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精选(九篇)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第1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 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 &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 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 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 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 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 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第2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第3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关键词]应用法学;案例教学;运用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法律案例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讨论、分析和归纳案例问题,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技能和培育法律精神的教学模式。法学案例教学是以法律案例为中心,通过案例将教学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讨论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培养法律技能为主要目标。法学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有着重大区别。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单打独奏,“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未有效发挥,教学效果较为低下。法学案例教学则能通过教师精选案例,并以案例为焦点,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且有效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法教学中的基础理论应用法学是相对于理论法学而言,应用法学与民事、刑事、行政等司法实务密切相连。相对理论法学而言,应用法学纯理论性的知识较少,法学实践性强,但也有基于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往往表现为相对抽象的理论观点或学说。具体来说,应用法学的理论基础表现为其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构成等,这些基础理论在学生学习中往往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案例能给学生以在场感,“案例教学最浅近的使命是增强抽象理论和规范的现实感。”[1]学生基于对案例中人物的命运观照主动探索案情真相,追寻案件的公平与正义。学生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必然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加强对应用法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基于对应用法学案例教学的兴趣,对于那些经过自己钻研还难以理解的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往往就会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从而获得理解和掌握。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加强应用法教学中对其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体悟法律制度的实践价值应用法无论是刑法、民法还是行政法等都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所构成,如民法中的继承制度、婚姻制度、担保制度等等。而具体法律制度是“纸上之法”“纸上得来终归浅”,在校学生不可能“躬行”实践案例,从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则能起到逼近实践真实的作用,让学生体悟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其直观性让学生对法律制度的价值体悟得更具体、更真切,更能入心入脑,“学生就能强烈感受到具体法律规范的鲜活的生命力,理解具体法律制度的实践价值,从而获得关于具体法律制度的微观而又生动的理解。”[2]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基本技能法律基本技能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探索法律事实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等。法律思维能力既包括法律人对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包括法律推理能力;探索法律事实能力是法律人在调查分析基础上,还原案件真相的能力;法律表达能力是法律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运用法理去阐述法律观点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以一个个真实案例为载体,以案例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对案例问题的深入分析思考,探讨案例问题答案。只要案例问题设计得当,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过程就是整体解决案例的过程。在课前,学生探索案例过程中,必然要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综合自己对案件事实的认知,通过分析、综合、讨论等方法不断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就得到提高潜移默化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针对案例问题,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观点不断交锋,教师的归纳总结,不断修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或补充学生思维缺失。这样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探索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都能得到综合提升。“案例教学法独特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有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3]

二、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案例教学地位认识不够,举例教学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大多师生对案例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一方面就教师而言,大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在讲台上宣读论文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虽然能有效系统地讲解学科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最大的缺点是学生接受效果教师难以把握,师生实质性互动难以展开。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教师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激发起来。有些学生对法学知识点往往止于机械地背诵。不通过主动性探索的知识,学生学习上往往难以入心入骨,理解不深。在此情形下,学生法律技能培养往往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很多学校试图将法学案例教学运用到法学教学实践,把应用法学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课程,很多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举例教学。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举一个案例加以阐释说明。这种举例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整个教学内容核心内容把握,缺乏精选案例,缺乏案例教学程式的系统设计。比较机械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虽有一定作用,但相对于培育学生法律专业技能效果极为有限。

(二)案例典型性缺失,教学案例争议性欠缺由于应用法学相对于理论法学而言实践性比较强,在法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较为普遍。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寻找的应用法学教学案例存在案例缺乏典型性、案例争议性不够的问题。案例典型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案例新型、内涵充实,应用法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案例争议性应该较大,这样就能为学生讨论案情留下较大空间。而实际上有些教师选择的案例典型性不够、案例争议性缺失,案例讨论空间也不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典型性缺失必然使得案例教学走过场现象严重。由于案例内容过于浅显,案情缺乏深入的探讨性,学生思维能力、探索案情能力等都无法施展,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有限,师生互动性缺失一直以来,很多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大习惯案例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不少学生对于教师安排的课前熟悉案例案情,查找相关法条法规、讨论案情问题等表现将比较消极。对于教师布置的案例教学任务没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教师针对案情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够深入,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课堂沉闷现象。师生互动性不够,教师启发性、引导性教学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实践中的案例教学和理想中的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大距离,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技能和法律素养。

三、应用法学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精选案例,选择典型教学案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技能,精选典型案例是关键,“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4]。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索案件的积极性。那么,典型案例的的典型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其一,案例的真实性。现实中活生生真实发生的案例,能给学生以“生活贴近感”,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案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成功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一名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5]其二,案件的涵盖性。所选案例应是与所教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最好能全部或最大限度涵盖所教学的知识点。其三,案件的复杂性。典型案例不能过于简单,而且应该相对复杂,最好是“一波三折”的案例。这样具有“悬念”案例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案情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逐层深入探索案情。其四,案情的争议性。如果案件在关键问题上具有争议性,能引申出不同观点和认识的话,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不同的观点激烈碰撞,更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全面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案情的深度和广度。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思考案例问题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案例的问题。一方面在案例课堂教学前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应抓住案件的焦点问题,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应能抓住案件的要害,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递性,能由浅入深地深入案件里层。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问,提出案件中有价值的问题。学问学问,学生要善于质疑设问,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问—讨论-设问-解决为问题解决模式,最终解决案例的所有问题。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必然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和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益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三)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讨论热情课堂案例教学中,讨论能激发学生求新求奇的志趣,激发学生自由探索的意志,故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6]法学案例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讨论的价值。教师在课前针对案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查资料,找答案的基础,对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寝室具有较强聚住性,分组可以寝室为单位,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讨论意见,并且每个案例小组轮流发表讨论意见。在关键问题或焦点问题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并应善于把控讨论氛围和节奏,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深入地讨论案情。深入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案情,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第4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关键词] 党校;案例教学;干部素质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42-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强调要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必然对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党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在整个干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十年来,县级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有关条例和决定,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积累了一些经验。当前,在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开展工作,增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大力倡导并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领导干部的治国理政水平。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是干部培训机构及其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某几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及综合运用技巧,对提高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干部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培训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一般包括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评讲等主要环节。

党校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择好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案例教学最困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几点因素:1.真实性。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真人真事;其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作适当的技术处理,使其更有典型性。选择的案例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违背事实,否则将影响教学预期效果。2.启发性。教学用的案例经过素材的筛选之后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问题的答案需要学员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挖掘。案例的启发性还有一个方面是,选取的案例应该与所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相关联,通过案例的教学能使他们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工作思路或是工作方法,从而对实际工作具有帮助。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如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行政执法类的案例,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选取的如何解决基层问题的案例。本人在讲授《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时,对如何解决突出问题的分析中,选择重庆市建立被征地农民补偿金发放新摸式的典型案例,该案例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为如何解决因土地征收引发的问题有很大的启发性。

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启发学员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

问题之一,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素质要求很高。在教学双方的对话中,教师的学识、水平及应变能力将暴露无遗。事先如果不做深入的探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课堂上就无法做好案例的点评和总结。如果老师的能力有限,将难以应对挑战。正所谓“教育着必须先接受教育”,当教师的必须适应新时期党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虚心地学习有关案例教学的理论知识,积极探索其特点、内容和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

问题之二,发言的学员只占少数。采用对话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合于部分学员,不适合所有学员,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员在讨论发言和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较内向、保守的学员则常常是一言不发。此外,如果老师对案例运用不当,或者学员在课前不预习,毫无准备就匆匆来参加小组或全班案例讨论,只听不说,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精心准备。教师与学员必须共同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案例选择,教学组织等都要有周密的计划。案例教学不仅要考察学员的理解、分析、创新、表达等多方面的素质,而且也要检验教师传授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成功的案例教学必须是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精讲案例。案例教学的核心是以案说理,以案传道。案例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做到“融”、“精”、“透”。“融”,就是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一定要将案例同理论融合起来,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精”,就是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语言要简练、准确,要点明晰,重点突出。“透”,就是教师要将案例讲透,分析透彻。

3.教师与学员的角色定位。县级党校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和潜能,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课堂、书本、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方式的三个转变,即:变“被动式灌输”为“互动式教学”,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员为中心”,变“封闭型培训”为“开放型培训”。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完善讨论式教学,开拓现场式教学,同时采用专题辅导、学员论坛等多种教学新方式,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能否达到目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二是在课堂讨论中发挥好“导演”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案例讨论是以学员为主体,而且基本上应由学员自己控制讨论的进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讨论中必要的引导和控制是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为使案例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避免充当“演讲者”和“裁判员”。

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采取案例教学虽然有其优势,但不利于学员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它们各有特色,不能强求一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当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助,主辅结合,取长补短。要从党校的实际出发,研究党校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在哪些班次、哪些课程采取案例教学,哪些班次先实行,哪些逐步推行,必须慎重选择。同时,对实施案例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也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要充分考虑到开展案例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挑战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探索和实践加以解决,全面适应党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董凌白.如何有效地推进案例教学[J].党政论坛,2008,(12).

第5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更具实践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大力倡导,并积极践行。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求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借助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成长,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它离不开一个合理的案例,一个明确案例教学内涵和方法的导师,以及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收获。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不强求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思维碰撞中升华对知识的领悟。教师在选材和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挑选出适合的教学案例,就像医生的病例、律师的判例,有很强的针对性。(2)真材,即案例内容真实。案例要求真实,切忌胡编乱造,只有案例真实,学生才能有设身处地的感觉,记忆深刻,把案例中的问题当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实践原理,在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便于回忆起并使用这些“原理”。(3)学生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精选案例的工作完成后,应该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然后小组讨论,过程中求同存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和评价,但前提是必须留给学生解题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想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归根究底是一种教学方式,与一切教学方法的目的一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1.明确案例内涵。课堂上所使用的案例是真实的,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材料的一种课堂表述方式。换言之,它是一种实际问题的情景模式,重要的是它自身具有很高的教研价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教学案例是描述一个完整故事的问题情境,必须真实;要叙述清晰,研究价值高,具有代表性;可以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再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能轻易求出答案;要与时俱进,因为新事物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丰富案例内容。教学案例可以有很多种类,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无法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选择校内外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事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置了案例:老师昨天在书店给儿子买了一套《西游记》,一共花了148元,还剩53元,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呢?学生听到生活中熟悉的加减法题,轻松地演算,148+53=201(元),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我趁着学生热情高涨,又说道:那天老师家隔壁的王阿姨也给她女儿买了一本《白雪公主》,花了3.2元,一本《动物世界》,花了11.5元,大家知道王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在学生一脸疑惑之下,我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列出等式,然后在课堂中巡回走了一圈视察学生的思考状况,最后一边列出等式:3.2+11.5=?11.5+3.2=?一边说:“这是我看到有些同学在稿纸上列出的等式,还有人列出不同的等式吗?”在看到学生一脸疑惑之后,我让他们看课本,学习小数加减法法则,这样的案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等式。因为只有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再教授他们解法,学生才能轻易地解决问题。总之,案例可以大到国家大事,也可以小到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对此,首先教师应该多关注生活,因为小学数学基础性强,生活化的问题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其实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应该拓展资料来源,因为多源头的信息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案例资料,不论二手资料还是自编资料都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再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目前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跨越时间空间、化静为动的教学资源特点为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这类案例是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

3.逐步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有序可循的,首先,教师要以学生认知程度为标准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案例,方式不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情景演示等),避免学生难于理解案例的现象发生。其次,分析案例。形式主要是以激活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模式。最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扩充知识,拓展学生认知范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并归纳出数学中规律性内容的能力,从思维迁移延伸至能力迁移。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米和吨》中“千米”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一千米的概念,一千米的概念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抽象的,所以我借助了相应的案例。首先,我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距离某超市的这段路有多长,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到1000米其实是比较长的,然后展示操场的平面图,标明从沙坑到操场前端有100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000米?将这段距离来回走5次是多少米?接着通过学校周围的调查录像让学生直观地看看以学校为起点,走到哪里会有1000米,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走走看。这样循序渐进地深化知识,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学生从观察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师必须意识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及它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性。由于数学本身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理论难理解,学习起来很困难,枯燥乏味,对它根本不感兴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案例教学的生活化情节、真实性情节对小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下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合作探讨,进而在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回馈教师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戴昌虎.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理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5).

[2]刘素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9).

[3]牟利霞.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导课浅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8).

[4]高洁.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

第7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教学方法 阻力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88-02

一、引言

案例式教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师围绕案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早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个针对性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此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案例式教学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培训领域里,低至中小学教育,高至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法的身影无处不在,并被各大高校列入教学改革计划,广泛运用于工商管理类、医学类、法学、公用政策类等课程的教学。但从总体上来讲,国内的案例式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二、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1.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人们总是以陈旧的方法、固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他们面对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时将无所适从。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教师们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引入各式各样的案例,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从容应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推动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与将来实际工作生活脱轨,实用性不强,因此在学习态度上并不积极。而案例式教学恰恰是通过所举案例,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学习,为将来步入社会把真才实学运用到工作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有部分人认为案例过于具体特殊,对于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极为不利。而实际情况则完全相反,案例可以很好地将教师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点生动完整地展现出来。案例式教学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而是由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课堂知识点的案例,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点自然地代入,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案例时,与实际结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案例式教学中,老师不再扮演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而是扮演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案例的互动角色,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让学生有了自己主宰课堂的感觉,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3.有效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有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能为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储备,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使教学内容和体系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三、案例式教学的具体方式

1.讨论式案例教学。在讨论式案例教学中,每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协调,最后给出本组的统一答案,然后各组间再相互交流。一般来说,进行讨论式案例教学时要选用不具有争议性的案例,使学生在讨论案例时容易达成共识。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学生对某种理论或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辩论式案例教学。在辩论式案例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但是拥有不同的立场,对问题的看法是对立的。在进行辩论式案例教学时,首先要将学生分为两个具有不同观点的组,即两组所拥有的观点是截然相反、完全冲突和对立的。在发表自己观点时,回答问题的学生首先针对对方发言过程中的漏洞展开辩论,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辩论式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争议问题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3.双讲式案例教学。双讲式案例教学主要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两位教师相互协作、共同主持案例教学的实施。其特点是进行双讲式教学的两位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充分交流,共同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案例,设置相应的问题。进行双讲式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产生创新思维,形成新的结论和观点,为案例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另外,由两位教师共同主持的双讲式案例教学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4.分类分组多讲式案例教学。此类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需要研讨的问题太大、内容太多,需要选用多个案例同时进行教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当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时,若是不对其进行分类分组,则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就算勉强完成了,其质量也不高,并且各个教师同时对那么多的问题进行研讨,无法对单个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才智,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具体地实施教学过程中,就由一个教师单独主持一个组、一个案例的研讨,然后每组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交流。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心选择案例。选择一个恰当合适的案例是实施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既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的,还可以来自于新闻报道。教师在编写案例时一定要注明相关资料的来源或出处,同时准备相应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案例。但无论案例出自哪里,首先其内容必须符合教学要求;其次案例要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时效性,除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教师们可以沿用至今,少受或者不受时间的限制;第三是案例要客^真实,不能带有编写者的主观看法;最后案例要具有可读性,能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

2.合理设定问题。编写完或选定案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案例内容来设定相应的问题。问题的设定指明了案例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问题的设定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层层递升,尤其设定最后一个问题时,一定要将其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连接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3.认真组织教学。案例和问题都确定之后,教师就要开始构思整个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考虑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并认真组织教学。一般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为学生介绍本次讨论的案例及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案例;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建案例讨论的团队,并在每一队中选定负责人;第三是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在讨论时,负责人可进行组员角色分工,确定发言代表,期间教师可以旁听每组的讨论;最后是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应控制好讨论的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言,并做好记录。

4.陈述观点,客观点评。总结点评在整个案例式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总结点评时要激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总结点评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巩固讨论的效果,并对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进行突出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师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与学生相互交流。

五、案例式教学的实施阻力

1.教师。对教师而言,在当前教学和科研两座大山的重压下,相对于科研的严苛考核要求,很多教师已经无心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实施案例式教学意味着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因此很多教师抵制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教师只熟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案例式教学这类新型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案例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为学生讲解案例,并未掌握到案例式教学整个体系的精髓,因此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久而久之,就放弃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种方法。同时,教师们考虑到现行的教学考评制度,顾忌考评结果影响到个人声誉,因此在新方法的尝试上无法放开手脚。

2.学生。大部分学生从小也是在填鸭式教育下成长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习惯接受教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不具备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愿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方式,在国内,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卷面成绩便代表了一切,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一旦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会认为对自己最后的成绩没有帮助而缺乏激情参与,另一方面,学生也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导致成绩下滑从而拒绝接受案例式教学。

3.学校。很多学校都制定了完善的课堂监督和管理制度,包括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最后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或者平时课堂教学的实施等,但很多监督和管理都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关注到教学实施的效果。很多学校规定最后的考核方式必须是考试,且卷面成绩占所有成绩的比重不得少于70%,但案例式教学真正注重的是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情况及表现,与学校规定的考核方式相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全面且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提供一个案例数据库,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还缺乏案例数据库资料。

六、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所以很多教师出现畏难情绪,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应该对教师们进行相应的引导,开展有关案例式教学的研讨会,邀请在案例式教学上取得成果的专家来学校举行讲座,让大家转变思维,接受并愿意尝试案例式教学。另外,在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时,也可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象及目的,结合相关的其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课题式教学等等,使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2.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及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教学评价的维度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包括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维度,做到评价主体和功能多元化、评价内容及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相应地,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也应该制定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不仅限于对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考核,而应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分析案例问题的逻辑思维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整合资源,建立案例库。在案例式教学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恰当的案例将会大大地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应该重视案例的编写与收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建立精细的数据库,方便教师在开展案例式教学时使用。建立案例库一是要注意案例所覆盖的知识面,建立全面的案例数据库;二是要注重案例库内部的划分,为每一模块都制定相应的标签,方便日后教师使用时查找和筛选;三是要定期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将一些老旧的、不合时宜的案例剔除掉,引入一些新案例,做到与时俱进。

4.开展团队式案例教学,注重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为了推动案例式教学的实施,应该成立专门的案例式教学研究小组,开展团队式案例教学,集思广益,利用团队的力量来推动案例式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在团队式案例教学中,教师们要对每一次课堂的组织进行细致地讨论,并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一些突发状况,规划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2015054);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B061);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项目(2016DJB027)。]

参考文献:

[1] 郭冬芬,都继萌,王丙同,王艳丽,高磊.多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2] 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4)

[3] Benedek A,Cz J H.Case Studies in Teaching Systems Thinking[J].IFAC-Papers On Line,2016(6)

[4] 王青梅,w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 Kamat S K, Marathe P A,Patel T C,et al. Introduction of case based teaching to impart rational pharmacotherapy skills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J].Indi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2(5)

[6] 李慧.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7] 陈林杰,赵宁雨,陈彬科.以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

[8] 万猛,李晓辉.问解案例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4(3)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第8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1.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因此。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加强。

2.案例教学的运用

2.1创造一个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案例教学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案例教学环境。主要是从组织、制度上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教师而言。实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临床护理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但教师受知识和经验所限,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2.2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

2.3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接收知识。案例教学法则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偏离或者出现大的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改革评价形式

案例教学与传统的面授教学不同,它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和传授,主要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现行学校的考试的形式与案例教学法相冲突,客观题多,主观题很少,书本知识的记忆题多,案例分析题很少,这很难引起学生知识进行迁移。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讨论的大方向。

中职生年龄大多15-17岁之间,思想仍然处于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使用这个教学方法。老师要有效的作指引。

3.2案例教学会消耗太多课堂上的时间,因而案例选择尽量选择能反应教学中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而且具有典型性。

3.3要对学生进行铺垫。在出示案例时,前提学生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出示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案例也应该具有迁移性。

第9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创新;党校教学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各行各业掀起了改革创新的高潮。教学是党校的主体,教学方式是关键,党校创新主要体现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党校教学方式创新主要是指围绕学员的兴趣,在教学场所、教学载体、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革新,实现从单向“填鸭式”到双向互动式转变。全国党校系统教学方式创新的实践方法,主要有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现场式教学等。

1.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Case Study)肇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后来在我国党校系统干部教学培训中被普遍应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路径和方式上恰恰相反:案例教学是从实践到理论,传统教学是理论到实践;案例教学主要靠学员讨论,传统教学主要靠老师讲授。案例式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大家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通过对特定案例的讨论甚至争论,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提供给学员讨论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其关键是要有讨论空间,即最好是开放性问题,而非封闭性问题,“1+1=2”的问题无法让学员进行深入讨论;案例还要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重点在于讨论,教师必须为学员提供充分的讨论时间,最好是每个人都有发言时间,讨论时要做好记录;在讨论时不要担心发生争执,有时候争执恰恰说明了案例存在讨论空间。为了能够使讨论更加充分,在案例讨论前最好还要给学员熟悉案例的时间。案例教学关键在于点评,教师点评既要概括学员讨论的要点,又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不亚于传统课堂上的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还要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理论功底。

2.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指把研讨和教学有机地结合,寓教学于研讨之中。研讨式教学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它实现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做到了在学习中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中促进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党校学员不同于国民教育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为实行研讨式教学提供了有效保证,和学员个体学习不同的是,党校把学员组织起来,能够发挥其群体优势。

广义的研讨式教学包括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这一点党校系统使用较广;狭义的研讨式教学则有着特定的含义,只有上海、北京等少数党校进行了尝试,虽然成本较大,但效果非常好。它首先要求学员在报到时就带着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两个重大理论或实践问题,由党校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若干个可供研讨的专题。党校可以安排教师对这些问题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然后按照学员的兴趣,把学员分成若干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配备相应专长的教师。课题组对问题进行广泛研讨,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研讨,形成调研报告,最后由教师或课题组学员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详细介绍调研报告。研讨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研究问题的深入性,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

3.现场式教学

顾名思义,现场式教学是指把课堂搬到现场,通过现场的感性认识来强化学员的理性认知。现场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对现场参与的兴趣和记忆都要远远高于单纯的抽象理论讲解,它突破了学员被动地听、记教条,对内容理解不深刻、对课堂兴趣不高的现象。现场教学通过对实际现场的参观、与实际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回到课堂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同时学员对授课内容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优化了“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