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和谐师生关系 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窍门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学习者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进取心,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英语不单单要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还要想到自己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现实生活的招聘就业对外语的要求,从而想到学习英语的责任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培养认真、紧张和顽强的学习精神。

1.教师应在这门学科上,首先了解学情,教师应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和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材料应放在真实的语境中,阅读课文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把学习信念看着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使死的印刷符号变成活的语言,这样就使自己学得轻松,其乐无穷,从而增加学习主动性。其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效施教,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

2.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语言兴趣。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习惯的主要手段,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为纲,以语言实践为主线,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应惠兰教授主持创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是完全瞄准学生语言习惯的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让学生适应教师和教材,而且让教师和教材适应学生,这样学生主动性大大增强,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性发挥才能,在大量实践中感到自己的进步,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希望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进步和能力,形成了强烈的有意义学习心向,促进了学习潜能的发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情感学习氛围。

主观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影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对于一些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课内外老师和学生都是朋友,老师主动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尽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内向或胆小学生的紧张感,帮助疏导畏难情绪,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坚持英语学习。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们应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使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优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并满足学生学业的需求,创造一个和谐、宽松、适于积极学习的环境,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和任何不良情绪,心态积极,思维活跃,一定有利于学好英语。

三、指导方法,发展智力。

教育学指出,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获得一切知识、应用知识的基础。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只有在发展学生智力上下工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能力的过程就是发展智力的过程。英语教学特别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论进行语言教学、词汇教学或语法教学,都要在教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1.词汇教学。必须教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引导他们弄清楚单词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构词法,同时,还要注意词的本义、引义、转义、多义、同义和反义。然后用连词造句,造句是简单有效地培养英语习惯和语言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学以致用”将每课学过的新词挑出作为常用词汇,要求课后造句,数量由学生自己决定。

2.阅读教学。这是学生真正获得阅读自学能力的主要环节。为此,根据年级学生的情况,教师首先要选好材料,使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达到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其次,阅读技巧方面,教师要加以指导。在阅读中,能够利用构词法推测出某些生疏的单词及词组的含义,不仅简单地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而且了解句子的隐含意思。不仅孤立地理解单句,还找出其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关系。

3.利用长写法学习英语。在2001年第三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王初明的“长写法”课内布置作文课外写。不限字数越长越好,以量促质,少讲作文法,不设框框让学生放手写,以篇章带动段落的组织和词句的应用,用长写法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学生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四、制订计划,及时复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办事要有计划,而计划要寓于伟大的理想和志向之中。学习目的要明确,时间安排要合理,精力分配要得当,要使生活学习规范化,养成办事周密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制订学习计划尤为重要。制订好一个学习计划,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目的,而且能够反映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订远期计划和近期计划。同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搞好学校、教师、家长三配合。在此基础上,学生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计划完成。

第2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的数量均快速增加,随班就读工作迅速发展,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然而,90年代中期,大量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不能得到就业安置,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也纷纷下岗。社会需要受过一定职业培训的智障学生,但此时我国智障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智障儿童的学前教育未建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前中度智障幼儿教育(4~6岁)几乎空白,有的学校虽然有了学龄前一年的教育,但对中度智障幼儿的教育训练才刚刚起步,使许多智障幼儿错过了身心发展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

其次,智障学生的高中教育未形成。90年代中期,我国尚无智障学生高中段教育,以致智障学生不能发展必要的专业能力,形成一技之长。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学生一迈出校门就将陷入“就业无门,升学无路”的境地。

再次,智障教育的康复训练刚起步。智障儿童缺陷的补偿、纠正,需要医疗、训练、康复工作的干预。因此,培智学校不仅应具有教育职能,同时也应具有康复职能,但当时的培智学校尚不具备。由于缺乏康复训练,智障儿童丧失了康复良机,严重影响了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回归主流。

最后,中度智障教育的课程、教材不配套。为适应轻度智障学生教学需要,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培智学校(班)教学计划 (试行)》,组织各地进行了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于1992年开始陆续使用。这套教材积极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智障教育规范发展。但随着培智学校生源的巨大变化, 1987年的《教学计划》和1992年的教材,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教育训练需要。

综上,探索十五年智障教育意义重大。它可以更好的保障智障儿童的受教育权,能够进一步完善智障教育服务体系,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回归主流社会。

二、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1.建立纵向的教育体系

(1)建立学前康复班,开始智障教育向前延伸的探索

为了解决智障幼儿入园难的问题,1991年开始招收6~7岁的学前智障儿童,建立学前班,开始智障儿童学前教育的探索。

(2)开办职业培训班,开始智障教育向后延伸的探索

为了解决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智障青年职业培训难的问题,1996年,在综合分析当地社会发展现状对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与区教育局、区残联、区劳动局一起研究,开办了面点制作专业培训班,开始了职业教育的探索。

(3)创办全国首个智障教育职业高中部,开展系统的职业教育

智障学生经过一年职业培训后,其职业能力确实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发现,他们在这一年内只能获得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文化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智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就业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2000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我们首选了烹饪与园林花卉两个专业,在全国率先办起了智障教育职业高中部。

(4)创办全国首个智障青年就业培训托管中心,对中重度智障青年进行就业培训和托管

职业高中部的成立,为中重度智障青年解决了升学和接受职业教育的困难。但是如何安置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中重度智障青年,这在当时是一个难题。我们在考察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智障人士生涯教育机构的基础上,于2001年在教育局与市残联的支持下,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办起了智障青年就业培训、托管中心,专门接收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升学而又暂时没有得到就业安置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开设了文化学习、社会适应、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等课程对中重度智障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这在全国属首创。

至此,形成了“学龄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纵向教育体系。

2.建立横向的教育体系

(1)教育康复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智障儿童学前教育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智障儿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我们系统分析智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深入调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着手编制智障教育学前课程。

随着培智学校生源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校学生已经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当时,只有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没有适应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的教材。1999年,为了发展智障教育职业高中,我们启动并完成了《智障教育职业高中课程》初稿,开始编写职业高中教材。为了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2000年,我们着手编写《义务教育阶段中度智障儿童生活课程》和生活语文教材,2002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度智障儿童生活数学编写。

为提高智障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并于2000年开始了个别化教育研究。

(2)医学康复

20世纪90年代,学校针对智障儿童的具体缺陷,与省儿童医院、省中医学院联合组成智障儿童治疗小组,接着又成立了“智障儿童康复实验中心”,对智障儿童用头针、水针、生命信息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2000年后,学校引进了专业康复人员对智障儿童进行专业化的康复训练。目前学校正在开展的康复训练有: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3)训练康复

通过建立智障学生康复档案,进行基线测评,并采用动态评估等方法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专业评估,实施了感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感觉统合训练和语言与沟通能力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主要研究成效

1.全国率先建构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模式框架

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模式:将九年义务教育向前延伸三年,解决智障幼儿入园难问题,重点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智障儿童的功能康复,挖掘其潜能;开发中度智障教育的课程、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促进智障儿童适应生活;将九年义务教育向后延伸三年,解决智障青年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难问题,开设适宜智障青年的专业课程,开展职业教育,提高智障青年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其回归主流。智障学生在接受十五年教育的同时,还充分接受康复训练,以补偿其身心缺陷,促进其功能康复和健康成长在接受十五年教育之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开辟多元的途径,帮助他们较好地得到就业安置,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真正地回归主流社会。

2.建构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的课程

我们设计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义务教育课程和职业高中课程。

(1)以康复训练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课程,填补了我省学前智障教育的空白

我们以康复训练为重点,开发了《学前教育课程》,涵盖了生活自理、感知、肌能、认知 、沟通和社会适应等几大领域,并提供了相对应的教育康复训练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填补了我省学前智障教育的空白。

(2)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课程和教材,补充了我国智障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是中度智障儿童生活教育课程。为了使教学适应智障学生,我们根据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把其中的生活适应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化,并把课程内容进行了具体化,还开发配套教学评价,形成了分年级划分课程内容的生活教育课程纲要和相配套的教学评价表。

二是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课程。我们吸收了基础教育改革语文教育新理念,依据《中度智障儿童教育训练纲要》精神,围绕生活教育这一主题,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课程。提出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生活化语文课程目标,建构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语文字、词、句教学体系,形成了常用1000个生字教学序列和口语表达教学序列,建构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生活化语文课程体系。

三是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化数学课程。我们以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中度智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调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把握生活化、实用性和弹性等原则,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从空间与图形、数与计算、度量、数据处理等四个方面,围绕中度智障儿童生活问题,选取学生现在或将来所需要的、学生有能力学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经研究,形成了中度智障儿童数学课程体系。

我们编写了义务教育生活语文教材(中度)、义务教育生活数学教材(中度),填补了我国中度智障儿童教材的空白,提高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教学质量。开发教材中所提出的“生活化”理念,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高中课程,填补了我国培智学校职业高中的空白

我们把智障教育职业高中课程分为文化课、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等部分,提出了职业高中课程计划。选用“A”型课程结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1:3左右),用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文化课围绕专业课设计,文化课中的语文、数学与全日制培智学校十八册教材相衔接,为专业学习和职业活动中必要的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它直接为专业服务,为今后的就业服务。专业课的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而公共课和选修课则根据智障青年适应社会要求和专业要求而设定。

3.完善了我国智障学生的教育体系

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纵向教育体系和“教育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横向教育体系,完善了我国智障教育体系,保障了智障儿童的受教育权,为我国智障教育向两头延伸积累了经验。

4.创新了我国智障学生的就业安置,拓宽了智障青年就业安置渠道

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支持性就业模式。

(1)进行分流培训

学校采用职前分流、分项培训的方法,对轻度的智障学生和中重度的智障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培训。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创设专用教室,开办劳动工场(缝纫车间、针织横机车间、工艺品制作车间)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职业高中则对学生进行两个专业的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发展专项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开展定向培训

定向培训的方法有:进工厂实习,培养操作能力;定向编组辅导,发展专项技能;定期回访,反馈情况,调整培训方案。

学校用定向培训的方法,为福利工厂输送了缝纫、印刷、小五金二十余名学生。

(3)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已建立的实习基地有:杭州花圃、大观山农场(园林)、新丰小吃(面点)、钱塘大厦(客房服务)。实习基地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实现多元就业

学校设立了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化运作,与民政、残联、劳动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联系,逐步形成了几条稳定的毕业生输送渠道:与街道签定定向培训、定向分配意向书;由残联推荐按1.5%的比例就业推荐给用人单位;与市劳动局形成意向,每年推荐劳动就业岗位。

由于政府出台了1.5%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我校的毕业生又大多取得了初级和中级专业资格证书,企业愿意接受受这些过良好教育且有一技之长的智障毕业生。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建构了包括基本劳动技能、职业训练、实习基地专项培训和职业证书教育相结合的与就业安置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元安置模式,有90多位学生得到了就业安置。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有如下三方面的发现。

第一,毕业生就业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有了改观,完全融入了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家长不再担心自己年老后如何养活智障儿女。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智障人士的认识。毕业生得到了所在单位的首肯,他们能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主动积极,对同事、师傅、领导能礼貌相待,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第三,毕业生在职业劳动中认识了自我的价值,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他们人生的价值在职业劳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多元安置模式,为智障人士就业安置提供了思路和典范,更具创新性和普遍意义。

5.创新了我国智障教育的教学模式

建构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多学科、多专业整合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智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形成了在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下的包班制管理、主辅式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形态,为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6.扩展了我国培智学校的服务对象

研究了学前儿童、学龄儿童、智障青年、脑瘫、自闭症、言语障碍等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为我国今后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扩展积累了经验。

7.提升了培智学校办学的实效性

本研究发展了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造就了一支事业心强、专业素养高、多学科专业团队结合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为巩固、深化和扩展课题成果储备了人力资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长效机制。

第3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一、心智技能的内涵特征及在写作过程中的意义

(一)心智技能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程序性知识是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 程序性知识又分两类,一类为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称为智慧技能(心智技能);另一类为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后者又称策略性知识。[2]R.M.加涅认为智慧技能是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用来对内调控的,因而在R.M.加涅理论中,智慧技能的定义就是“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3]

R.M.加涅的女儿E.D.加涅,提出程序性知识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中一个就是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与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只适用于特殊领域,而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作文心智技能属于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至于心智技能的特征,还得从前苏联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观点说起。8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理论方面主要受前苏联的影响,心智技能方面主要采用加里培林的观点,他认为智力活动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完成的。我国的著名学者冯忠良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反映智力活动的主要特征。他把心智活动的特征归为三点:第一,就活动的对象说,是一种观念的活动。第二,就活动的进行说,它是在头脑里,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地完成的,具有内潜性。第三,就活动的结构说,智力活动具有简缩性。[4]并且他认为智力技能指的就是这种智力活动的方式,基本表达了他对心智技能的看法。

我国学者吴庆麟根据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归结出心智技能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这类知识的动作速度极快,在启用它们时人几乎豪无意识;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它们几乎总能产生正确的预期铜佛;人对于这类知识一般缺乏控制;人们一般不能对这类知识作言语描述。[5]他的理论比较具有概括性。

(二)心智技能在写作过程中的意义

作文心智技能关系着学生作文产出方面的问题,是学生能否顺利写出作文的关键。写作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技巧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活动,既综合地体现了学生的水平,同时又对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理所当然成为了考试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给予大量的作文技能指导,还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来进行熏陶,然而有时事与愿违,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写出的作文不能达到要求。这就涉及到了心智技能,也就是说学生虽然掌握了作文的规则,实际操作却还不行。心智技能与陈述性知识不同,它需要大量练习,熟练了才算掌握,因此学生如果没有真正掌握作文方面的心智技能,他也许能够在理论上滔滔不绝,但却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因此,这便要求教师除了讲授作文陈述性的知识,还要注重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

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注重心智技能的教学更偏重于学生内在的学习,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二、心智技能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培养

我国学者冯忠良在《智育心理学》中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他把心智技能形成分为三段:1.原型定向,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6]其实从表面看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大致和这三段论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讲述写作相关知识,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最后评讲。然而这套方法的实际效果却不佳,也一直以来受到批判,原因何在?主要是没有体现出心智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过程,教学没有给学生知识内化提供指导,也没有针对性地分阶段进行训练。

在写作教学上,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作文心智技能的指导上,注重训练。首先,应找到能表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头脑里看不到的思维过程的原型。这个原型可以是权威专著上的,也可以凭教师多年经验归结,当然专著的原型可以更科学些,然后进行原型模拟,也就是摸拟原型对学生一步步进行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前苏联心理学家兰达,就是原型的最初的提倡者。作文教学设计可以根据科学的原型,把综合训练与分项训练相结合来进行。

(一)综合训练

关于中学生写作原型,我国学者韩雪屏就提出了一个较为细化的写作内在结构:计划――构思――转换――执行――调整。计划阶段:形成动机、认识语境;构思阶段:确定主要内容、搜索记忆信息;转换阶段:记下语义初迹、提炼中心命题、编织命题网络;执行阶段:认真选择体式、规范书写字句、严格遵循行款、正确使用标点;调整阶段:检查失误、修正谬误、润色文句。[7]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此原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写作课进行作文综合训练的教学设计。如在第二个步骤“构思”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确定的作文主要内容及大脑中搜索的可用的相关材料,如议论文写作中想用的实例、理论等,都写在纸上,然后进行讨论。第三个步骤“转换”,让学生写出文章主旨,列出作文提纲。总之,让学生把动笔之前在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外化,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写作前的计划。写前做充分的准备能让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二)单项训练

也就是说作文课以单独的项目作为单位进行教学。单项训练可分两类,一是按韩雪屏提出的写作内在结构,进行分阶段地练习,如:一堂课只练习计划和构思,另一堂课只练转换。另一类是按中学阶段要练习的作文文体来练习,按文体作文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个文体又可以分别分为若干个项目,如议论文可分为解题部分、绪论部分(首句、首段)、本论部分(句群的逻辑结构、常用论证的九种方法、内容与结构层次)、结构部分(内容、尾段和尾句)、议论文的过渡、结构列纲、检查修改。这些都可以作为单项进行训练。在单项训练中具有普遍性的教学步骤是:(1)讲解。讲解每一项的定义、特点、公式、例子和注意事项。(2)讨论研读。讨论与本项有关的范文、词语。范文、词语应尽可能地具有代表性,让学生体会该项的特点。(3)练习。按教师的作业要求进行半独立或独立作业。作业可以上完一项就进行练习,也可以是上完几项再一起进行一次性练习。作业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当堂完成,内容不需太多,达到目的就行。(4)讲评。按单项要求进行讲评,可师生共同讲评,只要符合本项要求即可。(5)布置作业。课后可布置作业,适当增加练习率,能促进学生的熟练程度,达到自动化,以形成相应的技能。这主要是课堂教学步骤,课后教师还可敦促学生平时多按单项进行积累,多做笔记多练笔。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等于“授之以渔”,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由于心智技能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如今已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要真正把作文心智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还任重道远。

注释: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皮连生.智育概论――一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41-49.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08,129.

[4]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04,112.

[5]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8,92.

[6]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7]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

[7]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9]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皮连生.智育概论─―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

[11]韩雪屏.言语能力结构与言语心智运作[J].高师教育研究,1994.

[12]刘电芝.智力技能的新认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04).

第4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一、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必须从“生计”走向“生涯”,从被动的调整走向主动的规划。教师的职业规划就是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终身或职业发展各阶段所能达成的专业发展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期望,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首先,确立专业发展的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也就无所谓事业的成功。所以,教师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要立志成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学专家。其次是对工作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特点、学校的发展态势、自己在学校所处的位置、学校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自己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等。教师只有对自己工作的环境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是自我诊断,确定自己当前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信念的发展现状,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智商、情商、思维方式、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校师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等等。第四是制订专业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的分项目标。目标的制定既与教师个人的情况有关,也与生涯规划的形式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持续时间为10年左右的长期规划,有持续时间为3-5年的中期规划,有一年半载或儿周的短期计划,教师可视生涯规划的长短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分目标往往包括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目标、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等等。最后是分析实现目标的途径和策略以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这样,一项合理的教师生涯规划就做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根据这项规划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做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

高中语文教师做相关研究的消费者,而不是行动研究者,也与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状况和专业知识贫乏老化有关。王富仁说教师在读书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学生从教师平时的言谈话语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博览群书的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教师的兴趣、精力只集中在升学率上,那无论怎样努力去引导,都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关键是阅读,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最要紧地不是抓课题搞科研,而是读书,文史哲、自然科普等各个方面的书籍都应广泛浏览;尤其要读一些教育的经典名著。教育名著往往是理论和实践水融的杰作。一方面,它们通过往往两条路径深刻而全面地介绍理论:一是对相关文献理论作系统梳理和介绍,二是对著作者自己建构的理论作系统阐释。另一方面,它们在介绍理论的同时又往往伴有案例分析。因此,它们不仅能让阅读者受到理论的熏陶,对阅读者的实践操作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正因如此,对于抱怨“教学与科研分身乏术”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做有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比盲目搞行动研究更有实际意义,更能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

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以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为取向,充分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并主动利用各种外部资源。首先,充分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如果把教师知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显性知识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隐性知识则是淹没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它们隐含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左右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可是,教师自己却往往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们,甚至感觉不到它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制约。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越能意识到这种制约的存在,他就越能理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反之,他就越容易陷入教育教学的习俗与惯例之中而难以自拔,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就越来越僵化、机械和没有生趣,他本人也就会沦落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死书、死教书和教书死”的悲惨境地。因此,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己的内隐知识,是教师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的重要环节。而这个环节就是教师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使自己的内隐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形式使自己的内隐知识显性化。其次,主动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培养自己实践智慧的外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第一是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同事、同行、大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员、学生及其家长等等。通过教室观察、专题讨论会、合作教学、集体反思等手段,主动加强与校内外同事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掌握最新教育理论的还有各级各类教研员,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代表政府直接主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强与这些人的交流也是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相长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而学生家长的反馈则是促进师生互惠式成长的中介,或许学生家长本人就是教师学习的对象。第二是物质资源,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日常生活都是语文教学资源。高中语文教师若能有选择地将它们引进自己的课堂,其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得到视野扩展、兴趣提高的功效,而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将逐步提高。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既是物质资源又是人力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它查阅各种资料,也可以通过它与学生、同事、同行、专家等交流。第四是精神资源,它主要指人的内心对美的需求。不论高考的压力多大,学生对美的需求总是存在的,教师自己也一样,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美的学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自身的美去协调、舒展自己与学生的心灵,而这个寻找、利用和享受美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过程。

第5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作为新课程改革重要理论支撑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组能力,而非一种能力,如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而且这组能力并非以整合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在正常条件下,只要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

在《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几年后,我们再用多元智力观审视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仍能够获得很多启示。

1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开发各种智力的过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我们用多元智力观审视初中物理探究能力中的智力构成,将科学探究能力中所运用的智力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课标中的要求是“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这其中就包含了自然观察智力、语言言语智力的运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课标中的要求是“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这其中就包含了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知自省智力等智力的运用;“交流与合作”课标中的要求是“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合作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这其中就包含了语言言语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知自省智力等智力的运用。

可以看出,每一项探究能力的形成都必须运用一种或多种智力形式,否则难以实现,可以说,科学探究能力就是多元智力的组合运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发现、识别学生的智力多元构成,并开发各种智力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标也应围绕智力的多元发展来设计。

2 科学探究活动中智力培养目标要从隐性走向显性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只有提高了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科学探究的整体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培养多元智力应该是最妆接的目标,但目前智力培养目标的隐性化却使这一活动很难开展,教师无法将具体的教学活动与智力的培养联系起来,如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仪器的摆放和连接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将隐性变显性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学:原理和问题》(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McGraw—Hill公司1999年出版)中,在教材的每一个章导言和章导图的下面,用一个栏目框组成了学习风格与多元智力的内容出处,如。

这种教材中多元智力培养目标的显性化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供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我国的高中教材中虽没有此种编写方法,但教师和学生对于智力培养目标的细化分解与知情也是尤为重要的。

每种智力都有其各自的核心能力和表现方式,如“语言、言语智力”是将语言作为一种正式系统,通过语言的写、读与说来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它的核心能力有:理解词语的意义和顺序,解释教学和学习,语言幽默,说服某人采取某个行动,记忆和回忆,元语言分析等,它的表现方式有:论文、辩论、公开演讲、诗歌、正式和非正式的交谈、创造性的写作以及幽默等;“逻辑——数学智力”是指在发现、辨认形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它的核心能力有:辨认抽象模式,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发现关系与联系,进行复杂的计算科学思维等,它的表现方式有:计算、思维技能,数字、科学推理,逻辑、抽象符号和图形认识等,再比如“人际关系智力”是能够有效的理解别人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它的核心能力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交流、团队合作来认识世界,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准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动机以及感受,在团队中与人合作、倾听并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适应别人的生活,创造并维持协同,它的表现方式有:积极依赖关系的合作学习、移情、社会技能、团队竞争和小组项目等。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词汇、专业术语以及操作法则,即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体现在一系列精确的符号形式中,包括文字、艺术、数字、音符、舞步、身体语言、内部视觉与外部视觉符号以及与人有关的方法等,各种智力的操作法则涉及一系列适宜该种智力的过程、方法论、技术、策略和形式等,教师可以根据每种智力的核心能力特征去制定每一次探究活动的分解目标,从而能达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随着学生道德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高中生开始能够较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将外部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比较深入地分析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初步分析这些优缺点的基本原因,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有关多元智力理论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智力发展情况,意识到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知道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各种智力并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力,这一点在当前的教学中始终是缺失的一环,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对自身智力结构的自知自省能力也是学生智力结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智力,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与自我智力的发展,学生对自身智力结构的识别也需要借助学习伙伴来进行。

3 学生的差异是探究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资源

受“标准化”“规范化”传统思想的制约,我们的教学过分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差异不是差,差异是一种财富,学生的差异也是探究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将不同能力、性别、个性和智力特征的学生分为一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比如说,男女生在数理逻辑智力、语言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为我们划分学习小组提供了一个实践依据,在每一个物理实验小组中,男女生应合理地搭配,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具有高度的合作精神和协调关系的能力,这种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没有人际关系智力的支配是难以形成的,那么,我们可以将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孩子与合作能力强的孩子形成一个学习小组。

由于各成员表现出不同的智力优势,对同一主题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

活动中,有些同学善于根据探究目标迅速制定一个研究计划,有些同学善于动手实验、操作测量,有的同学能根据实验数据迅速绘制出加速度a与1/m的图象,有些同学则善于根据图象做细致深入的分析,这样学习的结果必定会侧重于各个不同的角度,并带上个人的特色,通过欣赏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使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一个人的进步就能促进其他人的进步,一个人的思考就能激发其他人的思考,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智力得到全面开发,在探究性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特长分配角色,又要经常进行角色的交换,让学生经历不同的角色体验,角色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自身潜在智力的过程,也是发挥自身优势智力与弥补劣势智力的过程。

4 把发现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作为探究能力评价的起点和目标

当承认智力的多样性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允许、支持、鼓励多样化的存在,当我们用更科学、更宽泛的态度来评价人的智力和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我们就能更充分地肯定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能力的独特性,为教学的个性化提供理解,我们将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评价观与传统评价观做一个比较:如下表。

多元智力评价观要求我们,把发现学生的多种智力作为探究能力评价的起点和目标,它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始终,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学生的多种智力,促进学生对自己智力的认识,增强学习信心,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去探究新知的过程。

我们用下图来表示这一过程:

探究能力评价的起点:原有智力结构描述,在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将各种智力结构的特点及表现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对照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描述性的自我鉴定书,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和自己的综合考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这种智力结构描述法的优点是能够发展学生的自知自省智力,使教师具体地把握每个学生的智力构成,为个性化的探究活动设计奠定基础,为个性化的评价提供依据。

第6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0农村骨干教师义务教育远程教师培训”是我期盼已久的学术盛宴,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充电的机会。2010年11月1日,吉林省“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我有幸成为小学语文“国培计划”其中的一员,我非常珍惜难得的“充电”机会,每天班后兴奋地坐在电脑前,观看专家精彩的讲座,与专家和全国的学员虽“远隔千里”,却“近在咫尺”地交流着,切磋着,在教育科研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方面都受益匪浅。不断的完成课程学习,虚心和同行交流,及时提交作业和研修成果,认真书写研修日记,从中不断得到提升。并荣幸的成为一名优秀学员。

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骨干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主要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教学的一些环节,选择了六个主题作为培训的内容,从写字、字词等基础的语文教学到高级的文综合的儿童作品解读与教学策略。专家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而精辟,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在理论提高了的同时,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有人说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他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与之交流,不断汲取知识养分,语文教师又如一把钥匙:开启向外拓展的知识大门,让他们尽情的去遨游外面的知识海洋。教师更应该做开路的先锋,不但有过硬的文化底蕴,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把这种人文精神用饱满的激情渗透给学生,做一个永不枯竭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我觉得这次培训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专家们的讲座中有不少经典课例,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智慧灵动或清新自然或朴实无华或巧夺天工或行云流水或浑然天成。课堂上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其实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魅力。点点滴滴的细节传达出他们对课程深刻醇正的解读、对学生博大人文的关怀。所以,从专家们的讲座里我读出了自己的“故事”,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想着自己的课堂。他们的讲座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眼前意义上的“学来一点招数,解决我的教学问题”,而是以理论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第7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习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智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师生往往都偏重实践、动手操作,看重操作结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初期,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都融入了学生的操作实践中,我们老师要有意训练学生能用语言准确规范地描述自己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也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更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更便于协作学习的开展。

二、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与逻辑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产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算法设计到的计算机语言的运用,再到程序的测试运行,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营造音乐环境,激发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让音乐促进信息的输入、内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获取知识;在学生练习打字的时候可以播放点音乐,一方面可以愉悦学生的心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增强节奏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在网页制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网站特点注入背景音乐,给网站增色。也可让学生将音符选中,移动后组成不同的节拍,编曲欣赏,营造音乐环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

四、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发展肢体运动智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较多,相对更有利于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如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打字、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在发展了多种智能的基础之上也同时促进了肢体运动的发展;再者可以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利用计算机本身的优越性,在游戏中间接发展肢体运动智能。

五、开展合作学习,提高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当然一般地在开展协作学习前,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以便使智能互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确保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以制作电子小报为例,教师先确立小报的主题,接着要求各小组集中讨论板报的设计,然后由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小报。

六、多元评价促进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交流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能进行多元测评,促进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评价。作品评价不应只限在作品完成后进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学生操作前提供一些范例作品,比如让学生设计网站制作网页时,可以先展示一些现成的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这样不仅给出了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启发。

七、训练观察技能,发展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自然智能是一种超学科的技能,但又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动植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领学生离开教室、走出校园、贴近自然环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调查,分组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能力,并就此制作环保或者有关生态题材的网站和电子小报。

第8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热情。如,教师可以在“晨颂”和“午读”时间,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和短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在平时多给孩子阅读的时间,让孩子在反复读、细读、品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学生阅读完毕老师应该与他们进行适当的互动,根据阅读文本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小开始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和智力会得到同步发展,这就揭示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智利的开发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而儿童又以七、八岁时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强烈。这个世界很精彩,现在的儿童聪明,知识面宽,但他们对世界渴求了解,渴求知识的欲望很强烈,这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大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也会越来越丰富,也就学会了写日记,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两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四、学会答题技巧,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老师应指导学生答题技巧,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答题前先读题,试做题

因为有时候的阅读题不全是文章中的,个别题不阅读就可以先消灭掉,这样为阅读积累了部分时间。

2.带余留问题第一遍阅读文章

在第一遍带着问题去阅读时,如遇到生字、词不要紧张,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

3.弄清问题,尝试解答

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二次阅读,加深理解

第二次阅读时,已经是面对有困难的试题了,这次阅读主要针对解决问题的重点语段阅读,找到关键语句,解决问题。

5.三入文本,提高分值

阅读理解题,最多阅读三遍,如还有困难,这时候就要放过去做其它的试题了,等回头有时间再去细细推敲。

五、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是阅读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这一问,顿时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思维也变得更为流畅了。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更新和创造,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课外阅读

第9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幼儿园的班级工作计划范文

悠闲的假期生活已经结束了,新的一个学期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氛围中开始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并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坚持保教并重,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一、班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插了5名新生,现在共有幼儿52名,其中有男孩28名、女孩24名。通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较弱、幼儿的行为常规还需加强。本学期我们将在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基础之上,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加强纪律教育,努力做好班级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喜欢帮助他人;尊敬师长和同伴友爱相处的情感,使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保教工作:

以《规程》为指针,贯彻《新纲要》精神,根据园务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做好保教工作。规范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增强幼儿体质,做好品德教育工作,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的美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保育工作

督促生活教师搞好班级卫生,每天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执行幼儿的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能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止病由口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下铺幼儿学习整理自己的床铺。

细心呵护幼儿成长。在日常生活中精心关爱幼儿,特别是年龄小能力稍弱的孩子。彭若晨、孙佳婧等幼儿体质较弱,易受凉感冒,发烧。还有肖国振、周泽宇小便次数较多,针对此情况我们将更多给他们关爱,消除他的紧张感。日常活动中细心关注孩子的精神面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意幼儿良好睡姿的培养,对幼儿的睡眠情况做好记录。

积极配合医务室做好幼儿体检、打虫等各项保健工作,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2、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