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第1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92-01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及各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手术的比率逐渐增加。如何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技术,也应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1]。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更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麻醉前的配合

1.1 术前访视患者:手术前患者大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手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配合事项及手术的方式,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紧张情绪。

1.2 检查准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及器械的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全身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

2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2.1 全身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1)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用药。包括麻醉插管盘、品、急救药品、麻醉机等。备好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吸引器管插放于手术床边,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约束固定患者,协助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推注麻醉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2)麻醉诱导时陪伴在患者身旁,麻醉诱导后,患者将在30~60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产生坠床。因此,巡回护士应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固定,确保患者安全。(3)了解麻醉诱导剂,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常用的麻醉诱导剂:①咪达唑仑:常用作诱导辅助药,有遗忘作用。一般在建立静脉通道及完善监护设备后遵医嘱静脉推注;②芬太尼:有强大的镇痛作用,用于麻醉诱导或术中维持,可控制呼吸进行气管插管,减轻患者应激反应。(4)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插管。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待其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拔除导丝递牙垫,协助挤压呼吸,观察导管深度并妥善固定。挤压呼吸压力

2.2 麻醉维持期的护理配合:全身麻醉维持期是患者耐受各种药物的相对稳定期。此期护理重点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2.3 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配合:(1)密切观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5~10min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至稳定清醒。(2)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道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所以在本期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和患者呼吸,除有特殊医嘱外,置患者于仰卧位,拔管后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出现鼾声时有舌后坠的可能,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鼻咽通气导管。当有喉痉挛时,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3)检查各种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鼻导管、引流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处理。严防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及管道。(4)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变化,有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及输血的情况。(5)患者制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发生躁动,故巡回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床及自行拔除各种导管。并在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主动与之交流[3]。判断其意识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3 注意事项

患者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患者术前禁饮、禁食、用药情况。麻醉前应摘下患者的活动假牙,松开衣服、裤带及装饰物。麻醉诱导时,护士应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护患者。严防麻醉意外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小结

需要做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多数是病情比较重或特殊部位的手术,作为手术室护士,为使手术顺利进行,应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在麻醉期间与麻醉医生共同监测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品不断更新,这使得手术室护士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竞.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配合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35):148

第2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实施手术1.9万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约400例,年龄在50-90岁之间,老年患者占85%,均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疼痛,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1.2 方法

1.2.1 麻醉药物

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20ml,加等量生理盐水,0.75%罗哌卡因10ml,配制成50ml麻醉混合剂。加入1-5滴1%肾上腺素。

1.2.2 麻醉方法

手术切口皮下、皮内注入麻?药10-20ml,外环下精索内侧注射麻?药3-5ml,于精索内环出口腹横筋膜于腹膜之间生殖股神经行走处注射麻?药5-10ml.持续1-2分钟。

1.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将患者接至手术间,协助麻醉师连接心电监护仪的各导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主动告知患者监测后各项生命体征的指标,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介绍老年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式、优越性、安全性以及预期效果。并从表1中的6个方面向逐步患者讲解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健康知识,见表1,了解患者对该手术方式的知晓程度,告知手术及麻醉期间的相关配合方法;手术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术后饮食护理、活动时间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形成良好护-患沟通平台,使患者轻松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局麻下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熟悉该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治疗。患者术中术后无明显疼痛,生命体征平稳,各项监测指标正常。术中无一例因麻醉中转改为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3 讨论

第3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过去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共100名,患者年龄在 12~68 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

2、方 法

(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尽量避开饮食、治疗和休息时间。

①自我介绍,同时采用图片和文字并用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室的布置、先进设备、工作程序、麻醉体位、手术体位,让患者对手术室工作和手术过程有初步的了解,提高患者手术配合的能力,资料应尽量简单明了,有直观性和吸引力,便于患者接受。

②介绍入室、麻醉、手术开始的大约时间,了解患者的皮肤、血管情况、女患者的月经情况。

③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如手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禁食、禁水、用药,注意保暖等,去手术室前去掉饰物、手表、义齿,勿将现金、手表等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着医院配备的衣裤。

④指导患者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如需特殊体位,必要时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如甲状腺手术的仰卧位。

⑤接受患者咨询:如疼痛情况、手术效果、手术医生情况、预后情况、室温等。

⑥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的感觉及怎样配合手术。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认识,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2)术中护理

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最好是前一天探视患者的护士,由于进行了术前访视,有了手术前的交流和沟通,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看到的是亲切熟悉的面孔,这对患者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手术室温度保持在 22℃~24℃,湿度保持在 60%~70%,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向患者了解术前一天的饮食和睡眠情况,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如备皮情况、是否注射术前针等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

②不同麻醉患者的护理: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时,护士要协助医生保持体位,并告知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要怎样配合麻醉师操作才能使得麻醉成功,减少麻醉意外。

全麻的患者: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连接输液用的三通接头,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协助麻醉师给药。麻醉诱导期协助患者放松、守护床旁,密切注视插管情况,直至套管固定、接上呼吸机。由于个体差异,每个患者进入麻醉的状态时间不一,有些患者意识、听觉比其他感觉消失慢,因此须保持手术间安静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麻患者手术过程中眼睛可涂眼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防止角膜擦伤,或暴露干燥。

非全麻手术的患者:针对接受非全麻手术的患者,术中的护理更为重要,椎管麻醉的配合时,护士可一手扶患者头部,一手扶患者腿部协助摆放麻醉体位,帮助患者保持麻醉体位,嘱患者放松,并告诉其即将发生的操作,使患者有效配合麻醉,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医生。关注手术进展,要尽量在即将发生时告诉患者,并作一定解释,使患者有心理准备,比如对于当术中出现脏器牵拉感到不适时嘱患者深呼吸;剖宫产产妇在取出胎儿时感觉的一些细微疼痛嘱其放松。

③做好术中护理记录:术中护理记录内容包括:手术物品清点登记、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标本的名称、术中特殊用药及用量、术中置入物、电极板放置位置、止血带的起止间隔时间,各种管道,如尿管、胃管、引流管等灭菌物品监测结果。

④手术结束患者清醒时,最想知道的就是手术是否成功,这时护士应该主动向患者交代,手术已顺利结束,以安定情绪,使其放心,并检查患者皮肤的受压、完整情况,安全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皮肤(完整、破损、红肿、水泡、水肿),输液部位情况,患者精神状态,各种导管固定情况及携带物品等。

(3)术后随访

术后 1~3d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由该患者手术的巡回或洗手护士负责:①继续提供服务保障:对手术时间长身体瘦弱的患者重点观察皮肤受损、受压情况,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②了解患者精神状况、患者术后疼痛,体温、切口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③解释和解决护理问题,如:术后镇痛及活动对肠蠕动的影响、留置管道对局部的不适、置入物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对饮食、体位、活动的注意事项,怎样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什么时间下床活动、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④征询患者和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前宣教所持的态度、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和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是否熟练、默契、主动;手术器械及仪器设备的性能等状态是否保持良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二、结 果

手术室实行整体护理,提高了患者、家属及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确保了手术和患者的安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和拓展。

第4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护理 安全 麻醉恢复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9-01

1 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患者流动性大、意外受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众多,医院手术量大,接台手术多,为了加快手术室的周转速度,使手术室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手术完成后大量患者被送入麻醉恢复室,加大了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患者在苏醒过程中由于存在刺痛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或者出现意识障碍而引发躁动、恐慌现象造成引流管滑脱、坠床以及碰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 仪器设备使用不当。护士对新型仪器设备使用不熟练或者难以保证使用的正确性,导致抢救得不到正常有序的开展,对患者病情造成延误。

1.3 没有正确执行医嘱。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严格执行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患者药物应用,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1.4 未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观念不强,没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无法及时发现伤口出血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1.5 护理操作不合理。护士在进行操作时没有严格保证操作的无菌性,没有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不能保持镇定,无法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患者病情迁延,加大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 加强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护士的理论及专业技能培训。医院管理人员加强对完善和提高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重视,对护士进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理论的培训,通过参加各种函授等不断推动其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细节护理以及安全护理的重视,与其他医院加强工作交流和业务联系,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座谈,探讨工作不足,并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寻找解决办法和方案,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对一般情况和突况进行冷静处理;能够准确使用抢救仪器;能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疑惑,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配合快、反应快、手快、眼快等能力,提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2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指派专人定期对麻醉恢复室的各种抢救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各种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做好物品的放置和归类,张贴各种仪器标识;制定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在出现停电等不良事件时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规范和统一护理流程,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护士做好工作记录以便进行追溯和考核。交接班制度应严格落实,病房护士与巡回护士以及麻醉医师进行交接工作时必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用药情况、病史和出血量进行交流,以便交接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在全麻苏期间随着药效的不断减退,患者的感觉和意识也逐渐获得恢复,容易受到麻醉恢复室中各种仪器设备和紧张气氛的刺激而出现巨大的心理波动,过大的情绪变化易引发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导致患者病理生理发生变化,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护士必须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缓解患者的不安和焦虑,使患者情绪得到安抚。

2.4 分工明确,加强合作。麻醉恢复室具有护理人员数量较少而工作量大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使各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确保麻醉恢复室成员团结协作、有条不紊地协助麻醉医师开展包括术后复苏等在内的各项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日渐完善和合理。通过制定各种紧急情况的抢救措施、应急处理预案以及恢复室护理人员的巡视计划和流程等,能够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保证患者苏醒过程的顺利进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能够推动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患者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5 有的放矢应对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设施未得到及时修复、护理用品质量不达标、医护沟通不良、对患者进行转运时出现病情恶化、恢复期并发症、巡视不到位等为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和明确,有利于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 总结

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指护理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护理纠纷、护理意外、医疗事故等能够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良事件,全身麻醉患者需要在麻醉恢复室中进行监测治疗和严密观察直至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麻醉恢复室护士与患者接触紧密,为了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避免或者降低各类护理事件的发生,通过加强对患者苏醒期的病情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记录以及建立护理管理机制和进行安全管理,能够使护士的预防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推动护士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同做好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能够使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刘功俭,谭迎春.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J].全科护理,2012,35:3327-3329

[2] 毛秀丽,吴治敏,吴英,曾俊.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17:1575-1576

第5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2-0095-02

摘要:硬膜外麻醉是临床沿用多年的麻醉方法,效果好,起效迅速,深受医患欢迎,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 护士 硬膜外麻醉 临床特点 配合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手术麻醉中仍占主导地位,主要应用于胸、腰部以下的手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麻醉及麻醉中涉及到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机体的干扰和与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麻醉配合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引起护士的重视,使麻醉配合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防范意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 临床麻醉特点

麻醉穿刺精确度高,操作难度大,患者要求严格,一旦失误或某些因素干扰,或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并发症。

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压及生理干扰较突出,尤其是体质差、老年患者、或手术前准备不充分、体液不足、严重失血失液、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压下降。因为此类患者血容量不足、当硬膜外腔给药后,麻醉区域血管扩张,麻药很快扩散,回心血减少、影响有效循环,从而使血压下降。

2 术前准备

物品准备是应付处理术中各种意外发生的有利保证,护士要配合麻醉医生做好准备,如;麻醉监护设备、麻醉机、氧气、器械、药品、气管插管等复苏用具,检查负压吸引及通电完善。

保证静脉通畅,在意外情况发生时,保证抢救用药能及时输入到患者体内,可随时配合抢救。

3 针对以上临床特点,护士在配合麻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 心理护理 手术麻醉都是有创操作治疗,由于患者对其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担心手术医生的技术不过硬、担心术后愈合不好。所以使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处于一种紧张的生理应激状态,有些患者还有多种伴随疾病、机体及生理上都承受着很大负担,即便术前应用镇静剂,也没有满意效果,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护士在做术前访视时,首先要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调节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进行安抚,恰当地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以提高其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心情。其次也可以向患者简单介绍一下麻醉方法、因麻醉的成功与否是减轻手术痛苦的关键,向患者讲解,使其觉得自己不会有危险、并能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穿刺,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3.2 排除麻醉对机体的干扰 由于硬膜外麻醉,易使患者血压下降因麻醉部位血管扩张,如不及时补充血溶量,就会出现血压下降、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护士除麻醉前协助医生准备药品、及抢救物品外,还应树立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道后麻醉穿刺的概念,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稳定[1]。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随时报告麻醉医生。

4 安置麻醉要点

取侧卧位,护士协助患者屈曲,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部尽量向胸部屈曲,腰背向后弓成弧形,臀部及双肩保持与手术台面垂直、并平行于手术床边缘,使脊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

5 脊椎在不同节段上具有生理上差异

在摆放时应注意,人体脊椎有颈屈、腰屈向前突,根据人体脊椎的形态特征,硬脊膜的厚度和外腔宽度在不同脊椎节段有不同,颈部至腰部硬脊膜的厚度逐渐变薄,外腔宽度逐渐变大,表示活动度较大。该特点决定了护士在摆放患者时的重要性。如;常用的腰段硬膜外麻醉重点要使患者脊椎弯曲呈弧形,护士要用手分别抱住患者的头部、腿部,防止躯体移动(否则穿刺针移位,可刺破硬脊膜造成严重并发症)[2]。

6 在麻醉至麻醉成功后一段时间内护士应把握关键环节

麻醉穿刺成功除需要较高的麻醉穿刺技术及正确判断外,还有赖于患者的安置,特别是在穿刺成功置管至给药前以及在给足量之后,此时护士不能离开患者,对于自制力差、耐受力低不合作的患者、或难以把握的老年患者、残疾患者、肥胖患者等。更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护士注意保护患者,穿刺前协助摆放,穿刺期间要告知患者不要扭动身体或大声咳嗽,以免突然增加腹压,造成硬膜外血管丛扩张间隙变狭窄,而造成穿刺失败。因医生穿刺时不能确定穿刺的精确位置,一旦由于不稳定因素干扰造成穿刺失败,给药后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穿刺针刺破硬脊膜使药物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全脊麻;刺破血管引起硬膜外血肿;局麻药中毒。②护士把握患者要稳定,双手固定,还要尽量用自己的身体拦挡患者。尤其对老年患者,由于脊椎老化变异,间隙狭窄不易穿刺 ,穿刺时间长时肢体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防止身体下面肢体受压过久引起不适,还要防止身体随穿刺力度前倾,造成穿刺不稳定而使穿刺失败。穿刺成功后协助麻醉医生使患者平卧,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四肢以防患者坠床、肢体关节处用棉垫固定避免压创,防止硬膜外导管和输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发生。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临床手术广泛开展的麻醉方法。突出临床麻醉的特点。护士在麻醉配合中应更多的了解掌握它的特点,对该麻醉所涉及到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对机体的干扰、相关危险因素等,要提高认识,针对关键环节进行护理和配合,以便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配合完成好每一台手术,让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第6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150例,年龄22~31岁,体质量48~65 kg,心、肝、肾、肺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脊麻,麻醉前用药相同,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

1.3 结果 150例患者麻醉效果好且手术顺利,均无麻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麻醉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到病房熟悉患者,翻阅病历,作自我介绍,告诉患者术前注意事项,禁食禁饮,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有无药物过敏史。

2.1.2 心理护理 脊麻均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患者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心理。紧张过度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操作和效果,所以麻醉前手术室护士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压力[4]。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态度和蔼,仪表端正,使用规范化指导用语,使患者感到可亲可信,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进出手术室的大体过程,手术时的等。并简单介绍有关脊麻的知识,用恰当的语言交代麻醉操作过程中和术中必须承受的不适感觉,如蛛网膜下腔穿刺前在皮肤穿刺点注射局麻药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和被尊重,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可以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为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打好基础。

2.2 麻醉操作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手术室护士陪伴在其身边,调节适宜的室温,协助麻醉医师建立监测系统,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采用“Y”形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每一步动作做到轻、稳、准、快,尽量减少重复的操作,同时也要做好心理护理;②进行脊麻时患者采取侧卧位,穿刺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向患者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积极协助麻醉医生将患者摆好,使其尽量屈膝弓背,背部与床面垂直,既要充分显露间隙又不能让患者感到不适,以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③由于脊麻药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中,交感神经被广泛阻滞,出现大范围的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因此,蛛网膜下腔给药前需快速滴注平衡液400~500 ml,使患者血容量处于轻度的正平衡状态,以防止脊麻后患者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穿刺成功后将局部注入蛛网膜下腔,针孔用手术护贴覆盖,以防感染,尽快将患者置于平卧位,留置导尿管。操作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意外发生;④脊麻起效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巡回护士要协助麻醉医师将患者右臀抬高或者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并将产妇的子宫向左右推移缓解其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患者血压得以恢复。如果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嘱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造成呕吐物误吸;同时给产妇吸氧并安慰产妇,告知情况可以迅速改善,使其放松心情,避免紧张和恐惧。

2.3 麻醉后护理 ①在冬季麻醉患者由于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机体对寒冷反应被削弱,机体对温度调节能力下降,再加上室温、静脉输液和皮肤消毒液的影响,患者容易发生寒战[5]。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注重室温调节,保持室温在24℃~26℃,非手术部位加盖棉被保暖,必要时输入液体适当加温,并备温盐水用于术中腹腔冲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配合麻醉医生对症处理,以上都必须做到有条不紊,保持手术顺利进行;②脊麻患者手术部位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较完善,但神智是清醒的,手术中医生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得很敏感,易猜疑自己的疾病和术后效果。护士需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手术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语言,以免患者产生误解和担忧,影响麻醉效果。在手术医生挤压患者腹部取出胎儿过程中,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肢体语言抚慰,如握住患者的手,轻抚患者的前额,并嘱咐患者不要紧张,适当深吸气等。取得患者的合作,顺利完成手术。③蛛网膜下腔穿刺后因为脑脊液外流,颅内压降低;在患者处于直立位或坐位时脑组织失去支撑而下沉,对颅神经、脑组织、脑血管的牵拉可引起头痛。因此要嘱咐患者术后一定要平卧6~8 h,平卧期间不要抬头,更不能下地活动,避免患者术后头痛的发生。

3 体会

脊麻的实施和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做到术前详细全面的访视,缓解患者的焦虑;术中全面细致地观察,周到地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细心的嘱咐,避免患者发生头痛,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汪芳俊,郑述碧,王玲英,等.布比卡因脊麻和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95-3597.

[2]Saravanan S, Kocarev M, Wilson RC. Equivalent Dose of Ephedrine and Phenylephrine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Spinal Hypotension in Caesarean Section. Survey of Anesthesiology, 2006, 50(6): 302-303.

[3] Thomas WP, David MB, William DS. Intraoperative Oxygen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Reduce the Incidence or Severity of Nausea or Vomiting Associated with Neuraxi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Delivery.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07, 105(4); 1113-1117.

第7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体位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体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体位,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第8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摘要】借助麻醉技术进行胃镜检查治疗,具有无痛苦、舒适、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极少,方便医生精确操作优点,操作完毕后患者能早期苏醒、无活动和意识障碍,全无普通胃镜检查的痛苦记忆再结合安全舒适的护理方法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均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麻醉胃镜;息肉切除术;护理

目前,胃镜下息肉高频电切术已广泛应用于食管、胃息肉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以门诊手术的特点。但部分患者难以承受胃镜对咽喉、胃肠的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加快,躁动不安影响手术的精确性,增加手术的风险及出现并发症的机会,不适反应严重者难以耐受不得不中止操作。我院于2004年3月开展了麻醉胃镜,于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科行麻醉胃镜下胃息肉高频电切术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7例,女41例;年龄11~80岁,平均(37.6±9.7)岁。其中门诊患者28例、住院患者70例;合并有高血压18例,糖尿病15例。

1.2 方法:注射过程中收缩压下降的幅度在(20.3±16.8)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幅度(9.5±7.7)mmHg,心率减慢(15±8.2)次/min;检查前安置: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头垫抵枕,使颈部松弛,松开领口及腰带。取一义齿。用湿生理盐水纱布铺好导电电极缚于右小腿。开放静脉通道,常规吸痰,无创监护,然后由麻醉师先静注2%利多卡因1ml,以减轻对静脉壁的刺激而致的疼痛,再静注丙泊酚1.5~2mg/kg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行胃镜下息肉高频电切术,根据检查情况需追加每次20~30mg来维持麻醉深度,手术完毕后5min左右清醒。

2 麻醉胃镜下息肉高频电切术安全舒适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常规准备:耐心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是否有急腹症等疾患,尽量排除禁忌证。并协助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透、肝肾功能。对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或10h内有心绞痛发作者应暂缓检查,严重心率失常、血压升高者经治疗稳定后再进行手术。询问有无过敏史,在选择咽喉麻药时要慎重。门诊患者要求有家属陪伴。检查前禁食8h、禁水4h,术前15min肌肉注射654-2 10mg。术前取下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钥匙硬币、活动假牙等。

2.1.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麻醉胃镜下息肉高频电切术的了解不全面,担心麻醉意外的发生,担心手术风险,术中出血、穿孔的发生,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所以精神紧张,不但易引起躯体性应激,表现为血压、脉搏的变化,同时可引起心理性应激的发生,出现精神紧张、恐惧等,同时两者又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因此护士应详细介绍麻醉胃镜下息肉高频电切术的优点,胃镜室内具有的抢救设施,及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从而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检查治疗。

2.1.3 用物准备:除普通或电子胃镜仪及配套器材外,常规准备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1台、输液物品全套、2%利多卡因、丙泊酚、氧气及吸氧面罩、抢救药品及气管插管物品,有条件时备麻醉机1台。

2.2 术中护理

2.2.1 插镜配合:按常规胃镜检查方作准备。连接好多功能监护仪及麻醉机,面罩给氧,嘱患者深吸气。在静推麻醉剂前嘱患者咬住牙垫,以防麻醉后患者不能配合。缓慢推注,等患者进入深睡眠状态后插镜。麻醉后部分患者因会厌部松弛、下垂使食管开口处难以辨别,护士此时可协助医生将患者头稍后仰,下颌微抬高,以保证内镜顺利插入。患者麻醉后对插镜虽无痛苦反应,但要求插镜动作轻柔,切勿暴力硬插,以免损伤咽喉消化道黏膜组织。本组均能顺利插入食管,未见咽喉及消化道黏膜的擦伤、出血等并发症。手术中协助医师固定内镜,方便医师准确操作,在通电时不要接触患者以免触电。

2.2.2 密切监测物的反应:目前静脉麻醉胃镜普遍应用丙泊酚物,其体内分布和代谢非常迅速,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肌抵制和扩张外周血管,可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静脉麻醉胃镜检查中,由于物的使用,食管与气道相邻的特点及插镜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现呛咳、躁动、恶心等反应,呼吸也可能受影响。因此护士在检查全过程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记录有无反射性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及呼吸抵制等。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监护:检查完毕由专人护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到检查前水平,能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好,步态稳健,在家人陪同下离开检查室。

2.3.2 健康指导:静脉麻醉胃镜检查后部分患者有咽喉不适、梗阻塞,出现反射性咳嗽、恶心,告知患者不要勉强咳嗽,以免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可用淡盐水漱口,减轻不适。检查当日不得骑车、驾驶或高空作业。

3 讨论

胃镜诊疗技术日益发展、完善,胃镜诊疗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极其重要。但胃镜诊疗是一种生理性及心理性应激源。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过度兴奋,可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及损害,如紧张、焦虑、恐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肌肉紧张分解代谢加快,甚至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

内镜下高频电切、电灼治疗技术是目前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与外科手术相比,有损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点[2]。但常规内镜下治疗时,由于大部分患者对内镜诊治存在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操作过程中反应较大,给操作医生带来困难,较容易发生术后出血、穿孔及灼伤等并发症。患者不易耐受,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因此放弃治疗。

丙泊粉是一处快速、短效的全身,诱导平稳,苏醒快,有明显的拮抗呕吐反射及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静脉麻醉手术。其对呼吸系统有一定影响,可减慢心率,出现呼吸抵制及动脉压尤其是收缩压的一过性降低。目前普遍应用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胃镜的短效静脉物,在体内分布和代谢非常迅速,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其主要作用为心肌抑制和扩张外周血管,可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静脉麻醉胃镜检查中,由于物的使用,食管与呼吸道相邻的特点及插镜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现呛咳、躁动、恶心等反应,呼吸也可能受影响。护士在检查中应全过程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记录有无反射性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及呼吸抵制等。做到“眼勤”、“口勤”及“手勤”[3]。“眼勤”就是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监护仪的指标变化及患者各种细小反应。“口勤”就是及时向医生、麻醉师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取得医生、麻醉师的指导和配合。“手勤”就是及时配合医生进行输液、注射药物、变更、吸氧等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本组多例患者出现心率、血压、血气饱和度一过性下降,均因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未引起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梁彪,胡琳等.无痛胃镜诊疗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06,12(5):521~523.

[2] 胡伟,时昭红.于皆平等.无痛苦胃镜检查术在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杂志,2007,9(5):666~668.

第9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安全隐患;措施

麻醉复苏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08t anesthesia care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药作用未消失,生理功能未恢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家属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结果存在焦虑情绪,工作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复苏室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对PACU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

1.1对麻醉患者术后生命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麻醉及重大手术后,其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和打击以及对生理的干扰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各种生理反射也未完全恢复,其潜在危险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PACU能为术后患者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监测与治疗,解除了医护人员和病人术后之忧。不论是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的术后病人,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内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此外,在术后短时间内麻醉作用尚未完全终止,病人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易发生并发症。资料显示,PACU监测治疗期间麻醉并发症或意外的发生率达6.2%,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恶心呕吐,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2],此时,任何疏忽,包括不恰当的诊断与治疗,都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因而需要通过严密的监测与加强护理。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利用所配备的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对病人生命功能进行连续监测和调控,观察术后病人麻醉恢复过程,预防并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术、麻醉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2 PACU的工作缩短了病人在手术室的滞留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率,麻醉医生可以放心地进行下一台麻醉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PACU的工作完善了麻醉后病人的管理,是麻醉学科发展的需要。

1.3 PACU开拓了护理专业的新领域。PACU收治的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病人都经历了一种麻醉过程,并且还继续受到了麻醉程序和物的影响,各项生理指标仍在连续调控中[3]。因此,PACU护士不仅要具备内外科普通护理知识,而且精通麻醉后护理常规,同时还要掌握人体生理学、麻醉相关药物药理效应和剂量等专业知识。因此说PACU工作开拓了护理专业的新领域。

2 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

2.1 环境因素 麻醉复苏室是接待全麻未拔管,病情不稳定的手术患者的专门区域,每天接收人员较多,周转速度较快,而全麻患者往往是手术难度大,病情较重,小儿患者等。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各种消毒隔离措施,极易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病情恶化,还会造成患者后继治疗费用上的增多。

2.2 药物与设备因素 手术结束后由于、肌松药的药理作用,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若监护和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康复。麻醉复苏室患者病情变化快,抢救分秒必争。呼吸机、气管插管车、心电图机、除颤仪、抢救车等不在备用状态,延误患者抢救,或者护理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而延误抢救。

2.3患者及家属因素 不论是全麻或局麻的术后患者,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中。患者醒后躁动,易发生坠床、自行拔管及其他自我伤害行为。这时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有效沟通就特别重要。由于麻醉复苏室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人工气道的建立,或为小儿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医护沟通的难度;有些家属不能理解麻醉复苏室的有关管理制度,例如家属不能进入等;患者家属对患者苏醒时间较长导致在外等待时间长,出现了焦虑、担心、恐惧情绪,有些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

2.4医护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风险意识,缺乏预见护理纠纷的能力;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术后患者送至PACU未详细交接班,监测记录不详细,不能完整显示护理过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压力大、麻醉护士人员少、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5管理因素安全教育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松懈,管理监督不力,麻醉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3防范措施

3.1环境整改2009年2月本科将复苏室设置在邻近手术间及护士站的位置,由原2个相对独立的麻醉单元增至5个,每个床单位配备床头麻醉柜。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中心吸引、中心供氧。PACU配备急救车、除颤仪、保暖设备。仪器请专人定期检查,专人负责复苏室环境管理;手术车床定期验收。

3.2完善急救药品和设备:麻醉复苏室的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每天安排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管理,使护士在应对急救时能够得心应手、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的挫折感,同时也防止了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3.3加强患者安全护理 患者未完全清醒前有时出现兴奋、躁动不安、幻觉等,应加强安全护理。全麻术后常规约束双手、胸部、膝关节,并注意松紧,避开针头位置,固定好留置针、气管导管、伤口引流管及其他管道。按时吸痰.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术后患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于手术具体情况让主管医生负责解释,对于术后、饮食等其他注意事项应交代清楚。

3.4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PACU护士要熟悉护麻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麻醉监护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及使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越深,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技术规范。严格交接班,掌握患者手术过程各种情况,监测记录详细、准确。

3.5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到人。①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士维权意识:认真组织护士学习《护士管理条例>,

4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5],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心身健康。细心周到的护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顺利恢复的前提。本文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复苏室的安全隐患问题,内因即医护人员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外因即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及家属因素,据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更全面地预见安全隐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培养慎独精神,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安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加强环境管理、仪器设备定时检修以保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与家属的良好沟通都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得喜.主编.现代麻醉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055.

[2] Frerichs I。Pulletz s,Elke G,et a1.Patient examinations using e一1eccal impedance t09raphy—SOUlV.I of interference in the in—tensive caunit[J].Physiol Me.as,2011,32(12):1—10

[3] 胡敏花,杨洁,蔡青,等.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