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弘扬传统文化总结精选(九篇)

弘扬传统文化总结

第1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教授在为参加“道德讲堂”培训行动的学员授课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祖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是一个精华与糟粕互见的复杂的文化混合体。因此,全面认识、正确对待中华民族古代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正确方针,确立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的古为今用的原则,正确解决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复强调,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种“批判继承”态度和方法,是对民族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民族文化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的统一。所谓弘扬,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逐渐形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要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所谓培育,就是要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性特点,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是不可思议的;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不能及时不断地吸纳时代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同样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坚持弘扬与培育相结合,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本道路。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两种错误思潮。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个别性、特殊性,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无论是“复古论”还是“虚无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科学辨析,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第2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现代社会年轻人的价值观、价值判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利益诉求、价值判断,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有人说好,有人可能说不好;有人说它有意义,有人可能说没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起着凝聚社会共识,统一价值标尺的作用。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希望。

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面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4年以来,多次论述核心价值观问题。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他概括了6个方面: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样就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价值概括出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土壤与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人有中国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西安市积极探索与实践,2015年申报了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研究的子课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

探索与实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基础教育为切入点,寻找适合不同层次和学段学生需要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使这些精神理念和内涵入脑、入心。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统筹安排,将课题分成五个子课题,明确分工,分别对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团队活动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通过一年的深入调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通过教材开发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人文底蕴,丰富的经典故事为情感驱动,科学的方法引领为行动指南,结合问题辨析、实践体验等环节,紧紧围绕践行这一编写宗旨,力求为广大中小学生呈现一部融活动性、生活性、人文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

主要成果: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

以小学读本为例,书的目录和特点是:

特点一:精选内容

我们把中华民族的家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问题着眼学生发展补充相应内容:知恩感恩、合作共赢。小学读本整体内容是传统与现代结合体,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写目的。

特点二:突出践行

比如每个单元题目的拟定都包含一个动词,动词用红色字体加粗突出,使之更加醒目,这些动词易懂、易记,便于践行。再比如将读故事明道理知方法见行动勤积累长见识动脑筋会思考好行为在我家善总结知收获六个板块构成一个主题单元,这些板块紧紧围绕践行这一目的,符合德育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理念。

(二)通過教育教学管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

1.加强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各学科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班主任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

4.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校园系列活动,比如以传统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教育融入活动中。

主要成果:《春风化雨2014年西安市师德征文获奖文章选编》。2015年师德培训时,此成果作为培训资料分发给参训教师,1500人受益。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

1.完善制度建设体现价值导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言教身教结合。

3.营造文化氛围净化师生心灵。

4.开展特色活动体验文化的精神内涵。

5.立足当地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6.成立多种学生文化社团,内化传统文化。

主要成果:

1.实验校经验梳理

例:西安市高新一中的做法:

以养成教育

为抓手,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遵从全员育人理念,引导每一位教职工诚心实意付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重视校园文化熏陶与传承,用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支持发展学生社团,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突出荣誉教育,全员激活学生成长动力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探索体验式德育途径与方法

开展主题组群教育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内容

组织特色研学旅行活动,亲近自然与文化

倾心爱心教育,关注弱势群体

2.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草稿)

例:陕鼓中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规章制度(草稿)

一、知晓类

1.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加强弘扬传统文化力度,制作相关展板,以展板、文化墙、文化走廊等方式重点展示,让每一个墙面、每一棵树、每一栋建筑物说话。

2.成立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宣传社团,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活动。

3.每周周一集会,开展一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演讲选手直接从演讲活动获胜学生中选取。

4.各班每月举办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

5.组织学生书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知晓书、活动体会或感悟。

6.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等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二、活动类

1.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诵读、歌咏比赛、绘画(漫画)、书法等比赛活动,要求有方案、有安排、有活动过程性图文资料,有总结等。

2.举办清明节祭奠英烈端午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身边的人。

三、实践类

1.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家长面对面交流、书面反馈等方式、方法,收集学生在家、社区、城镇、乡村亲力亲为的真善美义举,评选身边的好人好榜样。

2.开展我身边的好家长评选、表彰活动,学校、社区、村镇、街办层层评选,公开表彰,树身边的道德模范。

3.举办我身边的好人好榜样好家长道德模范巡回演讲活动。

四、行为规范类

学校制定学生在校(到校、上课、活动)、社会、家庭、旅游、礼仪等一日常规,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3.举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

2016年,课题组核心成员、西安市教科所王利老师深入7个区县给1600名教师就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

思考及超越

(一)加强家庭教育建设,尤其是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而现在家庭教育确实是整个教育中的软板。为此,2016年我们向市教育局申报了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项目。针对西安市不同地域(農村、城镇、城市),不同文化层次(初中、高中、大学以上)家长,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及西安市学校教育教学的状况,构建适宜不同地域、层次的3岁至15岁家庭教育方法。

第3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2022关于精选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深入挖掘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和革命传统,引导银行的员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凝聚力,xxxx组织开展了“七夕”主题活动。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节日氛围

  为更好的开展此次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各银行xx结合“七夕”主题活动,召开xx会议进行宣传,xx制作了七夕节日宣传标语,对节日的来历和民俗传统进行宣传,受到行内广大群众的好评。此次活动,共张贴宣传标语xx条。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使人们关注这一传统节日,为整个社会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举办七夕爱情讲座,体现真情关爱

  在七夕节前夕,xxxx举办了“七夕爱情讲座”,讲座从“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诗词等方面向参加主题活动的人员宣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让大家了解七夕文化所蕴含的崇尚忠贞爱情与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大家还围绕七夕佳节颂扬忠贞爱情,家庭幸福的主题,诵读爱情诗歌,激发人们对真情的追求,对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开展巾帼志愿服务行动

  节日期间,xxxx组织开展了巾帼志愿服务行动,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度过一个特别的“七夕”佳节。在xxxx的组织下,各分行积极响应,组成了xx余人的志愿服务小组,对银行内部分卫生死角进行清扫,维护道路的环境卫生。同时,对xx孤寡老人进行了服务,帮助其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大家以快乐的心态去享受服务,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通过此次主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营造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为树立人们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出了贡献。

  2022关于精选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局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科室以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氛围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结合“在我们的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局党委印刷了“迎七夕、诵经典”文学小册子,并对全局干部职工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发放,要求各科室组织诵读。活动陶冶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中华情爱文明的熏陶,续写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新故事。

  (二)开展爱情文化活动

  在七夕节来临之际,我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观看“七夕”节期间民俗表演团体、民间艺人在我区各地举办的各类传统工艺和七夕民间技艺表演。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节日期间组织的歌舞晚会,活跃了单位气氛,促进干部职工间的有效交流,增强了团队战斗力。更让干部群众充分感受节日的浪漫气氛。

  (三)开展“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

  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七夕”文化内涵,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的主题,我局精心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组织局干部职工及其配偶,共20对夫妇代表在局花园内进行植树活动。为我局环境增添绿色气息的同时,为人们作出了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典范。

  在本次活动中,我局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的热潮,更是承七夕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022关于精选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按照县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更好的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镇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顺利开展,镇党委、zf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村(社区)结合“百姓故事会”活动,以深化创建文明新村为载体;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氛围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镇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七夕”爱情故事讲演活动。我镇各村(社区)积极开展“七夕”专场百姓故事会活动,以“我讲述、共分享”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感受浪漫爱情,追求幸福美满生活。

第4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有着2224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立县的客家古邑。岭南政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民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历来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目前,和全国一样,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勤劳、朴实、智慧的儿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富裕、人文、和谐、秀美”目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并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富县强镇战略,全县上下已呈现出全党抓经济、全民共创业、全县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当前,正按照省委届七次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总体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把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与挖掘客家文化结合起来,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客家文化的新辉煌。此,希望与会的同志们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切实领会好论坛的精神实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不断提高素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扎实推进“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之际,正值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届七次全会精神。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县首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公益论坛报告会,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共沐“比阳光还要灿烂的道德光芒”此,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92万人民,向莅临论坛的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同志、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老师和讲师团的全体教授、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百忙中亲临论坛的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孙海林同志、河源市教育局局长苏晖同志等领导,向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云集、关心支持论坛的社会各界志愿者义工,向为本次论坛提供赞助的县晔龙油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邦亨先生等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悠悠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泱泱大中华。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根,民族之魂。融汇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建立信念的力量和源泉,实现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用传统文化教育我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举办县首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公益论坛报告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极好的传承和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将激发全县人民爱国爱家、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共克时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提供强有力的人文环境支撑。

更需要与时俱进,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形成的文化多元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繁荣,使之富于鲜明的时代特色。尊重、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赋予我这一代人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对我厚爱、鼓舞和鞭策。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本次论坛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同志、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老师等四多位资深著名学者莅临。深厚的造诣,丰富的经验,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此前全国各地进行的40多场巡回演讲中,都给当地人民以深刻教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高度的赞誉。可以说,本次论坛对而言,将是一次精神文明的大餐,一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盛会。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记住昨天,把握今天,憧憬明天,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构建“富裕、人文、和谐、秀美”而努力奋斗!

第5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008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无论第二北京奥运会中国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还是全国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既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的团结、勇敢、热情、不屈不挠和爱国情怀,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的发展、腾飞与日新月异。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当前形势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英文为Ethos, 也称之“文化精神”或“国魂”,通常是指一个群体或整个民族所体现的对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一整套信仰和思想。它的内涵,学术界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通俗而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已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全民族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外展示民族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在诉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全球化背景,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得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向世界展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强、自立精神。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团结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强大精神力量不仅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更是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三、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

(一)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口体现共同富裕的小康,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这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民族精神的支撑。而由于中国生产力、科技水平、人们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巨大差距,使我们在发展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这必然削弱民众对民族精神价值的正确认识。同时,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冲击着民族的亲和力和向心力,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物质享受以及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一定层面上削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召力。为此,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必须使我们的民族精神能够回答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产生的各种精神需求。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带来了新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带来了新影响。一方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建设所需的民族精神新内容。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为中华传统民族精神注入适应其需求的新元素。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平等化、法制化开放经济,必然追求法治精神、效率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利他精神、敬业精神等新精神。这些新精神的形成,是对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一次自我扬弃,其过程必然充满艰辛与挑战。另一方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消弭市场经济发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冲击。

(三)全球化浪潮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新冲击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卷入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洪流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应该说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心理、认同、凝聚力、价值观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包括法国、德国、美国以及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在内的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民族精神或国家意识的国民教育。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军事、科技以及传媒手段上的优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争夺青年,利用宗教挑起民族冲突,制造民族分裂,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化。这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四、新的历史潮流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秉承开放,兼容并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秉承开放,兼容并蓄,丰富、发展、壮大、完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3~6],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的思想,不仅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对改革实践中所产生的精神加以提升和总结,还要对开放进程中所碰撞的其他民族的优秀精神加以吸收,从世界的文明宝库中吸取营养,注意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其他民族精神的交融,以开放的视角和胸襟,在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中迎接新的民族精神的生成。

(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航天精神等。面对未来,我们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根据人们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如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弘扬和培育满足时代要求、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时代精神。

(三)以历史教育为载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对中华民族昨天和今天的了解和认识,使人们深刻认识和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繁荣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只有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和了解愈深,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认识和了解愈深,才能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使之进一步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从而使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育人

培育和造就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优秀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引导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互联网是新技术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工具,它具有信息的高采伐性、共享性,传播的高集成性和实时性,使受教育者更容易和教育者沟通。从这些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直播反映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利用网络“论坛”、“网上聊天室”和“网上博客”等,讨论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制作爱国主义题材的FLASH动画片;开通网上视频点播系统;利用网络在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各类有组织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正确对待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强调“精神万能”,而是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同时,人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各个民族的发展。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既不是排斥其他民族,也不是为了搞霸权,更不是以某些民族为敌,而是在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与其他民族合作共进,以实现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并为人类文明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42-43.

[2]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7.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4]钱翠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17-19.

第6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四班的小队在2018年7月16日去到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走向社区传播国学经典,如《论语》、《弟子规》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和更多老人孩子有了更深刻的交流和互动,让更多人明白传统文化的真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几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炎黄勤劳勇敢的子孙,以振兴中华的理想,沿着新中国的道路蹒跚而行。主席在今年访问山东期间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当前,我们全体中国人必须肩负起使命和责任,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弘扬之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繁荣总是由文化的繁荣所支撑。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艰辛,仍然屹立在世界各国之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优秀文化博大精深。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注重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的自强不息和朝气蓬勃。尤其是儒家强调仁爱、以人为本、诚实正义、和谐平等的思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都有着牢固的积淀,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液,是中外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第7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所有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都必须建立在我们民族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否则将失去方向,甚至造成混乱。在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电视节目日益西化媚俗的今天,我们的电视宣传怎么坚定不移地高举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振臂呐喊:“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是对“眼球”经济和西方“娱乐致死”和坚决否定,从中我们又能听懂什么呢?

目前我国文化发展同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时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应发挥不可替代的媒体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且以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这些宝贵遗产正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民众的期望、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电视媒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各电视台卫星频道要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栏目。而早在2004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就率先开办《天下父母》栏目,作为山东卫视品牌栏目,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卫视中目前唯一一档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道和亲情”为宗旨的电视栏目,其核心理念是“让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开播8年来,已访问了400多位孝老爱亲、道德高尚、无私奉献、感天动地的人物,制作播出了《久病床前有孝子》《救救竹子》《季羡林的亲情家事》等400多期优秀电视节目,为弘扬孝老爱亲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教材,成为山东卫视情义立台的扛鼎之作。该栏目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十佳栏目、全国优秀电视栏目、部级政府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星光奖”、中国电视领域最高学院奖“博雅奖”。

多年来,《天下父母》栏目还举办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百善孝为先,明星做模范”,连续五年举办了“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推选活动”和颁奖盛典,推出了唐国强、姜昆等五十位演艺界孝子,引起社会良好反响。他们成立了“天下父母文化传播中心”,开展中华孝心示范工程并在全国建立示范村,树孝风、定孝制,让示范村成为我们社会的典范。目前,《天下父母》已在全国十几个数字频道和部分地市级电视台播放,在全国15个省40个城市创建了亲情教育基地176个,亲情教育示范市2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放眼全国,传统文化正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的选择,电视媒体正以其普及性、大众性、形象性、包容性、权威性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优良媒介。2012年,河南省巩义市电视台《中华家道》频道开播,此频道以中华传统文化贯穿于全天节目,集中向广大观众介绍中华德育文化、孝悌文化、家谱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广大观众提供量大味足的精神食粮。以频道为依托,巩义市还逐步承办“道德讲堂”活动,将坚持“道德讲堂”与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成巩义文化宣传的新阵地;与“文明市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和宣传相结合,打造道德建设新高地。这是一个最基层电视媒体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让广大观众共同享受、品味沉淀于我们血液灵魂中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用优秀传统文化来规范行为、提升素质、凝聚力量、汇成社会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西方媒体和西方社会学家有这样的定论,维持社会安定需要法律、道德、媒体、宗教四大支柱。传统文化电视栏目是以道德建设作为主体内容的,承担了道德和媒体的重任。大国崛起需要文化的底蕴和传承,让中华文化浸润国人之心脾,涵养国人之胸怀,补养国人浩然之气,让它弘扬于世,屹立于世。

第8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在中医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尴尬处境下,在惊悉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消息时,在2006年尘嚣至上的“废除中医”论调氛围中,三生御坊堂在震惊后陷入了深思。“我们该为弘扬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次的万人签名启动大会,万人的誓言和呐喊。” 三生董事长黄金宝表示,御坊堂万人签名活动的意义在于使中医药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让更广泛的民众参与传播中医药文化,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中华医药之先河。中医药是中华先民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科学体系,是解开中国古代科学方法之谜的一把钥匙,具有“突出的世界性的价值”。并且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也将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因此,取消中医药,无异于数典忘祖。

有人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但或许只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才会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其目前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让我们每个国人深思,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已刻不容缓!

然而,要传承文明火炬,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绝非一企业之力,也非万人签名就可以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别需要医药、保健企业的积极参与,自觉地承担起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这样才能使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加发扬光大,让古老的中华中医药焕发出时代的青春。

记者认为,弘扬中医药文化首要的是传播和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让国内民众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了解。其次是要顺应中医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承传和创新,做到科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激发其与时俱进的活力。

企业的主动参与、民众的广泛传播是中医药事业振兴的不二法则。

第9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认真学习和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我们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仍具有活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价值观建设是文化治理的基础层面之一,文化软实力建设则是文化治理的关键。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我国的治理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它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所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总之,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功效,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

(二)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华民族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其本身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可见,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总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积淀而成,展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基础和精神追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等道德规范有其内在契合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掘中国优秀传统中的思想道德精髓,进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谓中国特色主要是源于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进程,独特的国情。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由此可见,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认它,就会脱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因此,要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认识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作为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关于“如何认识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回答,应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进一步明确方向,制定举措。与此同时,认真学习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发展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的对立统一。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对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更是如此。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刚健有为,自强不屈”的进取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富贵不能殷,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我们都应该去大力传承和弘扬。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东西,需要加以剔除。在强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不断提醒自己:“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二)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因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以外,我们还要学会处理好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来看,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时展对传统文化提出的要求。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取和借鉴其中的有益的成分。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对外来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批判,真正为我们所用。

(三)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容易照搬照抄,全盘肯定,他们看不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性”、“局限性”、“封建性”。这种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不利于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另一种就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这种思想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把其贬的一无是处,主张反传统文化。这种态度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在实践上也十分具有危害。

三、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述的重要意义

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推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论述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更好地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全面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更加深入人心,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以来,在关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中,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及其科学实现等基本问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为今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此外,这一系列的论述有助于纠正错误的文化观,克服“教条主义”、“”等各种错误倾向,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