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第1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护理配合

1 全麻醉手术的护理

1.1全身麻醉术的分期

1.1.1麻醉的诱导期

实施物的初步运用期和气管插管的完成,也包括气道、喉罩等其他插管装置的置入。

1.1.2麻醉的维持期

各种物的血药浓度趋于平衡,麻醉的重点在于各种支持治疗,如:补液、补血、抗心律失常、抑制不良反应,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1.1.3麻醉清醒期

尽可能快的排除各种物。使病人意识、呼吸恢复,直至拔除气管插管,病人自主呼吸平稳,能准确的回答医护人员的提问。

由此可见,全麻工作最危险的阶段在麻醉的诱导期和清醒期,也是需要护理配合的关键时期。

1.2全麻关键期的护理工作

每次在对麻醉进行之前,手术室的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室和麻醉安全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1.2.1手术室准备工作:设定合理的手术室温度和相对湿度,唯独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在噪音检测的条件下,为避免高分贝下影响手术人员思想分散等情况发生应将噪声高限控制在90分贝以内。要做到:限制不必要的交谈,不必要的人员,应用无噪声技术,建立闭路电视,减少参观人员。

1.2.2全麻诱导期的护理配合

全麻诱导以后,病人将在30-60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导致迅速发生身体某一部位的坠落。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在全麻诱导之前完成对病人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手术室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节手术床的高度及角度。在困难插管的情况下,手术室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第三只手,做好纤维支气管镜、特殊插管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工作。

1.2.3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全麻苏醒期病人发生躁动的情况为数不少,故手术室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病人坠床,并在病人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神志情况,对完全清醒的病人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病人,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和病人的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和协助抢救。

2 椎管内麻醉手术的护理

椎管内腔之中的各个间隙从外到内:硬膜外间隙、硬膜下间隙、蛛网膜下腔和血管间隙。所谓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便是局麻药被注入这两个不同的间隙而产生麻醉效果。

2.1常用物

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药0.5%布比卡因8~15mg,用10%的GS配成重比重液。麻醉效果几乎在注药后1min内产生,20min左右麻醉平面固定,维持2~2.5h。

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一般注入试验剂量3~5ml后3~5min左右出现麻醉平面,首次用量10-15ml后平面固定,麻醉时间根据手术时间而定,一般40~45s后可加首次量的1/2~1/3。

2.2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

放置时,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师指导病人先侧卧,后屈膝,双手抱膝,并低头看至脐孔处,尽力弓背,呈虾米状。安慰病人放松腰背部肌肉,以利进针。是椎管内穿刺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整个穿刺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帮助病人保持,分散其注意力,以利穿刺的顺利进行。手术床的调节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麻醉平面调控至关重要。手术室护士应及时配合麻醉师在平面上升过快过高时,将手术床摇至头高脚底;而在平面过低时,摇至头低脚高;左侧麻醉不全时,摇床执左偏;反之,右偏。在硬膜外麻醉时,手术床的位置对麻醉平面的调节影响不大。

2.3并发症的发现和及时处理

2.3.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穿刺后最易、最多发的并发症为:高平面阻滞。病人会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呼吸抑制。此时,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师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快速补液以及准备升压药等。

2.3.2硬膜外麻醉在手术室内发生最多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局麻药入血和全椎管内麻醉。这两种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后果皆非常严重。在硬膜外注药后若发生病人抽搐,呼吸幅度下降,神志不清,血压速降,应警惕上述并发症是发生。此时,手术室护士应及时提醒麻醉师,帮助其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并准备抢救药物,同时请求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

3 急诊危重病人手术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的病因多种多样,而且由于急诊未经过切实有效的术前准备和支持治疗,显得尤为危重。手术室护士从接病人入到施行手术的这段时间里应遵循基本原则: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其次协助支持治疗,然后再完成术前准备,随时协助抢救,做好重症救治的得力助手。

3.1手术室准备工作

急诊危重的病因多包括外伤自发性出血,以及肿瘤晚期衰竭和带有严重合并症的高龄病人急诊等。此类病人多严重出血,生命垂危,因此,在病人如室之前,手术室护士应已准备好大量胶体、晶体溶液,输血升温装置,水床,冰帽,除颤仪,人工心肺机,抢救车以及双氧水等各种清洗伤口用品。这样,当病人入室后便可做到各种物品唾手可得,使抢救工作得心应手。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病人无论呼吸如何,均予以面罩吸氧。若病人呼吸微弱,应立即招呼麻醉师性气管插管。呼吸的维持是基础生命支持的最关键一步,因此要在建立静脉通路及监测之前就开始进行。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开放外周静脉,建立监测;对于刚入室的病人,手术室护士应自上而下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评估:呼吸、神志、耳前动脉搏动、外伤出血位置、身上的各种管道情况。

3.3循环支持,做好术前准备

当建立了外周和中心静脉后,手术室护士应积极配合麻醉完成扩容、升压、纠酸、补充电解质等抢救工作。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各类血样本的采集和报告的整理和收集,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因此单凭个人的劳动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齐心协力,协调统一,才能做到准确无误,有条不紊。定病人情况好转之后,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常规,完成术前皮肤准备和伤口清创。这项工作可以预防感染,又有助于发现新的出血点,彻底发现创口,这是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保持手术室良好的内环境,以利手术抢救的进行整个手术抢救过程中,手术室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5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并根据体温监测的结果,调节水床温度,以确保病人不过度散热。

4 结论

毫无疑问在手术室内巡回护士必须要配合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因为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全程是没有意识、没有呼吸、甚至没有心跳的,能否主动认真配合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体现了一个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如何,要搞清楚患者手术全过程如何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护理工作是体现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剖腹产;产前麻醉;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2-01

产妇对剖腹产术前麻醉有严重恐惧心理,心理负担与情绪问题会导致产妇不愿配合麻醉及后续操作,进而影响手术效果。临床上需要在耐心讲解麻醉情况的基础上,联合导乐护理与亲情护理[1],从生理、心理及医学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让患者顺利完成角色适应、在更为专业的关怀与鼓励中消除心理障碍,配合麻醉操作[2]。

1换位思考,讲解术前麻醉情况

1.1麻醉方式的讲解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术前麻醉工作。在耐心与患者交流剖宫产手术大致流程之后,结合所了解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评估结果,选定麻醉方式讲解角度,多数产妇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首先全面监测产妇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心率状况[3],上臂静脉开放之后输平衡液,使用联合穿刺包在腰部2-3间隙部分行硬膜外穿刺,之后使用鼻尖式的腰穿针行腰穿操作[4],将8mg左右布比卡因比重液(5%)缓慢注入[5],由硬膜穿刺针向头端置入导管,帮助患者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将2%的利多卡因由硬膜外导管注入,完成麻醉。若为单纯硬膜外麻醉,则在腰1-2间隙处予以硬膜外穿刺处理,将导管置入头端3cm左右,将17ml左右的利多卡因(2%)分次注入[6]。

1.2麻醉优缺点的讲解

1.2.1优点硬膜外麻醉痛苦小、手术安全;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结合了硬膜外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优势,见效更快、镇痛效果更佳、麻醉效果更以控制和调节,而且麻醉之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更快地消除患者疼痛感、缩短胎儿窘迫持续时间,麻醉与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更短、利于快速娩出胎儿,药量更少、中毒几率更低,对母婴健康更有利[7]。

1.2.2缺点硬膜外麻醉相比联合麻醉方式缺点更多,此种麻醉方式下更易发生麻醉失效、硬膜外阻滞不全问题,以上意外发生率可高达25%;阻滞效果不佳会引发或加重胎儿宫内窘迫现象,且医生不得已常会在阻滞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产妇痛苦大、手术效果不佳[8],另外,此种麻醉方式下肌松效果达不到要求,不能为现代化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提供足够支持。联合麻醉方式相较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要好,但仍然存在轻微血压下降、轻微毒副作用等风险,需要通过更为周密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避免影响手术及母婴健康[9]。

2以患者为中心,予以全面心理干预

2.1采取导乐护理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规范开展术前麻醉导乐护理,上述麻醉方式及麻醉优缺点讲解的工作内容便是导乐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导乐护理人员还要换位思考,体会每一位产妇的心情与顾虑,更有针对性地在术前麻醉之时提供步骤性的心理干预[10]。

护理人员可将术前麻醉分阶段向产妇讲解并与产妇沟通:麻醉前期会经历17min左右的时间,这个环节距离手术操作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时刻以关怀、亲切的语气让产妇感受到实际麻醉前期医护人员会充分照顾自身身体状况与情绪,并进一步强调麻醉及后续手术安全、痛苦小的优点,让患者在较为具体的麻醉操作讲解中得到安全感;麻醉期一般有30-40min[11],整体不会有明显不适及疼痛感,护士会全程陪伴产妇,了解产妇状况并向产妇讲解麻醉及手术进程、帮助产妇正确配合操作、向产妇讲解后续操作可能遇到的不适感,有阻滞不全、牵拉疼痛时,护士会帮助固定产妇并按压合谷穴、内关穴,帮助产妇坚持下去。而且,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都认真、负责,技术娴熟、应变能力强,且麻醉操作及后续手术操作都充分结合产妇生理状况做了周密的规划,让产妇在了解医护人员专业能力、麻醉及手术方案的同时放下顾虑[12]。护士还可为产妇介绍麻醉恢复期的工作情况,帮助产妇了解整个麻醉过程,增强信心:麻醉恢复一般需48h,护士会遵医嘱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准确观察并记录液体的出入状态、予以优质生活护理,通过良好沟通交流、指导正确母乳喂养、吸吮等方式保障母婴健康、帮助产妇于和谐的环境中度过麻醉恢复阶段。

2.2运用亲情护理考虑到产妇对麻醉疼痛、术中牵拉和分离不适的恐惧心理,根据不同产妇年龄、文化教育、心理状况和健康状况予以全面的针对性亲情护理。即注重术前麻醉工作中的情感互动,将产妇视为亲人,所有医护人员予以产妇亲人般的关怀与尊重,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与产妇沟通,从亲人、朋友的角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产妇了解自身当前健康状况、麻醉的必要性、术前麻醉方式的选择原因、术前麻醉操作优劣势、术前麻醉操作流程,尽量减少医学术语的运用,从亲人及朋友的角度更为直白地讲解术前麻醉感受、不同麻醉阶段的操作及可能为产妇带来的不适感、术前麻醉潜在的缺点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让产妇在情感上充分信任、获取安全感,并在亲切、简单的交流中充分了解麻醉的整体状况,更客观地肯定麻醉的安全性以及对手术的重要性,信任医护人员、信任麻醉操作,最终愿意配合术前麻醉操作[13]。

另外,护理人员可争取产妇家属的认可和了解,更多地与产妇家属探讨产妇的健康状况与心理特点,为家属树立共同的目标,鼓励家属与产妇沟通和交流,共同引导产妇放下负面心理、配合术前麻醉。

3剖腹产术前麻醉干预要点

剖腹产的术前麻醉阶段,最主要的是争取产妇的认同和配合。医护人员要将产妇作为整个准备工作的中心点,切身体会产妇对术前麻醉的怀疑和恐惧心理,积极与产妇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着重向产妇讲解所选麻醉方式对手术操作、母婴健康的正面影响,帮助产妇转变情绪和态度,间接提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心理。

术前麻醉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最终麻醉效果及手术状况。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产妇各方面情况,客观评估术前麻醉配合情况及耐受情况,引导产妇正确判断自身感觉,更加诚恳地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引导产妇更确切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及对麻醉的认识,用亲切的态度、专业的水准为产妇解答所有的疑惑与担忧,帮助产妇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健康情况,并时刻为产妇提供安全、安静、和谐、温馨的沟通与休息环境,有利于产妇平复心情、调整状态[14]。

参考文献

[1]张爱荣,苏海涛.围术期剖腹产和神经外科患者和家属对疼痛的认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3):5-8.

[2]马莉.重症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56-557.

[3]马国强,马丽.160例二次剖宫产的麻醉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3):81-82.

[4]郭艳.剖腹产术产妇发生寒颤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11,06(23):63-64.

[5]韩耀明.妊高征剖腹产双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J].当代医学,2009,15(31):81.

[6]张夺良.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6):46-46.

[7]孙德友.硬膜外置管长度对剖腹产麻醉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13-14.

[8]王素琴.运用痛阈比较法对剖腹产手术期疼痛进行心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1):172-174.

[9]王旭慧.妊高症患者剖腹产麻醉方法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452.

[10]蒋文卿.亲情护理对产科麻醉效果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0,30(2):77-77.D

[11]李亚玲.导乐护理在剖宫产术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42-143.

[12]史孟艳.剖腹产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166-167.

第3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近年来外科各领域向微创方向迈进,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手术室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支持和保证。

资料与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腹镜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7例,男79例,女8例,年龄1~14岁,平均6.5岁,均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满意,无1例患儿出现重大并发病。

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巡回护士前访视患者十分重要,术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通过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同时要求手术室必须掌握腹外疝的病因,病理解剖、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访视过程中主动将相关知识讲解给患儿家属,缓解其家属的焦虑,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好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宣教集中患儿家属采用录像资料,易懂明了的方式进行讲授。

心理护理:由于是小儿手术,患儿家属对麻醉、手术效果、手术后疼痛及感染等均有思想顾虑,患儿表现出紧张情绪,术前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巡回护士应主动关心患儿,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配合主管医师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及临床开展情况,让家属与病区同类手术家属交流,使患儿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器械准备:术前1天器械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小儿腹腔镜器械。

手术室护理

手术当天,巡回护士负责接送患儿,为防止错误手术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儿,同时认真核查腕带标识,确认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与患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将患儿接进手术间,减轻家属的担忧。

与麻醉医师的配合:所有腹腔镜疝修补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插管,巡回护士首先开放静脉通路,准确无误遵医嘱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全麻插管,然后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患儿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监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患儿的保温护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现象,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小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全,常借环境维持体温,由于自身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产热能力低、周围血管舒缩能力差等特点,特别在全麻情况下,体腔暴露,体温散失,易于引起体温下降,术后导致发热。因此,在手术过程中:①监测体温,维持体温36℃以上;②调节室温,维持室温22℃~24℃,不能过低;③注意保暖。

麻醉复苏:手术完毕,麻醉复苏过程中,巡回护士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准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患儿躁动,坠落、撕抓输液通道及伤口敷料等,等患者意识状态良好,肌力恢复正常,呼吸次数满意,拔除气管导管后,观察患儿恢复定向力,呼吸频率,潮气量正常,气道通畅等即可送回病房。

术后访视: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儿,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效果,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皮肤完整性,并向患儿家属介绍术后护理要点及出院指导的相关知识,征求患儿家属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意见及建议,做出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讨 论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瘢痕、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做到:①做好广泛的宣教,详细介绍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优点,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②提高护理人员对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优越性的认识,并熟知解剖知识和程序,以便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患儿不同的个体差异,全面,高质地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正确指导患儿康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有效预防并发展,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朱丹,周力,主编.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宋辉,王建荣,主编.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第4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4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8-01

小儿五官科疾病有一部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则离不开麻醉。麻醉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全身麻醉和部位麻醉。对小儿全麻具有镇痛完全,意识丧失便于消除伤患儿的恐惧和紧张情绪,肌肉松驰便于五官科医生操作,麻醉后不良并发症少,发生意外便于紧急处理等优点。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患儿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为32例8岁以下患儿施行全麻手术,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2月龄以下婴儿3例,2-4岁的幼儿12例,5-8岁的儿童17例。在护理32例全麻术后患儿时,我们除了按常规进行护理外,还根据患儿生理、心理特点及麻醉方法有的放矢地认真严密地观察病情变化和精心护理,32例患儿无一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2 临床护理

2.1 新入院的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对各方面不熟悉,常伴有哭闹,对治疗不合作,所以我们更多的深入病房,深入到患儿中间,了解患儿的性格,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了解患儿的心理活动,再一方面是观察体温,呼吸的改变,做好术前的常规护理及生活护理,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细致观察护理

2.2.1 因婴幼儿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鼻孔小,淋巴组织丰富,易出现上呼吸道阻塞,术后应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气管,在肩部至颈部间垫一棉垫,使声门,气管居于最高位,咽后壁在最低位,如遇有少量血液或分泌物时便于吸出。

2.2.2 婴幼儿的循环功能与呼吸功能相对较强,心肌功能良好,患儿于麻醉后心率可增快至130-150次/分,特别是用阿托品或氯胺酮麻醉后增快更为显著,婴儿可高达170-200次/分,此时应将中儿心电动态监护放在患儿心前区,如术后患儿心律明显减慢常是严重缺氧,应立即备好氧气,进行小量间断吸氧,必要时查明原因并及时给予纠正。

2.2.3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较差,体表面积又相对较大,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升降,根据患儿的特点,术后观察32例中,12月龄以下婴儿3例术后体温高达38.7-39.3℃,2-4岁的幼儿12例术后体温达38.2-38.5℃,5-8岁的儿童17例术后体温为38-38.3℃,均立即给予输液,体温才慢慢恢复正常。考虑该现象是患儿术手禁食、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体温增高,非病理现象。

2.3 根据患儿术后用药及麻醉方法的不同在护理上有所侧重

2.3.1 患儿全麻危险性很大,对婴幼儿自身健康状况要求严格,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鲁米那钠,麻醉用药氯胺酮,所以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很高,出现后应立即处理,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内。

第5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全麻General anesthesia; 腹部手术Abdominal operation ;护理;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1  全麻腹部手术及其护理概述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对术后的康复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者,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我们必须主动地采取一系例对应措施,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2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探讨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  

(2)术后低体温: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0C以下常未予重视。

(3) 术后高血压: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发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病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4)术后体位:全麻术后传统上用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5)术后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疼痛明显,2-3天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还影响许多方面,如:

1)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

2)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

因此,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全麻腹部术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

3  全麻腹部手术后的护理对策

(1)重视呼吸功能锻炼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7],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

2)切口疼痛。

3)神经反射刺激

(2)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6h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h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及时给予氧疗

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反应,使患者通气功能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缺氧,因此全麻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常规给予吸氧24h,流量2-4Lmin-1,视具体情况而定。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行上腹部手术,术后氧疗时间应适当延长,停止时采取间断过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4)采取早期半卧位是腹部手术后最佳的医疗体位

早期半卧位能全面提高全麻腹部手术后的康复质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早期半卧位能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复苏。

(2)早期半卧位有利于引流,以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

(3)早期半卧位有利于提高术后的舒适度。

(4)减少疼痛刺激反应: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中,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刺激呼吸次数代偿性增加,而长时间的呼吸功能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有效镇痛非常重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咳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辅以雾化吸入,易于咳出。

(6)有效地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术患者偶尔会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可采用针灸、镇静剂等,否则对呼吸功能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腹部和肺部炎症消退。

(7)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积极活动可刺激肺通气/血流灌注增加,促进分泌物清除及氧合作用张淋西,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机理与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8,术后24h在病情答应的情况下,协助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大手术患者,如活动耐力较好,让其自行床上活动。方法:将一根坚固的带子系在患者床尾的栏杆上,让其用于拉紧带子坐起、躺下,如此反复锻炼。      

全麻上腹部手术易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吸烟及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在相信在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护患配合,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疼痛和并发症,使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

 

 

参考文献

 

[1]谢荣主编. 麻醉学. 第3版. 科学出版社, 1994.170

第6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全麻患儿120例,男105例,女15例,年龄最小5月,最大2岁11月,平均年龄17.37月。行小切口(微创法)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疝囊松解术)104例,其中左侧34 例,右侧57 例,双侧13 例; ?行睾丸鞘膜剥脱术3 例;行精索鞘膜翻转术7?例;行阑尾切除术1 例 ;行睾丸下降固定术5 例。实施基础+骶管麻醉74 例,静脉+骶管麻醉4例,静脉+吸人麻醉25例,吸入+骶管麻醉11例,静脉复合麻醉6例。基础诱导麻醉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吸人七氟醚,骶管阻滞均用利多卡因,药物用量均在常规治疗范围内;手术时间最短8分钟,最长35分钟,苏醒时间 在5-30分钟。

2 结果

本组120例全麻患儿,在实施麻醉至苏醒期间,发生短暂的面色口唇青紫 3例,舌后坠5例,呼吸暂停3例,喉痉挛1例,恶心呕吐6例,躁动13例。经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密切配合,积极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术中无窒息,生命体征平稳,均无意外坠伤,无束缚过度或不当,术后安返病房。

3 护理配合与观察

3.1麻醉前准备

3.1.1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对患儿进行访视,了解病史和病情,强调禁食禁水时间及其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婴幼儿术前禁固体食物4-6h,禁糖水、果汁2-3h【3】,防止呕吐,引起误吸,保证患儿麻醉安全。

3.1.2 心理护理 ? ? 患儿接入手术间外(在手术室内)的等待室(基层医院无麻醉准备间),与麻醉医生一起核对患儿的信息无误。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帮助家长减轻紧张恐惧感。使用逗乐、夸奖的语言等方法与患儿交流,并与家长沟通,体现关爱和友好,取得家长的信任。

3.1.3 充分做好物品及药品准备 ?了解麻醉方法,协助麻醉医生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或喉罩,可利用公式推算出所需气管导管口径和长度(1)Cole公式:导管口径(F)=年龄(岁)+18;(2)Levine公式:导管长度(cm)=年龄(岁)+12【4】。备好喉镜、牙垫、插管钳、面罩、呼吸囊、麻醉机、氧气、心电监护仪、吸引器、6F-10F吸痰管各一根、听诊器、胶布、注射器、急救药物等。

3.2 实施麻醉时护理配合与观察

3.2.1 保证有效的静脉通道 ?我院大部分患儿在病房即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带入手术室。检查是否通畅,协助麻醉医生静脉给药实施基础麻醉。无静脉通道者,给肌内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七氟醚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婴幼儿对禁食及液体限制的耐受性差,即使短时间禁食也易引起低血糖及代谢性酸中毒倾向,术中应输注适量含葡萄糖的液体【2】。一般输5%葡萄糖液体。

3.2.2 摆放体位 根据麻醉和手术要求摆放体位。(A)吸人麻醉:将患儿平卧,将垫肩枕垫于两肩胛骨之间,垫高2-4cm【5】,以能使患儿双肩舒展,使肩部放松,头后仰略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引起窒息。给予七氟烷吸人时,束缚、固定患儿四肢,协助麻醉医生扣严面罩。(B)骶管麻醉:将患儿置于左侧屈膝位,患儿背部与手术床垂直,护士站在患儿腹侧面,束缚患儿四肢,避免患儿躁动,以利于麻醉医生进行骶管穿刺。穿刺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颜色是否红润、有无发绀或苍白、呼吸是否均匀及幅度大小、血氧饱和度有无下降、心率有无过速或缓慢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协助处理或抢救。穿刺完毕,摆好手术体位。

3.2.3 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伤害 ??在麻醉的诱导期,患儿表现为哭闹、抵抗、躁动、兴奋,护士必须在床旁看护不得离开。摆放体位时动作要轻柔,用约束带固定应松紧适宜,避免直接束缚在皮肤上,可用海绵套或棉垫或棉衣袖包裹肢体,防影响血液循环,防躁动不安甚至坠床;同时肢体不可过度伸展,防止神经损伤。

3.2.4 生命体征及呼吸道观察

3.2.4.1 ?继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由于麻药的作用,加上手术的牵拉、提等创伤,输液速度、量等均会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点观察面部、口唇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证垫肩枕垫于患儿的两肩胛骨之间,充分开放气道,及时吸出气道内分泌物。

3.2.4.2 ?观察有无舌后坠表现并采取措施。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腺体分泌旺盛,呼吸储备差,易发生舌后坠【2】,表现为呼吸时可听到鼾音伴血氧饱和度下降,一旦发生应立即将患儿头后仰,张口,托下颌,严重者可放入口咽通气管。

3.2.4.3 预防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如果患儿出现鸡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口唇发绀等,立即协助麻醉医生及时抢救,使用面罩或简易呼吸器给氧,并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注,氨茶碱加入10%葡萄糖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

3.2.4.4 防呕吐 。一旦发生呕吐,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或抽吸口腔、鼻腔内呕吐物,防误吸和窒息的发生。

3.2.5加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 。小儿麻醉期间,体温极易受到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导致体温过低或升高,体温下降时麻醉易加深,引起呼吸循环抑制,且苏醒延迟,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2】;麻醉期间,手术室温度是决定小儿体温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体温越易下降【2】。因此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维持在24°C-26°C ,湿度在55%-65%【5】。

3.2.6 妥善管理输液。固定好静脉穿刺部位,避免管道折叠、扭曲、受压、脱落。婴幼儿代谢旺盛,长时间禁食禁水易造成脱水。因此,要避免输液速度过慢,补液不足而导致的患儿脱水;也要避免补液速度过快而加重心肺负担,甚至发生肺水肿。

3.2.7 及时发现患儿苏醒前兆。如果有头部、肢体无意识躁动、吞咽动作、喊叫、胡言乱语等苏醒前兆,应加强保护。术毕粘贴好敷料,穿好患儿衣服。备齐面罩气囊,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一起护送至病房,途中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输液通畅,并与病房护士严格交接班。

第7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需要氯胺酮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56例, 男33例, 女23例;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6岁。其中12例颈部肿物切除术、14例先天性睑下垂矫形术、8例先天性唇裂整形术、9例并指分离游离植皮术、5例血管瘤切除术、4例包皮环切术和4例尿道下裂成形术。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关系的友谊桥, 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 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具有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等心情, 因此手术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患者, 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 善于察言观色, 学会换位思考, 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 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 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除此之外, 还要向患者和家长缓慢、详细、耐心地讲解氯胺酮麻醉的相关知识, 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另外, 可以向患者介绍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成功范例, 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 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让家属认识到氯胺酮的特点, 意识到进行氯胺酮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意义, 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 使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 2. 2 呼吸道护理 患者在氯胺酮麻醉手术后的苏醒期最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让患者平卧, 头尽量偏向一侧, 有利于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防止异物对咽腔气管黏膜的刺激引发气道梗阻和肺内感染;若患者出现舌后坠现象, 应立即托起患者的下颌, 使用通气管改善通气功能。②使用适宜的吸痰管将痰液吸出, 每次吸出时要掌控好时间和压力, 时间一般是15 s, 负压是20~50 kPa, 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 要立即处理[1]。

1. 2. 3 惊厥护理 氯胺酮麻醉的不良反应很多, 其中危害性最大的不良反应是惊厥。当患者出现惊厥时, 其血压急剧升高且呈波动性, 很容易引发喉痉挛, 若清理不及时, 会造成窒息的后果。若患者出现惊厥现象, 要立即去枕头, 采取侧卧的姿势, 避免呼吸道阻塞和误吸, 及时抢救, 确保呼吸道通畅。除此之外, 要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来抗惊厥或者使用气管插管。

1. 2. 4 躁动护理 氯胺酮麻醉后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不良反应是躁动。躁动的表现主要是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和内出血, 并且躁动时患者往往会不断挣扎, 使手术缝合线断开、引流管和各种导管移位等, 很容易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的现象, 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当患者处于麻醉苏醒期要有专人看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评估麻醉深度, 一旦出现躁动, 要立即明确去除诱因, 安抚患者,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 结果

氯胺酮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56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惊厥护理和躁动护理后, 有效5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1.07%。

第8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麻醉护士 麻醉过程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0-01

近年,由于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护士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麻醉护士因此出现,并在麻醉过程的术前准备、书中配合剂术后管理检测等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探讨麻醉护士在麻醉操作过程所起的作用。

麻醉护士在麻醉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如下:手术前配合、手术中配合、手术后的护理等几个方面。

1 术前配合

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麻醉预案准备、麻醉用品的准备、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 术前的心理护理。麻醉护士在术前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作用,及配合麻醉时所需要关注的事项,同时鼓励病人、缓解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使其能在更佳的心理条件下进行麻醉和手术,使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和安全性更好。

1.2 手术前一日麻醉预案准备。按照麻醉医生的要求准备好手术所需要的各种麻醉常规用品、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进行沟通、并作出麻醉评估,以减少麻醉与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麻醉用品的准备。麻醉护士按麻醉医生的麻醉预案准备齐全的麻醉用品及急救物品,并保管、维护和保养各种仪器、设备,以确保各种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行,并将这些物品有序放置,便于观察和操作,及时处置各种突况,防止抢救时延误时机。

1.4 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可减少病人因麻醉前用药而致口腔、呼吸道粘膜干燥,不适感。

1.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前及时认真核地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检查麻醉前用药,各种皮试结果以及医嘱执行情况,了解患者术前一日的饮食、睡眠情况。

2 术中配合

包括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医生、麻醉操作过程的配合、麻醉深度的监测、术中监测、输液输血的配合、抢救技术熟练掌握、术中监测、保证书面记录完备有效。

2.1 建立静脉通道。穿刺部位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麻醉及手术区域有助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确保病人安全。

2.2 配合麻醉医生。由于麻醉病人全身或局部知觉暂时丧失,保护性反射消失,失去了自身调节的能力,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可致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受限,因此协助病人取得正确的,有利于各种麻醉操作顺利进行。

2.3 麻醉操作过程的配合。麻醉诱导过程中,物的用药时机、注射速度、浓度、剂量都会对麻醉的深浅和插管成功产生重大的影响,麻醉护士需要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操作,并按照麻醉医师的要求,及时准确给药,同时使用过的药品袋、瓶、安瓿保留好,患者离室后再进行处理。麻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提示医生采取必要的措施。

2.4 麻醉深度的监测。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变化。根据麻醉医嘱合理掌握麻醉深度,并在维持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按麻醉医师医嘱给药,所有药物严格核对,同时配合麻醉医生随时调整好,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关注病人保暖和防躁动。

2.5 输液输血的配合。配合麻醉医生有效观察、记录手术中失血情况,准确评估失血情况,调整输液量,确保循环系统的稳定。输血前必须和麻醉医生一起严格执行查对工作,在输液过程中,应保证静脉通道,严格控制入量,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输液反应。

2.6 抢救技术熟练掌握。麻醉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并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2.7 术中监测。严密观察血压、体温、呼吸、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情况,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麻醉深度等,并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防止脱落,发现问题及时向麻醉医师汇报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2.8 保证书面记录完备有效。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完整、清晰、准确、实时记录麻醉记录单,整理填写各种医疗文件。

3 术后配合

麻醉清醒过程是整个麻醉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包括正确评估病人、及时有效监测、安全而充分地进行术后止痛、交接工作、术后回访。

3.1 正确评估病人。评价并记录麻醉病人的神志、呼吸、血压、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四肢活动力、皮肤颜色、肌张力恢复情况、意识及肢体运动、术后出血等情况。

3.2 及时有效监测。做好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处理。

3.3 安全而充分地进行术后止痛。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及手术部位、时间、创面、手术方式等情况选择最佳镇痛方式。

3.4 呼吸的维持与呼吸机的撤除。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并做好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维持及撤除。

3.5 交接工作。与麻醉医生共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后向值班护士详细交待麻醉方法、术中情况、受压部位的管理、复苏情况、皮肤情况及术中出入量、护理记录等情况。

3.6 术后回访。向患者告知麻醉术后应该注意的问题,结合临床治疗给予必要的咨询、干预和支持。

综上所述,由于麻醉操作全程有麻醉护理人员与麻醉医生,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使得麻醉操作过程更加顺利,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少麻醉意外发生。因此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和协助麻醉医生术中管理病人,有助于麻醉医生更加安全高效地开展工作,更有效保障病人术中生命安全,降低了麻醉风险,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璇.麻醉护士在麻醉过程中的作用城市社区居民冠心病流行病学调查.当代护士,2008年第12期:25-25

第9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麻醉;护理;配合

    随着现代护理与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麻醉过程中和谐的护理配合同样重要,对提高临床麻醉安全与麻醉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临床麻醉过程中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实践参与护理的全身麻醉患者136例,年龄2~78岁,其中12岁以下患儿5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41例,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50例,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6例,其中急诊手术麻醉37例,择期手术麻醉99例。

2 麻醉前护理

2.1  术前防视及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麻醉陌生,多有紧张恐惧心理。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体质及心理状态和护理需求,向患者介绍手术麻醉的重要性、基本过程、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应该怎样做好配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1]。

2.2  饮食护理:择期手术麻醉前应禁食禁水,以免术中发生呕吐、反流和误吸。成人应禁食12 h,禁水4~6 h,儿童也应禁食8 h[2]。急诊手术、饱胃、昏迷患者应下粗胃管排出胃内容物,清醒患者也可催吐,尤其是需要做全身麻醉插管的患者。

2.3  麻醉前用药护理:麻醉前可适当应用抗胆碱药、镇静药、镇痛药,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可用抗酸药,以提高胃液的pH值,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至术晨。麻醉前用药后注意观察,并用平车接送,避免引起意外。

2.4  麻醉前准备:保持手术室温度22~25℃,相对湿度40%~50%。在粗大的静脉上建立一条或多条可靠的静脉通路,要便于给药,根据手术需要考虑是否需要留置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并检查各管路的通畅。无论何种麻醉均应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源、气管插管相关器械、监护设备、吸引设备以及麻醉、抢救药物。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与麻醉医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术前用药、皮试结果、禁食禁水情况、是否有义齿、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标记、术术野备皮及皮肤完整情况、手术设备、器械是否齐全可用、电刀负极板是否接好以及是否需要交叉配备等,并取下佩带的饰物。

3 麻醉中护理

3.1  体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并维持麻醉操作所需体位,并向患者说明如何配合麻醉操作,以利于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手术时按需要摆好手术体位并用约束带固定,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和腹部、眼部、耳廓、鼻翼等及骨突部位受压,必要时放置头圈、软垫等。需要术中变换体位时,注意保护患者肢体,搬动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患者坠床或引起关节脱位、体位性低血压等,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各种管路,勿使拔出或受压。骨折、脱位、脊柱损伤等特殊患者摆放体位时应有手术医生指导操作,避免加重损伤。

3.2  维持静脉通路: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不仅是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障,术中至少保持一路或以上可靠的静脉通路,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和血容量稳定,输液速度的视患者病情调节,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及患者有无输血、输液反应,同时注意监护仪各参数的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3  严密观察术中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量、引流液体量、输液量、尿量及监护仪参数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状况,迅速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术室护士应熟悉麻醉的基本知识、原理,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技术,做到紧张有序而不慌乱,掌握各种急救药物的特点、使用剂量、方法,以便在急救过程中快速、准确地用药。

3.4  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体位轻轻复原,全身麻醉苏醒拔管后,吸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鼓励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误吸。术后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患者回病房或监护室,途中注意保暖,术后躁动患者注意保护其肢体,适当约束,注意各种管路是否在位和通畅,并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实施手术的名称、部位、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液体出入量及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待病房护士监测完患者生命体征后返回,并定时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小结

手术室护理配合直接关系到麻醉安全,手术室护士的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对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工作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护理配合在临床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急诊饱胃及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插管诱导时,将手术床头调高至30,并在患者入睡后持续向脊柱方向按压环状软骨直至套囊充气完成,可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3];在麻醉医生气管插管操作的过程中,适当的按压或移动患者喉结,可改善声门的暴露,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实施椎管内麻醉时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也减少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等等。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掌握护理技能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学习临床麻醉的相关知识,有预见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就可能降低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同时,在临床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贯穿始终,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提高了麻醉满意度,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

5 参考文献

[1] 杨显绿.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51.

[2] 吕学正.外科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