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环境保护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环境保护学习材料

第1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地理学研究是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客体。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地理教材中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既包括陆地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还有大气环境问题等等。比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空气》这一节中,介绍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等。对于水环境问题,在《水资源》的学习中,有关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问题。对于陆地环境问题就更多了,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白色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等等。有些问题涉及多种环境,彼此互相影响,比如酸雨问题,首先是大气污染,进而引发水的污染,最终还会影响陆地环境,危害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性这一特征。因此,环境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大,必须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出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教材正文中,有的以补充资料中。也有的以图片形式出现,如素描、漫画、景观图片等,还有的以讨论话题呈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联系。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最基本的就是阅读教材直接获取。也可以通过出黑板报、进行知识竞赛、排演环保小品、观看录像、举办辩论会等形式加强教育。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这类活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自然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每当重要的地理节日,如世界环境日(6.5)、地球日(4.22)、世界水日(3.22),可以要求学生相互协作出一期相关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此内容的理解,培养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又如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学习,可以通过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如,在学习《巴西》时,对于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对此的理解。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倡议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总之,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践,践行环境保护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对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真正落实下来。为此,我们可以在课本涉及的环境问题学习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怎样做?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电池的外壳会慢慢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通过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所以把一节节的废旧电池说成是“污染小炸弹”一点也不过分。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呢?一般人会和生活垃圾一起扔了了事。为此,我们建议垃圾要分类存放回收。可以发动学生举办这样的回收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回收箱,把平时学生家庭用过的或学生的亲戚、邻居等用过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一个个学生来影响家庭及周边生活圈,这种影响不可小视。通过活动,学生也接受了教育,同时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效果。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有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城市已经做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我国也要加快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需要。

第2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幼儿,变废为宝,环保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中国作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在终生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幼儿教育,要求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在这些“垃圾”中,有些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如废旧盒子、饮料瓶、报纸等。如果对这些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开展“变废为宝”,无疑是一种环保教育的有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利用手工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的活动。”废旧材料随处可见,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各种废旧物品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既体现了节约意识和创新精神,也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本质。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呢?

1.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养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变废为宝活动,大家一起多渠道收集废旧材料。幼儿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关注,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在家里找:如易拉罐、饮料瓶、吸管、废旧盒子、泡沫塑料、旧报纸、旧挂历、旧光碟、旧毛线、边角布料、西瓜子、果壳等。在大自然中找:如各种各样的树叶、干草、干花、芦苇、种子、鹅卵石、贝壳等。在收集过程中引导幼儿区分哪些废物是安全的无毒无害的,并指导幼儿把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久而久之,收集废旧材料成了幼儿的习惯,大家主动地从生活的角角落落去寻找可以做东西的废旧材料。在寻找过程中启发幼儿认识废物-收集废物-利用废物进行创造,既增长了知识,又带来了创作的灵感,让幼儿明白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使幼儿养成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

2.变废为宝共同制作,培养幼儿环保技能

我们把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制作成一件件好看的玩具,激发幼儿废品再利用的创作欲望。同时开展亲子活动,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一起参与到我们的“变废为宝”活动中来,家长和幼儿积极性非常高,踊跃参加活动。大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类具有操作性、活动性、观赏性的玩具。通过大家的努力,用收集到的物品,变废为宝。一件件不用花钱、简单又充满趣味的玩具呈现在大家面前:废旧纸箱用扣子、旧毛线、旧布和丝带装饰一下,做成多功能纽扣小包;小瓶子旧毛线串成风铃;旧挂历折成船、飞机、鸟等;落叶在纸上拼贴图画;旧袜子和泡沫做成小兔、小熊玩具;旧毛线可以织成小乌龟、南瓜、丝瓜等;各种种子可以贴出美丽的图案。另外废旧物品还可以做成响筒、小火车,飞盘、多功能球、键子、高跷、小风车、小推车、纸盒小房子、餐具、娃娃等。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家园共育。“变废为宝”活动,既让家长、幼儿掌握了各种变废为宝的技能,又增强了家长、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从而让环保教育在家庭中延续。

3.变废为宝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对幼儿渗透环保教育

3.1 变废为宝运用到主题教学活动中。

变废为宝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幼儿积极性高,能很快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培养了幼儿环保意识。如用易拉罐、吸管、胶布等制作“风笛”,进行“笛子滴哒滴”主题教学活动;美术活动中用树叶、瓜子壳、泡末、废纸、边角布料等可以粘贴成各种漂亮的图画;在《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分别设计了“百宝箱”、“变变变”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与主题活动有关的玩具,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2 变废为宝运用到体育游戏中。

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用在幼儿的体育游戏中,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旧挂历纸制作的纸棒,塑料瓶贴上彩纸等,幼儿可以当接力棒进行接力比赛。在用高跷、纸球、小风车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幼儿玩具大家一起玩,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另外滚筒、键子、布尾巴等这些玩具进行体育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在变废为宝自制玩具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当中,有的是幼儿参与制作了的,因而对玩具怀有特殊的感情,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也很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活动器材,既节能减财,又让幼儿获得了变废为宝的体验,提高了动手能力,了解节约资源的道理。

3.3 变废为宝运用到区角活动中。

活动区为幼儿在区域活动操作中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幼儿可以根据投放的材料变废为宝进行各种游戏。塑料瓶做的娃娃及纸盘餐具,挂历纸可以做衣服,孩子们进行“娃娃家”的游戏,设计出了给娃娃梳头、洗脸、穿衣服、喂娃娃吃饭、喝水等活动;多功能小包上幼儿学习扣扣子、系鞋带、练习编织;海绵和边角布料、塑料泡沫、废纸可以做饺子、包子、面条等,小朋友可以玩饺子店、包子店、面馆等的游戏。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3.4 变废为宝运用到环境创设中。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巧妙地加以组合,使之成为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教育资源。在环创主题“我爱家乡”时,我们把用废旧泡沫雕刻的“云峰塔”、“石牌坊”、白鹅、野鸭、小鸟等,让幼儿用废纸折叠成塔、船,和芦苇等一起粘贴在墙上,家乡的美丽风光跃然墙上。在《中国-我们可爱的家园》环创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用布、纸、小棍制作中国国旗,利用泡沫板、旧毛线、旧花布等废旧材料,制作成“中国地图”和各种民族服饰娃娃。我们利用废旧材料采用教师制作、幼儿制作、师幼合作等形式,实现了主题墙饰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3.5 变废为宝开展幼儿园特色活动。

第3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1. 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从学龄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当中。新人教版生物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10个一级主题”编排整个初中生物教材,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内容穿插于各个单元环节中,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七年级以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为基础,可以跟学生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八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教材内容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把环保意识由感性提高到理性的层面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资源,把环保的种子随时随地的进行播种,并且由浅入深,由简至难,树立坚定的环保理念。

2. 拓展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实际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保教育的机会和题材,课堂上、习题中、考试时还有社会热点新闻资料都可以加以合理地利用,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去发现引导。对于教材上的环保题材要注意适当地拓展,材料中的环保信息要给学生点透。在教学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没有具体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拓展到对水资源状况、水污染、节约用水方面讲述,特别是就如何节约用水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如社会热点新闻资料都可以加以合理地利用: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空气污染物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包括上海、南京等许多城市均开始尝试PM2.5监测数据。北京市环保局日前也表示,计划在春节前,首先开始实时包括场预测PM10在内三项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并同时公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 PM2.5这个一度混沌的空气质量概念,终于有望成为人们生活常识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中制作专题课件,从PM2.5的来源、危害、防治等方面展现给学生,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效果明显。

第4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68-01

一、引言

重庆市长寿中学地处重庆市的重工业城市——长寿区,拥有重庆化工园区,宴家工业园区,重庆钢铁集团等大型重工业企业,环境问题突出。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环境教育进入学校课程已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程标准》中提到:“外语教学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中学生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直接明确提出英语教学中的环保教育,但是其中对“人文和社会意义”,“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描述,实际上已经涵盖了环保教育,并且指出了这一教育活动对学生本身,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因此,英语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是是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中学英语已成为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发展环保技能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合本校的地域性以及课堂教学中对环保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在我校的英语教学中开展对环境教育的渗透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措施

仔细分析高中英语新教材,不难发现书中渗透着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环境、爱护环境有重要作用。

1、运用Getting Ready环节,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

Getting Ready 部分是我们在进入新内容前的习惯用法,它可以是一首歌或几幅图片,也可以是影像资料等。导入环节一方面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般来说,学生对每一个单元的导入部分最感兴趣,而教材中也有以环保为主题的单元。因此,教师应抓住这节课的时间,及时进行环保渗透比如展示一些环境遭到污染、破坏的图片或者视频,播放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歌曲等方式,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比如在重大版教材英语必修1中的unit 5 Special Clothes和unit6 Healthy Eating 中都可以渗透相关的环保知识和理念,如绿色食物,环保衣服的面料等。

2、从字词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将环保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词汇教学中来。如重大版教材高中英语必修1中第二单元中的新单词:waste paper basket,dustbin等词汇,在教读生单词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多联想一下,告诉学生应该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所以从这个词入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灌输环保思想,告诉他们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讲解一个新单词时,教师也可以举一些与环保有关的例子,让学生们时时刻刻都觉得与环保很近,环保就在他们身边。

3、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时,有些课文很容易渗透环境教育,因为它们本身富有环保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都是环境教育的材料。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采用渗透性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影像教学,组织观看各类环境教育资料片,展示环保图片等资料;也可将环境现状中典型的事例展示出来,如拍摄重钢的大气状况和废渣处理,长寿化工厂和川维厂的废水排放和城区的河水状况等,使其再现于课堂,增强真实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收集长寿区的环境问题,并在课上分别展示给大家,课堂中老师真正成为一位组织者。从而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起到特殊的教育效果。并在最后的post-reading 环节中展开讨论,让学生讨论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世界将会变成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环境。

4、在习题讲解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英语的习题中都会有几篇阅读理解题,而很多阅读理解题都是环保题材的。因此在评讲习题时,教师不应仅局限于讲题,还应该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多介绍一些其他国家如何对待环境问题的背景知识。比如在高2015级的入学考试题的阅读理解B篇阅读中就是关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在评讲这篇阅读理解时就应该往环保方向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充他们的知识。

5、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渗透环境教育。

撰写环保小论文、周记、开展环保征文比赛等来激发学生们的环保热情,促使他们注意观察国际国内及周围的环境,把对环境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本学期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班都有学生踊跃参与,利用国庆期间撰写环保小论文,环境调查报告等各种与环保有关的形式。

6、运用课外拓展,开展环保活动。

环保意识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而应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使英语知识融于实践。既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环保的意识。

如在学习完公共标语后,可开展为学校和班级环境制作环保标语的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Take good care of environment!(爱护环境!)Don’t waste water!(不要浪费水!) Keep clean!(保持清洁!)”等英语标语。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而且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习惯。

三、结语

环境教育进入学校课程,把环境教育的内容与己有的相关课程或学科相结合,已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们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是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强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体验语言、感受语言、输入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育的熏陶,养成环保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发聪,高二英语学科渗透环保教育计划 2010

第5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1、对课程标准与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内容的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涉及的环境问题已由课程标准规定,不同版本差异不大,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科书为例,把主要的环境问题内容列表总结于表1中,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整体安排与系统设计工作。

    2、分析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及编写顺序,进行整体安排与系统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分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教学内容及要求进行整体安排与系统设计,使教学有序地拓展和深化。按照由浅到深、重视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尊重教材的原则,本文对6种环境问题在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进行系统设计,见表2。

    下面以“空气污染”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空气污染”内容首先出现在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教材通过一幅漫画及一段文字简单介绍了空气污染相关知识。此时学生对空气污染只有较为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应呈现空气污染(最好是本地)的图片、视频及相关数据,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归纳小结得出相关结论。这一阶段只需学生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不必深究其原因,侧重学生对“空气污染”这一环境问题的感知,让他们头脑中留下诸多疑问,为以后理解其中的原理埋下伏笔。

    “空气污染”内容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中,教材具体地分析了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及化石燃料的组成等相关知识,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交流,自主探究出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过程见图1。

    通过以上探究,学生真正理解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产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化石燃料的想法及主动寻求清洁能源的欲望,初步树立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空气污染”内容第三次出现在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中,教材分别介绍了“使用化肥和‘白色污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这一知识。对施用化肥可能排放出N2O、NH3、H2S及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HCl等有害气体,它们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这一内容本身学生很容易理解,但这一内容的价值还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空气污染成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总之,应根据学生的经验及教材编排的顺序,一步步深化拓展,达成相关环境问题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3、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观念的建立,统筹兼顾真实性与简单性

    为了搞好环保内容的教学,除了要系统设计、整体安排外,还要注意采用适宜的方法统筹兼顾真实性与简单性,增强教学有效性。为此,除了采用查阅资料、参观展览、教师讲解等常用手段外,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辩论、撰写小论文、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中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关注、探究、思考和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有效地促进新、旧知识经验的融合,使学生及时地、合理地生成新意义,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学完酸雨的相关知识后,可设计如下真实性问题:某小组发现南京有些六朝石刻的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导致石刻腐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为了减缓石刻腐蚀,请你提一条建议:________。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查阅资料(石刻的成分、南京酸雨的发生率、强度等)、实地调查(石刻腐蚀的程度等)、请教专家(腐蚀的原理、防护的措施等)、做实验验证(大理石喷防护材料前后模拟酸雨腐蚀实验等)等,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把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可有效地促进诸如酸雨的成分、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CaCO3与酸的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的理解。

    类似的问题还有:“为了今后南京的天更蓝,水更绿,你有哪些好的想法和措施?”等。

    再如学习了化肥以后,可让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宣传员与滥施肥料者进行辩论,解决“使用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的问题。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上这节课时学生在辩论中的一段陈词:

    正方: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了尿素,1909年哈勃又发明了合成氨技术,到19世纪40年代,享有“德国化学之父”之称的化学家李比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化肥工业,对当时西欧的农业生产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化肥的大规模使用使粮食产量成倍地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使得世界上出现人口大规模增长,我国也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的这一奇迹。如果没有化肥,我们将饥寒交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因此,我方观点是化肥的使用利大于弊。

第6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爱护家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地球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在幼儿中开展环境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将会使人类拥有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世界地球日总结汇报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世界地球日总结汇报材料一

一、活动背景:

在全球地震灾难不断的大背景下,通过地球日宣传活动,让大家牢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我们寄予厚望、无限憧憬、尽情享受的生活的同时,更应以感恩之心负起保护的责任,才会使其更加美好,更适合我们生存。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世界地球日,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

2、帮助幼儿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和动物、植物做朋友,共同来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萌发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自然”的好习性。

三、活动时间:

20_年x月22日——27日

四、活动内容:

1、开展“善待地球,从简单生活做起”倡议活动;

2、“我为地球添色彩”创意活动;

(1)小、中班创意环保花盆制作(教师引导,家长参与);

(2)大班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服装,开展“环保时装秀”;

3、一周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儿歌、科普知识的学习);

4、“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倡导大家节约一张纸、一粒粮、一滴水,减少一次性木质筷子、塑料袋的使用,多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学念一首环保儿歌,开展“环保儿歌大家诵”活动。

爱护家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地球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在幼儿中开展环境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将会使人类拥有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小朋友们,请加入我们的环保队伍中,一起轻轻的走在大地上,体验孕育于自然之中的和谐与美,在原野中找到滋润灵魂的甘露。

世界地球日总结汇报材料二

4月22日,我园在幼儿园开展了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其目的在于倡导大家环保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

活动前幼儿园利用海报和公示栏,将活动告知家长。各班利用一日生活环节的等待时间组织幼儿学习“环保儿歌”。中大班教师指导幼儿利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保护环境—绿色行动”的环保画,以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的美好心愿。

活动当天,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全体家长和幼儿的参与。在幼儿园操场上开展了“垃圾分类大家学”,教师和家长现场教幼儿学习区分垃圾的分类。在幼儿园的风雨棚下进行“环保宣传及幼儿环保画图片展”,宣传教育幼儿保护环境。在“环保儿歌大家颂”活动中,各班教师负责现场指导幼儿学习环保儿歌。在“环保呼吁我响应”的活动中,家长和幼儿用彩笔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的心愿和决心。幼儿园的环保小天使们还给每一位家长分发《家庭节水节电小妙招》、《家庭绿色消费》等宣传单。呼吁大家积极响应“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活动。

总之,活动让我园的孩子们知道了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的绿色低碳生活的方式。我园将会持续不断地对幼儿进行保护环境,将环保教育坚持到底。

世界地球日总结汇报材料三

我园在幼儿园开展了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其目的在于倡导大家环保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

活动前幼儿园利用海报和公示栏,将活动告知家长。各班利用一日生活环节的等待时间组织幼儿学习“环保儿歌”。中大班教师指导幼儿利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保护环境—绿色行动”的环保画,以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的美好心愿。

活动当天,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全体家长和幼儿的参与。在幼儿园操场上开展了“垃圾分类大家学”,教师和家长现场教幼儿学习区分垃圾的分类。在幼儿园的风雨棚下进行“环保宣传及幼儿环保画图片展”,宣传教育幼儿保护环境。在“环保儿歌大家颂”活动中,各班教师负责现场指导幼儿学习环保儿歌。在“环保呼吁我响应”的活动中,家长和幼儿用彩笔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的心愿和决心。幼儿园的环保小天使们还给每一位家长分发《家庭节水节电小妙招》、《家庭绿色消费》等宣传单。呼吁大家积极响应“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活动。

总之,活动让我园的孩子们知道了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的绿色低碳生活的方式。我园将会持续不断地对幼儿进行保护环境,将环保教育坚持到底。

世界地球日总结汇报材料四

一、活动目的:

1、宣传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让幼儿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和动物、植物做朋友,共同来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环保小使者的愿望,让保护环境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动。

二、活动时间:

x月15日至22日。

三、活动主题: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四、活动实施:

(一)班级活动:

1、班级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儿歌、科普知识的学习)

2、故事“地球妈妈生病了”,让小朋友通过故事了解地球遭到的一些破坏。搜集汶川、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地震、海啸的网络视频或图片分年龄段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让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地球妈妈生病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努力去拯救她。同时,请各班教师结合故事组织全体幼儿展开讨论——我能为生病的地球做什么?

3、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救救地球妈妈的图片”,布置主题墙,进行展出。

4、开展“变废为宝”制作活动,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环保卡片、环保口袋”,并发放给家长,同时向每个家长宣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不要乱扔垃圾”环保口号,让大家都知道“世界地球日”,知道保护地球。

(二)全园活动

1.悬挂宣传横幅。

2、制定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全园幼儿向广大家长发倡议书:珍惜地球资源,养成良好习惯。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过度包装的商品,少用塑料袋,绝不乱丢垃圾;多用节能灯,要做到人走灯灭。珍爱地球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种养绿色植物,努力保护身边的每一片绿色;要少开车,多走路、多坐公交车;保护好书本,用过的书本送给弟弟妹妹;多用扇子,少开空调;地球只有一个,大家都来努力。

3、在幼儿园内做出“保护环境”的宣传橱窗。

4、园内设环保回收箱:把大家平时丢弃的塑料瓶、易拉罐、废报纸等收集起来,进行分类。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一方面锻炼了大家参加劳动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5、开展“班级小花园”种植活动。每班开辟“班级小花园”种植园地,师幼一起播种花籽,并浇灌和守护成长。

6、家园共育:开展亲子环保美术作品征集展示活动。

作品要求:

(1)幼儿与家长在家共同完成。

(2)作品精细、美观,色彩协调,有创意,环保。

(3)作品规格、内容、形式自定。以废旧材料制作为主作品精细、美观,色彩协调,有创意。

(4)作品上交时间:x月19日-21日,请注明幼儿姓名及所在班级。

第7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教初中《地理》“众多人口”一节时,设计问题“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组织学生讨论,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有些学生认为人多就是力量大,祖国的建设,社会的进步,家园的建设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应提倡人数越多越好。但另一些学生则认为,人多却带来更多的问题,人口过多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通过争论,使学生无形中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重视开放式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如在学习初中地理“我国土地资源问题”时,结合三幅图片:“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造成的”,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上网等查找资料,通过综合资料得出我国土地资源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中逐渐受到严重地破坏和浪费。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小鸟失去了家园,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造成土地荒漠化加速。再由于人口增长,乱占耕地,造成耕地减少等。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第8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课是一门侧重于叙述性的课程,本课程知识量大,内容庞杂而分散,基本理论知识抽象,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多[2],但是系统性不强,各材料间缺乏必要的关联。讲授时对材料作用原理、分类、结构、特性和应用叙述较多,分析、论证也较多,而逻辑推理和理论计算较少,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分析能力偏低,普遍感到该课程入门比较困难,难以联系实际,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二、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好绪论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整体认识,尤其是在绪论课中加入环境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新材料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等,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环境工程材料课程在本专业领域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这种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今后学习本课程将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在讲授绪论课时,应强调“一个中心、两条线索”这条主线,即以材料的作用原理为中心,以分类、工程应用为一条线索,以材料制备为另一条线索。可以给学生理顺这样一条思路:污染控制类型—原理—控制材料—分类—材料结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学习思路清楚,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绪论课的讲授重点

(一)阐明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的辩证关系

从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出发,阐明生态环境与材料的辩证关系。生态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在材料的采矿、提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又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材料产业只有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材料学应运而生。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是指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即指那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或功能,并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人类健康,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环利用,在制备、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与环境协调共存的一大类材料。主要包括:(1)直接面临的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材料技术,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CO2气体的固化技术,SOx、NOx催化转化技术,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技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材料制备加工中的洁净技术以及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技术;(2)开发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协调性材料,如仿生材料、环境保护材料、氟利昂与石棉等有害物质的替代材料、绿色新材料、生态建材等。今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包括再生聚合物(塑料)的设计、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理论体系、降低材料环境负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未来的生态环境材料因为具有可循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废弃材料的有效、合理利用也将成为材料发展的热门,而且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将会成为环境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的研究类型和内容

(1)类型:环保功能材料、减少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的再生和环境循环。(2)内容:新型高效、无二次污染、低治理成本的水处理工程材料、大气处理工程材料、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材料、环境修复与环境替代材料[3]。

四、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绪论课讲授的方法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较多,有些知识点较为零散,只有通过对课程体系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做到对教材每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才能在绪论课上通过向学生详细介绍教材内容的框架结构及学时分配,串讲并构建分析教材基本知识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教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前后衔接,学生会更容易抓住学习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各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绪论课的备课应“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教师应紧密追踪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及时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将环境污染控制材料课程与时展、科技进步紧密结合,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先进,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新颖、有现代气息,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及产生学习动机。

(三)以环境污染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绪论课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环境污染控制材料课程枯燥乏味的感觉。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2010年七大触目惊心环境污染事件中,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件继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匈牙利铝厂废水泄漏流入多瑙河事件后排在第三位。2010年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并排洪洞、检测设备损坏致使事故未被及时发现防治措施采用加石灰片碱中和处理、渗漏口拦截、外溢污水回抽等。大量的例子和数字可使学生对环境污染工程材料课程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全新认识,尤其是一些环境污染事故的深刻教训,虽然有设计方面、施工方面和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企业本身利益的考量等。学生听后深感今后工作责任的重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以新型材料开发和运用激发学习的责任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修复材料在未来将遇到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POPs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无一不是依靠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才能够解决的。作为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学科,环境材料技术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修复材料的开发和运用。2010年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令大连受污染海域扩大到430平方公里,北京威业源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唯一具有生物修复功能的溢油分散剂“微普紧急泄漏处理液”防污,用细菌在大连近岸、海滩清污和清洗中发挥作用。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环境友好的低成本的生物修复技术。所谓植物修复是指以利用植物忍耐、超量积累和转化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挥发、过滤、固定等作用,达到净化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元素的生物修复技术。与传统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技术相比,其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首先,植物是“太阳能驱动的环境过滤系统”,节省能源,成本低廉。其次,植物的生物产量大,可对大量的土地进行修复。第三,植物修复范围广泛,可以对土壤、水和空气中的污染进行修复。第四,植物修复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植物组织的成分来监测。另外,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技术[4]。利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膨润土作为污染环境的修复剂。多孔陶瓷材料具有透过性好、相对密度低、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热导率低及耐高温、耐腐蚀、吸附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环保、能源、生物等领域,用作过滤、分离、扩散、隔热、吸声、填料、生物陶瓷、催化剂载体等元件材料。多孔陶瓷材料优良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成为环境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态环境材料,在环境治理和除污防毒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5]。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不同,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和便于控制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微波辐射在很短时间内能使污染物分解或降解,使活性炭再生;常压下用微波辐射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土壤,可使有机污染物降解;微波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医疗垃圾的灭菌消毒处理、微波焚烧处理废印刷电路板(PCB)、回收贵金属、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方面的应用、建筑垃圾、包装废物、放射性有毒废物等的处理[6]。通过以上新型材料的具体应用,让每个学生有一种“我就是开发这些材料应用的技术人员”的感觉[7],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

(五)丰富现代教学方法

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绪论课的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幻灯教学和电视教学,将大量环境污染录像、图片资料、实例、案例、实验视频等适时地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缓解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矛盾,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很容易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产生渴求掌握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知识的内在需要和浓厚兴趣,并对后续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9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文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各种开发行为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和破坏。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很好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功地解决发展与环境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水平与能力的环保技术人才。加强环境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提高环境素质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将“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列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高校是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极为关注,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在非环境学专业开设了环境科学公共课程。有些专业还将《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导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列为专业必修课程,说明高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大学的环境教育水平相比,我国高校的环境教学质量还相对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环境知识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所开展的环境科学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从环境科学教材对环境教育质量的影响,以及从教材改革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却鲜有人涉猎。在当前的国内外高校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先指定教材,再依据指定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且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习大纲都要求紧扣教材。因此,一旦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就随之固定下来,无论专业与方向如何,其教学内容都基本相似,未能充分体现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材质量、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提高我国大学环境教育的水平必须建设好环境科学教材。

2 教材体系的特点与比较

 

2.1 教材的内容

 

环境科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它的核心是环境学,其研究对象是 “人类—环境”。国外最早对环境科学的理解是环境科学就是有关环境污染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的Stralher编写的《Environmental Science》突破了这种狭义的理解,带着强烈地理学宏观思想,更多地反映了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其后,前苏联学者编著的《环境学原理》以问题为向导,从居室环境到全球环境分层论述,对各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都有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Miller出版的《Environmental Science:Sustaining the Earth》针对影响地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John Wiley and Noble 出版的《Environmental Science:Earth As a Living Planet》分别从地球、生命、人口入手,探讨了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环境和社会发展等问题。2000年美国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公司出版的高校环境科学通用教材《Environmental Science 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环境科学的各分支学科领域,强调环境管理和学科交叉,注重学科的前沿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较新的2006年由美国库宁汉姆著(戴树桂译)的《环境科学:全球关注》,全书分上下两册,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基础以及内容拓展,相比较国内的教材,该书更加适合激发读者的兴趣以及拓展思路,不过做课外读物更佳。

 

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环境科学课程开设的时间只有三十余年,最早出版的相关课程教材是刘天齐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涉及环境保护几乎所有方面的内容,体系庞杂,是国内较早关于环境保护理论体系的总结,在当时的环境保护中比较实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版的有关环境科学教材有十几种,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微观方面的环境污染以及治理工程技术和宏观方面的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清楚,是国内环境学教材日后书籍的范例,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内容的过多设置,与其他课程内容有较多的重叠,而且因为出书较早内容显陈旧。清华大学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则以环境问题为导向,偏重于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剖和解决技术,引用了大量实证数据,增加了食品安全、生态城市建设等新概念。中山大学唐永銮教授主编的《环境学导论》重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但程度较深,适合于研究生教学,对本科教学来说较为深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普遍接受,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被认为是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环境科学的教学成为这一时期环境科学教材建设的主要趋势。这时期陆陆续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高校普遍使用的相关教材(如表 1所示)。

 

总的来说,无论国内或国外的高校环境科学教材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国外高校环境科学教材涉及环境科学的各分支学科领域,强调环境管理和学科交叉,注重学科的前沿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案例较多。而我国的环境科学教材则偏重环境污染防治,内容大同小异,涉及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较少,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

 

2.2 教材的结构与表达形式

 

美国高校环境科学教材风格独特,正文之前列出本章节的提纲,明确各章节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要求;正文之后有总结、复习题、思考题和关键术语以及相关网络站点资源,既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思路、内容和逻辑关系,给学生课后拓展知识面和了解最新信息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学生课后对知识点的巩固,又方便教师的备课和开展教学。另外,在教材中文字是信息主要的表达形式,所有高校的环境科学教材均十分重视;但是,虽然图片、表格、卡片等形式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而且可以降低纯文本在视觉上的枯燥感,提高读者的阅读和学习兴趣,然而就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来说,都普遍存在着的环境科学教材结构体系单一,各章节缺少学习辅导材料,不便于学生的自学;在信息表达方式上单调死板,学生翻阅教材时,满目皆文字,呆板枯燥。2002年林培英等编著的《环境问题案例教程》、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等编著的《环境科学案例研究》虽然尝试环境科学教育的实践性,有较多的事实案例,图表说明,形式多样,可读性较强,但是仅只能作为环境科学概论的辅助教材。2011年陈征澳等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注重了基本理论的系统性,加强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每一章后面都增加了案例和思考题,但是习题没有相应的参考答案。

 

3 对教材比较研究的启示

 

3.1 优化结构体系,构建环境教育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及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由于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实际效果差,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环境科学教材结构体系和内容的不完备。大学环境科学教材的内容革新既要考虑学生的环境知识基础和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又要考虑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前沿。但是由于环境科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涉及内容较广,需要吸收大量国内外有关的最新资料和研究成果。基于此,我国的环境科学教材宜对现有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应注重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是新兴的、发展很快的科学和事业,各门科学技术迅速向纵深和横断方向挺进,经济社会不断变革发展。因此,环境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教材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代性,另外一个是教材的内容上;以学科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线,以环境科学的前沿进展及重大成就为背景,以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为依托,从环境要素、环境系统特点、运动变化规律的解剖到人类主动环境干预不同层面,实现对人类—环境系统的全面探索,在原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全球环境问题、环境伦理学的知识、环境风险评价和经济损益分析、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绿色技术等。

 

上述教材的教学体系内容较为广泛,而在高校教学中面向的教学对象层次较为多样,包括研究生、环境类本科生、非环境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和公共选修课学生,不可能将其应用于所有层次对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又要根据教材注重教学内容重点的取舍。研究生教学内容应偏重于理论、规律和环境系统问题的讲解,在环境要素篇章教学中,应根据各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差异,选择与其方向相近的环境要素,通过查阅最新资料,进行深入讨论和总结。本科生教学内容,对于环境类本科生,应依据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进展,深入讨论环境要素的变化机理及其影响,并以环境干预作为开阔思路的内容,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期训练,注重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知识等为主要原则;对于与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可通过所有内容的简化介绍,以基础知识覆盖度广、结合国内外关注的环境问题,体现环境科学综合性、整体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从原理、战略角度对环境问题的提出、危害与整体防控体系出发,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体系、脉络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选修该课程的其他专业学生,可以将其作为素质培养的手段,将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简单了解环境问题发生及解决思路,增强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全面提高其环境意识,有利于对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战略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政策和方针的理解。

 

3.2 改进形式,增进实例和实践环节,增强课程活力

 

教材对于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的教材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本好的教材,常常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构建新教材结构体系,不仅方便教师的备课,把握各章节的重点,获取补充资料,也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拓宽加深环境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美国环境学教材的结构体系,十分值得借鉴利用。因此,建议我国的环境科学教材依托上述环境科学课程教材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在结构上实现与教参的综合,减少结论性、叙述性和定论性的内容,增加研究性、讨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内容;即增编各章节的学习目标、提纲、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和学习参考资料(包括网络资源、参阅书目等)内容。环境科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变化、发展特别快,因此,环境科学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和实验手段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教学的先进性。教材中尤其应补充实例和实践环节的环节内容,应在室外实践活动教学方面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建议,加快教材的更新周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制作出版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为了弥补学生知识面过窄的不足,应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适当增加图片资料,增加教材的信息量载荷。依托内容丰富的教材,研究生以理论讲授、资料查阅、全面讨论和完成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探索为主;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以机理讲授、部分讨论和章节性作业为主;相关专业本科生以原理讲授、熟悉问题讨论和阅读性大作业为主;其他专业选修课以知识讲授、常见问题讨论和自主性作业为主。因教学对象而异的教学重点的选择,将可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全面实现各个层次环境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保形势严峻。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环境科学相关理论的有效指导,更需要善于将环境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实际的专业人才,且环境科学课程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发展中的科学,要求环境教育进行持续改革,因而高校课程教学亦处于尚待完善的阶段。目前国内外所编写的教材可以看出,学界对环境科学教材体系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即使是国内同一所高校相近时期所出版的教材也因作者研究领域的不同,在对该课程内涵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但也可以看出,将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融为一体,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由于该课程涉及面广,涵盖内容较多,发展迅速,不同高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不同。因此,我国高校环境科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面临极大的挑战,其教材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环境学教材成功的经验,全面反映该学科的内涵,成为教材编写者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