程序可分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四个阶段。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时,可采用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三个阶段。标准的局部修订可采用审查和批准二个阶段。

第二十五条在起草阶段,主编单位应编写标准"编制工作大纲",报主持机构审查。"编制工作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适用范围,编制依据和国内外相关标准,标准章、节和附录的主要内容,工作进度,必要的专题项目、测试验证,经费预算安排,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第二十六条征求意见阶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一)主编单位按照审定的"编制工作大纲"的框架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正文、附录、必要的条文说明),编制工作报告(包括编制工作简况、编制原则、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等)和必要的专题报告等;

(二)征求意见稿应发送与标准技术内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并抄报主管机构和主持机构,征求意见单位和专家不宜少于50个,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三)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和专家应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逾期不回复的按无异议处理。对重要技术指标有异议时,应说明必要的理由;

(四)对有争议的重大技术问题,由主持机构组织专题会议研究确定;

(五)将征求的意见逐条归纳整理,提出征求意见阶段意见处理汇总表(格式见附件三)。

第二十七条审查阶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一)主编单位根据意见处理汇总表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包括正文、附录和必要的条文说明)。送审文件由送审稿、编制工作说明、意见处理汇总表和必要的专题报告等组成。标准中强制执行的内容应特别注明;

(二)送审稿应采用会议方式审查,审查会议通知应会签主管机构。当主持机构即主编单位时,审查会议由主管机构组织;

(三)主编单位应在不晚于审查会议召开前15天,将送审文件报送主管机构、主持机构和参加审查会议的单位和专家;

(四)审查会议实行审查专家负责制,重要的技术标准宜成立会议领导小组。审查专家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总人数不宜少于10人。其中标准使用单位的专家不得少于4人;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3人,且不得担任审查负责人;编制组成员不得作为审查专家;

(五)对标准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技术内容是否协调一致,标准技术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政策,是否准确反映水利工程建设或水利产品生产的实践经验,标准的技术数据和参数有无可靠依据,与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以及标准的体例是否符合标准的编写规定;

(六)审查会议应遵照协商一致、共同确定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对送审稿进行审查。对有争议的问题,应充分讨论和协商,并做出结论性意见。如需表决时,必须有不少于四分之三的审查专家同意方为通过;

(七)审查会议纪要应做出明确的结论,附审查专家签名单,并由主持机构行文有关单位和专家。

第二十八条批准阶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一)主编单位根据审查会议纪要,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包括正文、附录、强制执行的内容和必要的条文说明)。报批文件包括报批公文、报批稿、审查会议纪要、审查阶段意见处理汇总表、编制工作报告和必要的专题报告等;

(二)主编单位将报批文件纸质文档一式六份及电子文档一份报送主持机构。主持机构应征询审查负责人意见,负责对报批稿进行技术审核;主管机构负责进行体例格式复核;

(三)主编单位根据技术审核意见和体例格式复核意见,修订报批文件。修订的报批文件由主持机构正式提交主管机构;

(四)主管机构负责标准的编号和报批。

第五章标准的、出版与发行

第二十九条水利行业标准由水利部批准,涉及其他行业的由水利部与国务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批准。水利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号为SLAAA-BBBB,其中SL为水利行业标准代号,AAA为标准顺序号,BBBB为标准年号。

第三十条水利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出版社出版。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主管机构的授权许可,不得从事水利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活动。

第三十一条水利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实行合同管理。

第六章标准的复审

第三十二条水利技术标准实施后,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三十三条复审由主持机构组织。复审机构提出复审结论及理由,并签署复审意见,报主持机构。复审格式见附件四。

第三十四条主持机构应将复审结论于每年5月31日之前报主管机构。

第三十五条经复审的标准按下列复审结论分别处理:

(一)继续有效不需修订的标准,再版时注明"××××年确认有效";

(二)需要修订或局部修订的标准,填报项目建议书;

(三)已无存在必要的标准,予以废止。

第七章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六条水利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主要工作内容为:标准的宣传培训,贯彻实施,以及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违反强制执行内容的行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的单位应按相应的标准进行生产,接受水利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八条经主持机构授权,各部门和各单位应积极开展水利技术标准的宣传、推广应用、咨询和业务交流等活动。

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宣传贯彻活动实行计划管理,由主持机构向主管机构提交年度计划,经审核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可采取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主管机构应将结果及时公告。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的技术人员是否熟悉和掌握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中所采用的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三)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和劳动保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中采用的导则、指南、手册、计算机软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四十条在依法处理重大责任事故时,应邀请有关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参加。事故处理报告应包括事故是否违反标准规定的内容。

第四十一条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规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八章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第四十二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是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可供参考使用的标准文件。

第四十三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暂时不能制定标准的项目;

(二)采用技术标准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三)采用国际标准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第四十四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制与管理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利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SL/Z。

(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后三年内必须复审,以确定是否继续有效或转化为水利技术标准或撤销;

(三)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得被水利技术标准引用。

第九章附则

第6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T-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75-02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1988年始创二十多年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目前,安徽已经初步形成了合肥部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芜湖LED光电产业、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蚌埠生物产业、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淮南公共安全产业基地、滁州硅基新材料产业、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马鞍山铁基新材料产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30.3亿元,截止到2011年全省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35家,其中,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51家,10亿元以上的83家。2011年全省部级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均居全国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位。

但是,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利产出水平低等问题。因专利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新颖性等特点,是科技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文章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提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面临的问题,并且在鼓励和加强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专利产出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对策研究。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对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主要是将专利作为测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指标来衡量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R.哈罗德和E.多马建立了著名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未将技术进步引入到增长模型中;50年代,索洛等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正,将技术进步引入到经济增长的模型中,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的贡献做出了定量分析;80年代,保罗·罗默等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刘华(2002)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我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专利制度具有激励创新的作用,但发明专利与国内GDP的增长和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性不强,而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促进作用[1]。张继红、吴玉鸣、何建坤(2007)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专利创新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专利创新具有一定环境依赖性,在地位空间上表现为一种集群现象。另外提出,三种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外观设计的创新[2]。毛昊、张洪吉、王锦旺(2008)通过我国地区经济实力、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和职务发明专利数量产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科技投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科技投入和专利产出的效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

二、安徽省高技术产业专利面临的问题

(一)专利申请数量少,行业结构不合理

参照《201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有745家,占全国2.64%;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82.2亿元,占全国的0.91%;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的利润为69.6亿元,占全国的1.43%。2010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59683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938项,仅占全国的1.57%,位于全国第十位,占中部地区21.26%。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的专利数为1.26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2项,与广东(14.48项)、北京(2.54项)、上海(2.43项)、天津(2.31项)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行业结构专利申请不合理表现在行业总产值与专利申请数不协调。例如,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1.89%,但该行业的专利申请数的比重仅达到了34.97%。而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36.16%专利申请占46.8%,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3.99%,专利申请占10.66%。专利申请的行业结构不合理反映了安徽省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域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发明专利相对较少

在专利的三种分类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相对于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比较高,其数量很大程度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4]。2010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比例42.64%,低于全国(59.26%)17个百分点。其中安徽省的发明专利在各领域中的比重分别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4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31.4%,医药制造业为67.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50%,而广东、上海、北京等地这些领域的发明专利比重都超过了70%。

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占拥有的专利比例也很小,奇瑞汽车是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1年申请的专利数在全国汽车制造业位居第一位,但是在其累计授权的4595件专利中,发明专利仅有587件,仅占12.77%。

第7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局将人才工作紧扣全局、全系统的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是人才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局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一)认真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州、县关于人才工作的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并对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专题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水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党务和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办公室具体做好系统人才工作。下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下属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直接责任。

(三)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结合系统有关会议,大力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事关水务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做到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2017年以来,安排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72人次,推荐1名同志任助理工程师,1名同志任中级工程师,并积极为4名同志申报副高级工程师,今年4月已受到县上聘用,填补了我县水利行业无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空白。

(四)注重发挥专业人才作用。我们在工作中,充分保护和利用系统内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根据我县水务系统的实际,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含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和工人技师,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在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时,系统内各类人才实行统一安排,以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建立正常的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历培训。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为各类人才职称评聘、科技成果申报等提供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协调。现有人员96人, 60后、70后人员共有80人,占单位人口总数的83%,80年以后出生人员14人,90年以后出生人员仅有2人,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呈现不稳定型。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其中:副高级4人(2018年聘任),中级16人,助理级1人,技术人员相对不足,且后备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专业技术人员第一学历为水利相关专业人员仅有8人,其余人员均为非水利相关专业,水利科班出身人员相对不足。

三是学历水平偏低。高中以下学历27人,中专学历12人,大专学历42人,本科以上学历15人,其中:第一学历为本科人员4人,水利相关专业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1人,总体来看,学历水平相对偏低。

第8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在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环境中,各国对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越发紧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是多国想要交流了解的对象,且我国不断追求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对农业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此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英语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学科,却并未受到广大专家学者与学生的重视,但随着农业在国际上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开始关注农业英语教育。《农业英语》一书是由王静萱主编,并于2015年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类专业英语教材。该书虽由英文书写,但其内容主要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对外贸易等有关,专业性强,且该书内含有专业参考译文,附录部分收录大量农业英语术语,可用于丰富农业新闻英语语料库,结合该书所配备的视听材料,学生可通过不断训练提高自身农业英语听力能力,提升自己在本专业的竞争力。《农业英语》一书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在结构上,该书可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与农业英语应用三大主要版块,其中,农业生产包括对自然环境、农业文明与植物特性的科普介绍,融入植物生物学,探究植物的奥秘;农业技术包含农作物管理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种植技术以及植物保护技术,该部分内容对我国农业技术进行总结概括,在了解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对农业技术的基本认识,构成知识网络,对农业发展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现状;最后,农业英语应用部分既涉及到对农业国际贸易交际英语的讲解,又为学生就业与深造做准备,对该专业个人简历与出国申请表书写模式进行总结,为学生今后发展做考虑。纵览全书,该书共12章,每一章节包含5至7篇文章,行文简明易懂,文章详略得当,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既不会使读者因篇幅过长而感到拖沓无趣,也不会因篇幅短小而使知识点大量浓缩,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其中含义。此外,该书在每章节最后以及附录部分总结了重要英语词汇,节省读者查阅单词的时间,使该书在结构上更加完整。此书在结构上对农业知识进行专业性划分,如此布局方便读者就自身需求对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或农业英语应用展开深入学习;视听材料及词汇总结部分有利于学生充实农业英语语料库,对提升学生农业英语能力有很大帮助。

内容上,该书内容翔实,所涉知识范围广。从自然资源、农业概念、植物生长到农业技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生态农业,最后到外贸英语以及应用写作,该书几乎涵盖农业英语学习者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专业的注释、译文及词汇总结使该书附带查询功能,对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该书不仅包含专业农业知识,还包含一些生活实用技巧,学生在学习农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生活小技能,例如西芹作为古老疗伤食物的用法与功效、西兰花与花椰菜的吃法等,将农业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该书具有实用性,且专业知识与生活技巧相结合作为此书内容难易结合的方式之一,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农业英语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农业英语》一书内还包含大量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农业英语翻译能力与语言转换能力。书中选用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真实图片,对图片所在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有助于学生调动阅读想象力,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该书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可作为专业人员参考资料,抑或农业英语爱好者的兴趣读物。

该书还具有专业性强、科学严谨的特点。《农业英语》作为高校教材用书,其专业性与严谨性表现在对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呈现以及译文的准确性方面。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技术,其对所适用的产业规模、农产品种类都有一定要求,书中对农业机械化概念及运用的具体描述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业进步;滴灌技术作为节水灌溉技术,将此技术在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农业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缺乏对农业的限制作用,并有效节约农业用水,推动该地未来农业发展。《农业英语》对农业知识的概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在听到相关农业英语时能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对该语言进行准确理解与翻译,减少翻译失误,而非局限于简单直译所听到的内容。

《农业英语》一书中涉及到对大量外国文献的翻译,编者在翻译过程中极力遵循言简意赅、规范严谨、用词精准的翻译原则,并对该书中的专业术语采用直译方式,晦涩难懂部分采用意译形式,在保证内容科学严谨的前提下,注重该书阅读难易程度,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总之,该书作为高校农业英语专业的教学用书,不仅专业性强、内容广泛,其丰富的农业技术英语词汇有利于提高学生农业英语听力水平,对培养此类人才、促进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交流有重要意义。

第9篇:水利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疆;FDI;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引言

伴随着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位居我国向西开放前沿的新疆自1980 年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利用FDI的规模与质量却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新疆这小规模的FDI是否也会提高新疆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探讨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FDI在提高新疆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如何促进新疆FDI的吸收及推动新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乃至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FDI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对外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自新疆1980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规模以来经过了将近3O年的发展。2009年底,新疆实有外资企业317家,其中独资企业119家,合资企业162家,合作企业27家,股份公司9家。从投资规模来看。从1980年到2009年,新疆累计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63个、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35.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0.24亿美元。新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1980年的109万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21570万美元,增长了近197倍。

二、FDI对新疆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内外研究普遍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创新能力是在无数次的创新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创新过程类似于生产过程,即集合各种资源(人力资本、资金、设备等)创造出新知识的生产过程。一般来说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有着效果十分明显。一是投资在当年表现为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二是一旦投资形成在长期表现为创新产出的供给效果。而技术创新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又较难量化,很多研究中以专利受理量为技术创新产出,因为专利(Patent)受理量既包括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包括学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能够全面反映该地区的创新能力。另外这也较符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每年新疆专利受理量与专利批准量相去甚远,为此本文用专利受理量代表创新产出有夸大创新能力提高的积极效应。因此本文以实际利用的FDI总额为资本投入,以专利受理量为技术创新产出研究新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的技术创新量化指标――专利,根据其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不同等级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对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其科研投入要求最高、科研产出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性。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或其结合做出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相对于发明专利而言,无论是科研投入还是模仿学习难度都比较低,其创新产出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因此本文不仅分析FDI对专利产出的影响,而且进一步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产出方面分别进行研究。

新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增长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图1所示,图中实用型新专利受理量增长最快,从2000年的699件增长到2009年的1865件,增长了将近2.7倍。发明专利受理量增长速度缓慢,但也有所增长2009年产量为662件,是2000年的3.5倍。而外观设计受理量的曲线从2006年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

新疆三种专利受理量的发展趋势

图1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0年)

下面我们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FDI对新疆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

建立模型如下:

lnTEPt=C+αlnFDI t +ε(ε为随机误差项)

式中TEP t为t年的专利受理总量,FDI t为t年的实际利用的FDI总额。C、α、ε分别表示为常系数、专利弹性系数和随机误差。本文以2000-2009年为样本区间来考察新疆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选取区间内专利受理总量及实际利用的FDI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6.0软件,对式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结果为:

lnTEP = 1102.99116744 + 0.0824279890132*lnFDI

T值 (9.495258) (7.692603)

Adiusted R Square =0.866024

F-statistic = 59.17614

回归模型显示:变量的Prob值均为0,通过加权二乘回归WLS得出,Adiusted R Square 值为0.866024,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方程与变量的显著性较好,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lnFDI的T检验值为7.692603大于临界值,说明实际利用的FDI 总额对专利受理总量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FDI和新疆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密切相关。新疆FDI实际投资额每增加1%,就能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0.082%。

进一步将新疆实际利用的FDI总额分别对发明专利受理量(EIP)、实用新型专利受理量(EUP)和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E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模型如下:

lnEIP = 162.403285965 + 0.0212354299529*lnFDI

T值 (6.947964) (9.848899)

Adiusted R Square = 0.914286

F-statistic = 97.00082

lnEUP = 660.633348213 + 0.0490994945954*lnFDI

T值 (10.13874) (8.168912)

Adiusted R Square = 0.879568

F-statistic = 66.73113

lnEDP = 279.954533259 + 0.0120930644649*lnFDI

T值 (3.709001) (1.736879)

Adiusted R Square = 0.183062

F-statistic = 3.016750

回归模型显示: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Aajusted R Square值分别为0.914286、0.879568。说明线性回归效果比较好,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方程与变量的显著性较好,通过对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的F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lnFDI的T值分别为9.848899、8.168912,大于临界值,说明实际利用的FDI总额对当年的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受理量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并且FDI总额每增加1% ,就能拉动当年的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的受理量分别增长0.021%和0.05%。由此可以看出实际利用的FDI总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明专利受理量和实用型新专利受理量的增加,其中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增长影响最大。而外观设计专利Aajusted R Square值为0.183062,拟合优度较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实际利用FDI总额对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的增长没有过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实际利用FDI总额与专利受理总量和各专利受理量的回归结果可显示,总体上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专利受理总量有积极的技术创新效应,可这种效应影响程度并不大。但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受理量上。而对于的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的增加却没有显著影响。

三、提高新疆对FDI的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

FDI的大量流入对新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程度推动作用,但这种推进作用仅局限于科技创新的较低层次,对我区科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却很难得到。因此,本文将对今后如何合理引资,如何进一步提升FDI对我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1.发挥新疆自身优势

新疆有着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的资源、地缘、人文以及政策优势。全面发挥新疆特殊的上述优势,让流入该地区的FDI的规模逐年稳定增长。为此,在外资进入审核时要更加重视对质量的考核,把其包含的技术价值高低、溢出效应强弱以及对引入行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重点考虑进来。地区政府应该多鼓励溢出效应较强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FDI的流入,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的入驻;而对于那些仅仅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力、“掠夺”稀缺自然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的FDI要将其拒之门外。另外,地区政府应该取消对外资的普遍优惠待遇,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2.重视科研,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经济水平落后,发展空间不足等原因新疆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不利于我区人才储备的增加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其次,新疆目前大力从事的科研活动主要是科研价值相对较低、创新性较小的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科技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科技经费使用结构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新疆有效吸收外资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之一。为此,今后我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如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适当税收补贴,鼓励企业、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支持研发的活动,要大力宣传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主创新榜样,引导、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主动地投身自主创新活动。

3.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吸收FDI外溢效应

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世界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的对外开放的自主创新,因此,新疆本地企业不仅要具有自主科研攻关能力,同样也要放眼世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重引进,更重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最终提高新疆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4.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消除新疆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明晰企业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政府要有的放矢地对一些已初步具有竞争力的民族企业进行扶持,以增强其竞争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国内及国际竞争中,在竞争中主动吸收FDI技术外溢,结合自主研发最终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29-36.

[2]张磊.新疆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来源和特点分析[J].市场论坛,2010(05).

[3]赵军,方卉,苗苏梅.新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8,5(03).

[4]唐红梅,曹阿芳.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9,8.

[5]刘向丽,王厚双.辽宁省制造业FDI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01).

[6]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7(0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