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对统计学认识精选(九篇)

对统计学认识

第1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非统计学专业;统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统计思想概述

我们的生活中统计无处不在,统计思想也应该时时拥有。到底什么是统计思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统计思想作过比较深入研究的李金昌教授指出,统计思想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的思想,也就是关于统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笔者认为,所谓统计思想是研究问题或认识问题时的一种统计思维模式。那么,统计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笔者认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体现了统计思想的最主要方面。一般认为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作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统计认识的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具有数量性、具体性、总体性、变异性等特点。而统计研究和统计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本文认为,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定量认识的思想、总体认识的思想、均值评价的思想、综合评价的思想、权数的思想、正确认识统计规律的思想、比较的思想、关联的思想、拟合的思想、检验的思想,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仅对前六种统计思想谈些看法。

(一)定量认识的思想,即用数据说话。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分为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统计的语言是数字,统计认识是定量的认识。但是,统计的定量认识是以定性认识即现象质的规定性为基础的,即在定性认识指导下进行定量认识,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定性认识。定量研究是统计认识事物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如,我们今天讲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统计研究,要考虑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思考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将可持续性发展量化,即用哪些统计指标可以反映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才能得到反映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的指标数值。

(二)总体认识的思想。统计认识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对现象个体的数量特征兴趣不浓。统计活动就是要对现象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因为个别现象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现象总体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稳定性。统计研究事物的总体特征,反映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的表现,可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有助于对客观事物规律发展的全面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对事物总体的认识,需要观察总体中的“足够多”的单位,才能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至于多大数目的单位才能称得上“足够多”,这要根据特定的原则和方法来确定。还有,尽管统计最终要认识的是现象总体,但是它一般是从总体中个体研究开始的,即从个体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研究。

(三)均值评价的思想。统计对现象总体的评价和研究,平均数法是基本的方法之一。保利说:“统计学就是平均法的科学”。统计学中的许多分析方法,比如动态趋势分析、指数法、期望值标准决策等,都是以平均数法为基础的。采用均值评价也要求从总体上认识事物,但是更加注意现象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一般水平,避免个别偶然因素的干扰。现象总体的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是应用平均数方法的前提条件。我们生活中常常有公布的CPI、职工工资水平没有跟着感觉走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均值评价的思想来看待问题。

(四)综合评价的思想。综合评价思想是总体认识和均值评价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但绝对不是简单相加。总体认识强调的是要考察总体中足够多的个体才能使现象变化总的趋势和一般规律性显示出来;均值评价思想强调的是通过平均的方法使现象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一般水平表现出来。但是,这些显示出来的特征都可能只是现象总体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如果要全面考察总体多方面的数量特征,对总体作出综合评价时,需要设置不同指标即统计指标体系,先对现象的各个侧面进行数量评价,最后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得出综合的结论。综合评价就是要以更加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比如,武汉市和成都市的人居环境哪个更优?采用单指标评价效果肯定不好,这需要设置反映人居环境的多个指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五)权数的思想。权数在统计学中应用极其广泛,可惜目前还没有一个对权数明确统一的定义。本文试着这样表述:对多个变量值平均或综合时,表明各变量值重要程度的相对数或绝对数叫权数。权数思想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思想。将多个变量值平均时或综合成一个指标时,都要考虑权数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委员会中的诸多委员的态度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大小不同,我们可以看成单个决策值的权数不同;再如,根据销售经理、营业员、客户代表对某一商品未来销售状况的估计来预测这种商品销售量时,三者的意见一般不能同等看待。

(六)正确对待统计规律的思想。统计规律表现为大量现象的规律性和单个客体行为的概率规律性。例如,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公园中某种娱乐设施的安全性为99.99%,这是统计规律的表现。某小孩去玩耍时,一般认为是安全的,“因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会发生的”,因此人们可以放心使用。但是,统计规律是可能失灵的,只是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对待统计规律的态度应该是“不得全信,但不得不信”,否则我们就会患上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疾病。统计规律和物理规律不一样,物理规律是给定客观条件就一定(100%的概率)要发生,而统计规律是“依一定的概率发生”。统计规律体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其发现是哲学认识论的完善和发展;统计规律对于人们认识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要解释现象的存在与变化一般还需要借助于各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为何要加强非统计学专业统计思想的培养

高校非统计学专业(特别是经管类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培养学生统计思想极为不利:

(一)教材建设落后。非统计学专业的许多教材重视定性分析,缺少细致的量化分析,理论研究缺乏科学性、严密性。比如,《市场营销学》往往变成了“策略技巧汇编”,容易给读者造成市场营销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某种灵感和高超的主意的印象。

(二)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一般高校非统计类专业(主要是经管类专业)统计类课程开设少,许多学校只开设《统计学原理》,只有48个学时左右,教学时数少,讲授内容注重统计方法,强调统计公式的数理依据。这样,学生花很多时间背定义、记公式。其结果往往是公式运用的具体条件不明白,计算结果解释不清楚,考试结束很快忘记了名词概念和大堆统计公式。

(三)实践操作少。大多数学校非统计专业很少开设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许多学生凭机械记忆获取的统计学知识来应对习题和考试,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没有用统计思想作指导去思考,认为统计就是记住一些概念和繁琐的计算,学习统计学不知道究竟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什么问题,读书成了痛苦的事情,很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三、加强统计思想培养的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统计思想的培养,改进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统计学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明白统计思想的教育比统计方法的教育重要。统计思想决定了统计方法的选用,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一道解释统计计算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学生获得的统计思想一生难忘,学会了统计思想就会时常从统计学的观点看世界、看问题,而具体复杂的统计方法容易忘记。现实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主要是一些年轻教师,很少甚至没有讲解统计思想。在统计学教学的始终、在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相应部分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一)加强实践教学。理论来自于实践,真理需要实践检验。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总结统计思想和强化用统计思想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由于学时的限制,可以结合校内外有关活动、学生兴趣,甚至改变传统考核方式,让学生做一些调查研究来达到培养统计思想的目的。如,让学生对高校一年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学生第一步工作就是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学生要思考哪些人、多少人才能代表新生(包含了总体认识等思想)、做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反映学习状况(包含了定量分析、均值评价、综合评价等思想)、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要调查的学生以及数据分析中如何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反映全体新生的学习状况(包含抽样与归纳推断等思想)、学习状况评价时哪些因素与成绩有关(包含正确认识统计规律、关联等思想)。通过教师的指点和启发,学生可以悟出许多统计思想,从而受益终身。

(二)重视统计软件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的应用和统计思想培养的有机结合。繁琐的运算和特定统计分析条件下的数据处理大多可以交给相关计算机软件(如SPSS)去完成,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习与运用统计学的兴趣,让统计真正成为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工具。但是,要引导学生在统计思想指导下使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适宜的统计软件,以及做好统计解释工作;否则,统计软件的利用就会无的放矢、统计结论错误百出、统计解释张冠李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培养学生统计思想的过程中要方法正确,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统计的作用,特别是统计解释时要考虑现象所处的具体条件和运用相关科学的知识,否则就会曲解统计、甚至妖魔化统计。比如,“大多数人都死在床上,所以床可能是个很可怕的东西”、“这个城市环境这么好,但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广告上说职工工资很高,实际上我们的工资很低”、“明明大家工资都下降了,却说平均工资上升了”。对这类问题进行解释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分析。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黄良文.统计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0.12.

[3]贾怀勤.应用统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6.9.

[4]王振龙.统计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8.30.

第2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思想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统计学指的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这些手段,这样就可以实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更甚者是预测对象的一门综合的科学。在这之中使用到了大量的数学以及其它学科上的专业知识,其使用范围可以覆盖到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这些领域之中。

当前我国主要通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主要有有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以及质量互变规律。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主要是研究统计活动过程的规律以及方法客观现象的统计规律的科学。统计学主要包括有研究社会现象,同时也是研究自然现象,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特点的复合型科学。统计学这是研究统计活动过程的方法问题,又研究统计对象的规律问题,它是具备着方法论科学以及实质性科学双重特点的偏于综合性的学科。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统计工作的规律以及统计对象的运动规律。统计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则是统计工作的规律以及统计对象的运动的规律。统计活动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它主要包括有系统运行条件、过程以及结果这三个方面。统计活动运行条件则是统计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它主要的表现是统计活动的组织以及管理。统计学则是研究建立怎么样的统计管理体制以及组织机构,使用怎样的组织管理程序、原则以及指导思想,这样才可以使得统计活动有序的展开。在统计运行过程指统计对于客观现象应该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描述特征以及揭示规律的全部过程。统计学主要研究统计对象的形态、特征以及存在的条件,研究怎样对统计对象进行感性认识,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怎样通过对于事物数量信息的搜集、处理来去反映现状,揭示规律、预测未来。统计运行结果值得是统计认识活动的成果。统计学应该研究统计的成果,统计信息的表现、传递、储存以及开发利用这些问题。

2、必然性以及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是为了找到随机现象统计的规律性,应该找到正确处理必然性以及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之中多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是偶然,但是多个标志值平均则应该是一定的。重复测量一个同一客体多个数值则是偶然的,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通常是必然。

必然性则就会通过大量的偶然性的数量差异则给自己而开辟出路径。统计研究之中经过综合的平均,把诸多的偶然性而形成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彼此之间互相而抵消,表现出平均则是必然的。必然性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则是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之上则就比较明显。

3、具体以及抽象的统一

依照统计认识应该使用的材料来看的话,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着一定的具体性,它则是依照一定的数据以及事实,可以使得人们得到一定的启发,使用当前的经验知识,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性作出快速的识别以及直接的理解,同时对于对象的总体状况来判断。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以及所做结论应该做到具体化。同时,对于统计理论方法在研究之时应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来进行的数理研究,这样的话就有了抽象思维的特点。而这这是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抛弃了具体而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逐渐逼近。所以,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4、共性以及个性的统一

通过实践以及科学这些都证明了矛盾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使用哲学的观点来将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而矛盾着的事物则都是普遍存在的,同一事物或者是过程的矛盾之间是有一定的共性。对于每一个事物或者是过程的矛盾也具备有一定的个性。因此上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则就是一般和特殊或者是普遍同个别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能的辨证统一性。统计研究则是使用大量观察法以及个别观察法之间有序合使用的统计方法。统计研究之中使用了大量的观察法,这样就可以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以及共性的认识过程。并且,依据共性存在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在统计研究在诸多观察的基础之上,使用个别观察这样就可以搜集的资料这样就就可以显示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如此的话就会使得认识显得更加的深刻以及具体。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之中,分析以及综合这是对于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性揭露的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分析方法,则是把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同时对其分别而研究,这样就可可以认识事物的基或者本质。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通过若干组成部分而构成的,把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之分解为各组成部分,对其分别研究它的结构以及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在种种外界条件作用之下而凸显出来的事物的属性以及特点,这样就可以可以实现对于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的目的。

综合方法则是,将研究对象的种种部分之间联系起来对其研究,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是相反。将事物的种种部分将其联结变成整体,可以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个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对其加以概括和上升。在统计之中,比如人口统计把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全部人口状况作出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之时分解成价格以及销售量上变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从总体之上来分析它的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上的变化,分解变成各个部门行业上的影响,这样就可以综合研究的全貌等等。

6、整体以及局部上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的重点是着眼于总体以及样本,站在个体,以及从总体来出发,可以分解剖析,同时认识局域或者是个体,也可以对它来进行调查以及研究,应该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者使用归纳来演绎,使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以及“计而统之”的总和,这样就会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则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并且要求一切认识的对象不仅仅是它的本身,而是当做一个整体来认识,同时它还要求也作为一个较大系统的要素对其加以认识才,此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这是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所以,统计认识应该充分表现出整体以及局部的统一,而这也是统计学应该研究的优点,同时也使得统计认识更加接近客观、真实的最为的原因之一。

7、归纳以及演绎的统一

归纳推理指的是从特殊到一般,同时提供出全新的认识,但是新认识并不完全是正确的,同时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特殊材料之间的组合不同,那么提供您的认识也不同也会发生矛盾,基于不完善或者是劣质信息来提供一定的决策。

而演绎推理指的则是从前提而得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之中和小前提将会提供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将观察作为基础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来进行度量主要是归纳推理上的问题,但是已经知道的种种的事件发生的结果以及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之下的决策将会变成演绎推理的问题。归纳方法论强调的是方法以及外来信息上的重要性,但是演绎方法论通常则是强调问题以及先存知识的特殊性。在实际之上,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说是在统计思维之中的回归分析归纳,又是演绎。

8、结语

统计学这是一个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这是研究探索以及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和规律性性的方法。而哲学的的概念是关于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学说,是研究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同统计学之间存在着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董立锋.论统计学中的辩证统一思想[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305-307.

第3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 卫生统计学; 学习态度; 学习现状; 学习难点

中图分类号 R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09-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earning Status on Health Statistics in Medical Students/FENG Ping,WANG Hai-ping,ZHANG Wei,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0):9-11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students’ attitude,current study situation,difficult point on Health Statistics in Sichuan University and to make some advic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Method:300 students of Sichuan University health statistics in the 2013 spring semester were surveyed by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SAS 9.2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A total of 3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297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the return rate was 99.00%, and 293 students were valid,the effective rate was 98.65%.89.42% students believed tha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statistics would be beneficial and 94.20% respondents agreed that health statistics knowledge was useful.81.79% participants could understand more than half of contents on the course.The chapters which we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ere chi-square test(29.62%),rank sum test(26.83%),analysis of variance(23.69%) and t test(21.25%).Conclusion:More and more student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statistics on medical and health research.

【Key words】 Health statistics; Learning attitude; Study status; Difficult poi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College,Chongqing 400016,China

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表达[1]。过去,因为统计知识的匮乏,导致统计步骤中某一环节的缺陷或错误,致使诸多先进的甚至非常前沿的医学研究以失败告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识生物医学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项目等的进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将来从事这些工作的研究者都需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从而奠定了卫生统计学在整个医学和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卫生统计学》作为诸多医学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因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繁琐、运算量大,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难学。对教师来说,给医学生讲解卫生统计学也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且效果甚微的任务[2]。为了解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及学习难点,以便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四川大学2013卫生统计学春季班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13卫生统计学春季班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置调查表,其中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和学习难点及对教学的评价。调查中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发放并讲解调查目的与要求,然后每位学生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结束时调查员认真核查验收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99.00%),293份有效(98.65%)。其中男104名(34.39%),女189名(64.51%);平均年龄(21.12±1.72)岁,年龄最大26岁,最小18岁。

2.2 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

本研究中对于学习态度的调查主要针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该课程的有用性及学习动机等方面,89.42%的学生赞成现在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94.20%的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知识有用,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2.3 医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现状调查及对成绩的期望

卫生统计学课上81.79%的学生能理解一半及以上的内容;69.1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课时安排基本合理;认为此课程的理论课和实习课的课程比例基本合理的占70.79%。学习卫生统计学时,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18.41%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不知老师所云,16.97%的学生觉得数学基础差,公式难以理解,24.55%的上课学懂了,但做作业时不知所措,40.07%的学生想花时间学习,但因课程多,没时间预习复习及上机。

学生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的章节依次为卡方检验(29.62%)、秩和检验(26.83%)、方差分析(23.69%)、t检验(21.25%)、直线回归与相关(17.42%)、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7.32%)、总体均数的估计(6.62%)、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6.62%)。

73.04%的学生希望期末考试成绩>85分,18.43%的学生希望成绩在70~85分,4.44%的认为及格就行,剩下4.10%的学生顺其自然。

表1 293名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 名(%)

条目 选项 人数

你认为统计课的开设

是否有必要? 没有必要 15(5.12)

有必要 162(55.29)

非常必要 116(39.59)

你认为现在的统计学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

做准备? 完全不赞成 10(3.41)

不太赞成 21(7.17)

一般 54(18.43)

比较赞成 122(41.64)

非常赞成 86(29.35)

你觉得学习统计学

知识有用处吗? 完全没用 4(1.37)

不太有用 13(4.44)

一般 46(15.70)

比较有用 133(45.39)

非常有用 97(33.11)

你喜欢上统计课吗? 不喜欢 39(13.31)

一般 185(63.14)

喜欢 69(23.55)

你学习统计知识的

动机是? 教学要求 141(48.12)

自己感兴趣 23(7.85)

满足工作需求 129(44.03)

2.4 医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方式研究

75.09%的学生选择“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73.79%的学生觉得课上内容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来学习;40.07%的学生觉得课堂讨论时间可有可无,该有1/4讨论时间的占36.64%。

52.43%的学生上课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习,66.32%的学生认为“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仅27.83%的学生会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90.72%的学生会在课后复习,仅38.06%的学生会在课后总结归纳所学的统计方法。

学习遇到难题时,30.55%选择利用网络,54.55%选择会请教老师和同学,5.45%会选择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查找,3.27%的同学想不出来就算了,放着以后处理的占6.18%。

2.5 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评价

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总体内容的满意度调查:10.31%的学生很满意,56.36%的学生满意,27.84的学生认为一般,5.15%的学生不满意,0.34%的学生很不满意。

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评价:丰富且新颖(25.09%)、平淡且重复多(21.65%)、陈旧且乏味(12.71%)、没什么看法(40.55%)。

3 讨论

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种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3],因此,对于现在的医学生即将来的临床医生及医学研究者来说,学好卫生统计学是尤为重要的。

诸多研究发现医学工作者对统计学的知识了解的甚少,Best等[4]2009年对美国口腔颌面外科的住院医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49%的住院医生曾修过生物统计课,能够正确的解读无临床意义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的占46%,另外,现已发表的文献也存在大量的统计问题[5-9]。故有必要了解医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态度、学习现状以及学习难点,查看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此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相对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94.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卫生统计学,89.42%的学生赞成现在的统计学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94.20%的学生认为统计学知识有用,这与West等[10]于2005年的一次对医学生、内科医师及内科医师教师的调查结果相近,调查得出87.3%(262/300)的人认为学好生物统计将有益于他们将来的事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卫生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视卫生统计学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意识到将来工作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依然是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次调查仅有7.85%的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是自己对其感兴趣,44.03%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工作需求,教师授课时可以举些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卫生统计学在实际研究中的用途,提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3.2 淡化公式推导,加强统计思维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医学知识的形象化,卫生统计学知识较为抽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基础差,公式难以理解,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其实,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是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11],学习的重点不在理论公式的推导和学习,而是在于统计知识的应用。因此,建议教师淡化公式的推导、记忆与计算,而强调各种资料应如何分析以及结果的阅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但是不同专业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如预防医学本科生和卫生统计学研究生,《卫生统计学》是基础课程,老师可适当引入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推导。

3.3 根据学习难点和章节重点针对性地讲解

医学生基础课程较多,课业繁重,用来学习本课程的时间较少,本次调查显示40.07%的学生想花时间学习,但因课程多,没时间预习复习及上机。如果整本书全面讲解的话,可能效果不太好,建议教师应根据章节难点和章节重点针对性地讲解,统计描述、假设检验等均是基础,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后面统计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与回归等内容实际应用较多,教师应重点介绍。

3.4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此次调查75.09%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但是由于课时较少、学生较多、上课内容较抽象,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可能会受限,但是教师可对逻辑推理不太强的章节将学生分组试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接近一半的学生觉得上课应有1/4及以上的讨论时间,建议老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准备相应的案例分析,让同学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将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索。

实际研究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仅用上课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有调查显示仅有17.6%(53/301)的人觉得他们在统计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10],因此,教学中可给学生指明进一步学习的相关参考文献与资源等。

教学过程中,在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医学生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提出疑问,课堂上有的放矢的听讲,课后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课题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松.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2]Herman A,Notzer N,Libman Z,et al.Statis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Concepts are what remain when the details are forgotten[J].Stat Med,2007,26(23):4344-4351.

[3]Aalen O O.Medical statistics――no time for complacency[J].Stat Methods Med Res,2000,9(1):31-40.

[4]Best A M,LAskin D M.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residents have poor understanding of biostatistics[J].J Oral Maxillofacial Surg,2013,71(1):227-234.

[5]颜莉蓉,杜元洪,刘婷婷,等.医学论文撰写中的统计误用问题与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6):57-59.

[6]伍亚舟,张玲,易东.医学论文中统计学问题分析与方法的正确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61-163.

[7]许昌泰,赵清波.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问题及其处理[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25(3):183-185.

[8]张建军.科技论文中的统计问题[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11):77-79.

[9]刘颖.论文中卫生统计学知识运用不当案例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65-66.

[10]West C P,Ficalora R D.Clinician attitudes toward biostatistics [J].Mayo Clin Proc,2007,82(8):939-943.

第4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非统计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95-02

统计学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门科学。当今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中都存在大量的复杂数据,如何由数据客观地得出结论及对未来进行预测,是很多实际领域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统计学作为处理数据的一个重要利器,在很多学科中都有很大的应用性。基于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很多非统计专业都设置了统计学作为专业必修课。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对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的经验和感受,探讨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非统计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误解

1.对学习难度认识的两极化。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部分同学认为统计学比较简单,而部分同学认为统计学很难。情况往往是这样,女生认为统计学简单,她们只注重统计学的计算层面上,没有认识到统计方法的本质;而男生则认为统计学较难,性别差异很明显。而这些简单的认识,往往都是对统计学的片面了解造成的,并没有把握到统计学学习的本质。

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统计学课程和他们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文科性质的专业)相差较大,部分学生觉得统计学很难,看到统计学的符号和公式就头大,故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较小,缺乏主动性。还有一部分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觉得统计学无非是利用一些软件算出一些数值,非常简单,现用现学或者临阵磨枪即可,无须去下较大的功夫,致使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3.陌生感与距离感。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专业的学生,看到统计学的一些符号、公式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陌生感,于是会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一些本能的排斥。其实,统计学只需要有中学的数学基础就可以学习很多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统计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统计思想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学习非常重要,而这往往会使初学者产生一种距离感,导致了一些消极的学习态度。

4.对统计学的价值缺乏认同。部分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价值缺乏认同,尚未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和作用。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距离处理数据比较遥远,对于统计方法的实用性也缺乏认识,学习统计学仅限于完成上课任务并且通过考试而已。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的问题,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其他教学中对统计学的涉及不足,也可能是教师或者教材存在的问题。

二、统计学在非统计专业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取决于教师的教授过程。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不断增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接触上,应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方法上多下功夫,而这点也是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过于“程式化”。统计学与数学是有一定区别的,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每一种统计方法都包含着一定的统计思想,其提出具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忽视了统计思想的自然性及其传授,导致其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认识过于机械化、程式化,往往对于数据能够熟练地计算其结果,而对于结果的解释及其应用条件的判断却束手无策。例如,很多教师在讲方差时,往往着重于方差的计算,而忽略了对其定义的理解和认识,而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认为统计就是一些数字的误解。

2.与具体专业的结合不够。统计学无所不在,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方法的应用。而统计学真正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实际中,尽管要教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的实际例子除了要有代表性还要和具体的专业紧密结合。而部分教师由于对相关专业的应用情况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往往和相关专业结合不够,这样会使学生对统计学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3.多媒体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板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统计学教学而言,板书教学不利于展示统计方法对于具体数据的实现。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进步,在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图文并茂,有利于展示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在学生掌握统计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多媒体教学的最要重要。但是多媒体容易使教学速度加快,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过分使用多媒体或者基本绝缘于多媒体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结合所教授的内容,恰当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传统教学当中,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略显单一。在非统计专业中,统计学多为考试课。考试形式多采用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常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缺乏对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考核。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往往使得临阵磨枪型的学生考试成绩也不错,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和认识产生误解。而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束缚,很难培养学生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对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多做些思考,在考核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学在非统计专业中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1.注重统计思想的传承。统计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是人们客观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类随机现象的经验总结。任何一种统计方法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总是有它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启发的问题,可以说统计方法是实际中使用方法的一种理论提升。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统计思想的传承,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一个前提。

2.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统计学来源于实践,也必定扎根于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往往不是经典统计方法的一个简单应用,这要求把实际问题首先提炼成统计学的问题,这就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要不断拓宽专业知识,还要多多接触非统计专业领域的问题,善于交流与合作,这样统计学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具体专业的实例来传授统计学的方法,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刻体会统计学在本学科中的应用价值。比如,在讲授回归方法的时候,首先把数据的散点图呈现给学生们,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从直观的想法出发,如何对一个新的个体进行预测。这样在学习统计方法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如何应用。

3.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板书和多媒体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板书来传授理论知识,用多媒体生动地来解释实例和演示统计软件。这样,两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相互补充,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Logistic回归模型时,首先应用板书来讲授Logistic模型的模型框架及其建模方法。其次,对于不同的问题,哪些适用于Logistic模型。对于不同的统计软件,如何实现Logistic回归,这需要用多媒体来演示统计软件的Logistic回归流程。最后对于软件的输出结果,如何解释。这样的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统计方法的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4.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教师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聚类分析时,让学生们3人一组,对已有的考试成绩进行聚类分析,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数据的处理,对优良中差这类分级的成绩如何赋分,然后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对得出的结果如何进行解释。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需通过上网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用计算机模拟不同的方法,最后把研究成果用文字报告或者PPT呈现。这样,原本看似枯燥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会变得既有意义又生动,留给学生们很大的空间去选择和应用统计学方法,结论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是实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非统计专业的数据处理中统计学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维、海量及复杂数据的出现,统计学与各领域的结合更加密切。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统计学在所学领域的应用,这对非统计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

[2]邓海松.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见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

[3]闵素芹,柳会珍.浅析统计学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J].统计与咨询,2010,(6).

第5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在认识实习期里,我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感受和体会也比较多。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福建省统计局科研所介绍

科研所是统计局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而统计科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包括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统计应用研究和统计信息技术研究。同时在政府统计工作中,对政府和社会关心的有关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十五”期间,国家统计科技研究的重点是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方法的创新、统计手段的创新以及统计体制的创新。要积极组织、指导重大课题研究,统计科研所每年要完成一项以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课题。统计杂志是展示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要加强对统计杂志的领导和支持,不断提高杂志的质量,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力,努力创办一流杂志。

科研所的主要职能有五点,具体包括:1.拟订全省统计科研计划和科研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协调本局及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科研工作;3.承担统计科研课题,负责向国家统计局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统计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管理工作;4.承担全省统计科研成果的评审、选优、奖励工作,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国家和省级评奖;5.拟订省统计学会章程,负责省统计学会日常工作,履行省统计学会秘书处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和各地统计科研所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统计科研所担负着从事统计科学研究、进行科研管理(组织统计科技交流、课题指南、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编辑出版统计杂志等重要职能。统计局要为科研人员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统计分析软件、通讯工具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要建设内容丰富的统计科研网站等。

二.科研所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科研所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诸多奖章,象年度科研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先进单位等等,都是国家统计局给予福建省统计局科研所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我为自己能有幸到这里认识实习而感到骄傲。

俞明所长和所内同事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俞所长对我们今后几天实习的具体工作做了安排,具体包括《福建统计》杂志的出版,统计科研网站的建设,如《国际经济信息摘编》,统计论文出版的校对及统计学会的一些工作。在次,我也就这几个工作做汇报。

首先,是关于论文集的校对工作,也是此次实习中的重点工作,由于这本论文集的重要性,更要求我们校对工作的严格,在次之前,科研所的同事已经对该论文集校对过三遍,但为了确保论文集的正确无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校对工作。我也不得不为科研所里同事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到钦佩。首先我们学习了校对工作的基本常识,要求我们对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能放过。校对了《区域R&D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从资金流量和流向的变化看福建经济运行》九篇学术论文。在校对过程中,印象较深的是关于统计报表的校对,统计报表就严格的编制规则,如规定表号采用一位英文字母或罗马字母和三位数码表示。英文字母或罗马字母表示全局统计报表制度的排列顺序,三位数码分为两段,第一位数码为第一段表示统计报表的报告期别,或报表的性质,即是年报还是定报,是综合表还是基层表;是经常性调查还是一次性调查或是普查、试行表。第二、三位数码为第二段表示统计报表的顺序。还学习了统计报表的性质代码:1.基层年报;2.基层定报;3.综合年报;4.综合定报;5.一次性调查;6.普查。从中不仅学习了如何查找错误遗漏还懂得了如何制表。

其次,是关于科研所网站的建设,也是本次实习过程中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学会网站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单独处理网站的文章录入,信息搜集等任务。我负责的主要是“国际经济信息摘编”的编制工作,这个项目主要包括观点聚焦、经济综述]经济比较、热点追踪、市场动态、行业发展动向、统计数据等七个主要项目。搜集了当今国际上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的50余篇文章,并录入入网,以供统计相关部门采编并出版成书。

再次,在实习期间,利用科研所书籍多的优点,阅读了大量关于统计方面的书,如《中国统计》、《福建统计》以及诸多统计专业论文,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收益非浅,还了解统计学会工作的大致流程。

三.认识实习的收获与感想

在此之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科研所的领导和同事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努力和帮助。

通过实习,我在统计学方面获得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三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了解并参与了统计论文集的校对工作,并且对统计科研的网站寻找了资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对统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

本次认识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学习了统计科研网站的制作及为网站建设搜集材,可以和同事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在实习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里,我基本上掌握了统计科研工作的一些具体操作细节,知道统计科技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第6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第7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 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 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 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 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 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 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 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 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 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 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 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 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 2004,(05) . 

[2] 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3) . 

第8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系统;认知系统;信息

【Keywords】Cognitive syste,information,the conceptual model,Structure, function, attribute

1 概述

系统论是20世纪中期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出现以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技研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1.1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1.2 系统有一定的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单个各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成其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

1.3 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理解:

1.3.1 系统由要素组成,要素处于运动之中;

1.3.2 要素间存在着联系;

1.3.3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常说的1+1>2;

1.3.4 要素组成的整体,是新的物质。完成新的功能。

2 认知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在认识发生的起源和属性上,自古以来就有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唯心论认为: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认为精神或意识是世界的本源。

唯物论认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所反映的哲学观点。

所以要解决心物矛盾的争论,就必须引进“人类认知系统”这个概念。把认知对象的“物”和认知主体的“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从系统论来看,只有“心-物”的整体结合才能产生认知。而一切认知的结果都离不开这个系统,系统论观点得出的心-物关系就是 “心物一体观”。万物离不开和人类认知器官和精神发生关系而显现其存在,而心离开万物,就无法产生认知,也毫无意义。人类的心和万物是互彰互显互证的关系,不能分割而应视为一个整体。

3 认知系统定义

同其他系统一样,认知系统由认知客体(被认知对象)和认知主体组成,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在一定认知条件下共同完成认知功能的整体,就是认知系统。

从系统论的定义和属性来分析,认知系统符合系统的科学定义。

3.1 要素性,认知活动是需要非常多的要素参与这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成认知。比如,我们的被认知对象,如一个手机。首先要有这个认知客体,才能产生认知。如果没有认知客体,认知活动就是盲目的。没有被认识的对象。

除了认知客体,还需要我们认知主体的参与。也就是包含了认知器官子系统,认知精神主体子系统。比如需要眼睛来采集被认知对象的光、色、形等信息。用耳朵来采集被认知对象的声音信息等等。这是认知器官。认知精神主体,包括我们的意识系统,潜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的心灵系统。意识系统主要是提供对信息的分辨推理和思维。潜意识主要是提供注意力、物我的分辨、时间空间感受,以及情绪,自我的感受,概念的肯定等等。心灵系统则是核心的,它能按照逻辑运算解释来自外界的超大信息量,从而产生高级的感受和认识。如下图。

图1 图2

3.2 结构性:认知系统是一个具有系统结构的多层次的信息处理系统。符合系统的结构原理。从以上图中看出,认知系统同计算机结构一样,具备多层次的信息采集层到信息处理层到信息输出层等结构。

3.3 功能性:认知系统符合系统定义的功能性原理。认知系统的功能就是产生认知。

3.4 关联性:认知系统要素之间的紧密配合密切协作,才能产生认知。符合系统的关联性原理。

3.4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认知系统要素(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的组成了整体,符合1+1>2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客体和主体都不能单独完成认知功能。只有互相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完成。要素组成的整体,是完全不同于单独要素的独立整体。所以新的事物产生了------认知系统。

不光是人类有认知系统,就是动物也有认知系统。不过动物的认知系统,仅有简单的记忆和条件反射,不能高级思维和推理学习。动物的认知系统,他们也能认知到他们的认知对象。据相关记载,大象,猿猴,猩猩和乌鸦等动物有不到人类三岁孩子的智力,具有少部分学习和推理能力。

凡是包含了认识与被认识两种要素组成的都是认识系统。最简单的认识系统是单细胞生命的认知系统。这种认识就是生命本身对外界的刺激的信息反馈效应。所谓最简单的生物条件反射。从认知系统演化历史可以看出,人类高等级智慧生命出现,离不开低等生命的认知系统的积累进化逐步形成了思维判断分辨推理等能力。

从以上分析得出,人类认知系统是一种尚未被深入揭示规律的系统模型。这个系统建立和认识对于人类掌握精神之谜至关重要。

4 认知系统结构

通过分析认知活动的要素和条件,可以得出,认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的信息处理和运动过程,是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记忆,再输出过程,这个系统符合系统的定义,所以我们称之为人类认知系统。这个系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有高度惊人的相似。可以把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看作是对人类认知系统的反演。

认知系统的结构,要参考计算机的结构。人类的大脑更像一台高级计算机系统。他有信息的采集、输入、分辨、推理比较、记忆、搜寻、学习等功能,也能将信息输出到人类的输出器官:手、脚,脸、皮肤、和认知器官等,去执行这些信息。

从下图来看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如图3,图4:

图3

图4

认知系统(人类心灵计算机系统)也具有类似的结构:

人类认知系统的输入设备: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从认知器官子系统接受光、电、声、味等信号,眼根子系统,即相当于摄像机、耳根子系统相当于麦克风,舌根,鼻根,身根子系统相当于气体,液体和压力、温度、湿度等传感器、

人类认知系统输出设备,即四肢肢体、七窍、二便等和嘴巴等认知器官也可以成为输出器官。嘴巴是主要的发声器官,把人类计算机系统处理完以后的信息发送到嘴巴喉咙就可以说话了。四肢肢体,胳膊大腿和手及指头,双脚主要的运动器官,可以根据指令去动作。其他器官也可以动作。比如弯腰,低头,瞬目闭眼等等。

人类心灵计算系统分为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是软件系统,一部分是硬件系统。硬件系统就是大脑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处理眼信息的光分区,处理声信息的声分区,大脑的各个分区,来处理不同的信息。意识区主要是提炼了信息载体(光、声、电)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比较记忆和推理学习。这都是和大脑分不开的。潜意识分区,是处理一些更底层的信息,比如对自我的肯定,对立体三维空间的认知,以及对时间的感觉、以及各种情绪如贪心,嗔恨,爱恋,傲慢,疑心、愿望等等复杂精神意志。这些都是大脑这个器官,来处理的。

在最底层的心灵子系统中,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CPU),这是计算机中最核心的部分。所有的复杂的大脑活动,最终都将分解成为为量子计算机的量子高速震动。也就是机器码0-1编程的逻辑电路。

硬件系统见图5。

图5

人类心灵的软件子系统见图6。软件系统则是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潜意识和阿赖耶识组成。类似于计算中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和BIOS软件、CPU指令集软件。如图7。

图6

图7

软件系统,就是指的辨别信息的程序系统。最底层核心的是认知系统的心灵子系统心灵量子CPU软件,又叫藏识,(阿赖耶识)这个子系统含藏了所有的子程序跳转地址接口和各种中断命令,他的功能就是含藏解释运算各种子程序,把高级语言程序转化为低级的逻辑电路CPU中的0-1机器码。是以我们人类的条件反射为基本单元的子程序软件,

计算机处理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和输出,认知系统也是这样的,也有信息的采集和输出,意根产生的“意识”子程序,是产生“意念”的关键,即认知系统的产物-----信息,身体和嘴巴两个器官是输出运动信息和语言信息的主体,如同计算机的外设,认知客体的外界环境如同被采集对象,眼耳鼻舌身如同采集器,眼耳鼻舌身五识如同分辨软件,主板bios和底层运行的其他软件外设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为潜意识,CPU软件程序指令集合是阿赖耶识。

如同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样,认知系统也是双向传输信息的系统。

如同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样,有计算器系统、小型计算机系统也有大型,超大型计算机系统。他们的程序各个不同,处理的信息量和分辨分析能力也大不相同。

认知系统也类似,从低等单细胞生命认知系统到复杂脊椎动物的认知系统再到人类高级生命的认知系统,认知系统本身就是类似于计算机系统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5 认知系统的程序和信息

认知系统的功能,就是采集信息、分辨信息,产生信息,执行信息。

所以认知系统是信息系统,是信息的产生系统。单独的认知客体和认知主体,都无法独立产生信息。正是因为二者的结合,信息就产生了。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最大表现。

正如我们的计算机系统,他也是信息的采集、分辨、产生、和执行系统。如果没有信息可采,也就没有信息的产生和执行。

信息是什么?信息是独立于物质,能量之外的第三种存在,信息不是精神,他是精神的产物,他不是物质,他是物质运动的痕迹,信息不是能量,他指挥了能量的变化。

信息的载体是文字、图片、和光线、声音、电信号等。它在认知客体中,是隐藏在文字,声音,光线、电波等当中的。能被认知器官所提取的。

我们认知系统就是产生信息的系统。认知过程就是从不断地把未知信息到转化为已知信息的过程。

认知系统产生了信息,这个信息到底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的意念。意念就是信息。

计算机系统产生了信息,这个信息,大的表现是 在应用程序里的一个相关文件。小的表现,所有指令都是信息。所有程序都是信息。信息可以叠加,也可以压缩,也可以自释放。也可以自组织为一个目的。信息源是产生信息文件的程序集合体。

人类认知系统的“程序”,就是感受,感受的集合就是辩识子程序(识),多个辨识子程序也就是五识子程序(比如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子程序是一个具有推理,学习,记忆,分辨等功能的子程序。条件反射子程序,是意识和潜意识能把人类对外界的刺激、时间、以及其他感受通过自组织编程方式结合到一起,遇到一定条件就触发的子程序。潜意识子程序包含了,人类对自我的分辨,对概念意义的肯定,情绪以及其他心理活动的子程序。比如听到别人骂我,就生气。这也是一类大条件反射子程序。耳根-耳识分辨到声音以后,进入意识中,分辨词句,分辨人我,再进入潜意识中,调用“自我尊严保护子程序”,产生生气的感觉,触发心脏跳动加速,声音放大等情绪化表现。阿赖耶识就是把以上子程序解释,执行,包藏记忆。正是因为阿赖耶识的解释执行,才能让人微观,渺观的精神量子震动到理解了外界大信息量集合。

这些程序的存储运行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

6 人类认知系统的认知过程的要素

新生儿出生以后,就开始学习认知。因为认知系统已经生成了,在外界信息刺激下,和自身内部阿赖耶识的“我执”种子程序的作用下,不断的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学会语言,学会走路,学会劳动,直到学会创造。人类认知系统从新生儿出生到人类去世,一直存在。

认知系统认知活动过程的协同性原则:

一个正确认识产生的要素和条件:各个人体的器官子系统必须健康正常。如果认知器官如眼耳鼻舌身(触觉)功能有问题,有病,那他认识的结果也是错误的。如果认知心灵本身就是个痴呆、疯子和弱智、他们心智不健全,也无法得到正确的认知。刚出生婴儿,也仅是简单的记忆,还不能思维推理。也无法得到正确的认知。比如注意力集中也是一个要素,不集中时即使眼睛看到了什么事,也没有留下记忆和思维。

有很多要素参与认识过程,如周围环境的光线明暗程度,它参与了认知客体的反射光到眼睛的过程。如果是漆黑黑夜,无法形成对物体的视觉也就没有对物体的正确的认识。比如客体的运动速度,当速度很快的飞过我们眼睛的物体,我们无法看清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比如认知客体距离眼睛的远近程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距离太远太近都不能看到物体的真相。

参照物不对,产生的运动感觉也是相反的。比如我们正常人以不动的静止之物为参照物,可是当你眼睛突然以动态的运动物体为参照物时,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在运动。

可见正确的眼识产生的各个条件,包括:光的反射强度,物体运动速度,眼根健康状况,智力辨别能力,物体远近程度,和注意力、参照物等条件分不开的。一个条件不具备,正常的视觉认知就无法产生。

除了以上必备要素,那么人类认知产生一个根本因素,就是程序的连续运算执行的相续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相续过程,“计算机”处理外界信息才是连续的,才能被人类接受。人类认知系统也是如此,首先是来自阿赖耶识程序的时间相续,CPU软件中有对时钟控制和指令执行的顺序,他一分一秒的毫不错过,时间感受的延续,空间感受延续,以及是非人我感觉延续,还有各种情绪触发等等,才能连续化的产生各种心理和意念。

如同电视机里电子枪,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非常快速的横纵扫描,才能出来人眼识别的图像。如果这个速度太慢,或是停滞,图像就是不连续的。

人类认识的产生也是如此。它是来自于阿赖耶识软件,心灵CPU里的量子的极其快速的震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非常发达,已经做到能够采集大脑的生物电磁波,而知道你心理想得什么。用意念操作鼠标,已经实现了并非是科学幻想,大脑内的程序可以读出,并写入所有内存记忆可以保留人脑和电脑如此的相似,电脑是对人脑的重演,阿赖耶识像电子计算机中的高速震动的电子,高频振荡,每秒上兆亿赫兹集成电路CPU里面的逻辑程序。

当你看到这个事物时,如果以前有很大的恐惧或是习惯心理纠结,比如杯弓蛇影的故事,本来是杯子里的倒影,因为看得人害怕他以前有怕蛇的“心结”“种子”子程序,就被调用了,产生了是蛇的幻觉。这就是一个人的第一念的重要性。第一念,他是来自阿赖耶识的子程序入口调用的,这个感觉,不一定正确,它可能是带有以前形成的“条件反射”心结的。

情绪心结也会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产生影响。就是烦恼。烦恼包括贪嗔痴慢疑等。贪心让人没有智慧,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比如贪官受贿,明知道法律不许,他自己的钱也花不完,还要受贿,这种遇到行贿者以及送礼金的感受,和当时产生的意念认识,都是和他的贪心分不开的。贪心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子程序,对外界事物产生了“爱的执着”子程序,这个子程序包含了,获得这种物质时候,身体和精神的愉悦感受和满足感受以及不断执取去获得的感受。所谓利令智昏,他在这种获得心理子程序的控制下,就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正确还是错误的认识。

视觉提取的分辨出来的“事物”信息,和以及触发了阿赖耶识、潜意识中的相关子程序,在意识层进行了认识活动。认识活动,包括思维,推理,记忆,调取记忆,删除记忆,学习,比较,分析辨别等等。这些事意识子程序中的功能。

认知系统认识外界,所有正确的认识汇总为了科学文明,向心内寻求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学。通过内观反省等观照人类心灵CPU和潜意识,从而产生了宗教文明和心灵学科。就如同计算机程序既可以接受外界的信息,也可以读取本身计算机内部的信息。

7 人类认知系统理论研究的意义

研究人类认知系统的理论,有很多利益。

7.1 认知系统理论对人工智能领域开拓研究提供指导。人工智能领域方面主要是涉及到语言语义分析,视觉识别,脑机接口,大脑操作系统等等。认知系统学的研究有利于打开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路和突破口,从更深层次揭示大脑神经计算机和精神现象的本质,从而能更广泛的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7.2 认知系统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在中国的应用也有前景。因为认知系统推广的心物一体论的心并非是超出唯物论之外的唯心论的“心”,而也是一种实在,也就是由量子组成的精神。都是物理学可以研究的对象。人类认知系统理论也可以说是为解决唯物唯心争论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7.3 认知系统理论有助于找到东西方文化接口理论。对于认知系统理论的研究,发现了东方哲学思维和西方科技文明特别是量子物理等的接口,使得东方文化重新绽放异彩。为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佛教认识论》,净慧法师主编

[2] 《禅宗逻辑与现代物理学》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 王殿夫等编

[3] 《系统哲学演讲集》,拉兹洛、胤家帧

[4] 清华大学 《系统论》 魏宏森,曾国屏著

[5] 《人脑操作系统》 袁战

[6] 《认知科学与计算机》 史忠值

[7] 《人工智能丛书》 三册,刘志刚主编。

第9篇:对统计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特点;创新能力;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日新月异。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通过探索数量的规律性来认识社会的方法科学,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经济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统计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往往在没学统计之前,学生已经用自己的思维定式认为统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课程,既枯燥又抽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这样文理兼收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怕”字当头,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起来自然吃力。因此,培养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是学好、用好统计学的首要条件。

1、消除怕字,拉近与统计学的距离。要打破学生所认为的统计学即是一门数学课的思维定式,在绪论中把数学与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两者的区别: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研究的是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数学家可以坐在屋里研究数字规律。而统计工作者则必须深入实际收集数据,并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归纳才能得出结论。比如,经济、管理专业都关心的市场,要想了解市场,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识市场,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教师还可以在讲完绪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找找生活中或你理解的统计,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拉近学生与统计学的距离,消除学生怕学统计学的心理。

2、培养统计思维,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学是一门通过现象的数量方面认识现象本质的学科,要与数字、计算打交道,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是难免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传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统计理念,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统计工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统计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凭主观臆断,不是想当然,而是建立在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数量进行观察和分析,重视数量的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增强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决策的正确性大大提高。反之,统计数据来自于实践,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不能脱离定性分析,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渗透这些理念,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做对某一道题,而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考虑统计学的应用背景。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开设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的理论、方法,解决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应用背景组织教学,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善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概念公式的掌握,强调理解和应用,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与学中,基本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模式,导致了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习惯于死记概念,硬套公式,学生掌握的知识只局限于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学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往往在实际问题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统计教学的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考虑其专业特点,把握社会经济动态及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具备一定统计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活学活用、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注重教与学的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与学的交流,将严肃的“讲授式”与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时,要强调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专业去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展开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并解疑。教学相长,教师要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此外,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整个学科知识链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与基础课、专业课的渗透与过渡,对于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各科教师之间要一起讨论,对重复的内容整体协调,强调知识的整体优化,使整个知识链节奏明快,节省时间,学生了解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过渡,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专业综合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的统计技能、实践能力是统计教育的目的,统计工作是一项群体活动,组织工作复杂,学生的组织能力将在日后工作中接受考验。但因在高校教学计划调整中整体课时缩减,统计学课时也一减再减,课时少,学生多,组织难成为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的障碍。教师面对客观现实,灵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统计教学中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及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在教学工作中逐步落实。实施案例教学,是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可以营造实践的条件和环境。案例的搜集最好选择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每个统计应用实例都应简要地描述公司背景及该统计方法应用的情况,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现象联系起来。针对课时少、学生多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认识实习环节,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将案例及有关资料事先发给学生,学生自组团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分析,教师上课时,安排每一个团队派一个代表在固定时间内讲述自己团队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团队成员可以做补充发言,教师做最后总结分析,同时针对各团队的发言情况,结合团队成员的参与程度,给每一位同学打出平时成绩。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熟悉消化的过程,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使其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挥,使素质教育不再成为空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专业知识实习的环节,进行一次统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用统计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专业知识做铺垫,也为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正确使用统计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注重现代先进技术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科技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可以展示复杂的图表,将图表的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也节省了板书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文字、图表、色彩、声音、动画等形式传输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使用要考虑到其合理性:若课件制作得太花哨,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关注图像的丰富多彩;而课件制作得文字太多,过于呆板,则又成了变相的“填鸭式”,学生只顾记笔记,缺乏思考理解。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合理编排讲课内容,做到严肃活泼、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软件有许多,如Excel、SAS、SPSS等,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掌握统计软件,使数据处理变得快速简单,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Excel统计软件是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案例教学学会用Excel创建表格,制作图表,可以学习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学生上机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艺术性,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统计学课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面对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需要统计学教师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精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又要具备经济管理学知识,注重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实践,投身实践;关注国内外统计学学术动态,将新的知识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学博者为师”,教师高深的学术造诣、敏捷的思维方式、广博的知识面、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技巧:一方面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注意教与学的交流和反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流露的疑惑信息,抓住机会,引发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把握课堂节奏,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还要注重语言艺术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准确简练,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充分准备,还有即兴发挥,以及教师的神情语言、行为语言等无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产生影响。此外,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风度气质、自身形象、甚至穿着打扮等都会给学生留下印象。“德高者为范”,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才能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贯穿在言传身教中。

总之,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应注意其应用背景,涉及的领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卫,刘畅,张云.我国统计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与显示思考.统计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