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仿古建筑造价设计精选(九篇)

仿古建筑造价设计

第1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1仿古建筑常见的设计类型

1.1轩馆

轩是南方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三面均敞开,轻巧细致,可以使人们产生轩昂、高爽的感觉。轩的外形和古代的车子比较相似,建筑设计取空敞、居高之意。适合在一些比较空旷的地方修建,有利于保护景境。而馆指的是临时居住的场所,一般会和另外一个住所连接,馆一般没有统一的大小和规模,朝向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和一些小组建筑有机的联合。通常馆的前面都会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庭院。

1.2殿堂

在园林建筑中,殿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建筑,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规格高等特点,一般是园林主任接见客人、处理相关事务的场所。因此,殿堂建筑是园林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多在开敞的位置修建,多出现在寺观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尺度和体量一般比较大,所处的位置也比较险要。整体布置也非常的规整,根据等级的不同顺次将其布置在其所在位置的中轴线上。主殿一般处于中部,而配殿则在两侧分布。堂的构造较为灵活,形式上也是多样化的。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装饰方面也多以地方特色为主。在皇家园林中,堂是仅次于殿的建筑,主要用于起居、游赏、读书和休息。在设计时,一般会将厅堂布置在中间,在其两侧配以厢房作为辅助设施。在江南的一些私家园林中,厅堂的外形和南方传统厅堂的外形比较类似,一般都是前带廊或者抱厦,使用采光性和通风性良好落地长窗和格扇作为门窗。内部的空间高且深,利用落地门罩以及相对灵活的隔断来划分空间。

1.3斋台

斋又叫做山房,和堂的形制比较相似。和堂不同的是,斋一般布置在园林比较僻静的位置,不宜太过宽敞,以达到凝神聚气的目的。台一般以土、石垒成,台平而高,外形简雅,还有一部分台可以进行登高瞭望。还有的台为临水处使用石料堆砌、铺筑的地面,并使用细、短的石柱作为低栏的露台。

1.4榭舫

榭指的是一般在空中、一半在地上的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园林中多使用亲水平台式水榭。《园冶》中有“《释名》云: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或观赏花枝斗艳,或观赏树种的游鱼,具有灵动、轻盈的特点。对于一些体型比较大的榭多做卷鹏歇山顶,体系稍小的一般使用攒尖顶。檐角多向上飞扬。舫是一种仿船的傍岸建筑,多布设于水中,在园林建设中发挥美妙的点缀作用。一般舫在水中的部分使用石头建筑,所以又叫做石舫。在南方地区又称其为旱船,台座按照船的外形进行设计、建造,然后在其上面修建楼廊亭阁。

1.5亭廊

在园林建筑中,亭也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建筑类型,在园林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园林中,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观景的一个建筑,亭的监造类型多以园林组景为出发点,可以多角、可以扇形,安排比较灵活,可以将园林建筑的特色最大化的充分体现出来。廊在园林中主要用于景点的沟通和连接。此外,还发挥着避免人们风吹、雨淋的作用。廊的造型主要以玲珑、轻巧为主。忌讳开间过大或者过高。具有可曲可直、可短可长、顺势弯曲的特点。所以,廊或者穹水渡桥、或者蟠山围腰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中应用。根据所在地势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曲廊、直廊、水廊、回廊、爬山廊、桥廊、叠落廊等。

1.6牌楼

牌楼是园林景观的标示牌,是一种具有楼房屋顶的排架结构,一般有单排柱子构成,在其下部会使用夹杆石来增强器稳定性。牌楼属于礼仪式建筑,外形类似于棂星门,在功能上发挥着划分空间和标示空间的作用。多将其作为建筑群组的引导建筑。在街道的起讫点应用广泛,陵墓、寺庙、园林、桥梁等入口是景区中的标志性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古代建筑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用途均进行了分类,并且在现代化的仿古建筑施工中,建筑自身的用途也越来越灵活。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外,多按照其具体的应用来对其用途进行确定。

2园林建筑中仿古建筑应用的基本原则

2.1体量合理

建筑的体量直接影响着人民对建筑的感觉和理解。因此,园林的体量要注意和四周的环境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和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观赏效果。如果体量过大,就会表现为宣兵夺主,当所处的环境比较小时,还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如果体量过小,会容易让人忽略,那么也就失去了建造的价值。所以,园林建设中选用的仿古建筑体量要合理。例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在修建初期,只是想建造一座塔,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环境比较大,后面靠的是万寿山,对面面对的是昆明湖,如果使用体量比较小的塔,则发挥不出统揽大局的作用。因此,在修建到一半的时候将其拆掉,并替换成了阁,整个建筑的腰身要比塔粗壮很多,可以和四周的环境有机的协调起来。

2.2合理选址

在园林建筑施工建设中,想要将其观赏价值和功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需要选择合理的建造位置。如果建筑所处的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景观效果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3合理的设计建筑风格

我国的古建筑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格,而且地域文化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在园林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建筑风格,要注意建筑风格和园林主旨、立意的协调性,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特别是在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允许随意对各种不同的风格进行拼凑,以免出现景观不协调、设计理念无法体现的情况。

2.4做到因地制宜

在设计和布置园林仿古建筑时,要注意不要任意添加,随心所欲,也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将仿古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的协调起来,因地制宜的对园林建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建造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

3仿古建筑在园林中具体的应用手法

3.1仿古建筑修建位置的选取

园林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环境和休憩娱乐,同时园林建筑也是园林风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达到点缀环境的作用。因此,园林建筑自身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一般来说,仿古建筑在进行选址时,对于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仿古建筑,在园林风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古建筑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一个关键景物,可以对自然山水和景观进行点缀。所以,在使用仿古建筑时,除了要设计出良好的建筑外观,还要保证自然景观和仿古建筑外观的和谐性。如明代计成《园冶》中所讲,应“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屋廊蜿蜒、楼阁崔巍”,“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为了达到仿古建筑和园林景观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建筑效果。在考虑大环境的同时,选择仿古建筑的建造位置时,也要对周围的山石、水木、溪涧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利用对景、借景的方法将其归入到画面之中。同时也可以布置具有良好艺术观赏价值的环境来供人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重点不是景有多大,而是要有动人的画面,并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只有有动人的画面,才可以使人感受到环境中的美。例如,苏州虎丘剑尺在设计时,对细小泉水和峡谷来进行组景,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选择仿古园林的建设地址时,要注意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着手,选择出合理的园林位置,从而创作令人留恋的园林景观。

(1)虚实结合。

在选择仿古建筑的监造位置时,要求可以达到园林空间布置的具体要求,以实衬虚、以虚含实,和水面、山石、植物进行有机的组合,将景观有机的融合起来。比如,园林中框景和借景的手法就是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景观的动静结合。

在选择园林仿古建设的建设位置时,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而是根据空间、环境和景观的具体要求,进行确定。于此同时,采用合理的建筑类型,可以使静止的景观,闪现出灵动,让游人产生动感。比如,碧波湖畔的轩榭、蜿蜒曲溪上的石桥、陡崖峭壁旁边的古亭等,均让人感觉到置身屋内,却神游其外的感觉。再如,位于西湖水畔的集贤亭,人们站在湖中看着湖水碧波荡漾,听着听中的鸟儿嬉戏,会不由的心潮涌动,思绪飞扬。

(3)体势相配。

在仿古建筑中,“体”代表仿古建筑的体量,“势”代表仿古建筑的地势、地形。我国的园林建筑比较讲究山水的模仿,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园林建筑都是对自然界山水的模仿,就是在江南的宅院之中,也需要利用意境来使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所以,要重点解决园林建筑地势地下和体量的匹配问题,建筑的高低区直要和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建设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观赏景观。

(4)做好意境的融合。

我国山水画艺术对古典园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且会或多、或少的限制园林建造的基址。为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范围中,表现出无限的景观,对园林意境的追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园林建筑多讲究情景的交融,讲究以情造景、由境生情。在《园冶》中提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所以,选择仿古建筑的地址时,要注意和园林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同时也只有和园林的主题相互融合,才可以真正的达到设计效果。

3.2仿古建筑的布局方法

(1)主次分明。

在园林仿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区分开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主次性,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景观凌乱、松散。在建筑布局中,如果园林的面积比较小,一般会有一个小的园林。而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景观园林,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景区。园林中的建筑群和主要建筑均会在这一区域中进行建造。当建筑是由多个建筑群组成时,一般以对称的方法进行布局,而对于庭院四周有建筑物环绕,并且庭院的数量不确定时,需要将中线做好,然后剩下的所有组织都要按照中线发展。按照左右分立的秩序进行布置。比较知名的园林建筑有颐和园的佛香阁、北京北海的白塔等。所以,在进行园林仿古建筑的布局时,一定要分清主次,不管是建筑的体量,还是建筑的等级,都要有所区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园林结构的严密性,突出园林的设计主题。

(2)疏密得体。

由于园林空间是由水面、植物、园林建筑等共同组合而成的,空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如果空间过于开敞,容易让人的思绪变得游离,如果空间过于局促,就会让人产生压抑感。此外,道家的思想也对仿古建筑的布局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风景和花园都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组成。非对称、不规则的特点,表现出了对自然持续、神秘的感受。因此,在布局仿古建筑时,要做到张弛有度,疏密得体。通过对植物和植物之间、建筑和建筑之间、植物和建筑之间的要素进行对比,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让人产生游于画中的感觉。我国园林的传统美属于多层次、动态的空间美,是多个层次空间的组合,是不同空间的转化、过渡和碰撞,园林的美有触觉的美、视觉的美,同时也有听觉的美,可以让人感到亲近,又可以让人感到雄伟。同时也可以塑造出某种绘画画面、诗意画面的美。

4结论

第2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1.1仿古商业街的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建筑大多数都是强调使用功能性,很少去强调建筑的装饰性。那么从建筑的形式和意义去分析,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应属于后现代主义。而且很多商业街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传统元素。如果仿古商业街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那么商业街建筑就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1.2仿古商业街的商业性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商业利益。因此,更多的开发商将商业街的设计采用仿古建筑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作为一条商业街,首先要在使用功能上遵循功能合理性,然后再进行考虑仿古性建筑设计。如果要建设仿古商业街,那么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仿古、仿古的意义、仿古所传承的文化内容是什么等,以此来凸显仿古的真正用意。现代人们为何钟爱百年的文化商业街,因为其更多的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就像现代社会的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如果去吃一些野菜的话,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因此,需要去考虑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的人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建筑,如果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展现给人们,这些才是仿古商业街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2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2.1拆除重造

将旧建筑进行整体拆除,然后在拆除的位置上按照设计的年代风格进行重建。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从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角度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首先,对旧街道房屋进行整体拆除的话,设计者就相当于在一片空地上进行设计,根本不需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另外,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可以按照某一个年代的风格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在人力和物力节约大量成本。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固然有自身的优势,然而它也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一些记忆,将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进行了“拆除”。换而言之,这些百年老街可以认为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不属于某一代人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之摧毁。

2.2局部改造

局部改造就是在保留一些原建筑的基础上,对一些局部外观进行改造,或者是对旧街道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这也是很多旅游景点惯用的方法,例如我院设计的文殊坊,文殊坊是国内最集中的禅文化中心之一,汇集了千年古寺文殊院,道教圣地五岳宫以及爱道堂、金沙庵等多处古迹,被誉为“都市禅林”。

3解析仿古商业街设计失败的原因

虽然,国内商业街更多是采用仿古建筑设计,但是没有继承原有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失去了原居民生活的气息。让人们感觉到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也可以看作是换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例如苏州寒山寺古街改造工程,其主要是以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苏州寒山寺为中心,因为苏州寒山寺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古香古味的建筑群。政府和开发商意识到苏州寒山寺所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于是在寒山寺的临近地段进行了商业街规划,建造出了一条在建筑风格、比例等多方面都极为相似的仿古街道。从外观上观察,仿古商业街和寒山寺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不协调的地方。然而在苏州寒山寺的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时,将原有的居民全部搬迁,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而且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纪念品的商店,以至于后来的游客只认为这只是一个现代便利店而已。如果在进行现代商业街仿古设计时,更多是考虑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建筑风格,那么商业街的仿古设计也会取得一定的成功。

4小结

第3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1仿古建筑的分类

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

2仿古建筑所采用的结构形式

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增加,同时现代建筑的设计理论水平及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仿古建筑的结构形式也百花齐放,根据其建筑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结构形式。

(1)木结构

仿古建筑中的木结构是指结构体系及主要受力构件以木材为主。

与其它材料建造的结构相比,木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木材属于可再生资源,再生产周期短;木材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木结构建筑重量较轻;木结构建筑美观,使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木结构建筑建造方便,木材容易加工且便于运输和加工;木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木结构同时也有一些致命缺点:木材容易腐蚀;木材易于受虫害侵蚀;木材易于燃烧;木材各向异性,木材强度按作用力性质、作用力方向与木纹方向的关系一般可分为顺纹抗压及承压、横纹抗压、斜纹抗压、顺纹抗拉、横纹抗拉、抗弯、顺纹抗剪、横纹抗剪、抗扭等,各种强度差别相当大,其中顺纹抗压、抗弯的强度较高。正是由于这些致命缺点影响了木结构在仿古建筑中的推广和大力应用。

2007年3月,一座以仿中国山西五台山唐代全木结构建筑在加拿大多伦多正式动工,其中“大雄宝殿”工程(图1-1)便是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复制品”。

加拿大大雄宝殿,以五台山大佛光寺唐代遗存的东大殿为蓝本,采用全木结构,基本按1:1的比例进行仿造施工,整个建筑不用一块砖、一斤水泥、一枚铁钉,构件之间全部由木钉或生漆黏合。建成后的大雄宝殿,总长度44米,纵深度30米,总高度17.8米,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

(2)钢筋混凝土结构

仿古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结构体系及主要受力构件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

和其它材料建造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整体性好,可通过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和构件;耐久性和耐火性好,混凝土将钢筋包裹在里面,使其不易生锈,结构遭遇火灾时,钢筋有的混凝土保护,不会因升温而使钢筋软化;取材方便,建造和维护费用较低。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自重大,不使用于建造大跨结构;抗裂性差;施工周期长等。

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越王楼重建工程于2001年10月24日动工。重建后的越王楼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风格为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主楼高99m,内外15层,底面东西及南北长度分别为66m和88m,总建筑面积为26000 m2,如图1-2所示。

黄鹤楼重建工程于1981年10月动工,1985年6月竣工。黄鹤楼主楼的重建是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其更加高大雄伟。主体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高度为5l.4m,底层和顶层边宽分别为3Om和18m,建筑面积为4000m2,飞檐5层,攒尖楼顶,屋面材料采用金色琉璃瓦,各个楼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如图1-3所示。

西安大唐芙蓉园于2004年12月竣工,占地1000多亩。它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主体公园,其主要建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园区内既充满古园林韵味,又具有现代建筑气息,如图1-4所示。

(3)钢结构

仿古建筑中的钢结构是指承重结构体系及主要受力构件以钢材为主。

c其它结构相比,钢结构的优点是: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钢结构构件一般是工厂预制、现场连接,施工周期较短,工业化程度较高;钢结构自重小质;材料环保,可进行重复使用。钢结构也有一些缺点,如:耐腐蚀性差、耐热不耐火等。

钢结构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业内人士在这方面的探讨也相对较少。因此,探讨钢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西安大明宫丹凤门主体于2010年1月20日竣工,主体结构采用全钢架结构。丹凤门遗址保护工程占地面积7699亩,总建筑面积为11474 m2,如图1-5所示。大明宫丹凤门的保护与展示对研究唐长安城与中国都城考古等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国仿唐建筑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于2009年2月正式动工,采用全钢结构。建筑东西及南北长度分别为178m和 30m,结构共三层,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总建筑面积为12616.5m2,如图1-6所示。采用钢结构复建定鼎门的新城门楼,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又能展示定鼎门的历史风貌。

3结语:当今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来强烈,如何建造环保仿古建筑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仿古建筑也将会是未来古建筑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明,九华山回香阁万佛塔结构动力分析,[学位论文],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5

[2] 向欣然,黄鹤楼重建工程,世界建筑导报,1995,2,30-31

[3] 力行,兴兴隆隆黄鹤楼,中外建筑,1997,4,16-17

[4] 高介华,黄鹤楼明,华中建筑,1996,1,58-62

[5] 钟华.唐韵盛景大唐芙蓉园明.中华建设,2005,5,27

[6] 金磊.大唐芙蓉园:再现唐韵盛景闭.建设科技,2005,16,17

[7] 刘克成,肖莉,王璐,盛世留影―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设计,建筑与文化,2007,6,28-32

[8] 张锦秋,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闭,中国文化遗产,2009,4,120-125

第4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IPA法;仿古建筑群;居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77-02

仿古建筑群居民满意度是一个经典的研究课题。本文运用IPA分析法,找出当地居民对岳阳楼景区仿古建筑群的实际感知与理想状况的差距,从而为岳阳楼景区仿古建筑群下一期工程建设就如何提升居民对仿古建筑群的满意度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测量指标的确定

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岳阳楼景区及周边居民的实际情况,本研究给出了11项仿古建筑群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因素包括:仿古建筑群项目施工质量、设计、特色、环境、分布、规模、选址、与环境融洽、营造技术、装饰、风格11项。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点量法(Five-point Likert Scale)进行定序测量,让参加调查的居民从1分到5分勾选各观测变量的重要程度。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2 数据获得的方法

基础资料采取在岳阳楼景区及周边地区随机抽样调查获得。调查时间为2009年12月24~28日,调查采用区域控制方法,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3份,有效率82.6%。

1.3 量表的可靠性

为了确保量表的可靠性,本研究对仿古建筑群之重要性量表和表现量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 Reliability Alpha)为0.904,表明这一测试量表可靠性较高。

1.4 分析方法

IPA分析法,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所要考核的观测变量和考核分值范围;第二步,分别确立各观测变量的I及P的分值,画出有刻度的IP图;第三步,分别求出观测变量重要性及表现各自的平均数(Grand Mean)和中值(Median),且找出平均数在IP图中的确切交叉点,然后进一步画出一个十字架,横轴代表的是重要性轴(I轴),纵轴代表的是实际表现轴(P轴),于是,IP图的4个象限便清晰地显示出来了;第四步,分别将各观测变量,根据其重要性和表现的实际得分,逐一地定位在4个象限相应的位置;第五步,分别对4个象限的观测变量进行分析。

2 IPA分析与结果

下图中的I-P矩阵被分成4个象限,分界线分别为重要性及表现性得分的平均值(3.76和3.65)。

如下图所示,有1对变量被定位到第I象限。它是IP8,根据IPA分析原理,解释为在居民心目中,仿古建筑群的这个方面要素非常重要,但是岳阳楼风景区名胜区仿古建筑群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并没有满足居民的需求。IP8的t值为-3.945,P值为0.000(P

如下图所示,有5对变量位于IP图的第Ⅱ象限。它们是IP1、IP2、IP3、IP4、IP11。根据IPA分析原理,在居民印象中,仿古建筑群的这5方面不但重要,而且相对来说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在这5个方面的表现也不错。从配对比较的结果来看(见下图),位于第Ⅱ象限的5对变量中,岳阳楼风景名胜区IP2(t=-1.887,p=0.060>0.05)这一对变量,居民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没有显著性地差异。也就是说,居民对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在这个方面的表现表示基本满意。然而,IP1(t=-2.573,p=0.010

说明:IP1仿古建筑群项目施工质量;IP2仿古建筑群设计;IP3仿古建筑群特色;IP4仿古建筑群环境;IP5仿古建筑群分布;IP6仿古建筑群规模;IP7仿古建筑群选址;IP8仿古建筑群与环境融洽;IP9仿古建筑群营造技术;IP10仿古建筑群装饰;IP10仿古建筑群风格

如上图所示,位于第Ⅲ象限的变量有4对,分别为IP5、IP6、IP9、IP10。在IP5(t=-1.833,p=0.067>0.05)和IP6(t=0.000,p=1.000>0.05)这两对变量上,居民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没有显著性地差异,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对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表示基本满意。IP9(t=-2.208,p=0.028

从上图可知,位于第Ⅳ象限的变量有1对。它是IP7,根据IPA分析原理,位于该象限的这1对变量,相对于本研究发现的位于第Ⅰ和第Ⅱ象限的变量来说,并不重要。然而居民却有这样的感知,IP7在这个方面的实际表现要好于第Ⅰ和第Ⅲ象限的变量。但是,IP7的t值为0.292,P值为0.770>0.05,可以看出,这1对变量,居民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没有显著性地差异。也就是说,居民对于IP7是比较满意的。

对仿古建筑群居民满意度感知IP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见左图),居民感知有显著差异的因子IP1、IP3、IP4、IP8、IP9、IP10、IP11(p0.05)。

考察IP调查数据的均值可知,因子所含变量的均值都大于3,多数大于3.5,表明居民对仿古建筑群积极效应的感知持赞同态度。一般而言,李克特量表1~5等级评分平均均值为1~2.4表示反对,2.5~3.4表示中立,3.5~5表示赞同(Cevat Tosun,2002)。具体说来,第一,在仿古建筑群建设以前,当地居民对获益预期值偏高,对成本预期值偏低;第二,在仿古建筑群建设后,当地居民对仿古建筑群带来正面影响的感知比负面影响的感知更为深刻。

3 结 论

本研究运用IPA分析法对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居民满意度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诊断”,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的优势与劣势,对有关主管部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居民对IP2、IP5、IP6、IP7表示基本满意。有关主管部门需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在今后的建设中,应给居民设计出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群以提高其仿古建筑群的居民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我们看到居民对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的其他10方面都表示不满意,特别是其中的5方面:IP1、IP3、IP4、IP8、IP11,这5个方面需重点改进。因此,岳阳楼风景名胜区发展仿古建筑群、提高仿古建筑群满意度的当务之急便是:提高施工质量;积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开发富有岳阳地方特色的新仿古建筑群;创造好的环境;努力做到仿古建筑群与当地环境相融洽;挖掘建筑物本身的形式美及人文底蕴,设计出独特的仿古建筑群风格。而定位于第Ⅲ象限的IP9、IP10虽然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居民并不在乎这些,不宜优先。因此,岳阳楼风景名胜区在今后仿古建筑群的建设中,不宜将其纳入优先考虑的范畴。对于定位于第Ⅳ象限的IP7在居民看来并不重要,但仿古建筑群在这个方面相对来说表现不错。因此,今后岳阳楼风景名胜区在建设仿古建筑群、提高仿古建筑群满意度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5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欧陆风格”建筑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在中国“欧陆风格”的出处,我们无法准确的把握,若干年前,当建设方提出他们的设计要求时,“欧风”这个词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设计市场。在某些开发商眼中,“欧陆风格”是高尚生活的象征,于是建筑师们无奈的按照开发商的设想去创作,再加上市场运作的不规范,于是西洋古典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挟“欧陆风格”之名,卷土重来,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对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欧陆之风”不同于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出现的几次西洋建筑潮流,它并不是受当代欧洲建筑思潮的外部影响而引发的,而是在中国内部,为了“内需”,而自力更生演绎出的一股艺术风潮。而且此“风”大有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蔓延之势,但实际上,它却直接反映了中国建筑商品化的转型时期,商业文化对建筑市场和社会文化的冲击。

中国现代“欧陆风格”的建筑有其三大特点:

第一,模仿西方高雅古典建筑的形式,但是并不需要真正理解其文化价值。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神庙建筑是神的住所;在工业时代神庙式的建筑成为了银行的办公楼,因为钱是资本主义之神;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神庙竟成了高层住宅顶部的设备间、水箱间。建筑语言被滥用了。

建筑上的山花、弯窿顶、柱廊只是纯粹的装饰,并没有任何结构和建筑功能的意义,这种堆砌的矫揉造作的设计与古典主义“朴素、真实、理性”的原则恰恰相反。并且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人。

第二,必须使文化产品变成工业产品,才可以进行商品推销和扩大市场得到高额的经济回报。“欧陆风格”正是通过预制构件,采用新的轻型材料,简化装配工艺等工业的手段,使古典柱头和罗马雕塑成为商业产品在国内广泛流行。甚至到了室内设计也不甘落后,不管什么性质的建筑,包括图书馆、旅馆、办公楼、商业用房,乃至家庭装修都偏爱欧洲古典样式。

第三,“欧陆风格”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和形象,来模拟虚构一种文化处境,令使用者产生文化空间转移的错觉,使他们感觉到置身于优越的文化环境,认为自己的文化身份得到了提升,尽管楼盘可以命名“罗马花园”、“维也纳”或者“豪园”、“佳苑”,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文化环境的支持,这种建筑空间造成的自欺欺人的幻觉和错觉难以维持的,而且这类自吹自擂的楼盘名称提醒人们注意到,这种对古典主义的爱好,只是作为对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炫耀,而不是对文化财富的真正追求。

这样的“欧陆风格”建筑,在发展上必然有其局限性。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国外得不到来自欧洲文化的支持,在国内也没有中国文化的根基。类似“欧陆风格”的情况并非史无前例。英国十八世纪的时候,建筑上曾出现过“中国风格”的热潮,从王公贵族到富贾殷商,对“飞檐翼角”的楼亭水榭,无不趋之若鹜,其热衷程度不亚于中国现在的“欧陆风格”。其中以英国名建筑师哈夫盘尼(WilliamHalf-penny)设计的多款中国式的大宅最有影响,然而中国人见了这种“华风建筑”一定会摇头失笑,如果和二十世纪中国的“欧陆风格”相比,会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

“欧陆风格”的建筑可能会使未曾走出国门的人们乍一看或许感到新鲜,但在二十一世纪时期,如果我们在古城西安的大街上盗立一批上个世纪前的欧洲古典建筑—既不是中国古典的,又不是现代的,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某些需要,成为某些特定阶层或行业“标新立异”的手段而已,这着实不伦不类,不知所然。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几千年来的统一模式,单一的材料和技术体系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同现代化空间模式的衔接举步惟艰,对传统的尊重常常限于对建筑外形的模仿,而这种模仿又往往以牺牲现代技术和材料的优点为代价,从而失去了其美学的价值基础。我们的传统建筑正面临着全球化趋势的挑战。

“欧陆风格”实际上,它既不特指某个国家又不特指某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而是包括了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一个十足的“快餐大拼盘”,而这样的拼盘又怎么能体现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呢!现代西方人士曾建议我们“应减少对西方建筑风格的依赖,多注重些中国传统建筑独存的风格。如此灿烂文化的国家却要模仿舶来的二等货,而且抄袭来的比原样还差的多……”这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第6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思想 设计方法 建筑创作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就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根据某种建筑思想的指导,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设计师的作品以图纸或者模型(并配有一定的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建筑师将脑海里的建筑思想到具体的建筑实物的操作性环节,即“虚”到“实”的物化过程。

建筑设计是一个与城市、与人有着密切联系的创作活动,它离不开建筑师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建筑思想指导着建筑设计的立意、构思,是建筑设计的灵魂。

二、建筑思潮的发展及其对建筑创作的影响

虽然具体是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法复杂多变,不可能统一出某种或某几种特定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建筑设计方法发展的主线就“以人为本”,伴随着人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下面就以建筑思想为依托来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建筑创作的影响:

2.1原始社会到奴隶制时期

人类的最原始建筑活动是从穴居、巢居、地面建筑开始的,以抵御风寒、抗击豺狼虎豹为目的,建筑无所谓功能分区,多半是杂居,建筑创作的原型和材料也基本取自于大自然,造型类似如洞穴。渐渐地,人们开始感觉到杂居在同一个空间中吃、住拥挤且不方便,于是开始对建筑进行功能分区,将居住、会客、厨房等分间,房子也越来越大。

2.2奴隶制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

伴随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满足,精神生活的诉求也开始走进了建筑,有了交流、膜拜的空间。中西方的建筑思想及创作方法开始分野,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盛行,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礼制思想呼之欲出,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无论是皇家的宫殿建筑还是百姓的四合院无一不体现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与尊卑观念,通过建筑朝向、功能布局、空间划分、建筑色彩的设计方法来具体体现这一建筑思想,并贯穿始终。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建筑设计形成一些规范性的方法及习惯性的规范化做法,如制定和采用模数制,规定建筑等级、建筑分类,规范建筑的开建、进深以及建筑形制等。与此同时西方正从奴隶制替换到封建制,出现了大量的宗教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空间,对神的敬畏与向往是此时人们的主流需求和建筑思想,在这种思潮指导下的建筑创作多为高耸入天的教堂苍穹顶,为王权、神权服务的纪念性广场。

2.3现代主义手法崭露头角

工业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分布的不平衡带来了各种城市问题及建筑问题使得新建筑类型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此时,建筑设计方法追求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宗教建筑弱化,经济职能增强;开始大量出现以钢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将铁和玻璃配合应用以及用生铁框架结构代替承重墙。而在建筑形式方面掀起了一场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盛行。

开始于19世纪末的新建筑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其代表人物为密斯·凡·德罗(德)、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勒·柯布西耶(法)、格罗皮乌斯(德)四位大师。建筑师们希望通过重视建筑的功能、经济与动用新的工业技术来解决当时西欧社会由于政治、经济动荡而陷入环境恶劣、住房紧张等问题。虽然这一时期建筑师们的设计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却都是着眼于社会上的中、下层阶级与工薪阶级,真正考虑到多数人民大众的需求。也有一些惯用的设计手法如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重视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和特点、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重视建筑空间等等。

2.4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方法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迎来了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时代。基于对城市社会、文化复杂性的认识,建筑也从强调技术与理性转向对人文关怀的后现代主义,呼唤以人性、文化、多元价值观等为特征的宽容性、开放性创作思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思想最典型的特征,建筑思想的多元化导致建筑设计方法也并没有统一的定式,以以下几种手法为代表简单阐述下:

1)隐喻手法

也可以认为是符号语言表达法。建筑设计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图式思维和图示表达,把传统的、为人们所熟知、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唤起人们的某种失落的情感,使建筑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如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就是典型的隐喻手法,他的形象可以使人联想起合拢的双手、修女的帽子、浮水的鸭子等等。

2)拓扑翻转手法

主张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某些原则进行小结和颠覆,重差异、重游戏、重非规则,他表达的是一种激进的、活跃的、自由的建筑思想和反叛的后现代精神,最典型的是将几何学的拓扑翻转手法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面的联系与无限制打破了天花板和地板的概念,使得空间得以连绵不断的伸展。

3)仿生手法

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大城市的生态化生存和健康价值,强调人类与环境的的协调和再度统一,它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衔接起来了,最典型的一种手法就是仿生手法。其灵感素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如贝壳、微生物、动物等,建筑师将自然界重的各种生物结构运用到设计中来,创造出全新的生态建筑形象,又可分为建筑形式仿生、组织结构仿生、建筑功能仿生和城市环境仿生。

2.5小结

在与这些建筑思想的激烈对话中可以发现,建筑思想的主线是以人文本,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诉求有所不同,几乎每个时代的建筑思潮都是建立在对前一个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上,伴随而来的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革新,在这个思潮风靡过后,又开始下一轮的循环,如此周期反复……看似回到了原点,实质上是螺旋式上升的,多种思潮也是不断地穿插与交锋、反复与交替的矛盾中曲折前行,正是辩证思想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正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典主义的设计手法盛行,却湮灭与中世纪千年宗教禁锢中,在历经哥特式的宗教建筑风格后,文艺复兴又将古典主义搬上设计的舞台,只是这种“古典主义”是披上了“古希腊、古罗马”外衣的一种新的思潮和设计方法。

三、结语与启示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虽然带来了人类空前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又吞噬着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建筑设计应该避免人类成为先进技术系统下卑躬屈膝的奴婢,不能让机器化的生产标准吞噬人类的灵魂。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应该在传承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用日新月异的建筑技术来诠释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思想。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7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仿生设计;和谐;环境;自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30-03

1 引 言

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不断膨胀,导致人们对环境与自然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成了人们日常惯用的词语。关于生态的分支学科很多,例如海洋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等,可以说没有哪一样的学科能够像生态学科这样被广泛地发展普及,而建筑生态学也是这些分支中的一门。基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认识和人们潜意识中对于大自然的追求,生态建筑也越来越体现着它自身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为生态建筑是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类型,它能够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从而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

模仿是生物的天性,是人与动物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类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本能,推动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这其中的一种模仿就叫做仿生设计。仿生设计这一方法在古代就早已产生,时至今日,它仍是人们不断探索并使用的高效创新手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老话揭示了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体的存在都是有合理性的,在大自然的锤炼中,一切生物在不断地演进,使得自己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功能逐渐发展、完善,在这种形态下,形成了能够最好地满足其生存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自然结构”。当人类的智慧和认知自然的能力有限时,效仿自然以及模仿自然的设计形式便诞生了,因为,这样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更能在无形当中切合自然界的种种自然规律。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作为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之一,更易形成一种造型别致,设计效果强的艺术品。并且,通过模仿生物体的自然属性,更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成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纽带,从而也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仿生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作为建筑仿生的设计手法之一,主要是指在设计中模拟生物体的形状或颜色等,属于一种比较感性的仿生设计手法,可以提高建筑与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它与功能仿生设计、结构仿生设计等一样,体现了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关系。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主要分为象形仿生设计和抽象仿生设计。

2.1 象形仿生设计

每个生物体都具有其本身的象征意义,形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认识,例如:鸽子象征和平、圣洁和活力,蝎子象征憎恨和邪恶;同时也有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形成的其他观点,我国的牡丹和竹子是国家的象征,而日本是以樱花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基于生物的这种象征意义,建筑师也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设计想法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象形仿生建筑涉及了许多的生物,对它们的模仿体现了生物与人类的共同本质,那就是生命的本能。弗兰克・盖里、尤金・崔和迈克尔・索金等建筑工作室是擅长将生物象形、建筑功能和时代风格结合的大师,他们当中很多的设计都运用了象形仿生的手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前沿建筑风格。

在结构派的大师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中,鱼和蛇是经常会出现的象形仿生形象。斐欧那・拉基普曾经这样分析盖里的设计:“鱼的频繁出现是功能对形势、结构灵活性的需要。”并且,盖里经常使用钛作为建筑材料,使建筑拥有流动的曲面和生物体般的光泽,正如查尔斯・詹克斯所说:“一个新的交叠的弯曲表面,像鱼鳞或者犰狳皮。”这种材料取材于美国本土,辅以新颖灵巧的构思和创新,使用相近风格来处理钛,使其成为建筑的外贴面材,使得建筑更具有风格性。

1987年建成的鱼舞餐厅位于日本神户高速公路旁,在繁忙的港口营造了喧闹的气氛。盖里的选材尊重了周围的工业气氛,用连接网做的高达198米的巨型鲤鱼具有完美的形式和感人的动态。透过餐馆内部的蓝色铝合金玻璃幕墙向外观看鲤鱼建筑,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这个建筑也因此成了神户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广大的游客。

2.2 抽象仿生设计

通过把自然生物造型抽象化而得来的建筑造型是建筑特有的有机造型,与象形仿生相比,抽象仿生显得更具有深层内涵,更具有建筑感,是大量建筑仿生建筑采用的手法。抽象仿生设计由来已久,典型性的例子就是人们了解的古希腊柱式的人性模拟:多利克柱式模仿男性比例,粗壮刚劲;爱奥尼克柱式模仿女性特征,柔美典雅。现代建筑当中也有许多建筑师追求创新,营造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结合当时的艺术领域对建筑的启发,设计出的建筑造型与自然形态有许多相似之处。受到表现主义和有机建筑理论的影响,一些建筑师创造了许多抽象仿生设计的典范之作。这一设计手法的大师有很多,例如安东尼・高迪、门德尔松、勒・柯布西耶。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一位将结构美和建筑美紧密结合的设计师,他把艺术、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不仅从自然生物的外部形态中获取建筑设计形式的灵感,也善于从人或动物的运动形式和结构中寻找能体现生命规律和自然法则的结构方法。他认为“运动就是美,古典主义在过去就了解了这一点”,“奔驰的高速列车的美和21世纪未来派探索的美具有相同的性质”。他的建筑往往处于一种模拟生命运动而跃跃欲试的状态,使人们不由得对他的建筑产生期待和联想。他设计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市阿拉米罗大桥,全长200米,由13对钢索斜拉固定在142米高的58度斜桥塔上,桥塔与桥面间建立了平衡的对话关系,作品概念源于1986年他的一个名为“奔跑的躯干”的构思。

3 仿生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

建筑的仿生设计有其独特的设计原则,例如整体优化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多功能原则。而这些原则主要是针对功能仿生、结构仿生、能源利用和材料仿生来说的,指的是建筑结构、功能等的高效、经济以及对于环境气候等的调节功能。

在不断地了解中认识到,对于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无论是象形仿生,还是抽象仿生,都应同样尽量做到整体优化和适应性的原则,只不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两个原则的含义。由于仿生设计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能与自然和大众沟通的良好的桥梁,是人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设计师的非常好的手段,并且还能够大大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追求。因此如果一个设计师能够很好地利用仿生设计,说明他的思想当中蕴涵着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热爱,这个建筑也就在无形当中体现着对自然环境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一座建筑要比普通的高楼大厦更能体现对环境的亲和,也提醒着周围的人,提高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

3.1 整体优化的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是许多在仿生建筑设计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师都推崇的原则,他们都很强调建筑的整体性。

仿生造型的建筑师们力图创造新的、有意义的建筑形式,以求探寻能够体现新的审美观念的途径,尽量突破传统建筑的形式禁忌,完全拒绝传统建筑艺术所强调的完满统一、规整、严谨有序的构图章法,对传统建筑进行消解和淡化,尝试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但这是很难的,这是一种将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能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如果艺术积累不到位又一味地追求突破的话,就容易造成设计的作品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缺少共鸣。因此,我们在设计当中就应该注重建筑的整体性,也就是建筑自身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就建筑的造型而言不能造成建筑的各个部分不协调、混杂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所共有的原则。

3.2 适应性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更是设计师应认真对待的,因为这一点能很好地体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就像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一样,建筑要与周围的环境条件和用途相适应,要与环境的主题相适应。

以下是两个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良好例子,设计者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周围的建筑形态,对生态造型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伯兹・波特摩斯・拉萨姆参与设计的欧洲海滨小镇莫克姆的滨海区城镇重建方案竞赛,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惊奇鲜亮的想法:结合周围的环境,受到光和当地集市上厚重的钢结构以及维多利亚海滨极度铺张的影响,形成了由钢结构和玻璃等构成的四只光色鲜亮的大虾形态建筑,建在滨海防浪堤的地基上,代表着当地未合并前的四个村落,目前的功能分别为娱乐中心、音乐厅、码头和救生艇站。四只大虾如发光的宝石点缀着带有休息亭和娱乐小摊的海边林荫道。

虽然政府最终未执行这个没落小镇的重建计划,但这个方案却体现了设计师尊重当地环境的原则,同样,美籍华人尤金・崔认为自然形态是最美的,他经常以色彩和材质对动物体进行模拟。他的作品,海上浮城概念设计也是一个适应性极强的例子。

海上浮城针对一个10万人的社区,采用了非常原始的三叶虫形状的设计平面。这个规划追求自给自足的自我管理,漂浮在超过1609米的政府管辖海岸线上。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三叶虫的头部是山脉,能使潮汐性海浪方向发生转变,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在水中延伸的山体分支能提供随着人口发展所需要的充足农业用地。其建造的方式类似海洋生物的骨骼生长过程,先在海水中以电解盐方式将沉在水中的钢结构上的混凝土建好,然后上浮到水面,来完成水面建筑的施工。

除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来进行设计,这是建筑与人进行无形沟通的良好方式,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建筑本身及建筑师的设计构思,同时也能成为当地的文化向导。

安东尼・高迪是建筑领域中表现主义的一位大师,他反对宗传统教主义的教条,拯救机械时代沦落的人性和艺术。受到这个影响,他的建筑融合了不少的自然形态和色彩,具有动感和韵律。1910年的米拉公寓就是高迪抽象仿生建筑的适应性的集中体现。高迪结合当地的传说,设计了自由浮动如波浪的檐线,明显如动物骨骼的墙身,使得整个建筑有一种野性的张力和生命的韵律,隐喻了这座海滨城市战胜蛟龙的古老传说。

根据建筑本身的建筑用途来进行设计,也是体现仿生造型建筑适应性的方式,它能够使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建筑的意图,加强了建筑本身的宣传性。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是有机主义的大师。例如廊香教堂的有机造型在当时受几何学思维惯性影响的建筑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柯布西耶根据教堂的用途设计的仿生造型,给人丰富的联想,合拢的双手,修女的帽子,两个修士等,体现了建筑与主题作用的适应性。有学者认为,柯布西耶的廊香教堂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意义,它前承高迪、门德尔松的表现主义,后启50年以后的隐喻主意和形态上的有机主意,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化的顶级力作。

除此之外,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法国昂赛特拉斯火车站,它模拟了展翅欲飞的大鸟,与埃罗・沙里宁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颇为类似,隐喻了对行驶速度的期盼。高翘的屋檐结合了翅膀的造型,从侧面看可以联想到食蚁兽,内部玻璃窗棂又有动物肋骨的张弛感。

4 结 论

自然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仿生造型建筑。大自然是经济的,经过数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们都在以最低的消耗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建筑的设计可以利用这一天然的有利条件,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从而把浪费和消耗降到最低,因此,生态仿生建筑造型作为生态仿生建筑的一种形式,也应当是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体,它提醒着人们对于环境、自然的关注。

生态仿生造型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一种有生命的建筑,事实上,这种有生命的建筑也是人们长久以来所梦寐以求的。因为,建筑发展到今日已能做到满足人类舒适的生存需求,但同时也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无形之中,建筑成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障碍。因此,自建筑师成为独立的职业以来,从未停止过对仿生建筑的探索。古希腊罗马时期以至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设计多少会参照生物体的构成逻辑。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开始效仿生物,来满足工业革命新技术对于新造型的渴望。19世纪、20世纪转换之际,先驱苏利文提出“形随机能”,影响了“有机建筑”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晚期,随着盖里惊人的代表性建筑――毕尔巴鄂古海根博物馆的落成,由计算机辅助的新建筑思潮广为流传。直到今天,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才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需要造就了生态仿生建筑造型的发展,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无论是象形仿生设计还是抽象仿生设计,都会不断诞生新的创意;同样,在不断地时代变换中,人们离不开建筑仿生设计的创新。但是变化的永远是创意,唯一不会变的是人类追求与自然、与环境永恒和谐共生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当代仿生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第8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古镇的保护与仿古镇建设;绿化景观

[ Abstract ]: In landscape design, protection of ancient town and the new town of imitation greening design is still a new field, the lack of thorough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se, the author hope can explore some related green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 Key words ]: ancient town's protection and imitation town construction; greening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古镇的保护与仿古镇建设方兴未艾,尤其仿古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仿古镇实为商业街,但我们在设计营建仿古镇时,应尽量做到不仅仅是古建筑街,而是体现真实古镇的景观风貌和文化特色。而侠义的古镇景观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绿化景观,也就是绿化设计。而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古镇保护和新建的仿古镇中的绿化设计还是一个很新的领域,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希望能探索一些仿古镇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古镇保护和新建古镇的绿化设计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景观要与生态相结合。美化环境只是绿化的目的之一,更是通过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古镇的环境品质。

1.2 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原则。绿化是有生命的景观,四季的转换使绿化成为有时间的艺术。立体的伸展使绿化具有在空间中变化的优势,时空综合,结构之美,便是绿化的趣味。在时间上,各种植物的协调配置作为重点考虑,以常绿树为主,但一定要有一定量的落叶树种,体现季相变化,主要节点用大树控制空间,重点部位特色造景,形成乔、灌、草结合,花、果、叶相映的绿化效果。在空间上,要注重色彩的延伸,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在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大面积增加立体绿化和局部零星的绿化,比如增加一些花篮、花箱,在河道中的花台中形成组团式的绿化点等,给人一种精致优美自然的视觉享受。

1.3 人文与意境相结合的原则。人文是古镇的灵魂,有内涵的绿化既能分隔空间、联系空间、丰富空间,又能成为创造意境、诠释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植物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历史的见证-古树。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及措施》,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其余的为二级古树。所称名木,是指珍贵、稀有、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这些古树名木受法规保护不能移栽的。新建仿古镇的绿化中,能进行绿化的树木只能是在这些受保护树木之外的树龄相对较大的大树,以形成良好的古镇绿化景观。古树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古树之“古”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有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园林和古镇中的活文物。这种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家和人们生活的象征。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世界上长寿树大多是松柏类、栎树类、杉树类、榕树类树木,以及槐树、银杏树等。名木或以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古镇的绿化景观最核心的内容就体现在古树名木上。古建筑物旁边的大树,这些高大粗壮、树荫浓密的古树不仅可以起到对古建筑物遮阳降温,改善小环境的效果,其古朴的姿态与景观融为一体,更加烘托出古镇景观深沉的历史文化韵味。这些大树形成的局部小环境往往是最具人气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去处。而且这些长期生长的大树很多会成为古镇村落的标志性景观节点。除了这些标志性的高大的乔木以外,各种小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都是组成古镇层次丰富的生态的有生活气息的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景区功能、艺术不断增长的认识和需求,对旅游不能仅停留在可见可赏可游可触的表面,更应体现在游览的层次、节奏、绿化让古镇生机盎然绿,触目皆绿,需要点、线、搭配,既有平面、纵深面的综合协、才能形成“林荫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美好生态环境。

2本案设计背景之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根据《南溪县城市总体规划》、《南溪县西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溪县启动了打造西城新区滨江亲水新城的发展战略。新城战略以“旅游+地产”为主导的产业模式,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南溪。为此,南溪县提出将桂溪河两岸区域打造为具有传统风貌的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项目目标: 打造新城人气引擎:集聚人气,激活新城商圈活力;凝缩千年城市历史:挖掘南溪深厚的历史文脉,再现千年南溪的古城魅力与风采;塑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新城品质与城市形象,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

3 设计规划

3.1设计原则

“长江第一码头水街” :

(1) 以商业功能为本——以灵活多变的手法处理建筑空间,使其承载特色商业、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等功能诉求;(2) 以地域文化为根——充分挖掘南溪的地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与景观主题传承南溪的城市文脉;(3) 以桂溪河水为脉——引水融城,实现桂溪河水系脉络与老街建筑景观空间的充分融合。

3.2建筑特色

功能:(1)与商业功能相匹配——充分把握酒吧、客栈、商铺、会馆、酒楼等不同业态商业需求,从开间尺度、铺面位置、层数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2)内部空间灵活可变——内部空间可分可合,根据业主需要,可将一栋建筑按楼层进行商铺分割,也可将相邻建筑联通共用,以满足不同业态的招商与改造要求;(3)空间布局的差异化处理——根据不同业态对位置、空间私密度的不同需求对建筑空间进行差异化处理。

4景观特色

以本地文化元素为根,以川南水乡风情为魂,在长达1000米的步行街区中灵活设置桥梁、堤岸、码头、水巷、牌坊、亲水平台等多个景观节点与丰富多样的水陆陆路交通相结合,将民俗风情布局于街肆,激活南溪绵延千年的历史记忆,呈现一幅具有浓郁川南市井风味的水乡风情画卷。

5景观设计之绿化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由“一线”、“多点”、“四面”三个层次的绿地系统构成。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绿地系统结合丰富变化的空间节奏,构成张弛有度、有疏密、虚实对比关系的植物空间。从而构成古镇良好的生态环境。

(1)一线。以桂溪河河道空间为开放空间的滨水区域形成线形绿化带,串连点和面空间,同时软化人工河道。沿河大量种植的垂柳,形成线性的绿化带,整个河岸线柳枝在水面上随风飘动,十分优美;(2)多点。桥空间及码头空间等节点与线状河道配合,形成空间缩放,产生私密与过渡空间,增加空间体系的可识别性。在桥头两端种植的高大黄桷树形成对景关系,河道中的花台形成组团式的绿化点,与线性绿化相融合;(3)四面。以文化广场,二个入口广场,码头广场四个开放空间为四面,既有亲密空间又有开敞空间,结合牌坊、灯柱、水体形成核心公共绿地,并提供具有亲和力的休闲性场所。公共绿地由桂花和银杏形成树阵,增加了绿量,同时形成有气势的公共空间。

6 绿化树种规划原则

6.1适地适树、快慢结合、突出季相、古镇植物。植物选择符合古镇传统风貌。比如榉树、垂柳、黄桷树、银杏、香樟、桂花、玉兰等是我国传统景园中赋有文化内涵造型优美的树种。且诸如黄葛树,水杉,榉树等可起到对景,框景,烘托主景及控制空间的作用。

7 基调树种的选择

乔木类:广玉兰,小叶榕,香樟,黄葛树,水杉,银杏,榉木,白玉兰,垂柳,鹅掌楸,龙爪槐,红花羊蹄甲,樱花,罗汉松,龙柏,红枫,紫玉兰;灌木类:十大功劳,丹桂,金桂,南天竹,三角梅,福建茶,毛杜鹃,九里香;地被类:细叶结缕草,狗牙根;水生类:睡莲,水葱,芦苇;其他类:方竹,野菊,时令花卉。

8结语

宜宾南溪上善水城将再现千年历史南溪的昔日繁华和今日南溪风采。绿化景观设计将有力的烘托和提升整个古镇的景观品质,一个富有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商业化部级旅游景点将在南溪产生,必将推动南溪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上善水城实际案例,对古镇保护和仿古镇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第9篇:仿古建筑造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戏剧舞台式理念;舞台美术设计;建筑美学;九寨天堂;九寨沟

1戏剧与建筑

1.1戏剧与建筑的关联

在古希腊美学中,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类因为模仿鸟叫而学会了唱歌,这是一种直观的、简单的表达,而非理论。亚里士多德将艺术的起源上升到了理论阶段,他认为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的绘画、雕塑等,是对自然与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戏剧的起源与原始的巫术以及神圣的祭祀活动相关,人类早期对于自然的不了解造成了崇拜与恐惧,而巫术与祭祀活动则是人类对自然崇拜与恐惧的表现,呼喊式的舞蹈以及模仿表演是巫术与祭祀的特点,则逐渐演变成了戏剧。在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中,空间的需要演变成特殊的、有别于世俗世界的空间创造,即人类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的神圣空间用于巫术仪式和祭祀活动,比如玛雅文化中的金字塔、中国古代祭祀的天坛、礼拜的教堂等,都在建筑空间上反映了巫术、祭祀活动与世俗隔离的神圣与精神价值。可以说巫术和祭祀的内容成就了戏剧,而配合巫术和祭祀内容的空间需要,造就了建筑。戏剧与建筑在历史上找到了某种同源性。西方戏剧界的“世界即是剧场”,在中国也同样能找到“剧场即是世界”的说法,戏剧将生活搬上了舞台,其本质特征在于“演员围绕着某种充满矛盾内容的生活,以群体性的情感体验,是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过程。”在18世纪,由于人们意识的觉醒,以古代英雄为描写对象的古典主义戏剧开始向现实生活发展,法国启蒙运动家狄德罗提出了人物关系构成了情境,而情境的联系组成戏剧的情节,所以在西方传统戏剧理论中,情境是构成戏剧形式的基础。而中国古代艺术中,对于“情境”也早有揭示,但更多地侧重统一“人我”和“物我”的关系,在明代戏曲中“情境”说被沈璟引入到传统的曲论中,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空间、景别等诸多因素纳入到戏曲中。而“情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其是园林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园林建筑中空间的命名通常不以功能性为依据,而是更多以极富诗性意境的名称,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以四季观景之异而命名,而“香洲”则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体现了传统园林建筑在空间意境上的无尽想象,园林的设计不满足于空间和环境的一般设计,而是在创造“情境”,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了诸多的环境与事件,在空间设计上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园林的整体是由众多情境的组成,漫步其中好似经历了不同的情景,犹如欣赏了一出美妙的戏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戏剧都是在创造特定的情境,在精神层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1.2建筑符号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舞台美术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有一个舞美设计顶半个导演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是一门以演员为中心的空间艺术,在统一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景以及更复杂、更多元、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在舞台美术的创作中,戏剧的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相似之处,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了许多建筑的语言符号,呈现在舞台造型中[1]。比如,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留白”,最早源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利用园林中的“留白”符号,在舞台上以点睛之笔余留空白,让观众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之回味,其表现力更加空灵、丰富、更具魅力。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取景”符号,则是园林以局部借景,丹青屏障,由繁入简,有挡有露,或取或舍来表现出外部万千的山山水水,而在舞台上同样以有限的地域空间,进行不同的组织,产生多层次的丰富变化,以小见大,运用了园林中隔断、镂空等部分景别的选取,变化出更多更有层次的构图,让舞台在观众心中无限地延伸,以达到戏剧演出效果。再者,建筑在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也有体现:(1)对“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以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再现,以客观、真实地创作艺术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类舞台美术的设计以真实场景再现,表演者与观众如同身临其境。(2)超现实分解与重构的表现手法:提取建筑符号元素中的特色,融入到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以夸大等手法二度创作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在保留建筑元素的同时,重新分解和重构了其中的元素,创作出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全新艺术形象。(3)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西方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在建筑中多有体现,以简约雅致的设计风格,以“少就是多”为核心思想。在舞台设计中的极简主义,以简单明了的舞美设计,比如黑白等单色调作为舞台主体颜色等,从而在戏剧表演中与人物的性格、情境等结合起来的戏剧空间,体现舞台的纯粹。“艺术来源于生活”,舞台美术设计师将生活中的种种元素吸纳进戏剧舞台的创作中,以舞台造型艺术的形式再度表达,而建筑符号元素也是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来源之一。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舞台美术设计对于建筑元素的借鉴由来已久,但可否运用戏剧舞台设计的思想去指导建筑设计,将建筑群视为戏剧舞台上的种种元素,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故事等整体构思放入建筑设计中,用戏剧舞台理念讲述富有丰富建筑文化内涵的故事?在美丽的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旁,一座超五星级的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完成了从戏剧舞台美术到建筑的跨越。

2戏剧舞台式的建筑设计理念

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位于九寨沟甘海子地带,距离九寨沟自然保护景区20km,占地3000多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15hm2,由五星级酒店、超五星级度假酒店、蚕陵古镇博物馆、温泉中心等建筑群组成。建筑群采用扇形布局,酒店客房犹如伸展的五根手指,深入到繁茂的森林之中,与秀美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鸟瞰整个度假中心,2排7栋具有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五星级及超五星级酒店呈扇形排列,组成了1200多间各种标准的酒店套房,5万多平方米的钢拱架全透明玻璃结构的酒店大堂与1万多平方米的温泉中心组成了两个贝壳型的室内建筑单体,紧挨着的是2.6hm2的餐饮中心与会议中心,由各式的藏羌餐厅与西餐厅组成,酒店大堂外是天池滑冰场,旁边是功能各异的9个会议厅。[2]整个建筑背靠群山,像一片绽放的花瓣,与这优美的群山峻岭融为一体。主导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大堂、古镇、古建筑及温泉泳池设计与施工指导的设计师罗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一直在艺术创作领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在业内颇有名气。舞美设计专业的罗平对于符号有着特别的敏锐,而舞台美术与戏剧、影视、美术、建筑、文学均有交织,这一切给予了罗平在设计构思上的宽度,而多年的舞台设计经验又塑造了他专业的深度。舞台美术专业是根基,在多年的积累下,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而舞台设计出身的罗平,以多年舞台美术与大型文艺活动设计的经验,对场景叙事策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看他来舞台就是一个世界,以戏剧舞台为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建筑设计融为舞台上的种种元素,而每一个元素都组成了内涵统一的“戏剧整体”,因此他在设计中更多地从大环境场景、建筑群的有机结合以及建筑文化内涵、故事等作为设计思路,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等整体戏剧舞台式的全盘构思放进了建筑设计的理念内。1999年,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项目进入设计阶段,在这样一个充满藏羌传统文化、犹如人间仙境的原始森林里,建造一座五星级会议度假中心,是一种挑战与冒险,是现代工业文明和悠久自然生态的对立与统一,在协调好现代建筑与原始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同时,让建筑讲故事成为了设计师最初的大胆设想。会议度假中心应该是一个复合型多功能建筑群体,已有的案例让太多的现代景区建筑和当地传统文化远离,用现在的话讲叫“不接地气”。设计团队开始思考摒弃常规,寻求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在历时两年对当地藏羌文化艺术的考察后,设计团队拿出了现代建筑与藏羌文化结合的主题式酒店设计方案,用实体建筑搭建出了现代文明与传统历史之间的“戏剧舞台”。设计团队提出了随坡就势、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就料施工的建筑设计理念,意在突出以人为本,给予宾客独特的居住体验。建筑采用了原始森林中的石料和木料作为主体材料,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完全采用古老羌族的营造法式,选取周围的石秃山为石料源地,在考虑了能耗、成本、材料运输、游客便利性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等问题后,最后决定选择一块已经砍伐过、较为集中与平坦的灌木地作为建筑的落脚之地,而砍伐的灌木就作为建筑的用料,在全国的木料砍伐禁令出台以后,以周边地区更换下来的木质电线杆为原料,大幅度的节省了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环境破坏的代价。建筑群采用扇形布局,以酒店大堂为中心,客房区犹如五根手指一样依地势插入森林之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团队经过反复论证,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态,即使得到许可砍伐的树木,最后仅使用了计划中的2/3不到。而随坡就势、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就料施工地设计理念,也成就了九寨天堂国际度假中心建筑的不可重复与独特性,设计师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风格与当地传统藏羌文化结合,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统一,更是为建筑群整体落成后,戏剧式两种文明的对话做好了铺垫。

3古老石头建筑与现代高技派钢结构建筑的戏剧式冲突

石头是人类建筑历史上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坚固、永久、耐用的材料特性符合人类追求永恒的生存观念,石头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在九寨沟地区,由于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与文化,闭塞的生活环境塑造了藏族羌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川西地区的羌族人民,由于历史的战乱逐渐迁往青藏高原的东部高原地带,在这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形成了世代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铺木为路的独特文化,而当地的藏羌石头建筑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依山居之,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设计团队在对当地藏羌文化历时两年多的调研后,选取了羌族的碉楼、民居、石墙、图腾石柱以及木制栈道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带领着一群有着精湛技艺的当地老工匠,采用了最古老的营造法式修建,在酒店大堂内打造了一个完整的藏羌部落,用最传统的工艺打造出具有浓郁藏羌文化的传统建筑群。在修建期间,设计团队对木料精心挑选,对周围环境的岩石、水质、土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摒弃了机械施工,用最原始的人工操作方法完成了藏羌建筑的修筑,虽然难度很大,效率也不及机械施工,但却从内到外的保证了最原汁原味的藏羌建筑,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让宾客享受到了最原始与真实的世外桃源生活。而九寨天堂的现代建筑则以高技派钢结构建筑为代表,酒店大堂与温泉中心采用了全钢结构支撑的弓形玻璃材质结构,以暴露的粗线条钢结构作为支撑,以高效施工、大跨度空间设计、大面积作业展开等现代建筑的特点,以现代科技文明为基础,完成了超五星级国际度假会议中心对现代化建筑的要求。从古老的石头建筑到高技派建筑是历史的演变,是文明的进化,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但在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建筑布局中,却巧妙地将两者融入到了一个整体建筑群中。设计师在粗犷的钢结构立柱支撑的玻璃穹顶下,采用营造法式修建起来的古老藏羌石头建筑结合小桥流水等将自然景观引入其下,形成了和现代文明遥相呼应的藏羌古寨,寨内的石砌房屋、碉楼、石墙、图腾石柱、木质栈道等建筑,创造了一个充满浓郁藏羌民俗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朴部落。此外,设计师在寨内特意修建了藏羌文化的活动场所,在夜晚到来之际,人们可以围着篝火举行跳舞、烤羊肉等各种活动,游客似乎忘却了身处一个超五星级的国际度假中心,而是拥抱了九寨沟特有的藏羌传统文化生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设计师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从设计、施工到建筑群的落成,传承了古老的建筑文化,其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不仅存在于汉文化中,也体现在了藏羌文化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多元中的统一性。而代表现在科技文明的高技派钢结构玻璃穹顶与古老石头藏羌建筑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两种文明在对话,而置身其中的宾客,既是这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又是彼此欣赏的“观众”,仿佛经历着在这穹顶之下,世外桃源般的古老生活与现代文明之间上演的跨越3000多年的故事,满足了戏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故事、人物等元素,盘活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也将现代景区建筑融入到了当地的传统藏羌文化中。建筑群中面积为5hm2的酒店大堂以及1万多平方米的温泉中心采用全钢结构支撑的弓形玻璃材质结构,满足了酒店大堂的空间需要,并在后期的施工中便于现场森林面的施工展开,缩短了建设工期。全玻璃穹顶的设计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将自然的森林、湖水等都融入到了透明的玻璃穹顶建筑体内,与支撑的钢结构形成了四面透明的通体,解决了建筑采光的问题并减少了能耗。白天整个酒店大堂无需任何人工照明,游客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而酒店大堂没有安装中央空调,充分地利用了太阳能和地热,建筑内采取恒温控制的自动化环保技术,以保持恒温。整个酒店大堂在设计团队的多方手段运用下,不见一根管道,不见任何人工设备,隐藏了所有可见的高科技,保证了宾客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这世外桃源的生活。九寨天堂利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搭建的舞台更是在向后现代主义戏剧致敬,其突破了传统戏剧中镜框式舞台的限制,打破了戏剧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第四面墙”,将“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当宾客进入到酒店大堂的环境空间时,无意识地成为“建筑舞台”中的演员,又做了彼此欣赏的观众。至此戏剧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因素都融入到了舞台式的建筑群里,将戏剧冲突引入到石头建筑与高技派建筑的古老与科技文明对话中,将藏羌部落与水引入到全钢结构支撑的玻璃穹顶之下,在现代文明的穹顶之下,隐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古老部落,仿佛在舞台上述说着两种文明对立与统一的故事。

4室内现代设计与室外自然生态融合的“观众”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审美中,崇尚天地的自然思维模式下,中国人把自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审美的观照对象,由此巧妙地将建筑之美与自然环境之美相结合,特别在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影响下,山水中的“中和之美”得以特别推崇,如概括“山以五行,以木山为佳,水以多曲,以冠带形为丽”。而“中和美”之核心在于“和谐之美”讲究建筑之美与环境之美的和谐,在气质上追求和平、宁静、雅致、自然而不造作等。环境和谐之美最集中的案例便是中国的自然式园林艺术,其审美情趣与蕴含的哲理与西方几何式园林的直露之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建筑美学的最高理想是“意境之美”,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是建筑内涵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而人类、自然环境、建筑三者的发展关系是建筑领域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创造建筑改善自然,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应该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的和谐不仅指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更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样的观念也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九寨天堂的设计中,设计团队坚持戏剧舞台的整体设计理念,建筑好似戏剧舞台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对于整个戏剧舞台结构,它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必须和其他元素以及舞台的整体结构达到和谐统一,形成舞台式的整体观,设计理念不是在原始森林中劈出一块度假中心,而是要将度假中心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宾客来到九寨沟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与禁锢,而不是在原始森林内再次被困于钢筋水泥中。酒店大堂采用全钢架支撑的穹顶型玻璃结构,以山势为基准,采用架空局部、填土局部等方式调整室内外地坪的衔接,让整个度假中心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之中,四面青山树木环绕,丛林密布,而穹顶玻璃内则布满了树木、植被、小桥、花鸟和引入的活水,个别高大的树木甚至破顶而出,伸向玻璃穹顶之外,整个建筑物与森林融为一体,玻璃穹顶内外的植被森林毫无隔阂,既接了景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宾客在酒店大厅内,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超五星级酒店的大堂,而是身处在原始森林之中。度假中心的天然浴池也处于半椭圆的玻璃穹顶之下,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具有高技派建筑特色的白色钢柱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室内的光线明亮,树木、花鸟、活水内外交融,几十颗大树让游客亲密地与自然时刻拥抱。而这样的建筑设计被誉为消失了的建筑,建筑已经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整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仿佛建筑从来没有存在过,宾客身处的不是一个度假中心,而就是在这原始森林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九寨天堂不仅在在空间上探索了室内外环境关系,设计师还将戏剧中的观众体验引入到了酒店设计的宾客体验中。舞台表演艺术体验的重点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一个优秀的舞台设计会为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关联创造条件,促成艺术与观众发生联系。因为从营销学角度分析,戏剧演出也是一种体验产品,且有如下特点:(1)无形性。演出是无形的,体验也在无形之间产生,观众购买无形的产品比购买实物产品会有更高的要求。(2)戏剧演出创作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性。演出的生产和消费是发生在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观众购票欣赏演出实则是购买一种体验而非一种可以拥有的实物。(3)独特性。演出产品的效果和质量以及表现形式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一个演出剧目,因为创作者和演员的不同,完全会成为另一个演出产品。所以一场演出的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演出本身的质量,更多地是由现场的观演氛围决定。什么样的宾客会选择九寨沟与九寨天堂,那一定是向往回归自然的城市居民,他们厌倦了钢筋水泥般的禁锢生活,逃避到森林中去感受一种平时难以体验到的生活状态,获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设计师非常清楚地定义了九寨天堂所能给予顾客的体验:差异性、参与性、价值性和深刻性,九寨天堂不仅是提供食宿的酒店建筑,而是为宾客营造独特感官体验的场所,其赋予宾客的体验式感官可以分为审美体验、娱乐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的关键在于身临其境的对周围环境审美所获得的愉悦,而娱乐体验则更加注重亲身感受,遁世体验则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向往与钢筋水泥生活的隔离,感受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所以在九寨天堂的设计中,既要有现代化高科技的设施,又要充分利用原始森林环境资源的优势,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场所,满足宾客向往原生态生活方式的猎奇心理、体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与享受自然生态的意愿。设计师将酒店视为剧院式的某种媒介,给宾客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的感官体验,通过宾客对建筑体的感官体验,获得某种独一无二的经历,好似观演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优质演出,而这场演出只有在这里,只有在九寨天堂内才能获得。

作者:成啸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菁菁.中国古建筑元素与现代戏剧舞台的碰撞[J].上海,戏剧文学,2013(5):69.

[2]张宏伟,夏向宁.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J].建筑学报,2004(6):5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