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精选(九篇)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第1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analyzing the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the atmosphere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for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semi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 line monitoring system is the tren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organic contamina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organic contaminants;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生产、服务企业对大气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超过了大气所能承受的限度,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颗粒有机物等有机物污染物。本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对于环境中 VOCs和SVOCs的存在、来源、分布规律、迁移转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VOCs和SVOCs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吸附剂吸附-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采用吸附剂吸附再用溶剂洗脱或热解析的方式脱附后进气相色谱分析的方式是国内外目前的主流检测方法。

吸附剂又分为活性炭、 担体和热脱附管等类。目前已颁布的环境空气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最全的是美国EPA-TO系列的监测分析方法,在该系列标准中涵盖了大气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亚硝胺类、二f英以及多环芳烃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测定有:ISO 16017溶吸附管/热解吸/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室内空气、环境空气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ISO 16200-2001溶剂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

我国早期的分析方法中大多是固体吸附剂吸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吸附剂对空气样品有富集的作用,方法的检出限比较低,测定成本低,但存在采样时间长、吸附剂穿漏、解吸/解析效率以及二次污染等缺陷。

二、罐采样分析法

美国 EPA 针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汇编了标准方法体系《环境空气中有毒有机物分析方法》(第二版,1999 年)。其中: TO-14A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法(或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针对常见的 42 种挥发性有机物,该方法前处理采用渗透膜除水,除水时会损失部分极性化合物,同时对罐的惰性处理要求不高。TO-15 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其目标化合物比较多,有 97 种,此方法降低了水溶性 VOCs 的损失,可分析大多数挥发性有机物。

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STM)方法D5466(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方法)于 2007 年进行了修订,使用范围是环境空气、室内空气和工作场所。

我国2015年也了环境的罐采样新标准《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2015)用内壁惰性化处理的不锈钢罐采集环境空气样品,经冷阱浓缩,热解析后,进入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采样和分析方法上正逐步和国际先进方法接轨。

三、注射器和采样袋采样检测

注射器和采样袋采样,采样袋采样多用于检测非甲烷总烃,我国现行检测标准是HJ/3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注射器的标准为GBZ/T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烷烃类化合物》。但是该两种方法由于精密度不高,未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标准中使用。

四、在线监测

鉴于在线监测能够实现快速分析现场空气状态,在线监测仪器开发成为了近年的热点课题。1997年在美国召开的“21世纪环境实验室”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对现场监测设备和可移动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的迫切要求。

取样在气体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气体受大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地富集,由于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也经常需要富集。近几年来,在提高在线分析方法上,我国做了很多努力,将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应用于现场检测,这对于提供了实时的数据且快速地得出结果很有用。

第2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people get life material satisfa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also paid a heavy price, air pollution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lif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ir pollution treatment is not only our country also is the world of common concern to a mor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is analyzed to show the meaning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 this to raise peopl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has stimulative effect.

Keywords: air pollu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R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空气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空气的清新洁净与否对人类的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气污染属于环境污染的范畴,它与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共同构成了环境污染的要素。一般将空气污染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随着人们对绿色发展的需求,环保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环保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机会。

1. 大气污染的种类与特点

(1)种类

由于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排放量大,范围广,按性质分有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性物质三类。按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性污染物。按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所谓的一次污染物即原始的物质进入大气后其性质和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则称为一次污染物。常见的有颗粒物质如尘埃,无机金属粉尘等;以及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而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或光化学反应所得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如烟尘,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

(2)特点

大气污染物主要停留在距地面12 km的范围内,可以随风向和大气环流的移动而漂移。所以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的特定,而且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重大等特点。

2. 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大气污染一个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通过人体的呼吸作用、直接接触或者在饮食饮水中等途径使人们呼吸不畅,损害人体健康,导致癌症,甚至夺走人的生命。另外一方面可以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我们知道大气中存在着微量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长波辐射,从而造成地层增温,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冰川融化,水平面上涨,降雨形态改变等现象,飓风、干旱、海洋风暴、沙漠面积增大等自然灾害就会伴随而来。所有这些都会对人类的财产及生命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3.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据2005年的环境监测报告,在522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仅占4.2%,二级标准城市占56.1%,三级标准城市占29.1%,低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10.6%。而且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居世界前列。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十分严峻,万万不可小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4.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及措施

4.1 治理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环境的保护,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统领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着力为人民的生命健康着想。坚持依靠科技技术,强化环境法制,发挥社会的积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国家积极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26项,国家环境标准样品24项,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3项,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项,地方环境标准12项。中国在环保行业的投入逐年增多,其中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3226个,从事环境行政管理、监测、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总人数16.7万;各级环境监察执法机构3854个,总人数达5万多。还有一些环保机构,从业人员达30多万。

在国家积极投入的环保事业的同时,大气污染治理也得到了满意的效果,据统计,目前,全国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完成,全国的23万多家有污染的企业中,90%以上的实现了达标排放。46个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中,25个城市实现了达标,而有19个城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4.2 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一项发杂的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进行积极的合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

(1)改善能源结构。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消耗是利用煤炭,污染严重。所以必须积

极开辟第二、第三能源如天然气、电能、太阳能、风能等。

(2)改善经济结构。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改整,要实施关、停、

转、迁等有效措施。

(3)建立科学的减污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加强科技研

究。实施有效的节能,减污技术。

(4)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植树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减少温室气体,这是一项永久性的措施,应大力发展造林事业。

(5)管理到位、严格遵守法律。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严格管理,责任细化。

(6)开展国际环保合作。大气污染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政府应当积极加强和推动与周边国家或相关地区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化建设。

总之,大气污染的治理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因此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全社会都要予以重视,法律法规要全面细致、科学严格的落实。

5. 展望

环保产业不是微利产业,它既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又能兼顾环境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保护事业每年的固定资产都以15%-17%的速度递增。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中国正在绿色发展的轨道上,对进出口企业全面开展的环境管理、生产、安全的认证工作。当然,在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上,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才是根本的出路。

参考文献

[1]何彬.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现状与投资机会研究[D].2006.

[2]陈卓.大气污染治理简论[J].活力,2010,(2)

[3]李春瑛.大气污染及计量对大气污染治理所起的作用[J].中国计量,2010,(2)

第3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

【前言】

当前,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汽车污染,城市交通发达,车流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汽车尾气中的危害物质与污染物质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质,不仅会损害民众的身体健康,诱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影响城市的精神面貌。

1、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现状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污染十分严重,人们看到的白色、蓝色、黑色等烟气就是机动车尾气。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逐渐增多,在一些中大城市,公路上存在较多的私家车、公交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会排放大量尾气,污染城市环境,因而,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研究显示,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10-200种化学物,不仅包括一氧化碳,碳氮化物、铅等污染物,还包括一些微尘颗粒,严重损害出行者的身体健康,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不仅如此,机动车车辆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尾气的排放量,加重了城市污染。因而,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与危害尤为重要[1]。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机动车是低面污染,主要在离地面一米的地方排放,处于人的呼吸带附近,易被人体吸入,危害更为直接,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诱发癌症。经权威数据统计,城市交警在职人员的平均寿命仅为40.5岁,死亡人员中肺癌、肝癌比例较高,高达53%。第二,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氟化合物等污染物质不仅会危害出行者健康,还会造成光化学烟雾,造成雾霾等,不仅会破坏生存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还会诱发酸雨,侵蚀建筑物、植物、土壤等,对城市建筑及环境造成破坏。

2、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治理措施

2.1完善体制,保障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正常运行

完善体制,保障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的运行是一种有效的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治理的主要措施。通过完善体制,可以为机动车尾气检测提供制度支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汽车尾气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行[2]。完善体制,保障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到个人。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可以保证检测机制的有效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加具有责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机动车尾气检测的运行。第二,完善体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机动车尾气检测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操作规范以及机动车尾气检测标准等。通过此方式实现体制的完善,以便保证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营,按到规章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2.2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减少污染

监管是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行政监管力度,是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因而,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保证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行,还能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强行政监管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安排专人进行监管,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避免出现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等问题,提高监管效果,加大监管力度,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第二,明确监管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事项与要求,一旦发现监管不严,等行为,给予惩处,轻者进行罚款、反思,重者革除职务,追究其责任,以此杜绝监管不严、追求个人利益、等行为,保证监管的有效性,提高监管效果。

2.3完善环境立法体系

完善环境立法体系,是治理汽车尾气的有效措施,通过完善环境立法,可以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法律,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完善环境立法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法中添加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相关法律条文,使其符合当前经济情况,符合环境需求,将模糊性、原则性的条文具体化、详细化、规范化,从而做到有法可依,实现环境立法体系的完善[3]。第二,将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纳入法律法规中给予规范。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许可,进行尾气排放的控制,限号出行,减少尾气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从而完善环境立法体系。

2.4研发新技术,发展环保车

研发新技术,是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为新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条件。通过研发新技术,发展环保车,可以有效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研发新技术、发展环保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发环保车技术,通过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可以对车辆的燃油系统进行改造,提高燃油的燃烧率,保证汽油充分燃烧,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除此之外,研发新技术,可以改变车辆的燃烧方式,不再使用燃油的方式进行驱动,使用电力驱动,杜绝汽车尾气排放,实现环境的保护[4]。第二,加大技术投入,通过不断研究新技术,加大技术投入,可以实现新技术的研发,例如,研发环保车,研发不会排放汽车尾气的汽车,研发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以此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尾气污染物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实现环境的保护。第三,提高燃油提炼技术,通过提高燃油提炼技术,能够提高燃油质量,保证燃油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机动车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城市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阐述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与危害,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十分重要,能够使群众对汽车尾气污染产生正确的认识,自觉减少私家车出行,完善体制与立法,加强监管,研发新技术,有效进行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治理。

【参考文献】:

[1]李明明.浅谈哈尔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3(01)

[2]王迎春,孙超.大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6)

第4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 恶臭污染物 标准 建议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当污染物兼有化学毒性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生态,已成为扰民的公共污染。本文对我国恶臭污染的现状,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发展滞后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1 我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恶臭污染管理工作的需要

1993年,我国首次颁布《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这一标准的实施使我国的恶臭污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各地陆续开展恶臭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但时隔近20年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制药厂、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容易产生臭味的单位迅速增加,由污水、污泥、垃圾、尾气、油烟等产生的“恶臭污染”,逐渐成为突出环境污染,并且危害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防护距离难以保证,使得恶臭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对恶臭带来的污染也更加敏感,恶臭污染造成居住环境恶化,极易引发居民对排污单位的不满情绪,在恶臭污染严重时,频繁的投诉和上访事件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恶臭污染形势严峻,恶臭环境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控制和消除恶臭污染势在必行。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但我国目前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仅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2](GB14554-9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等行业标准中有关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已难以满足恶臭污染评价工作要求,已不适应环境恶臭管理工作,因此应尽快完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

2 我国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的存在问题

完整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应包括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恶臭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以及恶臭污染物样品标准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93)已实施近20年,是否应及时修订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卫生防护距离难以保证,是否可以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规定场界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缩小恶臭污染物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差异,以及现阶段随着新恶臭物质的不断出现是否要增加恶臭污染受控物质[3],而不仅仅控制现有标准中的8种恶臭污染物和复合恶臭污染物的臭气浓度,都应尽快经过论证后加以修订。其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4](GB 3095-1996)中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污染物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氨气、硫化氢只能引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5]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数值作为参考标准,因此对于氨气和硫化氢的环境质量评价,2010年8月1日以前是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为参考标准的,但是2010年8月1日实施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GBZ1-2010)在前言中明确“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标准 101-56,GBJ 1-62,TJ36-79,GBZ 1-2002”, 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有许多内容在2010版中找不到,尤其是GBZ1-2010标准取消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34项污染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由此可能导致现阶段氨气和硫化氢的环境参考标准没有引用来源。目前在居民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环境质量标准运用时,一般认为可以引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数值,前提是需要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确认,而臭气浓度至今尚未制订环境质量标准,也无从参考,这就给每一次环境恶臭污染物监测和评价工作带来麻烦。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管理目标的缺失直接导致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评价困难,造成被动监督的局面,因此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尽快承担起完善恶臭污染物环境标准的责任,以适应日益增多的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

3 建立科学完善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

空气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源监控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但没有可用来正确评价的标准就没有了管理的依据,就使环境监管成为空话。随着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应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恶臭污染物标准体系,让恶臭污染监测和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方面,根据国际和国内有关制定恶臭污染物标准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国内的生产治理现状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划定等因素,通过广泛论证后决定是否可以根据所划定的功能区以及卫生防护距离等因素规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场界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合理浓度限值。同时尽快调查我国现阶段重点恶臭污染源,筛选出带有强烈异味或有毒并且目前已有相应的分析方法标准的恶臭污染物质,纳入《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监控范围,不仅仅依靠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的臭气浓度监测结果来评价。另一方面,加快制订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标准的制订原则应充分考虑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考虑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阶段性管理目标,以保护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最主要目标。目前恶臭污染物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又面临恶臭特征污染物的环境参考标准没有引用来源,臭气浓度环境质量标准缺失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加强对制订恶臭污染物环境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继续在更大范围内征求意见,对恶臭这一特殊的大气污染物制订出合理的环境标准限值,这对改善我国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家标准的修订从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项目立项开题、初稿、征集意见,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再经过专家论证,最后环境保护部审批后进入实施阶段,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但目前在评价和管理恶臭污染的工作中又急需恶臭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恶臭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的参考限值,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城市规划布局、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均可导致恶臭污染状况的不同,因此恶臭标准区域适用性较强[7],所以有条件的地方省级政府可结合地方环境质量的特征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恶臭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发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相互补充的作用,以满足环境恶臭评价和管理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燕华,石磊.制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与方法[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6(4):31-3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3] 杭维琦,薛光璞,伊卫萍.浅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5):74-75.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5]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79.

第5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建设期主要是公路建设施工时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分析,通过模式预测等手段进行评价。所以本文通过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的案例,结合其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探讨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三方面内容。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3)大气扩散参数;(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查清评价区域的大气质量现状,主要包括:(1)监测布点;(2)监测因子筛选;(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4)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下就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叙述一下具体内容。

1.1大气污染源调查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主要为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大气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施工期扬尘及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的 C0、NO2。

1.2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主要收集评价路段近1~3年常规气象资料,包括年、季、月的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稳定度出现频率等项内容。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调查内容。

1.2.1气候概况

该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湿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大,冰封期长,无霜期短,冻土深达 2-2.2m。该区全年气压稳定,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蒸发量冬季明显降低,春秋季相对湿度小。年降水量平均399.6mm。年平均气压:994.4hpa。降雪量:平均积雪158d,最大积雪深度220.0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531.4mm,年最大蒸发量1711.0mm,年最小蒸发量1378.4mm。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年平均气温5.0℃,月平均最低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37.5℃,月平均最高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6.2℃。

1.2.2地面风场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次主导风向为南风(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NW),夏季南风(S)和西南风(SW)。

年平均风速3.0 m/s,年最大风速为23.7m/s。

1.2.3大气稳定度

根据P―T法,将稳定度分为A―F六类。分析该区气象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四季均以中性层结为主。白天以中性层结为主,夜晚以中性层结和稳定层结为主。

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布点应以环境空气敏感点为主,兼顾全路均布性的原则布设点群。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路段内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浓度分布规律。监测一般取一期监测,第期监测至少5天并保证3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4次。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现状评价应分析评价因子的一次最高值和日均浓度值变化范围、超标率及超标原因,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作出评价。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1.3.1监测布点

评价区内设3个监测点,分别为让A小区、某办公楼、人民医院。监测点位置见表1-1。

1.3.2监测因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选取的监测因子为CO、NO2、TSP。

1.3.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2003年06月16日至18日连续监测3天。NO2、CO、TSP连续24小时采样,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采样时均观测并记录当时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条件。

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废气的监测方法》进行。

2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两个时段,分别为施工期和建设期,下面就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分析:

2.1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1施工期工艺流程

2.1.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

公路建设时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修筑路基时由于挖土、填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等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2)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3)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4)在路面施工时由于熬制和喷洒沥青可能产生沥青烟污染。

2.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小于建设期,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尾气污染;(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3)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污染。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汽车尾气,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机动车辆排放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的为CO、NO2以及排放物的二次衍生物―光化学烟雾等。在汽车尾气中CO和NO2的排放量占较高的比例,因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CO和NO2。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介绍一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3.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1.1施工期沥青搅拌站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工程浇筑路面所需的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制备,沥青混凝土采用封闭搅拌工艺,用无热源移动式高温容器送至铺浇工地。据有关资料介绍,沥青加热至180℃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本文就目前国内公路施工时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情况分析沥青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沥青搅拌机大多采用蒸气加热熔炼沥青,沥青温度为160℃左右,产生的沥青烟相对较少,并且搅拌站内的脱油池、化油池均为密闭结构,沥青与砂石搅拌均带有降尘装置,因此沥青烟的排放浓度很低,沥青熔炼、搅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低于75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1.2施工期扬尘影响评价

公路施工中,施工区的扬尘主要是修筑路基需要拌合大量的灰土而产生的,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 路拌和站拌。路拌是指沿拟建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的现场拌合;站拌是指在灰土拌合站按道路施工规范对灰土进行集中拌合,拌合好的灰土由车辆直接运往施工路段。其特点分别是: 路拌尘污染随施工处移动而移动,但其影响范围小,在石灰与土按一定比例的拌合中,粉尘中所含的石灰成份可能将路旁的植物灼伤;而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合站,其粉尘排放量大,影响范围更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路拌粉尘污染较轻,在150m处 TSP能够达到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要求;站拌粉尘污染较重,其下风向200m 处TSP污染物浓度值仍高于标准浓度限值 , 若此区域有居民区,其生活环境将受污染。

3.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污染源源强计算

(1)公路交通量的确定

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经试验统计,大部分汽车的行驶工况可视为等速工况。根据沿线交通量OD调查资料分析,预测出公路各预测年的交通量见表3-1及表3-2,表中为折合成标准小客车数值。

(2)公路营运期源强的确定

源强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Qi 一j类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mg/(s・m);

Ai 一第i型车预测的小时交通量,辆 /h;

Eij 一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 ,(mg/ 辆・ m)。

通过源强公式可计算出公路污染物排放源强 , 本评价所选取的评价因子为 CO 、 NO2 ,二项源强见表3-3

2)预测计算条件

预测因子为CO、NO2;预测计算该公路营运中期(2009年)和营运远期(2019年)在最为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下(D类稳定度、风速≥6.0 m/s)、不利气象条件下(E类稳定度、风速1.5 m/s),公路下风侧200m范围内的CO、NO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中、远期各敏感点(选取现状监测点)在D、E类稳定度,风向由平行于公路方向改变为垂直于公路方向条件下,其1小时浓度的范围,并与背景1小时浓度最大值叠加,得到各敏感点最大1小时浓度的变化范围。

3)预测结果及分析

利用上述预测模式,对本项目进行预测计算处理,分别得到2009年、2019 年在最大频率气象条件及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侧200m以内CO、NO2污染物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和 敏感点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

由预测结果可知,200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242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4 mg/Nm3的要求,最大浓度占标准份额为51.75%。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值迅速下降。201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907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大浓度已占标准份额的79.46%。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贡献趋于降低。由此可见,拟建公路建成后,车辆尾气中NO2对公路沿线附近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污染也将日趋增大。

该路段无论是营运中期还是营运远期CO一次浓度预测值均小于1 mg/Nm3,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 mg/Nm3要求相比,所占份额较小,故公路车辆尾气中CO仅对公路路边附近有轻微影响,对路边以远的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4 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文就是从这几个要点入手,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本文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尽详实的地方,只是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第6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 人力资本法 经济评价

1.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一些城市较为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而城市化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环境污染也逐步加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也因此受到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曾作出的估计,在每年,全世界由于大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270万,其中,城市占33%[1]。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已成为一个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气污染一直是一个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空气污染物中,较为多见的包括SO、氮氧化物( NO) 、CO、总悬浮颗粒( TSP) 等,这些污染物对于人体皮肤黏膜会产生刺激,还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甚至是肿瘤[2]。S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大气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长期生活在遭到SO污染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肺气肿,甚至导致癌症。总悬浮颗粒会使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增高,特别是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当污染物以氮氧化物为主时,肺则会遭到明显损害。CO则会对血液、神经有害,慢性CO中毒会使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导致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

2.北京市大气污染现状

北京市(39°N,116°E)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国家交流中心,北京市的环境建设尤为重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北京大气污染发生了显著变化。市中心区城市发展日臻完善,污染治理力度也最大,而且随着化工企业的外迁,大气污染有所减缓。然而,从整体来看,其大气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3]

2.1 国家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我国目前将空气污染指数分为5级。空气指数在0-50时,空气质量属优,人类可正常活动;空气指数在51-100时,空气质量属良,人类可正常活动;空气指数在101-200时,属轻度污染,如果接触这种环境过久则会轻度加剧易感人群的症状,对于健康人,则会导致刺激症状的出现;空气指数在201-300时,属中度污染,定时间接触的话则会明显加剧心脏病、肺病的症状,降低其运动耐受力,对于健康人群,出现症状的情况普遍;空气指数大于300时,属重度污染,会降低健康人运动耐受力的同时还会导致强烈的症状,并且使得某些疾病提前出现。

2.2 北京市大气污染与其他城市对比

根据中国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笔者将2009年全国31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在我国31个主要城市中,北京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5天,明显低于平均值3211,排在倒数第4位。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环境适于人正常活动,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的标准,而北京适合人正常活动的空气指标仍达不到全国标准。北京市仍然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是少数的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少于300天的城市之一。

2.3 北京市大气污染整体情况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笔者对中国环境保护部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经整理得出北京市2008年至2011年空气力量分级情况。结果表明2008年度,北京市空气质量属于优的天数为62,占比1649%。空气质量属于良的天数为212,占比5792%。其他时间则处于被污染状态。其中84天为轻度污染,占比2294%;4天为中度污染,占比11%;4天为重度污染,占比11%。即北京全年有25%的时间处于污染状态,在这部分时间内,北京市不适合人正常活动,或者说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到了2011年,空气质量属于优的天数为76,占比2088%。空气质量属于良的天数为209,占比5742%。74天位轻度污染,3天为中度污染,2天为重度污染。可见,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在转好,但仍然属于空气污染较重的城市。

3.北京市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损失

3.1人力资本法

关于人力资本法,其不是对于生命价值的评价,而是在不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人因为发病或死亡对社会贡献的差异,以此作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1]。人力资本法在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上,可分两部分,即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预防和医疗费用,以及死亡丧葬费。间接经济损失则包括病人、非医务人员护理、陪住影响劳动人工时造成的损失。

3.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失的估值

3.2.1 评价对象

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和肺心病。本文主要选取其中最普遍的三项: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和肺心病作为估值对象。

第7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形成原因;危害

1 大气和大气污染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都是平衡,是人体所能够适应的。但是一旦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有害杂质增多,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在达到一定的浓度,经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时大气即被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是尘埃、水分或者是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对全球的气候造成影响,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为了检测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污染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衡量的标准,用来监测大气的污染程度,以此来实施有效的控制方法。

在大气系统中存在自身的循环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物质循环实现净化的目的,以保证大气的清洁度。但是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某些成分的含量超出了平衡状态,就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以及生物的生存状态。在现阶段,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空洞三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制止。

2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所以空气污染, 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的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主要的污染物如: 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碳氢化合物等。

汽车排放的气体主要的有害成分为: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 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 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 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粒径在 0.1- 100 m, 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 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较大时,大气的污染也造成了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不但危害人类的健康, 还造成水域、土壤酸化, 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对渔业、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方面等造成危害。

3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所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对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大气污染物的种类进行划分,有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污染物的状态与来源可以有很多中划分方式,下面根据与污染源的关系对其进行划分,可分为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物:如果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后,其状态和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则此类污染物可称为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粉尘、有害气体以及其他颗粒。

二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后,性质与状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比如酸雨的形成,就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分等物质结合后产生的。

4 大气污染源的形成

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离地面约 12 km 的范围内, 随大气环流和风向的移动而漂移, 所以大气污染是一种流动性污染。具有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 (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 而形成, 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 又可分为固定的 (如烟囱、工业排气筒 ) 和移动的 ( 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 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 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大气主要污染源有:

1)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

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 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在居住区里, 随着人口的集中, 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 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 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 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3)交通运输。近几十年来, 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 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 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

由于人类的发展, 造成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的人为破坏, 全球环境逐渐变暖, 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 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 水灾、干旱、台风、飓风、雪灾、冰雹、雷击、地震、海啸、沙尘暴、酸雨、火灾、高温天气、地质灾害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周期缩短, 频率加大

5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如果大气受到污染,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污染的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也不同,而危害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5.1 急性中毒

在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污染物的浓度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或者污染物的毒性较大时,会严重的威胁到人体健康。比如某个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便会引起急性中毒。

5.2 慢性中毒

所谓的慢性中毒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高,但是在长期作用于人体的状况下,会慢慢的损害到人体健康。而对于慢性中毒,至今也没有比较科学的论证来说明污染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疾病案例中,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慢性中毒。

5.3 致癌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工业企业的进步,随之工业企业的规模与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其中的致癌物质不在少数。这些致癌物质排放到大气中,致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

6 结束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如果大气受到污染,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工业和交通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所以应该对大气污染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的对策,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并且在各个行业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平措.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1-30.

第8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 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监测;运用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165-02

就当下而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然成为制约世界经济繁荣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故花费巨资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现象已不再新鲜,环境污染监测技术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植物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而且发挥了良好的效用和效益。下面笔者就植物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运用发表了几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1 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

近年来,植物监测的快速发展备受关注,而且在环境监测中的比重逐步增大,特别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运用更是充满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其之所以如此,与其自身特点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与动物等其他生物相比,植物遭受大气污染的可能性和伤害性更大,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动物可在循环系统的作用下降低外界影响,而植物需要借助庞大的叶面积接触空气完成气体交换,故植物对大气污染既无法规避,又十分敏感,如有的植物受到0.3ppm~0.5ppm浓度的SO2时便会出现受害症状,而人类只能闻到大于1ppm~5ppm的SO2,而且会以叶片特点、长势、新陈代谢速度、生物量大小、元素种类、光合作用水平等反应所在地的大气污染严重程度,如植物叶片若受到SO2污染,往往会发生褪色或坏死,受到氯气污染,容易呈现失氯伤斑,受到氟化物污染,经常出现变色甚至枯死等[1]。简而言之,植物监测的敏感性、直观性、指示性和长期性验证了其可行性。因此在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状况时,多是通过分析判断植物叶片外观、元素积累、植株长势等情况了解大气污染的。

2 植物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运用

近几年,植物监测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均有所拓展,目前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状况的污染物多为SO2、O3、Cl2、PAN、NOx、氯化物、烟尘、粉尘等,而常用的植物以苔藓和地衣居多,具体分析如下:

2.1苔藓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运用

以前苔藓往往因结构简单和植物矮小而被视为利用价值不高的植物,但其自身结构特点和生长特点却决定了其监测大气污染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当下植物监测大气污染不可或缺的植物种类。具体而言,苔藓植物一般为单细胞层,且茎叶不存在输导组织和真正的根,所以容易吸附外源物质并与污染物发生反应,致使细胞污染的平均浓度比高等植物高,对大气污染有着高于普通植物10倍的敏感性,且在经大气污染后,叶片黑斑、褐化现象明显,叶细胞损坏严重等,故症状显著,容易发现和监测,加之材料易得,常被用来监测大气污染[2]。

随着我国苔藓监测大气污染工作的日益深入,可供选择的苔藓种类越来越多,如葫芦藓、凤尾藓、真藓、葡萄苔藓、白发藓等等,然后通过分析其群落组成、生长情况、污染物含量等反映大气污染程度。其中苔藓生态调查是应用最广的大气污染测定方法;化学分析方法这一主要方法可通过对苔藓植物的监测和化学分析,了解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而借助装有苔藓植物的尼龙袋这一苔袋法,可实现对重金属、化合物等大气沉降物的有效收集,从而为后续的大气污染检测提供重要依据,因其选点灵活、简便经济、可用于全年监测,故得到了标准化和广泛应用[3];此外,苔藓测定仪、移植比较、IA、BT、IAP等苔藓植物大气污染监测方法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苔藓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种类、含水量以及污染物特点和基质状况,以便因地制宜,提高监测效果。

2.2地衣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运用

由于地衣一般与藻类植物保持着共生生活的状态,当大气环境对两者的生理体系造成干扰时,便会从细胞学或者形态学方面有所体现,像叶绿素比例变动,局部细胞坏死等,而这主要是因为地衣中的细胞与大气相隔的只是一单细胞膜,如此一来,大气物质便会直接被吸入体内,而且实践表明,其虽基本不受地质影响,但对大气污染却尤为敏感,尤其是浓度较低的大气污染物,可是枝状、叶状和壳状的敏感性依次减弱。

SO2、硫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是地衣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IAP(大气纯净指数),即在特定区域内,调查分析各点地衣种类数量、出现频度以及污染抵抗能力用于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其中重度、高度、中度、轻度、相对清洁是大气污染指数区分标准;移植比较法是指以未受污染的树皮地衣为依据,通过定期观察记录地衣形态结构变化判断大气污染程度,或者直接对受污染的地衣加以化学分析以及解剖检查;MCN(微核试验法),即根据地衣植物的微核率分析污染物程度,虽然其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重金属等检测中应用广泛,但应用于地衣植物时需要进行组合试验等。

此外,树木对大气污染也有一定的监测作用,但需要合理排除干扰因素;基于宏观植物的遥感技术也可用于分析大气污染状况。不可否认,植物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然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易受病虫害、农药、霜冻等因素干扰,难以准确区别植物污染症状,监测速度较慢,所获数据难以量化等等,因此植物监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研究。

3结论

总之,植物作为一种监测大气污染的方式和手段,已在现实生活中彰显了一定效用,并得到了越老越多的关注,而这与其取材方便、反应灵敏、切实可行等优势有直接关系。但因还处于初步研发阶段,像定量数据难以获取、监测速度相对较低等问题尚未解决,故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林海森.植物监测在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中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 2010(2):5-7.

第9篇: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0.概述

我国的农业生产事业,相对于过去有了质的飞越,随着经济腾飞,农业生产越来越倾向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在大规模喷洒农业、化肥及污水等垃圾处理不当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对土地、空气、水资源和生态平衡都产生了影响,对此应从农药、化肥本身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严格把控,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尤其迎从新认识科学化的施肥和喷洒农药技术的重要性,按大自然生态原理与农业技术结合产生有机农产品,科学有效的对农业土地及水资源保护等,这些措施是实施都可以阻止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

1.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虽然没有工业污染带来的危害那么直接,但多种环境状态都遭到了破坏,分别是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环境污染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下面分为三点进行分析:

(1)土地资源污染,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这样的数据没能一直维持,因为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退耕、沙漠化和灾化的发生让我国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在2008年末时只剩下了约18.3亿亩,所以我国的耕地人均面积并不富裕,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土地的污染愈演愈烈,现代耕种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来帮助农作物的生长,但这样长期使用农化产品的危害就是土壤结构被改变, 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减少, 让本身肥沃土壤的产力每况愈下,然后为了提升产力,再次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如此形成大量恶性循环,最后将导致土地彻底不能继续耕种的后果。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分配在全世界一直处在下游位置,而农耕所用的恰恰又是可以引用的淡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就是对未来的下一代最不负责的体现,对于农用水资源的污染,化肥、农药、排污和农膜都榜上有名,化肥的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化肥使用量40.0 t/km2,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规定的22.5t/km2的上限”[1]这样的用量直接将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会被带进河流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药同样带来的污染同样可怕,由于机械化大面积喷洒,导致农药必须用更大的量才能覆盖到农耕作物上,这样多余的农药会被各种渠道带入到水体河流中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业生产的排污并不是指有毒有害物排放,而是畜牧和家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壳蛋、血水甚至尸体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其造成这些污物与水源溶解发酵变质,让河水变成了死水臭水。再有就是蔬菜大棚的广泛运用,让家家户户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水果蔬菜,但使用后的农膜确实实实在在的白色垃圾,由于其特殊化学构造器不容易降解,不能焚毁都让这种白色垃圾,无法回收结果污染了水资源。

(3)空气资源的污染,空气作物我们每时每刻生存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北方地区大面积雾霾就是空气污染的最有利证据,雾霾虽然不是农业生存污染空气导致的主要原因,但是空气的质量是有众多因素积聚而成的,所以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同时,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空气污染也应予同样的重视。农业生产里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来自,秸秆的焚烧,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以前靠秸秆生活或者喂牛养羊的生活方式已经被电器化所替代,所以导致大量的秸秆被废弃和焚毁,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气体,会随着风向漂浮到空气中,甚至形成了可吸入颗粒物。还有一项污染就是农药的喷洒,刚才我们提到过多的喷洒农药一部分会落到河流里,另一部分就会漂浮于空气中进入云层,如果其中的氮元素堆积过多就会产生温室气体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以上几点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危害到环境的几种主要内容和现状。

2.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来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在“海、路、空”三方面都已经被染指,如果要治疗这种环境污染情况可以分为两方面入手

2.1建立法规改变思想

尽快设立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环境污染行为,现状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关污染的防治法案,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义务,这样可以从法律角度对污染人或单位进行约束作用。还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农业生产者较弱的法律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应当在农村的中小学校里开始普及环境保护常识和知识,还应经常性的的对乡镇尤其是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宣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当下及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这项对策应配合指定相关法律法规一起实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要首先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落后思想,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改进方法的学习,从而带动管辖区域的农业生产者更快的接触到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方式,而且政府还要“疏堵”同时进行,对当地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制定有关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的奖惩制度,加强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2.2改变现有技术

学习先进经验 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脱离原来的“以多靠量”的喷洒模式,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样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可以由政府补贴农户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以保障水体质量。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总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治理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争取早日走上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除了农民和生产者,政府及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认识和意识,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把工作重点设定在了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建设,而忽略了保护环境是一项关于生存状态和造福子孙的必要性,所以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可循环性的农业生产经济利益链是今后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