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大语文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大语文课堂教学

第1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在全国语文招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数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全国各地区语文招聘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招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师生的古典诗文阅读与鉴赏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信息时代,微课的引入

1.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这与我们学生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相一致,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手中所持有的数字化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这些智能终端与大学语文微课相结合,能将学习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全方位延伸,并且学习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学习效果也更为明显。从教育目标来看,微课程更能体现课改要求,兼顾教与学,微课程是微课必然的发展方向。2.微课在大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首先,微课的使用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微课对将要教授的课文进行基础的了解,明确课文知识点并做到熟悉,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有所关注,在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解决困惑。再者,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后就可以利用微课巩固学习、辅导学习。从种种方面来讲,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微课的使用,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及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微课的应用能够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生动精彩。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学生数量大,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形式单一,学生普遍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下。而微课的应用采用短视频的形式,结合合理的设计方案,有图片,有声音,有动画等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大学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微课内容制作进行补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微课还可以促进良好的教学研讨。传统的语文教学研讨往往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等集中的方式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与传统的语文教研方式相比,每个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都是集中体现了自己我的教学优势,微课的呈现则可以将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相关的理念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教研活动的开展更加快捷,更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微课的制作及其实践意义

从教学规律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大学语文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微课开发的过程中就必须呼应课程标准的诉求,而且每一个微课的制定还受到时间短(一般以8-10分钟为宜)的限制,因此它容纳不下主题太大,内容庞杂的话题。对此,较好的形式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而呈现出的“系列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出示教学目标,出示对比与衬托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进而提高解题能力。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而针对“诗歌表现手法中语言鉴赏的具体应用(名句解析)”的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炼句型古诗分析具体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解题思路。其次,给出具体事例进行例证;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炼句型古诗分析答题思路的初步理解,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掌握技巧。由此可见,微课所呈现的都是专题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亮点,它以镜头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语言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一些微电影、微博等信息媒介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语文微课程能够为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注入了新活力,较好地促进了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微课程与数字化技术的完美结合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和更加自主的语文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晓燕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2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的科目,从语言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语即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形式,语法、字词等组成模式较为随意、灵活;而书面语言则是我们在学习阅读过程中,通过纸张呈现出的一种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和字词组合顺序的语言模式。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各阶段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学习的主要是书面性的语言,而从文学方面来看,各阶段语文教材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文章来进行文学知识的传输,跨越地域性和民族性。教学研究显示,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相对于时刻背负着考试压力的初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大学语文不论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知识的展现形式方面都更加灵活自由,并且相对于大学阶段的专业课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挑战性很小。也恰恰是这两点特性,导致大学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随之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不认真、作业敷衍等情况频频出现。这就要求作为大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思路,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重新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将阅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进入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不论是在语言学习还是文学思维的建立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我看来,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渠道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进而影响个性和人格的完善与升华。所以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为重要的任务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吸收知识,而对于语文来说广泛阅读是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最为主要的途径。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经历过初高中的升学压力再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都存有很大比重的懒惰心理,尤其是在大学语文这一类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纠正学生的惰性心理,从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自身的爱好,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例如语文教材中节选了鲁迅的文章,那么教师就完全可以将鲁迅的小说作为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观后感的形式提交作业,这样可以借助教师的外力作用推动学生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跟学生主动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籍。每个大学都会建设有图书馆,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图书资源,主动借阅,从而推动学生完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

(二)增加国学内容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带有一定的演绎成分,但国学确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文学精粹。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对于文言文方面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导向,很难真正从内心领悟国学的内在精华,而大学时期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则给了学生重新认识国学的机会和时间。所以一方面,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c添加进国学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自身知识素养带领学生重读《论语》《中庸》等经典国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听一些国学大师的讲解来了解国学,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承。

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提起娱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起娱乐,总会让人有影响课堂神圣的感觉,但在我看来,最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死板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玩,在娱乐中完成知识的传输过程。尤其是对于大学教育来说,脱离了升学方面的束缚,教与学相对于初高中等阶段来说模式要相对自由得多,这也就给了教师施展趣味性课堂的机会,也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天性、自由学习的平台。

(一)带领学生“玩闹”

我认为大学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氛围应该是活泼甚至是热闹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课堂的讨论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积极的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玩闹”的领头羊,因为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相比起安静听教师讲课来说,更希望可以跟教师一起进行探索和交流,并且让自身的能力获得教师的认可。因而教师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关系,进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发。当然在玩闹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控场”工作,时刻把握课堂活跃度,保证课堂玩的最终目的是学习知识。

(二)课堂游戏的多样化

第3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1.1浅显琐碎,缺乏价值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没有考虑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一节课,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问题是要求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并且很多时候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1.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

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流程,不考虑学生的思考时间,直接把答案公布于课堂;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到“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虽然课堂氛围表面上感觉紧张热烈可控,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教学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1.3气氛热烈,华而不实

有时我们教师追求的或许是节约时间,或许是课堂的气氛,当然也有启发的作用。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小组合作,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讨论声响成一片,很是热闹。有些教师认为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就少讲甚至不讲,如此以来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对于学生讨论内容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来不作深入地研究,从而使教师独霸讲台演变成少数优秀学生霸占课堂的现象,形成让更多学生永远是观众、听众等无效讨论的教学现象,只追求表演作秀,不顾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都明显地造成了反馈的失真。

2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关注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巧选角度,精心设问、发问。问题的设计要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1梯形设计,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

虽同在一个班级,但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进行提问。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提出浅显适宜的问题;面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其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思考,提高课堂效率。一般来讲,“是什么”一类的问题适合提问基础薄弱的同学,“为什么”一类的问题适合提问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怎么办”一类的问题适合学生共同讨论回答。如教小说《范进中举》一文,教师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可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

2.2层层深入,运用“追问”训练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教学,因为在课堂中经常会有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教学中可预设递进式的问题,继续调整“追问”,训练学生的思维。递进式提问可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递进式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2)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从文中哪些情节表现出来?问题不难,学生的热情高涨,根据文中情节的分析而概括出“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3)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轻而易举地回答:“见风使舵”。

2.3学会倾听,对学生回答进行恰当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不评或乱评都是不妥的。因此,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老师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老师在给予肯定学生正确答案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错误答案的原因,指导学生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一味的否定学生的看法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时间久了,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避之”、“拒之”。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就要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入手,结合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改善课堂氛围;同时,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一定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汪婧祎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平.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5(14):171-172.

[2]顾洁琼.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考试与评价,2015(5):111.

[3]林佩华.精心设疑,艺术提问———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80+230.

[4]卞佳佳.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2015(1):43-44.

[5]季树名.语文课堂教学要讲求提问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2014(35):19-20.

[6]常瑜.关于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7):135-136.

第4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文化课堂 人文素质 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23-01

著名语言教育家束定芳和庄智象提出,外语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位置;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可能性;文化原则: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教育部在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是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其中跨文化交际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教授文化知识的时候,通过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礼仪常识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运用文化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提高大学外语教学中文课堂建设的途径

1、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教学的特征

英语的人文性特征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课,更是一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在满足英语语言知识传授要求的同时,兼顾对学生世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教材是文理科学生通用的。篇章涉及范围广,思想内容丰富,文字规范优美,涵盖英语国家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是生动的人文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其看做是语言学习材料,更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观、人文观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加对英语国家人文精神的领会和认识。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开设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各类选修课,这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仅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形象地而不是抽象地认识英语国家的历史沿革、生活习俗、自然环境等。可以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陶冶性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的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素养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角色不应仅定位于课堂上讲授字、词、句等语言点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有责任心,有能力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召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

3、构建强化人文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独立精神为目标,以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人文精神是体现人本质属性的精神,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这种精神体现在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都不能替代个人思考,任何知识或观念的形成都不能只是被动接受,而是要经过主动思维内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构建强化人文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4、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质环境,指校园有形的建筑、设备等;二是文化环境,指学校无形的校园文化、校园理念。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加强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指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延伸素质教育的空间。学校可开展以下课外活动:①举办人文讲座、人文知识大讨论、人文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人文经典作品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的文化。②开设拓展学生人文知识的选修课,如西方文化史、英美文学赏析等,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人文知识。③举办英语戏剧表演、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充实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总之,无论是教学模式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培养,还是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抑或建立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5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知识文化 交际文化

一、前言

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和信念。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极其广泛的。鉴于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所以必须进行取舍。

二、知识文化输入

知识文化指的是人们正常交际时不会用到的一些文化知识。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出来的人在进行交际的时候,知识文化对词语、语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如英语中的普通名词white birch(白桦树),那种关于white birch的一般常识,诸如品种、用途、生长特点、分布情况等均属知识文化范畴。一般说来,每个词都有“知识文化”成分,但交际双方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发生误解,学英语的人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不会用英语交际,也不至于使他们无法在外族文化中生存下去。例如,你不会因不知道weeping willow(垂柳),white poplar(白杨),spring wheat(春小麦)等知识,而不能用英语交际,也不至于无法在英语国家生存下去。

话语类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际双方是谁,是儿童还是成人。儿童和成人学习者的话语类型不同。成人要应对话题,交流需要强,更能促使谈话继续。课堂下的输入和互动是正规教学环境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

三、交际文化输入

交际文化是指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普通的文化模式。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常常会因缺乏交际文化这类知识而发生误解或交际不能融洽。例如lily的知识文化是“百合(花)”,在不同背景下进行交际时不会有什么误解。但在英美人眼里,lily还意味着“something compared to a lily in purity,delicacy,whiteness”(洁白的东西,纯洁的人;(美俚)女人腔的男子(复数);象征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徽)。又如,英美人见面打招呼,习惯说一声“How are you doing?”,我们每天见几次面,似乎没有必要每次见面都说“你好”。与英美人打交道,我们不能照搬我们的文化习惯用“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或“Where are you doing?”,前者会令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后者会使英美人感到你有爱管闲事的嫌疑。

交际文化包含的内容。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人们的语言行为。交际文化是某一文化领域里人们普遍的文化适应能力,它包含着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根据交际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包括称谓、问候、致谢、祝愿、道贺、赞辞、询问、请求、抱歉、购物、问路、禁忌等。

非言语交际:人们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交际工具决不仅限于语言,还要依赖许多非语言符号,身势语就是其中的非语言符号之一。身势语是一种下意识的非言语行为,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文化输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前面谈到了课堂教学中文化输入的一些相关理论和举例,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当中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笔者就从教学法的层上进行分析和总结。

1.改革派教学法。这类教学法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和强化训练而形成语言对客观的直接联系,强调模仿、重复、强化等手段。该种教学法非常适用于知识文化的讲授和学习,缺点在于学生往往没有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

2.直接法。在外语教学界发动了教学改革运动,直接法应运而生。它的含义就是不用母语,不用翻译,而是直接用目的语教学。

3.听说法。听说法是反对语法―翻译法的另一种方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听说法应运而生,它的教学特点是:新课内容以会话形式展开;语言结构按序排列、依次教学;句型结构反复操练;语法教学用归纳法进行类推解释。

4.全身反应法。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教学原则是先有充分的理解性能力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

5.折衷法。折衷法可以说是典型的混合法,即把其他教学法中的某些原则不加变化地凑合在一起。而所谓“综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是在全面认识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把某些教学法中的某些理论和原则抽出来,按一定的优化组合规则搭配起来,并注入新鲜的成分,生成一种带新质的方法和体系。

通过简单的介绍和总结,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方法落后素材单一缺乏创新,主要问题在于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有效地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步调节奏处于一致,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解决的办法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在国外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共同点,采用丰富的语言素材资料,尽量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两种不同文化的同时学习外语,从而让学生在既能掌握新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够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日常的生活和社会交流。

五、结语

语言最终还是一门工具,它并不是一门学问,应用才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或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应当重视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基础,交际文化是重点。知识文化主要通过概况课本来介绍,交际文化主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来进行。本文介绍了文化输入的概念,分析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文化输入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各种课堂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最终能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55-78.

[2]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41-66.

第6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一、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网络中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缓解过去阅读教学的单调性。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课堂注入活力。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歌唱、山林的幽静、小虫爬行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之中还令人感动,听毕全曲,如见其人, 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一生的经历。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二、网络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不足,设备投入相当困难,这是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抱怨的问题。虽然在实行教育经费统收统管后得到了改善,但相对于城里的学校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该怎样运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1.充分抓住我们身边的资源

经济开发的浪潮不仅袭卷了我国的大中城市,也吹到了边远农村,特别是西部开发后,农村的经济条件也逐渐好转。电视等信息工具已步入每一个农村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已不仅仅是老师、课堂、书本。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并帮助整理信息,虽然条件有限,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听说材料不多,但也大大地加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如:电视、收音机等公共媒体中大量的信息, 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处理这些信息,学习主持人的标准普通话及朗诵水平。

2.改变教育观念,积极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现在的农村小学,都覆盖了“空中教学”网络,添置了相应设备,国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想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是相当多的教师习惯了老式教学模式,宁愿将这些资源“束置高阁”,也不愿尝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因此,改变教育观念刻不容缓。

3.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和多媒体网络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很多的老师由于长时间惯用老式教学模式,很多本身具备的知识、素质都已在时间的流逝中磨砺消失了,英语口语、音乐知识等都要从零开始学起。但现在“空中课堂”、网络、多媒体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完全同步的教学不仅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也教给教师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

4.多媒体——朗诵教学声情并茂地运用

有朗诵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动画朗诵,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朗诵结合,学生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农村,大部分学生还是讲方言较多,课堂上,挑选比较精美的诗歌、散文朗诵让学生欣赏,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阅读能力都大有益处。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室也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如果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好了这些资源,不仅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从单调转向生动,而且还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大步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网络在文本解读时的信息采集作用

第7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1.语文教学的外延是生活

好多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生活原型,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因考试的指挥,失去了应有的生活敏锐感。其实,只要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课内或课外的实际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笔者突破了传统的讲课文的封闭性教学模式,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前笔者千方百计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资料,并发动学生收集,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短短的数天内,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有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学资料等。周末,笔者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野外观察,了解家乡春天的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和体验。由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了广阔的认知背景和丰富的情感基础,因此在上课时,兴趣盎然,话语滔滔不绝,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2.语文教学方式更加生活化

用生活的方式去学习语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深刻。改变以往教师一张嘴讲,学生两只耳朵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用心去体会和感悟,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1)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手脚动起来,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形体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分组排练课本剧,每组准备好道具,配上音乐,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感悟课文人物的不同特点。这既是学习又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精神的充分体现。

(2)多种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画、影视创作等手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学习《使至塞上》等古诗时,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作画,不仅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3)让作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学生最害怕的也是写作文,可以说作文教学是事倍功半。只有让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如在学习写景类的作文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对要写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力求做到“五官开放”,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叙下来,然后再组织、加工、提炼,这样的作文才有物有情。

3.让语文教学直接为生活服务

生活中的通知、启事、请假条、申请、合同、新闻等,都是现实的生活需要。语文教学可以直接为生活服务,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学习《邓稼先》时,笔者让学生给邓稼先写“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继而又给班级中有突出事迹的学生写感动班级、感动校园的颁奖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是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最有效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或运用语文。

2.在校园生活中系统学语文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时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的小记者在行动等,这些活动的“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学校生活与语文素养的培养实现了和谐与统一。

3.在社会生活中活学活用

第8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今天,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工作和生活具有基础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与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对于大学语文教师来讲,如何增强大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与如何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

1大学语文课的现状

在大学期间,语文课程为选修课,有很多大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修课程,如果语文课堂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此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配合教师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但是,现阶段,大学语文课堂的现状面临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从每个层面来分析一下。

1.1关于大学生方面的问题

大学语文课对于大学生来讲学习的兴致并不高,甚至在语文课中出现逃课现象,他们认为:第一,经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与认识程度比较深;第二,由于大学语文课是选修公共课,学校在管理上并无特别说明,上与不上都可。第三,教师的授课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大学生表示没有兴趣,缺乏想上语文课的动力。

1.2关于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

目前,大学语文课堂与初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教师仅是在课堂上泛泛地传授语文内容,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学生在课堂上因缺乏兴趣并没有体现出学习语文的动力。

1.3关于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对安排语文课时的安排比较少,这也充分说明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大学语文中所体现的内容过于重视形式,许多高校在学习语文时所用的授课教材并不一致,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水平也是良莠不一。

2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议

2.1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不光小初高需要学习语文,大学语文一样很有影响力,但是目前由于语文教学内容并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所以如何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的价值才是关键。因此,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语文课的教学问题,为了提高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水平,一个综合能力与专业水平丰富的教师不仅可以带动语文课堂有效开展,还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学校要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积极整合教师队伍,全面增强大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让教师更好地发挥出语文专业内容的水准,达到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2.2重视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当前大学语文课的授课状态并没有很好利用提问这一环节,所以课堂的学习氛围没有体现出来,就不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大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备课时设计出能增强课堂气氛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有思考价值,只有设计出有深度的问题,才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增强对语文内容的兴趣,进而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对知识的贯通,来达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难易程度适中。不仅要结合语文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题目。如果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没有经过备课随意提问,难以掌控课堂问题的数量,如果问题比较多,比较难,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够,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如果问题比较少,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就会减少,从而影响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致,以至于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抵触心理;最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满足所有学生。课堂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只针对某几个学生,而是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思考与讨论共同作用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今后面向社会来讲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2.3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想象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讲究标准答案,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教师都讲求标准答案,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面对情感、面对问题时不敢讲出自己的真实看法,久而久之,会给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专注标准答案,要让学生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冒险,锻炼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与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目前,社会着重强调人性化,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提高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师生关系如果融洽可以改变以往课堂的紧张气氛,使语文课堂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对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和谐关系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3结语

在新时期,大学语文课并没有得到社会很好的重视,为了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社会、学校、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并不需要对时间过于束缚,主要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所以说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继宏,徐永.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的生命价值视角解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

第9篇:大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一、艺体类学生的课堂表现

消极沉默的课堂表现主要分三个层面:不预习,不听讲,不复习,没兴趣,不参与学习内容的情感沉默表现;仅用耳朵听课,被动学习,抄袭作业,不能积极思考的思维沉默表现;不记课堂笔记,不开口回答问题,扰乱课堂的行为沉默表现。

二、消极级沉默因素分析

1.艺体类学生自身的因素。

(1)英语基础薄弱。艺体类学生有其专业的特点,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学习上,而大大地压缩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尤其英语,更是被学生们所忽视。

(2)学习动力不足。艺体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消极因素的影响,较强的焦虑感让他们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特别是当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他们经常会感到陌生、紧张、害怕、焦虑,不适应教学活动,更不愿积极参与,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动力。

(3)学习依赖性强。艺体类的学生,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始终以老师讲授为主,由老师支配和控制课堂,久而久之,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不愿意提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会质疑老师知识的权威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更多地依赖于老师,总希望老师对他们有更多的讲授和指导。

(4)自我观念和面子观念。学生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注重面子,自尊心和虚荣心太强,又缺乏自信,不愿意在公幵场合用英语交流。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他们害怕在互动、交流中犯错误,心中所想很难表达出来,同时他们又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害怕被他们轻视和指责,不敢参与课堂,只能沉默以对。

(5)从众心理。长期的被动学习,长期的课堂沉默,让学生的从众心理越来越强。人云亦云,人不云亦不云,大家都保持沉默,即使有个别课堂活跃分子,也很难调节从众的沉默气氛。

2.教师因素分析。在教学风格上,教师以指导为主,会让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对教学内容无动于衷;在师生互动的方式上,机械性地逐一提问,缺乏民主,或过难的提问,过多地启发和讨论,会让学生厌倦思考和表达;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发言的机会,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枯燥的教学内容会减少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积月累,学生在课堂上会越来越沉闷,勉强应付出勤,心不在焉。

三、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

参与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原则,既具有一般教学原则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教学,而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既参与教的过程又参与学的过程。

参与式教学能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享受;教学中的师生民主平等关系是师生能够真正交往并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外在条件;参与式教学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创造性思维,产生灵感;同时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通过相互借鉴,突破原有思维,形成新的价值观和创新性,掌握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提问式与讨论式并用,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 要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交流,就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在其过程中,教师不要总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要轻易地打断并纠错,要对学生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的创意性和创新性见解,对该讨论进行积极地总结。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配合度,并提高应变性。

2.课堂活动增加趣味性,规范学生语言,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表演并允许他们有创新表演,并配以相应的PPT或背景音乐,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师生共同分享情景剧带来的快乐和创作的灵感,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的使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深刻感受西方的文化。情景剧表演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也给平时羞于表达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和机会,促进了课堂的互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视频与PPT的巧妙结合,逼真的情景画面如身临其境,品味异域文化,体会文化内涵。教师可搜集一些电影或视频短片,这些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信息包括地理、历史、风俗等,同时配以PPT辅助课堂,给学生以多维的视听感受,领略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把握好尺度,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发挥好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不可让学生太过于陶醉在自己的表现中而忽视了学习。总之,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好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