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健身体育路径精选(九篇)

健身体育路径

第1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输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一方面要保障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化,另一方面体育人才培养应响应“体育强国”的号召,注重发挥体育专业人才对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下,探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体育建设事业的阶段性主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正处于阶段性的高峰期,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因此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体育事业深入发展问题是紧迫且必要的。

1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

1.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体育事业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从全民健身的项目和群众参与度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其全民健身项目结构丰富且群众参与度较高,而二三线欠发达地区并未普及现代体育项目和时尚健身项目。从专业体育人才分布状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专业人才的就业吸引较小,其区域行业发展现状无法满足相关人才对工作岗位的高薪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凭借其完善的就业机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优秀专业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虽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了区域全民健身的项目结构及社会体育人才分布,但经济因素并不是全民健身的决定性因素。以中西部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其全民健身并未因经济发展落后而停滞发展,反而在当地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民间健身项目,成为全民健身与当地传统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指示了全新发展方向。

1.2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

教育机构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体育作为专业性要求严格的一门典型学科,其人才培养需要依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当前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且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高校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第一战线,目前普遍存在高等院校中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技能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其次,民间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是直接接触全民健身的前线,其项目类型、技能质量等指标直接决定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层次。由于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专业体育人才分布不均直接影响了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

1.3民众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的专业性不足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为参与全民健身的民众提供科学专业的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在此专业指导下民众自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项目,极大地降低了大众健身的盲目性,在项目中帮助普通民众避免因缺乏专业指导造成的健身损伤危险。体育意识是个人在参与体育项目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习惯与专业认知,是个人体育专业素养的意识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依托于专业指导,与个人体育健身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基于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侧面体现出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加大群众获取专业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指导的必要性,区域内专业体育人才的分布状况、群众在全民健身中可实际接触到的专业体育项目指导程度等,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

2融合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

2.1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

基于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的第一要务。首先,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解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教育技术资源,结合当前社会体育行业发展现状,立足于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新增新型健身等体育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性需求优化专业划分。另外,还应深入人才培养与行业现状的接触层次,积极开展多方人才培养合作。其次,应深化民间专业技能机构和健身机构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虽然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但政府可采取相关引导性政策发挥民间专业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可组织本地区的健身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由高校举办的健身项目技能培训,以持续有效的培训活动监督社会专业技能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保障大众接受健身指导的专业性。另外,还可充分利用社会健身机构的营销需求,可定期组织健身机构安排专业指导教练到全面健身活动区域开展健身指导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区域健身机构分布不均问题,另一方面可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免费的健身指导。最后,全民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还可通过居民社区委培的方式开展。根据全民健身参与民众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居民社区委培方式通过社区人才选拔进行专业性人才培养可以最快速为全民健身按区域分配体育专业人才指导。该方式的人才选拔标准是筛选出具有体育特长、体育锻炼热情高涨、乐于助人的优秀居民,培训活动需由具有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机构承办,如体育专业高校、体育局等。培训内容应根据区域全民健身项目分布而针对性设置专业的体育知识、项目技能指导等。整体来说,人才机制的优化需全面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与全民健身的人才需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

2.2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的普及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是典型的时代特征,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更加便捷。在体育健身方面,越来越多的民众投入到全民健身热潮之中。虽然有一部分的健身爱好者通过专业的健身机构获取专业的健身技能指导和相关体育知识,但绝大部分的普通群众主要采取网络搜索的方式自我学习健身技能知识,因此改善体育专业知识获取质量、普及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是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健身项目种类繁多且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色,以武术项目为例,在部分地区武术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量武术爱好者投入全民健身热潮。但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并未具备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因此群众只能通过自学获取专业性指导。解决体育专业技能普及需要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但此过程过于漫长无法满足实际人才技能需求。因而,专业权威性教材的创编刻不容缓,专业规范的武术教材指导可帮助健身者有效避免健身的盲目性。另外,体育专业教材的普及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网络化特征,政府应规范引导互联网信息的专业性,对互联网中体育专业知识与健身技能信息进行全面监督与专业化指导,以保障群众获取健身信息的专业性。结合人们日常网络信息接触途径,有关部门应强化对大型信息交流平台的监管,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型信息传播平台,严格监督利用群众健身热情实施的不法信息传播,并监督各大网络平台的相关体育健身信息的专业性,全面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2.3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培养

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表明,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专业水平整体较低,在实际的全民健身运动中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的比率较低,因此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全民健身人才需求的最有效途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针对性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其实际工作环境需求,针对性强化其基础体育知识以及具体健身项目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应基于个体教学指导水平强化训练其教学指导方法。另外,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是广大健身群众直接接触的最专业的体育专业人才,为强化大众体育意识、提高群众健身专业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应坚持长期性、持续性、专业性,相关体育部门应和体育高校、社区组织者密切合作,不断优化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机制、扩大体育指导人员的分布范围,分区域、多层次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全民健身提供充足的体育专业人才保障。

3结语

从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可知,制约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区域健身项目差异、健身参与度差异以及健身群众体育专业水平差异;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体现在专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私营健身机构分布不均等方面;民众体育意识较低且健身行为专业性不足。全民健身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在人才失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注重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普及专业性体育教材等体育知识,还迫切需要强化在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等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文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2]孟祥武.全民健身运动与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双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188-190.

[3]郝小刚,高雪梅.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冲突”与“共融”[J].四川体育学院,2015,34(3):113-116.

第2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了;长效服务;机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50-04

为使浙江省全民健身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由健身宣传系统、健身路径工程系统、科学指导系统、锻炼监测系统、组织管理系统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目标明确、结构完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1]。各构成因素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影响着浙江省全民健身的发展[2]。健身宣传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观念基础,强化全民健身意识,有效地调动与激发参与健身的需求;健身路径工程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物质基础,是实施全民健身服务的物质载体,是构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保证;科学指导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保障基础,是科学健身的前提,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锻炼监测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科学基础,通过体质测试,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全民的体质状况,保证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组织管理体系提供全民健身的纽带基础,高效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对我省全民健身的发展起导向和保障作用[3]。

“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完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而浙江省体育局在《全民健身条例》及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实施之后,对国务院颁布的《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部分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订,从浙江实际出发,变为更具体和细化的规定[4],在继续强调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的同时将高度重视其长效服务机制体系,使其能真正为民所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已建立完善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5-6],该体系的实现依赖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的民主政治体系为西方国家顺利推进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政治保障。而我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环境都与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的完善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存在着差距,因此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相关文献不够全面和深入,并且由于省份的不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也有所不同,要区别进行对待。因此,课题以浙江省(以杭州市为例)新老城区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以拓宽我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资渠道,平衡新老城区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浙江省体育行政执法提供实践依据,提升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水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杭州市老城区(拱塑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和江干区各取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和新城区(下沙和滨江各取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为调查对象,以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现状(有针对性对街道和社区管理者的问卷设计1和对各健身居民的问卷设计2)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研究及文献资料并分类归纳与整理分析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构成因素,为课题的问卷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对浙江省体育局、杭州市体育局等群体部门的领导和长期从事此工作的专家及有关体育界知名人士l5人次进行了访问和咨询,随机对街道和社区管理者以及健身居民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现状进行了200余人次访问,为有针对性对街道和社区管理者的问卷设计1和对各健身居民的问卷设计2奠定了基础。

1.2.3问卷调查法对各路径工程所属社区和街道的基层管理人员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现状进行问卷1调查,对各健身路径工程点的健身居民就其利用路径情况进行问卷2的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完成、现场收回的办法进行。

对老城区发放50份问卷1(其中每个区各10份),回收48份,回收率96.0%,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3.8%。发放400份问卷2(每个区各80份,其中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各40份),回收率94.0%,其中有效问卷370,有效率98.4%。

对新城区发放20份问卷1(其中每个区1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90.0%。发放200份问卷2(每个区100份,其中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各50份),回收率99.0%,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9.0%。研究还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1.2.4实地考察法先后到杭州市的新老城区7个不同区域、不同场所、不同规模的全民健身路径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现实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的基本现状

问卷1调查显示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建设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区县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公益金和地方建设单位经费共同组成。其具体开展工作由杭州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具体落实到各街道和社区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没有固定的维修维护专项经费模式。问卷2调查和实地访问了解到全民健身路径点存在负责管理与维护部门不明,管办不分的现象,各管理和实施部门对健身路径的宣传力度不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系统有规模的进行组织培训,亦没有普及科学锻炼方法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还显示,维护管理、产品质量、使用功能和安装质量是健身路径亟待依次提高的几个方面(见表1)。由于在维护及维修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致使出现许多诸如器材损坏无人修理等现象,产品质量,安装等问题则是生产厂家把关不够严格。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的基本现状说明目前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缺少比较完整的管理机构与健全的管理机制所致。

表1健身路径亟待依次提高的几个方面比例(%)

2.2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使用和管理情况

健身路径器材使用率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社会效益的直接反映。问卷2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市健身路径器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春夏交接的季节和早晚的时令利用率较高,而且其大部分选址较符合社区健身居民的切实需求的,具备造福于民的社会公益性功效。处于闲置状态是由于选址太偏或器材损坏严重造成的。而太空漫步机和太极揉推器、单杠和双杠、秋千和呼啦圈分别是老年人、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最喜欢和锻炼效果最好的健身路径器材(见表2)。且这三类人在强身健体的健身动机的选择上是基本一致的,而减肥在所有健身动机中选择差异性最大,中年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优于中年男性和老年人,这是更注重追求形体美的缘故。但目前健身路径器材数量少、类型单一、质量不过关和设计不合理是当前杭州市健身路径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新老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差异性比较

2.3.1健身宣传系统问卷2调查显示新老城区健身居民选择对该健身路径工程点对“路径”锻炼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有宣传资料的比例分别为5%和13%,调查还显示新老城区的健身居民选择社区利用该全民健身路径点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的比例分别为7%和15%(见表3),虽然老城区在健身宣传方面比新城区做的好,但新老城区在这方面都有待提高。

2.3.2健身路径工程系统在新老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完好情况的问卷2调查中显示健身器材完好无损各占70%和40%,部分损坏各达29%和50%,全部损坏各为1%和10%(见表4),而且新老城区多数全民健身路径分别为塑胶和水泥地面。因此,老城区健身器材的维修与更新已迫在眉睫,而部分已损坏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新城区器材损坏率不高,这与其是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有关,器材与设备都还比较新颖有关,健身环境相对不错。

2.3.3科学指导系统新老城区分别以核心家庭和老年人居多的居住人群组成,差异决定了其对健身路径器材使用方法获取途径分别以看使用说明和效仿他人为主(见表5)。

说明老城区健身居民在使用健身路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新城区健身居民是有目的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的锻炼途径。这与社区对健身锻炼的宣传组织和社区居民自身的健身意识等因素有关。因此,老城区体育主管部门更应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培训,通过他们帮助老年健身居民群众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在锻炼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3.4锻炼监测系统问卷1调查显示杭州市在定期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管理、维修、效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构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上做的还不够系统和具体化,新城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评价机制情况更为严重。

2.3.5组织管理系统问卷1调查显示和实地访谈了解到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人员存在身兼数职、社区对健身路径工程点没有制定专门的路径管理条例、对健身路径工程点没有投入资金用于已经过保修期“路径”的管理和保养维护、大部分健身路径工程点所属街道或社区与上级部门虽有签订“全民健身工程(点)协议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规定具体可操作性的违背承诺责任的现象,新城区的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通过新老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差异性比较,加上新城区新小区的房产商都会有对小区内部健身路径工程点进行规划,新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进行规划和管理应跟老社区区别对待,使其资源共享效益达到最大化,以拓宽我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资渠道,平衡新老城区建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据调研分析认为浙江省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健身宣传系统欠全面、健身路径工程系统欠充分、科学指导系统欠深入、锻炼监测系统欠科学、组织管理系统欠细化的结论,特别是在组织管理系统方面的领导小组的加强、路径管理维护的强化、器材质量标准的把握和维修保养专项基金的建立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据此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3.2建议

3.2.1健身宣传系统体育主管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创建社区、街道体育俱乐部、某一内容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创新全民健身路径活动形式,由自发的基层体育组织带动全民健身路径健身点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社区各种体育活动中去。

3.2.2健身路径工程系统器材内容配置应充分兼顾功能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器械的设计上,应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款式和组合的整体效果、锻炼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创新性上有所突破。3.2.3科学指导系统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培训;应在现有路径的健身指南导向牌上通俗易懂说明“练什么,怎样练”;应定期举办路径培训班和趣味性比赛以提高科学化水平。

3.2.4锻炼监测系统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管理、维修、效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由其牵头组织检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构建全民健身路径评价指标体系。

3.2.5组织管理系统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社区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协调,并确定一两名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

(2)强化管理维护:健身路径工程受益单位应建立健全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场地和器材能够正常使用。各省市体育局、街道和社区应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进行维修。

(3)把握质量标准:健身器材应是正规产品,确保群众健身安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标准要求,做好指导和调度工作。

(4)建立维修保养专项基金:应建立维修保养专项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的机制。经费使用应由市或区县体育局进行审批,具体由街道或乡镇负责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侯令忠.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10-14.

[2]石峰,郭建荣.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14-16.

[3]王翠芳,史国生.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2010(9):15-18.

[4]于善旭.论《全民健身条例》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推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4): 45-49.

第3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西安市城区;组织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cr7―3612(2007)03―0321―03

“全民健身路径”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是体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有益实践,也为民众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物质条件,但从目前的文献和研究动态上尚未见我市在该方面的系统的、成熟的研究。笔者旨在为进一步发展完善“全民健身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西安市城三区(碑林、新城、莲湖)所属的86条全民健身路径点。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了35条健身路径点和7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涉及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初步明确国内外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国家、地方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查阅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借鉴相关的研究方法。

1.2.2调查法在研究中,为了科学、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主要采用了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地综合调查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2.2.1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设计。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三类不同的问卷调查表:第一类为居民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资料,对被调查人口进行社会分层,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共五个标准分成不同层次;第二部分为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满意度,场地设施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等;第二类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建设及活动形式,意外事故防范机制、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条例等的制定、协调机制、管理形式及发展趋势等;第三类为专家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对前两类问卷的内容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

2)问卷内容的效度。效度,也称为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所用的指标能够反映某一真正含义的程度。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所设定的内容指标进行了效度检验。本研究分别向西安体育学院,省、市体育局相关处室的17位专家发放了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所获信息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包和EXCEl200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表、制图。

1.2.4逻辑推理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方法了解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结果及分析

2.1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的组织发展情况我市目前的全民健身活动主要是由社区来推动、管理、引导、实施的。由于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我市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把全身健身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通过调查,居民认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心应放在社区的占到78%,反映社区在引导居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被问及是否应建立社区体育组织时,赞同的人占91.2%,表明社区需要相应的体育组织,对辖区体育进行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因为制定得再科学的计划,如果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予以落实与实施,都将只是一纸空文。在被问及小区健身组织网络的组成部分时,认为应建立街道、社区居委会、晨练点三级网络的管理人员占到了61.2%,反映出现在实行的三级网络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层次的安排、管理的跨度、权力的授予,责任的明确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在调查当中也发现存在辅导站缺乏战略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说明我市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落实,以便真正建成“纵向相对独立,上下不领导,横向加强联系,各方有交流,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2.2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活动情况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上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复性,很难调动群众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据调查我市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为:自己锻炼;与朋友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等,总体来讲,我市城区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参加锻炼活动主要是自发的,非组织的,社区体育组织较为薄弱。在调查当中,据调查统计,认为应定期举行全民健身路径游戏竞赛的居民占到了75.3%,反映大多数居民希望通过一定活动形式将锻炼者组织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也能更充分地发挥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应。

2.3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现状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尽满意。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认为责任为保险公司的占到40.2%,为生产厂家的占31.5%,为当地体育主管单位的为18.5%,为居民自身的为9.8%,数据显示保险公司与生产厂家应为事故负主要责任,这应成为日后管理机关制定安全事故防范规章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一些的问题。

在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应采取的形式进行调查时,认为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并不收取费用的占42.3%;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适当收费的占35.1%,体育部门派专人管理,不收取费用的占15.2%;其它占7.4%。这与李相如等人调查的全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形式略有不同,在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中居民更倾向于社区(街道办事处)和锻炼者共同参与管理,以专人管理为主,锻炼者协助其管理和维修,可以适当收取少量的费用,用于场地器材的维修。这可能与西安市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体育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有关。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行调查时,排列序位的依次是领导不重视(在第一位中占78.5%);

缺乏足够的资金(在第二位中占58.2%),责、权、利不明确(在第三位中占62.3%),。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有71.2%的人员认为应将小区体育工作纳入到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之中,认为只有采用将体育工作与管理人员自身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会极大调动各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做好全民健身工作。

2.4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协调机制据调查,对全民健身路径持消极态度的居民为18.7%,认为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与很差的居民为34.8%,认为全民健身路径因选址不当而扰民的为39.2%,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为26.2%。管理人员认为在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具体规划时,应吸取民众意见的占72.3%。在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与居民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出现信息不能充分流通,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整体效用下降。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术语,指交易中的一方知道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的信息。调查中发现有的还小区出现因选址不当扰民而引起居民、街办、体育主管部门都不满意的出现。

3 对策与建议

3.1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安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具体如下:

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须达到的目标;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分析实施部门现有的各种资源,集中精力做好最擅长的事;4)识别优势与劣势。充分发挥组织的比较优势;5)重新评价所须达成的目标;6)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

3.2管理法规化、制度化将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

3.3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我市的资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过于单一,所得资金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职能,拓宽集资、融资渠道。主要可采用合法渠道联合办体育,扩大媒体宣传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企事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适当捐助和投资等方式。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场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4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目前我国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并没有法规针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利用情况、器械的使用效果以及居民的健身需求情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居民 全民健身路径 大众健身活动

健身路径的建设,为大部分群众无偿提供了方便、使用的健身器材,适应了小康社会群众的健身需求,使很多的人参加经常性的锻炼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内容和手段,同时提高了群众的健身意识,增加了体育人口,健身路径的使用也促进了群体工作观念的更新,拓展了群体工作的思路,对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1.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银川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及居民趋向研究目的是对银川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调查性、使用性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其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且能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同时对于全民健身工程乃至整个全民健身都有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银川市公园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

2.2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就公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配置、种类、占地面积、分布、指示标志、参与人群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管理和指导状况及法规建设等问题。

(2)访谈法:

根据现场调查时出现的问题,与部分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进行了访谈,并与银川市体育局的有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更为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结果与分析

(1)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银川市公园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年龄结构为:<18岁的占2.4%,18—30岁的青年人占3%,31—45岁的中年人占到7.5%,而>60岁的锻炼人群占60%,不难看出使用者中60岁以上的人群居多。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入群多退休在家,各方面的压力较小有充裕时间,而且他们健康意识较强,因此参与的人数居多。说明全民健身路径的设立为老年人提供了既便捷又有效的锻炼手段,以上数据也进一步说明全民健身路径不但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同时也受到其它年龄段人群的普遍欢迎。

(2)练习者的性别结构

在银川市公园参与全民健身路径的群体,职业分布比较广泛,工人占32.5%,农民占10%,公务员占7%,医疗业占10%,教育业占9.5%,商业占6%,无职业占25%。

(3)练习者的健康状况

没有疾病的人占60.8%,其他的有疾病的人群中,有一种疾病的人有30.7%,有两种疾病有6.89%,有三种疾病的仅占1.79%。这一结果说明,大多数的锻炼者还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主,是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的追求,也反映出了人们的预防意识的提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

(4)练习者使用器械的目的

调查显示,不论哪个年龄段,锻炼者均把增进健康和交流交往作为参加健身路径锻炼的主要目的,对体育健身的价值认识较高。近年来,政府通过多渠道对体育锻炼价值观的宣传和正确引导,锻炼人群对锻炼的目的也有了多方面的提升,在提高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对健康美的正确认识。通过参加健身路径锻炼促进了交流交往,人们走出自身居住的狭小生活空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将自身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了整个公园,社区的空间,不仅充实了自己固有的生活空间,而且使微观生活空间变得丰富多彩。

(5)使用健身器械的时间特征

调查显示,根据体育人口的标准(每次锻炼在30分钟以上,并且每周锻炼不低于3次,每次锻炼强度中等),银川市健身路径锻炼者中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6.2196。体育人口数量超过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中的体育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096的标准,说明银川市健身路径锻炼者的体育意识认识程度较高,有较好的锻炼习惯。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这部分入群,主要是处于事业发展阶段的中青年(45岁以下)。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和繁忙使他们锻炼的时间十分有限,一般多是利用周末和清晨的短暂的时间进行锻炼,并且由于工作的性质无法形成有规律的运动,影响了锻炼的时间和频度。

在锻炼时段的人群中,早晨锻炼的人群最多,不固定时间锻炼的人群居次,占38.1%说明目前大部分人群的锻炼习惯算固定,部分属于见缝插针、随意性较大。是否固定锻炼时间一方面反映着人们的锻炼坚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工作生活紧张繁重者可能导致作息不规律,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诱发许多社会性的身心疾病。有固定锻炼习惯的人群当中,晚上锻炼的人群比例比较大。为此,有必要在健身路径附近加一些照明设备,以提高健身路径的利用。

4.建议

(1)加强对健身路径的研发,针对性强一些,年龄段分化的器械详细些。同时提高器械的安全性。

(2)加强对健身路径的管理和引导,如每个区有1—2名的器械使用及维修的管理者,既可以更好的管理又可以节省开支。

(3)公园应结合健身器械每年组织多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参与气氛,形成规律性和制度化,突出娱乐性、休闲性和健身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喉癌;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围术期

1健康教育路径的意义

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健康教育多为护士随机口头宣教,没有很好评估患者教育需求,护士被动完成任务,随意性大,在改变患者和家属知、信、行上没有起到很大作用;由于护士知识水平、资历、经验、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差异,健康教育效果参差不齐;教育缺乏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其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的健康教育路线图或表格[6]。健康教育路径制定建立在分析患者需求上;明确教育目的;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教育者,什么方式、方法去教。健康教育路径不仅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有依据,流程明确,而且利于患者和家属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促使其主动参与教育过程。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7]。

2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与实施

2.1分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并确定目标

分析患者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是制定健康教育路径的先决条件。责任护士通过护理评估、问卷调查、阅读病历、与患者和家属交谈、护理观察等手段了解患者需求,主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文化程度、学习能力、有无不良习惯、想知道什么、想要做什么、什么需求是最有帮助的、最迫切的、对疾病治疗最有益的等。临床观察发现,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性化特点,需要开展阶段性、个性化、有目标的健康教育以保证教育效果。李芳莲等[2]研究显示分阶段书面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教育更加科学、全面、规范、具体。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增加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8]。同样观察发现,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与预后、手术方案与效果、治疗配合要点、费用、气管切开自我管理、饮食指导、心理支持等;健康教育方式以一对一讲解、演示、交谈为主,同病种患者现身说法、经验交流对患者心理支持有很大帮助。陈贤鹰[9]对60例全喉切除患者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心理支持、气管造瘘口护理、术后饮食等方面知识需求最高,采用讲解、演示为主的多样化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尽快实现自我护理;左红霞等[10]认为充分了解喉癌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是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基础。针对不同文化层次、职业和家庭经济状况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将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预防并发症发生。针对患者无助、悲哀的心理状态,发挥亲人作用,同病种恢复好患者现身说法、经验交流,缓解心理压力[11]。

2.2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

2.2.1健康教育路径的时间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是以患者住院天数为横轴,以健康教育内容为纵轴。路径多以入院-术前-手术-术后-出院时间顺序制定,把健康教育内容细化到每一项护理内容中[12]。张彩[13]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喉癌手术患者中,健康教育时间分别在入院日、术前日、手术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3~7d、术后7~14d、出院前1日进行;与李芳莲等[2,10]对喉癌患者围术期分阶段健康教育的时间划分基本相同。作者认为健康教育路径的时间制定由入院日、入院第2~3天、术前日、手术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3~10d、术后11~14d、出院前1d组成,如此分布能够更全面、适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2.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者和教育对象: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健康教育路径内容,使其有充分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责任护士根据路径表内容按时间、分阶段、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程健康教育[6,14]。观察发现,辅助护士的参与和配合,患者回归家庭后长期陪伴家属的教育同样重要,他们可以鼓励、督导患者树立信心,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护士长或高年资责任护士定期对路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纠正[15]。2.2.3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与教育方式:文献分析[7,13,16-18]并结合临床观察发现,喉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教育方式有其共性,具体实施中兼顾每位患者个性特点。主要包括:①入院日:责任护士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设施与制度、安全防范措施、主管医师及疾病知识;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支持系统,评估中特别关注患者心理状况、伴随疾病、风险、睡眠、饮食、大便、口腔卫生等,必要时与主管医师沟通;告知治疗护理流程,做好心理安慰,消除忧虑,提高依从性,建立信任关系;告知术前常规检查、化验时间、目的、方法、注意事项。②入院第2~3天: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查看各项检查、化验结果并适当告知;指导饮食与口腔卫生;戒除烟酒,讲清意义;介绍喉肿瘤治疗知识,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介绍手术后改变,颈前佩戴气管套管,暂时不能讲话,与患者和家属共同探讨适合的沟通方式并准备:如手势、图片、写字板或纸张等;呼吸、咳痰通过气管套管,告知保持套管在位、通畅的重要性,指导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术后不能经口进食10~14d,经鼻饲来提供营养,讲清方法与意义;讲清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意义,术后早期制动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并协助训练;③术前日: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告知术前禁食水8h意义、时间,备皮、洗澡、剃须、备血、药物过敏试验、佩戴腕带等的意义并实施;告知饰物、活动假牙取下的意义;讲解术晨留置胃管、尿管方法、意义;讲解术后回房体位和床上活动要求及意义,床头抬高30°、翻身、抬臀、下肢活动,进行训练;讲解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的方法和意义;初步讲解各种管道管理、压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等可能的风险和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讲解疼痛知识及应对措施;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惑和担心给予适当解答,缓解压力。④手术日:术晨评估生命体征,更换衣裤,取下饰物与活动假牙,安慰患者,缓解紧张情绪,讲清配合方法并下胃管,讲清术前用药目的并注射;与手术室护士严格交接患者及相关事宜;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回房,责任护士妥善安置患者,告知手术顺利,告知目前监护导联线、管道较多是暂时的,需要很好配合,给予安慰;各种管道妥善安置固定,告知患者和家属各种管道的位置、意义,讲清风险,防脱管的措施;讲解气管套管管芯的用途和保管,床旁备弯钳的意义,一旦脱管的急救措施;告知吸氧、监护的意义;告知各种用药种类、目的、时间和途径;讲解气道湿化意义和方法,人工鼻意义和使用;再次讲清床上主动活动、叩背、有效咳嗽的意义方法,指导患者活动和咳嗽,不妥予以纠正;告知患者和家属按需吸痰的意义,强调此项操作由护士完成;告知患者和家属禁食水,口内分泌物吐出,尽量不下咽,告知胃肠减压的意义,告知鼻饲饮食开始时间;建立沟通模式,实际操作,消除患者顾虑;进行疼痛评估,协助应对;告知气管切开、口腔、会阴护理及温水泡脚意义、频次和时间。⑤术后第1天:再次讲解各种管道重要性及防止脱管的方法;告知床上坐起、床边室内活动的意义及配合方法,协助活动;讲解防止坠床、跌倒意义与措施;讲解鼻饲饮食的频次、时间、种类,强调此项由护士完成;指导示范呼吸和有效咳嗽;讲解憋尿的意义、拔除尿管的配合方法。⑥术后第2天: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脱管、跌倒等风险告知,讲解防范措施;讲解下床活动的意义并协助活动;讲解鼻饲饮食种类和可能的反应,指导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⑦术后3~10d:脱管、跌倒等风险告知,讲解防范措施;讲解个人卫生自理的意义,教会患者带管刷牙、漱口、剃须、洗头、沐浴方法;讲解保持大便通畅意义,协助安全入厕;讲解外套管和内套管结构和关系,讲解严禁外套管脱出的意义、内套管堵塞的严重性和一旦脱管、堵管的急救方法;讲解术腔引流管拔除指征和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和家属检查套管系带打结是否牢靠、松紧合适否,教会内套管的取出、清洗、消毒、放入方法,教会气管切开皮肤切口的消毒和换垫,教会外出活动时使用人工鼻或纱布罩遮盖,并讲清楚各项操作意义;引导患者家属购买电动吸引器、雾化吸入器和清管换垫物品,教会使用方法;使用激励性语言,对患者的积极配合给予肯定,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初步讲解尝试经口进食的方法、饮食种类等。⑧术后11~14d:讲解经口进食的方法、饮食种类等,现场指导,观察反应,有误咽呛咳者,给予鼓励;讲解拔除胃管的时间与配合方法;教会患者堵管说话与他人沟通;观察、指导和纠正患者或家属各项操作细节;教会患者自查痰液性状、颈部有无包块、体温变化、呼吸变化、伤口局部情况等。⑨出院前1d:告知复查与后续治疗重要性,告知复查时间、结账流程、随访电话;讲解出院后饮食、活动注意事项,适合的锻炼身体意义、方法;讲解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发放出院告知和气管切开护理流程图;讲解套管拔除、发音训练的时间与方法。

第6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工程;服务体系;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12.7(241)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7-3612(2010)07-0034-05

A Research on the Mass Fitness Engineering in Shaanxi Province

HOU Lingzhong

(P. E. Dept.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Sh aanxi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mathem atical statistics to build the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the fitness service syst em and conduct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r 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ss fitness service system partly meets the people’sneed of fitness venues and faciliti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fitne ss. The funds of this system have been gradually diversified from the only mean s of government’s allocation to multiChanneled Capitalraising. The funds a re mainly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ss fitness service system. Organiz ing system of all levels for the mass fitness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ically.The number of sports instructors in the society has increased. However, the n umber of the sports instructors is inadequate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work i s still not very high.

Key words: the mass fitness engineering; service system; investigation o n current situation

全民健身事业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和主体,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体 育事业的基本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1]。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是实施《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 》创新措施,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全民健身 建设有效载体。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属欠发达省份,又是西部的龙头,陕西省全民健身 事业的发展对整个西部省份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依托全民健身,以“西咸一体化” 都市体育圈与“二线三岸”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是陕西地域体育发展的重点。因此在全民 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全民健身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陕 西省全民健身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为全民健身实践服务。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CNKI期刊网、陕西省体育局群众 体育处资料室查阅了有关全民健身图书、统计年鉴、期刊、电子资料以及相关政府文件,以 及统计了大量文献资料。

1.2 专家访谈法 采用提纲访谈的方式对5位研究全民健身问题 的专家进行访谈,并对陕西省体育局群体处5位管理干部以及6个市(区)群体管理者进行了 访谈与咨询。

1.3 问卷调查法 以陕西省16~70周岁人群为调查总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2月对陕西10个地( 市)相关样本发放问卷,城乡群众调查问卷发放总量为3 500份,回收3 382份,回收率为 97%;有效问卷3 108份,有效率为92%;社区(乡镇)管理组织部门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问卷576份,有效问卷551份。

1.4 数理统计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现状分析

2.1.1 场地设施现状与分析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群众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2]。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 府的 领导下,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陕西省体育局从1997年到2007年底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采 用多样化和多种形式,极大的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 省共投资建设的全民健身工程数量见(表1)。

投稿日期:2010-01-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8XTY002);陕西省社科基金 项目资助(06N004S)。

作者简介:侯令忠,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全民健身。 表1 陕西省全民健身工程汇总(体育公益金)

项目类型数 量(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19雪炭工程14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全民健身活动基地1全国优秀体育公园1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0注:以上数据来源于陕西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资料统计整理,截止2007年底。

从表1可以看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全国优秀体育公园等,形成了陕西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基本模式。

2.1.1.1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本着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的原则,从1997年至今,陕西省体育局在各市、区的公园、 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广场、空地建设了11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从第1批到第4批陕西 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室外活动场地、体质测定器材、儿童活动器材 、综合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台、室、健身、健美 场地设施;第5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采用了3种模式:第一,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配建 项目:1)至少配建一套健身路径及乒乓球台、小篮板等体育器材。2)铺设一条鹅卵石 健身路。3)修建一处可供群众进行拳、操、舞活动的健身场地或一个简易标准的球类、 游泳等项目活动的体育场地或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健身设施;第二,健身广场 配建项目:在城市街心广场或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场所(该场所可供群众进行晨、晚练、健 身 活动)配建40件以上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路径器材,也可视情况,铺设鹅卵石健身路;第三 ,公园配建项目:在公园配建35件以上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路径器材以及室外乒乓球台、小 篮板等体育健身器材及鹅卵石健身路等;第6批、第7批、第8批全民路径健身工程是在第五 批的基础上优先和重点建设标准化的羽毛球场地设施,另外配建了室外乒乓球台、小篮板; 第9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是在保证建设路径工程的同时试点实施建设篮球、乒乓球“专项路 径”,分别称之为篮球长廊、乒乓球长廊。其中每条篮球长廊包括10个标准简易篮板、6个 不同高度的小篮板;每条乒乓球长廊包括10个室外乒乓球台。路径工程又为城市型、农村 型2种类型。城市型路径工程包括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农村型路径工程包括健身路径 、室外乒乓球台、简易标准篮板;第10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根据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配置的 两种类型的全民健身工程,陕西省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共建设农 民体育健身工程300套、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5套。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对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要求,各省市区在总局投资建设的基础上应 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配套建设。因此陕西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力 度,包括省(市)投资建设在内,陕西省建设了全民健身工程100余处,铺设健身路径700余 条,这700多条包括2006年农民健身工程的300条。同时安装小篮板500多副,乒乓球台近500 个,体质测试器材近60多套,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健身条件,有力 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效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兴建健身设施的积极性,受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需求,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总体要求,陕西省的全民健身路径 工程涉及的健身器械是多方面的,除了健身路径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场地和器械,工程涉 及面广,配建项目内容多,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健身人群对场地和器械的需求。

2.1.1.2 雪炭工程建设根据总局实施“雪炭工程”的要求,结合陕西实际,陕西省对全省地方财政困难、公共 体育设施落后、体育发行较好、领导重视体育事业、体育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且能提 供工程建设用地的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南水北调工程”淹没地区、资源枯竭地区 以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按照先陕北、后陕南、再关中的顺序,从2000年至今,陆续建设 了4期雪炭工程。另外,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申报2005-2007年“雪炭工程”的通知》 有关要求,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面比较,反复论证,决定在凤县 、蒲城县、永寿县、甘泉县、宜君县、靖边县、太白县建设2005-2008年“雪炭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陕西省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但是同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又 如何呢?通过对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农民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农村乡(镇)体育场地设 施建设整体比城市社区滞后。调查数据同时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卡方值2=28.931,自 由度df=4(P

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陕西的实施,缓解了部分群 众对健身设施与健身场地的需求。但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同广大人民群众 真正的健身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的物质基础,今后各级部门应多 方面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1.2 全民健身投入经费现状与分析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制约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尤其西部地区的省份,经济基层薄弱,经费投入有限[3]。国家体育总局投资的 原则偏 向于西部,西部占总投资的40.3%。陕西省作为西部省份,国家体育总局对陕西省的投资 力度较大,自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来,截至200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对陕西省共投入资金5231万元。但是陕西省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改善社区群众健身锻炼 的设施和条件,投入了5 324.5万元,占总投入的50.4%,整体投资接近东部地区。其中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投入781万元,占陕西省总投入的14.7%;2000年以后地区市(县)与受 赠单位投资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转向了“雪炭工程”,雪炭工程投入235万元,占陕西省总 投入的4.4%。截止200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利用体育公益金共投入近1.5亿 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工程,部分缓解了陕西省健身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有效促进我省全 民健身的发展。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与群众对健身认知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 经费的投入也由单一的政府投入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全民健身。通过对陕西省城 市社区与农村乡(镇)的问卷调查可知用于全民健身的经费来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依靠自 筹经费和政府拨款,分别占经费来源的77.1%和51.5%,另外包括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 。

全民健身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体育公益金[4]。陕西省全 民健 身工程建设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投资,配建单位投入资金较少,经费主要用 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今后陕西省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投入的方向应该更 加丰富,除了全民健身工程以外,要向健身文化、健身活动方面倾斜。同时加强政策引导, 积极拓宽各种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陕西省的全民健身中来。

2.2 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实施与宣传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宣传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体途径和有效手段,陕西省在实施全 民健身计划的实践过程中组织了大量的全民健身活动,对全民健身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大 规模、多渠道、多方式的宣称,极大的促进了陕西省全民健身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身需求日趋强烈,对陕西省全民健身工作的要求整体呈现出 高标准、多元化的趋势。全民健身硬件建设固然非常重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条件让 更多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才是根 本目的。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深入推进,为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 陕西省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分级、分层次组织了大量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近 3年组织各类运动会与全民健身活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2),说明群众的健身意识在增 强,参与健身活动的人群在加大。

表2 陕西省近3年举办运动会与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统计

年份举办运动会或比赛 举办综合运动会次数举办单项比赛次数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情况 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参加活动人数国际体育活动情况出访起数出访人次2005

2006

2007181

175

182896

879

740126

830

1 144927 701

1 942 412

2 980 00027

57

51183

169

102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06、2007、2008年陕西统计年鉴。

经济发展水平与参与健身活动应该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对陕西省各市(区)2006年、2007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与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 表明全省各市(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与各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 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α分别为0.655(P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全民健身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 情。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又怎样呢。研究表明在陕西省广大的农 村地区农民有健身需求的愿望,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多组织一些体育健身活动,有65.67%的 人希望多组织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另外通过调查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农民有健身的 愿望与需求,但是农村组织的健身活动太少,有53.35%乡镇全年一次健身活动都没有组织 ;组织2次以上的只占15.15%,而且在健身活动中没有专人负责的占74.17%。这说明陕 西 省各级乡(镇)政府对农民健身问题缺乏认识,因而造成重视的程度不够,开展活动有限。 今后应把群众的健身问题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指标之一。

宣传的手段多样化,在实施全民健身过程中陕西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工具对全 民健身活动、科学的健身方法等进行报道与宣传。针对全民健身宣传方式很多,但宣传方式 的选择非常重要,通过多选题的方式调查发现64.4%选择了电视,电视成为全民健身宣传 的 首选媒体,这同电视的普及率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各级电视媒体应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加大 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其次是广播(35.0%)、全民健身公益广告牌(36.9%)、报纸( 33.5%)、全民健身宣传画(34.9%)、宣传手册(22.8%)、全民健身知识丛书(21 .8%)、网络((21.5%)等。

2.3 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的现状与建设 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 展,我国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5]。陕西省以体育健身服 务的多元化组织形式,不断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2003年新建全民健身指导站点327 个,建成西工大附中等15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部级传统项目学校2个;2004年,各类体 育辅导站已达2 000多个,各类体育协会达3 000个;2006年为了加强对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 指导 ,重点抓社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广泛建立社区文体指导站,以及各种类型的体育协会 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2007年度陕西省各市 (区)社区和乡镇新建全民健身辅导站、点1 110个。到目前为止,全省90%的乡镇和60%的行政村都建有体育指导站或文体站,基本形成省、 市、县(区)、乡(镇)、村五级农村体育组织网络。组织体系的建立应该更好的促进群众 体育健身活动点的形成,通过对城乡居民的调查发现健身活动点形成方式主要以锻炼者自发 形成,占62.2%,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协会帮助形成分别占31.5%与28.3%。城市居民 除锻炼者自发形成低于农村农民外,其它形成方式均高于农村农民。

对调查数据进一步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结果Z值为 -0.641,渐进线显著性水 平为0. 042(P

2.4 社会体育指导员 2003陕西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都加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培训各级社会体 育指导员约1 183人,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新增365人;2004年,全省培训社会体育指导 员1 562名,为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农村的建设,开展了千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下乡 活 动;2005年省体育局在陕北、陕南贫困地区免费举办了三期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 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2006年成立“陕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社会体育指 导员建设方面陕西省继续加强工作力度,加大经费投入;截至2007年底,陕西省共有各级社 会体育指导员16 570人,其中部级59人,一级1 913人,二级3 431人,三级11 167人,基 本分布在城市。陕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通过调查了解陕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 众健身指导情况,结果表明目前陕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城市和农村健身群众指导率还不高 ,只有9.0%的群众在健身时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整体上城市指导率高于农村。

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同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卡方值)为0.015(p

2.5 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

2.5.1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问卷建立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专家及相关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 定了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从而构建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此编制了陕西省全民健身 服务体系4级问卷量表,量表的构建方法如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及走访相关的专家学者确 定本次研究的问卷初稿,然后通过9位专家(教授3人、副教授2人、体育局全体主管领导与 干部4人)就服务体系问卷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了修改,形成初试问卷。

2.5.2 服务体系问卷初试与项目分析初试时发放问卷105份,回收后问卷进行编号整理,获得有效问卷96份。通过问卷数据进行 项目分析,求出问卷个别项的临界比率值CR值,依临界分数将观察值在量表得分分成高 低二组,以独立样本t-test检验二组在每个题项的差异,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

2.5.3 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成因素为寻求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因素的内在联系,采用以上设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标准化问卷对20位专家;30位省、市(区)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者;70位社区与农村乡镇健 身站(点)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回收105份,回收率87.5% ,整理有效问卷99份。利用SPSS16.0对99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法。

2.5.3.1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因素分析可行性KMO 及 Bartlett's 检验结果可知KMO值为0.852,Bartlett's球形检验的2值1 261.919, 自由度为231(P

2.5.3.2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因素抽取在不限定因素层面的情况下,以主成分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法(Varimax)进行正交 转轴,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转轴后的因素矩阵(表3)

表3 转轴后的因素矩阵

问题编号因素命名问题内容共同因子 12345 WT1全民政府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0.8140.1640.159WT3健身社会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0.8110.1100.2210.146WT5场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质量0.7680.213-0.135WT6设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环境0.7640.2500.1160.2250.208WT2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0.7570.1120.1820.127WT4体育公益金投资修建全民健身设施0.706-0.1860.142 0.317WT7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与维护0.5930.2150.346-0.3 48WT8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0.5580.3970.309WT11全民各级各类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建立0.2040.8160.1220.195WT14健身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的建立0.7560.3870.128WT12组织体系建立机关企事业、学校乡镇全民健身组织0.3880.7540.1320.161WT15各级各类全民健身协会的建立0.7380.2330.122-0. 187WT13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体系的建设0.6940.1300.174WT10全民成立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0.3070.6770.2500.411WT20健身全民健身文化与活动的宣传报道0.2650.1650.8720 .1290.163WT22活动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0.2780.8400.173 WT21体系全民健身方法宣传0.2580.1800.5830.236 -0.204WT18全民各级方性全民健身大型活动的开展0.1240.765WT19健身宣传社区、乡镇经常性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0.2930.116 0.1580.6180.154WT16体系全省每年举行一次以上全民健身运动会0.3360.237 0.394WT9全民健身相关的科学研究0.2690.3020.1550.663WT17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0.2500.5280 .199.580注:第5个因素包括2个问题(WT9、WT17),层面所涵盖的问题内容太少,将之删除比较适 宜。

根据以上抽取的4个因素,从服务新概念出发,结合陕西省实际,总结其他省份的经验。从 “三边工程”到“四个重点”,本着“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为满足大众健身需求, 为此构建了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内容,体系结构如下(图1)。

图1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构 健身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服务的物质载体,是构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保 证,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宣传体系可以强化大众的健康与体育健身意识,有 效地调动与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实践中来;体质监测体系是通过体质测试,及时地 了解、掌握大众的体质状况,科学客观的评价锻炼效果,有利于科学指导,保证健身活动朝 正确的方向发展;组织管理体系是影响活动经常化的基本因素,管理者、组织者是联系群众 体育各要素间的纽带,有效的组织管理利于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对全民健身的发 展起导向和保障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陕西省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部分缓解了陕西省群众对健身设施与健身场地的需求。健身 场地器材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的场地设施建设 还很不平衡。2) 陕西省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由单一的政府投入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筹集资金,经费 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部分缓解了陕西省健身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有效促进陕 西省全民健身的发展。3) 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宣传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体途径和有效手段,陕西省在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分级、分层次组织了大量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陕西省参加 全民健身活动人数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农村 组织的健身活动太少。电视应成为全民健身宣传的首选媒体。4) 陕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总体上看,数量不足,从指导类型上看,管理型社会体 育指导员占主导地位,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还不尽合 理,城乡差别较大,指导率还不够高。到目前为止,陕西省基本形成省、市、县(区)、乡 (镇)、村五级农村体育组织网络,但是服务的整体功效还有待加强。5) 从“三边工程”到“四个重点”,本着“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 陕西省的 全民健身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的促进全民健身可持 续发展,为此全面系统的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3.2 建议 1) 继续加大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乡镇的体育场地 设施建设,现阶段陕西省农村场地设施建设应在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分步 骤、分阶段实施,在巩固现有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向村(组 )发展,形成以多点分散的形式、覆盖面广的原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陕西省广大农 村地区农民共同享有全民健身的成果,提高农村农民身体健康素质。2) 陕西省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纳入财政预算,投入的方向应该更 加丰富,除了全民健身工程以外,要加大健身文化、健身活动等投入的力度,同时加强政策 引导,积极拓宽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陕西省的全民健身中来。3) 从健康的角度入手,深入宣传全民健身的作用与意义,使各级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 认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紧迫性、可持续性对未来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各级电视媒 体应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面向基层,加强陕西省全民健身文化建 设。4) 逐步实现陕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 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组织研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对陕西 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支业 务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入手,大力发展农 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从基层入手,继续深入社区与农村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指导活 动,逐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5) 加强乡(镇)文体站建设,整合乡(镇)文化体育资源,将全省乡(镇)一级“ 文化工作站”更名为“文体工作站”,并赋予指导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的工作职能, 为下一步建立村级体育指导站或文体站奠定基础。6) 以省体育局牵头,组织团队开发研制全民健身管理系统,或建立全民健身网络信 息管理系统,为今后陕西省全民健身工程合理布局与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对全民健身工程后 期管理与维护提供信息依据,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管理科学化。7) 提高各级领导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是陕西省全民健身能否顺利推行与实施的 关键。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全民健身有 利于本地区的群众健康总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社会精神 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减少医疗费用的消耗,健康水平就是生产力,就是经 济指标。

4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建议

4.1 研究局限因各地差异,如何构建本适合地区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长时间、可持续、 系统的实践与研究。本研究首次针对陕西省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 因此在今后还需从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陕西省全 民健身服务体系,为陕西省的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与决策依据。

4.2 后续研究建议宣传体系是树立健身健康理念,培养健身意识的实施途径。健身文化体系是树立健身健 康理念的具体内容,所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离不开健身文化子体系的支撑,加强健身文化体 系建设是今后全民健身发展的主要方向。因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条件所限,缺少对 陕西省全民健身文化子体系与效果评价子体系的研究。希望更多同仁与专家学者参与到健身 文化研究中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丰富其内容,促进陕西省乃至我国全民健身朝着更 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2]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7-1 0.

[3]李相如.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 ).

[4]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第7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 扁桃体;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117-0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是一种为患者制定的,在住院期间,有鲜明个性的护理计划。它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治疗等理解护理手段为纵轴,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记录,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提高护理质量[1]。本科2008年8月~2010年8月,针对扁桃体手术的特点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100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耳鼻喉科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扁桃体患儿100例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5~12.0岁,均为单纯慢性扁桃体炎。10例行全麻术,其余均用局麻术。<10岁者采用挤切术,>10岁者行扁桃体剥离术,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按患儿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患儿为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于患儿入院后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口头宣教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观察组按照《扁桃体患儿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宣教,此表分入院时、入院1~2 d、手术前晚及术晨、术后回病房、术后3 d、出院指导6个阶段,在了解患儿及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健康教育。且整个过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共同参与,采用个别讲解、示范、提问、指导操作、请治愈患者及家长现身讲述抗病体会、看饮食图片和饮食卡等方式进行,每个患儿家长人手一份此临床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督促其执行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护士长随机检查和评价。

1.3 评价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于健康教育后评价两组患儿及家长的术前认知、术后认知、遵医行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及家长的术前认知、术后认知、遵医行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相关部门或科室的负责人员共同制定的服务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2],以加快患者的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它运用医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成本学以及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研究如何对患儿采取最有效的康复路径[3],缩短患儿的治疗过程,让医疗服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又能减少费用的支出,更重要的是探讨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费用的管理路径。

3.2 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提高了对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表制订了患者的护理目标,护士运用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贯穿于疾病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4],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得到护士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既得到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学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等知识,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信息交流,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增加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表1可见,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

3.3 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由于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作为指导,使护士对教育内容具有预见性[5],对在实施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及内容可及时请教或查找资料,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及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既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6],而且护士长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全程质量监控,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1.

[2]黄小琼,陈燕燕,陈梅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复杂性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A):32.

[3]方立珍.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2002:1-6.

[4]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路径对骨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0.

[5]黄琴.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8(11):18-19.

[6]朱秀英.健康教育路径在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2:89-90.

第8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糖尿病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它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自觉参与疾病治疗护理过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血糖长期控制欠佳容易引起全身各种并发症,而全面有效控制血糖并非只需药物就能达到治疗效果,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关系患者控制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深受患者和家属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7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60-86岁,病程5-25年。文化程度:小学18%,中学58%,大专以上24%。意识清醒,无意识障碍,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我们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方法,即入院由责任护士发放有关疾病资料,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每周进行疾病知识、药物治疗、并发症等宣教1次,责任护士在每日巡视病房、护理查房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予以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最后进行出院指导。

1.3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由责任护士在向患者做入院介绍的同时发放我科自制的健康教育路径表,解释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和作用,悬挂于患者床尾,每天根据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宣教内容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第2天责任护士测试患者能否理解和谈出前一天讲解的内容,我科病人多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因此需要责任护士反复讲解,直到患者理解并能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患者出院时可以将健康教育处方交予患者,为患者制作外出卡,嘱其外出时挂于胸前。登记患者诊断,通讯地址、联系人电话号码,出院后半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以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血糖情况、药物治疗、饮食、自我管理等,有无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需要送药上门的患者,可以定期送药上门。护士长对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每周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及反馈信息,及时对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优化,见表1。

1.4 评价标准

1.4.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根据我科制定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12项,每项设3种答案:掌握(行为改变)、部分掌握(行为部分改变)、未掌握(行为无改变),相对应分值为3、2、1分,在患者出院前测试,30-36分为优,25-29分为良,20-23分为一般,小于19分为差。

1.4.2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采用我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总体印象、操作技能、心理状况等。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分3个等级: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2 结 果

2.1 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掌握疾病健康知识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体 会

整体护理的重点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医院健康教育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易接受性,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健康教育存在随机性、教育不连贯、跟踪不到位、效果评价不及时等问题,而临床路径模式则从教育的形式、内容、流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更加科学和规范,标准化、具体化、有序化、整体化成为健康教育路径的特点,利于患者理解和接受,循序渐进、减少漏项、及时评价、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有效减轻因疾病增加的家庭经济负担。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不吃糖,坚持打针、吃药、就可以高枕无忧,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非药物治疗知之甚少。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将生活方式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起健康的行为方式。

通过临床路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掌握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具体、有序、适时、整体、量化的健康指导,减少漏项、循序渐进、及时评价、提高护理质量,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使患者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都易掌握并接受,患者能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中来,即使离开医院,也能对自身情况定期、有效、及时进行评估,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雪丽霜,杨小娅.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 曹淑英,孙春花,王芸.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路径.临床医学实践,2006,15(2):136-137.

[3] 将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

第9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关键词】 护理路径 肝硬化失代偿期 健康教育 临床应用

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所致的全身多系统症状和体征,其病程长、病情重,易反复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了增加患者防治知识和延缓病情发展,随着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深入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我院借鉴美国护理学会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的9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至10月入住肝病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5.9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肝性脑病4例,肝肾综合征1例,自发性腹膜炎1例,电解质紊乱1例。文化程度:小学文化34例,中学文化46例,大学以上学历10例。职业:干部10例,工人34例,农民46例。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等。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45例,常规传统护理和宣教。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在科主任的具体指导下,由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各2名组成路径发展小组,在充分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情、疾病不同阶段的护理要点,制定出以护理为主,与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路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图(主要内容)。(1)入院当天:住院环境、陪护制度、作息制度、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介绍发放住院须知、指导家属及患者阅读入院24 h(急症除外) 陪同患者做各项检查,对患者和家属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2)入院3~5 d:①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严重并发症及预后;②忌过冷、硬、粗食物,出血时应禁食等饮食注意事项;③正确用药如止血、利尿、保肝等药的服用时间方法,个别讲解、利用板报、幻灯片,必要时请医师协助。(3)入院6~10 d:①饮食和休息对疾病恢复的意义;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易复发性;③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座谈会等,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4)出院时:①出院后的注意事项;②遵医嘱服药;③定期复查肝功能、b型超声(b超)检查;④出现何种情况来住院观察,电话随访、个别讲解。

1.2.2 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内容包括介绍主管医护人员、住院环境、用药注意事项,由病区责任护士一次完成。试验组按健康教育路径图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①对新入院患者重点介绍住院环境,主要技术设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主治医师,责任护士,陪护制度,作息制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②住院教育: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饮食指导的重要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发症的预防,有腹水患者每日测量体重等。③深入教育:患者住院后期,随着病情稳定,主要教授自我护理技能,如精神放松疗法,情绪自我调节方法等,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还可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扫地、简单整理家务,从而提高患者自信心。④出院教育:患者出院前1 d做出院计划及指导,出院时每人发放医患联系卡及服药指导卡,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及b超检查。

1.3 评价方法

出院前以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观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并发症发生等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宣教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组宣教知识掌握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2组宣教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45,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2组宣教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45,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出现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见表3。表3 2组出现并发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因此,医护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改善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宣教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临床护理路径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由于研究对象文化层次、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进行健康教育要讲究时机和掌握技巧。临床护理路径实际上是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宣教知识所做的计划表[2]。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图的安排,进行互动式宣传,循序渐进,直至患者掌握。一方面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机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融洽了护理患关系,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宣教效果[2],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使护理人员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能较好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自觉采纳有益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和提高生命质量,还可增加护理人员责任感和沟通技巧,保证健康教育贯穿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中[3,4]。从而避免因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出现的治疗护理遗漏,甚至差错,减少了资源浪费,使患者得到最佳服务,同时有利培训年轻的医护人员掌握规范正确的医疗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将治疗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护理行为,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

2 张红霞,孙梅花,贾运乔.应用临床路径对乙型肝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健康教育.河北医药,2008,30:71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