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学生宿舍辅导员精选(九篇)

学生宿舍辅导员

第1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宿舍安全;宿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220-02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校办学条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文明宿舍,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建设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提到学生宿舍,很多人可能都会把宿舍放在“住”字上,只在如何满足“睡眠”这一基本生理需求上考虑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宿舍区出入人员复杂,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各个高校都很重视宿舍防火用电安全,虽然明令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明火等,但事故还是层出不穷,酿成了很多的悲剧,特别是一些校舍陈旧的高校,建筑物使用年限较久,线路老化,易引发火灾事故。

1.高校宿舍管理队伍缺少管理经验和服务意识

目前,各个高校的宿舍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社会召来的临时工,人员自身素质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部分管理人员政治觉悟不高、专业水平偏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

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学生宿舍管理当成工作的重点,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等方面,在宿舍管理方面投入的不够。同时,由于学校对辅导员、班主任在宿舍这块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造成一些班主任、辅导员和系部不重视,对学校查处晚归、不归制度不关注,轻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3.学生参与度不够

其实很多高校的做法都是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成立了一些自我管理的机构。但是,由于这些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控局面,很多情况下都是查查卫生、协助老师等工作,如遇突发事件等情况,还得是由老师出面解决,没有起到自我管理的作用。

4.宿舍管理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沟通

目前,在各大高校的宿舍管理中,都缺乏一定的互动,都是以为学生制定的规章制度为主导,结合相关部门的措施相辅助,但是缺乏相应的沟通,在其具体的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其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校所下达的指令或是管理方式,经常会出现一种抵触心理,而学校在管理学生宿舍中,却很难掌握住这个尺度;在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双方没有交流,这样,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管理人员要采取某项措施,这就对宿舍的管理工作不利,加大了其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建议

1.转变大学生宿舍管理理念

首先,以人为本,增强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生活环境。大学生宿舍管理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其具有较强的自理、自治、自律能力,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愉快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1]。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管理闪现人性的光辉。管理不只是管好人,还要管好事,服务好学生,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各级管理队伍都应如此[2-3]。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人性化,要留有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培养学生对制度规定信仰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自觉。要以宿舍为平台,发挥大学生集体住宿优势,形成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其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水平。管理就是服务,是现代管理中一条重要的原则,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内涵就是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水平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力。特别是在学生缴费上学、不包分配的体制下,谁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谁就会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赞誉,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4]。高等院校都要重视品牌服务建设,这对于高校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服务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形象。可以说,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主要来源于此。

最后,实行双轨制,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并行。在校方各级管理队伍引领下,应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宿舍管理,而且应扩大学生的参与面。除日常的学生会宿管部值班、查房及各种评比活动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参与日常事务的管理,甚至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其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等,锻炼其应对能力,做好教师的助手。

2.加快大学生宿舍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设施设备,实现现代化。完善的宿舍设施对于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新服务方式。在每栋公寓门口都应安装门禁系统,学生凭一卡通进出。针对学生打开水难的问题,可以在宿舍每一楼层安装电热水系统,以避免学生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宿舍内部和餐厅可安装电视,定时播放新闻节目、学校通知和思想教育讲座等,方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每个楼层可开设学习室和活动室,方便学生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当然要有时间上的严格管控。

二是实施网络化管理,实现管理资源共享。全校各部门学生信息要实现联网共享,学生使用“一卡通”可以畅通校园。管理服务手段实现网络化、现代化,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大学生宿舍服务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整合宿舍管理服务机构,明确权责,建立相互协调、互相监督机制。大学生宿舍管理机构众多、功能不一,可以统一整合,精简明责。由于它们或全面负责,或配合,或专门承担某一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可建立一个在学生处领导和各院系配合下的宿舍管理中心,专司大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和办事流程等。实践证明,要实现有效的宿舍管理服务工作,还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对宿舍管理服务机构的监督体系。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单线监督为上下互监、左右互监的相互监督体系[5]。专职管理部门和配合部门在统一协调和互相监督机制下,可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克服过去管理混乱的局面。

其次,努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简单地说,就是主抓三支队伍,即辅导员、宿管人员和学生会。要加强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专职化,给予工作、职称评定和晋升上的正常支持,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使其安心本职工作。对于宿管人员,要大量吸收学历高、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懂教育的优秀人才充实队伍,他们要具有教师身份和教师工作能力。另外,还需要大力选拔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会干部参与管理,学生宿舍的各种情况与信息都可由他们提供。抓好这三支队伍,才可做好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最后,管理制度要细化,以德依规,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规范化管理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依托,从管理层面看,各部门权责要制度化,责任到人。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人本精神,多站在大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条款要细化,体现人文关怀,涵盖大学生作息、人身和财产等诸方面,并且加大执行力度,照章办事,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制度的公信力。管理服务工作还要坚持“德治”为先,教育引导,启发自觉,使学生主动遵规守纪、明辨是非。当然,必须坚持管理规定硬性的一面,违规就要受到惩处。

4.加强大学生宿舍和谐文化建设,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

首先,推动学生管理从行政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从管理方式看,有人管人、制度管人和文化管人三种方式,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大学生宿舍管理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它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关系的黏合剂。没有文化的管理,就没有血与肉、没有灵魂与生命。而目前大部分高校还处于人管人阶段,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尽快向文化管理层次跨越。

其次,践行文化管理的理念要求大力建设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是以和谐为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一种宿舍文化,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器物种类的科学选择、合理摆放、良好的装饰形式及良好环境卫生习惯等;第二层面:制度文化,主要指宿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诸如宿舍管理制度、宿舍条例等;第三层面:行为文化,主要指宿舍主体成员间的良好而理性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第四层面:精神文化,主要指宿舍文化活动中,主体成员间形成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精神、价值诉求的群体形象,是和谐宿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积极作用[6]。具体做法是:成立领导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的专家组,专司指导、检查和考评工作;创立推动管理队伍积极参与建设和谐宿舍文化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同时发挥大学生在和谐宿舍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以开展高格调、高品位的宿舍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学生在集体宿舍住得满意,生活学习顺心,校外租房、迷恋网吧等行为自然就会减少。总体看,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建设是非常薄弱的。德治先行、文化主导,应当成为高校文化管理的特色,这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层次的必由之路。

最后,以宿舍为阵地,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据调查,大学生在宿舍内上网占据其相当大部分课外时间。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可以汲取大量信息,面对空前自由的网络空间,大学生思想心理、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校要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唱响主旋律,占领网络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积极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其健康的网络道德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成才,更要首先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慧娜.刍议大学生宿舍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对大学生公寓及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7):85.

[3] 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唐家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成长[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走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54-02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在教室里进行,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场所可以拓展到宿舍,那里有更为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为那里的一些现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思想教育的抓手,又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同时还是教育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场所,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也是与他们沟通的好地方。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水平,以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的方式,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进学生的宿舍和生活,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构建和谐校园。

一、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辅导员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着眼于现实,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抓起,走进学生宿舍,因为宿舍是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辟师生沟通新途径,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者和实施者来说,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都在办公室中进行,但是这种沟通方式会让学生由于环境问题顾及太多而对老师有隐瞒,或者不愿意多交流。通过辅导员走进宿舍与学生近距离沟通交流,不仅将座谈的地点由办公室延伸到宿舍,学生们会感觉比较自在,老师与学生们在宿舍面对面交谈,会使得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学生有很多问题需要向辅导员请教,如宿舍人际关系、宿舍内务、个人职业生涯、了解专业就业情况等问题,内容由生活、学习深入到心理、思想,在学生宿舍中,学生们就能够做到畅谈,主动去询问辅导员形式由座谈扩展到倾听与谈心,而且可以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的方式来开辟师生沟通新途径,搭建交流的新平台[1]。

(二)加快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进程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这就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同时也得深入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内涵。辅导员进宿舍正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往下延展的表现。这有利于加强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搭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平台,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水平进程。

(三)了解学生信息,完善学生信息库

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综合信息,现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中使用电脑、手机极为普遍,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与老师面对面接触沟通的机会更少了,手机、电脑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沟通的一种常见方式,许多学生不爱走动交流,更是越来越少出入老师办公室,有事情直接打电话、交流等等,这使得辅导员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变得更少,不断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多进行沟通,适时地与学生一同用餐、住宿,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喜好、个性,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途径搜集信息途径。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能够多与学生聊天,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心灵辅导,有利于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预防、化解宿舍人际冲突

辅导员要经常走进宿舍,深入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动态与宿舍同学互相熟悉,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搜集学生信息,往往在宿舍与同学的聊天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之间的融洽程度,同宿舍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学生的宿舍文化、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等情况,从宿舍细节中判断出宿舍内部的友好融洽程度。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想法,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在宿舍中,辅导员的管理目标:就是及时化解矛盾,预防矛盾,把矛盾消除在萌芽中。辅导员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把握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及时预防矛盾和化解矛盾[2]。

二、辅导员走进宿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宿舍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对学业、生活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辅导员走进宿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较少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深度不够。

(一)不够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高校总是一味追求以就业率、考研率,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对于这种意识范畴的德育工作没有强加管理,同时觉得很难进行硬化衡量,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达到的程度,从根本上没有真正下功夫,从而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足、做实。

(二)没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制度和机构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制度和机构是保障辅导员进宿舍开展工作的有力措施,在学生设立专门的机构,让学生、党员或者其他组织力量作为依托,建立制度作为保障。这需要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起来困难重重[3]。如何建立机构,完善进宿舍制度,保障进宿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依然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三、辅导员工作进宿舍的对策分析

辅导员应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宿舍,深入学生宿舍,辅导员工作进宿舍应当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纸上谈兵,要能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辅导员德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出发点;坚持点面结合,把控思政教育工作的全局,重点工作突出,力求开拓创新,拓展学生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径。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这就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专业素养,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具备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辅导员的选聘、管理工作等方面应采取相关措施,让辅导员更加明确职责,更有效、全身心投入到展学生工作中。

(二)明确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

辅导员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着眼于现实,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抓起,走进学生宿舍。辅导员的职责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这样才能从全方位、多渠道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

大学期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转折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发展,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改变,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会面临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关键时期疏导学生心灵困惑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辅导员往往与大学生年龄相仿,自身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也与学生比较贴近,辅导员走进宿舍,与学生沟通访谈,学生能把辅导员当作“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能及时向辅导员诉说,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作为辅导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学生身心成长。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宿舍安全意识淡薄,自身不能妥善、全面构建宿舍安全意识,防范的能力不够,这都是宿舍安全问题潜在的诸多因素。辅导员走进宿舍,与学生沟通、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安全问题应该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首要问题,并且从理论、实践方面教导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的防范能力。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监督管,加强理论学习、实践指导,从生活点滴中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的过程中,会对学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教育感染的作用,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而并非让学生过度依赖辅导员强行措施,大学生应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去管理把控生活中大小事情,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能在大学校园中通过学习、实践来认识自己,教育自己,赏识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莫盛程.高校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产业与科教论坛.2012,11(23):139-134.

[2]张天阳,王轶.关于高校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10)191-192.

第3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宿舍管理 辅导员

1998年以来的大学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2012年,中国各级高等院校招生人数达689万。而在18年前即1994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2100万。换言之,在今天,大约每三个适龄青年中,就有一个有机会跨入大学校门,在大学里完成他们人生最重要的过渡。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学生宿舍是大学校园里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如果仅以时间计算,宿舍是学生在校园里占用时间最多的地方,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宿舍度过。显著多于在教室、在图书馆、在食堂和操场的时间,考虑到绝大多数高校向本科生提供的宿舍条件,每间宿舍住的人通常不少于四人,多则可达七到八人,朝夕相处。正是在这种周密相处的环境下,大学新生开始学习自我管理、自律、自尊且尊重他人、自爱且爱他人。宿舍以非常浓缩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化活动的空间。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理想追求,使宿舍全体成员形成一股相互扶持、相互激励,一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合力。总之,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是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过渡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笔者于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天津中医药大学聘为大学生辅导员,担任2012级251名大一新生的辅导员工作。一年多的辅导员工作经验,让笔者认识到做好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体会到在大一新生的宿舍生活管理上,辅导员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1.新生的宿舍安排和调整问题;2.宿舍安全问题;3.宿舍卫生问题;4.舍友的团结友爱问题;5.班级建设与宿舍建设关系问题;6.男生和女生宿舍管理的学生同异问题;7.家长与宿舍管理关系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新生的宿舍安排和调整问题

与境外大学通常给大学新生选择室友的做法不同,我国大学新生宿舍及其床位的分配,多依据新生所在班级按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男生、女生统一安排宿舍。新生辅导员往往需要同宿管部门一道,对每个新生的房间乃至床位进行分配。辅导员在分配宿舍时有几种分配方式可供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价位、不同住宿条件的寝室,供学生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在宿舍分配问题上作用不大。然而,更多的高校并不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只能由学校宿舍管理部门和辅导员根据房源进行统筹分配。在这种场合下,辅导员可以完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配,或者事先对新生的高中背景进行调查,把那些高中阶段表现优秀的同学分配到不同的房间,让他们在各自的宿舍里发挥带头作用。笔者在为新生分配宿舍时,把一些高中阶段表现优秀的同学分配到不同房间,其余同学随机分配,并做好本地同学和外地同学的搭配。事实证明,这样的宿舍分配效果比较好,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打好了基础。

新生宿舍一旦分配后,能否应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整。笔者的经验是,一般不调,除非情况特殊。

二、宿舍安全问题

大学生宿舍空间,小学生多,生活用具、衣服、书本及电器较多,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是宿舍管理必须注意的基本事务。防火是学生宿舍管理的头等大事。辅导员在宿舍防火方面应当做好两件事。首先,必须持续不懈地进行防火宣传教育和逃生训练,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水火无情,生命无价。为此,辅导员应当组织学生参加逃生训练,熟悉自己所住宿舍楼的绿色逃生路线。其次,必须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电器,不得使用违规电器,如电炉、热得快等,不得在床上私拉床帘。笔者在巡查学生宿舍时,首先检查学生有没有使用违规电器,有没有私拉床帘。

防盗也是学生宿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这个问题上,辅导员需教育学生形成安全保管个人财产的行为,养成不随意放置现金及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此外,在防毒问题上,要教育学生不食用不清洁或者过期变质食品。

三、学生宿舍卫生问题

学生宿舍往往多人共住一间,密度很大,因此,宿舍卫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辅导员必须把保持学生宿舍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做好几件事。第一,组织学生制定宿舍卫生执勤制度。制度内容包括每周每天的卫生执勤、每周一次的全宿舍学生共同参加的大扫除。第二,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从自己做起,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经常组织学生宿舍进行卫生竞赛活动,进行文明卫生宿舍评比活动。

四、舍友的团结友爱问题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学生宿舍是由舍友们共同造就的。他们往往每天早出晚归,每晚准时熄灯休息。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生活中他们相互关心,情同手足;压力大了一起游戏玩耍释放压力;有了困难,大家一起解决。笔者在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宿舍氛围问题上,曾与他们分享了某大学的一个女生宿舍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该宿舍的八名女孩从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提出了“学会忍让,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学会学习”的宿舍交往“十六字原则”。宿舍是一个大家庭,而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不同、志趣各异,甚至有时观点相悖。在这种相互不理解的情况下,她们制定了“十六字交往原则”,约定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宿舍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次数,而且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是提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宿舍环境“八字方针”,提倡民主,定期召开宿舍会议。宿舍是我们共同的家,那么维护家庭整洁、保证每位成员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在平时做到时刻保持好宿舍清洁,不仅减轻了值日生的负担,还增进了舍友之间的感情。在对某一件事情产生分歧的时候,她们会采取民主的方法解决问题。宿舍会议上,她们采取投票的方式,共同商定重大问题,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是相互之间约定努力学习,认真生活,珍惜大学时光。宿舍成员不仅要一起生活,也要一起学习。大学生活只有一次,为了使将来的回忆不因碌碌无为、浪费光阴而悔恨,她们约定彼此之间相互督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每一天。①

五、班级建设与宿舍建设关系问题

如前所述,与国外高校学生住宿通常按自愿选择室友的方法不同,我国高校一般都按照班级来分配宿舍。因此,完全有可能也应当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营造宿舍文化。第一,要求班干部在宿舍生活中起带头表率作用,并以此作为考核他们的工作绩效的依据之一。第二,每间宿舍都需要设立舍长,由舍友推选产生,纳入班级学生干部管理序列。第三,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第四,把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延伸至宿舍。

六、男生和女生宿舍管理的学生同异问题

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不同特征,这一点自然反映在宿舍文化的不同方面。例如,吸烟、喝酒、违章用电、是宿舍文明的“四大天敌”。这四大天敌中,吸烟、喝酒和通常发生在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极为罕见。因此,在男生宿舍中,应当做好戒烟、少饮酒或不饮酒、戒赌的工作。在男生中形成抽烟为耻,不抽烟为荣的风气。老师应当告诫学生,吸烟、过度饮酒和不但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会耗费大量的钱财。大学生依靠父母供养,父母的辛苦钱是用来培养子女成才,而非用于挥霍。因此,必须让男生认识到吸烟、过度饮酒和是对父母不敬不孝的行为。

在宿舍卫生的问题上,男生通常要比女生差得多,这与男生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辅导员无法改变男生的性格,但可以通过制定宿舍卫生值日制度等措施,帮助男生宿舍改进卫生。卫生评比检查过程中,评比小组成员可以邀请若干男生和女生(通常是班干部或舍长)参加。男生一般好面子,不愿在女生面前丢脸,从而至少为了应付检查,会做好卫生工作。男生评委参观女生宿舍,通常可以直接感受并学习到女生对待卫生的态度和行动。

在宿舍管理上,女生虽然有男生没有的诸多优点,但通常也有她们特有的问题。与男生相比,她们虽然感觉更细腻,缜密,但往往缺乏男生的大度,往往会为一些小事纠缠,影响舍友之间的关系。多数舍友孤立个别舍友的事情,在男生那里很少发生,而在女生宿舍却不时出现。兄弟好做,姐妹难当。辅导员应当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充分体谅到女生的心理,肯定她们心理缜密细腻的长处,鼓励她们在心胸上当有男儿气派。总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鼓励他(她)们像儒家古训所教导的那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七、家长与宿舍管理关系问题

大多数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大学里所遇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牵挂着父母的心,宿舍起居生活自然也备受父母的关心。大多数学生的家居条件都比大学宿舍条件好得多。辅导员有必要向学生及其家长解释,宿舍集体生活是大学生求学经历的一部分。通过集体生活,学生能够形成独立处理事务,特别是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对于学生及其家长提出的改善宿舍生活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合理建议,辅导员有责任向学校有关方面转达。家长到校看孩子时,通常都会要求到孩子的宿舍里看看。辅导员有必要在知情的情况下,热情接待来访家长,并教导同宿舍的同学们做好接待工作。

总之,大学生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把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宿舍层面,是辅导员应尽的责任。万事开头难。大一时期的工作做好了,就为整个大学学习生活打好了基础。

第4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但很多高校仍未实行这一教学模式。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需在未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高校建立宿舍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是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1]本研究中的高校宿舍导师制是指由专任教师自愿报名并经过学校审批担任本专业某个年级某个宿舍学生的导师,负责对本宿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与建议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

一、高校宿舍导师建设的现实诉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很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也引起了人们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反思,如何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导师制在我国的出现是基于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以及学生高发的心理问题等多种因素复合情势下共同推进产生的。”[2]部分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给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因此,有必要在未实现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实施高校宿舍导师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为高校教书育人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大学生成长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导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转型,社会、高校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育人,大学生如何成长,这就迫切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即建立宿舍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生为本,加强沟通,开展民主性协商性的交流,激发双方的主动性,促进导学关系的良性发展。导师为本宿舍学生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师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宿舍导师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和指导的同时,要鼓励本宿舍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宿舍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培养其对本专业的热爱及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同时,高校宿舍导师可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调研,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师生的良性导学模式,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二)学生宿舍各类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宿舍导师予以引导

大学教育是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使不同层次、不同阅历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生活。面对同样的学习、生活,他们有不同的承受力、缺乏意志力、独立能力较弱、适应能力差、盲目攀比、依赖性强、自卑、任性等等都使得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件、复旦大学毒死舍友案件等等都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通过宿舍导师予以疏导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宿舍各类冲突的发生,又可以使学生乐观地面对学生及生活。

(三)辅导员配备不足,工作烦杂,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行为举止的内化需求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为1:200,但在现实工作中,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很少能达到这个配置,往往在1:300左右。此外,辅导员往往承担着资助、就业、团学、党建及日常事务等多项工作,工作繁杂,他们尽管将学生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但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举止的内化需求。如作为一名一线专职辅导员,每次开会都三令五申强调安全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宿舍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但每次走访宿舍还是能看见一些宿舍在使用大功率电器。如果能在宿舍配备导师,通过导师实施全面教育、个别指导,一定可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规范自身不合理行为,防患于未然。

二、高校宿舍导师的角色定位及特点

(一)高校宿舍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角色定位及职责

高校宿舍导师负责对本宿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巩固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宿舍导师需要与辅导员之间进行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

首先,高校宿舍导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爱学生成长,端正学生行为举止,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课外实践及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等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各类素质。宿舍导师往往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从学业指导、人生指导来给予所带学生帮助。《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其次,高校宿舍导师与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不同。高校宿舍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在1:8,而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为1:200。第三,高校宿舍导师与辅导员同属于所在院系管理,但归口不一致。高校宿舍导师应由教务处统一管理,辅导员则由学工(部)处管理。

(二)高校宿舍导师的特点

1.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高校宿舍导师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学业、思想、生活的指导工作,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了解整个宿舍特点的基础上,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地开展教育引导。在共性方面,针对90后大学生的迷茫与困惑给予专业性的答疑解难;针对男生买电脑玩游戏,女生买电脑看电视与聊天的不良现象给予纠正与引导;针对不文明无视安全的举止予以教育指正。在个性方面,熟悉本宿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动态、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业情况等,因材施教,个性化地予以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他们完成学业规划,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立德树人,以生文本,培养应用型人才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应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宿舍导师的出现顺应了这一任务的要求,导师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生为本,用关爱排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用情感支持防治学生的网络沉溺,“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影响学生的人格”[3]。导师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及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与引导学生,进而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积极贡献。

3.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师生“双赢”

作为宿舍导师,会经常通过宿舍走访、谈心、网聊、微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线上线下的沟通和交流,导师以生为本及民主协商的态度,使得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激发了彼此沟通的主动性,进而形成了良好的导学关系。导师的指导与建议,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规划及人生规划,为学生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心理素质及文明的行为举止。同时,导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加深了对90后大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审视自我,修改教学计划,改变工作方式,弥补不足,完善自我。可见,良好的导学关系,使得师生互助提高,教学相长,获得双赢。

三、构建高校宿舍导师建设的路径

在未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学校,试行高校宿舍导师制,需在小范围探索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失误,积累经验后再大范围推行。

(一)建立选拔准入机制

高校宿舍导师应由教务处组织专门的科室进行归口管理,负责高校宿舍导师的选拔、培训、指导、考察及考核。严把入口关,将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及责任心强等各方面优秀的专任教师选入高校宿舍导师队伍,加强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锻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宿舍导师队伍,从大学生的“小家”抓起,从微观入手,深入学生内心,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高校宿舍导师的考核评估机制,规定导师具体职责,确保宿舍导师建设的良好效果。建立高校宿舍导师考核档案,定期评选优秀导师,举行表彰活动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将优秀的宿舍导师作为高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将高校宿舍导师的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及表彰奖励的依据,并在科研、进修、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可将高校宿舍导师与深入宿舍、带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折合成相应的课时量来发放必要的津贴,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导师的工作热情及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沟通保障机制

通过教务处制定导师例会制度,使得全校导师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促进。通过各院系搭建高校宿舍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平台,建立定期例会制度,互通消息,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可根据会议中涉及的学生事宜进一步商定例会的规格及参加人数。宿舍导师、辅导员、班主任要明确各自的职责。高校宿舍导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端正求学态度,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引导学生建立学业规划,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宿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其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监督机制

第5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宿舍文化;群体动力;心理场;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指导学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作为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天平均在寝室停留的时间长达12-16个小时,除去睡眠时间,每天大约有5-6个小时在寝室度过。[1]作为大学生生活起居的必要场所,宿舍空间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宿舍成员之间的表现最真实、接触最频繁、交流最深入、了解最具体,文化的渗透性、互动性和教育性对宿舍群体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高校宿舍文化及其育人功能

高校宿舍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不仅包括宿舍区的物质文化体系,也包括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精神文化。高校宿舍文化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一是物质文化,即宿舍内的硬件设施、环境卫生等;二是制度文化,即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落实,是宿舍文化的准则和保障,具有教育性和约束性;三是行为文化,即宿舍内各主体成员间行为方式;四是精神文化,即主体成员间形成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群体形象。[2]健康、积极、文明、和谐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发展、积极思想政治观念的培育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功能。[3]

二、高校宿舍文化演进的动力特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K.)曾用函数公式B=f(P,E)描述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B表示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表示个体的内部条件,E表示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这个公式表明,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个体的内部条件和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影响这两个因素的变化。[4]群体成员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构成了群体的文化动力,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

高校宿舍环境中的物质条件,成员的思想政治观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外在和内在因素构成了宿舍文化发展的动力矢量,构成了推动宿舍文化形成与演变的动力系统,在各个不同阶段呈现出相互作用、抗衡、彼此消化、转化的特征。

(一)初步形成阶段:凝聚力弱、驱动力强、耗散力弱

刚入学时,依托学校学生管理数字化系统,或是辅导员依据某些新生信息参数,如学号、生源地、年龄、报到顺序等进行宿舍分配。几名彼此陌生的同学聚集在一起,成员间开始互相认识对方,彼此形成了初步印象。此阶段的宿舍文化以物质文化为主,其它层面的文化发展处于开端。成员之间熟悉程度较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深层次交流较少,但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需要驱动力较强。由于个人印象管理的需要,自我表露的程度都不高,都在试探性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一般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彼此友好,耗散力弱。

(二)动荡发展阶段:凝聚力弱、驱动力弱、耗散力强

开学一段时间以后,宿舍成员为争取在群内有一个良好的位置和所希望的角色而开展活动或竞争,特别是有些人认为自己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所以这一阶段的重要时期就是产生一个或多个的实际领导者。比如,宿舍长的产生,有些辅导员对此采取任命制,有些则是由各宿舍群体自行推选。前者效率高,由于辅导员在班级的特殊身份,一般同学会在表面上服从,事实上任命的宿舍长不一定是最佳人选。后者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由本宿舍成员推荐产生的,一般认同度较高,有利于群体发展。或是因为价值观念、个性差异、行为方式,甚至误会等而引发群体内部矛盾,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本阶段若进行不顺畅,对宿舍文化的发展不利。

(三)规范发展阶段:凝聚力强、驱动力强、耗散力弱

如果动荡阶段的矛盾和冲突能得到顺利解决,宿舍文化就进入了规范发展期,形成一种共同的、大家公认的倾向,群体内形成一种“我们”的情感。一些宿舍还会进行有趣的排辈,如“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一些宿舍成员还会有昵称等等。反之,群体就有可能瓦解或停止发挥功能,比如一些同学要求调整宿舍,一些女生宿舍采取“冷战”做法,个别人被群体孤立、或分裂成更小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现象将对宿舍文化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宿舍文化的向心力一旦形成,凝聚力就会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就会建立,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群体目标和共同规范的确定与执行就具备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成员间的影响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宿舍群体各层面的文化就会健康、稳定发展。

(四)终止解散阶段:凝聚力强、驱动力强、耗散力强

随着毕业,宿舍群体自动解散。或是因为内部矛盾或宿舍管理部门要求统一宿舍调整而中途解散,组建新的宿舍群体。一般来说,相处时间越长的宿舍,宿舍文化越明显,对成员的吸引力越强。事实表明,毕业前夕,那些相处融洽的宿舍成员之间表现出更强烈的分离焦虑,流露出更多的依念。每到毕业季,校园广播经常响起的如《祝你一路顺风》等旋律,就是这种情感的典型表达。同时要关注到,对于一些宿舍成员之间积累的矛盾,一些同学会因为临近毕业,持“抓住毕业前的最后机会做个‘了结’”的想法而滋事,增加了毕业生文明离校的不稳定因素,应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

三、高校宿舍文化动力管理优化策略

(一)强化宿舍文化凝聚力

首先,制定好宿舍目标。群体成员共同努力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是用以指导和协调其成员活动的主要依据。辅导员通过制定“卫生标兵宿舍”、“学习标兵宿舍”、“团结标兵宿舍”、“奉献标兵宿舍”等主题,由每个宿舍根据自身情况认领,并制定达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在笔者的实践工作中,有一个宿舍的四名同学,毕业时三人考取研究生,一人入职了国企,就是因为在他们大二时就明确制定了创建“考研宿舍”的目标。

其次,推选好宿舍长。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认为,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负责人,他能取得成员的信任,并很好发挥成员的能力,能够作出相关决策。[5]新生开学2个月左右,宿舍成员间有了一定的了解,辅导员可组织开展宿舍长推选,一般来说,应充分尊重各宿舍民主推荐的人选,那些具有外向、稳重、能自律以及具有独立个性特征的同学非常适合担任宿舍长,经辅导员考察,具备以上基本素质的,应通过班级正式任命,并将其纳入到班级干部队伍的重要部分,注重领导能力和工作方式的培养。民主型比专制型、放任型的领导方式能够使成员更友爱,思想更活跃,情感更积极,宿舍凝聚力增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称职的宿舍长,就会成为宿舍的核心人物,对宿舍凝聚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开展好集体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加深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认识,增强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形成默契、和谐、高效的宿舍文化氛围。笔者所带的一个63人的班级,有6间女生宿舍和10间男生宿舍。一个学期18周左右,笔者的做法是,以宿舍为单位,每周由一个宿舍独立举办一次针对本班同学的集体活动,从班费提取50元作为活动经费,这样每学期每个宿舍都能轮一遍,每个同学都能组织或参与10余项活动,大大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制定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考核标准,并且要求各宿舍在开学时就提交书面活动方案,经班级事务委员会评议班级公示、辅导员审核后,在班级统筹实施,辅导员积极参与,及时指导。各宿舍开展的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主题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宿舍时事辩论会”、“宿舍微博比赛”、“宿舍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受到班级同学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欢迎,活动既提高了宿舍凝聚力,又有力地促进了班风建设,特别是在大一时,效果很明显。

(二)激发宿舍文化驱动力

首先,建立宿舍规范。宿舍规范是指宿舍对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有正式规定,但大部分是自发形成的,具有维系宿舍整体性、认知标准化和矫正行为等作用。校纪校规作为外在规范,辅导员是必须要在宿舍中予以执行的,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宿舍内部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应充分尊重,并且要善于运用群体压力来规范成员,比如有个别同学喜欢在宿舍熬夜上网,辅导员就可以强化宿舍约定00:00前熄灯的宿舍规范进行教育引导。

其次,树立宿舍典型。开展先进宿舍评比活动,树立学生宿舍先进典型,比如“文明宿舍”、“XX好室友”等评比就是非常必要又有效的举措。由于他们产生于宿舍的实际生活中,身边的典型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感召力,对宿舍成员产生驱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能仅停留在评比的层面,更要强化宣传与引导,使其榜样示范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最后,强化心理需要。成员的追求、能力、兴趣、人际、意志等是宿舍驱动力的原动力,宿舍中的个体受宿舍目标的吸引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尤其当目标具有挑战性,渴望最充分表现自身价值时,这种吸引作用就更大。归属群体可产生安全感,依靠群体可以相互弥补,分担压力,增强信心。[6]通过组织活动,可以强化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在一个人际关系和谐、思想观念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中,个体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与群体要求相适应,使宿舍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调控宿舍文化耗散力

首先,教育好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可以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融洽群体感情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削弱管理者的权利。辅导员和宿舍长要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特别是对其中的核心人物的教育。例如,某宿舍有3名室友是老乡就形成了非正式群体而排斥另外一名同学,通过辅导员找其中的“老大”谈话,后来室友都很好地接纳了那名同学,班干部换届时,“老大”还被推选为了宿舍长,宿舍文化重新回到了健康积极发展的轨道。

其次,管控好冲突行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一致的现象。顺从行为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作为辅导员,可以运用群体行为理论加以引导。例如,某男生宿舍有多名同学迷恋网络游戏,那么,占少数的原本不喜欢的同学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并进行正面引导。个别同学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而与室友发生冲突,辅导员就可以运用群体压力引导其形成顺从行为。从众和顺从是群体行为的客观存在现象,区别在于行为者内心是否处于自愿,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冲突引导时,应注意心理和行为的内在转化。

最后,引导好群体舆论。舆论是群体中占优势的并在每位成员心理上产生共鸣的言论与意见,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压力和约束力。在涉及道德品行、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上,群体舆论将起到强有力的监督、矫正作用。网络化时代,自媒体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班级QQ群、微博、微信、飞信等受大学生们普遍青睐,成为了信息沟通、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辅导员应积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信息媒体,做好舆情监控,营造健康、文明、向善、向上的宿舍网络文化,将“网上”与“网下”、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宿舍群体舆论的鼓舞和定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海燕.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之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2] 雷湘.略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广西高教研究,2002(3):21.

[3] 甘霖.切实发挥寝室文化的育人功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4(7):46-47.

[4] 郑全全.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39.

第6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1、大部分高校宿舍阵地利用过于简单化,开展活动多流于形式

高校在建设大学生宿舍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重单向灌输,缺少双向互动,宿舍载体利用单一化。只是把学校安排的文件精神传达给学生,却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对这种文件不屑于顾。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大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除了班委和学生会成员以及寝室长外,大部分同学是不会参与的。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受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影响较大,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不管事学校还是学院很有必要成立由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配合学校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认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样的组织下面可以设置文化、卫生、安全、咨询等下属部门,协助学校在宿舍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国外一些高校,特别是欧美国家在大学生自我教组织建立方面经验比较丰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国外高校学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隐形教育缺乏

在宿舍文化的建设上,高校做的最多的是物质文化的建设。在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人文关怀和凸显人文素养的原则,整体布局,合理规划,既要优美舒适,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宿舍环境。宿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宿舍内部的设施建设,例如床、桌、椅等等,内部设施的建设应该坚持“安全、坚固、实用”的原则,如宿舍应该尽量让阳台、厕所、和网络借口的设计方便学生的生活,以学生为本。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力度,对已经损坏或者老化的设施及时维修,对无法维修的设施及时更换。另一方面是宿舍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公共锻炼设施、人文景观、楼道文化、跳蚤市场等等,使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能寓教于乐,从而达到于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如何增进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建立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

常言道:“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为了保障特定的社会活动有章、有序和有效而设立的管理举措,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我们在宿舍制度文化建设中应改变传统观念,宿舍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是宿舍文化的一种内在建设,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健康、文明和规范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用先进的制度塑造人的目的。要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养的话。那么,管理并不应该是一种消极的约束,而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手段,通过管理的文化建设,可以创造出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得以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因此,宿舍制度文化建设也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尊重学生的主题和时代的要求,使大学生宿舍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

2、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和考评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指导、评价、规范、监督宿舍管理工作,是有效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制,设定详细的的评估条例和评估细则,从多方面综合考察各学院宿舍文化的建设情况。同时,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办公机制、网上反馈评价体制以及BBS论坛等等,高校可以利用这种平台公布最新的宿舍管理制度,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咨询,把一些在文化建设方面多的比较好的寝室放到网上加以展示,也可以让这些寝室成员从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并且鼓励学生积极上网提出宿舍管理建议、创新宿舍文化活动的主题,不仅有利于高校了解学生关于宿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完善激励制度,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第7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推进,学生公寓普遍实行服务外包管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当前许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实行服务外包模式。可以说,对于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服务承包单位的工作重心几乎全部放在“管”即维持良好的宿舍秩序和服务工作上,因此在工作方法上几乎是刚性地要求每个学生遵守宿舍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住宿制度、卫生制度、熄灯制度、安全制度、访客制度、网络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而对于“理”的教育引导十分苍白,特别是对当代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工作方法缺乏思想教育的柔性,仅凭制度性刚性约束反而容易制造对立情绪,同时宿舍是大学生身心最放松的地方,在这种“自由、放松”的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庸俗、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及负面消极,如“卧谈会”、“黑灯会”、“老乡会”等,高校学生宿舍主流意识引导教育亟待加强。为防止学生思想认识步入歧途,这就需要学生宿舍管理者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以发现问题,开展适宜的思想工作来化解不良情绪,消除隐患,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目前服务外包模式下的宿管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几乎是空白。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的服务承包单位主要负责学生宿舍生活的日常管理。虽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有关教师经常进入学生宿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辅导,但是,由于学校在签订服务外包协议中经常忽略这个内容,以及服务承包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意识谈薄、宿管人员素质有限等因素影响,宿管人员工作局限于宿舍纪律管理及生活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本没有发挥出来,有的甚至起到相反的教育作用。

2对策

(1)学校在服务外包时要明确把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纳入到服务内容中,使服务承包单位成为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之一。这就要求学校细化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量化考核指标,如学生宗教倾向、不良思想情绪、异常思想状态发现率、教育成功率,以及学生的违纪率、文明宿舍评比、卫生考核指标等,都有明确的约定。

(2)对服务承包单位关于宿管工作人员的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及思想教育工作的考核等有明确的检查考核要求。宿管工作人员面对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其本身不仅要思想品德端正,而且知识、能力要跟得上形势发展要求,能与当代大学生有较多共同语言,沟通融洽;熟悉思想教育一般规律,了解大学生的现实思想状态,熟练掌握思想教育方法和技巧,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服务承包单位选拔宿管工作人员,学校在明确提出标准的前提下,要及时介入考核,工作中发现不合格的要及时提出更换要求。宿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计划要报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检查考核。对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学校要督促服务承包单位拿出切实可行的宿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切实把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对宿管工作人员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要实行服务承包单位和学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的双重管理。学校从上到下要深刻认识到,虽然学生宿舍服务外包,但宿舍思想教育阵地不能丢弃,必须互相配合,进一步强化。宿管人员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反映,学生不良宗教倾向、不良思想情绪、异常思想状态发现、教育成功率,以及学生的违纪情况、文明宿舍评比情况、卫生检查情况等考核必须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院系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宿舍了解情况、开展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工作的频次可以委托宿管人员统计,学生对宿管工作人员的意见向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反映,这样才能相互监督,互相促进。

第8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寓,网络,党团组织

高校学生宿舍一般住4-6人,本身就存在着地域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等等,再加上有可能存在经济上的纠纷、语言上的误会等原因,使得室友之间产生矛盾,宿舍这个小集体中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这些矛盾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会造成不良的甚至严重的后果。

宿舍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中表现得最为真实。许多性格上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很容易在宿舍中暴露出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对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的途径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宿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组织者和实施者来说,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这种模式的定期性,规模性对师生交流的宽度和广度都有所制约。相比之下辅导员进宿舍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将座谈的地点由办公室延伸到宿舍,内容由生活和学习深入到心理和思想,形式也更为贴心,由座谈扩展到倾听与谈心,更重要的是,辅导员作为沟通的桥梁,日益拉近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开辟师生沟通新途径。

2.、党团组织进宿舍。学生党支部和团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两个走在学生前面的旗帜。把学生党支部、团组织的工作转移到学生宿舍,成为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一种方法。党团组织的基层建设是党团保持战斗力的根本所在。面对新情况,必须改变高校以往的工作思路,把党团组织的触角伸到学校最基层的组成单元——学生宿舍。在宿舍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团建设工作的新举措。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们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平台,是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宿舍中建立党团组织,有利于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落实宿舍文化建设,维护高校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弥补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力量的不足,从而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1 每一楼层建立一个党员示范宿舍,专职辅导员对该宿舍在思想上、工作上加强培养和管理,并指导学生对所在楼层的情况进行掌握。其一是示范宿舍在学生中能起到模范作用;其二对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对他们的工作也有一个监督作用。

2.2 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小组,加强团小组建设,每月就一个话题展开组内讨论,并以会议记录形式记录,作为学习笔记及学生考核的部分依据,各小组不定期交换讨论话题,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寝室长组织室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星级寝室”的评比,“书法手工大赛”、“文明修身工程”等,提高宿舍成员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要求进步的心态。通过各系党支部、团总支的联系制度,把学生在宿舍的情况及时向各系相应辅导员反馈,辅导员整理情况后再向学生处相关领导反映情况。

3、 校园文化进宿舍。学校统一在各楼栋设置宣传栏,对学校的决策、方针路线、时事政治、学校的优秀人物事迹、宿舍学生的优秀事迹等进行刊登,成为学生了解学校和社会的窗口。在宿舍楼内装框名人名言,这些装框宣传画将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爱国志士等为主体构成楼内部分人文景观。这些无声的教科书,将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对同学们起到耳濡目染、细雨润物的积极作用。

4、 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在学生中挑选心理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担当朋辈咨询员,辅助老师开展工作。各系也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以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为例,月月有精品活动,如三月份,“温情留言”将字条绑在吹好的气球上由温暖天使送到你想祝福的人的手中,此活动每个宿舍都积极参与,不仅加强了本宿舍凝聚力还加强了与其他宿舍的沟通;四月份“趣味运动会”诸多类似于“同舟共济”,“团结就是力量”,“心灵相惜”等运动比赛均以宿舍为单位报名,大大提高了宿舍的知名度;五月份“感恩社会”活动也是以宿舍为单位报名由系里统一组织去敬老院和孤儿院去做义工,等等活动,每个月的活动都有针对性,极大地巩固了宿舍内部成员的感情。目前经济贸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工作已经日趋完善。

5、 网络教育进宿舍。当今社会,网络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乐于通过这种快速、便捷的方式接受新的事物。校园网络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新型桥梁。要通过网络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对学生使用网络给予正确的引导。

5.1在学校的网站上开辟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栏目,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把团的知识、党的知识来一个系统的刊登,学生看到后对这类问题就一目了然。

5.2建立一个思想政治工作信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校根据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3在网站上开辟BBS,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探讨问题,活跃气氛。这样,在平常我们一般用比较严肃的教育方式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用时下最流行、最活跃的网络来进行了。

高校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学生宿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人民日报社论.

[3]王荣德.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观念[J]. 思想教育研究2005.6.

第9篇:学生宿舍辅导员范文

为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依存—独立性认知的相关性,以无记名问卷调查、团体辅导与个体化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在徐州地区四所本科院校学生宿舍进行调研,从而提出促进和谐宿舍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依存—独立性认知

一、引言

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1]。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反映,大学生咨询的问题有70%是人际问题,并且许多大学生面对宿舍人际关系茫然不知所措[2]。而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关系是否融洽成为大学生能否学习生活好的重要条件[3]。因此,宿舍和谐关系的构建应受到足够重视。不同的自我认知方式,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4]。依存-独立性认知作为最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存在于每一位大学生中,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后续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化咨询,以了解依存-独立性认知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继而为如何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给予科学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徐州地区四所本科院校(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各500名,在选取被试者的时候保证了被试者的代表性及随机性。

(二)研究工具研究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编制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并且对部分大学生进行简单而有针对性的访谈;第二步,根据初步访谈资料,整理筛选出相关信息;第三步,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并参考其他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形成问卷初稿;第四步,对部分同学进行测试,通过数据统计、逻辑分析,形成问卷定稿。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所涉及的问题包含对大学生依存性与独立性的调查,第二部分反映被试者宿舍人际关系以及对所在宿舍和谐度的满意程度。

(三)测试程序1.问卷调查每所高校由两位研究小组成员负责,以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各发放500份无记名问卷。抽样的初级单位是每一个楼层。根据每一楼层的门牌号码按顺序排列从中随机抽取几个宿舍,再从每个宿舍随机抽取一个学生。本调查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22份,有效率为91.2%。2.团体辅导与个体化咨询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试者中随机抽样进行团体辅导、单次辅导及个体化咨询方案如下:第一阶段:破冰阶段,通过微型演讲,达到带领者与团体连接,就团体规则达成共识的预期目标,用时10分钟。第二阶段:热身阶段,通过“有缘相识”“队名队标”游戏,达到增进成员彼此相识相知、增进团体凝聚力的预期目标,用时15分钟。第三阶段:主题活动阶段,通过“撕纸”“找伙伴”“宿舍人际关系中的我”等游戏,达到增进成员自我了解,探索自我依存性与独立性倾向以及反思宿舍人际关系的预期目标,用时30分钟。第四阶段:回顾阶段,通过成员分享心得体会,达到回顾总结的预期目标,用时15分钟。第五阶段:个体化咨询阶段,针对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同学,在自愿前提下进行个体化咨询。

(四)测试评分1.问卷评分方法第一部分共10道题,前5题考察依存性,后5题考察独立性。每道题的选项由“强烈反对”(1分)至“强烈赞同”(7分)共分7个级别组成,参与调查者的选择将直接由分数体现,分别计算前5题与后5题的平均分并比较大小。第二部分一共5道题,评分标准为:A选项2分,B选项1分,C选项0分,D选项-1分,E选项-2分。计算第二部分5道题的总分,≥5分记为“宿舍和谐”;<5分记为“宿舍不和谐”,多选或漏选均作无效卷。2.团体辅导评定与个体化咨询评估

(五)数据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与分析记依存性大于独立性的样本为A组,依存性等于独立性的样本为B组,依存性小于独立性的样本为C组,调研结果如表1(P<0.05):由表1可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A、B、C三组的和谐率不全相等,即徐州地区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与依存-独立性认知有联系。由表2可见,将B组与C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6),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6),结合表1,可以认为自我认知中依存性大于或等于独立性的学生比依存性小于独立性的学生有更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且目前尚不能否定依存性大于独立性的学生与依存性等于独立性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无差异。进一步分析,可以设想自我认知中依存性特征越明显,宿舍人际关系越和谐,反之,则宿舍人际关系越不容易和谐。

(二)团体辅导分析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往互动,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促使个体在交流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认识自我、保持自我和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加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成员了解自我,探索依存性自我与独立性自我倾向。2.团体辅导具有帮助成员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对策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课程,提高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和培养人际交往的乐观心态。2.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对心理素质较差或者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进行个体化心理辅导。3.建立健全宿舍管理体制,培养合格的宿舍长队伍,发现宿舍成员自我认知中依存性或独立性特征,便于因材施教以及提前预防宿舍不和谐因素。4.注重大学生自我修养和人格完善,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彤儒,余婷婷.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90-192.

[2]王丽萍.论大学生人际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1997(3):112.

[3]叶世利.关于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若干思考[J].Journalof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2012(5):109-110.

[4]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R].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